农资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资监管情况汇报
农资监管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资的使用也随之增加。
然而,农资的过度使用和不当使用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农资监管情况成为了当前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农资监管情况进行汇报,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提高农资监管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农民健康。
首先,当前农资市场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农资经销商为了追求利润,存在着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
这些假冒伪劣产品不仅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还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在农资监管方面存在着监管不力的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和监管手段,导致了农资市场秩序混乱。
其次,农民对农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
由于部分农民缺乏科学的农业知识和技术,对农资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不规范性。
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过量施用化肥、农药等农资,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对土壤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
首先,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行为,建立健全农资市场准入制度,提高农资市场的准入门槛,保障农资市场的正常秩序。
其次,加强对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农业知识水平,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资,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减少农资的过度使用,保护环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在实施改进措施的过程中,我们还将加强对农资市场和农民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加大对农资市场和农民的日常监督检查频次,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农资的使用和管理合法合规。
总之,当前我国农资监管情况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农资市场和农民的监管力度,推动农资市场的规范化和农民的科学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取得更好的农资监管效果,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当前农资市场监管存在问题及几点建议
当前农资市场监管存在问题及几点建议第一篇:当前农资市场监管存在问题及几点建议当前农资市场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当前农资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一是对超范围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由于春耕存在季节性因素,部分个体农资经营业户受短期利益驱动,尽可能增加经营品种,致使超范围经营现象屡禁不止,如核准经营种子的业户经营了饲料,核准经营复合肥的业户经营了化肥,还有的经营非农资产品的业户经营了农资产品。
在我市查处的农资市场违法案件中,超范围经营占40%。
二是部分农资经营者的经营行为还需进一步规范。
农资商品经营主体比较复杂,农资公司、供销社的很多经营点被个人承包,他们临时建店,售完就走。
进货的渠道也不明晰,有的连进货发票都没有,销售的农资产品多数不明码标价,因此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部分农资经营者和生产厂家在经营中还存在虚假广告宣传,随意改变产品的标签和包装,欺骗消费者,有的还利用农民鉴别能力差、农村检测水平低的现状,低价抛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
三是种子管理中存在漏洞亟需弥补。
目前新的种子品种上市较快,品种审定滞后于推广,大量新品种种子未经审定就进入销售市场,增大了监督管理难度,加上部分种子经营业户购销台帐不完善,销售的种子来源不清,去向不明,带来很多种子质量安全隐患。
四是行政监管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虽然近年来工商及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城镇农资经营市场的经营秩序得到了较好的维护。
但是由于农资经营户多数分散在农村,点多面广,执法监管力量相对薄弱,仅仅依靠清理整顿,难以收到理想的监督管理效果。
二、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的几点一要把握“三个结合”,全面加强监管。
即将农资市场清理整顿行动与查处取缔无照经营专项整治行动相结合、与“打虚假树诚信”广告专项整治行动相结合、与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行动相结合,将农资市场整顿工作列为上述三项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其他各项工作一起布置,一起推进,一起检查,一起督办。
基层农资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基层农资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基层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不对称:由于农民对农资市场了解有限,容易受到不完全或不准确的信息影响。
在此情况下,一些不良商家存在夸大农资功效、掺假农资等行为,给农民造成经济损失。
2. 售后服务不到位:一些农资商家为了赚取暂时的利益,忽视了产品的售后服务。
这导致了一旦农民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遇到问题,无法及时得到商家的解答和帮助,从而降低了农民购买农资的积极性。
3. 包装标识不规范:农资产品的包装标识不规范或不够明确,容易给农民造成困惑。
农民对于产品的使用方法、用量等往往没有详细的说明,导致了农民在使用时容易出现错误或浪费。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建议:1. 加强农技培训:加大对农民的农技培训力度,提高他们对农资市场的认知和辨别能力。
政府可以组织农技人员开展培训课程,向农民介绍农资的选择、使用方法、存储等知识,帮助农民更好地选择农资。
2. 建立农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建立健全的检测机构和监管体系。
加大对农资商家的执法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3. 推进农资电商发展:鼓励农资电商平台的发展,提供农资产品的推荐和购买服务。
通过电商平台,农民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到农资产品的信息,了解产品的性能和效果,选择到质量可靠的农资。
4. 加强农资市场信息共享:建立农资市场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农业专家的合作,及时向农民推送最新的农资信息。
同时,鼓励企业在产品包装上提供详细的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防止农民因为包装标识不规范而误用农资。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逐步解决基层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提高农民对农资市场的认知和辨识能力,保护农民的权益,推动农资市场的健康发展。
继续改进基层农资市场,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以下是进一步的对策建议:5. 加强对农资产品质量控制:建立农资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加强对农资产品的质量把关。
基层农资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基层农资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基层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监管不到位。
由于基层农资市场多为小微企业集聚,监管力量相对薄弱,容易出现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宣传等问题,农民难以辨别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2. 农资供应渠道不畅。
在一些偏远地区,农资供应链条较长,物流成本高,导致农民购买农资的成本增加,甚至出现供应短缺的情况。
3. 信息不对称。
农民在购买农资时,缺乏有效的准确信息,往往依赖于经验和口碑,容易受到销售欺骗和误导。
对于以上问题,可以提出一些对策建议:1. 加强市场监管。
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基层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产品质量抽检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虚假宣传行为,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2. 优化供应渠道。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资供应链的扶持力度,推动建设农资供应基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农资供应的稳定性和及时性。
3. 提供信息服务。
相关部门可以建立农资信息平台,提供农资产品的信息查询和对比功能,开展农资使用指导和技术培训,为农民提供准确的农资使用建议。
4. 建立农资合作社。
政府可以鼓励农民组织成立农资合作社,通过集中采购、集中销售,降低农资的采购成本,提供农民所需的农资品种和数量。
总的来说,解决基层农资市场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优化供应渠道,提供信息服务;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优质的农资产品和服务;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基层农资市场的宣传和监督,共同推动基层农资市场的健康发展。
基层农资市场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与农民生产和农业发展息息相关。
然而,基层农资市场存在一系列问题,对农民的生产和收入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优化供应渠道,提供信息服务,以促进基层农资市场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
首先,加强对基层农资市场的监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农资经营者的准入条件和资质审核,对农资产品进行严格抽检和质量监控。
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对策
农资市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对策当前农资经营违法违规行为仍然时有发生,破坏了农民的增产增收,损害了农民利益。
就农资市场违法行为进行分析,并就进一步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对当前农资市场的经营违法行为分析存在以下问题:(一连锁经营尚不完善,农资经营者进货渠道混乱,不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制度,农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责任主体不清,造成查处难,索赔难。
销售假冒或仿冒他人产品商标的农资商品,主要包括假冒进口品牌化肥、大企业知名化肥品牌。
侵权行为严重侵犯权利人利益,损害农民利益,扰乱市场经营秩序,对合法经营也形成不公平竞争。
(二农资市场辨别真假难,农资商品质量违法行为严重:一是生产、销售过期、失效、变质农资商品;二是生产、销售标签不全、质量不合格的农资商品;三是生产、销售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假冒伪劣农资商品。
其行为极易造成农业生产损失,减增农民收入。
(三农资市场价格违法行为:一是价格欺诈;二是哄抬物价。
农资经营网点在春耕农忙季节存在伺机哄抬价格、牟取暴利、坑害农民利益,其行为第一时间造成农民受到经济损失,对农民利益侵害最直接,也直接扰乱了农资市场秩序。
(四一些个人把农资经营看成牟利的手段,未经行政审批、许可,自身也不具备基础农资知识,擅自从事经营销售假冒、失效、违禁等农资行为。
冲击了正常的农资经营秩序,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监管秩序,极易造成侵害农民利益事件。
(五利用各种广告或传媒,对农资商品质量、服务、功效、适用范围等做虚假宣传的。
二、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的几点建议(一加强农资市场主体有效监管。
加快构建以连锁配送为主导的农资销售网络,实行统一采购配送、统一管理经营、统一标识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服务规范的经营模式,提升农资经营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加大农资市场巡查监管力度,定期不定期对农资经营主体进行全面清查,严厉打击无证照经营农资行为,重点理顺承包、挂靠经营,维护良好的农资经营主体竞争秩序。
关于加强农资市场管理的建议
关于加强农资市场管理的建议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农资市场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而,农资市场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农资价格波动等,这些问题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农民的利益。
为进一步加强农资市场管理,提高农资质量,保障春耕生产顺利进行,提出以下建议:一、完善农资市场监管体系1.建立健全农资市场监管制度,明确执法检查重点,压实各部门工作责任。
加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加大对农资市场的检查力度和频次,进一步提高和增强农资经营户依法经营、诚信经营意识。
2.加强农资市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确保执法力度和效果。
3.建立健全农资市场信用体系,对违规经营、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打击,并记录不良信用行为,限制其在市场内的经营活动。
二、加大农资质量检测力度1.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继续将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地批发市场100%纳入监测范围,确保上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加强农资产品质量抽检,对种子、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进行定期抽检,加大对不合格产品的查处力度。
3.推广农资质量追溯制度,从源头把控农资产品质量,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三、优化农资市场供应结构1.加强农资经营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供需对接,引导农资经营企业根据农户需求合理安排农资调运供应。
2.加大对新型农资产品的推广力度,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资,提高农资利用效率。
3.加强对农资经营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创新经营模式,提高农资供应服务质量。
四、加强农资市场宣传和培训1.加强农资市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确保农民合法权益。
2.组织开展农资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使用农资的能力,减少农业生产风险。
3.发挥媒体作用,加强农资市场的舆论监督,曝光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行为,营造良好的农资市场环境。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相信我国农资市场管理将得到有效加强,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农资市场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为农民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安全的农资消费环境。
农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工作思路和举措
【农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工作思路和举措】一、农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 传统农资使用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资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却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不足。
传统的农资使用方式存在着浪费现象。
农民在使用化肥、农药等农资时,常常因为使用不当或过量使用导致资源的浪费。
这不仅浪费了农资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2. 农资质量安全问题农资质量安全问题也是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严重挑战。
在化肥、农药等农资领域,相关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并不完善,不时出现质量不合格、假冒伪劣产品,给农业生产和农民身体健康带来隐患。
3. 农资供应渠道不畅另外,农资供应渠道也存在不畅的情况。
农民在获取农资时,由于供应渠道不畅,导致农资价格居高不下,农民的生产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思路和举措1. 完善农资管理制度针对农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需要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等手段,完善相关的农资管理制度。
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监管,加强对农资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监管,提高农资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2. 推广农资科技创新还应大力推广农资科技创新,加强对农资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引导农业生产者实施绿色农业生产,减少对化肥、农药等传统农资的依赖,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3. 建立健全农资市场体系建立健全的农资市场体系也是解决农资供应渠道不畅的关键。
政府部门可以采取政策支持和金融扶持的方式,引导和扶持农资企业发展,创新农资供应模式,提高农资市场供应能力,降低农资价格。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解决农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出台更加完善的政策法规,还需要农业科技人员加大创新力度,农资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农民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共同为解决农资问题贡献力量。
在农业发展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站在科技、绿色、可持续的立场上,不断加强农资管理,推动农资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的高质量、高效益。
以上就是本文关于农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相应工作思路和举措的探讨。
浅析农资市场监管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和农药 化肥 等混合 经 营 , 农 民消费者 的 生命健 康带 给
来 安全 隐患 。
二 、 资 市 场 监 管 出现 难 点 的原 因 农
( ) 管手 段 相 对 落 后 , 业 专业 知 识 缺 乏 一 监 农
理整 顿 的形势依 然 十分严 峻 商行 政管 理部 门的工 工
作任 重而 道远
部 门才 有经 营主 体资格 , 部分个 体经 营户 为 了达到 但
经 营农 资 产 品 的 目的 , 靠 农 业 部 门等 单 位 从 事 农 挂 资经营活动。
( ) 正 当竞 争 问题 比较 突 出 三 不
一
农 资 经 营单 位 “ 两账 两 票 一卡 一 书 ” 进 销 货 台 ( 账、 进销 货发 票 、 保 卡 、 质 承诺 书 ) 制度 的建立 和 公示
费 。由于其 流动 性强 、 隐蔽性 大 , 品种 质量 、 后服 务 售
均无保 障 , 对种子 市场 安全 构成极 大威 胁 。
( 农 资市场经 营不够规 范 二)
有 的农药 夸 大 产 品作 用 .在包 装袋 上 冠 以欺 骗 性 的名称 , 瞒 消费 者 ; 的农 药有 效 成分 和实 际含 欺 有 量 不 达 标 , 假标 识 , 料 标 注 虚 假 含 量 , 大 总养 虚 肥 夸
工 商行 政 管 理 部 门对 农 资市 场 的 监管 一 直沿 袭 着 靠组 织 大规 模 整顿 , 经 验 、 觉 、 观 执法 , 管 凭 直 感 监 手段 相对 落后 , 以承 担 当前农 资市场 经 营主体 多元 难
一
、
农 资 市 场监 管 工 作 存 在 的 主 要 问 题
化 、 营方式 多样 化 的监 督 管理 。在对农 资 产 品的鉴 经
农资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资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资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农资商品质量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抓好农资市场监管是工商部门红盾护农工作的重点,也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的职能所在,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通过不断地探索与执法实践,对当前农资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见解。
一、当前农资市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资经营主体不规范。
一是无证无照经营。
在农村,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民为了方便周边群众,采购农资进行销售,但缺乏办理营业执照的意识,由此出现无照经营。
主渠道优质化肥货源严重不足,受利益驱动,经营户多头分散进货,走乡串巷无照经营,使执法人员难以监管。
二是挂靠经营。
一些本无经营权的个人以挂靠、承包为名,在缴纳一定的“承包费、挂靠费”后,成立“分店、连锁店”经营农资,名为集体,实为个人。
三是超范围经营。
一些商业经营户,主要经营食品、百货,但在农资销售旺季时又经销农资,扰乱市场秩序。
2、农资市场发育不健全。
一是经营主体“弱”。
由于农资经营户多为个体经营,资金、技术、规模都不足,管理能力和整体实力较弱。
二是经营布局“散”,由于农村地域广博,农资经营网点星罗棋布,既形不成规模,布局也不尽合理。
三是经营行为“乱”,主要是进货渠道乱、价格乱、品种乱、管理乱,无序竞争的现象普遍存在。
3、农资市场监管机制不顺畅。
一是多头管理。
农资监管涉及面广,主管农资市场有农业、工商、质检等部门,由于监管联动机制尚未建立,部门间各自为政,重复检查,表面宣传做得多,深入实际少,阶段性和季节性的整治多,持续性和系统性的监管少,分散的监管体系,难以形成监管合力,导致监管工作滞后,部门打假没有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
二是政务不透明。
由于农资市场管理由多个部门负责,一个农资经营户需要办理多个证照,而每个证照的办理手续又各不相同,并且不同证照的办理还存在着程序上的先后,对于一个知识有限、规模不大、收益不多的农资经营户,不仅门坎高,而且也确实感到不便,往往是一头雾水。
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保障农产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的重要环节。
随着农产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监管体系不健全在一些地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体系建设尚不完喂。
监管部门缺乏专业人才和科学监管手段,监管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监管制度和执法手段不完善,监管缺乏有效性和权威性。
2.监管力量薄弱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人员数量有限,工作条件和待遇较差,监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这导致监管工作难以开展,监管力度不足。
3.监管投入不足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和物力投入不足。
一些监管部门长期面临着经费紧张、设备落后、场所狭小的问题,监管工作难以开展。
4.执法效果不佳一些地区的监管执法效果不佳,执法行为不规范、执法力度不够,导致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二、解决对策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完善监管组织架构和职能配置。
推进监管科技手段应用,提高监管效能和效率。
2.培养监管人才加大对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才的培训力度,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改善监管人员的工作条件和待遇,激励监管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强化监管执法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率。
建立健全的执法监督机制,完善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机制。
促使监管执法取得实质性成效。
三、结语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农产品市场的良性发展。
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过程中,监管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和规划监管工作,加强与各方面的合作和沟通,齐心协力,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深入落实和取得实质性成效。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推动农产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层农资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基层农资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基层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基层农资市场的竞争激烈,一些商家为了获取更多利润,常常使用劣质农资来追求低价销售,给农民使用带来安全隐患。
2. 缺乏专业指导:由于基层农资市场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和服务,农民在购买农资时难以判断产品的性能和适用性,容易受到误导。
3. 缺乏良好的售后服务:一些基层农资市场的商家为了快速销售,忽视了售后服务的重要性,农民在使用农资过程中遇到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影响农业生产。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应当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加强对农资的质量抽检,对使用劣质农资的商家进行严厉的处罚,确保农民购买到优质的农资。
2. 建立专业指导服务体系:政府可以组织专业人员或农技人员,向农民提供农资使用的指导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民正确选择和使用农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加强培训和宣传:政府可以组织农资市场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增强他们对农资性能和适用性的了解。
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提高他们对农资市场的认识和辨别能力。
4. 完善售后服务机制:农资市场的商家应当加强售后服务,建立健全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农民在使用农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通过以上的对策建议,可以有效解决基层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提高农民购买和使用农资的质量,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基层农资市场是农民获取农资的重要渠道,解决好基层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对于保障农民的农业生产和增加农产品的品质至关重要。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出了一些针对基层农资市场问题的对策建议,下面将详细阐述以加深理解。
首先,加强监管力度是解决基层农资市场存在问题的重要方面之一。
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提高对农资的质量抽检和监督检查的频率和力度。
同时,对使用劣质农资的商家进行惩罚,通过高额罚款、吊销经营许可证等手段确保商家遵守法规,不向农民销售劣质农资。
信息化农资监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信息化农资监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信息化农资监管执法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中的农资使用进行监管和执法。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信息化农资监管执法已成为农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在信息化农资监管执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当前各级农业管理部门亟需解决的难题。
问题一:信息化水平不够,监管执法难度大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管理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在农资监管执法中,由于农村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导致监管执法的难度大、效率低。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网络覆盖不广,信息化硬件设施不完善,使得监管执法工作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对策一: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提高监管执法效率针对信息化水平不够的问题,需要加强基层农村的信息化建设。
通过投入资金,修建和改造网络基础设施,提高网络覆盖率和带宽,完善信息化设备硬件设施。
加强基层农业从业者的信息化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意识和应用水平,以提升监管执法的效率和质量。
问题二:监管执法人员专业素质不足,难以开展工作信息化农资监管执法需要相关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知识。
然而目前在一些地区,监管执法人员专业素质不足,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难以有效开展工作。
对策二:加强监管执法人员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对于监管执法人员专业素质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学习。
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和专业课程,帮助监管执法人员提高相关知识、技能和素质,使他们能够适应信息化农资监管执法的工作要求。
加强监管执法人员的监督和考核,切实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问题三:信息化农资监管执法制度不健全,监管执法难以落实信息化农资监管执法工作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支持,但目前在一些地区,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够完善,监管执法工作难以顺利落实。
对策三:健全法律法规和制度,强化监管执法工作针对信息化农资监管执法制度不健全的问题,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监管执法职责和权限,强化农资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农资市场监管中存在问题整改工作情况报告
农资市场监管中存在问题整改工作情况报告农资市场监管中存在问题整改工作情况报告农资市场监管中存在问题整改工作情况报告今年三月,市六届党代会监督委员会与市委宣传部、市党联办、市科协以及部分市党代表组成监督检查组,对全市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进行了一次监督检查。
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我局在“四下乡”工作中,还存在“农资管理不够严格,农民反映种子有时一天一个价”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局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全面落实整改措施,整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现将我局整改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整改取得的基本成效四个月来,我局按照整改方案要求,以农资市场监管为重点,从完善制度、规范农资经营行为入手,不断创新执法监管机制,大力推行文明理行执法,扎实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示范建设,全面净化了农资市场,较好地维护了农民利益,树立了“敬业为农、优质服务、文明执法、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
一是建立了一套系统化的农资监管新机制。
农资经营备案制、缺陷农资退回制、农资经营档案制、农资经营者信用等级分类监管办法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农资案件投诉一个号、信用等级公示一块牌、农资经营一本帐、价格信息一个源、部门监管一张网”的“五个一”监管措施受到广大农民的一致认同。
二是净化了农资经营市场。
在全市建成农资“放心店”106家,比去年新增82家。
近年来,在我市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农资坑害案件以及因农资质量引发的重大农业生产事故,也没有发生因农资问题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
全市农资质量总体上要好于前几年水平。
种子、肥料质量合格率达到95%以上,农药合格率上升了5个以上百分点,广大农民用上了“放心肥”、“放心药”和“放心种”。
三是提高了执法队伍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执法方式不断转变,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执法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整体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为促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基层农资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基层农资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问题描述中国农村地区的农资市场一直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信息不对称由于基层农资市场相对分散,缺乏有效联接和信息共享,农民和供应商之间存在很大信息不对称,尤其是在价格和质量方面。
2.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农资市场涉及产品范围广泛,有机肥、化肥、农药、农膜、种子等多个品种。
然而,不同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存在“假冒伪劣”的情况,给农民使用造成了诸多风险和损失。
3.价格波动频繁农资市场价格灵敏度较高,价格波动频繁,经常产生价格差异较大的现象。
同时,不同地区农村的供求信息不对称也使得农资价格相对混乱。
4.售后服务不完善基层农资市场中,售前售后服务能力和效率参差不齐,部分供应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管,不走心服务,而是一味追求利润。
这也使得农民的购买体验得不到保障。
对策建议针对农资市场存在的上述问题,以下是几点解决建议:1.推行电子农业随着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不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法。
可以通过电子农业推动基层农村的农资市场全面升级。
采用信息技术实现供求信息共享,为农民提供真实的市场行情和产品质量信息。
2.培育有竞争力的健康企业农资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有竞争力和规模的健康企业。
相关政策部门要加强农业产业的规划和推广,深入加强供应商的管理,通过加强市场规范和监管来保障农民的利益。
3.加强行业监管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管制度,健全行业标准和行业协会,对农资市场进行有效监管。
加强对农资市场的规划、管辖和管理,对农资市场的不法行为和不良影响进行制约和打击。
结论从以上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中,我们可以看出,基层农资市场的发展需要政策、企业和监管三方面的支持和推动,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确定合理的价格结构,提高农资供应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个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资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自国家工商总局部署开展红盾护农行动以来,全国工商部门在保护农民利益、净化农村市场环境,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中发挥出了积极作用,开创了农村市场监管维权工作新局面。
尽管红盾护农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制售假劣农资坑农的现象尚未彻底禁绝,随意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情况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一、农资市场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资经营主体监管不到位。
随着企业改制的深入,作为国家规定的农资销售主渠道的供销社、农资公司、农技站等部门,由于受自身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在乡镇以下基本没有设立网点,造成多制并举经营的现象普通存在。
一是挂靠经营。
一些本无经营权的个人以挂靠、承包为名,在缴纳一定的“承包费、挂靠费”后,打着供销社或农业植保站的名义,成立“分店、连锁店”经营农资,名为集体、实为个人。
二是无证照经营。
在一些偏远的乡镇农村,少数农村干部或种田大户以服务农民为借口,既不办理《农资经营许可证》,又不办理《营业执照》,擅自从事农资产品经营,有的组织大批农资,直接在田间地头对村民赊销。
三是超越范围经营。
有少数农村副食品店未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也经常偷偷从事农药、化肥等农资经营。
挂靠经营、无证照
经营、超越范围经营现象在目前特定的环境下有一定生存土壤,因此给工商部门的监管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加之少数基层执法人员存在畏难情绪,导致农资经营主体不能完全得到有效规范。
(二)农资整体质量不容乐观。
由于农资质量监管体系还不完善,使得经营者进货渠道混乱,少数经营者为贪图便宜,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甚至是国家明显禁止生产销信的农资产品,还有一些农资经营者质量意识淡薄,不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制度,农资购销台账流于形式,农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三)农资广告监管还未引起重视。
有些经营者为了追求高额利润,私自印制虚假农资广告,对农资产品的质量、服务、功效、适用范围作虚假宣传,误导欺骗消费者,还有些任意夸大农资功效、用途,引发农民的购买欲望,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相对农资产品监管,农资广告的监管还未引起基层执法人员的普遍重视,存在一定的漏洞。
(四)农民的防范意识有待提高。
许多农民对于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的运用主要凭经验,对于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多,缺乏识别真伪,质量高低的知识,有的甚至道听途说上当受骗的现象时有发生。
而工商部门的宣传,大量的只是局限在投诉维权上,对相关识别使用专业知识宣传力不从心,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满足农民防范能力提高的需要。
(五)管理机制不够顺畅。
农资监管涉及面广,主管农资
市场有农业、工商、质检等部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管理方法,好办的事情抢着管,出现问题相互推,部门间的监管联动机制尚未建立,各自为政多,联合执法少,重复检查、表面宣传多,深入实际少,阶段性和季节性整治多,持续性和系统性监管少,分散的监管体系、部门利益偏好作祟,致使在基层很难以形成监管合力。
(六)监管素质不相适应。
农资监管需要执法人员有一定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长期以来,工商部门主要侧重于经营行为和主体资格的监管,而对生产加工,执行检验标准、使用效果、商品包装等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严重制约了执法的效能。
二、深化农资市场监管的几点建议
(一)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彻底清查经营主体。
近几年来,国家工商总局多次发文强调,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严把农资经营主体准入关,认真清理规范农资经营主体资格。
因此,工商部门登记窗口要严格把好市场主体准入关,认真审查登记材料。
基层工商所要对涉农市场主体要进行“实地勘验”,充分发挥年度检验的作用,积极与农业等相关职能部门配合,核查经营主体资格。
对具备经营零售业务的,直接办理营业执照。
对未取得营业执照或前置审批证件无(失)效的要坚决予以取缔,同时,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政企分开的要求,认真清理整顿政企不分和乱挂靠
的农资经营主体,从源头上杜绝乱挂靠、无证照、超范围经营现象。
(二)规范经营关,延伸打假维权网络。
一是强化“两账两票一卡一书”制度。
即加强农资经营户“进货台账”、“销货台账”、“进货发票”、“销售发票”、“产品质量信誉卡”、“承诺书”的建立规范,对农资的来源、仓储、运输、质量状况、购货、销售情况详细记录,建立跟踪档案,通过加强检查督促力度,增加农资商品经销透明度。
二是强化农资市场长效的监管机制。
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维权网络便民服务、发现预警、权益保护三大机制和助手、协调、举报、监督、宣传的五大功能作用,广泛开展12315申诉举报网络进农村、进市场活动,健全受理投诉,跟踪督办和案件查处相结合的行政执法网络。
完善农村消费纠纷维权机制,发挥基层工商所的职能作用,及时解决消费纠纷,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做到有诉必接、有案必查,查必有果。
三是积极推进农资商品连锁经营。
实行由供销社下属的农资公司在城关设立连锁总店,在各乡(镇)、行政村设立连锁店,连锁总店对连锁店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内部管理。
工商部门统一核定乡(镇)、村级连锁店名称及经营范围,重点加强农资连锁总店管理。
通过推进连锁经营,全面规范农资市场主体行为,确保农资商品质量。
(三)落实监管关,引进科学监督手段。
通过加大资金
投入,不断引进现代的科学监管手段,强化对农资市场的监管能力。
一是完善市场巡查手段。
因地制宜引进农资质量检测设备,如质量检测车、质量检测仪,依托先进的科技手段,随时对农资市场产品质量进行监控。
二是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能力培养。
对身处农资市场监管第一线工商执法人员进行农资专业知识培训,聘请专家传授农资商品基本知识,增强对假冒伪劣农资的鉴别能力。
三是成立农资专项整治队伍。
通过专业执法队伍,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农资制假售假行为力度,严厉查处在产品标签、产品质量、广告宣传等方面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曝光一批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典型案件。
四是建立起一套横向联动机制,加强与农业质检、公安等部门协作配合,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工作方案。
在当地政府领导下,统一思想、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建立相互监督,快速反应,案件转办、定期联席等制度,构筑一道强有力的质量保障屏障。
(四)完善售后关,建立售前留样备查制度。
一是要建立农资经营户“经济户口”和信用档案,对坑农、害农、损农的违法经营者,纳入“黑名单”,实施市场禁入,并公之于众。
二是建立农资商品陈列室,实施登记备案制,对每个农资经营户所经营的农资品种(特别是种子、农药)数量来源进行售前登记备案,留样陈列备查,并依托村委会和农产品种植协会,将备案室建在种植面积较大的农业园区,真正方
便农民及时对比和甄别。
三是加强事后监管。
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试行保证金制度,对信誉高、规模大的农资经营户,先行收取一定的保证金,当农民因为农资质量问题遭受损失时,可从保证金中先行赔付,再进行调查处理,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