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学设计
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学设计
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一、案例背景信息:1.模块四: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第4单元在 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第二课时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2.年级:八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电子工业出版社(编著)4.学时数:1课时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2、了解SUM、AVERAGE、COUNTIF函数的功能;3、掌握SUM、AVERAGE、COUNTIF函数的使用方法;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三个函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数据范围的选择,条件的输入;(二)内容分析:课程标准规定,第4单元主要是利用Excel提供的各种公式和函数,完成对工作表中数据的统计分析,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计算机成为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如何在工作表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这部分内容在整册课本中是重点也是难点。
在本课时中,主要介绍了求和函数SUM、求平均值函数AVERAGE,条件统计函数CO UNTIF,这部分内容相对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来说比较复杂。
我认为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三个函数的基本使用方法上,而难点则应该放在用函数进行计算时在编辑栏或“函数参数”对话框中进行单元格区域的修改。
(三)学生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中利用公式计算三科总分、折算后总分,总分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 xcel中使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利用函数统计数据教案
利用函数统计数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函数的基本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对统计数据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函数的概念和性质2. 函数的基本运算3. 利用函数统计数据的方法4. 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函数的基本运算,利用函数统计数据的方法。
2. 难点: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应用,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函数的基本运算。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 新课:讲解函数的基本运算,让学生掌握函数的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应用,让学生学会将函数应用于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6. 练习与反馈:通过课后作业和练习,了解学生对函数的理解和应用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函数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函数基本运算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实例。
2. 函数练习题:提供给学生进行练习的题目。
3. 实际问题案例:提供给学生分析的实际情况。
4. 小组讨论模板: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框架和指导。
八、教学环境:1. 教室:提供足够的空间进行讲解和讨论。
2. 投影仪:用于展示PPT和实际问题案例。
3. 白板:用于记录关键概念和解题过程。
《使用函数计算与统计数据》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学设计第4单元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一、基本说明:1、模块:八年级信息技术(下)2、年级:八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电子工业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4单元第2节5、学时数:1课时 40分钟(新授课)二、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教材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针,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
本节课内容选自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编著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信息技术》八年级下第4单元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的第2课时。
在第1课时已经学习使用公式计算数据的基础上,继续学生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
本课主要介绍了求和函数SUM、求平均值函数AVERAGE和条件统计函数countIF这3个基本函数,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学生不好理解函数,但是这部分内容在学习Excel 软件功能中占重要地位,并且在本区信息技术中考中会以操作题出现,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并且灵活运用这3个基本函数。
2、教学目标分析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制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Excel中提供的常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和统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本班成绩表”的准确快速计算问题,启发学生学好本节知识解决问题;通过任务驱动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探究,自主构建新知;通过“主题活动”,激发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据加工和处理问题。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交流与实践操作的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能结合教学内容理解函数的概念并能灵活使用,提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学设计
课题: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案例背景信息1、课的类型:新授课(八年级下册第4单元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第2课时)2、所用教材版本:电子工业出版社3、教学工具:计算机网络教室4、学时数:1课时(40分钟)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节的内容,它包括Excel中函数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以及如何使用SUM和AVERAGE函数并解决实际问题等内容。
本节课是安排在《使用公式计算数据》的内容之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并为后面的countif函数的使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思维活跃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而且本课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具有小学、初中多年数学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逻辑基础。
但我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对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三、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特制定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函数基本的调用、编辑方法2、能熟练运用常见函数对数据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探索函数的使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让学生体会到运用函数进行统计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使用函数的一般过程,sum函数和average函数的插入和使用。
教学难点:函数格式、参数的正确使用及修改。
五、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本节课利用学生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例子(成绩统计表),让学生从亲身的感受中学、做,优化教学过程,并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同学交流与探究,形成一定的知识解决模型,并最终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三、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1、打开学生成绩表,使用公式快速计算学生的总分和平均分。
2、请同学们思考: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让求总分和平均分变得更为简单方便吗?如果统计每一学科85分以上的人数,你有什么办法?3、教师简单演示,请学生说出感受,提出:以上问题可以使用函数来解决。
利用函数统计数据教案
利用函数统计数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函数统计数据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统计数据的能力。
3. 使学生掌握利用函数处理统计数据的方法。
4.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数据进行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函数统计数据的概念和意义。
2. 收集、整理、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
3. 利用函数处理统计数据的方法。
4. 运用统计数据进行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函数统计数据的概念,收集、整理、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利用函数处理统计数据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统计数据进行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函数统计数据的概念和方法。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体会函数统计数据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统计数据资料,如班级学生身高、成绩等数据。
2. 准备教学课件和教案,以便于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3. 准备练习题,以便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函数统计数据的概念,例如分析班级学生身高分布情况。
2. 讲解概念:讲解函数统计数据的概念,解释其在统计学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展示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
4. 方法讲解:讲解如何利用函数处理统计数据,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5. 练习巩固:让学生练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函数统计数据方法。
七、课堂练习1. 根据班级学生身高数据,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
2. 根据成绩分布数据,计算平均分、及格率等统计量。
3. 运用函数统计数据方法,分析并解释数据背后的信息。
八、拓展与应用1. 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函数统计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如商品销售数据分析、股市走势分析等。
2. 引导学生探讨函数统计数据在科学研究、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学设计
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一、案例背景信息:时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2.年级:八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电子工业出版社(编著)4.学时数:1课时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2、了解SUM、AVERAGE、COUNTIF函数的功能;3、掌握SUM、AVERAGE、COUNTIF函数的使用方法;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水平;2、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水平;情感目标:让学生亲自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自主探究的水平。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三个函数实行计算;教学难点:数据范围的选择,条件的输入;(二)内容分析:课程标准规定,第4单元主要是利用Excel提供的各种公式和函数,完成对工作表中数据的统计分析,提升学生处理信息的水平。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计算机成为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如何在工作表利用公式实行数据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理解。
这部分内容在整册课本中是重点也是难点。
在本课时中,主要介绍了求和函数SUM、求平均值函数AVERAGE,条件统计函数CO UNTIF,这部分内容相对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来说比较复杂。
我认为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三个函数的基本使用方法上,而难点则应该放在用函数实行计算时在编辑栏或“函数参数”对话框中实行单元格区域的修改。
(三)学生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水平和动手水平。
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中利用公式计算三科总分、折算后总分,总分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 xcel中使用函数实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理解。
(四)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方法设计:(1)、自学法对于内容比较简单,并且教材有明确答案的知识点,采用自学法,既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水平。
《使用函数计算数据》教学设计
《使用函数计算数据》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使用函数计算数据一、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作用;2.能够使用函数计算数据;3.能够设计简单的函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函数的概念和作用;2.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3.设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流程:1.引入函数的概念(10分钟)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作用,如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求两点之间的距离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功能封装成函数来使用。
2.函数的定义和使用(20分钟)介绍函数的定义和使用方法,包括函数的名称、参数和返回值的定义,以及函数的调用方法。
通过几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函数的具体用法。
3.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20分钟)介绍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的概念和作用。
通过几个例子让学生理解函数的参数是什么,如何传递参数以及函数如何返回结果。
4.设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30分钟)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计算学生成绩的平均分、找出数组中的最大值等,让学生分组思考如何设计函数来解决这些问题,并给予一定时间进行讨论和编写代码。
5.学生展示和总结(20分钟)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编写的函数,并让其他学生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总结函数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并提醒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合理地使用函数。
四、教学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范围;2.评价学生对函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评价学生在设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准备:1.课件或黑板;2.计算器、尺子等计算工具。
六、教学延伸:1.扩展函数的应用范围,如设计函数来实现排序、查找等功能;2.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设计函数来解决。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函数的概念和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使用函数计算数据。
在教学上,我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的具体用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在设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让学生分组并进行小组讨论,以促进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
《用函数计算数据》教学设计
《用函数计算数据》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题:用函数计算数据课时: 1课时年级:七年级教材: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教材分析:本节课为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第九册第十四课的内容。
通过对本册书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在工作表中进行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利用公式计算数据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学习函数进行数据计算,提高学生处理简单数据的能力。
因此本课是“表格数据处理”这一单元中的一个重点。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计算机文字处理基础,但是对于表格的处理可以说还比较陌生。
通过第十三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中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方法。
同时针对学生都比较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所以我又借此课题引导学生使用函数进行“学生成绩表”的相关计算,使学生进一步从感性上认识到了电子表格中函数的用途。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本节课的内容设计,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理解函数的概念,知道函数的调用方法。
2.让学生掌握求和函数、求平均值函数的用法。
3.启发学生学会求最大值、最小值。
▪过程与方法:引导、演示、启发、理论实践结合、任务驱动、自学探究、总结归纳,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互帮互助的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方式。
3.在任务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计算功能给工作、学习带来的方便,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不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利用常见函数(SUM函数、AVERAGE函数、MAX函数、MIN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
难点:函数参数的正确设定以及修改;函数的基本格式。
教学方法:演示讲解法、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用函数计算数据函数名称函数格式求和(SUM)=函数名称(参数)平均值(AVERAGE)最大值(MAX)最小值(MIX)。
《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学设计
课题: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案例背景信息1、课的类型:新授课(八年级下册第4单元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第2课时)2、所用教材版本:电子工业出版社3、教学工具:计算机网络教室4、学时数:1课时(40分钟)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节的内容,它包括Excel中函数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以及如何使用SUM和AVERAGE函数并解决实际问题等内容。
本节课是安排在《使用公式计算数据》的内容之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并为后面的countif函数的使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思维活跃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而且本课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具有小学、初中多年数学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逻辑基础。
但我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对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三、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特制定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函数基本的调用、编辑方法2、能熟练运用常见函数对数据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探索函数的使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让学生体会到运用函数进行统计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使用函数的一般过程,sum函数和average函数的插入和使用。
教学难点:函数格式、参数的正确使用及修改。
五、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本节课利用学生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例子(成绩统计表),让学生从亲身的感受中学、做,优化教学过程,并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同学交流与探究,形成一定的知识解决模型,并最终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三、教学过程四、板书设计: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1、函数概念:2、函数的一般表达形式3、求和函数SUM4、求平均值函数AVERAGE。
《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学设计
《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及其在计算和统计数据中的应用;2.学会使用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和统计;3.培养学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函数的概念及其在计算和统计数据中的应用;2.使用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和统计。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及相应的数据。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通过图像、数据之类的例子,引出今天的主题:“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
Step 2:引入函数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引入函数的概念。
解释函数的定义,以及输入和输出的概念。
Step 3:函数计算数据介绍函数如何用于计算数据。
通过例子演示如何使用函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如加减乘除等。
Step 4:函数统计数据介绍函数如何用于统计数据。
通过例子演示如何使用函数统计数据,如平均数、最大值、最小值等。
Step 5:实际问题解决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及相应的数据,让学生运用函数解决问题。
Step 6:练习与巩固让学生分小组,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Step 7: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函数的其他应用领域。
Step 8:总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辅助材料:实际问题及相应数据:问题1:小明的数学成绩为85,英语成绩为90,物理成绩为88,他的平均成绩是多少?问题2:班级有60个学生,其中男生有30个,女生有多少个?问题3:小红去银行存钱,存入1000元,利率为每年5%,求存了5年后的本金和利息总额。
问题4:班级考试成绩如下:张三90分,李四85分,王五92分,刘六88分,赵七91分,找出成绩最高和最低的两个学生。
问题5:图书馆有5000本图书,其中中文图书有3000本,英文图书有多少本?教学实施与评价: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内容,将抽象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进行讲解,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实现教学目标。
《用函数计算数据》教学设计
《用函数计算数据》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用函数计算数据》一、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能正确定义函数并解释函数的组成部分;2.掌握函数的调用方法,能够正确调用函数并传递参数;3.能够使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并正确输出结果;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1.引入问题:小明买了一本小说,原价是100元,现在打八折,求打折后的价格是多少?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打折后的价格,引出函数的概念。
步骤二:讲解函数的定义和组成部分1.提示学生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段可以重复使用的代码块,用来实现特定的功能。
2.解释函数的组成部分:函数名、参数、返回值。
3.举例说明函数的定义和组成部分:如下面的示例代码:```pythondef discount(price, rate):discount_price = price * ratereturn discount_price```步骤三:讲解函数的调用方法和参数传递1.提示学生函数的调用方法:使用函数名后加括号,并传递所需的参数。
2.解释函数的参数传递:函数可以接收输入参数,也可以没有参数。
步骤四:练习函数的调用和参数传递1.给出一组数据,让学生编写函数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值,要求函数接收一个参数,即数据列表。
2.学生在书写代码时,请注意函数的定义和调用,以及参数的正确传递。
步骤五:讲解函数的返回值1.解释函数的返回值:函数可以返回一个结果给调用它的地方。
2.解释返回值的作用:返回值可以供调用函数的地方使用,如进行进一步的计算或输出。
步骤六:练习函数的返回值1.将步骤四中的平均值作为一个函数的返回值,并调用该函数,输出平均值。
2.学生在书写代码时,请注意函数的定义和调用,以及返回值的正确使用。
步骤七:小结与归纳1.整理函数的定义、组成部分、调用方法和返回值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小结和归纳。
三、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设计:1.提问题:小明买了一本打八折的小说,那他的打折价格是多少?2.引导学生一起思考并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出函数的概念。
如何使用Excel的函数
《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案2011-6-18中卫市第三中学宋晓荣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常见的函数(sum,average,contif)。
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函数知识判别计算得到的数据的正确性。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使用函数(sum,average,countif)计算所给数据的和、平均值、计算在指定区域中满足某个条件的单元格数目。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会新函数的使用。
并且能够根据实际工作生活中的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并能够对计算的数据结果合理利用。
3.情感目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得到提高,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sum,average,countif函数的插入和使用2、教学难点函数的格式、函数参数正确使用以及修改三、教学方法任务驱动,观察分析,通过实践掌握,发现问题,协作学习四、教学素材准备初二(5)班学生信息表、自我评价表五、教学内容和过程(一)情景引入:同学们,期中考试结束后,班主任都要发给同学们一张成绩表,有没有同学帮助老师处理过你们班的成绩表呢?(学生回答)大家想不想成为班主任的小助手,处理本班成绩表呢?(学生回答)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EXCEL中的函数来帮助初二(5)的班主任分析一下它们班学生的成绩。
(二)新课教学:简单描述函数:函数是Excel自带的内部公式,能够实现诸如求和、求平均值、各种数据统计、逻辑判断等特定的运算功能。
Excel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已定义好的计算关系,我们只需要根据不同的处理目的去选择、提供参数去套用就可以了。
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个常用函数。
任务一:求和函数SUM【讲解】SUM含义:可以对指定范围内所有数值进行求和计算。
我们可以在两个地方找到进行“自动求和”命令:第一种:常用工具栏上的“自动求和”按钮。
直接单击此按钮进行自动求和。
引导学生观察此按钮旁边的下拉列表按钮,单击下拉列表按钮,可以选择其他常用函数进行计算。
《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学设计
《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学设计一、案例背景信息1.模块:初中信息技术2.年级:初中八年级下册3.所用教材版本:电子工业出版社,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编著4.学时数:1课时非上机时间15分钟,上机操作时间25分钟,其他活动(如:实地调查、访谈、课下调研等),指导学生预习上节内容,大约用15分钟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的定义、功能及其表达式2、掌握函数的不同调用方法。
3、通过完成求和、求平均值等操作任务,掌握使用不同的函数调用方法并进行数据计算,明确不同调用方法的区别(优缺点)4、通过使用公式和函数对数据进行计算,明确公式与函数的区别,并根据不同的计算要求分别使用公式和函数进行计算。
5、通过解决计算任务中存在的问题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会协作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本节中的重点掌握函数的调用方法,并明确不同调用方法的区别;在深入学习函数其它计算功能的过程中掌握不同于使用函数计算的特点或区别之处。
难点:学习使用函数进行条件统计计算时对于条件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函数与公式计算所存在的不同之处,依据这两种计算方式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计算要求选择最合理的计算方法。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掌握了一定的数据计算技巧,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有助于本节内容的学习,在理解函数的定义和计算功能上,能明确求和、求平均值等函数的内涵。
通过上节内容的学习,掌握了使用公式进行计算的方法,是进一步掌握使用函数计算的基础。
而使用函数与使用公式计算有相同之处。
所以学生在掌握了上节内容的情况下学习本节内容,是知识和技巧的进一步的延伸和提高。
(四)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方法设计:(1)问题置疑:在学习使用函数计算之前要了解函数的定义和表达式,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内容回答,明确函数概念及表达式。
(2)协作练习:对于如条件统计这种计算如果学生合作完成计算任务效果会更好。
所以明确要求学生可以协作完成操作。
《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学设计
《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学设计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学生能够使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和统计。
3.学生能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函数的调用和使用。
3.函数的应用和实例解析。
三、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和使用函数。
2.如何运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和统计。
3.如何应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计算机和相关软件。
3.白板和标书。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时间:10分钟)教师通过给学生讲述一个问题,引入函数的概念。
教师:假设小明要给自己和三个朋友买生日礼物,每个礼物的价格都不相同,请问小明需要花费多少钱?学生:可以将每个礼物的价格相加得到最后的总价格。
教师:对,但是如果有十个朋友呢?二十个?这种方法就不太适用了。
那么有没有一种更简便的方法呢?学生:使用函数来计算。
2.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时间: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教师:在编程中,函数是一段可以重复使用的代码,它可以接收输入并返回输出。
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解释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教师:比如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函数,用于计算两个数的和。
def add(a, b):return a + b教师:这里的add就是函数的名字,a和b是函数的参数,return后面的表达式是函数的返回值。
学生:明白了,函数就是一个可以重复使用的代码块,可以接收输入并返回输出。
3.函数的调用和使用(时间:20分钟)教师给学生演示如何调用和使用函数。
教师:现在我要使用上面的add函数来计算2和3的和,请问应该怎么操作?学生:调用函数并传入参数即可。
教师:非常好,这里的参数就是2和3,我们可以写成add(2, 3)。
教师进行演示,将函数的调用过程展示给学生。
教师:调用函数后,函数会执行相应的代码,并将结果返回。
教师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运行相应的代码,体会函数的调用和使用。
《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学设计
①选中存放结果的单元格
②fx
③选择数据范围
④确定
探究学习
尝试AVERAGE函数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任务二
计算各学科的平均分
教师及时指导
实践练习
通过自己动手巩固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学生演示
教师发现个别同学完成的非常好,我们请做的好的同学踊跃上教师机给我们示范你的操作步骤。给予掌声鼓励。
学生完成
操作练习
巩固提升
作业上交
将“作业”工作簿以, 自己的姓名保存文件上交作业。
八、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的应用,对数据的处理和统计是Excel强大功能和价值的体现,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有着重要作用。但是这部分内容与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有一定距离,他们很少对函数有过思考,要理解这些函数功能和意义有一定难度,所以我以“期中成绩”工作簿为例,以找茬形式进行成绩的计算与统计。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SUM、AVERAGE、COUNTIF函数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函数的数据区域的选择、条件的输入
五、【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讲练结合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六、【教学准备】
三个工作簿:期中成绩表、练习表、作业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回顾利用公式计算考成绩中总分的方法“=B2+B3+B4+B5+B6+B7+B8+B9……+B20”,公式太长输入麻烦,容易出错。Excel给我们提供了更加方便的方法: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那么,我们先来看一下本节的教学目标,然后来解决下面三个问题。
二、【学情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使用函数计算数据》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育的实践性智慧。 课例研究综
二、以课堂观察为路径,走向组本化研究 述
课堂观察: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
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
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三、以课题研究为驱动,走向专业化成长。提高行
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这张表格是我们学校教务处对于这次九年级学生 测验的成绩表,假如我们要计算所有同学的语文成绩总
分,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如何编辑公式。 在大家编辑公式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如果使用函数计算那就变得很简单、
快捷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 函数的一般表达形式是 函数名(参数 1,参数 2·…)调用函数的方法: 请大家打开课本第 88 页,阋读上半部分内容,看看
计算用了哪几个步骤。完成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提
出填充柄的使用。
Exce1 为我们提供了上百种功能的函数,如果一一
来学习显然是不太可能的那么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来
选择相应的函数呢(讲解查找相应函数的方法。)
一、以课例研究为中心,走向反思性实践。
课堂教重要的是扎根于自己的
书上给我们介绍了那些调用函数的方法。除了这些方法 你自己还发现了什么方法总结。
1“插入”菜单中的 fx 函数命令选择函数; 2、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自动求和”按钮∑右边 的下拉列表按钮,选择函数 3.使用编辑栏上的“插入 函数”按钮选择函; 4、自己输入函数 注意事项:和用公式法一样,函数中所有的数值与 符号都必须是英文半角字符,下面我们就利用函数进行 计算 求和函数 S 可以对指定范围内的所有数值进行求 和计算 大家参照课本第 91 页“做一做”,利用 SUM 函数求 出九(2)班每个学生所有学科的总分。并想一想你完成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用函数计算数据》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信息技术
教学课例名
《用函数计算数据》
称
使用函数来计算数据是本章节比较重要的一个知
识点,本节主要介绍了求和函数 SUM、求平均值函数
AVERAGE、求最大值 MAX 和求最小值 MIN 这四个基本函
教材分析 数,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例的讲解,能够独立地完成简
自己动手尝试完成任务。再对于 MAX,MIN 统计函数比较
复杂则采用教师操作示范的基础上,学生按照教师示范
步骤来完成任务,以达到掌握的目的,以此掌握这四个
基本函数的使用方法。
1、自学法:对于内容比较简单,并且教材有明确
答案的知识点,采用自学法,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
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单表格的数据计算。我根据学生们的生活环境、学习环
境让学生制作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表格,让学生通过
表格功能来解决身边的问题,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学会利用函数来进行数据计算;
教学目标
2、了解函数计算的方便与快捷; 3、了解 SUM、AVERAGE、MAX、MIN 四种常用函数的
作用并能够利用它们来进行计算。
教学策略选
2、实例演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为例使学生更快、
择与设计 更容易地学好本节课的内容,特别设计了几个有针对性
的、能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实例,通过一边讲解教
学内容,一遍完成相应的课堂实例的操作演示;
3、提问法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1、创设情景:期末考试结束了,初一(3)班的班
主任乡利用 Excel 尽快将各个学生的总分计算出来,哪
位同学能够帮助这位老师用简单的方法快速完成这项
《使用函数计算数据》教学设计
《使用函数计算数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使用函数计算数据》选自宁夏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的内容。
通过对本册书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在工作表中进行输入数据、编辑、修饰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学习利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计算和统计,提高学生处理简单数据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并乐于展示自己。
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具有一定的基础和具备了一定的自学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但个别学生操作水平较低,会存在畏难情绪。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中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利用常见的SUM函数,进行数据计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学和自主探究学会SUM函数的使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计算功能给工作、学习带来的方便,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不断探究的新知识的欲望。
教学重点能利用常见的SUM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以复习使用公式计算数据中的基本步骤开始,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当我们计算大量数据时,使用公式就显得繁琐,工作效率不高,但在Excel中,我们恰当的使用函数,可以使数据计算变得简单方便。
二、学习新知(一)函数的一般表达形式在Excel中,函数的一般表达形式是:函数名(参数1,参数2,…)函数名(单元格区域)注:函数中所有数值与运算符号都必须是英文半角字符。
如:SUM(C3,D3,E3)或SUM(C3:E3)是一个求和函数,表示对C3、D3、E3这三个单元格中的数值求和。
(二)使用函数计算数据1. SUM求和函数使用SUM求和函数可以对指定范围内的数值进行求和计算演示讲解:(1)求和公式使用;(2)填充柄的使用方法;(3)格式刷的使用方法任务:阅读教材P61-62,并自主探究完成P61 “做一做”及“试试看”(三)展示交流展示学生作品,观察评价学生利用函数计算数据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使用函数计算数据》是宁夏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的第2部分内容,通过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在工作表中利用公式计算,Excel具有强大的数据和统计功能,函数是公式的特殊形式,是Excel自带的内部公式,能够实现诸如求和、求平均值。
用函数对数据进计算和统计提高学生处理简单数据的能力。
学情分析:通过上节内容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使用公式进行计算的方法,通过节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函数的定义和计算功能上,能明确求和、求平均值等函数的内涵及计算方法。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初中信息技术
2.年级:初中八年级下册
3.所用教材版本:电子工业出版社,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编著
4.学时数:1课时
非上机时间15分钟,上机操作时间25分钟,其他活动(如:实地调查、访谈、课下调研等),指导学生预习上节内容,大约用15分钟
教材分析:《使用函数计算数据》是宁夏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的第2部分内容,通过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在工作表中利用公式计算,Excel具有强大的数据和统计功能,函数是公式的特殊形式,是Excel自带的内部公式,能够实现诸如求和、求平均值。
用函数对数据进计算和统计提高学生处理简单数据的能力。
学情分析:通过上节内容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使用公式进行计算的方法,通过节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函数的定义和计算功能上,能明确求和、求平均值等函数的内涵及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能理解函数的概念
2、掌握sum和Average函数的使用方法
3、熟练运用求和与求平均数的函数进行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然后点击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