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案例:橡皮泥浮起来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详案《橡皮泥浮起来了》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详案《橡皮泥浮起来了》一、教学目标:1. 了解橡皮泥的性质2. 探究橡皮泥浸泡在水中的变化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4. 增强幼儿对丰富多彩的科学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二、教学准备:1. 橡皮泥2. 水3. 盛水的透明杯4. 测量尺5. 白板、白板笔6. 教学图片7. 教学视频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1)教师用橡皮泥做出不同的形状,如球、长条等,让幼儿看看它的性质是怎样的?(2)询问幼儿们,你们用橡皮泥做什么用呢?(3)展示一段短视频,让幼儿们看看橡皮泥的特殊性质。
2. 实验操作环节(1)将橡皮泥放入杯中,加入少量水。
(2)观察橡皮泥变化的过程。
(3)记录变化的结果。
(4)在白板上,让幼儿们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记录下来。
3. 归纳总结环节(1)教师向幼儿介绍“浮力”这一概念。
(2)引导幼儿们总结橡皮泥在水中浸泡时的变化,了解“橡皮泥可以浮起来”的原理。
(3)在白板上,教师与幼儿们一起列出导出式“物体的浮力大于或等于物体的重力,物体就会浮起来”。
4. 拓展应用环节(1)让幼儿们思考,当其他物质如木头和石头和橡皮泥放在水中时,它们的变化是否与橡皮泥相同?(2)引导幼儿用橡皮泥和其他材料进行比较实验。
(3)教师介绍与“浮力”有关的物理现象,如水密度和压力等。
四、教学评价:1. 检查幼儿们是否理解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的原理。
2. 观察幼儿实验时的实验能力及表现情况,评价其探究能力是否得到增强。
3. 问答环节检查,幼儿是否掌握相关知识。
《沉和浮——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科学教学PPT课件(2篇)
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我们来测量不同形状的橡皮泥在水中排开的水量情况。
我们把物体在水中 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 的水量。
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 225ml-200ml = 25ml
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实验方法: 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ml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 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 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 录在表格中。 注意事项: 测量排开的水量必须细致,观察刻度时视线应与液面持平。 仔细观察液面刻度后,准确的记录数据,尽量减小误差。 每次测量前都要检查水量是不是保持在200ml,不足时要加满。
家庭作业
把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形状观 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况。
板书设计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沉的形状
排开的水量 浮的形状
的体积增大了,所以它浸入水中的体积就增大了。
合作探究
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排开的水量: 就是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
排水量和排开的水量的区别: 排开的水量是指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排水量
是指物体排开的水的重量。
合作探究 例如:
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是25毫升
合作探究
实验名称 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实验器材 量杯、水、橡皮泥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观察橡皮泥的沉浮 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观察橡皮泥的沉浮
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 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实心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改变橡皮泥的形状, 重量 没有变, 体积 也没有变,它的沉浮 状况 不会 发生变化。
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详案《橡皮泥浮起来了》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详案《橡皮泥浮起来了》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浮沉的原因。
2.探究橡皮泥的密度、形状和大小对浮力的影响。
3.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1.理论讲解:物体的浮沉原理。
2.实验探究:探究橡皮泥的浮力。
教学重点1.理解物体浮沉的原理。
2.探究橡皮泥浮力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幼儿探究橡皮泥的浮力。
2.如何鼓励幼儿发现并总结规律。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 导入问题今天我们要研究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物体能够浮在水面上,有些物体却沉到水底呢?2. 导入活动请幼儿们举手说出自己知道的物体浮沉的原因。
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去理解“浮力”这个概念。
操作环节1. 实验说明给出一块橡皮泥并告诉幼儿们,我们今天要探究什么因素会影响橡皮泥的浮力。
2. 实验步骤1.制作大橡皮泥球和小橡皮泥球。
2.将两个橡皮泥球全部放到水中,观察它们的情况;然后逐一加入橡皮泥小球,观察橡皮泥球的变化。
3.让幼儿通过实验探究橡皮泥浮力的影响因素。
3. 结果总结引导幼儿们通过观察和比较,总结出橡皮泥的浮力与橡皮泥的密度、形状和大小有关系。
归纳环节让幼儿们自己归纳总结出,橡皮泥的浮力与什么有关系,这种关系是什么?拓展环节请幼儿们自己拿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通过理论和实验探究,总结出这些物品是否能浮在水中,为什么。
讲评与评价根据幼儿对浮力概念理解情况进行点评,引导幼儿总结实验过程中发现的规律,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根据幼儿在实验中表现和参与情况评价幼儿实验和探究能力的提高。
参考资料无。
案例:让橡皮泥浮上来 - 免费课件、教案、
让橡皮泥浮上来
一、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体验物体的沉浮和物体的排水量有关。
2、学会验证自己方法的有效性。
3、能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并学习质疑。
二、准备:
1、幼儿事先设想并记录。
2、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材料:手工纸、杯子(玻璃杯、塑料杯、纸杯、钢杯)、轮胎、塑料圈、盐一小碗、纸
盒等。
3、橡皮泥若干、透明水桶10个、记录板10块、备用水。
三、过程:
(一)导入:
师:你们还记得吗?上次,我们做了一个实验:把橡皮泥放入水中,橡皮泥会怎样?怎么让橡皮泥浮上来呢?我们小朋友想了各种各样的好办法,现在,就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去试一试,看看结果是否和你想的是一样的。
如果你的办法是有效的,可以用√来表示;如果暂时失败了,可以用╳来表示。
(二)幼儿验证自己的设想并做好记录。
要求:幼儿能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结果。
(三)幼儿交流自己的设想,师归类(有效和失败)记录。
1、重点引发幼儿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它浮上来了?
2、培养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要求:一个小朋友在介绍的时候,我们要仔细听,如果你有听不懂不理解的地方、或者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来。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及 造一艘小船
实验注意事项
1、测量排开的水量必须 细致,观察刻度时视线 应与液面持平。
160ml
2、仔细观察液面刻度后, 准确的记录数据,尽量 减小误差。 3、每次测量前都要检查 水量是不是保持在150ml, 不足时要加满。
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比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
讨论: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
在重量不变的情况 下,排开的水量增大了 (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 了)。 沉的形状: 排开的水量小,(浸入水的体积小) 浮的形状: 排开的水量大,(浸入水的体积大)
用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
用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
钢铁制造的轮船,其形状会使轮船排开的水量变得 很大,大大增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因此就能浮在水 中。所以,船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装载的货物也就越多。
船的发展史
木筏
独木舟
帆船
明轮船 现代客轮 远洋货轮 航空母舰
远洋货船
以载运货物为主的。其大部分舱位用于 堆贮货物的货舱。货船的船型很多,大小 悬殊,排水量可从数百吨至数十万吨。
现代客轮
用橡皮泥制作小船比赛
原理: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 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比赛要求: 1.用同体积的同种品牌橡皮泥 2.不准有其他的添加物 3.比谁制造的小船装载量大 4.时间限制在10分钟内
气垫船
船的发展史
木筏:即用为高大乔 木的枝干。
船的发展史
独木舟又称独木船,是用一根木头制成的
船,是船舶的“先祖”,是最早的船舶,在 世界各地都曾出现过。
明轮又称明轮推进器,是船舶的一种推进工具,
利用明轮转动,叶片拨水来推进船舶。明轮推 进器比桨、橹等推进工具前进一步,但是,它 结构笨重、效率低,特别是遇到风浪中,所以, 明轮推进器后来被螺旋桨所代替。
中班科学教案橡皮泥浮起来了
中班科学教案:橡皮泥浮起来了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对橡皮泥在水中的浮力和密度的观察实验,帮助中班幼儿初步认识物体浮力与密度的关系,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实验材料•水槽•橡皮泥•刚性木棍•尺子•容器实验步骤1.引入实验:老师可以让幼儿们一起观察橡皮泥在水中会怎样,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2.观察橡皮泥的性质:让幼儿们观察橡皮泥的外观和质地,并发现它的柔软、可塑性强等特点。
3.探究橡皮泥的浮力:将水槽装满水,让幼儿们观察水中的橡皮泥会怎样。
引导他们观察,发现橡皮泥会漂浮在水面上。
4.测量橡皮泥的密度:将橡皮泥压实,形成一个球状物体,并称量它的质量。
然后将球状橡皮泥放入容器中,并记录容器充满水后水的体积。
5.计算橡皮泥的密度:根据橡皮泥的质量和容器中水的体积,计算出橡皮泥的密度。
6.总结观察结果:根据观察和实验结果,引导幼儿们总结出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并与他们之前的假设进行对比。
实验结果及讨论根据实验步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实验结果和讨论内容:1.观察结果:橡皮泥在水中会浮起来。
这是因为橡皮泥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它能够浮在水面上。
2.实验测量结果:我们测得橡皮泥的质量为100克,容器中充满水的体积为100毫升。
3.计算橡皮泥的密度:橡皮泥的密度可以通过计算质量和容器中水的体积的比值得到。
在这个实验中,橡皮泥的密度为1克/毫升。
4.与假设进行对比:在实验前,我们可以让幼儿们猜测橡皮泥会不会浮起来,并提出自己的假设。
通过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幼儿们可以发现他们的假设是正确的或者错误的,并思考导致浮力的原因。
实施建议•在引入实验时,可以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幼儿展示橡皮泥在水中的浮力现象,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需要引导幼儿们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在总结讨论环节,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例如为什么橡皮泥会浮起来,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等。
•可以在实验后,让幼儿们制作橡皮泥船或橡皮泥浮体,并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浮力现象,加深他们对橡皮泥浮力的理解。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案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3. 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进一步了解浮力的概念。
二、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橡皮泥、水盆、水、小木块、塑料球等。
2. 实验工具:实验平台、小刀、螺丝刀、挖掘工具等。
3. 实施步骤: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和实施步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观察一块橡皮泥放在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鼓励他们围绕提问:“为什么橡皮泥能够在水中漂浮?”展开讨论。
2. 实验操作(1)分组实验,每组2-4名学生,每组一份实验材料。
学生首先将橡皮泥加工成不同形状(块状、片状、球状等),然后将它们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记录。
(2)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哪些形状的橡皮泥会漂浮在水面上?哪些形状的橡皮泥会沉入水底?3. 探究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学生可以通过拆解和观察橡皮泥的结构,探究其中的原理。
比如探究橡皮泥的密度,为什么球状的橡皮泥会漂浮?因为球状的橡皮泥在水中的受力面积相对较小,浮力可以支持它漂浮在水面上。
4. 拓展通过将橡皮泥制作成不同形状(块状、片状、球状等),让学生在水中进行浮力实验。
比如,将小木块包裹在橡皮泥中,观察橡皮泥对小木块的浮力是否与实际大小相符。
让学生观察到浮力与物体的形状和密度有关。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不仅了解了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原理,还提高了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合作实验的意识增强,实验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橡皮泥的密度和形状对其在水中的沉浮情况的影响,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加深了对浮力概念的理解。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详案《橡皮泥浮起来了》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科学教案详案《橡皮泥浮起来了》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能够了解橡皮泥的基本性质与特点;•能够了解橡皮泥密度的概念;•能够理解橡皮泥在水中是否能浮起来的原理;2.技能目标•能够动手实践,制作橡皮泥;•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了解橡皮泥在水中是否能浮起来;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橡皮泥的基本性质与特点;•橡皮泥密度的概念;•橡皮泥在水中是否能浮起来的原理;2.教学难点•橡皮泥密度的概念的讲解与理解;•橡皮泥在水中是否能浮起来的原理的认知与理解。
三、教学内容1.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材料:•橡皮泥•小水盆•水2.教学过程2.1 导入新课1.教师利用教具向学生介绍橡皮泥;2.带领学生观察和摸索橡皮泥品质和质地。
2.2 实践环节1.分发橡皮泥,让学生自己动手揉成自己喜欢的形状。
2.让学生互相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
3.分别将两个橡皮泥小球铺开来,比较两小球的大小。
4.将一小球橡皮泥放进水里,观察它会浮动还是下沉。
5.组织学生讨论,在水中浮动的橡皮泥是否有规律可言,为什么?6.请学生尝试把压在水底下的橡皮泥球取出来并按压成一个小片,再重新放进水中,看看会有什么变化。
2.3 结束环节1.回顾今天学到的知识和实践内容;2.对学生在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表扬。
四、教学反思本次课程针对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科学教学而设计,通过制作橡皮泥和进行有趣的实验,让幼儿很好地认识到了橡皮泥的一些基本性质和特点,并了解到了密度概念的知识。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幼儿们也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探索的能力。
整个课程耗时较短,效果感人,幼儿们都非常喜欢这项有趣易学的科学活动,不仅开拓了幼儿的视野和知识面,还促进了幼儿的思维发展和实践能力的锻炼。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橡皮泥浮起来了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橡皮泥浮起来了1500字科学课教案-橡皮泥浮起来年级:幼儿园中班科目:科学时间:30分钟主题:橡皮泥浮起来教学目标:1. 了解橡皮泥的物质特性。
2. 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行为,并理解浮力的基本原理。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教具材料:1. 橡皮泥2. 透明容器或水槽3. 水4. 尺子5. 笔和纸教学过程:引入活动:(5分钟)1. 给孩子们展示一块橡皮泥,让他们触摸和揉捏,询问他们对橡皮泥的了解,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橡皮泥的特性。
探究活动:(15分钟)2. 将一块橡皮泥揉成球形,并将其放入透明容器中的水里。
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行为,并引导孩子们描述一下他们的观察结果。
3. 询问孩子们为什么橡皮泥能够浮起来,引导他们思考浮力的概念。
解释浮力是指被液体或气体所推动的力,让物体能够浮在其中的力。
4. 引导孩子们继续观察,并测量橡皮泥浸没在水中的深度。
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测量数据。
总结:(5分钟)5. 综合孩子们的观察结果和测量数据,引导他们得出结论:橡皮泥浮起来是因为它比水轻。
延伸活动:(5分钟)6. 鼓励孩子们思考:如果橡皮泥变得更重,会发生什么?如果容器里的水量减少,会发生什么?让他们自由发挥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7. 结束时,鼓励孩子们绘制一幅图画,展示他们对橡皮泥浮起来的理解。
评估方式:观察孩子们在实验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表达能力,以及对橡皮泥浮起来原理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探究活动,幼儿们通过观察和实践深入了解了橡皮泥浮起来的原理,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同时,通过绘画和思考的延伸活动,激发了幼儿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探究更多与浮力相关的实验,进一步培养幼儿们的科学意识和探究精神。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参考教案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影响浮力的因素。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理解浮力的概念。
2. 教学难点:影响浮力的因素及其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橡皮泥、容器、水、尺子。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用尺子测量橡皮泥的浮力。
3. 讨论与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影响浮力的因素,如物体形状、物体密度等。
4.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浮力的概念,以及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拓展延伸: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浮力解决实际问题,如制作简易浮力秤等。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及自己的思考。
2. 查阅资料: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3. 讨论题目:如何利用浮力解决实际问题?提出自己的设想。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2. 记录学生在讨论和分析环节的表现,评估其对浮力概念的理解程度。
3. 检查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考虑是否有必要调整教学策略。
2.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3. 探索更多浮力应用的实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浮力比赛,设计不同形状和重量的橡皮泥,比较其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2. 邀请科学家或工程师来校讲座,分享浮力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3. 安排参观水坝、船舶等设施,让学生亲身体验浮力的实际应用。
九、教学资源1. 准备相关科普书籍和视频资料,供学生课后阅读和观看,加深对浮力的理解。
让橡皮泥浮起来中班科学教案
让橡皮泥浮起来中班科学教案教案标题:让橡皮泥浮起来- 中班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的密度对浮沉的影响。
2. 观察、探索和实验的能力。
3.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教学准备:1. 橡皮泥2. 深盘或容器3. 水4. 测量杯5. 不同重量的物体(如小石子、金属片等)6. 工具(如筷子、铅笔等)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与学生互动,询问他们对浮沉现象的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会浮在水面上,而有些物体会沉到水底?实验步骤:1. 将橡皮泥分成几个小块,并给每个小组发一块橡皮泥。
2. 让学生用手将橡皮泥搓成球形。
3. 引导学生思考:橡皮泥的密度是多少?它会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到水底?4. 让学生将橡皮泥球轻轻放入深盘或容器中的水中,观察橡皮泥的行为。
实验观察:1. 学生观察橡皮泥的行为并记录下来。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橡皮泥会浮在水面上?3.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或添加其他物体,会发生什么变化?实验探究:1. 让学生用工具(如筷子、铅笔等)将橡皮泥的形状改变成不同的形状(如长条形、扁平形等),再观察橡皮泥的行为。
2. 让学生在橡皮泥上放置不同重量的物体(如小石子、金属片等),再观察橡皮泥的行为。
讨论和总结: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为什么橡皮泥会浮在水面上?2. 引导学生总结:物体的密度对浮沉有什么影响?3. 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吗?为什么?拓展活动:1. 让学生尝试用其他材料制作自己的浮标,观察它们在水中的行为。
2. 引导学生思考:浮标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应用?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检查学生对浮沉现象的理解和解释是否正确。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探究其他物体的浮沉特性,如木块、塑料袋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船能浮在水面上?。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参考教案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橡皮泥在水中沉浮的现象,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橡皮泥在水中沉浮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2. 教学难点:影响橡皮泥浮沉因素的探究。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橡皮泥、容器、水、尺子。
2. 实验工具:镊子、勺子。
四、教学过程2. 实验一:观察橡皮泥的沉浮(1)教师将橡皮泥放入容器中,观察橡皮泥的沉浮情况。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橡皮泥的沉浮情况。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橡皮泥沉浮的原因。
3. 实验二:探究影响橡皮泥浮沉的因素(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影响橡皮泥浮沉的因素有哪些?(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大小、放入水中的深度等条件,观察橡皮泥的浮沉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橡皮泥在水中沉浮的现象,并探究了影响橡皮泥浮沉的因素。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延伸1. 教师提出问题:除了橡皮泥,你们还知道哪些物体在水中会沉或浮?2.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进行点评并补充。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利用物体的沉浮现象?七、课堂小结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八、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探究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现象。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十、课后跟进1. 教师在课后及时了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针对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2. 学生在课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报告,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后续教学计划,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参考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橡皮泥在水中沉浮的原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橡皮泥在水中沉浮的原理。
2. 教学难点:如何控制变量,进行实验观察。
三、教学准备:1. 每人一份实验材料:橡皮泥、容器、水、测量工具。
2. 实验场地:教室内的实验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橡皮泥制成的各种物品,引导学生思考橡皮泥的特性。
2. 提出问题:为什么橡皮泥能在水中沉浮?3.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指导:引导学生思考橡皮泥的密度、水的密度等因素对沉浮的影响。
4.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橡皮泥在水中沉浮的现象,并记录数据。
5. 数据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总结橡皮泥沉浮的规律。
6. 知识拓展:教师介绍橡皮泥在其他液体中的沉浮情况,如盐水、酒精等。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数据是否准确。
2.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探讨如何更好地控制变量,提高实验效果。
3. 教师总结本次教学,强调橡皮泥沉浮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布置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橡皮泥沉浮的实验,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2. 评估学生在实验报告中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结论总结能力。
3. 考查学生对橡皮泥沉浮原理的理解和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过程中用水适量,避免水溅出造成滑倒。
2. 使用测量工具时,小心操作,避免划伤。
3. 橡皮泥要捏成适当大小,以免放入水中造成堵塞容器的情况。
4. 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室安静、整洁,遵守实验纪律。
八、课程拓展:1. 邀请物理老师进行专题讲座,深入讲解浮力原理。
2. 组织学生参观船舶博物馆,了解船舶浮沉的原理。
3. 开展橡皮泥创意制作比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创作中。
让橡皮泥浮起来
教学目的:1、使学生感知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2、描述橡皮泥漂浮物的形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制造橡皮泥漂浮物,进行美育。
教学材料:教师为每个学生准备相同质量的100克左右的不溶于水的橡皮泥,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大水槽。
教学过程:引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样都是铁,为什么铁块会下沉,而小铁船也足够重,它们却可以漂浮在水面上?1、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小铁船会漂浮?学生提出:铁船是把铁块的形状发生了变化,铁船漂浮在海面上。
2、教师就第一种想法“把铁块的形状改变后做成铁船”这一思路,以橡皮泥为实验样本,让学生想象并操作:如何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使它漂浮起来?3、学生分组在水槽里实验,尝试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使它漂浮起来。
许多学生经过数次的改变,通过讨论与交流,终于使自己的橡皮泥漂浮起来。
让学生把每次尝试改变的形状以及放在水中的沉浮状态,通过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4、各组间学生交流:怎样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使它漂浮起来。
学生1:尽量捏薄些,周围有边缘,中间有凹陷,这样容易漂浮。
学生2:把橡皮泥捏成薄饼状,周边围成一个空间,使里面有足够的空气,无论怎样摆弄,都不会下沉。
学生3:要保持橡皮泥的边缘的薄厚一致,如果一边重,一边轻,不平衡,就会下沉。
学生4:橡皮泥封闭的空间要足够大,否则就会下沉。
5、组内及组间观看各自的橡皮泥漂浮物,思考他人的优点,以便得到启发,再造出形状各异的橡皮泥漂浮物。
6、交流各自改变的原因,为什么造出这种形状?7、画出橡皮泥漂浮物在水中的状况。
8、课后延伸:收集报刊杂志上的形色各异的各个时期的轮船的图片,准备下节课交流。
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利用物品的沉浮性质,制造出一条小船,思考造船的目的,并记录造船的过程。
教学反思:1、小学阶段开设科学课,意在从小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从小学科学,更重要的是学会探究科学的方法。
因此,我认为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不应过多地讲授科学知识,而应把精力着重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上去,让他们亲自去动手实践,在做中学。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橡皮泥浮起来了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橡皮泥浮起来了幼儿对各种新奇的现象都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中班幼儿在具备一定经验和技能后,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尝试和探究的欲望变得越来越强烈。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橡皮泥浮起来了”,欢迎阅读。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教案:橡皮泥浮起来了【设计意图】橡皮泥一放到水里就沉下去了,但橡皮泥也能浮起来!怎样让橡皮泥浮起来呢?这一定能让好奇心强的幼儿雀跃不已。
此项活动是利用幼儿常玩的橡皮泥,突破他们原有的经验,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借此培养他们大胆动脑、动手和主动探究的习惯。
【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探索橡沉浮起来的奥秘。
2、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
,3、培养多动脑,勤动手的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每组一盆水,几盒橡皮泥。
【教学过程】1、玩橡皮泥,引导幼儿探究橡皮泥沉下去也可以浮起来的奥秘。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好玩的东西(出示橡皮泥和水),老师请小朋友把捏成各种形状的橡皮泥放到水里,去看看橡皮泥是会浮起来还是沉下去。
2、分享玩橡皮泥的经验。
请幼儿个别讲述并示范橡皮泥沉下去和浮起来的操作。
教师小结:橡皮泥既能沉下去也能浮起来。
3、幼儿自主探究橡皮泥浮起来的方法。
师:橡皮泥改变形状后能够浮起来。
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想想,橡皮泥变成什么形状后可以浮起来呢?我们看看谁想到的办法最多。
教师观察和指导,协助个别幼儿操作,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分享幼儿成功的快乐。
4、总结、分享经验。
幼儿谈谈自己想到的办法和操作的经过,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
教师表扬幼儿肯动脑和大胆动手尝试的好习惯,与幼儿一起分享他们努力尝试后获得的成功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橡皮泥浮起来
活动设计:
橡皮泥一放到水里就沉下去了,但橡皮泥也能浮起来。
怎样让橡皮泥浮起来呢?这一定能让好奇心强的幼儿雀跃不已。
此项活动是利用幼儿常玩的橡皮泥,突破他们原有的经验,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借此培养他们大胆动脑、动手和主动探究的习惯。
活动目标:1、能运用多种方法,使沉在水里的橡皮泥浮起来。
2、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的现象
材料准备:水槽、塑料插片、橡皮泥、泡沫板、石头、木块、塑料瓶盖、铁钉、铁块、材料袋、船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不同物体沉浮的小实验导入,吸引幼儿注意力,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经验。
关键提问: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哪些物体是浮起来的?
幼:泡沫、塑料插片、塑料瓶盖、木块会浮起来,石头、橡皮泥、铁的东西会沉下去。
(简单猜完以后,进行实验)
师:小朋友真棒,看来这样的实验难不到你们,你们都猜对了。
二、基本环节
(一)提出问题,尝试实验
提问:你们刚才发现橡皮泥是沉在水底的,但孟老师有一次发现橡皮泥是浮在水面的,你们相信吗?
幼:不可能,橡皮泥明明就不能浮起来,它是沉下去的。
幼:也不一定,小一点的橡皮泥是不是就可以呢?
师:那么请小朋友试一试能不能让橡皮泥浮起来?
(二)通过尝试,分享收获
师:橡皮泥真的可以浮起来吗?
幼:不行,我们的橡皮泥在水里都沉下去了,小的也不行。
幼:老师,我的可以,我和刘嘉时的成功了。
师:你们的橡皮泥浮起来了吗?你是怎么做到的?
幼:我们把它压扁了,边上有点翘。
师:看来真的也能做到,那我们再看看这张图片。
(三)船与铁块的对比,联系生活经验,引入改变沉浮的问题,
1、出示船的图片
提问:这是什么做的?在水中是沉是浮?
幼:这是一艘船,当然是浮在水面上的。
2、拿出铁块,进行对比
提问:铁块也是铁做的,它在水里是沉还是浮?
幼:铁块是沉下去啊。
3、讨论:同样都是铁,为什么铁块会下沉,而铁船也足够重,它们
却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幼:我知道,因为船是四边高,水就不会进来。
4、小结:铁船是把铁块的形状发生了变化,铁船漂浮在海面上。
(四)猜想
关键提问:如何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使它漂浮起来?请小朋友说一说,然后把自己的想法简单的记录下来。
幼:也捏成船的形状。
幼:四边要高一点,这样水就不会到里边,这样就可以漂起来了。
幼:压成片就可以,越扁越好。
(五)验证:幼儿实验,教师观察指导
个别指导一:
幼1:老师,我的橡皮泥怎么总是沉下去?
师:你想了什么办法让它浮起来呢?
幼1:就是做成小船啊,四边高一些,可是放在水里后它就倾斜了,然后就沉下去了。
师:那是什么原因橡皮泥会倾斜呢?
幼1:因为这边是不是重一些呢?
师:有道理,那为什么这边会重呢?
幼1:为什么呢?会不会是这边的橡皮泥厚?
师:那按照你的想法,把它变薄一点试试呢?(幼1开始试验,并成功)幼1:老师你看,浮起来了。
师:你的实验告诉我们除了外形上要像小船一样,还需要注意什么?
幼1:船底要一样的重量,就是要一样平,不能一边薄一边厚,那样就会倾斜。
师:你总结的太好了,一会儿可以把你的发现告诉别人,看看其他人有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
(六)分享收获
提问:怎样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使它漂浮起来。
小结:尽量捏薄些,像小船的样子,这样容易漂浮。
橡皮泥的边
缘的薄厚一致,如果一边重,一边轻,不平衡,就会下沉。
三、结束环节:
教师总结:经过小朋友的实验我们发现,有些物体可以通过改变
它们的形状,使它浮起来。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给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孩子对实验的内容会产生认知冲突,然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孩子高度感兴趣,探究精神充分体现的过程。
在活动开始利用以前的小实验,帮助幼儿回顾已有经验,同时引入今天的主题。
之后,提出了见过橡皮泥浮起来的现象,让小朋友自己尝试,验证这样的现象是不是真的存在。
这个小实验也是在观察幼儿对橡皮泥材料的了解,幼儿认知冲突的建立。
这个实验,只有仅有的两个小朋友成功了,然后让其他幼儿相信了这种可能。
接着,利用船与铁块的对比,让幼儿将生活经验迁移。
然后在最后的实验中,老师直接提出了很明确的实验目的与要求。
所以,这个活动幼儿在一次又一次反复的实验中,幼儿提出了质疑,发现了问题,了解了可以改变沉浮的事实,最后并探索出了具体改变的方法。
这为培养幼儿探究科学的兴趣,学会探究
科学的方法,是非常有帮助的。
通过第二个小实验的提出,很多幼儿提出了质疑,通过船与铁的对比,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的关键提问比较准备,每次的互动都非常充分并且有效。
最后的实验验证,在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方法的优化,在集体与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实验。
整个过程轻松活泼,教学任务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从中自然的领悟到科学知识,学生也通过整个活动对物体的沉浮有了更清楚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