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稿
《小苏打和白醋变化》科学说课稿
![《小苏打和白醋变化》科学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78e24ecd0d233d4b14e697a.png)
《小苏打和白醋变化》科学说课稿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科学说课稿卢峰镇艾家冲小学周卫平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小苏打与白醋的变化产物验证实验增补与创新》一、说教材《小苏打与白醋的变化》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
本单元的第3—6课具体介绍一些化学变化的类型以及这些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
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做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研究各种化学变化,总结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产生了新的物质。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M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对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新的物质有了基本的认识,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学生对醋的认识多一点,对小苏打的认识可能不多,对这两种物质混合后会产生什么现象知道得更少。
因此,对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学生是没有经验的。
本课中,当学生混合醋和小苏打时,他们将会看到明显的化学反应现象,例如看到气泡的产生和嗤嗤声。
这一化学反应的发生是因为小苏打中包含有碳酸氢根,当醋酸与小苏打混合时,一种新的物质——二氧化碳就产生了。
本课分三部分,分别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产生了什么气体”。
对教材内容的创新:由于教材中说“虽然我们的实验证据还不足以判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但是,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我们喝的饮料中,就含有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我就在教案设计中增加了“将雪碧中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石灰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呢?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得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一特性。
再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进行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产物的验证实验,得出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的结论”这一环节。
让学生自己动手证明这种气体就是二氧化碳,而不是“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
二、说教案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以及《教案大纲》的要求,在考虑到六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我制定了如下教案目标:1、科学概念: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稿(通用3篇)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稿(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f2cd651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1a.png)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稿(通用3篇)《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稿(通用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稿(通用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前一课《黄豆和沙的混合》的背景下展开教学的,前一课是观察物质混合后,特征和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并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分离出原来的物质。
本课是观察物质混合后,特征和性质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
探究活动的思维过程基本和前一课相似,也是由“观察物质变化前的特征—混合活动—观察物质变化的特征”构成。
有所不同的是,小苏打和醋在混合的时候,产生一些特殊的现象,本课教学中需要对这些特殊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并尝试进行合理的解释。
这些变化过程的观察活动在前一课中并没有作为观察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小苏打和白醋会混合后会产生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
2、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
过程与方法:明确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的过程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三、教学设计: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前的观察活动——解析观察活动的内容我并不满足于学生通过看的方式对小苏打和白醋进行观察,学生们在以前的观察活动中,已经学会了运用各种感官对事物进行观察的方法,例如:看。
闻。
摸。
尝等。
小苏打和白醋是厨房必备品,浅尝一下对身体并无妨碍,教师事先说明这一点。
让学生全方位地对小苏打和醋进行观察,了解它们混合前各自的一些特征,同时为后续的对比观察活动提供更多的内容,也更能理解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怎样?——解析对变化的预测小苏打和白醋作为日用品,对于北方地区的学生应该是非常熟悉的,可能有学生无意中进行过这样的混合活动,并观察到产生气泡的特殊现象。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5b1632e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93.png)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稿一、使用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
二、实验器材自制教具:带吸管的塑料瓶(1个),透明软管,30ml注射器(1个)。
小苏打,白醋,烧杯若干,药匙(1个),蜡烛(3根),火柴。
三、实验改进要点创新实验一原来的装置中,存在玻璃仪器易碎、玻璃片使用不当容易滑落、白醋的取用、燃着的小木条火焰时大时小,现象不明显的问题,所以我对实验装置进行了创新:1、实验装置改用塑料瓶,更安全,长吸管插入液面以下,起到液封的作用,防止产生的气体通过管口逸出;2、用注射器吸取白醋,用量准确,且好控制。
3、改用蜡烛,火焰大,熄灭现象更明显;将蜡烛放置在瓶盖中,可以避免蜡油滴落到实验桌上和烫伤问题,安全可靠、环保。
4、将课本中的实验一和实验二整合到一个实验中完成,减少操作。
创新实验二在证明新产生气体具有的第二个特点时,原实验采用倾倒法,存在的问题是:1、倾倒时,容易出现学生操作不当致使液体流出。
2、学生操作过慢,会出现蜡烛火焰没有熄灭的情况。
所以我改用一长一短两根蜡烛,用透明软管将产生的气体导入烧杯中,通过短蜡烛先灭、长蜡烛后灭的现象对比,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的得出通过实验得出新产生气体的两个特点后,我没有选择直接告诉学生它就是二氧化碳气体,而是出示二氧化碳、氧气、氮气三种气体的表格,根据表格并结合实验结果,学生自己思考得到新产生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
四、实验设计思路从实际生活入手,利用自制教具探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有什么变化以及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五、实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一定特殊性质的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查阅资料,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小苏打与白醋的变化说课
![小苏打与白醋的变化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c820a871783e0912a2162a1b.png)
银川市二十一小学
杜锦芳
说课内容: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实验教学
一 二 三 四
说 教 材
说学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情
说实验教法 说实验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教育科学出版社 郁
波 主编
《科 学》 2004年12月第一版
第二单元 第四课
物质的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物质 变化
变化
培养实事求是 的科学实验态度。
一、说教材
4、教学重难点分析
实验重点
实验难点
①、小苏打和白 醋混合后现 象的描述 ②、产生气体的 性质探究
倾倒气体,使蜡 烛熄灭的实验
二、说学生学情
实验内容
小苏打和白醋
身边的物质
物质概念的理解
对物质概念的 理解还不是很 透彻
对身边的物质有 了一定的了解, 较丰富的生活经 验
对小苏打和白 醋有一定的认 识
学生对实验内 容有着浓厚的 兴趣
三、说实验教学方法
游戏 观察 讨论
探究
教学方法
实验 总结
结合学情分析
1、哪一杯是水? 2、另一杯是什么物质? 3、如何判断的?
猜测、探讨 确定实验方案
做实验去验证
整理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验证产生气体的性质,(燃 烧的火柴和蜡烛。)-----教师 先做演示 盖上一块玻璃片,用手触摸集 气瓶的外壁。(先摸上部,再 膜下部) 取两只烧杯,分别倒入三勺醋和 水,然后小心的各倒入一小勺小 苏打。观察现象(看、听)
第4课
现象
一、说教材
2、实验内容
1 2 3
观察描述 小苏打和 白醋的物 理性质。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稿(上交简案)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稿(上交简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f2f3f2866fb84ae55c8d69.png)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稿
信丰县大塘埠镇中心小学郑华勇
一、说说教材。
二、说说学生。
三、说说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说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说设计:
1、创设生活情景导入学习。
2、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
3、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
4、动手实验:探索实验所产生的气体的性质。
5、阅读资料,让学生明白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是化学反应,了
解二氧化碳,并由此对学生进行创“森林校园”保护环境的
教育。
6、课堂练习,巩固本课知识。
7、布置课外作业。
8、小结全课。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说课稿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2474ce7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d8.png)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小学科学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本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是“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系列研究课中的第二课,是物质变化之化学变化探究的深入,了解小苏打和白醋各自的特点以及两者混合之后的变化。
作用及地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之后会产生一种使火焰熄灭的气体,并初步了解二氧化碳气体。
整堂课分为三部分:【实验内容】1.观察描述小苏打和白醋的物理性质;2.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现象;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标】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我班学生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实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得出正确结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难点分析】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节的的重难点设置为:实验重点: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时现象的观察、描述;2.新产生气体特征的判断。
实验难点:新产生气体特点的检验方法。
二、说学生学情(一)知识储备六年级的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两者物质混合会产生变化的观点已经涉及,具备一定的迁移能力。
这是其认知上的储备,为今天的探究成功奠定了知识的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虽然经过3年半的科学学习,但没有一个学期是系统的学习,其科学探究的意识还不成熟.实验操作等还不够规范,有待后阶段进一步改进。
三、说实验教学方法结合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法学法:教法:演示—-分组实验——讲授学法:自主合作——观察——探究四、说实验教学过程结合本课实验目标和重难点,我将教学过程设置了五个环节:(一)复习旧知1.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2.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通用5篇)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934933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20.png)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篇1【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白醋、小苏打、药勺、注射器、记录表、烧杯、集气瓶、打火机、玻璃片、带橡皮管的反应瓶、湿抹布、蜡烛、小木棒、水火箭。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大家喜欢看火箭发射吗?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发射个微型火箭。
(老师演示火箭发射)2、观察白醋、小苏打观察。
师:刚才老师发射的火箭里用了两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小苏打和白醋。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合适的观察方法对实验盘中的小苏打和白醋进行观察,你们打算怎样进行观察?并把它们的特点分别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中。
3、小组观察后汇报交流。
小苏打(白色、粉末状、香)白醋(无色、透明、液体、酸)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1、猜测混合后的变化。
(板书课题)师:如果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呢?猜测后PPT出示实验步骤并指导实验方法。
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3、交流实验现象。
师: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你们观察到哪些现象?(产生大量气泡、无色液体、玻璃杯变凉了、有扑哧声……)三、探究反应后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气体。
1、得出产生无色、透明的气体。
师:我们来看一下,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气体。
你看到这种气体了吗?说明它有什么样的特点啊?(无色、透明)2、实验验证气体性质。
师: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这种无色透明的气体到底是什么气体呢?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你们的猜测呢?①阻燃:燃烧的火焰伸入。
A、PPT出示方法B、学生实验C、汇报师:火柴熄灭了,能说明这种气体有什么样的性质啊?(阻燃)拓展:氧气的助燃(视频播放)②比空气重、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小苏打和白醋说课稿 (2)
![小苏打和白醋说课稿 (2)](https://img.taocdn.com/s3/m/5b793c0f10a6f524ccbf85af.png)
说课教师:阿迪力江· 吾舒尔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本课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观察小苏打和白 醋
白醋
小苏打
科学概念: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 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 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 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 逻辑推理。
实验法
探究法 观察、分析、讨论
七、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带进教室苏打水摇晃以后
打开瓶盖让学生看出现什么现象
(三)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 变化
(四)验证它们混合后产生了什么 气体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不支持燃 烧,比空气重的无名气体,产生的的这种气 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 持燃烧(使燃烧的火焰熄灭),还会使澄 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在我们的生产、生活 中,到处都有二氧化碳的踪迹:我们喝雪 碧冒出的气泡,人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 灭火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的变化。
四教学难点:
分析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
生的气体具有什么特性
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比
空气重、无色,无味,无 毒,透明,这是二氧化碳。
五、学情分析:
小苏打和白醋是同学们常见的物 质,但对于它们之间的混合并不 常见,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探究欲 望,尤其是这一过程反应速度很 快,现象明显,对学生具有很大 的吸引力
八、说板书: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小苏打+白醋= 二氧化碳气体+新的
物质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稿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5e032f855270722182ef7d0.png)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稿【教材简析】本课是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世界的第4课内容。
本课安排了三个教学内容,分别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和“产生了什么气体”。
教材先用图片形式呈现了小苏打和白醋的形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了解它们的特点。
之后是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由于混合反应速度很快,于是教材提示学生不要仅仅被气泡所吸引,还可以采用盖上玻璃片、用手触摸杯的外壁等方法,进行更全面细致地观察。
对二氧化碳的确定,教材不采用直接告诉的方式,而是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发现该气体的一些性质,做出初步的判断,再结合提供的资料,确定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最后,教材提出“观察玻璃杯里的液体,小苏打还在吗?留下的液体还是白醋吗?”,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继续进行探究。
【学情分析】学生对醋的认识多一点,对小苏打的认识可能不多,对这两种物质混合后产生什么现象,知道得更少。
因此,对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学生的直接经验比较少。
本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剧烈反应过程,阐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生的变化,分析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变化后产生的物质,经历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化学变化的奇妙和有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的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进一步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知。
【教学重难点】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难点:对实验的合理分析和论证。
【教学过程】1、采用魔术——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气体使气球鼓起来,激发学生探索其中的奥秘的兴趣。
顺势揭示课题。
2、提供学生小苏打和白醋实物进行观察,初步了解小苏打和白醋的一些特点。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学会科学表述物质的特点的能力。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课件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892e61aa00b52acfc7cae8.png)
不是随便可以获得的。让学生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 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 学态度。让学生对二氧化碳有更多的了解,而且激发学生去探究 身边科学的兴趣。)
回顾拓展
目标达成 巩固运用
1、小结:今天我们做了个有趣的混合实验,通过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了二氧化碳,这种变化属于化 学变化 ,我们也可以说小苏打和白醋发生了化学反应。 那么杯子里剩下的物质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查看43 页资料库第四段就有答案了。
过渡提问:当我们把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看到
最明显的现象是什么?(有学生可能会说:有大量 气泡冒出)接着问:这说明什么?(学生可能会说 是空气或二氧化碳)追问: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气体 呢?(板书 ——>?)
谈话:同学们有的说是空气,也有的说是二氧化
碳,这是你们的猜想,那么怎么知道你们的猜想是 否正确呢?(追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想到只有通过实 验才能验证,引出下面的实验探究活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单元的教学特点,我制 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知道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 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二)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 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三)情感目标:学生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 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说课稿
实验小学:高红萍
说课流程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重点难点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七、设想目标
一、教材分析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 二单元第四课。通过本单元前三课的学习,学生对物 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主要让学生 观察到小苏打和白醋的剧烈反应过程,想办法验证产 生了二氧化碳,体会到化学变化的奇妙和有趣,为以 后了解更多的化学变化现象打下基础。本课由三部分 组成:一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二是观察小苏打和白 醋混合后的变化;三是产生了什么气体。这三部分的 内容在安排上环环相扣,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 并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究活动。
教科版科学六下《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下《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f3e281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28.png)
教科版科学六下《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小苏打和白醋反应的原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为素材,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科学探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小苏打和白醋反应的原理,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观察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反应的原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仪器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小苏打和白醋反应的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使用小苏打和白醋的例子,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小苏打和白醋反应的原理: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使用实验仪器,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交流实验心得和观察结果,共同探讨小苏打和白醋反应的原理。
4.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苏打和白醋反应的原理,并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这两种物质在其他场合的运用。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优秀说课稿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优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c3136df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1.png)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优秀说课稿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反应,以及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采用了一个活动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我让学生用瓶子吹气球,这种方法学生可能没有听说过,因此他们对这个活动感到好奇和质疑。
通过这个活动,我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为后面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二、观察特点在本节课的第二部分,我让学生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了解小苏打和白醋的性质和特点,并为后面的实验做好准备。
三、观察变化在本节课的第三部分,我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反应,并且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特点。
四、分析验证在本节课的第四部分,我让学生通过分析和验证得出正确的结论。
我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让他们明白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五、拓展引申在本节课的最后一部分,我将通过拓展引申,让学生了解更多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探究能力。
同时,我也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精神,让他们明白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使用新颖独特的吹气球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产生质疑:瓶子是怎么把气球吹起来的?瓶子里有什么?这为下面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活动做了铺垫。
这是这节课的一个亮点,开了一个非常好的头。
在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时,我们可以使用眼看、鼻闻、手摸和舌尝等感官观察方法。
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可以初步认识和了解它们的特点。
观察比较简单,但老师仍然有必要让学生知道不能轻易尝,要用扇闻的方法。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不是重点,但适时的提醒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材中建议用小匙盛小苏打和白醋,但实验室的小匙浅而小,尤其盛液体白醋容易洒。
因此,我用塑料瓶盖来盛,量足又不容易洒,节省时间,而且瓶盖是两种颜色,一种颜色盛白醋,另一种颜色盛小苏打,这样干湿分开又不容易混淆。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bdfcfeba58da0116d174924.png)
图 2
三、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
(一)实验原理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生化学变化,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液体温度降低
2.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二)实验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对产生气体这一化学现象进行探究学习,所以本课实验要抓住产生气体的关键,但使用教材中的装置时学生出现了一些问题(表 1)
图 6
八、实验效果评价
1.实验效率提升:教科书提供的实验材料简单,学生操作安全。但是教学预设和实际生成之间总有一些差距,实际操作遇到的问题很容易打乱学生的探究思路,影响实验效率。改进后的装置整体优化,学生可以全身心的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大大提升实验效率。
2.思维方式提升:本课第三部分“判断产生了什么气体”是一个很重要的验证活动,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极好时机。改进后的装置可以给学生的多种探究方式提供支持,极大训练学生的实证思维。
2.引出小苏打和白醋
(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1.学生观察小苏打和白醋,记录它们各自的特点(表 2)
表 2 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小苏打的特点
白醋的特点
2.学生汇报,描述特点
3.教师提问: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出现什么变化?
(三)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1.提问:除了气泡,还有其他变化吗?
(1)教师介绍利用“特制”的实验器材来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将会有更多的发现。
(2)聚焦问题:产生了什么气体?
(四)判断产生的气体
1.学生针对问题,提出猜想,结合教师提供的气体性质表,自行讨论实验方案(图 3)
图 3
2.学生交流汇报实验方案
3.教师微课展示实验器材及操作步骤
(1)验证产生的气体是否支持燃烧:往集气瓶里插入正在燃烧的细木条,空集气瓶对比。(图 4)
教科版科学六下2.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下2.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aea3a3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4d.png)
教科版科学六下2.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这一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探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原理。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化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化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酸、碱、盐的基本概念,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在实验操作细节、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性质,掌握它们混合后的反应原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激发对科学的探究欲望,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并解释其原因。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板书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
3.分析讨论: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原因。
4.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性质,以及它们混合后的反应原理。
5.练习巩固: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拓展作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实验现象:……反应原理:……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稿
都昌三小徐家伟
一、教材分析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是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中第4课。
本课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二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三是产生了什么气体。
这三部分的内容在安排上环环相扣,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究活动。
二、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也就是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依据对本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新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2)二氧化碳气体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的变化。
教学难点:分析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变化后产生的气体有什么特性。
四、设计理念
有人将科学比喻为引导学生过河,但学生不能自己盲目的过河。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运用好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过河”的垫脚石。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法确定如下:
1、教法:采用激趣导入、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总结归纳和拓展延伸等方法
来完成本课教学。
2、学法: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索交流、动手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进行总结来学习本
课。
五、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理念,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魔术导入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魔术【小苏打和酚酞溶液混合后,溶液变成红色】的形式将他们带入新课的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魔术中用到的小苏打又成为学生探究的材料之一;同时也蕴含了“两种物质混合后又产生了新的物质”这一概念。
2、观察小苏打和白醋——解析观察活动的内容
我并不满足于学生通过看的方式对小苏打和白醋进行观察,学生们在以前的观察活动中,已经学会了运用各种感官对事物进行观察的方法,例如:看、闻、摸、尝等。
小苏打和白醋是厨房备用品,浅尝一下对身体并无妨碍,教师事先说明这一点。
让学生全方位地对小苏打和白醋进行观察,了解它们混合前各自的一些特征,同时为后续的对比观察活动提供更多的内容,也更能理解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解析学生混合后的实验
学生实验是科学课的一个重点,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了开展好实验,我用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分组制定实施方案,为实验活动的开展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方案制定好以后,再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让他们在活动中观察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以后产生的现象.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观察活动——解析对比活动的内容
对比活动的内容应该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对产生的气体进行说明,并与空气进行对比,主要通过教师演示实验:火柴的燃烧,认识到新生成的气体所具有的显著特点:不支持燃烧。
并借助教材说明这种气体实际是二氧化碳。
二是对残留液体进行观察,并与白醋和小苏打的特征进行对比,认识到新生成的液体所具有的特点;三是将混合结果和前一课的混合结果进行对照,认识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新的物质。
5、拓展延伸:观察玻璃杯中的液体,小苏打还在吗?留下的液体还是白醋吗?学生讨论
后回答,教师完成板书:新物质
六、教学评价
新课程的教学评价理念认为,教学评价的重心将由注重结果转向注重过程。
所以我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动手实践。
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科学探究过程中来。
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七、板书设计
化学反应
小苏打 + 白醋二氧化碳 + 新物质
板书设计运用等式的形式呈现,简单清楚,一目了然,很方便学生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