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实验室生物安全及标本的包装、运输

合集下载

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注意事项

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注意事项
1、标本无信息。
10
发现的问题
2、标本无防漏措施。
11
发现的问题
2、标本无防漏措施
12
发现的问题
2、标本无防漏措施
13
发现的问题
3、样品运输外包装不符 合要求
14
包装要求
15
A类感染性物质的包装与标签
16
B类感染性物质的包装与标签9
简易运输筒
20
3
检测项目
流感、禽流感:核酸检测 手足口:核酸检测 麻风疹:核酸检测、IgG定量(IgM由县市
区疾控中心检测) 布病:确证试验(试管凝集试验)
初筛试验(虎红平板凝集实验由县 市区疾控中心完成)
4
布病检测方法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
5
布病检测方法
试管凝集试验(SAT)
6
布病检测方法
7、标本送检不及时
27
发现的问题
8、标本采集送检时间过于集中
28
发现的问题
8、样本采集送检时间过于集中
29
标本送检注意事项
1、标本运输箱符合生物安全要求 2、标本标识清楚(冻存后送检标本) 3、密封、防漏(病毒采样管) 4、低温冷藏运输(包装、时间) 5、送检单填写规范(信息填写详细工整)
30
标本送检注意事项
6、保证送检标本质量(病毒保存液大于4ml, 血清大于1ml)
7、送检及时(手足口25日前送检当月和上月 最后一周采集标本,麻疹采样后3天内送到)
8、送检前及时沟通 9、忌黄冈市疾控中心人员带样
31
谢谢!
32
7
样品受理常见问题
1、样品送检程序不符合规范 2、样品外包装不符合规范 3、标本量不足 4、标本无送检单、流调表 5、标本信息不全

生物实验室检测样品包装和运送规程

生物实验室检测样品包装和运送规程

生物实验室检测样品包装和运送规程1 目的维护检测样品的质量,防止病原的泄漏和扩散,保障样品检测的顺利开展。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检测样品的包装和运送。

3 职责3.1 操作者必须严格按照本程序操作,不可擅自做出超出本程序的操作,所有实验人员对所从事的工作负相应的责任。

3.2 实验室负有对样品包装、运输的监督和管理职责,并监督检查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工作程序和行为。

4 过程要求拟运输的样品,要求严密包装,外表加以消毒,编号、登记后,贴上“生物危险”标识,并严防标识脱落。

样品必须经三层包装。

4.1 样品的包装4.1.1 内包装4.1.1.1 必须是不透水、防泄漏的主容器,保证完全密封。

4.1.1.2 必须是结实、不透水和防泄漏的辅助包装。

4.1.1.3 必须在主容器和辅助包装之间填充吸附材料。

吸附材料必须充足,能够吸收所有的内装物。

多个主容器装入一个辅助包装时,必须将它们分别包装。

4.1.1.4 主容器的表面贴上标签,注明样品类别、编号、名称、数量等信息。

4.1.1.5 相关文件,例如毒种或样本数量表格、危险性声明、信件、毒种或样本鉴定资料、发送者和接收者的信息等应当放入一个防水袋中,并贴在辅助包装的外面。

4.1.2 外包装4.1.2.1 外包装的强度应当充分满足对于其容器、重量及预期使用方式的要求。

4.1.2.2 外包装应当印上生物危险标识并标注“高致病性动物疫病病原微生物,非专业人员严禁拆开!”的警告语。

4.1.3 包装要求4.1.3.1 液体或者固体样品在辅助包装周围必须放置冰、干冰或者其他冷冻剂,或者按照规定将冷冻剂放在由一个或者多个完整包装件组成的合成包装件中,内部要有支撑物,干冰或者干冰消耗掉以后,仍可以把辅助包装固定在原位置上。

如果使用冰,包装必须不透水;如果使用干冰,外包装必须能排出二氧化碳气体;如果使用冷冻剂,主容器和辅助包装必须保持良好的性能,在冷冻剂消耗完以后,仍能承受运输中的温度和压力。

布鲁氏菌病兽医实验室检测中的生物安全防护

布鲁氏菌病兽医实验室检测中的生物安全防护
第 2卷第 1期 2018年 3月
现 代 牧 业 MODERNANIMALHUSBANDRY
Vol.2 No.1 Mar.2018
布鲁氏菌病兽医实验室检测中的生物安全防护
王宝菊1,张翠翠2
(1.聊城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山东 聊城 25200;2.聊城市畜禽屠宰管理中心,山东 聊城 25200)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 患传染病。被 OIE定位为 B类人畜共患和传染的 疾病[1]。近年来,人或畜禽之间布病发病率均呈上 升趋势,通 常 情 况 下,人 与 人 之 间 布 病 不 能 相 互 传 染,人的 病 例 主 要 来 源 于 畜 禽[2]。 因 此,加 强 对 畜 禽布病的监测净化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布 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山东省省级牛 羊场布鲁氏菌病净化场(县)创建工作方案(试行)》 都明确要求加大牛羊布病检测净化工作。随着牛羊 布病检测工作量的加大,广大兽医实验室检测人员 感染布病的几率也随之增加。布鲁氏菌是感染实验 室人员频率最高的人畜共患病之一[3]。因此,在动 物布病检测过程中必须做好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防
Brucellabacillusdiseaseveterinary laboratorydetectionofbiologicalsafetyprotection
WANGBaoju1,ZHANGCuicui2
(1.Liaochenganimalepidemicpreventionandcontrolcenter,Shandong,Liaocheng25200; 2.Liaochenglivestockandpoultryslaughtermanagementcenter,ShandongProvince,Liaocheng25200)

布鲁氏菌病样品采集、保存及运输技术规范

布鲁氏菌病样品采集、保存及运输技术规范

2019 布鲁氏菌病样品采集、保存及运输技术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牛羊布鲁氏菌病样品采样前的准备、样品采集、样品包装、样品的保存与运输的技术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疑似感染布鲁氏菌的血清、乳汁、流产胎儿及流产物等样品的采集、保存及运输。

2 采样前的准备2.1 采样人员2.1.1 具备相关专业知识。

2.1.2 明确采样目的、样品类型、样品数量。

2.1.3 具备熟练的采样技能,可正确使用采样器械。

2.2 采样物品和器具2.2.1 防护物品N95口罩、一次性PE手套、乳胶手套、防护帽、护目镜、防护服、胶靴等。

2.2.2 采样器具2.2.2.1 采样器具分为采集血清、乳汁、流产胎儿及流产物和其它物品所用的器具。

2.2.2.2 血清样品10 mL一次性采血盛血器或一次性注射器、75%酒精、碘酊、棉球、试管架、剃毛器具等。

2.2.2.3 乳汁样品10 mL灭菌试管或离心管、试管架,碘酊或新洁尔灭等消毒药。

2.2.2.4 流产胎儿及流产物无菌镊子、剪刀、解剖刀、平皿、棉拭子,75%酒精,棉球,酒精灯等。

2.2.3 其他物品采样单、签字笔、记号笔、保温箱或保温瓶、易封口样品袋、塑料包装袋、胶带、封口膜、封条、冰袋、不干胶标签等。

3 样品采集3.1 血清样品120192 用一次性采血器或一次性注射器采集颈静脉/尾静脉(牛)血液,每头畜采集血样3 mL~5 mL于灭菌离心管中、编号、登记,倾斜放置于室温中静置2 h~4 h,待血液凝固自然析出血清,必要时可低速离心(1000 g离心10 min~15 min)分离血清。

3.2 乳汁样品弃去最初所挤的3~4把乳汁,每头奶畜采集5 mL乳汁于灭菌试管或离心管中,编号、登记。

乳汁样品不应冻结、加热或强烈震动。

3.3 流产胎儿及流产物样品无菌采集流产胎衣、绒毛膜水肿液、肝、脾、淋巴结、胎儿胃内容物等样品,置于无菌样品袋或平皿中。

应做好样品的无菌包装,编号、登记。

3.4 采样单及标签的填写逐项填写采样单、样品标签,并将采样单装入塑料包装袋中。

实验室致病菌种、运输、保存、使用与销毁管理制度

实验室致病菌种、运输、保存、使用与销毁管理制度

实验室致病菌种、运输、保存、使用与销毁管理制度1. 背景实验室中使用和处理致病菌种需要严格的管理,以确保实验室安全性和防止疾病传播。

本文档旨在规范实验室致病菌种的运输、保存、使用和销毁管理,以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2. 实验室致病菌种管理流程2.1 运输管理- 实验室致病菌种应以最安全和合法的方式进行运输。

- 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包装和标记,确保菌种的安全性和识别性。

- 运输人员需要接受相关培训,并遵守运输规定和操作程序。

2.2 保存管理- 实验室致病菌种应储存在安全的中,以防止泄漏和污染。

- 储存条件应满足菌种的要求,包括适当的温度、湿度和光照。

- 储存区域应定期检查,确保设备和储存条件的完好性。

2.3 使用管理- 实验室使用致病菌种前,需要获得相应的合法许可和审批。

-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了解安全操作规程。

- 实验室操作过程中应遵循严格的安全措施,包括穿戴防护服和使用适当的实验室设备。

2.4 销毁管理- 实验室致病菌种的销毁应按照相关法规和规定进行。

- 销毁过程应采取适当的方法,确保彻底灭活或销毁致病菌种。

- 销毁后的处理材料应符合相关环境保护标准。

3. 监督与培训为保证实验室致病菌种的安全管理,需要进行定期的监督和培训:- 实验室负责人应定期检查实验室的致病菌种管理情况,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接受安全操作培训,并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考核。

4. 法规遵循所有管理措施和操作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要求。

5. 命令执行和修订本管理制度的执行由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并根据需要进行修订和更新。

---以上是实验室致病菌种、运输、保存、使用与销毁管理制度的简要内容,旨在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性和防止疾病传播。

凡涉及法规内容,请务必核实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合法性。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中的生物材料运输规范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中的生物材料运输规范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中的生物材料运输规范生物安全实验室是进行病原体研究的重要场所,而生物材料的运输是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为了保障实验室的安全和遵循法律法规,生物材料的运输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

本文将重点介绍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中的生物材料运输规范。

第一,选择合适的运输容器和包装材料。

生物材料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放置在符合规定的容器中,以防止泄漏和污染。

常见的运输容器包括密封的塑料袋、瓶子或密闭的容器。

同时,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是必要的,如泡沫塑料、吸收纸等,以确保生物材料的稳定和安全。

第二,标记和分类生物材料。

运输过程中,生物材料必须明确标记,包括标志符号、样品编号等。

这有助于识别、追踪和分析。

此外,根据生物危害程度和特别要求,生物材料应分类为不同的等级,以便进行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处理。

第三,设立专门的运输车辆。

为了确保生物材料的安全运输,建议实验室专门配置一些用于运输的车辆。

这些车辆需要符合相关要求,如保持清洁、指定区域存放生物材料等。

此外,司机和工作人员也需要接受相关培训,了解生物材料的特殊性和安全要求。

第四,确保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控制。

部分生物材料对温度和湿度比较敏感,因此在运输过程中需要确保恰当的温度和湿度控制。

这可以通过冷藏或冷冻设备、保温材料等方式来实现。

此外,还需要定期监测和记录温湿度数据,以确保生物材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第五,合理安排运输路线和时间。

在选择运输路线时,应考虑交通情况、道路条件和环境因素。

避免选择过于拥堵或恶劣的道路,以免影响生物材料的安全。

同时,合理安排运输时间,避免高峰时段或极端天气条件下的运输。

第六,建立紧急响应机制。

在生物材料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各种意外情况,如交通事故、设备故障等。

为了能够及时应对这些情况,实验室需要建立紧急响应机制,培训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处置,并提供必要的紧急救援设备和材料。

第七,记录和报告运输信息。

为了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实验室应对生物材料的运输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和报告。

实验室毒菌种、运输、保存、使用与销毁管理制度

实验室毒菌种、运输、保存、使用与销毁管理制度

实验室毒菌种、运输、保存、使用与销毁
管理制度
1. 简介
本文档旨在建立实验室毒菌种的管理制度,确保其安全运输、保存、使用和销毁,以保障实验室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2. 毒菌种的分类和标识
毒菌种按照危害程度和传播途径分类,并在保存、使用和运输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标识。

标识应准确、明确,以防止误用和意外的发生。

3. 毒菌种的运输
对于需要运输的毒菌种,实验室应制定专门的运输方案。

方案中应包括运输的选择、填充物的使用以及相应的运输文件和标识,以确保毒菌种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4. 毒菌种的保存与使用
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毒菌种保存和使用制度。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 存储环境的条件:确保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处于适宜范围内。

- 存储设备的维护:定期检查、清洁和校准存储设备,确保其
正常运行。

- 存储的选择:选择符合要求的,并正确标注上的标志。

- 毒菌种的使用管理:确保使用毒菌种的人员具备必要的知识
和技能,并在使用过程中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

5. 毒菌种的销毁
对于已经失效、过期或不再使用的毒菌种,实验室应制定相应
的销毁方案。

销毁过程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操作要求,确保
毒菌种的完全销毁,防止对人员和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

6. 监督与责任
实验室应指定专人负责毒菌种的管理工作,并加强监督与检查,确保毒菌种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以上是实验室毒菌种、运输、保存、使用与销毁的管理制度。

通过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操作要求,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实验室操
作中潜在的危害,并保障实验室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布病实验室生物安全

布病实验室生物安全
卫科教发〖2006〗15号)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 样本运输管理规定》(2005年11月28日发布,2006年
2月1日施行,卫生部令第45号)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 2003年10 月15日发布施行,卫生部令第36号)
生物实验室安全的策略
➢ 硬件:实验室建筑结构、实验室防护装 备、生物安全柜、消毒灭菌设备
盐水,且易于取用。可配备应急药品。 4.有可能溅出或喷出传染性物质、危险试剂、或进行可能
产生感染性气溶胶的操作时,需使用面部和眼部防护 器具, 5.当有程序不能在生物安全柜内处理时,要组合使用适当 的操作人员防护设备(如面罩、呼吸器)和物理容器
设备。
防护服装穿戴流程
先洗手 工作衣——工作鞋——N95口罩——帽 子——眼罩——手套——第二层防护衣— —第二层手套——鞋套
处理极冷物体如液氮或干冰时要用特殊的绝缘耐冷手套
在进行尸体解剖等可能接触利器时,应戴不锈钢网手套 以防切割损伤,但不能防止针刺损伤。
手套的检查
在使用手套前应该检查手套是否褪色、穿 孔或有裂缝。
手套的使用
一般情况下,佩戴一副手套即可,操作高 致病性或潜在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时应戴两副 手套。在操作过程中,外层手套被污染时应立 即用消毒剂喷洒手套,脱下后丢在生物安全柜 内的高压袋中,并立即戴上新手套继续实验。 手套戴好后应覆盖实验服袖口。
防护帽
佩戴简易防护帽可以保护工作人员避 免化学和生物危害物质飞溅至头部(头发) 所造成的污染, 同时保护负压实验室的 空气过滤器。
手部防护装备
手套的选择
根据不同用途选择合适的手套。生物安全实验室最常用 的是乳胶手套,对乳胶手套过敏者可使用聚氯乙烯和聚 腈类手套。橡胶或塑料手套不能接触高温物体。使用耐 热材料(皮制品)制成的手套可供接触高温物体时使用

布病血清标本采集方法和保存、运输要求

布病血清标本采集方法和保存、运输要求

布病血清标本采集方法和保存、运输要求
一、采集方法:
1、病人早晨空腹抽血。

2、抽血量为3—5ml。

3、采血用的采血管内不得含有抗凝剂,要用不含任何添加剂或者含有促凝集的采血管。

4、等血浆凝固后吸出血清,把血清吸到加盖的保存管内,在保存管上表明患者的姓名、年龄、采样时间等个人信息。

二、保存:
1、所采集血清应在四小时内送达检测实验室。

2、立即送达的在室温保存。

三、运输:
1、运送过程中应注意血清保存管和运送容器的密闭性,防治血清泄露。

2、在病人血清运送的同时,应同时附带病人的个人信息登记表。

实验室菌种、运输、保存、使用与销毁管理制度

实验室菌种、运输、保存、使用与销毁管理制度

实验室菌(毒)种、运输、保存、使用与销毁管理制度1、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办法2、指定管理人员统一登记、保存、发放,按时传代,定期鉴定:.普通琼脂斜面保存法肠道杆菌、葡萄球菌等一般细菌可接种于不含糖的普通琼脂斜面上,斜面底部应加少许无糖肉汤膏,以防干涸(但变形杆菌“OX”及伤寒沙门氏菌“O”菌株的保存,则不加肉汤膏)。

经35℃培养18-24小时后,移于4℃冰箱中,一般可保存1个月,每月传代1次。

.血琼脂斜面保存法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应接种于血琼脂斜面上,35℃培养生长后,放4℃冰箱中保存,链球菌须半个月至1个月移种一次,肺炎链球菌的新分离菌株须2-4天移种一次,以后逐渐延长移种时间,在适应后可延至半个月移种一次。

.脑膜炎奈瑟氏菌宜用巧克力斜面,并在35℃孵箱中保存,一般每2日移种一次,其他特殊细菌,则分别选用各自适宜培养基。

.半固体穿刺保存法将细菌穿刺接种于琼脂半固体或血清琼脂半固体内,经35℃培养18-24小时,再以无菌手续加入灭菌液体石蜡约1cm厚度,移放于4℃冰箱中保存。

琼脂半固体适用于肠道杆菌及葡萄球菌等一般细菌的保存,一般可保存3-6个月。

血清琼脂半固体适用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及脑膜炎奈瑟氏菌的保存。

.菌种应由指定的专人负责保管,并由部门负责人经常督促检查,工作调动时,应及时作好全面交接工作。

.菌种应存放于安全的地方,所用冰箱和柜应加锁.菌种传代时,必须在无菌室或接种罩内进行,以防污染。

.菌种必须每种设一记录卡,其内容包括:菌种名称、菌种编号、来源、分离日期、鉴定日期、鉴定者、鉴定结果、传代情况及所用培养基、保存方法、温度、使用转移及销毁情况、保存者、部门负责人等。

.所保存的菌种应于规定时间定期移种,每移种三代作一次鉴定。

干燥菌种时,应于干燥前先行鉴定。

如发现污染或变异,应及时处理。

2-2.用培养基保存菌种时,应有两套,其一供保存传代用,另一供日常使用时引种用。

.培养菌种的试管和干燥菌种的安瓶上应贴纸签或胶布签,写明编号和菌名及日期。

病原体标本转运制度

病原体标本转运制度

病原体标本转运制度该制度旨在规范和保障病原体标本的转运过程,以确保安全可靠地将标本送至指定实验室进行检测和分析。

1. 转运前准备在进行病原体标本转运前,需要采取以下准备措施:- 标本选择:选择合适的,保证标本的密封性和防漏性。

- 标本包装:将标本放入密封袋中,并确保标本袋外部没有明显的泄漏。

- 标签标识:在标本和标本包装袋上粘贴清晰的标签,标注样本编号、采样时间和采样人员信息。

2. 标本转运标本转运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包装防护:为了防止标本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坏和泄露,应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例如泡沫箱和防震包装。

- 运输温度控制:根据不同的标本类型和要求,确保适当的温度条件,并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标本质量的影响。

- 运输方式选择: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确保标本能安全到达目的地,例如使用专门的冷链运输或快递服务。

- 运输文件记录:在转运过程中,应有相关的文件记录,包括转运时间、转运人员和转运路线等信息,以便追踪标本的流向和安全性。

3. 安全措施为确保标本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个人防护措施:转运人员应佩戴符合规定的防护服、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避免感染的风险。

- 标本处理:在标本转运过程中,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和规定,确保标本无泄漏和外溢等情况。

- 废弃物处理:将使用过的防护装备和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危害。

4. 紧急情况处理在标本转运过程中,如遇紧急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处理泄漏:如果发生了标本泄漏或外溢的情况,应立即采取遏制措施,如使用吸收材料清理,并及时报告相关人员。

- 事故报告:如果发生了重大事故或意外,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以上是病原体标本转运制度的基本要点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严格执行,以确保标本的安全转运和准确分析。

病原微生物样本运输应急事件处理方案(五页)

病原微生物样本运输应急事件处理方案(五页)

病原微生物样本运输应急事件处理方案处置工作技术要求1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快速应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及时控制事件可能导致的传染病暴发和流行,最大限度降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2事件现场处置及警戒隔离要求2.1现场处置队成员和相关专家按规定着装进入现场调查事件、处理污染、评估危害。

离开现场时,必须脱去防护装、严格消毒,不得将污染、可疑污染物带离控制区域,防止污染扩散。

2.2警戒隔离2.2.1各单位安全保卫部门迅速组织外围警戒人员根据本单位生物安全应急队指定的现场地点、范围和要求布置外围警戒,封闭、隔离现场,控制人员出入。

外围警戒人员活动区域在污染区外围,不得进入污染区。

2.2.2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决定外围警戒人员是否需要使用个人防护器材。

如需要则由生物安全应急队提供。

生物安全应急队或本单位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业人员对外围警戒人员进行防护指导。

2.2.3外围警戒人员应遵从单位安全保卫部门指令进行警戒工作。

与警戒有关的指令需通过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发布给安全保卫部门,再由安全保卫部门下达给警戒人员执行。

其他人员不得向现场警戒人员发布指示。

有公安人员负责现场警戒时,服从公安人员的统一指挥。

2.2.4警戒分为“禁止出入”、“禁入”、“禁出”、“采取防护措施后出入”等。

必要时,警戒区可设置标志带。

标志带在安全保卫科存放备用。

3.2.5情况紧急和警戒工作需用人力较多时,单位应在本单位临时征调人员参与相关工作。

警戒区无法控制时,应立即请示单位领导决定增援。

必要时,请求公安人员进行警戒隔离。

3事件消毒要求3.1事件现场消毒要求3.1.1根据事件现场情况划定污染局限区域,设置控制区,进行封闭式管理。

3.1.2根据事件污染环境特点确定消毒、隔离防护方式,选择消毒器械设备。

3.1.3常压、密闭环境室内空气污染处理方法3.1.3.1消毒剂及消毒方法:用1000mg/L二氧化氯溶液超低容量喷雾消毒,8 ml~10 ml/m3,密闭30分钟以上;若室内有不耐腐蚀设备,可选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福尔马林原液100ml/m3,密闭360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防护用品的去污染
凡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使用过的个人防护装备 均应视为被污染过。一次性用品可高压灭菌后作 为医疗废物统一处理。 可重复使用的防护服帽子等高压灭菌后再洗 涤处理,重复使用。BSL-3实验室的可重复使用 的棉布工作服只有在高压灭菌后才可洗涤后再使 用。
其它根据物品性质选择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污染
实验室生物危险物质洒溢处理
3.3 到作用时间后,小心将吸收了溢洒物的纸巾(或其它吸 收材料)连同溢洒物收集到专用的收集袋或容器中,并反 复用新的纸巾(或其它吸收材料)将剩余物质吸净。破碎 的玻璃或其它锐器要用镊子或钳子处理。用清洁剂或消毒 剂清洁被污染的表面。所处理的溢洒物以及处理工具(包 括收集锐器的镊子等)全部置于专用的收集袋或容器中并 封好。 3.4 用消毒剂擦拭可能被污染的区域。 3.5 按程序脱去个体防护装备,将暴露部位向内折,置于专 用的收集袋或容器中并封好。 3.6 按程序洗手。 3.7 按程序处理清除溢洒物过程中形成的所有废物。
涂片、显微镜观察
BSL-2
BSL-2(涂片)
实验室生物危险物质洒溢处理
1. 溢洒处理工具包 基础的溢洒处理工具包通常包括: a) 对感染性物质有效的消毒液,消毒液需要按使用要求定期配制; b) 消毒液盛放容器; c) 镊子或钳子、一次性刷子、可高压的扫帚和簸箕,或其它处理锐器的装 置; d) 足够的布巾、纸巾或其它适宜的吸收材料; e) 用于盛放感染性溢洒物以及清理物品的专用收集袋或容器; f) 橡胶手套; g) 面部防护装备,如面罩、护目镜、一次性口罩等; h) 溢洒处理警示标识,如“禁止进入”、“生物危险”等; i) 其它专用的工具。 明确标示出溢洒处理工具包的存放地点。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 2003年10
月15日发布施行,卫生部令第36号)
生物实验室安全的策略
硬件:实验室建筑结构、实验室防护装 备、生物安全柜、消毒灭菌设备 软件:各种法规与规章制度、个人实验 室安全素质 个人防护:是一级屏障的重要方面
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级
• 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级:依据实验室所处 理对象的生物危害程度采取的防护措施, 把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四级 – BSL-1 – BSL-2 – BSL-3 – BSL-4
4.3 如溢洒量大或容器破碎,建议按如下操作: a) 使生物安全柜保持开启状态; b) 在溢洒物上覆盖浸有消毒剂的吸收材料,作用一定时间以 发挥消毒作用。必要时,用消 毒剂浸泡工作表面以及排水沟和接液槽; c) 在安全柜内对所戴手套消毒后,脱下手套。如果防护服已 被污染,脱掉所污染的防护服 后,用适当的消毒剂清洗暴露部位; d) 穿好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如双层手套、防护服、护目镜 和呼吸保护装置等;
洗眼器
头面部防护装备
口罩
口罩仅可以保护部分面部受生物危害物质如血液、体 液、分泌液以及排泄物等喷溅物的污染 仅适用于---BSL-1或BSL-2实验室中使用 普通脱脂棉纱布口罩、活性炭口罩、医用口罩、N95
1.防护面罩

由防碎塑料制成,保护工作人员 免受脸部碰撞或切割伤、血液、体液、 分泌液、排泄物或其它感染性物质或 化学物质的飞溅或滴液接触至脸部, 或污染眼睛、鼻子以及口。
实验室生物危险物质洒溢处理
4. 生物安全柜内溢洒的处理 4.1 处理溢洒物时不要将头伸入安全柜内,也不要将脸直接 面对前操作口,而应处于前视面板的后方。选择消毒剂时 需要考虑消毒剂对生物安全柜的腐蚀性。 4.2 如果溢洒的量不足1 ml 时,可直接用消毒剂浸湿的纸 巾(或其它材料)擦拭。
实验室生物危险物质洒溢处理
手套的检查 在使用手套前应该检查手套是否褪色、穿 孔或有裂缝。 手套的使用 一般情况下,佩戴一副手套即可,操作高 致病性或潜在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时应戴两副 手套。在操作过程中,外层手套被污染时应立 即用消毒剂喷洒手套,脱下后丢在生物安全柜 内的高压袋中,并立即戴上新手套继续实验。 手套戴好后应覆盖实验服袖口。
避免手套的“触摸污染”
戴手套的手避免触摸鼻子、面部和避免触 摸或调整其它个体防护装备以及避免触摸不必 要的物体一表面如灯开关、门把手等。 戴手套过程的注意要点
在实验室中要一直保持戴手套状态;选择 正确类型和尺寸的手套;手套戴好后要覆盖实 验服袖口;戴手套的手要远离面部。
脱手套过程的注意要点
脱手套时注意不要污染手部。
实验室生物危险物质洒溢处理
e) 小心将吸收了溢洒物的纸巾(或其它吸收材料)连同溢洒 物收集到专用的收集袋或容器中,并反复用新的纸巾(或 其它吸收材料)将剩余物质吸净;破碎的玻璃或其它锐器 要用镊子或钳子处理; f) 用消毒剂擦拭或喷洒安全柜内壁、工作表面以及前视窗的 内侧;作用一定时间后,用洁净水擦干净消毒剂; g) 如果需要浸泡接液槽,在清理接液槽前要先报告主管人员; 可能需要用其它方式消毒后再进行清理。 4.4 如果溢洒物流入生物安全柜内部,需要评估后采取适用 的措施。
防护帽
佩戴简易防护帽可以保护工作人员避 免化学和生物危害物质飞溅至头部(头发) 所造成的污染, 同时保护负压实验室的 空气过滤器。
手部防护装备
手套的选择
根据不同用途选择合适的手套。生物安全实验室最常用 的是乳胶手套,对乳胶手套过敏者可使用聚氯乙烯和聚 腈类手套。橡胶或塑料手套不能接触高温物体。使用耐 热材料(皮制品)制成的手套可供接触高温物体时使用 处理极冷物体如液氮或干冰时要用特殊的绝缘耐冷手套 在进行尸体解剖等可能接触利器时,应戴不锈钢网手套 以防切割损伤,但不能防止针刺损伤。
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中工作时必须采取眼睛防
护措施 --所选用的眼睛防护装备的类型取决于外界危 害因子对眼睛危害程度
眼镜配戴和卸下方法示意图
洗眼装置
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规定:BSL-2 和BSL-3应配置 如发生腐蚀性液体或生物危害液体喷溅至工作 人员的眼睛时,应该(或在同事的帮助下)在 就近的洗眼台(洗眼装置)用大量缓流清水冲 洗眼睛表面至少15-30分钟。 事后必须立即填写事故报告单并立即报告主管 领导。
布病实验室生物安全及 标本的包装、运输
生物安全概念的产生
生物威胁或生物危害 避免或控制发生的要求 生物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及其意义
操作者
操作对象
环境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 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8月
28日发布,2004年12月1日施行,主席令第十七号)
实验室生物危险物质洒溢处理
2.撤离房间 2.1 发生生物危险物质溢洒时,立即通知房间内的无关人员迅 速离开,在撤离房间的过程中注意防护气溶胶。关门并张贴 “禁止进入”、“溢洒处理”的警告标识,至少30 min后方 可进入现场处理溢洒物。 2.2 撤离人员按照离开实验室的程序脱去个体防护装备,用适 当的消毒剂和水清洗所暴露皮肤。 2.3 如果同时发生了针刺或扎伤,可以用消毒剂和水清洗受伤 区域,挤压伤处周围以促使血往伤口外流;如果发生了黏膜 暴露,至少用水冲洗暴露区域15 min。立即向主管人员报告。 2.4 立即通知实验室主管人员。必要时由实验室主管人员安排 专人清除溢洒物。
手套脱下后内面向外。 脱第二只手套时,手指插入第二只手套 腕部内面,使手套脱下后内面向外,扔进高 压袋中。
足部防护装备
鞋、鞋套 当实验室中存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危 险因子的情况下,穿合适的鞋子和鞋套或 靴套,可以防止实验人员足部(鞋袜)避 免受到损伤。
足部防护装备
听力防护装备
御寒式防噪音耳罩
一次性防噪音耳塞
2.当手可能接触感染材料、污染的表面或设备时
应戴手套。
3.当微生物的操作不可能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而必须采取外部操作时,为防止感染性材料溅 出或雾化危害,必须使用面部保护装置。
BSL-3实验室
除符合BSL-2的要求外,还应该符合下列条件: 1.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前,应在专用的更衣室 (或缓冲间)穿着背开式工作服或其他防护服。 2.必须戴手套(两付)。 3.在实验室中必须配备有效的消毒剂、眼部清洗剂或生理 盐水,且易于取用。可配备应急药品。 4.有可能溅出或喷出传染性物质、危险试剂、或进行可能 产生感染性气溶胶的操作时,需使用面部和眼部防护 器具, 5.当有程序不能在生物安全柜内处理时,要组合使用适当 的操作人员防护设备(如面罩、呼吸器)和物理容器 设备。
个人防护装置选择原则
实验室工作人员可根据不同级别的 生物安全水平的操作选择个人防护装置。 结合所进行工作的性质来选择着装和
装备
BSL-1实验室
工作人员在实验时应穿工作服, 必要时戴防护眼镜。 工作人员手上有皮肤破损或皮疹 时应戴手套。
BSL-2实验室
除符合BSL-1的要求外,还应该符合下列条件: 1.在实验室中应穿着工作服或罩衫等防护服。
第四章规定了实验室感染控制,规定了对实验室活动 的管理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医学监督,发生实 验室泄露和感染事故时的报告、处置和控制等。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 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 (2008
年12月26日发布,2009年7月1日实施) 《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 (2006年1月11日 卫科教发〖2006〗15号)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 样本运输管理规定》(2005年11月28日发布,2006年 2月1日施行,卫生部令第45号)
1. 个人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 2. 在危害评估的基础上,按不同级别的防护要
求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3. 对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使用、维护应有明
确的书面规定、程序和使用指导
4. 使用前应仔细检查,不使用标志不清、破损 或泄漏的防护用品
眼睛防护装备
安全眼镜和护目镜
--在所有易发生潜在眼睛损伤/粘膜吸附感染
鼠疫菌相关实验活动实验室级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