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第六章)
第六章 教育制度习题
第六章教育制度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指的是( D )。
A.教育设施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法规D.教育制度2.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指的是( B )。
A.教育设施B.学校育制度C.教育法规D.教育制度3.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其关系的是( A )。
A.学制B.教育组织C.教育法规D.教育制度4.( C )是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和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集中体现了整个教育制度的精神实质。
A.教育法规B.教育组织C.学制D.教育制度5.许多国家都规定孩子的入学年龄为5到6岁,这是由于儿童到了这个年龄,脑的发育已经成熟,能够适应系统的学习活动。
这反映了学制的确立应依据(D )。
A.政治经济制度B.科技水平C.人口状况D.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6.18、19世纪,在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后,西欧普遍出现了供富家子弟上学的贵族式学校和供少劳动人民子女入学的群众性学校并立的现象,于是就形成了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轨学制。
这反映了学制的确立要依据(B )。
A.生产力发展水平B. 政治经济制度C.人口状况D.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7.实行单轨学制的典型国家是( C )。
A.英国B.苏联C.美国D.德国8.实行介于双轨学制和单轨制之间的分支型学制的国家是( B )。
A.英国B.苏联C.美国D.德国9.在我国1951年新学制中,职业教育占有重要地位,确定了各类技术学校和专门学校的地位,体现了重视培养各种建设人才和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表现了我国学制向( A )方向发展。
A.分支型学制B.单轨学制C.双轨学制D.延长学制年限10.在我国1951年新学制中,重视工农干部的速成教育和工农群众的业余教育,坚持了面向工农开门的方向,初步表现了我国学制由学校教育机构系统向包括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内的现代教育机构系统的发展,显示出( D )的萌芽。
A.职业教育B.业余教育C.专门教育D.终身教育11.提早入学年龄,进行了六岁入学的试验:为了缩短年限,进行了中小学十年一贯制的试验;为了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采取多种形式办学,创办了农业中学、半工半读学校,进一步发展了业余学校。
马克思第六章习题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选择题1、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是( AB )A、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B、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2、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和……,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CE )A、辩证唯物主义B、科学社会主义C、剩余价值学说D、政治经济学E、唯物史观3、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
这是因为( ABCD )A、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B、第二,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C、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D、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E、第五,无产阶级革命是流血的暴力革命4、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从理论上说,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的与和平的两种形式,其中,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这是因为:“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C、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力革命这一主要的基本形式的同时,也并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和平过渡只是“革命史上极为罕见的机会”1D、资本主义还在变化之中,世界格局的变化也是复杂的,未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必将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课题,各国人民的革命究竟采取什么形式,只能由该国无产阶级政党和人民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情况结合的原则作出决定5、马克思恩格斯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的第一个国际性的党组织是( B )A、1869年成立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B、1847年6月成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C、1898年,列宁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创立了与第二国际各党完全不同的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D、1921年,以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为榜样,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6、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三大差别”必然归于消失。
《毛概》习题及答案(第六章)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名词解释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2、“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我国现阶段的最大的“实际”是()A生产力落后B人口多C底子薄D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高度加以论述是()A十二大B十二届六中全会 C 十二届五中全会D十三大3、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4、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A四项基本原则B改革开放C经济建设D社会稳定5、在党的十二大召开前夕,邓小平曾指出,如果能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再花30年到50年时间()A赶上发达国家水平B赶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C接近发达国家水平D建成中等发达国家6、()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A国民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B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是()A消费B投资C出口D优化结构2、邓小平曾指出,现在虽说我们也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
也就是()A“共产主义低级阶段” B社会主义阶段的“资格”C主要是在物质技术方面D在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方面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它是()A我们党指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B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C是我党工作永远的指导方针D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的理论成果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A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B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C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提出改革开放的方针5、以下属于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的是()A实现共产主义纲领B民主革命的纲领C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四、问答题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主要内容是什么?3、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答案一、名词解释1、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习题答案(第六章)
1、R n 中分量满足下列条件的全体向量1(,,)n x x 的集合,是否构成R n的子空间?①10n x x ++=;②120n x x x ⋅⋅⋅=;③2211n x x ++=。
解:①是,设(){}111,,|0n n V x x x x =++=,显然V 1≠∅,1,,,a b F V ξη∀∈∀∈,设1212(,,),(,,)x x y y ξη==,则()()()1111,,,,,,n n n n a b a x x b y y ax by ax by ξη+=+=++,而1111()()()()000n n n n ax by ax by a x x b y y a b ++++=+++++=+=所以1a b V ξη+∈,所以V 1是R n 的子空间; ②不是,取(1,0,,0),(0,1,,1)αβ==,则(){}11,,,|0n n V x x x x αβ∈=⋅⋅=,但(1,1,,1)V αβ+=∉,所以V 不是R n 的子空间;③不是,取(1,0,,0),(0,1,0,,0)αβ==,则(){}2211,,,|1n n V x x x x αβ∈=++=,但(1,1,0,,0)V αβ+=∉,所以V 不是R n 的子空间。
2、子集{}1|,,V X AX XB A B n ==为已知的阶矩阵是否是()n M F 的子集?解:是()n M F 的子集;证:显然1V ≠∅,1,,,X Y V a b F ∀∈∈,有()()A aX bY aAX bAY aXB bYB aX bY B +=+=+=+,所以1aX bY V +∈,所以1V 是()n M F 的子集。
3、设12(1,0,1,0),(1,1,2,0)αα==-,求含12,αα的R 4的一组基。
解:因为101010101010112001100010⎛⎫⎛⎫⎛⎫→→⎪ ⎪ ⎪---⎝⎭⎝⎭⎝⎭,取34(0,0,1,0),(0,0,0,1)αα==,所以{}1234,,,αααα为R 4的一组基。
第六章 新自测练习题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章节自测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一切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 D )A.底子薄,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 B.生产力不发达,教育科技落后C.社会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D.现在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各方面先进和落后的并存,是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特点,它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具有的总的基本特征是:(A)A.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B.由农业国逐步转变为工业国的历史阶段C.由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逐步变为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D.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3.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最后苏联模式僵化了",列宁新经济政策关于社会主义的思路之所以"比较好"是因为:( B )A.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纲领B.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C.为俄国找到一种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D.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的设想来建设社会主义4. 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是( A )A.1981. 6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1982 . 9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C.1986 十二届六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D.1987 年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5.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社会主义初阶阶段理论是党的( B )A.十二大B.十三大C. 十四大D. 十五大6.党的十五大首次全面系统地概括了( A )A.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B.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C.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D.初级阶段的基本经验7.我国是从( C)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A.1949年新中国成立B.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C.1956年基本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后D.1978年改革开放后8.正式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是( C )A.1982 党的十二大B.1986 年十二届六中全会C.1987 年党的十三大D.1992 年党的十四大9.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是( B )A.2002 年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B.2007 年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C.1992 年 9 月党的十四大通过的党章D.1997 年党的十五大通过的党章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 B )A.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B.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C.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D.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11.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建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第6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6章习题和参考答案6.1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各化合物。
(1)(CH 3)2CHCH 2CH 2CH 2Cl (2)CH 3CH 2CBr 2CH 2CH (CH 3)2(CH 3)2C-C(CH 3)2CH 2BrCH 2CH 2CH 3CH 3C CCH(CH 3)CH 2Cl⑶⑷CCH Cl BrCH 2CH 3CHCHCH 2CH 3BrCH 3⑸⑹C 2H 5C 2H 5H ClBr HCCH 2CH 3HC 6H 5Br(7)(8)ClClCH 3SO 3H(9)(10)CH 3BrCH 2I(11)(12)CH 3ClClCl CH 3HBrCH 3Br (13)(14)CH 3CH 3C 2H 5H ClCHH C 2H 5CCH 2CHCCBr(15)(16)解:(1)3-甲基-1-氯戊烷; (2)2-甲基-4,4-二溴己烷; (3)2,2,3,3-四甲基-1-溴己烷; (4)4-甲基-5-氯-2-戊炔;(5)(Z )-1-氯-1-溴-1-丁烯; (6)2-甲基-1-苯基-1-溴丁烷; (7) (R )-1-苯基-1-溴丙烷; (8)(3R ,4R )-3-氯-4-溴己烷; (9) 3-甲基-5-氯苯磺酸; (10)5-氯-1,3-环己二烯; (11) 顺-1-甲基-4-溴环己烷; (12) 3-碘甲基环己烯 (13) (1S ,2R ,3R )-1-甲基-2,3-二溴环己烷; (14) (S )-2,2,3-三氯丁烷(15) 4-溴-1-丁烯-3-炔; (16) (3E ),(6R )-5,5-二甲基-6-溴-3-辛烯 6.2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
(1) 异丙基氯; (2) 烯丙基溴; (3) β-苯基乙基溴; (4) 对氯苄基溴; (5) 新戊基碘; (6) 叔丁基氯(7) (S)-2-碘辛烷 (8) 6,7-二甲基-5-氯二环[3.2.1]辛烷(9) 反-1-苯基-2-氯环己烷 (10) 1,2,3-三氯环己烷所有异构体的稳定构象 解:CH 3CH 2CH 2CHCH 3ClBrCH 2CH CH 2(1)(2)CH 2CH 2BrCH 2BrCl(3)(4)C CH 2CH 3CH 3CH 3I C Cl CH 3CH 3CH 3(5)(6)C 6H 13CH 3I HCH 3C H 3ClClPh(9)(8)(7)ClClClClClClClClCl(10)6.3 写出1-溴丁烷与下列试剂反应的主要产物。
第六章练习册习题
第六章三相交流电路习题1.是非题()(1)三相对称电动势任一瞬间的代数和为零。
()(2)三相四线制供电,中性线的作用是保证负载不对称时,相电流对称。
()(3)在同一电源作用下,负载作星形连接时的线电压等于作三角形连接时的线电压。
()(4)在三相功率计算式cosL LP Iϕ中,ϕ是指线电压与线电流之间的相位差。
()(5)三相对称交流电路中,负载消耗的功率与负载的连接方式无关。
()(6)当三相负载作星形连接时,负载越接近对称,中性线上的电流就越小。
()(7)一台三相电动机,每个绕组的额定电压是220V,现在三相电源的线电压是380V,则这台电动机的绕组应连成三角形。
()(8)一台三相电动机,每个绕组的额定电压是220V,若三相电源的线电压是220V,则这台电动机的绕组应连成星形。
()(9)两根相线间的电压叫做相电压。
()(10)只要在线路中安装熔断器,不论其规格如何,电路都能正常工作。
()(11)为保证机床操作者的安全,机床照明灯的电压应选36V以下。
()(12)三相交流电源是由频率、有效值、相位都相同的三个单相交流电源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的。
2.填空题(1)U、V、W是三相交流发电机的三个绕组,它们的电阻不计,每相绕组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可表示为e1=314sin314t V,e2=314sin(314t-120°) V,e3=314sin(314t+120°) V。
负载由三个相同的白炽灯组成,电路连接如图所示,若白炽灯正常发光,可知白炽灯的额定电压是_____________。
(2)三相对称负载作星形连接时,UYP=_________UYL,且IYP=________IYL,此时中性线电流为___________。
(3)三相对称负载作三角形连接时,U∆P=_________U∆L,且I∆P=________I∆L各线电流比相应的相电流_________度。
(4)工厂中一般动力电源电压为___________,照明电源电压为__________。
生理学习题,——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4)粘液的作用被消化腺分泌出的粘液,在粘膜表面形成一个凝胶层,具有润滑、保护胃粘膜的作用。此外,粘液与表面上皮细胞分泌的碳酸氢盐(HCO3-)一起构成"粘液-HCO3-屏障",防止胃酸中的H+和胃蛋白酶侵蚀胃粘膜,起到了保护作用。
【答案】C
7.由淋巴途径吸收的物质是
A.甘油一酯和脂肪酸
B.甘油和氨基酸
C.氨基酸和葡萄糖
D.葡萄糖和甘油一酯
E.氨基酸和甘油一酯
【答案】A
8.胆汁中参与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消化和吸收的主要成分是
A.无机盐
B.胆盐
C.胆固醇
D.胆色素
E.卵磷脂
D.脂肪>蛋白质>糖
E.蛋白质>糖>脂肪
【答案】A
二、问答题
1.为什么说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
答:小肠之所以是最重要的吸收部位,原因是:
①小肠的特殊运动形式——分节运动,至使食物在小肠停留的时间较长;
②在十二指肠处,已有胰液、胆汁等重要的消化酶水解大分子物质,使食物在小肠内已被彻底消化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胃液成分的作用
1)胃酸的作用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pH环境;
②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使蛋白质易
于水解;
③抑制和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
④进入小肠后,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⑤有助于小肠对钙和铁的吸收。
2)内因子它能与从食物入胃的维生素B12结合,形成复合物保护维生素B12,以防止被胃酸破坏,并将其运送至回肠,复合物解离,利于维生素B12的吸收。若内因子缺乏,则维生素B12的吸收减少,可使造血功能中,红细胞不易成熟而停留于幼稚状态,无功能,造成巨幼性红细胞贫血。
计算机网络第六章习题
第六章局域网补充习题一.选择题1. IEEE 802系统协议中描述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功能、特性和协议的是(C)。
A. IEEE802.5B. IEEE802.4C. IEEE802.2D. IEEE802.32. 对于基带CSMA/CD而言,为了确保发送站点在传输时能检测到可能存在的冲突,数据帧的传输时延至少要等于信号传播时延的( B )。
A. 1倍B. 2倍C. 4倍D. 2.5倍3. 关于冲突域和广播域说法正确的是(C)。
A. 集线器和中继器连接不同的冲突域B. 网桥和二层交换机可以划分冲突域,也可以划分广播域C. 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可以划分冲突域,也可以划分广播域D. 通常来说一个局域网就是一个冲突域4. 在10Base5的以太网中,最大的网段长度是(B)。
A. 2000mB. 500mC. 185mD. 100m5. 数据链路层中的数据块常被称为(C)。
A. 信息B. 分组C. 帧D. 比特流6. 在以下传输介质中,带宽最宽、抗干扰能力最强的是(D )。
A. 双绞线B. 无线信道C. 同轴电缆D. 光纤7. 在虚电路方式中( B )。
A. 能保证每个分组正确到达,但分组的顺序发生了变化B. 能保证每个分组正确到达,且分组的顺序与原来的一样C. 不能保证每个分组正确到达,分组顺序也发生了变化D. 不能保证每个分组正确封达,而且有的分组会丢失8. 在数据报方式中,在整个传输过程中数据报( C )。
A. 不需要建立虚电路,也不必为每份数据报进行路由选择B. 需要建立虚电路,但不必为每份数据报进行路由选择C. 不需要建立虚电路,但要为每份数据报进行路由选择D. 要建立虚电路,也要为每份数据报进行路由选择9. 下列关于局域网的叙述中,正确的叙述是(D)。
A. 地理分布范围大B. 数据传输率低C. 误码率高D. 不包含OSI参考模型的所有层10.下面哪个不是广域网(C)。
A. PSTNB. X.25C. VLAND. A TM11.下面属于随机访问介质访问控制的是(C)。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中国石油大学
习 题 六6-1 一轻弹簧在60N 的拉力下伸长30cm .现把质量为4kg 物体悬挂在该弹簧的下端,并使之静止,再把物体向下拉10cm ,然后释放并开始计时.求:(1)物体的振动方程;(2)物体在平衡位置上方5cm 时弹簧对物体的拉力;(3)物体从第一次越过平衡位置时刻起,到它运动到上方5cm 处所需要的最短时间.[解] (1)取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建立坐标系N/m 2001030602=⨯=-k设振动方程为 ()ϕω+=t A x cosrad/s 07.74200===m k ω m 1.0=A 0=t 时 m 1.0=x ϕc o s1.01.0= 0=ϕ 故振动方程为 ()m 07.7cos 1.0t x = (2)设此时弹簧对物体作用力为F ,则()()x x k x k F +=∆=0其中 m 196.02008.940=⨯==k mg x 因而有 ()N 2.2905.0196.0200=-⨯=F (3)设第一次越过平衡位置时刻为1t ,且速度小于零,则()107.7cos 1.00t = 07.75.01π=t第一次运动到上方5cm 处时刻为2t ,且速度小于零,则()207.7cos 1.005.0t =- )07.7322⨯=πt故所需最短时间为:s 074.012=-=∆t t t6-2 一质点在x 轴上作谐振动,选取该质点向右运动通过点 A 时作为计时起点(t =0),经过2s 后质点第一次经过点B ,再经 2s 后,质点第二次经过点B ,若已知该质点在A 、B 两点具有相同的速率,且10cm =AB ,求:(1)质点的振动方程;(2)质点在A 点处的速率.[解] 由旋转矢量图和||||b a v v =可知421=T s 由于42s 81,s 81ππνων====-T(1)以AB 的中点为坐标原点,x 轴指向右方.0=t 时, ϕcos 5A x =-=2s =t 时, ()ϕϕωs i n 2c o s 5A A x -=+== 由以上二式得 1tan =ϕ因为在A 点质点的速度大于零,所以43πϕ-= cm 25cos /==ϕx A所以,运动方程为:()m 4/34/cos 10252ππ-⨯=-t x(2)速度为: ⎪⎭⎫ ⎝⎛-⨯-==-434sin 41025d d 2πππt t x v 当2s =t 时 m/s 1093.3432sin 4102522--⨯=⎪⎭⎫ ⎝⎛-⨯-=πππv6-3 一质量为M 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作谐振动,振幅为 12cm ,在距平衡位置6cm 处,速度为24s cm ,求:(1)周期T ;(2)速度为12s cm 时的位移.[解](1)设振动方程为()cm cos ϕω+=t A x 以cm 12=A 、cm 6=x 、1s cm 24-⋅=v 代入,得:()ϕω+=t c o s 126 (1)()ϕωω+-=t sin 1224 (2)由(1)、(2)得1122412622=⎪⎭⎫⎝⎛-+⎪⎭⎫ ⎝⎛ω 解得 334=ω s 72.2232===πωπT (2) 以1s cm 12-⋅=v 代入,得:()()ϕωϕωω+-=+-=t t sin 316sin 1212解得: ()43sin -=+ϕωt 所以 ()413cos ±=+ϕωt故 ()cm 8.1041312cos 12±=⎪⎪⎭⎫ ⎝⎛±⨯=+=ϕωt x6-4 一谐振动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求振动方程.[解] 设振动方程为: ()ϕω+=t A x cos 根据振动曲线可画出旋转矢量图由图可得: 32πϕ=125223πππϕω=⎪⎭⎫ ⎝⎛+=∆∆=t故振动方程为 cm 32125cos 10⎪⎭⎫⎝⎛+=ππt x6-5 一质点沿x 轴作简谐振动,其角频率s rad 10=ω,试分别写出以下两种初始状态的振动方程:(1)其初始位移0x =7.5 cm ,初始速度s cm 0.750=v ;(2)其初始位移0x =7.5 cm ,初速度s cm 0.750-=v .[解] 设振动方程为 ()ϕ+=t A x 10cos (1) 由题意得: ϕcos 5.7A = ϕsin 1075A -= 解得: 4πφ-= cm 6.10=A 故振动方程为:()cm 410cos 6.10π-=t x(2) 同法可得: ()cm 410cos 6.10π+=t x6-6 一轻弹簧在60 N 的拉力作用下可伸长30cm .现将一物体悬挂在弹簧的下端并在它上面放一小物体,它们的总质量为4k 。
第六章 练习题
第六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 利用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时,Z P N=-中的Z表示意义为()(2001.23真题)A.开环传递函数零点在S左半平面的个数B.开环传递函数零点在S右半平面的个数C.闭环传递函数零点在S右半平面的个数D.闭环特征方程的根在S右半平面的个数【答案】D【知识点】第六章【解析】该题考查考生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
答案为D。
2. 关于劳斯—胡尔维茨稳定性判据和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2001.24真题)A.劳斯—胡尔维茨判据属代数判据,是用来判断开环系统稳定性的B.乃奎斯特判据属几何判据,是用来判断闭环系统稳定性的C.乃奎斯特判据是用来判断开环系统稳定性的D.以上叙述均不正确【答案】B【知识点】第六章【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关于劳斯—胡尔维茨稳定性判据和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
答案为B 。
3. 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 s K s s K ()()=+,则该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为( )(2001.26真题)A.K >0B.K >1C.0<K <10D. K >-1【答案】A【知识点】第六章【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劳斯稳定判据。
闭环传递函数为:()K sK s K s G ++=+211,特征方程为:02=++K sK s列劳斯表:S 2 1 KS 1 KS 0 K由劳斯稳定判据可得:想要系统稳定,必须满足K >0。
答案为A 。
4. 以下性能指标中不能反映系统响应速度的指标为( )(2001.28真题)A.上升时间t rB.调整时间t sC.幅值穿越频率ωcD.相位穿越频率ωg【答案】D【知识点】第六章【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反映系统响应速度的指标。
上升时间tr ,调整时间ts和幅值穿越频率c均能反映系统响应的速度,所以,答案为D。
5.在设计控制系统时,稳定性判断( )(2002.15真题)A.不必判断B.绝对必要C.有时是必要的D.根据系统而定【答案】B【知识点】第六章【解析】该题考查考生稳定性的概念。
第六章练习题
第六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若一理想气体在绝热容器中作真空自由膨胀后,气体的( E )A )内能增加B )相改变C )压强增加D )温度改变E )熵改变2.如下图所示,在给出的4个图像中,能够描述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可逆绝热过程中密度随压强变化的图像为(D )3.设Q d 表示一个微元过程中系统吸收的热,T 表示系统的温度,⎰21TQd 为系统从状态1变化到状态2的过程中的积分,则热力学系统的任意两个平衡态1和2的熵差12S S -为( C ) A )与系统状态变化的具体过程有关,由该过程中的积分⎰21T Qd 决定 B )可用任意过程中的积分⎰21TQ d 表示 C )可用任意可逆过程中的积分⎰21T Qd 表示 D )可用任意不可逆过程中的积分⎰21TQ d 表示4.设热源的绝对温度是冷源的N 倍,则在一个可逆的卡诺循环中,气体将把从热源得到的热量的( C )给冷源A )N 倍B )(N —1)倍C )N 1倍 D )NN 1+倍 5. 一绝热容器被隔板分成两半,一半是真空,另一半是理想气体,若把隔板抽出,气体将进行自由膨胀,达到平衡后,则(A )A) 温度不变,熵增加 B) 温度升高,熵增加 C) 温度降低,熵增加 D) 温度不变,熵不变6.“理想气体和单一热源接触作等温膨胀时,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对外做功。
”对此说法,有如下几种评论,其中正确的是( C )A )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但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B )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但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C )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也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D )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也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7.关于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的判断 (1)可逆热力学过程一定是准静态过程 (2)准静态过程一定是可逆过程(3)不可逆过程就是不能向相反方向进行的过程 (4)凡有摩擦的过程,一定是不可逆过程 以上4种判断正确的是(C )A)(1)、(2)、(3) B)(1)、(2)、(4) C)(2)、(4) D )(1)、(4) 8.“不可逆过程就是不能往反方向进行的过程”,这个判断是( )B)D)C)ρA)A )正确的B )错误的C )不能判定9.在等文登呀若2N 和2O 均为理想气体,则0.8mol 的2N 和0.2mol 的2O 混合后,熵变约为( )K J / (注:61.12.0ln -=,22.08.0ln -=)A) 41013.4-⨯ B) 13.4 C) 41013.4⨯ D)21013.4-⨯ E) 3.4110.设热源的绝对温度是冷源的N 倍,则在一个可逆的卡诺循环中,气体将把从热源得到的热量的( C )给冷源A )N 倍B )(N —1)倍C )N 1倍 D )NN 1+倍 二、简答题1、简要回答下列过程是否可逆(1)在恒温下加热使水蒸发(2)由外界做功,设法使水在恒温下蒸发(3)通过活塞(活塞与容器器壁间无摩擦)缓慢地压缩容器中的空气 (4)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加热容器内的空气,使温度由1T 升到2T(5)在一绝热容器内,不同温度的两种液体混合 (6)高速行驶的卡车突然刹车停止2.热力学第零定律、第一定律及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各是什么?热力学第零定律:两个热力学系统中的每一个都与第三个热力学系统处于热平衡,则它们彼此也必定处于热平衡热力学第一定律:自然界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能够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传递中能量的数量不变。
第六章 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 方差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方差分析是对多个正态总体( )这一假设进行检验。
A 、方差相等B 、方差相异C 、均值相等D 、均值不等2、方差分析使用的统计量F ( )A 、是正态分布B 、是正偏态的C 、是负偏态的D 、取值小于零 3、设单因素方差分析中误差项离差平方和为125.00,水平项离差平方和为375,那么总离差平方和为( )A 、250B 、125.00C 、375.00D 、500 4、因素A 共4个水平,每个水平下重复5次实验,数据的平方和为1250,数据总和为150,A 、125 B 、-125 C 、无法计算 D 、14005、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已知总离差平方和的自由度为24,水平项离差平方和的自由度为7,那么误差项离差平方和的自由度为( )A 、17B 、24C 、7D 、31 6、在一个双因素方差分析中,F A =2.300,F B =4.55相应的P - value 依次为0.11和0.0018,那么结论是( )A 、A 的作用显著,B 的作用不显著 B 、A 的作用不显著,B 的作用显著C 、A 的作用不显著,B 的作用不显著D 、A 的作用显著,B 的作用显著7、已知,8,6,30,560,700,1440======B A T f f f SSB SSA SST 那么F A =( )A 、1440B 、700C 、116.67D 、10.37 8、如果,16,25.2,5,00.8,4,25.12======E B A f MSE f MSB f MSA 那么SST ( )A 、无法计算B 、22.5C 、25D 、125二、多项选择题1、方差分析假定的内容有( )A 、数据来自正态总体B 、数据来自二项总体C 、各总体相互独立D 、各总体不相关E 、各总体方差相等2、一个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因素的水平为5,每个水平下的样本容量是6,SST =120,SSA=75那么以下正确的是( ) A 、n=30 B 、df A = 4 C 、MSE=1.8 D 、df T =29 E 、F=10.423、在一个单因素方差分析问题中,因素的水平为4,每个水平下的样本容量是5,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检验的原假设为43210:μμμμ===HB 、检验的临界值为)5,4(αFC 、检验的原假设为543210:μμμμμ====HD 、检验的临界值为)16,3(αFE 、检验的统计量为163SSE SSA F =4、一个因素A 有6水平,因素B 有4水平的双因素方差分析中,以下正确的有( )A 、数据共24个B 、误差平方和的自由度为15C 、SSA 的自由度为6D 、SST 的自由度为3E 、SST=SSA+SSB+SSE5、一个因素A 有7水平,因素B 有8水平的双因素方差分析中,SST=225,SSA=78,SSB=140以下正确的有( )A 、SSE=2B 、SSE=7C 、78=A FD 、MSE=0.1667E 、因素A 的作用显著三、填空题1、方差分析的英文缩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章习题
第六章线性系统的校正一、选择1.频域串联校正方法一般适用于()A. 单位反馈的非最小相角系统;B. 线性定常系统;C. 单位反馈的最小相角系统;D. 稳定的非单位反馈系统。
解:C2.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0G(s)=s(0.5s+1)(0.1s+1)其相角裕度为() A.20γ= B.0γ= C.10γ=- D.40γ=解:B3.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6G(s)=s(s +4s+1),当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5(s+1)G(s)=s+5时,系统的相交裕度,剪切频率将() A. 相交裕度增大,剪切频率减小 B. 相交裕度减小,剪切频率减小C. 相交裕度增大,剪切频率增大D. 相交裕度减小,剪切频率增大解:C4. 引入串联超前校正将使系统()A. 相角裕度减小 B.超调量增大 C.系统响应速度减慢 D.抗噪声能力减弱解:D5. 引入串联滞后校正将使系统()A. 稳态误差减小B.高频响应加强C.剪切频率后移D.相角裕度减小解:A二、是非题1.只有当稳态误差随时间变化时,微分控制才会对系统的稳态误差起作用。
()2.比例微分校正装置是一个低通滤波器。
()3.高通滤波器在高于某一频率范围使给系统一个负相移。
()4.无源校正装置都具有衰减特性。
()5.设计校正装置时,以系统的稳态误差为主要条件,兼顾系统的赞态特性,确定系统的期望特性的低频段。
()解:1.对 2.错 3.错 4.对 5. 对三、简答题1.PD属于什么性质的校正?它具有什么特点?答:超前校正。
可以提高系统的快速性,改善稳定性。
2.有源校正装置与无源校正装置有何不同特点,在实现校正规律时它们的作用是否相同?答:无源校正系统的特点是简单,但要达到理想的校正效果,必须满足输入阻抗为零啊,输出阻抗为无限大的条件,否则很难实现预期的效果。
且无源校正网络都有衰减性。
而有源装置多是由直流运算放大器和无源网络构成,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3. 如果I 型系统经校正后希望成为II 型系统,应采取那种校正规律才能满足要求,并保证系统稳定?答:采用比例-积分校正可使系统由Ι型转变为Ⅱ型。
第六章习题
第六章习题图论基础6.1下列各组数中,那些能构成无向图的度数列?那些能构成无向简单图的度数列?(1)1,1,1,2.3(2)2,2,2,2,2(3)1,2,3,4,5(4)1,3,3,36.2设有向简单图D的度数为2,2,3,3,入度列0,0,2,3,试求D的除度列。
6.3设是4阶有向简单图,度数列为3,3,3,3.它的入度列9或出度列)能为1,1,1,1吗?6.4设( )为一正整数序列,互不相同,问此序列能构成n阶无向图的度数列吗?为什么?6.5下面无向图中有几个顶点?(1)16条边,每个顶点都是2度顶点.(2)21条边,3个4度顶点,其余的都是3度顶点.(3)24条边,各顶点的度数是相同的.6.6 35条边,每个顶点的度数至少为3的图最多有几个顶点?6.7设n阶无向简单图中,(G)=n-1,问(G)应为多少?6.8一个n(n2)阶无向简单图G中,n为奇数,已知G中有r各奇度顶点,问G的补图中有几个奇度顶点?6.9设D是n阶有向简单图,是D的子图,已知的边数=n(n-1),问D的边数m为多少?6.10画出---的所有非同构的子图,其中有几个是子图?生成子图中有几个是连通图?6.11设G为n阶简单图(无向图或有向图),--为G的补图,若G----,则称G为自补图,――的生成子图中有几个非同构的自补图?6.12.设无向图G有10条边,3度与4度顶点各2个,其余顶点的度数均小于3,问G中至少有几个顶点?在最少顶点的情况下,写出G的度数列、Δ(G)、δ(G).6.13.设n阶图G中有m条边,证明:δ(G)≤2m/n≤Δ(G).6.14.设无向图中有6条边,3度与5度顶点各一个,其余的都是2度顶点,问该图有几个顶点?6.15.证明空间中不可能存在有奇数个面且每个面都有奇数条棱的多面体。
6.16.阶2-正则图有几种非同构的情况?6.17.设n阶无向图为3-正则图,且边数m与n满足2n-3=m,问这样的无向图有几种非同构的情况?6.18画出3阶有完全图所有非同构的子图,问其中有几个是生成子图?生成子图中有几个是自补图?6.19设----均为4阶无向简单图,他们均由两条边,他们能彼此均非同构吗?为什莫?6.20已知n阶无向图G中有m条边,各顶点的度数均为3,又已知2n-3=m,问在同构的意义下,G是唯一的吗?又若G为简单时,是否唯一?6.22在--的边上涂上红色或蓝色,证明对于任意一种随意的涂法,总存在红色――或蓝色――?6.23试寻找3个4阶有向简单图---,使得--强连通图;--为单向连通图,但不是强连通图;而--是弱连通图,但不是单向连通图,当然,更不是强连通图.6.24设---和----分别为无向连通图G的点割集.G—----的连通图分支个数k一定为几?G-----l连通分支数也是定数吗?6.25有向图D如图7.19所示.求D中长度为4的通路总数,并指出其中有多少条是回路?又有几条是----到---的通路?6.26.现有3个4阶4条边的无向简单图G1,G2,G3,证明它们中至少有两个是同构的。
第六章习题
第六章习题1.判断题(对的划√,不对的划×)1.烧结普通砖当其强度能得到保证时,吸水率较大者则较好。
2.烧结粘土砖烧制得愈密实,则质量愈好。
3.从室外取来重量为G1的普通粘土砖,将其浸水饱和后称重为G2,再将其烘干至恒重为G3,则砖的重量吸水率为(G1-G2)/G3×100%。
4.烧砖时窑内为氧化气氛制得青砖,还原气氛制得红砖。
5.不论是红砖或青砖,都可用来砌筑清水墙。
6.竖孔空心砖和水平孔空心砖都具有自重较小、绝热性较好的优点,故它们均适合用来砌筑建筑物的内外墙体。
7.制砖时把煤渣等可燃性工业废料掺入制坯原料中,这样烧成的砖叫内燃砖,这种砖的表现密度较小,强度较低。
8.烧结多孔砖和烧结空心砖都具有自重较小,绝热性较好的优点,故它们均适合用来砌筑建筑物的承重内外墙。
9.大理石和花岗石都具有抗风化性好、耐久性好的特点,故制成的板材,适用于室内外的墙面装饰。
10.石灰爆裂就是生石灰在砖体内吸水消化时产生膨胀,导致砖发生膨胀破坏。
2.填空题1.增大烧结普通砖的孔隙率,会使砖的容重___,吸水性___,导热性___,抗冻性___,强度___(砖多为开口孔隙)。
2.5t卡车能装运普通粘土砖约___块。
(砖容重为1650kg/m3)3.普通粘土砖的外形尺寸是___×___×___mm;100m3砖砌体需用标准砖___块。
4.生产烧结普通砖时,若在___气氛中烧结得红砖,若在___再在___气氛中闷窑,促使砖内红色高价氧化铁___成青灰色的___,制得青砖,青砖较红砖___。
5.按地质形成条件的不同,天然岩石可分为___岩、___岩及___岩三大类。
花岗岩属于其中的___岩,大理岩属于___岩。
6.据砖石设计规范的规定,石材的抗压强度是指将岩石制成___cm的立方体试件,在___状态下的单轴抗压强度极限值。
3.选择题1.砖的等级是由___来决定的。
A.外观质量B.抗压和抗折强度C.标号、耐久性及外观。
第六章 固定资产习题
第六章固定资产习题一、名词解释1.固定资产 2.原始价值 3.净值 4.固定资产净残值 5.固定资产折旧 6.双倍余额递减法 7.融资租赁二、单项选择题1.在建工程发生减值应计入()。
A.在建工程成本 B.管理费用 C.营业外支出 D.长期待摊费用2.某企业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买价为60 000元,增值税款为10 200元,支付的运输费为1 200元。
设备安装时领用工程用材料物资价值1 500元,购进该批材料物资时支付的增值税额为255元,设备安装时支付有关人员薪酬2 500元,该项固定资产的成本为()。
A.60 000元 B.62 700元 C.65 200元 D.75 655元3.企业采用出包方式购建固定资产,按合同规定预付的工程款,应通过( )账户核算.A.预付账款B.应付账款C.固定资产D.在建工程4.生产经营期间固定资产报废清理的净损失应计入( ).A.营业外支出B.管理费用C.资本公积D.长期待摊费用5.对于建造固定资产的借款利息,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应借记( )科目.A.管理费用B.财务费用C.在建工程D.固定资产6.某企业对生产线进行扩建。
该生产线原价为1000万元,已提折旧300万元.扩建生产线时发生扩建支出800万元,同时扩建时处理废料发生变价收入50万元。
该生产线新的原价应为( )万元.A.1750 B.1800 C.1500 D.14507.企业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应( ).A.按单项资产计提B.按资产类别计提C.按全部资产计提D.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8.企业对某固定资产进行扩建,该固定资产原价为200000元,已提折旧36000元,扩建时发生支出90000元,同时在扩建时发生残料变价收入4000元,该固定资产的原价应为( )元.A.164000B.200000C.250000D.2860009.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A.由出租方计提折旧B.由承租方计提折旧C.由租赁双方协商确定哪一方计提折旧D.双方均需计提折旧10.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固定资产,其入账价值按( )确定.A.固定资产换出方的账面价值B.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C.双方协议的价值D.固定资产换入方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11.企业有设备一台,原价100000元,预计净残值4000元,预计可使用年限5年.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则第2年应计提折旧为( )元.A.19200B.20000C.24000D.2464012.企业有设备一台,原价100000元,预计净残值4000元,预计可使用年限5年.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则第2年应计提折旧为( )元.A.18133 B.19200 C.25600 D.2666713.企业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比例大于30℅的,应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 )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A.原账面价值B.最低租赁付款额C.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D.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固定资产的有()。
第六章课后习题
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1、生活中物质分散在水中的例子十分常见。
请运用物质分散在水中的有关知识,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下问题:将下列物质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哪些物质在水中能形成溶液?面粉、煤油、酒精、碱面(主要成分碳酸钠)、食用油、硝酸钾、冰块。
2、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2)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3)溶液中至少有两种物质。
()(4)碘酒是纯净物。
()(5)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6)将蔗糖溶于水形成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要低于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
()3、下列各项措施中,不属于乳化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是( )A. 用肥皂洗去衣服上的油渍B. 用洗洁精洗去碗筷上残留的油污C. 用洗衣粉清洗衣服上的污渍D. 用盐酸清洗盛石灰水试剂瓶瓶壁上的“白膜”(碳酸钙)4、在密闭,隔热的条件下,向装有水的保温瓶中加入某种物质,溶液温度下降,则这种物质可能是( )A. 蔗糖B. 硝酸铵C. 氯化钠D. 氢氧化钠5、某同学在家中进行溶液导电性实验,发现碱面(主要成分碳酸钠)溶于水后能导电,而酒精溶于水后却不能导电。
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6、在配制蔗糖溶液时,若只是将蔗糖放入水中,蔗糖溶解得比较慢。
可以采用什么办法加快蔗糖溶解?7、向少量白醋中加入几滴食用油,摇匀后静置片刻,有什么现象?向该试管中滴加少量洗洁精,重新摇匀后静置,会发生什么变化?试提出可能的假设,并通过实验加以证实8、举例说明生命现象与溶液有密切的联系。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1、配制下列溶液时,所用的溶质是固体的有(),所用的溶质是液体的有()A.75%的消毒酒精B.医用葡萄糖溶液C.0.9%的生理盐水D.98%的硫酸溶液2、下列关于溶液组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B. 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C. 20%的蔗糖溶液比10%的蔗糖溶液所含溶质多D. 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3、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中打“√”,错误的打“×”。
第六章植物的生长物质习题
第六章植物的⽣长物质习题第六章植物的⽣长物质⼀、名词解释1植物⽣长物质2植物激素3植物⽣长调节剂 4.⽣长调节物质5 ⽣长素的极性运输 6. 激素受体7⾃由⽣长素8束缚⽣长素9. ⽣长素结合蛋⽩10.⾃由⾚霉素11.束缚⾚霉素12. 燕麦单位13. ⼄烯的“三重反应”14 .⽣长抑制剂15.⽣长延缓剂16. 多胺17.偏上⽣长18. 靶细胞⼆、缩写符号翻译1 .IAA2 IBA 3. PAA 4 TIBA 5 . NPA 6. IP37. IPA 8. NAA 9. NOA 10. 2,4,5-T 11. 2,4-D 12. GA313. CTK 14. [diH]Z 15. Z 16. [9R]iP 17. [9R]Z 18 6-BA19. [7G]Z 20. [OX] 21. KN 22. XET . 23. PBA 24. iPP25. SAM 26. ACC 27. MTR 28. MTA 29. MACC30. AVG 31. AOA 32. ABA 33. PA 34. DPA 35. BR36. JA 37. MJ 38. VSP 39. SA 40. CCC 41. PP33342. MH 43. TIBA 44. Pix 45. S-3307 46. B947. Eth 48. FC三、填空题1. ⽬前⼤家公认的植物激素有五类:、、、、。
2 .⾸次进⾏胚芽鞘向光性实验的研究者是。
3. 已在植物体中发现的⽣长素类物质有、、、和。
4. IAA的分⼦式是,相对分⼦质量是。
5. 在⾼等植物中⽣长素的运输⽅式有两种:和。
6. ⽣长素的降解可通过两个途径:和。
7. ⼈⼯合成的⽣长素类的植物⽣长调节剂主要有、、、和等。
8. 到1998年⽌,已经发现的⾚霉素有种。
9. 最早发现⾚霉素的⼈是。
10. ⾚霉素(GA3)的分⼦式是,相对分⼦质量为。
11. ⾚霉素的基本结构是。
12. 激动素(KN)的分⼦式是,相对分⼦质量是。
理论力学习题解答(第六章)
6-1在图示四连杆机构中,已知:匀角速度O ω,OA =B O 1=r 。
试求在°=45ϕ且AB ⊥B O 1的图示瞬时,连杆AB 的角速度AB ω及B 点的速度。
解:连杆AB 作平面运动,由基点法得BA A B v v v +=由速度合成的矢量关系,知φcos v A BA =v杆AB 的角速度)(/AB /O BA AB 2122+==ωωv (逆时针)B 点的速度2245/r cos v O A B ω=°=v (方向沿AB )6-2. 在图示四连杆机构中,已知:3.021===L B O OA m ,匀角速度2=ωrad/s 。
在图示瞬时,11==L OB m ,且杆OA 铅直、B O 1水平。
试求该瞬时杆B O 1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解:一.求1ω60230..OA v A =×=⋅=ω m/s取A 为基点,则有BA A B v v v += 得 23.0/6.0ctg v v A B ===ϕ m/sm09.2)3.01()3.0/6.0(sin /v v 2/122A BA =+×==ϕ杆B O 1的角速度67630211../BO /v B ===ω rad/s 顺时针 二.求1ε取点A 为基点,则有n BA A a a a a a ++=+ττBA nB B将上式向X 轴投影21222857s /m .B O /ctg v )sin AB /v (OA ctg a )sin /a (a a a sin a cos a sin a BBA n B n BA A B nBA A n B B +=⋅+⋅+⋅−=++−=−=+−ϕϕωϕϕϕϕϕττ杆B O 1的角加速度7.1923.0/8.57/11===B O a B τεrad/s 2逆时针6-3.图示机构中,已知:OA =0.1m , DE =0.1m ,m 31.0=EF ,D 距OB 线为h=0.1m ;rad 4=OA 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银行机构往来的核算
一、填空题
1.商业银行为核算存入开户人民银行的业务资金收支及结存情况,需设置科目核算,该科目属于类科目。
2.商业银行向人民银行缴存的准备金分为和。
3. 商业银行于人民银行开设存款账户,应按照原则进行管理。
4. 不同商业银行之间相互交叉开户,须设置和科目。
5. 同城票据交换提出票据,可帮助客户完成主动付款业务。
6.同城票据交换,是同城有关行处之间,将的凭证票据,按规定的
集中在某一场所进行交换。
7. 中国现代支付系统包括和两个子系统。
8. 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实行处理支付指令,清算资金。
9. 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实行支付指令,清算资金。
10. 异地跨系统转划款包括、、等三种具体方式。
二、单选题
1.目前大型商业银行向人民银行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比例为();缴存财政性存款准备金的比例为()。
A.16% B.15% C.14% D.100%
2.目前商业银行应由()向人民银行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向人民银行缴存财政性存款准备金。
A.二级分行 B.总行 C.各级经办行 D.一级分行以上机构
3. 商业银行总行向人民银行总行缴存存款准备金,人民银行总行按()进行考核。
A.年 B.月 C.旬 D.日
4.“存放同业”的科目性质属于()。
A.资产类 B.负债类 C.资产负债共同类 D.所有者权益类
5. 在票据交换中,发生超过当日最后一场交换提出时间受理的他行票据,
应使用()科目挂账。
A.××科目 B.待处理结算款项 C.其他应收款 D.其他应付
款
6.日终,某商业银行“同城票据清算”的余额结计在借方,本行直接清算
当日交换资金差额的分录为:()。
A.借:同城面票据清算贷:存中央银行存款 B.借:存中央银行存
款贷:同城票据清算
C.借:同城票据清算贷:存放系统内存款 D.借:存款系统内存
款贷:同城票据清算
7. 人民银行小额支付系统运行的工作时间为()。
A.周一到周五早9晚5 B.周一到周五24小时 C.全周早9晚5 D.7天×24小时
8. 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运行的工作时间为()。
A.全年24小时 B.周一到周五 C.法定工作日 D.不确定
9. “先直后横再直”异地转划款业务方式,会进行()次同城票据
交换业务。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10. 在物理结构上,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信息通讯以()为主,()备份。
A.邮政 B.地面通讯 C.卫星通讯 D.集中交换
三、多选题
1.下述业务中,属于商业银行与人民银行往来的业务有()。
A.与其他商业银行资金清算 B.商业银行业务现金的收支 C.拆
借资金
D.缴存存款准备金 E.转贴现 F.再贴现
2.下述业务中,属于同业往来的业务有()。
A.结算资金往来 B.资金拆借 C.转贴现 D.委托代理
3.下列会计科目中,属于资产类的有()。
A.同城票据交换 B. 同业拆入 C. 同业存放 D. 系统内存放款项
4.同城票据交换的作用在于()。
A.快速传递凭证 B.加速结算业务处理
C.及时清算银行间往来欠款 D.使交换行获得不足的经营资金
5. 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的功能特点包括()。
A.实时处理 B. 批量处理 C. 低成本 D. 高成本
6. 人民银行小额支付系统的功能特点包括()。
A.实时处理 B. 批量处理 C. 低成本 D. 高成本
7. 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处理中心包括()。
A.同城票据交换中心 B. 国家处理中心 C. 城市处理中心 D. 乡镇处理中心
8. 异地跨系统转划款的具体方式包括()。
A.先直后横 B. 先横后直 C. 先横后直再横 D. 先直后横再直
四、业务题
(一)练习一
1.资料: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因资金融通需要,向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申请2 000万元借款,农行批准并拨付资金
2.要求:试编写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与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的相关会计分录。
(二)练习二
1.资料:假定民生银行总行2009年3月10日的一般性存款总规模23 100亿人民币,当期人民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5%,且当前民生银行在人民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金额为3420亿人民币。
2.要求:计算民生银行应上划或可调回的法定存款准备金额度,并作出相应会计分录。
(三)练习三
1.资料:工商银行广州天河支行8月15日收到开户单位A企业提交的三联进账单及由建设银行广州天河支行开户单位B企业签发的转账支票,金额80 000元。
经审查无误,办理同城票据手续,为A企业收款入账。
2.要求:假定两行均为会计主体行,直接在人民银行开户,该转账支票可正常支付。
试编写两行的会计分录。
(四)练习四
1.资料:工商银行广州市天河支行开户的A企业开来电汇凭证,委托银行将款项汇给在农业银行北京市西城区支行开户的B企业支付购货款50 000元。
2.要求:
(1)试说明两行通过人民银行电子联行转划时,相关行的处理手续。
(2)试说明两行分别通过“先直后横”、“先横后直”、“先直后横再直”、“先直后横再直”方式转划时,相关行的处理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