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行为心理学链接之环境知觉与空间认知
环境行为心理学链接之环境知觉与空间认知ppt
b) 观察者对间接线索得主观印象成为直接线索。对环境美之判断建 立在直接线索得整合基础上。
园林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
c) 生态效度指得就是环境与每一条线索间得实际关联,如果观察 者知道这些线索并对其权衡后会产生有效知觉(很多时候人们 对一些线索视而不见),视觉利用指得就是观察者对每一条线索 得实际权衡。
环境行为心理学
B. 供给论:Gibson提出。 a) 她相信各条线索之间得组合给与观察者直接得环境知觉。她认
为世界有物质组成;外表得组织提供了供给或就是易察觉得功 能, b) Gibson认为此种供给得知觉,并非要求对观察到得信息作解释。 供给论强调了环境得本身,特别就是日常环境,而非观察者。 c) Gibson另外一个出人意外得观点就是她坚持认为知觉并非由对 基本得建筑体量之察觉组成,如颜色、形式与形态。
园林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
• 群化原则 a) 临近原则 b) 相似原则 c) 连续原则 d) 封闭原则 • 简化原则 a) 良好得完形原则 b) 简介原则
园林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
② 功能主义理论:强调有机体对环境得适应,即生物个体要寻找能使她们有最大程 度生存得机会。这种理论也称为生态学观点,她比较强调知觉反应得先天性。认 为人类天生具有知觉环境中对她们有功能价值得方面。同时她还认为,感觉信息 确实就是真实世界得一个正确记录,而助环境中得一些关键部分(如地心引力, 昼夜周期等)在整个演化历史中就是不变得。
•
图地关系在环境设计中意义:在环境设计中强调图地关系,不仅符合
视知觉需要,而且有助于突出景观与建筑得主题,观众在随意与轻松
环境知觉与行为空间
二、行为空间:指人们直接与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 行为空间:指人们直接与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
(一)日常活动的行为空间
1、通勤活动 2、购物活动 消费者的行为特征:消费类型(马歇尔、巴甫洛夫、费洛依德、 (1 )消费者的行为特征: 消费类型( 马歇尔、巴甫洛夫、费洛依德、维 布雷宁) 年龄、性别、 布雷宁)、年龄、性别、性格等 商业环境:商业空间的规模、类型、结构及周围设施状况。 (2)商业环境:商业空间的规模、类型、结构及周围设施状况。 居住地环境:位置、交通及自然条件等。 (3)居住地环境:位置、交通及自然条件等。 社会环境:家庭、社会阶层、经济收入和职业、 (4)社会环境:家庭、社会阶层、经济收入和职业、社会群体等 3、交际与闲暇活动 规律性:邻里、同事、友人之间的交际次数随距离增加而减少, (1 )规律性: 邻里 、同事 、友人之间的交际次数随距离增加而减少,亲 属交际则较少受距离的限制。 属交际则较少受距离的限制。 (2)长期的闲暇活动的行为空间较短期更为扩大
3、动态性:地理物象反映时代的自然形态与社会特征。 动态性:地理物象反映时代的自然形态与社会特征。 (1)地理环境发生变化 意识、 (2)意识、文化发生变化
(四)物象评价与行为
1 、 人们所作出的决策行为是人们对地理物象评价后而产生的相应结果。 人们所作出的决策行为是人们对地理物象评价后而产生的相应结果。 对地理物象的评价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动机产生和决策形成的过程。 对地理物象的评价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动机产生和决策形成的过程。 地理物象简图:把大脑中的心理图谱描绘而成, 2 、 地理物象简图: 把大脑中的心理图谱描绘而成 ,可用于研究人们的外 在行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行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它是人们对地理物象进行知觉评价和认知 过程的成果, 过程的成果,对指导人们日常活动行为空间和人类迁移的地理优选具有重 要的意义。 要的意义。
空间认知及知觉理论
• 一些日本花园,通过前景布置 的大树、近处较大的房子、 较精致的观察对象及远处较 模糊的小树和较小的房子,创 造更深更远的错觉,以使花园 显得比实际更大。 许多中国传统私家园林则利 用墙与建筑的组合、树木的 掩映和道路的迂回曲折创造 丰富的空间层次,以形成小中 见大的效果,曲径通幽、豁然 开朗、欲扬先抑……无不体 现出这一原则。
1、格式塔的含义 德语中格式塔意指形式或图形,还具有英语Structure (组织)的含义,由于Structure一词己为其他心理学派 所专用,因而英译为configuration或音译为gestalt, 中译“完形”或音译为“格式塔”。
(1)作为心理学术语的格式塔具有两种含义:
一指事物的一般属性,即形式; 一指事物的个别实体,即分离的整体,形式仅为其属 性之一。 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 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 义 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现实生活中,人总是企图在知觉范围内对感知 对象加以组织和秩序化,从而增强对环境的理解和 适应。 由于人对环境刺激的组织与思维过程和客观 环境刺激的特性存在着同构性,所以环境刺激特性 也直接影响着人的知觉效果。 格式塔的组织原则:图形与背景的关系、群化原 则(邻近原则、相似原则、连续原则、封闭原 则)、简化原则(良好完形原则、简洁原则)。
(2).引申:
在格式塔心理学知觉理论的应用中,差不多把 格式塔视为“有组织整体”的同义词,即认为所有 知觉现象都是有组织的整体,都具有格式塔的性质。 凡能使某一感知对象(如建筑立面、平面)成为 有组织整体的因素或原则都被称为格式塔,出现了 “格式塔(或格式塔原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这一 类说法。
2、该理论与园林的关系
• 视觉悬崖试验
“环境心理学”听课笔记第四章
第四章环境知觉与环境认知 1. 感觉:是对直接作⽤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根据刺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类。
2.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过去的经验与各种感觉结合⽽形成的。
3. 感觉:主要以⽣理机能为基础,具有较⼤的普遍性,因⽽有较⼩的个体差异。
知觉:是纯⼼理性的,具有较⼤的个体差异。
§4.1 环境知觉 ⼀、概念: 1.环境知觉:是从对环境中个别刺激的加⼯开始的。
通常会经过刺激的觉察、刺激的辨别、刺激的再认和刺激的评定过程。
2.环境知觉包括:认知的(思维的),情感的(情绪的),解释和评价的成分。
3.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个体对环境的知觉敏感性会发⽣变化。
如果刺激恒定,反应越来越弱称为习惯化。
这种习惯化对嗅觉刺激、味觉刺激、噪⾳、光、压⼒、温度等都可发⽣,与对环境的适应有关。
⼆、简述环境知觉理论。
1. 环境知觉可以通过两个过程完成,(1)⾃上⽽下的过程,即概念驱动; (2)⾃下⽽上的过程,即数据驱动。
2. 格式塔理论认为:我们的脑以⼀种主动的⽅式对刺激进⾏建构,提出整体⼤于局部之和的原则。
3. 功能主义理论:强调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即⽣物个体要寻找能使它们有程度⽣存的机会。
这种理论也称为⽣态学观点。
①认为⼈类天⽣具有知觉环境中对他们有功能价值的⽅⾯。
②知觉中学习和经验的重要结果是关于我们周围环境的假设的发展,这种假设有时会导致误会知觉或错觉。
4. 概率功能主义:即布伦斯维克的透镜模型,它是布伦斯维克⽤数学来描述个体知觉过程的⼀个模型。
①当对包含多维度刺激的⼤环境作判断时,我们会给不同的刺激线索赋予不同的概率值,并对⼀系列散在的环境信息过滤,重新结合成有序统⼀的知觉。
②个体利⽤可能歪曲的信息对环境的真实特征作⼀可能性的判断。
它强调知觉是⼀个概率计算的过程,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
§4.2环境认知 1.环境认知应该是:“知道环境或具有环境⽅⾯的知识”。
心理学视角下的环境心理学和空间认知
心理学视角下的环境心理学和空间认知环境心理学和空间认知是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它们通过对人类对环境的感知、认知和反应的研究,帮助我们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优化环境设计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环境心理学和空间认知的理论与应用。
一、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环境互动关系的学科,关注环境对个体行为与心理的影响。
它涉及到个体对环境的知觉、评估、喜好和行为反应等方面。
1.1 知觉与环境个体通过感官系统获取来自环境的信息,经过加工与解释,形成对环境的认知和理解。
环境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知特征会直接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情感。
1.2 环境评估个体对环境进行主观评价,形成对环境的喜好或厌恶态度。
环境中的空气质量、光照条件、温度和声音等方面的好坏,会对个体的评估产生影响。
1.3 环境行为与适应环境对于个体行为的制约与引导作用是环境心理学关注的内容。
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模式和适应能力,受到环境特征、人际关系、社会规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二、空间认知的研究领域空间认知是环境心理学中的重要分支,着重研究人类对空间的知觉、理解和记忆等认知过程。
空间认知的研究领域涵盖了环境导航、地图认知、方向感知等方面。
2.1 空间认知与环境导航个体在环境中进行导航时,依靠对空间的认知来进行路径规划和导航决策。
通过对环境的感知和记忆,个体能够准确地找到目的地。
2.2 地图认知地图作为一种重要的空间信息传递工具,对个体的空间认知具有重要影响。
个体通过地图对环境进行认知,结合地图上的符号、颜色等信息来理解环境的结构和属性。
2.3 方向感知个体的方向感知能力在空间认知中起到重要作用。
方向感知能力差的个体在空间导航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或走错路线,而方向感知能力强的个体在空间导航中更具优势。
三、环境心理学与空间设计的应用环境心理学和空间认知的研究成果在空间设计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能够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支持。
2012年二级心理咨询师辅导:环境知觉与环境认知
环境知觉与环境认知 1.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过去的经验与各种感觉结合而形成的。
感觉主要以生理机能为基础。
而知觉是纯心理性的,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知觉的几个主要心理特性包括知觉的相对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完整性、知觉的恒常性和知觉的组织性。
2.环境知觉是从对环境中个别刺激的加工开始的。
通常会经过刺激的觉察、刺激的辨别、刺激的丙认和刺激的评定这些过程。
汉尔森提出环境知觉包括认知的(思维的),情感的(情绪的),解释和评价的成分。
我们对周围环境事物距离和立体的知觉在视觉中的加工,有单眼和双眼的线索。
外语学习网运动知觉是个体对周围环境特体在空间发生位置移动的反应,它是通过视觉、动觉、平衡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实现的。
3.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个体对环境的知觉敏感性会发生变化。
如果刺激恒定,反应越来越弱称为习惯化。
这种习惯化对嗅觉刺激、味觉刺激、噪音、光、压力、温度等都可发生,与对环境的适应有关。
而对变化的知觉则与环境刺激变化的快慢、可觉察性有关,即环境变化的快慢影响我们对环境变化的知觉。
4.简述环境知觉理论。
环境知觉可以通过两个过程完成,一是自上而下的过程,即概念驱动;另一个是自下而上的过程,即数据驱动。
格式塔理论认为,我们的脑以一种主动的方式对刺激进行建构,提出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原则。
功能主义理论强调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即生物个体要寻找能使它们有最大程度生存的机会。
它比较强调知觉反应的先天性,认为人类天生具有知觉环境中对他们有功能价值的方面。
学习理论认为,我们的知觉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必须学会知觉环境中的关键方面。
概率功能主义,即布伦斯维克的透镜模型,它是布伦斯维克用数学来描述个体知觉过程的一个模型。
当对包含多维度刺激的大环境作判断时,我们会给不同的刺激线索赋予不同的概率值(权重),并对一系列散在的环境信息过滤,重新结合成有序统一的知觉。
环境知觉和认知
客观的去了解和满足他们的需要。
第二节 概率知觉理论
概率有些场所需要提供适当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甚至错觉,以维持一定的唤 醒水平和兴趣,比如游览和娱乐场所;
有些场所需要提供清晰的知觉判断,强调简单性、确定性、便捷性,比如大
医院、商场、火车站、航空港、交通要道等
窗口→大玻璃
大玻璃×→公共建筑的大门
第三节 生态知觉理论
格式塔知觉理论→强调知觉的直觉作用。 概率知觉理论→实验所得理论,重视后天知识、经验和学习的作用。
生态知觉理论→强调机体先天的本能和环境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
启示:
注意设计中的“暗示”语言,潜在功能。
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是有意而为之或是无心之错?
第三节 生态知觉理论
1知觉反应的先天本能
第三节 生态知觉理论 2生态知觉与情感反应
愉悦 VS 恐惧
达尔文:能够生存下来的并非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 那些对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物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第三节 生态知觉理论
第三节 生态知觉理论 2生态知觉与情感反应
美 VS 丑 审美的源泉就是动物的天性,来自于远祖的生存策略和
对栖息环境的选择。
• 哪只更帅?
第一节 认知地图研究概述
一、城市地图组成要素
路径、标志、节点、区域、边界
二、认知地图的性质和特点
多维信息的综合再现、模糊和片段性、个人差异
启示:易识别环境的特征
1.各要素之间空间关系→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标志醒目、方向 明确。
在入口、道路交叉口、交通枢纽等节点设置独特的雕塑和标志性建筑,会加强地点的 方向性。 岛与湖水,强化滨水空间的方向性。
加,以便使对方能够得到明确的信息,也就是说,为了
环境心理学:环境知觉和行为
环境心理学:环境知觉和行为以下是关于环境心理学:环境知觉和行为,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本书的大多数章节都有一个经精心安排的相似的结构:1)阐述主题的范畴和性质,并为其下定义2)介绍这个主题的主要理论;3)整合与该主题有关的研究资料,并为这些已经积累的知识做总结;4)介绍了几个如何在环境设计中应用这些知识的实例。
为使心理学基础薄弱的建筑师、规划师和其他环境设计人员更好地阅读本书,我们尽可能用朴素的语言来解释一些关键词和术语。
另外,本书经过合理的安排,做到了每个章节尽可能地独立与完整,当读者由于时间有限或是只对本书的一个部分感兴趣时,他就可以只阅读某可以只读某一章节的某一段落。
譬如当他对理论不感兴趣时,便可以跳过理论部分而直接阅读有关的研究资料,以及面向环境设计的研究实例。
本书保持了我们一贯坚持的实证主义的观点,并对其他非实证主义的研究持保留和警惕的态度,这可能是本书的一大特点,但也可能是自缚手脚,很多建筑学方向的资料就没有被考虑进去。
另一方面,我们不是心理学家,心理学知识非常有限,尽管我们竭力避免,但书中肯定有许多不妥之处,敬请读者和·有关专家指正,我们将深深以为幸。
作者:徐磊青,杨公侠编著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2-6ISBN:7560824161简介作者在大量调研及统计的基础上,介绍当今世界正在不断扩展并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学科——环境心理学。
本书的第一篇“环境认知”,主要探讨人们感知和了解自己所处之实质环境的方式;第二篇“环境中的社会行为”概述了拥挤、秘密性、个人空间和领域性;第三篇“评价与环境”包括了环境评价和国内外环境研究的最新进展。
本书资料丰富,内容充实,文字简洁生动。
为使心理学基础薄弱的建筑师、规划师和其他环境设计人员更好地阅读本书,本书尽量用朴素的语言来解释一些关键词和术语。
适合层次:本科适合专业:城规专业目录前言第一章环境心理学导论一环境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二什么是环境心理学·三环境心理学的理论和发展四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篇环境认知第二章环境知觉与空间认知一环境知觉二空间认知第三章城市意象和空间指认一城市意象二邻里意象与孩子三寻路四认知距离五理论总结第二篇环境中的社会行为第四章城市生活与拥挤一大城市与小城镇二拥挤与密度三拥挤的影响四高密度环境与环境设计第五章私密性一私密性的性质二私密性的影响因素·三私密性与环境设计第六章个人空间一个人空间的性质二个人空间的测试三个人空间的影响因素四个人空间与环境设计第七章领域性一领域性的性质二领域性的影响因素三领域性与环境设计第三篇评价与环境第八章环境评价一环境评价二用后评价第九章住宅与社区(一)——居住满意度一居住满意度二住房中的环境心理三社区中的环境心理第十章住宅与社区(二)——社区中的犯罪与居民安全感一可防卫空间二领域性行为·三环境的文明程度四总结:迈向环境犯罪学跋环境心理学研究和教学所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参考文献·。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建筑空间设计的研究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建筑空间设计的研究2、青岛海智伟创置业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000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
在建筑行业当中,一些专业的设计师一直在追求建筑与空间功能互相适用的一种设计。
随着人们对建筑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空间的设计也为人们的心理感受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所以是建筑设计师们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本文就是通过对环境心理学和建筑空间设计之间的联系,从各个角度对建筑空间进行研究。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建筑设计;探究与应用前言近些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建筑空间设计的要求,和感受。
所以设计师在对建筑进行空间设计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建筑功能以外,还要重视建筑空间带给人们的感受,对建筑进行更高层次的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环境的心理要求也更加严格。
所以,通过对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以及其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会使我国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更加科学迅速。
1、环境心理学与建筑空间的意义与联系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当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虽然他作为近些年来新兴的一门学科,但是所涉及了心理学,社会学,建筑学等多门学科[1]。
是为了使城市建筑与自然和谐发展和进步的一门新兴学科。
通过研究城市,建筑,人与自然的互相关联而将存在的关系融入到现实生活当中,这样既可以解决建筑空间所带给使用者的心理感受的问题,还会提高人们的居住的舒适程度。
如果将环境心理学正确的应用在建筑行业当中,则会对人们的居住体验带来更好的帮助。
要想最大程度的对环境心理学进行利用,就必须对环境心理学的含义进行充分的了解,所谓的“环境”就是指的在把某一考察对象作为中心的基准上,对其周围事物或者背景相互关系的一种描述。
换而言之环境就是围绕一个主体并对主体行为有所影响的外部世界,像时间、空间等都是其主要要素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是一系列元素和人关系的一种综合,环境的运行有一套相对较为严格的秩序、模式和结构。
环境感觉知觉与认知
06 结论
研究总结
环境感觉知觉与认知是一个复杂的研究领域,涉及到 多个学科领域,如心理学、神经科学、地理学等。
输标02入题
通过对环境感觉知觉与认知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 人类如何感知、理解和与环境互动,从而更好地应对 环境挑战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01
03
然而,该领域仍然存在许多未知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问题,如环境感觉知觉与认知的神经机制、不同文化
环境感觉知觉与认知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环境感觉 • 知觉 • 认知 • 环境感觉、知觉与认知的关系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 环境感觉知觉与认知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到心理学、 环境科学、神经科学等多个学科。该领域主要探讨人类如何通 过感觉和知觉机制来感知和理解环境,以及这种感知和理解如 何影响我们的认知和行为。
特征
认知过程涉及多个心理活动的综合作 用,具有主动性、选择性、理解性和 创造性等特征。
认知的分类
1 2
感性认知
通过感觉和知觉获得外界事物的初步印象和感性 认识,如感知颜色、形状、声音等。
理性认知
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判断、推理等 方式获得对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认识。
3
创造性认知
个体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联想 等方式产生新的思想、观点和创意的过程。
03
关注跨学科合作,促进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推动环境 感觉知觉与认知领域的发展。
04
加强实证研究,通过实验和调查等方法收集数据,以验证和丰富环境 感觉知觉与认知的理论。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接收外界环境信息的过程,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环境知觉和认知 ppt课件
(二)群化原则p36
邻近原则 相似原则 连续原则 封闭原则
环境知觉和认知
环境知觉和认知
(三)简化原则 感知对象的信息量越少,该对象被感知到的可能性就越大。
环境知觉和认知
环境知觉和认知
环境知觉和认知
环境知觉和认知
第二节 概率知觉理论
格式塔知觉理论→强调知觉的直觉作用 概率知觉理论→实验所得理论,重视后天知识、经验和学习的作用
环境知觉和认知
环境知觉和认知
环境知觉和认知
环境知觉和认知
第四节 基于多学科的研究
环境知觉理论→环境信息特点、主观偏爱、遗传基因、生理和心理特点、社 会文化背景、接受信息的渠道和方式等等。
一、对“复杂性”的偏爱 彩色 VS 黑白
沙漠 VS 热带雨林
环境知觉和认知
• 复杂性的含义杂性最为合理。
环境知觉和认知
四、多种知觉体验间的相互影响
(一)相互削弱与破坏 (二)相互加强与协同 (三)互相补偿或替代
环境知觉和认知
各种知觉按其重要性形成等级: 大尺度:视→听→触→嗅
小尺度:视→触→动→听(机理、质感、运动路线)
环境知觉和认知
第三章 环境认知
研究:人如何在环境中定向、找路、寻址、判断距离远近和时
客观的去了解和满足他们的需要。
环境知觉和认知
第二节 概率知觉理论
概率有些场所需要提供适当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甚至错觉,以维持一定的唤 醒水平和兴趣,比如游览和娱乐场所; 有些场所需要提供清晰的知觉判断,强调简单性、确定性、便捷性,比如大 医院、商场、火车站、航空港、交通要道等 窗口→大玻璃 大玻璃×→公共建筑的大门
启示:
思考,对于环境设计有什么样的帮助呢?
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
环境认知的过程
感知
个体通过感觉器官接收环境信息,如视觉、 听觉、触觉等。
记忆
个体将感知到的信息存储在记忆中,以便在 需要时提取和使用。
理解
个体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形成 对环境的认识和概念。
判断
个体根据对环境的认知,做出相应的决策和 行为。
环境认知的模型
信息处理模型
将环境认知过程视为信息输入、加工、输出 和反馈的过程,强调信息的处理和转化。
情绪和动机
情绪和动机也会影响环境知觉,例如在积极情绪状态下更 可能注意到环境中的积极信息,而在消极情绪状态下更可 能注意到环境中的消极信息。
环境知觉的生理机制
神经传导过程
环境信息通过感觉器官接收,经 过神经系统的传导和处理,最终 在大脑中被解释和理解。
大脑皮层的功能分
区
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负责处理不 同的感觉信息,如视觉皮层、听 觉皮层等。这些区域的功能分区 共同协作完成环境知觉的过程。
环境认知是环境知觉的深化
在环境知觉的基础上,人们通过记忆、思维等活动对环境进行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相互促进
环境知觉促进环境认知的 发展
随着环境知觉能力的提高,人们能够获取更 多的环境信息,进而促进环境认知的发展。
环境认知提升环境知觉的 准确性
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人们对环境的认知更 加深入,有助于提高环境知觉的准确性和敏
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在城市规划中用于评估城市 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以及城市景观的视觉效果。
公共空间设计
通过了解人们对公共空间的需求和感知,环境知 觉和环境认知有助于优化公共空间的设计。
3
绿色基础设施
利用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规划绿色基础设施, 如公园、绿地等,以满足居民对自然环境
人类的环境心理学与空间认知
人类的环境心理学与空间认知人类的环境心理学与空间认知是指研究人类对环境的感知、理解和反应的学科,包括我们对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虚拟空间的认知和理解。
在当今社会,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在不断变化,因此了解人类的环境心理学和空间认知对于设计合适的环境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1. 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通过研究人与环境的互动,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环境对人们情感、认知、行为的影响。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环境的感知、评价、行为和情感等方面。
2. 空间认知空间认知是指人们对于物理空间的认知和理解。
这包括人们对于地理空间、建筑空间和室内环境的认知。
人们对于不同空间的认知会影响他们对于环境的感知和行为。
比如,人们对于一个宽敞、明亮的室内空间可能会感觉舒适,对于一个狭小、昏暗的室内空间可能会感觉压抑。
3. 环境与情绪环境与情绪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不同的环境会引起人们不同的情绪反应。
比如,自然环境可以让人感到放松和愉悦,而拥挤和嘈杂的环境则可能引起人们的不适和压力。
了解环境与情绪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提高人们的情绪和幸福感。
4. 空间布局和功能性在设计环境时,空间的布局和功能性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提高人们的效率和舒适度。
比如,在办公室中,将相关的工作区域放在一起,可以提高沟通和协作的效率。
同时,环境中的功能性也需要符合人们的需求。
合理的功能性设计可以提高人们的满意度和使用体验。
5. 文化与环境心理学不同文化背景对于人们的环境心理学和空间认知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文化对于空间的使用和理解可能存在着差异,这一点需要在设计环境时予以考虑。
比如,中西方人们对于私密性和公共性的理解有所不同,这在设计社交空间时需要注意。
总结:人类的环境心理学与空间认知是一门涉及广泛的学科,对于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理解人类对于环境的感知和行为,同时根据不同文化和需求设计合适的环境。
4.第四章环境知觉与环境认知
7. 我们如何记忆认知地图?
每个人的认知地图代表了它对其环境的理解。物理环境的某些特 征可能使其知觉得更为重要或更加突出,于是也就更可能在记忆 中储存。“易辨认性”。 认知地图是如何表征的?我们可以从心理表征的确切形式和记 忆、提取过程的组织和结构上来讨论。 关于表征的形式,对空间知觉的表征形式,在我们的记忆中是 环境的“心理意象”或“心理图片”,即模拟的表征,就象环境 的一些幻灯片储存在我们的脑中一样。 另一种观点认为,在我们的脑中储存的是整个基于意义的命题 和陈述。环境中的成分用一些概念来代表,每个概念与其它的概 念由可检测的联系联结在一起。在记忆中,但我们可以使用这种 命题网络很快构成模拟表象。
3. 认知地图的五种关键维度:路径、边界、区域、结点及标志。
路径:人们在环境中所使用的行进通道,如街道、河流、地铁线、步 行街等; 边界:不一定是线性成分,但倾向于是线性的,有限定和封闭的特征, 象围墙、法定的边界,海岸线等; 区域:是认知地图中较大的空间,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宿 舍区”、很多国家中的“中国城”、西安古城墙内等 结点:行为较为集中的点,它连接主要的路径,或者是几条路径的终 点,或者是路径在此处中断,如交叉路口、车站广场、交通枢纽等; 标志:人们用作参照点的突出特征、明显的界标和标志,通常从较远 处就可以看到。
§4.4寻路 寻路
1. 简述哪些情境特征会促进寻路。 寻路是非常复杂的活动,包括计划、决策、信息加 工,所有的这些都依赖于理解空间和心理控制的能力, 这种能力即为空间认知能力。 研究表明,三方面的情境特征可以促进寻找路径, 它们是:不同地点和位置的可区分性,视觉接近的程 度以及空间规划的复杂性。 可区分性是指邻近位置、地点如果相似性少,就不 容易混淆;视觉接近的程度是指从很远的地方就可以 一眼看到,也有助于定位;空间规划的复杂性是指交 叉路口结点越少越简单,就越不易迷失方向。
第二章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
因为他是所有环境他是所有环境信息 的源泉。
第二章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
环境信息的七个特点: 1. 环境信息在时空方面没有固定的限制; 2. 环境通过所有的感觉通道向个体提供信
息; 3. 环境所提供的信息比人能处理的信息多; 4. 接收何种信息主要是感知者的功能; 5. 环境所提供的信息是行为发生的基础; 6. 环境具有象征意义; 7. 环境具有美学性质。
画蛇添足 无根据的加入不存在的东西。
第二章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
(三)认知地图和探路
认知地图是环境的表象或对环境的表征;探 路则是人们在环境中通行的过程。这两种活 动都依赖视觉记忆编码完成。
探路是人们利用大脑中存储的信息学进行一 系列问题解决的过程。
在探路时,人们必须决定路径、运输方法及 其他完成旅行所必须的东西。
意义 建筑物在政治、文化、社会和历史等方面
所具有的意义、价值,也是影响建筑物表象的重要因 素。
第二章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
三、环境中的认知地图
( 一)认知地图的性质
认知地图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与 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现场地图的模型;是一 种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不仅包括时间的简 单顺序,还包括方向、距离,甚至时间关系 的信息。它使有机体在环境活动中部首固定 的一系列身体运动的约束,可以提供环境的 有效模型。
第二章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
(二)生态知觉理论
吉布森
强调与生物适应最有关的生物事实, 认为知觉是直接的,没有任何推理步 骤、中介变量或联想。根据他的生态 知觉理论,知觉是和外部世界保持接 触的过程,是刺激的直接作用。他把 这种直接的刺激作用解释为感官对之 作出反应的物理能量的类型和变量。 知觉是环境直接作用的产物这一观点 和传统的知觉理论相背。
空间认知及知觉理论
(1)、图形与背景的关系
在一定的场内,我们并不是对其中所有对象都明显感知到,总 是有选择地感知一定的对象—有些突显出来成为图形 (figure),有些退居衬托地位成为背景(ground),俗称图底之 分。 先天失明者复明后的实验证明,图底之分是复明后视知觉最早 具有的反应,因此是先天赋予的,后天经验对此只起到一定的 强化作用。Fl赛车运动的标志
概率知觉理论与园林的关系
概率知觉理论对风景园林的开发者、设计者和管理 者来说包含两层含义。 • 其一,按不同风景园林环境的功能性质恰当地运用 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 其二,承认自己的认识与环境使用者需要之间的差 距,从而使自己能比较主动和客观地去了解他们的 生活和需要。
实际环境中由于人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场所
•
•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强调图底之分,不仅符合视知觉需 要,而且有助于突出风景园林和建筑的主题—观众在随意 和轻松的情境中第一眼就发现所要观察的对象。 同时,环境中某一形态的要素一旦被感知为图形,它就 会取得对背景的支配地位,使整个形态构图形成对比、主 次和等级。 反之,缺乏图底之分的风景园林环境易造成消极的视 觉效果。
• 法恩斯沃思住宅
3、生态知觉理论与园林的关系
从环境与行为关系的角度来说,环境的“提供”包括三重含义: • 首先,环境对象要为它的使用者群体提供便捷性,即让需要它的 人能方便地到达它所在的位置; • 第二,环境对象要有明确的意义,这种意义不是脱离功能的空洞 的概念,而是由环境的物质特征直接显示出来的、周围人群所 需要的功能意义;
现实生活中,人总是企图在知觉范围内对感知 对象加以组织和秩序化,从而增强对环境的理解和 适应。 由于人对环境刺激的组织与思维过程和客观 环境刺激的特性存在着同构性,所以环境刺激特性 也直接影响着人的知觉效果。 格式塔的组织原则:图形与背景的关系、群化原 则(邻近原则、相似原则、连续原则、封闭原 则)、简化原则(良好完形原则、简洁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
• 知觉:这是一种解释刺激信息从而产生组织和意义的过程,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各个部分及其属性的整 体反应。
• 人们从外界接受的信息中,有87%是通过眼睛捕获的,并 且75%-90%的人体活动是由视觉引起的。
• 听觉通过单耳只能判断声音的远近,双耳才能有方位的判 断。
• 嗅觉,个体是根据嗅觉刺激的强弱来判断距离的。
园林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
• 习惯化: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个体对环境的知觉敏感 性会发生变化。如果刺激恒定,反应越来越弱称为习惯 化。这种习惯化对嗅觉刺激、味觉刺激、噪音、光、压 力、温度等都可发生,与对环境的适应有关。而对变化 的知觉则与环境刺激变化的快慢、可觉察性有关,即环 境变化的快慢影响我们对环境变化的知觉。
园林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
• 指导环境知觉研究的大多是一些传统的知觉理论,经常提及的理 论有Brunswik(1956)的透镜论和Gibson(1979)的供给论。
A. 透镜论:又被称为概率论,Brunswik 提出。Brunswik相信没有 一条线索是完全可信的或完全不可信,一条能正确反映环境真实 品质之线索存在有一定的概率。
园林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
2. 空间认知 • 一个人在一个地方生活必须具备某些基本的能力,如基本的
定点定位、路径的了解等。 • 人们多少了解所在地方的空间知识,并能识别和辨认环境,
这样他不仅能去他想去的地方,而且还能为他人指路。 A. 空间认知的性质 B. 认知地图 C. 影响空间认知的因素
园林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
• 环境认知:它是指人对环境的储存、加工、理解以及重 新组合,从而识别和理解环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经验和期待是两个需要考虑的很重要的方面。
园林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
A. 从目标知觉到环境知觉
•
常生活中的环境知觉有许多目的,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两类,即功
利性和美学性。
•
由于生活中的各个因素的总和,使得周遭路人多建筑和景观的美学
韶关学院英东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心理学
环境知觉与空间认知
园林版
晏琪
• 环境知觉是环境信息的最初集合,是我们捕捉并解释环 境信息从而产生组织和意义的过程。
• 空间认知是指对环境中空间信息的排列、储存和回忆的 方式。
• 语言、感觉和思想是人的主要功能,因而人们如何理解、 思考和记忆他们的环境是很能说明问题。人们思考和感 觉环境的方式是以心理过程为媒介的,因而它们通常被 看成是发生在头脑中的过程。
品质研究甚少甚至没有,
[趣味]:请同学们描述学校环境中美的事物。
B. 环境知觉的评价
•
所有经验的、知觉的和情感的各种因素都是同时在起作用的,无论
是匆匆而过的路人还是长期定居的住户,每个环境都是作为一个特 殊性质的集合而同时被感觉出来,它们是相互联系不可割裂而独立 存在的。
•
一个环境是以怎样的状态出现在人们的周围,其评价都与知觉有紧
a) 他认为,环境本身的一些重要品质,人们并不能直接察觉到,他 相信环境首先向它的观察者展现了一系列客观的可测量的特征, 这称为间接线索。
b) 观察者对间接线索的主观印象成为直接线索。对环境美之判断建 立在直接线索的整合基础上。
园林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
c) 生态效度指的是环境和每一条线索间的实际关联,如果观察者 知道这些线索并对其权衡后会产生有效知觉(很多时候人们对 一些线索视而不见),视觉利用指的是观察者对每一条线索的 实际权衡。
E. 对环境的无意识性:由于环境的某些方面过于强 烈而导致忽略其他方面。对环境的无意识性容易 是人们陷入一种不曾察觉的危险中之中。
F. 灾难的知觉
G. 个体差异:同样的环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知觉 和反应;不同经历也会导致不同的环境知觉;不 同专业的人之间也有不同的环境知觉。
园林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
Splendid split
密相关的,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也就没有不可能去评价。
园林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
Splendid split
园林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
• 环境知觉的特点:
• 水气、雾、球体效应、空间形状等等都是影响人们在感知环 境的过程中对环境产生曲解的因素。
A. 意匠作用:知觉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虽不完美但是充满了认 知趣味和变化性。如天与水的相接、由于距离而产生的事物 大小变化及事物景象变化美感。
Splendid split
园林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
• 汉尔森(1978)提出,环境知觉包括认知的(思维的),情感的(情 绪的),解释和评价的成分。
• 环境知觉是从对环境中个别刺激的加工开始的。通常会经过刺激的觉 察、刺激的辨别、刺激的再认和刺激的评定这些过程。
• 环境知觉依赖于两种不同形式的信息:环境信息和知觉者自身的经验。 • 环境知觉包含的过程是:感官从外界获取信息,从外界刺激中抽取广
园林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
1. 环境知觉 • 环境之于我们是什么?我们利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
和味觉等感觉接收环境信息。处于我们周围的事物的综合 体,其属性和位置都需要我们了解和明白的。 • 可以通过两个过程完成,一是自上而下的过程,即概念驱 动;另一个是自下而上的过程,即数据驱动。对环境知觉 过程,很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释机制和理论。 A. 环境知觉的性质 B. 环境知觉的特点 C. 环境知觉的理论
d) 实现指的是观察者对环境的解读与环境本身相吻合。察觉到的 美如果和实际的美高度吻合,也就是高度实现的话,Brunswik 认为要符合三个条件,即:实际的美能被间接线索真正表达出 来(生态效度高);直接线索与间接线索紧密关联;直接线索 被紧密地用在了美的判断中(观察者有优异的线索利用)。
园林版
B. 知觉常性:这些是人类学习并反强化、建立牢固心理表象 的结果。
C. 格式塔心理学:在辨认形态方面有杰出贡献的是格式塔学派, 其中重要概念就是言简意赅。关于形态方面有几个言简意赅 的规律:接近律、相同律、连续律。
园林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
D. 认知容量:人类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人类 的环境知觉收到了这种有限性的影响。分组分类 的排列可能会更有利于人们增加认知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