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溶栓指征

合集下载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rtPA)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rtPA)

1
血管再开通
通过血管再开通的情况来判断治疗的有效性,如血管造影或颅脑CT检查。
2
神经功能改善
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如NIHSS评分的下降程度。
3
生活质量
关注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如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的恢复。
rtPA溶栓的并发症和风险提示
颅内出血
rtPA溶栓治疗可能增加颅内出血 的风险,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 和出血症状。
rtPA溶栓治疗的原理
rtPA溶栓治疗是通过将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注射入血管,促使血栓溶解,从而恢复脑血流, 减轻脑梗塞区的缺血和缺氧病变。
rtPA溶栓的适应症
1 时间窗为内
2 神经功能受损
rtPA溶栓治疗适用于发病 时间窗内的急性脑梗死患 者,通常为发病3小时内。
患者需符合特定的神经功 能受损评分标准,如国际 卒中量表 (NIHSS)。
rtPA溶栓的治疗注意事项
严密监测
rtPA溶栓治疗期间需要严密监测 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抗凝治疗
溶栓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抗凝 治疗以预防再梗死,但需注意 出血的风险。
康复与护理
溶栓后的康复与护理至关重要, 包括早期康复训练、合理饮食 和症状管理。
rtPA溶栓的疗效评估
过敏反应
个别患者对rtPA溶栓治疗可能出 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呼吸困 难等。
神经功能பைடு நூலகம்化
部分患者在溶栓治疗后可能出现 神经功能恶化的情况,如脑水肿 或脑内血肿的扩大。
3 实施条件达标
rtPA溶栓治疗需要在特定 的医院设施和专业医生的 监护下进行。
rtPA溶栓的禁忌症
1 出血风险高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适应症及禁忌症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适应症及禁忌症

ONT<3h 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适应症:1.有急性脑梗死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2.症状出现<3h3.年龄18岁以上4.病人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禁忌症:1.近3月内有重大头颅外伤或卒中史2.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3.近1周有不易压迫部位的动脉穿刺4.既往有颅内出血、颅内肿瘤、颅内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5.近期有颅内或椎管内手术史6.活动性内出血7.未控制的高血压185/110mmHg8.急性出血倾向PLT <10010^9/L等9.48h内接受肝素治疗且APTT高于正常上限,口服抗凝制剂且PT>15s或INR>1.7,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Xa因子抑制剂除非各种实验室指标APTT/PLT/PT/TT/Xa活性测定正常或近2天内未服用相关药物10.CT上提示多脑叶梗死低密度区>1/3MCA区域11.血糖低于2.7mmol/L相对禁忌:1.轻型卒中NIHSS<4分或症状快速改善的卒中2.妊娠3.癫痫发作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能明确症状为卒中所致则非禁忌4.近2周有大型外科手术或重大外伤史5.近3周有胃肠或泌尿系出血史6.近3月有急性心梗病史ONT 3~4.5h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补充禁忌:1.年龄>80岁2.严重卒中NIHSS>25分3.既往有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病史4.口服抗凝药不考虑INRONT 6小时内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适应症:1.有急性脑梗死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2.症状出现<6h3.年龄18岁~80岁4.意识清楚或嗜睡5.头颅CT无早期梗死低密度改变6.病人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禁忌症:同上注:1.相对禁忌为目前尚无明确证据是否利大于弊,请依个体情况判断2.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时间窗可放宽起病超过24小时或CT上有明确病灶。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一种疾病,溶栓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为了准确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脑梗塞溶栓治疗,制定了一系列的评估标准。

以下是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的详细内容。

一、病史评估1. 首次发病时间: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通常为发病后3-4.5小时内,因此需要了解患者的首次发病时间以确定是否符合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要求。

2. 病因评估:了解脑梗塞的病因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非常重要,例如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等。

二、体格检查1. 神经系统评估:包括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评估,如瘫痪、失语、感觉异常等。

2. 血压评估:高血压是脑梗塞的危(wei)险因素之一,需要评估患者的血压水平,确保血压在可接受范围内。

三、影像学评估1. 脑CT评估:脑CT是评估脑梗塞的重要工具,可以确定梗死区域的范围和程度,排除出血风险。

2. 血管成像评估:包括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等,可以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和栓子位置,确定溶栓治疗的适应症。

四、实验室检查1. 血常规:评估患者的血小板、红细胞计数等指标,排除出血风险。

2. 凝血功能评估: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排除出血风险。

3. 心电图评估:评估患者的心电图,排除心源性疾病。

五、其他评估1. NIHSS评估: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是评估脑卒中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常用工具,通过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来确定溶栓治疗的适应症。

2. 患者和家属的意愿评估:溶栓治疗是一项高风险的治疗方法,需要评估患者和家属对治疗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确保患者和家属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

根据以上评估标准,可以对脑梗塞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是一项高风险的治疗方法,需要谨慎考虑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脑梗塞是指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脑组织缺氧和损伤的疾病。

溶栓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脑梗塞的方法,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血流,减少脑损伤。

为了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医生需要根据一定的评估标准来进行评估。

以下是脑梗塞溶栓评估的标准格式文本:1. 患者背景信息:- 年龄:55岁- 性别:男性- 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2. 症状评估:- 症状发作时间:入院时距离症状发作已过去3小时- 症状类型: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面部麻木3. 体征评估:- 血压:160/90 mmHg- 心率:80次/分钟- 体温:36.5℃- 神经系统检查:- 意识:清醒- 眼球运动:正常- 肢体运动:右侧肢体无力- 语言:言语不清- 感觉:右侧面部麻木4. 检查结果:-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 凝血功能:正常- 血糖:8.0 mmol/L- 血脂:LDL-C 3.5 mmol/L- 颅脑CT:显示左侧中大动脉闭塞5. 评分工具:- NIHSS评分:9分(中度中风)- ASPECTS评分:6分(左侧大脑半球中部梗死)根据以上评估结果,该患者符合脑梗塞溶栓治疗的标准。

评估结果显示,患者在症状发作后3小时内就诊,属于治疗时间窗口内。

神经系统检查发现患者有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面部麻木等症状,NIHSS评分为9分,ASPECTS评分为6分,表明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

此外,患者的背景信息显示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病史,这些因素也需要在治疗决策中考虑。

总结:根据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该患者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然而,在决定是否进行溶栓治疗时,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治疗时间窗口以及潜在的风险因素。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评估来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共识。

脑梗死溶栓指征

脑梗死溶栓指征

脑梗塞溶栓指征
适应证:
1.年龄18-80岁;
2.发病4.5 小时以内(rt-PA)
3.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 小时,且比较严重;
4.脑CT已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改变;
5.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6.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小时,且比较严重(NIHSS 7~22分)
禁忌证:
1.既往有颅内出血,包括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2.近3个月有头颅外伤史,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
3.近2周内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
4.近l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
5.近3个月内有脑梗死或心肌梗死史,但不包括陈旧小腔隙梗死而未遗留
神经功能体征;
6.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患者;
7.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
8.已口服抗凝药,且INR>1.5;
9.48 小时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FIT超出正常范围);
10.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血糖<2.7mmol/L;
11.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00 mmHg;
12.妊娠;
13.不合作。

用法:rt-PA使用剂量为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

根据剂量计算表计算总剂量。

将总剂量的10%在注射器内混匀,1分钟内推注。

将剩余的90%混匀后静脉点滴,持续1小时以上。

记录输注开始及结束时间。

输注结束后以0.9%生理盐水冲管。

最新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最新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一、动、静脉溶栓总适应症1、急性脑梗死;2、发病4.5h内(选择全身静脉内溶栓),发病在4.5h-6h以内者(如怀疑为进展性卒中可延至12h,基底动脉血栓可延至48h)选择动脉内局部介入溶栓;3、年龄18-80岁;4、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在一个小时以上,且比较严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在7~22分);如有明显瘫痪等神经定位体征者肌力低于IV级。

5、无明显意识障碍,神志不应差于嗜睡。

但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有意识障碍者,也可采用溶栓治疗。

6、脑CT无脑出血,未见明显的与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应的低密度病灶。

或血管造影证实颅内血栓及部位。

7、家属同意。

且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动、静脉溶栓总禁忌症:1、年龄>80岁;2、血压>200/120mmHg;经治疗后,血压能降低到160/90mmHg左右者除外。

2、活动性内出血、颅内肿瘤、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近期发生脑出血者;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近两周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

3、神经系统症状核体征轻微(如肌力≤Ⅳ级)或病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者(如TIA);4、口服抗凝药或出血素质者(INR>1.5,血小板计数<100,000/mm3 );5、严重心、肝、肾等实质脏器疾病。

三、动、静脉溶栓总体流程有局灶定位体征患者生化检查(血糖、出凝血全套、血常规、急诊九项、肌钙蛋白)头部CT低密度影或正常高密度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4.5h以内 4.5h以内6h以内静脉溶栓常规治疗动脉溶栓(无禁忌症)(有禁忌症)(无禁忌症)动脉介入溶栓流程术前处理签署同意书、商讨溶栓药(尿激酶、爱通立)、通知介入室相关人员到位术前准备术前备药术前用药(备腹股沟区皮肤(尼莫通NS250ml+胞二磷胆碱0.5套尿套或停留尿管介入室已备有尿激酶NS20ml+地塞米松5mg 碘试、左下肢留置如rtPA则需取药)针、静脉推注泵)立即通知介入室、尽快送介入室术后处理24小时内绝对卧床24h,24h后复查CT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测颅规、NIHSS评分q1hX624小时后观察足背动脉q1hX6阿司匹林300mg/d,共10天观察穿刺口有无活动性出血以后改为维持量50~150mg/d。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rtPA)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rtPA)

2
1
2
rt-PA静脉溶栓的适应证(3h内)
1. 有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2. 症状出现<3h 3. 年龄≥18岁 4. 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3
rt-PA静脉溶栓禁忌证(3h以内)
1. 近3个月内有重大的头颅外伤史或卒中史 2. 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3. 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 4. 既往有颅内出血 5. 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瘤 6. 近期有颅内或椎管内手术 7. 血压过高: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 8. 活动性内出血 9. 急性出血倾向,包括PLT<100×109/L或其他情况 10. 48h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正常范围上限) 11. 已口服抗凝剂者INR>1.7或PT>15秒 12. 目前正在使用凝血酶抑制剂或Ⅹa因子抑制剂,各种敏感的实验室检查异常
(APTT,INR,PLT,ECT,TT,或恰当的Ⅹa因子活性测定等) 13. 血糖<2.7mmol/L 14. CT提示多脑叶梗死(低密度影对禁忌证(3~4.5h)
1. 年龄>80岁 2. 严重卒中(NIHSS评分>25分) 3. 口服抗凝药(不考虑INR水平) 4. 有糖尿病和缺血性卒中病史 5. 轻型卒中或症状快速改善的卒中 6. 妊娠 7. 痫性发作后出现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 8. 近2w内有大型外科手术或有严重外伤 9. 近3w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 10. 近3个月内有心肌梗死史
5
rt-PA静脉溶栓的适应证(3~4.5h)
1. 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 2. 症状持续3 ~4.5h 3. 年龄≥18岁 4. 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6
rt-PA静脉溶栓禁忌证( 3~4.5h以内)
1. 近3个月内有重大的头颅外伤史或卒中史 2. 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3. 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 4. 既往有颅内出血 5. 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瘤 6. 近期有颅内或椎管内手术 7. 血压过高: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 8. 活动性内出血 9. 急性出血倾向,包括PLT<100×109/L或其他情况 10. 48h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正常范围上限) 11. 已口服抗凝剂者INR>1.7或PT>15秒 12. 目前正在使用凝血酶抑制剂或Ⅹa因子抑制剂,各种敏感的实验室检查异常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是指用于评估病人是否适合接受溶栓治疗的一套标准。

溶栓治疗是一种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血流的治疗方法,对于一部份脑梗塞患者来说,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病情,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 临床症状评估- 突发性神经功能缺损:包括偏瘫、失语、失明等症状。

- 症状持续时间:评估症状的持续时间,通常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为发病后4.5小时内。

- 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如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等。

2. 影像学评估- 脑CT或者MRI:评估脑梗塞的位置、范围和血管状况。

- 梗塞面积:评估梗塞的面积,通常以梗塞灶的体积或者比例表示。

3. 血管评估- 血管造影:评估血管的狭窄程度和血流情况。

- 血栓形态学评估:评估血栓的形态、大小和位置。

4. 患者评估- 年龄:评估患者的年龄,年龄越大溶栓治疗的风险越高。

- 基础疾病:评估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 患者意愿:评估患者是否愿意接受溶栓治疗。

5. 治疗时间窗口评估- 发病时间:评估患者的发病时间,通常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为发病后4.5小时内。

- 溶栓治疗延迟时间:评估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延迟时间,延迟治疗可能会降低治疗效果。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治疗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对于符合评估标准的患者,溶栓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可以匡助他们恢复脑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评估标准只是一种参考,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权衡利弊,做出最合适的治疗决策。

溶栓适应症

溶栓适应症

脑梗塞溶栓治疗的适应症抢救缺血半暗带是急性脑梗死现代治疗的主要目标。

尽管在急性脑梗死早期,病变中心部位很快即出现坏死,若及时恢复血流和改善脑组织代谢则可避免缺血半暗带组织发生坏死。

缺血半暗带和中心坏死区是一个动态的病理生理过程,随着缺血程度的加重时间的延长,中心坏死区逐渐扩大,缺血半暗带区逐渐缩小。

大部分缺血半暗带仅存在数小时,80-90%的急性脑梗死是由血栓栓塞性闭塞所致,因此溶解血栓、尽快再通闭塞的脑血管、恢复或改善缺血区的灌注是急性脑梗死的根本性治疗方一法。

自1996年FDA批准以来,静脉溶栓治疗已经成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治疗。

1,常规的溶栓指征和病例选择1.1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如脑血栓、脑栓塞和静脉窦血栓)以及心肌梗死、下肢血栓、肺栓塞等可行溶栓治疗。

1.2《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溶栓治疗的选择建议:(1)对经过严格选择的发病3小时以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积极采用静脉溶栓治疗,首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 PA ),无条件采用rtPA时,可用尿激酶替代;(2)发病3-6小时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应用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但选择患者应该更严格;(3)对发病3-6小时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有经验和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考虑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研究; (4)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时间窗和适应证可以适当放宽。

(5)超过时间窗溶栓多不会增加治疗效果,且会增加再灌注损伤和出血并发症,不宜溶栓,恢复期患者应禁止溶栓治疗。

1.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治疗的选择标准:(1)神经功能缺损由缺血性脑卒中引起,无颅内出血史。

(2)神经体征不能自然恢复。

(3)血压控制于收缩压<185mmHg,舒张压<110 mmHg。

(4)神经体征较严重且不是孤立性的。

(5)体检时无活动性出血或急性创伤(如骨折)的证据。

(6)未口服抗凝药,如口服抗凝药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应<1.5。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

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急性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急症危重疾病,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溶栓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溶解血块,恢复脑血流,但是必须严格按照指南和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以下是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治疗指南及操作流程的详细介绍。

一、治疗指南1.治疗时机:急性脑梗塞的患者应尽早进行溶栓治疗,时间窗口通常为发病后4.5小时内。

特殊情况下,可能可以延长至6小时内,但这需要遵循更加严格的筛选标准。

2.患者选择:适合溶栓治疗的患者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年龄在18岁以上,症状明确,病程符合急性脑梗塞,发病时间可以明确,在治疗窗口内。

3.治疗禁忌症:溶栓治疗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有一些禁忌症需要注意。

禁忌症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史、显著的高颅压、颅内肿瘤、颅内出血、短期内进行过大手术或外伤、未控制的高血压、抗凝治疗的禁忌、过去3个月内发生过颅脑外伤、动脉穿刺部位或其他血管插管部位出血等。

4.溶栓药物:目前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K)。

tPA是最常用的溶栓药物,但是有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需要在严密监测下使用。

二、操作流程1.评估患者病情:首先,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完整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的可行性。

同时,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2.进行影像学评估:对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溶栓治疗以及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常用的影像学评估方法包括头颅CT和血管造影等。

3.筛选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影像学评估结果,医生需要进行筛选,确保患者符合治疗指南和禁忌症。

4.患者知情:医生需要详细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治疗的目的、可能的风险和效果,取得知情同意。

5.确定溶栓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情况,确定溶栓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等。

6.药物准备:仔细准备溶栓药物,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记录和核对。

溶栓指征

溶栓指征

脑梗死溶栓治疗
适应症:
1.年龄:18~80岁;
2.发病6小时内,最好3小时内,部分病例可放宽;POCI最长可延至
24小时;
3. 临床表现为脑卒中综合症或肌力3级以下或明显失语
(6<NIHSS<25);
4.颈内动脉系统(TACI和PACI)神清或轻度嗜睡者;椎基底动脉系统
(POCI)即使昏迷也不必禁忌;
5.临床初步排除TIA和LACI;
6.CT已排除颅内出血和早期大面积脑梗死;
7.正常凝血状态;
8.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者。

绝对禁忌症
1.活动性出血及外伤(骨折等);
2.出血性素质及出血性疾病;
3.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颅内肿瘤;
4.凝血功能异常;
相对禁忌症
1.年龄大于80岁;
2.近3个月卒中病史或严重头部创伤;
3.近3个月胃肠或泌尿生殖系出血;
4.近3个月细菌性心内膜炎、心包炎;
5.过去10天内曾经外科手术、分娩、器官活检、躯体严重外伤或在
无法加压的部位施行血管穿刺术(锁骨下或颈静脉);
6.血糖<2.78mmol/L,或>22.2 mmol/L;
7.急性胰腺炎;
8.败血症性脉管炎、糖尿病性出血性视网膜炎及严重心、肺、肝、肾
功能不全、恶性肿瘤;
9.正在应用抗凝剂,INR>1.3;
10.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85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11.并发癫痫发作;
12.血小板<100,000/cmm;
13.孕妇,哺乳;
14.NIHSS>25;
15.头颅CT显示早期脑梗死征象超过1/3 MCA供血区。

16.。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脑梗塞是指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起脑组织缺血和坏死。

溶栓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血流,减少梗死面积,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为了确保溶栓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有必要制定一套评估标准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溶栓治疗。

1. 病史评估- 是否有脑梗塞的典型症状,如突发的面瘫、肢体无力、言语难点等。

- 症状发生的时间,是否在发病后3小时内。

- 是否有既往的脑出血、颅内出血、脑肿瘤等禁忌证。

2. 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包括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应、肢体运动和感觉、语言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 血压测量,确保血压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3. 影像学评估- 脑CT或者MRI检查,用于确定脑梗塞的部位、范围和病因。

- 是否有明显的脑出血。

4.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等指标。

- 心电图,排除心律失常等心脏问题。

5. 时间窗评估- 根据病史和影像学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在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内。

- 时间窗通常为发病后3至4.5小时,但对于特定患者,如年龄较大或者存在其他疾病的患者,时间窗可能会有所延长或者缩短。

6. 溶栓治疗禁忌证评估- 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或者潜在的出血倾向,如近期手术、创伤、胃肠道出血等。

- 是否有严重高血压,如收缩压大于185mmHg或者舒张压大于110mmHg。

- 是否有颅内出血的危(wei)险因素,如颅内肿瘤、动脉瘤等。

- 是否有正在使用抗凝药物或者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

7. 溶栓治疗效果评估- 溶栓治疗后是否浮现症状缓解,如肢体活动能力的改善、言语恢复等。

- 是否浮现溶栓后颅内出血的并发症。

以上是脑梗塞溶栓评估的普通标准,具体的评估过程和判断标准可能会因医院和医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病史等因素来做出最终的治疗决策。

溶栓治疗是一项高风险的治疗方法,需要严格的评估和监测,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脑梗死静脉溶栓时间窗、适应症、禁忌症、溶栓前检查、用药

脑梗死静脉溶栓时间窗、适应症、禁忌症、溶栓前检查、用药

脑梗死静脉溶栓时间窗:发病3-4.5h内(睡眠中起病,以功能正常的最后入睡时间开始计算)。

溶栓适应症1)、年龄18-80岁(>80岁 3h内可溶)。

NIHSS评分(4-22分之间适合溶栓)。

2)、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并引起可评估的神经功能缺损(如语言、运动功能、认知的损害、凝视障碍,视野缺损或/和视觉忽视)。

缺血性卒中定义为突然发生的急性的局灶性的神经功能缺损,推测原因为脑缺血,CT除外出血。

3)、在症状出现4.5小时内开始溶栓治疗。

4)、卒中症状持续至少30分钟,治疗前无明显改善。

症状必须和全脑缺血(如晕厥)、癫痫和偏头痛有明显区别。

溶栓禁忌症1)、CT检查发现高密度病灶(出血)、明显的占位效应伴中线移位(梗塞范围大)、急性低密度灶或脑沟消失>MCA供血范围的1/3、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征象。

2)、昏迷或临床评估(如NIHSS>25)和/或其它合适的影像学证实为严重卒中。

3)、发病时伴有癫痫发作。

4)、3月内有过卒中(不包括陈旧性小腔梗而未遗留神经功能体征)、颅脑外伤或心梗史。

5)、患者在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令),INR>1.7或PT>15s。

发病前48小时内应用肝素,并且aPTT超出实验室正常值的上限。

6)、血小板计数<100*10^9/L或凝血功能障碍。

7)、积极的降压治疗后高血压仍未得到控制。

未控制的高血压史指间隔至少10分钟,重复3次测得的收缩压>185mmHg或舒张压>110mmHg.8)、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的高低血糖,即血糖<50mg/dl(2.7mmol/l)l 或>400mg/dl(22.2mmol/l)。

9)、脑梗死合并糖尿病(发病<3h 可溶)。

10)、已知有颅内出血病史或怀疑颅内出血(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

11)、目前或既往6个月内有显着出血性疾病。

12)、有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结构性损伤(如肿瘤、动脉瘤、动静脉畸形)。

脑梗塞急性期溶栓治疗

脑梗塞急性期溶栓治疗
药物注射完毕局部按压5-10分钟,
注意注射部位有无发红、疼痛,
24小时内绝对卧床、避免插胃管
用药30分钟内尽量避免插尿管
8溶栓后的护理
仔细聆听病人主诉:如腹痛(肠系膜上静脉栓塞)四肢局部疼痛、肿胀(周围静脉阻塞)
2再灌注损伤,和脑水肿
3溶栓后在闭塞
6动脉溶栓:对大脑中动脉等其他动脉闭塞引起的严重脑卒中患者,如果发病时间在6
小时内)
7溶栓后的注意事项:防止损伤与出血:
避免不必要的触及病人,
尽量减少肌肉、动静脉注射次数,
④ 脑CT排除颅内出血,无早期脑梗死低密度改变及其他明显早期脑梗死改变
⑤ 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6 正常凝血状态
3溶栓治疗禁忌症
(1)活动性内出血或者外伤骨折的证据,不能除外颅内出血(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2)神经功能障碍非常轻微或迅速改善
(3)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颅内肿瘤
糖尿病性出血性视网膜炎,胃肠或泌尿生殖系出血
(9)血糖小于2.7
(10)严重高血压未能未能很好控制,其溶栓治疗前收缩压 大于180,或者舒张压大于100
(11)CT显示早期脑梗死低密度大于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
3溶栓的药物
(1)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 )(3小时内)
剂量:0.9mg/Kg/次,最高剂量不超过90mg
(4)凝血功能异常
(5)发病时间无法确定
(6)神经功能缺损考虑癫痫发作所致,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
(7)最近三个月内有颅内手术,头外伤或者缺血性脑卒中病史,最近21天内有消化道,泌尿系等内脏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溶栓小组评估能否溶栓的标准.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对于急性缺血性梗死发病3小时内,无溶栓禁忌症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推荐静脉内使用rt—PA或UK.治疗后,前24小时内不得使用抗凝药或阿斯匹林。

24小时后CT显示无出血,可行抗血小板和/或抗凝治疗.对于急性缺血性梗死发病3-6小时,不推荐常规rt-PA、UK静脉给药,若应用可在特殊影象(PWI、DWI)指导下应用。

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时间窗和适应症可适当放宽。

(1)适应症:①急性缺血性卒中。

②发病3小时内,MRI指导下可延长至6小时③年龄在18-75岁之间.④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小时,且程度比较严重(NIHSS评分在7-22分)⑤脑CT已排除脑出血,且无早期脑梗塞低密度改变及其他早期脑梗塞改变。

⑥征得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绝对禁忌症:①TIA或迅速好转的卒中以及症状轻微者②病史和体检符合蛛网膜下腔出血③两次降压治疗后血压仍高于185/110mmHg④治疗前CT检查发现有出血、占位效应、水肿、肿瘤、A VM⑤在过去14天内有大手术和创伤⑥活动性内出血⑦7天内进行过动脉穿刺⑧病史中有血液学异常以及任何原因的凝血、抗凝血疾病(PT〉15sec,INR〉1.4,PTT>40sec,血小板<100×109/L)⑨正在应用抗凝剂或卒中发作前48小时内应用肝素者(3)相对禁忌症:①意识障碍②CT显示早期大面积病灶(超过MCA分布区的1/3)③2月内进行过颅内和脊髓内手术④过去3个月患有卒中或头部外伤⑤前3周内有消化道和泌尿系出血⑥血糖〈2.7mmol/L(50mg%)或〉22。

2mmol/L(400mg%)⑦卒中发作时有癫痫⑧以往有脑出血史⑨妊娠⑩心内膜炎、急性心包炎⑾严重内科疾病,包括肝肾功能衰竭。

溶栓时间窗的界定

溶栓时间窗的界定

溶栓时间窗的界定
溶栓时间窗是指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后,通过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恢复脑部血流、减轻脑损伤的时间范围。

这个时间段内,溶栓治疗的效果最佳,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脑梗死后遗症的发生。

急性脑梗死后,脑细胞在几分钟内就会开始坏死,因此及时恢复脑部血流至关重要。

溶栓药物能够分解堵塞血管的血栓,恢复脑部血流。

但是,溶栓药物也有其使用时机,只有在脑细胞尚未大量坏死之前使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一般来说,溶栓时间窗的界定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
症状出现时间:从患者出现脑梗死的症状开始计算时间,通常在症状出现后的3-4.5小时内是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

这是因为在这个时间段内,脑细胞尚未大量坏死,溶栓治疗能够最大程度地恢复脑部血流,减轻脑损伤。

影像学检查结果:通过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确定脑梗死的部位和范围,以及是否存在出血等禁忌症。

这些检查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判断依据,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溶栓治疗虽然能够有效恢复脑部血流,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禁忌症。

因此,在进行溶栓治疗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查,确保患者符合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并排除禁忌症。

同时,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医生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总之,溶栓时间窗的界定是急性脑梗死治疗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只有在最佳的时间窗内进行溶栓治疗,才能最大程度地恢复脑部血流、减轻脑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因此,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评估和治疗至关重要。

脑梗死急性期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脑梗死急性期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脑梗死急性期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局部脑组织发生软化坏死。

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原因是由于脑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是血管变得狭窄或者完全闭塞,导致血液供应障碍。

急性期溶栓治疗血栓和栓塞是脑梗死发病的基础,因而理想的方法是使缺血性脑组织在出现坏死之前恢复正常的血流。

脑组织获得脑血流的早期重灌注,可减轻缺血程度,限制神经细胞及其功能的损害。

近年来通过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认为在血液稀释血管扩张溶栓等治疗中溶栓治疗成为急性脑梗死最理想的治疗方法。

选择溶栓的时间窗和适应证等是目前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动物实验大鼠为4h左右,猴为3h人也应该是3h左右,提出发病后6h的疗效可疑一般文献报道用于发病后6h内是溶栓的时间窗。

另外由于溶栓药物的应用带来了严重出血的危险,是否具备有经验的专科医生良好的影像学设备及监护抢救措施亦非常重要。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用尿激酶(UK)经静脉对4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观察,并制订了一个初步的入选标准,结果表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较安全的但此项治疗仍在研究探索阶段。

无论是动脉溶栓还是静脉溶栓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①尽早开始溶栓治疗至少在症状发生的4~6h内可以预防大面积脑梗死挽救缺血半暗区和低灌注状态。

②年龄<75岁③无意识障碍但对基底动脉血栓由于预后差即使昏迷也不禁忌④脑CT扫描排除脑出血且无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应的低密度区⑤溶栓治疗可以在发病后6h以内进行若是进展性卒中可以延长到12h以内进行。

⑥患者家属需签字同意(2)禁忌证:①单纯性共济失调或感觉障碍。

②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很快恢复③活动性内出血或出血性素质和出血性疾病凝血障碍性疾病,低凝状态④口服抗凝药物及凝血酶原时间>15s 者,或48h内用过肝素且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低蛋白血症⑤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颅内肿瘤蛛网膜下隙出血、脑出血。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主要病因是脑血管的阻塞导致大脑区域缺血。

溶栓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梗塞区域的血流,减少神经功能损伤。

为了准确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接受脑梗塞溶栓治疗,制定了一系列的评估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梗塞溶栓评估的标准格式。

一、患者基本信息1. 姓名:张三2. 年龄:60岁3. 性别:男性4. 住院号:123456二、病史1. 主诉:突发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2. 现病史:患者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症状,持续时间约30分钟。

3. 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三、体格检查1. 神经系统检查:患者右侧肢体无力,肌力评分为2级,言语不清。

2. 血压: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90mmHg。

3. 心率:80次/分钟。

4. 呼吸:正常。

四、实验室检查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血红蛋白正常。

2. 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凝血酶时间正常。

3. 血生化:血糖正常,肾功能正常。

五、影像学检查1. 脑CT: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梗塞区域面积约为20平方厘米。

六、评估标准根据脑梗塞溶栓治疗的指南,以下是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溶栓治疗的标准:1. 症状持续时间:患者症状持续时间应在4.5小时以内,以确保溶栓治疗的有效性。

2. 年龄:患者年龄应在18岁至80岁之间,年龄过大或过小可能增加溶栓治疗的风险。

3. 血压控制:患者收缩压应控制在185mmHg以下,舒张压应控制在110mmHg以下,以降低溶栓治疗的出血风险。

4. 梗塞范围:梗塞区域面积应小于1/3的大脑半球,以确保溶栓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恢复。

5. 凝血功能:凝血功能正常,无明显凝血功能障碍。

根据以上评估标准,对于张三的情况进行评估:1. 症状持续时间:张三的症状持续时间为30分钟,符合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

2. 年龄:张三的年龄为60岁,符合溶栓治疗的年龄范围。

3. 血压控制:张三的收缩压为160mmHg,舒张压为90mmHg,需要进行降压治疗以符合溶栓治疗的血压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塞溶栓指征
适应证:1、年龄不超过75岁;2、发病6小时之内;3、血压低于180/110mmHg;4、无意识障碍,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的预后较差,故出现意识障碍时可以考虑;5、瘫痪肢体的肌力在3级以下,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6头部CT排除脑出血,未出现与本次症状相对应的低密度梗死灶;7、患者或家属同意。

禁忌证:1、有出血倾向或出血素质;1、近3个月内有脑卒中、脑外伤和心肌梗死史,3周内有胃肠道或泌尿系统出血病史,2周内有接受较大的外科手术史,1周内有在无法压迫的部位进行动脉穿刺的病史,体检发现有活动出血或者外伤(如骨折)的证据;3、血压血压高于180/110mmHg;4、CT有大片的低密度病灶(低密度影大于大脑半球的1/3);5、体温39℃以上伴有意识障碍的患者;6、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

此外、既往有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出血性脑梗死病史的患者不建议进行溶栓治疗。

(1)适应证
①年龄18~80岁。

②发病在6h以内。

③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小时,且比较严重(NIHSS 7~22分)。

④脑CT已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脑梗死低密度改变及其他明显早期脑梗死改变。

⑤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2)禁忌证
①既往有颅内出血,包括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近3个月有头颅外伤史;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近2周内进行过大的外科手
术;近1周内有不可压迫部位的动脉穿刺。

②近3个月有脑梗死或心肌梗死史。

但陈旧小腔隙未遗留神经功能体征者除外。

③严重心、肾、肝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者。

④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折)的证据。

⑤已口服抗凝药,且INR>1.5;48小时内接受过肝素治疗(aPTT超出正常范围)。

⑥血小板计数<100,000/mm3,血糖<2.7mmol/L(50mg)。

⑦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

⑧妊娠。

⑨不合作。

(3)溶栓药物治疗方法
①尿激酶:100万IU ~150万IU,溶于生理盐水100~200ml中,持续静滴30min。

②rtPA:剂量为0.9mg/kg ( 最大剂量90mg),先静脉推注10% (1min),其余剂量连续静滴,60min滴完。

(4)溶栓治疗时的注意事项
①将患者收到ICU或者卒中单元进行监测。

②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在静脉点滴溶栓药物过程中1次/15 min;随后6h内,1次/30 min;此后1次/60 min,直至24h。

③患者出现严重的头痛、急性血压增高、恶心或呕吐,应立即停用溶栓药物,紧急进行头颅CT检查。

④血压的监测:溶栓的最初2h内1次/15 min,随后6h内为1次/30 min,此后,1次/60 min,直至24h。

如果收缩压≥185mmHg或者舒张压≥105mmHg,更应多次检查血压。

可酌情选用β-受体阻滞剂,如拉贝洛尔、压宁定等。

如果收缩压>230mmHg或舒张压>140mmHg,可静滴硝普钠。

⑤静脉溶栓后,继续综合治疗,根据病情选择个体化方
案。

⑥溶栓治疗后24小时内一般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24小时后无禁忌证者可用阿司匹林300mg/d,共10天,以后改为维持量75~100mg/d。

⑦不要太早放置鼻胃管、导尿管或动脉内测压导管。

建议:
(1)对经过严格选择的发病3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积极采用静脉溶栓治疗。

首选rtPA,无条件采用rtPA时,可用尿激酶替代。

(2)发病3~6h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应用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但选择患者应该更严格。

(3)对发病6h以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有经验和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考虑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研究。

(4)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时间窗和适应证可以适当放宽。

(5)超过时间窗溶栓多不会增加治疗效果,且会增加再灌注损伤和出血并发症,不宜溶栓,恢复期患者应禁用溶栓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