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钢带状组织
34mnb5带状组织等级
34mnb5带状组织等级
34mnb5带状组织等级是指根据34MnB5钢材中的带状组织形貌进行评级的方法。
34MnB5钢是一种高强度热成型钢,具有优异的强度和塑性,常用于汽车制造领域。
带状组织是指在金相显微镜下,材料中呈带状状的组织结构,通常由碳化物沿晶界形成。
在对34MnB5钢材进行带状组织等级评定时,通常采用以下等级划分方法:
1. 一级带状组织:无带状组织存在,组织均匀细小,无明显的沿晶界碳化物带状分布。
2. 二级带状组织:带状组织存在,但数量较少,沿晶界碳化物带状分布较少,对材料性能影响较小。
3. 三级带状组织:带状组织较多,沿晶界碳化物带状分布较为密集,可能对材料的力学性能产生一定影响。
4. 四级带状组织:带状组织非常多,沿晶界碳化物带状分布非常密集,对材料的性能有明显的不利影响。
带状组织等级的评定对于34MnB5钢材的性能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级带状组织通常代表着优质的钢材,具有较好的强度和韧性,适用于对材料性能要求较高的领域。
而四级带状组织则可能导致材料的性能下降,影响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为了获得符合要求的34MnB5钢材,生产厂家通常会在热处理和热轧等工艺过程中控制带状组织的形成,以确保材料达到特定的带状组织等级要求。
同时,通过金相显微镜等设备对材料的带状组织进行观察和评级,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综上所述,34MnB5带状组织等级的评定对于钢材的性能和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带状组织等级的准确定义和评定方法,能够帮助生产厂家和用户更好地选择和
应用材料,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
带状组织等级评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对于推动钢材行业的发展和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低碳齿轮钢中合金元素的偏析行为及其对带状组织的影响
中低碳齿轮钢中合金元素的偏析行为及其对带状组织的影响张延玲1) 刘海英2) 阮小江2) 李国忠2) 白李国1) 王福明1)1)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2)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江阴214429摘 要 带状组织是影响中低碳齿轮钢内在质量的主要缺陷之一.本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了20CrMnTiH 和SAE8620H 齿轮钢工业样品的带状组织,电子探针分析表明两钢种样品中均存在着Cr 、Mn 、Si 等合金元素的带状偏聚.分析结果表明,元素偏聚只是产生带状组织的必要和前提条件,而非充分条件.除了微观偏析之外,合金元素对γ→α转变温度A r3的影响趋势、在钢液中的溶解度或含量、对C 活度的影响趋势、以及对CCT 曲线的影响趋势等均对带状组织的形成或消除具有重要影响.减弱或消除带状组织的形成,一方面需要获得细小的铸坯二次枝晶间距,促进元素均匀分布,另一方面即便是在存在元素偏聚的条件下,若控制适当的轧制冷却工艺及合适的奥氏体晶粒尺寸,也有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带状组织.关键词 齿轮钢;合金元素;带状组织;20CrMnTiH ;SAE8620HMicrosegregation behaviors of alloy elements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formation of banded structure in pinion steelsZHA N G Yan 2ling 1),L IU Hai 2ying 2),RUA N Xiao 2jiang 2),L I Guo 2z hong 2),BA I L i 2guo 1),W A N G Fu 2ming 1)1)School of Metallurgical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China 2)Jiangyin Xingcheng Special Steels Co.Ltd.,Jiangyin 214429,ChinaABSTRACT Banded structure is one of the main defects which influence inner quality of medium 2and low 2carbon pinion steels.In this paper ,the banded structures of industrial pinion steel samples of 20CrMnTiH and SAE8620H were observed by optical micro 2scope ,and the results of EPMA analysis showed obvious banded segregation of alloying elements ,such as chromium ,manganese and silicon in these two types of samples.However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element segregation is ,not a sufficient ,but a necessary con 2dition of forming banded structures ,since in some examples even the banded segregation of elements was observed while the banded structures did not exist.In addition to micro segregation ,other properties of alloying elements ,such as their effect trend on the tran 2sition temperature from austenite to ferrite (A r3),their solubility or content in steel ,their effect on the carbon activity and CCT curves ,also gi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formation of banded structures.In order to weaken or eliminate banded structures ,sever 2al possible ways were suggested for the industrial practice.KE Y WOR DS pinion steel ;alloy element ;banded structures ;20CrMnTiH ;SAE8620H收稿日期:2009210215基金项目: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博士后流动站资助项目作者简介:张延玲(1972—),女,副教授,博士,E 2mail :zhangyanling @ 中低碳齿轮钢中的带状组织是指沿钢材轧制方向形成的、以先共析铁素体为主的带与以珠光体为主的带彼此堆叠而成的组织形态.带状组织是影响齿轮钢内在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它破坏了钢的连续性,会使齿轮钢的性能产生明显的各向异性.通常认为,元素偏析是产生带状组织最根本的原因.从目前所获得的资料来看[1-10],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合金含量较低的低碳钢中带状组织的形成机理及控制措施方面.在这类研究样品中,人们发现C 、Mn 元素(也有部分文献[5,7]中发现P 元素)的带状偏聚是产生带状组织的主要原因,带状组织的消除也主要是从消除C 、Mn 等元素的微观偏析入手,包括[1,3-4]:加快钢液凝固时的冷速,减小C 、Mn 元素偏聚程度,降低偏聚浓度差;采用较高的铸坯均热第31卷增刊12009年12月北京科技大学学报Journal of U 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B eijingV ol.31Suppl.1Dec.2009温度和较长的均热时间,加快C、Mn等元素的扩散速度,但实际条件下往往难以达到元素尤其是Mn 元素均匀化所需要的时间和温度;以及轧制过程中进行热加工,高温大变形量热轧使枝晶间距变小,有利于元素扩散及成分均匀化.但对于合金含量较高的钢种如齿轮钢等,除了C、Mn等元素以外,其他合金元素如Cr、Si、Ti、Mo、S等同样容易产生带状偏聚,且由于不同的合金元素对C元素活度的影响差别较大,对钢材冷却过程中CCT曲线转变的影响趋势不尽相同,进而对奥氏体向珠光体/铁素体的转变均具有较大影响.因此研究这类合金钢中各合金元素的偏析行为、及其对带状组织形成的潜在影响机理,对于减弱或消除带状组织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结合某企业齿轮钢生产实际,工业生产中分别对20CrMn TiH和SAE8620H两钢种取样,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样品带状组织状况,同时利用电子探针分析了C、Mn、Cr、Ti、S、Ni等合金元素的微观偏析状况,分析了这类合金元素的微观偏析行为对带状组织的影响趋势及潜在机理,并探讨了消除中低碳齿轮钢带状组织的可能措施.1 实验材料和方法111 实验材料样品取自于工业生产中的轧材,钢号为20CrMn TiH和SAE8620H两个钢种,分别在轧材的表面、中心、半径二分之一处取样.各钢种合金元素成分含量及样品编号如下表1所示.表1 各钢种主要合金元素成分钢种合金元素含量/%C Si Mn P S Cr Ni Mo Ti 样品编号20CrMnTiH01220127019701010100511140104501050105I332,I336,I337 SAE8620H011901250178010101020148014601170102I373,I374112 实验分析方法(1)对样品进行粗磨、细磨、抛光后,用4%硝酸酒精溶液侵蚀样品表面,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带状组织状况.(2)利用电子探针观察样品表面的背散射情况,对应于带状组织部位进行面扫描,分析C、Mn、Si、Cr、Ni、Mo、S等元素的微观分布状况.2 结果分析211 实验样品带状组织概况图1、图2所示分别为本实验获得的20CrMn TiH及SAE8620H齿轮钢轧制样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具有代表性的金相组织照片.可以看出,对于20CrMn TiH,在编号为I332的样品中发现了明显的带状组织(图1(a)、(b)),带宽在几十个微米至百微米之间;而在编号为I336、I337的样品中(图1(c)、(d))几乎没有发现带状组织,与I332相比,I336、I337样品中的珠光体颗粒尺寸较大,直径约有几十微米甚至近百微米.SAE8620H中,两样品中发现的带状组织状况类似,带宽约几十微米至近百微米,如图2所示.212 合金元素微观偏析状况21211 20CrMN TiH钢种图3所示为利用电子探针观测到的20CrMn TiH齿轮钢I332样品中心部位的背散射图像.根据背散射分析原理可知,图像亮度越高说明具有高原子序数的元素含量越高.图3显示的结果说明I332样品中具有高原子序数的元素呈现明显的带状偏聚.对图3中的某一亮带部位利用电子探针进行面扫描,结果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样品中存在着明显的Cr、Mn、Si、C元素的带状偏聚,且偏聚带对应着金相样中的珠光体带(C含量较高),而Ti、Ni元素分布较为均匀.由图3至图5的结果可以发现,本研究所获得的20CrMn TiH齿轮钢三个样品中均存在着Cr、Mn、Si三种元素较为明显的带状偏聚,所不同的是有的样品中Cr、Mn、Si元素的带状偏聚能够导致C 元素的带状偏聚,进而产生珠光体/铁素体带状组织,如I332样品.而有的样品,如I336、I337,在即便是上述三种元素存在带状偏聚,但C元素却均匀分布,进而在奥氏体转化过程中各部位珠光体、铁素体均匀形核,有效抑制了带状组织的形成.由图1可以看出,与I332样品明显的带状组织相比,I336、I337样品中没有发现带状,却出现了尺寸较大的珠光体颗粒或“珠光体结瘤”.已有研究[9]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即在没有出现带状的样品中发现了大量尺寸较大的“珠光体结瘤”(Pearlite Nodule),作者认为这些“珠光体结瘤”是由轧制过程中尺寸较大的奥氏体晶粒转变而来的(奥氏体晶界作为铁素体形核·2·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2009年增刊1图1 20CrMnTiH 样品金相组织:(a )I332样品中心部位;(b )I332样品二分之一半径处;(c )I336样品中心部位;(d )I337样品中心部位图2 SAE8620H 样品金相组织:(a )I373样品中心部位;(b )I374样品中心部位图3 I332样品(20CrMnTiH )背散射图像核心,C 进一步扩散到原奥氏体晶粒内部,最后形成珠光体).从目前可获得的文献来看,国外有较多研究发现[6,8-10]即便是在存在合金元素带状偏聚的条件下,如果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相对于二次枝晶间距较大(有文献[9]认为是二次枝晶间距的215~3倍,也有文献[10]认为是017倍以上)时,带状组织也不会形成.这说明元素偏析只是引起带状组织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即便是在存在元素带状偏析的条件下,如果采取合理措施也有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带状组织.从本研究来看,可能的情况是与I332相比,I336、I337样品中原始奥氏体晶粒较大,铁素体形核核心较少,难以形成带状,而在尺寸较大的奥氏体晶粒内部最终转化成了尺寸同样较大的“珠光体结瘤”.21212 SAE8620H 钢种图6、图7所示分别为SAE8620H 齿轮钢中I374样品在电子探针下的背散射图像及面扫描结果.可以看出,该样品中Cr 、Si 、C 元素存在着带状偏聚,进而导致产生珠光体/铁素体带状组织(图2),Ni 、Mo 元素分布相对均匀.而Mn 元素主要以MnS 夹杂物形式存在,且MnS 带嵌在珠光体带之间,二者方向一致.从本结果来看该样品中出现的带状组织并不是由通常认为的Mn 元素的带状偏析引起的,主要是由Cr 、Si 、C 三元素的带状偏析引起.·102·V ol.31Suppl.1张延玲等:中低碳齿轮钢中合金元素的偏析行为及其对带状组织的影响图4 I332样品面扫描结果:(a )背散射图像;(b )面扫描分析结果图5 I336样品中的背散射图像及面扫描结果:(a )背散射图像;(b )面扫描结果图6 I374样品(SAE8620H )背散射图像213 合金元素的其他性质对带状组织的影响(1)合金元素的偏析倾向.有的研究结果已表明带状组织是在钢液由液相向固相转变时产生的枝晶偏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各合金元素在钢液凝固过程中偏析倾向的大小对最终形成带状组织的级别具有重要影响.元素偏析倾向通常用其在已凝固金属中的浓度与液相中的浓图7 I374样品(SAE8620H )面扫描结果度之比k (如下式(1))来表示.k 越小,说明偏析的倾向越大.k =C B /C 1(1)式中,C B 为元素在已凝固相中的浓度;C 1为液相中的浓度.由目前可获得资料中查到的、常见元素在固液·202·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2009年增刊1相中的浓度分配比k如下表2所示.可以看出,元素如C、S、P等偏析倾向较大,其次是Cr、Mn、Mo、Si等.不同的文献给出的k值并不相同,尤其是对于Cr元素,不同研究者得到的k 值差别较大.本论文研究的20CrMn TiH、SAE8620H齿轮钢种,是富含Cr、Mn、Ti、Mo等合金元素的钢种,这几种元素在钢液向固相转变过程中产生的枝晶偏析会对轧材中的带状组织具有重要影响.表2 元素在钢液凝固过程中在固液相的浓度分配比元素Cr C Mn Si Ni Mo P Sk 0186[11],0195[5],0133[6]0134[11],0113[5]0179[11],0184[5],0171[6]018[11],0166[5]019[11],0183[5],018[6]016[11],018[5]0106[11],0113[5],0114[6]0103[11],0102[5] (2)合金元素对γ→α转变温度Ar3的影响.目前所讨论的钢中带状组织缺陷通常指的是钢在γ→α固相相变的过程中产生的二次带状(区别于钢液由液相向固相转变过程中由于选择性结晶引起的原生或一次带状,有时又称其为树枝状结晶组织).前面讨论的合金元素的偏析倾向会使得元素在一次带状的枝干和枝间的浓度不同,进而引起枝干和枝间的Ar3温度不同.在轧制过程中钢锭中的粗大枝晶沿变形方向被拉长,并逐渐与变形方向一致.在Ar3温度较高的地方会先形成铁素体,并促使碳原子向Ar3温度较低因而仍保留为奥氏体的相邻区域扩散,在这些富集碳的地方,最后形成珠光体.不同合金元素对γ→α转变温度Ar3的影响趋势不同,进而对珠光体/铁素体的影响趋势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奥氏体形成元素将降低Ar3,使转变的过冷度减小,转变的驱动力减小,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而铁素体形成元素将使Ac3温度升高,使转变的过冷度增大.资料表明P、Al、Ti、Si、Mo、V等元素会升高Ar3温度,而C、Mn、Cr等元素的偏聚会降低Ar3温度[12].下式(2)所示为研究[12]得到的各合金元素对Ac3温度的影响,从中可间接反映出各元素对Ar3温度的影响程度及趋势.本文所讨论的20CrMn TiH、SAE8620H钢种所含合金元素中,Cr、Mn、Ni等降低Ar3温度,而Si、Ti、Mo等提高Ar3温度.A C3(℃)=910-203%C-1512(%Ni)+ 4417(%Si)+104(%V)+3115(%Mo)+1311(%W)-[30(%Mn)+11(%Cr)+20(%Cu)-700(%P)-400(%Al)-120(%As)-400(%Ti)](2)(3)元素在钢液中的溶解度或含量.各合金元素在钢液中的溶解度或含量也是影响带状组织的一个重要因素.(2)式中,从公式内部的系数来看,P、Ti等影响A r3的趋势非常大,但如果二者含量较低,由其偏聚引起的ΔA r3(A r3温度变化)的绝对值并不大,进而对带状组织的影响也并不明显.反而如Mn元素,其影响A r3的程度并不大(公式中的系数较小),但通常由于Mn含量较高,它的偏析反而成了影响带状组织形成的重要因素.有研究结果[5,7]也表明,在低合金钢中P的偏析是产生带状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如20CrMn TiH等合金元素含量相对较高的钢中,由P偏析起的作用会被其他合金的偏聚所掩盖,对带状组织的形成起不到主导作用.(4)合金元素对C活度的影响.γ→α转变的实质是C元素的重新分配.C元素的扩散方向和区域直接决定了珠光体/铁素体带的形成.C的扩散是由活度高的地方向其活度低的地方进行,即便是浓度较低的地方如果活度高,它也会扩散到活度低而有可能浓度高的地方(即爬坡扩散).而C活度的大小受其他合金元素的影响较大.本研究所探讨的20CrMn TiH、SAE8620H钢中如Cr、Mn等是碳化物形成元素,这类元素偏聚的地方C的活度较小,而Si、P等元素的存在会使C活度升高.因此,不同性质的元素偏聚会引起C的扩散方向和程度不同,进而对形成带状组织的影响趋势也不同.(5)元素对CCT曲线的影响.合金元素对过冷奥氏体恒温转变动力学曲线的影响趋势不同,由此产生的对带状组织的影响趋势也不同.Ti、V、Nb、W、Mo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强烈推迟珠光体转变,对贝氏体转变推迟较少,同时升高珠光体最大转变速度的温度,降低贝氏体最大转变速度的温度.而Cr、Mn等中、弱碳化物形成元素推迟贝氏体转变的作用更加显著.有文献表明[13-14],由于Mo元素能够推迟珠光体转变,促进针状铁素体组织的形成,在某些钢种成分中通过添加适量的Mo元素能够有效抑制带状组织的形成.·32·V ol.31Suppl.1张延玲等:中低碳齿轮钢中合金元素的偏析行为及其对带状组织的影响3 减弱或抑制带状组织形成的措施本研究结果表明,减弱或消除中低碳齿轮钢带状组织可从以下几个途径进行:(1)改善铸坯凝固组织,获得细小二次枝晶.如前所述,钢液在凝固过程中产生的元素偏析是形成带状组织的最直接原因,因此促进元素的均匀分布对于减弱或消除带状组织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连铸工序来看,首先需要降低或抑制铸坯宏观缺陷如疏松、裂纹的产生,其次致密、细小的凝固组织的获得是促进合金元素均匀分布的前提条件.目前通常用铸坯的二次枝晶间距大小来表征元素偏析状况,二次枝晶间距越小表明元素分布越均匀,进而形成带状组织的级别越低.如前文所提到的国外较多研究[8-10]表明,即便是在存在合金元素带状偏聚的条件下,若奥氏体晶粒尺寸相对于二次枝晶间距较大,换一种说法是二次枝晶间距相对于奥氏体晶粒尺寸较小时,带状组织也不会形成.连铸工序方面,影响二次枝晶间距的因素非常复杂,受到化学成分、断面尺寸、过热度、冷却速率等多方面的共同影响,需要系统研究、优化各工艺参数,以保证获得尽可能小的二次枝晶间距.(2)控制合适的轧制冷却工艺及奥氏体晶粒尺寸.如前所述,元素偏聚是产生带状组织的必要和前提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本研究及前人研究结果均表明,即便是在存在元素偏聚的情况下,若采取合理的措施,带状组织是有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的.这里提到的合理措施,主要是包括适当的轧制冷却制度及合适的奥氏体晶粒尺寸.文献[5]所研究的低合金钢中的带状组织主要是由于P元素的偏析而引起的,其通过控制轧制冷却速率进而消除带状组织的大致思路如图8所示.图8中曲线1、曲线2分别表示的是高P钢和低P 钢的恒温转变曲线,进而也可以分别代表同一钢中由P偏析引起的高P区域和低P区域的恒温转变曲线.如果控制冷却速率较慢,如(a)所示,铁素体将会率先在M点即高P区域形核.由于P能够提高C的活度系数,因此高P区域C的活度较高,相应的其实际浓度却偏低,此处铁素体的形核将会推动C元素向低P区域、即原本C浓度就很高(活度低)的区域进一步扩散,进而会加剧C元素的偏聚,形成严重的带状组织;而如果控制冷却速率较快,如(b)所示,铁素体将会率先在N′点即低P区域形核,会促进C元素向高P区域、原本C浓度较低的区域扩散,进而会使C的分布更均匀,促进铁素体和珠光体随机形核长大,削弱甚至抑制带状组织的形成.根据其研究结果作者很好地改善了所研究钢种中的带状组织状况.图8 文献[5]研究结果另一方面,若能适当增加奥氏体晶粒尺寸会削弱甚至消除带状组织的形成.这与前面提的细化二次枝晶相辅相成,奥氏体晶粒尺寸大小主要是与二次枝晶间距相对而言.图9显示的是文献[9]模拟研究二次枝晶间距及奥氏体晶粒尺寸对带状组织的影响.图中双黑实线代表元素偏聚带.奥氏体晶粒尺寸较小时,较多的奥氏体晶界为铁素体形核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较多的铁素体晶粒很容易随着轧制的进行被延伸成带状,而将C进一步扩散到奥氏体晶粒内部形成珠光体.而若奥氏体晶粒较大,铁素体形核核心较少,会有利地降低不同区域铁素体形核速率的差异,进而难以形成带状.研究[9]认为当奥氏体晶粒直径是元素偏聚带距的215~310倍时,带状组织不会形成,也有研究[10]认为只要奥氏体晶粒直径大于元素偏聚带距的017左右,带状组织也基本不会形成.其实从理论上讲,带状组织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奥氏体转变过程中不同区域形核速率的差异,如果各部位形核速率基本相同,铁素体与珠光体也会均匀分布.元素偏聚只是最直接、或者说是表面原因,元素偏聚会引起各区域A r3温度不同,进而铁素体形核先后顺序及速率不同.目前有部分研究[15-17]认为,若各区域形核速率差异小于6%~8%,带状组织基本不会形成.而形核速率的差异,除了与元素偏聚有关以外,还与形核核心、温度梯度等因素密切相关.(3)适当调整化学成分.如前所述,各合金元素方方面面的性质都会影·42·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2009年增刊1图9 奥氏体晶粒尺寸与带状组织的形成[9]响到带状组织的形成和消除.对于合金元素种类较多的钢种,研究带状组织的形成或消除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原因.但不同性质的元素的相互配合或协调,也可有效改善轧材上带状组织的状况.例如提高A r3温度和降低A r3温度的不同元素的搭配可有效降低各区域A r3温度的差别.另外如提高C活度与降低C活度的不同元素的配合也可以有效促进C元素在各部位的均匀分布.有研究[4]表明,在Mn含量较高的钢中适当增加Si的含量,可减轻或延缓C向富Mn区的扩散,进而能够有效防止带状组织的形成.4 结论本论文在20CrMn TiH和SAE8620H齿轮钢工业生产样品中,发现有不同程度的带状组织存在.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各样品中均存在着Cr、Mn、Si等合金元素的带状偏聚.对于20CrMn TiH, I332样品中发现了C、Cr、Mn、Si等合金元素的带状偏聚,同时也观察到了轧制样品中的带状组织,而在I336、I337样品中虽然也存在着Cr、Mn、Si合金元素的带状偏聚,但C元素却均匀分布,相应地轧制样品中没有观察到珠光体/铁素体带状.与I332样品相比,I336、I337样品中发现了尺寸较大的珠光体颗粒或“珠光体结瘤”.可能的情况是与I332相比, I336、I337样品中原始奥氏体晶粒较大,铁素体形核核心较少,难以形成带状,而在尺寸较大的奥氏体晶粒内部最终转化成了尺寸同样较大的“珠光体结瘤”,也有其他人的研究发现了同样的问题.这说明元素偏聚只是产生带状组织的必要和前提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即便是在存在元素偏聚的条件下,若控制适当的轧制冷却工艺及合适的奥氏体晶粒尺寸,也有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带状组织.参 考 文 献[1] Liu Y X.Reason of formation,harmful effect and removal ofband structure in low carbon alloy steel.Heat T reat ment of Met2als,2000,12:1(刘云旭.低碳合金钢中带状组织的成因、危害和消除.金属热处理,2000,12:1)[2] Fan J W,Xie R P,Zhang W X,et al.Banding pearlite of plainC-Mn steel plates with ultra2fine grained ferrite.Iron and S teel,2004,8:100(范建文,谢瑞萍,张维旭,等.普通C-Mn钢超细晶中厚板的带状组织.钢铁,2004,8:100)[3] Song L Q.16Mn steel manganese segregation and its impact onthe banded structure.PanGang Technic,2000,23(5):10(宋立秋.16Mn钢锰含量的偏析及其对带状组织的影响.攀钢技术,2000,23(5):10)[4] Liu D L,Shao W R,Sun X W,et al.Superficial banded struc2ture and its effects on bending flaws of low carbon steel strips.JU niv Sci Technol Beiji ng,2005,27(1):40(柳得橹,邵伟然,孙贤文,等.钢的表面带状组织及其引起的冷弯裂纹.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27(1):40)[5] Bastien P G.The mechanism of formation of banded structures.Journal of the Iron and S teel Instit ute,1957,187(1-4):281 [6] Krauss G.Solidification,segregation,and banding in carbon andalloy steels.Metall M ater T rans B,2003,34:781·52·V ol.31Suppl.1张延玲等:中低碳齿轮钢中合金元素的偏析行为及其对带状组织的影响[7] Y oshida N,Umezawa O,Nagal K.Influence of phosphorus onsolidification structure in continuously cast011mass%carbon steel.IS IJ International,2003,43(3):348[8] Jatczak C F,G irardt D J,Rowland E S.On banding in steel.T ransactions of the A S M,1956,48:279[9] Thompson S W,Howell P R.Factors influencing ferrite/pearlitebanding and origin of large pearlite nodules in a hypoeutectoid plate steel.M ater Sci Technol,1992,8:777[10] Grobterlinden R,Kawalla R,Lotter U,et al.Formation ofpearlitic banded structures in ferritic2pearlitic steels.S teel Res,1992,63(8):331[11] Vannier I,Combeau H,Lesoult G.Numerical model for predic2tion of the final segregation pattern of bearing steel ingots.M ater Sci Eng A,1993,173:317[12] Chines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ociety.Heat T reat mentHandbook V ol umeⅡ,3rd Edition.Beijing:Machinery Indus2try Press,2002(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学会编.热处理手册第二卷,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3] Li P Q,Huo C Y,Li Q F,et al.Banded structure analysis ofX70grade steel with dual structures for line pipe(PartⅠ).S teel Pipe,2006,35(2):15(李平全,霍春勇,李全凤,冯耀荣.两种组织类型的X70钢级管线钢的带状组织浅析(上).钢管,2006,35(2):15) [14] Z ou Z Q.The S t udy of Banded S t ruct ures i n Pipeli ne S teel f orConti nuous Casti ng Technics[Dissertatin],Jinan:ShandongUniversity,2005:34-36(邹仲芹.连铸工艺管线钢带状组织的研究[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大学,2005:34-36)[15] Offerman S E,Vandijk N H,Rekveldt M Th.Ferrite/pearliteband formation in hot rolled medium carbon steel.M ater SciTechnol,2002,18:297[16] Rivera2diaz2del2castillo P E J,Sietsma J,Zwaag S V.A modelfor ferrite/pearlite band formation and prevention in steels.Met2all M ater T rans A,2004,35:425[17] Mo C L,Zhang Y T,Li D Z.The microstructural banding inthe center of hot rolling strip.Acta Metall Si n,2005,18(5):664·62·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2009年增刊1。
热处理工艺对低碳齿轮钢带状组织评级的影响
热处理工艺对低碳齿轮钢带状组织评级的影响任琪【摘要】试验分析了3种低碳齿轮钢(20CrMnTiH、20CrMoH和SAE8620H)在正火、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等工艺处理后带状组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低碳齿轮钢在不同热处理制度下的带状组织存在明显差异.完全退火处理后钢材带状组织级别较热轧状态偏高;正火处理与等温退火处理后钢材的带状级别与热轧状态无明显差别.不易产生贝氏体组织的Cr-Mn-Ti系低碳齿轮钢,可以在热轧状态或正火处理后进行带状组织评级;Cr-Mo系和Cr-Ni-Mo系低碳齿轮钢,应进行完全退火或等温退火处理消除贝氏体等非平衡态组织后再进行带状组织评级.【期刊名称】《山东冶金》【年(卷),期】2016(038)005【总页数】3页(P43-45)【关键词】低碳齿轮钢;带状组织;正火;完全退火;等温退火【作者】任琪【作者单位】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特钢事业部,山东莱芜2711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42.1;TG161带状组织是指出现在热轧低碳结构钢显微组织中,沿轧制方向平行排列、成层状分布、形同条带的铁素体晶粒与珠光体晶粒[1]。
常用的带状组织评级标准为GB/T 13299—1991钢的显微组织评定方法。
根据带状铁素体数量增加,并考虑带状贯穿视场的程度、连续性和变形铁素体晶粒多少的原则确定带状组织评级。
在低碳齿轮钢带状组织检验过程中,热轧状态钢材经常出现贝氏体等非平衡态组织,对带状组织评级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对钢材进行适当的热处理以获得完全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有利于提高带状组织评级的准确性。
本研究以20CrMnTiH、20CrMoH和SAE8620H代表Cr-Mn-Ti系、Cr-Mo系和Cr-Ni-Mo系齿轮钢,探讨不同热处理工艺对低碳齿轮钢带状组织评级的影响。
试验钢的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试料均取自Ф 80 mm热轧圆钢的1/2半径处,试料尺寸为20 mm× 20 mm×20 mm。
钢材常见缺陷组织详解
钢材常见缺陷组织详解一、带状组织(banded structure)是钢材内部缺陷之一,出现在热轧低碳结构钢显微组织中,沿轧制方向平行排列、成层状分布、形同条带的铁素体晶粒与珠光体晶粒。
这是由于钢材在热轧后的冷却过程中发生相变时铁素体优先在由枝晶偏析和非金属夹杂延伸而成的条带中形成,导致铁素体形成条带,铁素体条带之间为珠光体,两者相间成层分布。
形成原因金属材料在冶炼浇注后绝大部分要经过压力加工方可成为型材。
但是,加工后的材料容易得到沿着变形方向珠光体和铁索体呈带状分布的组织,即形成带状组织。
形成带状组织的原因大致有两种:1、由成分偏析引起的带状组织在低碳钢中,由于夹杂物的含量较多,加工变形后,夹杂物呈流线分布,当钢从热加工温度冷却时,这些夹杂物可作为先共析铁索体成核的核心,使先共析铁素体先在夹杂物周围生成,最后剩余奥氏体转变成珠光体,使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呈带状分布,形成带状组织。
这种带状组织很难用热处理的方法加以消除。
2、由于热加工温度不当引起的带状组织在锻造时,热加工停锻温度位于两相区时(Ar1和Ar3之间),铁素体沿着金属流动方向从奥氏体中呈带状析出,尚未分解的奥氏体被割成带状,当冷到Ar1时,带状奥氏体转化为带状珠光体,这种组织可以通过正火或退火的方法加以消除。
带状组织的存在会使金属的力学性能呈各向异性,沿带状组织的方向明显优于其垂直方向。
压力加工时易于从交界处开裂。
对于需要后续热处理的零件,带状组织轻则会导致热变形过大,重者会造成应力集中,甚至出现裂纹。
如果带状组织非常严重的话,正火是解决不了的,最好进行高温扩散退火,在1050℃以上加热,才能使碳原子扩散均匀,消除带状组织。
消除方法带状组织一般可用热处理方法加以消除。
对于高温下能获得单相组织的材料,带状组织有时可用正火来消除。
而因严重的磷偏析产生的带状组织必须用高温扩散退火及随后的正火加以改善。
具体消除手段如下:1、由成分偏析引起的带状组织,即当钢中含有磷等有害杂质并压延时,杂质沿压延方向伸长。
带状组织对低碳微合金钢性能的影响及控制
1 号样 和 2号样 分别选 用韶 关 钢铁 集 团有 限公 司( 以下 简 称 “ 钢 ” 第 三炼 钢 厂 生 产 的 10mm 韶 ) 5 和 20mm厚连 铸坯 , 5 其化学 成分见 表 1 所示 .
一
般带状 组织可 分为铁索 体 一 光体 的带状 组 珠
的组织 及其性 能 进行 分 析 , 以此 探讨 带 状 组织 对 其 性能 的影 响 , 并依 此提 出相应 的改进措施 加 以控 制 ,
织和 含锰 钢 中锰 与 硫形 成 的 Mn S夹 杂物 在 轧 制 时 沿轧 向延 伸形成 的 带状 组 织两 种 , 前者 最 常 见 也最 主要 . 生产检验 中 , 带 状组 织 进行 评 级 , 在 对 以表征
t n i met g a d c n i u u a t g r d cn ec n r l e r g t n i e c s lb, e r a i g te f ihn l tr ・ i n s l n n o t o sc si ,e u ig t e ta g e ai n t a tsa d e n ns i gr l e o i n n h s o h c s h i o n
关键词 : 带状组织 ; 性能 ; 形成机理 ; 措施
中 图分 类 号 : G15 F 1 文献标识码 : A
Efe t f z n t u t r n t e m e h I c lp o e te f f c so o e sr c u e o h c a l a r p riso i l w- a bo a i r a l y d s e l o c r n nd m c o・ l e t e s o
pa t i d tu h e so e se l lr e . h o e mir sr cu e c ud b o t ] d b p i z gt e se le mp s- lsi t a o g n s f h t esc ai d T e z n e o t t r o l e c nr l y o t cyn t i f u oe mii h t e o o i n
实验3-钢中带状组织、魏氏组织、游离渗碳体的组织观察与检验
10钢退火 500x
3、游离渗碳体的形成原因、危害及消除
08钢退火 500x
4、参考标准:GB/T 13299-1991 钢的显微组织评定方法
实验三 钢中带状组织、魏氏组织、 游离渗碳体的组织观察与检验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钢中带状组织组织的观察与检 验。
2.掌握钢中魏氏组织的观察与检验。 3.掌握钢中游离渗碳体的观察与检验。
a) 由成分偏析引起。碳素钢带状组织的存在多数是由成分偏析引起。
b)由热加工温度不当引起。
1、带状组织的形成原因、危害及消除
一般来说:带状组织使钢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在垂直于轧 制方向(即垂直于带状组织方向)的伸长率δ、断面收缩 率ψ及冲击韧度αk降低。带状组织对钢的屈服点σs和抗拉 强度σb影响不大。
消除的措施要从产生的原因上着手,一是控制热处理加 热温度,二是控制冷速。
3、游离渗碳体的形成原因、危害及消除
10钢退火 500x
3、游离渗碳体的形成原因、危害及消除
低碳钢在退火温度较高或者坯料热轧后缓慢冷却后在 晶粒内或者晶界上出现的颗粒状碳化物。一般认为:碳含量
≤0.15 低碳退火钢板中的游离渗碳体主要是珠光体转变产物,其中也会有三 次渗碳体的存在;而极低碳钢中的游离渗碳体就是三次渗碳体。
3、根据标准判断试样的带状组织、 魏氏组织、游离渗碳体级别。
28MnCr钢轧制状态 100X
Q345钢轧制状态 100X
45钢正火状态 100X
40Cr钢正火状态 100X
05钢退火状态 500X
10钢轧后退火状态 500X
游离渗碳体有A、B、C三种类别。A系列均匀分布,严重 时趋于网状;B系列呈点状或者细小粒状,严重时趋于链状; C系列系列呈点状或者细小粒状,有变形方向取向。
低碳钢的常温组织
低碳钢的常温组织
低碳钢是一种碳含量较低的钢材,在常温下具有特定的组织结构。
低碳钢的常温组织主要分为铁素体和珠光体。
铁素体是低碳钢的主要组织,呈现为纯铁晶粒构成的结构。
铁素体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和塑性,因此低碳钢在大多数情况下经过适当的热处理后会以铁素体的形式存在。
珠光体是低碳钢中的第二主要组织,由铁素体和一定数量的碳和合金元素组成的粒状结构。
珠光体的存在可以增加低碳钢的硬度和强度,改善其耐磨性能。
在低碳钢的常温组织中,由于碳含量较低,其他组织形式如马氏体和贝氏体等往往不会出现。
而且低碳钢的组织可以在加热或冷却处理中进行相应调节,以满足不同的应用要求。
总而言之,低碳钢在常温下的组织主要有铁素体和珠光体,两者的比例和分布情况会直接影响低碳钢的性能。
带状组织的形成原因及消除方法介绍
带状组织的形成原因及消除方法介绍一、带状组织的形成原因带状组织是指亚共析钢中珠光体和铁素体呈带状排列的现象,是钢在冶炼过程中形成的缺陷组织。
钢液在铸锭结晶过程中选择性结晶,形成化学成分不均匀分布的枝晶组织。
钢锭中的粗大枝晶在轧制时沿变形方向被拉长,并逐渐与变形方向一致,从而形成碳及合金元素的贫化带和富化带,彼此交替堆叠。
在缓冷条件下,先在碳和合金元素的贫化带(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较低)析出先共析铁素体,将多余的碳排入两侧的富化带,最终形成以铁素体为主的带;而碳及合金元素的富化带(过冷奥氏体稳定性较高)在其后形成以珠光体为主的带,最终形成以铁素体和珠光体交替排列的带状组织。
成分偏析越严重,形成的带状组织越严重。
图1 40钢带状组织图1所示为40钢供应状态的显微组织,用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白色铁素体和深色珠光体呈带状分布。
钢中存在磷的偏析时会形成带状组织。
当钢在A3-A1区间慢冷时,高磷区域的A3温度高,首先形成铁素体,碳被浓缩到低磷区,造成低磷富碳区,在随后冷却时发生共析转变,形成珠光体,使组织分层排列。
锰也是促进带状偏析形成的元素。
热轧钢中,一般形成珠光体处的含锰量较高,而析出铁素体处含锰量较低。
钢经热轧后缓慢冷却,先共析铁素体将优先沿变形纤维分布方向的低锰处析出,然后碳将推进到高锰处形成珠光体,结果珠光体与铁素体相间分布呈条带状。
如果钢材中存在沿轧制方向被拉长为呈带状分布的非金属夹杂物,在冷却过程中,这些夹杂物就可能成为铁素体优先析出的核心,而形成铁素体带,一般就很难用正火的方法予以消除。
这种带状组织必须先采用高温均匀化退火后再正火处理来改善。
如果奥氏体中的合金元素分布不均匀,将导致其晶粒长大倾向不一,在碳化物形成元素的富化区易残留未溶碳化物,降低碳原子的扩散速度,从而抑制晶粒长大;在贫化区晶粒则容易长大,故易出现混晶组织。
淬火时,合金元素贫化区的淬透性低,易形成非马氏体组织。
渗碳淬火时,混晶中的粗大晶粒形成粗大针状马氏体,将增加残留奥氏体量。
钢中带状组织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方法
钢中带状组织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方法带状组织是钢材内部的一种缺陷,可分为一次带状组织和二次带状组织。
前者是在冶炼过程中,由于钢水凝固时产生枝晶偏析所形成的原始带状组织;后者是钢材在热加工后冷却所产生的沿轧制方向平行排列、成层状分布、形同条带的组织。
带状组织的存在使钢的组织不均匀,并严重影响钢材性能,降低钢的塑性、冲击韧性、断裂韧性和断面收缩率,造成冷弯不合、冲压废品率高;热处理时钢材容易变形、淬火开裂。
其影响因素及改善方法是:1、连铸工艺钢材轧后出现的带状组织主要来源于连铸坯中产生的枝晶偏析,控制连铸坯的枝晶偏析和促进元素的均匀分布是减轻或消除带状组织的有效方法。
从连铸工艺方面来看,扩大等轴晶区的范围和获得细小的二次枝晶能有效控制枝晶偏析。
通过合理控制浇注温度并保持恒定的速度浇注能有效增大等轴晶区域;另外,采用末端电磁搅拌,利用感应磁场产生的电磁力破碎树枝晶,使其作为等轴晶核心长大,能有效控制连铸坯的中心偏析;还有,制定合理的二冷工艺,控制二冷区各段冷却水量的大小,可以控制连铸坯表面温度,使连铸坯冷却均匀,也可以得到大区域的等轴晶。
2、轧钢工艺一次带状组织是在连铸过程中出现的,但采用合理的轧钢工艺可有效抑制二次带状组织的出现。
轧钢工艺中加热制度、开轧温度、变形量、终轧温度和冷却速度等参数尤为重要。
通过铸坯加热,可对铸态组织的成分偏析起到均匀化作用,也可以降低轧制过程的变形抗力,在允许的条件下,都尽可能采用较高的加热温度,而且还要保证足够的加热时间。
另外,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大压下量轧制法不仅对材料的带状组织减轻有利,而且还有细化晶粒的作用;同时冷却速率也是改善带状偏析的关键因素,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带状组织级别减轻或消除。
3、热处理工艺通过合理的热处理能有效减轻带状组织的级别。
钢在退火过程中,由于随炉冷却,使先共析铁素体析出充分,加重带状组织级别。
在正火过程中,冷速较快,可以减轻带状组织。
采用等温正火工艺可有效抑制带状组织的产生,将钢材加热到Ac3或Acm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快速冷却到珠光体转变区的某一温度,然后进行保温使其完成铁素体和珠光体的均匀转变,随后在空气中进行冷却。
带状组织对低碳微合金钢性能的影响及控制
冲击 / J
20 ∀ 冲击
385
520
31 126, 89, 104 80, 19, 34
标准 # 355 490~ 620 # 21
# 34
表 4 1号样和 2号样的组织情况
试样
1号 2号
夹杂物 铁素体晶粒 铁素体带状 级别 /级 度级别 /级 级别 /级
组织情况
A 1. 5
8. 5
4. 0 F+ P, 中心偏析严重
Abstrac t: Tw o low carbon m ic ro a lloyed stee ls w ith various com pos itions and g auges w ere investiga ted, the co rre lation be tw een the ir m 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ferr ite pear lite zone structure eluc idated, and the effects of the m icrostructure on the p lasticity and toughness o f the stee ls c larified. T he zone m icrostructure could be contro lled by optim izing the steel com pos i tion in sme lting and continuous casting, reduc ing the central segregation in the cast slab, decreasing the fin ish ing ro ll tem peratu re, and increasing the post ro lling coo ling rate. K ey word s: zone m icro structu re; m echanical properties; form ation m echan ism
低碳钢母材与焊接过热粗晶区带状组织倾向的行为研究
低碳钢母材与焊接过热粗晶区带状组织倾向的行为研究摘要:采用物理模拟方法对低碳钢母材与焊接过热粗晶区(CGHAZ)均热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观察并分析了不同均热温度对带状组织倾向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试制钢的母材和焊接过热粗晶区中带状组织特征随着均热温度的升高而逐步减弱至消除,均热温度为950 ℃以上时铁素体-珠光体带状组织特征消除,均热温度为1000 ℃以上时带状组织特征完全消除。
关键词:低碳钢物理模拟母材CGHAZ 带状组织钢中的晶粒大小和组织状态与钢的力学性能密切相关,尤其是当钢中存在有铁素体-珠光体带状组织等缺陷组织时经常会对钢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冲击韧性造成极为不利影响。
这主要由于钢中铁素体-珠光体带状组织等缺陷组织的出现往往会带来钢的力学性能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尤其是导致钢的横向塑性、冲击和断裂韧性等力学性能的显著降低。
这主要由于带状组织中铁素体和珠光体显微组织的显著不同而引发的力学性能的显著不同。
低碳钢中存在明显的带状组织现象,该现象的出现必将显著影响钢的使用性能尤其是钢的冲击韧性。
本文主要采用物理模拟的实验方法,从均热温度角度出发对低碳钢的过热粗晶区(CGHAZ)和母材的带状组织倾向的行为进行研究,从而为低碳钢的轧制及热处理生产工艺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1 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法试验采用20 kg真空感应炉冶炼低碳微合金试制钢主要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
试样加工为Ф6 mm×80 mm的物理模拟试样。
在Gleeble-3500热/力模拟试验机上对试制钢的焊接过热粗晶区试样进行制备后,从均热温度和冷却速度两方面对焊接过热粗晶区和母材的带状组织倾向进行研究:以80 ℃/s的加热速度将焊接过热粗晶区模拟试样和母材试样分别加热至\850 ℃、900 ℃、950 ℃、1000 ℃、1050 ℃、1100 ℃保温15 min后以1 ℃/s的冷却速度冷却到300 ℃以下。
试验完成后利用电火花线切割沿电偶处对焊接过热粗晶区和母材纵向切取试样并研磨抛光后,用4%的硝酸酒精进行腐蚀以进行金相组织观察,评价带状组织倾向,确定均热温度对带状组织形成的影响。
带状组织对材料性能影响的评估报告
安洛线L415MB带状组织对管材性能影响的评估报告0 前言安钢就“安阳——洛阳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于2010年1月开始向华油钢管厂供应7.1/8×1350mm L415MB板卷,在3-5月份供货的板卷中出现部分炉批带状组织为3.5级,未通过华油管厂入厂检验(技术要求不大于3级)。
为弄清成因及其对钢管的影响,华油管厂与安钢共同对钢的成分、组织、母材及钢管的性能等进行了分析,并试制一根带状组织为3.5级的钢管进行常规性能检测及HIC试验,以评估3.5级带状组织的原料能否满足管道工程要求。
1 带状组织状况1.1 带状组织的定义及评级钢的带状组织是指奥氏体冷却时不同的转变产物呈带状分布的特征。
华油管厂对带状组织的评级标准采用的是《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用热轧板卷技术条件(Q/SY GJX 0101-2007)》中的附录D,带状组织的级别是以M/A、珠光体组织条带、贝氏体带的条数,同时根据其在视域内的贯穿程度、连续性以及夹杂物的相关性评定的。
图1的带状组织级别评定为3.5级,即为华油管厂对L415MB某炉入厂检验的评定结果。
图1 华油管厂对230#带状组织检测的金像照片1.2 带状组织的成因在中石油管材所出版的《高强度微合金管线钢显微组织分析与鉴别图谱》一书及文献[1]中均指出,对于管线钢这类低碳钢,带状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成分偏析,连铸坯在凝固过程中碳和其他元素一起发生偏析而富集在枝晶间,在热轧再加热时,碳能相对均匀化,而其他元素均匀化却很困难,造成钢中各区域化学成分的不均匀,经轧制后变为条带偏析。
有些资料表明在偏析严重的情况下,带上的合金含量可比基体高出1~2倍。
为考查带状组织成因,选取带状级别为3.5级的金相组织(炉号为L004681)做SEM分析,在条带和基体上各取4个点进行了能谱分析,如图2所示,分析结果如下:图2 能谱分析取点示意图条带1#点:条带2#点:条带3#点:条带4#点:元素重量百分比原子百分比Mn 1.77 1.80Fe 98.23 98.20总量100.00元素重量百分比原子百分比Mn 1.81 1.84Fe 98.19 98.16总量100.00元素重量百分比原子百分比Mn 1.74 1.77Fe 98.26 98.23总量100.00元素重量百分比原子百分比Mn 1.82 1.85Fe 98.18 98.15总量100.00基体1#点: 基体2#点: 基体3#点:基体4#点: 元素重量百分比原子百分比Mn 1.52 1.54Fe 98.48 98.46总量100.00元素重量百分比原子百分比Mn 1.52 1.54Fe 98.48 98.46总量100.00元素重量百分比原子百分比Mn 1.57 1.60Fe 98.43 98.40总量100.00元素重量百分比原子百分比Mn 1.54 1.57Fe 98.46 98.43总量100.00表1列出了条带和基体上各点的Mn含量,表2为L415MB冶炼的化学成分及L004681炉次成分。
低碳钢带状组织
低碳钢零件中带状组织的成因、危害和避免消除工艺设计摘要:研究了低碳钢零件在热加工过程中带状组织形成的主要原因,讨论了带状组织的存在对低碳钢零件的力学性能、塑性成形性能以及其它性能的的影响。
带状组织中的元素偏析, 在常规退火、正火、淬火、渗碳加热条件下难以消除。
采用电渣重熔、快速结晶、增大锻造比和扩散退火等技术, 可以减轻或避免钢材带状组织的形成。
通过推导控制热加工冷却速度消除带状组织的冷却速度公式,提出了通过控制热加工冷却速度,以及通过高温扩散退火(+1-3次正火)来避免和消除低碳钢零件中带状组织的工艺控制措施。
关键字:低碳钢带状组织冷却速度扩散退火1.引言低碳钢零件有各种机械用途,在实际应用过程要求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
然而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却经常发现低碳钢零件在热加工后存在带状组织。
如带状组织是钢管中的一种缺陷组织,当带状组织严重时,钢管的力学性能出现明显的各向异性,使钢管横向断面收缩率降低较多,纵向冲击功与横向冲击功约相差一倍,钢管的塑性或韧性达不到技术标准的要求。
因此,探索消除或减轻低碳变形钢中带状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是非常迫切的任务。
2.低碳钢带状组织形成的原因在含碳量为0. 10% ~0. 35%的低碳钢材料在冶炼浇注后绝大部分要经过热塑性变形(热轧、热锻、热扩)后,方可成为型材。
但是,加工后的低碳钢零件容易得到沿着变形方向,形成珠光体和铁素体呈带状分布的组织,即形成带状组织。
低碳钢零件形成带状组织的原因各不相同,归纳起来大致有2种原因:(1)由成分偏析引起的带状组织,即当低碳钢零件中含有一定数量的夹杂物,压延时,夹杂物沿压延方向程流线分布。
当低碳钢零件冷至Ar3以下时,这些杂质就成为先共析铁素体成核的核心,使先共析铁素体先在夹杂物周围生成,形态呈带状分布,随后剩余奥氏体转变成珠光体,在室温金相显微镜下观察,铁素体为白色,而珠光体呈灰黑色,因此出现了白黑相间的条带状,这就是低碳变形钢的带状组织。
低碳钢中带状组织的成因、危害和消除
欢迎访问中国金相分析网您现在位置:专题分析与讲座 >> 带状组织分析低碳合金钢中带状组织的成因、危害和消除刘云旭(吉林工学院材料工程系,长春 130012)摘 要:研究了低碳合金钢中带状组织和混晶组织形成的原因、对钢材质量的影响和消除方法。
结果表明,这两种组织主要是钢中的成分偏析引起的,而且常成因果关系。
带状组织会降低钢的力学性能、切削加工性能和塑性成形性能,带状组织中的合金元素偏析,在常规退火、正火、淬火、渗碳加热条件下难以消除。
采用电渣重熔、快速结晶、增大锻造比和扩散退火等技术,可以减轻或避免钢材带状组织的形成。
关键词:低碳合金钢;带状组织;混晶组织1 引言低碳合金钢(包括渗碳钢)中的带状组织是指沿钢材轧制方向形成的,以先共析铁素体为主的带与以珠光体为主的带彼此堆叠而成的组织形态[1,2]。
混晶组织是指在热处理加热奥氏体化后获得了大小相差悬殊,粗细晶粒共存的组织形态。
它们都是经常出现的钢材的缺陷性组织。
由于我国的一些机械制造企业,对这种缺陷性组织的危害认识不足,材料入厂对其未作检查,而在产品加工过程中或制成后,因带状组织超标、混晶组织严重,满足不了用户要求时,在对热处理能否消除这种组织缺乏理性认识的情况下,要求热处理部门予以解决,并要求设备制造工厂带有消除或改善这种组织功能的预先热处理设备,常因达不到要求而发生纠纷。
应一些企业之约撰写此文,拟从这种缺陷性组织形成原因,对制件的危害和减轻或消除技术等方面予以说明。
2 试验试验用钢为汽车渗碳齿轮常用的低碳合金钢,其钢号及化学成分列于表1。
从30CrMo钢汽车齿轮锻坯切取试样,平行轴线方向的显微组织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带状组织形貌,其中白色为先共析铁素体,灰黑色为细珠光体加贝氏体。
将此试样经1000℃×1h→640℃×1h等温处理,其显微组织如图2所示。
可以看出,已无贝氏体,但带状组织形貌仍然存在,而严重程度有所减轻。
带状组织
带状组织20#,20G,A106B,A106C的低碳变形钢中,经常发现带状组织缺陷,严重时达到4~5级,对钢管不同部位取样进行检查结果表明,在钢管圆周面带状组织较轻,内孔表面带状组织明显,壁厚1/2处带状组织严重。
在材质相同、工艺相同的条件下,厚壁钢管较薄壁钢管中的带状组织严重带状组织是钢管中的一种缺陷组织,当带状组织严重时,钢管的力学性能出现明显的各向异性,使钢管横向断面收缩率降低较多,,纵向冲击功约相差一倍,钢管的塑形或韧性达不到技术标准要求带状组织的形成原因低碳钢经过热塑性变形(热轧、热锻、热扩)后,截取试样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在钢的主伸长变形方向分布有铁素体与珠光体相间的平行条带状偏析组织,称为带状组织《国外金属热处理》1986年第六期增刊中资料介绍,在含0.10%~0.35%的碳钢中,含P、Mn、Si、O、N元素较多的钢,在钢锭浇注过程中,容易形成枝晶偏析,如果再经过热塑性变形时,就延伸称为铁素体和珠光体交替的条带,形成带状组织。
若钢中存在提高A3相变点的元素(P、Si),则在冷却时,形成初生铁素体的晶核而形成铁素体带,反之若存在降低A3相变点的元素(Mn),则形成珠光体带,从而形成带状组织在热扩钢管时,把低碳钢原管加热到Ac1~Ac3两相区范围时,此时钢的显微组织为奥氏体和部分固溶的铁素体。
在扩管热形变时,奥氏体和铁素体沿塑性方向被拉长,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没有固溶的铁素体不会发生转变而被保留下来,奥氏体在冷却过程中析出少量的铁素体,当冷到共析温度后,转变为共析产物珠光体。
在室温金相显微镜下观察,铁素体为白色,而珠光体呈灰黑色,因此出现了白黑相间的条带状,这就是低碳变形钢热扩钢管中的带状组织带状组织消除机理低碳变形钢的室温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如果存在带状组织即为铁素体+珠光体交替的条带状组织。
具有带状组织的低碳钢无缝钢管,从室温加热到正火温度,当通过Ac1温度时,则共析组织发生转变,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
碳钢带状组织图例
碳钢的带状组织(图例)
带状组织分为一次带状组织,和二次带状组织。
一次带状组织由钢锭浇铸时树枝状偏析造成,二次带状组织由轧制或锻造过程中产生的。
带状组织可由正火来改善。
但是后续热处理只能改善带状组织,并不能完全消除,只能通过严格控制钢锭浇铸工艺,以减少这种缺陷组织。
带状组织对零件热后变形的影响很大,会导致变形没有规律可寻。
图列1(500X)
图例2 (100x)
图例3 (100x)
带状组织会降低钢的力学性能,切削加工性能和逆性成形性能,带状组织中的合金元素偏析,在常规退火、正火、淬火、渗碳加热条件下难以消除。
带状组织的危害
某电厂一期工程(300 MW×2)主给水管、再热冷段管材质均为进口的st45.8。
其中主给水管工作压力为25.4 MPa、工作温度为278℃;再热冷段管工作压力为4.62 MPa、工作温度为340℃。
到货后经抽样检验发现部分管道组织中存在严重的带状组织。
为确定该批钢管能否安全投运,进行了全面的材质鉴定试验,分析其带状组织形成的原因及危害,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
1带状组织形成的原因及其危害1.1带状组织形成的原因金属材料在冶炼浇注后绝大部分要经过压力加工方可成为型材。
但是,加工后的材料容易得到沿着变形方向珠光体和铁素体呈带状分布的组织,即形成带状组织。
形成带状组织的原因各不相同,归纳起来大致有2种原因:a.由成分偏析引起的带状组织。
即当钢中含有磷等有害杂质,压延时,杂质沿压延方向伸长。
当钢材冷至Ar3以下时,这些杂质就成为铁素体的核心使铁素体形态呈带状分布,随后珠光体也呈带状分布。
这种带状组织很难用热处理的方法加以消除。
b.由热加工温度不当引起的带状组织,即热加工停锻温度于二相区时(Ar1和Ar3之间),铁素体沿着金属流动方向从奥氏体中呈带状析出,尚未分解的奥氏体被割成带状,当冷却到Ar1时,带状奥氏体转化为带状珠光体,这种组织可以通过正火或退火的方法加以消除。
1.2带状组织的危害带状组织的存在会使金属的力学性能呈各向异性,沿带状组织的方向明显优于其垂直方向。
2主要试验及其结果分析试样取于主给水管料头,炉号为191272,材质为st45.8钢。
2.1化学成分分析(见表1)由表1可见,该材质化学成分符合st45.8钢DIN17 175D标准的要求。
2.2金相试验为便于比较,制作2个试样,正常及带状组织各制1个。
试样经打磨、机械抛光、4%的硝酸酒精化学抛光处理后,分别在金相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分析。
正常组织的片状珠光体均匀分布在铁素体之间,无带状组织现象。
图1为带状组织P +F,其中珠光体和铁素体呈条带状分布,按照GB/T13299-91标准评为4级。
魏氏组织形成原因的及如何解决
魏氏组织的形成原因及如何解决魏氏体的起因我们认为:一是锻造的加热温度过高;二是冷却速度过快所致;在亚共析钢或过共析钢中,由高温以较快的速度冷却时,先共析的铁素体或渗碳体从奥氏体晶界上沿着奥氏体的一定晶面向晶内生长,呈针状析出。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从奥氏体晶界上生长出来的铁素体或渗碳体近似平行,呈羽毛状或三角形,其间存在着珠光体的组织。
这种组织称为魏氏组织。
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魏氏组织大多是铁素体魏氏组织.魏氏组织常伴随着奥氏体晶粒粗大而出现,魏氏体的危害:1.在最终热处理会有增大变形的倾向;2.使钢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塑性和冲击韧性显著降低,同时使脆性转折温度升高。
魏氏组织容易出现在过热钢中,因此,奥氏体晶粒越粗大,越容易出现魏氏组织。
钢由高温较快地冷却下来往往容易出现魏氏组织,慢冷则不易出现。
钢中的魏氏组织一般可通过细化晶粒的正火、退火以及锻造等方法加以消除,程度严重的可采用二次正火方法加以消除。
带状组织产生,低碳钢在低温锻造时候会形成带状组织,一般通过正火可以消除。
魏氏体产生,锻造时候,热处理的时候过热组织,缓慢冷却产生。
一般可以通过高温退火或多次正火消除!这两种组织会引起强度降低,对低温冲击更敏感,会明显降低低温冲击值!魏氏体组织是含碳0.6%的碳钢或低合金钢在奥氏体晶粒体较粗和冷速适中的条件下,先共析出铁素体呈片状或粗大羽毛状,与原奥氏体呈一定的位向关系的组织。
过共析钢魏氏体组织中的渗碳体呈针状或杆状出现于原奥氏体晶粒内部。
热锻造中的魏氏组织是怎么产生的?后续的热处理工序怎么去消除它?锻造后比较高的温度淬火,也就是直接放入水中冷却就会形成魏氏体。
锻后正火就可以消除。
淬火操作不会造就魏氏体。
回复5#含碳量<0.5%时,先共析铁素体常分为:轴状、网状及针状三类奥氏体晶粒较细,冷速较快,多呈轴状;奥氏体晶粒较粗,冷速较慢,多呈网;奥氏体晶粒粗大,冷速较适中,多呈针状。
所以魏氏组织是在奥氏体晶粒粗大的前提下,空冷时在适中的冷速下析出片状、针状铁素体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碳钢零件中带状组织的成因、危害和避免
消除工艺设计
摘要:研究了低碳钢零件在热加工过程中带状组织形成的主要原因,讨论了带状组织的存在对低碳钢零件的力学性能、塑性成形性能以及其它性能的的影响。
带状组织中的元素偏析, 在常规退火、正火、淬火、渗碳加热条件下难以消除。
采用电渣重熔、快速结晶、增大锻造比和扩散退火等技术, 可以减轻或避免钢材带状组织的形成。
通过推导控制热加工冷却速度消除带状组织的冷却速度公式,提出了通过控制热加工冷却速度,以及通过高温扩散退火(+1-3次正火)来避免和消除低碳钢零件中带状组织的工艺控制措施。
关键字:低碳钢带状组织冷却速度扩散退火
1.引言
低碳钢零件有各种机械用途,在实际应用过程要求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
然而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却经常发现低碳钢零件在热加工后存在带状组织。
如带状组织是钢管中的一种缺陷组织,当带状组织严重时,钢管的力学性能出现明显的各向异性,使钢管横向断面收缩率降低较多,纵向冲击功与横向冲击功约相差一倍,
钢管的塑性或韧性达不到技术标准的要求。
因此,探索消除或减轻低碳变形钢中带状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是非常迫切的任务。
2.低碳钢带状组织形成的原因
在含碳量为0. 10% ~0. 35%的低碳钢材料在冶炼浇注后绝大部分要经过热塑性变形(热轧、热锻、热扩)后,方可成为型材。
但是,加工后的低碳钢零件容易得到沿着变形方向,形成珠光体和铁素体呈带状分布的组织,即形成带状组织。
低碳钢零件形成带状组织的原因各不相同,归纳起来大致有2种原因:
(1)由成分偏析引起的带状组织,即当低碳钢零件中含有一定数量的夹杂物,压延时,夹杂物沿压延方向程流线分布。
当低碳钢零件冷至Ar3以下时,这些杂质就成为先共析铁素体成核的核心,使先共析铁素体先在夹杂物周围生成,形态呈带状分布,随后剩余奥氏体转变成珠光体,在室温金相显微镜下观察,铁
素体为白色,而珠光体呈灰黑色,因此出现了白黑相间的条带状,这就是低碳变形钢的带状组织。
(2)由热加工温度不当引起的带状组织,即低碳钢零件热加工停锻温度于二相区时(A1和A3之间),铁素体沿着金属流动方向从奥氏体中呈带状析出,尚未分解的奥氏体被割成带状,当冷却到A1时,带状奥氏体转化为带状珠光体。
注:下图为带状组织的示意图:
3.带状组织对低碳钢零件力学性能的影响
3.1.带状组织对低碳钢零件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参见表1中的关于带状组织的实验数据)。
数据表明:带状组织使低碳钢零件在垂直于轧制方向(即垂直于带状组织方向)的伸长率δ5,断面收缩率ψ及冲击韧度αk降低。
带状组织对低碳钢零件的屈服点σs,和抗拉强度σb影响不大。
3.2.带状组织对于低碳钢零件的危害
(1)带状组织的存在会使低碳钢零件的力学性能呈各向异性,使零件的横向断面收缩率降低较多,纵向冲击功与横向冲击功约相差一倍,沿带状组织的方向明显优于其垂直方向,压力加工时易于从交界处开裂。
(2)对于需要后续热处理的零件,带状组织轻则会导致热变形过大,重者会造成应力集中,甚至出现裂纹。
4.避免或消除低碳钢零件带状组织的两种工艺设计
4.1.通过控制热加工冷却速度来避免低碳钢零件带状组织的工艺
低碳(合金)钢经热轧或锻压后,由于枝晶偏析会使合金元素的富化区和贫化区在形变过程中沿形变方向伸展,由于合金元素的扩散均匀化远比碳要慢的多,这种合金元素的带状偏析分布不易消除。
这些带状分布的合金富化奥氏体与合金贫化的奥氏体之间分解的动力学规律有相当的差别,含合金元素少的奥氏体在慢速冷却时由于在较高温度下首先分解出部分铁素体而使该区域的碳向富化合金区域排挤,从而在继续冷却后使合金富化区形成以珠光体为主的带状组织,而合金贫化区形成铁素体众多的带状组织。
显然,合金元素的带状偏析分布是形成众多带状珠光体-铁素体组织的必要条件,但如果没有碳原子向偏析区内扩散,带状珠光体-铁素体组织就不会形成,因此,合金元素的带状偏析仅仅是造成了钢中带状组织的潜势,而形成带状组织的充分条件则是碳的扩散能力。
为此我们进一步讨论冷却速度对于形成带状组织的影响。
如带状组织中铁素体区(合金贫化区)与珠光体区(合金富化区)的转变温度相差ΔT ,偏析区平均距离为d ,冷却速度为v ,则在ΔT 温度间隔内为碳原子提供的扩散时间为τ=ΔT/v,今碳的扩散系数为Dc ,遵循扩散的抛物线规律
X=K ⨯ τD
式中X-扩散距离(或深度);
τ-扩散时间;
则 Xc= K ⨯ τDc =K v
T Dc Δ 若在τ时间内碳的扩散距离Xc 小于合金偏析去距离d 时,即
Xc<d
代入 K v
T Dc Δ<d
换算结果 v>K Dc
d ⨯⨯T 2(K 为一常数)
即当冷却速度v>K Dc d ⨯⨯T 2时将不会出现带状珠光体-铁素体组织。
通过控
制热加工冷却速度消除的这种带状组织,在以后的热处理时一定冷速下仍可出现,这是因为合金偏析依然存在,必须通过较高温度下长时间扩散退火才能消除。
4.2.通过高温扩散退火(+ 1-3正火)消除低碳钢零件带状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4.2.1.工艺分析
在固相线以下高温加热到某一温度(>A 3、Acm ,低碳钢为1100~1200C
),并在此高温下长时间(十几小时几十小时)保温,使钢中的带状偏析元素得到充分地扩散,然后快冷到低于临界冷却温度30~40C 的等温炉等温炉冷到300~500C ,然后空冷至室温。
铁素体和珠光体在上述的冷却再结晶过程中不会形成带状,而形成均匀组织,所以上述工艺可以避免带状组织的形成。
但是,经过高温长时间扩散退火后,组织晶粒会变粗大(3-4级),因此,还必须进行1-3次的正火处理,以细化晶粒,消除钢中的带状组织,提高综合力学性能。
4.2.2.以 20CrMnMo 凸轮为例讨论低碳钢扩散退火及正火工艺
热处理工艺曲线图如下:
以100~200
C /h 的加热速度将20CrMnMo 凸轮加热到温度1200C ±10C ),并在此高温下保温11.5h ,然后在等温炉等温炉冷到500C 以下空冷至室温。
以100~200C
/h 的加热速度将扩散退火后的20CrMnMo 凸轮加
热到温度900C 10C ),并在此温度下保温2.5h,然后空冷至室温。
常规正火、扩散退火、扩散退火后正火的金相组织对比见图3。
通过常规正火、扩散退火、高温扩散退火后正火的金相组织对比,通过高温扩散退火(+ 1-3正火)热处理工艺,低碳钢零件带状组织可以被消除,晶粒度达到7—8级,满足工艺要求。
图3热处理晶相组织
(a)常规正火(x100.晶粒度7—8级)(b)扩散退火(x100.晶粒度3—4级)(c)高温扩散退火+正火(x100,晶粒度7—8级)
5.结论
(1)低碳钢零件中的带状组织是低碳钢零件在浇注凝固过程中枝晶组织带来的Mn, Si等的合金元素偏析造成的,枝晶偏析在轧后钢板中形成的成分带状是形成组织带状的根源和先决条件。
(2)低碳钢零件中带状组织的存在会降低低碳钢零件的伸长率δ、断面收缩率ψ和冲击韧性α。
(3)低碳钢零件中的带状组织可以用高温扩散退火的方法消除或减轻。
较为严重的带状组织可以通过高温扩散退火后正火+1-3次回火来消除、减轻,对性能均匀性要求比较高的低碳钢零件,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可起到减轻带状组织的效果,但需要结合前一项热处理工艺和低碳钢零件的使用性能要求,合理的确定热处理工艺。
(4)合理的加热制度,控轧控冷((TMCP)技术的应用,包括合理的开轧温度、终轧温度、轧后冷却速度和冷却方式,以及奥氏体再结晶区和未再结晶区压下量的分配和道次压下量设定等,对减轻或避免带状组织有重要作用。
6.参考文献
[1].《金属热处理与表面工程2009年9月》沈承金编中国矿业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
[2].《材料实验技术》王温银史月丽顾永琴编中国矿业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
[3].《锻件带状组织的分析与热处理》王民方
[4]《消除16Mn钢板带状组织的临界冷却速度的测定与计算》林大为沈黎晨等
[5].《低碳合金钢中的带状组织的成因、危害和消除》刘云旭
[6].《热轧中厚板带状组织的成因与预防措施》王凯张贵杰刘金明周满春
[7]《在未再结晶区大压下后加速冷却工艺对钢板带状组织的影》钢铁研究学报
[8].《热处理工艺对SAE8620H低炭齿轮钢带状组织的影响》谢文新李国忠曹红福
[9].《“分段冷却”工艺对C-Mn钢中板带状组织的影响》方琦孙伟王丙兴赵德文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