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

合集下载

刘禹锡《忆江南》的原文与赏析

刘禹锡《忆江南》的原文与赏析

刘禹锡《忆江南》的原文与赏析刘禹锡《忆江南》的原文与赏析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刘禹锡《忆江南》的原文与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刘禹锡《忆江南》的原文与赏析 1忆江南刘禹锡唐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嚬。

【赏析】:这是刘禹锡在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所作之词。

词人运用拟人手法,将人情物态糅为一体,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从而将抒情主人公的惜春、伤春之情巧妙的烘托出来。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起句似有突兀,让人不易理解,及至看了下文,才恍然大悟。

原来“春去也”是抒情主人公即下文那个“独坐亦含嚬”的洛城少女的慨叹之词。

她一边惋惜春天的归去,一边又觉得春天对她来说也有无限依恋之情。

她仿佛看到,春天在归去的当儿,还向她殷勤致意,恋恋不舍的道别。

“去也”一词,感情色彩极浓,词人用拟人手法将春天人格化,写出它不忍离去又不得不离去的无奈。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两句,词人仍用拟人手法,描绘出了树木花草与春天的惜别之情:柔弱的柳条随风轻摇,不胜依依,恍如一位妙龄女子正挥手举袖与春天作别;碧绿的兰草沾满露珠,晶莹闪光,好似少女在款款惜别之际泪洒罗巾。

“举袂”、“沾巾”都是抒情主人公的想象之辞,正因为她惋惜春归,因此才觉得周围的客观景物也好像同她一样扼惋叹惜。

总之,词人不写人惜春,却写春恋人,这样将抒情主人公的惜春之情写得婉转有致,耐人寻味。

“独坐亦含嚬”,由此词人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惜别之人——洛城少女。

这时,洛城少女正独自端坐在花尽春空的庭院,嚬眉蹙额。

由词中这一“亦”字可知此刻的她无论是独吟、独赋,还是独思、独坐都无法排遣内心满腹的愁绪。

想必旖旎的春光曾带给她无限的欢乐或者说曾激励她憧憬美好,但是如今春阑花谢,欢乐已成为过眼烟云,理想也最终落空,因此洛城少女只能徒然地对物伤怀,黯然伤神罢了。

《忆江南·江南好》原文、翻译及赏析

《忆江南·江南好》原文、翻译及赏析

《忆江南·江南好》原文、翻译及赏析《忆江南·江南好》是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作者竭力追忆江南春景,从内心深处赞叹“江南好”,而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不禁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忆江南·江南好》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忆江南·江南好唐代: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译文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

春天的时候,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注释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ān):熟悉。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创作背景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此词在公元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鉴赏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待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

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忆江南注释和诗意

忆江南注释和诗意

忆江南注释和诗意原文:《忆江南》唐代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注释:①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

分单调、双调两体。

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②谙(音安):熟悉。

③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诗意: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

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

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

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

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

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日出江花红胜火①?春来江水绿如蓝②?能不忆江南。

①日出句:早晨太阳出来以后,照得江边盛开的花儿,红艳得比火还要红。

②春来句:蓝,用蓝草制成的颜料,也叫靛青。

春江青碧,好像靛青的颜色一样,在阳光下泛着绿波。

这几句词是说,春日,朝阳照耀下的江畔花朵,红得胜似烈火;江水碧绿的颜色,只有蓝草可以相比。

这一切,怎能不撩起我对江南的回忆?诗人用对比、夸张的手法,对江南水乡的诱人春色进行了形象的描绘,红绿相映,光彩夺目,印象强烈,引人入胜。

--引自李济洲编著之《全唐诗佳句赏析》。

《忆江南》原文注释及简析

《忆江南》原文注释及简析

《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作者背景】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出生在新郑(今河南新郑)。

他的诗风格平易清新,质朴自然,常以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和人民的痛苦生活题材,如《新乐府》、《秦中吟》等均为反映社会疾苦的优秀之作。

其他如《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歌行,传诵尤广。

注词释义忆江南:词牌名。

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忆:怀念。

谙:熟悉。

蓝:蓝草,叶子青绿色的可以用来制作染料。

【古诗今译】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

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

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名句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是一幅五彩的画,画出了江南好。

白居易虽出生在北方,但担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后,苏、杭的秀丽风景给他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回到北方以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作品,《忆江南》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这首诗开篇就感叹“江南好”,江南好,好在何处,当然是一言难尽,而一首词的篇幅很小,容不得详细叙述,白居易在这里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

“日出”二句对仗工整,色彩明丽,是一句广为后人传诵的名联。

在作者笔下,江花与火对照,花的红艳令人赞叹;描绘江水,绿、蓝并举,水色的碧绿深浓似在眼前。

短短两句十四个字,写尽了江南春日胜景。

如此美丽的景色,怎能不使作者魂牵梦绕?因此,末句“能不忆江南”便自然流出,而作者对江南的忆念之情,对江南赞美之情也在不言中洋溢出来。

《忆江南三首》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忆江南三首》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忆江南三首唐代:白居易原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译文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

春天的时候,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江南的回忆,最让人容易想起的就是杭州:游走在天竺寺中寻找中秋盛开的桂花,登上郡亭枕卧其上,观赏起落的潮头。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容易想起苏州的吴宫。

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注释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ān):熟悉。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山寺”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

”桂子,桂花。

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竹叶:酒名。

即竹叶青。

亦泛指美酒。

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

此词泛指吴地美女。

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白居易《忆江南》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白居易《忆江南》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白居易《忆江南》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译文: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

春天的时候,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注释: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ān):熟悉。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山寺”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

”桂子,桂花。

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赏析:此词选自《白氏长庆集》。

长庆三、四年(823、824)间,白居易眼见朝政日非,主动要求外放,来到杭州任刺史。

杭州是江南的一颗明珠,这里的春天是那么的旖旎,这里的山水是那么的迷人,诗人修筑圩堤,疏浚湖泊,寄情山水,徜徉林泉,渡过了一段难忘的岁月。

晚年,退居洛阳,那美好的江南风光还时时浮现在他眼前,他以童真般的迷恋写下了一组清丽动人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开头两句赞美江南风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表现得那么真挚而充满感情。

诗人深情的赞美,深切的思念,如春草生发,如春江涨潮,自然而充满爆发力。

“好”即“美“的意思,如“美景”称为“好景”。

“江南好”即“江南美”,“谙”即熟悉。

下文就扣住自己熟悉的江南美景来写,作者又没有全面铺开,而选择了最普遍、最有代表性、也是诗人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江南美景来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太阳升起了,霞光点燃了江边那如火的鲜花,红得那么耀眼,那么精神,带着跳动的光焰,带着春日的勃勃生机,“红”色是基调,是春日太阳、霞光的杰作,好似音乐中的主旋律,而如火苗跳动的江边鲜花就是那最精采的聚光点,好似音乐中的华采乐段,“火”字还写出了春风翻拂鲜花散发出不同光采的神态。

《忆江南》译文及赏析

《忆江南》译文及赏析

《忆江南》译文及赏析《忆江南》译文及赏析《忆江南》译文及赏析1《忆江南》唐代: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忆江南》译文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

春天的时候,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忆江南》注释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ān):熟悉。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忆江南》创作背景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此词在公元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忆江南》鉴赏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待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本诗其第一首,作者泛忆江南,兼包苏、杭,写春景。

全词五句。

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

“风景旧曾谙”一句,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因而在自己的审美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

接下去,即用两句词写他“旧曾谙”的江南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日出”、“春来”,互文见义。

春来百花盛开,已极红艳;红日普照,更红得耀眼。

《忆江南》诗词解读

《忆江南》诗词解读

《忆江南》诗词解读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⑵。

日出江花⑶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⑷,能不忆江南。

【注释】⑴ 忆江南──既是标题,也是词牌名。

⑵ 旧曾谙──从前很熟悉。

⑶ 江花──江边的花。

⑷ 蓝──蓝草,叶子青绿,可制染料。

【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题解】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

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

诗人早年因避乱来到江南,曾经旅居苏、杭二州。

晚1 / 5年又担任杭、苏刺史多年。

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他也与那里的人民结下了深挚的友谊,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后,仍然恋恋不已。

《忆江南词》就是这种心情下的产物。

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以后文人词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赏析】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

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

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

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2 / 5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王安石《忆江南》

王安石《忆江南》

首先表明作者对江南美景的喜爱和赞美,接着对江南美景的远去表达留恋不舍之情。

忆江南,读音:[yì jiāng nán]《忆江南》原文是:城南城北万株花, 池面冰消水见沙。

回首江南春更好,梦为蝴蝶亦还家。

王安石简介: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

汉族。

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区荆公路邓家巷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

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字介甫,晚号半山。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

他一生写了不少深刻反映人民疾苦和社会问题的作品。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有的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有的风格雄健峭拔,修辞凝练,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对后来宋诗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父名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

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

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

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

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

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

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白居易的《忆江南》注释及译文

白居易的《忆江南》注释及译文

白居易的《忆江南》注释及译文导读:一、《忆江南三首》原文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⑵;日出江花红胜火⑶,春来江水绿如蓝⑷。

能不忆江南?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⑸,郡亭枕上看潮头⑹。

何日更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⑺;吴酒一杯春竹叶⑻,吴娃双舞醉芙蓉⑼。

早晚复相逢⑽!二、《忆江南三首》的注释⑴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⑵谙(ān):熟悉。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⑸“山寺”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

”桂子,桂花。

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⑹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⑺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⑻竹叶:酒名。

即竹叶青。

亦泛指美酒。

《文选·张协〈七命〉》:“乃有荆南乌程,豫北竹叶,浮蚁星沸,飞华蓱接。

”⑼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

《文选·枚乘〈七发〉》:“使先施、徵舒、阳文、段干、吴娃、闾娵、傅予之徒……嬿服而御。

”此词泛指吴地美女。

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⑽早晚:犹言何日,几时。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尝有甲设宴席,请乙为宾;而旦于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三、《忆江南三首》的译文其一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

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其二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钱塘江大潮。

忆江南翻译文言文

忆江南翻译文言文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烟水照梳妆。

江南忆,次忆是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千里共婵娟。

江南忆,又忆是扬州。

绿杨阴里白沙堤,红药栏边白板桥。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江南忆,最忆是苏州。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忆江南,梦回扬州路。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瘦西湖上人独立,春风又绿江南岸。

忆江南,水乡如画图。

烟雨蒙蒙江水阔,轻舟摇曳过前湖。

垂柳依依芳草长,渔舟唱晚春江花。

忆江南,江南好风光。

杏花春雨江南岸,燕子飞来画堂。

江南水乡春色好,烟波浩渺画图中。

忆江南,烟波江上舟。

江南烟雨浓如酒,千里江南画中游。

绿柳垂丝绦,轻舟荡漾水悠悠。

忆江南,江南忆水乡。

江南水乡如画里,烟雨蒙蒙梦魂乡。

碧波荡漾春江水,鱼跃鸢飞景致长。

忆江南,江南忆江南。

江南水乡风景美,烟雨江南画图中。

水乡人家掩青苔,小桥流水人家在。

忆江南,江南忆旧游。

江南水乡如梦游,烟雨江南画图中。

楼台倒影碧波中,轻舟荡漾春江舟。

忆江南,江南忆江南。

江南水乡如画卷,烟雨江南梦魂牵。

水乡人家绿树阴,小桥流水人家闲。

忆江南,江南忆江南。

江南水乡如仙境,烟雨江南梦回时。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注释及译文

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注释及译文

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注释及译文《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词作品。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注释及译文,欢迎阅读。

一、《忆江南三首》原文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⑵;日出江花红胜火⑶,春来江水绿如蓝⑷。

能不忆江南?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⑸,郡亭枕上看潮头⑹。

何日更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⑺;吴酒一杯春竹叶⑻,吴娃双舞醉芙蓉⑼。

早晚复相逢⑽!二、《忆江南三首》的注释⑴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

”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⑵谙(ān):熟悉。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⑸“山寺”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

”桂子,桂花。

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⑹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⑺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⑻竹叶:酒名。

即竹叶青。

亦泛指美酒。

《文选·张协〈七命〉》:“乃有荆南乌程,豫北竹叶,浮蚁星沸,飞华蓱接。

”⑼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

《文选·枚乘〈七发〉》:“使先施、徵舒、阳文、段干、吴娃、闾娵、傅予之徒……嬿服而御。

”此词泛指吴地美女。

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⑽早晚:犹言何日,几时。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尝有甲设宴席,请乙为宾;而旦于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三、《忆江南三首》的译文其一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

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出自白居易的《忆江南》全诗及赏析

出自白居易的《忆江南》全诗及赏析

出自白居易的《忆江南》全诗及赏析出自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注释】⑴忆江南:词牌名。

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

分单调、双调两体。

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忆:怀念。

⑵谙:熟悉。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⑷蓝:蓝草,叶子青绿色的可以用来制作染料。

【译文】江南是个好地方,我熟悉那里的风景。

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

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鉴赏】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

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

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白居易《忆江南》原文、译文、赏析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白居易《忆江南》原文、译文、赏析

白居易《忆江南》原文、译文、赏析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作者简介]白居易(公元772-846),字乐天,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

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邦(今陕西渭南东北)。

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

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

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含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

常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

也常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

他的讽谕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

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

二、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有《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

今编诗三十九卷。

[注释]忆江南: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

分单调、双调两体。

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忆江南》共3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曾:曾经。

谙:熟悉。

江花:江边的花。

胜,一作“似”。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此指蓼蓝。

《旬子·劝学》:“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译诗、诗意]江南美啊,对我来说江南的美景曾经是那么的熟悉。

灿烂的阳光把江畔的野花照耀得比火还要红,春天的江水如蓝草一样碧绿清澈。

这样的景色让我怎能不常常回忆呢? [赏析]忆江南(全)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励志古诗词《忆江南》原文及赏析

励志古诗词《忆江南》原文及赏析

励志古诗词《忆江南》原文及赏析
《忆江南》原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赏析:
《忆江南》是一首以江南风景为题材的励志古诗词。

这首诗体现出作者对失去的江南风光的思念之情,表达出他的不舍与思索。

从诗的开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可以清楚看到作者对于江南繁华景象的思念,写出了对春花秋月的哀思,对过去的回忆的留恋和感叹。

随后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作者正式歌颂出了南国古韵,也给人以深刻的思考,让人们回想起故国情怀,体味到无比悲凉的落寞,又能在思想洞察到作者对国家衰败的哀叹。

最后一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作者借此句将江南思念中的苦、恨、悲、情缩影成一句,让人深思,有如神态超然。

总之,诗歌《忆江南》表达的是作者柔情似水的爱国之情,令
人动容。

它也充满了励志的深意,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勉励人们敢于担当、不忘初心,勇往直前,谱写出一曲爱国的励志古诗。

文言文忆江南翻译注释

文言文忆江南翻译注释

原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翻译:
江南之地,风景宜人,我对此地之景,早已熟悉。

每当太阳从江面升起,江中的花朵比火还要红艳,春天来临时,江水变得绿得如同蓝草。

怎能不让人怀念江南呢?
注释:
1. 江南好:江南,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古代诗人常以“江南”代指美丽富饶的地方。

好,美好,宜人。

2. 风景旧曾谙:风景,自然景观;旧,以前;曾,曾经;谙,熟悉。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熟悉和怀念。

3. 日出江花红胜火:日出时,江面上的花朵因为阳光的照射而显得更加红艳,比火还要耀眼。

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以火的热烈来比喻花的红艳。

4. 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江水变得清澈碧绿,如同蓝色。

这里同样运用了比喻手法,以蓝草的青翠来比喻江水的绿色。

5. 能不忆江南:能,怎么;不,不。

这句话是反问句,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怀念之情。

整篇《忆江南》通过描绘江南春日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江南的美丽和诗人内心的情感。

这首诗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佳作。

《忆江南》原文及翻译赏析

《忆江南》原文及翻译赏析

温庭筠《忆江南》原文及翻译赏析原文: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译文:梳洗打扮完毕,独自一个人倚靠在望江楼上凝望着江面。

已经过去了上千只帆船,都不见心上的人儿,只有在夕阳的余辉里含情脉脉地凝视着悠悠的江水,真是让人日夜柔肠寸断于白蘋洲头。

赏析:这首词刻画了一个倚楼望江盼夫归来而又一再失望的妇女形象。

开篇“梳洗罢,独倚望江楼”二句,抓住人物的动态描写,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睡醒早起,梳头洗脸打扮完毕,就独自一人倚着望江楼的栏杆向江面凝望。

词人抓住妇女的特有动作情态“梳洗罢”,点明了人物的身份,是一位年轻的思妇。

略事打扮装饰,急切地就“独倚望江楼”,表现了人物那种急切地盼望丈夫归来而又信心不足的心情。

一个“倚”字写了思妇倚楼而望久久地等待的神态,更有信心不足之意。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这二句与其说是写景,更不如说是写情,从字面上不难看出,这事词人用笔的高妙之处,寓情于景,隽永含蓄。

眼望着江面上千帆已经过尽,仍不见丈夫归舟,时近黄昏,江面上只剩下斜阳的余晖含情脉脉,静静的江水悠悠东流。

意境写得如此悠远凄清,在于着力渲染思妇的离愁。

一个“尽”字不仅把天色已晚,江面空无一船,空旷凄凉的意境描绘出来,而且把思妇独倚望江楼时间之长,又一天盼夫归来之愿望被隔断时的愁苦与无助的心情表现得入木三分。

“肠断白蘋州”作为结句,是思念的极致,描写思妇又见到江边的白蘋州,回忆起当年在此分手时的情景,本来已经望不见归舟已是心灰意倦,又见分手之处,怎能不肝肠寸断、伤心至极呢?直写心境,揭出题意,余味深长。

作品选择富有特征的动作和景物, 使词作构筑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艺术境界, 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心理描写细致,情思哀挽绵长,意境幽远,场景明晰,寓意深刻,足以唤起读者心灵深处的情感共鸣。

忆江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最新)

忆江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最新)

忆江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忆江南唐代: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译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

春天的时候,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注释: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熟悉。

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

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赏析: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待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本诗其第一首,作者泛忆江南,兼包苏、杭,写春景。

全词五句。

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

“风景旧曾谙”一句,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因而在自己的审美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

接下去,即用两句词写他“旧曾谙”的江南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日出”、“春来”,互文见义。

春来百花盛开,已极红艳;红日普照,更红得耀眼。

在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

春江水绿,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

在这里,因异色相映衬而加强了色彩的鲜明性。

作者把“花”和“日”联系起来,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联系起来,为的是异色相映衬。

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为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一、初读课文,了解词的大意。

二、自学生字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句的意思。

三、准备自己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育方面:1、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2、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自然的情感。

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欣赏能力、鉴赏美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忆江南》是语文A版四年级下册第九课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

白居易则即事名篇,题为《忆江南》。

这首词诗人选取“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的有力的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四、教学方法《忆江南》这首词,在平时的古诗词中诵读中已经积累过,孩子们都不陌生。

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由质疑开始,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理解古词的意思,感悟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感情,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首先引导学生比赛朗读,指导相互评价,把词读流畅,读出抑扬顿挫来。

然后请同学运用已经掌握的读书做记号的方法,一边轻声朗读一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看谁读懂的多。

同学们一边专注地读起来,一边在圈圈画画。

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启发,互相点拨,共同理解感悟。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意境,解题入情1.师动情导入:同学们,自古以来,江南就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处处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人间天堂”的美誉。

今天,就先让我们一块走近江南,去领略它的美景。

(课件播放配乐江南风景图,)。

【百度搜索】/show/4/105/5063951k27530c53.html 2.欣赏了江南美景,你想用什么词来赞美江南?3.你知道哪些赞美江南美景的古诗词?课件出示一些赞美江南美景的诗句,齐读。

【百度空间】/share/detail/3504813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4.介绍“江南”:关于“江南”究竟在什么地方,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说法:现在一般指长江中下游,长江的南岸;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指的是苏州与杭州一带。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江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

但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

5.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

6、板书课题:《忆江南》7.课件出示这首词,师配乐读。

【百度搜索】/jianlilangdu/audio/0qpPAIPIEEEQVSaA=.html 8.解题:“忆”是什么意思?说说诗题的意思。

(诗人思念江南)9.了解“词”与“词牌”。

你对词有多少了解呢?词与诗有什么区别。

【百度搜索】/sl/index.aspx?KindID=574&Type=301&FileID=2989 词兴起于晚唐,繁荣于宋朝,它的句式有长有短,能比较灵活地反映作者要表达的内容与思想情感。

词有不同的“词牌”,“忆江南”就是其中之一。

词牌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什么联系。

)你还知道其它的词牌名吗?(渔歌子、水调歌头、长相思)。

二、初读释义,感知情景1.学生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并读出节奏。

2.指名读。

注意读准“谙”;并与“暗”区别字形与字义。

3.齐读。

指导读出节奏。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4.说说这首词的大意。

(注意“蓝”的意思)5.再读。

三、品赏词句1.这首词中的哪个词点出了诗人忆江南的原因?(板书:好)2.品1、2句。

(1)读着这个“好”字,你们会想起哪些江南的美景?(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如:桃红柳绿、莺歌燕舞、草长莺飞、溪边浣洗、、茶园风光、鱼米之乡、人杰地灵……)(让学生观看其中的一些画面)【百度图片】/s?word=%D2%E4%BD%AD%C4%CF%B7%E7%B9%E2%CD%BC%C6%AC&tn=siteh ao123(2)道不完的江南美景,白居易却只用一个“好”字来赞美!这个“好”字,用得多妙啊!有人说,中国的汉字,就是一幅画,更是一首诗。

诗词是汉字中的精华,更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啊!(3)好,再一次用朗读品味这句“江南好”。

(随机评价)(4)“风景旧曾谙”什么意思?(理解“谙”)(5)一个“旧曾谙”让你体会到了什么?(说明诗人过去对江南很熟悉,所以诗人很想念江南。

)师:一个“旧曾谙”说明江南之“好”不是听别人说的,而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旧曾谙”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

古典诗词语言精妙,我们学习古诗词不仅仅要知道它的意思,还要懂得通过语言来品味、欣赏。

(6)再次朗读品味这两句。

3.品3、4句。

(1)在这么多江南美景中,让白居易印象最深,觉得最“好”的,究竟是什么呢?引出下面的两句词——课件出示3、4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百度搜索】/question/31055152.html (2)自读这两句,说说:这两句写了哪些景物?写了哪些颜色?(日出江花江水;红绿)(3)这两句诗流传至今的名句呀!你认为这两句写得好在哪?(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借助比喻“红胜火”和“绿如蓝”,并运用了异色相衬的写法,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

)(4)指名读。

读着读着,这些美丽的景物和艳丽的色彩组合在一起,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用语言描述画面,然后出示相关的动画。

)【百度视频】/s/blog_634818230100k362.html (5)是啊,多美啊!你就是站在这江边的诗人,你是一种怎样的情绪?(对江南美景的赞美、思念)指名读,评议(引导学生边想象画面,边配乐朗读)(6)同学们,这两句词啊,我们越读越有味!这味道,其实不仅仅来自风景,还来自词句本身的魅力,大家将上下句对照起来读,发现了什么?(字数相等,上下对称)告诉学生,这是对偶。

(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体会对偶句的独特魅力。

)(7)师:真是“朝霞与江花争艳,江水共长天一色”。

这是多美的画面啊!(板书:景)江南如此美丽,怪不得白居易深深叹道——江南好!4.品第5句——反问句。

(1)江南如此之好,生读——能不忆江南?(板书:忆)(2)这是个什么句式?(3)你从这个反问句中体会到了什么?(诗人对江南的无限赞叹与无尽的思念)(4)再读反问句。

四、结合资料,深情感悟师:诗人通过反问寄托身在洛阳的自己对江南的无限赞叹与思念。

可是诗人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的美景吗?1.请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诗人写作背景资料。

【百度搜索】/question/274444214.html白居易曾担任杭州刺史。

在那里他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三年任满,公元824年,他要离开杭州了。

他为杭州人民留下了什么呢?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200首诗。

他又从杭州带走了什么呢?“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区区小石片,却着实地叫他安不下心了呢。

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他的好朋友刘禹锡曾在诗中描述苏州人们为白居易送别的场面:“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白居易离开杭州之后,又担任过苏州刺史等职,晚年居于洛阳。

公元838年,大诗人已经67岁了。

他几次动念去杭州,但都因路途遥远,身体虚弱,难以成行。

他只能把一腔思念,托付于一组《忆江南》。

诗人死于8年后的公元846年,他魂牵梦绕的杭州,他亲自命名的西湖,他再也没有能够旧地重游。

——节选自王旭烽《走读西湖》3.师:读了这几段文字,你对这首词有了哪些新的理解?(板书:情)4.教师引读:是啊——江南好,那是一幅幅令人难忘的江南美景图!因此,江南好,那是一道芳堤,六井清泉。

5.小结升华:是啊,这红胜火的江花上,这绿如蓝的江水中,藏着诗人白居易深深的情啊!这真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啊!诗人忆的就是这份“好”啊!(完善板书:将“好、景、忆、情”四字用线连成一个大圈。

)五、拓展赏词,浓情延续1.师:诗人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

但这一句“能不忆江南?”却勾起了他对江南的无限怀念之情,于是便又写下了另外两首。

2.课件出示: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再重游?【百度搜索】/new/nzt/vip/66249/39729.html 3.指名读4.说说从这两首词中,你又读到了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5.再次感情朗读这三首词。

6.师:“古人唱歌兼唱情!”老师带来了《忆江南》的歌曲,同学们请用心来听。

(播放《江南曲》听吟唱)【百度mp3】/music/95627.htm师:你从这声韵悠扬的歌曲中听出了什么?7.融入你们的这些感受,请大家再次朗读这三首词。

(配上悠扬的音乐)【百度搜索】/425623/index.asp?xAction=xReadNews&NewsID=352 8.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画面,值得永远地留在我们的脑海里。

来,请大家将这组千古绝唱《忆江南》背诵下来吧。

附:板书设计六、板书设计:忆江南景好忆情词学习方法初读词——了解词人——理解词意——体会词情——熟读成诵六、教学反思《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

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唤起人们对江南绚丽春色的向往,反问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诗,更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眷恋之情。

同时,“词”这种体裁在湘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觉中国经典诗词的无限魅力。

我认为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一、以读为本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词的朗读要求语速要慢,而且语调要有高低的变化,课堂上我注重朗读指导,加强示范,并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齐读、带上动作读、配乐读,让学生读出诗中的情,读出诗中的美,读出感情了,对诗意的感悟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