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位基准的选择
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https://img.taocdn.com/s3/m/e9b082e3a32d7375a5178063.png)
1.精基准的选择
4) “自为基准”原则
图7-10 在自为基准条件下磨削车床床身导轨面
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2.精基准的选择
5) 一定要保证工件定位准确,夹紧稳定 可靠,夹具结构简单,工人操作简便。
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2.粗基准的选择
1) 若工件必须首先保证某重要表面的加工余量 均匀,则应选择该表面为粗基准。
5.加工方法要与工厂现有生产条件相适 应
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三、加工阶段的划分
1.粗加工阶段 2.半精加工阶段 3.精加工阶段 4.光整加工阶段
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有:
1)为了保证加工质量。 2)可以及早发现毛坯缺陷,以便及时报废
或修补,避免继续加工造成浪费。 3)可以合理使用机床设备。
图7-11 床身加工粗基准的两种方案比较
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2.粗基准的选择
1) 若工件必须首先保证某重要表面的加工余量 均匀,则应选择该表面为粗基准。
图7-11 床身加工粗基准的两种方案比较
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2.粗基准的选择
2) 在没有要求保证重要表面加工余量均匀的情况 下,若零件的所有表面都要加工,则应以加工余 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
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四、工序内容的合理安排
1.工序集中
如果在每道工序中所安排的加工内容多, 则一个零件的加工就集中在少数几道工序 里完成,这样,工艺路线短,工序少,称 为工序集中。
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四、工序内容的合理安排
2.工序分散
如果在每道工序中所安排的加工内容少, 把零件的加工内容分散在很多工序里完成, Leabharlann 工艺路线长,工序多,称为工序分散。
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
![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20fda2fc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56.png)
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基准重合原则:尽量使工作的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以避免产生基准不符误差。
2. 基准统一原则:尽量用精基准作定位基准,以保证有足够的定位精度。
3. 稳定可靠原则:应使工作安装稳定,使在加工过程中因切削或压力而引起的变形最小。
4. 方便操作原则:应使工件定位方便,夹紧可靠,便于操作,夹具结构简单。
5. 经济性好原则:应尽量选择价格较低的基准面,以提高经济性。
总之,在选择定位基准时,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原则,以选择最合适的基准面,从而保证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
第四节 定位基准的选择
![第四节 定位基准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4aad986b7e21af45b307a8eb.png)
用的基准。 用的基准。图1
基 准 的 概 念 及 其 分 类
基 准 的 概 念 及 其 分 类 短阶梯 轴的三 个设计 尺寸d、 尺寸 、 D和C 和
基 准 的 概 念 及 其 分 类
(三)基准的分析 分析基准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分析基准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基准是依据的意思,必然都是客观存在的。有时, 基准是依据的意思,必然都是客观存在的。有时,基 准是轮廓要素, 如圆柱面、平面等;有时, 准是轮廓要素 , 如圆柱面 、 平面等 ; 有时 , 基准是中心 要素,如球心、轴线、中心平面等。 要素,如球心、轴线、中心平面等。
第四节 定位基准的选择
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 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正确选择定位基准对保 证零件表面间的位置要求(位置尺寸和位置精度) 证零件表面间的位置要求(位置尺寸和位置精度)和安 排加工顺序都有很大的影响。用夹具装夹时, 排加工顺序都有很大的影响。用夹具装夹时,定位基准 的选择还会影响到夹具的结构。 的选择还会影响到夹具的结构。
基准要 有 应 轴的轴线必 。
。要分
是圆柱面 的
是圆柱面的轴线, 是圆柱面的轴线,两 以 ,如 。 ,
, 有时 要分 轴线的
的 要
。
的轴线, 的轴线,
选择未经加工的毛坯表面作定位基准, 选择未经加工的毛坯表面作定位基准,这种基准称 为粗基准。用加工过的表面作定位基准,则称为精基准。 为粗基准。用加工过的表面作定位基准,则称为精基准。 定 位 基 准 的 选 择 (二)粗基准的选择 (三)基准的选择 原则综合 在选择定位基准时,是从保证工件精度要求出发的, 在选择定位基准时,是从保证工件精度要求出发的, 因而分析定位基准选择的顺序就应从精基准到粗基准。 因而分析定位基准选择的顺序就应从精基准到粗基准。 (一)精基准的选择
屈文平:齿轮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及及进行滚齿加工用的夹具设计
![屈文平:齿轮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及及进行滚齿加工用的夹具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d3f8e553c1ec5da50e2703c.png)
齿轮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及进行滚齿加工用的夹具设计第一部份齿轮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1、定位基准的选择在零件的加工过程中,合理的选择定位基准对保证零件的尺寸精度和位置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根据工件加工要求确定工件应限制的自由度数后,某一方向自由度的限制往往会有几个定位基准可选择,则提出了如何正确选择定位基准的问题。
定位基准有粗基准和精基准之分。
1.1. 粗基准的选择原则:(1)尽量选择不要求加工的表面作为粗基准.这样可使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误差量最小,同时还可以在一次装夹中加工出更多的表面。
(2)若零件的所有表面都要加工,应选择加工余量和公差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这样可保证作为粗基准的表面在加工时,余量均匀。
(3)选择光洁、平整、面积足够大、装夹稳定的表面作为粗基准。
(4)粗基准一般只在第一到工序中用,以后应避免重复使用。
1.2.精基准的选择原则:基准重合的选择原则。
尽可能的用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这样可避免因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定位误差,以保证加工表面与设计基准间的位置精度。
基准同一原则.一尽可能多的表面加工都用同一个定位基准,这样有利于保证各加工面之间的位置精度。
选择面积大、精度较高、安装稳定的表面作为精基准,而且所选的基准使夹具结构简单,装夹和加工方便。
综合上面的粗基准和精基准的选择原则,为使基准同一和基准重合,齿轮加工时常选内孔和端面作为精基准加工外圆和齿轮,用作精基准的端面和内孔要在一次装夹中加工出来以保证两者之间的垂直度,但是在加工大型齿轮时可用外圆作找正基准,但此时应保证内孔与外圆同轴。
所以加工本设计齿轮用齿轮外圆和端面作为粗基准,用内孔和端面作为精基准。
2.、装夹方法在加工齿轮时在滚齿机上一般用心轴装夹,滚齿心轴夹具3.、加工工艺问题(1)、基准修正齿形表面淬火后,内孔会受到影响而变形:一般的孔直径会缩小0.01-0.05mm,因此淬火后应安排精基准修正工序.修正的方法有推孔和磨孔,也可以用镗孔。
加工轴类零件时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
![加工轴类零件时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c5e05a53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62.png)
加工轴类零件时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加工轴类零件时,定位基准的选择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你得想清楚,怎样能让零件加工得又快又好,位置准确不说,精度也得有保障。
那怎么选定位基准呢?哎呀,这就像做饭一样,锅得选对了,火候得掌握好,不然再好的食材也做不出味道来。
咱们说,定位基准,就是为了确保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不会东倒西歪,保证它的精度和稳定性。
定位准确了,零件不跑位,质量才能有保障。
定位基准的选择要符合零件的形状、结构以及加工工艺要求。
你想啊,轴类零件一般都是圆柱形的,像这种形状的零件,要是随便找个地方当基准,那加工出来的效果肯定差强人意。
就好比你做菜,食材不能随便乱放,得有个固定的地方。
轴类零件上有些关键的地方,比如端面、中心孔或者某些固定的平面,都是理想的定位基准。
它们可以给你提供稳定的支持,保证零件的加工不会出现偏差。
所以说,选择定位基准的时候,首先得考虑这些结构特点,别搞错了。
然后,咱们得考虑定位基准的可操作性。
你得想,零件加工过程中,基准得容易操作、容易测量,不然你就得在机器旁边和零件“拔河”了,效率低不说,还容易出问题。
要是选择的基准位置太难测量,或者基准太小,导致夹持不牢靠,那加工出来的结果就是瞎忙活。
定位基准最好是在加工过程中能有充足的支撑点,保持零件稳定不动,避免出现“浮动”。
别看这些基准看起来不显眼,实际做起活来,可是事关大局。
选择定位基准时得考虑它的重复性。
你想啊,要是每次都得重新找基准,那不就是费时间、浪费精力吗?尤其是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得确保每个零件都能在相同的位置进行加工,这样才能保证每个零件的精度一致。
换句话说,基准的重复性越好,加工过程就越流畅,产出的零件就越精确。
这就好比你拍照一样,光线、角度都固定好了,照片自然清晰。
除了这些,定位基准的选择还得考虑到加工的工序。
如果你加工的工序比较简单,零件的定位要求也不高,随便找个地方当基准可能就够了。
但如果工序复杂,需要多个步骤加工,那基准就得选得更有讲究了。
机械制造过程—毛坯、定位基准的选择
![机械制造过程—毛坯、定位基准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1cb03c10c77da26924c5b022.png)
(2)为保证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 应以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 (此原则简称:相 互位置原则)
(3)在工件上有多个表面需要加工,为保证各表面 均具有足够的加工余量,应选择加工余量最小的那 个表面作为粗基准。
(4) 粗基准在同一尺寸方向只能使用一次(此原则 简称:一次使用原则)
(5) 作为定位粗基准的表面上不应有、飞边、分型 面、浇冒口等缺陷,应定位准确、夹紧可靠,
加工余量小。 3 ) 精密模锻 锻件的尺寸精度高,可直接进行精加工。
毛坯的选择
3.型材 如钢板,管材,圆钢等,便于实
现自动上料。
毛坯的选择
二、 选择毛坯应考虑的因素 1. 毛坯材料的工艺特性。 即毛坯材料的可铸性或可锻性。 2.零件的结构类型及尺寸大小 1) 光轴,台肩之间相差不大的阶梯轴,应选择型材。 台肩之间相差较大及异型轴,如曲轴,十字轴等则应选
并使夹具的结构简单。
(此原则简称:光滑平整原则)
(1)定位基准: 在工件的加工过程中,用作定位的基准, 称为定位基准。工件与工作台的装夹面 相贴合的面即为定位基准。 (2)工序基准 用以确定本工序加工表面加工 以后的尺寸、 形状和位置所使 用的基准,称为工序基准。
如右工序图所示:F平面 是孔Ⅰ,Ⅱ的工序基准; (3)测量基准
用以检验已加工表面 的尺寸及各 表面之间位置精度的基准,称为测量 基准。齿轮内孔轴线是检验各项尺寸 形位精度的基准.即为测量基准。
(4)互为基准原则
为保证某重要表面加工余量小且均匀并与其它表面之间 的位置精度,应采用互为基准反复加工的原则进行加工。
如精密齿轮的加工淬火后需磨齿面, 为保证齿面与内孔之间的位置精度 及从齿面上去除一层小且均匀的加 工余量,须先依齿面为基准磨内孔,然 后再依磨过的内孔为基准磨齿面,这 样互为基准反复加工,既去除一层小 且均匀的加工余量,又保证了齿面与 内孔之间的位置精度。
基准的概念及其分类;定位基准的选择
![基准的概念及其分类;定位基准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4dca724d02020740bf1e9b31.png)
二、定位基准的选择在定位的原理中已讲到,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实际上是以工件上的某些基准面与夹具上定位元件保持接触,从而限制工件的自由度。
那么,究竟选择工件上哪些面与夹具的定位元件相接触为好呢?这就是定位基准的选择问题。
定位基准的选择是工艺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不仅影响零件表面间的位置尺寸和位置精度,而且还影响整个工艺过程的安排和夹具的结构,必须十分重视。
在介绍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之前,先介绍有关基础准的一般知识。
(一)基准的概念及分类基准的广义含义就是“依据”的意思。
机械制造中所说的基准是指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根据作用和应用场合不同,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工艺基准又可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1.设计基准零件图上用以确定零件上某些点、线、面位置所依据的点、线、面。
2.工艺基准,零件加工与装配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工艺基准它包括以下几种。
(1)工序基准工序图上用来标注本工序加工的尺寸和形位公差的基准。
就其实质来说,与设计基准有相似之处,只不过是工序图的基准。
工序基准大多与设计基准重合,有时为了加工方便,也有与设计基准不重合而与定位基准重合的。
(2)定位基准加工中,使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占据正确位置所依据的基准。
如用直接找正法装夹工件,找正面是定位基准;用划线找正法装夹,所划线为定位基准;用夹具装夹,工件与定位元件相接触的面是定位基准。
作为定位基准的点、线、面,可能是工件上的某些面,也可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中心线、中心平面、球心等,往往需要通过工件某些定位表面来体现,这些表面称为定位基面。
例如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持工件外圆,体现以轴线为定位基准,外圆面为定位基面。
严格地说,定位基准与定位基面有时并不是一回事,但可以替代,这中间存在一个误差问题,有关这个问题在夹具设计一章讲授。
(3)测量基准工件在加工中或加工后测量时所用的基准。
(4)装配基准装配时,用以确定零件在部件或产品中的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
简述零件加工时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
![简述零件加工时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3f2e76f2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07.png)
简述零件加工时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
加工是机械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指机械加工中切削加工用的刀具与工件之间的接触。
它的目的是将工件的表面加工到指定的尺寸和形状,满足零件的加工要求。
加工时,选择定位基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决定加工质量的关键。
加工的定位基准一般有三种选择原则。
第一原则是可视性。
由于技术工艺的限制,有时很难在加工过程中进行目视定位,控制工件加工精度,因此此时可以考虑采用机械定位或夹具定位。
第二原则是精度要求,根据不同的加工工艺要求,要求不同的定位精度,所以加工时应选择符合加工精度要求的定位基准。
第三原则是成本。
定位基准的选择应考虑其使用成本,使少花费投入就可以满足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从而降低成本。
加工定位基准的选择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夹具定位,一种是机械定位。
夹具定位就是将工件夹具固定,使用夹具保持工件在预定位置,然后进行加工,适用于任何形状的工件,但是夹具的制作成本较高,慢速加工。
机械定位是运用机械手或其他自动机械装置定位工件的方法,速度快,准确度高,但是设备投资较大。
总之,选择定位基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会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质量,所以加工的定位基准的选择应当遵循可视性,精度要求和成本三原则。
此外,根据不同的工件形状可选择夹具定位和机械定位,以满足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
- 1 -。
《定位基准的选择》课件
![《定位基准的选择》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f049c8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0.png)
定位基准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01
选择合理的定位基准可以缩短工 件的装夹和调整时间,提高加工 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02
定位基准的选择应考虑工件的加 工顺序和加工设备的布局,以实 现流水作业和自动化生产,进一 步提高生产效率。
02
CATALOGUE
定位基准的分类
设计基准
设计基准是在设计阶段确定的基 准,用于确定产品或部件的位置
互为基准原则
总结词
当两个或多个零件相互配合时,应以配合面作为共同基准, 以提高装配精度和零件配合质量。
详细描述
互为基准原则是指在两个或多个零件相互配合的情况下,应 选择配合面作为共同的定位基准。这样可以确保零件在装配 过程中的相对位置精度,提高装配质量和零件配合的稳定性 。
自为基准原则
总结词
对于某些加工表面,应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以保证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和加工质量。
精加工阶段
选择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作为定位基 准,以确保工件的加工精度。
根据加工方法选择定位基准
01
02
03
车削加工
选择圆周面作为定位基准 ,以方便夹具的设计和制 造。
铣削加工
选择平面或圆柱面作为定 位基准,以适应不同的加 工需求。
磨削加工
选择高精度的平面或球面 作为定位基准,以减小磨 削误差。
05
详细描述
自为基准原则适用于某些需要高精度加工的表面,如孔、槽等。在这些情况下,应选择加工表面本身 作为定位基准,以确保加工过程中工件的稳定性和位置精度,从而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
统一基准原则
总结词
在多道工序中,应尽量使用统一的定位基准,以减少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位置变化和重新定位误差。
基准和定位基准的选择
![基准和定位基准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11c5cca3d1f34693daef3e31.png)
在加工时用于工件 定位的基准,称为 定位基准。
设计基准
定位基准 1、粗基准 2、精基准
工艺基准
加工、测量、 装配过程中使 用的基准。
测量基准 装配基准 工序基准 在加工中或加工 后用来测量工件 时采用的基准 在装配时用来确定零 件或部件在产品中相 9 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
在工序图上使用的基准。
教学过程
4
教学过程
典型零件的工艺分析
威海工业技术学校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在机械加工车间,直接用来改变原材料或毛坯的 形状、尺寸,使之变成半成品或成品的过程。
5
教学过程
典型零件的工艺分析
威海工业技术学校
装配工艺过程—
在装配车间里,将零件装配成机器 的某一部件和或整台机器的过程。
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称为生产过程
D
压 力 角 精度等级
1.6
1.6
45 A
φ 30
4
φ 20r6(+0.028 )
+0.041
φ 60h8(-0.046)
2×0.5 8 60 76
2×0.5
A 53
A-A 16.5
工件加工时的定位基准的选择
![工件加工时的定位基准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616384764b73f242336c5f79.png)
(1)工序基准 在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所加工表面加工 后的尺寸、形状、位置的基准 (2)定位基准
1
机电工程系
一.定位基准的选择 (一)粗基准的选择
1.粗基准: 未经机械加工的定位基准称为粗基准。机械加工
工艺规程中第一道加工工序所采用的定位基准都是粗 基准。 如下图说明粗基准的选择对零件的加工的影响。
浮动镗刀块
1—工件 2—镗刀块 3—镗杆
14
机电工程系
5、便于装夹原则——所选择的精基准,应能保证工 件定位准确、可靠,并尽可能使夹具结构简单、操作 方便。
15
的使用
6
机电工程系
(二)精基准的选择 1.精基准: 以机械加工过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 2.出发点: 保证设计技术要求的实现以及装夹准确、可靠、
方便。
7
机电工程系
3.选择原则 1)基准重合原则:
尽可能的选择被加工表面的设计(工序)基准为 精基准
2)基准统一原则: 工件以某一精基准定位,可以比较方便的加工大
工序2
床身粗基准选择比较
5
机电工程系
3)便于工件装夹的原则 选择粗基准时,必须考虑定位准确,夹紧可靠以
及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这样要求选用的粗基 准尽可能平整、光洁和足够大的尺寸,不允许有锻造 飞边,浇铸浇口,或其他缺陷。
4)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的原则 若能采用精基准定位,粗基准一般不应被重复
合问题。此时,需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根 据实际情况选择精基准。
11
3、互为基准原则
【例】主轴零件精基准选择
轴径
机电工程系
轴径 锥孔
4、自为基准原则
主轴零件精基准选择
【例】床身导轨面磨削加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位基准的选择
在制定零件加工的工艺规程时,正确地选择工件的定位基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定位基准选择的好坏,不仅影响零件加工的位置精度,而且对零件各表面的加工顺序也有很大的影响。
本节先建立一些有关基准和定位的概念,然后再着重讨论定位基准选择的原则。
(一)基准的概念
零件都是由若干表面组成,各表面之间有一定的尺寸和相互位置要求。
模具零件表面间的相对位置要求包括两方面:表面间的距离尺寸精度和相对位置精度(如同轴度、平行度、垂直度和圆跳动等)要求。
研究零件表面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离不开基准,不明确基准就无法确定零件表面的位置。
基准就其一般意义来讲,就是零件上用以确定其他点、线、面的位置所依据的点、线、面。
基准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
1、设计基准
在零件图上用以确定其他点、线、面的基准,称为设计基准。
例如图9-1所示的零件,其轴心线O-O是各外圆表面和内孔的设计基准;端面A是端面B,C的设计基准;内孔表面D体现的轴心线O-O是φ40h外圆表面径向圆跳动和端面B端面圆跳动的设计基准。
2、工艺基准
零件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所使用的基准,称为工艺基准。
工艺基准按用途不同,又分为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1)定位基准加工时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据正确位置所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
例如图9-1所示零件,零件套在心轴上磨削φ40h外圆表面时,内孔即为定位基准。
(2)测量基准零件检验时,用以测量已加工表面尺寸及位置的基准,称为测量基准。
如图9-1所示,当以内孔为基准(套在检验心轴上)检验φ40h外圆的径向圆跳动和端面B的端面圆跳动时,内孔即为测量基准。
(3)装配基准装配时用以确定零件在部件或产品中位置的基准,称为装配基准。
例如,
图9-1所示零件φ40h及端面B即为装配基准。
(二)工件的安装方式
为了在工件的某一部位上加工出符合规定技术要求的表面,在机械加工前,必须使工件在机床上相对于工具占据某一正确的位置。
通常把这个过程称为工件的“定位”。
工件定位后,由于在加工中受到切削力、重力等的作用,还应采用一定的机构将工件“夹紧”,使其确定的位置保持不变。
工件从“定位”到“夹紧”的整个过程,统称为“安装”。
工件安装的好坏是模具加工中的重要问题,它不仅直接影响加工精度、工件安装的快慢、稳定性,还影响生产率的高低。
为了保证加工表面与其设计基准间的相对位置精度,工件安装时应使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相对机床占据一正确的位置。
如图9-1所示,为了保证加工表面φ40h径向圆跳动的要求,工件安装时必须使其设计基准(内孔轴心线O-O)与机床主轴的轴心线重合。
在各种不同的机床上加工零件时,有各种不同的安装方法。
安装方法可以归纳为直接找正法、划线找正法和采用夹具安装法等3种。
(1)直接找正法采用这种方法时,工件在机床上应占有的正确位置,是通过一系列的尝试而获得的。
具体的方式是将工件直接装在机床上后,用百分表或划针盘上的划针,以目测法校正工件的正确位置,一边校验一边找正,直至符合要求。
直接找正法的定位精度和找正的快慢,取决于找正精度、找正方法、找正工具和工人的技术水平。
它的缺点是花费时间多,生产率低,且要凭经验操作,对工人技术的要求高,故仅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中。
此外,对工件的定位精度要求较高时,例如误差小于
0.01-0.05mm时,采用夹具难以达到要求(因其本身有制造误差),就不得不使用精密量具,并由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工人用直接找正法来定位,以达到精度要求。
(2)划线找正法此法是在机床上用划针按毛坯或半成品上所划的线来找正工件,使其获得正确位置的一种方法。
显而易见,此法要多一道划线工序。
划出的线本身有一定宽度,在划线时又有划线误差,校正工件位置时还有观察误差,因此该法多用于生产批量较小,毛坯精度较低,以及大型工件等不宜使用夹具的粗加工中。
(3)采用夹具安装法夹具是机床的一种附加装置,它在机床上相对刀具的位置在工件未安装前已预先调整好,所以在加工一批工件时不必再逐个找正定位,就能保证加工的技术要求,既省工又省事,是高效的定位方法,在成批和大量生产中广泛应用。
(三)定位基准的选择
设计基准已由零件图给定,而定位基准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案。
一般在第一道工序中只能选用毛坯表面来定位,在以后的工序中可以采用已经加工过的表面来定位。
有时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工件上没有能作为定位基准用的恰当表面,此时就必须在工件上专门设置或加工出定位的基面,称为辅助基准。
例如图9-2所示车床小刀架的工艺凸台A应和定位面B同时加工出来,以使定位稳定可靠。
辅助基准在零件工作中并无用途,完全是为了工艺上的需要,加工完毕后如有必要可以去掉辅助基准。
一般起始工序所用的粗基准和最终工序(含中间工序)所用的精基准的选择原则如下:
1、粗基准的选择
在起始工序中,工件只能选择未经加工的毛坯表面定位,这种定位表面称为粗基准。
粗基准选择得好坏,对以后各加工表面加工余量的分配,以及工件上加工表面和非加工表面间的相对位置均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必须重视粗基准的选择。
选择粗基准时要为后续工序提供必要的定位基面。
具体选择时应考虑下列原则:
(1)具有非加工表面的工件,为保证非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要求,一般应择非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若工件有几个非加工表面,则粗基准应选位置精度要求较高者,以达到壁厚均匀、外形对称等要求。
(2)具有较多加工表面的工件在选择粗基准时,应按下述原则合理分配各加工表面的加余量:①应保证各加工表面都有足够的加工余量。
为保证此项要求,粗基准应选择毛坯上加余量最小的表面。
②对于某些重要的表面(如滑道和重要的内孔等),应尽可能使其加工余均匀,加工余量要求尽可能小些,以便获得硬度和耐磨性更好且均匀的表面;③使工件上各工表面的金属切除余量最小。
为了保证该项要求,应选择工件上加工面积较大、形状比较杂、加工劳动量较大的表面为粗基准。
(3)粗基准的表面应尽量平整,没有浇口、冒口或飞边等其他表面缺陷,以使工件
定位靠,夹紧方便。
(4)一般情况下,同一尺寸方向上的粗基准表面只能使用一次,否则因重复使用所产生定位误差,会引起相应加工表面间出现较大的位置误差。
上述粗基准选择的原则,每一项都只能说明一个方面的问题,实际应用时往往会出现几内容相互矛盾的情况。
这时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灵活运用上述原则,保证重点。
2、精基准的选择
在最终工序和中间工序中,应采用已加工的表面定位,这种定位基面称为精基准。
精基准的选择不仅影响工件的加工质量,而且与工件安装是否方便可靠也有很大关系。
选择
精基准的原则如下:
(1)应尽可能选用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避免基准不重合造成的定位误
差。
这一原则就是“基准重合”原则。
如图9-3所示,当加工表面B,C时,从基准重合的原则出发,应选择表面A(设计基准)为定位基准。
加工后表面!、"相对#面的平行度取决于机床的几何精度,尺寸精度误差则取决于机床—刀具—工件等工艺系统的一系列因素。
(2)当工件以某一组精基准定位,可以比较方便地加工其他各表面时,应尽可能在多数工序中采用同一组精基准定位,这就是“基准统一”原则。
例如,轴类零件的大多数工序都采用顶尖孔为定位基准,齿轮的齿坯和齿形加工多采
用齿轮的内孔及基准端面为定位基准
采用统一基准能用同一组基面加工大多数表面,有利于保证各表面的相互位置要求,避免基准转换带来的误差,而且简化了夹具的设计和制造,缩短了生产准备周期。
(3)有些精加工和光整加工工序应遵循“自为基准”原则。
因为这些工序要求余量小而均匀,以保证表面加工的质量并提高生产效率。
此时,应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精基准,而该加工表面与其他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则用先行工序保证。
如在导轨磨床上磨削导轨时,安装后用百分表找正工件的导轨表面本身,此时床脚仅起支撑作用。
此外珩磨、铰孔及浮动镗孔等都是“自为基准”的例子。
(4)定位基准的选择应便于工件的安装与加工,并使夹具的结构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