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Cameron分解的极化SAR特征检测
基于三分量分解优化模型的农用地SAR影像提取方法
第31卷第2期农业工程学报V ol.31 No.2 266 2015年1月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Jan. 2015 基于三分量分解优化模型的农用地SAR影像提取方法吴尚蓉1,任建强1※,陈仲新1,刘佳1,丁娅萍2(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2. 航天天绘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西安 710100)摘 要:针对中国北方部分农区夏秋两季易受长时间云、雨、雾影响导致区域农用地信息难以实时准确获取的现状,在Freeman极化分解模型基础上,该文提出了一种三分量极化分解优化模型农用地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自动提取方法,并开展不同作物覆盖条件下农用地信息提取试验研究。
该文首先通过引入体散射分量参数,二次散射分量参数和布拉格散射分量参数,对现有Freeman极化分解模型进行优化,使分解结果更符合农业区域不同地物散射特征;然后,在利用优化三分量极化分解方法提取极化分量基础上,结合模糊C均值聚类,实现农用地信息高精度自动提取。
最后,该研究以中国重要黄淮海农业区河北衡水枣强县为试验区,以Radarsat-2影像为试验数据源,在作物全覆盖和作物部分覆盖2种条件下,通过将优化三分量-FCM分类和常用雷达分类方法H-Alpha-Lambda分类的农用地提取结果与地面验证样方进行对比,完成该研究所提出SAR影像农用地提取方法的精度验证和评价。
结果表明,在作物全覆盖条件下,利用优化三分量-FCM分类提取农用地信息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6.12%和0.857,较H-Alpha-Lambda分类方法分别提高了8.69个百分点和0.337;在作物部分覆盖条件下,利用优化三分量-FCM分类提取农用地信息的总体精度和Kappa 系数分别为97.53%和0.902,较H-Alpha-Lambda分类分别提高了17.37个百分点和0.595。
第六章 极化sar 第三节
⎡1 0 0 1⎤
C=
k
2 0
l
4
⎢⎢0
0
0
0⎥⎥
24π 2 ⎢0 0 0 0⎥
⎢⎣1 0 0 1⎥⎦
导电球/三面角反射器
共极化响应
交叉极化响应
除了乘性系数不同之外,三面角反射器与导电球的散射矩阵具有 类似的形式。
4
二面角反射器
v 2b
a h
S
=
k 0 ab π
⎡− cos 2α ⎢⎣ sin 2α
⎡ 1 0 1/ 3⎤
[C3 ] V
=
f
v
⎢ ⎢
0
2/3
0
⎥ ⎥
⎢⎣1/ 3 0 1 ⎥⎦
⎡α 2
[C 3 ] d
=
⎢ fd ⎢
0
⎢ ⎣
α
*
0 α⎤
⎥
0 0⎥
0
1
⎥ ⎦
⎡β 2 0 β⎤
[C 3 ] s
=
⎢ fs ⎢
0
⎥ 0 0⎥
⎢ ⎣
β
*
0
1
⎥ ⎦
Freeman-Wishart分类流程图
36
Freeman-Wishart分类
Wishart分类器 输入参数A(A>0.5为一 类,A<0.5为另一类)
Wishart分类器 得到最终分类图
结束
H/a/A-Wishart分类器
34
Freeman-Wishart分类
极化SAR分类
9 Complex Wishart distribution(Lee et al.,1994) 9 Wishart+Entropy/Alpha(Lee et al.,1999) 9 Wishart+Entropy/Alpha/Anisotropy(Pottier and Lee,2000) 9 不足:Wishart分类器是统计算子。不同散射机制的像素可能混
机载极化及极化干涉SAR系统国家需求、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回复 引用订阅 TOP雷达波段(radar frequency band) 雷达发射电波的频率范围。
其度量单位是赫兹(Hz)或周/秒(C /S)。
大多数雷达工作在超短波及微波波段,其频率范围在30~300000兆赫,相应波长为10米至1毫米,包括甚高频(VHF)、特高频(UHF)、超高频(SHF)、极高频(EHF)4个波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保密,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雷达波段。
将230—1000兆赫称为P 波段、1000—2000兆赫称为L波段、2000—4000兆赫称为S波段、4000~8000兆赫称为C 波段、8000—12500兆赫称为x波段、12.5~18千兆赫称Ku波段、18~26.5千兆赫称K波段、26.5~40千兆赫称Ka波段。
上述波段一直沿用至今。
随着超视距雷达和激光雷达的出现,新波段的开辟,雷达采用的工作波长已扩展到从大于166米的短波至小于10-7米的紫外线光谱。
发表于 2007-6-4 13:41 | 只看该作者Re:【共享】机载极化及极化干涉SAR系统国家需求、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2.1极化SAR系统2.1.1 机载SAR系统机载SAR系统是星载SAR系统的试验基础,因此欧美等国家的机载极化干涉SAR系统都很发达,但我国用户不太容易获取到这些机载系统的数据。
国外著名的机载极化SAR系统包括德国DLR的E-SAR,日本的PISAR、美国的AIRSAR、德国的AeS-1 SAR等。
这些SAR系统都具有重复飞行极化干涉测量能力,并且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实现多频、高空间分辨和干涉测量的组合模式获取数据。
我国机载SAR系统的设计能力尚局限在单频、单极化,如对L、X、S波段单极化SAR系统都有比较成熟的设计能力,但极化SAR系统发展较为薄弱;我国机载干涉SAR系统尚只有一个X-波段双天线系统问世。
因此,我国在SAR传感器研制能力和水平上和国外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若还不引起重视就只能是越来越落后,最终会有被国际SAR传感器研制学界边缘化的危险。
极化sar数据特点及林业应用
极化sar数据特点及林业应用
《极化SAR数据特点及林业应用》
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使用微波信号进行观测和成像的遥感技术。
极化SAR数据是指
对地物反射的微波信号进行多角度和多极化观测得到的数据。
极化SAR数据具有以下特点:
1. 多角度观测:极化SAR可以对地物进行多角度的观测,从不同方向获取的信息可以提供更
全面的地物特征。
2. 多极化观测:极化SAR可以对地物反射的微波信号进行水平、垂直和斜向观测,从而获得
地物的不同极化特征。
3. 高分辨率:极化SAR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获取地物的细节信息。
极化SAR数据在林业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1. 林木分类:极化SAR可以利用地物不同极化特征对林木进行分类,包括树种、覆盖类型等。
2. 森林健康监测:极化SAR可以提供森林植被的生长状态和健康状况,帮助监测森林的生长
情况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3. 森林资源调查:极化SAR提供了高分辨率的林地信息,可以用于森林资源的调查和管理。
总之,极化SAR数据具有丰富的信息内容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林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实现精准的林业监测和资源管理。
极化sar影像分类
极化sar影像分类
极化SAR影像分类(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mage Classification)是使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arimetric SAR)影像进行分类任务的一种方法。
极化SAR影像分类通常涉及以下步骤:
1. 数据获取:从极化SAR传感器获取极化SAR影像数据,这
些数据包含了目标的极化信息。
2. 极化特征提取:将极化SAR影像转换为表示极化信息的特
征向量。
常见的极化特征包括极化散射矩阵、极化度、相干矩阵等。
3. 特征选择:对提取的极化特征进行选择,选择能够最有效地区分不同类别的特征。
4. 训练分类器:使用已标记的样本训练分类器,将提取的特征与其对应的类别进行训练。
常用的分类器包括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等。
5. 分类预测:使用训练好的分类器对新的极化SAR影像进行
分类预测。
极化SAR影像分类在军事、环境、农业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军事领域,可以利用极化SAR影像分类识别目标类型,如舰船、车辆等,以实现目标识别和目标辨别任务。
在环
境领域,可以使用极化SAR影像分类来监测土地覆盖变化、湿地变化等。
在农业领域,可以利用极化SAR影像分类来识别农作物类型、盐渍土地等。
总而言之,极化SAR影像分类是一种基于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影像的分类方法,可以在不同领域中应用于目标识别、环境监测等任务中。
极化sar 泡利分解
极化sar 泡利分解极化是指将一个电磁波沿着特定方向振荡。
而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是合成孔径雷达的简称,是一种利用合成孔径技术进行成像的雷达系统。
而Pauli分解则是一种用于极化SAR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极化SAR和Pauli分解的相关概念和应用。
我们来了解一下极化SAR的基本原理。
合成孔径雷达利用雷达设备在飞行器或卫星上搭载的雷达天线,通过记录由雷达发射的微波脉冲与地面或其他目标物体反射回来的信号,来获取地面或目标物体的图像。
而极化SAR则是在这个基础上,对发射和接收的微波信号进行极化处理,以获取更加丰富的信息。
极化SAR通过记录微波信号的振动方向来描述目标物体的特性。
常见的极化方式包括水平极化(H极化)、垂直极化(V极化)、左旋圆极化(L极化)和右旋圆极化(R极化)。
不同的极化方式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例如H极化可以反映目标物体的表面粗糙度和散射特性,V极化可以反映目标物体的形状和结构等。
而Pauli分解是一种常用的极化SAR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将极化SAR数据分解为三个正交的极化通道,分别为单散射通道、双散射通道和三重散射通道。
单散射通道表示目标物体的散射强度和极化方向,双散射通道表示目标物体的散射相位差和极化方向差,三重散射通道则表示目标物体的散射强度和散射相位差。
Pauli分解通过对极化SAR信号进行线性组合,将不同极化通道的信息分离出来,从而提供更加详细和全面的目标物体信息。
例如,在地球观测领域,Pauli分解可以用于提取地表覆盖类型、土地利用状况和植被生长状态等信息。
在军事领域,Pauli分解可以用于目标检测和识别,从而提高作战效能。
除了Pauli分解,还有其他一些常用的极化SAR数据处理方法,例如极化干涉SAR(PolInSAR)和极化散射矩阵分解。
极化干涉SAR通过组合两个或多个极化SAR图像,可以提供目标物体的高程信息和变形情况。
极化散射矩阵分解则是一种数学方法,可以将极化SAR数据分解为散射矩阵元素,从而提供目标物体的散射特征。
不同分解方法的极化SAR数据分类
不同分解方法的极化SAR数据分类由于平时分类的时候,一般采用的是Cloude 分解的得到的特征值进行分类的。
而对于不同的数据,分解方式的不同,相应的分类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对于不同类型的数据,其最优分解方法并不一定是Cloude 分解。
所以对两组数据(旧金山数据和海南数据)进行基于不同分解方法的分类实验,对比不同分解下的效果。
这部分实验首先对数据进行极化分解,然后利用分解得到的特征量进行分类。
共进行了基于Cloude ,Freeman2,Freeman3,Krogager ,Vanzel ,Yamaguchi3,Yamaguchi4,7种特征分解的分类实验,分类算法采用的基于Wishart 分布的最大似然分类器。
旧金山数据的7种分解方法的分类结果Cloude 是用的最多的分解方法,除了把数据分解为与散射机制有关的三个特征值321,,λλλ(分别代表三种散射机制:平面散射,二面角散射和体散射),还有具有旋转不变性的散射角a 和熵H 。
所以基于cloude 分解的分类结果较为平稳。
而对于其他6种分解方式,都是把数据分解为与某种散射机制类型对应的参数,代表该散射类型的强度,不具有旋转不变性的参数,所以适用数据的类型并不是很广,所以不像Cloude 分解那样对各种类型的数据都适用。
从下面7幅分类结果看到,基于Cloude 分解的分类结果整体分类效果较好,不存在大范围的错误分类区。
但是其他6种分解方式的分类结果,海洋均被划分为多个层次,所以这6种分解方式对海洋的分类适用性不好。
但是对比7个分类结果发现,每种分解的分类结果各有优势,如Yamaguchi4和Freeman2中植被和城区的划分效果较好,马球场和高尔夫球场结构完整,而且城区内部道路细节分明,效果均优于Cloude 分解的分类结果。
图1(a)基于Cloude 分解的分类结果图1(b)基于Vanzel 分解的分类结果图1(c)基于Freeman2分解的分类结果图图1(d)基于Freeman3分解的分类结果图1(e)基于Yamaguchi3分解的分类结果图1(f)基于Yamaguchi4分解的分类结果图1(g)基于Krogager分解的分类结果一、基于多极化和多波段数据的分类研究由于全极化数据记录了4种极化方式下的地物散射回波信息,记录的物理和散射信息更加全面,所以全极化数据的分类效果一般是优于双极化或者单极化的。
基于Cameron分解和SVM的极化SAR图像分类
( . e a oaoy o nel e tC mp t g & Sg a rc sig o nsr f E u ain, 1K y L b rtr f I tl g n o ui i n in lP o e sn f Mii y o d c t t o
A h iU i r t, efi2 0 3 , hn ; n u nv s y H i 3 0 9 C ia ei e 23 t R sac ntue C ia Eet nc T c n l y C roain H f 3 0 , hn ) .8h eerh Istt ,hn lc o i eh o g op rt , ee 2 0 3 C ia i r o o i 1
i h o a g t ca sf ai s r o e a d ca sf ai x e me t O oa i t AR aa a e o e T e r s l n rt m f tre l si c t n i p p s d, n ls i c t n e p r ns t p lrmerc S i o o i o i i d t r d n .h e u t i — s d c t i i e sb e n ef i n t ca s y o a i t c AR ma e y o i i g a mn e o o i o n S iae t s fa i l a d f c e t o ls i p lrmer S i g b c mb n n C me d c mp st n a d VM. i f i i
很 大 , 证 了参数 选择 在 S M 分 类 器 中的 重 要 作 用。 验 V
关键词 : 极化合成孔径 雷达; a e n分 解; Cmr o 支持 向量机; 函数 ; 核 参数选择
Cameron分解法在极化SAR图像分析中的应用
摘 要 : 利用 C meo a rn分解法对极化 S R 图像进行分析 , 目标的极化散射矩 阵与 8类具有特定散射机理的 A 将 典型散射体匹配 , 根据匹配角度提出了一种分类 算法 , 而对地物 目标进行分类 ; 从 实验 结果表 明, 该分类算 法
对于分类地 物 目标 , l分析其散 射机理是 十分有效 的。 进_ f I i
.
a ay i g t e sa trn e h n s n lzn h c te ig m c a im. Ke r s C m eo e o o iin m eh d;p lrz to c te ig m arx;p lrz d s n h t p r ywo d : a r n d c mp sto t o o aiain s atrn ti oa ie y t ei a e — c
维普资讯
第2 卷 第9 9 期
20 0 6年 9月
合 肥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 学版 )
J OUR NAL OF HEF EIUNI VERS TY CHNOLOGY I OF TE
V o. 9No 9 12 .
止 , 化 目标 分解 大致 可 以分 为 3类[ : 极 3 J ()遵循 Hu nn分 解 法 的思想 , Mul r 1 ye 从 el e
矩阵( 或相干矩阵) 出发, 中提取单一散射矩 阵 从 及剩余散射矩阵。 ()将 Snli矩 阵分 解 为 基 本 矩 阵 的加 权 2 ic r a 和, 这些基本矩阵往往代表简单基本 的散射机理。
t r a a ( AR)i g ;rcp o a c te e ;t r e lsiiain u erd r PS ma e e ir cls at r r a g tca sfc t o
第六章 极化SAR
ERS-2VV RADARSAT HH Avon-Severn confluence
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在目标表面感应电流而进行辐射,从而产生散射电
Illustration of how different polarizations (HH, VV, HV & colour composite) bring out different features in an agricultural scene
内容纲要 一.电磁波极化特征及其表征
极化的概念 平面电磁波的电矢量在直角
坐标系中可以分解为水平和
垂直两个分量,而这两个分
量之间的相对关系就构成了
平面电磁波的极化方式。
通常可以用极化椭圆、
Poincare球和Stokes向量
来描述平面电磁波的极化状
态。
极化椭圆
我们建立笛卡尔坐标系,并使z
轴同平面波的传播方向平行。
由麦克斯韦方程,可求出平面
极化椭圆的几个参数
椭圆倾角
椭圆率角
εε
ε
(a)完全极化波
:
完全非极化波,由于
Poincare球
Poincare球
t t h t t v h E v ∧∧
+r r v r v E E ∧
=
z通常,对于双基雷达系统,极化散射矩阵中有七个独立变量:四个幅度和三个相位差。
z这里不考虑绝对相位,是因为那是没有必要的。
对单基雷达系统,由于互易性,因此只有五个独立变量。
中国地质大学微波遥感上机实习报告
微波遥感课程实习报告学生姓名:班学号:113152-07学号:指导教师:陈启浩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7年11月目录实习一 SAR图像目视解译 .......................................................... - 2 - 【实习目的】 ........................................................................... - 2 - 【实习内容】 ........................................................................... - 2 - 【实习过程】 ........................................................................... - 2 - 实习二极化SAR信息提取 ........................................................... - 7 - 【实习目的】 ........................................................................... - 7 - 【实习内容】 ........................................................................... - 7 - 【实习过程】 ........................................................................... - 7 - 心得与体会 ................................................................................... - 10 -实习一 SAR图像目视解译【实习目的】1.熟悉常用的SAR图像分析软件,2.了解SAR图像格式和元数据信息,3.利用所学的SAR图像特性进行目视解译。
一种典型人造目标极化SAR检测及鉴别方法
一种典型人造目标极化SAR检测及鉴别方法朱厦;康利鸿;王海鹏【摘要】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SAR)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工作的优势,其目标结构、目标指向以及目标组成等参数与极化散射机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提供了相比单极化更加丰富的目标信息.因此,利用PolSAR图像可以更完整地揭示目标信息和物理属性,更适合于目标的检测与识别.针对复杂陆地环境下PolSAR典型人造目标识别需求,提出了基于广义Gamma分布的双尺度CFAR目标检测算法,在此基础上基于极化特征进行目标鉴别,并利用机载极化SAR飞行试验数据进行了算法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有效降低虚警率,实现对复杂陆地环境下极化SAR典型人造目标的有效检测.【期刊名称】《无线电工程》【年(卷),期】2018(048)012【总页数】5页(P1026-1030)【关键词】极化SAR;目标识别;极化特征;目标鉴别【作者】朱厦;康利鸿;王海鹏【作者单位】北京市遥感信息研究所, 北京 100192;北京市遥感信息研究所, 北京100192;复旦大学电磁波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590 引言SAR自问世以来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气候变化研究、环境和地球系统监测、海洋资源利用等领域,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1-3]。
SAR成像时受系统固有特性的影响,使得其对目标的方位角十分敏感,方位角的变化将会导致差异很大的目标图像;由于特殊的相干成像机理,SAR图像存在特有的斑点噪声[4-5],因此SAR图像与光学图像在视觉效果上差异很大。
近年来,SAR分辨率越来越高,传感器模式增多,工作波段和极化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使得SAR图像中信息爆炸性增长,人工判读的工作量超出了人工迅速做出判断的极限[6-7],人工判读带来的主观和理解上的错误就难以避免。
因此,SAR自动目标识别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8-9]。
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的地物环境,增强在真实环境下的目标探测及对雷达获取信息的处理能力,目前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SAR自动目标识别技术的研究[10-12]。
一种优化的极化SAR图像海面目标检测方法
一种优化的极化SAR图像海面目标检测方法李鹏飞;汪长城;付海强;李宁【摘要】An optimized sea-surface target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Poarimetric SAR (PolSAR ) data is proposed which combines the enhanced Yamaguchi four-component decomposition with the Wishartclassifier ,therefore being able to detect sea-surface targets automatically by using the advantages of scattering property ,structural feature and statistic characteristics .Meanwhile ,this method can overcome the deficiency that the Wishart classifier will falsely recognize the sea clutter with high intensity as targets in the no‐target sea area ,which selects two L‐band quad-polarization data covered USA UAVSAR in the sea area of the Gulf of Mexico and Panama Barro Colorado Island forexperiments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is optimized method can detect the sea-surface targets effectively ,reduce the false alarm rate and overcome the w rong detection by Wishart classifier in no‐target sea areas .%提出一种优化的极化SAR图像海面目标检测方法,结合改进的极化SAR 四分量分解中的螺旋散射分量与Wishart分类器,充分利用极化散射特性、结构特征、统计特性来进行目标的自动检测。
极化SAR发展需求及其目标识别关键技术
极化SAR发展需求及其目标识别关键技术-建筑论文极化SAR发展需求及其目标识别关键技术陈曦吴涛陶利钟雪莲(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88)【摘要】SAR是常用的对地观测手段之一,愈来愈多的现代SAR系统也都具备观测不同极化雷达信号下目标后向散射的能力,丰富的极化信息常被用来改善目标检测和识别等效果,极化SAR技术已成为近年SAR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首先介绍了世界各国从机载极化SAR系统到星载极化SAR系统的发展现状,然后从日益迫切的目标识别需求出发,阐述了实现和改进极化SAR目标识别能力的关键技术,即极化定标、极化目标分解以及极化干涉,并概括了各自的重要作用及应用特点,最后分析和总结了极化SAR技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极化干涉SAR;极化定标;目标分解※基金项目: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GFZX0)。
作者简介:陈曦(1981—),男,湖南永州人,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SAR信息获取与分析,发表文章二十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
0 引言雷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证明能够从干扰中探测目标的存在、测量目标的位置及运动轨迹,被认为是对目标检测、测距和跟踪的强有力的工具[1]。
随着雷达探测系统的不断发展,目标和环境状况也日趋复杂。
因而,仅仅发现目标存在和确定其位置还不能满足作战要求。
现代雷达除了具备发现和定位功能外,还需要有目标识别功能,“目标识别”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术语,包括“目标分辨”、“目标分类”和“目标辨认”等。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SAR)的发展是雷达理论和技术发展的产物,是涌现出的新理论、新技术之一,是现代雷达技术发展主要成就之一[2-3]。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可以工作在不同的收发极化组合下,具有比单极化SAR信息含量高的特点。
它可以用测量的极化散射矩阵完全表征在特定姿态和观测频率下目标的极化散射特性,并且电磁波的极化组合对目标的形状、尺寸、结构、材料等比较敏感,因此如果在雷达目标识别过程中考虑极化技术将会明显改善成像雷达获取目标各种信息的性能,在目标增强、目标检测、目标识别、目标抗干扰以及隐身和反隐身中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4-8]。
考虑种植方式的极化sar水稻植株密度反演方法研究
考虑种植方式的极化sar水稻植株密度反演
方法研究
种植方式的极化SAR水稻植株密度反演方法的研究可以通过以下
步骤进行:
1. 数据采集:使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传感器获取水稻种
植区域的雷达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不同极化方向(如VV、HH、HV、VH)和不同极化模式(如单极化、全极化)的雷达反射率数据。
2. 数据预处理:对采集的雷达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辐
射定标和几何校正等。
这些步骤可以提高反演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3. 植株辨识:利用机器学习或图像处理算法对水稻植株进行辨识。
这些算法可以通过对不同极化方向和极化模式下的雷达数据进行
特征提取和分类来实现。
4. 反演模型建立:建立植株密度与极化SAR数据之间的关联模型。
这可以通过统计学方法或机器学习算法来实现。
模型的输入是预
处理后的极化SAR数据,输出是植株的密度。
5. 反演结果验证:利用野外实测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验证和评估。
这可以通过在实地观测水稻植株密度并与反演结果进行对比来实现。
6. 系统应用:将所建立的反演模型应用于大范围的水稻种植区域,进行实时、高精度的水稻植株密度反演。
这可以为水稻种植者提
供重要的决策支持,例如用于优化灌溉和施肥管理等。
总的来说,种植方式的极化SAR水稻植株密度反演方法需要结合
雷达传感器、图像处理、机器学习和统计学等技术,从而实现高精度
和可靠性的水稻植株密度反演。
微波遥感实习报告材料
微波遥感实习报告学生姓名:孙国欢班学号:113131-05指导老师:陈启浩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5年10月一、SAR图像目视解译实验目的:熟悉常用SAR图像分析软件,了解SAR图像格式和元数据信息,利用所学的SAR图像特性进行目视解译。
参考软件:ENVI SARscape, ERDAS, Nest, Best, GAMMA等。
实验内容:1. 选用1景或多景SAR图像,利用不同软件查看其数据和元数据信息,并列出数据大小、范围、分辨率、轨道参数、极化方式等信息;2. 选取1景或多景SAR图像进行目视解译,分析图像范围内地物的目视解译结果,并给出解译依据;3. 掌握斜距转地距、多视处理、滤波处理等基本功能,并对处理后结果进行分析;4. 对软件的其它功能操作内容,可自行添加。
要求说明:1. 结合上课内容,合理、全面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目视解译;2. Nest必需使用,ENVI/ERDAS可二选一;3. 鼓励自己下载SAR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实习过程:要利用不同软件查看1景或多景SAR图像数据和元数据信息,并列出数据大小、范围、分辨率、轨道参数、极化方式等信息。
我采用了四个软件进行完成,分别是Nest、Best、ERDAS和ENVI。
读取SAR图像文件的头文件信息可以看到其相关参数,我最后都以text文件形式导出。
(1) 我使用的SAR图像文件是微波遥感\数据备份\ASAR_wuhan 里的ASA_IMP_1PNPDE20090125_141620_000000152075_00483_36108_5832.N1 1、Nest软件使用打开File下方的添加文件后打开文件,在Metadata里可以看到它的文件类型、相关参数。
包括文件类型、文件日期、轨迹和轨道。
影像类型:ENVISAT获取模式:Stripmap处理软件版本:ASAR/4.07获取时间:2009-1-25 14:17:00升降轨:ASCENDING采样类型:DETECTED极化方式:VV2、ERDAS 软件使用打开erdas 里的图标功能使其展示文件参数,结果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Cameron分解的极化SAR特征检测摘要—本文提供了一种检测特定的极化SAR特征的方法。
一个分辨率单元的极化响应可以看做是这个分辨率单元的电磁散射矩阵的一个样本。
尽管使用了多个相干孔径,还是能获得散射矩阵的多个样本。
通过使用合适的分解和加权对数似然方程,估计被观察的散射矩阵响应匹配已知电磁特征的相似度是有可能的。
关键词:相干,多角度,极化,散射矩阵分解,子孔径处理。
I.引言有多种分辨率,频率带宽和极化方式的SAR传感器有很大的应用范围,包括土地表面覆盖物的的表征和分类[1]-[5],[30],和人造目标的探测/表征/分类,比如城市结构[6]-[8],失事飞机[9]-[12],轮船[13],[14],军用车辆[15],[16],地雷[17],[18],未爆炸武器(UXO)[19],等等。
全极化SAR数据集提供给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可以用来描述允许使用复杂的散射矩阵响应的目标的散射行为。
利用极化SAR成像的标准方法大多包括用分解变换(举例子来说,见[20]-[30])来使数据标准化这一过程。
极化分解一般分为明显的两类——相干和非相干分解。
非相干分解(例如,Cloude-Plottier[3],[26])包含基于局部极化行为的统计信息,而且通常利用相关联的像素或分辨率单元的平均相关矩阵(或米勒矩阵)。
相干分解(例如,Krogager[22],[23],Cameron[24],[25])是基于单个像素的响应,因此直接用于测量每个像素的复散射矩阵。
因为在本文中我们关注的是特定散射中心的检测,不管周围像素的散射机制,所以我们不能使用任何一个利用局部统计信息的分解方法,这将限制我们对相干分解的讨论。
相干分解一般只能产生,由单个主散射中心组成的这些分辨率单元的有效的结果。
在主散射体缺少时,斑点响应将导致一个明显的随机散射矩阵,而且产生一个随机响应。
事实上,相干解调由于其固有的敏感的斑点噪声,在文献[26]中已经受到了批评。
相干方法的初始应用是描述以像素基础构成像素散射机制的基础的特征。
有以下两点考虑是比较中肯的,首先,光极限散射的假设隐含了上散射类型的定义。
第二,结果仅在一个给定的分辨率单元有占主要地位的单个散射中心时有效。
类似的,正如也将在这篇文章中看到的,没有光极限假设会导致对单个主散射中心完全不同的响应。
Cameron分解[24],[25]把一个任意的散射矩阵分解成两个正交的非互易的和互易的散射分量,互易的散射分量可以进一部分解成最大的和最小的对称散射分量。
这个分解由几个有物理意义的和不引起歧义的分解分量,包括Cameron散射类型参数z。
这个参数z是一个包含在复平面的单位圆的一个复数,表示一个来自散射模型的旋转(与视线有关)的变量。
Cameron介绍了一系列典型的散射类型,包括:三面角、偶极子、二面角和1/4波器件等类型。
在光极限散射和特征(宽边)视角层面下,这些标准散射体位置分别是是1,0,-1,和±i。
光极限假设的隐含意思是整个雷达带宽上频率响应是常数。
如果不能满足这些条件,观察到的参数值就会从根本上偏离标准值。
Cameron等表明,随着二面角的方向的变化,散射体类型参数轨迹是一条单位圆上的曲线[25]。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关于标准散射类型参数值的假设仅仅属于这些标准散射类型为一个分类方案做基础使用时。
正如我们将在下一节看到的,Cameron分解不依赖于这些假设,可以用在更一般的结构中。
大孔径,UHF或L波段,高分辨率SAR数据违反了所有要使用传统相干分解技术去分类主散射体响应时的要求。
在SAR系统中,几乎所有的感兴趣散射中心均在Mie散射区域(大小<10个波长)。
Geng等人[36]意识到,在高频技术不再有效的地方改进模型来精确仿真和表征在Mie散射区域的目标散射很有必要。
他们使用电磁波全波分析,特定矩量法(MoM)[39],来计算放置在有损、色散的半空间(模仿土壤)上面的三面角导体反射器的宽带VHF散射,目的是用一个函数的频率、极化、三面倾斜和土壤性质表征土壤对三面体反应的影响。
本文展示了我们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用散射矩阵的多角度观察来区分可能占据单个像素的目标的不同尺寸和形状,尤其关注Mie散射区域的散射。
基于单个孔径的SAR图像可以用符合原始孔径的不同子集的子孔径图像序列替代,因此可以在稍有不同的方向抽样散射矩阵。
通过比较给定目标(在一个给定的方位)的期望响应和观察到的许多散射矩阵的响应。
我们不再被那些面向光极限假设和散射矩阵单个观察体(例如,同轴的三面反射体,球面和平板的特征是无法区分的)的相干方法锁固有的假设限制。
散射矩阵多个样本的使用给我们提供了额外的必要的信息来决定响应是对应大小和形状的可能性,更可以通过斑点来区分两者。
多个作者[19],[37],[38]已经合并了子孔径分析和局部邻域返回的空间相关性,这使得这些方法不适合得出散射机制独立于单个像素的结论。
相反的,我们的方法不依赖于相干矩阵或者任何空间邻域的像素分析。
我们用子孔径分析来跟踪全部孔径上的单个像素的复杂的散射矩阵响应的变化,并把这个观察到的像素响应的变化和相关特征比照,我们的这种方法明显的不同于前种。
当我们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互换多个散射矩阵样本的方位或交叉距离分辨率,只要我们感兴趣的散射中心保持在它的分辨率单元返回的主要来源中,上面所说的那些就不是问题了。
我们使用Cameron分解把四个极化通道(散射矩阵)非线性变换到Cameron基础或特征空间。
这个特征空间是我们接下来使用加权对数似然法来比较观察值和参考“特征”值的特征空间。
我们目前实现的方法假设所有的感兴趣的特征是基于相干散射的,这在确定性的参考散射矩阵中已显现出来了。
当把我们的构想扩展到包括作为一个时间函数的散射矩阵的一个随机变量成为可能,本文的关注点就仅仅是在一个分辨率单元中基于特征的相干散射的检测。
第II节介绍了一种基于多孔径上散射矩阵变量的特征检测方法。
第III节呈现了一个用Cameron分解的分类方法的限制的讨论。
我们的加权对数-似然特征检测法的详细描述将在第IV节中说明。
第V节中描述了我们怎么估计物理特征并且转换它用在我们的特征检测方法中。
我们基于NASA/JPL AIRSAR L-Bank 数据的研究结果将在第VI节中讨论。
在第VII节中我们用一些结论评价来结束本文。
II.散射矩阵的特征检测方法在UHF频段(200-1000MHz),大多数的感兴趣目标是在Mie或者谐振域。
这个区域是L波段(1-1.5GHz)较小的扩展,在这个区域相对很少有感兴趣目标在尺寸上比几米大。
甚至对那些大于几米的,在米级或更小的图像分辨率上,我们通常解决组合的散射中心,这仅仅是整体大目标的一部分。
处理Mie区域的直接结果是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全波解包含所有的散射。
在一个极化SAR图像的每个像素或分辨率单元,我们都有散射矩阵的一个样本,这个样本是基于分辨率单元的脉冲距离和合成孔径(那就是说,如果我们忽略了在附近分辨率单元的散射中心的所有旁瓣结果的影响)的整体的响应。
“散斑”现象的概念本身是一个光学极限角度的概念。
散斑一般是指在一个分辨率单元中有很多和散射中心相似的情况。
相应结果的相干叠加是一个剧烈变化的散射矩阵,以至于一个小小的视角的变化都会引起响应结果的巨大改变。
这种情景仅仅被应用在光学极限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响应是被独立的计算和相干的合并。
但分辨率单元仅仅是一个波长大小开始而分辨率单元中的任一“散射中心”的必要条件是小于一个波长,那么我们不得不抛弃光学极限图片然后回到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全波解中。
这反过来就强迫我们关注主要响应而且假设在分辨率单元中杂波引起的散焦是最小的。
在这个方面需要检测的另一个项目是“散射中心”。
对于由四个复数描述的目标和电磁波相互作用的单个散射矩阵的测量,它很好地解释了散射发生在如同“相位中心”的(偏振独立性)位置一样,“有效的”发生在散射中心。
虽然在Mie区域甚至作为一个描述工具都很有用,但这又是有一个光学极限概念,这个概念不是Mie区域散射很精确的描述。
鉴于在光学极限中,一个相位中心存在与目标表面几何体上能把射线返回到发射源的任何一个地方,在Mie区域一个简单地平板会产生一个频率和相位相互共振的散射矩阵。
一个更多的复杂的目标会产生不同的但性质上相似(频率和相位相互共振)的散射矩阵。
这是在极化SAR分析中指导我们得到基于特征方程的散射矩阵的观点。
自从我们能抽样散射矩阵作为一个相位和/或频率的函数,明显的方法变成估计来自一个或多个参考散射矩阵“特征”的观察值对应期望值的相似度。
在这些专业名词中,我们有一系列上散射矩阵的观察资料,可以拿来和参考特征比较从而估计观察值和对应的特殊参考特征(而且,因此这引出了特征的目标)的相似度。
具体来说,我们使用“特征”来代表一系列对应给定方位向上的给定参考目标的散射矩阵响应,通过观察它,使用那些比较的响应来给出极化SAR图像中的收集和图像形成的参数。
鉴于观察的散射矩阵响应由于杂波和/或收集或产生的鬼影,总是有不同程度的噪声,因此在给定方位上的一个目标的特征假定完全有那个目标产生(有可能也包含一个地面平面)。
给定任意的绝对相位,一个特征和被观察数据的比较最好在一个下面会给出的派生特征空间中完成。
我们把这样一个特征的变换视为在派生特征空间的特征的代表,而且也把它当做一个特征。
语境中应该指明“特征”是指散射矩阵的收集还是他们的转变后的同义词。
我们用四个绝对最小的观察值来执行基于特征的检测。
当使用不足四个观察值,将会严重降低区分不同散射机制的能力。
在一次观察的限制下,一个球体,三面体和平板的光学极限反应,是相同的,因此要求用多重观测来区别他们。
增加观察的角度和合成孔径整体的视角,将会提高我们区分不同目标以及他们的方位的能力。
这种方法还需要说明的是,如果(1)参考目标出现在要解决的分辨率单元,(2)是从分辨率单元返回的主要来源,观测响应仅仅用来匹配参考特征。
作为(2)的推论,最好是使用一个分辨率的单元格大小,这将最大限度地放大对象的响应从而被检测到,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任何包含相同的分辨率单元的其他来源的返回响应的机会。
在接下来的一节中,我们将重点讲基于一般相干分解方法,尤其是Cameron 分解的分类的问题。
III.使用Cameron分解分类的局限Cameron[25]把单位圆分解到分类区域中,已达到每一个完全的均衡的以基本的散射中心形状返回的分类,然后显示每一个散射中心的类型/形状和它的方位。
这种方法在显示已知的扩展目标的散射特性上很有用,但在从背景杂波挑出一个(或几个) 像素目标上不是特别有用。
这是因为带有散斑类型(有效随机) 响应的复杂图像中只看一小部分像素将通过任何相互测试及完全对称性,这些像素将被列为基本对称散射中心类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