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一) 建筑热工学

合集下载

1.1建筑热工学基础

1.1建筑热工学基础

房格尔根据人体舒适时,人体热感觉与上 述六个参数的定量关系,建立起PMV指标系统, 把PMV系统值按人的热感觉分成七个等级, PMV指标与热感觉的关系见表:
PMV值与人体热感觉的关系
PMV 热感 觉 -3 寒冷 -2 冷 -1 稍冷 0 适中 1 稍热 2 热 3 炎热
房格尔通过大量实验获得在PMV值上感到不 满意等级的热感觉人数占全部人数的百分比 即预测不满意百分比(PPD),绘出了PMVPPD曲线,从而形成了PMV-PPD评价办法。
1)有效温度ET (Effective Temperature) 1. 1923~1925,美国,Yaglon提出。 2. 包含因素:气温、空气湿度和气流速度。 3. 评价依据:人的主观反映。
B室 A室 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为100% 气流速度 气流速度为0.1m/s 温度? 温度 为B室的有效温度 图1-2有效温度的定标实验
相对湿度( )能够恰当地表示空气的干、湿 程度。建筑热工设计中广泛使用。 绝对湿度( f )是空气调节工程设计的重要参 数。
3)露点温度
• 由(1-6)式,T降低,Ps减小。含湿量不 变,当φ=100%时,继续降温,水蒸气析出, 此时温度为“露点温度”。 露点温度是在大气压力一定、空气含湿量 不变的情况下,未饱和的空气因冷却而达 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用td(℃)表示。 • 冬天在寒冷的地区,窗玻璃内表面冷凝水、 霜。
• 早先温度指标不包括辐射热的作用,后来 做了修正,用黑球温度代替空气温度,称 为新有效温度。 黑球温度也叫实感温度,标志着在辐射热环 境中人或物体受辐射和对流热综合作用时, 以温度表示出来的实际感觉。所测的黑球 温度值一般比环境温度也就是空气温度高 一些。
新有效温度与热感觉关系:

建筑热工学

建筑热工学

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辅导之建筑热工学(1)第一章建筑热工学建筑热工学的主要任务是以热物理学、传热学和传质学作为理论基础,应用已揭示的传热、传质规律,通过规划和建筑设计上的手段有效地防护和利用室内、外气候因素,合理地解决建筑设计中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和防潮等方面的间题,以创造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节约能源并提高围护结构的耐久性第一节建筑热工学基本原理一、传热方式热量的传递称为传热。

根据传热机理的不同,传热的基本方式分为导热、对流和辐射。

(一)导热(热传导)导热是指温度不同的物体各部分或温度不同的两物体直接接触而发生的传热现象1.傅立叶定律导热基本定律,即傅立叶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式中 q——热流密度(热流强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等温面上单位面积的热量,单位为W/m2——温度梯度,温度差△t与沿法线方向两个等温面之间距离△n的比值的极限,单位为K/mλ——材料的导热系数,单位为W/(m·K)均质材料物体内各点的热流密度与温度梯度成正比,图1-1 等温面示意图但指向温度降低的方向。

式(1-1)中的负号表示热量的传递方向和温度梯度的方向相反。

2.导热系数表征材料导热能力大小的量是导热系数,单位是W/(m·K)。

其数值是物体中单位温度降度(即1m厚的材料的两侧温度相差1oC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所传导的热量。

各种材料导热系数入的大致范围是:气体: 0.006~0.6 W/(m·K)液体: 0.07~0.7 W/(m·K)金属: 2.2~420 W/(m·K)建筑材料和绝热材料:0.025~3 W/(m·K)空气在常温、常压下导热系数很小,所以围护结构空气层中静止的空气具有良好的保温能力。

材料的导热系数不但因物质的种类而异,而且还和材料的温度、湿度、压力和密度等因素有关。

而影响导热系数主要因素是材料的密度和湿度。

(1)密度。

一般情况下,密度小的材料导热系数就小,反之就大。

建筑物理第一篇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

建筑物理第一篇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 围护结构传热基础知识
1、物体的辐射特性
按物体的辐射光谱特性,可分为黑体、 灰体和选择性辐射体三大类。
黑体:能发射全波段的热辐射能力, 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辐射能力最大
在同温条件下黑体、灰体 和非灰体单色辐射的对比
灰体:其辐射光谱具有与黑体辐射光
谱相似的形状,且对应每一波长的单
设辐射能力与同温同波长的黑体的比
导温系数(a ):也叫扩散系数,表示物体在不 稳定传热过程中温度向壁体内传播的快慢程度的 指标。
a c
第三节 湿空气的物理性质
一、水蒸气分压力 二、空气湿度 三、露点温度 四、湿球温度
第三节 湿空气的物理性质
一、水蒸气分压力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的 条件下,一定容积的 干空气所能容纳的水 蒸气,是有一定限度 的。
用公式表示: q t n
qt ti te ti te
dd
R
q-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通过的热量,又称热流密度或热流 强度
t -等温面温度在其法线方向上的变化率叫温度梯度
n
λ-表示材料导热能力的系数,称导热系数
(负号是因为热流有方向性,是以从高温向低温方向流动为 正值;温度也是一个向量,以从低到高为正,二者相反。
太阳辐射



热 湿
空气的温湿度

作 用
风、雨、雪等




空气温湿度


湿

生产和生活发生得

热量与水分等
第一章 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建筑中的传热现象 第二节 围护结构传热基础知识 第三节 湿空气的物理性质 第四节 室内热环境 第五节 室外热环境

建筑物理复习(建筑热工学)

建筑物理复习(建筑热工学)

第一篇 建筑热工学第1章 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1.室内热环境构成要素: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辐射温度构成。

2.人体的热舒适①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内产生的热量=向环境散发的热量。

m q ——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e q ——人体蒸发散热量r q ——人体与环境辐射换热量 c q ——人体与环境对流换热量②充分条件:所谓按正常比例散热,指的是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 ,辐射散热约为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约占 25-30%。

处于舒适状况的热平衡,可称之为“正常热平衡”。

(注意与“负热平衡区分”)③影响人体热舒适感觉的因素:1.温度;2.湿度;3.速度;4.平均辐射温度;5.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6.人体衣着状况。

3.湿空气的物理性质①湿空气组成:干空气+水蒸气=湿空气②水蒸气分压力:指一定温度下湿空气中水蒸气部分所产生的压力。

⑴未饱和湿空气的总压力:w P ——湿空气的总压力(Pa ) d P ——干空气的分压力(Pa ) P ——水蒸气的分压力(Pa )⑵饱和状态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s P ——饱和水蒸气分压力注:标准大气压下,s P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见本篇附录2)。

表明在一定的大气压下,湿空气温度越高,其一定容积中所能容纳的水蒸气越少,因而水蒸气呈现出的压力越大。

③空气湿度:表明空气的干湿程度,有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⑴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所含水蒸气的重量,用f 表示(g/m 3)。

饱和状态下的绝对湿度则用饱和水蒸气量max f (g/m 3)表示。

⑵相对湿度:一定温度,一定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f ,与同温同压下饱和水蒸气量max f 的百分比:⑶同一温度(T相对湿度又可表示为空气中P ——空气的实际水蒸气分压力 (Pa s P ——同温下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 (Pa )。

(注:研究表明,对室内热湿环境而言,正常湿度范围大概在30%~60%。

建筑物理第一章热工学理论部分整理

建筑物理第一章热工学理论部分整理

理论篇第一章: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第1周~第2周)共8学时1、了解人体感觉特性和热环境评价方法。

·人体感觉特性生理:皮肤温度、出汗主观:活动、衣着·热平衡:人体内产生的热量与向环境散发的热量相等·热环境评价方法1)有效温度:是依据半裸的人和穿夏季薄衫的人,在一定条件的环境中所反映的瞬时热感觉。

2)热应力指数:人体所需的蒸发散热量与室内环境条件下最大可能的蒸发散热量之比3)预计热感觉指数(PMV):受试对象在实验中对某种环境因数组合的人感觉的投票值2、了解气候参数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掌握空气湿度及露点温度的概念和计算。

气候参数:太阳辐射P25-26、气温、湿度、风、降水等·太阳辐射P25-26(日照时数)总辐射:射程长短(太阳在大气中位置、海拔)、大气质量直接辐射: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成正比散射辐射:太阳高度角成正比、大气透明度成反比·气温:主要靠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3-120微米)而增温。

有日变化(最高:午后2h;最低:日出前后)、年变化(7,8&1,2):各月平均气温最高最低值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热量(决定性)、大气对流作用(影响最大)、下垫面、海拔、地形地貌·空气湿度:相对湿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相反。

一年中变化与绝对湿度相反。

湿空气基本概念:含有水蒸气的空气水蒸气分压力:饱和蒸汽压、饱和空气相对湿度:一定温度及大气压力下。

空气的绝对湿度(单位容积空气所含水蒸气的重量)与同温同压下饱和蒸气量的比值空气增湿、减湿原理:蒸发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风:成因:地表增温不同引起大气压力差;分类:大气环流、地方风·降水:从大地正发出来的水汽进入大气层,经过凝结后又降到地面上的液态火固态水分。

与气温呈正相关etc城市气候影响:1)大气透明度较小,削弱了太阳辐射2)气温较高,形成“热岛效应”3)风速减小,风向随地而异4)蒸发减弱,湿度变小5)雾多,能见度差掌握P68-69空气湿度: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露点温度:某一状态的空气,在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冷却到它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所对应的温度。

建筑物理(一) 建筑热工学

建筑物理(一)      建筑热工学

12
9
§4 辐射换热及其计算 §5 平壁的稳定稳定传热过程及其计算 §6 围护结构内部温度的确定
§7 封闭空气间层传热 §8 简谐热作用下的传热
第三章 建筑保温
§1 建筑保温设计的综合处理措施 §2 保温设计的有关标准 §3 围护结构主体保温设计 §4 围护结构保温构造 §5 围护结构传热异常部位保温设计要点 §6 围护结构的冷凝检验与防止
5 ℃(手)
伴随疼感的冷感觉
29
(2)人体的体温调节系统 下丘脑具有调节、代谢体温和内分泌功能, 前部主要促进散热来降温,后部促进产热抵御寒冷。 散热调节方式: 血管扩张,增加血流,提高表皮温度;出汗。 御寒调节方式: 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降低表皮温度;通过冷颤
增加代谢率。
30
(3)人体的能量代谢率 A 影响因素: 肌肉活动强度(主要因素);
围护结构的传热计算围护结构的蒸汽渗透计算围护结构的传热计算围护结构的蒸汽渗透计算13?本篇重要名词和概念室内热环境热舒适正常比例散热室外热湿作用城市热岛导热对流对流换热辐射辐射换热温度场热流强度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蓄热系数热惰性指标建筑节能吸热指数建筑耗热量指标体型系数窗墙比热桥室外综合温度总衰减度总延迟时间露点温度蒸汽渗透内部冷凝冷凝界面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遮阳遮阳系数倒铺屋面室内热环境热舒适正常比例散热室外热湿作用城市热岛导热对流对流换热辐射辐射换热温度场热流强度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蓄热系数热惰性指标建筑节能吸热指数建筑耗热量指标体型系数窗墙比热桥室外综合温度总衰减度总延迟时间露点温度蒸汽渗透内部冷凝冷凝界面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遮阳遮阳系数倒铺屋面14本篇典型作业题p211115p40212224p66673138p774143p116545515第一章室内外热气候1室内热气候室内热气候

建筑物理热工学习题答案

建筑物理热工学习题答案

建筑物理热工学习题答案建筑物理热工学习题答案建筑物理热工学是研究建筑物热传递、热舒适性和能源利用的学科,它涉及到建筑材料的热性能、建筑物的热工性能以及建筑热工系统的设计与优化等方面。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习题,下面就来解答一些典型的建筑物理热工学习题。

1. 什么是热传导?如何计算热传导的传热速率?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传递方式。

它的传热速率可以通过傅里叶热传导定律来计算,即传热速率等于热传导系数乘以温度梯度。

热传导系数是物质本身的性质,它与物质的导热能力有关。

温度梯度是指物体两侧温度的差值除以两侧的距离。

2. 什么是热辐射?如何计算热辐射的传热速率?热辐射是指物体由于其温度而发射出的电磁波。

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热辐射的传热速率正比于物体表面的辐射功率,且与物体的表面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传热速率可以通过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的公式来计算。

3. 什么是对流传热?如何计算对流传热的传热速率?对流传热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传递方式。

对流传热的传热速率可以通过牛顿冷却定律来计算,即传热速率等于对流传热系数乘以温度差。

对流传热系数是与流体的性质以及流动状态有关的参数,温度差是指物体表面与流体之间的温度差值。

4. 什么是热容?如何计算物体的热容?热容是指物体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热量变化与温度变化之间的比例关系。

热容可以通过物体的质量或体积乘以物质的比热容来计算。

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性质,它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5. 什么是热阻?如何计算物体的热阻?热阻是指物体对热量传递的阻碍程度。

热阻可以通过物体的厚度除以热传导系数来计算。

热传导系数越大,热阻越小,热量传递越快。

6. 什么是热工性能?如何评价建筑物的热工性能?热工性能是指建筑物在给定条件下的热传递特性和能源利用效率。

评价建筑物的热工性能可以通过计算建筑物的热阻、热容和传热系数等参数来进行。

同时,还可以通过模拟计算和实际测量来评价建筑物的热舒适性和能源利用情况。

建筑物理复习建筑热工学

建筑物理复习建筑热工学

第一篇 建筑热工学第1章 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1.室内热环境构成要素: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辐射温度构成;2.人体的热舒适①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内产生的热量=向环境散发的热量;m q ——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e q ——人体蒸发散热量r q ——人体与环境辐射换热量 c q ——人体与环境对流换热量②充分条件:所谓按正常比例散热,指的是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 ,辐射散热约为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约占 25-30%;处于舒适状况的热平衡,可称之为“正常热平衡”; 注意与“负热平衡区分” ③影响人体热舒适感觉的因素:1.温度;2.湿度;3.速度;4.平均辐射温度;5.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6.人体衣着状况;3.湿空气的物理性质①湿空气组成:干空气+水蒸气=湿空气②水蒸气分压力:指一定温度下湿空气中水蒸气部分所产生的压力; ⑴未饱和湿空气的总压力:w P ——湿空气的总压力Pa d P ——干空气的分压力Pa P ——水蒸气的分压力Pa⑵饱和状态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s P ——饱和水蒸气分压力注:标准大气压下,s P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见本篇附录2;表明在一定的大气压下,湿空气温度越高,其一定容积中所能容纳的水蒸气越少,因而水蒸气呈现出的压力越大;③空气湿度:表明空气的干湿程度,有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⑴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所含水蒸气的重量,用f 表示g/m 3;饱和状态下的绝对湿度则用饱和水蒸气量max f g/m 3表示;⑵相对湿度:一定温度,一定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f,与同温同压下饱和水蒸气量max f 的百分比:⑶同一温度T 下,,因此,相对湿度又可表示为空气中水蒸气P ——空气的实际水蒸气分压力 Pa ;s P ——同温下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 Pa;注:研究表明,对室内热湿环境而言,正常湿度范围大概在30%~60%;④露点温度:露点温度是在大气压力一定,空气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未饱和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状态的温度;用d t ℃表示;4.室外热湿环境是指作用在建筑物外围护结构上的一切热湿物理量的总称;构成要素: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太阳辐射、风、降水等;5.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的基本知识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①导热:指物体中温差时,由于直接接触的物质质点作热运动而引起的热能传递过程;⑴热流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等温面上单位面积的热量;设单位时间内通过等温面上微元面积d F 的热量为d Q ,则热流密度q 表示为:W/m 2 积分形式为:d d Q q F = 或者 d FQ q F =⎰ W如果热流密度在面积F 上均匀分布,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热面积F 的热量Q 或称热流量为:Q q F =⑵傅里叶定律:1822年,法国物理学家Fourier 发现,均质物体内各点的热流密度与温度梯度的大小成正比,即W/m 2 式中的λ成为导热系数,恒为正值;;沿n 方向温度增加,tn∂∂为正,则q 为负值,表示热流沿n 的反方向; ⑶影响导热系数λ的因素:物质种类、结构成分、密度、湿度、压力、温度等; ②对流换热:空气沿围护结构表面流动时,与壁面之间所产生的热交换过程;这种过程既包括由空气流动所引起的对流传热过程,同时也包括空气分子间和空气分子与壁面分子间的导热过程;注意:对流传热只发生在流体之中,它是因温度不同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的;⑴表面的对流换热量可以利用其中,c q ——对流换热强度,W/m 2c α——对流换热系数,W/m 2·Kt ——流体的温度,℃θ——固体表面的温度,℃⑵影响因素:对流换热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层流边界层热量交换情况;还与流体运动的原因及运动情况、流体与固体间温差、流体的物理性质、固体壁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等因素有关;③辐射传热:辐射传热指依靠物体表面向外发射热射线能产生显著热效应的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现象;与导热和对流在机理上有本质区别,它是以电磁波传递热能的;⑴特点:①发射体热能变为电磁波辐射能,被辐射体将所接收的辐射能转换成热能;凡温度高于绝对零度0K 的物体,都能发射辐射热;②由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物体依靠辐射传热时,不需要与其他物体直接接触,也无需任何中间媒介;⑵辐射换热量计算:牛顿公式其中,r q ——对流换热强度,W/mr α——对流换热系数,W/m 2·K1θ、2θ——两辐射换热物体的表面温度℃⑶物体辐射分类:按物体辐射光谱特性,可分为黑体、灰体和选择辐射体或称非灰体三大类;6.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围护结构的传热要经过三个过程:表面吸热、结构本身传热、表面放热; 1.表面吸热:内表面从室内吸热冬季,或外表从室外空间吸热夏季; 2.结构本身传热:热量由高温表面传向低温表面;3.表面放热:外表面向室外空间散发热量冬季,或内表面向室内散热夏季;第2章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计算与应用根据建筑保温与隔热设计中所考虑的室内外热作用的特点,可将室内外温度计算模型归纳为如下两种: 恒定热作用:室内和室外温度在计算期间不随时间而变化;这种计算模型通常用于采暖房间冬季条件下的保温与节能;周期热作用:根据室内外温度波动的情况,又可分为单向周期热作用和双向周期热作用两类;前者通常用于空调房间的隔热与节能设计,后者则用于自然通风房间的夏季隔热设计;1.稳定传热过程定义:温度场不随时间变化的传热过程; 一维稳定传热特征:1通过平壁的热流强度q 处处相等;只有平壁内无蓄热现象,才能保证温度稳定,因此就平壁内任一截面而言,流进与流出的热量必须相等; 2同一材质的平壁内部各界面温度分布呈直线关系;由x d q dxθλ=-知,当x q =常数时,若视λ不随温度而变,则有d dxθ=常数,各点温度梯度相等,即温度随距离的变化规律为直线;2.平壁的热阻建筑热工中的“平壁”不仅是指平直的墙体,还包括地板、平屋顶及曲率半径较大的穹顶、拱顶等结构;热阻是表征围护结构本身或其中某层材料阻抗传热能力的物理量;同样的温差条件下,热阻越大,通过材料的热量越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越好;要想增加热阻,可增加平壁厚度,或采用导热系数较小材料; ①单层匀质平壁的导热和热阻:ennnd R θθλ-==+++结论:多层平壁的总热阻等于各层热阻之和,即1R R R =+③组合壁的导热和热阻:组合壁的平均热阻应按下式计算:00,nnF F R ⎤⎥+式中,R ——平均热阻;0F ——与热流方向垂直的总传热面积;12,,n F F F ——按平行于热流方向划分的各个传热面积; 0,10,20,,,n R R R ——各个传热面部位的传热阻;i R ——内表面换热阻,取 m 2·K/W ; e R ——外表面换热阻,取 m 2·K/W ;ϕ——修正系数,见表2-1;④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建筑设计中常用封闭空气层作为围护结构的保温层;空气层中的传热方式有:导热、对流和辐射;其中:主要是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 封闭空气层的热阻取决于间层两个界面上的边界层厚度和界面之间的辐射换热强度;与间层厚度不成正比例增长关系;1结论:普通空气间层的传热量中辐射换热占很大比例,要提高空气间层的热阻须减少辐射传热量;2减少辐射换热量的方法:①将空气间层布置在围护结构的冷侧,降低间层的平均温度; ②在间层壁面涂贴辐射系数小的反射材料铝箔等 ③实际设计计算中可查表2-4得空气间层的热阻R ag3.平壁内部温度的计算①平壁的稳定传热过程:内表面吸热、材料层导热、外表面放热;00()11i ei ei e iet t t t q K t t dR αλα--===-++∑②平壁内部温度计算:根据稳定传热条件:i e q q q q λ===得出: 1.内表面温度: 0()ii i i e R t t t R θ=-- 2.多层平壁内任一层的内表面温度m θ:()e i m j ji i m t t R R R t -+-=∑-=011θ3. 外表面层的温度e θ可写成:0()e e e i e R t t t R θ=+- 或 00()ee i i e R R t t t R θ-=-- 注:1稳定传热条件下,当各层材料的导热系数为定值时,每一层材料内的温度分布是一条直线;这样,多层平壁内温度的分布成一条连续的折线; 2材料的热阻越大,温度降落越大;4.建筑保温与节能计算了解建筑物耗热量计算 建筑采暖耗煤量5.周期性不稳定传热①谐波热作用下的传热特征:1室外温度、平壁表面温度、内部任一截面处的温度都是都是周期相同的谐波动; 2从室外到平壁的内部,温度波动的振幅逐渐减小,即e ef if A A A >>;建筑热工学中,把室外温度振幅e A 与由外侧温度谐波热作用引起的平壁内表面温度振幅之比称为温度波的穿透衰减度,也称为平壁的衰减倍数,用0ν3从室外空间到平壁内部,温度波动的相位逐渐向后推延,即if φ<;壁体的热惰性;衰减和滞后的程度取②谐波热作用下材料和围护结构的热特性指标 1材料的蓄热系数意义:半无限厚物体在谐波热作用下;材料蓄热系数越大,其表面温度波动越小;密度大的重型材料或结构蓄热性能好、热稳定性好;当围护结构中某层是由n nnS F F +++2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表征材料层受到波动热作用后,背波面上温度波动剧烈程度的一个指标,也是说明材料层抵抗温度波动能力的一个特性指标,用D 表示;其大小取决于材料层迎波面的抗波能力和波动作用传至背波面时所受到阻力;1n S D D =+空气的蓄热力系数S 为0,D 值为0; R S③D越大,说明温度波在其间的衰减越快,;③材料层表面的蓄热系数它与材料蓄热系数的物理意义是相同的,一般两者在数值上也可视为相等; 计算方法:沿着与热流相反的方向,依照围护结构的材料分层,逐层计算如图; 各层内表面蓄热系数计算式采用如下通式:注:如某层厚度较大 1.0D ≥,则该层的Y S =,内表面的蓄热可从该层算起,后面各层就可不再计算;6.建筑隔热设计控制指标计算①隔热设计标准:,应满足下式要求: 内表面最高温度maxi θ⋅直接反映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关系着人体辐射散热;②室外综合温度:围护结构隔热主要隔的是室外综合温度;围护结构外表面受到3种不同方式热作用: 1.太阳短波辐射;2.室外空气换热;3.围护结构外表面有效长波辐射的自然散热;可将三者对外围护的共同作用综合成一个单一的室外气象参数——“室外综合温度”sa t :max e t ⋅max e θ⋅夏季室外计算温度s ρ——围护结构外表面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系数表2-8;I ——太阳辐射强度; 1rt ——外表面有效长波辐射温度,粗略计算可取:屋面——℃,外墙——℃; 注:一般围护结构隔热设计中仅考虑前两项 式中s e Iρα值又叫做太阳辐射的“等效高温”或“当量温度”;表示围护结构外表面所吸收的太阳辐射热对室外热作用提高的程度;它对室外综合温度影响很大;第三章建筑保温与节能1. 围护结构的保温构造类型保温构造分类:单设保温层、封闭空气间层、保温与承重合二为一、混合型构造;①单设保温层用导热系数很小的材料做保温层而起保温作用;由于不要求保温承重,选择的灵活性较大;②封闭空气间层围护结构中的空气层厚度,一般以4~5厘米为宜;间层表面最好采用强反射材料如铝箔;为了提高反射材料的耐久性,还应采取涂塑处理等保护措施;③保温与承重相结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小,机械强度满足承重要求;保温与承重相结合:空心板、空心砌块、轻质实心砌块等,既能载重又能保温;④混合型构造当单独用某一种方式不能满足保温要求,或为达到保温要求而造成技术经济上不合理时,采用复合构造;例如,既有实体保温层,又有空气层和承重层的外墙或屋顶结构;第四章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1.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①等温吸湿曲线:呈“S ”型,低湿度时为单分子吸湿;中湿度时为多分子吸湿;高湿度时为毛细吸湿; 可见,材料中的水分主要以液态形式存在;材料的吸湿湿度在相对湿度相同的条件下,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 ②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转移: 1水分转移的动力:当材料内部存在压力差分压力或总压力、湿度材料含湿量差和温度差时,均能引发材料内部所含水分的迁移;2材料中包含的水分可以三种状态存在:气态水蒸气、液态液态水和固态冰; 3材料内部可迁移的水的两种状态:1.以气态的扩散方式迁移;2.以液态水分的毛细渗透方式迁移; 4稳态下水蒸气渗透过程的计算与稳定传热的计算方法完全相似: 如图:在稳态条件下通过围护结构的水蒸气渗透量渗透强度,与室内外1 ω——0H ——围护结构的总水蒸气渗透阻,/g ;i P ——室内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Pa ;e P ——室外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Pa;2式中,m d ——任一分层的厚度;m μ——任一分层材料的水蒸气渗透系数g/;水蒸气的渗透系数是1m 厚的物体,两侧水蒸气分压力差为1Pa,1h 内通过1m 2面积渗透的水蒸气量;意义:水蒸气的渗透系数μ表明了材料的透气能力,与材料的密实程度有关,材料的孔隙率越大,透气性就越强;水蒸气的渗透阻H 是围护结构或某一材料层,两侧水蒸气分压力差为1Pa,通过1m2面积渗透1g 水蒸气所需要的时间;注:由于围护结构内外表面的湿转移阻i H e H ,与结构材料层的蒸汽渗透阻本身相比是很微小的,所以在计算总的蒸汽渗透阻时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围护结构内外表面的水蒸气分压力可以近似取为i P 和e P ;围护结构内任一层内界面的水蒸气分压力可由下式计算:其中m=2,3,4……n 3式中,1jj H=∑——从室内一侧算起,由第一层至第m-1层的水蒸气渗透阻之和;③围护结构内部冷凝的检验:冷凝危害:①当水蒸气接触结构表面时,若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水汽会在表面冷凝成水;表面冷凝水将有碍室内卫生,某些情况下还将直接影响生产和房间的使用;②水蒸气通过围护结构时,在结构内部材料的孔隙中冷凝成水珠或冻结成冰,这种内部冷凝现象危害更大,是一种看不见的隐患;③内部出现冷凝水,会使保温材料受潮,材料受潮后,导热系数增大,保温能力降低;此外,由于内部冷凝水的冻融交替作用,抗冻性差的保温材料便遭到破坏,从而降低结构的使用质量和耐久性; 辨别围护结构内部是否会出现冷凝现象,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根据室内外空气的温湿度t 和ϕ,确定水蒸气分压力i P 和e P ,然后按照上节3式计算围护结构各层的水蒸气分压力,并作出“P ”分布线;对于采暖房屋,设计中取当地采暖期的室外空气平均温度和平均相对湿度作为室外计算参数;2根据室内外空气温度i t 和e t ,确定各层温度,并按照附录2作出相应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s P ”的分布线; 3根据“P ”和“s P ”线是否相交来判断围护结构内部是否出现冷凝现象,如图;注:实践和理论表明,在水蒸气渗透的途径中,如材料的水蒸气渗透系数出现由大变小的界面,因水蒸气至此遇到较大的阻力,最易发生冷凝现象,习惯上把这个最易出现冷凝,而且凝结最严重的界面,称为围护结构内部的“冷凝界面”;冷凝强度:当出现内部冷凝时,冷凝界面处的水蒸气分压力已经达到该界面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s c P ;设由水蒸气分压力较高一侧空气进到冷凝界面的水蒸气渗透强度为1ω,从界面渗透分压力较低一侧空气的水蒸气渗透强度为ω,两者之差即是界面处的冷凝强度c ω,如图;2.建筑围护结构的防潮①防止和控制表面冷凝一、正常湿度的采暖房间尽可能使围护结构内表面附近的气流畅通,家具,壁柜等不宜紧靠外墙;供热设备放热不均,引起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波动,出现周期性冷凝时,应该在围护结构内表面采用蓄热特性系数较大材料;二、高湿房间一般指冬季相对湿度高于75%的房间间歇性高湿条件的房屋,内表面设防水层SWA 高吸水树脂;连续性高湿条件房屋,设置吊顶将水引走;加强屋顶内表面附近通风;三、防止地面泛潮②防止和控制内部冷凝一、合理布置材料层的相对位置原则:材料层次的布局应尽量在水蒸气渗透的通路上做到“进难出易”;如中图;前面提到的USD屋面,也是进难出易的原则设计的,如图;二、设置隔汽层针对具体构造方案中,材料层的布置往往很难完全符合“进难出易”原则的要求;可在保温层蒸汽流进入一侧设置隔汽层如图;三、设置通风间层或泄气沟道针对设置隔汽层虽然能改善围护结构内部的湿状况,但其质量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不易保证,且会影响房屋建成后结构的干燥程度;对高湿度房间可采用设置通风间层和泄气沟道的方法如图;四、冷侧设置密封空气层在冷侧设一空气层,可使处于较高温度侧的保温层经常干燥,此空气层也叫做引湿空气层,其作用称为收汗效应;第五章建筑防热与节能★在防热设计中,隔热和通风是主要的、同时也必须将窗口遮阳、环境绿化一起加以综合考虑;1.屋顶与外墙的隔热设计一、屋顶隔热——南方炎热地区,日晒时数和太阳辐射强度以水平面为最大,基本上分为实体材料层和带有封闭空气层的隔热屋顶、通风间层隔热屋顶、阁楼屋顶三类;此外还有植被隔热屋顶、蓄水屋顶、加气混凝土蒸发屋面、淋水玻璃屋顶、成品隔热板屋顶等;1.实体材料层和带有封闭空气层的隔热屋顶如图,实体材料层屋顶a-c, 空气间层隔热屋顶d-f为提高材料的隔热能力,最好选用λ和α的值都比较小的材料,同时还要注意材料的层次排列排列次序不同也影响结构衰减的大小实体材料层屋顶a-c;为了减轻屋顶自重,可采用空心大板屋面,利用封闭空气间层隔热;为减少屋顶外表面太阳辐射热的吸收,还应选择浅色屋顶外饰面f涂了层无水石膏;2.通风屋顶优点:有利于隔热和散热下图为其几种构造方式;3.阁楼屋顶这种屋顶通常在檐口、屋脊或山墙等处开通气孔,有助于透气、排湿和散热;提高阁楼屋顶隔热能力措施:加强阁楼空间的通风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如加大通风口面积,合理布置通风口位置等;通风阁楼的通风形式常有如图:a山墙上开口通风;b檐口下进气屋脊排气;c屋顶设置老虎窗户通风等;4.植被隔热屋顶特别适合于夏热冬冷地区的城镇建筑;原因:植物的光合作用将热能转化为生化能;蒸腾作用增加蒸发散热;培植基质材料的热阻与热惰性;无土种植,有土种植;无土种植是采用膨胀蛭石作培植基质,它是一种密度小、保水性强、不腐烂、无异味的矿物材料;宜于选用浅根植物;种植草被要简单得多;无土种植草被屋顶的内表面最高温度低;内表面温度波幅小,热稳定性较好;内表面大部分时间低于人体表面温度,是良好的散热面;屋顶外表面辐射吸收率低,外表面温度低,对环境的长波辐射热少;5.蓄水屋顶在南方地区使用较多,有蓄水屋顶、淋水屋顶和喷水屋顶等不同形式;原理:利用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蒸发时需要大量的汽化热,从而大量消耗到达屋面的太阳辐射热,有效地减弱了经屋顶传入室内的热量,相应地降低了屋顶内表面的温度;隔热性能与蓄水深度密切相关;蓄水屋顶的水层深度,从白天隔热和夜间散热的作用综合考虑,宜3-5cm;水面上敷设铝箔或浅色漂浮物,或种植漂浮植物水浮莲、水葫芦等;优点:a屋顶外表面温度、内表面温度、传热量大幅度下降;b随蓄水深度增加,内表面温度最大值愈低,15cm水深为宜;c在夏热冬暖地区,不增加环境辐射反射;缺点:a夜间不能利用屋顶散热;b增大了屋顶静荷载;c一年四季都不能没有水;6.加气混凝土蒸发屋面原理:在建筑屋面上铺设一层多孔材料;运用自然降温原理,通过积蓄雨水并使雨水逐渐蒸发,达到降低建筑物面环境温度、缓解环境热岛效应的目的;7.淋水玻璃屋顶8.成品隔热板屋顶二、外墙隔热1.空心砌块墙可做成单排孔和双排孔如图a;2.钢筋混凝土空心大板墙如图b;3.轻骨料混凝土砌块墙如图:加气和陶粒混凝土砌块墙;4.复合墙体如图;2.窗口遮阳①遮阳的形式1.水平式遮阳:能有效遮挡高度角较大的、从窗口上方投射下来的阳光,适用于接近南向的窗口,或北回归线以南低纬地区的北向附近的窗口;2.垂直式遮阳:能有效遮挡高度角较小的、从窗侧斜射的阳光,但对于高度角较大的、从窗口上方投射的阳光,或接近日出、日没时平射窗口的阳光不起遮挡作用;主要适用于东北、北和西北向附近的窗口;3.综合式遮阳:能有效遮挡高度角中等的、从窗前斜射下来的阳光,遮阳效果比较均匀;主要适用于东南或西南向附近的窗口;4.挡板式遮阳:能有效遮挡高度角较小、正射窗口的阳光;主要适用于东、西向附近的窗口;②遮阳构件尺寸的计算3.房间的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由于建筑物的开口处门、窗、过道等存在着空气压力差而产生的空气流动;特点:不需动力, 经济; 但进风不能预处理, 排风不能净化, 污染周围环境;通风效果不稳定;造成空气压力差的原因:1.热压作用;2.风压作用热压作用取决于室内外空气温差所导致的空气密度差和进出气口的高度差烟囱效应;风压作用是风作用在建筑物上产生的风压差;建筑群布局:一般而言,建筑群的平面布场有行列式、错列式、斜列式、周边式等如图;从通风的角度来看,以错列、斜列较行列、周边为好;第六章 建筑日照1.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确定目的:为了进行日照时数、日照面积、房屋朝向和间距以及 周围阴影区范围等问题的设计; 影响太阳高度角s h 和方位角s A 的因素有三: ① 赤纬角δ——表明季节即日期的变化; ② 时角Ω——表明时间的变化;③ 地理纬度ϕ——表明观察点所在地方的差异; 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计算公式: 1.求太阳高度角s h :s sin sin sin cos cos cos h ϕδϕδ=+Ω 12.求太阳方位角s A :s s s sin sin sin cos cos cos h A h ϕδϕ-=2举例:6-1, 6-2, 6-3.3.求日出、日落的时刻和方位角:日出或日落时,太阳高度角s 0h =,带入式1和2得:cos tan tan ϕδΩ=- 3s sin cos cos A δϕ-=4 4.中午的太阳高度角:以0Ω=带入式1得: s sin sin sin cos cos sin(90||)h ϕδϕδϕδ︒=+=--故 s 90()h ϕδ=-- 当ϕδ>时 5s 90()h δϕ=-- 当ϕδ<时 6。

建筑物理——热工学基础知识

建筑物理——热工学基础知识

q dQ
由式(1-3)得:
dF
w/m2
(1-3)
或:
QF qdF
如果热流密度在面积F上均匀分布,则热流量为:
(1-4)
QqF
建筑物理讲义
(1-5)
2.傅立叶定律
法国数学物理学家傅立叶于1822年最先发现提出的导热规 律:匀质材料物体内各点的热流密度与温度梯度的大小成正 比,即
q t (1-6)
n
式中λ是个比例常数,恒为正数,叫做材料的导热系数。负号是表示热量 传递只能沿温度降低的方向进行。
3.导热系数
定义:当温度梯度为1ºC/m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导热量。
由式(1-6)
q
t
w/(m .k)
(1-7)
n 建筑物理讲义
一般来说,λ以金属的最大,非金属和液体次之,气体的 最小。工程上通常把导热系数小于0.25的材料,作为绝热 材料。
建筑物理——热工学基础 知识
绪论
建筑物理概述 一、为什么要学习建筑物理知识? 二、建筑物理知识包括那些范畴? 三、如何通过建筑物理知识的应用解决
工程技术问题?
建筑物理讲义
《建筑物理》
总学时 64
理论学时 60
其它 4
适用 建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建筑物理》是建筑学专业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 学,使学生把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有机的融为一体,使之掌 握室内物理环境基本设计原理与方法、处理与设计有关的技 能和措施。它是建筑设计理论组成部分,并且为建筑设计和 建筑创作提供必要的基础。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建筑 物中的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设计的基本知识,充分利用 自然能源,确保室内环境的质量,以满足人们生活质量不断 提高的要求。

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物理与设备分类模拟题建筑热工学(一)

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物理与设备分类模拟题建筑热工学(一)

建筑物理与设备分类模拟题建筑热工学(一)单项选择题1、风玫瑰图中,风向、风频是指以下哪种情况?A.风吹去的方向和这一风向的频率 B.风吹来的方向和这一风向的频率C.风吹来的方向和这一风向的次数 D.风吹去的方向和这一风向的次数2、室温允许波动范围为±1℃的工艺性空调房间,不应有:A.东、西向外窗 B.北向外窗C.东、西向外墙 D.屋顶3、?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窗户的气密性有一定的要求,主要原因是:A.窗缝的空气渗透影响室内的温度B.窗缝的空气渗透会增加采暖空调的耗能C.窗缝的空气渗透影响室内的湿度D.窗缝的空气渗透会将灰尘带入室内4、以下四种不同构造的外墙,哪个热稳定性较差?A.内侧保温材料,外侧轻质材料B.内侧实体材料,外侧保温防水材料C.内侧保温材料,外侧实体材料D.内侧、外侧均采用实体材料5、我国的?民用建筑热工设计标准?(GB 50176—1993)将我国分成了5个气候区,分区的主要依据是:A.累年最冷月的最低温度B.累年最热月的平均温度C.累年最冷月的平均温度和累年最热月的平均温度D.累年最冷月的最低温度和累年最热月的最高温度6、以下关于太阳的高度角和方位角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高度角与建筑物的朝向有关B.方位角与建筑物的朝向有关C.高度角和方位角都与建筑物的朝向有关D.高度角和方位角都与建筑物的朝向无关7、同一类型采嚷居住建筑,在以下城市中,外墙传热系数要求最小的城市是:A.北京 B.石家庄C.太原 D.西安8、有关房间的开口与通风构造措施对自然通风的影响,下述哪条不正确?A.开口大小与通风效率之间成正比B.开口相对位置直接影响气流路线C.门窗装置对室内自然通风影响很大D.窗口遮阳设施在一定程度上阻挡房间通风9、以下哪条可以保证墙面绝对不结露?A.保持空气枯燥 B.墙面材料吸湿C.墙面温度高于空气的露点温度 D.墙面温度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10、为满足自然通风的需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对外窗的可开启面积作出规定,以下哪一项为哪一项该标准的规定?A.不应小于20% B.不应小于30%C.不应小于40% D.不应小于50%11、某办公建筑内设通风道进行自然通风,以下哪一项不是影响其热压自然通风效果的因素?A.出风口高度 B.外墙的开窗率C.通风道面积 D.风压大小12、对一栋建筑物内同一楼层上的采暖房间,当其开间大小相同时,哪个朝向的采暖负荷最大? A.东 B.西C.南 D.北13、对于间歇使用的空调建筑,以下哪种外墙做法是正确的?A.外围护结构内侧采用重质材料B.外围护结构均采用重质材料C.外围护结构内侧宜采用轻质材料D.外围护结构的做法只要满足传热系数的要求就可以14、冬季,墙面上出现了结露现象,下面哪一条能够准确地解释发生结露现象的原因?A.室内的空气太湿了 B.墙面不吸水C.墙面附近的空气不流动D.墙面温度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15、自然界中的空气含水蒸气的能力会随一些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以下哪一条说法是正确的?A.空气含水蒸气的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B.空气含水蒸气的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C.空气含水蒸气的能力与温度无关D.空气含水蒸气的能力与风速有关16、以自然通风为主的建筑物,确定其方位时,根据主要透风面和建筑物形式,应按何时的有利风向布置?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17、以下哪种玻璃的传热系数最小?A.夹层玻璃 B.真空玻璃C.钢化玻璃 D.单层LOW—E玻璃18、根据围护结构外外表日照时间的长短和辐射强度的大小,采取隔热措施应考虑的先后顺序应该是:A.屋顶、西墙、东墙、南墙和北墙B.西墙、东墙、屋面、南墙和北墙C.西墙、屋面、东墙、南墙和北墙D.西墙、东墙、南墙和北墙、屋面19、关于夏季防热设计要考虑的“室外综合温度〞,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一栋建筑只有一个室外综合温度B.屋顶和四面外墙分别有各自的室外综合温度C.屋顶一个,四面外墙一个,共有两个室外综合温度D.屋顶一个,东面墙一个,南北墙一个,共三个室外综合温度20、以下描述中,哪一项为哪一项外墙内保温方式的特点?A.房间的热稳定性好 B.适用于间歇使用的房间C.可防止热桥部位内外表结露 D.施工作业难度较大21、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应使以下哪项满足规定的要求?A.年采暖能耗指标B.采暖设计负荷C.冬季室内计算温度与围护结构内外表温度之差D.夏季室内计算温度与围护结构内外表温度之差22、?民用建筑热工设计标准?第5.1.1条规定,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下,建筑物屋面内外表和东西外墙内外表最高温度应满足下述哪一条要求?A.小于夏季室外计算温度的最高值 B.小于等于夏季室外计算温度的最高值C.等于夏季室外计算温度的最高值 D.大于夏季室外计算温度的最高值23、以下图中多层材料组成的复合墙体,哪种做法总热阻最大?24、北方某节能住宅外墙构造如图1—4所示,关于干挂饰面层之间缝的处理及其目的说明,以下哪条正确?A.应该密封,防止雨雪进来B.不应密封,加强空气层的保温作用C.不应密封,有利于保持保湿层的枯燥D.不应密封,有利于饰面层的热胀冷缩25、建筑物需满足以下哪个条件时才能形成热压通风?A.进风口大于出风口 B.进风口小于出风口C.进风口高于出风口 D.进风口低于出风口2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标准?中有条文提出‘链续使用的空调建筑,其外围护结构内侧和内围护结构宜采用重质材料〞主要原因是:A.重质材料热惰性大,有利于保持室内温度稳定B.重质材料热惰性小,有利于保持室内温度稳定C.重质材料保温隔热性能好D.重质材料蓄热系数小27、居住建筑的窗墙面积比应该得到适当的限制,以下哪项不是主要原因?A.窗墙比太大不利于降低采暖和空调能耗B.窗墙比太大影响建筑立面设计C.窗墙比太大会提高建筑造价D.玻璃面积太大,不利于平安28、以下哪种窗户的传热系数是最小的?A.单层塑框双玻窗 B.单层钢框双玻窗C.单层塑框单玻窗 D.单层钢框单玻窗29、以下哪条措施对建筑物的夏季防热不利?A.外墙面浅色粉刷 B.屋顶大面积绿化C.窗户上设遮阳装置 D.增大窗墙面积比30、在图1-5所示的情况下。

建筑物理习题及答案

建筑物理习题及答案

建筑物理习题及答案第⼀篇建筑热⼯学第⼀章建筑热⼯学基本知识习题1-1、构成室内热环境的四项⽓候要素是什么?简述各个要素在冬(或夏)季,在居室内,是怎样影响⼈体热舒适感的。

答:(1)室内空⽓温度:居住建筑冬季采暖设计温度为18℃,托幼建筑采暖设计温度为20℃,办公建筑夏季空调设计温度为24℃等。

这些都是根据⼈体舒适度⽽定的要求。

(2)空⽓湿度:根据卫⽣⼯作者的研究,对室内热环境⽽⾔,正常的湿度范围是30-60%。

冬季,相对湿度较⾼的房间易出现结露现象。

(3)⽓流速度:当室内温度相同,⽓流速度不同时,⼈们热感觉也不相同。

如⽓流速度为0和3m/s时,3m/s的⽓流速度使⼈更感觉舒适。

(4)环境辐射温度:⼈体与环境都有不断发⽣辐射换热的现象。

1-2、为什么说,即使⼈们富裕了,也不应该把房⼦搞成完全恒温的“⼈⼯空间”?答:我们所⽣活的室外环境是⼀个不断变化的环境,它要求⼈有较强的适应能⼒。

⽽⼀个相对稳定⽽⼜级其舒适的室内环境,会导致⼈的⽣理功能的降低,使⼈逐渐丧失适应环境的能⼒,从⽽危害⼈的健康。

1-3、传热与导热(热传导)有什么区别?本书所说的对流换热与单纯在流体内部的对流传热有什么不同?答:导热是指同⼀物体内部或相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由于分⼦热运动,热量由⾼温向低温处转换的现象。

纯粹的导热现象只发⽣在密实的固体当中。

围护结构的传热要经过三个过程:表⾯吸热、结构本⾝传热、表⾯放热。

严格地说,每⼀传热过程部是三种基本传热⽅式的综合过程。

本书所说的对流换热即包括由空⽓流动所引起的对流传热过程,同时也包括空⽓分⼦间和接触的空⽓、空⽓分⼦与壁⾯分⼦之间的导热过程。

对流换热是对流与导热的综合过程。

⽽对流传热只发⽣在流体之中,它是因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相对运动,互相掺合⽽传递热能的。

1-4、表⾯的颜⾊、光滑程度,对外围护结构的外表⾯和对结构内空⽓间层的表⾯,在辐射传热⽅⾯,各有什么影响?答:对于短波辐射,颜⾊起主导作⽤;对于长波辐射,材性起主导作⽤。

建筑物理复习(建筑热工学)..

建筑物理复习(建筑热工学)..

第一篇 建筑热工学第1章 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1.室内热环境构成要素: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辐射温度构成。

2.人体的热舒适①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内产生的热量=向环境散发的热量。

m q ——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e q ——人体蒸发散热量r q ——人体与环境辐射换热量 c q ——人体与环境对流换热量②充分条件:所谓按正常比例散热,指的是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 ,辐射散热约为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约占 25-30%。

处于舒适状况的热平衡,可称之为“正常热平衡”。

(注意与“负热平衡区分”)③影响人体热舒适感觉的因素:1.温度;2.湿度;3.速度;4.平均辐射温度;5.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6.人体衣着状况。

3.湿空气的物理性质①湿空气组成:干空气+水蒸气=湿空气②水蒸气分压力:指一定温度下湿空气中水蒸气部分所产生的压力。

⑴未饱和湿空气的总压力:w P ——湿空气的总压力(Pa ) d P ——干空气的分压力(Pa ) P ——水蒸气的分压力(Pa )⑵饱和状态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s P ——饱和水蒸气分压力注:标准大气压下,s P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见本篇附录2)。

表明在一定的大气压下,湿空气温度越高,其一定容积中所能容纳的水蒸气越少,因而水蒸气呈现出的压力越大。

③空气湿度:表明空气的干湿程度,有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⑴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所含水蒸气的重量,用f 表示(g/m 3)。

饱和状态下的绝对湿度则用饱和水蒸气量max f (g/m 3)表示。

⑵相对湿度:一定温度,一定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f ,与同温同压下饱和水蒸气量max f 的百分比:⑶同一温度(T相对湿度又可表示为空气中P ——空气的实际水蒸气分压力 (Pas P ——同温下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 (Pa )。

(注:研究表明,对室内热湿环境而言,正常湿度范围大概在30%~60%。

(完整word)建筑物理题库

(完整word)建筑物理题库

第一章建筑热工学第一节建筑热工学的基本原理1.构成室内气候的要素为()。

I.空气温度;1I.空气湿度;Ⅲ.人体产热量;IV.气流速度;V.壁面热辐射A.I、Ⅱ、Ⅲ、Ⅳ B.I、Ⅱ、Ⅳ、V C.I、Ⅱ、Ⅳ D.I、Ⅱ、V解答室内气候是由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壁面热辐射综合组成的一种室内环境(亦称室内热环境)。

答案 B2.一般气象学上所指的气温是距地面( )m高处的空气温度。

A.1.0 B.1。

2 C.1。

5 D.1。

8解答一般气象学上所指的气温是距地面1.5m高处的空气温度。

答案 C3.在中等穿着并且安静的状态下,下列组合中()最使人感到舒适。

A.温度12℃、湿度50%、风速1。

0m/s B.温度15℃、湿度60%、风速0.5m/sC.温度20℃、湿度65%、风速0。

5m/s D.温度25℃、湿度70%、风速0。

1m/s 解答当环境在温度20℃、湿度60%一65%、风速0。

5m/s的条件下,最使人感到舒适。

答案 C4.在室内热环境的评价中,根据丹麦学者房格尔的观点,影响人体热舒适的物理量有()个,人体的热感觉分为()个等级。

A.4、7 B.4、3 C.6、7 D.6、5解答根据丹麦学者房格尔的观点,评价室内热环境的PMV指标中包含6个物理量(室内空气温度、湿度、风速、壁面平均辐射温度、人体活动强度和衣服热阻)和7个等级(+3:热;+2:暖;+l:稍暖;0:舒适;—1:稍凉;—2:凉;—3:冷).答案 C5.一定的室外热湿作用对室内气候影响的程度,主要取决于( )。

A.房屋的朝向、间距 B.围护结构材料的热物理性能和构造方法C.环境绿化及单体建筑平、剖面形式 D.通风口的位置与面积大小解答一定的室外热湿作用对室内气候影响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围护结构材料的热物理性能(传热、传湿、透气)和构造方法。

答案 B6.下列( )不是我国目前规定寒冷地区居住房问冬季的室内气候标准气温。

A.15℃ B.16℃ C.17℃ D.18℃解答我国目前规定寒冷地区居住房间冬季的室内气候标准气温是16~18℃。

建筑物理(热)-1 建筑热工基础知识

建筑物理(热)-1 建筑热工基础知识
与温度梯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矢量,称为温度降度,记作
grad t
1. 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 1.2 围护结构传热基础知识 1.2.1 导热
四、热流密度 ▇ 热流密度就是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所传递的热量;
dQ q dF
Q qdF
F
大平板:
Q qF
1. 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 1.2 围护结构传热基础知识 1.2.1 导热
W (m C)
Thermal conductivity
1. 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 1.2 围护结构传热基础知识 1.2.1 导热
六、导热系数 Thermal conductivity
定义:
q t n
W/(m· ℃)
1)导热系数的物理意义: 在稳定条件下,当温度梯度 为1℃/m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导热量。 2)导热系数越大,表明材料的导热能力越强。 3)物质的导热系数,均由实验确定。
COLD (not much vibration)
Heat travels along the rod
▲物质的固有属性 :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发生; ▲导热的特点 :a 必须有温差;b 物体直接接触;c 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 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传递热量;d 在引力场下单纯的导热只发生在密实 固体中。但建筑材料总是有孔隙的,会产生其它方式的传热,但比例甚微, 故在热工计算中,认为在固体建筑材料中发生的是导热过程(有空气间层的 例外)。
► 建筑材料和隔热保温材料导热系数数值范围:0.025 – 3.0 W/(m· K) 。 ►保温材料(绝热材料):导热系数小于0.25 W/(m· K) ►多孔材料的导热系数与其湿度相关
例如:苯板0.04 岩棉0.035

柳孝图《建筑物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柳孝图《建筑物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柳孝图《建筑物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篇建筑热工学建筑热工学的任务是依照建筑热工原理,论述通过规划和建筑设计手段,防护或利用室内外气候因素,解决房屋的日照、保温、隔热、通风、防潮等问题,创造良好的室内气候环境并提高围护结构的耐久性。

第1章室内外热环境1.1 复习笔记一、室内热环境1.室内热环境组成要素(1)室内热环境主要由室内气温、湿度、气流及壁面热辐射等因素综合而成。

(2)各种室内微气候因素的不同组合,会形成不同的室内热环境。

2.人体热平衡与热舒适(1)热舒适热舒适是指人们对所处室内气候环境满意程度的感受。

人体对周围环境的热舒适程度主要反映在人的冷热感觉上。

(2)热平衡人们在某一环境中感到热舒适的必要条件是:人体内产生的热量与向环境散发的热量相等,即保持人体的热平衡。

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热平衡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q=qm±qc±qr-qw式中qm—人体产热量,W/m2;qc—人体与周围空气之间的对流换热量,W/m2;qr—人体与环境间的辐射换热量,W/m2;qw—人体蒸发散热量,W/m2;△q—人体得失的热量,W/m2。

从上式看出,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换热方式有对流、辐射和蒸发三种,换热的余量即为人体热负荷△q。

△q值与人们的体温变化率成正比当△q>0时,体温将升高;当△q<0时,体温将降低。

当△q=0,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正好与人体在所处环境的热交换量处于平衡状态。

当达到热平衡状态时,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量占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量占25%~30%时,人体才能达到热舒适状态,能达到这种适宜比例的环境便是人体热舒适的充分条件。

3.人体热平衡的影响因素(1)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qm①qm主要决定于人体的新陈代谢率及对外作机械功的效率。

②单位时间内人体新陈代谢所产生的能量,称为新陈代谢率,通常用符号m表示,单位为W/m2(人体表面积),1met=58.2W/m2。

建筑物理教案.doc

建筑物理教案.doc

第一篇 建筑热工学主要任务: 通过建筑上的规划,有效的防护或利用室内外热作用,经济、合理地解决房屋的保温、防热、防潮、日照等问题;配备适当的设备调节(采暖、空调);创造和完善装配房屋的建筑构件以创造良好的室内热环境,提高围护结构的耐久性。

第一章 传热的基本方式传热条件:有温差,热量总是自发地由高温物体 向低温物体传递。

第一节 传热的基本方式:一、导热设一单层匀质平壁厚 d 平壁内、外温度为 θi 、 θe (设 θi > θe , 且均不随时间变化)。

这是一稳定导热问题,实践证明,通过壁体的热流量Q 满足下面关系式:热流强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说明:● 热阻 :在同样温差条件下,热阻越大,通过材料层的热量越少;增加热阻的方法:加大平壁厚度或选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

●导热系数 λ :当材料层单位厚度内的温差为 1℃ 时,在 1小时内通过 12m 表面积的热量。

●影响λ 的最大因素是:容重和湿度。

不同状态的物质导热系数相差很大Rddq ei e i e i θθλθθθθλ-=-=-=)(λdR =τθθλF dQ e i )(-=二 、对流:对流换热计算公式 :三、 辐射:辐射能的吸收、反射和透射:物体对外来射线的反应遵循与可见光相同的规律。

设有能量为0I 的热射线投射到物体表面,则其中 αI 被反射,γI 被吸收,τI 可能透过物体。

由能量守恒:或严格说,物体对不同波长的外来辐射的吸收、反射及透射的性能不同。

绝对白体(简称白体):能将外来辐射全部反射的物体;绝对黑体(简称黑体):能将外来辐射全部吸收的物体; 绝对透明体(透热体):能将外来辐射全部透过的物体。

一般,固体和液体都是不透明的,即 τh =0 因此 γh + ρh = 1 所以, 凡是善于反射的物体一定不善于吸收(磨光的铝、镍鉻板、研磨的黄铜 γh =0.02~0.04〕 ,反之亦然。

cR tca tt cacq -=-=-=θθθ1)(ot a r I I I I =++11=++=++h h h oI t Io I a I o I r Iτργ第二节 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平壁的稳定传热一. 传热过程:室内、外热环境通过围护结构而进行的热量交换过程,包含导热、对流及辐射方式的换,是一种复杂的换热过程。

注册建筑师建筑物理学考点整理

注册建筑师建筑物理学考点整理

注册建筑师建筑物理学考点整理建筑物理学是注册建筑师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设计出舒适、节能、环保的建筑具有关键意义。

以下是对注册建筑师建筑物理学常见考点的整理。

一、建筑热工学1、热传递的方式热传递主要有三种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导热是指物体内部或接触的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能传递;对流是指流体(如空气、水)的运动引起的热量传递;辐射则是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热能,不需要介质。

2、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传热系数是衡量围护结构传热能力的重要指标。

它表示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当室内外温差为 1 摄氏度时,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量。

建筑师需要了解不同材料和构造的传热系数,以计算建筑的能耗。

3、保温与隔热保温是减少冬季室内热量向外散失,隔热是减少夏季室外热量向室内传递。

常用的保温隔热材料有岩棉、聚苯乙烯泡沫板、玻璃棉等。

在设计中,要合理选择保温隔热材料和构造,以满足节能要求。

4、室内热环境室内热环境的舒适度主要由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和平均辐射温度等因素决定。

注册建筑师需要掌握人体热舒适的标准和评价方法,以便设计出适宜的室内环境。

二、建筑光学1、光的特性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其波长决定了光的颜色。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380nm 至 780nm 之间。

2、天然采光天然采光的设计要考虑窗口的位置、大小和形状,以及房间的进深和朝向。

采光系数是衡量天然采光效果的重要指标,建筑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功能房间确定合适的采光系数。

3、人工照明人工照明包括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混合照明等方式。

灯具的选择要考虑光通量、发光强度、照度、亮度等参数。

同时,要注意照明的均匀度和避免眩光。

4、色彩与视觉色彩对人的视觉和心理有一定的影响。

在建筑设计中,要合理运用色彩来营造舒适、愉悦的视觉环境。

三、建筑声学1、声音的物理性质声音的频率、波长和声速是声音的基本物理量。

声音的频率决定了音调的高低,波长与频率成反比,声速在空气中约为 340 米/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10
第四章 建筑防热
§1 §2 §3 建筑防热的综合处理措施 自然通风的组织 围护结构隔热设计
6
第五章 建筑日照与遮阳
4
§1 日照的基本原理
§2 §3 棒影日照图的原理和应用 建筑遮阳
36
专题:太阳能建筑与建筑节能
2~3
11
本篇重点与难点 重点: 围护结构传热、传湿过程及计算
建筑保温标准及构造
自从有了人类,便有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建筑物理环境。建筑物
理现象和人类一样久远。在远古时期,人们对建筑环境的认识和 营造能力十分有限,对建筑物理现象只是感知而已,但适应性较
强。十九世纪以后,建筑物理作为一门科学诞生了。
• 初始阶段——不太重视;
4
• 20世纪初——开始活跃;
• 20世纪中叶——欧洲、美国、日本等,理论、技术水平领先;
17
3、影响室内热气候的因素 ① 室外与室内的热湿作用;
② 区域规划与建筑设计;
(选址、朝向、间距、环境的绿化、建筑的 平剖面形式等) ③ 建筑构造与节点做法; ④ 材料的选用及其热物理性能; ⑤ 建筑设备措施等。
18
§2 人对室内热环境的反映与评价
人对室内热环境的反映有主观、客观、生理、心理等诸多方面, 最主要体现在人对室内热环境的冷热感觉,即冷热感。 冷热感:人对周围环境“冷、热”感觉的主观描述。 研究方法:生理学 + 心理学 + 建筑学 + 工程学 + 物理学 1、冷热感的取决因素 (1)环境条件; (2)自身条件(性别、年龄、种族、体型、健康状况等) (3)运动状态和行为模式;
④ 风速:对流热交换和对流质交换
⑤ 服装热阻:影响所有换热形式
26
服装的热阻
单位: m 2 k / w或clo,
1clo 0.155 m 2 k / w
类型
短 袖衬 衣 ,短 裤 长 裤, 短 袖衬 衫 长 裤, 长 袖衬 衫 长 裤, 长袖衬 衫加 短外 衣 厚 大衣 , 长袖 衬 衫 ,保 暖 内 衣 ,长 内裤 厚 三件 套西衣 服 , 长内 衣 裤 厚 毛衣 厚 长大 衣 厚 裤子 工 作服 夹克
建筑防热的的途径及屋顶防热方法 难点:
围护结构的传热计算
围护结构的蒸汽渗透计算
12
本篇重要名词和概念 室内热环境、热舒适、正常比例散热、室外热湿作用、城市热岛、 导热、对流、对流换热、辐射、辐射换热、温度场、热流强度、 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蓄热系数、热惰性指标、建筑节能、 吸热指数、建筑耗热量指标、体型系数、窗墙比、热桥、室外综 合温度、总衰减度、总延迟时间、露点温度、蒸汽渗透、内部冷 凝、冷凝界面、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遮阳、遮阳系数、倒 铺屋面
Icl (clo)
0 .3 6 0 .5 7 0 .6 1 0 .9 6 1 .3 4 1 .5 0 .3 7 0 .6 3 0 .3 2 0 .2 0 .4
27
4、人体温度与热舒适感
(1)核心温度与表层温度
核心温度通常包括脑、脊椎、心脏、肝脏、消化器官等内脏 部分,肝脏温度最高(38℃)。
外层温度指皮肤表面到 10 mm 以内的部分,通常包括皮肤,
12
9
§4 辐射换热及其计算 §5 平壁的稳定稳定传热过程及其计算 §6 围护结构内部温度的确定
§7 封闭空气间层传热 §8 简谐热作用下的传热
第三章 建筑保温
§1 建筑保温设计的综合处理措施 §2 保温设计的有关标准 §3 围护结构主体保温设计 §4 围护结构保温构造 §5 围护结构传热异常部位保温设计要点 §6 围护结构的冷凝检验与防止
(4)衣着情况等。
19
2、人体的温度感受系统 20世纪初人体试验发现: 人的皮肤上存在对冷敏感的区域
“冷
点”和对热敏感的区域“热点”。 人体各部位的冷点数目明显多于热 点数目。(为什么人对冷更敏感?) 冷、热感受器分布于皮肤、粘膜、 内脏、脊髓、延髓、脑部网状结构等 部位。
20
(1)冷、热“感受器”的位臵
34
5、人体的热平衡 人的肌体在正常条件下,可
以下。
32
垂直温差对人热舒适的影响 当受试者处于热中性状态时,头足温差仍然使人感到不舒适。
33
●材料与人的热舒适感
º ¬ × å Ä Ï Ä æ Ê Â È ² Í µ °² Á µ Ê Î ¶ × å æ ã Ä Ï µ °Ã ² ² Á Ä ¾ ì ý Á º Ä Í « ¯ × ¹ Ã Ö µ Ì 5 mm È ¾ í Ä ð ¾ × å Ï Ä µ ° 2 mm ¾ Â Ò Ï Û È © ó í ¯ ´ À Ê ú â È >85£ µ µ Ã Î ¶ (¡ ) Â Ò ¶ ¥ Ä × æ Â È æ 23~28 26~28.5 21~28 23~28 24.5~28 26.5~28.5 28~29.5
5 ℃(手)
伴随疼感的冷感觉
29
(2)人体的体温调节系统 下丘脑具有调节、代谢体温和内分泌功能, 前部主要促进散热来降温,后部促进产热抵御寒冷。 散热调节方式: 血管扩张,增加血流,提高表皮温度;出汗。 御寒调节方式: 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降低表皮温度;通过冷颤
增加代谢率。
30
(3)人体的能量代谢率 A 影响因素: 肌肉活动强度(主要因素);
15

建筑热环境与工作效能 大量现场调查和实验证实:
高温会降低劳动效率; 寒冷影响肢体的灵活性; 温度偏离最佳值会增加事故发生率;
中度激发时效率最高;
低激发导致人不清醒; 高激发导致不能全神贯注;
手的皮肤温度低于15℃时,关节僵硬、灵巧性明显下降;
手的皮肤温度低于6℃时,出现麻木感觉; 冷风有涣散精神作用,分散工作注意力等。
环境温度(偏高、偏低都增加代谢率)
性别(男性高于女性) 年龄(少年高于老人) 神经紧张程度(紧张时代谢率高) 进食后时间的长短等(进食后代谢率增加,蛋白质代谢率高)
B 单位: met, 1met = 58.2 W/m2
31
肌肉活动与代谢率
肌肉活动强度对代谢率起 决定性的影响。一般的室
内运动代谢率多在5 met
16
2、室内热气候的构成要素(四要素)
① 室内空气温度
适宜值:冬季 16~22℃;夏季 24~28℃ ② 室内空气湿度 适宜值:30~70% ③ 室内空气气流状况(速度、密度、洁净度)
速度适宜值:冬季 <0.2m/s;夏季 0.2~1m/s
④ 壁面辐射温度 室内空气温度与壁面温度总是存在温差,二者接近为佳。
21
(2)人体各部位冷点和热点的分布密度(个/cm2)
¿ º ² Î °î Ç ¶ Ç Ó ±³ ì ½ ³´ ³ ¿ ä û ¿ º Á ² Æ Ë ² Î × ¿ Ð ² ¸ ¿ · ² ó ³ ¹ ± Ï Û É ± °Û Ç ± ä ã À µ 5.5-8.0 8.0 16.0-19.0 8.5-9.0 9.0-10.2 8.0-12.5 7.8 5.0-6.5 6.0-7.5 0.3-0.4 1.7 0.3 1.0 È ã µ ¿ º ² Î Ö ³ Ê ± Ö Æ Ê Õ Ö · ³ Ê Ö ± Ö · Ç Ê Ö ¶ ó È ´ Í ¡ È Ð Í Å ³ ½ ± Å ³ ½ µ ä ã À µ 7.4 1.0-5.0 7.0-9.0 2.0-4.0 4.5-5.2 4.3-5.7 5.6 3.4 È ã µ 0.5 0.4 1.7 1.6 0.4
28
皮肤温度 45 ℃ 以上 43~41 ℃ 41~39 ℃ 39~37 ℃
热舒适状态与感觉 皮肤组织迅速损伤 被烫伤的疼痛感 疼感域 热的感觉
37~35 ℃
34~33 ℃ 33~32 ℃ 32~30 ℃ 31~29 ℃ 20 ℃(手) 15 ℃(手)
开始有热的感觉
休息时处于热中性状态,热舒适 2-4met 的(中等)运动量时感觉舒适 3-6met 的(较大)运动量时感觉舒适 坐着时有不愉快的冷感 非常不快的冷感觉 极端不快的冷感觉
需要说明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单靠建筑措施是不能完全满足
人对室内热环境的要求,往往需要配备适当的设备措施进行人工调节。 如在寒冷地区设臵采暖设备,在炎热地区采用空调设备等。但是,只 有首先充分发挥各种建筑措施的作用,再配备一些必不可少的设备, 才是技术和经济都合理的设计。
7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篇主要介绍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的热工设计原理与方法, 包括建筑保温防潮设计、防热设计和建筑节能设计等。通过本 篇的学习,能够熟练掌握建筑热工学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 并能在建筑设计中灵活运用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如: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J24-95)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
8
教学进度及学时安排
章节及其主要内容 第一章 室内、外热环境
§1 室内热环境 §2 人对室内热环境的反映与评价 §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第二章 传热基本知识
§1 传热的基本方式
§2 平壁的稳定导热计算 §3 对流换热计算
1
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建筑学专业课程
建筑物理
(课程组成员:白宪臣,蒙慧玲,谢丁龙,贺子奇) 课程组负责人:白宪臣
2
课程定义 从人的生理、心理角度,分析研究建筑中的热、光、声物理现象 和材料的热、光、声物理性能;探究如何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和选 材,营造人们所需要的舒适建筑物理环境的科学。 人(生理、心理)
——人体新陈代谢反应过程
中能量释放的速率。
23
3、人体的散热方式及与外界的热交换形式 (1)人体的散热方式
24
(2)人体与外界的热交换形式 对流换热 辐射换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