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第一编--宪法基本理论(第五章-宪法的形式和结构)
中国宪法学大纲
![中国宪法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313a03a5727a5e9856a6161.png)
中国宪法学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第一节宪法概述一、宪法的定义二、宪法的形式特征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共性;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宪法内容的根本性;宪法效力的最高性及其表现;宪法制定、修改程序的特殊性。
三、宪法的本质属性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民主制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
四、宪法与宪政宪政的含义;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第二节宪法的产生和历史发展一、近代宪法的产生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英、美、法三国宪法的产生及其特点;宪法的发展及其趋势。
二、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新中国宪法的历史沿革;我国现行宪法的内容和特点;宪法修正案。
第三节宪法原则和宪法分类一、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衡原则。
二、宪法的分类宪法的形式分类;宪法的实质分类。
第四节宪法规范和宪法作用一、宪法关系及其特点二、宪法规范的特点三、宪法的作用第二章宪法的制定、实施和保障第一节宪法制定一、宪法制定概述宪法制定的概念;制宪权与修宪权;宪法制定的主体和机构;宪法制定的程序。
二、中国宪法的制定第二节宪法实施一、宪法实施概述宪法实施的概念;宪法实施的意义。
二、宪法解释宪法解释的概念;宪法解释的体制;宪法解释的程序;中国宪法的解释。
三、宪法修改宪法修改的概念;宪法修改的形式;宪法修改的程序;中国宪法的修改。
第三节宪法实施的保障一、宪法保障的概念二、违宪审查制度违宪审查的概念;违宪审查的对象;违宪审查的模式;违宪审查的方式。
三、中国的违宪监督制度中国违宪监督制度的内容;中国违宪监督制度的完善。
第三章国家基本制度第一节国家性质一、国家性质概述国家性质的概念;国家性质在国家制度中的地位。
二、中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和特点;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结构,爱国统一战线。
三、经济制度经济制度的概念;中国的所有制形式及国家政策;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四、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的含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含义和内容;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考研宪法整理笔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考研宪法整理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bd727691ed9ad51f01df2f4.png)
第一编基本理论第一章宪法概述*宪法释义一、宪法:是指为限制国家权力滥用,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对国家中最为根本性的问题进行规定的法律规范,其内容主要涉及国家的政治体制结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
二、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从目的层面来看,宪法的目的在于限制国家权力的滥用,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2从内容层面来讲,宪法规定的内容具有根本性a国家权力的来源、国家权力的行使和国家权力的配置b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从外在层面来讲,宪法在效力上具有最高性,制定和修改上具有严格性a宪法的效力高于普通法律b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严格*宪法的分类一、宪法的形式分类1、宪法的外在表现形式成文宪法:以统一的宪法典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宪法不成文宪法:没有统一的法典形式而由带有宪法性质的各种政治文件、法律文件、宪法惯例和宪法判例组成的宪法2、宪法的效力和修改程序是否与普通法律相同刚性宪法:效力上高于普通法律,宪法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的宪法柔性线法:效力与普通法律相同,宪法修改程序也与普通法律相同的宪法3、制定宪法的机关和主体钦定宪法:按照君主的意志制定,由君主自上而下地恩赐给臣民的宪法协定宪法:君主或国王与国民或国民代表机关通过谈判协商而制定的宪法民定宪法:通过国民的代表机关或按照公民投票方式制定的宪法4、宪法内容是否具有首创性原始宪法:创制性宪法,源于本国政治革命或宪政运动,在宪法基本内容上具有首创性的宪派生宪法:模仿性宪法,以国内外已经存在的宪法为范例,吸取适合本国情况的宪法内容而制定不具有首创性的特点5、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思想性宪法:附意识形态宪法,明确宣布自己的意识形态的倾向的宪法功利性宪法:不附意识形态宪法,仅规定有关社会和政治力量可以进行角逐的范围,并不以任何意识形态为转移的宪法6、宪法对国家权力是否有规范性作用规范性宪法:宪法对国家权力有规范性作用,能够约束国家权力运行的宪法名义宪法:由于宪法内容远离本国的实际政治生活,不能发挥规范性作用,对国家权力没有起到规范性作用的宪法标语性宪法:字意性或语义学宪法,宪法仅仅具有宣传手段的意义,不具有规范国家权力的作用,实际上在宪法内容中体现的是掌握国家权力者的独占利益*宪法关系一、宪法关系概念特点:宪法法律关系,根据宪法规范产生的,以宪法主体之间的宪法上的权利和义务,职权和指责为内容的法律关系1、宪法关系体现的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中最为根本的社会关系。
01-1第一编--宪法基本理论(第一章-宪法的概念)
![01-1第一编--宪法基本理论(第一章-宪法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e79f9920a5e9856a561260ad.png)
(5)《宪法学基本理论》(杨海坤主编,中国人事出 版社2002年版) (6)《宪法》(主编:许崇德,副主编:胡锦光;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7)《宪法学》(殷啸虎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年9月第1版)
……
三、宪法的法律特征
(一)宪法的实质特征 (二)宪法的内容特征 (三)宪法的形式特征
2006年8月15日,重庆市彭水县教委人事科科员秦中飞写了一条名为《沁
(马儿跑远,伟哥滋阴,华仔脓胞。看 今日彭水,满眼瘴气,官民冲突,不可开交。城建打 人,公安辱尸,竟向百姓放空炮。更哪堪,痛移民难 移,徒增苦恼。官场月黑风高,抓人权财权有绝招。 叹白云中学,空中楼阁,生源痛失,老师外跑。虎口 宾馆,竟落虎口,留得沙沱彩虹桥。俱往矣,当痛定 思痛,不要骚搞)〔〔在后来的审讯中,秦中飞一直不承认它有公
及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等民主法律制度(核
心内容)的国家根本法(形式特征)。
二、宪法的本质
(一)非马克思主义的宪法本质观
1.神志论
2.
全民意志论
【注意辩证分析!】
(二)马克思主义的宪法本质理论
1.阶级意志论
——从宪法所反映的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角 度来认识宪法的本质,认为宪法的本质在于 反映阶级意志,体现阶级利益。 ——马克思主义宪法学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 了宪法和宪法学的阶级属性。阶级意志论在 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甚至一些资产阶级学者也肯定宪法的阶级意 志论。
2.论宪法的基本原则及其法治意义。
第一章宪法的概念
一、宪法的概念 二、宪法的本质 三、宪法的法律特征 四、宪法的分类
思考与讨论:
宪法是什么?——宪法实际上是什么? 宪法应该是什么?
宪法知识点整理(1-6单元)
![宪法知识点整理(1-6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8f835a1652ea551810a687b0.png)
第一章宪法的概念与本质一、宪法的概念1、宪法两种意义上定义形式意义上,专指以宪法名称命名的规范性文件,与内容无关。
实质意义上是从内容上来界定的。
(1)分成固有意义上的指规定国家统治之基本的法或者是根本法,任何涉及国家统治权力的基础和构造的法我们都可以看作固有意义上的宪法。
(2)立宪意义上的专指通过限制专断权力,以广泛保障基本人权的国家基本法。
两个要点:产生的时间是近代意义上的;把个人看作是最重要的,国家必须为个人而存在,保护个人应有的尊严和自由。
二、宪法姓公还是姓私-宪法的属性五种标准:按规范性质按照权力关系按照利益性质按照主体按照法律关系:就是按照所调整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来划分公法。
处理公权力之间的关系或者公权力与私主体之间关系的法就是公法。
调整私人之间关系的法律就是私法。
宪法调整的法律关系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主要是国家公权力和个人私权利之间的关系,即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宪法还处理国家权力内部的关系,主要是处理国家公共权力。
所以依据法律关系来看,宪法是公法。
三、宪法是母法——宪法的地位宪法地位的三特点:1、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具有根本性的问题。
2、宪法有着更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3、是宪法具有最高的法的效力。
(1)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
(2)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无效。
四、宪法究竟是什么——宪法的本质1、宪法是赋予国家存在以基础的基本法。
2、宪法是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的基础法。
3、宪法既是一种授权规范,也是一种限权规范的统一体。
五、宪法的特征宪法除了具有普通法律的规范性、普适性、公共性等基本特征之外,宪法还有着与普通法律不同的特征。
1.宪法是授权性的宪法首先是一部保障权利的法,这是宪法和普通法律之间最大的区别。
普通法律的特点是其义务性。
宪法就是为了防止法律对公民自由的过分控制,宪法就是控制法律的法律。
2.宪法是一部保障每个人权利的基本法宪法不是保护一般的公民权利,而是保护对公民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关系到人性本质的基本权利(关于公民的人身、财产与精神方面的权利)3、在政治体制和国家设置方面也是最基本的4、宪法的出发点和一般法律不一样六、宪法与行政法的区别1、两者法律效力的等级是不同的。
第一编 宪法基本 理论精品PPT课件
![第一编 宪法基本 理论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57e3aecc7931b765ce15eb.png)
宪法的词源
近代使用宪法概念,最根本的特征是强调宪法 必须是限制国家权力、保证公民权利的基本法 律。法国人权宣言宣称“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 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 今天使用宪法一词,实际上是古词今用,旧词 新义。虽有质的飞跃,也不乏某种联系。
郑观应
【1842年-1922年】
中国的改良思想家 郑观应在《盛世危 言》中首次使用宪 法一词。1908年, 清政府颁布《钦定 宪法大纲》。
的
都是法的一个部门,它们共同构成特定 国家的法律体系
定
义
华盛顿
三.宪法的定义
内容说:
【日本】小林直树 宪法是规定国家统治机构的组织 规范。特别是近代宪法规定了以权力的分立为中心的 国家重要机关的组织及其运行的办法,并以确定国家 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为目的。
【德国】 叶林涅克 宪法是规定最高国家机关及其履 行职能的程序,规定最高国家机关的相互关系和职权, 以及个人对国家政权的原则地位的各种原则的总和。
本内容。
(三)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 基本形式
民主即人民当家作主。 宪法与民主事实密不可分,是伴随着资
产阶级民主事实的出现而产生出来的, 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事实。
呼唤社会正义与公平
宪法与民主
1.宪法规定了代议制和普选 制,为人民主权的实现构建 了政治运行 机制。
2.宪法赋予人民广泛的政 治权利和其他社会,经济, 文化权利。
第一编 宪法基本 理论
第一章 宪法的概念
第一节 宪法的释义
一. 宪法一词的来源和含义
constitution、la constitution、Verfassung 均源自拉丁文constitutio,意为组织、建 立和结构。
亚里士多德
第5章 国家结构形式 《宪法》PPT课件
![第5章 国家结构形式 《宪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b3585c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1.png)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 的单一制国家
1. 我国民族成分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2. 从历史看 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4. 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际阶级
斗争形式
二、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 特点
➢1.在多民族国家内实行单一制的国家 结构形式
➢2.充分发挥单一制国家的优越性 ➢3.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设立特别行政区
第三节 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
➢一、我国行政区域划分的原则 ➢二、建国以来行政区域的变化情况 ➢三、我国目前行政区域划分
一、我国行政区域划分的 原则
➢1.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原则 ➢2.有利于民族团结的原则 ➢3.便于管理的原则 ➢4.照顾自然条件和历史状况的原则
二、建国以来行政区域的 变化情况
三、我国目前行政区域划分
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五节 我国的特别行政区
➢一、特别行政区的概念 ➢二、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指导方针 ➢三、特别行政区的特点 ➢四、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一、特别行政区的概念
➢特别行政区 在我国版图内,根据我国
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所设立的具 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实行特别 的政治、经济制度的行政区域。
二、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指 导方针
➢1.一国两制 ➢2.马克思主义国家结构形式的理论
三、特别行政区的特点
➢1.中央政府行使国家对特区的主权 ➢2.独特的政治体制 ➢3.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四、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 的自治权
➢1.行政管理权 ➢2.立法权 ➢3.自行处理有关对外事务的权力 ➢4.其他
第六节 基层自治组织
➢1.村民委员会 ➢2.居民委员会
二、国家结构形式的种类
➢1.单一制 ➢2.复合制
1)联邦制 2)邦联制
三、国家结构形式的形成 和发展
第一章 宪法基本理论
![第一章 宪法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fe70c3b83c4bb4cf7ecd157.png)
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第一节宪法释义1、宪法的概念(定义)宪法是集中表现统治阶级建立民主制国家的意志和利益的国家根本法。
宪法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产物。
宪法是人权的根本保障书。
宪法是依法制权之法。
宪法是公民的生活方式。
2、宪法的特征(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宪法所规定的是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这是由宪法的地位决定的。
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第二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严格地制定和修改程序是保障宪法权威和威严的重要环节。
具体来说:第一,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往往是依法特别成立的,而并非普通立法机关;第二,通过或批准宪法或者其修正案的程序往往严于普通法律一般要求有制宪机关或者国家立法机关成员的2/3以上或者3/4以上的多数表决通过才能颁布施行,而普通法律则只要立法机关成员的过半数通过即可。
(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事实上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是公民权力的保障书从历史来看,宪法或者宪法性文件最早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为了确认其所取得的权利和巩固胜利成果而制定出来的从宪法的基本内容来看,即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其基本出发点就在于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3)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民主是“大多数人的统治”,民主事实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公民权利和自由的确认和保障,宪法与民主紧密相连,民主主体的普遍化,或者说民主事实的普遍化是宪法得以产生的前提,而且基于宪法在整个国家法律体系中的根本法地位,以及宪法确认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因此可以说,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宪法学第五章宪法的结构及中国宪法的序言与总纲
![宪法学第五章宪法的结构及中国宪法的序言与总纲](https://img.taocdn.com/s3/m/1ec46050eefdc8d377ee3243.png)
11
三、中国宪法的总纲
▪ (3)经济政策(第14条-15条):市场经济 和社会保障制度两条腿走路。
▪ (4)市场主体的权利(第16条-18条): 国有企业与集体经济组织的权利。
12
三、中国宪法的总纲
▪ 7、社会政策 (第19条——26条)
第19条:教育事业——《教育法》等法律的制定依据 第20条:科学事业——《科学技术进步法》等法律的制定依据 第21条:医疗卫生、体育事业——《体育法》等法律的制定依
9
三、中国宪法的总纲
▪ 6.经济制度
思考:中国确立的经济制度是怎样的?
(1)所有制与分配制度 (第6条——11条)
【讨论1】“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政策 存在什么问题?
10
三、中国宪法的总纲
▪ (2)财产权保护(第12条-13条) ▪ 【讨论】应当如何解释《宪法》第12条的
“公共财产”?
• 第12条: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
4
二、中国宪法的序言
(二)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原则 • 四个现代化: 工业 、农业 、国防与科学技术 • 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
5
二、中国宪法的序言
(三)实现国家任务的国际国内条件
• 与敌对分子进行斗争、实现祖国的统一 • 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 实行各民族间的平等 、团结、互助和共同繁荣 • 确保世界的和平
大家好
1
陵水红太阳2014年 12.4国家宪法日 教职工专题讲座
主讲人:罗锦豹
2
一、宪法的结构的概述
宪法结构就是一部宪法是怎样构成的,是 宪法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该问题主要针对 成文宪法典展开。
第一编宪法基本理论-PPT精品文档
![第一编宪法基本理论-PPT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aa15263b307e87101f696a2.png)
文法学院/付艳/宪法学课件/2012
一、宪法的特征
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国家的性质 政权组织形式 国家的结构形式 国家的基本国策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
文法学院/付艳/宪法学课件/2012
(2)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宪法》序言: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 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 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 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 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全国人大主席团
国家主席
文法学院/付艳/宪法学课件/2012
2.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宪法的内容: 国家权力的划分 公民权利的保障
文法学院/付艳/宪法学课件/2012
四大著名人权宣言
1688年英国《权利法案》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 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 宪法。) 1917年《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
文法学院/付艳/宪法学课件/2012
A. 宪法是制定普通法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能与宪法相违背。 《宪法》第五条第三款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 法相抵触。
文法学院/付艳/宪法学课件/2012
B. 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宪法》第五条第四款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 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 必须予以追究。
周叶中版宪法考研复习笔记-精简背诵版
![周叶中版宪法考研复习笔记-精简背诵版](https://img.taocdn.com/s3/m/491662946bec0975f465e253.png)
宪法复习笔记第一编宪法基本理论第一章宪法的概念宪法:集中体现统治阶级建立民主政治的意志和利益的国家根本法。
宪法的本质:统治阶级在建立民主政治的过程中的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
宪法的分类:根据有无成文法典,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根据制定、修改的机关和程序的不同,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根据制定主体,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
第二章宪法的发展历史宪法的产生和发展:近代宪法的产生,英国宪法(光荣革命)、美国1787宪法(1789实施,1791颁布《权利法案》确定公民的权利义务)、法国宪法(大革命产物)近代各国宪法的特点:英国宪法、不成文,不彻底,保留了王权;美国宪法,天赋人权思想、反封建的彻底共和制;法国宪法,彻底的革命性,深受启蒙思想影响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经济基础,商品经济的发展;政治基础,民主政治的建立;思想文化基础,人民的大众的科学的文化。
现代宪法的产生标志:《魏玛宪法》、苏俄宪法第三章宪法的制定宪法制定权:制宪主体根据一定原则制定国家根本法的权利。
制宪权的性质:国家最高的权利的表现形式制宪程序:制宪机关的设立、宪法草案的提出、宪法草案的审议通过、宪法的颁布第四章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基本原则:贯穿于制宪、行宪的整过程的宪法的基本精神人民主权:国家权力的属于国家的巨大多数人基本人权:作为人所享有的维护生存发展的基本权利权力制约:国家权利的各个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制约,以保证公民权利的原则法治原则: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的、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治国理论、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
人民主权是逻辑起点、基本人权是终极目的、权力制约是基本手段、法治是重要保障。
第五章宪法形势与结构宪法的形式:宪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宪法形式分为渊源形式和结构形式;结构形式包括宪法体系和宪法典结构形式;宪法典的结构形式包括形式结构和内容结构。
第六章宪法规范宪法规范是调整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的各种规范的总称。
第一编宪法基本理论
![第一编宪法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67158f6770bf78a65295467.png)
2 、印度德里大学教授雷乔迪休里: 宪政是一种制度安排和较好 的政治条件,诸如公民基本权利 宣言,普遍、平等、秘密的选举 制,分权与制衡,代议民主制, 多党制,两院制、联邦制,司法 独立等。
• 3、美国学者斯蒂芬· M· 格里芬: “宪政是这样一种思想, 正如它希望通过法治来约束个 人并向个人授予权利一样,它 也希望通过法治来约束政府并 向政府授权。”
近代:宪法是限制国家权力,保证公 民权利的基本法律 现代:除保存近代宪法的传统外,突 出新的主权观#36. 小结:着重从法律特征上揭示宪法的 特点,特别强调宪法在权力运行和人 权保障中的调整功能
•Constitution:原 指“构成”,国 家的基本组织法, 规定政府结构和 运行方式,不同 部门的权力分配。
第一编 宪法基本理 论
Part One Fundamental theories of constitution
第一章
基本概念
Chapter 1 Fundamental Concepts
第一节
•一、宪法的概念
宪法
•(一)宪法的辞源学含义
1、西方国家 2、中国
汉谟拉比大法典
1、西方
古代:亚里士多德 宪法为城邦一切 组织的依据,其中尤其着重于政治所由 决定的“最高治权”组织 中世纪:确认教会、封建主所享有的 特权
― 宪法是一种先于政府的东西,政府是宪法的产物。一 国的宪法不是其政府的决议,而是建立其政府的人民的 决议。政府如果没有宪法就成了一种无权的权力” -----[美]托马斯· 潘恩
包含以下要点: 1、人民的政府和人民的宪法有别,不能将宪法和政府 混为一谈; 2、宪法界定从而也限制政府的权力; 3、超出限制的政府权力是没有权利的权力; 4、哪个国家宪法与政府的界限没有遵守,哪个国家就 没有宪法,就是专制。
第五章 宪法形式与宪法结构
![第五章 宪法形式与宪法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5697f87da26925c52cc5bf2d.png)
(二)宪法典的组成结构 成文宪法典是一国宪法体系中的核心,也是一国 最根本,最主要问题的法律语言表现形式.所以, 它又可分为: 1.宪法典的形式结构 是指构筑一国成文宪法典各 个要素的外部组合,具体包括宪法典的体例和宪法 典的格式两个方面. . 2. 宪法典内容结构 是指宪法规范依据调整对象的 性质和调整方式不同进行逻辑分类,并进行有机组 合和顺序排列的组织结构.
(二)宪法修正案 是指享有修宪权的法定 机关依据法定程序对宪法典进行部分修改 或补充后形成的法律文书形式. (三)宪法性法律 是指多部关联的体现一 国宪法基本内容的法律形式,具体可以分 为宪法本体法和宪法关联法. 宪法性法律是指由普通立法机关依照 普通立法程序制定或认可的,以宪法规范 为内容的规范性文件.在成文宪法国家, 宪法性法律是宪法典的补充或具体化;在 不成文宪法国家,宪法性法律是宪法规范 的最重要表现形式.
第五章 宪法形式与宪法结构
[本章导读] 宪法的形式与宪法结构是两个相关联的宪 法学范畴.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宪 法的渊源这一外部形式和宪法结构这一内 部形式.
第一节,宪法形式 一,宪法形式的概念 形式和内容是一对辩证统一的哲学概念.内容是 事物的内在诸要素的总和;形式则是内容的存在 方式,即内容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包括内部形式 和外部形式.宪法形式亦可分为宪法外部形式和 宪法内部形式,前者强调的是宪法形式的表现种 类,后者强调的是宪法形式的组织结构. 宪法形式包括宪法的外部形式和宪法的内部形式. 宪法的外部形式即宪法的渊源形式,是指宪法基 于不同的效力来源所形成的外部表现形式;而宪 法的内部形式即宪法的结构形式,包括宪法体系 和成文宪法典的结构形式.
(七)国际条约,协议,习惯和判决 国际条约 是指国际法主体之间就权利义务关系缔结的一种 书面协议. 国际习惯则是指国际法主体之间在相 互交往中形成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宪法渊源上的协议是指联邦制国家中处理联邦中 央和各成员地方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协议. 司 法判决不是一种正式的渊源,但在有些情况下, 它们会被视为国际法状态的权威依据. (八)权威性宪法理论和著作 权威性宪法著作不 是成文宪法国家的宪法渊源,但在不成文宪法体 系的国家,常常适用这种宪法渊源形式.
第一编宪法基本理论第一至六章2013.9
![第一编宪法基本理论第一至六章2013.9](https://img.taocdn.com/s3/m/630a4d81a0116c175f0e48d8.png)
• • • • • • • • •
二、注意环节 读教材 (尽信书不如无书/没有完美的教材) 听讲授 记笔记 (不要让笔记阻碍你的学习) 参考书 背法条(!!!) 读案例
第五节 我国宪法学研究的现状与对策
• • • • • • • • • • • 一、宪法学研究的概况 二、宪法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三、目前宪法学面临的重大课题 1. 宪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 人代会制度的坚持与完善 3. 对公民权利和人权的保障 4. 执政党与国家权力的关系 5. 对国家权力的外部监督 6. 宪法法院与宪法诉讼制度 7. 宪法监督制度:是否司法化问题、人大监督权问题、监督机构设立问题 四、宪法学的研究对策
• 问题4: • 从宪法的角度,查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文本 与杜承铭教授主编的《宪法》有什么重大差别? • 问题5: • 根据我国的宪法体制,在每届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上,先选总理,还是先选人大委员长? • (3)宪法和宪法现象的发展规律 • 也可以称为研究目的,即通过对宪法和宪法现象的 研究,探寻出它们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三、宪法学的研究范围 (research scope)
• 1.时间上 • 2.空间上 • 3.表现形式上 • 4.具体内容上
四、宪法学研究范围的具体内容 • (1)宪法的基本理论 • (2)宪法历史 • (3)宪法的基本规范 • (4)宪法的实施
第二节 宪法学的历史发展
• • • • • • • • • • (分期 主要理论及贡献 代表人物 重要事件) 一、宪法学世界范围内的历史发展 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看宪法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1.萌芽时期:古希腊、罗马至封建社会末期 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乌尔比安、 福德斯库、博丹和科克等 宪法思想体现在四个方面: 政体问题 法治问题 基本法问题 国家主权问题
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
![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cf7be47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45.png)
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第一篇: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第一节宪法的概念一、宪法的定义※ 宪法是规范民主施政规则的国家很本法,是有关国家权利及其民主运行规则、国家基本政策以及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及现存社会经济结构要求的集中反映。
二、宪法的形式特征1,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共性:1)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表现。
2)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行为规范。
3)是实现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
4)内容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2,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区别: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具有国家总章程的意义。
2)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普通法国家除外)A,宪法是制定普通法的依据,普通法律、法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B,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行为准则。
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起他法律严格。
A,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往往是依法特别成立的,而非普通立方机关。
B,通过或批准宪法或者其修正案的程序,往往严于普通法律。
一般要制定机关或立法机关成员的2/3或3/4以上的多数表决通过。
3,宪法内容的根本性:1)是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总章程,根本法。
2)宪法所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之所以为总章程也)A,国家的主权归属和政治统治的形态和基础。
(根本制度层面)B,有关国家生活中的基本体制和原则。
(国家和社会运作层面)C,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国家机构权利的范围界限和具体内容。
(操作约束层面)4,宪法效力的最高性及其表现。
1)对法的最高效力。
A,宪法是普通法律的制定依据和基础,为普通立法提供立法原则。
◎ 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
B,普通法律、法规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 普通法是将宪法的原则规定具体化为可操作规则,目的是促成宪法规范的落实和实现。
◎ 宪法是整个国家的法制体系的构建和运作的核心和原则。
2)对人的效力。
A,“人”,一切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能都主体的概括和统称。
宪法知识点大纲总结
![宪法知识点大纲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d663042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89.png)
宪法知识点大纲总结第一部分:宪法的概念和作用一、宪法的概念1.1 宪法的含义和定义1.2 宪法的形式和内容1.3 宪法的种类和分类二、宪法的作用2.1 宪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2.2 宪法对国家权力的制约和保障作用2.3 宪法在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和规范作用第二部分:宪法的起源和发展一、宪法的历史1.1 古代宪法的形成和发展1.2 近代宪法的产生和演变1.3 现代宪法的兴起和发展二、宪法的发展轨迹2.1 政治制度演变与宪法的变迁2.2 宪法修订与发展的历程2.3 宪法在不同国家的发展现状第三部分:宪法的主要原则和价值一、宪法的主要原则1.1 国家的主权和民主原则1.2 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原则1.3 法治和宪政原则二、宪法的主要价值2.1 宪法的权威和约束价值2.2 宪法的民主和公正价值2.3 宪法的秩序和稳定价值第四部分:宪法的基本结构和内容一、宪法的基本结构1.1 宪法的总则和基本原则1.2 宪法的主要内容和组成部分1.3 宪法的条文和解释规则二、宪法的主要内容2.1 宪法的国家机构和职权分配2.2 宪法的国家制度和权力机制2.3 宪法的公民权利和义务规定第五部分:宪法的解释和适用一、宪法的解释原则1.1 宪法的权威和有效性原则1.2 宪法的历史和精神解释1.3 宪法的现实和适用解释二、宪法的适用方法2.1 宪法的直接适用和合理解释2.2 宪法的间接适用和解释规则2.3 宪法的执行和法律实施第六部分:宪法的保障和监督一、宪法的保障机制1.1 宪法的权利保护和救济途径1.2 宪法的行政、立法和司法保障1.3 宪法的国际和社会保障二、宪法的监督机制2.1 宪法的公民监督和社会监督2.2 宪法的权力监督和管理机制2.3 宪法的宪法监督和司法保障第七部分:宪法的改革和发展一、宪法的改革原则1.1 宪法的改革宗旨和目标1.2 宪法的改革途径和实施1.3 宪法的改革效果和趋势二、宪法的发展前景2.1 宪法的发展趋势和动向2.2 宪法的发展方向和模式2.3 宪法的发展挑战和应对措施结语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一部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总条例。
宪法渊源、宪法形式与宪法结构
![宪法渊源、宪法形式与宪法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e05f28ec0242a8956bece482.png)
宪法性法律
宪法惯例
宪法判例
具有宪法效力的习惯和传统
具有宪法效力的判例,一般存在于以 判例法为主要渊源的普通法国家
宪法解释
对宪法条文含义进行的释义和说明
国际条约与国际惯例 经参与和认可后,条约必须遵守
三、我国的宪法渊源与宪法形式
(一)我国的宪法渊源 1.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制宪、修宪、释宪与违宪 审查 2.其他国家机关的决策、决定 3.执政党的大政方针 4.政治惯例 5.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以及宪 法学说 6.国际法和外国宪法
四、我国宪法的结构
(一)从宪法体系上看,我国现行宪法体系属于成文宪法体系 (二)从宪法典的体例上看,新中国的四部宪法均以“章”开 篇,兼有节、条、款等设置 (三)从宪法的内容结构上看,我国现行宪法的内容包括国家 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权 限和活动原则、国家的标志等
国际法和外国宪法三我国的宪法形式成文宪法典年宪法宪法性法律主要是宪法关联法如立法法选举法全国人大组织法等宪法惯例即政治惯例如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首先提出宪法修改建议案等宪法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解释权但在政治实践中并不多见国际条约与国际惯例我国参与签订和认可的国际法文件如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二节成文宪法的结构一宪法结构概述宪法结构是指构筑宪法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有机组合和有序排列
第五章 宪法渊源、宪法形式与宪法结构
第一节 宪法渊源与宪法形式 第二节 成文宪法的结构
第一节 宪法渊源与宪法形式
一、宪法渊源与宪法形式的概念 宪法形式≠宪法渊源 宪法渊源是宪法的法源,或者是宪法产 生的原因和途径。 宪法形式是具有宪法效力的规范和惯例所 表现出来的样态。
大一宪法考第五章知识点
![大一宪法考第五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4a57d9a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9a.png)
大一宪法考第五章知识点宪法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权力的运行方式等核心内容。
在大一宪法考试中,第五章通常是考察宪法中基本权利和自由的章节。
本文将从宪法第五章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论述。
知识点一:宪法第五章的结构宪法第五章共由五节构成,分别为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节“社会权利和义务”、第四节“国民经济和文化生活”以及第五节“国家教育”。
知识点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在第二节中,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这些权利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和人身尊严受法律保护等。
同时,宪法也规定了公民的义务,如遵守法律、尊重他人权利、维护国家安全等。
知识点三:社会权利和义务第三节主要规定了社会权利和义务。
宪法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利,如就业、劳动保护、工资报酬等。
宪法还强调了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以及残疾人的权益保护。
此外,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义务,如教育义务、维护国家安全、支援国防等。
知识点四:国民经济和文化生活第四节主要关注国民经济和文化生活。
宪法规定了国家保护私有财产权,同时也鼓励和保护各种形式的经济成分。
另外,宪法还规定了国家保护和发展文化事业,保障公民的文化权益。
知识点五:国家教育最后一节是关于国家教育的规定。
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义务教育,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
同时,宪法强调教育应该贯彻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宪法第五章是宪法中关于基本权利和自由的章节。
它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社会权利和义务、国民经济和文化生活以及国家教育的相关内容。
熟悉并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大一宪法考试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能为你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和帮助。
宪法学讲义__周叶中(精)
![宪法学讲义__周叶中(精)](https://img.taocdn.com/s3/m/f30cd0ced0d233d4b14e69db.png)
绪论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关于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
包括公民权利的种类、内容、保障措施;国家权力的范围、配置模式。
二、宪法学的研究范围形式上的宪法(宪法典)实质意义上的宪法(宪法性法律,如选举法、国家机关组织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宪法解释及典型性宪法案例)第一编宪法基本理论第一章宪法的概念第一节宪法释义一、“宪法“词义的演变二、宪法的特征(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①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宪法反映着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方向;从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根本原则上规范着整个国家的活动,因而具有国家总章程的意义。
②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宪法是制定普通法的依据,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③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往往的特别成立的;通过或批准宪法或者其修正案的程序,往往严于普通法律,一般要求由制宪机关或国家立法机关成员的2/3以上或3/4以上多数表决通过,才能颁布施行。
(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①历史上,宪法是资产阶级及无产阶级对已经取得的权利进行确认的结果,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宪法都体现为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②内容上,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的目的就在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3)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①宪法与民主事实密不可分,资产阶级宪法是伴随着资产阶级民主事实的出现而产生出来的。
②社会主义宪法是无产阶级民主事实的法律化。
③宪法与民主紧密相连,民主事实的普遍化是宪法得以产生的前提三、宪法的定义宪法:集中表现统治阶级建立建立民主制国家的意志和利益的国家根本法。
第二节宪法的本质宪法的本质:一国统治阶级在建立民主制国家过程中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1)各种政治力量对比中,阶级力量对比居于首要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宪法习惯(惯例)
——宪法条文没有明确规定,在实际政治生活实践 中产生、存在并经过国家认可、具有宪法效力的习 惯和传统。
4.宪法判例
——宪法条文无明文规定,由司法机关在审判实 践中逐渐形成,并经过国家认可、具有宪法效力的 判例。
5.宪法解释
——在此特指法定宪法解释机关在宪法实施过程中 以及立宪机关在制定和修改宪法过程中,对宪法条 文、规范、原则、结构、功能及相关法律关系所做 的具有宪法效力的分析、说明和补充。
7.权威性宪法著作
权威性著作作为宪法渊源并不是一种普遍现象。 在采用成文宪法体系的国家以及宪法监督和宪法解释 制度比较健全的国家,权威性宪法著作只能是作为制 宪机关和宪法监督、解释机关的参考,而不是宪法渊 源。但是在少数采用不成文宪法体系的国家,如英国, 在没有宪法规定以及宪法判例尚未形成时,权威性宪 法著作,往往在不违背宪法原则和宪法精神的前提下, 被作为司法判决的依据来引用。如:关于英国皇家特 权在国外的行动范围及保卫国家的行动范围,就曾经 求助于A.V.迪塞和梅特兰的著作。
三、我国宪法的渊源形式
1.成文宪法典
2.宪法性法律 3. 宪法惯例
4. 宪法解释
5. 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
讨论与思考:
• “宪法”的外延该如何界定?(所谓“宪法 性法律”、“宪法习惯”、“宪法判例”、 “宪法解释”等到底是不是属于宪法?)
• “宪法序言”、“宪法性法律”、“宪法习 惯”、“宪法判例”、“宪法解释”等的效 力该如何理解?
6.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
——国际条约是指国际法主体之间就权利义务关 系缔结的一种书面协议;国际习惯是指各国在相互 交往中形成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准则。 “条约必须遵守”是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国际 习惯一旦被接受,就应该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二者 是国际法的主要渊源,但是能否成为国内法以及宪 法的渊源,则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参与和认可。
(三)宪法典的结构
• 1.宪法典的形式结构 • 2.宪法典的内容结构
1.宪法典的形式结构
• ——构成一国成文宪法典的各个要素的 外部组合,实际上是指宪法典的体例, 具体是指构筑宪法典的全部条文。
宪法典的体例:是指构筑宪法典的全部条文, 划分为大小不同、层次各异的部分,分别由相 应的文字符号排列而成的形式结构。这些文字 符号有篇、章、节、条、款、项、目等。
• 2. 产生原因:制宪者需要以及宪法的规范性特 点(既是非规定不可,又不便于在正文种表 述)。 • 3. 法律效力:——观点不一…… • 4. 功能:国家的宣言书;国家的总纲领;规定
一国的基本原则。
三、宪法正文
1. 总则 (“总则”区别于“序言”……) 2. 分则 3. 附则
四、我国宪法典的结构
部表现形式;
宪法的结构形式包括宪法体系和成文宪法典的结构形式。
(二)宪法形式与宪法内容的关系
1.宪法内容决定宪法形式
2. 宪法形式服务于宪法内容并具有相对独 立性
二、宪法的渊源形式
——是指宪法基于不同的效力来源所形成的外 部表现形式。即不同制宪主体在相应制宪权 限范围内,依照一定程序所创制的特定宪法 形式。
特别行政区、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自由、
宪法规范 : —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用以调整国家生活中最
基本社会关系、具有宪法效力的特殊法律规范。(通
常表现为宪法条文、宪法习惯、宪法判例等)
宪法原则:
—指在制定和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的准
则和精神,包括基本原则和一般原则。
思考题:
1.如何区别“宪法渊源”与“宪法形式”? 2.如何区别“宪法渊源形式”与“宪法结 构形式”? 3.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的外部结构有何 区别?
第五章 宪法形式与宪法结构
第一节 宪法形式 第二节 宪法结构
第一节 宪法形式
• 一、宪法形式的概念 • 二、宪法的渊源形式 • 三、我国宪法的渊源形式
讨论与思考
一、宪法形式的概念
(一)宪法形式的概念
—— 即宪法的外部表现形式,包括宪法的渊源形 式和宪法的结构形式。
宪法的渊源形式是指宪法基于不同的效力来源所形成的外
1.成文宪法典 ——由特定制宪机关按照特定程序制 定的形式完整、结构严谨、内容明确、 条款原则、相对稳定的有逻辑、有系统 的法律文件。在一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 高法律地位。
2.宪法性法律
——普通立法机关按照普通立法程序制定的具有宪 法规范的法律文件。它分别是不成文宪法国家的宪 法本体和成文宪法国家的重要宪法渊源。
第二节 宪法结构
• 一、宪法结构概述 • 二、宪法的序言 • 三、宪法的正文 • 四、我国宪法的结构 • 五、宪法的构成要素
一、宪法结构概述
• (一) 宪法结构的概念 • (二)宪法体系 • (三)宪法典的结构
• (四)宪法结构与宪法形式的区别
(一)宪法结构的概念
• 从宪法渊源形式角度理解,宪法结构是 指宪法体系;
五、宪法的构成要素
• 一、宪法概念 • 二、宪法规范 • 三、宪法原则
法律概念(含宪法概念): —有法律意义的概念,即对各种有关法律的事 物、状态、行为进行概括而形成的术语。(宪 法概念则使特指具有宪法意义的概念,如:公 民基本权利、公民基本义务、民族区域自治、 结社自由、游行自由、示威自由、信教自 由…………)
1. 从宪法体系来看,我国现行宪法体系属于成文
宪法体系,其渊源形式有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 法惯例、宪法解释、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等。 2. 从宪法典的体例来看,新中国四部宪法均以
“章”开篇,兼具节、条、款等。现行宪法(即82 宪法)共4章,7节,138条,另附31条修正案。
从宪法典的格式看,新中国的四部宪法均有名称、 目录、序言、正文以及制宪机关、制宪时间、公布机 关、公布时间等。其中正文部分包括总纲(基本属于 纲领性序言,兼具史实记载)和分则(非明示性)。 没有单列附则(其内容分散在序言和正文的分则之 中)。 从宪法的内容结构来看,按照调整对象不同,现 行宪法内容包括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 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权限和活动原则等。按照调 整方式不同,包括史实性条款、纲领性条款、基本原 则条款、规则模式条款、宪法的 效力条款和修改条 款等。
2.宪法典的内容结构
• ——宪法典的内容结构是指宪法典的整 体内容,由于调整对象的性质和调整方 法不同,因而划分为若干部分,并由此 形成的有机组合和有序排列。
(四)宪法结构与宪法形式的区别
• 1. 内涵和外延不同:
• 2. 作用和功能不同:来自、宪法序言1. 概念及分类 宪法序言是指独立于宪法正文之外的一部分叙 述性文字。有明示(表明“序言”,如中国、韩国 、联邦德国等)和非明示(如美国、日本、俄罗斯 等)两种形式。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宪法都有 序言。分类: 1)目的性序言: 2)原则性序言: 3)纲领性序言: 4)综合性序言:
• 从成文宪法典的角度理解,宪法结构是 指一国宪法典各组成部分的外部排列和 内部组合,包括形式结构和内容结构两 个方面。
(二)宪法体系
——是指一国宪法由不同渊源形式的宪法规范所组成的
有逻辑、有系统的结构形态。其构成要素包括上述宪法 渊源形式。宪法体系包括成文宪法体系和不成文宪法体 系。 成文宪法体系是指一国宪法是以成文宪法典为主体,以宪 法惯例、宪法判例、宪法解释为补充的结构体系。其中 宪法典规定了国家根本制度,是成文宪法体系的轴心。 不成文宪法体系是指一国宪法是由一系列宪法性法律、宪 法惯例、宪法判例、宪法解释等组成的结构体系,各部 分之间地位平行,不存在效力等级上的差别,也没有形 成核心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