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原理》考试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复习

1、油气勘探的三种方法:1、地质法:(Geology Method)

2、地球物理方法:(Exploration Meth

3、钻探法:Drill Way (Log/Well)

4、综合方法:地质、物探(物化探)、钻探结合起来,进行综

合勘探。

2、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概念及分类:它是以岩矿石(或地层)与其围岩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

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观测和研究天然存在或人工形成的物理场的变化规律,进而达到查明地质构造寻找矿产资源和解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监测等问题为目的勘探,叫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

相应的各种勘探方法,叫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称为物探方法。

分类:地震勘探弹性差异

重力勘探密度差异

磁法勘探磁性差异

电法勘探电性差异

地球物理测井

3地震勘探:在油气勘探中,地震勘探已成为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地震勘探方法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而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

地震勘探所获得的资料,与其它的地球物理资料、钻井资料及地质资料联合使用,并根据相应的物理与地质概念,能够得到有关构造及岩石类型分布等信息

4、地震勘探基本原理:

⇒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Elasticity Property Difference )

⇒引起弹性波场变化(Elasticity Filed)

⇒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Elasticity Waves Abnormal)

⇒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 (Seismograph )

⇒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Inversion Geological Structure

5、自激自收:

6、地震勘探的主要工作环节。

野外数据采集

室内资料处理

地震资料解释

第一章

一、名词

1、地震波运动学:研究在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地震波波前的空间位置与其传播时间的关系,即研究波的传播规律,以及这种时空关系与地下地质构造的关系。它是用波前、射线等几何图形描述波的运动(传播)过程和规律,与几何光学的一些原理相似,所以也称为几何地震学。

2、地震波动力学:研究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波形、振幅、频率、相位等特征的及其变化规律,以及这些变化规律与地下的地层结构,岩石性质及流体性质之间存在的联系。地震波动力学是从介质运动的基本方程(波动方程)出发来研究地震波的传播特点的。从能量的角度来研究波的特征。

3、波动--就是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波动产生的条件:

①振动是波动的源;

②具有传播的介质。

4、弹性波--在弹性介质中传播

的波称为弹性波。

形成条件:要有能传播弹性波的介质—弹性介质,以及在弹性介质中有振动。

5、地震波: 一种在岩层中传播的,频率较低(与天然地震的频率相近)的波,是弹性波在岩层中传播的一种通俗说法。地震波是一种在岩层中传播的弹性波

6、波阵面—波从震源出发向四周传播,在某一时刻,把波到达介质内各点所连成的面,简称

波面。

波前—某一时刻介质中刚开始振动的各质点的曲面。

波后—某一时刻介质中刚停止振动的质点构成的曲面,也叫波尾。

波面是用面表示,而不是曲线。

特征:

波面上各质点的振动是等时和

同相位的,因此波面又叫等相面。

7、波线—在一定条件下,认为波及其能量是沿着一条“路径”从波源传到所观测的一点P。

这是一条假想的路径,也叫射线。是用来描述波的传播路线的。

8、振动曲线——某点振动随时间的变化的曲线称为,也称振动图

9、波形曲线—把在同一时刻各点的位移画在同一图上形成的曲线。

波形曲线表示某时刻各点振动位置与各点位置的关系。地震勘探中,沿测线画出的波形曲线,也称波剖面

10、波长λ——是描述波的空间分布的一个特征量,对于正弦波,当质点从平衡位置又回到

平衡位置的最小距离,称为波长。波源每振动一次,波就前进一个等于波长的距离,V=λf 。

波长的倒数称波数k,表示

在单位距离上波的个数。

11、视速度—当波的传播方向与观测方向不一致(夹角θ)时,观测到的速度并不是波前的真速

度V,而是视速度V a。

同样,此时的波长为视波长λa。V a = V/sinθ。λa =λ/sinθ

12、波阻抗: 指的是介质(地层)的密度和波的速度的乘积(Zi=ρiVi,i为地层),在声学中称为声阻抗,在地震学中称波阻抗。

14.纵波: 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传播速度最快。

15.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速度比纵波慢,速度为纵波约0.7倍。

16.体波: 在介质的整个立体空间中传播的波,称为体波。

17.面波: 在自由表面或岩体分界面上传播的波。

17、地震子波: 爆炸产生的是一个延续时间很短的尖脉冲,这一尖脉冲造成破坏圈、塑性带,最后使离震源较远的介质产生弹性形变,形成地震波,地震波向外传播一定距离后,波形逐渐稳定,成为一个具有2-3个相位(极值)、延续时间60-100毫秒的地震波,称为地震子波。

18、折射波:当入射波大于临界角时,出现滑行波和全反射。在分界面上的滑行波有另一种特性,即会影响第一界面,并激发新的波。在地震勘探中,由滑行波引起的波叫折射波(refractions) ,也叫做首波(Head Wave) 。折射波与透射波的速度相同,由斯奈尔定律知道,折射角等于临界角,折射波始终以临界角从界面向上射出。

折射波的产生的条件:

1)入射高速介质所产生的波

2)入射波以临界角或大于临界角入射

19.滑行波:当入射波大于临界角时,出现滑行波和全反射。

20、时距曲线:表示波从震源出发,传播到测线上各观测点的旅行时间t,同观测点相对于激发点的距离x之间的关系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