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期末复习资料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复习资料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27bb4e0770bf78a6529547e.png)
第一章:1.冈萨雷斯定义图像是对客观对象的一种相似性的描述或写真,包含了被描述或写真对象的信息,其英文为image,辅助性定义,是以某一技术手段再现于二维画面上的视觉信息,是二维数据阵列的光学模拟。
图像分为数字图像和模拟图像。
2.数字图像的基本单位是像素(像元),图像像素是长宽大小相等的方格,具有特定的空间位置和属性特征,像素的基本属性特征为像素值。
3.遥感数值图像是一数学形式存储和表达的遥感图像。
遥感数值图像中的像素值又称为亮度值(灰度值、灰度级)。
4.遥感数值图像处理是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对遥感数值图像中的像素进行系列操作的过程。
5.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内容包括:1)图像增强:使图像更容易理解。
2)图像矫正:使图像信息尽可能地反应实际地物的辐射信息、空间信息和物理过程。
3)信息提取:提取地物的空间分布格局信息。
6.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硬件系统是进行图像说必须的设备(包括计算机,数字化设备,存储设备,现实和输出设备,操作台),软件系统指进行图像处理的各种程序(如ERDAS/PCI/ENVI/ER)。
第二章7.遥感平台是传感器的载体,有近地面,吊车,飞船,飞机,卫星等。
8.传感器又称为遥感器,是手机和记录电池辐射能量信息的装置。
9.根据数据记录方式,传感器类型可分为成像方式和非成像方式两大类。
成像传感器按成像原理分为摄影成像和扫描成像。
10.摄影成像方式的传感器主要是摄影机,包括框幅摄影机,缝隙摄影机,全景摄影机,多光谱摄影机等,在快门打开后几乎瞬间同时接受目标的电磁波能量,聚焦后记录下来称为幅影像。
现在常用的数码照相机就是摄影成像。
最初的摄影成像方式与传统照相机成像方式不一样。
用数码照相机进行拍照摄影,可直接产生数字图像。
11.传感器按烧面方式又可分为两种:目标扫面传感器和影响面扫面传感器。
12.按电磁波在真空中波长或频率的顺序将波长划分成波段,每一波段为一个波长范围,按使用的刚做波段,可将传感器分为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多波段等类型。
遥感图像数字处理复习题
![遥感图像数字处理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767d3aa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72.png)
遥感图像数字处理复习题遥感图像数字处理复习题遥感图像数字处理是遥感技术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数字处理,可以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为地质勘探、环境监测、农业发展等领域提供支持。
下面是一些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复习题,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巩固相关知识。
一、图像预处理1. 什么是图像预处理?为什么需要进行图像预处理?2. 图像去噪是图像预处理的一个重要步骤,请简要介绍一种常用的图像去噪方法。
3. 图像增强也是图像预处理的一部分,请简要介绍一种常用的图像增强方法。
二、图像分类与分割1. 图像分类和图像分割的区别是什么?2. 请简要介绍一种常用的图像分类方法。
3. 请简要介绍一种常用的图像分割方法。
三、特征提取与目标检测1. 什么是特征提取?为什么需要进行特征提取?2. 请简要介绍一种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
3. 什么是目标检测?请简要介绍一种常用的目标检测方法。
四、图像融合与变换1. 什么是图像融合?为什么需要进行图像融合?2. 请简要介绍一种常用的图像融合方法。
3. 什么是图像变换?请简要介绍一种常用的图像变换方法。
五、遥感图像的应用1. 遥感图像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有哪些?2. 遥感图像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有哪些?3. 遥感图像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有哪些?六、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挑战与前景1. 遥感图像数字处理面临哪些挑战?2. 遥感图像数字处理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通过回答以上问题,读者可以巩固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相关知识,并对其应用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这些问题也涵盖了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关键概念和方法,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方式。
遥感图像数字处理作为遥感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地质勘探中,通过对遥感图像的处理,可以识别地质构造、矿产资源等信息,为资源勘探提供指导;在环境监测中,遥感图像数字处理可以帮助监测大气污染、水体变化等环境问题;在农业发展中,遥感图像数字处理可以提供土壤湿度、作物生长状态等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支持。
最新《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复习要点
![最新《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f293757f121dd36a32d82f3.png)
精品资料《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复习要点........................................图像的定义:~是对客观对象的一种相似性的描述或写真,包含了被描述或写真对象的信息。
数字图像的定义:~指数字存储的、用计算机直接处理的图像,是空间坐标和图像数值不连续的、用离散数字表示的图像。
数字图像的最基本单位是像素。
相互转换:模拟图象转变成数字图像成为模/数转换,记作A/D转换;数字图像转变成模拟图象称为数/模转换,记作D/A转换。
遥感数字图像:是以数字形式存储和表达的遥感图像。
遥感数字图像中的像素值又称为亮度值(灰度值、灰度级)。
亮度值的高低由遥感传感器探测到的地物电磁波辐射强度决定。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内容(1)图像增强(2)图像校正(3)信息提取p2遥感:是通过非接触式传感器获取测量对象信息的过程分类:根据是否具有人工辐射源分为主动式/被动式根据数据记录方式,传感器类型分为成像方式/非成像方式成像方式中根据成像传感器原理分为摄影成像/扫描成像传感器按工作波段可分为紫外、可见过、红外、微波、多波段等传感器分辨率指标:辐射分辨率、谱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1.辐射分辨率:是传感器区分所接收到的电磁波辐射强度差异的能力。
2.谱分辨率:是传感器记录的电磁波谱的波长范围和数量。
波长范围越窄,波段数越多,谱分辨率越高。
3.空间分辨率:是指遥感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通常用像素大小、解像力或视场角来表示。
4.时间分辨率:传感器对同一空间区域进行重复探测时,相邻两次探测的时间间隔称为时间分辨率。
图像的数字化过程:采样和量化。
P23采样主要涉及波普采样和空间采样。
前者生成像素值,后者产生像素点。
量化是将像素灰度值转换成整数灰度级的过程,可用量化位数定量描述。
遥感图像可以分为不相干图像/相干图像不相干图像:光学遥感产生,通过自然光源或非相干辐射源得到,包括多光谱图像、高光谱图像、和高分辨率图像。
复习-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复习-遥感数字图像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e6328408eff9aef8941e0616.png)
第一章:1.简述遥感图像的特性:主要包括,空间特征:指测绘的区域;光谱特性:传感器所敏感的波段;辐射特性:传感器测量的能量等级;时间特性:指图像获取的时间2.几何分辨率:假定像元的宽度为a,地物宽度在3a或至少2倍更a时,能被分辨出来,这个大小叫几何分辨率;3.辐射分辨率:传感器能区分两种辐射强度最小差别的能力4.光谱分辨率:探测光谱辐射能量的最小波长间隔,确切说是光谱探测能力。
5.空间分辨率:传感器瞬时视场内观察到的地面场元的宽度。
6.时间分辨率:对同一地区重复获取影像的时间间隔。
第二章:1.遥感传感器:是测量和记录被探测物体的电磁波特性的工具,是遥感技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获取遥感数据的关键设备。
(收集器,探测器,处理器,输出器)2.探测器:是传感器中最重要的部分,探测元件是真正接收地物电磁辐射的器件。
将收集的辐射能变为化学能或电磁能。
3.红外扫描仪:利用红外进行扫描成像的成像仪,对物面扫描成像的一种。
4.多光谱扫描仪:利用光线机械扫描方式测量景物辐射的遥感仪器。
5.推扫式成像仪:一种瞬间在像面上先形成一条图像甚至一副二维影像,然后对影像景象进行扫描成像的成像仪6.成像光谱仪:是以多路,连续并具有高光谱分辨率方式获得图像信息的仪器,可以实现对同一地区同时获取几十个到几百个波段的地物反射光谱图像。
在特定的光谱域以高分辨率同时获得连续的地位光谱图像。
7.MSS:成像板上排列有24+2各玻璃纤维单元,每列有6个纤维单元,每个探测器的视场为86urad,每个像元的地面分辨率为79x79m,扫描一次每个弊端获得6条扫描线图像,其地面范围为474x185KM。
TM:是相对MSS的改进,一个高级的所波段扫描仪共有探测器100个,分7个波段,一次扫描成像为地面的480x185km。
HRV:是一种线阵列推扫描仪,由于使用CCD元件做探测器,在瞬间能同时得到垂直航向的一天图像线,不需要用摆动的扫描镜,以推扫方式获得沿轨迹的连续图像条带。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程复习资料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程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092d974f61fb7360b4c65d3.png)
1.根据人眼的视觉可视性可将图像分为可见图像和不可见图像。
按图像的明暗程度和空间坐标的连续性,可将图像分为数字图像和模拟图像。
可见图像:可见图像有图片、照片、素描和油画等,以及用透镜、光栅和全息技术产生的各种可见光图像。
不可见图像:不可见图像包括不可见光成像(如紫外线、红外线、微波成像)和不可见测量值(如温度、压力、人口密度)的分布图。
数字图像:用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图像,是一种空间坐标和灰度均不连续、以离散数学原理表达的图像。
属于不可见图像。
模拟图像:又称光学图像,指空间坐标和明暗程度连续变化的、计算机无法直接处理的图像。
属于可见图像。
2.遥感数字图像:是数字形式的遥感图像。
不同的地物能够反射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利用这种特性,遥感系统可以产生不同的遥感数字图像。
遥感数字图像中的像素值称为亮度值(或灰度值、DN值)。
亮度值的高低由遥感传感器所探测到的地物电磁波的辐射强度决定。
像素的亮度值具有相对的意义,仅在图像内才能相互比较。
3. 数字图像处理的两个观点是离散方法和连续方法;与之对应的相关概念分别是空间域和频率域。
4. 遥感:是遥感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以及分析判读和应用的过程。
遥感系统主要包括遥感实验、信息获取(传感器、遥感平台)、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等5个部分。
在信息获取部分,传感器是核心,遥感平台则是传感器的载体。
地球运动、平台姿态的变化等影响着遥感平台,进而影响着所获取的图像质量。
5. 传感器(遥感器):是收集和记录电磁波辐射能量信息的装置,是信息获取的核心部件。
6. 传感器类别?按工作方式是否具有人工辐射源,传感器可分为被动方式和主动方式两类;按数据记录方式,传感器可分为成像方式和非成像方式两大类。
成像传感器按成像原理又可分为摄影成像和扫描成像两类。
7. 摄影成像的基本特点是在快门打开后的一瞬间几乎同时收集目标上所有的反射光,聚集到胶片上成为一幅影像,并记录下来。
摄影机的工作波段(最大波段)是290~1400nm,即近紫外、可见光、近红外短波段,所得像片信息量大,分辨率高。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程 期末复习整理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程 期末复习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93bfa1df18583d04964591d.png)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程第一章概论1.1图像和遥感数字图像1.1.1图像和数字图像本书定义图像为通过镜头等设备得到的视觉形象根据人眼的视觉可视性可将图像分为可视图像和不可视图像。
可视图像有图片、照片、素描和油画等,以及用透镜、光栅和全息技术产生的各种可见光图像。
不可见图像包括不可见光成像和不可测量值按图像的明暗程度和空间坐标的连续性,可将图像分为数字图像和模拟图像。
数字图像是指用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图像,是一种空间坐标和灰度不连续、以离散数字原理表达的图像。
在计算机内,数字图像表现为二维阵列,属于不可见图像。
模拟图像指空间坐标和明暗程度连续变化的、计算机无法直接处理的图像,属于可见图像。
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模拟图像和数字图像之间相互转换。
把模拟图像转化为数字图像成为模/数转换,记作A/D转换;数字图像最基本的单位是像素。
像素是A/D转换中国的取样点,是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最小单位;每个像素具有特定的空间位置和属性特征。
1.1.2遥感数字图像遥感数字图像是数字形式的遥感图像。
不同的地物能够反射或辐射不同长波的电磁波,利用这种特性,遥感系统可以产生不同的遥感数字图像。
遥感数字图像中的像素成为亮度值。
亮度值的高低由遥感传感器所探测到的地物电磁波的辐射强度决定。
由于地物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性质不同受大气的影响不同,相同地点不同图像的亮度值可能不同。
图像的每个像素对应三维世界中的一个实体、实体的一部分或多个实体。
在太阳照射下,一些电磁波被这个实体反射,一些被吸收。
反射部分电磁波到达传感器被记录下来,成为特定像素点的值。
1.2遥感数字图像处理1.2.1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概述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是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对遥感图像中的像素进行系列操作的过程。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图像增强,使用多种方法,如:灰度拉伸、平滑、锐化、彩色合成、主成分变换K-T 变换、代数运算、图像融合等压抑、去除噪声、增强整体图像或突出图像中的特定地物的信息,是图像更容易理解、解释和判读图像增强着重强调特定图像特征,在特征提取、图像分析和视觉信息的显示很有用。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复习题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9fb34f7aef8941ea66e050e.png)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复习题1、图像:物理世界中客观对象的相似性描述,包含客观对象的信息,是人们最主要的信息源图片:由图、画或照相所产生的表示一个物体或事物生动的、图形的、精确的描述,从而会在人脑中产生一幅图像或给出有关事物准确的概念物理图像:物质或能量的实际分布模拟图像:空间坐标和明暗程度连续变化的、计算机无法直接处理的图像数字图像:用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图像,是一种空间坐标和灰度均不连续、以离散数学原理表达的图像遥感数字图像:数字形式表示的遥感图像。
其特点为:便于计算机存储和处理、图像信息损失低(在获取、传输和分发过程中质量并不降低)、抽象性强,用数字形式表示,便于建立分析模型,进行计算机解译和运用遥感图像专家系统。
2、照片与遥感数字图像区别3、遥感图像处理的主要内容:图像增强:去除噪声、增强整体图像或突出图像中的特定地物信息,使图像更容易理解、解释和判读不会增加数据原有信息内容图像校正:对传感器或环境造成的退化图像进行模糊消除、噪声滤除、几何失真消除等主要包括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信息提取:根据地物光谱特征和几何特征,确定不同地物信息的提取规则利用各种规则从校正的图像中提取各种有用的地物信息主要包括图像分割和分类4、数字图像处理的两个观点:a.连续方法:我们感兴趣的图像源自物理世界,服从可用连续数学描述的规律,具有连续性连续数学方法频率域(高通滤波、低通滤波等)b. 离散方法:数字图像的存储和表示均为数字形式,数字是离散的离散数学方法空间域(点运算算法-灰度变换、直方图修正;邻域去噪算法-图像平滑、锐化等)5、数字扫描和数字摄影扫描成像:在遥感平台前进过程中,进行横向(与飞行方向垂直)行扫描来获取地物目标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号,逐行记录成像摄影成像:卤化银物质在光照下发生分解,将卤化银物质均匀地涂布在片基上制成感光胶片。
地物目标反射的太阳辐射通过相机镜头投射到感光胶片上发生光化学反应,经过形成潜影、显影、定影和放印等过程而获得图像。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复习整理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复习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75ab0ad0029bd64783e2c92.png)
数字图像处理复习笔记整理:1.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内容:(1)图像增强(2)图像校正(3)信息提取2.数字图像处理两个观点:(1)离散方法:一幅图像的存储和表示均为数字形式,数字是离散的,因此使用离散方法进行图像处理才是合理的。
与该方法相关的概念是空间域(2)连续方法:图像通常源于物理世界,它们服从可用连续数学描述的规律,因此具有连续性应该使用连续数学方法进行图像处理。
与该方法相关的主要概念是频率域。
频率域基于傅里叶变换,频率域的图像处理是对傅里叶变换后产生的反映频率信息的图像进行处理。
3.数字化的两个过程:(1)采样:将空间上连续的图像变换成离散点(即像素)的操作称为采样。
(2)量化:是将像素的灰度值转换成整灰度级的过程。
4.相干图像:微波遥感所产生的图像。
5.通用遥感图像数据格式:(1)BSQ格式:像素按波段顺序一次排列的数据格式(2)BIL格式:像素先以行为单位分块,在每个块内,按照波段顺序排列像素(3)BIP格式:以像素为核心,保持行的顺序不变,在列的方向上按列分块,每个块内为当前像素不同波段的像素值6.遥感图像可以表示为某一时刻t,在不同波长入和不同极化(偏振)方向p,能够收集到的位于坐标(x,y)的目标物所辐射的电磁波能量7.卷积是空间域上针对特定窗口进行的运算,是图像平滑、锐化中使用的基本的计算方法。
设窗口大小为mXn,(i,j)是中心像素,f(x,y)是图像像素值,g(i,j)是运算结果,h(x,y)是窗口模板(或称为卷积核,kernel),那么,卷积计算的公式为对于整个图像,从左上角开始,由左到右、由上到下按照窗口大小顺序进行遍历,即可完成整个图像的卷积计算。
对于图像边缘,由于无法满足窗口对中心像素的要求,其窗口外部的像素值可以用以下任意一种方法来处理:①设为0值;②按照对称原则从图像中取值;③保留原值,不进行计算8.纹理可分为人工纹理和自然纹理。
人工纹理:是由自然背景上的符号排列组成的,这些符号可以是线条、点、字母、数字等。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期末复习资料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8fe57ff7c1cfad6195fa725.png)
第一章概论1、按图像的明暗程度和空间坐标的连续性,可以分为数字图像和模拟图像。
数字图像:可用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空间坐标和灰度均不连续。
模拟图像:计算机无法直接处理,空间坐标和明暗程度连续变化。
2遥感数字图像中的像素值称为亮度值(灰度值/DN值),它的高低由传感器所探测到的地物电磁波的辐射强度决定。
2、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图像增强、图像校正、信息提取。
1)图像增强:用来改善图像的对比度,突出感兴趣的地物信息,提高图像大的目视解译效果,它包括灰度拉伸、平滑、锐化、滤波、变换(K—L/K—T)、彩色合成、代数运算、融合等。
图像显示:为了理解数字图像中的内容,或对处理结果进行对比。
图像拉伸:为了提高图像的对比度(亮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改善图像的显示效果。
2)图像校正(恢复/复原):为了去除和压抑成像过程中由各种因素影响而导致的图像失真。
注意:图像校正包括辐射和几何校正,前者通过辐射定标和大气校正等处理将像素值由灰度级改变为辐照度或反射率,后者利用已有的参照系修改像素坐标,使得图像能够与地图匹配或多景图像之间可以相互匹配。
3)信息提取:从校正后的遥感数据中提取各种有用的地物信息。
包括图像分割、分类等。
图像分割:用于从背景中分割出感兴趣的地物目标。
分割的结果可作为监督分类的训练区。
图像分类:按照特定的分类系统对图像中像素的归属类别进行划分。
3、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硬件系统(输入、存储、处理、显示、输出),软件系统。
4、数字图像处理的两种观点:离散方法(空间域)、连续方法(频率域)第二章遥感图像的获取和存储1、遥感是遥感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以及分析判读和应用的过程。
遥感的实施依赖于遥感系统2、遥感系统是一个从地面到空中乃至整个空间,从信息收集、储存、传输、处理到分析、判读、应用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遥感试验、信息获取(传感器、遥感平台)、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等5个部分。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复习参考题汇总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复习参考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bb80e76f46527d3240ce052.png)
复习参考题汇总1. 什么是图像?试述图像数字化的方法和步骤。
图像:即影像(image )是人采用各种观测系统直接或间接获得,能够为人类视觉系统所感觉客观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组织结构特征的表达、识别、模拟或者形象化的描述。
(包括image 和photo )(此概念参考:Kenneth R. Castle, 1996,李弼程、彭天强、彭波等,智能图像处理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图像的数字化过程,就是把一幅模拟图像划分成规则的格网单元或像素,以离散化的整型数的形式的形式为每一像素赋值,以表征其灰度值的大小,从而使图像连续的模拟信号转化为离散的数字信号。
具体包括采样和量化两个步骤;采样:对连续图像在水平、垂直两个方向上按照一定的间隔均匀采集对应空间单元上的入射辐射或反射辐射;量化与编码:用有限个整数值表示像元的灰度和色彩。
图像数字化的方法:1、测微密度计数字化、2、视频数字化、3、线/面阵列CCD 数字化、4、NAPP 数字化,5、传统的数字化等;测微密度计数字化:分平板式和卷筒式两类。
平板式一个定常发射已知数量的光的光源在平铺的影像上沿X 轴方向做横向机械移动,在影像和光源相对的另一侧有一个接收器来测量透过影像的光能。
当一条扫描线完成时,光源和接受器沿Y 方向移动一个步长△Y ,然后扫描与上一次平行并且是连续的区域。
接收器沿着每一条扫描线检测到的能量最终通过模数转换器,将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整幅影像按照这种扫描方法扫描完后,就会生成一个用于数字影像处理的亮度矩阵。
如果一幅影像有多个需要数字化的彩色图层,那么可以使用一个彩色滤光器轮盘。
我们一般使用红绿蓝三种不同的滤光器分别扫描影像三次,将影像分为红绿蓝三个组成部分。
通过这三个组成部分的适当组合,最后矩阵配准应该是近似完美的,与原影像十分相似。
(注意,这种方法扫描影像时,其采样的尺寸小于12微米时,采样点的尺寸接近卤化银晶体颗粒的尺寸,因此影像上就会产生含有噪声的数字化数据。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复习题 O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复习题 O](https://img.taocdn.com/s3/m/479d800dad02de80d5d84031.png)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复习题 O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数字图像2.遥感数字图像3.像素4.遥感数字图像处理5.频率域二、简答1.遥感数字图像与照片的区别2.怎样理解图像处理的两个观点3.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需要掌握哪些基本知识三、填空1.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2.图像校正也称图像恢复、图像复原,校正的方法除了图像增强中的一些方法外,主要包括()和()。
3.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其中硬件系统主要由计算机、()、()、()和()、操作台。
4.在计算机中,基本的度量单位是()。
存储一幅1024字节的8位图像需要()的存储空间。
一景正常的包括7个波段的LANDSAT5的TM图像文件,至少占用()的存储空间,5.常用的遥感图像处理系统有()、()、()、()。
答案一、名词解释数字图像指用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图像,是一种空间坐标和灰度均不连续的、用离散数学表示的图像。
遥感数字图像(digitalimage)是以数字形式表述的遥感图像。
不同的地物能够反射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利用这种特性,遥感系统可以产生不同的遥感数字图像。
数字图像最基本的单位是像素,像素是A/D转换中的取样点,是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最小单元;每个像素具有特定的空间位置和属性特征。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是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对遥感图像中的像素进行的系列操作过程。
频率域基于傅里叶变换,频率域的图像处理是对傅里叶变换后产生的反映频率信息的图像进行处理。
二、简答1.遥感数字图像与照片的区别有:(1)照片来自于模拟方式,是通过摄影系统产生的;而遥感数字图像来自于数字方式,通过扫描和数码相机产生;(2)照片没有像素,没有行列结构,没有扫描行;遥感数字图像中的基本构成单位就是像素,具有行和列,可能会观察到扫描行;(3)照片中0表示没有数据;遥感数字图像中0是数值,不表示没有数据;(4)照片中任何点都没有编号;遥感数字图像中每个点都有确定的数字编号;(5)照片的摄影受到电磁波谱的成像范围限制;遥感数字图像可以使电磁波谱的任意范围(6)一旦获取了照片,它的颜色就是确定的;遥感数字图像中颜色没有特定的规划,在处理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合成产生;(7)照片只具有红、绿、蓝三个通道;遥感数字图像有多个波段。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期末考试整理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期末考试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fe65b6010661ed9ac51f31a.png)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复习资料整理直方图:直方图是灰度级的函数,描述的是图像中各个灰度级像素的个数。
对于数字图像来说,直方图实际就是灰度值概率密度函数的离散化图形。
1.窗口:对于图像中的任一像素(x, y),以它为中心,按上下左右对称原则所设定的像素范围,称为窗口2.滤波:滤波是把某种信号处理成为另一种信号的过程。
滤波的概念主要用于频率域图像处理中,在空间域,滤波即为卷积运算3.纹理:通常认为,纹理是由纹理基元按某种确定性的规律或只是按某种统计规律重复排列组成的。
遥感图像怎么数字表示?表示图像的基本方法有两类,即确定的与统计的。
确定的表示法是写出图像函数表达式,对于数字图像,则表示成矩阵或向量形式。
统计的表示法则是用一种平均特征来表示图像。
1.图像的统计特征有什么作用?对于单波段图像而言,统计特征反映像素值平均信息,反映像素值变化信息。
遥感图像处理往往是多波段数据的处理,处理中不仅要考虑单个波段图像的统计特征,也要考虑波段间存在的关联,多波段图像之间的统计特征不仅是图像分析的重要参数,而且也是图像合成方案的主要依据之一。
2.图像直方图有怎样的性质?直方图反映了图像中的灰度分布规律;任何一幅特定的图像都有唯一的直方图与之对应,但不同的图像可以有相同的直方图;如果一幅图像仅包括两个不相连的区域,并且每个区域的直方图已知,则整幅图像的直方图是这两个区域的直方图之和;由于遥感图像数据的随机性,一般情况下,遥感图像数据与自然界的其它现象一样,服从或接近于正态分布。
3.如何根据图像直方图判断图像质量?根据直方图的形态可以大致推断图像的反差,然后可通过有目的地改变直方图形态来改善图像的对比度。
一般来说,如果图像的直方图形态接近正态分布,则这样的图像反差适中;如果直方图峰值位置偏向灰度值大的一边,图像偏亮;如果峰值位置偏向灰度值小的一边,图像偏暗;峰值变化过陡、过窄,则说明图像的灰度值过于集中,反差小。
4.窗口和邻域有什么区别?对于图像中的任一像素(x,y),以此为中心,按上下左右对称所设定的像素范围,称为窗口。
遥感复习资料资料
![遥感复习资料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f1b73c2700abb68a982fb5d.png)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复习理论习题一、名词解释:1.遥感数字图像;遥感数字图像(digital image)是以数字形式表述的遥感图像。
不同的地物能够反射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利用这种特性,遥感系统可以产生不同的遥感数字图像。
2.像素;数字图像最基本的单位是像素,像素是A/D转换中的取样点,是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最小单元;每个像素具有特定的空间位置和属性特征。
3.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是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对遥感图像中的像素进行的系列操作过程。
4.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按其波长(或频率)的大小依次排列所构成的图谱。
5.辐射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是传感器区分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辐射强度差异的能力6.空间分辨率;是指遥感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即传感器能把两个目标物作为清晰的实体记录下来的两个目标物之间最小的距离。
7.直方图;对于数字图像来说,直方图实际就是图像灰度值的概率密度函数的离散化图形。
8.累积直方图;以横轴表示灰度级,以纵轴表示每一级灰度级及其以下灰度级所具有的像素数或此像素所占总像素数的比值,做出的直方图即为累积直方图。
9.窗口;对于图像中的任一像素(x,y),以此为中心,按上下左右对称所设定的像素范围,称为窗口。
10.邻域处理(运算);对于中心像素(x,y),其值用ƒ(x,y)表示,可按照相邻性规则通过计算产生。
11.伪彩色合成;是把单波段灰度图像中的不同灰度级按特定的函数关系变换成彩色,然后进行彩色图像显示的方法。
12.真彩色合成;如果彩色合成中选择的波段的波长与红绿蓝的波长相同或近似,那么得到的图像的颜色与真彩色近似,这种合成方式称为真彩色合成。
13.密度分割法;是对单波段遥感图像按灰度分级,对每级赋予不同的色彩,使之变为一幅彩色图像。
14.辐射误差;传感器所得到的目标测量值与目标的光谱反射率或光谱辐亮度等物理量之间的差值称为辐射误差。
15.几何精纠正;又称为几何配准(registration),是把不同传感器具有几何精度的图像、地图或数据集中的相同地物元素精确地彼此匹配、叠加在一起的过程。
南师大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期末复习题
![南师大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期末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12c892efc4ffe473368ab7d.png)
一、名词解释1.数字图像2.遥感数字图像3.像素4.遥感数字图像处理5.频率域二、简答1.遥感数字图像与照片的区别2.怎样理解图像处理的两个观点3.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需要掌握哪些基本知识三、填空1.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2.图像校正也称图像恢复、图像复原,校正的方法除了图像增强中的一些方法外,主要包括()和()。
3.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其中硬件系统主要由计算机、()、()、()和()、操作台。
4.在计算机中,基本的度量单位是()。
存储一幅1024字节的8位图像需要()的存储空间。
一景正常的包括7个波段的LANDSAT5的TM图像文件,至少占用()的存储空间,5.常用的遥感图像处理系统有()、()、()、()。
答案一、名词解释1.数字图像指用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图像,是一种空间坐标和灰度均不连续的、用离散数学表示的图像。
2.遥感数字图像(digital image)是以数字形式表述的遥感图像。
不同的地物能够反射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利用这种特性,遥感系统可以产生不同的遥感数字图像。
3.数字图像最基本的单位是像素,像素是A/D转换中的取样点,是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最小单元;每个像素具有特定的空间位置和属性特征。
4.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是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对遥感图像中的像素进行的系列操作过程。
5.频率域基于傅里叶变换,频率域的图像处理是对傅里叶变换后产生的反映频率信息的图像进行处理。
二、简答1. 遥感数字图像与照片的区别有:(1)照片来自于模拟方式,是通过摄影系统产生的;而遥感数字图像来自于数字方式,通过扫描和数码相机产生;(2)照片没有像素,没有行列结构,没有扫描行;遥感数字图像中的基本构成单位就是像素,具有行和列,可能会观察到扫描行;(3)照片中0表示没有数据;遥感数字图像中0是数值,不表示没有数据;(4)照片中任何点都没有编号;遥感数字图像中每个点都有确定的数字编号;(5)照片的摄影受到电磁波谱的成像范围限制;遥感数字图像可以使电磁波谱的任意范围(6)一旦获取了照片,它的颜色就是确定的;遥感数字图像中颜色没有特定的规划,在处理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合成产生;(7)照片只具有红、绿、蓝三个通道;遥感数字图像有多个波段。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程复习资料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程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0903a15fc4ffe473268ab03.png)
1.根据人眼的视觉可视性可将图像分为可见图像和不可见图像。
按图像的明暗程度和空间坐标的连续性,可将图像分为数字图像和模拟图像。
可见图像:可见图像有图片、照片、素描和油画等,以及用透镜、光栅和全息技术产生的各种可见光图像。
不可见图像:不可见图像包括不可见光成像(如紫外线、红外线、微波成像)和不可见测量值(如温度、压力、人口密度)的分布图。
数字图像:用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图像,是一种空间坐标和灰度均不连续、以离散数学原理表达的图像。
属于不可见图像。
模拟图像:又称光学图像,指空间坐标和明暗程度连续变化的、计算机无法直接处理的图像。
属于可见图像。
2.遥感数字图像:是数字形式的遥感图像。
不同的地物能够反射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利用这种特性,遥感系统可以产生不同的遥感数字图像。
遥感数字图像中的像素值称为亮度值(或灰度值、DN值)。
亮度值的高低由遥感传感器所探测到的地物电磁波的辐射强度决定。
像素的亮度值具有相对的意义,仅在图像内才能相互比较。
3. 数字图像处理的两个观点是离散方法和连续方法;与之对应的相关概念分别是空间域和频率域。
4. 遥感:是遥感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以及分析判读和应用的过程。
遥感系统主要包括遥感实验、信息获取(传感器、遥感平台)、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等5个部分。
在信息获取部分,传感器是核心,遥感平台则是传感器的载体。
地球运动、平台姿态的变化等影响着遥感平台,进而影响着所获取的图像质量。
5. 传感器(遥感器):是收集和记录电磁波辐射能量信息的装置,是信息获取的核心部件。
6. 传感器类别?按工作方式是否具有人工辐射源,传感器可分为被动方式和主动方式两类;按数据记录方式,传感器可分为成像方式和非成像方式两大类。
成像传感器按成像原理又可分为摄影成像和扫描成像两类。
7. 摄影成像的基本特点是在快门打开后的一瞬间几乎同时收集目标上所有的反射光,聚集到胶片上成为一幅影像,并记录下来。
摄影机的工作波段(最大波段)是290~1400nm,即近紫外、可见光、近红外短波段,所得像片信息量大,分辨率高。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期末重点 南信大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期末重点 南信大](https://img.taocdn.com/s3/m/b22f97483b3567ec102d8a7c.png)
1、数字图像:是指数字存储的、用计算机直接处理的图像,是空间坐标和图像数值不连续的、用离散数字表示的图像。
2、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内容:1)图像增强2)图像矫正3)信息提取3、遥感的传感器分类:1)按照工作方式是否具有人工辐射源,分为被动方式和主动方式两种。
2)按照数据记录方式,分为成像方式和非成像方式两种。
4、传感器按使用的工作波段分类: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多波段。
5、传感器的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区分自然特征相似或光谱特征相似的相邻地物的能力。
6、辐射分辨率是传感器区分所接收的电磁波辐射强度差异的能力。
7、谱分辨率是传感器记录的电磁波谱的波长范围和数量。
8、按电磁波的波段范围分类:遥感可分为1)可见光-反射红外遥感(可见光遥感或光学遥感)2)热红外遥感3)微波遥感9、空间分辨率:是指遥感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即传感器能把两个目标物作为清晰的实体记录下来的两个目标物之间的最小距离,它表征图像分辨地面目标细节的能力10、空间分辨率通常用像素大小,解像力或视场角来表示。
11、时间分辨率:传感器对同一空间区域进行重复探测时,相邻两次探测时间间隔。
12、采样涉及两个内容:波谱采样和空间采样。
13、重采样:是指从一个空间分辨率图像转变为另一个空间分辨率图像的过程。
常用于图像的几何纠正或不同空间分辨率图像的匹配。
14、量化:是将像素灰度值转换成整数灰度级的过程。
可用量化位数定量描述。
n位量化,其量化后灰度级=2n-115、图像对比度:是一个单波段图像中明暗区域最亮的白和最暗的黑之间不同灰度级的测量,指一幅图像灰度反差的大小,常用来表述图像灰度值的总体变化情况。
16、直方图:是灰度级的函数,描述的是图像中各个灰度级的像素个数。
17、直方图的性质:1)反映图像中灰度的分布规律2)任何图像都有唯一的直方图与之对应,但不同的图像可以有相同的直方图。
3)如果一幅图像仅包括两个相连通的区域,并且每个区域的直方图已知,则整幅图像的直方图是这两个区域的直方图之和。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复习资料文档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复习资料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bdfef92f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92.png)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复习资料文档1模拟影像:基于光学原理,利用感光胶片来曝光成像,通过光学摄影获得的物质胶片、相片。
2单波段影像:传感器利用一个工作波段获取的遥感影像,一个地区一幅影像。
3多波段影像:传感器利用多个工作波段,对同一个地区获取的遥感影像。
有多少个工作波段,就有多少幅影像。
4高光谱影像:随着技术的发展,波段划分可越来越细,出现了在一定波长内,划分有几百个波段的遥感器,成为高光谱遥感。
所得图像为:一个地区,几百张影像。
5数字图像的处理:利用计算机,用一些数学的方法、规则,对数字二维矩阵进行运算。
通常,按照行,逐个像元的计算,每行结束后进入下一行计算,直到全图结束。
7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内容:(1)原始遥感影像存在几何形态畸变、辐射量失真,导致图像质量下降。
图像校正处理。
(2)根据人眼的视觉原理和观察事物的特点,对遥感图像进。
遥感图像的变换和增强。
(3)根据地物目标波谱特性进行反演、统计、分析。
遥感图像信息分析提取8像元(Pi某el,PictureElement):一幅遥感数字影像是由m行n列的栅格组成,这些栅格称为像元(Pi某el);像元是遥感成像过程中的采样点,也是计算机处理的最小单元。
9像元值(DN,DigitalNumber):每个像元都有一个值,表示传感器探测到像素对应地面面积上目标物的电磁辐射强度。
也叫亮度值、灰度值gray。
10遥感影像又称为栅格影像11MSS(多光谱扫描仪)TM(专题制图仪)ETM+(增强型专题制图仪)12直方图:确定图像像元的灰度值范围,以适当的灰度间隔为单位将其划分为若干等级,以横轴表示灰度级,以纵轴表示每一灰度级具有的像元素或该像元数占总像元数的比例值,作出条形统计图。
13直方图的作用:直方图代表了影像中亮度值(像元值)的分布情况:1亮度值分布范围、峰值范围、均值、离散程度2直方图形状反映了影像的基本特点,说明了影像的明亮状况、图像质量好坏。
14直方图均衡化:对原始影像进行对比对变换,使得新图像中各种像元个数基本一致,即变换后图像的灰度级概率p(DN,)等于常数,此变换叫直方图均衡化15直方图匹配:把原始影像的直方图变换与参考图像的直方图形态一致16两波段的相关系数介于+1和-1之间:1若相关系数大于0,说明一个波段的亮度值增加会引起另一个波段上亮度的增加。
数字图像处理期末复习试题及其答案
![数字图像处理期末复习试题及其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2a632831126edb6f1a1039.png)
遥感与数字图像处理基础知识一、名词解释:数字影像:数字图像指用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图像,是一种空间坐标和灰度均不连续、以离散数学原理表达的图像。
空间域图像:由图像像元组成的空间频率域图像:以空间频率(即波数)为自变量描述图像的特征图像采样:将空间上连续的图像变换成离散点的操作称为采样灰度量化:将像素灰度值转换为整数灰度级的过程像素:数字图像最基本的单位是像素,像素是A/D转换中的取样点,是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最小单元,每个像素具有特定的空间位置和属性特征二、填空题:1、光学图像是一个_____二维的连续的光密度______ 函数。
2、数字图像是一个_____二维的离散的光密度______ 函数。
3、光学图像转换成数字影像的过程包括________采样和量化_______ 等步骤。
4、一般来说,采样间距越大,图像数据量___越少_____,质量_____越差_____;反之亦然。
5、遥感分类中按遥感平台可分为__航天遥感__、__航空遥感__和__地面遥感__。
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可分为:__可见光遥感___、__红外遥感___和__微波遥感__。
按工作方式可分为:__主动遥感___和__被动遥感__。
6、遥感机理是通过利用__传感器__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地面目标__太阳辐射的反射__或__自身反射__的__电磁波__,通过__非接触传感器__所传递的信息来识别目标,从而达到__遥测目标地物的几何与物理特性__的目的。
7、黑体的性质是吸收率为_1__,反射率为_0__。
8、水体的反射主要集中在__蓝绿__波段,其它波段吸收都很强,近红外吸收更强。
9、常见的遥感平台有__地面平台__、__航天平台__、__航空平台__、_____和__宇航平台__等。
10、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通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_大气窗口__。
11、ETM的全称是__(Enhanced Thematic Mapper)增强型专题制图仪__。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复习参考题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复习参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d6ff146f58fafab069dc02e7.png)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复习题1名词解释:1.1.1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按其波长(或频率)的大小依次排列所构成的图谱。
1.1.2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的绝对温度成反比。
黑体的温度越高,其曲线的峰顶就越往左移,即往短波方向移动。
1.1.3大气窗口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要发生反射、散射、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发生衰减。
对传感器而言,某些波段里大气的透射率高,成为遥感的重要探测波段,这些波段就是大气窗口。
1.1.4数字图像:指用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图像,是一种空间坐标和灰度均不连续的、用离散数学表示的图像。
1.1.5像素数字图像最基本的单位是像素,像素是A/D转换中的取样点,是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最小单元;每个像素具有特定的空间位置和属性特征。
1.1.6遥感数字图像(digital image):是以数字形式表述的遥感图像。
不同的地物能够反射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利用这种特性,遥感系统可以产生不同的遥感数字图像。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是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对遥感图像中的像素进行的系列操作过程。
1.1.7灰度直方图:反映一幅图像各灰度级像元出现的频率。
1.1.8多波段遥感:探测波段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为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1.1.9频率域频率域基于傅里叶变换,频率域的图像处理是对傅里叶变换后产生的反映频率信息的图像进行处理。
1.1.10亮度温度和被测物体具有相同辐射强度的黑体所具有的温度。
1.1.11米氏散射指气中的粒子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现象。
1.1.12瑞利散射指当大气中的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的时候所发生的大气散射现象。
1.1.13黑体辐射黑体发出的电磁辐射。
它比同温度下任何其他物体发出的电磁辐射都强。
1.1.14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图像像元上的亮度直接反映了目标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但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的部分,称为辐射畸变。
通过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使图像的质量得到改善,称为辐射校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论1、按图像的明暗程度和空间坐标的连续性,可以分为数字图像和模拟图像。
数字图像:可用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空间坐标和灰度均不连续。
模拟图像:计算机无法直接处理,空间坐标和明暗程度连续变化。
2遥感数字图像中的像素值称为亮度值(灰度值/DN值),它的高低由传感器所探测到的地物电磁波的辐射强度决定。
2、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图像增强、图像校正、信息提取。
1)图像增强:用来改善图像的对比度,突出感兴趣的地物信息,提高图像大的目视解译效果,它包括灰度拉伸、平滑、锐化、滤波、变换(K—L/K—T)、彩色合成、代数运算、融合等。
图像显示:为了理解数字图像中的内容,或对处理结果进行对比。
图像拉伸:为了提高图像的对比度(亮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改善图像的显示效果。
2)图像校正(恢复/复原):为了去除和压抑成像过程中由各种因素影响而导致的图像失真。
注意:图像校正包括辐射和几何校正,前者通过辐射定标和大气校正等处理将像素值由灰度级改变为辐照度或反射率,后者利用已有的参照系修改像素坐标,使得图像能够与地图匹配或多景图像之间可以相互匹配。
3)信息提取:从校正后的遥感数据中提取各种有用的地物信息。
包括图像分割、分类等。
图像分割:用于从背景中分割出感兴趣的地物目标。
分割的结果可作为监督分类的训练区。
图像分类:按照特定的分类系统对图像中像素的归属类别进行划分。
3、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硬件系统(输入、存储、处理、显示、输出),软件系统。
4、数字图像处理的两种观点:离散方法(空间域)、连续方法(频率域)第二章遥感图像的获取和存储1、遥感是遥感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以及分析判读和应用的过程。
遥感的实施依赖于遥感系统2、遥感系统是一个从地面到空中乃至整个空间,从信息收集、储存、传输、处理到分析、判读、应用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遥感试验、信息获取(传感器、遥感平台)、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等5个部分。
3、传感器按是否具有人工辐射源,可分为被动方式和主动方式;按数据记录方式,可分为成像方式(摄影成像、扫描成像)和非成像方式。
按成像原理分为摄影成像和扫描成像两类。
a)摄影成像:其传感器主要为摄影机,其基本特点是在快门打开后的一瞬间几乎同时收集目标上所有的反射光,聚焦到胶片上成为一幅影像,并记录下来。
b)扫描成像:其特点逐点逐行地收集信息。
4、传感器分辨率指标主要有4个:辐射分辨率、光谱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
A.辐射分辨率:是传感器区分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辐射强度差异的能力。
高辐射分辨率意味着可以区分信号强度的微小差异。
在可见、近红外波段用噪声等效反射率表示,在热红外波段用噪声等效温差、最小可探测温差和最小可分辨温差表示。
B.光谱分辨率:是传感器记录的电磁光谱中特定波长的范围和数量。
波长范围越窄,光谱分辨率越高;波段数越多,光谱分辨率越高。
C.空间分辨率:是指遥感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即传感器能把两个目标物作为清晰的实体记录下来的两个目标物之间最小的距离。
它是表征图像分辨地面目标细节能力的指标。
通常用像素大小、解像力或视场角来表示。
D.时间分辨率:对同一目标进行重复探测时,相邻两次探测的时间间隔称为时间分辨率。
5、数字化包括两个过程:采样和量化。
6、采样:将空间上连续的图像变换成离散点的操作称为采样。
采样间隔越小,图像越接近真实,但所需存储空间也越大;采样间隔越大,细节损失越多,图像的棋盘化效果越明显。
7、量化:将像素灰度值转换成整数灰度级的过程。
*图像所需的存储空间=M*N*g / 8字节,M N为图像数据的行列,g为图像的量化位数*。
量化影响着图像细节的可分辨程度,量化位数越高,细节的可分辨程度越高;保持图像大小不变,降低量化位数减少灰度级会导致假轮廓的出现。
8、遥感图像的类型根据传感器选用的波长范围不同分为:相干图像、不相干图像。
a)不相干图像光学遥感属于被动遥感,图像受大气状况影响很大。
b)相干图像微波遥感属于主动遥感,其穿透能力强,不受天气影响,可以全天时全天候工作。
9、遥感数字图像数据级别:0级产品:未经过任何校正的原始图像数据;1级产品:经过初步辐射校正的图像数据;2级产品:经过系统级的几何校正;3级产品:经过几何精校正。
10、通用遥感图像数据格式:BSQ、BIL、BIP(详细解释见教材P30-32)A.BSQ:是像素按波段顺序依次排列的数据格式。
即先按照波段顺序分块排列,在每个波段内,再按照行列顺序排列。
B.BIL:像素先以行为单位分块,在每个快内,按扎波段顺序排列像素。
C.BIP:以像素为核心,像素的各个波段数据保存在一起,打破了像素空间位置的连续性。
11、特殊遥感图像数据格式:陆地资源卫星L5的数据格式、HDF数据格式、TIFF图像格式、GeoTIFF图像格式。
第三章遥感图像的表示和统计描述1、遥感图像的数字表示:确定性表示(图像的矩阵表示、图像的向量表示)、统计性表示。
注意:二值图像:每个像素的取值为0或1的图像。
2、单波段图像的统计特征:a)反映像素值平均信息的统计参数:均值、中值、众数;b)反映像素值变化信息的统计参数:方差、变差、反差;3、直方图:是灰度级的函数,描述的是图像中各个灰度级像素的个数。
H i=n i/Na)性质:1)反映了图像灰度的分布规律2)任何一幅特定的图像都有唯一的直方图与之对应,但不同的图像可以有相同的直方图。
3)如果一幅图像仅包括连个不相连的区域,并且每个区域的直方图已知,则整幅图像的直方图就是这两个区域的直方图之和。
4)直方图的形态与正态分布的曲线形态类似。
b)应用:根据直方图的形态可以大致推断图像的反差,然后可通过有目的地改变直方图形态来改善图像的对比度。
(如果图像的直方图形态接近正太分布,则这样的图像反差适中)4、多波段图像的统计特征(考虑了波段间存在的关联)——协方差、相关系数、直方图匹配5、窗口:对于图像中的任一像素(x,y),以此为中心,按上下左右对称所设定的像素范围。
6、滤波:指从含有干扰的接受信号中提取有用信号的一种技术。
主要应用在频率域图像处理中。
在空间域,滤波即为卷积运算。
7、传统的纹理特征描述方法:统计方法(包括空间自相关函数法和灰度共生矩阵法等)、结构方法。
a)空间自相关函数法:可用来对纹理的粗糙度进行描述b)灰度共生矩阵法:对图像中所有像素进行统计,以描述其灰度分布。
它不但用于纹理的识别,而且用于图像分割第四章图像的显示和拉伸1、颜色模型:RGB颜色模型、CMY颜色模型、YIQ颜色模型、HIS颜色模型。
2、彩色的3个基本属性:色调、亮度、饱和度。
3、图像的彩色合成目的:为了充分利用色彩在遥感图像判读中的优势。
4、图像的彩色合成分为3中:伪彩色合成(将单波段灰度图像变换成彩色图像——密度分割)、真彩色合成(用波长与红绿蓝相同或相似的波段来进行彩色合成)、假彩色合成(用多波段图像合成的彩色图像)和模拟真彩色合成a)植被在近红外波段有较高的反射率,其次是在绿色波段。
进行真彩色合成时,绿色分量(对应于植被在绿色波段的反射)在整个像素的3个分量中占得比重最大,所以该像素表现为绿色;而进行假彩色合成时,红色分量(对应于植被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在整个像素的3个分量中占得比重最大,所以该像素表现为红色。
假彩色增强图像可以有效地突出植被要素,有利于植被的判读。
b)TM图像中,波段2为绿波段,波段3为红波段,波段4为近红外波段,对4、3、2波段分别赋予红、绿、蓝色合成的假彩色图像称为标准假彩色图像。
对于MSS图像,选择波段4、2、1分别赋予红、绿、蓝色合成可得标准假彩色图像。
SPOT图像的标准假彩色合成方案为3(红)、2(绿)、1(蓝)。
在标准假彩色图像中,突出了植被、水体、城乡、山区、平原等特征,植被为红色,水体为黑色或蓝色,城镇为深色,地物类型信息丰富。
5、拉伸:以波段为处理对象,它通过处理波段中单个像素值来实现增强的效果。
图像直方图是选择拉伸具体方法的基本依据。
6、灰度拉伸分为线性拉伸(全域线性拉伸、分段线性拉伸、灰度窗口切片)和非线性拉伸(指数变换、对数变换)外加多波段拉伸7、图像图像均衡化:使图像灰度的动态范围增加,使原图像的灰度直方图修正为均匀分布的直方图,从而提高图像的对比度。
但它也同时增加了图像的颗粒感。
8、直方图均衡化得特点:a)各灰度级中像素出现的频率近似相等。
b)原图像上像素出现频率小的灰度级被合并,实现压缩;像素出现频率高的灰度级被拉伸,突出了细节信息。
9、直方图规定化(匹配):修改一幅图象的直方图,使得它与另一幅图象的直方图匹配或具有一种预先规定的函数形状。
作用:通过直方图匹配可以部分消除由于太阳高度角或大气影响造成的相邻图像的色调差异,从而可以降低目视解译的错误。
第五章图像校正1、辐射误差产生的原因:传感器的响应特征和外界(自然)环境,其中后者包括大气(雾和云)和太阳辐射等。
2、根据辐射的波长与散射微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按散射作用可分为三种:瑞利散射、米氏散射和非选择性散射。
3、消除条纹常用的方法:平均值法、直方图法及在垂直扫描线方向采用最近邻点法或三次褶积法等。
4、斑点的校正:校正后的斑点亮度值取其邻域像素亮度值的平均值或用三次褶积法进行修正。
5、红外波段的总辐射组成:通过大气向上传输的直接地面辐射、大气自身向上传输的辐射、大气向下辐射到地面再经地面反射后通过大气向上传输的辐射。
6、大气校正主要有3种方法:①统计学方法(通常将野外实地光谱测试获得的无大气影像的辐射值与卫星传感器同步观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计算,确定校正量);②辐射传递方程计算法(测量大气参数,按理论公式求得大气干扰辐射量);③波段对比法(在特殊条件下,利用某些不受大气影响或影响很小的波段校正其他波段)。
A.统计学方法主要有内部平均法、平场域法、经验线性法、实测光谱回归法。
B.波段对比法一般通过两种方法进行计算:回归分析法和直方图法。
7、太阳辐射校正,主要校正由太阳高度角导致的辐射误差,即将太阳光线倾斜照射时获取的图像校正为太阳光线垂直照射时获取的图像。
主要方法有:公式法、波段比值法。
8、地面辐射校正,需要有地区的DEM数据,通过公式I=I0*COSα进行校正。
9、遥感图像的几何误差分为静态误差(传感器相对地球呈静止状态时所具有的各种误差,可分为内部误差和外部误差两类)和动态误差(由于成像过程中地球的旋转所造成的图像误差)两大类。
10、几何精纠正又称为几何配准,主要步骤有:准备工作、输入原始数字图像、确定工作范围、选择地面控制点、选择地图投影、匹配地面控制点和像素位置、评估纠正精度、坐标变换、重采样、输出纠正后图像。
**具体步骤请看教材P111-12111、常用的纠正方程有多项式(K阶多项式的控制点数目最小应为:(k+1)(k+2)/2)和共线方程两种12、重采样过程包括两步:像素位置变换和像素值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