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中错误勘正的函
关于《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_2013》的讨论
关于《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的讨论2015-09-14 08:52 来源:中国岩土网阅读:379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13》[1](以下简称《边坡规范》或“该规范”)于2013年出版,2014年6月实施。
与旧版比较,有一些进步。
例如删去了原版中不合理的动水压力计算,采用了隐式的传递系数法,取消了工作条件系数等。
但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作为国家规范,它略显粗糙;附图中有一些未加说明的标注;一些公式也未交代清楚,给使用造成较大困难;还有一些概念上的错误,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这里提出一些意见以供讨论。
关于《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的讨论李广信记得前几年在一次土动力学会议上,邀我作一个报告,于是就从道德经开始,“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讲了一通法家与道家的哲学。
提出建筑不要一味加强、加固,以铁柱钢墙与强大的自然力对抗。
而应顺应自然,以柔克刚。
介绍了世界上十余处加筋土结构在强地震中,从未发生结构性的破坏的案例。
报告后大家还比较认同。
但多事者推荐到《世界地震工程》期刊,编辑来函告知:我刊是一份严肃的学术期刊,请把1000余字的哲学部分删去。
所以以后在“严肃的学术期刊”上再不敢胡说了,只好在网上聊聊过瘾。
看到网上彭总边坡规范的讨论,这里献上一篇严肃的论文,供批评指正。
0引言《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13》[1](以下简称《边坡规范》或“该规范”)于2013年出版,2014年6月实施。
与旧版比较,有一些进步。
例如删去了原版中不合理的动水压力计算,采用了隐式的传递系数法,取消了工作条件系数等。
但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作为国家规范,它略显粗糙;附图中有一些未加说明的标注;一些公式也未交代清楚,给使用造成较大困难;还有一些概念上的错误,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这里提出一些意见以供讨论。
1.荷载与设计方法1.1作用与效应《工程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2]指出,作用是“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直接作用,也称荷载)和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的原因(间接作用)”。
1.边坡规范
荷载效应的组合
颁布于2013年的新版《边坡规范》还是 沿用“荷载效应的组合”,这是2008 年以前的说法,显然不合时宜。 作为国家规范,这种滞后也是难以理解 的。
2.安全系数法与分项系数法
所谓安全系数法亦称“单一安全系数法”。它是 将工程中包含的一切不确定性因素,都放入单一 的安全系数K或Fs之中。
一些不足、不确和不对之处: 它略显粗糙;附图中有一些未加说明的标注; 一些公式也未交代清楚,给使用造成较大困难; 还有一些概念上的错误,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动水压力(渗透力)计算
(GB 50330-2002)
i 水面倾角; i 底面倾角静水: j=wsin(i+i)/2
如果 i =0(静水) i=sin i /2
关于《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的讨论
李广信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13
该规范于2013年出版,2014年6 月实施。 与旧版比较(GB 50330-2002) ,有如下变化:
新旧规范比较与讨论
例如删去了原版中不合理的动水压力计算; 删去了工作条件系数; 采用了隐式的传递系数法; 采用了简化比肖甫法计算圆弧滑动面稳定;
10713 78914 26090
i
0.9891 0.9450
P i 1 i Ti Ri Gi 1
P1=14766-10713=4053kN P2=92429 -78914+40530.9891= 17524 kN P3=9978-26090+175240.945=448 kN >0
( R (T
i 1 i j i i 1 n1 i j i n1
边坡工程中的一些技术要点
地基与基础建 筑 技 术 开 发·163·Foundation and BasementBuild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第46卷第16期2019年8月1 边坡工程安全等级根据GB 50330—20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应根据其损坏后可能造成的破坏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不良社会影响)的严重性、边坡类型和边坡高度3个因素划分。
同一个边坡工程,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各段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
一般来说,坡高较高,稳定性差的边坡,安全等级较高。
坡高较低,稳定性较好的边坡,要视周边环境情况来判断。
规范中给出了三种情况,边坡安全等级可定为一级:(1)由外倾软弱结构面控制的边坡工程;(2)工程滑坡地段的边坡工程(3)边坡塌滑区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
关于塌滑区范围规范中给出了计算公式:L =H /TANΘ式中:Θ为坡段无荷载时的边坡破裂角。
其与边坡土体的内摩擦角有关。
通常来说,土质边坡塌滑区可从坡顶取一倍边坡高度,岩质边坡则取边坡高度的1/2。
这是由于土质边坡内摩擦角为28°~38°,而岩质边坡约40°~75°。
具体取值应视实际情况而定。
2 设计原则边坡设计原则要满足两种限状态的设计要求,一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设计要求,主要针对的是支护结构和边坡坡体本身;一是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要求,针对的是邻近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功能。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以上的地区,边坡工程支护结构应进行地震作用计算,支护结构和锚杆外锚头应按搞震设防烈度要求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
边坡支护结构的设计主要有支护结构及基础的抗压、抗弯、抗剪及地基承载力计算,锚杆锚固体的抗拔承载力及锚杆杆体抗拉承载力计算,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计算等。
3 边坡工程勘察对于地质条件复杂、有明显变形亦象的一级边坡,及边坡邻近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需作专项工程地质勘察。
关于《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中错误勘正的函
关于《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中错误勘正的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制组对新近出版的《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进行了核对,存在以下错误:一、第6页,第六行,“α——锚杆倾角;支挡结构墙背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α——锚杆倾角;支挡结构墙背与墙底水平投影的夹角;”。
二、P16,4.1.7条,倒数第一行:“已有变形迹象的边坡宜在勘察期间进行变形监测”应改为“已有变形迹象的边坡应在勘察期间进行变形监测”,“宜”改为“应”。
三、P17,第4.1.9条第3款第二行:“岩质边坡受外倾结构面…”应改为“岩质边坡不受外倾结构面…”,增加“不”字。
四、P18,4.2.2条第8款:“地下水、土对支挡结构…”应改为“地下水、土对支护结构…”,其中“挡”改为“护”。
五、P28,公式(6.2.3-2)第一行,22sin(){[sin()sin()sin sin ()a q K K αβαδαδααβϕδ+=+-+-- 应为:22sin(){[sin()sin()sin sin ()a q K K αβαβαδααβϕδ+=+-+-- 六、P33,第二行K q ——系数,可按公式6.2.3-3)计算;应为:K q——系数,可按公式(6.2.3-3)计算;七、P42,第8行,“D-锚杆锚固段钻孔直径(mm)”中D的单位“mm”有误,应为“m”。
八、P43,倒数第13行,“f b——钢筋与锚固砂浆间的粘结强度设计值(K Pa),应由试验确定,当缺乏试验资料时可按表8.2.4取值”中“设计值(K Pa)”的单位有误,应为“M Pa”。
九、第59页的“图11.2.3 挡墙抗滑移稳定性验算”和第61页的“图11.2.4 挡墙抗倾覆稳定性验算”图中夹角“α”标注有误,不是墙背与墙底的夹角,应为墙背与墙底水平投影线的夹角。
图11.2.3 挡墙抗滑移稳定性验算图11.2.4 挡墙抗倾覆稳定性验算十、P139,第4.1.7条第二行“边坡应在勘察过程中…”应改为“边坡宜在勘察过程中…”,其中“应”改为“宜”。
常见边坡支护方式及其选择的因素
常见边坡支护方式及其选择的因素作者:何宏智赵怀刚来源:《价值工程》2017年第23期摘要:现阶段处理边坡变形失稳的方式有很多种,工程设计和施工人员也会根据不同的失稳机理和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支护方式。
文章旨在介绍常见的边坡支护方式及影响选择边坡支护结构形式的因素,为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ways of dealing with the deformation and instability of the slope at this stage, the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ersonnel will also choose the corresponding supporting mode according to the mechanism of instability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 paper aims to introduce the common slope support mode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election of slope supporting structure, provide necessary reference for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关键词:边坡变形失稳;支护结构形式;影响因素Key words: slope deformation instability;form of supporting structure;influencing factors中图分类号:U213.1+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3-0098-020 引言边坡失稳的问题是当前工程施工中比较常见但也不是容易处理的问题,其原因是影响其失稳的因素有很多种: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和地表水、地质构造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
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
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2013-08-03 11:35 来源:中国岩土网阅读:1863简要对边坡勘察中技术要求及盲点、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
一、主要执行规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
二、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一)《规范》第5.1.2边坡稳定性评价应在充分查明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边坡岩土类型和结构,综合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和刚体极限平衡计算法进行。
(二)《规范》第5.2.2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根据边坡类型和可能的破坏形式,可按下列原则确定:1、土质边坡和较大规模的碎裂结构岩质边坡宜采用圆弧滑动法计算;2、对可能产生平面滑动的边坡宜采用平面滑动法进行计算;3、对可能产生折线滑动的边坡宜采用折线滑动法进行计算;4、对结构复杂的岩质边坡,可配合采用赤平极射投影法和实体比例投影法分析;5、当边坡破坏机制复杂时,宜结合数值分析法进行分析。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1、碎裂结构岩质边坡在三峡库区滑动机理比较复杂,需要用多种计算方法计算分析。
首先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看附近有无此类边坡或治理工程先例,结合建设区边坡对比已有边坡或治理工程调查分析相同点、差异点。
2、对永久边坡,应考虑岩体抗剪强度随时间减低的时间效应。
对岩体内摩擦角、岩体粘聚力按时间效应系数校正。
这点可参照重庆市地标执行。
3、要考虑水对岩土体的软化作用。
水下部分岩土体重度取浮重度。
边坡稳定性必须要按常规、饱水两种状态计算稳定性。
4、边坡稳定性调查计算中要充分考虑岩体层间软弱面或较大裂隙的破坏作用。
三、工作中注意事项1、调查前期已经形成的人工边坡类型、性状、形态;有无发生边坡滑移坍塌破坏。
调查边坡岩土自稳坡角范围值。
2.详细调查本次工作人工边坡类型、性状、形态:高度、、坡角、长度等。
3、岩质边坡(含碎裂结构)确定边坡岩体的等效内摩擦角。
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按《规范》附录条文说明4.5.5条公式计算。
4、土质边坡通常采用圆弧滑动法计算,岩质边坡通常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
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BJ50/T-100-20××备案号J××××-20××standard for quality acceptance ofbuilding slope construction(征求意见搞)20××-××-×× 发布20××-××-×× 实施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前言根据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19年度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项目计划(第一批)》(渝建标(2019)11号)的要求,由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在原《建筑边坡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T50-100-2010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的。
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重庆市建筑边坡工程施工验收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并在重庆市范围内广泛征求了有关设计、勘察、施工、监督和检测单位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充实,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在施工质量验收方面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T51351、相关支护结构施工规范及已有的检测技术标准等技术规范、标准相协调。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挖方与填方边坡;5锚杆;6锚杆挡墙和岩石锚喷支护;7桩板挡墙与抗滑桩;8 重力式与扶壁式挡墙;9 坡面防护与绿化;10边坡工程排水;附录。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 本标准的相关章节进行了重新调整,章节安排与《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T51351相一致;2 删除了原规范中的第4章地基基础工程、第9章边坡变形监测和第10章边坡工程分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3 增加了挖方与填方边坡的验收内容,补充了锚杆验收的有关规定。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2.1.13危岩dangerous rock
被结构面切割、在外营力作用下松动变形的岩体。
2.1.14崩塌collapse
危岩失稳坠落或倾倒的一种地质现象。
2.1.15软弱结构面weak structural plane
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含泥或岩屑等结合程度很差、抗剪强度极低的结构面。
——稳定性系数;
、 、 、 、 ——工作条件系数;
——侧向静止岩土压力折减系数;
——锚杆挡墙侧向岩土压力修正系数。
3基本规定
3.1建筑边坡类型
3.1.1边坡分为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
3.1.2岩质边坡的破坏形式应按表3.1.2划分。
表3.1.2岩质边坡的破坏形式
破坏形式
岩体特征
破坏特征
滑移型
由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体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
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没局,各有关协会:.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OO一~二OO二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汁划)的通知》(建标[2002]85号)的要求,重庆市建设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我部组织有关部门对该规范进行了审查,现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30—2002,自2002年8月1日起施行。其中,3.2.2、3.3.3、3.3.6,3.4.2、3.4.9、4.1.1、4.1.3、15.1.2、15.1.6、15.4.1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根据信息施工法和施工勘察反馈的资料,对地质结沦、设计参数及设计方案进行再验证,如确认原设计条件有较大变化,及时补充、修改原设计的设计方法。
2.1.21逆作法topdown construction method
边坡工程勘察常见问题剖析
• 填方边坡高度≥12米
•
二、边坡工程勘察
● 勘察工作布置 •
• 勘察范围
应包括不小于岩质边坡高度或不小于1.5 倍土质边坡高度,以及可能对建(构)筑 物有潜在安全影响的区域。
• 勘察阶段 •
一级建筑边坡工程应进行专门的岩土工程 勘察;二、三级建筑边坡工程可与主体建 筑勘察一并进行,但应满足边坡勘察的深 度和要求。大型的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 边坡宜分阶段勘察;地质环境复杂的一级 边坡工程尚应进行施工勘察。(GB503302002,强条)
•
• 勘察手段
宜采用钻探、坑(井)探和槽探等方法,必 要时可辅以硐探和物探方法。
•
• 岩土取样
取样位置和试验项目
● 稳定性分析与评• 价
评价方法 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
•
根据边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体结构 特征以及已经出现的变形破坏迹象,对边 坡的可能破坏形式和边坡稳定性状态做出 定性判断。定性评价时应充分结合地区经 验,采用工程类比法。定性评价是定量评 价的基础。
边缘应留有足够距离。
●表4.1.1
•
对不利地段的划分补充了“陡坡、陡坎以及 高含水量的可塑黄土,地表存在结构性裂 缝”内容。对于岩石地基的陡坡、陡坎不 列为不利地段,条文说明中有说明。但 对 于岩石地基的高度达数十米的条状突出的 山脊和高耸孤立的山丘,由于鞭鞘效应明 显,振动有所加大。
•
●关于软弱土的界定
● 高边坡
•
• 岩质边坡高度≥15米,岩土混合边坡高度 ≥12米且土层厚度≥4米,土质边坡高度≥8米
• 岩质基坑高度≥12米,岩土混合基坑高度≥8 米且土层厚度≥4米,土质基坑高度≥5米
关于《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的讨论
关于《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的讨论2015-09-14 08:52 来源:中国岩土网阅读:379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13》[1](以下简称《边坡规范》或“该规范”)于2013年出版,2014年6月实施。
与旧版比较,有一些进步。
例如删去了原版中不合理的动水压力计算,采用了隐式的传递系数法,取消了工作条件系数等。
但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作为国家规范,它略显粗糙;附图中有一些未加说明的标注;一些公式也未交代清楚,给使用造成较大困难;还有一些概念上的错误,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这里提出一些意见以供讨论。
关于《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的讨论李广信记得前几年在一次土动力学会议上,邀我作一个报告,于是就从道德经开始,“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讲了一通法家与道家的哲学。
提出建筑不要一味加强、加固,以铁柱钢墙与强大的自然力对抗。
而应顺应自然,以柔克刚。
介绍了世界上十余处加筋土结构在强地震中,从未发生结构性的破坏的案例。
报告后大家还比较认同。
但多事者推荐到《世界地震工程》期刊,编辑来函告知:我刊是一份严肃的学术期刊,请把1000余字的哲学部分删去。
所以以后在“严肃的学术期刊”上再不敢胡说了,只好在网上聊聊过瘾。
看到网上彭总边坡规范的讨论,这里献上一篇严肃的论文,供批评指正。
0引言《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13》[1](以下简称《边坡规范》或“该规范”)于2013年出版,2014年6月实施。
与旧版比较,有一些进步。
例如删去了原版中不合理的动水压力计算,采用了隐式的传递系数法,取消了工作条件系数等。
但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作为国家规范,它略显粗糙;附图中有一些未加说明的标注;一些公式也未交代清楚,给使用造成较大困难;还有一些概念上的错误,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这里提出一些意见以供讨论。
1.荷载与设计方法1.1作用与效应《工程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2]指出,作用是“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直接作用,也称荷载)和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的原因(间接作用)”。
建筑工程边坡规范2013
建筑工程边坡规范2013
建筑工程边坡规范2013是中国建筑标准化研究院于2013年发布的一项标准,该标准的主要目的是规范建筑工程中边坡的设计、施工和监督等各个环节,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边坡是指地面或者土堆的斜坡部分,它在建筑工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边坡的稳定性常常受到很大的挑战。
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对边坡的设计、施工和监督等环节都需要严格遵守相应的规范和标准。
建筑工程边坡规范2013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边坡的分类和参数:规范对不同类型的边坡进行了分类,并
详细介绍了各种边坡的参数要求,例如坡角、坡高和土质等。
2.边坡的设计:规范规定了边坡的设计原则、计算方法和安全
系数等内容。
设计人员在进行边坡设计时,需要根据地质调查数据和相关参数进行综合计算和分析,确保边坡的稳定性。
3.边坡的施工:规范对边坡施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土方开挖、边坡处理和防护等。
施工人员需要按照规范要求,采取相应的工艺和措施,确保边坡的施工质量。
4.边坡的监督:规范强调了对边坡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验,要
求监督人员对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安全措施等进行全面监管,确保边坡施工的顺利进行。
总之,建筑工程边坡规范2013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标准,它的实施对于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各个参与建筑工程的人员都应该严格遵守该规范,确保边坡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修编)简介及一些工程问题资料
2.规定了重力式挡墙主动土压力的调整(第11.1.2 条):
3.规定了地震工况的抗滑移稳定系数和抗倾覆稳 定性(第11.2.5条):
4.构造及施工
• 1)增加了位于斜坡地带的重力式挡墙的最小埋入深度和 距斜坡面的最小水平距离要求:
• 2)增加了重力式挡墙防渗与泄水设计要求: • 3)增加了重力式挡墙分段、跳槽施工的要求:
1.明确临时性边坡(包括岩质基坑边坡)的有关 参数(如破裂角、等效内摩擦角等)取值,给出临时 性边坡的侧向压力计算方法;
2.将锚杆有关计算(锚杆截面、锚固体与地层的 锚固长度和杆体与锚固体的锚固长度计算)由原规范 的概率极限状态计算方法转换成安全系数法;
3.调整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方法:圆弧形滑动面 稳定性计算时推荐采用毕肖普法,折线形滑动面稳定 性计算时推荐采用传递系数隐式解法;
2013年11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第195 号公告批准发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为国 家标准,并于2014年6月1日实施。
二、主要修编内容
本规范共分十九章和七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 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边坡工程勘察、边坡稳 定性评价、边坡支护结构上的侧向岩土压力、锚杆 (索)、锚杆(索)挡墙、岩石锚喷支护、重力式挡墙、 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桩板式挡墙、坡率法、坡面 防护与绿化、边坡工程排水系统、坡顶有重要建(构) 筑物的边坡工程、工程滑坡防治、边坡工程施工、边坡 工程监测、质量检验及验收及有关附录。
• 调整了岩质边坡破裂角的取值,区分了坡顶有无建筑 物荷载、永久性边坡和临时性边坡(第6.3.3条,原 规范第6.3.4条):
• 去掉第6.3.5条,纳入第7章中。
• 增加了岩质边坡考虑地震作用的侧压力计算(第6.3.5 条)。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考试题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题库1、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1.0.2,边坡高度超过多少米时应进行专项设计。
( C )A、岩质边坡高度超过20m,土质边坡超过10m;B、岩质边坡高度超过25m,土质边坡超过20m;C、岩质边坡高度超过30m,土质边坡超过15m;D、岩质边坡高度超过40m,土质边坡超过25m。
2、(多选题)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3.1.12,下列哪些边坡工程的设计及施工应进行专门论证:( ABCD )ACDA、地质和环境条件很复杂、稳定性极差的一级边坡工程;B、已发生过严重事故的边坡工程;C、边坡邻近有重要建(构)筑物、地质条件复杂、破坏后果很严重的边坡工程;D、采用新结构、新技术的一、二级边坡工程。
3、(多选题)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9.2.1,锚杆挡墙设计应包括下列哪些内容:( ABC )A、侧向岩土压力计算;B、挡墙结构内力计算;C、立柱嵌入深度计算;D、地下水控制计算和验算。
4、(多选题)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9.1.1.1, 锚杆挡墙根据结构型式可分为:(ABC)A、板肋式锚杆挡墙;B、格构式锚杆挡墙;C、排桩式锚杆挡墙;D、预应力锚杆挡墙。
5、(多选题)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9.3.2, 锚杆挡墙支护中锚杆的布置应符合下列哪些规定:(BCD)A、锚杆上下排垂直间距不宜小于3.5m,水平间距不宜小于3m;B、第一锚点位置可设于坡顶下1.5m~2m处;C、锚杆的倾角宜采用10°~35°;D、锚杆布置应尽量与边坡走向垂直,并应与结构面呈较大倾角相交。
系统锚杆的设置宜符合下列要求的有:(BCD)A、锚杆倾角宜为10°~35°;B、锚杆布置宜采用菱形排列,也可以采用行列式排列;C、锚杆间距宜为1.25m~3m,且不应大于锚杆长度的一半;D、应采用全粘结锚杆。
高边坡施工及验收标准
高边坡施工工艺流程及验收标准编制:审核:部门:2013年月日编制说明为了加强我公司高边坡支护工程的施工管理,提高施工质量,参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等相关规定,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由工程中心综合管理二部编制《高边坡施工工艺流程及验收标准》,用以指导边坡支护工程施工作业。
施工中各工序均应坚持材料报验及工序报验的原则,严格检查各工序是否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从而保证整个边坡支护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边坡的稳定。
目录一、边坡支护类型 (1)二、施工工艺 (1)1、格构梁锚索施工工艺 (1)2、抗滑桩锚索施工工艺 (2)3、锚喷支护施工工艺 (3)三、质量验收标准及要求 (3)1、锚索(杆)成孔 (3)2、锚索(杆)制安 (4)3、锚索(杆)灌浆 (4)4、锚索张拉 (5)5、锚索封锚 (5)6、挂网喷射砼 (5)7、抗滑桩 (6)8、格构梁 (7)四、质量保证措施 (7)五、施工中应注意事项 (8)1、锚索成孔 (8)2、锚索安装 (8)3、锚索灌浆 (8)4、锚索张拉 (9)六、附图 (11)一、边坡支护类型常见的边坡支护类型有:重力式挡墙、扶壁式挡墙、悬臂式支护、格构梁锚索支护、抗滑桩锚索支护、锚喷支护、坡率法。
在贵阳地区,常见的高边坡支护类型为:格构梁锚索支护、抗滑桩锚索支护及锚喷支护。
二、施工工艺1、格构梁锚索施工工艺格构梁锚索的施工,分四步进行:⑴坡面的挂网喷浆;⑵锚索的成孔、安装、灌浆;⑶格构梁的施工;⑷锚索张拉、封锚。
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各工序均应坚持材料及工序报验的原则,相关要求如下(施工工艺流程图详见图一):⑴施工前,须完成钢筋、砂、石、水泥等原材料送检及相关砼、砂浆的配合比;⑵进行坡面修整,将坡面松散土石、凹凸不平处进行修整,设置泄水孔;⑶喷射第一层砼,厚度不小于2.5cm(保证钢筋网片的保护层厚度);⑷按照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进行钢筋网片的制安;⑸喷射第二层砼,累计喷射厚度须满足设计要求;⑹按照施工方案搭设脚手架;⑺钻机就位,锚索成孔后,立即制作锚索,安装锚索,灌浆;⑻格构梁钢筋、模板及砼的施工;及锚具的安装;⑽油表及千斤顶校核后,方可进行锚索的张拉。
建筑边坡规范中几个问题
1.21 0.55
系数
不同定义滑坡推力不同 增大下滑力安全系数推力最大
二、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几种极限分析 方法的分析与选取
边(滑)坡岩土侧压力采用两种方法 计算
1、经典土压力公式表达,常用改进的 库仑土压力与朗金土压力公式,滑移 线假设为直线,建筑部门常用。
2、极限分析方法表达,常用11种稳定 分析方法,选取几种准确简便的分析 方法作用规范方法。
本次修编中适当增加岩石坡面与填 土间的摩擦角,使得公式6.2.8与公式 6.2.3 计算的值比较协调。
七、岩体结构面实用分类方法研究
1、引言 结构面定性分类方法:
结构面的成因分类(潘别桐,1990) 原生、构造、次生结构面 结构面的规模分类(谷德振,1979) 五级分类 结构面地质力学分类(王思敬) 破裂、破碎、层状、泥化结构面
考虑地震作用后推力增加不多,用上述 安全系数一般达不到控制工况
六、6.2.8条中,原规范 现改为
Eak
1 2
H
2
K
a
Ka
sin(
sin( ) R )sin(
)
s in(
)sin( sin2
R)
cos R sin
严格Janbu法常不收敛 ,一般不采用 不用瑞典法用简化Bishop法(用于圆弧滑面) 采用不平衡推力法隐式解(用于非圆弧滑面) 《水利水电规范》采用Morgenstern-Price
法、Sarma法、简化Bishop法、不平衡推力 法隐式解;
《建筑边坡规范》采用简化Bishop法、不平
衡推力法隐式解;
传统极限 分析法分类
条分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中
错误勘正的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编制组对新近出版的《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进行了核对,存在以下错误:
一、第6页,第六行,“α——锚杆倾角;支挡结构墙背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α——锚杆倾角;支挡结构墙背与墙底水平投影的夹角;”。
二、P16,4.1.7条,倒数第一行:“已有变形迹象的边坡宜在勘察期间进行变形监测”应改为“已有变形迹象的边坡应在勘察期间进行变形监测”,“宜”改为“应”。
三、P17,第4.1.9条第3款第二行:“岩质边坡受外倾结构面…”应改为“岩质边坡不受外倾结构面…”,增加“不”字。
四、P18,4.2.2条第8款:“地下水、土对支挡结构…”应改为“地下水、土对支护结构…”,其中“挡”改为“护”。
五、P28,公式(6.2.3-2)第一行,
22sin(){[sin()sin()sin sin ()
a q K K αβαδαδααβϕδ+=+-+-- 应为:
22sin(){[sin()sin()sin sin ()
a q K K αβαβαδααβϕδ+=+-+-- 六、P33,第二行
K q ——系数,可按公式6.2.3-3)计算;
应为:
K q——系数,可按公式(6.2.3-3)计算;
七、P42,第8行,“D-锚杆锚固段钻孔直径(mm)”中D的单位“mm”有误,应为“m”。
八、P43,倒数第13行,“f b——钢筋与锚固砂浆间的粘结强度设计值(K Pa),应由试验确定,当缺乏试验资料时可按表8.2.4取值”中“设计值(K Pa)”的单位有误,应为“M Pa”。
九、第59页的“图11.2.3 挡墙抗滑移稳定性验算”和第61页的“图11.2.4 挡墙抗倾覆稳定性验算”图中夹角“α”标注有误,不是墙背与墙底的夹角,应为墙背与墙底水平投影线的夹角。
图11.2.3 挡墙抗滑移稳定性验算
图11.2.4 挡墙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十、P139,第4.1.7条第二行“边坡应在勘察过程中…”应改为“边坡宜在勘察过程中…”,其中“应”改为“宜”。
十一、P140,顺数第三、四行“本次增加的涉水边坡…”内容与正文不匹配,应删除。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编制组
2014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