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培养方案
区域经济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区域经济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区域经济学专业高层次专门人才。
毕业研究生应达到的要求是:1. 具体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
2. 全面、系统地掌握区域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区域经济理论发展的前沿动态,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宽广的知识面,具有独立从事经济研究的能力,能胜任经济类课程的教学,能胜任实际经济工作。
3.掌握一门外语,能用该门外语熟练地阅读经济文献,并具有初步的从事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 区域经济学理论、方法及应用2. 区域产业经济分析与规划3.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4. 区域营销理论、方法及应用三、学习年限实行以两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2-4年,原则上第一、二学期以课程学习为主,第三、四学期以调查研究、专业实践和撰写硕士学位论文为主。
第二学期末开展中期考核分流工作。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本专业研究生至少应修满27学分的课程(不含非本专业研究生的补修课)。
具体分配如下:公共必修课5学分;学科通开课8学分(4门);方法论课程2学分(1门);研究方向必修课4学分(2门);研究方向选修课8学分。
非本专业考取的研究生应补修至少3门本科课程,并记录成绩,补修课不及格不能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五、科学实践与学位论文研究生在修完全部学位课程和修满所要求的总学分后,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位论文的研撰。
1. 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应具有高起点、新视角和前沿性,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开题报告。
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论文选题。
研究生确定了论文选题后,在论文写作之前,必须撰写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包括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国内外有关该论文研究的现状和趋势、本人的详细研究计划、写作提纲、主要参考文献等内容。
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立足经济特区,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二十一世纪,培养具有专业基础扎实、创新意识较强、综合素质高、就业面广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经济类高层次专业人才。
1、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以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较高集体主义责任感;2、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在区域经济领域,尤其是在特区经济研究方面有自己的专长;3、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活动组织能力;4、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运用外语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区域物流与交通经济:本方向重点研究在区域经济范畴内的物流规划与管理、交通经济与管理问题,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物流与交通运输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规划和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够将区域经济的理论与物流管理和交通经济实际相结合的专门高级人才。
2、区域经济合作:本方向主要研究:区域分工与专业化协作、区域间生产要素流动与贸易、共同市场与经济联合组织的建立、区域间竞争与合作、区域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区域经济矛盾与冲突、区际经济联系的加强及区内和区际复杂经济网络的构建、区域经济规划与政策以及区域经济调控等方面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要求本方向研究生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区域经济学及其各分支的专门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区域经济问题具有观察分析的能力和制定、实施某些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能力。
3、区域经济发展:本研究方向以经济增长理论、技术创新理论为理论基础,重点研究区域经济增长模式、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自主创新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粤港澳区域发展的新趋势等问题。
三、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若指导教师确认有能力提前完成学位论文,可申请提前一年或半年毕业。
四、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实行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论文工作、社会实践、工程实践等)相结合的方式,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
区域经济学培养方案
区域经济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20202)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学、科研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掌握扎实的区域经济学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并能写作科学论文。
3.具有良好的学术修养和独立的学术人格。
4.拥有健康的体魄和正常的心态。
二、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半至三年。
课程学习为一年至一年半;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一年半至两年。
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学校有关要求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
硕士生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
三、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专业的研究方向将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不断调整和更新。
目前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有:四、培养方式和培养计划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明确导师每一位研究生必须拥有明确的导师,采取主、辅导师制,充分发挥导师组集体培养的作用。
2.自学为主,听课学习和科研实践相结合等学习方式研究生学习的自学为主,充分调动研究生本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采取系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多种方式,注重本学科发展的最终成果的了解和掌握。
3.加强能力培养硕士生的教育必须注重和加强其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每个研究生至少要参加一门相关专业本科生课程的教学实践。
4.因材施教导师对硕士生培养要充分考虑不同本科背景,因材施教。
5.严格考核制度在导师确定、中期考核、学位论文开题等方面都必须严格进行,制订行之有效的制度,切实执行,确保硕士生的培养质量。
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20202)
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20202)(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一、培养目标(一)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身心健康,有较强的事业心、创新能力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掌握本学科内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教学、科研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
(三)具有系统、坚实的应用经济学理论基础,能够运用现代应用经济学理论从事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应用、管理和教学等工作。
二、培养方式与修读年限本专业采用课堂讲授、专题讨论和参与课题研究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学习年限内要求学习者保证规定的在校学习时间。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三年。
可根据情况适当提前或延长,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五年。
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三、主要研究方向1.创新经济2.企业经济3.城市经济4.流域经济5.行政区经济6.区域治理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一)最低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
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和研究方法类等公共选修课程;学位基础课为本专业的学位必修课程;学位专业课包括面向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和结合研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考核分考试和考查。
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考查成绩按等级制计分。
跨专业入学(原则上本科专业与硕士专业跨一级学科可认定为跨专业)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由导师根据学生本科课程成绩和现专业要求决定是否补修本专业相关课程,补修课程学分另计,不能替代规定的学分。
本专业应修总学分至少为30 学分,且分项学分不低于以下要求,方可进入毕业论文答辩程序。
其中,学位公共课的政治理论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指定选修,1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科、医科研究生指定选修,1学分);公共外国语为4学分;《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自主学习,网上考核,不计算学分。
区域经济学专业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硕士)
区域经济学专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20202)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备扎实宽广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具有独立进行区域经济学的教学、科研、区域规划和管理工作的学术后备人才。
具体要求是: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崇高的敬业精神,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谦逊团结的协作作风。
2. 具有较好的学术科研能力,有比较扎实的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理论基础,掌握区域经济学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理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进行对外交流,通过阅读专业领域经典文献和参与学术交流等形式了解研究新进展。
4.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 区域开发与规划2. 区域可持续发展3. 城市经济与管理三、学制与学分1. 学制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允许提前毕业,但最低修业年限不得少于2.5年,且须同时满足以下要求:(1)修满申请学位所需学分;(2)在学期间应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2篇核心期刊论文或以第一作者在本专业领域权威期刊公开发表1篇学术论文;(3)硕士学位论文须参加并通过3位校外专家双盲通讯评阅。
2. 学分要求实行学分制,要求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32学分,毕业论文6学分。
3. 授予学位研究生修满规定学分,其他方面符合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
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入学后围绕个人研究方向、学位论文选题与撰写、学术论文写作等尽快制定全方位的个人研究计划;个人研究计划最迟于第二学期末完成,并经导师审核签字后提交学院备案。
2. 论文开题报告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基于个人研究计划选定毕业论文题目,并撰写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开题报告由学科指导组集体、公开审查,经导师及审查小组组长审核合格并签字后提交学院备案;论文开题报告审查的重点是研究选题是否成立、是否具有研究价值及意义、前期文献阅读基础以及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是否科学合理等方面;本学科开题报告安排在第三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时间间隔不少于12个月,以保证学位论文的写作、修改时间,确保论文质量。
区域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区域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才兼备,且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的旅游规划与管理、土地利用与区域发展、城市地理与城市研究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1..接受中国教育制度的相关要求,自愿遵守《XX大学章程》;2.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崇高的敬业精神,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谦逊团结的协作作风;3.具备坚实的地理学、经济学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外语水平,较为广博的社会学、管理学、规划学、土地科学、旅游科学的知识,掌握综合分析与区域经济分析的能力和运用遥感和GIS技术的技能,从事区域经济及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管理和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性专业人才。
二、研究方向1.区域发展研究2. 经济地理研究三、招生对象1.专业相同和相近的大学本科毕业生;2.从事相同和相近专业工作的具有多年实践工作经验的同等学力人员。
四、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五、课程设置(注:A类课不少于7个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硕士英语必选,其他三门任选一门,B类课三门必修,C类课不少于6个学分,转型期课程至少选修一门,跨二级或一级学科课程不少于3-4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同等学力者和跨专业考生需加选三门本专业本科阶段专业核心课)六、培养方式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参加科研生产实践。
七、考核方式1.课程考核笔试、口试、读书报告、课程作业等多种形式;2.中期考核在第三学期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重点考核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理论,外语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科前沿和动态的了解,综合素养等,并据其成绩分别向提前攻博、进入硕士论文阶段和终止研究生学习三个方向分流。
八、学位论文1.论文选题:以国内重点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中心,并结合研究实践选题; 2.严格开题报告制度3.加强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检查监督,按规定撰写学术论文发表;4.论文规范化教育(包括引用出处,参考文献资料)。
九、答辩与学位授予严格论文评阅和答辩程序,选择和组织好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按学校规定做好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
区域经济学硕士培养方案
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区域经济学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能够从事本学科科研、教学和中高级区域经济管理和实务等工作的应用经济学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
2、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对县域经济和城乡统筹发展具有理性认识,特别是能够结合福建的地理区位优势,对闽台的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发展有较为系统的认识。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够熟练地运用该门外国语查阅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以适应本专业学习、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的需要。
二、研究方向1、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2、区域分工合作与区域发展3、区域发展与制度4、闽台经济合作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3年,其中前1~1.5学年主要用于完成课程学习,后1.5~2学年以收集资料、调研及撰写毕业论文为主。
因客观原因未能按期完成学习任务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毕业或延长学习年限,需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院长和研究生处审核,报分管校长批准。
脱产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三年半,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四年。
四、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
导师(组)负责指导制订和调整硕士生个人的学习计划,并协助组织开题报告,指导研究生的科学研究活动和学位论文的写作等。
鼓励有条件的交叉学科、共建学科组织导师组进行集体指导,加强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导师(组)应根据研究生不同特点,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培养不同类型人才。
个人培养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3个月内,由导师与研究生本人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应确定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并对参加教学、科研、生产实践活动和论文撰写做出具体的安排。
区域经济学培养方案
区域经济学培养方案《区域经济学培养方案》一、培养方向本培养方案面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良好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掌握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有关基本知识和相关技术,具备从事区域经济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实际操作的能力的人才。
二、培养要求1. 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2. 理解多学科交叉的经济理论,掌握相关的有关方法和技术;3. 熟练掌握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及其后果;4. 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了解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和生态系统等之间的关系;5. 理解城市和区域环境规划理论,具有区域经济规划和社会发展战略方面的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6. 掌握特定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的评价技术,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可操作的解决方案;7. 熟悉国家、地方和城乡发展政策,具备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实践能力。
三、培养课程1. 中央经济管理学;2. 财政与金融学;3. 全球经济学;4. 区域经济理论;5. 区域经济规划;6. 区域经济分析;7. 区域经济发展政策;8.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9. 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10. 区域经济发展实践。
四、培养过程1. 学习阶段:学生应在确定的课程学习期间,根据五年制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高等学校教学实施细则的要求,系统学习所必修的各门专业学科,完成所学课程的学习任务;2. 社会实践阶段:在学习结束后,为了增强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还需要进行实习实践,参与到企业和政府部门等的实际项目中,提高获取实践经验的能力;3. 论文、报告阶段:在学术研究方面,学生需要完成一篇重点领域的论文,或在专业实际问题上发表报告。
论文题目需要学校老师的指导,论文必须由学生自己完成,提供可行的研究解决方法,并对所提出的解决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和验证。
五、培养期限和培养完成条件1. 普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期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
区域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博士)
区域经济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20202)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经济学高级创新型人才。
具体要求是:1.要求掌握坚实的学科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相关的专门知识,把握学科前沿研究动态,能够熟练地运用外语和其他现代研究手段,独立解决比较重要的科学问题。
2.学位获得者能够从事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人文地理学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或者从事政府工作。
二、研究方向1.区域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研究2.区域经济协调发展3.城市与区域整合4.区域开发与规划管理三、修业年限博士生修业年限为3~6年,基本学制为3年。
硕博连读生基本修业年限为5年。
生源为2年制硕士生的博士生和非全日制博士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
若在SSCI 和国内最高级别检索源刊物上发表与博士论文题目相关的论文2篇以上(含2篇),经博士生指导小组同意,可申请提前答辩。
四、培养方式1.采取集体培养和导师负责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成立本专业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为本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指导小组设组长一名。
导师是博士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博士生指导小组全程参与博士生的指导工作。
2.课程学习应在一年内完成,教学形式应以专题讲座和学术研讨为主。
3.博士生应自主完成各个培养环节。
在入学后一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制定个人研究和学习计划,并经博士生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
博士生应在每学期末向导师汇报学习及研究进展。
每门课程可根据课程性质选择笔试、口试、课程论文、研究报告和专业实践技能测试等适当的考核方式,内容要注重对博士生多方面综合能力的检测。
课程考核按百分制计算。
必修课75分以上为合,选修课60分以上为合格。
3.学分要求课程学习应至少修得10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2学分。
六、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博士生科学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关键环节。
区域经济学培养方案
区域经济学培养方案介绍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它研究的是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于制定地区发展政策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培养具备区域经济学研究能力的专业人才是当今社会的迫切需求。
本文档将介绍一种区域经济学的培养方案,以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具备独立研究和分析地区经济问题的能力。
培养目标该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以下能力的学生:1.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熟悉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前沿动态;3.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地区经济问题的能力;4.能够在地方政府、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相关领域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和工作。
培养内容该培养方案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微观经济学基础:包括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生产理论等;•宏观经济学基础:包括宏观经济运行模型、货币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统计学基础:包括统计描述与推断、统计模型与检验等。
专业课程•区域经济学原理:介绍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区域经济增长模型等;•区域经济学研究方法:介绍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术,包括空间计量经济学、交互作用模型等;•区域经济政策:介绍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包括地方政府的角色、区域经济合作与竞争等;•地区经济分析:分析具体地区的经济现象和问题,进行地区经济案例研究。
实践环节•区域经济学论文写作实践: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区域经济学相关课题的研究和论文写作,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区域经济学实地调研:组织学生到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加深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区域产业发展与政策:介绍区域产业发展的理论与政策实施;•区域人口与城市化:研究区域人口变迁与城市化的驱动机制和影响因素;•区域经济与环境:探讨区域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性问题。
培养环节该培养方案包括以下几个培养环节:1.小班授课:通过小班授课的方式,加强学生的互动交流,提高学习效果;2.研究生导师制度:每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进行个性化培养和指导;3.毕业论文:学生在培养期末完成一篇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毕业论文,体现对区域经济学的综合能力。
区域经济学专业培养方案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书目 3.H·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
社,1995 年。
国际投资学主要研究国际投资的运行规律,内容包括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国
国 际
内容 介绍
际间接投资理论、国际灵活投资理论、国际投资管理、国际投资法、我国的对外 投资等。
投
资 学
1.庄俊鸿主编:《国际投资》,山西经济出版社,1995 年。 参考 2.毛涌编著:《国际投资抉择》,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3 年。 书目 3,张纪康著:《国际直接投资:壁垒,进入·效应》,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年。
场 介绍 有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体系、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分配与消费体系、宏观调控体系、
经
对外开放体系的建立等。
济
1.邓小平:《邓小平理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
理 参考 2.邓荣霖、张用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企业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论 书目 3。陈禧才、常艳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内容 的许多更为具体的内容,具体包括经济增长理论、收入分配理论、资本积累理论、
发 展
介绍 人力资本理论、工业化道路理论、技术进步理论、人口转移理论、平衡与非平衡
经
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宏观调节理论。
济
1.谭崇台主编:《发展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年。
学 参考 2.陈宗胜主编:《发展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年。
民
民营经济与宏观管理以民营经济的微观发展为基础,以国家的宏观管理为主线,
营 内容 以微宏观之间的关系为永恒的主题,,探讨民营经济生成与发展的内在机理和运行制
经 介绍 机,探讨宏观管理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本课程旨在通过微宏观之间的关系分析达到微
武汉大学区域经济学硕士培养计划
区域经济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能从事区域经济学的科研、教学,从事区域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2、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能创造性地进行区域经济研究工作和经济实际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够熟练地运用该门外国语查阅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初步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二、研究方向1、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2、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国区域经济的演变格局、区域经济政策和区域协调发展。
3、城市经济研究城市作为发展极、核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城市化规律。
4、区域规划研究区域规划的理论、方法和规划实践。
5、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模式及制度安排。
三、学习年限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或跨学科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四年。
硕士生实行中期水平考核分流制度。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下表)五、应修满的学分总数应修满36学分以上的总分,其中学位课程不低于25学分,选修课10学分。
六、学位论文修完全部学位课程之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着手进行撰写学位论文的准备工作。
1、论文选题。
从高起点、新视角、前沿性的要求出发,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选题应具有理论和应用上的重要意义。
2、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修完学位课程进入学位论文写作之前必须作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本人的详细研究计划,主要参考书目。
学生作开题报告时,应有包括导师在内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教师3-5人参加。
3、创新。
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内容。
七、其他学习项目安排1、高年级研究生应参加不少于20学时的助教、助研活动。
2、积极参加社会调查、规划咨询,增强经济空间意识,增强对中国经济的感性认识。
区域经济学研究生培养方案doc-区域经济学(05)专业硕
区域经济学(07)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华中师X大学2006年前言华中师X大学在恢复研究教育后的20多年,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科学规X、切合实际的研究生教学及管理规章制度。
各学科专业制订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经过五次修订,日臻完善。
为了适应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对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我校本着对优化学科结构、突出学科特色、提高办学效益、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原则,在原有的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第六次对全校的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重新确立了各学科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拓宽了专业口径,调整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一步规X了培养过程。
这些工作无疑将对我校研究生教育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由于时间仓促,培养方案的修订仍有不完善之处,如部分课程简介不完整、少量学科专业的课程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等。
现将修订后的培养方案以单行本的形式印发、试用,在适用过程中发现问题,请以书面的形式,于2004年6月以前报研究生处培养办公室,以便进一步完善之后,于2004年9月结集出版。
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工作的指导书,是各学科专业指导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各学科专业一定要在培养方案的指导下指导研究生合理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保证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完成。
2006年区域经济学(07)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稿)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区域经济学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
2.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创新能力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地区经济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城市经济管理2、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3、城市与区域经济管理4、区域开发与投资环境5、区域发展战略与模式6、城乡发展与规划三、学习年限与学分本专业学习年限为2—3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20202)一、培养目标培养而向现代化、面向世界、而向未来,徳、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学、科研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徳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掌握扎实的区域经济学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并能写作科学论文。
3.具有良好的学术修养和独立的学术人格。
4.拥有健康的体魄和正常的心态。
二、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半至三年。
课程学习为一年至一年半: 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一年半至两年。
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左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学校有关要求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
硕士生在学制规立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
三、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专业的研究方向将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不断调整和更新。
目前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有:四、培养方式和培养讣划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明确导师每一位研究生必须拥有明确的导师,采取主、辅导师制,充分发挥导师组集体培养的作用。
2.自学为主,听课学习和科研实践相结合等学习方式研究生学习的自学为主,充分调动研究生本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采取系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多种方式,注重本学科发展的最终成果的了解和掌握。
3.加强能力培养硕士生的教疗必须注重和加强苴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髙。
每个研究生至少要参加一门相关专业本科生课程的教学实践。
4.因材施教导师对硕士生培养要充分考虑不同本科背景,因材施教。
5.严格考核制度在导师确左、中期考核、学位论文开题等方而都必须严格进行,制订行之有效的制度,切实执行,确保硕士生的培养质量。
五、课程设置、学分要求与课程考核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课程设宜注重基础性、宽广性、实用性和前沿性。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两大类,其中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非学位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
对于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学科专业的本科生主干课程。
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英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6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4 门、8学分,专业基础课3门、9学分,专业核心课3门、9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即专业选修课不少于3门、6学分:每学分以18学时为标准安排教学,补修课程(凡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以参加本科生课程班级学习的方式补修本专业不少于2门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实践环节2学分(其中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
2、课程考核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各门课程,都要进行考核,成绩合格方可取得学分。
课程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学位课程75分以上为合格,非学位课程60分以上为介格。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考核应注重对硕七研究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注重引导和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提倡以要求学生撰写文献阅读报告、调査报告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以课程论文、试题等形式进行课程考核。
六、实践环节通过组织研究生参加社会调查、承担校内外的科研、设汁、调研、咨询和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造条件给研究生担任助教、助研和助管工作。
实践性环节一般不得免修,其成绩不记录课程学分,但是申请学位的必备内容。
七、科研能力的培养1.努力培养硕士生的科研能力。
要求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积极参与有关课题研究,并通过研究推动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和拓展硕士生的理论和知识而。
同时,能阅读和翻译外文专业文献。
2.积极参与学术活动。
硕七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参加和聆听有关学术报告5次以上,主讲学术报告2次以上,并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和总结。
3.硕士生在学习期间,至少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 篇(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
八、学位论文1、论文开题报告硕士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貞•的调査研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主攻方向及研究目标,确左研究技术路线,认真做好选题和开题报告。
论文开题报告一般为第四学期结朿前完成。
2、论文进展报告和中期检查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立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 学位点应立期组织论文中期检査。
论文中期检查一般在第五学期结朿前完成。
3、论文评阅与答辩人文地理学硕士生学位论文经导师认可后全部盲审。
盲审通过的论文送专家评阅和答辩,答辩委员会人数为5・7人,答辩委员会主席由外聘专家担任。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硕士研究生在学校规左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思想品徳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泄, 达到江西师范大学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龙委员会审核和表决,授予硕士学位。
附件一:区域经济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注:A代表区域发展与城镇化方向,B代表低碳经济与产业发展方向,C代表旅游经济研究方向,D代表土地利用与区域空间结构方向。
附件二:区域经济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032005课程名称:现代区域经济学英文译名:Modern Regional Economics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3学时:54开课单位:地理与环境学院任课教师及职称:马泄国教授教学内容及要求:以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为线索,分别阐述区域新经济增长理论、区域新经济地理理论、区域产业集群理论、区域创新理论、区域总部经济理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新产业区理论、区域差异理论、区域经济板块理论、区域收敛与发散理论等。
1、了解现代区域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发展动态及前沿研究领域:2、深刻认识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3、运用区域经济学基本原理分析区域经济运行轨迹,揭示主要问题,提岀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材及参考书目:1、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
2、孙久文,叶裕民.区域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3、聂华林、鲁地、李泉.现代区域经济学通论.中国社会科学岀版社,2009年。
课程编号:0022048课程名称:中级微观经济学英文译名: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3学时:54开课单位:财政金融学院任课教师及职称:白湘阳讲师,许莉讲师教学内容及要求:中级微观经济理论以理性经济主体的最优决策为研究对象,强调对一般经济现象的数学建模并给岀一般性结论。
以分章肖课堂讲授的方式讨论微观经济学的具体问题。
通过学习,一方而,学生能系统理解微观经济理论的整体框架和体系,进一步培养经济学直觉。
掌握经济学的数理分析方法。
另一方而,学生具备阅读经济学基础文献的能力,了解经济学相关领域的前沿进展,为后续研究打下较坚实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非策略环境下的最优决策行为, 策略环境下的最优决策行为,不完全信息情况下的决策行为。
教材及参考书目:1Mas-Coelle, Green and Winston, Microeconomic The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影印版)2Jehcl and Reny, Advanced Microeconomic Theory. 2nd.ed. Addison-Wesley. 2001 (±海财经大学岀版社2004年影印版)3Varian. Microeconomic Theory, 3rd.ed Norton, W.W. 1993课程编号:0022046课程名称:中级宏观经济学英文译名: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3学时:54开课单位:财政金融学院任课教师及职称:陈胜祥副教授,李似鸿副教授教学内容及要求:《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是大学本科段所学的初级《宏观经济学》的深化和拓展,它着重研究宏观经济学各主要学派关于经济增长、就业与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政策等宏观经济若干基本问题的分歧和共识,从宏观经济学动态发展的视角引导研究生系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变化,拓展他们应用理论分析现实宏观经济问题的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部分,着重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科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第二部分为“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增长“,主要内容有:(1)经济增长,介绍国民收入的基本古典模型:索洛增长模型;内生增长理论等。
(2)失业的原因及形式:(3)货币与通货膨胀,运用古典货币理论的思想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与成本。
(4)开放的经济。
第三部分是“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主要内容有:(1)经济增长I: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2)经济增长II:技术、经验和政策。
第四部分是“经济周期理论:长期中的经济“,包括:(1)经济波动导论:(2)总需求I :建立IS丄21模型;(3)总需求II:使用IS-LM模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引领“产业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在初级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对去观经济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学习,要求学生在对宏观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型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能够应用宏观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现实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及事件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本课程提倡学生精读一部中级宏观经济学原著,在此基础上广泛阅读各种宏观经济学理论、现实财经热点新闻,达到在有限学时内教师精讲、学生宽学、充分讨论、理论联系现实的教学目的。
先修课程包括初级微观经济学及初级宏观经济学。
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美]曼昆著:《宏观经济学》(第六版),张凡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参考书目:1、[英]布莱恩•斯诺登、霍华徳・R•文著,余江涛等译:《现代宏观经济学:起源、发展和现状》,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
2、[美]弗罗恩著:《宏观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第九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余斌:《经济学真相:宏观经济学批判》,中国邮电岀版社,2010(1)。
4、人民岀版社于2008年12出版的系列图书:“强国之路一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点书系。
课程编号:0032032课程名称:经济地理学前沿英文译名:The forefront of economic geography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学分:3学时:54开课单位:地理与环境学院任课教师及职称:钟业喜教授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通过对经济地理学、空间经济学和区域科学的特点和相互关系的讨论,较全而地阐述地理学与经济科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