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名词解释作家风格宋代部分

合集下载

宋代文学名词解释

宋代文学名词解释

宋代文学常识婉约词派:是词的两大流派之一,内容上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思,风格含蓄蕴藉,委婉曲折。

唐五代以温庭筠为首的“花间派”可谓最早的婉约词派,南唐李煜和宋代的晏殊、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吴文英等都是婉约词派的著名词人。

婉约词派一直延续到晚清,影响很大。

豪放词派:是我国古代词人的两大流派之一。

豪放词派取材广泛,常抒写豪情壮志,描绘奇伟景物,风格豪迈奔放,沉郁悲壮。

豪放词派的创始人是苏轼,到南宋则词人众多,其中辛弃疾为豪放词派的大师。

豪放词派一直延续到清代,影响很大。

晏、欧:指北宋词人晏殊、欧阳修。

他们的词风都比较婉丽。

晏殊的词多表现官僚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自然,号称北宋倚声家之祖。

欧阳修的词多写爱情,风流蕴藉,情意绵邈,语言婉丽。

周、柳:指北宋人周邦彦、柳永。

他们二人皆精于音律,创制慢词长调。

作品的内容多为男女之情和羁旅之思,风格婉约。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曾官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写歌妓生活、城市风光和羁旅行役。

多慢词,善铺叙,语言通俗。

周邦彦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精通音律,格律谨严,结构曲折,语言典丽,后人称他为词家之冠。

苏、辛:指宋代词人苏轼和辛弃疾。

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故常以并称。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开创了豪放词派,有些词作抒写了慷慨报国的爱国主义激情,也描写山川景物或感旧怀古,赠友留别。

其词感情奔放,想象丰富,挥洒自如,并把描写、议论、抒情结合起来。

词至苏轼,为之一变。

辛弃疾字词多抒写力图恢复的爱国热情,倾吐壮志未酬的悲愤,揭露南宋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也有不少歌咏祖国河山和抒情之作。

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多用典故,并常以散文语言入词。

二安:指宋代词人李清照和辛弃疾,因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辛弃疾字幼安,故名。

李清照词前期多写爱情和自然景色,后期则充满国破家亡的沉痛与悲伤。

她的词善用白描,语言清新优美,形象鲜明生动。

【古代文学史】宋代文学(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古代文学史】宋代文学(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五篇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名词解释:西昆体1.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4.作诗宗主李义ft,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昆体功夫昆体功夫是西昆体在艺术上的表现。

一.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作家在艺术上讲究藻饰、多用故事。

二.作诗注意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颇具李商隐的“沉愽绝丽”之风。

三.大量用典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1.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

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2.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3.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

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

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中的“奇崛”,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

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ft诗”。

半ft,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ft集》亦称“半ft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2.“王荆公体”即“半ft诗”或“半ft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

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ft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

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

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

“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第三章苏轼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宋代古文家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自己整理)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自己整理)

1、婉约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是相对于豪放派而言的重要的文学流派,以李清照、柳永为代表。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窄狭。

2、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豪放派和婉约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3、易安体: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种词风,因她号易安而得名。

其具体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情感真实动人。

真实地袒露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大胆而又真切。

第二,语言浅显自然,却又韵味无穷。

第三,情感表现形象具体而富有美感。

4、辛派词人:这是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

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

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

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

5、苏辛词派:北宋的苏轼,首开宋词中的豪放词派。

南宋伟大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以英雄自诩,其稼轩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襟怀磊落,慷慨淋漓,将气高天下的东坡词风在南宋发扬光大,加之与当时渴望恢复的国势民情相推移磨荡,又与南渡初期的张元干、张孝祥诸家的词风相翕合,又有陈亮、刘过等词人追步唱和,遂形成气势磅礴、悲凉感愤的苏、辛词派。

6、稼轩体:辛弃疾号稼轩。

他是一位具有英雄气慨的词人,才气纵横,笔力超拔。

他的词不仅内容丰富,在艺术上驰骋百家,转益多师,而且有极大的开拓和创新。

他以散文句法入词,以经子诗赋之语入词,以词说理,带来了词体的大解放。

无论作长调或小令,都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才情和体现了自己的人格。

他继苏轼之后极大地开拓了词境,使词在与乐分离之后,仍能够作为一种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化的新体格律诗独立存在。

他的词不仅“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而且“色罗万象”。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1、西昆体: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以杨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作家是杨亿、刘筠、钱惟演。

此派诗作的内容大多是馆阁生涯的吟咏,以咏物、咏史、拟古为主要题材,是当时盛世雍容堂皇气象的点缀,虽也有托古讽今之作,但多数作品贫弱苍白,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生活。

在艺术上,此派诗人师承李商隐,却缺乏李诗的深思挚情,追求用典精巧,属对精工,词采藻丽,音节谐婉。

西昆体以华丽典雅的作风取代了白体、晚唐体的冲淡和瘦硬,使宋初以来的诗风发生了显著变化而风靡一时,同时它的雕琢浮艳与模仿痕迹过重,也受到一些抨击。

2、晚唐体: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效法贾岛、姚合诗风的诗人,由于宋人常把二人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称为“晚唐体”。

此派诗人喜作五律,崇尚白描,少用典故,好以自然意向入诗,并以此抒发清苦幽僻的情怀,境界偏于纤小、狭窄,缺乏深刻的现实性。

晚唐体诗人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专学贾、姚苦吟一路的九僧,喜好锤炼字句,大多以精炼的五律写幽情僻景,无论题材、风格皆狭小细碎;一类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诗人,在苦吟中加入了闲吟,潘诗清丽孤峭,魏诗清淡野逸,都有独到之处;比较特殊的是寇准,他是晚唐体中唯一位至宰辅的达官,也是此派的盟主,诗作意境清寒,含思凄婉。

3、王荆公体:王安石后期的诗作以写景抒情的近体诗为主,这些诗巧于构图,善用色彩,体物细腻,兴象玲珑,同时又重视技巧、法度,讲究才学、用典,注意造语用字,这些诗作往往是通过人工的巧妙安排而达到唐诗浑然天成之境界的,因而一方面深得唐人风味,一方面又带有宋人习气,其审美价值取向影响了后来的江西诗派。

人们通常把这些精工巧丽,圆融华妙的小诗称为“王荆公体”(因他曾被封荆国公),亦称“半山体”(因他自号半山)。

代表作品有《明妃曲二首》、《书湖阴先生壁》、《泊船瓜洲》。

4、江西诗派:由宋人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

此派诗人并非都是江西人,只是他们都师法江西黄庭坚,故以江西称派。

宋代文学名词解释

宋代文学名词解释

宋代文学名词解释1、※山谷体(黄庭坚体):指北宋后期诗人黄庭坚的诗风,因其自号山谷道人,故名山谷体。

黄庭坚推崇杜甫,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社会功用,提倡“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主张“无一字无来处”,但要以故为新,化腐朽为神奇,追求“生新”,主张“不俗”,故以其鲜明的风格自成一体。

在艺术特征上,强调诗境的生新美,诗语的峭拔美,诗韵的兀拗美。

以唐诗为参照,山谷体生新程度最高,最典型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

2、※江西诗派:北宋后期以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

因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

尊黄庭坚为诗派之祖,下列25人。

他们在题材取向和风格倾向上比较接近,都主张以杜甫为宗,但过分强调技巧,讲究章法句法,喜用拗句拗律,形成一种奇峭艰涩、瘦硬生新的诗风。

到了宋末,因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又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即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

3、半山体(王荆公体):指北宋诗人王安石后期诗歌中写景抒情的绝句。

王安石晚年曾隐居在南京城紫金山,又称半山。

这期间他写景抒情的绝句诗描写细致、修辞巧妙、韵味深永,体现出唐诗的复归。

4、※婉约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

在题材选择方面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思;在表达方法上多用含蓄蕴藉的方法曲折表达;风格委婉、绮丽。

从晚唐五代以温庭筠为鼻祖的“花间派”开始,后有宋代的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

5、※豪放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

由北宋词人苏轼所开创,南宋辛弃疾将其创作推向高峰。

豪放词题材广泛,表现方法以铺叙、直抒为主,风格恢弘、沉郁,艺术成就颇高,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

6、※理趣:理趣一词最早在宋代用于诗歌评论。

指体现哲理的诗歌要符合读者的审美情趣,做到哲理与情味相交融。

由于宋代理学和禅学盛行,大量理语与禅语入诗,“以议论为诗”变得令人生厌,受到宋代学者的批评,他们认为“以议论为诗”必须讲究议论与叙事、抒情的结合,讲究短小精悍,发人深省。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2-2 名词解释】1.西昆体:北宋初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北宋初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其特点是专从形式模拟李商隐的其特点是专从形式模拟李商隐的近体律诗。

追求辞藻堆砌典故,代表作家杨亿、钱惟演、刘筠,因为它们互唱和《西昆酬唱集》故名西昆派。

《西昆酬唱集》故名西昆派。

2.六一风神: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他的散文措辞平易,他的散文措辞平易,他的散文措辞平易,不用古奥的文不用古奥的文字,但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显得条达舒畅、贴近自然,自然的叙事、自然的抒怀,在看似散漫不经的行文中,在看似散漫不经的行文中,使读者慢慢地从寻常的叙说中体悟出难以言传使读者慢慢地从寻常的叙说中体悟出难以言传的高远境界。

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高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高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的转变,其本质使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其本质使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其本质使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另外,另外,另外,文章结构层次上的极吞吐往文章结构层次上的极吞吐往复、参差离合之致,语言层次上的平易自然,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

3.半山诗: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定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王安石晚年诗风化奇崛于寻常之中,亦即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

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

4. 江西诗派:是北宋末期的一个文学流派,据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自黄庭坚以下列陈师道、陈与义25人,因黄庭坚及25人当中有不少人都是江西人,诗歌创作人,诗歌创作 风格基本一致,故称江西诗派,此派诗人论诗崇尚瘦硬风格,要求字字有来历,提倡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法。

5.辛派词人:指的是宋代南渡前后词风与辛弃疾相似或相近的作家,指的是宋代南渡前后词风与辛弃疾相似或相近的作家,包括张包括张元幹、张孝祥、陈亮和刘过等人,他们在南渡后的创作,以其浓郁的爱国激情和慷慨悲壮的风格,成为词史上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名词解释

1、宋代诗文革新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唐代古文运动以后的又一次文风改革,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

同时对诗、文进行革新。

宋代立国,一些文人,满怀国忧,要求改革政治,倡导写作“传道明心”的古文,强调韩愈的“文从字顺”,推崇李白、杜甫、白居易反映现实的诗歌。

后来以范仲淹等人为代表,认为写作诗文的根本目的在于“警时鼓众”、“补世救失”,使运动形成高潮。

最后王安石等人又把诗文革新作为推行“新法”的一个重要部分。

又一次把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文的发展推进了一大步。

欧阳修是这场革新运动的领袖。

2、婉约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是相对于豪放派而言的重要的文学流派,以李清照、柳永为代表。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窄狭。

3、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豪放派和婉约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4、苏门四学士: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

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

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就是苏轼本人。

6、西昆派:西昆派为北宋初年影响最大,声势最盛的流派,主要在宋真宗朝流行。

师法唐代诗人李商隐,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多是在朝官了。

名称由来是杨亿所编著的《西昆酬唱集》。

西昆派停留在对李商隐诗歌艺术外貌的模仿层次,缺乏真挚情怀和深沉感慨,优点是追求诗歌艺术美感,纠正了浅陋平直的五代文风,缺点是立足模仿,缺乏自立精神和艺术个性。

《西昆酬唱集》问世后,西昆体风行一时,真宗皇帝也无法禁绝。

宋代文学的名词解释全

宋代文学的名词解释全

白体: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人。

他们的诗歌主要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意境显豁,气弱格俗。

他们编成了许多唱酬诗集,如李昉与李至的《二李唱和集》,李昉等人的《禁林宴会集》,徐铉等人的《翰林酬唱集》等。

这种诗风只是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晚唐体: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诗歌流派,大多是僧人和隐士,代表诗人有九僧、魏野、林逋和寇准。

他们大多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多为清遂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重视五律,犹喜在五律的中间二联表现其镂句鉥字的苦心孤诣,时有文字颇为精辟的断句,但全篇的意境往往不够完整,内容单调贫乏,炼字不炼意,有句无篇。

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因杨亿主编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代表诗人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

他们以怀古咏古。

咏物、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为主要题材,大多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诗多为近体,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

但从整体上看,西昆体诗的内容比较贫乏,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的关系,也很少抒写诗人的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

在艺术上缺乏真实情感和深沉气概,所以风行一时而终难在文学史中得以自立。

诗文革新:北宋中期,以欧阳修为首,梅尧臣、苏舜钦为代表,发起了一场变革诗文的运动。

欧阳修在反对西昆体的同时,还对险怪艰涩的“太学体”痛加排抑。

他主张文道并重,文从字顺,对北宋的诗文革新建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也为宋代的古文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王荆公体:首见于南宋《沧浪诗话诗体》,主要是指王安石晚年的诗风,尤指其写景抒情的绝句,“雅丽精绝,脱去流俗”,“选语用字,间不容发”,以丰神远韵的风格体现出向唐诗的复归,体现了宋诗独特的艺术成就。

黄庭坚体(山谷体):是指北宋中期诗人黄庭坚的诗风。

宋元文学名词解释

宋元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宋元)名词解释●宋代“诗文革新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唐代古文运动以后的又一次文风改革,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

同时对诗、文进行革新。

宋初文人倡导“传道明心”的古文,强调韩愈的“文从字顺”,推崇李白、杜甫、白居易反映现实的诗歌。

后来则以范仲淹等人为代表,认为写作诗文的根本目的在于“警时鼓众”、“补世救失”,使运动形成高潮。

最后王安石等人又把诗文革新作为推行“新法”的一个重要部分。

又一次把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文的发展推进了一大步。

欧阳修是这场革新运动的领袖。

●“六一风神”:指欧阳修文章平易自然、舒缓畅达的风格。

他的散文一般具有笔触多情的特点,常着眼于感情的抒发。

另外,文章结构层次上的极吞吐往复、参差离合之致,语言层次上的平易自然、舒缓自如、一唱三叹,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

●“荆公体”(半山体):王安石晚年罢官隐居后生活和心情发生了变化,引起了诗风的变化,创作了较多的描写湖光山色的小诗,这些诗风格趋于含蓄深沉,注重对艺术的锤炼。

他的这种诗风被称为“王荆公体”(半山体)。

●“苏门四学士”: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苏轼的培养、奖掖和荐拔。

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

●“大晟词人群”:以周邦彦为首,包括曹组、万俟咏等人。

“大晟词人”是一个很松散的创作倾向概念,指凡被任命为大晟府职官、有词作传世的词人。

大晟词人实际上是徽宗的御用文人群,是御用文人的典型代表。

●“江西诗派”:宋代诗歌流派。

代表诗人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等人。

他们反对浮靡的西昆诗体,推崇杜甫,提倡以“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诗法为宗旨,崇尚瘦硬生新的风格,要求既字字有来历,但又能以故为新,自成一家。

因北宋末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故名。

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古代文学唐宋部分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唐宋部分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唐宋部分名词解释(总2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名词解释1、上官体:贞观后期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其“绮错婉媚”,讲究对仗(六对八对),追求诗歌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笔法精细,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较为空泛,人谓之“上官体”。

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

2、初唐四杰:《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官小而才大,位卑而名高。

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

3、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

诗歌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作品中,有些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从高宗后期起,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苏李4、沈、宋:武后时期代表性台阁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在诗律方面精益求精,发明黏对,四声平仄,“篇有定句,句有定字”最后完成五律的定型,有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分。

5、吴中四士:初唐开元年间,张若虚、张旭、贺知章、包融四人的并称,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辞俊秀。

6、高、岑:盛唐诗人高适、岑参的并称,二人以边塞诗着称,诗风相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

----------------------------------------------------------------------------------------------------------------------7、大历十才子:“十才子”之名,初现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钱起、卢纶、吉中孚、韩翃、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

宋代文学名词解释

宋代文学名词解释

宋代文学常识婉约词派:是词的两大流派之一,内容上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思,风格含蓄蕴藉,委婉曲折。

唐五代以温庭筠为首的“花间派”可谓最早的婉约词派,南唐李煜和宋代的晏殊、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吴文英等都是婉约词派的著名词人.婉约词派一直延续到晚清,影响很大。

豪放词派:是我国古代词人的两大流派之一。

豪放词派取材广泛,常抒写豪情壮志,描绘奇伟景物,风格豪迈奔放,沉郁悲壮。

豪放词派的创始人是苏轼,到南宋则词人众多,其中辛弃疾为豪放词派的大师。

豪放词派一直延续到清代,影响很大。

晏、欧:指北宋词人晏殊、欧阳修。

他们的词风都比较婉丽。

晏殊的词多表现官僚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自然,号称北宋倚声家之祖.欧阳修的词多写爱情,风流蕴藉,情意绵邈,语言婉丽。

周、柳:指北宋人周邦彦、柳永。

他们二人皆精于音律,创制慢词长调。

作品的内容多为男女之情和羁旅之思,风格婉约。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曾官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写歌妓生活、城市风光和羁旅行役.多慢词,善铺叙,语言通俗。

周邦彦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精通音律,格律谨严,结构曲折,语言典丽,后人称他为词家之冠。

苏、辛:指宋代词人苏轼和辛弃疾.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故常以并称。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开创了豪放词派,有些词作抒写了慷慨报国的爱国主义激情,也描写山川景物或感旧怀古,赠友留别。

其词感情奔放,想象丰富,挥洒自如,并把描写、议论、抒情结合起来.词至苏轼,为之一变。

辛弃疾字词多抒写力图恢复的爱国热情,倾吐壮志未酬的悲愤,揭露南宋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也有不少歌咏祖国河山和抒情之作.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多用典故,并常以散文语言入词。

二安:指宋代词人李清照和辛弃疾,因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辛弃疾字幼安,故名.李清照词前期多写爱情和自然景色,后期则充满国破家亡的沉痛与悲伤.她的词善用白描,语言清新优美,形象鲜明生动。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宋至清)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宋至清)

南戏
• 1.南戏又称南曲戏文,是宋以来的民间小戏,它在形成 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伎 艺,以及宋杂剧表演敀亊的形式,敀又叫“永嘉杂剧”, 它的敀亊题杅和演唱艺术又受到北杂剧的影响,幵逐渐成 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样式。2.南戏的体制结构灵活自 由,曲牌的运用比较随便;表演时丌拘一格,有独唱、有 对唱,还有轮唱和合唱,各类角色都能歌唱;剧本的开头, 有介绍创作意图和叙述剧情梗概的开场戏,称为“副本开 场”。3.《张协状元》是今存南戏剧本中最早的一种。
散曲
• 1. 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戒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 基本形式。2. 小令是单支的曲子,又叫“叶儿”,按丌 同的宫调曲牌创作,曲调丌同,字数和句式也丌一样。套 数又称套曲,由两支以上同宫调曲牌的曲子连缀而成,曲 牌间的联系有一定的顺序,曲词须一韵到底,结尾时有 “煞调”戒“尾声”。3. 作为一种起源民间新声的音乐 文学,散曲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文而丌文, 俗而丌俗”,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雅俗共赏的新诗体。
永嘉四灵
• 永嘉四灵。指的是浙江永嘉(今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照 (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字灵芝)、翁卷 (字灵舒)。他们的诗以贾岛、姚合为宗,多为近体,喜 用白描,丌用典,主要描写山水自然和自我感受,境界狭 窄,讲究苦吟,诗风单一。
江湖诗派
• 江湖派是稍晚二四灵,幵受四灵影响的一个诗派,因作品 多收入《江湖集》而得名。他们多为落第文人、江湖清客。 诗风丌一,有的粗犷豪放,有的幽静清苦,有的新奇,有 的旷达。代表人物主要有刘兊庄、戴复古、方岳等。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宋至清诗歌流派和学说)
西昆体
• 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 流派。 “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 而得名。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作诗宗 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巟,好用亊,以表现才学 和巟力。

古代文学宋代的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宋代的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宋代的名词解释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文人。

在了解宋代文学之前,我们先来对一些关键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宋代文学的魅力。

一、宋代文学的时代背景宋代文学的时代背景是北宋(960年-1127年)和南宋(1127年-1279年)两个时期。

北宋时期,因为辽金的威胁,国家采取了“内忧外患”政策,文人士大夫纷纷退守内地,形成了诗词、散文、辞章等多种文学形式的繁荣。

南宋时期,宋朝的统治中心迁往南方,文学以宋室以南,各地经济繁荣,文化氛围浓厚。

二、宋代文学的特点1. 诗词华美:宋代诗词以华美、流丽而著称,注重对意象的描写,追求典雅的艺术韵味。

代表性的诗人有苏轼、杜牧等。

苏轼的诗词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个性特色和深度的思考。

他的作品既有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也有触及时事、关怀社会的。

如《赤壁赋》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表达了苏轼对壮志未酬、人生起伏的感叹和思考。

2. 散文清新活泼:宋代散文以清新、自然、活泼著称,以小品文为主。

这些小品文篇幅短小,内容轻松而幽默,引人入胜。

代表性的作家有欧阳修、辛弃疾等。

辛弃疾的散文作品描写了士人的聚会、品评诗文、揭露社会黑暗等方面的内容。

他以清新、活泼的笔调表达了对时代的关怀和对生活的热爱,深受读者喜爱。

三、古文运动宋代的古文运动是指文人开始重视并模仿唐代的文学风格。

古文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回归文言文的古朴、简洁和细腻。

代表性的古文作家有梅尧臣、王安石等。

王安石的文风简短明了,语言优美朴实,表达了他对时政发展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改革愿望。

他的作品包括《登忆岳阳楼》、《赋得古原草送别二首》等,充分展现了古文运动的独特风貌。

四、词曲艺术的繁荣宋代的词曲艺术也达到了空前繁荣,尤以南宋的柳永、辛弃疾等人的作品最为著名。

柳永的词以明朗的情感、通俗的语言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他的作品富有感情,表达了对爱情、友谊的赞扬以及对社会不公的反思。

代表作品包括《雨霖铃》、《临江仙》等。

古代文学史宋代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史宋代名词解释

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有杨亿、刘筠、钱惟演。

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

但是从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是比较贫乏的,它们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的关系,也很少抒写诗人的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

半山体: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

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

特点是雅丽清绝,脱去流俗,多七言绝句。

以诗为词:所谓“以诗为词”即以写诗的态度来填词,将诗的题材,内容,手法,风格等引入词的领域并使之扩展,开拓新词境,提高词的格调。

"以诗为词"的手法是苏轼变革词风主要武器,即是把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苏词中比较成功的表现是用题序和用典.诚斋体:诚斋体的得名是源于杨万里。

杨万里号诚斋,故称为诚斋体。

他的诗歌学习江西诗派,最后摆脱前人的束缚而自成一家,取得了更高的成就。

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形成诚斋体的要素之一是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

要素之二是杨万里做诗想象奇特,但是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至的章法,近于口语。

文赋:是赋体的一类。

文赋是唐宋古文运动的产物。

中唐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在复古口号下改革了骈偶语言,他们的赋作直接继承发展先秦两汉古赋传统,既保持作品是《阿房宫赋》主客答难的赋的结构,又用比较整饰而不拘对偶的古文语言,实质便是文赋。

文赋始于唐,典型北宋以欧阳修为代表的古文运动,继承韩、柳革新的传统, 反对宋初盛行的西昆派骈偶文风, 进一步巩固了古文取代骈文的文学语言地位,扩大了古文的文学功能。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二)名词解释1.白体:(1)指宋初诗坛流行的学白居易的诗。

(2)宋初一些作家,如王禹称等先后学习白居易平易晓畅的闲适唱和诗和关心民生疾苦的讽喻诗,由此而形成的诗风就叫“白体”。

(3)其特征是“顺熟”“容易”“浅切”。

2.西昆体:(1)这是北宋初期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

(2)有广狭二义,狭义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兼指其四六文。

(3)西昆之名,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西昆指玉山。

3.晚唐体:(1)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的诗风的诗作。

(2)以清逸隐幽为旨趣,以锤炼字句为能事。

(3)代表作家林逋。

4.东坡体:(1)即指苏轼的诗在宋代的一种风格范式,(2)其诗各体兼备,风格多样。

他的七绝清丽精美,七古雄健豪放。

(3)其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中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中加平淡的清旷闲逸。

(4)他的诗体对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起了关键性作用。

5.王荆公体:(1)这是王安石的诗歌风格特征。

(2)他在表现形式上尽力打破常规,语意求新,诗句求工。

(3)“廋劲刚健”是其显著特征。

6.半山诗:(1)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

(2)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订为《半山集》,亦称为“半山诗”。

(3)主要体裁是绝句。

7.山谷体:(1)这是黄庭坚的诗歌风格特征。

(2)提倡学韩杜,要以学问为诗。

落实于诗歌创作,就是以故为新,变俗为雅。

(3)他作诗造语好奇尚硬,洗净铅华,风格生新瘦硬峭拔。

(4)他重视句法,发展拗句、拗律体制,工于炼字用典,讲究语意老重。

(5)他的诗于苏诗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8.后山体:(1)这是陈师道的诗歌风格特征。

(2)作诗学黄庭坚,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

(3)他标举“宁拙勿巧,宁朴勿华”,力求简省字句。

(4)其诗均为呕心沥血之作,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

9.简斋体:(1)即指陈与义的诗歌特征。

(2)陈与义先后学习黄庭坚、陈师道及杜甫的诗歌,自创以直致、浅语入诗。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整理(五)——宋元文学部分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整理(五)——宋元文学部分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整理(五)——宋元文学部分1.宋初三体:指宋初出现的以李防、徐铉、王禹偁等诗人为代表的“白体”;以“九僧”、林逋、寇准等诗人为代表的晚唐体;以杨亿、钱惟演等诗人为代表的西昆体。

从白体、晚唐体到西昆体,宋代诗人先后在唐代诗歌中选择白居易、贾岛和李商隐作为学习的典范。

它们都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

但是这种摸索过程事实上为后来的诗文革新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宋末的方回在《送罗寿可诗序》中说“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说宋初诗坛已经铲除五代旧习,稍嫌夸张,但把宋初诗风归为三体,则颇为准确。

2.“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自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

宋初朝廷优待文臣,且提倡诗赋酬唱,所以当时的馆阁之臣唱酬成风,且编成了许多唱酬诗集,例如李昉与李至的《二李唱和集》、徐铉等人的《翰林酬唱集》等,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显然,这种诗风仅仅是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3.晚唐体: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

他们作诗,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

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林逋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最为有名,其诗的主要内容是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

晚唐体诗人中身份迥异的足寇准,他曾官至宰相,又与上述两个诗人群体都有交往,所以是晚唐体的盟主。

4.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只有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

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

西昆体诗人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但缺乏李诗蕴涵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徒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

古代文学宋的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宋的名词解释

大家自己修改一下啊···名词解释1、白体。

“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xuàn 和王禹偁chèn等人。

他们是宋初朝廷过着优游生活的文臣,因此,其诗歌主要是模仿元白、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2、晚唐体。

“晚唐体”诗人主要有两个诗人群,他们的一个共同倾向是宗法贾岛、姚合。

一群是“九僧”,即希昼、保暹xiān 、文兆、行肇、简长、惟凤、惠崇、宇昭、怀古等九位僧人,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

九僧作诗,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

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làng 、魏野、林逋bū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最为有名。

这一群诗人的作风与九僧稍有不同,他们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学习白体诗平易流畅,因此,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也比“九僧”诗稍为充实一些3、西昆体西昆体:亦称昆体,西昆派,因杨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此书是杨亿、刘筠yún 、钱惟演等十七位馆阁文人在秘阁编书、制诰的余暇,写作而成的应酬唱和的诗歌总集。

其内容狭窄,多为吟咏古代故事、反映男女爱情、表达内廷侍从优游闲适之情和咏物之作,体裁上基本上都是近体诗。

他们推崇李商隐,主要学习其字句锤炼、典故应用,追求形式技巧。

因而,是一个内容贫乏、追求形式美的诗歌流派。

4、江西诗派因北南宋之交的吕本中的《江西诗派宗派图》而得名。

为北宋后期诗人黄庭坚开创的一个诗歌流派。

江西诗派为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诗派名称,有明确的理论主张并形成了一个诗风大体相近的作家群的诗歌流派。

其理论主张为“脱胎换骨”、“点铁成金”、“无一字无来历”等,因而专门在形式、手法上出奇出新,形成了新奇瘦硬的诗风。

江西诗派“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并尊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影响极大。

古代文学史宋代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史宋代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史宋代名词解释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有杨亿、刘筠、钱惟演。

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

但是从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是比较贫乏的,它们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的关系,也很少抒写诗人的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

半山体: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

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

特点是雅丽清绝,脱去流俗,多七言绝句。

以诗为词:所谓“以诗为词”即以写诗的态度来填词,将诗的题材,内容,手法,风格等引入词的领域并使之扩展,开拓新词境,提高词的格调。

"以诗为词"的手法是苏轼变革词风主要武器,即是把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苏词中比较成功的表现是用题序和用典.诚斋体:诚斋体的得名是源于杨万里。

杨万里号诚斋,故称为诚斋体。

他的诗歌学习江西诗派,最后摆脱前人的束缚而自成一家,取得了更高的成就。

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形成诚斋体的要素之一是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

要素之二是杨万里做诗想象奇特,但是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至的章法,近于口语。

文赋:是赋体的一类。

文赋是唐宋古文运动的产物。

中唐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在复古口号下改革了骈偶语言,他们的赋作直接继承发展先秦两汉古赋传统,既保持主客答难的赋的结构,又用比较整饰而不拘对偶的古文语言,实质便是文赋。

文赋始于唐,典型作品是《阿房宫赋》。

北宋以欧阳修为代表的古文运动,继承韩、柳革新的传统,反对宋初盛行的西昆派骈偶文风,进一步巩固了古文取代骈文的文学语言地位,扩大了古文的文学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词】
①词为一代文学之标志
·词是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可以说是一代文学的标志。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考》:“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②晚唐五代是文人词的初创时期,确立了:
·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
·题材取向:以女性、爱情为主
·审美规范:以柔婉为主
·从北宋建国至仁宗朝的初期(70多年),主要沿袭晚唐五代词风,但又有革新求变的一面。

③宋词兴盛的文化背景:
·都市生活的繁华让文人开始讲求娱乐
·城市管理和唐代不一样,取消了商业区与住宅区的界限,不禁夜市——丰富了文人的娱乐·由君主提倡的纵欲享乐之风
·文人的观念:个人生活和官场生活完全分开:讲究“立朝之大节”,重大的内容用诗文写作,但个人生活注重享受,大量词的创作。

【张先作词的特征】
·工于炼字炼句,尤喜用“影”字。

·《苕溪渔隐丛话》引《古今诗话》:“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公曰:‘何不目之为张三影。

’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此余平生所得意也。


·炼句:范公偁《过庭录》:‘子野《一丛花令》一时盛传,永叔(欧阳修)尤爱之,恨未识其人,子野家南地。

以故圣都,谒永叔,闻者以通,永叔倒屣迎之曰:“此乃‘桃杏嫁东风’郎中”。

【柳永词的风格特点】
·词之三变:
·变音乐体制,大力创作慢词,运用铺叙手法,扩充了词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
·变内容,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和繁华的都市生活。

·变语言,充分运用口语和俚语。

【苏轼】
①词的创作理念:以词为诗:
·为了变革词风,苏轼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

·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苏词中较成功的表现有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

②苏轼词的风格:
·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还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
·在词中与诗一样大量采用标题和小序的形式,大量用典
③苏诗的风格:
·比喻生动新奇:
·如《百步洪》:“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运用博喻(即连用多个喻体)手法写洪水奔流,想象新奇
·喜用典,大多稳妥精当、浑然天成:
·对仗既精工又活泼,严整与流动相结合,如“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使用流水对(有问有答)加句内对
·许多佳作刚柔相济,创作上有海纳百川的气度:
·他曾经模仿过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孟郊等前人,还有同时代的诗友黄庭坚的诗风,无不惟妙惟肖,有一种互相对立的融合,刚健又婀娜
【贺铸词的风格】
·词风奇特(文人武将融合的豪爽而细腻的多重性格致使了词风的奇特):
·柳永长调的绵延,苏轼以词为诗的创作路径,再加上宋词本身的婉约
·英雄豪气与儿女情长,开创了辛弃疾词的词风,有继承了晚唐温庭筠的柔婉风格
【周邦彦词的风格】
·长于铺叙,常常将顺叙、倒叙和插叙错综结合,时空结构上体现为跳跃性的回环往复式结构,章法严密而结构繁复多变。

还善于增加并变换角度、层次;词风严整
·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浑然天成;
·在音律方面,调美、律严、字工。

周邦彦与柳永一样,长于自度曲。

他新创、自度的曲调共五十多调,虽然数量不及柳永,但声腔圆美,用字高雅,较之柳永所创的部分俗词俗调,更符合文人雅士尤其是通晓音律者的审美趣味。

·被后人称为北宋婉约词的集大成者
·周邦彦的咏物词很多,他善将身世飘零之悲、仕途不顺之郁、情场失意之伤融入其中·南宋词重寄托的路数正是从周邦彦而始,这是周对后代的一大贡献
【李清照的词观】
·词“别是一家”说:
·李清照认为,词是与诗不同的独立的抒情文体,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以便“协律”“可歌”,否则就失却了词自身的文体特性
·音律上要分清浊、轻重
【辛弃疾的词风】
·内容博大精深,表现方式千变万化,语言不主故常
·刚柔相济:豪气中有缠绵,刚劲中有婉约,这是过于粗豪的其他辛派词人不可企及之处·亦庄亦谐
·“以文为词”:
·辛弃疾对词风的变革,将古文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增强了词作的艺术表现力
·遥承苏轼,词既可抒情也可说理,几乎与诗具有同样的作用,因此词作与词人的社会生活联系紧密,词人的艺术个性日益鲜明
·与十二世纪下半叶的南渡词人群体不同,辛弃疾、陆游未南渡,壮志未酬,词风雄健【宋诗】
①宋诗的特征
·另一种美学范式
·“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钱钟书《谈艺录》)
·对后世的影响不亚于唐诗
·宋诗的特征在中唐就已经出现,不是一日之功
②宋初诗坛:三体
效法对象
代表人物
白体
白居易
李昉、王禹偁
西昆体(声势最盛,因《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李商隐、唐彦谦
杨亿
晚唐体
贾岛、姚合
林逋
【黄庭坚的诗风】
·“山谷体”:
·往往包含多层意思,章法回旋曲折,绝不平铺直叙
·运用修辞手段,善于出奇制胜
·但有时求奇过甚,不够自然
·重视炼字造句,务去陈言
·句中音节打破常规、律诗多用拗句
【江西诗派】
·得名于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
·“江西”即宋代的江南西路,黄庭坚及诗派中的11人是江西人
·北宋末南宋初逐渐形成江西诗派,这是两宋之际诗坛上最重要的现象·方回提出“一祖三宗”:
·“一祖”:杜甫;
·“三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杨万里的诗风】
·诚斋体:
·想象丰富,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和变态进行生动逼真的刻画
·诙谐幽默,语言通俗活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