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收入和消费变化社会调查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课程实践
家庭收入和消费变化社会调查分析报告
指导教师: 陈仲常
学生:郭尚坤
学院: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
专业:200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班
家庭收入和消费变化社会调查分析报告
重庆大学200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班郭尚坤
指导教师: 陈仲常
2006年的春节,是让我们在2005年学习生活各方面取得的进步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后,给我们新的起点和宽敞的舞台,以崭新的面貌来迎接新的一年。这次回到家乡老师让我们对家乡的变化进行调查,是一次社会实践的机会。这个春节我过得和以往不同,以前春节去给亲戚们拜年时只顾玩,一个春节过了什么收获也没有,只知道那是理所当然应该休息的节日;可是今年的春节走访亲戚时观察也比较仔细了,除了看看他们在生活上的变化,比如吃、穿、住等方面的情况,还和他们谈了很多,问了许多具体方面的问题,了解了他们现在生活的具体状况。有一年没回家了,在走访亲戚的短短几天时间,又让我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同时增进了和乡亲们的感情。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从60年代走过来的一代人,谁没有饥饿的记忆?那个物品短缺的时代将这种集体记忆深深地刻在爷爷奶奶们的脑海里,它代表的是生存的焦虑,是集体群像上一张张营养不良的脸。80年代出生的新一代,他们挑食,为自己吃得过多导致的肥胖而苦恼,饥饿在他们的经验中显得日益遥远。一部历史,两个时代,人们对“吃”的反应截然不同。从极度的短缺到极大的丰富,饮食与饮食观念的变迁也折射出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逐步转变,消费品市场由商品紧缺时代的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告别农产品短缺时代后,对“吃”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注重内在品质,还讲究时尚美观,包装考究。几十年前逢年过节送的都是食品,因为稀缺。几十年后人们的消费观念终于从“民以食为天”中走出,节日礼品日益多元。
穿着方面,80年代中期,西服成了主角。大街小巷,越来越多的人穿着没有撕下商标的西服,快快乐乐地走来走去。进入90年代后,如何穿出个性,如何穿着与众不同成为消费者追逐的目标。最让人感到失败的事情,莫过于在大街上看到一个人的着装与自己身上的衣服一模一样。人们穿衣的观念伴着岁月流转而日新月异。穿着的变迁在猛烈地冲击着传统观念,人们挑选服装的眼光更加挑剔:款式、质地、品牌,服装与鞋帽、提包的搭配是否和谐一致,价值要素的多元化反而使选择变得日益复杂和困难。今天,不管你走到哪里,放眼望去,都会看到色彩纷呈的服装海洋。年轻人我行我素大胆时髦,老年人不落人后披红挂绿,矜持的女孩长裙飘逸,前卫的女孩则永远坚守在时尚的前沿……穿什么,就是什么,只要自己喜欢,只要具备支付能力,穿什么样的衣服,那完全是一种情绪的符号。
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的一系列重要变化,消费和生产正经历著从生活必需品时代到耐用消费品时代的转型。这一转型可以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观察到。在70年代,家庭的支出结构相当固定,购买了凭粮票供应的粮食,凭布票供应的布料和衣服,凭票供应的肉、油、蛋、鱼、火柴、麻酱等日用品之后,家庭收入就所剩无几了。与这种典型的商品短缺相对应的,是生活必需品在居民家庭的需求和支出结构中占据主要地位。但到了90年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人们议论日常生活开支时经常提到:现在每个月吃饭用不了多少钱。这意味着国的供求结构正经历着一场变迁,即从以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和消费为主的时代转变为耐用消费品生产和消费为主的时代。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和消费开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而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和消费则退居次要地位。
直接反映这种变迁的是恩格尔系数的变化。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类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这个系数的变化大体可以表示生活必需品在人们的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恩格尔系数高于60%以上的国家属于贫困型社会;该系数为50%-60%的国家是温饱型社会;
40%-50%为小康型社会;40%以下为富裕社会。中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1995年即已下降到50%以下,1999年进一步下降到41.9%,2000年则降到40%;2000年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也仅为50%左右。
具体到我们村: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其中50亩果园收益可达每亩3000元左右,而大棚蔬菜尤其是辣椒更是达到了每亩5000元。但当我问村长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长道出了苦衷:数年前曾有一糖厂和一农药厂,在村里投入生产,但不到3年,就因接连亏损而倒闭,虽然有几家果品厂和一水泥厂,但创造的收益必然有限。而其后的几次想上几个其他项目的想法,都因缺资金少技术(尤其是少技术少人才)而夭折。“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虽然我们村的发展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自从三个代表提出至今,我们村人均收入已经上了一个层次,不能不说三个代表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实惠,并且在以后将它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面对这一切,身处农村的我们对农村的点滴的发展与变化有着切身的感受与体验,也真实的认识到了三个代表是农村发展的推动力。它在农村的发展中起着不容替代的作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农业的问题,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把“农业,农民,农村”的问题当作一个中心来抓。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并且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农村人口众多,因此农业发展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安定与团结。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农业也应该面向科技,彻底改变农业增产不增收的现状与悲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节水型农业。增加农业投入,提高技术含量。村干部要能够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善于引进信息和技术,拓宽流通渠道。
农民积极发展大棚蔬菜的种植,果树栽培,便是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种植反季蔬菜,需要资金和技术,对于靠天赏赐,靠地生活的农民来说,一时拿出几千元钱的积蓄来修建大棚确实不是容易的事。因此,要在农民自力更生筹措资金的情况下,可以对确实拿不出钱来的农户进行小额贷款的发放。这样,便可以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无疑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在大棚蔬菜的培育过程中,对于蔬菜的种植过程中出现病虫害等问题以及农用产品如塑料薄模、农药等物品可以由政府的专门机构进行统一的采购、发放、指导用药等,这就减少了农民的盲目性以及资金的浪费等诸多问题。
遗憾的是,在我们村,有些细节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产品的科技含量还比较低,品种单一,对病虫害的防治缺乏预测与防治,销售渠道过于狭窄等等。但可喜的是,我们都认识到了这一问题,这一问题是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加强统一引导与协调。三个代表如雪中送炭,给农民带来了福音,带来了收益。
果木的栽培也是如此,因地制宜,另外也可以开辟荒山荒地,不仅增加收入,而且保护了环境,减少了水土流失,让昔日的荒地成为秀美山川。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优先发展科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乡镇企业,大力发展集约型经济,以科技为本,牢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的农村才能实现真正的腾飞。
“三个代表”中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这就需要我们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让农村的文化生活丰富起来。这时候,村民委员会便要充分发挥作用,利用有限的条件,为农民的农闲生活提供便利的条件,如我们村就有图书阅览室,球类活动场所。这样,在不知不觉中维护了农村的治安,净化了农村的环境。村民们在图书阅览室中不仅充分利用了有限的时间,而且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为了以后的农业生产储备了充足的知识,一举多得的事情。归根到底农村的文化生活之所以要多姿多彩,是为了农民真正享受到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的愉悦,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了农村的稳定,生产力的提高。
“饮水思源,富而思进”是我们应该牢记的,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从思想上解决根本问题才是权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