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临摹教学的认识(尹少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对临摹教学的认识

具象美术教学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因此范型的掌握也是必要的。这类范型包括对物体的类化理解以及对技术范式的掌握。应该学习和借鉴前人的优秀技法,以寻找适应学生个性的某种模式,控制和把握变动不居的视觉世界,在类化知识的基础上去殊化对象,为技术的发展提供一个修正的基础。冈布里奇指出:“没有一种媒介,没有一种可以摹制的预成图式,任何艺术家都不能模仿现象”。康斯太勃尔也认为,形成美术表现的个性有两种方式,一是摹仿别人作品,进行选择,一是从对自然的观察和表现中形成。

因此,正确理解和运用临摹这一教学手段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临摹作为美术学习的方法之一,曾经发挥过很大的作用,对此,我们在关于中国、美国和日本的美术教育中已有介绍。新式美术教育出现以后,临摹的方法受到了脱离感觉世界,束缚人的创造力等指控,而遭贬斥,甚至被打入冷宫。对临摹教学的指控,应该说是从卢梭开始的。他在1763年的《爱弥儿》中第一次提出要排斥教素描基础的传统方式——临摹,认为爱弥儿只应模仿自然,不应临摹别人的东西。

极端的否认临摹教学的确有失公允。现代社会日益重视方法的综合效果,认为美术教育的整体方法之一,临摹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人类文化的成果是经过漫长的历史积累而有所成就的,任何一种创新和发明都只能在吸收和借鉴前人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正如艺术理论家克里斯(Ernst Kris)所指出:“长期以来我们逐渐认识到,艺术不是产生于虚空,没有哪个艺术家与前辈和样式毫无关系,······”任何创新不建立

在传统这一丰厚坚实的基础上,其成就就不可能具有现代意味。而且,一种创新倘未被纳入一种特定的文化范畴,其价值也是难以被人承认的。

临摹的目的主要在于形成预成图式和一些表现模式。

康德认为,我们的感官虽然接受了外物的刺激,但这种外来的感觉只是一些杂乱无章的质料,必须借助于某种先验的形式,才能形成有条理的知识。因此,知识的吸收,在他看来,其实就是运用人自己先天所固有的一些空间和时间模式来组织外界的信息刺激。格式塔心理学继承了康德的这一观点,而且以其实践证明了人确实存在着一种先天的组织技能,即在一定条件下,人的知觉组织总是按简化、单纯、对称、平衡、周正的趋向来组织知觉对象,这就是所谓“完形趋向律”。当然,格式塔心理学仍有其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对具有现实和社会意味的对象上,“完形趋向律”的效用并不高。在这方面,冈布里奇的经验派理论似乎更能派上用场。冈布里奇认为知觉是根据一些来源于后天经验所形成的形式和规范来组织对象的。他将这些规范和形式称为预成图式。

德国学者伽达默尔将成见视为理解的前提,预成图式其实就是成见。我们每个人对不同事物的选择和偏爱,对事物的不同理解,其实正是受制于我们每个人心中既存的预成图式。没有预成图式,我们眼前感觉到的只能是一些光学性质的事物。没有美术方面的预成图式,我们就不能认识和创造美术形象。因此,美术必须从规范学习入手,形成必要的预成图式和表现模式。临摹则是形成预成图式和表现模式的有效方法。

我国传统美术教育十分重视临摹在教学中的作用,其目的就在于训练学生以形成有关中国绘画的预成图式和表现模式,使学生以一个中国画家

的眼光看待自然,以中国画的方式表现自然。一个未曾受过这种训练的西方人不可能理解这一点,因而也不可能像中国画家那样观察和表现自然。

当然,临摹在中国颇受青睐,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这就是中国绘画的程式化极强。历代中国画家经过不断探索自然、研究画理,形成了一套与自然保持一定距离的中国画程式。在西方美术中,方法与程式服从于自然,而在中国画中,自然受制于程式,一切自然形象都要在程式中得到改造。因此,熟悉和掌握中国画的程式,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中国画学习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掌握了中国画的程式,就是掌握了中国画。因此,写生自然在中国传统绘画教学中并不如西方绘画教学中那么重要。画家在程式的层面上就可以完成美术作品,中国画的学习也可以在程式和符号的基础上进行。程式为中国画的学习提供了一条捷径,而临摹是获得这一捷径的最好方法。

西画虽然不具备像中国画这样严格的程式,但仍存在一些不同的表现模式。因此,通过临摹的方法获得一些表现模式,进而用这些模式进行写生和创作,同样是十分有效的。

达·芬奇曾经宣称:有模仿有创造。临摹其实是一种模仿的行为,但模仿可以分为表面的模仿和模式的模仿。模式的模仿是临摹更深层次的方式,是探究美术形式,学习美术语言的有效方法。模式包含着色彩模式、构图模式等不同类型。美术史中,很多杰出的画家都进行过模式模仿,譬如,法国画家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的构图模式就来源于画家拉蒙第在1520年完成的一幅模仿拉斐尔的蚀刻画《派丽斯的评判》,而拉菲尔的作品又从3世纪罗马石棺雕刻的《河神》而来。现代美术大师毕加索也热衷于

研究和变造前辈画家的作品,这些前辈画家包括库尔贝、格列柯、德拉克洛瓦、委拉斯贵兹等。毕加索在1957年一共完成了58件作品,其中竟有44幅之多是变造委拉斯贵兹的《宫廷仕女》,据说他15岁见到此画即对之兴趣不衰,持续61年之久。

儿童一般都具有模仿的天性,他们总是模仿大人的动作、方法,并通过模仿获得的动作和方法来表现自然和自己的想法及情感。这为美术的临摹教学提供的了良好的基础。

临摹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遴选适当的范本。

范本的选择的基本要求是适合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而且要考虑范本本身的典型性和质量。

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性别的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兴趣存在很大差别。儿童喜欢明快、简洁、富有幻想、充满情趣的作品。中学生则可能偏爱更复杂、更具现实感的作品。男学生可能喜欢战争、冒险、体育等题材,女学生则可能喜欢画仕女。视觉型的儿童喜欢写实性的作品,触觉型的儿童则喜欢表现性的作品,这些因素在遴选作品时是应加以考虑的。在确定了选择某一类型的范本后,则应考虑尽可能选择该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而且最好是名家之作。

(二)指导方法。

在具体指导时,教师要竭力将作品的特点向学生加以分析说明,而且要将作品的空间性信息转译成时间性信息,指明制作与描绘的程序。

临摹还可以分为完整临摹与局部临摹。完整临摹,是将某一作品完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