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原理教学日历
《汽车发动机原理》教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2. 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
3. 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维修和保养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概述1.1 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1.2 发动机的分类2. 汽车发动机的组成2.1 机体组2.2 曲柄连杆机构2.3 配气机构2.4 燃油系统2.5 冷却系统2.6 点火系统3.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3.1 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3.2 两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4. 发动机性能指标4.1 功率4.2 扭矩4.3 燃油消耗率5. 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5.1 维修注意事项5.2 保养周期及内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
2. 教学难点:发动机各部件的工作原理及其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
2. 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展示发动机各部件的结构和功能。
3. 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发动机各部件的相互关系。
4. 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方法。
五、教学课时本课程共需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汽车发动机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汽车发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发动机的重要性。
3. 讲解:详细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机体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油系统、冷却系统和点火系统,以及它们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发动机在汽车运行中的作用和影响。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发动机各部件的相互关系,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6. 总结: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发动机原理教案

学科
发动机的构造与维修
教师
授课
时间
第周月日
教学章节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
掌握发动机的基本术语 掌握发动机的工作用原理
教学目标
2.通过学习和观察汽车发动机工作过程掌握发动机的工作用原理,对四行程发动机的工作用原理的认识3.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归纳能力,初步具有应用这些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发动机拆装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
难点
四行程发动机的工作用过程,发动机的各组成部件的认识,在发动机的安装部位。
教学方法
讲授பைடு நூலகம்师生互动多媒体
本章小 结
在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有了深刻的了解后再回到实践上,就会更容易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学习 教学日历

1学时
点火提前角控制原理
1.掌握点火提前角的控制机理;
2.了解各个工况的最佳点火提前角。
一体化教学
投影
作业单
9
2学时
爆震控制
1.掌握爆震发生的原理;
2.掌握爆震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与检修。
3.爆震传感器的检测方法。
一体化教学
投影、零件
仪器设备
整车
作业单
10
2学时
电控点火系统故障分析和排除方法
1.掌握电控点火系统故障原因;
2.掌握数据流的分析方法和步骤;
3.示波器的应用和使用;
一体化教学
投影、零件
仪器设备
整车
作业单
负责人(签字):教师(签字):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进度及内容提要
专业课程: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2012年8月16日
顺序
授课时间
课程内容提要
目的要求
授课形式
所用教具
课外作业
22
2学时
发动机故障指示灯常亮故障检修
3.掌握制定工作计划、维修计划、总结评价。
4.学生对自己在本节不会问题进行补充学习。
5.能公平公正的进行自我评价。
一体化教学
投影、零件
仪器设备
整车
作业单
6
1学时
发动机电控点火系统的认识
1.掌握电控点火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2.了解电控点火系统组成的位置和作用。
一体化教学
投影
整车
作业单
负责人(签字):教师(签字):
2.掌握空气流量计、进气压力传感器检测方法,常见故障排除;
3.进行实车检测和学习。
一体化教学
投影、零件
《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发动机原理The Principle of Engine课程代码:901120741学时数:32 学分数:2一、教学目的本门课程为交通运输专业的一门专业限修课,主要以内燃机的经济性、动力性、运转性等性能为研究对象,帮助学生深入到内燃机工作过程的各个阶段,学会分析影响发动机这些性能的各种因素,从中找出提高内燃机性能以及减轻内燃机排放、噪声、振动的途径,为以后生产过程中合理的设计、调试和使用发动机打下一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 学时)通过对绪论的学习,了解发动机的定义。
掌握发动机的产生及发展过程。
重点掌握发动机在汽车上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
1.发动机的发展:发动机概念的形成、蒸汽机的产生;四冲程理论及内燃机的产生。
2.内燃机在汽车上的应用:汽车的基本构造;内燃机汽车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二章内燃机循环及性能评价指标(2 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内燃机的三种理论循环及研究的意义。
掌握四冲程内燃机实际循环和内燃机性能的评价指标及方法。
重点掌握内燃机的机械损失的组成及测定方法,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热量分配情况。
1.内燃机理论循环:三种基本理论循环;理论循环的意义。
2.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实际循环和理论循环的比较;实际循环过程;实际循环示功图。
3.实际循环评定指标:指示性能指标;有效性能指标。
4.机械损失:机械损失分析;机械效率。
5.热平衡:热平衡方程式;热效率。
第三章内燃机的换气过程(6 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四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程及特点。
掌握充气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内燃机的增压技术、废气再循环技术。
重点掌握提高充气效率的措施。
1.四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程:换气过程;换气损失。
2.充气效率及影响因素:充气效率的定义;充气效率的影响因素。
3.提高充气效率的措施:减少进气阻力;合理选择配气定时;进气管长度及气流的动态效应。
4.增压技术:增压器的分类及特点;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能量回收;增压器的工作原理及特性曲线;涡轮增压器与发动机的匹配。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故障诊断与修理》教学日历

2
学习项目1发动机动力不足
工作任务2汽缸体检修
1.机体组结构。
2.机体组各部分组成及功用
2
学习项目1发动机动力不足
工作任务2气缸体检修
3.气缸体上平面检测
4.气缸盖下平面检测5.汽缸直径测量
2
实训二、机体组检修
目的:1.掌握机体组检修方法
内容:1.气缸直径测量
2.气缸体、气缸盖平面度检查
完成本学习作业单
实训八、冷却风扇检修
实训目的:掌握冷却风扇检修方法
实训内容:冷却风扇及控制电路检查与维修
完成本学习作业单
每个学习任务都必需填写
9
2
学习项目4润滑系统检修
工作任务1机油压力测试
1.润滑系统各部分组成及功用
2.润滑路线
2
学习项目4润滑报警灯闪烁
工作任务1机油压力测试
3.机油压力测试步骤
4.机油压力开关检修故障诊断流程
周次
课时
章节及内容提要
作业
备注
1
2
学习项目1发动机动力不足
工作任务1汽缸压力测试
1.发动机动力不足故障原因分析
2.发动机总体构造
2
学习项目1发动机动力不足
工作任务1汽缸压力测试
3.发动机工作原理
4.气缸压力检测步骤
2
实训一、气缸压力检测
实训目标:学会气缸压力检测及常用工具的使用
完成本学习作业单
每个学习任务都必需填写
2
实训六、气门组检修
实训目的:气门组检修方法
实训内容:凸轮轴径向及轴向间隙测量、凸轮变形检测、液力挺柱检修
完成本学习作业单
每个学习任务都必需填写
7
《汽车发动机原理》教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使学生掌握发动机的各个部件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3. 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气缸、活塞、曲轴、凸轮轴、气门、火花塞(汽油机)、点火线圈(柴油机)、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等。
2.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四冲程循环、燃烧过程、排放处理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各个部件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发动机内部工作过程的动态理解,以及各个部件相互关系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各个部件的作用。
2. 利用图片、动画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3. 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汽车发动机在汽车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发动机的基本组成:逐一介绍气缸、活塞、曲轴等主要部件,并解释它们的作用。
3. 讲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详细讲解四冲程循环、燃烧过程等,让学生了解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4. 分析各个部件的相互关系:阐述气缸、活塞、曲轴等部件如何协同工作,完成发动机的工作任务。
5. 课堂讨论:邀请学生发表对汽车发动机的认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发动机的组成示意图,并简要说明各个部件的作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发动机组成示意图的绘制及其部件作用的说明,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知识测试:通过简答题或选择题测试学生对发动机原理的理解,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汽车维修技师或工程师来校讲座,分享实际工作中的发动机维修和保养经验,增加学生的实践认识。
《内燃机原理》教学日历

《内燃机原理》教学日历一、课程名称:内燃机原理(Principl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二、学时与学分:64/4三、授课内容与学时安排1.课内讲授(56学时)模块一绪论(2学时)(1)内燃机当前的技术水平及今后的发展方向(2学时)20世纪的内燃机内燃机面临能源与环境的严峻挑战内燃机当前的技术水平面向21世纪的内燃机模块二内燃机的工作循环(4学时)(2)内燃机的工作循环(2学时)内燃机的理想循环涡轮增压内燃机理想循环内燃机理想循环热效率(3)内燃机实际循环(2学时)内燃机工作循环举例作业:教材第二章思考题2,3,4,6题模块三内燃机的工作指标与性能分析(4学时)(4)内燃机的工作指标与性能分析(2学时)内燃机的工作指标内燃机的指示参数内燃机的机械损失及机械效率(5)内燃机的有效参数(2学时)内燃机的强化指标与强化分析内燃机的热平衡作业:教材第三章思考题1,2,4题模块四内燃机的燃烧(12学时)(6)内燃机燃烧热化学与缸内空气运动(2学时)燃料燃烧反应方程式及所需空气量燃料燃烧产物量及其物质量的改变燃烧热与绝热火焰温度涡流滚流湍流(7)点燃式内燃机的燃烧(2学时)汽油机的燃烧过程汽油机点火滞燃期及其影响因素(8)火焰结构与火焰传播速度(2学时)循环变动各缸充量的不均匀性汽油机的非正常燃烧(9) 点燃式内燃机的燃烧室(2学时)压燃式内燃机的燃烧可燃混合气形成(10) 燃烧过程(燃烧阶段划分,着火延迟与燃烧噪声,预混与扩散燃烧)燃烧放热率(基本原理与方法,放热率阶段划分)(2学时)(11)压燃式内燃机的燃烧室(直喷式燃烧室,分开式或间喷式燃烧室)(2学时)作业:教材第四章思考题1,4,5,7,8,10题模块五内燃机的燃料与燃料供给(8学时)(12)内燃机燃料与燃油喷射系统(2学时)石油及内燃机燃料汽油和柴油的物理化学特性气体燃料和代用燃料(13)柴油机喷射系统工作原理(2学时)柴油机燃油喷射特性喷油系统与柴油机的匹配(14)柴油机电控喷油系统(2学时)柴油机控制系统电控喷油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电控喷油系统分类(15)汽油机的燃油供给(2学时)汽油机的油气混合与充量分配汽油机供给系统的类型及特征(化油器供给系统,汽油喷射系统)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L型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气体燃料内燃机的类型与特点火花点火式气体燃料内燃机的燃料供给系统双燃料内燃机的燃料系统和控制作业:教材第五章思考题1,2,5,6,7,8题模块六内燃机的换气过程(6学时)(16)四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程(2学时)换气过程的分析换气过程的损失和泵气功换气过程的评价参数提高充气系数的措施(降低进气系统流通阻力,降低排气系统流通阻力,减少对进气充量的加热,合理利用换气过程中的动态效应)(17)二冲程内燃机的换气及排气可用能(2学时)四冲程与二冲程内燃机换气过程比较换气型式换气过程(18)二冲程内燃机换气质量的评价指标(2学时)基准扫气效率排气可用能缸盖气道稳流试验作业:教材第六章思考题1,2,3,5,6,7,8题模块七内燃机增压(8学时)(19)增压方式和涡轮增压系统(2学时)增压技术增压方式定压涡轮增压系统脉冲涡轮增压系统脉冲与定压涡轮增压系统的比较脉冲涡轮增压系统的演变与发展(20)高压比及超高压比涡轮增压系统(2学时)涡轮增压器与内燃机的配合内燃机选配涡轮增压器的要求增压器参数的确定涡轮增压器的流通特性增压器效率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21)涡轮增压器与内燃机的配合特性及调整(2学时)车用发动机及特殊工况下的发动机增压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扭矩特性车用增压发动机的加速特性(22)车用汽油机涡轮增压(2学时)涡轮增压器的调节高原条件下的涡轮增压高背压下的涡轮增压特种车辆发动机的涡轮增压作业:教材第七章思考题2,3,4,6,8题模块八内燃机排放与控制(8学时)(23)内燃机排放与环境污染(2学时)排气中的有害成分光化学烟雾大气质量和排放标准有害气相排放物生成机理NOx的生成 CO的生成 HC的生成(24)内燃机颗粒排放物(2学时)汽油机的颗粒排放柴油机的排烟柴油机排气碳粒生成机理光化学反应(25)内燃机的排气净化(2学时)排气净化的基本思路机内净化的主要途径低排放燃油喷射系统气流组织和多气门技术低排放燃烧室增压技术(26)排气再循环EGR(2学时)机后净化的技术措施三效催化转化器氧化催化转化器NOx催化转化器排气颗粒物捕集器作业:教材第八章思考题2,3,5,7题模块九内燃机的运行特性(4学时)(27)内燃机的运行工况调节及运行特性(2学时)运行工况及工况的标定工况的稳定性及调节常用的调速装置内燃机运行特性(速度特性、调速特性、负荷特性和万有特性)(28)内燃机实用运行特性和功率、燃油消耗率的修正(2学时)船用柴油机的推进特性车用发动机的行驶特性机车柴油机的牵引特性大气条件对内燃机性能的影响功率及燃油消耗率的修正方法作业:教材第十章思考题2,3,6,7题2.课外实践环节(64学时)模块十内燃机的实践教学(64学时)第1部分内燃机拆装实习、模型现场教学,参观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试验室。
汽修班发动机教案10.8汇总

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班班级级::汽汽修修班班 教教师师::我我 单单位位::职职业业高高中中汽车发动机课程教学进度表汽修2014班2018年8月26日一、教学课题:绪论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知道、了解:汽车发展历史2、领会、理解:汽车维护修理的概念3、掌握、运用:4、熟练掌握、灵活运用:三、授课形式:讲授四、知识点:教学重点:汽车维护与修理的概念教学难点:汽车维护与修理的概念突破难点的关健:理解概念五、教学过程时间分配:汽车发展历史 30分钟;汽车的组成与分类 40分钟;汽车维护与修理基本概念 30分钟。
一、汽车发展史1、汽车最初诞生在德国:1886年卡尔.本次制成了第一辆三轮汽车,并且申请了专利,同年德国人戴姆勒制成了第一辆四轮汽车。
现在世界上公认的第一辆汽车是本次制造的三轮汽车。
2、汽车工业的兴起:汽车工业兴起在美国,它是依靠优越的资源和自然条件,宽松的政策,以及欧洲汽车工业受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破坏,使汽车工业迅速崛起。
3、汽车工业重心的转移: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依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使日本的小型车风靡全球.4、汽车工业的中心最终会转向发展中国家。
比如现在的印度,中国。
二、汽车的组成与分类组成:发动机、底盘、汽车电气、车身部分发动机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起动系、进排气系统组成。
分类:按燃料分、按气缸数分、按冷却方式分、按气缸排列形式等三、汽车维护与修理的基本概念六、作业:去图书馆及上网查有关汽车标志及汽车有关小知识七、课后分析小结:一、教学课题:发动机工作原理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知道、了解:发动机总体构造、四冲程发动机的常用基本术语2、领会、理解:发动机换气过程、燃烧过程、3、掌握、运用: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4、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四冲程发动机工作过程与发动机各总成的名称三、授课形式:讲授四、知识点:教学重点:四冲程发动机的常用术语教学难点: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突破难点的关健:工作循环五、教学过程时间分配:一、四冲程发动机发动机基本术语 30分钟二、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30分钟1、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2、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三、二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 10分钟四、转子发动机工作原理 10分钟五、国内外发动机型号 20分钟六、作业:七、课后分析小结:一、发动机的基本结构与基本术语发动机每一次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都必须经过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连续的过程,玄武进行一次这样的过程就叫做一个工作循环。
《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Principl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学分:2.5 总学时:40学时理论学时:34 实验/实践学时:6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发动机原理》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考试课。
《发动机原理》主要讲述内燃机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论。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理解掌握发动机的工作指标、工作循环、换气过程、混合气形成与燃烧、燃料供给与调节、污染物的生成与控制、使用特性与匹配等主要内容,为从事发动机的设计制造和研究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发动机的工作指标以及工作循环,理解提高发动机工作性能的途径。
2.掌握发动机的换气、供油以及燃烧室三者之间的工作过程和特性以及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3.掌握发动机的使用特性与匹配、污染物的生成与控制。
三、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液压传动、机械原理、汽车构造。
四、主要参考教材[1] 周龙保编著.内燃机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 刘峥,王建昕编.汽车发动机原理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3] 蒋德明编.内燃机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4] 董敬,庄志,常思勤.汽车拖拉机发动机(第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5] 王建昕.汽车发动机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五、课程内容(一)动力、经济性能指标与影响因素主要内容:工质对活塞做功及示功图;动力、经济性能指标;影响动力、经济性能指标的环节与因素。
重点:动力、经济性能指标;影响动力、经济性能指标的环节与因素。
难点:工质对活塞做功及示功图。
教学要求:理解示功图和有效性能指标的概念,掌握提高发动机性能的途径。
了解工质对活塞做功及示功图。
(二)燃料、工质与热化学主要内容:燃料及其理化特性;汽油、柴油的质量标准;燃料特型对汽、柴油机工作模式的影响;工质的热力参数。
重点:燃料特型对汽、柴油机工作模式的影响;工质的热力参数。
《发动机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发动机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发动机原理课程编号:0503000804课程类型:学科专业课实验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总学时/学分:48/3 实验学时: 8应开实验学期:第5学期、第6学期(技本)先修课程:汽车构造适应专业:汽车维修工程教育、交通运输制订日期:2006年12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汽车维修工程教育、交通运输专业一门主要学科专业课,本课程主要讲述车用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原理和使用性能,主要内容包括:工程热力学基础、发动机工作循环及性能指标、发动机的换气过程、燃烧的基础知识、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柴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发动机的废气涡轮增压、发动机特性等。
二、课程实验目的通过对内燃机的示功图、喷油泵性能、速度特性和负荷特性实验,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实际工作情况和使用性能,掌握通过实验获取内燃机特性曲线的方法,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基本要求与方式1、基本要求实验前:实验指导教师应确保实验仪器、实验发动机工作状态良好;检查油、水、电情况;了解实验的内容、方法;对学生讲解实验注意事项。
参加实验的学生应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熟习实验的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作好记录的准备。
实验中:实验指导教师对实验的过程和操作方法进行指导;学生要遵守实验室的相关规定,严格按实验指导书的步骤进行操作,作好实验记录。
实验后:关好仪器和发动机,检查油、水、电,分析实验数据,写出实验报告。
2、实验验方式发动机工作正常,在指定工况下,测试发动机相应的性能指标。
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
四、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每个学生要独立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实验教师对实验报告要进行认真批改,写出评语。
实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同组人员姓名、实验台号、实验日期、环境温度、湿度和大气压力;2.列出实验用工具、仪器、设备的名称和编号;3.写出实验项目名称和实验步骤;4.对实验结果、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5.完成实验教师提出的需要实验后的思考和解答的问题;6.对本次实验进行小节,包括实验的收获、体会、建议和要求。
发动机原理教学日历

第 2 页,共 3 页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教学日历
教学日历分章(节)编制表
周 次 课
教学内容安排(按章、节)
学 时
次
授 课 方 式
讲 授 讲 授 讲 授 讲 授
1.参考书 2.作业(必填) 3.使用教具 4.其它
1
1
一、内燃机循环及性能评价指标 1、内燃机理论循环和实际循环 2、实际循环的评定 3、内燃机的经济性和动力性的评定
1)课程教学大纲说明 本课程按照 2007 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汽车设计及制造方向 (本科) 的《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执行教学。 2)教材使用说明及推荐参考书 由于本课程只有 24 学时,只能对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和发动机工作特性给于重 点讲授,故本课程采用林学东编著《发动机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为主要参 考教材。其余参考书目为刘峥、王建昕编著《汽车发动机原理教程》 (清华大学出 版社)和代汝泉编著《汽车运行性能》 (国防工业出版社) 。 3)教学方法说明 本课程以讲授法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趣,配以实例分析来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 4)教学手段说明 本课程涉及工程设计的图片较多,因而采用投影设备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可 以增加教学信息量的输出,使教学达到满意的效果。 5)课程成绩评定说明 本课程考核办法为:本课程考核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考查成绩 包括出勤、课堂表现情况及作业完成情况。 6)其它 为了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理解,在定期安排答疑时间,答疑时间不占用 教学课时。
2
1 2
2 3
2 2
2
3
3
4
4
5 5 6 6
4、内燃机的环境指标 5、机械损失和热平衡 二、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4 1、四行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2、四行程发动机的充气效率 三、发动机燃料与燃烧 5 1、传统燃料的使用特性 2、燃烧热化学 3、燃烧的基本知识 四、汽油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 6 1、汽油机混合气形成 2、汽油机燃烧过程 五、柴油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 7 1、柴油机混合气形成 2、柴油机燃烧过程 六、发动机的特性 8 1、发动机工况 2、发动机的台架试验 3、发动机的负荷特性 9 4、发动机的速度特性 5、万有特性 10 6、发动机与车辆的匹配
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教案

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使学生掌握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概述1.1 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1.2 发动机的分类和性能指标2. 发动机的基本结构2.1 气缸2.2 活塞2.3 曲轴2.4 配气机构2.5 燃油系统2.6 冷却系统2.7 点火系统3.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3.1 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3.2 两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4. 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4.1 功率4.2 扭矩4.3 燃油消耗率4.4 排放指标5. 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5.1 维修注意事项5.2 保养周期及内容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发动机工作原理的相关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利用模型或实物展示发动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加深学生对发动机结构的认识。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发动机的了解和看法。
4. 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观察自家车辆的发动机,并记录其结构特点。
四、教学评价1. 课后实践报告:观察并描述自家车辆发动机的结构特点,了解其工作原理。
2. 小组讨论报告:分析发动机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3. 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发动机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发动机工作原理视频资料。
2. 发动机模型或实物。
3. 课后实践任务指南。
4. 小组讨论报告模板。
5. 课堂问答题目及答案。
六、发动机的类型与性能1. 汽油发动机与柴油发动机的差异6.1 构造和工作原理的区别6.2 性能特点的比较2. 涡轮增压发动机6.3 涡轮增压的工作原理6.4 涡轮增压发动机的优势3. 混合动力发动机6.5 混合动力发动机的构成6.6 混合动力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七、发动机的关键技术1. 燃油喷射技术7.1 燃油喷射系统的作用7.2 燃油喷射技术的种类2. 电子控制单元(ECU)7.3 ECU的功能和重要性7.4 ECU的工作原理3. 高压共轨技术7.5 高压共轨技术的概念7.6 高压共轨技术的优势八、发动机的环保与节能1. 排放控制技术8.1 排放污染物的来源8.2 排放控制技术的作用2. 节能技术8.3 节能技术的重要性8.4 节能技术的应用九、发动机的维修与故障诊断1. 维修工具与方法9.1 维修工具的使用9.2 维修方法的操作步骤2. 故障诊断与排除9.3 故障诊断的基本原则9.4 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十、发动机的保养与维护1. 保养周期与内容10.1 保养周期的制定10.2 保养内容的列举2. 维护技巧与注意事项10.3 维护技巧的分享10.4 注意事项的提醒十一、发动机的改装与升级1. 改装与升级的意义11.1 改装与升级的目的11.2 改装与升级的潜在风险2. 改装与升级的项目11.3 常见的改装项目11.4 升级部件的选择3. 改装与升级的注意事项11.5 改装与升级的安全性11.6 改装与升级的合法性十二、发动机的创新与发展1. 新能源发动机12.1 新能源发动机的类型12.2 新能源发动机的优势与挑战2. 发动机技术的未来趋势12.3 智能化的发展12.4 环保性的提升3. 我国发动机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12.5 行业发展现状分析12.6 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十三、实际操作训练1. 发动机的拆卸与组装13.1 拆卸与组装的基本步骤13.2 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 发动机的性能测试13.3 性能测试的目的与方法13.4 测试数据的解读与分析3. 发动机的故障模拟与排除13.5 故障模拟的设置13.6 故障排除的实践操作十四、案例分析1. 典型发动机故障案例14.1 故障现象的描述14.2 故障原因的分析14.3 故障排除的过程2. 发动机事故案例分析14.4 事故发生的经过14.5 事故原因的调查14.6 事故预防的措施十五、总结与展望1. 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15.1 发动机在汽车中的地位15.2 发动机对汽车性能的影响2. 发动机技术的进步15.3 技术发展的趋势15.4 技术进步的意义3. 学生学习收获与建议15.5 学习收获的总结15.6 未来学习的建议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类型与性能、关键技术、环保与节能措施、维修与故障诊断、保养与维护、改装与升级、创新与发展、实际操作训练、案例分析以及总结与展望。
《发动机原理》(教案大纲)

《发动机原理》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发动机原理英文名称:Fundamental of Automobile Engine开课学期:6学时/学分:64/4或36/2 (其中实验学时:8或4 )课程类型:专业课开课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或车辆工程选用教材:《发动机原理》(第2版)林学东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01执笔人: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汽车发动机及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主要专业理论课。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发动机的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及其性能评价方法、影响发动机性能因素的分析方法;了解提高或改进发动机性能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为合理使用、正确调整以及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合理匹限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初步掌握发动机的试验方法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讲述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它以发动机性能指标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影响内燃机各工作过程以及性能指标的各种因素。
从节能减排角度合理组织发动机工作过程以及如何提高其性能是本课程的中心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发动机的性能指标、性能特性及其分析方法和主要影响因素;初步掌握发动机的试验方法及其数据处理和万有特性制取方法;为汽车动力系统合理匹时奠定理论基础。
根据总学时的要求,内容可根据具体培养要求进行删减。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节着重介绍汽车发动机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发明与发展历程,以及不同阶段汽车发动机发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对待发动机原理这门课程,正确对待以发动机为动力源的汽车发展对社会环境与文明的影响,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方法,培养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1.1本课程的任务、要求和学习方法1.2内燃机与汽车及其发展史简介1.3汽车工业的发展阶段1.4汽车发展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考核要求:了解内燃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内燃机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
武理工主推进动力装置教学日历

4
周次
课次
讲课内容
学时
实验、习题、
大作业内容
学时
附注
必读与参考书
9
10
11
12
13
三.润滑、冷却系统.
第九章.柴油机调速装置
一.调速与调速器概述.
二.机械式及液压式调速器工作原理.
三.液压调速器的调节.
四.调速器故障及维护管理.
第十章.柴油机、换向和操纵系统
一. 压缩空气起动装置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起动条件
二.压缩空气起动装置的主要设备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三.柴油机的起动故障及处理
第十二章.柴油机运转时的管理及应急处理
一.柴油机的备车、起动和机动操纵
二.柴油机运转中的管理
三.柴油机的停车和完车
机动
4
4
4
4
2
注:于开学第一周,送教务处、本系(部)、任课教师:20年月日
学生班各一份,教师自存一份。教研室主任:________年月日
一.活塞组工作条件及常用材料和要求.
二.筒状活塞式柴油机活塞组.
三.十字头式柴油机活塞组及十字头组.
四.柴油机连杆组.
五.柴油机曲轴飞轮组.
七.主要运动机件故障及维护管理.
八.机体、机座、轴承和贯穿螺 栓.
九.气缸套和气缸盖.
十.主要固定机件的故障和维护管理.
第三章. 燃油喷射与燃烧
一.燃油供给系统,回油孔式喷油泵.
总学时
时数分配
讲课
实验
习题课
大作业
50
50
科目主推进动力装置
专业班轮机管理
周次
课次
讲课内容
学时
实验、习题、
《汽车发动机检修》课程日历

/
多媒体讲授
情境二:第一部分:发动机主要部件的检测
2
工作页
引导文教学
第6周
情境二:第二部分:配气机构原理
4
/
多媒体讲授
情境二:第二部分:发动机主要部件的检测
2
工作页
引导文教学
第7周
情境二:第三部分:检修发动机异响
4
工作页பைடு நூலகம்
引导文教学
2
工作页
引导文教学
第8周
4
工作页
引导文教学
2
工作页
引导文教学
第9周
情境三:第一部分:冷却系的工作原理
《汽车发动机检修》课程日历
教学进程
授课内容
时间
课业
授课方式
第1周
情境一:第一部分:发动机构造及基本原理
4
/
多媒体讲授
情境一:第二部分:发动机整机拆装
2
指导手册
实操训练
第2周
4
指导手册
实操训练
2
指导手册
实操训练
第3周
4
指导手册
实操训练
2
指导手册
实操训练
第4周
4
指导手册
实操训练
2
指导手册
实操训练
第5周
情境二:第一部分:曲柄连杆机构原理
2
工作页
引导文教学
第13周
4
工作页
引导文教学
2
工作页
引导文教学
第14周
情境五:第一部分:发动机大修工艺
4
指导手册及工作页
项目教学
情境五:第二部分:发动机大修
2
指导手册及工作页
《汽车发动机原理》教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使学生掌握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
3. 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的概述1.1 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1.2 发动机的分类和性能指标2. 发动机的组成部件2.1 曲柄连杆机构2.1.1 活塞、连杆、曲轴的作用和结构2.2 配气机构2.2.1 气门、凸轮轴、摇臂的作用和结构2.3 燃料供给系统2.3.1 燃油喷射、燃油泵、燃油滤清器的作用和结构2.4 冷却系统2.4.1 散热器、水泵、冷却液的作用和结构2.5 润滑系统2.5.1 机油、机油泵、油底壳的作用和结构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发动机各部件的作用和结构,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2. 教学难点:发动机内部压力和力学的应用,发动机的燃烧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结合实物模型进行演示。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设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课时:本节课共需45分钟,其中讲解30分钟,讨论和练习15分钟。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汽车发动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发动机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介绍各个部件的作用和结构。
3. 分析发动机的燃烧过程,解释发动机内部的压力和力学原理。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发动机技术的理解和看法。
5. 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演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各个部件的运作过程。
6. 设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七、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发动机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用于讲解和演示发动机的原理和结构。
朱明zhubob-发动机模块2教学计划

复习考试
复习考试
6
合 计
52
说明:1、本模块总学时为52学时,其中理论为24学时,实操为20学时,理论考试2学时,实操考试6学时 2、本模块主要讲授传统发动机各总成及各零件检测、调整及维修方法
传统发动机模块二教学计划表
汽修技(6年半)0702 2月27日(星期 三) 2月28日 (星期四) 汽电高07-02 汽车钣金07-02 汽修高07-03 汽修高07-04 汽驾07-02 汽驾07-03 课程名称 教学内容 课时小 计 备注
理 论 部 分 安 排
3月26日(星期 三)3月27日 (星期四)
4月9日(星期 三) 4月10日 (星期四) 4月15日(星期 二) 4月16日 (星期三) 4月18日(星期 五) 4月7日(星期 一) 4月8日 (星期二) 4月11日(星期 五) 4月14日 (星期一) 4月17日(星期 四)
4月7日(星期 一) 4月8日 曲柄连杆机构修理 (星期二) 4月11日(星期 五) 4月14日 (星期一) 4月17日(星期 四) 活塞連杆组的修 理,气缸检修
3月24日(星期 一) 3月25日 (星期二) 3月28日(星期 五) 3月31日 (星期一) 4月3日(星期 四)
6月25日(星期 三) 6月26日 (星期四) 7月1日(星期二) 7月2日(星期三)
6月23日(星期 一) 6月24日 (星期二) 6月27日(星期 五) 6月30日 (星期一) 7月3日(星期 四) 6月25日(星期 三) 6月26日 (星期四) 7月1日(星期 二) 7月2日 (星期三) 7月4日(星期 五)
4月9日(星期 三) 4月10日 曲柄连杆机构修理 (星期四) 4月15日(星期 二) 4月16日 (星期三) 4月18日(星期 五) 活塞連杆组的修 理,气缸检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日历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单位
课程名称发动机原理
课程编号
学时 32 学分 2 适用专业年级 2012 授课教师职称
编写说明
1、教学日历是教师教学的基本文件之一。
授课教师应根据本课程
教学大纲和教案认真编写教学日历。
2、教学日历要按统一格式(可附页填写)打印成册。
3、教学日历要通过教研室主任和系(部)主任审查签批后方可投入使用。
4、每学期开学(或开课)第一周,签批后的教学日历一式四份分别由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系(部)、教研室和授课教师留存。
5、教学日历要长期保存备查。
授课教师: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