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关于幼儿生活礼仪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
146学习版《关于幼儿生活礼仪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以“彬彬有礼”的风貌著称于世。
然而反观当下,许多人的待人接物、言行举止似乎与礼“渐行渐远”,乱闯红灯、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网上谩骂等情景屡见不鲜。
礼仪是融洽人际关系的重要纽带,对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
幼儿期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1.礼仪的含义。
“礼仪卒度,笑语卒获”(《诗经·小雅》),这是“礼仪”一词出现的最早记载。
在古代,“礼”和“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礼”是规则、典章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仪”是“礼”的表现形式,是依据“礼”的具体内容和相关规定所形成的一套固定的程序。
在今天,人们习惯将“礼”与“仪”合起来称为“礼仪”,含有礼节、仪式等意思。
比如,见到教师要问好,幼儿园每周举行的升旗仪式等,都综合了礼貌、仪式等涵义,都是礼仪的内容,是现代礼仪的新概念。
2.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和含义。
不同的学者对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有不同的见解。
王敏认为,幼儿礼仪可以分为学习礼仪、生活礼仪和公共场所礼仪三部分。
许广玉提出,人际交往中的礼貌、礼节和礼仪等知识的学习和训练是幼儿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
邱红艳指出,幼儿的礼仪教育包括礼仪认知、礼仪情感和礼仪行为三个方面的教育。
本研究采用邱红艳的观点,认为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包括礼仪认知、礼仪行为和礼仪情感的教育,并将幼儿礼仪教育定义为把幼儿作为教育对象,将礼貌、礼节、习惯、风俗等教育内容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使幼儿的礼仪认知、行为、情感都能够得到内化的教育。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以幼儿礼仪教育为突破口,重在养成,促进内化,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全面提高幼儿的文明礼仪素养,为幼儿良好品格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幼儿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小天使”,形成“人人有礼貌、个个懂礼节、处处讲礼仪”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园所文化特色,提高幼儿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中班幼儿进餐中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中班幼儿进餐中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2016-03-16 23:54:45)转载▼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国策深入人心,独生子越来越多。
孩子已成为家庭中的核心,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特别宠爱,都害怕自己的孩子受一点委屈,什么事情都包办,时间长了孩子有了依赖,形成一种“饭来张口”的不良进餐习惯。
在我们班上就有这种现象,很多孩子对进餐不感兴趣,有的在进餐时注意力不集中,喜欢东张西望,有的边吃饭边说话,有的将饭菜含在嘴里不咽下去,咀嚼吞咽慢,有的边吃边玩,从而使幼儿养成偏食,挑食,无节制的吃零食等很多不良的进餐习惯。
这些不良的进餐习惯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
幼儿发胖、早熟、各种营养元素的缺失导致的各类疾病,都成为家长头疼的焦点。
因此,如何正确的引导、教育关注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好习惯是我们每位教师在不断探索研究的问题,也是每位家长迫切关注的问题。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幼儿园教育注重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良好的进餐习惯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非常重视幼儿的营养摄入,却忽略了对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
所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显得极其重要。
三、课题研究的实用价值:为了使每位幼儿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应该做到家园一致,能够让幼儿们养成进餐的好习惯。
本课题旨在取得家长重视、配合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措施和实际操作活动,探索培养、提高幼儿良好的进餐好习惯的有效手段和组织形式,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落到实处。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1、本课题旨引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吸收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密切关注教育对象,真正做到观察儿童、了解儿童,欣赏幼儿,成为幼儿真正的伙伴。
对自身的教育行为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形成现代教育思想。
2、通过研究,改变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好习惯的教育,从根本上推进素质教育,追求幼儿教育的价值功能,实现幼儿的主体发展价值。
《大班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大班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他们正处在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自律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此,本文将从大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如何通过实践研究来促进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分析实际情况大班幼儿通常具有以下特点:注意力不集中、自制能力弱、学习乐趣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他们的学习效果不佳,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进。
二、制定学习计划针对大班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的问题,我们可以制定以下学习计划:1.设立学习目标:帮助幼儿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2.注重学习方法:教导幼儿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如何有效记忆、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等。
3.培养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独立思考等。
4.提高自制能力: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幼儿的自制力,如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实施研究在实施学习计划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促进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1.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如每天固定时间进行学习任务,每周进行学习总结等。
2.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如设立学习目标奖励制度、表扬优秀学习者等。
3.通过多种活动方式来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游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
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共同促进幼儿的学习发展。
通过实践研究的过程,我们可以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完善学习计划,从而更好地促进大班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每一个大班幼儿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在园幼儿行为管理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在园幼儿行为管理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许琼华(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泉州362000)一、课题研究的意义我所在系部为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开辟了“实习论坛”,结果实习教师们提出了大量有关幼儿“问题行为”的问题。
从一线老师报告和实际观察,我们可以说在园幼儿身上存在大量行为问题,对在园幼儿实施行为管理是幼儿成长的需要,对有行为问题的儿童进行帮助和干预,才能保证他们的健康发展。
目前青少年行为问题非常突出。
实际上青少年的许多不良行为都能从其幼儿阶段找出根源,幼儿不良行为问题可能增加日后发展问题的几率。
因此,幼儿园作为正规的教育机构,应对幼儿有目的、有计划进行行为管理,塑造良好行为习惯,及早发现其不良心理和行为倾向并加以有的放矢引导和教育。
幼儿园阶段是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为幼儿一生发展打好基础。
通过行为管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预防和改善幼儿的行为问题,是幼儿教育的目的所在,也是社会对儿童发展的期望。
幼儿行为管理非常重要,教师非常重视和关心与课堂管理有关的问题。
然而,教师培养计划却将这一方面技能的训练搁置一旁。
大多职前教师均未接受过课堂行为问题处理等相关的学习和培训。
即使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等课程中稍有提及,但也是一带而过,未受重视。
另外,教师职前培养方法孤立地强调应对儿童捣乱行为的模式,这似乎认定了儿童的消极行为是不可避免的。
这种“亡羊补牢”式的狭隘培训治标不治本,所起的作用及其有限。
研究表明,大多数应对儿童行为问题的有效课堂管理方法,都是将“未雨绸缪”式的课堂管理和教学方法与“亡羊补牢”式的矫正方法结合起来。
本研究可以填补这一理论领域研究的空白。
本课题为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度重点课题(QY201002)作者简介:许琼华(1972—),女,汉族,福建莆田人,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幼儿科学教育本课题来自教育实践,其成果可以运用于指导实践。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研究研究报告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研究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我们认为:孩子的发展最主要的是健康的心灵和体魄。
而健康的第一步取决于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我们发现:3岁幼儿初入园时存在着许多不良饮食行为。
需要及时矫正。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家人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
祖辈、父母过分的溺爱娇惯,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动手能力较差,任性等问题。
和家长的访谈,我们发现小班大都幼儿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少家长很重视对幼儿的认知教育、智力开发,把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则以“孩子还小”为理由而包办代替或不予以纠正,在幼儿发展中存在着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不和谐性、不同步性。
不少幼儿在其它活动时还很自信,但一旦让他们去独立进餐时,就显得不知所措。
有的幼儿尚未形成用餐、漱口等方面的基本行为习惯,如果任由这一情况发展下去,幼儿行为方面的问题将越来越多,幼儿的不良发展将不可避免,对今后的一生都将产生不良的影响。
小班是幼儿从成人呵护中逐步走向独立生活的重要阶段。
小班幼儿的许多行为尚未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大。
因此,小班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具有更重要意义。
我想从进餐实际出发,激发孩子进餐兴趣,提高进餐能力,培养小班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
旨在通过家长、幼儿、教师三位一体的共同努力,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真正起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
二、课题的界定:幼儿良好进餐行为是指幼儿在进餐时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
养成教育是指在进餐教育中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定形。
例如幼儿在进餐时正确使用餐具、具备良好用餐姿势;不挑食,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内的干净与整洁;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声音等。
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doc-幼儿良好生活.
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龙海市华侨幼儿园许静娴一、问题的提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我的成功归功于幼儿园,因为幼儿园让我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可见,健康人生的基础是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
部分家长经常反映幼儿在家不听话,普遍存在着不良的行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现象严重,与在幼儿园的表现不相一致。
我们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需要成人共同努力的过程。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老师和父母重要的责任之一。
为了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必须改掉他们身上一些不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虽然有困难,但是,我们相信通过家园合力共同努力会有所收获的。
幼儿健康领域教育重视健康习惯的培养,因为它是促进健康的根本条件。
学前期的健康行为习惯不仅奠定了幼儿未来健康的基础,而且有益于今后生活、学习、工作的条理性和逻辑性的提高。
所以,幼儿日常健康行为的养成应当尽早开始,常抓不懈,适时要求,家园配合。
幼儿健康领域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即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应当在盥洗、进餐、清洁、睡眠、锻炼、游戏等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渗透教育理念,实施健康教育策略。
二、研究目标:1、根据幼儿年龄、身心特征,针对我园小、中班幼儿在生活行为习惯上出现的新问题,学习借鉴他人对相关该内容的探索和实践。
收集整合教育资源,密切加强家园联系,进一步寻求培养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有效对策和方法,改善育人环境。
通过一定阶段的研究,让在园幼儿能形成该年龄段所具备的良好生活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幼儿园保教水平的提高。
2、尽量创设“自理”的条件与环境,强调在做中培养,鼓励并指导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与家长合作,保持幼儿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延续性、一致性。
三、研究要点:(一)研究时间:2006年元月-----2007年7月(二)研究对象:小、中班幼儿300人(三)研究方法:(1)通过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分析我园目前幼儿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不足,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实验研究。
【研究】期刊会议论文大班幼儿整理习惯的培养结题报告
【关键字】研究《大班幼儿整理习惯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摘要:整理习惯,是大班幼儿进入小学所必须掌握的生活习惯。
本研究采用了调查法、观察法、教育实验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提高大班幼儿整理的能力,培养幼儿整理的习惯进行了研究。
通过该研究总结出了总结出了培养幼儿主动整理的有效策略,以整齐、分类、清楚为原则,总结出一套简单、适合大班幼儿、且操作性强的整理方法。
同时,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和家园合作。
关键词:整理习惯大班幼儿培养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作为幼儿期应该掌握的生活技能,是打招呼、时间观念、整理、健康、安全5个要素。
大班是幼儿在园的最后一学期,也是幼小衔接的关键学期。
在我们班上经常能看到孩子将衣服随手一放,把画笔随手一扔,孩子们摆放物品的柜子杂乱无章、摆放凌乱。
三到六岁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人们常说“三岁看老”,习惯一旦养成,再要改旧比较困难,花费的精力也大,而且还会由于“泛化影响”,养成今后粗心大意,毛毛糙糙的毛病。
新《纲要》在社会目标中也要求:“能努力作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为了让孩子有初步的责任感,也为孩子的长远考虑,我们首先就应该从培养孩子的整理习惯入手。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
”本课题将在这些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整理习惯养成的具体实施策略做进一步的实践研究,来探索幼儿整理习惯养成的方法和途径。
三、课题研究设计(一)研究的目的:提高幼儿整理的能力,培养幼儿整理的习惯(二)研究内容:1、培养幼儿主动整理的有效策略。
2、让幼儿学会整理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期限:一年课题研究的对象:分部大一班幼儿课题研究的方法:1.调查法:为了获得幼儿在实验前的整理能力,我们在实验前向家长发出了问卷,并从收集回来的问卷中统计出幼儿整理的习惯、整理的能力、家长的教养态度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课题总结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课题总结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风气和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针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课题研究中,我发现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首先,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容易分心。
因此,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持之以恒的培养。
其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从小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生在学习中应该逐渐培养独立思考、自学能力,而不是依赖他人的指导和提供的答案。
家长和教师应该鼓励孩子自主探索,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寻找答案的能力。
第三,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提供一个适合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要有充足的学习用具和书籍,保持教室和家庭的整洁和安静。
精神环境要积极向上,鼓励孩子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第四,家长和教师要给予小学生恰当的学习指导。
家长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反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家长和教师要给予小学生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最后,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能力。
小学生的学习任务较多,时间安排紧凑。
因此,要培养他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并按计划执行。
这样既可以帮助他们高效学习,也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其他兴趣和爱好的培养。
综上所述,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
家长和教师要共同努力,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和指导,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
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托小班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和研究报告
托小班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和研究报告慈溪市宗汉街道星光幼儿园课题组执笔马红央【摘要】幼儿期是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期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对人的一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幼儿终身受益。
在这个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在《纲要》指导下,结合托小班幼儿的一日生活,通过观察、交流、讨论、游戏、示范、表扬等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引导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通过两年的研究实践,我们有如下收获:一是开发、构建了生活游戏化课程;二是形成了一套操作性很强的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测评标准;三是我们的幼儿从最开始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要老师帮忙到现在的自己独立照顾自己的生活,不仅不再需要老师的帮助,有时还能主动照顾同伴、让热情地帮老师干力所能及的工作,他们的进步明显。
有的孩子在家中养成的一些坏习惯如:不能按时睡觉、挑食、不会自己吃饭的毛病通过我们的努力,得到了改正。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保证了幼儿健康成长。
我们的教育引导也促进了孩子们的认知和情感的发展,他们热情活泼、积极好学,展现了良好的班级风貌。
四是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不仅主动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意识增强。
还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五是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家长的育儿水平,更新了家长旧的教育观念。
关键词:生活习惯习惯培养言传身教家庭合育一、研究概况(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一个个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小太阳”,几代人都围着他们转,渐渐使孩子们养成了较强的依赖性。
2010年9月,我们对刚入园的托班幼儿进行了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绝大部分家长没有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意识,如:不会正确使用餐具,不能独立进餐,许多孩子存在挑食、偏食现象,不会自己穿脱衣服等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有许多关键时期,0-6岁是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敏感期,而3-4岁幼儿正是人生活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的幼儿已具备有意识的特点,并且可塑性强,可以接受教育者施加的影响。
培养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研究微型课题
培养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研究一、小课题名称:培养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研究二、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越来越关注。
幼儿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与良好的午睡习惯是分不开的。
睡眠是人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种活动,是人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
没有好的睡眠就没有好的身体,幼儿睡眠时,身体各部位和脑及神经系统都在进行调节,氧和能量的消耗最少,利于恢复疲劳,内分泌系统释放的生长激素比平时增加3倍。
《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臵。
幼儿午睡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环节,幼儿期正是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睡得好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对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
三、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午睡时培养幼儿正确的睡姿,右侧卧睡,不趴着睡不蒙头睡。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午睡时培养幼儿不憋尿、不尿床、及时小便的好习惯。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午睡时幼儿进入午睡室应保持安静,动作轻轻,脚步轻轻,不说话,不影响别人休息。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午睡时幼儿自己脱掉鞋子并摆放整齐;拖掉外衣,将衣服叠好放在固定位臵。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午睡时幼儿不咬被角和拉链,不吮手指,不拿小石子、钮扣、玻璃球等危险物品,注意安全。
四、研究内容:(一)组织幼儿散步带幼儿在幼儿园的院子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让孩子们观察花草树木的变化,在草坪上或树下坐一会儿,互相谈一谈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让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享受无穷的乐趣。
睡前散步不仅有助于食物的消化,而且有利于气血的流通,使气顺血和,由此而得到更好的休息和睡眠。
此外,睡前在户外散步,大脑会更清醒,心情会更舒畅,吐故纳新的结果会缩短初睡至熟睡的过程,这对幼儿是有益的。
(二)初入午睡室,教师的适当提示在幼儿进入午睡室时,教师应督促幼儿及时大小便,教师在进入午睡室时,不仅要教育幼儿轻轻讲话、轻轻走路,自己也应该做到轻轻讲话、轻轻走,多用手势代替语言,然后指导幼儿按顺序脱衣服,整齐摆放,并告诉幼儿穿、脱衣服的正确方法、能有礼貌地向教师或同伴请求帮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从而安心地进入睡眠,给幼儿营造一个安静的午睡环境。
培养中班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实践与研究
2019年18期┆225教学随笔培养中班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实践与研究赵 蓉摘 要:在山区,由于家长的教育意识匮乏,多名幼儿未上过小班。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午睡问题较多,比如:无睡觉的意愿、做小动作、小声讲话、四处看、将大小便拉在床上等。
因此,我们以“午睡”这一问题为载体,开展中班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实践与研究。
关键词:中班;午睡;良好习惯 一、课题研究情况简介 (一)课题目标1.培养幼儿正确的睡姿,右侧卧睡,不趴着睡,不蒙头睡。
2.培养幼儿不憋尿、不尿床、及时大小便的好习惯。
3.幼儿能进入睡眠室后保持安静,动作轻,不说话,不影响别人休息。
4.幼儿不咬被角和拉链,不吮吸手指,不拿小石子、橡皮泥、棉花、纽扣、玻璃球等危险物品。
5.幼儿自己脱掉鞋子并摆放整齐,脱掉外衣,将衣服叠好放在固定位置。
(二)研究的意义与价值幼儿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与良好的午睡习惯是分不开的。
睡眠是人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种活动,是人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
没有好睡眠就没有好身体,幼儿睡眠时,身体各部位和脑及神经系统都在进行调节,氧和能量的消耗最少,利于恢复精神,摆脱疲劳,内分泌系统释放的生长激素比平时增加三倍。
(三)研究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反思——实践法。
(四)研究对象 中班全体幼儿。
二、研究准备申报课题,根据本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分析,了解幼儿在家午睡情况,分析解决教师在午睡管理上的误区,参阅相关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方案。
三、研究过程1.第一阶段(2018年9月—2018年10月) 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及整理工作。
2.第二阶段(2018年11月—2018年12月)制定教育目标,根据目标选择活动内容,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如何在午睡时养成好的习惯。
针对幼儿午睡情况设计记录表,并进行跟踪记录。
3.第三阶段(2019年1月—2019年2月) 整理成果资料,分析相关数据。
4.第四阶段(2019年3月—2019年4月)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总结报告的撰写,总结整理研究成果,深化课题研究内容,进行课题研究成果鉴定。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活动总结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活动总结活动名称: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活动时间:2024年5月1日-2024年5月31日活动地点:某某幼儿园活动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活动内容:1. 规则讲解和签订承诺书在活动开始前,幼儿园老师对幼儿进行了一次全体规则讲解。
规则包括:互相尊重,不打架,不抢玩具,不吵闹等。
每个幼儿都在规则承诺书上签了字,表示遵守规则。
2. 游戏体验——小小礼仪师为了培养幼儿的礼仪意识,幼儿园开展了一项名为“小小礼仪师”的活动。
在这个游戏中,每个幼儿都扮演一位礼仪师,通过互动游戏学习如何有礼貌地说话、如何正确行走、如何使用餐具等。
3. 演讲比赛幼儿园组织了一场主题为“我的好习惯”的演讲比赛。
每个幼儿都准备了一段关于自己良好习惯的演讲,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比赛,幼儿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够激发其他幼儿的学习兴趣。
4. 好习惯培养活动展览幼儿园在活动结束后,组织了一次“好习惯培养活动展览”。
每个班级都准备了一个展板,展示幼儿们学习的好习惯和培养的成果。
在展览中,家长们也参与其中,可以和孩子们共同欣赏、学习。
5. 班级制度建设幼儿园通过制度建设来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每个班级都制定了一套班级规则,并组织幼儿一起参与制定过程。
这样,幼儿既能够全面了解规则的重要性,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接受规则。
6. 综合应用——好人好事幼儿园通过“好人好事”活动,引导幼儿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培养他们关心他人的品质。
每个月,幼儿园会设置一个主题,比如“帮助别人”、“谢谢”等,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观察并记录身边发生的好人好事,并与班级分享。
活动效果评估:通过调查问卷、观察记录等方式,了解幼儿们在活动中学到的内容和习得的好习惯,并与活动前进行对比,评估活动的有效性和成效。
活动总结:本次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幼儿们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幼儿期是人的身心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也是惯形成的关键期。
多位教育家都强调了惯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XXX提出“少成若天性,惯成自然”,XXX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惯,XXX教授也指出幼儿期是孩子良好行为规范养成的关键期。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探索如何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惯的手段和方法,以及如何改变家长观念,共同为幼儿良好生活惯的形成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
四、研究方法和步骤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观察记录、实验比较等方法,对幼儿园的幼儿进行调查和研究。
具体步骤包括:制定研究计划、开展问卷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制定幼儿良好惯培养方案、实施方案并进行观察记录、对比实验等。
五、研究结果经过调查和研究,发现我园幼儿存在一些不良惯,如不爱整理玩具、不爱洗手、不爱吃蔬菜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幼儿良好惯培养方案,如开展惯养成教育活动、加强家园合作、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等。
实施方案后,我们进行了观察记录和对比实验,发现幼儿的良好惯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改善。
六、结论和建议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幼儿期是良好惯养成的关键期,幼儿的良好惯对其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园在幼儿良好惯养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应加强幼儿园的惯养成教育和家园合作。
建议其他幼儿园也可以参考我们的研究方法和方案,加强幼儿良好惯的培养,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According to the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Guidelines"。
the task of kindergarten XXX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nd good habits are the XXX。
as well as the XXX good habits is a long process of n。
which requires close n and n among kindergartens。
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课题研究报告方案
家园共育,培养幼⼉良好的⾏为习惯课题研究报告⽅案《农村幼⼉⾏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案⼀、课题研究背景:当前世界教育观念变⾰的主题是:⼈的发展。
只有具有良好⾏为习惯和⼼理素质的⼈,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
“收获⼀种习惯,就收获⼀个成功”,⼀个⼈习惯的培养往往在⼉童时期的养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幼⼉期是⼈的⼀⽣⾝⼼发展尤其⼤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各种良好⾏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幼⼉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期各种良好⾏为习惯的养成对⼈的⼀⽣影响巨⼤,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的⼼理特点所决定的,这⼀时期⼀旦养成良好的⽣活、学习、⾃我保护、品⾏、健康⼼理等习惯,能让孩⼦终⽣受益。
⽬前的独⽣⼦⼥,由于受家长的宠爱和溺爱,养成了各种不良的习惯,这不仅关系到幼⼉的⾝体健康,⽽且关系到对幼⼉的⾃信⼼、意志品质、交往能⼒、⾃我保护等⽅⾯的培养。
随着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造成⼈⼝流动性⼤,我园地处经济发达地区,⼤量的外来务⼯⼈员⼦⼥进⼊我园学习,据统计流动⼈⼝孩⼦已占我园幼⼉⼈数的30%以上,这些孩⼦⼤多较聪明,有灵⽓,但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说过:“幼⼉教育是⼀种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园⼀⽅⾯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共同努⼒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研究证明,在学前阶段家庭对⼉童发展的贡献⼤⼤⾼于幼⼉教育机构。
因⽽,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提⾼家长的教育能⼒,形成有机的家园合作是培养幼⼉良好习惯的重要因素也是重要途径。
⼆、课题的核⼼概念及其界定:核⼼概念:⾏为习惯,是⾏为和习惯的总称。
综合⼼理学家解释,⾏为习惯有如下特点:习惯是⾃动化的⾏为⽅式,习惯是在⼀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有密切关系,习惯不仅仅是⾃动化了的动作或⾏为,也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
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逐渐养成的、⼀时不容易改变的较为稳定的⾏为倾向。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1)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1)培养学生良好研究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生良好研究惯的培养的研究》于2009年经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自课题实施以来,在学校领导和市局教科室的重视和支持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著名教育家XXX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惯。
”“教育的本旨是,养成能力、养成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新课改中也反复强调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培养终身研究的愿望和能力,培养良好的研究惯。
著名教育家XXX说:“好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在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
”研究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研究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
而在非智力因素中,惯又占有重要的位置。
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促使学生自主自觉有效地研究。
多年的教学实践更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研究惯,是研究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从小养成良好的研究惯,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素养,将来才能自觉地去研究,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
研究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研究,而且对今后的研究、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研究的自信心和良好的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研究方法。
”然而,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仍然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成绩轻惯的现象。
教师以知识为本位,疲于奔命,学生苦不堪言。
不良惯一旦形成再纠正,那将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要改变这一现状,一定要转变观念,树立学生为本的理念,将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作为重中之重。
我校以理论研究为抓手,以培养研究惯为努力方向,开展小学生良好研究惯的培养的研究,实施素质教育。
二、课题的界定和理论假说研究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研究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
论文-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但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而积习难改,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
同时,现在的父母大多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特殊技能的培养。
他们宁愿花钱给孩子们上各种兴趣班,却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
生活方面大大小小的锁事几乎是一切包办代替。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父母抱着或爷爷奶奶背着健康结实的孩子上幼儿园;在家里四个老人、两个大人轮流充当“保姆”,穿衣、洗脸、洗手,一切都照顾得周周全全。
吃鱼吃虾时更是挑净刺,剥去壳,亲自送到孩子的口中。
为孩子创设了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全自动化”的环境。
如此这般,父母辛苦,幼儿受害,害在何处?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例如:有的幼儿晚睡晚起,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所以不能保证按时上幼儿园,影响他与其他小朋友正常的活动与交往,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高质量的睡眠能保证幼儿有充沛的精力参加各种活动,而有的幼儿没有午睡的习惯,有的幼儿养成了不正确的睡眠姿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的精神不佳,使他在活动中不能与同伴尽情游戏,交往能力受到影响。
按时起居、定时进餐、合理膳食、积极锻炼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
没有健康,孩子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因此,从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入手,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儿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
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嘉陵幼儿园课题组一、课题名称: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
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习惯贵在从小培养,他指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
”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中全面阐述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幼儿期是孩子良好行为规范养成的关键期;重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完善人格不可缺少的,是成才的基本条件之一。
有句名言:“思想可以决定行为,行为可以决定习惯,习惯可以决定性格,性格也就决定了命运。
”这句话充分强调了在幼儿园加强对孩子的“好习惯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工作。
我们嘉陵幼儿园根据未来人才发展的需求,本着“育人为本、养成为先”的教育理念,重视孩子的养成教育,重视营造健康、快乐、积极的教育环境。
我园是地处县城的公办幼儿园,习惯养成的的培养虽然不是新的问题,但目前我园一是独生子女增多,这些幼儿倍受家长的宠爱和溺爱,处在“独”的成长环境中,自幼受宠,依赖性强,独立意识差;二是外来务工、留守的幼儿增多,这些幼儿的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使这部分的幼儿缺乏良好的细心的教育,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
这些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嘉陵幼儿园课题组一、课题名称: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
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习惯贵在从小培养,他指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
”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中全面阐述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幼儿期是孩子良好行为规范养成的关键期;重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完善人格不可缺少的,是成才的基本条件之一。
有句名言:“思想可以决定行为,行为可以决定习惯,习惯可以决定性格,性格也就决定了命运。
”这句话充分强调了在幼儿园加强对孩子的“好习惯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工作。
我们嘉陵幼儿园根据未来人才发展的需求,本着“育人为本、养成为先”的教育理念,重视孩子的养成教育,重视营造健康、快乐、积极的教育环境。
我园是地处县城的公办幼儿园,习惯养成的的培养虽然不是新的问题,但目前我园一是独生子女增多,这些幼儿倍受家长的宠爱和溺爱,处在“独”的成长环境中,自幼受宠,依赖性强,独立意识差;二是外来务工、留守的幼儿增多,这些幼儿的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使这部分的幼儿缺乏良好的细心的教育,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
这些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因此我们拟以本课题为突破口,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了解幼儿习惯的现状,探索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手段和方法,以及如何改变家长观念,通过家园合作,共同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幼儿园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而幼儿良好习惯是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未来一代新人应具备的素质。
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而现实中“三教”的脱节又使养成教育面临困难。
因此,我们着重探索适合幼儿各种良好习惯形成的教育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
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根据幼儿年龄、身心特征,针对幼儿习惯上出现的问题。
学习借鉴他人对相关该内容的探索和实践,收集整合教育资源,密切加强家园联系,寻求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有效对策和方法,让在园幼儿能形成该年龄段所具备的良好习惯。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1、明确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内容,并进行分类研究;2、明确幼儿不良习惯的形成原因及矫正策略;3、探索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4、探索如何指导家庭与幼儿园配合,共同做好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重点抓住两大方面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1、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2、幼儿文明礼仪的养成。
内容的确定: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将有代表性的、普遍性的习惯筛选出来。
1、自理能力方面重点培养以下几个内容:进餐(不挑食,安静就餐,保洁,不剩饭,餐后擦嘴漱口)、饮水(使用自己的杯子,自己喝水,将杯子放回原处)、睡眠(自己穿脱衣服,按时入睡、按时起床,保持正确睡姿)、入厕(主动入厕,主动遵守入厕秩序,正确脱提裤子)、盥洗(饭前便后洗手,洗手方法正确,使用自己的毛巾)、整洁(整理自己的物品,将各种物品摆放整齐)等。
2、文明礼仪方面主要培养以下几个内容:语言(见人主动问好,能使用文明用语)、行为(无推打拥挤现象,不随地吐痰,不抢东西、不随手扔东西)、举止(不抠鼻子,不挤眼睛,正确走路,不咬指甲)、仪态(坐姿、站姿、行走姿势正确)、合作意识(喜欢交流,乐于助人,乐意分享,诚实,知道谦让,愿与同伴游戏)等。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综合运用调查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教育科研方法,力求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实效性。
1.文献法:收集国内外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方法,借鉴其研究成果,针对我园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调查不同教养环境方式对幼儿不同个性的影响。
3. 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分析我园目前幼儿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不足,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实验研究。
把教师搜集、观察、调查到的信息,运用到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并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作出分析、评价。
4.观察法:观察幼儿一日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加以分析、研究。
5.经验总结法:坚持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边修正,及时形成阶段性总结。
对课题分阶段实施情况定期分析总结并定期举办成果展示活动,如学习心得、论文交流、经验介绍等。
七、课题的研究成果(一)更新理念,家园树立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教师是幼儿园工作的基层实施者,是幼儿园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教师的教育观念指导和影响着她们的教育工作。
为了让教师们真正规范地落实“把养成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去”,我们制定了《幼儿园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标准》,然后再通过教研活动“养成教育专题研讨”指导教师教育观念和引导方式,同时,我们对教师还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念培训,使我们每一位老师做一个爱孩子、尊重孩子、懂得赏识和引导孩子的优秀教师。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事,也非单方面努力所能成就之事。
因此,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
我们一方面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了解幼儿园习惯培养的目的、内容及方法,运用多种有效手段吸引家长的关注和参与;另一方面,帮助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良好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做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抓住时机,帮助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正确概念。
首先让幼儿了解什么是良好的习惯,明白哪些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采用示范、讲解的方法,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使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
如:知道站队时不能拥挤,不能大声喧哗;玩玩具时不能争抢别人的玩具,而且玩完之后会把玩具摆放整齐;不能撕书,不破坏幼儿园的东西。
再如:中班幼儿知道良好的入厕习惯的要求是:知道及时入厕;自觉排队入厕,不打闹,不逗留,文明入厕;大小便后能及时冲厕,便后整理好衣裤再出厕所。
幼儿学习知道了正确的习惯要求后,偶尔有那个小朋友忘记了,别的小朋友都会提醒他改正。
(三)创设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1、结合儿歌、故事,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在常规活动中,进餐、洗手、入厕、穿脱衣裤是最重要的项目,在培养和训练孩子时,我们创编一些朗朗上口,易读易懂的儿歌,如《洗手歌》、《吃饭歌》、《叠衣服》等儿歌,孩子们学会了儿歌,在进行活动时,背一背儿歌,动作要领就掌握了。
如:在幼儿洗手时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练习:“卷起衣袖淋湿手,拿起肥皂搓搓手,手心手心搓一搓,手背手背洗一洗,清水冲,脏水流,洗完小手甩三下,再用毛巾擦干净。
”又如:小班幼儿不爱吃青菜的人数较多,因此在吃青菜前,教师以故事、儿歌等的形式帮助幼儿认识青菜,了解吃青菜的好处,孩子们都喜爱小动物,当老师说:我们一起来做小白兔,尝尝青菜时,大多数孩子都愿意尝试着把以前不爱吃的青菜吃掉。
针对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出现的语言、行为、举止、仪态和合作意识等方面的不良习惯,我们搜集了大量有利于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故事,或者教师与幼儿共同创编、续编故事。
例如:为帮助幼儿学习和正确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我来帮你好吗”等,我们通过故事《买礼貌》使幼儿懂得讲文明有礼貌的重要性,使幼儿知道当你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如何表达你的感激,因为“谢谢”两个字很神奇,能使做好事的人产生一种继续做好事的愿望,也会使接受帮助的人不忘别人的恩情。
2、创设主题活动促进养成良好习惯。
小班年段我们把重点放在常规和自理能力的培养上,同时针对各班幼儿的情况进行情感教育、礼貌教育,教孩子学会互相帮助,营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生活和学习氛围。
各班根据幼儿的特点,设计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如:通过“找朋友”让幼儿认识自己的毛巾和杯子;“谁是大老虎”培养幼儿自己吃饭;“能干小宝贝”学习简单的自理技能;“帮玩具宝宝找家”学习收拾玩具。
老师们从生活的点滴开始,耐心、细心的教育并不断重复、引导。
中班年段重点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让幼儿了解父母、长辈的职业与自己的关系,尊重他们的劳动,提出每天为家人做一件事,并且在“养成教育评比栏”对幼儿进行评比;引导幼儿体验“爱”“关心”“尊重”等情感,让幼儿在学习、实践、体会、感悟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大班年段将养成教育与主题活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如:主题《我是中国人》重点培养幼儿从小爱家,爱祖国、爱幼儿园、爱身边的人,并有初步的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
主题《我是大班小朋友》:开展“大带小”的活动,培养幼儿爱护小弟弟、小妹妹,并会主动帮助小弟弟、小妹妹,体验帮助他人后的快乐。
同时也可以增强幼儿团结、协商、合作的意识。
“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谦让与分享;团结起来力量大,合作成功真好;知道遵守社会行为规则和公共秩序;知道做个守信用的孩子等等这些良好品质,都可以在各种主题活动中得到训练和培养。
通过“礼仪儿歌比赛”的活动,从班里评选出“文明用语小宝贝”、“文明学习小宝贝”、“关爱老人小宝贝”等,促进了幼儿道德价值的内化,使礼仪行为真正成为幼儿内部的需要。
3、区域活动为幼儿的练习提供便利条件。
做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在游戏中他们是最开心的、最快乐的,他们喜欢边说边玩,因此在区域活动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能力的锻炼。
为了培养小班幼儿正确使用餐具的习惯,教师引导幼儿玩“喂宝宝”等娃娃家的游戏。
在中班,我们设置了“娃娃服装店”,幼儿在游戏中给游戏伙伴穿衣服,脱衣服,拉拉链,挂衣服,叠衣服,整理衣服等等的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中,乐此不疲反复练习,从而使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自我服务意识加强了。
惯。
4、抓住时机,注重随机鼓励和表扬。
心理学家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进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
”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得到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