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神秘的影子
2024年大班主题神秘影子教案
![2024年大班主题神秘影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c16c1a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4f.png)
2024年大班主题神秘影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主题课程,教材为《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手册》中的“神秘的影子”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影子与光线的关系、影子游戏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知道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2. 观察并描述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参与影子游戏,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影子与光线关系的掌握。
重点: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参与影子游戏,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卡片、剪刀、胶带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卡片,在白布上形成影子,引导学生观察影子。
(2)教师提问:“大家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吗?影子与光线有什么关系?”2. 例题讲解:(1)教师简要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学生分组,用手电筒照射卡片,观察影子的变化。
(2)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4. 影子游戏:(1)学生分组,用画纸、彩笔、剪刀等制作影子道具。
(2)各组展示影子道具,进行影子表演。
六、板书设计1. 影子形成原理:光线照射物体,物体遮挡光线,形成影子。
2. 影子与光线关系:光线角度变化,影子长度变化;光线方向变化,影子位置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的影子现象,记录下来并描述。
(2)设计一个影子游戏,与家人或朋友一起玩。
2. 答案:(1)记录描述家里的影子现象。
(2)设计并分享影子游戏的玩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影子观察活动。
(2)开展影子画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的观察影子活动。
大班科学精品教案神秘的影子优秀篇
![大班科学精品教案神秘的影子优秀篇](https://img.taocdn.com/s3/m/ea9e982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5f.png)
大班科学精品教案神秘的影子优秀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第五单元“光和影”,具体内容为“神秘的影子”。
本章详细介绍了影子的形成原理,如何观察影子,以及通过手影游戏探索光与影的奇妙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是如何形成的,初步理解光与影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表达生活中光影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光与影的关系,手影游戏的操作。
教学重点:影子的形成原理,观察生活中的光影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多媒体课件。
学具:白纸、剪刀、画笔、手影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在白布上投射影子,引导幼儿观察影子,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讲解影子是如何形成的,光与影的关系。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发一张手影卡片,用手指和卡片摆出不同的影子,观察影子的变化。
4. 手影游戏(10分钟)教师示范手影游戏,引导幼儿尝试不同的手影造型,探索光与影的关系。
5. 小结与拓展(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影子是如何形成的?2. 光与影的关系3. 手影游戏:探索光影的奇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光影现象,画一幅影子画。
答案:影子画,内容为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光影现象。
2. 家庭作业:与家长一起玩手影游戏,记录下有趣的影子造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手影游戏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初步理解了光与影的关系。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生活中对光影现象的观察,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同时,教师可组织更多有关光影的活动,如影子剧场、光影摄影等,丰富幼儿的科学学习体验。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手影游戏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幼儿兴趣的关键环节。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https://img.taocdn.com/s3/m/48006ff5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08.png)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对影子产生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2、帮助幼儿了解影子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幼儿理解影子形成的必要条件。
(2)引导幼儿通过实验观察,总结影子的变化规律。
2、难点(1)如何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幼儿解释光沿直线传播导致影子形成的原理。
(2)帮助幼儿理解物体形状和光源位置对影子形状和大小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影子现象,激发其好奇心。
2、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小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影子的形成和变化。
3、讨论法:组织幼儿讨论影子的相关问题,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四、教学准备1、手电筒、各种形状的玩具(如人偶、动物模型、积木等)、白色幕布或墙壁。
2、蜡烛、透明杯子、水。
3、制作相关的 PPT 或图片,展示不同场景下的影子。
五、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1)教师在教室里打开手电筒,照射在墙壁上,形成一个明显的光影。
(2)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墙上是什么呀?”引导幼儿关注影子,并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在哪里见过影子呢?”(3)鼓励幼儿举手回答,分享自己见过影子的经历。
2、认识影子(1)播放 PPT 或图片,展示各种物体的影子,如树影、人影、建筑物的影子等。
(2)引导幼儿观察影子的形状、颜色,并提问:“影子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影子是黑色的?”(3)与幼儿一起总结影子的特点:影子是黑色的,它的形状和物体相似。
3、探索影子形成的原因(1)教师将一个玩具放在白色幕布前,用手电筒从一侧照射,形成影子。
(2)问幼儿:“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如果把手电筒关掉,影子还在吗?”(3)关掉手电筒,让幼儿观察影子的消失,从而引导幼儿理解:有光才有影子,光被物体挡住了,就形成了影子。
4、实验操作:探究影子的变化(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手电筒和不同形状的玩具。
(2)让幼儿自己尝试改变玩具的位置、手电筒照射的角度,观察影子的变化。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优秀篇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优秀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c72841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9.png)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优秀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主要围绕第四章“光与影”展开,详细内容涉及影子的形成、影子与光源的关系、影子的变化规律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知道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及合作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影子与光源关系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及合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小玩具、卡片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小玩具,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形成。
(2)引导幼儿讨论:影子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形成影子?2. 例题讲解:(1)教师讲解影子形成原理,让幼儿了解光源、物体、影子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观察影子与光源的距离、角度对影子大小、形状的影响。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每组用画笔、剪刀、胶水等学具制作自己的影子戏。
(2)各组展示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
(2)强调观察、思考、表达、合作在科学探索中的重要性。
5. 拓展延伸:(1)让幼儿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家人分享。
(2)开展“影子画”创作活动,鼓励幼儿用影子创作有趣的画面。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2. 影子与光源的关系3. 影子的变化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家人分享。
2. 答案:影子现象的观察记录。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合作,培养其科学探索能力。
2. 幼儿反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影子现象产生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拓展延伸: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024年大班的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
![2024年大班的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https://img.taocdn.com/s3/m/9f2f8f8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3.png)
2024年大班的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活动手册》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神秘的影子”。
通过本章学习,幼儿将探索影子的形成原理,了解光与影的关系,培养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知道光与影的关系。
2. 能够通过观察、实践,发现影子的变化规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光与影的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实践和发现影子的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小玩具、不透明物体(如书本、盒子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观察户外阳光下的影子,提问:“你们发现影子有什么特点?它是怎么形成的?”引导幼儿思考。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让幼儿明白光与影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利用手电筒和物体制造影子。
(2)实践操作:每组幼儿利用手电筒、物体和画纸,制造出不同的影子,观察影子的变化。
(3)分享交流:各组展示作品,分享实践过程中的发现。
5. 创意活动:鼓励幼儿利用画纸、彩笔、剪刀和胶水,创作出独特的影子画。
六、板书设计1. 神秘的影子2. 内容:(1)影子的形成原理(2)光与影的关系(3)影子变化的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利用家中的手电筒和物体,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变化,完成一幅“我的影子画”。
答案:幼儿需上交一幅反映影子变化的画,并在画作旁边简要描述影子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邀请家长参与,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继续探索影子的奥秘。
(2)组织一次户外科学探索活动,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观察、体验光与影的神奇变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024年大班的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
![2024年大班的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https://img.taocdn.com/s3/m/8c4da7a1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8.png)
2024年大班的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光与影”,详细内容为“神秘的影子”。
通过学习,引导幼儿探索光与影的关系,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的概念,知道影子的形成原因。
2. 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光的传播。
难点:光的传播角度与影子变化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画有动物图案的卡片。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画有动物图案的卡片,在白布上形成影子。
引导幼儿观察影子的形状,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让幼儿理解光与影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用水彩笔在画纸上画自己喜欢的动物,然后剪下来。
教师指导幼儿用手电筒照射,观察影子的变化。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影子会随着光线的角度变化而变化?六、板书设计1. 神秘的影子2. 内容:光与影的关系影子的形成原理光的传播角度与影子变化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自己的影子剧场请幼儿回家后,用卡片、手电筒等材料制作一个影子剧场,和家人分享自己的作品。
2. 答案:幼儿制作的影子剧场,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设计,没有固定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在课后继续探索光与影的关系,如:在不同的光线下,影子的变化等。
同时,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增强亲子互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易懂性;4.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5. 小组讨论的引导与问题的提出;6. 作业设计的实用性与创造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广度。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教学设计:神秘的影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教学设计:神秘的影子](https://img.taocdn.com/s3/m/1ab9774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40.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教学设计:神秘的影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能够观察和描述影子的产生和变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和分享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
2.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用语言描述影子的变化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光源(如太阳、手电筒)、影子模具(如玩具、树叶)、白纸、画笔。
2. 环境准备:室内光线充足,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什么是影子,影子是如何产生的。
2. 实验一:阳光下的影子。
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让幼儿观察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并尝试用画笔记录下来。
3. 实验二:手电筒下的影子。
教师关掉室内灯光,使用手电筒作为光源,让幼儿观察不同物体的影子,并尝试用画笔记录下来。
4. 影子游戏。
教师准备一些影子模具,如玩具、树叶等,让幼儿尝试用模具在白纸上制造影子,并观察影子的变化。
5. 总结与分享。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影子变化,并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影子,并用画笔记录下来。
2. 延伸活动: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影子表演,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利用影子模具进行表演。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是否能积极观察和描述影子的变化。
2. 评价幼儿在影子游戏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否能用模具制造出有趣的影子。
3. 评价幼儿在总结与分享环节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否能用语言描述影子的产生和变化。
七、教学建议:1. 对于观察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关注光源和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影子的产生。
2. 对于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指导,如帮助他们操作模具,鼓励他们参与影子游戏。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https://img.taocdn.com/s3/m/caf17f99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0.png)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积极探索影子产生的原因和变化规律。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探索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幼儿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
(2)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影子的变化规律。
2、难点(1)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准备1、手电筒、各种玩具、白色幕布、蜡烛等。
2、选择一个有充足阳光的场地。
四、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1)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影子的有趣动画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
(2)提问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到影子,在哪里看到过影子。
2、探索影子的产生(1)教师在教室里打开手电筒,照射在墙上,让幼儿观察手电筒光和墙上影子的关系。
(2)请幼儿将自己的小手放在手电筒前,观察手的影子。
(3)提问幼儿:“为什么会有影子出现?”引导幼儿思考影子产生的条件。
3、实验探究(1)教师将幼儿带到室外,让幼儿在阳光下自由活动,观察自己和其他物体的影子。
(2)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给每个小组提供不同的物品,如玩具汽车、玩偶等,让幼儿用这些物品在阳光下制造影子,并观察影子的形状和大小。
(3)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不同的物品影子的形状不一样?”4、影子的变化(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的位置和长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让幼儿改变物品与光源的距离和角度,观察影子的变化。
(3)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和表达自己的发现。
5、了解影子的用途(1)教师向幼儿介绍影子在生活中的一些用途,如皮影戏、日晷等。
(2)让幼儿讨论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影子。
6、创意活动(1)组织幼儿回到教室,让幼儿用手影模仿各种动物,其他幼儿猜测。
(2)给幼儿提供材料,让幼儿制作自己喜欢的影子道具,并进行表演。
7、总结(1)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本次活动的内容,总结影子产生的条件、变化规律和用途。
(2)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探索影子的奥秘。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优秀篇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优秀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79be3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c3.png)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优秀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五单元“光和影”,围绕“神秘的影子”这一主题展开。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十五章“影子的奥秘”,包括影子的形成、影子与光源的关系、影子的变化及影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认识到影子与光源、物体之间的关联。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 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及影子与光源、物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影子的形成过程,学会观察和描述影子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纸、剪刀、画笔、投影仪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在室内关灯,用手电筒照射一个玩具,让幼儿观察墙上的影子,引导幼儿探讨影子的形成原因。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投影仪、手电筒等,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让幼儿了解影子与光源、物体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幼儿用画笔、剪刀等学具,制作自己的影子戏。
4. 影子游戏(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影子追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影子的变化。
5. 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5分钟)教师展示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电影、皮影戏等,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实际意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秘的影子2. 内容:(1)影子的形成原理(2)影子与光源、物体的关系(3)影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关于影子的手工作品,并描述其特点。
2. 答案示例:影子手工作品为一个小狗影子,小狗的影子特点是四肢修长,尾巴翘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鼓励家长参与,共同探索影子的奥秘。
2024年最新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
![2024年最新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https://img.taocdn.com/s3/m/473c49d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13.png)
2024年最新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光与影”,详细内容为“神秘的影子”。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幼儿将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探索光与影的关系,并亲手制作简单的影子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认识到生活中光与影的普遍存在。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3. 增强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的产生原理。
教学重点:光与影的关系,以及如何制作简单的影子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投影仪、图片等。
2. 学具:剪刀、透明胶带、彩色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在教室中制造影子,让幼儿观察并思考影子的产生原因。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实际操作,讲解影子的产生原理,引导幼儿探讨光与影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指导幼儿分组进行影子游戏,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变化。
4. 动手操作(10分钟)教师指导幼儿利用彩色纸、画笔等学具,亲手制作简单的影子戏。
5. 成果展示(5分钟)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影子戏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趣事。
六、板书设计1. 神秘的影子2. 内容:影子的产生原理光与影的关系制作简单的影子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的光源,找出至少3个不同的影子。
(2)与家人一起制作一个影子戏,记录制作过程和心得。
2. 答案:(1)例如:台灯下的书影、窗户边的树影、电视屏幕上的倒影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学习影子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影子探索活动。
(2)开展家庭影子戏创作比赛,鼓励幼儿与家人共同参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动手操作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教师可提前在教室内设置不同位置的影子,让幼儿在进入教室时就能感受到影子的神秘。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https://img.taocdn.com/s3/m/075c3286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61.png)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第四单元“光和影”的第12章节,详细内容围绕“神秘的影子”展开。
通过观察、实验、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探索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是由光照射物体产生的,能描述影子的基本特征。
2. 学会使用不同材料制作影子,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设计,制作出不同形状的影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卡片、剪刀、胶水、画笔等。
2. 学具:手电筒、白纸、卡片、剪刀、胶水、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在室内关灯,用手电筒照射物体,观察影子的形成。
(2)引导幼儿思考:影子是怎么出现的?光和影之间有什么关系?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实物展示,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材料,指导幼儿用卡片、剪刀、胶水等制作影子。
(2)鼓励幼儿创新设计,制作出不同形状的影子。
(1)请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影子,分享创作过程。
(2)教师点评,引导幼儿互相学习、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秘的影子2. 内容:(1)影子的形成原理(2)光与影之间的关系(3)制作影子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意影子画要求:运用所学知识,以“影子”为主题,创作一幅创意画。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影子画。
2. 作业提交:下节课前提交,教师进行点评、展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开展户外活动,让幼儿在阳光下观察、探索影子的变化。
(2)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优秀篇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优秀篇](https://img.taocdn.com/s3/m/5492beb8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a.png)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优秀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神秘的影子”。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理解影子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实验,掌握影子的形成原理,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卡片、剪刀、胶带等。
2. 学具:手电筒、白纸、剪刀、胶带、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让幼儿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引导幼儿发现影子的存在。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讨论影子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让幼儿了解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通过卡片实验,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变化,探索影子的规律。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进行影子游戏,用白纸、手电筒制作不同的影子。
(2)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讨论影子变化的规律。
(2)引导幼儿思考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光的直线传播2. 影子的变化规律:形状、大小、方向3. 影子游戏:手影、物体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有趣的影子要求:用白纸、手电筒、剪刀、胶带等材料,制作一个有趣的影子,并描述影子的特点。
答案:略2. 作业题目: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要求:观察生活中影子现象,举例说明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对影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幼儿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1)鼓励幼儿在家庭、社区中寻找影子现象,探索影子的奥秘。
(2)开展影子主题的手工、绘画等活动,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优秀篇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优秀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70c48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1c.png)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优秀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知道光和影的关系。
2.培养观察、探索影子的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想象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影子的产生原理,学会观察和操作影子。
2.教学难点:理解光和影的关系,运用影子进行创意表达。
三、教学准备1.教具:手电筒、各种物品(如玩具、书本等)、白纸、透明胶带、画笔。
2.环境布置:暗室或光线较暗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手电筒,引导学生观察手电筒的光。
2.提问:你们知道手电筒的光有什么特点吗?3.引导学生回答:手电筒的光是直射的,可以照亮物体。
(二)探索影子的产生1.教师将手电筒照射到一个物体上,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影子。
2.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影子是怎么产生的?3.引导学生回答:影子是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挡住了光线,形成了影子。
(三)操作影子1.教师将白纸贴在墙上,引导学生用手电筒照射不同物品,观察影子的变化。
2.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影子的大小和形状与什么有关?3.引导学生回答:影子的大小和形状与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有关。
(四)创意影子1.教师将画笔和透明胶带分发给每位学生,引导学生用影子作画。
2.提问:你们能用手电筒和影子创作出什么作品呢?3.学生自由发挥,用影子创作出各种有趣的画面。
1.学生展示自己的影子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影子的知识?4.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六)拓展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寻找生活中的影子。
2.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时间段影子的变化,了解太阳光对影子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和创意影子,让学生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和特点。
2.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想象力得到激发。
3.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不足之处:在户外观察活动中,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天气原因无法观察到明显的影子变化,教师需提前做好预案,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最新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
![最新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https://img.taocdn.com/s3/m/68d9668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e5.png)
最新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的第三章“光与影”,详细内容为“神秘的影子”。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探索光与影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不透明物体形成的现象,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 能够观察、描述影子的特点,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影子的变化与光的关系。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光与影的关系。
难点: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理解影子的变化与光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透明胶带、剪刀、画纸、画笔、卡片等。
学具:每组一个手电筒、一张画纸、一支画笔、若干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邀请幼儿观察室内光线变化,引导幼儿发现光与影的关系。
(2)让幼儿相互观察,分享彼此发现的影子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让幼儿了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不透明物体形成的。
(2)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观察影子的特点,发现影子的变化与光的关系。
3.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分组,每组用画纸、画笔和手电筒进行影子实验。
(2)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影子的特点,记录实验结果。
(2)引导幼儿探讨光与影的关系,加深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
5. 游戏环节(5分钟)(1)组织幼儿进行“影子猜猜看”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秘的影子2. 内容:影子形成原理:光线照射不透明物体光与影的关系:光线强弱、方向影响影子的大小和形状影子特点:形状、大小、位置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中不同时间段的光线变化,画出影子的形状。
(2)思考:如何用卡片和手电筒制作有趣的影子动画?2. 答案:(1)根据实际观察,画出不同时间段影子的形状。
(2)利用卡片和手电筒,制作简单的影子动画。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https://img.taocdn.com/s3/m/59757738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f5.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一、内容分析影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对影子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这一主题的科学教案旨在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了解影子的形成、变化及其与光的关系等科学知识。
同时,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幼儿能够知道影子是由于物体遮挡光线而形成的。
2.了解影子的长短、大小与光源的远近、角度以及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
3. 学会用简单的工具(如手电筒)制造影子,并能改变影子的形状。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描述自己的发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 让幼儿在探索影子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理解影子形成的原因,即物体遮挡光线产生影子。
2. 掌握影子的长短、大小与光源和物体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幼儿发现影子大小、长短变化的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
2.在实验过程中,让幼儿自主探究并理解影子形成与光的传播方向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 手电筒若干(与幼儿小组数量相同)。
- 各种形状的小物件(如积木、小动物玩具等)。
- 大白纸若干张。
-多媒体课件,包括关于影子形成的动画视频、不同情况下影子变化的图片等。
2. 学具准备- 每个幼儿一支彩笔。
五、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影子形成的动画视频,直观地向幼儿展示影子是如何产生的。
这种方法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
例如,在讲解影子形成的原理时,先播放一段动画,画面中有一个小朋友站在阳光下,阳光照射到小朋友身上,在地面上就出现了影子。
2024年大班主题神秘影子教案
![2024年大班主题神秘影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ab90b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b2.png)
2024年大班主题神秘影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主题活动,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第5册,主要围绕“神秘影子”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第二章“光与影”,第三节“影子的奥秘”,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探索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知道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影子的奥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影子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具:手电筒、白纸、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组织学生围坐在一起,关掉教室的灯光,用手电筒照射白布,让学生观察白布上的影子。
(2)引导学生谈论影子是什么,影子是从哪里来的。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演示光与影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形成影子。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每组用手电筒照射不同的物体,观察并记录物体的影子。
(2)小组之间交流影子观察结果,讨论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4. 知识巩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2. 光与影之间的关系3. 实践活动:观察不同物体的影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影子探秘请学生用手电筒照射家里的物体,观察并记录它们的影子,然后画出来。
2. 答案:(1)影子的形成原理: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形成影子。
(2)光与影之间的关系: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产生影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教学设计:神秘的影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教学设计:神秘的影子](https://img.taocdn.com/s3/m/2e262d57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7a.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教学设计:神秘的影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能够观察和描述影子的产生、变化和消失的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游戏和观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探索和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影子的产生原因,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影子。
2.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用语言描述影子的变化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手电筒、玩具、卡片、颜料等。
2. 环境:室内光线充足,便于观察影子的产生和变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影子游戏,引发幼儿对影子的兴趣。
2. 基本概念:介绍影子的概念,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影子。
3. 观察与实验:让幼儿用手电筒和玩具进行实验,观察影子的产生、变化和消失过程。
4. 讨论与分享: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影子的变化。
5. 创意表现:让幼儿使用颜料和画笔,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影子。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影子,并用手机记录下来,下次上课分享。
2. 延伸活动: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和表现自然环境中的影子。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幼儿对影子产生、变化和消失过程的观察和描述,以及他们在创意表现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结果性评价:通过作业和延伸活动,评估幼儿对影子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适用性,以及幼儿的反馈。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八、教学拓展1. 影子剧场:组织幼儿用各种物品和身体部位创造出不同的影子,进行影子剧场表演。
2. 影子游戏:设计一些需要利用影子进行游戏的户外活动,如影子捉迷藏、影子舞蹈等。
九、家长沟通通过家长会、家访或线上沟通的方式,与家长分享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进步,告知家长在家中如何支持和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索影子。
大班科学优质教案神秘的影子优秀篇
![大班科学优质教案神秘的影子优秀篇](https://img.taocdn.com/s3/m/564fbf1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0.png)
大班科学优质教案神秘的影子优秀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围绕“神秘的影子”展开。
主要学习光与影的基本概念,探索影子产生的原理,了解影子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影子的概念,认识影子是由光照射物体产生的。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热爱生活、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产生的原理。
教学重点:影子与光的关系,以及影子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图片、卡片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在室内关灯,用手电筒照射一个玩具,让幼儿观察墙上的影子,引发幼儿对影子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影子的概念、产生原理和特点,让幼儿了解影子是由光照射物体产生的。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给出一个物体,让幼儿用手电筒照射,观察并描述影子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4.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利用手电筒、白布等材料,观察影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6. 影子游戏(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影子游戏,如模仿动物影子、猜影子等,巩固所学知识。
7. 创意影子画(10分钟)幼儿用画笔、剪刀、胶水等学具,创作自己的影子画,展示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大神秘的影子2. 小影子的概念影子产生原理影子的特点影子与光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影子,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同伴。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影子现象,探索光与影的更多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影子产生的原理。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https://img.taocdn.com/s3/m/fabcaae1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d.png)
大班科学教案神秘的影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围绕“神秘的影子”展开。
主要包括影子的形成、影子与光源的关系、影子的变化及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知道影子是由光线照射不透明物体产生的现象。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及其与光源的关系。
难点: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影子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不透明物体(如玩具、书本等)、白布、投影仪。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不透明物体,在墙上形成影子,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影子是如何形成的。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让幼儿了解到影子是由光线照射不透明物体产生的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用手电筒照射不同的不透明物体,观察影子的变化。
4. 影子的应用(5分钟)教师展示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皮影戏、影子舞蹈等,让幼儿了解影子的魅力。
5. 影子创意画(5分钟)幼儿根据观察到的影子,发挥想象力,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学具创作影子创意画。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光线照射不透明物体,产生影子。
2. 影子与光源的关系:光源位置变化,影子方向和长度也随之变化。
3. 影子的应用:皮影戏、影子舞蹈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灯光照射在不同物体上产生的影子,并记录下来。
2. 答案:影子会随着光源的位置、角度和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思考和创意表达,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和变化,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加户外活动,观察太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进一步了解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大班主题神秘影子教案
![大班主题神秘影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e0f96f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6.png)
大班主题神秘影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主题课程“神秘影子”,涉及教材的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影子的奥秘”。
通过本章学习,使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观察生活中不同物体的影子,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认识生活中不同物体的影子。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热爱生活、探索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生活中不同物体的影子,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各种形状的卡片、透明胶带等。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组织幼儿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引导幼儿思考影子是如何形成的。
(2)让幼儿互相观察、讨论,分享观察到的有趣现象。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手电筒照射卡片,展示影子的形成过程,讲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不透明物体产生的现象。
(2)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形状的卡片产生的影子,探讨影子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在阳光下观察并记录物体的影子变化。
(2)组织幼儿用画笔、剪刀等学具,将观察到的影子画在画纸上,并进行展示。
4. 知识巩固(1)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回顾影子形成的原理。
(2)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讨论影子与物体之间的关系。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幼儿继续探索影子的奥秘。
六、板书设计1. 大神秘影子2. 副影子的奥秘3. 板书内容:影子形成原理不同物体的影子观察与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影子请幼儿在课后观察家里的物品,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物体,记录它在不同时间段的影子变化,并用画笔描绘出来。
2. 答案:幼儿根据观察,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鼓励幼儿在家庭、社区中继续探索影子的奥秘,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神秘的影子
活动实录:
一天阳光灿烂,我带着孩子们准备去体锻。
半路上只见几个孩子你追我逃,在绕圈跑。
一个孩子过来告状说:“老师,你看徐晨他们在吵架。
”我回头一看,固然他们追来追去的。
王之霖不服气地说:“我们又没吵架,我们是在踩影子呢。
”看着孩子的兴趣这么高,我不忍心阻止他们,于是我就利用踩影子这个游戏组织孩子观察影子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形状的?
孩子在灿烂的阳光底下感受到了影子是黑色的。
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着,他们活泼可爱的身影千变万化,有时是瘦瘦的长影人;有时是胖胖的矮影人;影子一会儿晃过来,一会儿晃过去……孩子们乐此不疲。
“老师,她怎么没有影子呀?”;“老师,他的影子怎么是长长的?”;“老师,怎么有的小朋友的影子是会动的?”;“老师,有的小朋友的影子像蝴蝶形状的?”……。
孩子们时不时你一言,我一语的带着疑问来到我的身边问这问那,我总是微笑着说:“对呀,影子是会变的,而且会有各种形状呢,你瞧他们多么神奇呀……。
”得到了我的肯定,孩子们又奔向了阳光底下尽情去感受影子游戏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老师,这影子从哪里来的?”小朋友提出了疑问。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影子产生的原因,我又组织孩子们进行了一次“影子从哪里来”的讨论活动。
围绕着“为什么会有影子?”这个话题孩子们议论开了:有的说:“有太阳的时候,在操场上走,太阳照在我们身上,地上就有影子”;有的说:“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广场散步,路灯照下来,也会有影子的”;有的说:“手电筒的光无论照到什么都
会有影子的”;有的说:“电视机、电脑荧屏上的光照出来也会有影子的”……大家回忆着以往的经验。
我从孩子们的讨论中了解到孩子们对影子产生的条件有着正确但却模糊的概念,于是我进行了小结: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影子的产生是因为光照到了不透明的物体上才产生了影子。
于是,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了解影子的产生和影子的秘密,我为孩子们准备了许多材料:有投影仪、台灯、手电筒、玩具飞机、娃娃、皮球、图书等等。
大家拿着材料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在灯光下,有的用手摆出各种动作;有的把娃娃横着放,竖着放;有的把书打开放;有的一会儿把手电筒举得高高,一会儿把手电筒紧贴玩具……。
通过摆弄手势及物体,就能改变影子的形状、大小,变出各种形态各异的模样来,孩子们在自己的操作下对于自己不断的发现高兴得欢呼雀跃,对影子这个主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活动分析:
在“玩中学”科学教育活动中,让孩子大胆质疑是创新的起点,也是活动开展的开始,有了疑问也就有了学习探索的兴趣。
孩子们生性好奇好问,他们对我们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创新就是并发于孩子们的天真之中。
在《神秘的影子》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就以有关影子的这个话题,孩子们好奇心被激发了,有的问:“老师,影子是什么样子的呀?”’有的问:“老师,影子是怎么出来的呀?”还有的说:“老师,为什么上午的影子与下午的影子不一样的呢?”……孩子们的问题各
式各样,都很有创意。
于是,针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我们让孩子们把自己想象的影子绘画出来,结果孩子们画出了五彩缤纷的影子。
为
了让孩子了解的更多,我们通过“手影游戏”“踩影子”等一系列有趣的影子游戏,让孩子们自己去尝试、去发现、去寻找答案和结果。
在玩影子游戏活动中,我们又让孩子在他们一样的影子中发现了:有的影子跟人一样,有的影子像蝴蝶形状,有的影子像小鸟一样,有的是各种图形。
接下去孩子们又发现了影子会随着自己的运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移动。
在引发孩子们逐步深入的探究中,孩子们掌握了影子的特征。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发现孩子们的观察力是那么强,想象力是那么的丰富。
孩子们正是在这样的学习探索环境中,激发了主动学习探索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