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诗词五首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25课笔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25课笔记八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二十五课《诗词五首》包括五首经典古诗词,分别是杜牧的《赤壁》、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及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这些诗词均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下面是本课的笔记内容:一、课文主题本课选取了五首经典古诗词,分别涉及历史、自然、人生、离别和壮志等方面,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诗词,了解古人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体会离别之情和壮志之志,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重点生字词杜牧(dùmù):唐代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文天祥(wén tiān xiáng):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
零丁洋(Líng Dīng Yáng):地名,位于中国南海,是著名的抗元英雄文天祥被俘的地方。
苏轼(sūshì):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豪放派代表人物。
水调歌头(ShuǐDiào Gētóu):词牌名,有多个调子。
辛弃疾(xīn qìjí):南宋著名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pòzhèn zi ·wèi chén tóng fūfùzhuàng cǎn yǐjìzhī):题目名,出自辛弃疾的词作。
三、重点词语解释折戟沉沙:形容兵器折断后沉入沙中,比喻失败或灭亡。
东风不与周郎便:指如果没有东风的帮助,周瑜就不会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人生如梦:形容人生短暂,像梦一样。
干戈寥落四周星:指战争频繁,四年的抗元战争中只有寥寥数次战斗。
25诗词五首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21岁读 经书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 起兵勤王抗元。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 比喻什么?
“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 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 孤苦伶仃。
3、颈联两人个“惶恐”两个 “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ຫໍສະໝຸດ 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赤壁
杜牧
折戟沈沙①铁未销, 自将②磨洗认前朝。 东风③不与周郎④便,
铜雀⑤春深销二乔⑥。
【注释】 ①折戟沉沙:断戟没入沙中。 ②将:拿起。 ③东风:指吴蜀联军借东风火攻曹操事。 ④周郎:吴军统帅周瑜。 ⑤铜雀:台名,魏曹操所建。顶上饰有大铜雀。 ⑥二乔:乔玄两女。大归孙策,小嫁周瑜。
资料: 这是一首咏史诗。杜牧好谈兵论 战,虽有用世之心,却无用武之 地。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见解独 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 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把周 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有悖于 史家的评论,其用意恐怕在于借 史事,吐露心中的抑郁不平。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
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 以作 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 官至礼 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 时追谥文忠。与父洵 弟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 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 也能反映民间疾苦, 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 有影响。《念奴娇· 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 “宋四家 ”。诗文有《东坡文集》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41张ppt)
概括主题
《春望》描写了安史之乱时诗人被困长 安的所见、所感,集中表达了他忧国伤时 、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雁门太守行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 唐代诗人,字长 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 、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其诗长 于乐府,大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 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 、讽刺。
这首诗用奇异的色彩组成,黑云、甲光、 金鳞、燕脂、夜紫、红旗、玉龙,一系列 变幻莫测的光和色组成了这幅战场的图画。 这不仅从色彩上描绘出鲜明如画的战场景 物和紧张激烈的战斗氛围,也加浓加重了 战场悲壮的色调,有力地烘托出人物壮怀 激烈的爱国感情。
课堂小结
主题思想
《雁门太守行》用浓艳斑驳的色 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 战争的惨烈和守城将士们报效朝廷的 决心。
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的高雅情趣。
名句。
精读细研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傍晚山中的景象最美好,鸟儿结伴归巢。
写南山美妙的晚景,诗人由飞鸟悟出 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起来,却已忘了怎样 表达。
主旨句,充分体现诗人安贫乐道、不流于 世俗的高尚品德。
课堂小结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精读细研 请同学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长安城已经沦陷,山河依旧存在,春天的都城杂草丛 生。
精读细研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火接连几个月不断,一封家信抵得上万两黄 金。
25诗词曲五首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当年撤离,惶恐滩头曾述说国运的惶恐, 如今被俘虏,零丁洋里更忧叹朝廷的孤 零。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 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表达 对抗战局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 自怜和哀怨。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 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回应题目,共勉,虽遇挫折而意 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如何体会“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 木春”一句?
在整首诗中,都透着淡淡的伤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 树前头万木春”,一改前面低沉的情调,作者自比像一只 快要沉没的破船,而身旁却有千百只帆船疾速驶过;又像 一株枯老的病树,没有生气,而前面的各种树木却欣欣向 荣。在“沉舟”、“病树”与“千帆过”、“万木春”的 对照中,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这两句诗 深刻反映了事物的变化发展,给读者以新的意境,说明事 物总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春” 字是整句乃至整首诗的亮点之一。“春’与“病树”形成 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使得整句诗于惆怅之中展现了诗人豪 放、豁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思想感情内容
本诗刘禹锡回赠自居易的诗作,既表现了作 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酸辛和愤懑不 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 念和乐观精神。特别是“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以“沉 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 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 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这两句诗 因有相当高的思想、艺术境界和深刻的哲理, 而成为历来传诵的名句。现在人们赋予它新 的意义,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
25词五首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① 形象刻画 ②
景物烘托 ③ ④ 情感抒发⑤ Nhomakorabea动态 静态
切盼重逢之情。
凭栏远眺望心上人归。
千帆过尽,不见心上人船归 望穿秋水,夕阳西下,令人 失望 令人感叹悲伤,肝肠寸断
主题:本词描写一女子登楼
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 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作者介绍
温庭筠 , 唐代诗人、词人。他是唐初宰相 温彦博的后裔。少敏悟,才思艳丽,韵格清 拔,工为词章小赋,与李商隐齐名,称“温 李”。屡试进士不第。他喜讥刺权贵,多触忌 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不为时俗所 重,一生坎坷,终身潦倒。温庭筠是文人中第 一个大量写词的人,是“花间派”词的先导, 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他的词多写妇女生 活 ,〔梦江南〕两首写商妇的相思尤为出色。
梦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倚( yǐ )( 凭靠 ) 斜晖( 夕阳的斜光 ) 脉脉( mò )( 静默的样子 ) 悠悠(形容极为伤心 ) n )洲 肠断白蘋(pí
开满白色蘋花的水中小块陆地, 古诗词中常代指分别的地方 。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八上25课诗词五首语文版剖析
25课诗词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译文八月深秋狂风怒号,卷走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吹过江,洒在江边,高的挂在长林树梢,低的飘沉池塘、洼地。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狠心地当着我的面作盗贼。
公开地抱着茅草跑入竹林,口唇干燥也不能呼喊,只好回来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不一会儿风停了黑云四起,灰蒙蒙的天渐渐黑暗。
多年的布被像铁一样冰冷,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
屋顶漏雨,床头没有干地方,密集的雨点像麻杆一样没有间断。
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就很少,长夜漫漫,湿淋淋的如何挨到天亮?怎样才能有高楼大厦千万间?让天下的寒士们皆大欢喜;风吹不动,雨淋不进,安如泰山!唉!什么时候眼前耸现这样的房屋?唯独我的茅屋破烂,我冻死了也心甘情愿!译词三:不定数,表示多。
挂罥:挂住,缠绕。
塘坳:池塘和洼地。
忍:狠心。
公然:公开地。
俄顷:不久。
漠漠:灰蒙蒙的。
布衾:布被。
恶卧:睡相不好。
屋漏:房子的西北角。
古人设床在屋的丧乱:战乱(安史之乱)。
北窗旁,因西北角上开有天窗,日光由此照射入室,故称屋漏。
这用两个方位词借指整个屋子。
雨脚:雨点。
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
安得:如何能。
庇:遮蔽,保护。
突兀:高耸的样子。
见:同“现”出现。
全诗可分为几段?每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1.八…塘:写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情景。
2.…息:写茅草被顽童抱去和诗人的叹息。
3.…彻:写大雨中长夜沾湿的苦痛。
4.…足:写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和他的美好理想。
找出第一段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它们在诗歌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第一段运用“号”“卷”“飞”“洒”“挂罥”“飘转”“沉”等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准确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大,茅屋受害之重,刻画出作者愁苦、无奈的神情。
2.赏析第二段“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顽童顽皮之状跃然纸上,诗人无可奈何之态也形象生动。
一老一少构成画面。
说明诗人生活的穷困。
3.赏析第三段中“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第25课诗词五首
第五、六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译文:在东边篱笆下采 摘菊花,不经意间看见 了庐山。 •赏析:展现诗人悠然自 得,物我合一的思想境 界的千古名句。
诗中“见”字用得好,为什 么?
➢“见”字写出了诗人采菊不 经意间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 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
➢能否把“见”字改为“望” 字?为什么? ➢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 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 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 眼帘的状态。
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 以抒发情怀。
陶渊明,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 被合称为“陶谢”。
陶渊明(365-427)名 潜,字 渊明, 一字 元亮 , 东晋 时期著名 的山水田园诗人 、辞赋家、散文家。曾著
《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
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
第七、八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译文:傍晚山色秀丽,飞鸟成群结伴而还。 •赏析:南山暮景图 •夕阳西下,飞鸟归林,万物自由自在,随 性而动,正如诗人摆脱官场世俗的束缚, 回归田园,悠然自得。 •借飞鸟知倦而归喻自己
的辞官归隐。
第九、十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这里边有隐居生活的真 正意趣,想说出来,却早就忘 了该怎样用语言表达。
散文首推《 桃花源记 》
写作背景
•《饮酒》诗共20首,是陶渊明归田后所作。 这组诗都是诗人酒后偶然的题咏,借以寄 兴抒怀,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 的喜爱,并非单咏饮酒。
•课文所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是历来传诵 的名篇,写作时间大约是诗人归田后十二 年(417)。
按节奏诵读诗歌: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5诗词曲5首
“沉舟” 自己 “病树” 心胸豁达 颈联 比喻 “千帆” 新贵 “万木”
回应 尾联 题目
答谢友人并 与之共勉
意志不衰 积极乐观
1.颈联写的是什么的意思?表现诗人怎样的境界? 2 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长期遭贬 遭遇坎坷 归来感慨 世事变迁 感叹身世 展望未来 感谢赠言 振作精神 用典
辛酸、愤懑
刘诗营造的是一种凄凉、悲伤、无奈 的意境,而贺知章的诗则充满了感时 伤老的情绪。
杜 牧
赤壁是著名的 古战场,在今 湖北赤壁市长 江南岸。
东汉建安十三 年(208 年), 刘备与孙权联 合,大破曹操于此,这就是历史上有 名的赤壁之战。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 生活在日趋衰落的晚唐时期,他的最大政 治抱负是恢复唐王朝天宝以前的兴盛景象。 他反对最高统治者穷奢极欲、不恤国事, 更痛恨藩镇割据和回纥、吐蕃贵族统治集 团的侵扰,认为唐王朝必须除去这两大祸 患,加强统一,收复失地,国家才能安定, 人民痛苦才能减轻。但他始终没有得到统 治者的重用,未能施展抱负,所以一直慨 叹忧郁。杜牧在诗歌方面成就较显著,后 人称盛唐时期的杜甫为\'老杜\',称晚唐时 期的杜牧则为\'小杜\'。著有《樊川集》。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 什么?
“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 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 人亡,孤苦伶仃。
3、颈联两人个“惶恐”两个 “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
写出了形式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
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25 诗词五首
“问君何能尔”一句转换叙事角度, 将抒情主体客体化,仿佛在以第三者的 好奇心追问下去,颇富情趣。以“君” 自指,言语之间自豪而自足。“心远地 自偏”一句,以极为精炼的语言进行了 回答: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 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杜甫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湖北襄阳,生于 河南巩县。自称少陵野老。被后世尊为 “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 很高的成就。《自京赴奉贤县咏怀五百 字》《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 “三吏”“三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 名作。
2.请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是诗人心 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 “采菊东篱下”本是 写实,因为陶渊明爱 菊,寄予菊花以高洁 的情致,菊花几乎成 了陶渊明的化身。
“东篱”则象征远离尘俗、洁身自 好的品格。而“南山”在现实里和陶渊 明的精神上都显然是世俗尘网的对立物。 陶渊明以其高洁的情怀、悠然的情兴会 心于南山,物我两忘,怡然自乐。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写 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心底的哀愁。 “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 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 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 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板书设计
国都破——草木深(见)
春 翘首望京 花溅泪——鸟惊心(感) 望 思念家人 烽火连——家书少(盼)
的心境。“通章意在‘心远’二字,‘真 意’在此,‘忘言’亦在此。从古高人只 是心无凝滞,空洞无涯,故所见高远,非 一切名象之可障隔,又岂俗物之所妄干。” (王士祯《古学千金谱》)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课件(共97张PPT)
杜甫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诗“三吏”“ 三别”皆被传诵,作品汇为《杜工部集》。
他善于表现重大的主题,也 善于描写细小 的事物,题材是多 方面的。无论五言、七言、 古体、近体,都特别出色,又能融合前 人艺术 的各种长处,形成了自己 “沉郁顿挫”的独特 风格。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园生活。真 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辨:辨别,说明。 忘言:不知怎样用言语表达。
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到人生的真意, 又何须用语言表达。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领会到“真意” ,却忘了该怎样表达,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
明确:这里的“真意”是指:包括自然情趣和 人生真谛。人应归化于自然,不必有意追求生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只要心境旷远,保留一 颗远离俗世的心,就不 会受到世俗的干扰。
写景名句
揭示主旨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 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充分表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乐府曲名。
雁门太守行
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李贺
黑 云 压 城 城 欲 摧,
甲 光 向 日 金 鳞 开。
25 诗词五首 最新
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 的诗人的形象。(外貌、 动作、语言、神态等)
通过这首诗的品读,你 认为作者当时登上幽州 台的时候,诗人有怎样 的感想呢?
1.诗的前两句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 时间角度(前、后)。“古人”指古代能礼贤下士的 明君;“来者”指当代礼贤下士的明君。写出了作者 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 之情。
主要内容:通过对长江残冬早春的描写,表达诗 人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风正一帆悬” 中诗人为什么不用“风顺”而用“风正”?
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只有既是顺风, 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 “和”的内容。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 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报君黄金台上意,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
爱,手拿宝剑甘愿为他血 提携玉龙为君死。 战到死!报国情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这两句描绘守城将士杀出城门,舍身奋战。作者从听 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这些清冷凄惨 的塞土寒夜的景物描写,衬托出孤城被困的紧急情势,这 就很自然地过渡到后面对边防将士夜出奇兵的描写。从 “向日”到“夜紫”还自然地表现出从白昼鏖战到深夜。
2、沉郁悲壮
诗人旷视四野,思接千载,把 悠悠之天地、古今之贤人统笼于 笔 下,然后直抒胸臆,径吐块垒。 哀
而不伤,悲中有壮。
内容解析:
3、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 法
前两句五字三顿,音节比较急促,传达 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 后两句六字四顿,音节比较舒缓流畅, 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喟然长叹的情景。
2.诗的后两句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 空间角度(天、地),空间无限辽远。在无限的时间 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自己生不 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 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而涕下”?
25 诗词五首
研读诗歌 品味情感
本诗是写旅途中的乡愁,那么在 首联中有没有得到体现?
青山、绿水
——景色秀丽
客路、行舟
——漂泊异地
借景点题,思乡 之情已表现出来。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平野开阔 和风吹拂 大江直流 波平浪静
壮阔之景
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意境豪放,胸襟开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先说这两句所写的景象。 2、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 都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 3、这两种景物跟诗人的乡愁有关吗? 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 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 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旧在外奔波, 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
篱笆、菊、山、鸟、日、人景,由 近及远,构成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 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图景,表达诗 人回归自然后的悠闲自得的心境。
采 菊 东 篱 下 , 悠 然 见 南 山 。
你说一,我说二
“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 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 爱自然的情趣。 表达效果明显不一样。“见”是 无意中看见,把人与物融为一体, 表现出物我合一的境界。而“看” 或“望”是有意远观,使人和物 拉开了一段距离。用“见”追求 的是一种不用意而境与意融汇的 完美的境界。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朗读诗歌 初步感悟情感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 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直接抒情 其他诗句均是——写景
情景交融写作手法
登幽州台歌——鉴赏
• 诗的前两句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从时间的角度表现主人公的孤独。前 贤不见,后贤不及,想到自己怀才不遇, 屡受挫折,求贤主而不得,欲报国而无门, 不禁悲从中来,感慨万端。 遥想战国时燕昭王曾在此筑台招贤纳士, 而今物是人非,徒增苍凉之感。
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
背景材料
赤壁之战产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是对 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东吴统帅周瑜,是 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中所写的赤壁实为 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作者是借相同的地 名抒发感慨。
走进课文
赤壁
杜牧
折戟①沉沙铁未销,自将②磨洗认前朝。
“车马喧”是指世俗往来的纷扰,并不是人们通常 所说的车马喧闹的声音。所以,当诗人“心远”时, 也就是说诗人精神超脱凡俗时,自然也就不热衷于世 俗的往来,因而即使身居闹市,也就像居住在偏远安 静的地方。开头的四句诗,表达了诗人鄙弃追名逐利 之心的人生态度。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领会到 “真意”,却忘了该怎样表达,诗中的“真意”是 指什么?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 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应出诗人 鄙视官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和高 洁人格。
写作特色
写景、抒情和说理相交融,意境深远。 本诗写景句不事雕琢,神韵独具,如“悠然见南
山”“山气日夕佳”。抒情如“问君何能尔?心远地 自偏”。说理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阐明 了诗人隐居的情境。三者融为一体,烘托出一种物我 合一、情景交融的美好意境。
第25课 诗词五首
陶渊明 杜甫 李贺 杜牧 李清照
学习目标
1.识记陶渊明、杜甫、李清照等诗(词)人的相关 文学常识,掌握诗词中的重点文言词语,背诵这五 首诗词。(重点)
2.品味诗词的语言,掌握解答古诗词炼字题的技能。 (难点)
3.体会诗(词)人的思想情感,提升自己的思想境 域。(重点)
第一首
作者简介
4.从尾联来看,字面上并没有说忧伤,实际上却把忧 国伤时之情写得更强烈。试作简要分析。
八上25诗词五首赏析背诵要领及记忆提纲(部编本)
视死如归壮怀猛烈的豪情。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引用了战国时燕昭王易水东南黄金台以重金招揽天下士的典故。诗人 引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重用贤才和将士的 感激称赞,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以死报君的决心和爱国情怀。 内容主旨: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非七律),描画了一场边关战争, 歌颂了守边将士临危不乱、浴血奋战、英雄气势,视死如归、尽忠报 国的决心。 写作特色:诗中以色彩斑斓的词语和众多意象描画了悲壮的战争风云, 构成了奇特的意境。如:黑云之黑写出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甲光 向日之光,写出了将士们严阵以待的气势;燕脂紫写出了边塞夕阳下 的肃杀气氛,也突出了将士们血流成河、染紫泥土的悲壮。
五六句:低头采菊 赏花闻香 抬头见山 观山赏景
情景交融 悠闲自在 亲近自然 物我合一
七八句:南山暮霭 飞鸟与还 美好XXX 沉醉自得 暗示归隐 返璞归真 厌弃世俗 回归自然
九十句:点睛抒怀 自然之趣 人生真谛 妙不可言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意境描画:黑云翻滚之下,凶悍的敌军向我孤城扑来,大有城倾
和平。期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一个满头白发、频
频搔首、憔悴不堪的老人,令人想见作者愁肠百结为的是忧国思家。
形象生动,余味无穷。
记忆提纲
首联:融情于景 沦陷残破 触目惊心 杂草丛生 满目凄然 灾难深
重 感伤基调
颔联:移情入景 拟人对偶 美景衬悲 感时花泪 恨别鸟惊 忧国伤
答掀开了谜底。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设问,显示自得、自豪、自适。因为心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
诗歌分析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君:诗人自称。尔:这样。
二句承上两句设问设答。因为“心” 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虽身处 闹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诗人摆 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
诗歌分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南山:庐山。 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的乐趣。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物我合 一,心和自然亲近。
“心远地自偏”,隐居重在精神上的自由, 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如果心灵“焦距”调 好,就可以“大隐隐于市”,处闹市若深谷。
诗歌赏析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 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成 “望”好不好?为什么?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 活无所求的心情。改成“望”不好,“见” 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 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应成趣。 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D、诗中的“菊”、“山”、“气”、“日”、
“鸟”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景物都点出了“真 意”的所在。
诗歌赏析
2、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A、 “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 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 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 然的会意与亲近,到达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域。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 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 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 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 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 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 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 (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 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 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 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优美五言绝句古诗25首
优美五言绝句古诗25首1、《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证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4、《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7、《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8、《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9、《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0、《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1、《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2、《绝句》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3、《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4、《山中》唐·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5、《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6、《庭竹》唐刘禹锡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17、《天涯》唐李商隐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18、《送别》唐王之涣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19、《红豆》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0、《题诗后》唐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21、《遗爱寺》唐白居易弄日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诗词的价值、分析诗词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并鼓励他们尝试创作诗词。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诗词五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被美景感动,想要表达却无法言喻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词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代诗人是如何用诗词来表达情感的。
举例:《登高》一诗中,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与他所处的唐朝安史之乱背景密切相关。
(2)诗词的意象与情感: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及其所表达的情感,这是鉴赏诗词的关键。
举例:《望岳》一诗中,杜甫通过描绘泰山的雄伟景象,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3)诗词的艺术特色:掌握诗词的格律、韵脚、对仗等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意象、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对于难点部分,如对仗、韵律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诗词,探讨其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2.诗词朗诵: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朗诵活动。通过朗诵,感受诗词的节奏和韵律美。
举例:《春望》一诗中,杜甫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春日美景与国家动荡相对比,展现了诗人的悲愤之情。
(4)诗词的语言表达:学习诗词中的精彩词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诗词五首名校讲坛1.走近作者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世称杜少陵。
他的诗被誉为“诗史”,其人被奉为“诗圣”。
有《杜工部集》传世。
孟浩然,唐代诗人。
他的诗多写隐逸生活和山水旅游,风格清淡自然。
陆游,南宋爱国主义诗人。
在他留下的九千余首诗歌中,抗金北伐是其中心主题。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其词风格明朗健劲。
2.文言知识归纳(1)古今异义秋天漠漠向.昏黑(古义:渐近,动词;今义:常用作介词,表示方位)拄杖无时..夜叩门(古义:随时,任何时候,副词;今义:常用于没有时间)过.故人庄(古义:访,探望,动词;今义:常指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或超过)(2)词类活用浊酒一杯家.万里(名词用作动词,离家。
)门前流水尚能西.(名词用作动词,向西流。
)箫鼓..追随春社近(名词活用作动词,吹箫打鼓。
)拄杖无时夜.叩门(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一词多义【安】安.得广厦千万间(哪里,怎么)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少】自经丧乱少.睡眠(缺少)谁道人生无再少.(年轻)3.主题解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通过描写个人生活的不幸遭遇和思想上的苦痛,并推己及人,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过故人庄》叙述了作者到农家做客受到热情款待的经过,描绘了恬静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老朋友之间的诚挚友谊,也流露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游山西村》描绘了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和农家的热情好客与淳朴,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渔家傲》通过对边塞秋季奇异风光和战地艰苦生活的描写,表现了戍边将士的英雄气概和思乡之情。
《浣溪沙》是一首触景生情、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4.重点突破如何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妙处?提示:(1)这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
它的妙处在善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
句中的“暗”“明”相互陪衬,再和“又”字一起,描绘出绿树荫荫、鲜花灼灼、令人惊喜的景象。
(2)我们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5.结构图解秋风破屋——惨忧茅屋为秋群童抱茅——悲国风所破歌长夜难眠——哀忧广厦庇寒——愿民游农家——丰衣足食喜庆山村外——景色优美欢悦西村内——民风古朴民风村希望——随时做客民风渔家傲上阕:景色异下阕:思乡切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挂罥.( ) 塘坳.( ) 突兀.( ) 鸡黍.( )羌.管( ) 人不寐.( ) 场圃.( ) 唇.焦( )2.下面对加点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忍.能对面为盗贼(狠心)B.安.得广厦千万间(怎么)C.还来就.菊花(靠近,这里指欣赏)D.休将白发唱黄鸡..(农民散养的土鸡)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D.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4.根据提示填写古诗文。
(1)心系天下是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理想,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2)陆游的《游山西村》中饱含哲理的一句诗是:。
(3)范仲淹在《渔家傲》中表现将士壮志未酬、怀念故乡的心情的句子是:。
(4)苏轼在《浣溪沙》中发表感慨,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但仍力求振作的句子是:。
5.下列各句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B.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过故人庄》中诗人去的地方是田园,诗中又写田园风光,用鸡待客是农村习俗,谈话内容是农事,可以算是田园诗。
B.《浣溪沙》上阕写景,描绘了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
而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更突出了画面的静谧。
C.《渔家傲》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的情形,表现了边塞的凄凉。
D.《渔家傲》中“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意思是连衡阳飞来的大雁也不愿意留下来。
7.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辑古诗】(1)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
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
诗集名称:【品诗句】(2)下面是同学们对上述诗歌的品析,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入”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时序的变迁、新旧的交替。
此联既写美景,又含哲理。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搔”,写解愁的动作;白发“更短”,突出愁的程度。
诗人在离乱伤痛之时,叹息衰老,更添悲愁。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夕阳西下,崇山峻岭间,狼烟升起,城门早早关闭。
此句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D.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一座,流水潺潺,几户人家,幽静安适。
此句反衬出流落他乡孤独无助的游子内心的凄凉。
【写寄语】(3)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
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
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有的灿烂盛开。
(一)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问题。
8.作者首先描写秋风破屋的情景,然后写的场景,而令诗人最痛苦的是“自经《次北固山下》………………………………………………………王湾《春望》………………………………………………………………杜甫《渔家傲》…………………………………………………………范仲淹《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丧乱少睡眠,”,其中“丧乱”是指。
但诗人在自己经受痛苦磨难的时候,却能够推己及人,“,,风雨不动安如山”,表现出他的理想与情怀。
9.请品读下面加点的词语。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2)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10.(广州中考)“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诗中哪个词相照应?“我”叹息什么?11.(广州中考)“自经丧乱少睡眠”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二)阅读《过故人庄》,回答问题。
12.作者在描写田家的景色时,描写近景的诗句是“”;描写远景的诗句是“”。
13.请赏析句子“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4.根据全诗具体内容,简述这首诗表达的中心观点。
(三)品读《游山西村》,完成下面的问题。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5.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16.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17.颔联所描述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四)阅读《浣溪沙》,回答问题。
18.这首词前有一段小序,表明了什么?19.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阕“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所描绘的景象。
20.下阕反问句“谁道人生无再少”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点?(五)阅读《渔家傲》,回答问题。
21.(十堰中考)本词上阕描写边塞______________,下阕抒情。
全词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____________的艺术风格。
22.(十堰中考)下面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
B.“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
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C.“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
(陕西中考)(一)山行(清)姚范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①。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注释】①蘼芜(mí wú):香草名。
23.请说说“窈窕”有什么表达效果。
24.结合全诗,说说“一路斜阳听鹧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菏泽中考)(二)寿阳曲远浦归帆(元)马致远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注释】酒斾(pèi):酒旗,挂在酒店门口前招徕顾客的幌子。
25.全诗境界清淡闲远,前三句中______、______是近景,_________是远景。
近景远景,相得益彰。
26.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7.发挥想象,把“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扩写成200字左右的作文片段。
文言文对照翻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háo),卷我屋上三重(chóng)茅。
八月里天高秋风怒号,卷走我屋上几层茅草。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cháng)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ào)。
茅草飞过江,洒满江郊,高的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低的旋转在深深的池塘和洼地。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南村的顽童们欺侮我年老无力,竟如此狠心当着我面充当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公然抱了茅草跑进竹林去,我喊得口燥舌干也喝止不住,回家来扶着手杖自己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一会儿风停了,乌云浓如墨色,秋日的天空到傍晚就更加昏黑。
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用了多年的布被冷得像铁,娇惯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室内没有一块干的地方可以安枕,一夜之间,雨却哗哗地下个不停。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自从经过那场战乱,我常常失眠,漫漫长夜,湿漉漉的如何挨到天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怎么才能有千间万间高楼大厦,庇护着天下穷人,使大家笑开颜,任凭风吹雨打,也能稳如泰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wù)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啊!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的高楼矗立的情景,即使只有我的屋破,我被冻死也心甘!秋高:秋深。
三重茅:几层茅草。
三,表示多。
挂罥:挂住,缠绕。
塘坳:池塘和洼地。
忍:狠心。
俄顷:一会儿。
漠漠:灰蒙蒙的。
向:渐近,靠近。
恶卧:睡相不好。
雨脚:指像线一样一串串密密连接着的雨点。
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彻:通,这里是彻夜、通宵的意思。
安得:哪里能得到。
庇:遮蔽,保护。
突兀:高耸的样子。
这里形容屋高大。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老朋友准备了好饭好菜,邀请我到农家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
绿树环绕着小村,青山斜躺在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