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同步解析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课件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0a731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1a.png)
“我”
动 作
• 我上小学五年级那年,学校不远处的 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可
描 写
是更多的时候,手无分文的我只能装
作选书的样子,偷看几则小故事,然
后溜之大吉。
• 攥着马草换来的毛票,我立即奔向书 摊。
• “我”——喜爱看书。
“我”
心理描写
• 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 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 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 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
这段话通过两个感叹句、两个问句写 出了“我”见到马草后的震惊与感激。
父亲
语
• 书页中分明多了几张毛票。
言
• 晚上,父亲对我说:“打你不 描 为别的事,都像你这样白看对青年说的话。“我”
担心误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
残疾青年
宽厚、善良、善解人意,用心良苦。
残疾青年
• 他依然宽厚地对我一笑。 • 我瞥见轮椅上的他正定定地看着我,
“坐下慢慢看吧!”他说着指了指身 旁的一只小凳子。 • “别打孩子!”年轻人竭力想从轮椅 上挣扎起来阻止我父亲,“孩子看书 不是坏事。”
残疾青年
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 对我说:“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 “碧云,你出来一下!”
“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 云!”他用双手拼命摇着轮椅,想挡住 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
“回来!”他在身后喊道,“那马会 踢伤你的!”
• 文中还出现了哪几个人物?
人家怎么过日子?搬运队的马
车夫需要马草,你可以扯马草
换钱。”
• 父亲——善良。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及反思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ace4934c5da50e2524d7fc7.png)
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
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四、教学难点: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五、教学准备:搜集相关事例、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讲一个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故事1.板书“欺骗”并理解“欺骗”。
2.生活是复杂的,并不仅仅是几句话能概括得了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场特殊的欺骗。
齐读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3.关于这场欺骗,你们想知道什么?(1)谁欺骗谁?(2)为什么欺骗?(3)怎么骗?二、结合自读导语,默读课文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3.反馈交流。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3)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三、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A.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为什么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B.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 (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C.“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他为什么急了?)D.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同学们,“我”走进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马草的马吗?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把句子再读读,看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草一天天多起来,青年仍把马草收下来,说明了什么?)“我”一直将马草卖给青年,以为他真的有那匹马。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第10课 别饿坏了那匹马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第10课 别饿坏了那匹马](https://img.taocdn.com/s3/m/0751c7df6294dd88d0d26bb3.png)
课题名称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2、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学会运用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制作PPT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修改意见二次修改导入每个人都不希望被欺骗,谎言可能会带来很大的伤害,可是有些谎言却是善良的,给人带来真诚和温暖。
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一个善良的谎言,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关心和温暖。
翻到书本第44页,一起来学习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 出示阅读任务(1)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出文章内容。
(2)思考:课文几次出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2 分别出示三次出现“别饿坏了那匹马”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这句话的作用,(贯穿全文,层层推进)3 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生读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 体会每次出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1,免去我寻找马草买主的辛苦,2 暗示妹妹不要拒绝买这种无用的马草让我心安理得的看书。
3,关心马,也是我对青年的关心)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文章内容,通过重点段落的理解把握课文中心过渡语原来,根本就没有马,为了帮助我继续看书,残疾青年撒了谎,你觉得这个谎言应该批判吗?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青年哪?(善良宽厚善解人意)课文中你除了发现残疾青年的用心良苦,你还从其他人物身上发现了什么?请再次走进课文细细的去品味吧!细读课文体会情感1 出示句子,体会情感,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
(1)“我上小学五年级······溜之大吉。
六年级上册第10课文笔记
![六年级上册第10课文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cfe959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4.png)
六年级上册第10课文笔记
以下是六年级上册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这篇课文的笔记:
一、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故事,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
二、文章结构
1. 第一部分(第1-11 自然段):写“我”酷爱读书,因为没钱,常常到书摊蹭书看。
2. 第二部分(第12-18 自然段):写父亲打了“我”两巴掌,让“我”把卖马草换来的钱拿去看书。
3. 第三部分(第19-27 自然段):写青年编造了善意的谎言,其目的是让“我”安心读书。
三、人物形象
1. 残疾青年:善良、宽厚、善解人意,不计较个人得失,用心良苦。
2. “我”:热爱读书、诚实、有志气。
四、写作特点
1. 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人物对话、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
2. 文章通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五、重点语句
1. 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说:“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碧云,你出来一下!”(“一愣”表明青年突然明白马草并不好卖,“眼睛一亮”表明他想到了“我”卖不出马草的原因,“认真”一词表现出青年对“我”的关心。
)
2. “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别别别”这几个字写出了青年想阻止“我”的急迫心情,“碧云!碧云!”的反复出现表现出青年的着急,“你放下!等碧云来拿!”表明青年不愿让“我”知道真相。
)。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别饿坏了那匹马》课文原文及赏析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别饿坏了那匹马》课文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ab23ce0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f3.png)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别饿坏了那匹马》课文原文及赏析《别饿坏了那匹马》课文原文我没有权利评价别人的善良,因为我自己并不是一个善良的人。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记录下这件事,希望更多的人看到这篇文字后,能去做一些善良的事。
那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下午,我骑着脚踏车从一条小巷子里穿出来,在一个卖烤红薯的老人的摊子前停下来。
我想买一个烤红薯,但身上没有带钱。
老人看了我一眼,说:“先拿去吧,等下过来给钱。
”我很高兴,拿着烤红薯就走了。
但当我转过一个拐角,就把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
直到几天后,我再次经过那个巷子,才想起我还没有付红薯的钱。
我很尴尬,因为我已经忘记了老人的样子,也不知道他是否还记得我。
但我还是决定去找那个老人,把钱付给他。
我在巷子里转了很久,终于看到了那个烤红薯的摊子,和那位老人。
我走过去,告诉他我是来付钱的。
老人看着我,笑了:“你记得啊。
”“是的,”我说,“我忘了付款,很抱歉。
”老人说:“没关系,你是一个好孩子。
”我很感动,因为老人的善良和宽容。
他完全可以指责我,或者不给我红薯,但他选择了相信我,并且给了我一个机会来纠正我的错误。
我认为,这就是善良的力量。
它可以让我们看到别人的优点,而不是缺点。
它可以让我们学会宽容和理解,而不是指责和怨恨。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像这位老人一样,用善良的心去对待别人,即使别人做错了事。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美好。
课文赏析《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一篇关于善良和宽容的美文。
它通过叙述一个卖烤红薯的老人对“我”忘记付款的善良回应,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宽容的力量。
文章语言流畅,情感真挚,使读者深受感动。
同时,它也教会了我们一个道理: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用善良的心去对待别人,即使别人做错了事。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美好。
整篇文章充满了人性的温度和美好的情感,是一篇值得一读的好文章。
(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10别饿坏了那匹马》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10别饿坏了那匹马》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78bb7a0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4c.png)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以清晰、简洁为主,布局合理,内容突出。板书将包括课文标题、主要人物、情节脉络和核心思想等。通过板书,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善良与信任的重要性。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注重板书的条理性和逻辑性,用简洁的文字和图形来表达复杂的概念,同时,我会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进行调整。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的人物情感。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的前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探索精神。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并能够通过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他们对故事性强的课文比较感兴趣,能够主动去阅读和理解。同时,他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10别饿坏了那匹马》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10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人教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作者童年时期的一段难忘的经历。课文通过讲述作者在书店帮忙卖书的过程中,与一位买马料的顾客之间的互动,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善良与信任。这篇课文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我还将适时组织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课文内容,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一个故事导入新课。故事讲述的是作者在童年时期,帮助书店老板卖书的过程中,与一位买马料的顾客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善良与信任的力量,激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别饿坏了那匹马》文本解读
![《别饿坏了那匹马》文本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9ebd28c1711cc7930b716f7.png)
《别饿坏了那匹马》文本解读作者:孙静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第1期孙静《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描写了一个摆书摊的残疾青年以“别饿坏了那匹马”的善意谎言,成全了一个身无分文而酷爱读书的少年读书的感人故事。
作者选取平凡小事,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窃读时的五味杂陈,靠劳动赚钱看书时的坦然自若,得知“无中生有”真相后的心灵感动,凸显知识“无价”,彰显人间“真爱”。
文章脉络清晰、语言质朴、极具感染力。
一、刻画了酷爱读书好少年的良好形象好少年都是志向高远、好学上进的,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对阅读如饥似渴。
作者用十分简洁的语言描写道:“学校不远处的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
可是更多的时候,身无分文的我只能装作选书的样子,偷看几则小故事,然后溜之大吉。
”因为没有钱,还要顾及颜面,只能用“装”“偷”“溜”这些看似鄙劣的手段窃读,又因为是窃读,所以少年羞愧不已、忐忑不安。
当父亲发现他窃读的事之后,勃然大怒,甚至动手打了他。
“攥着马草换来的毛票,我立即奔向书摊”,这一系列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充分表现了作者小时候对知识的渴求,对自己身无分文的无奈,把用劳动所得重获读书机会后的兴奋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刻画了身残志坚好青年的优良品质一般情况下,卖书的人是爱书的人,也是爱读书的人。
课文中坐在轮椅上守书摊的残疾青年,就是其中的代表。
他身残志坚,选择了摆书摊的职业,靠劳动养活自己。
“那张瘦削的脸”“每天早上这宽厚的一笑”“坐下慢慢看”,无不反映出他包容善良、宽厚仁慈、乐观向上的品格。
“他正定定地看着我”“别打孩子”“孩子看书又不是坏事”,无不流露出他尊重知识、善待读书人的品质。
他家本来没有马,当得知我的马草没人要而不能看书的窘迫后,他提出“以后,马草就卖给我,别饿坏了那匹马”。
“别饿坏了那匹马”寓意特别深刻,表面上为了别饿坏他那匹子虚乌有的马,而真实的意图是别饿坏了我这个酷爱读书的好少年。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批注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批注](https://img.taocdn.com/s3/m/8b46b75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d6.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批注以下是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别饿坏了那匹马》的批注:1. 标题:别饿坏了那匹马批注:标题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同时也设置了悬念,让读者想要了解“那匹马”的情况,以及为什么要“别饿坏了它”。
2. 我上小学五年级那年,学校不远处的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
批注:这句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即“我”经常去学校附近的书摊看书。
3. 可是更多的时候,身无分文的我只能装作选书的样子,偷看几则小故事,然后溜之大吉。
批注: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的贫穷和对读书的热爱,同时也表现出了“我”的羞怯和尴尬。
4. 他用手指着身旁的一堆马草,冲我笑了笑。
批注:这里的动作和表情描写表现了摊主的善良和细心,他用这种方式让“我”能够安心地看书。
5. 可是,马草并不那么好卖。
我卖不出马草时,就强制自己不去书摊。
批注:这句话表现了“我”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想去看书,一方面又不想给摊主添麻烦。
6. 有一次,我背着马草四处寻找买主,经过书摊时,坐在轮椅上的他叫住了我:“怎么不来看书了?”我抖抖手里的马草,无奈地摇摇头。
批注:这里的对话和动作描写表现了摊主对“我”的关心,同时也反映出“我”因为卖马草而不能去看书的无奈。
7. 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说:“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碧云,你出来一下!”批注:摊主的表情和语言变化表现出他的惊喜和聪明,他想出了一个既能让“我”看书,又能帮助“我”的办法。
8. “碧云,咱家的那匹马正缺草,收下这孩子的马草。
”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命令道,“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批注:摊主的语气坚定,用命令的口吻让碧云收下马草,表现出他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9. 姑娘接过我的马草,提进了里屋。
批注:这里的动作描写表现了碧云对摊主的顺从,也反映出他们之间的默契。
10. “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批注:摊主的语言和动作表现出他的着急和善良,他不想让“我”发现他的谎言。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第10课_别饿坏了那匹马》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3)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第10课_别饿坏了那匹马》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3)](https://img.taocdn.com/s3/m/2368de7a71fe910ef12df8fc.png)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同步练习卷(3)一、基础知识1. 看拼音、写词语。
2. 比较组词。
3. 填字解义。
4. 填写同音字。
shì5. 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继而继续(1)他先是一愣,________眼睛一亮……(2)我知道你希望真的有那么一匹马。
没事的,你________看书吧。
6. 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阻止阻挠(1)“别打孩子!”年轻人竭力想从轮椅上挣扎起来________我父亲。
(2)清政府刚提出修筑京张铁路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________。
7. 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强制控制(1)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京张铁路修筑权,为的是进一步________我国北部。
(2)在卖不出马草的日子,我就________自己不去书摊。
8. 修改病句。
他受坏思想的影响,走上了犯罪。
________9. 攥着一把毛票,我立即马上奔向书摊。
(修改病句)________10. 修改病句。
造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
________二、根据课文填空.(《别饿坏了那匹马》)根据课文填空。
《别饿坏了那匹马》作者________,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________的事。
赞扬了残疾青年________,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________之情。
(《别饿坏了那匹马》)根据课文填空。
我上小学五年级那年,学校不远处的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
“流连忘返”写出了“我”________。
这是残疾青年一直帮助“我”,想方设法给“我”看书机会的________。
(《别饿坏了那匹马》)根据课文填空。
“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这段话写出了事情的________,我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通过两个________、两个________写出了“我”见到马草后的震惊与________。
六年级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b62f4254693daef5ff73d9b.png)
六年级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说课稿六年级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说课稿说教材:《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0课是一篇略读课文。
文章记叙了一个摆书摊的残疾青年以一句“别饿坏了那匹马”的善意谎言实现了一个极其喜欢看书但又没有能力看成书的孩子愿望的感人故事。
文章文字朴实无华,却处处蕴含着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作者“我”对残疾青年万分感激之情。
用“别饿坏了那匹马”做题目,至少有两层主要意思:一是这是文中残疾青年一句善良的谎言。
正因为这句善良的谎言,我才会心安理得地去读青年的书;正因为这句善良的谎言,故事才会显得如此的动人;正因为这句善良的谎言,青年的形象才会如此高大。
二是“我”就是一匹“饿坏了的马”,青年知道,后来我自己也知道。
说教学目标:一、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品读句子中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二、在朗读中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说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说教学难点: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说教学:1、注意导读的引入。
每个人都不希望被欺骗,谎言可能会带来很大的伤害,可是有些谎言却是善良的,给人带来真诚和温暖。
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一个善意的谎言,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关心和温暖。
一起来学习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
2、设计好细读的问题学生读了课文后,读出残疾青年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我顺势提了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其实会读书的同学能从课文中发现蛛丝马迹,会发现摊主的心思,找找看,同时写上自己的体会”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划出相关句子,词语。
(略读课文要给孩子充分读的时间,但并不是说,有时间给孩子就行了,老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
)3、感情朗读,情理交融文章很长,我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青年品质的语句来读读,在读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理解。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3单元第10课 别饿坏了那匹马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3单元第10课 别饿坏了那匹马](https://img.taocdn.com/s3/m/9dd1f9276bd97f192379e910.png)
1.正确读记“尴尬、刻骨铭心、瞥见、一如既往”等词语。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青年深深的感激之情。
(重点)3.进一步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难点)、许申高:现代著名作家,20世纪70年代出生在江西省莲花县,以自由撰稿为生。
主要从事小小说、散文的创作。
主要作品有:《征文征出的生死情》《别饿坏了那匹马》《大款买书》《谢谢你的生日》《善心如水》《捡酒瓶的男孩》《爱在墨脱》《留下一张笑脸》等。
、尴尬(gān gà gān gǎ) 嗫嚅(niè niē )瞥见(piē piě )••√√••√、背bēi(背包)bèi(背景)劲jìn(劲头)jìng(劲敌)、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本文主要写酷爱看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残疾青年用善意的谎言让“我”继续看书的事。
、刻骨铭心:嗫嚅:流连忘返: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多用于对别人的感激。
造句: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形容想说话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
造句:他嗫嚅着说不出话来。
原指迷恋于游乐而忘记回去。
现多指留恋美丽的景色或美好的事物,舍不得离去。
造句:这迷人的景致令人流连忘返。
、一如既往:瞥见:不由分说:跟过去完全一样。
造句:虽然我们之间曾经发生过不愉快,但他对我还是一如既往。
一眼看见。
造句:我瞥见不远处有一辆三轮车停在那里。
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造句:父亲揪过儿子,不由分说打了一顿。
、疑惑 困惑都有“对某件事弄不明白,感到怀疑”的意思。
疑惑:侧重指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困惑:指因困难而不知如何解决。
1.小明一脸疑惑地望着妈妈。
2.知理而不付诸行动,就是知道得再多,也会感到困惑的。
相同点:不同点:造 句:1.品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个意义段?2.结合核心问题品读课文。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第10课_别饿坏了那匹马》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1)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第10课_别饿坏了那匹马》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1)](https://img.taocdn.com/s3/m/ebfee6f6f12d2af90242e6fc.png)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同步练习卷(1)一、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27分)1.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 组词。
3.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________4. 根据意思写词语。
完全跟过去一样。
________5.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比喻牢记在心上,永远不忘。
________6. 用“然”字组词,然后填空。
(1)当时我完全忘记了白看书的尴尬,正要坐下的一瞬间,________身后有人揪住我的衣领。
(2)我________地坐下来,从容地读着一本又一本的书。
(3)他盯着姑娘________的眼睛,命令道:“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7. 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继而继续(1)他先是一愣,________眼睛一亮……(2)我知道你希望真的有那么一匹马。
没事的,你________看书吧。
8. 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阻止阻挠(1)“别打孩子!”年轻人竭力想从轮椅上挣扎起来________我父亲。
(2)清政府刚提出修筑京张铁路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________。
9. 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强制控制(1)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京张铁路修筑权,为的是进一步________我国北部。
(2)在卖不出马草的日子,我就________自己不去书摊。
二、写句子.孩子看书又不是什么坏事!(改为反问句)________都像你这样白看书,人家怎么过日子?(陈述句)________攥着一把毛票,我立即马上奔向书摊。
(修改病句)________父亲的两巴掌不由分说地抽在我的脸上。
(缩句)________阅读(《别饿坏了那匹马》)课文段落,回答问题。
“碧云,咱家的那匹马正缺马草,收下这孩子的马草。
”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命令道,“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姑娘接过我的马草,提进了里屋。
(1)“茫然”的意思是:________(2)碧云怎么会是一副茫然的神情?________(3)碧云为什么收下了马草?________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一册)《10别饿坏了那匹马》ppt教学课件(1)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一册)《10别饿坏了那匹马》ppt教学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821d160331126edb6f1a1043.png)
感受真情
4、“回来!”他 在身后喊道,“那 马会踢伤你的!”
文章除了写残 疾青年以外,还写 到了谁?从他们身 上你又看到了怎样 的品质呢?
父亲——善良
碧云——善解人意 “我”——诚实 有志气
3、“没事,别饿坏了那匹马。” 我没有听他的劝阻,提着马草推开了那 扇吱呀作响的门。
2、从文中 哪些地方可以 看出残疾青年 美好的心灵?
感受真情
1、他先是 一愣,继而眼睛一亮, 笑着对我说:“过来,让我看看你 的马草。”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 冲里屋叫道:“碧云,你出来一 下!”
感受真情
2、他盯着姑娘 茫然的 眼睛,命令道:“听见 没有,快把马草提进 去。”
小组讨论 探讨质疑
1、 “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话在课 文中出现了3次,用意是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 心灵? 3、课文中还有谁给你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1、这天傍晚,我离开书摊时,他 叮嘱我:“以后,马草就卖给我。别饿 坏了那匹马,行吗?”
2、以后每天,当我背着马草来到书 摊时,他便冲里屋叫道:“碧云,快把 马草提进去,别饿坏了那匹马。”
走进文本 用心感受
• 当我推开这扇门也就揭开了这个美丽 的谎言,“我”面对那一堆枯蔫发黄 的马草时我会想些什么呢?请发挥你 的想象,把它写下来吧。
走出文本 用心感受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 中,像这样平凡的感动 还有很多,只要你用心 去观察,去感悟,也许 下一个被感动的主角就 是你。
妈妈喜欢吃鱼头
在我依稀记事的时候,家中很穷,一个月难得 吃上一次鱼肉。每次吃鱼,妈妈先把鱼头夹在自 己碗里,将鱼肚子上的肉夹下,极仔细地捡去很 少的几根大刺,放在我碗里,其余的便是父亲的 了。当我也吵着要吃鱼头时,她总是说:“妈妈 喜欢吃鱼头。”我想,鱼头一定很好吃的。有一 次父亲不在家,我趁妈妈盛饭之际,夹了一个,
六年级-第三单元-别饿坏了那匹马讲解
![六年级-第三单元-别饿坏了那匹马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7ceeb6ec240c844769eaeece.png)
别饿坏了那匹马ຫໍສະໝຸດ 【学习计划】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句的赏析,体会残疾 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 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3、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李某在8岁那年,因与弟弟争夺小刀,一 不小心,砍断了自己的左食指。18岁那年, 他和一群陌生人打架,他怒喊:“老子去年 打架断了一根手指,大不了今天再断一 根。”那群人不战而退。28岁那年,他对 女朋友说:“本来我可以成为飞行员,但一 次事故使我断了一根手指,也破灭了我的 梦想。”那一刻,女朋友又心疼又敬佩,决 定嫁给他。
看你的马草。”
“别别别……”他急了, “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 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 “你放下!等碧云来拿!
着急?
关心!
由于碧云的意外不在,青年又是残 疾,所以无法将马草提进院子。
而“我”担心那匹马饿坏,提议自 己将马草提进院子。
残疾青年知道,一旦“我”走进 院子就会发现那堆枯焉焦黄的马草, 谎言就会揭穿,残疾青年就不能继续 留“我”在他的书摊上看书。
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 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 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 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 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
父亲
• 书页中分明多父了亲几—张—毛善票良。
• 晚上,父亲对我说:“打你 不为别的事,都像你这样白 看书,人家怎么过日子?搬 运队的马车夫需要马草,你 可以扯马草换钱。”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残疾青年 乐于助人
别饿坏了那匹马 善意的谎言 我
深深感激
课堂小结
这种善意的谎言是一种爱,这种爱 是一束阳光,让我感到温暖;这种爱是一 缕春风,让我忘记了所有的忧愁。
六年级上册语文10课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10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0e67c5e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03.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10课笔记
以下是一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别饿坏了那匹马》的笔记,希望对您有帮助:
《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述了残疾青年用善意的谎言帮助我读书的故事。
首先,本文主要写了作者去摆渡口马草时,遇到了残疾青年。
青年看到“我”的马草不好卖,便主动买下了“我”的马草。
其次,文中还描写了残疾青年为了帮助“我”读书,谎称自己家里还有一匹马,让“我”继续把马草卖给他。
再次,当“我”发现残疾青年并没有马时,非常震惊和感激。
残疾青年却表示这不算什么,他让“我”继续把马草卖给他,并告诉“我”马会吃很多马草。
最后,“我”感到了残疾青年的善良和无私,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中有很多细节描写,比如青年的眼神和表情,以及他对“我”的关心和照顾。
这些描写都为表现青年的形象和情感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本文还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比如,“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话是文章的标题,也是本文的核心。
这句话贯穿全文,多次出现,对于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起到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通过讲述残疾青年用善意的谎言帮助“我”读书的故事,展现了人间的真善美。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课《别饿坏了那匹马》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课《别饿坏了那匹马》](https://img.taocdn.com/s3/m/34a3ca7cf7ec4afe04a1df9d.png)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课《别饿坏了那匹马》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一、教材阅读
1.课文简说。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
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
全文主线清楚,脉络分明。
围绕“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个善意的谎言被揭穿的过程,展现了普通百姓的美好心灵。
如,残疾青年的善良、宽厚、善解人意。
他明知“我”在偷看书,却一直没有阻拦;当“我背着马草四处寻找买主”时,他谎称“咱家的那匹马正缺马草”,买下“我”的马草,还叮嘱“以后,马草就卖给我”。
又如,父亲也很善良。
父亲虽然赞同“我”看书,但他知道青年的生活的艰难,所以忍痛打了“我”,让“我”去扯马草换钱。
他还不忘利用匆匆翻书的机会,在书里夹上几张毛票,维护了青年的自尊。
碧云同样善解人意。
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着哥哥把谎言维持下去。
而“我”喜爱看书,能听从父亲的教导去扯马草挣钱。
对于青年的帮助,“我”心中感激不尽,因此一心不让青年家的马饿坏了。
朗读本文,不能不为这些人美好的心灵而感动。
本文语言简朴,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品德。
如,残疾青年关心“我”的读书:“我”读《红岩》时,他让“我”“‘坐下慢慢看吧’”;为了阻止真相暴露,“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还不惜用“那马会踢伤你的”威胁“我”。
课文还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攥着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同步解析
1、我上小学五年级那年,学校不远处的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
返的地方。
“流连”是留恋不止的意思。
“流连忘返”写出了“我”酷爱看书的程度。
残疾青年也正是从“我”在书摊前流连忘返的情景,发
现了“我”对知识的追求,以及身无分文的无奈。
这是他一直帮助“我”、想方设法给“我”看书机会的原因。
2、我回头去看愣在轮椅上的他和他手里的那本书,书页中分明
多了几张毛票。
“书页中分明多了几张毛票”,那是父亲利用翻书的机会,悄悄夹在书里的。
父亲知道,青年是靠摆书摊养家糊口的,生活也不容易。
所以他不光忍痛打“我”,让“我”认识到:做人不能只为自
己着想,也要为别人着想,同时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对青年的
关心。
3、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说:“过来,让我看
看你的马草。
”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碧云,你出
来一下!”
4、“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
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
这段话写出了青年的着急。
由于碧云的意外不在,青年又是残疾,所以无法将马草提进院子。
而“我”担心那匹马饿坏,提议自己把
马草提进院子。
青年知道,一旦“我”走进院子,就会看到那堆枯
蔫焦黄的马草,谎言就会被揭穿。
他就不可能继续留“我”在他的
书摊上看书了。
文章这样写,突出地表现了青年对“我”的关心。
5、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
我的马草的马呢?
这段话写出了事情的结果,我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通过两个感叹句、两个问句写出了“我”见到马草后的震惊与感激。
文章中的破
折号起到注释说明的作用,强调了“我”卖给青年的马草全部都在。
二、对词语的理解
刻骨铭心:铭,把文字刻在石头或金属器物上。
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多用于对别人的感激。
毛票:口语,就是面值一角的人民币纸币。
攥:握。
一如既往:跟过去完全一样。
瞥见:一眼看见。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
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
本文语言简朴,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品德。
如,残疾青年关心“我”的读书:“我”读《红岩》时,
他让“我”“‘坐下慢慢看吧’”;为了阻止真相暴露,“他用双手
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还不惜用“那马会踢伤你的”
威胁“我”。
课文还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攥着马草换来的
毛票,我立即奔向书摊,泰然地坐下来,从容地读着一本又一本的书”。
写出了“我”重新获得读书机会后的兴奋。
一、预习达标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残疾.(jījí)瞥.(piēpiě)见挣扎.(zhüzhá)从.(cōngcïng)容
2、读读记记下面词语。
忐忑不安刻骨铭心十指连心泪流不止怒
目圆睁不由分说一如既往尴尬叮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读几遍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一共写了哪些人物?你喜欢其中的哪一个?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想一想每次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认真读了课文,我还有以下几点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找一找,画一画这些句子,然后用心读一读,并把你的理解和感受写在空白处并与同学交流。
2、文中的其他人物也都是那么善良,我们可以从多处描写中体会到他们的美好心灵。
读文找出相关句子,抄写在下面。
父亲的善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碧云的善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善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认真读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
三、大胆想象,学习表达。
“我”一直将马草卖给青年,以为他真的有那匹马。
现在看到了马草,明白了真相,“我”心情如何?根据故事的结尾,请你展开想象,“我”回家后会怎样向父亲诉说?写一段父子俩的对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