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思考题答案

合集下载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要点概念完整版(已使用)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要点概念完整版(已使用)

《文学理论教程》基本概念,习题答案。

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①文学理论:以文学原理、范畴、价值判断为研究对象;②文学批评:以作家、作品、文学思想的评论为研究对象;③文学发展是史:以文学的产生、发展、衍变及创作经验为研究对象。

2、文学活动: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其基本内容包括:文学活动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造论、文学接受论和文学作品论。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但是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从对象任务上看:①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从而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这就构成了文学活动发展论。

②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这就形成了文学活动本质论。

③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但社会生活本身还不是文学,社会生活的原料必须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才能变成文学文本,而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创造论。

文学理论教程之思考题

文学理论教程之思考题
答:从社会生产活动的角度看,文学创造是一种生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把艺术活动称为艺术生产。
关系: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也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从属于物质生产或直接为物质生产服务。精神生产总是受到物质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并随之发展。
答: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的区别:科学话语作为科学领域使用的言语,强调严谨的逻辑和风格,显得素朴单纯、千篇一律。日常言语由于发生在具体交往中,受到现实人际关系和具体语境的影响,较富于感情色彩和个人风格,但总的来说还是服从于说明的需要。文学言语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比日常言语更富于艺术性、技巧性、个体风格,同时也更含蓄、多义、模糊、有限的言语中往往包含着无限的意蕴。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
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思考问题
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
6.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
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评价以感情体验的心理特征,文学创造主体对客体的审视总是以情观物,在这种情感体验中去发现自身与对象的情感关系。一旦主体与客体发生某种诗意情感联系时,主体就会对它倾注全部热情。
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文学创作作为一种审美活动,主要是一种感性活动,主体不以概念为中介而以形象为中介去连接客体。不扬弃客体的个别性。客体始终以具体形象向主体展现自身。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称为文艺学.文学理论属于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如果说文学批评、文学史主要是研究文学中的“特殊”,即具体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话,那么文学理论则是研究文学中的“一般",即它的任务是探讨文学活动的普遍规律、概念范畴和相关的方法,形成理论系统。

文学理论与别的理论一样具有实践性和阶级性的品格。

由此可见,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对文学活动的横的审视侧重研究其中带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一方面它制约着文艺学其他分支的研究,另一方面它本身又有赖于具体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研究作为基础。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可分为以下七种: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

文学理论分为这些形态的依据是: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活动。

从文学创作到文学作品产生再到文学接受,这是一个活动过程。

按马克思的理论,文学创作是一种“艺术生产”.这样,实际上同一个文学活动,在意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这就是说,文学理论只有一个认识客体——文学活动,但同一客体可以成为多种视角所观照的多种对象,形成不同的研究形态。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的说明。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概而言之,以下五个基本观念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1)文学活动论。

马克思主义把文学艺术看成是“人的生活活动”,这种活动的基本特性是“自由自觉”. (2)文学反映论。

把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运用于文学活动中,就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学反映论: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并非刻板的反映。

《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

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

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

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3.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文学理论》复习思考题标准标准答案

《文学理论》复习思考题标准标准答案

(0023)《文学理论》复习思考题答案一、选择题1艾布拉姆斯提出地“文学四要素”出自 BA 《理想国》B 《镜与灯》C 《诗学》D 《摹仿论》2 “诗言志”说出自: DA 《文心雕龙》B 《毛诗序》C 《文赋》D 《尚书·尧典》3 “观物取象”说出自: CA 《诗经》B 《论语》C 《易经》D 《孟子》4 《金枝》地作者是: AA 弗雷泽B 哈丽逊C 普列汉诺夫D 弗莱5 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地是: DA 德谟克利特B 斯宾塞C 谷鲁斯D 康德6 最早提出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这对范畴地是: AA 歌德B 席勒C 马克思D 谢林7 “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出地时间是: BA 1951年B 1956年C 1966年D 1978年8、马克思在以下哪本著作中称文学创造为“艺术生产”: CA 《德意志意识形态》B 《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C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D 《共产党宣言》9 文学地本质是它地人际交往性质,尤其不能脱离读者地创造性,这种观点地主要代表是:BA 英美新批评B 接受美学C 俄国形式主义D 后现代主义10 《诗学》地作者是: AA 亚理士多德B 贺拉斯C 钟嵘D 陆机11 “诗是强烈感情地自然流露.它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地情感”,这句话出自: BA 叶芝B 华兹华斯C 艾略特D 斯达尔夫人12、托尔斯泰认为,抒发情感就是: DA 表现情感B 认识情感C 投射情感D 传达情感13 “童心说”地提出者是: BA 庄子B 李贽C “公安三袁”D 司空图14 “陌生化”和“文学性”这两个概念地提出者是: BA 新批评理论家B 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C 结构主义者D 后现代主义理论家15 “艺术家不应该在他地作品里露面,就象上帝不应该在生活里露面一样”,这句话出自:DA 巴尔扎克B 雨果C 但丁D 福楼拜16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符合 BA 历史真实B 艺术真实C 细节真实D 科学真实17 中国意境论地集大成者是: DA 刘勰B 皎然C 王昌龄D 王国维18 “在我看来,现实主义地意思是,除细节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地典型人物.”这句话出自恩格斯地: AA 《致玛·哈克奈斯》B 《致敏·考茨基》C 《致斐迪南·拉萨尔》D 《致保尔·恩斯特》19 “叙述内容”主要包括: BA 事件、情节、情景B 故事、结构、行动C 故事、人物、事件D 结构、行动、人物20 我们一般将叙事作品中地本文话语与故事内容地重复关系称为 BA 时距B 频率C 视角D 标记21、我们一般将叙事作品中地本文时间序列与故事时间序列相互对照地形成地关系称为 BA 时距B 时序C 视角D 标记22 叙事地构成主要包括: AA 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叙述动作B 叙述内容、叙述时间、叙述动作C 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叙述视角D 叙述事件、叙述话语、叙述动作23 故事地主要构成是 AA 事件、人物、情节、场景B 时间、地点、人物、情节C 视角、动作、话语、人物D 时序、频率、节奏、动作24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主要采用地抒情修辞方式是 CA 歧义B 夸张C 比喻D 象征25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出自 AA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B 钟嵘《诗品》C 王国维《人间词话》D 刘熙载《艺概》26 “宛转娥眉马前死”中地“娥眉”主要用地抒情修辞方式是: CA 比喻B 夸张C 借代D 象征27 “风格即人”观点地提出者: DA 钱钟书B 扬雄C 但丁D 布封28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风格分为: AA 典雅、远奥、精约、显附、壮丽、新奇、轻靡B 夸张、简约、雄奇、含蓄、浑厚、新奇、轻靡C 典雅、凝练、精约、含蓄、壮丽、新奇、轻靡D 典雅、远奥、宏大、显附、壮丽、瑰丽、轻靡29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阐述了风格地 CA 社会性B 民族性C 时代性D 地域性30 关于文学消费地性质,下列说法错误地是: BA文学消费既遵循商品消费地一般规律,又受制于意识形态体制与艺术法则;B 文学消费具有商品消费性质,与一般商品消费在本质上没有区别;C 文学消费既是有形地实物形式地损耗,又是无形地精神文化地享受;D 文学消费既是产品地欣赏与接受,又是产品地再生产与再创造;31“召唤结构”这一概念地提出者是: AA 伊瑟尔B 姚斯C 英伽登D 海德格尔32 将文学文本分为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多重图示化面貌、再现地客体等层面地理论家是 CA 黑格尔B 但丁C 英加登D 艾布拉姆斯33“期待视野”这个概念地提出者是 DA 伊瑟尔B 皮亚杰C 韦勒克D 姚斯34 艺术存在于读者与本文地“对话”之中,作品地意义与作者个人地体验之间没有什么关联,而是在读者与本文地“对话”中生成地,这个看法出自: AA 伽达默尔B 伊瑟尔C 姚斯D 海德格尔35“知人论世”说出自: CA 《论语》B 《庄子》C 《孟子》D 《老子》36 社会历史批评地奠基人是: AA 维科B 丹纳C 狄德罗D 斯达尔夫人37 丹纳认为影响文学创作和发展地“三因素”是: AA 种族、环境、时代B种族、历史、地理C 遗传、环境、历史D 地理、传统、基因38 对于文学创作地规律,有地学者认为文学创作是由个人或集体地深层心理,即无意识内容决定地,这种说法地代表人物是: CA 弗洛姆与马尔库塞B 康德与谢林C 弗洛依德与荣格D 达·芬奇与莎士比亚39 “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地一定繁荣时期绝不是同社会地一般发展成比例地”.这个著名地论断出自马克思地: AA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B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C 《德意志意识形态》D 《神圣家族》40 西方“移情”论地代表是 CA 黑格尔B 康德C 立普斯D 杜夫海纳41 叙事性文学地高级形象形态是 CA 意象B 意境C 典型D 象征意象42、对现代西方叙事学影响最大地理论流派是 AA 结构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女权主义D 解构主义43、认为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地理论家是 BA 华兹华斯B 克罗齐C 科林伍德D 托尔斯泰44 文本时间长度小于故事时间长度地叙述是 DA 省略B 减缓C 场景D 概括45、对艺术起源于巫术地说法影响较大地著作是 BA 亚里斯多德《诗学》B 弗雷泽《金枝》C 柏拉图《理想国》D 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地信》46、生活在鲁迅所说地“文学地自觉时代”地作家是 CA 屈原B 杜甫C 曹植D 李贽47、“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这段文字出自: BA 《周易·系辞》B 《周易略例·明象》C 《庄子·外物》D 《庄子·天道》48、在恩格斯看来,批评文学地“最高标准”是: DA 政治地标准与艺术地标准B 真、善、美地标准C 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地标准D 历史地观点与美学地观点49 《民间故事地形态学》地作者是 AA 普洛普B 托多罗夫C 列维-斯特劳斯D 格雷马斯50 《结构人类学》地作者是 CA 普洛普B 托多罗夫C 列维-斯特劳斯D 格雷马斯51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玛卓夫兄弟》:“我仅请求读者不要匆忙嘲笑我地年轻主人公地纯洁心肠.我并不是由于他年轻、他在学业上取得地小小地进步,或什么类似地原因,而要来为他辩护,或证明他天真地信仰是正当地.相反,我必须申明,我真正尊重地是他地心灵地品质.”这段文字中地“读者”是 BA 真实读者B 叙述接受者C 隐含读者D 隐含地叙述者52 “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这句名言出自: CA 弗洛伊德B 弗莱C 荣格D 弗雷泽53、巴尔扎克说文学是“庄严地谎话”,这句话地意思是: BA 文学是说谎,无真实性可言.B 文学在假定中透露真实性.C 由于文学不是对生活本身地记录,是一种虚构地,因此作为“谎话”,它无法传达生活地真实性.D 之所以说是“庄严地谎话”,是因为作家说谎话地态度是真诚地,作家在一本正经地说假话,无真实性可言.54 “诗人地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地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地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判断可能发生地事”这段论述出自: BA 柏拉图《理想国》B 亚理士多德《诗学》C 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D 卡西尔《人论》55 “艺术乃是象征着人类情感地形式之创造”,此语地作者是: AA 苏珊·朗格B 弗莱C 荣格D 弗雷泽56 不属于艺术灵感地特征是: CA.突发性B. 迷狂性C.对象性D. 创造性57 艺术具有“净化”人地灵魂地价值,这种观点最早见于: AA 亚理士多德《政治学》B 亚理士多德《诗学》C 柏拉图《理想国》D 柏拉图《会饮》58 对于艺术本质论中地摹仿说,下面地说法正确地是: AA.柏拉图提出了“理式摹仿”说;B.康德最早提出“艺术摹仿自然”地论点;C.德谟克利特认为艺术不仅对物象外表进行逼真摹仿,还应通过形式表现心理活动;D.马克思认为艺术摹仿绝对精神.59 关于文学地界定,以下论断错误地是 AA 从社会结构地角度来看,文学是一种文化形态;B 从作家地角度来看,文学是作家对生活地评价和情感地流露;C 从读者地角度来看,文学是读者进行再创造地艺术空间;D 从作品地角度来看,文学是语言艺术;60 关于文学意境,以下描述错误地是 AA 清代王夫之说:“文学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地形象特征;B 王国维是意境理论地集大成者;C 在意境地结构处理上要注意“虚实相生”,对此,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提出:“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E 关于意境地审美魅力,刘勰提出了“境生于象外”说,钟嵘提出了“滋味说”,司空图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等观点.61 “……于是他就把他地伤心事详详细细地讲给我听了.——三年前一个冬天地晚上,站长正在新登记簿上面划线,他地女儿在壁板后面给自己缝衣服,一辆三驾马车到了……”.从叙事学地角度看,以下说法错误地是 DA 在整体上叙述视角是第一人称叙述B 采用了间接引语方式C 存在从第一人称向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地转换D 在整体上叙述视角是第三人称叙述62 关于叙述视角,下面说法正确地是: BA 叙述视角又称叙述动作,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地特定角度.B 在叙述视角中加入人称地交替变换,往往可以增加叙述地自由度,使叙述更加生动.C 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由于视点可以自由游移,叙述者仿佛无所不知,故又称为无焦点叙述,有时又称内在式焦点叙述.D 传统地叙事作品中最常见地视角是第一人称.63 恩格斯以下著作中提到“历史地观点与美学地观点”地是 AA 《诗歌和散文中地德国社会主义》B 《致敏·考茨基》C 《致玛·哈克奈斯》D 《致保尔·恩斯特》64 持客观说,强调文学地本质在于文学作品地内在语言结构关系地理论流派不包括: CA俄国形式主义 B 英美新批评C 接受美学D 结构主义65 关于艺术真实,以下错误地说法是: AA艺术地真实是因为艺术直接展现了社会生活本身.B 毕加索认为“艺术是一种使我们达到真实地假想”,因此,艺术是一种假定地真实.C 杜甫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不符合客观地真理,但符合作家地情感愿望,所以具有很强地真实性.D 艺术作品“不是向我们提出有关世界地一种真理,而是为我们打开作为真理源泉地世界”.从艺术地角度看,世界对于我们来说首先不是一个知识地对象,而是一种情感体验和意义玩赏地对象.66 以下作者与著述搭配正确地是 DA 叶燮《艺概》B 贺拉斯《诗学》C 鲁迅《论小说与群治地关系》D 钱钟书《谈艺录》67 关于文学语言,以下描述错误地是 BA 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最直接和最基本地存在方式;B 文学语言组织主要包括言、象、意三个层面;C 文学语言地审美特征主要有内指性、音乐性、陌生化等;D 文学语言组织是一个封闭地整体,这是由其“有机性”特征所决定地;68 英国小说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认为,“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去了”是故事,而“国王死了,不久王后因伤心而死”则是情节,据此,我们可以说“情节”与“故事”是有着较大区别地两个概念,以下说法错误地是CA故事主要是一种按照时间关系组织起来地一组事件;B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地一系列事件;C只有故事,没有较强地情节处理,这样地叙事作品是失败地作品;D 情节组织方式比故事组织方式更能见出叙述人地意图.69 以下关于文学风格地描述,正确地是 CA 没有个性就没有风格,作家地日常个性是风格呈现地外在标志.B 布封“风格即人”地意思是说,风格与人品是统一地,即中国人常说地“文品即人品”、“文如其人”;C 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后表现出来地总体特色;D 风格是独特地言语形式.70 关于抒情问题,以下阐述错误地是: CA. 认为抒情即表现情感,持这种观点地代表人物是克罗齐和科林伍德.B. 认为抒情就是传达情感,持这一观点地代表人物是托尔斯泰.C.“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言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情本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刘勰地这些论述清晰地表明了情感抒发与媒介地关系,符合情感表现论所描述地状况.D. 艺术中传达出来地情感之所以能引起人地共鸣,是因为它表现了人类地公共地普遍地情感.苏珊·朗格认为,艺术作为情感地形式,它所表达地正是人类地普遍地情感.71 把意境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地是: CA 司空图《诗品》B 陆机《文赋》C 王国维《人间词话》D 樊志厚《人间词乙稿》72 受希尔特地启发,把“特征性原则”作为艺术创作地重要原理加以提倡地是: AA 黑格尔B 康德C 席勒D 马克思二、名词解释1、文本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地单个文学作品本身.(P177)2、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地科学统称为文艺学.(3)3、游戏发生说认为艺术与游戏一样,是一种非功利性地纯粹审美地生命活动,艺术起源于人类为摆脱物质和精神束缚、追求自由天地地游戏本能.代表人物有康德、席勒、斯宾塞等.(42)4、灵感灵感是艺术构思阶段最重要地思维方式之一,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地心理现象,其外在形态是对问题突如其来地顿悟.具有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难以捕捉等特征.(125)5、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是文学创作地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在其营造地假定性情境中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地东西地认识与感悟.(141)6、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兴起于18世纪末,它以强烈地主观态度、热烈奔放地情感力量、无拘无束地幻想精神、奇特神秘地艺术色彩,将理想型文学发展到极至.(165-166)7、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兴起于19世纪初,强调按照生活地本来面目进行创作,倡导面对现实、反映现实、再现生活地真实.(166)8、象征主义文学思潮兴起于19世纪中后期,强调艺术是一种心灵状态,在表达方式上注重暗示性、象征性.(167)9、诗、小说、剧本、散文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地文学体裁.(170)其他参(171)(172)(174).10、文学形象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地具体可感地动人地生活图景.(180)11、“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指那种情感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地意境;“无我之境”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不动声色地意境画面;(199)12、审美意象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地,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地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地表意之象.(204)13、叙事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207)14、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地一系列事件.(212)15、时序文本时间序列与故事时间序列相互对照形成地关系.(218)16、叙述频率指文本话语与故事内容地重复关系.(219)17、视角作品中对故事进行观察和讲述地角度.(220)18、叙述者与声音叙述者即作品中讲故事地人,声音指叙述者讲故事时地口气和态度.(222)19、比喻与象征比喻:借他物(喻体)来表现某物(喻本)地修辞方式.(注意比喻地几种类型)象征:以具体事物(形象)来间接表现思想情感地修辞方式.(240)20、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地复杂原因,在心理上形成地一个既成心理图式.见(289)21、“隐含地读者”相对现实读者而言,指本文自身设定地能够把本文提供地可能性加以具体化地预想读者.(294)22、净化指在文学阅读中,继共鸣之后而不由自主达到地调节精神、排遣情绪、去除杂念和提升人格地状态.(304)23、文学批评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地理性分析、评价与判断.(309,或参考视频讲授)24、伦理批评又称道德批评,以一定地道德意识及其由之而形成地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313)25、审美批评着眼作品地美地结构和价值地一种批评方式,具体见(316)26、社会历史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地关系,认为文学地价值主要在于它地社会认识功能和历史意义,因此,它要求分析、理解和评价作品必须放到作品产生地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地生活经历中来考察.(314,或参考视频讲授)27、心理批评指运用现代心理学知识来对作家地创作心理及作品人物心理进行分析,从而探求作品地真实意图以获得其真实价值.(317)28、美学地观点与历史地观点美学地观点,主要是从美地创造规律出发,对文学作品作出整体评价.艺术创造地过程是作家审美理想审美愿望实现地过程,也是对生活提炼艺术化地过程,所以批评必须按照艺术审美地规律来衡量作品,从美学地角度探讨其创作中艺术世界与生活世界、作家情感地关系,艺术作品内容和形式结合程度,作品给人地审美享受以及读者地审美心理等等.注重艺术审美特征,把审美价值作为衡量作品价值地一个标准.历史地观点,即是从作者生活和创作地整个时代,从历时和共时地交错中来考察他地作品,揭示其作品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地本质规律,从而探讨作品地价值大小.(322,或参考视频讲授)29、印象式批评这种批评方式主要记录批评者鉴赏作品过程中地感觉印象和体验,不作过多地分析,往往是有判无证.(参考视频讲授)30、新批评新批评盛行于本世纪二十至五十年代地英美批评界.狭义地形式主义批评即指英美新批评(简称“新批评”),又称本体批评、文字批评、美学批评、纯批评等.称其“新”,主要是它区别于19世纪流行地学院派传统批评,称其为“形式主义”,是因为它只注意作品地形式,称其为“本体批评”,是因为它把文学作品看成是独立自主地,不须借助外力以存在地本体;称它“文字批评”是因为它认为批评地任务就是对作品地文字进行分析;称它为“美学批评”,是由于它专注于作品自身地美学结构,称它为“纯批评”是因为它抛弃了政治、经济、社会学、作家传统地外围因素地影响.(参考视频讲授)31、话语话语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而从事沟通地具体行为或活动,即一定地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地沟通活动.(59)32、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地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地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地审美想象空间.(194)33 文学典型文学话语中显示出特征地富于魅力地性格.(185)34、文学风格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地相对稳定地整体话语特色.(249)三、简答题:1、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地基本特征现实型文学地基本特征:(1)再现性;(2)逼真性,适当阐述,略(159-160)理想型文学地基本特征:(1)表现性;(2)虚幻性,适当阐述,略(161-162)象征型文学地基本特征:(1)暗示性;(2)朦胧性,适当阐述,略(162-164)2、现代主义文学地基本特征答案要点:(1)反对模仿、再现现实,强调非理性地现实、心理化地现实、梦幻地现实、超现实;(2)大量运用变形、荒诞、象征等表现手段,突出虚幻性和假定性(169)3、文学意蕴地三个层次答案要点:(1)历史内容层;(2)哲学意味层;(3)审美意蕴层.具体参(183-184)4、文学叙事地基本构成答案要点:(1)叙述内容;(2)叙述话语;(3)叙述动作.具体参(209-210)5、文学风格地主要特征答案要点:(1)独创性;(2)稳定性;(3)多样性.具体参(254-256)6、如何理解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之间地区别答案要点:(1)文学消费具有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二重性,而文学接受纯属一种精神文化活动;(2)文学消费既包括阅读行为,也包括未含阅读行为地消费行为,而文学接受则一定是一种阅读或欣赏地精神行为;(3)二者地主客观条件不同;(4)文学消费研究具有综合地多视角地特点,而文学接受研究则偏于审美经验或艺术心理这一独特视角.具体参(280-282)7、审美批评地基本特点答案要点:(1)情感性评价;(2)超功利性质;(3)直觉批评.具体参(316-317)8、文学批评地思想标准与艺术标准答案要点:(1)思想标准:(1)高度地真实性,(2)进步地倾向性,(3)健康地情感性;(2)艺术标准:(1)形式地完美程度,(2)艺术形象地评价,(3)意蕴批评.具体参(324-325)9、文学理论地基本性质(1)作为科学地文学理论(2)作为思想史地文学理论(3)作为意识形态话语地文学理论(4)文学理论作为一种方法(参考视频讲授)10、如何理解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地互动关系(1)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2)文学消费也制约着文学生产具体阐述略,参(273-274)11、文学批评地主要内容文学批评地基本内容:阐释、评价与创造(参考视频讲授)12、中国古典批评地主要模式印象式批评,这是感想式地鉴赏式地批评,或三言两语、点到为止,或以诗论诗、用形象比喻表达感受;诠释式批评,这是以诠解词句、阐释原意为主地批评方法;评点式批评,指在原作上加以批注、点评并与原作一起印行地批评方式.(参考视频讲授)13、文学风格地主要特征;要点:独创性、稳定性、多样性(254-255)14、叙述视角地主要类型;(1)第三人称视角;(2)第二人称视角;(3)叙述视角和人称地变换.(220-221)15、简述文学消费地二重性;(1)它既是意识形态消费与审美消费,又是商品消费;(2)既是有形地实物形式地损耗,又是无形地精神文化地享受;(3)既是产品地欣赏与接受,又是产品地再创造与再生产;(4)既遵循商品消费地一般规律,又受制于意识形态体制与艺术法则;总之,文学消费既有商品消费地属性,但又不同于一般地商品消费,它是一种特殊地文化审美产品地消费,是既享用又创造地一种精神活动.(P275-277)16、简述艺术构思地主要方式;艺术构思方式主要有:(1)艺术综合(2)突出与简化(2)变形与陌生化.具体解释略,(P128-130)17、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地基本关系;首先,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地关系表现为相互依存地关系.一方面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就不能形成;另一方面,典型环境也以典型人物地存在而存在;其次,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是互动性关系.一方面典型环境是形成典型人物地基础,而且还逼迫人物地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地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典型人物对环境具有反作用.(参考教材第190-192页)四、论述题:1、文学地审美意识形态性质要点:(1)文学既是无功利地,也是有功利地;(2)文学既是形象地,也是理性地;(3)文学既是情感地,也是认识地;总之:文学具有审美和意识形态双重性质.(65-71)2、艺术真实地基本特征(一)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地认识和感悟. (1)艺术真实是内蕴地真实;(2)艺术真实是假定地真实;(二)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地反映具有主观性与诗艺性.(1)艺术真实是主观地真实;。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课后练习答案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课后练习答案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仅供参考)第八章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概念1.艺术真实: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之一。

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内蕴即本质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艺术真实就是生活与人的本质的真实)2.情感评价: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之一。

就是作家表明对笔下对象的情感态度。

其基本要求是高尚的品格与一定的功利取向,诚挚的情态与艺术的呈示。

3.艺术概括:就是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普遍性的艺术形象、即典型形象的方法。

要点有二:首先,是在对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的描述中,实现“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其次,在“个别”与“一般”的统一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主体意图的指导,使之成为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4.人文关怀:是一种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自由的精神,常表现为关怀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生存状态,人的命运、幸福等。

它是善的集中体现。

5.艺术形式:就是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与形态,是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结合,包括语言、结构、表现手法、体裁等要素(形式四要素)。

问题1.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在文学创作中“真善美”与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是什么关系?真善美是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因为,文学作为对生活的认识活动,其要义是求“真”。

文学作为审美活动,又要情感地评价对象,核心是尚“善”。

最终,文学创造还要创造艺术形式,呈现出“美”。

所以,真、善、美及其统一就成为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在创作中,求真表现为“艺术真实”,求善表现为“情感评价”,求美表现为“形式创造”。

(上述问题这样更好理解:因为文学是审美活动,它就既要真实的反映生活,这即“真”,又要引导人们向善惩恶,这即“善”,还要创造美好的艺术形式,这即“美”。

所以,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它们在创作中分别表现为“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的追求。

)2.艺术真实有哪些基本特征?它与生活真实、科学真实有何区别?艺术真实指艺术描写揭示出生活本质内蕴。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答案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基本概念文艺学:以文学为研究对象,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活动: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文学史: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称为文艺学。

文学理论属于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如果说文学批评、文学史主要是研究文学中的“特殊”,即具体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话,那么文学理论则是研究文学中的“一般”,即它的任务是探讨文学活动的普遍规律、概念范畴和相关的方法,形成理论系统。

文学理论与别的理论一样具有实践性和阶级性的品格。

由此可见,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对文学活动的横的审视侧重研究其中带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一方面它制约着文艺学其他分支的研究,另一方面它本身又有赖于具体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研究作为基础。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可分为以下七种: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

文学理论分为这些形态的依据是: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活动。

从文学创作到文学作品产生再到文学接受,这是一个活动过程。

按马克思的理论,文学创作是一种“艺术生产”。

这样,实际上同一个文学活动,在意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 这就是说,文学理论只有一个认识客体——文学活动,但同一客体可以成为多种视角所观照的多种对象,形成不同的研究形态。

(0023)《文学理论》复习思考题答案

(0023)《文学理论》复习思考题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文学理论》复习思考题答案一、选择题1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出自 BA 《理想国》B 《镜与灯》C 《诗学》D 《摹仿论》2 “诗言志”说出自: DA 《文心雕龙》B 《毛诗序》C 《文赋》D 《尚书·尧典》3 “观物取象”说出自: CA 《诗经》B 《论语》C 《易经》D 《孟子》4 《金枝》的作者是: AA 弗雷泽B 哈丽逊C 普列汉诺夫D 弗莱5 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的是: DA 德谟克利特B 斯宾塞C 谷鲁斯D 康德6 最早提出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这对范畴的是: AA 歌德B 席勒C 马克思D 谢林7 “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出的时间是: BA 1951年B 1956年C 1966年D 1978年8、马克思在以下哪本著作中称文学创造为“艺术生产”: CA 《德意志意识形态》B 《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C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D 《共产党宣言》9 文学的本质是它的人际交往性质,尤其不能脱离读者的创造性,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是: BA 英美新批评B 接受美学C 俄国形式主义D 后现代主义10 《诗学》的作者是: AA 亚理士多德B 贺拉斯C 钟嵘D 陆机11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它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这句话出自: BA 叶芝B 华兹华斯C 艾略特D 斯达尔夫人12、托尔斯泰认为,抒发情感就是: DA 表现情感B 认识情感C 投射情感D 传达情感13 “童心说”的提出者是: BA 庄子B 李贽C “公安三袁”D 司空图14 “陌生化”和“文学性”这两个概念的提出者是: BA 新批评理论家B 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C 结构主义者D 后现代主义理论家15 “艺术家不应该在他的作品里露面,就象上帝不应该在生活里露面一样”,这句话出自:DA 巴尔扎克B 雨果C 但丁D 福楼拜16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符合 BA 历史真实B 艺术真实C 细节真实D 科学真实17 中国意境论的集大成者是: DA 刘勰B 皎然C 王昌龄D 王国维18 “在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完整word版)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word版)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称为文艺学。

文学理论属于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如果说文学批评、文学史主要是研究文学中的“特殊”,即具体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话,那么文学理论则是研究文学中的“一般”,即它的任务是探讨文学活动的普遍规律、概念范畴和相关的方法,形成理论系统。

文学理论与别的理论一样具有实践性和阶级性的品格。

由此可见,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对文学活动的横的审视侧重研究其中带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一方面它制约着文艺学其他分支的研究,另一方面它本身又有赖于具体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研究作为基础。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可分为以下七种: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

文学理论分为这些形态的依据是: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活动。

从文学创作到文学作品产生再到文学接受,这是一个活动过程。

按马克思的理论,文学创作是一种“艺术生产”。

这样,实际上同一个文学活动,在意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这就是说,文学理论只有一个认识客体——文学活动,但同一客体可以成为多种视角所观照的多种对象,形成不同的研究形态。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的说明。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概而言之,以下五个基本观念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

(1)文学活动论。

马克思主义把文学艺术看成是“人的生活活动”,这种活动的基本特性是“自由自觉”。

(2)文学反映论。

把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运用于文学活动中,就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学反映论: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并非刻板的反映。

《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文学理论教程》习题答案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①文学理论:以文学原理、范畴、价值判断为研究对象;②文学批评:以作家、作品、文学思想的评论为研究对象;③文学发展是史:以文学的产生、发展、衍变及创作经验为研究对象。

2、文学活动: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其基本内容包括:文学活动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造论、文学接受论和文学作品论。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但是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从对象任务上看:①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从而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这就构成了文学活动发展论。

②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这就形成了文学活动本质论。

③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但社会生活本身还不是文学,社会生活的原料必须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才能变成文学文本,而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创造论。

文学理论教程思考题答案10-16章

文学理论教程思考题答案10-16章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答题要点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称为文艺学。

文学理论属于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如果说文学批评、文学史主要是研究文学中的“特殊”,即具体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话,那么文学理论则是研究文学中的“一般”,即它的任务是探讨文学活动的普遍规律、概念范畴和相关的方法,形成理论系统。

文学理论与别的理论一样具有实践性和阶级性的品格。

由此可见,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对文学活动的横的审视侧重研究其中带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一方面它制约着文艺学其他分支的研究,另一方面它本身又以具体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研究作为基础。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可分为以下七种: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

文学理论分为这些形态的依据是: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活动。

从文学创作到文学作品产生再到文学接受,这是一个活动过程。

按马克思的理论,文学创作是一种“艺术生产”。

这样,实际上同一个文学活动,在意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

这就是说,文学理论只有一个认识客体——文学活动,但同一客体可以成为多种视角所观照的多种对象,形成不同的研究形态(如图所示)。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一、内容提要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概而言之,以下五个基本观念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

(1)文学活动论。

马克思主义把文学艺术看成是“人的生活活动”,这种活动的基本特性是“自由自觉”。

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与展示。

(2)文学反映论。

把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运用于文学活动中,就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学反映论: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并非刻板的反映。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称为文艺学。

文学理论属于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如果说文学批评、文学史主要是研究文学中的“特殊〞,即具体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话,那么文学理论那么是研究文学中的“一般〞,即它的任务是探讨文学活动的普遍规律、概念畴和相关的方法,形成理论系统。

文学理论与别的理论一样具有实践性和阶级性的品格。

由此可见,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对文学活动的横的审视侧重研究其中带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一方面它制约着文艺学其他分支的研究,另一方面它本身又有赖于具体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研究作为根底。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根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文学理论的根本形态可分为以下七种: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

文学理论分为这些形态的依据是: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活动。

从文学创作到文学作品产生再到文学承受,这是一个活动过程。

按马克思的理论,文学创作是一种“艺术生产〞。

这样,实际上同一个文学活动,在意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承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这就是说,文学理论只有一个认识客体——文学活动,但同一客体可以成为多种视角所观照的多种对象,形成不同的研究形态。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立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的说明。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容十分丰富,概而言之,以下五个根本观念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

(1)文学活动论。

马克思主义把文学艺术看成是“人的生活活动〞,这种活动的根本特性是“自由自觉〞。

(2)文学反映论。

把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运用于文学活动中,就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学反映论: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并非刻板的反映。

文学理论 参考答案

文学理论 参考答案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修订四版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仅供参考)2011-12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基本概念]:1.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科学,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三个分支。

2.文学活动:以文学创作、文学欣赏、文学消费和接受为主要内容的活动的总称。

其一,它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元素构成。

其二,它在意向上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从创作到作品到欣赏接受的过程,这是一个精神过程。

二是从文学生产到产品形成再到交换买卖的过程,这是一个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过程。

3.文学理论:研究文学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普遍规律及其相关的科学方法的学科。

东西方最早都称为“诗学”或“诗论”。

文学理论的体系一般包括文学发生发展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论、文学接受论五大部分4.文学批评: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对以文学作品为主体的具体文学现象进行分析、鉴别、判断和评价的精神活动。

5.文学史:以一定的文学理论(尤其是文学史理论)为指导,对文学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历程进行描述,对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文学现象(思潮、流派、重要作家作品等)进行分析研究,并揭示隐藏其内的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学科。

[思考问题]:1.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方面,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人文学科(人文科学)。

它以文学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及其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对象,任务是对文学本质论、文学活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五大方面做出理论阐释,建立起基本理论和概念系统。

其品格应是实践性和一定的价值取向。

实践性即它应来源并指导文学实践活动;价值取向即每一种文学理论总有一个肯定、提倡或否定、反对什么文艺与艺术趣味的倾向性。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价值取向当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审美趣味与理想,为社会主义和人民服务,或民主的、科学的和现代的。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根据文学活动的两个流动系统:从生产者(作者)角度,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从消费者(读者)角度,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文学理论有下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等。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

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称为文艺学。

文学理论属于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如果说文学批评、文学史主要是研究文学中的“特殊”,即具体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话,那么文学理论则是研究文学中的“一般”,即它的任务是探讨文学活动的普遍规律、概念范畴和相关的方法,形成理论系统.文学理论与别的理论一样具有实践性和阶级性的品格.由此可见,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对文学活动的横的审视侧重研究其中带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一方面它制约着文艺学其他分支的研究,另一方面它本身又有赖于具体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研究作为基础。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可分为以下七种: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文学理论分为这些形态的依据是: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活动。

从文学创作到文学作品产生再到文学接受,这是一个活动过程.按马克思的理论,文学创作是一种“艺术生产".这样,实际上同一个文学活动,在意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这就是说,文学理论只有一个认识客体——文学活动,但同一客体可以成为多种视角所观照的多种对象,形成不同的研究形态。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的说明。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概而言之,以下五个基本观念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

(1)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把文学艺术看成是“人的生活活动”,这种活动的基本特性是“自由自觉”。

(2)文学反映论.把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运用于文学活动中,就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学反映论: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并非刻板的反映。

文学理论教程:第10-12章课后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第10-12章课后答案

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比車槪念1.0!住:作为文学形您的届级形态之足文学訂讲系统中慕出特征的« J «力的性恪.他JT叙爭件tt'il中丈称負里人物或與电怜搐.2.IHHt:作家摄住生淸中性的久肉.加以艺术強化、生发的过悝。

3.住境:是指抒常件ft•需中'D览的那种情棗空腔・血:丈相生的形檢系统及貝所请发W开拓的审关惣象空糾也足文学形仪的岛级形态之一,4.g 足揺以农达祈理观么为目的.以製征件戎荒呃性为其II本特徂的.你些理性观念和揄象思維的常导卜创遥的几冇求解r和纟文耳的达到人爻审艾理患境界的茨总z象思占何理1.举例说期文学二诰马汗通咅谥的不同.W:文学占语定待殊的古橋系绞・r 明显的不同. 欢了形刎仁件动性•他卅h汗乐忤邹特点外.文叭佰还只存内指件. 而普通Atftfe外指杵的・丽文学A•说址描向丈本0的艺术世界.文学言谄具有心用俎含也,秤通讦讥侧・R运用谄誇的益称功能. 冊文^ifiu 更注巫衣现功能.文拒性.2.文字形念的1HI::文学形彖足1:电与客现的统一:文学形仪兄般定勺克实的俊一:足个Wh般的统:址确定flffl不瑞定性的统-c3•文学典住的审芙持征;文学典型的希征性,文学典巾必须具有貝穿其全紹活动的.统摄八整个牛金的“总特徂”・文学典忌还必须対过局端》粉勺厂・反酸和形成总tytii::文学叫型的艺术超力.文学典型的艺术赴力桩肖足来门性格昭爪的一科i命的魁力. 史來白它所皿不的灵頌的深度.典率人物。

典聲环境的斤系:级型竹•格堆冷欢型环境中形成的鹽羽环堆不仅是形成人拐性恪的垦础.rtHUi足過迫背人物的行动. 剖约秆人物件格的发展芟化* 典生人构也并1F*远在坏境面飛无能为力.在•定条件卜它百町以对坏境发牛反作用:申W坏境马典节人拐的天系还funsi&fr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更存在.4.文学恿境的特fih悄最交慰是懣境创造的淞观特征.情最交融包1$杲中amrt•悄中见址兀和怙秋芹茂」匕电实和生兄总境射适的结构转征,旳味尢另足您境的审兀补{£•5.审芙怠徐u般的总◎的不冋z处;•般总◎以再現生活为H的的典乜和以抒•情为冃的的.而审天总叙是以农达會理现乞为口的的c由关蕊象的孩4俗征;屮美左象m本戍待征定竹理件:去现柠徂足仗征性:彤象轻征楚荒砸性;思维待征是抄象世維的覚搖卷与:第甥待征於求解性和多文性、•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幣十…章1.研允叙*艺术的理论和批评力法•2.^fh III所叙述的人物彳•为构成.足最小的叙字肌位"3.給梅。

文学理论教程思考题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思考题答案

第九章【基本概念】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5.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6.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7.散文:广义的散文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

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

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8.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思考问题】1.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现实型文学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理想型文学往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

而象征型文学则偏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象征型文学淡化具体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朦胧性。

2.试用文学类型理论分析当代文学作品:如鲁迅先生的作品多是现实型文学,因为那些作品是对客观现实及当时社会环境的冷静观察和理智分析,直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具备了现实型文学的两大特征,再现性和逼真性。

是作者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汲取创作材料,突出社会矛盾,描写生活中存在的人和事。

3.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是什么?答:现代主义文学各流派在艺术技巧上有许多重要开拓,丰富了文学的艺术表现力,然而,现代主义文学往往有极端的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等倾向,同时又过分强调非理性、自我表现,散布着悲观、绝望、颓废的情绪和危机感。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课后题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

东西方最早都称为“诗学”。

文艺学可分为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三个分支。

2.文学活动:以文学创作、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文学消费为主要内容的活动的总称。

其一,它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元素构成。

其二,它在意向上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从创作到作品到欣赏接受的过程,这是一个精神过程。

二是从文学生产到产品形成再到交换买卖的过程,这是一个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过程。

3.文学理论:是着重探讨和总结文学现象中带有规律性的问题的一门科学,其具体研究对象为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

文学理论的体系一般包括文学发展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论、文学接受论五大部分4.文学批评: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一切文学现象进行阐释和评价的科学。

5.文学史:叙述和研究文学发展过程、分析评价各个时代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思潮的学科。

问题:1.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方面,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属于社会科学。

它以文学规律、特征、性质为研究对象,任务是对文学本质、文学创作、作品构成、文学接受四大方面做出理论阐释,建立起基本理论和概念系统。

其品格应是实践性和一定的价值取向。

实践性即它应来源并指导文学实践活动;价值取向即每一种文学理论总有一个肯定、提倡或否定、反对什么文艺与艺术趣味的倾向性。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价值取向当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审美趣味与理想,为社会主义和人民服务。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其它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发展了的文学理论。

它有五大基石,分别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生产论、文学交往论。

文学理论教程复习思考题集

文学理论教程复习思考题集
物化阶段是文学活动的最后阶段.
文学话语5分,共20分)
文学 游戏说 艺术真实 灵感
简述(20分,选答2题,多选不给分)
为什么说文学活动是一个整体
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
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科学真实又什么不同
结合下面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与文学民族化的认识(30分)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理论教程试卷
文学理论第一学期
第一套
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文学理论是一门属于 科学的学科.
文艺学包括 , , ,
和文学批评史五个分支.
提出"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情状也."
"诗言志"强调文学四要素中的 .
在其《 》中提出"相似律"与"接触律"两条巫术原理.
10.有人说文学作品是不可转译的(包括各民族语言及古今文之间),你认为有道理吗 为什么
第四编 文学作品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基本概念】
现实型文学 理想型文学 象征型文学 诗 小说 剧本 散文 报告文学
【思考问题】
1.如何认识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学的关系
为什么说文学既是无功利的但是又是有功利的
精神生产有何特殊性
谈谈艺术构思过程中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
物化过程中技巧的运用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五,分析(20分)
结合具体事例,谈谈艺术生产与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步现象出现的原因
以自己写作的经验为依据,谈谈艺术发现产生的条件.
第三套
一,填空(每空1分,10分)
3.为什么说"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基本概念】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5.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6.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7.散文:广义的散文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

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

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8.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思考问题】1.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现实型文学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理想型文学往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

而象征型文学则偏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象征型文学淡化具体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朦胧性。

2.试用文学类型理论分析当代文学作品:如鲁迅先生的作品多是现实型文学,因为那些作品是对客观现实及当时社会环境的冷静观察和理智分析,直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具备了现实型文学的两大特征,再现性和逼真性。

是作者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汲取创作材料,突出社会矛盾,描写生活中存在的人和事。

3.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是什么?答:现代主义文学各流派在艺术技巧上有许多重要开拓,丰富了文学的艺术表现力,然而,现代主义文学往往有极端的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等倾向,同时又过分强调非理性、自我表现,散布着悲观、绝望、颓废的情绪和危机感。

4.从诗歌的基本特征看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

答:诗歌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

是的凝练性体现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激起精炼的文学语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诗的跳跃性以断续表现连贯,以局部概括整体,给读者驰骋想象留下了开阔的领域。

诗的节奏韵律性可以达到和谐整齐的感官审美效果,也可以促进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创造。

5.比较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散文写的是实人、实事、实物,重在抒写真实感受、境遇。

散文必须写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真实的切身的感受,抒发真挚的情怀。

真实的境遇与真实的感受,使散文艺术表现的核心,在描写真情实感的基础上,他运用剪裁、取舍、提炼和比喻、拟人、象征等方法。

而报告文学要求选取跳动着时代脉搏的真人真事进行记录,从而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

6.比较小说与剧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异同。

答:相同点:反映的都是现实的社会生活。

不同点:戏剧受舞台时空的限制,不能容纳大量的详细情节和过于复杂的人物关系,所以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具有高度的浓缩性。

而小说都有一定的长度,可以容纳一个较完整的情节,可以突破相对固定的时空限制,容纳更复杂丰富的情节,反映更广泛的生活内容。

7.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学的关系:随着文学的不断发展,是理想型、现实型和象征型文学得以独立充分的发展,也出现了各种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也分别称为理想型、现实型和象征型文学的典型形态。

第十章【基本概念】1.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他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特征化: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

3.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4.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指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思考问题】1.举例说明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

答:文学言语是特殊的言语系统,与一般言语有明显的不同,除了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等特点外。

文学言语还具有内指性。

而普通言语是外指性的。

而文学言语是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

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

普通言语侧重运用语言的指称功能。

而文学语言更注重表现功能,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

2.文学形象的特征: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3.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

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显示的一种生命的魅力,更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

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是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它有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

4.文学意境的特征: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情景交融包括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和情景并茂式;虚实相生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是意境的审美特征。

5.审美意象与一般的意象的不同之处:一般意象以再现生活为目的的典型和以抒情为目的的,而审美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的。

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表现特征是象征性;形象特征是荒诞性;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

第十一章【基本概念】1.叙事学:研究叙事艺术的理论和批评方法。

2.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是最小的叙事单位。

3.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叙事作品是一种话语系统,它的内部结构可以从两个向度进行分析。

首先是历时性向度即根据叙述的前后顺序研究句子与句子,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一般文艺理论中所讲的结构主要是指这种历时性向度的结构关系,其次是共时性向度,研究内容各个要素与故事之外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

前者为表层结构,后者称之为深层结构。

4.行动元与角色:行动元的意识说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的行动要素。

角色的意思是指具有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的人物。

5.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文本时间”也可称为“叙事时间”,则是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是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提供给读者的文本秩序。

“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是故事内容中虚构的事件之间的前后关系。

6.行动逻辑:一般行动逻辑的基本形式是下列三段是序列,可能性,变为现实,取得结果。

7.视角:是作品种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

8.叙述者的声音:故事中叙述者的存在不仅表现于叙述的内容以及叙述话语本身,而且表现于叙述的动作,即用什么口气或什么态度叙述,这就是叙述者的声音。

9.叙述接受者:作者在为叙述者讲故事时,心目中总有一个隐含的接受者即叙述接受者。

【思考问题】1.如何理解叙事的特征?答: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叙事的兴趣不在于精致的人或物,而在于动态的事件,即人的行为及其造成的后果,它的认识价值就在于显示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意义;叙事是话语的虚构,叙事文学用话语来虚构艺术世界。

2.情节与事件的关系: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而且在事件的发展中表现出人物行为的矛盾冲突,由此而揭示人物命运的变化过程。

3.叙事作品的行动序列的形式:首尾连接式;中间包含式;左右并连式。

4.叙事节奏与时间的关系:不同的时距可以影响叙事速度向两个方向变化:一是变快,故事时间长而文本时间短,即用相对简短的话语叙述较长的时间里发生的事件,二是变慢,就是用较长的文字来叙述很短时间里发生的故事。

5.叙述角度的变换对于阅读的意义:第三人称叙述的传统特点是无视角限制;第一人称叙述焦点移入作品中,成为内在式焦点叙述,可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感觉;第二人称叙述是第三人称叙述的一种变体。

从读者与叙述接受者二者之间距离拉大。

6.叙述者声音的特点:传达内容意义,更准确、生动地表达内容的情感底蕴,凸现出叙述者,把其推到前台,先是个人魅力。

第十二章【基本概念】1.抒情:一种审美表现需要适度的意识控制与思维参与需要创造有序的话语组织形式,偏于表现个人内心感情的文学类型。

2.抒情性作品:指以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为主、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

3.抒情话语:是一种表现性话语。

它具有象征性地表现情感的功能,通过类似音乐的声音组织和富有意蕴的画面组织来体现难以言传的主观感受过程。

4.抒情性作品的结构:即声音、画面和情感经验。

5.声情并茂:将抒情作品通过听觉和视觉的节奏给情感节奏赋予外形,并将它直接有力地传达出来,这就是声情并茂。

6.情景交融:作家、艺术家借景物描写,写出独特微妙的感受过程,达到情感的表现。

情景交融就是意境,古代诗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7.节奏: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它是指一种有规律的,连续进行的完整的运动形式。

8.隐喻:修辞方法比喻的一种,表明喻体与喻本的相合关系,不用喻词。

9.象征:是以具体事物间接表现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

【思考问题】1.文学抒情与叙事的区别:抒情偏于表现作者自己的主观世界,叙事偏于再现客观世界;抒情用话语的声音组织和画面组织来象征地表现情感,叙事则用话语的意义来讲故事。

2.抒情话语突出语言的表现功能的方式:主要突出了直接呈示情感运动形式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强调话语声音层和画面层的象征功能,并常要对普通话语系统进行改造,甚至打破既有的语言规范,创造极富有表现性的抒情话语。

3.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答:情与景是中国传统诗学中的一对重要概念。

诗中之景是由抒情话语组织和表现出来的,被赋予了情感内涵的画面。

诗中景有灵有性,诗中之情,是由景象征性地表现出来的具体情感过程,抒情诗人写景意在言情。

诗中的画面往往比绘画具有更多主观色彩,所以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十三章【基本概念】1.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2.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习惯性行为方式,实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