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变化
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胶体外观不均匀B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C .胶体不能通过滤纸D .胶体比溶液稳定2.人们常根据物质各种特点对物质进行分类.下列分类中,前者包含后者的是A .氧化物、化合物B .溶液、分散系C .含氧酸、酸D .化合物、电解质34A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还原反应B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元素化合价降低C .物质中某元素失去电子,则此物质是氧化剂D .还原剂中必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5.下列化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用氯气制漂白粉B .用石灰石制生石灰C .从卤水中提取溴单质D .用氨气制硝酸6.下面关于电解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B .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指化合物而言,单质不属于此范畴C .BaSO 4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故BaSO 4是非电解质D .纯水的导电性很差,但水是电解质7.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A .NaHCO 3===Na ++H ++CO 32-B .NaHSO 4===Na ++H ++SO 42-C .Mg(NO 3)2===Mg 2++2NO 3-D .Na 2SO 4===2Na ++SO 42-8.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阴影部分的是A .Cl 2+2KBr===Br 2+2KClB .2NaHCO 3=====△Na 2CO 3+H 2O +CO 2↑C .4Fe(OH)2+O 2+2H 2O===4Fe(OH)3D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9.在无色透明的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a +、NO -3、Al 3+、Cl - B .Na +、CO 2-3、Ca 2+、NO -3 C .K +、SO 2-4、Cl -、Cu2+ D .OH -、HCO 3-、Ca 2+、Na + 10.下列水溶液中的各组离子因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 .Na +、Ba 2+、Cl -、SO 42-B . Ca 2+、HCO 3-、C1-、K +C .Fe 3+、K +、I -、H +D . H + 、Cl - 、Na + 、CO 32-11.(双选)下列各组离子因为生成难溶物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 .Cl -、Fe 3+、NO -3、OH - B .HCO -3、Cl -、Na +、H + C .Ba 2+、Cl -、CO 2-3、K+ D .NH +4、K +、OH -、Cl - 12.某溶液能溶解Al (OH)3,不能溶解SiO 2,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 .Fe 2+、Na +、Cl -、NO 3-B .K +、Ca 2+、CH 3COO -、HCO 3-C .Na +、Mg 2+、NO -3、SO 42-D .Ba 2+、K +、Cl -、SO 42-13.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够大童共存,当溶液中的pH =1时,有气体产生;而当溶液中的 pH =13时,又能生成沉淀。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1.物质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化学工作者经常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
近年来发现,在金星大气层中存在三氧化二碳。
下列物质与它属于同类的是A.H2、O3B.H2SO4、H2CO3C.SO2、NO D.Na2SO3、KClO32.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报道,他们用DNA制造出了一种臂长只有7纳米的纳米级镊子,以便能够夹起分子或原子并对它们随意组合。
下列分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大小与纳米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A.溶液B.胶体C.悬浊液D.乳浊液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鉴别Al(OH)3胶体(无色)和食盐水,可以不用任何试剂B.鉴别白糖水和食盐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C.鉴别粉笔末与水、豆油与水组成的浊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D.鉴别NaCl与CuSO4两种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4.FeCl3溶液与Fe(OH)3胶体共同具备的性质是A.加入饱和MgSO4溶液都发生聚沉B.分散质的粒子都不能透过半透膜C.都比较稳定,密封保存一段时间也不会产生沉淀D.加入盐酸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5.一化学兴趣小组在家中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图1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2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 NaCl是非电解质B. NaCl溶液是电解质C. NaCl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D. NaCl溶液中水电离出大量的离子6.下列电离方程式中,错误的是(图1)(图2)A.H2CO3H++HCO3-HCO3-H++CO32-B.H2SO42H++SO42-C.NaHCO3 == Na++H++CO32-D.NaHSO4==Na++ H++ SO42-7.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强碱性溶液中:K+、Al3+、Cl-、SO2-4B.含有0.1 mol·L-1 Fe3+的溶液中:K+、Mg2+、I-、NO-3C.含有0.1 mol·L-1 Ca2+的溶液中:Na+、K+、CO2-3、Cl-D.室温下,pH=1的溶液中:Na+、Fe3+、NO-3、SO2-4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铁和稀硝酸反应Fe+2H+==Fe2++H2↑B.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Fe3++3H2O Fe(OH)3↓+3H+C.硝酸银溶液中滴入食盐水Cl- + Ag+== AgCl↓D.氯气通入烧碱溶液Cl2+2OH-==Cl-+ClO-+H2O9.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在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盐酸:HCO3-+H+=CO2↑+H2OB.把金属铁放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C.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Fe2++Cl2=Fe3++2Cl-D.钠跟水反应:Na+2H2O=Na++2OH-+H2↑10.在无色透明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Cu2+、Na+、SO42-、Cl- B.K+、Na+、HCO3-、NO3-C.OH-、HCO3-、Ca2+、Na+ D.Ba2+、Na+、OH-、NO3-11.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A.Na+、K+、OH-、Cl- B.Na+、Cu2+、SO42-、NO3-C.Mg2+、Na+、SO42-、Cl-D.Ba2+、HCO3-、NO3-、K+12.周杰伦在歌曲《青花瓷》中唱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其中的“铜绿”即是铜锈,它的化学成分是Cu2(OH)2CO3(碱式碳酸铜)。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本章概要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本章概要本章作为教材第二章,是连接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科学素养,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章为化学必修课程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因此它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
本章的主要内容为电解质的概念,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的性质,酸的定义并能将其定义方法迁移到碱和盐的定义上去。
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并能通过类推迁移的方法判断离子反应能否发生,通过实验培养科学探究问题的能力。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通过应用实例来正确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价值,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志于化学科学的发展。
本章重点之一是氧化还原反应,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概念,综合应用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会比较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会书写离子反应中离子方程式,熟练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掌握离子反应的条件,会判断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
本专题涉及的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联系在一起,这有利于我们从“质”“能”两方面加深对化学反应本质的理解。
氧化还原反应贯穿于整个化学知识之中,无论是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合物、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内容都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密切的联系,同时,该知识内容又能与能源问题、环境保护、电化学知识等许多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
氧化还原知识的综合运用,包括电化学知识中的电子转移问题的讨论、物理学中的电量与电子转移数目的综合分析。
另外,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在生活、最新高科技成果、新型材料和绿色化学中均有应用。
新课标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
新课标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2.简单分类法就是把大量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它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一种工作方法。
意义:当分类的标准确定过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类事物的了解使我们做到由此及彼。
3.交叉分类法:为了弥补一种分类方法的局限性,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设定不同的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认识,这种方法叫交叉分类法。
例1:对班级学生采用交叉分类法,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便于班级的管理,其分类标准和意义如下:(1)按性别分:男生、女生。
意义:①男女生体能不同,劳动分工不同,运动会报名分男子组和女子组。
②男女生生理特征不同,剧烈活动要考虑女生的特殊例假。
③男女生的思维特点和个性心理不同,分班时尽量考虑男生女生的均衡性,以形成优势互补。
④男女生身材特点不同,审美情趣不同,夏季校服的设计要考虑男生女生的区别。
(2)按学习成绩、平时表现分:学优生、学困生。
意义:抓学优生保升学率,抓学困生保稳定,控制学生流失率,抓两头带中间,保整体进步。
(3)按高考发展方向分:文史类、理工类、艺体特长类、保送类、意义:不同类别的学生,在学习时侧重点不同,老师要求也不同,将来发展方向也不同。
(4)按是否承担社会工作分:干部、群众意义:干部与群众在责、权、利三方面都不会相同,干部的锻炼机会更多些、责任更大些、有机会参与优秀干部的评选,群众则没有。
(5)按政治面貌分:团员、群众意义:团员的政治觉悟要更高些,学校活动参与得更主动些,表现更优秀些,活动效果老师更放心些。
(6)按家长工作单位分:城市的(管局的、油公司的、炼化的、石化的、市政的)、农村的、招商的意义:根据家长的工作单位和收入情况对学生进行理财教育,避免奢侈浪费,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对城市低保护、农村低收入家庭进行政策性照顾,实现胡锦涛主席“学有所教”的十七大目标。
高一化学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规划1.地位和功能如果说第一章是从化学学科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化学科学的话,那么,本章则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
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科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承前”意味着要复习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的重要内容,“启后”意味着要在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发展,从而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2.内容结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对于多达千万种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人们要想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必须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
这既反映了化学科学的发展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因此,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是本章的一条基本线索。
考虑到学生在进入高中化学学习时,一般都需要复习初中的知识,如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质间的化学反应等。
因此,把化学反应与物质分类编排在高中化学的第二章,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学习,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既有利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又有利于学生运用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进行化学学习,立意更高。
从化学物质的分类来看,纯净物的分类在初中已初步介绍过,这里主要是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化。
溶液和浊液这两种混合物虽然初中也涉及过,但是,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因此,分散系和液态分散系的分类、胶体及其主要性质是高中化学的新知识。
胶体的性质表现在很多方面,这里只是从胶体与溶液区分的角度,涉及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从化学反应的分类来看,本章涉及化学反应分类的三个标准:(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按此标准划分,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这四种反应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这里主要是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化;(2)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3)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
高中化学集体备课《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化学集体备课《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苏教版必修高中化学集体备课《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苏教版必修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一 )授课班级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幻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好学上进的情感。
2、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并体验成功喜悦。
重点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难点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一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交叉分类法Na2CO3 钠盐Na2SO4 钾盐 K2SO4 硫酸盐 K2CO3 碳酸盐2、树状分类法二、分散系 ( dispersion system)及其分类1、分散系 (1)分散系:将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分散系。
(2)分散质和分散剂: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3)、分类:常见的分散系有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等。
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浊液中离子通常大于100nm,介于1nm100nm 的为胶体。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引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物质形态多样而丰富。
如此之多的东西,如果不进行分类,那对于科学研究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比如到图书馆借书,如果书目没有进行分类,要找一本书简直是大海捞针。
所以说分类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必备的手段,物质进行分类后,同一类物质由于具有相似的性质,故更方便对比。
投影图书馆中陈列的图书、超市中的商品摆放。
导入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物质的分类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在初中的基础上来进行研究。
高考化学总复习(人教版)学案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学案二
学案二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在配平及在定量测定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各概念,掌握其内在联系。
2.了解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得失电子守恒。
3.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应用的学习,增强科学的态度、探索精神,提高归纳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氧化还原反应在Ⅱ卷计算及定量测定中的应用。
【考情分析】命题点五年考情分析解读氧化还原反应规律2017·课标全国Ⅱ,T82016·课标全国Ⅰ,T8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应用是课标卷每年的必考内容,但一般不单独命题,而是分散在选择题的某个选项或非选择题的某些设问中,选择题往往与阿伏加德罗常数或化学计算相结合,非选择题则可能与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及工艺流程题相结合,分值一般占4~6分;从考查的内容上看。
侧重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配平及相关计算的考查,尤其是陌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近几年来更是常考不衰,随着新课标对考生能力要求的提高,这种趋势将会有增无减。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配平) 2017·课标全国Ⅰ,T27(6) 2017·课标全国Ⅲ,T28(2) 2016·课标全国Ⅱ,T28(2)氧化还原反应定量计算2017·课标全国Ⅱ,T26(4) 2015·课标全国Ⅱ,T28(3)1.氧化还原反应规律(1)价态规律升降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有升必有降,升降总值相等。
价态归中规律含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
而不会出现交叉现象。
简记为“两相靠,不相交”。
例如,不同价态硫之间可以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注:⑤中不会出现H 2S 转化为SO 2而H 2SO 4转化为S 的情况。
歧化反应规律“中间价―→高价+低价”。
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如:Cl 2+2NaOH===NaCl +NaClO +H 2O 。
第二章_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
6、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①生成沉淀(难溶物质) ②生成气体(挥发性物质) ③生成水(难电离物质即弱电解质) 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实质上就是两种电解 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交换离子的反应
二、离子共存问题
1、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 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 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离子之间 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反应物
性质
实质
特征
反应
反应产物
还原剂
具有还原性
失电子
化合价升 化合价升高
发生氧化反应 发生氧 (被氧化)
氧化产物
化合价
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被氧化 还原剂) (还原剂)
升失氧, 升失氧,降得还
电子得失
常见的氧化剂有: 常见的氧化剂有: ①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Cl2、O2等。 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 ②高价金属阳离子如:Fe3+、Cu2+等。 高价金属阳离子如: SO4、 ③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MnO2、浓H2SO4、 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 酸化KMnO HNO3、酸化KMnO4。 常见的还原剂有: 常见的还原剂有: ①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如K、Na、Al、Fe等。 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 Na、Al、Fe等 Si等 ②一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等。 一些非金属单质: ③较低态的化合物:CO、H2S等。 较低态的化合物:CO、
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只取决于在相同条件下(温 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只取决于在相同条件下( 外电压等)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大小 度、外电压等)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大小 和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 溶液与30%醋酸 NaCl是强电 例:浓度极稀的NaCl溶液与 浓度极稀的 溶液与 醋酸 是强电 解质,但浓度极稀时,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很小。 解质,但浓度极稀时,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很小。 所以导电性醋酸更强。 所以导电性醋酸更强。
第二章化学分类及反应知识点
§2 化学物质及变化(知识点)一、物质的树状分类图表单质金属冶金分类黑色金属Fe,Cr,Mn有色金属除Fe,Cr,Mn外的金属按密度分类轻金属Na,Mg,Al等重金属Fe,Cu,Hg,Ag等常规分类常见金属Fe,Al,Cu等稀有金属Zr,Nb,Mo等非金属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其中包括稀有气体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NO,CO等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SO2,CO2等碱性氧化物Na2O,CaO等两性氧化物Al2O3,ZnO等化合物碱溶解度大小可溶性碱NaOH等难溶性碱Fe(OH)3等碱性强弱强碱KOH,NaOH等弱碱NH3·H2O,Fe(OH)3等两性氢氧化物Al(OH)3等酸是否含有氧元素含氧酸H2SO4等无氧酸H2S等可电离出H+数目一元酸HCl,HClO等二元酸H2SO4,H2S等多元酸H3PO4等氧化性(酸根)强氧化性HNO3,浓H2SO4等非氧化性稀硫酸,盐酸等酸性强酸HNO3,H2SO4等弱酸H2S,HClO等盐正盐Na2SO4等酸式盐NaHSO4等碱式盐Cu2(OH)CO3等复盐KAl(SO4)2等络盐Ag(NH3)2Cl ,Fe(SCN)3等有机物有机化学部分再研究混合物溶液,胶体,浊液※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和区分:前提都是化合物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或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注意:(1)电解质只有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导电。
固体时并不导电,如食盐晶体并不导电。
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时电解质。
如金属能导电,但不是化合物,因此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酸、碱、盐、水和金属氧化物是电解质(硫酸钡、氯化银等难溶盐),特别注意硫酸钡等难溶盐也是电解质。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定义和区分(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如:强酸强碱和绝大部分盐(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①强电解质:大部分的盐类,强酸(H2SO4、HNO3、HClO4、HCl、HBr、HI),强碱(ⅠA除LiOH,ⅡA除Be(OH)2、Mg(OH)2),活泼金属的氧化物。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复习
非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每个范围各举一例
Fe2O3+3CO====2Fe+3CO2 + 2O3====3O2
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 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
”;
H + + HCO3 H + + CO3 2Al 3+ + 3OH -
4、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一步比一步难), 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一步比一步难) 多元弱碱,一步写全。 多元弱碱,一步写全。
(二)离子反应的类型 1.复分解型(离子之间的交换反应) 复分解型 离子之间的交换反应)
如: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交 换反应等。 换反应等。
: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化合价降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 到电子, 0 Zn +1 + 2HCl === +2 ZnCl2 0 + H2 ↑
化合价升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 去电子, 还原剂 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2.氧化还原型(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 氧化还原型
反应) 反应) 溶液中的置换反应等。 如:溶液中的置换反应等。
口 诀: 单质氧化物 写成化学式 对于酸式根 强分弱不分 处理微溶物 清拆浊不拆 要拆强酸、强碱、 要拆强酸、强碱、可溶盐 不拆弱酸、弱碱、 不拆弱酸、弱碱、气体沉
七、离子共存问题: 离子共存问题:
2、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判断 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集体备课
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大单元集体备课一、本章节内容的地位和功能1.从必修1教材内容结构分析,第一章是从化学科学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化学科学;而第二章则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学科。
作为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是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2.本章内容分三个部分──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都属于化学基本概念范畴,是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重要的理论工具,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物质性质和化学变化的入门性知识,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因此,本章内容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3.从化学基本观念体系分析,本章内容作为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知识,涉及对学生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和分类观的进一步形成和完善。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从本章内容结构框架图可以看出,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的是统领本章的一条基本线索:纯净物的分类—→混合物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学物质和变化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要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必须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
第一节内容主要是对物质进行分类,从已有经验体会“物质分类”的目的和意义,—→从物质分类的实践中领悟“分类”方法的实质是分类标准的确定—→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拓展“化学物质分类”的应用,体会“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拓展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的知识,认识胶体的性质”。
第二第三节内容主要是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主要可以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多少、是否有离子参加和是否有电子转移三个标准进行分类,后两种分类是高中化学的新知识。
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再高中化学学习中将大量涉及,这两种反应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本章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在知识的呈现和方法的学习中都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章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分类法主要有________分类法和________分类法。
2.分类法的应用 (1)交叉分类法将Na 2CO 3、Na 2SO 4、K 2SO 4、K 2CO 3按交叉分类法分类如下: Na 2CO 3 钠盐 Na 2SO 4 钾盐 K 2SO 4 硫酸盐 K 2CO 3 碳酸盐 (2)树状分类法 ①化学物质的分类__________纯净物 _________ _________ 化合物 盐 物质 氧化物 ______物 ②化学反应的分类_____反应 据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多少 分解反应 据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 __________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据反映的热效应 ________ 放热反应据反应中有无______参与 离子反应 非离子反应 据反应进行的限度和方向 _______反应 不可逆反应 二、分散系的分类及胶体 1.分散系(1)概念:把________物质分散在________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组成:________和________。
(3)分类①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②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复分解反应 2.胶体 ______反应 (1)胶体的性质 ①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胶体中有一条________,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________而形成的,利用该性质可区分胶体和溶液。
②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稳定存在。
原因:胶体粒子的________,相互排斥;胶体粒子的________。
③电泳: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________移动的现象。
工业上可用静电除尘。
④聚沉: 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
聚沉方法:________;加入________;加入________。
(2)Fe(OH)3胶体的制备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 饱和________,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
必修一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2+ 3+ 2+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表示;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以第一步为主。酸:化学上是指在溶液中电离时阳离子
(2)单线桥法:用箭头表示反应物之间不同(或相同)元素间的电子转移,从还原剂指向氧化剂,箭头上面标出电子总数。 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能降低)的能力。常见的氧化剂有:(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 X2(卤素)、O2、O3、 S 等(2)高价金属阳离子如 Cu² ,Fe 等或 H (3)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 MnO2、KMnO4、、K2Cr2O7、HNO3、H2SO4(浓)、 KClO3、HClO 等(4)过氧化物如 Na2O2、H2O2 等。还原性:是指物质失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能升高)的能力。(1)金属单质 K、Na、、Mg 等;(2) 非金属单质 H2、C、Si 等等;(3)低价态的化合物 CO、H2S、HI、Fe 、NH3 等。 规律(1)金属活动顺序表是溶液中金属还原性(失去电子)的由强到弱的顺序,它们的离子的氧化性(得电子)的顺序则刚好相 反。(2)同一个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3)氧化剂的氧化性与它们的还原产物 的还原性顺序刚好相反;还原剂的还原与它们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顺序刚好相反。 氧化性还原性与化合价:元素处于最高价时,只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时,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关系:氧化剂(含降价元素)+还原剂(含升价元素) = 氧化产物(含升价元素)+ 还原产物(含降价元素)
化学(必修 1)第二章知识要点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氧化物常用分类: (1)酸性氧化物:能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多数为非金属氧化物。如 SO2、SO3、CO2。 (2)碱性氧化物: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多数为金属氧化物。 (3)两性氧化物:既能强酸强又能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Al2O3 (4)不成盐氧化物:不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又不能跟碱起反应而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NO、CO 盐的分类:正盐:既不含能电离的氢离子,又不含氢氧根离子的盐。酸式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除金属离子(或 NH4 )外还有氢离 子,阴离子为酸根离子的盐。。碱式盐:酸跟碱反应时,弱碱中的氢氧根离子部分被中和,生成的盐。 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 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直径小于 1/nm ;均匀、透明、稳定; 能通过滤纸; 没有丁达尔效应。如:NaCl、蔗糖溶液 胶体:直径在 1~100 nm 之间;均匀、较稳定;能通过滤纸;有丁达尔效应。如:Fe(OH)3 胶体 制法:把适量溶液滴入沸水中。 浊液: 直径大于 100nm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 不能通过滤纸; 没有丁达尔效应。如:泥水 丁达尔效应 ,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 电泳(胶体粒子因为吸附了离子而带有电荷) ,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定向移动的现象。Fe(OH)3 胶体粒子带正电荷。 向阴极移动。胶体聚沉: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或加入带相反电荷的溶胶,或者将胶体加热均可使胶体发生凝聚的过程。胶体化学 是制备纳米材料的有效方法之一。 第二节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上述条件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说 明:a 电解质应为(化合物)纯净物;b 导电的条件为水溶液中或者熔融时满足一项即可;c 电解质主要包括;酸、碱、盐和金属氧 化物;d 只有离子化合物才能在熔融时电离(离子化合物包括:盐、强碱和金属氧化物);e 水溶液的导电性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 动离子浓度;f 在溶液中电离的应该是电解质自身,而不是与水反应生成的物质。 强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强碱(氢氧化{钠、钾、钡、钙(澄清)})和大 部分盐类都是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与少数盐。电离方程式:强电 解质,用“=”表示;弱电解质用“ 完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离子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 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书 写方法: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拆:把易溶于水、全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强酸、强碱、可溶性盐);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离子共存问题 :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共存。 反应的方式有 A.生成难溶物 B.生成气体 C.生成弱电解质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及其他反应。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 除有色离子:Fe 、Fe 、Cu 、MnO4 等离子,酸性(或碱性)等。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a.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 b.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 c.看化学用语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 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d.看离子配比 e.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f.看量的关系。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生成氧化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特征:反应前后 元素的化合价有升降。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间关系: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生成还原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表示方法:(1)双线桥:得失电子分开注明,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的同一种元素。 MnO2 +4HCl(浓) MnCl2 +Cl2↑+2H2O (用双线桥) MnO2 +4HCl(浓) MnCl2 +Cl2↑+2H2O(用单线桥)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关系
1.从物质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所以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都属于化学变化,如3O2 2O3。
2.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仅有旧化学键的断裂,没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不是化学变化,如NaCl固体熔化是物理变化。
烟水晶、有色玻璃
按分散质
粒子胶体
分散质粒子是很多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如Fe(OH)3胶体
分子胶体
分散质粒子是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
(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丁达尔
效应
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应用:鉴别溶液和胶体)
聚沉
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使胶体聚沉的方法:①加入电解质;②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③加热(应用:三角洲的形成;明矾、铁盐溶液净水;盐卤制豆腐)
如硫酸铝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3++3HCO ===Al(OH)3↓+3CO2↑
2.离子方程式
(1)概念及意义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如强酸、强碱中和反应生成可溶性盐通常可用H++OH-===H2O表示。
(3)原理:反应方程式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提醒]①不能用自来水制备Fe(OH)3胶体,因为自来水中有电解质会使胶体发生聚沉,应用蒸馏水。
②不能过度加热,否则Fe(OH)3胶体聚沉生成Fe(OH)3沉淀。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知识点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分类法: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二. 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及其组成①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②组成「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分散系<L分散剂: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2.分散系的分类: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II)分散系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聚集状态不同分类,有9种类型。
比照方下:3.胶体(牛奶、旦浆、墨水、血液、果冻、蛋清、胶水)•气溶胶I )胶体的分类:’液溶胶固溶胶.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l溶胶、Fe(0H)3溶胶、A/(0H)3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II) 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步骤]取一烧杯,参加25mL蒸馅水,加热至沸腾,然后向沸水中滴加FeCL饱和溶液1〜2inL。
继续煮沸,待液体呈红褐色后,立即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
[实验现象]液体由黄色变成红褐色,且澄清透明。
[实验结论]FeCl3+3H20 = Fe(0H)3 (胶体)+3HC14.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实验步骤]用光束分别照射Fe(0II)3胶体和CuSOi溶液[实验现象]在于光束垂直的方向看到Fe(OH)3胶体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CuSOi溶液中无光现象[实验结论]Q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①[科学探究3:胶体的净化]5.胶体介稳性的原因主要原因:胶粒吸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不易聚沉。
次要原因:布朗运动(在胶体中,由于胶粒在各个方向所受的力不能相互平衡而产生的无规那么的运动)6.胶体的聚沉[实验步骤]向胶体中参加少量电解质溶液[实验现象]有沉淀析出[实验结论]参加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中和胶粒所带电荷,使胶粒聚集成较大颗粒,从而形成沉淀析出能促使溶胶聚沉的外因有①加电解质(酸、碱及盐)、②加热、③加带相反电荷的微粒。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第一课时达标练习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达标练习: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NaCl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Na+和Cl-B.溶于水后能够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C .氯化氢溶于水能够导电,但液态氯化氢不能够导电D.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多2、在下列化合物中,只有在溶液里才能导电的电解质是()A .NaCl B. H2SO4 C.酒精 D. NH4HCO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H3COOH和NaOH在水中都能完全电离B. NaCl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Na+ 和 Cl-C. H2SO4在电流的作用下在水中电离出H+和SO42-D. BaSO4在水溶液中难导电,但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所以BaSO4是电解质4、下列各组均为两种化合物溶于水时电离出的离子,其中由酸电离的是()A. Na+、OH-、SO42-B. H+、SO42-、Cl-C.Na+、K+、OH- D. Na+、K+、Cl-5、对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能导电的物质B.熔融状态能导电的物质C.电解所得到的物质D.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6、下列物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的是()A. 食盐水B. H2OC. NaHSO4D. Ca(OH)27、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A .Ba(OH)2=Ba2+ + 2 OH- B. NaHSO4=Na+ + H ++ SO42-C.MgCl2=Mg2+ + 2 Cl-D. H2SO4=2H+ + SO42-8、下列物质能够导电又是强电解质的是()A . NaCl晶体 B. 液态氯化氢 C.熔融的KNO3 D. NH3·H2O9、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且属于非电解质的是(双选)()A . CH3COOH B. SO2 C. NaHCO3 D. CO2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HCl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HCl不导电B.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C.根据是否含氧元素来确定物质是否为氧化物D.根据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1、电解质溶液里一定相等的是 ( )A.阴离子和阳离子的个数 B.每个阴离子和阳离子所带电荷数C.所有阳离子和所有阴离子带的电荷数 D.碱的氢氧根离子和金属阳离子个数12、现有下列九种物质:①铝线、②石墨、③氯气、④硫酸钡晶体、⑤纯硫酸、⑥金刚石、⑦石灰水、⑧乙醇、⑨熔化的硝酸钾,其中能导电的是,属于电解质的是,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是。
必修一第二章教案
单元计划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教材分析本章是在学习了初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是化学科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
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对连接初、高中化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学习高中化学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客观事物进行合理的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它在学习和研究化学当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分散系的分类是物质分类的具体运用,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理论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所以,本章内容不仅在全书中承上启下,而且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要的基础知识,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内容结构本章内容理论性较强,概念较多,比较抽象。
初学者掌握的化学反应知识还较少,给学习带来一定难度。
如何突破本章知识难点、把握重点、掌握方法是关键。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1.知道分类法是研究化学物质的重要方法,运用分类法分别系统整理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碱、盐的共性。
2.建立分散系和胶体的概念;从分散质粒子大小的角度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初步体会某一类混合物的分类标准的制定与意义3.了解电解质概念,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知道常见强酸、强碱及大多数盐的电离方式,会写常见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对于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够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能列举中学阶段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1.提高根据某一定标准对物质或事物进行分类的演绎思维能力,和从一类物质中提炼其共性的概括思维能力。
2.通过对丁达尔效应、溶液的导电性、离子反应等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初步体会从实验现象分析上升到理论知识的理性思维过程。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1.体验分类等科学方法在学习上、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
2.通过运用胶体的知识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血液透析、卤水点豆腐等),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复习资料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练习]1.关于分散系和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胶体、浊液、溶液都是分散系B.粒子的半径:浊液>溶液>胶体C.可见光透过溶液时,产生丁达尔现象D.胶体都不透明、且稳定性极强(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体系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Fe(OH)3胶体。
[练习]2.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溶液或水中,能形成胶体的是()A.冷水B.煮沸的蒸馏水C.NaOH浓溶液D.NaCl浓溶液第二节离子反应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1、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酒精[乙醇]、蔗糖、SO2、SO3、NH3、CO2等是非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酸、碱、盐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是电解质溶液)。
(3)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能导电的物质:电解质溶液、熔融的碱和盐、金属单质和石墨。
电解质需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
固态电解质(如:NaCl晶体)不导电,液态酸(如:液态HCl)不导电。
2、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练习]3.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的是()A.铝B. 食盐C.硫酸D.蔗糖4.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液态HCl不导电,所以HCl不是电解质B.NH3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C.SO2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D.BaSO4在水溶液中难导电,但熔融下能导电所以BaSO4是电解质3、电离方程式:要注意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如:Al2(SO4)3=2Al3++3SO42-[练习]5.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A. H2SO4=H2++SO42-B. AlCl3=Al3++3Cl-C. Ba(OH)2=Ba2++(OH)2-D. HNO3=H++N5++3O2-二、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气体、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
2、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知识链接】1、金属能导电的原因?2、NaCl溶液能导电的原因?【学习过程】例1、NaCl的电离例2、如图表示的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关粒子之间反应的示意图.请回答:(1)分别写出HCl、NaOH的电离方程式(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该反应的式子(即离子方程式)为(4)从图中可看出该反应的微观本质是___ .即该反应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生成H2O,使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减小。
(5)反应开始前,向NaOH溶液中加几滴酚酞,溶液显色。
滴加足量盐酸后,溶液显色。
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能够使酚酞显红色起作用的离子是。
例3、为证实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的反应是离子反应,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如下: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向烧杯中加入25 mL 1 mol/L的Ba(OH)2溶液,再一边不断地滴加 1 mol/LH2SO4溶液,并轻轻振荡。
试完成下列内容:(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的电离方程式:.(2)在下列有关粒子之间反应的示意图中,用“О”表示体系中的微粒,并在“О”中写明微粒的化学式(原溶液中水分子不需表示出来)。
(3)分别写出H 2SO 4、Ba(OH)2的电离方程式 (4)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该反应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生成 ,使溶液中 离子的浓度减小。
(6)右图是Ba(OH)2溶液中滴加H 2SO 4溶液反应过程中沉淀质量变化的图像,BC 段沉淀质量不变的原因是: (7)已知: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有关,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
下图是向25 mL1 mol/LBa(OH)2溶液中滴加H 2SO 4溶液过程中混合溶液的 导电能力与滴加硫酸溶液体积间关系的图像。
① AB 段导电能力减小的原因: ② B 点导电能力最小的原因: ③ BC 段导电能力增大的原因: (8)向一定量的AgNO 3溶液中逐步加入NaCl 固体过程中,混合溶液导电能力随加入NaCl 的质量变化的图像(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①写出AgNO 3电离方程式:②NaCl 固体溶解时发生电离的方程式: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⑤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⑦反应过程中导电能力几乎保持不变的原因:25 mL 1 mol/L 的Ba(OH)2溶液 1 mol/LH 2SO 4溶液ABC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1课时) 课后练习1、在下列有关粒子之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用“О”表示体系中的微粒,并在“О”中写明微粒的化学式(原溶液中水分子不需表示出来),然后回答相应问题。
(1)氯化钙溶液 碳酸钠溶液 反应后体系电离方程式: 、 、 NaCl = Na ++Cl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2)稀盐酸 硝酸银溶液 反应后体系电离方程式: 、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3)稀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反应后体系电离方程式: 、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4)稀盐酸 碳酸钠溶液 反应后体系电离方程式: 、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5)蓝色Cu(OH)2固体 稀硫酸 反应后体系电离方程式:(Cu(OH)2为难溶于水的固体).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6)石灰石 稀盐酸 反应后体系电离方程式:(CaCO 3为难溶于水的固体).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2、上述六个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综上可知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是 3、为证实Ba(OH)2溶液和H 2SO 4溶液的反应是离子反应,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如下: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向烧杯中加入25 mL 1 mol·L -1的Ba(OH)2溶液和2滴酚酞溶液,再一边不断地滴加1 mol·L -1H 2SO 4溶液,并轻轻振荡。
(已知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有关) 试完成下列内容: (1)在下列有关粒子之间反应的示意图中,用“О”表示体系中的微粒,并在“О”中写明微粒的化学式(溶剂水分子不需要表示出来)。
H 2SO 4=2H ++SO 42- Ba(OH)2=Ba 2++2OH - 生成白色沉淀BaSO 4和H 2O(2)实验现象及分析:①溶液颜色变化为 ,原因是 。
②灯泡亮度变化为 ,原因是 。
③溶液变浑浊,原因是 。
(3)实验结论:稀H 2SO 4与Ba(OH)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2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
2、进一步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学习过程】问题1、下列物质能够导电的有(填写序号);①铝丝②NaCl晶体③NaCl溶液④酒精⑤蔗糖溶液⑥ NaOH溶液⑦稀H2SO4⑧HCl气体⑨熔融的NaCl ⑩石墨⑾CO2●电解质的概念(看教材P30):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填写序号)请再列举三种不同类别的电解质问题2、请填表●认识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对应关系:请再写出两个与表中离子方程式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拓展】NaHSO4和NaHCO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从电离的角度对酸、碱、盐再认识:电离时生成的离子全部是的化合物叫做酸;生成的的化合物叫做碱;生成的化合物叫做盐。
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问题3、请填表问题2和问题3表格中涉及的反应属于何种基本反应类型?●综合问题2和问题3,认识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问题4、请填表问题5.指出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原因。
(1)铁片插入稀硫酸2Fe+6H+===2Fe3++3H2↑;(2)将铜片放入盐酸Cu+2H+===Cu2++H2↑;(3)氢氧化铜溶于稀硫酸:H++OH-===H2O ;(4)氧化铜与盐酸反应:O2-+2H+===H2O ; (5)将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Ag++Cu===Cu2++Ag ;(6)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CO32- + H+=CO2↑+H2O(7)Ba2++OH-+H++SO2-4===BaSO4↓+H2O●小结:书写离子方程式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快速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正误?第二节离子反应(第2课时)课后练习1、下列物质不属于电解质的是A. H2SO4B. NaOHC. NaClD. 蔗糖E. 乙醇F. CO2G. BaSO42、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1)H2SO4(2)Ca(OH)2(3)AlCl3(4)Fe2(SO4)3(5)Na2SO3(6) Ba(OH)2(7)NaHSO4 (8)NaHCO33、写出下列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2)蓝色Cu(OH)2固体溶解于稀硫酸;(3)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盐酸与纯碱反应产生气泡;(5)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CO2;(6)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镁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8)铁与CuSO4溶液反应,铁片上附着一层红色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用稀盐酸清洗铁锈(Fe2O3) ;(10)少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11)向硫酸铁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12)黑色氧化铜溶解于稀硫酸;(13)碳酸氢钠与硫酸氢钠溶液混合产生气泡4、写出与下列离子方程式对应的化学方程式(1(2(3(4(5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 =BaSO4↓表示的是:A.Ba(NO3)2+H2SO4 = BaSO4↓+2HNO3 B.BaCl2+Na2SO4=BaSO4↓+2NaClC.BaCO3+H2SO4=BaSO4↓+H2O+CO2↑D.BaCl2+H2SO4=BaSO4↓+2H ClE. Ba(OH)2+H2SO4= BaSO4↓+2H2OF. Ba(NO3)2+K2SO4 = BaSO4↓+2KNO36.含有自由移动Cl -的有( )A .KClO 3溶液B .液态氯化氢C .氯化钾溶液D .固体氯化钠 7.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A .氯化钠固体B .氯化钠溶液C .乙醇(C 2H 5OH )D .熔融氯化钠 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在1molBa(OH)2中含有OH -离子数目为2N AB. CO 32-的摩尔质量是60gD. 在标准状况下,0.1mol O 2的体积约为2.24lL D .在100mL2mol/LH 2SO 4溶液中含有0.2molSO 42-离子 9.下列离子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 .NaOH +KCl===NaCl +KOHB .AgNO 3+NaCl===AgCl↓+NaNO 3C .Na 2CO 3+Ca(OH)2===CaCO 3↓+2NaOHD .H 2SO4+Na 2CO 3===Na 2SO 4+CO 2↑+H 2O10.下列各组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 .氢氧化铜与盐酸、氢氧化铜与硫酸B .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C .碳酸钠溶液与盐酸、碳酸钙与盐酸D .石灰石与硝酸、石灰石与硫酸(提示:CaSO 4微溶于水) 11.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 .H ++OH -===H 2OB .CO 2-3+2H +===H 2O +CO 2↑ C .Zn(OH)2+2H +===Zn 2++2H 2OD .Cu 2++SO 2-4+Ba 2++2OH -===BaSO 4↓+Cu(OH)2↓ 12. 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2Cu+-OH 2=2)(OH Cu ↓ 3223)(2CO Na OH Cu NaOH CuCO +↓=+B. O H CO H CO 22232+↑=++-O H CO CaCl HCl CaCO 22232+↑+=+C. ↓=+-+3232CaCO CO Ca33323)(NaNO CaCO NaCO NO Ca +↓=+ D. O H OH H 2=+-+O H SO K SO H KOH 2424222+=+1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 .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 Ca(OH)2+2H +===Ca 2++2H 2O B .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 OH -+H +===H 2O C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Cu +Ag +===Cu 2++AgD .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Mg 2++2OH -===Mg(OH)2↓E .往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 2:Ca 2++2OH -+CO 2===CaCO 3↓+H 2O F .用小苏打(NaHCO 3)治疗胃酸(主要是盐酸)过多:HCO -3+H +===H 2O +CO 2↑ G .碳酸钡中加入稀盐酸: O H CO Ba H BaCO 22232+↑+=+++H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 2SO 4反应: Ba 2++SO 2-4+H ++OH -===BaSO 4↓+H 2O第二节离子反应(第3课时)【学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知道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