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孔子与老子》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1课孔子和老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百家争鸣的基本事实,结合政治和经济史的内容,掌握百家争鸣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概况,意义。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比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认识到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理解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及精神内涵和教育上"有教无类"思想的历史影响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百家争鸣"是时代的需要,体会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境界和儒家积极入世思想和重视民生精神,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主张;联系现实分析这些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为什么孔子和老子后来都被神化。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与西方基督教一统天下不同,中国文化明显呈现出多元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佛、道三家影响最大,她们之间既互相排斥又相互渗透,形成中国古代文化的突出特色。
其中儒、道两家思想都形成于春秋时期,创始人分别是孔子和老子。
(二)讲授新课一、孔子的学说—春秋时期儒学的兴起1.孔子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传说中孔子的出生地为尼丘山,病在家排行老二,故称),山东曲阜人,春秋时期鲁国人,3岁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是个单亲家庭,从小勤奋好学,年轻时入仕,政绩显著,五十岁称为政府高官,后周游列国,晚年回到鲁国,潜心办学和著述。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段名言,用简单的几名话概括了孔子一生的经历和他做人、处事、做学问的经验: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已经成为知者;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但不会打破常规。
第一课__《孔子与老子》(全)
思 想 核 心
《论语》之
“鬼”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 矣。”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论语 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 置,体现了他的人本主义思想。
孔子30岁左右开始讲学, 培养出大批有才干的学生,弟 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在地域 上,弟子们来自各诸侯国。就 学生而言,有“闻一知十”的 高材生颜渊,也有“难与言” 的外乡人;就成份而言,除了 孔子讲学图 孟懿子、司马牛等少数学生出 身贵族外,大部分都是平民, 这段材料反映了孔 如子贡是做生意的,子张是农 民,颜渊“穷居陋巷”,曾参 子的哪一教育思想? “提襟肘见”。所以,当时就 有人说“夫子之门,何其杂 也”。 ——《中国教育史讲 稿 》
在全 韩球 国第 汉一 城所 正孔 式子 揭学 牌院
院非 将洲 落首 户家 肯孔 尼子 亚学
孔 子 在 世 界
孔 子 在 柏 林
首北 都欧 斯孔 德子 哥学 尔院 摩在 成瑞 立典
二、老子与《道德经》
宋代福建泉州老君岩
1.老子生平
姓李,名耳,字聃(又称 老聃),楚国人。 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
思 想 核 心
“仁”和“礼”是什么关系?
“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 “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只 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 守礼制。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 能追求“仁”的境界,即“礼”以仁为基础, “仁”以礼来维护。两者是相互制约的。
2.孔子之思想学说
D)
④“有教无
③“为政以德”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A.“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
第1课孔子与老子000001
材料二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指用草做成 狗形,供祭祀用)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是无所作为的,但却什么都能做到) 。
——《老子》
老子画像
解析与探究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材料三
“敬鬼神而远之”、君子有三畏:畏天 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君子畏惧三种 东西:上天的命令、身份高的人、圣人的 言论) 。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 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 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 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 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 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礼记·檀弓下》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周公旦
先君周公制《周礼》曰: “则以观德, 德以处事,事以度功,功以食民。 ”
——《左传·文公十八年》
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 器用,皆有等宜。
——《礼记·王制》
——老子《道德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经》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老子《道德经》中关于辩证法的论述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 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柔弱胜刚强。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尚书》书影
第1课孔子与老子
1、思想家孔子
下列材料体现了孔子哪些思想学说?
材料一 “仁者爱人。”
材料二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 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 以使人。”
材料三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 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仁和礼)
①“仁”——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
孔子的政治思想:
①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 应当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 律己。是“仁”的思想在政治领 域里的反应。
②改良政治: 认为历史是不断演进的,主张 逐步改良,可以“损益”旧的章 法。 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 ③敬鬼神而远之(世界观) 敬畏: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不足 远之:强调关注现实社会,把处理现实问 题放在首位。(务实精神)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 取天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 治国,国之福。”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 治。” 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 相往来。
②礼——(克已复礼)
1、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2、不学礼,无以立。 3、上好礼,则民易使。 4、齐景公问礼,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根据教材指出“礼”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复礼” 是一种保守思想?
“礼”: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即周礼。
“克己复礼”的实质:要求人民安分守己,从而维 护没落的奴隶制度。
2、政治理论家孔子
子曰:“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 众星共之。”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孔子和老子 ppt课件
ppt课件
23
2、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
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 个方面。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
(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ppt课件
24
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ppt》课件
7
(二)孔子的思想
一、政治思想
1、“仁”——思想核心
(1)含义: “仁者爱人” (2)方法: “忠恕 ”
《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论 语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十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 等级名分制度.
(2)礼的实践方法:
“克己复礼” “正名”
齐景公问礼,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反映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ppt课件
10
问题探究
提问:“仁”和“礼”是什么关系?
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 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只有具备 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 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 求仁的境界。
3、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重要影响。
ppt课件
17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 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 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
孔子的思想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
第1课孔子与老子
第1课孔子与老子一、孔子、老子思想产生的背景经济:生产工具、技术的提高(铁耕具、牛耕),增进生产力进展,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二、孔子(前551——前479):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儒家的开创人思想:政治思想:仁:①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②为政以德(①②缓和阶级矛盾)③明白得体贴他人调整人际关系,稳固社会秩序。
④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④调整人际关系)⑤以礼治国的同时慢慢改良政治礼:含义:西周的品级名分制度。
为了实现礼,提出“正名”的主张,依照周礼的制度把已经混淆了的社会品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
(保守)天命观: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天是主宰。
教育思想:教育原那么:有教无类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学习方式:学思结合、独立试探、坚持己见,“当仁不让于师”、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知新、等等阻碍:孔子思想在那时不受重视,汉代大一统以后,精耕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慢慢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孔子的活动:政治活动:周游各国,宣传政治观点(主若是仁、礼)。
文化活动:整理典籍:《诗》《书》《礼》《易》《乐》《春秋》孔子思想保留:其门生整理记录的《论语》中4、孔子思想在那时不受重视的缘故①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变革,诸侯热衷于成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增强对人民的操纵(客观,全然)②儒家仁、礼的思想不适合那时历史进展的潮流。
(主观)五、汉代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缘故①社会形势转变:大一统,中央集权增强②儒家通过改造,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保护那时的社会秩序六、孔子思想特点:①重传统,重继承②仁、礼为核心③政治和伦理结合④以德为主⑤重人事,虚天命⑥保守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7、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①大一统思想→社会安宁,祖国统一。
②人本、民贵→和谐人际关系,三农问题③以德治国→培育社会公德,社会责任感,社会使命感。
第1课孔子与老子
2.礼的含义:“克己复礼”
保守一面
礼:西周时期的等级名分制度。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礼的实现途径:正名 即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 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礼的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
二、孔子的治国思想:为政以德(以德治国)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
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 家思想的形成。
• 一、概述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时 代背景)
人物 学派 政治思想 哲学思想 教育思想 历史影响
孔子
儒 家
仁、 礼、 为政 以德
无为 道 老子 家 而治
敬鬼 神而 远之
1.天命观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规律
“道”是凌驾于上天之上的、世间万物的本原, 是一个高度抽象、概括的、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 哲学概念。 进步意义:剔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老子的哲学思想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
强者莫之能胜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
3、历史上政治秩序稳定,统治巩固后,孔子受到重视
孔子问礼于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 春秋楚国人 思想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的哲学思想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曰之道。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城中 有四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学堂一练
3、体现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性的是
A、克己复礼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深藏若虚
自知者明
天网恢恢
欲取先予
疏而不失
欲擒故纵
千里之行
大器晚成
始于足下
功成身退
影响: 其思想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 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深远影响。
★针对练习
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一观点是 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 A 道家 B 儒家
★针对练习
2、下列孔子的思想主张,能起到维护社会秩序 作用的是(
①“仁”
B
)
②“礼”
B ①②③ D ①③④
③“为政以德” ④对鬼神敬而远之 A ①②③④ C ①②
仁者的叮咛
• 走近孔子 • 孔子学说 • 万世师表 仁、礼 为政以德 鬼神观
孔子30岁左右开始讲学, 培养出大批有才干的学生,弟 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在地域 上,弟子们来自各诸侯国。就 学生而言,有“闻一知十”的 高材生颜渊,也有“难与言” 的外乡人;就成份而言,除了 孔子讲学图 孟懿子、司马牛等少数学生出 身贵族外,大部分都是平民, 以上材料反映了孔子的 如子贡是做生意的,子张是农 哪一教育思想?在当时 民,颜渊“穷居陋巷”,曾参 有何意义? “提襟肘见”。所以,当时就 有人说“夫子之门,何其杂 有教无类 也”。 使受教育者的范围得到扩大 ——《中国教育史讲稿 》
——夏曾佑 《中国古代史》
核心思想之
礼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何谓“克己复礼”? 做人要克制自己,行为符合“礼”的要 孔子追求的“礼”是什么?(实质) 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_《孔子与老子》参考教案2
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
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材内容和地位: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教材分两课介绍,第一课介绍孔子和老子的主张及其地位;第二课介绍了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以及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本节课要学习的是第一课《孔子与老子》,它包括两部分,其一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其二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可以以此为基本框架组织教学。
因为本专题着重讲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第一部分。
【学情分析】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
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温故知新,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
【设计思想】本节课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具体做法是:通过看图学史,体会论从史出;通过模拟孔子问答,理解孔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和弟子、国君的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通过对今天城市管理问题的思考和对1987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展示本课相关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
“樊迟问知,子曰:‘务 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 谓知矣。
季路问事(侍奉)鬼神子 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敢问死?”曰:“未知 生,焉知死?”
教育思想:
开创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
①教学思想:“有教无类”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②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B.因材施教
C.独立思考
D.学思结合
9.打破了“学在官府”垄断局面的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
10.以下哪种观点不属于老子的主张
A.“无为而治”
B.“守静”
C.“忠恕”之道
D.“天法道,道法自然”
11.《老子》中记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
伏”。这段话体现了老子的什么思想?
A.辩证法思想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 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 之首;孔子的思想1993年9月被 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作为人类 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 全球伦理宣言》。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 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
老子
老子,姓李,字聃。楚国人, 生于公元前570年,死于公元前 500 年 。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道 家学派创始 。 孔子曾数次向老 子问礼、求道。自古有“老子 天下第一”之称。
• 上好礼,则民易使。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目的:恢复周礼
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这一思 想主张在当时是进步还是保守?
礼的主张维护的是哪一阶 级的利益?
①保守 ②奴隶主阶级
政治思想:“为政以德”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 使民以时。”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 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第1课孔子与老子
5.(2015·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六·3)《史记》记载: “古者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其可施于礼 仪……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 《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孔子编撰《诗经》的目的在于( ) A.弘扬传统诗歌艺术 B.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C.维护分封制的存在 D.加强社会的礼乐教化
二、孔子的学说
曲阜是我国 著名的历史文化 古城,孔子故里。 西方学者将孔子 与耶稣、释迦牟 尼齐称为“世界 三圣”,以赞扬 孔子集古圣先贤 之大成。因而孔 子故乡曲阜便被 誉为“东方圣 地”。
自1984年以来,孔子 的故乡山东曲阜已经连续 举办了31届“国际孔子文 化节”,被誉为中国最能 代表汉民族历史文化内涵 的节庆活动。
1、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 之福。 4、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 欲。
二、老聃与《道德经》
1、地位: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2、主要思想: (1)哲学: 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否定天命的绝对权威 ②、 辩证法: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方面,双方可 以相互转化 ;(精华) (2)政治: ①、“无为而治”:反对使用权谋,威逼百姓,以无事取天下 ②、向往小国寡民 ③、主张愚民统治 3、评价: 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对中国文 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2)天命观:敬鬼神而远之,优先关注实际问题 (3)教育: 办私学,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方法:当仁不让于师;温故而知新;学思结合 3、评价: (1)积极: “仁”对调整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抑 制暴政有积极意义;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2)局限:“礼”具有保守性,不符合当时诸侯争霸、 社会大变革的需要,未受重视。 (3)后世:汉之后,经学者和统治者改造,形成体系,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影响中国和世界。(如启蒙运动)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课件
“仁”与“礼”的关系?
“仁”
“仁者爱人” 道德、修养
“礼”
“克己复礼” 规范、准则
内在自觉 自律
外在约束 他律
二、孔子思想
3、哲学思想 态度: 敬而远之 优先解决实际问题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可谓知矣。”
孔子周游列国, 推行儒家学说
孔子的思想在当时行得通吗?为什么各国没有采纳 孔子的思想,而在后来儒家思想却成为中国封建思 想的主流?
请回答: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 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3分)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 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3分)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 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 起的积极作用。(3分)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如果阳虎请孔子出仕,你认 为孔子会不会去?说明理由。
不会去。因为阳虎以下犯上与孔子推崇的礼不符合。
老子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春秋楚国人 ❖思想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拜谒老子
道是万物本原
哲学思想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规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一、孔子的学说
1、孔子其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 尼,鲁国人。他出身于没落贵族家 庭,曾做过小吏,直到50岁之后才 相继任鲁国司空、司寇,后因与鲁 国执政季孙氏不和而弃官,开始周 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见解。他 晚年回到鲁国,全力从事教育文化 事业。孔子曾整理出《诗》《书》 《礼》《易》《乐》《春秋》等典 籍,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子 整理记录的《论语》一书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为什么在他死后会被神化, 孔子为什么在他死后会被神化, 想一想: 想一想: 从凡人变成圣人? 从凡人变成圣人?
(1)他的主张顺应统治者 巩固统治的需要, 巩固统治的需要, ”“德”“礼 “仁”“德”“礼”都有利于稳 定封建秩序。 定封建秩序。 (2)后代的儒家学者发扬 儒学中提出适应君主专制制度发 展的主张,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展的主张,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自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地位也提 高了。 高了。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 獻 .現存<論語>一書 ,是記述孔子談話及思 現存<論語> 是記述孔子 孔子談話及思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想的主要資料 .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唐玄宗追謚孔子為 追謚孔子 宋真宗改 唐玄宗追謚孔子為文宣王 ,宋真宗改 五十而知天命,再改定謚號為至 五十而知天命,再改定謚號為至 謚為至聖文宣王 清世祖再改定謚號為 謚為至聖文宣王 .清世祖 六十而耳 七十而从心所欲,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聖先師孔子 . 逾矩。 孔子 逾矩。” 的後裔皆有封號 .宋仁宗 歷朝對孔子 歷朝對孔子的後裔皆有封號
2.孔子之思想学说 孔子之思想学说
(1)政治思想
“仁”: 仁者爱人 仁 “礼”: 克己复礼 礼 “德”: 为政以德 德 “鬼”: 敬而远之 鬼
(2)教育思想 思 想 核 心
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 学与思结合; 学与思结合; 当仁不让于师
(2)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思想 “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范围 有教无类” 创办私学,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当仁不让于师” 当仁不让于师” 学而不厌,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问礼于老子
二、老子与《道德经》 老子与《道德经》
宋代福建泉州老君岩
1.老子生平 老子生平
姓李,名耳,字聃( 姓李,名耳,字聃(又称 老聃) 楚国人。 老聃),楚国人。 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 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 家学派创始人。 家学派创始人。 曾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博学多识,精通礼法。 曾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博学多识,精通礼法。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而成《道德经》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而成《道德经》, 又 老子》 称《老子》。 全书充满哲理和东方智慧,一直流传至今. 全书充满哲理和东方智慧,一直流传至今.
“仁”: 就是指个人的 人格 仁
和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
2.孔子之思想学说 孔子之思想学说
(1)政治思想
“仁”: 仁者爱人 仁 “礼”: 克己复礼 礼
思 想 核 心
《论语》之 论语》
“礼”
子曰: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 君君,臣臣,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 子子。 父,子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時 ,其封號為——《论语 代 . 其封號為衍聖公《论语·为政》 沿用至清 为政》 衍聖公 ,沿用至清 为政
致力於教育 ,並整理<詩> , <書>等古代文 並整理< <書
孔 子 杏 壇 講 學 圖
2.孔子之思想学说 孔子之思想学说
(1)政治思想
“仁”: 仁者爱人 仁
《论语》之 论语》
“仁”
樊迟问仁。子曰: 爱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 韩 国 汉 城 正 式 揭 牌
全 球 第 一 所 孔 子 学 院 孔 子 在 柏 林
孔 子 在 世 界
首 都 斯 德 哥 尔 摩 成 立
北 欧 孔 子 学 院 在 瑞 典
院 将 落 户 肯 尼 亚
非 洲 首 家 孔 子 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1.春秋战国和秦朝不受重视;后经历代不断 春秋战国和秦朝不受重视; 春秋战国和秦朝不受重视 创新改造,汉朝至清朝一直是正统思想; 创新改造,汉朝至清朝一直是正统思想; 2、对我国的政治、伦理、文化和民族性格产 、对我国的政治、伦理、 生了深远影响; 生了深远影响; 3、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 、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 产生重要影响。 产生重要影响。
为何孔子会 得到如此尊 崇?
2008 年祭 孔大 典的 精彩 瞬间
岳麓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 1 课 孔 子 与 老 子
这段名言,用简单的几名话概括了孔子一生的经历和他做人、 这段名言,用简单的几名话概括了孔子一生的经历和他做人、 处事、孔子之生平 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 做学问的经验: 处事1.孔子之生平 :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 、做学问的经验 孔子( 公元前551— )是春秋時代末 四十岁时已经成为知者;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 世;孔子( 公元前551—479 )是春秋時代末 四十岁时已经成为知者;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 明 期的思想家 , 政治家 ,教育家 ,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但不会打破常规。 儒家的創始 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但不会打破常规。 代 魯國陬邑( 孔子名 者 .孔子名丘 ,字仲尼 ,魯國陬邑( 今山東省 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 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 曲阜縣東南 返回魯國 曲阜縣東南 )人 .提倡德治 .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 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 年 68 返回魯國 , 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
1988年 75位诺贝 1988年,75位诺贝 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 表联合宣言, 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 21世纪人类要生存 世纪人类要生存, 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 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 子的智慧。 子的智慧。”由此可见 孔子思想之伟大。 孔子思想之伟大。
大型史诗电影《孔子》 大型史诗电影《孔子》
孔子30岁左右开始讲学, 孔子30岁左右开始讲学, 30岁左右开始讲学 培养出大批有才干的学生, 培养出大批有才干的学生,弟 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在地域 弟子们来自各诸侯国。 上,弟子们来自各诸侯国。就 学生而言, 闻一知十” 学生而言,有“闻一知十”的 高材生颜渊,也有“难与言” 高材生颜渊,也有“难与言” 的外乡人;就成份而言, 的外乡人;就成份而言,除了 孔子讲学图 孟懿子、 孟懿子、司马牛等少数学生出 身贵族外,大部分都是平民, 身贵族外,大部分都是平民, 如子贡是做生意的, 这段材料反映了孔 如子贡是做生意的,子张是农 民,颜渊“穷居陋巷”,曾参 颜渊“穷居陋巷” 子的哪一教育思想? 子的哪一教育思想? 提襟肘见” 所以, “提襟肘见”。所以,当时就 在当时有何意义? 有人说“夫子之门, 在当时有何意义? 有人说“夫子之门,何其杂 ——《 也”。 ——《中国教育史讲 稿 》
2.孔子之思想学说 2.孔子之思想学说
(1)政治思想
“仁”:仁者爱人 “礼”:克己复礼 “德”:为政以德
思 想 核 心
孔子说: 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 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 论语》 《论语》之 “德” 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 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 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 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 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 而众星共( 而众星共(拱)之。” 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德治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孔子德治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仁”和“礼”是什么关系? 是什么关系?
“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 是良好的道德, 内在自觉, 外在约束。 范:“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 只有具备了“ 的内在品德, 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 遵守礼制。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 遵守礼制。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 才能追求“ 的境界, 才能追求“仁”的境界,即“礼”以仁为基 以礼来维护。两者是相互制约的。 础,“仁”以礼来维护。两者是相互制约的。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 子曰: 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
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孔子追求的“ 孔子追求的“礼”是什么? 是什么? 克己复礼” 正名” 克己复礼 正名 他主张如何实现“ 他主张如何实现“礼”? “克己复礼”“正名”
1、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可忍,孰不可忍。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