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第三版)名词解释汇总100个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第三版)名词解释汇总100个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王思斌)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1.社会工作定义:社会工作是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决其生活困境问题,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
2.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的构成部分。
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某一具体机构。
【是秉持社会工作价值观,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3.受助者:也称服务对象、工作对象、或案主,是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
4.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及受助者的看法。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的权利和选择。
5.专业关系:是指社会工作者基于专业服务的需要同受助者建立的关系。
6.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
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角色、享用文化、情景、传输手段等多种因素结合而成的行动体系。
7.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⑴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⑵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①整个社会日益被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②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者(社会流动)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社会关系)④社会问题大量出现8.社会工作基本内涵:秉持助人的价值观,运用科学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专业活动。
9.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的社会制度。
其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不因基本生活受损而招致危险,并进一步达到社会的稳定。
10.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面对广大社会成员并改善其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一切措施。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完全
第一编什么是社会工作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1.试述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
答: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如下:(1)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科学的方法助人的专业活动,它首先发端于西方社会。
作为尊重人、关心人并致力于人的发展的社会工作与西方的文化传统及社会思想有关。
西方文化有崇尚个人价值的传统。
以文艺复兴为先导的资产阶级思想革命主张恢复古代世俗的思想文化,主张以人为中心。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一步张扬了人道主义,把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写到自己的旗帜上。
资产阶级思想家强调天赋人权,认为所有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幸福和自我发展的权利。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与宗教伦理一起为后来兴起的现代慈善活动和社会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2)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①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
接着在19世纪内,西欧主要国家法国、德国也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
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促进了重大的社会转型,即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工业革命一方面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对这些国家的社会结构带来了巨大冲击。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资产阶级在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② 资本主义也剧烈地改变着城乡结构、阶级结构,制造着严重的社会对立,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贫穷、饥饿、失业、堕落充斥着社会。
这种现象不符合人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社会人士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以使社会摆脱病态,使人们免于痛苦。
社会工作就是众多尝试中的一种。
2.试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工作的发展。
答: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工作的发展情况如下:(1)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解决历史上积累的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形成的各种问题,其中包括各种民生问题。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四版 名词解释汇总
1、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
社会工作内涵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活动。
社会工作既是一门应用性的社会科学,也是一份职业。
社会工作的要素有社会工作者、受助者、社会工作价值观、助人活动。
社会工作经历了从非专业化向专业化的发展过程。
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类型有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
2、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是社会工作的要素之一,是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的构成部分,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有服务提供者、工作对象的支持者、合理行为的倡导者、社会工作过程的管理者、福利资源的获取者、社会政策的影响者等。
3、受助者受助者也称服务对象、工作对象、案主,是社会工作的要素之一。
指的是遇到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
受助者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也是社会工作的主体。
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
只有受助者生活状态的改善才是社会工作成效的衡量标准。
4、社会工作价值观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要素之一,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它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与受助者关系的看法等。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的权利和选择,它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真正的服务过程,而不是社会工作者在行使手中的权力。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这使它与其他助人活动区别开来。
5、助人活动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的要素之一,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
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角色、享用文化、情景、传输手段等多种因素结合而成的行动体系。
某些场合,助人活动表现为干预行动,即社会工作者对某些不合理或负面现象的干预,通过干预使这些现象得以向期望的方向转变。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考研知识点整理系列(六)
第十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1.青少年社会工作(名解)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以青少年为对象的社会工作,其主要内容为学业辅导、生活辅导、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心理咨询、婚前教育与婚姻介绍、矫治服务等。
从过程角度去认识,可以将青少年社会工作定义为: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兴趣倾向、特长嗜好、家庭背景以及智力等实际情况,予以个别的或集体的辅导,使其获得正常的发展与进步,并启发其个别的才能与志趣,使其达致最大发展,以贡献于社会的活动。
主要包括以下要素:第一,青少年社会工作是面向青少年的社会工作,既要面对各种问题的特殊青少年,也要面对所有青少年;既要面对青少年本人及其团体,也要面对所有影响青少年成长的社会、家庭、学校等元素;既包括对问题实施矫治,也要为促进发展实施科学辅导。
第二,青少年社会工作以青少年发展为根本目的。
第三,辅导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本质特征。
第四,青少年社会工作具有特别强烈的社会功能。
2.青少年社会福利(名解)青少年福利包括在整个社会福利体系中,是社会福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少年社会福利有三个涵义:第一,青少年福利代表着一种先进的社会理念。
青少年不是作为社会中的弱者而受到关注和保护,国家和社会要尊重他们的独特性和尊严;青少年期也不再仅仅被看作是为成年阶段做准备的时期,而是作为一个独特的人生发展阶段而受到尊重和肯定;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不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教育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了自主性和能动性的过程;青少年有他们自己独特的需要,这些需要有必要通过政府和社会的种种途径来获得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于青少年发展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责任。
这些是现代社会福利思想在青少年福利问题上的体现。
第二,青少年福利是现代国家的一种制度。
国家要通过制定政策、实施法案、形成法律等等形式把青少年福利问题转换为政府行为,青少年福利是政府的责任,要以社会政策的形式,通过社会政策和立法满足青少年需求、保障青少年权利。
青少年福利作为社会政策,是政府日常行政工作的重要部分,青少年福利需要在社会政策的指导和制约下,通过政府的协调、统整,机构的服务、配合,程序的规范、衔接,制度的完善等机制建设来实现。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全册练习试题
第一编什么是社会工作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答:社会工作是指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团体,解决其生活困境,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
这一定义指出,社会工作本质上是一种职业化的助人活动,其特征向有需要的人特别是困难群体提供科学有效的服务。
社会工作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
社会工作要做的是改变,包括改变受助者不适行为,改变他的不利境遇,改善当事人与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环境的良性适应,以及促进人的发展。
2.社会工作者(武大2010年研)答:社会工作者是指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
在有些国家,社会工作者的身份比较容易确定。
这些人一般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并获得社会工作的硕士或学士学位,他们在社会福利机构或设施中专门从事社会服务,并被社会工作专业组织所认可,被雇主认为是社会工作者。
3.案主(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案主又称受助者,是指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
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
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
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案主的利益高于社会工作者的利益,社会工作者应为实现案主的利益、满足案主的需要而开展工作。
绝不允许社会工作者因自身的利益或需要而损害案主的利益。
这和一般人际关系强调互惠明显不同。
4.助人自助(中山大学2012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助人自助是指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帮助他人的活动过程中贯穿的一种核心价值理念。
在这个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作为行动者,依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受助者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通过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目的。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内容简介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主编)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社会工作权威教材之一。
作为该教材的学习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并对部分关键词进行了标记。
2.框架图表体系,通俗易懂易记
本书每章的知识梳理框图,在全方位把握重要考点的同时,提纲挈领地以知识框架思维导图形式,呈现重要的考点、难点,脉络清晰,一目了然,更容易记忆。
3.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本书参考大量社会工作相关资料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部分给出了提示。
4.精选考研真题,补充典型习题
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年的社会工作考研真题,并补充了典型习题。
所选习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
试看部分内容
第一编什么是社会工作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庖丁解牛)】
【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
考点一:社会工作的发展(见表1-1)★★
表1-1 社会工作的发展
考点二:我国社会工作的类型(见表1-2)★★★★表1-2 我国社会工作的类型。
最新整理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复习提纲资料讲解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重点)1、西方社会工作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历史背景:⑴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⑵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①整个社会日益被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②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者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④社会问题大量出现P3-2、社会工作领域的涵义:也称社会工作范围,是指社会工作在社会生活中实施并起作用的范围。
P83、社会工作领域随着社会进步而扩大:⑴社会进步是人类的永恒追求⑵人类对自己生活质量的关注扩大着社会工作领域P94、社会工作的领域:⑴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分类①按服务对象分为: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②按服务对象的生理特征分为: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⑵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分类①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②就业方面的问题③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⑶以社会工作的特点分类:分为救助、帮助和发展三种类型P105、社会工作内涵: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活动P11联合国1960年出版《国家社会服务方案的发展》P126、社会工作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P127、社会工作的要素:⑴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的构成部分⑵受助者:也称服务对象、工作对象,也有人称之为案主⑶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及受助者的看法⑷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
P148、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P8(1986年高校建立专业)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类型:⑴在社会上占主流地位的普通社会工作⑵社会福利部门所从事的社会工作⑶新出现的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P15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重点)1、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定义: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
特征:第一,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
在我国表现为有全心全意为受助者服务的思想,不以助人过程牟取私利。
第二,他们是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而不是行政官员。
第三,他们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以上这些内容有利于我们将社会工作者同慈善人士、行政官员、志愿者等区别开来)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作用助人过程特征分析第一,助人过程是帮助他人获利的过程。
社会工作是帮助困难人士和群体满足其基本需要的过程。
第二,助人过程是社会工作者同受助者的合作过程。
第三,助人过程是不对称的互动。
所谓不对称是指互动双方在输入、输出方面的不对等,是双方在质和量上的差距。
助人过程的不对称表现为:(1)双方在信息占有方面的差异。
(2)互动效果上的不对称。
(3)合作促成力量的不对称。
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地位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居于主动的甚至是支配的地位。
支配不是对受助者的控制,二是对助人过程的发展进程和方向的控制,是为了提高社会工作的效果而对该过程的管理。
社工作者的角色1、社会角色的涵义:社会角色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它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位置相适应的一整套行为规范。
2、社会工作者担当的角色:(1)服务提供者—向受助者提供服务的人。
(2)支持者—鼓励受助者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即“助人自助”。
(3)倡导者—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者采取某种行为的倡导者。
(4)管理者—对助人相关的资源、信息进行协调安排和管理。
(5)资源获取者—为服务的开展而争取资源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6)政策影响人—社会工作者将其工作经验反馈给政策制定者,以避免社会问题的再次发生或减缓社会问题。
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1、助人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2、救难3、解困4、发展—帮助服务对象实现自身发展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考研知识点整理系列(三)
第五章社会福利制度1.社会福利(名解)从广义上来说,社会福利是指同改善公民生活素质、促进社会发展与提高社会总体文明水平相关的一切物质、活动和相关服务。
而从狭义上讲,社会福利则是指国家(或政府)针对社会中有特殊需要的个人和群体提供的津贴、物质和社会服务。
2.社会福利制度(名解)社会制度是指那些标准化并被普遍接受的角色、规范以及为人的社会化行为提供基本参照的系统。
社会福利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在社会中也具有自身的结构与内容并发挥着特定的功能。
社会福利制度的存在是满足社会中个人、群体和社区的福祉,而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福利的内容与特征不仅受到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也受到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在社会福利制度中,主要构成要素有资源(物质与金钱)、组织(机构)、人力(社会工作者和其他专业服务人员)、服务对象与外在的制度和环境系统。
3.剩余性社会福利(名解)剩余性社会福利是指当家庭和市场等常规机制瘫痪时,国家介入,从而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解决社会问题。
这种福利带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排他性,同时多数福利项目也需要通过家计调查的监督与评估手段来完成。
政府扮演边缘性的角色。
4.制度性社会福利(名解)制度性社会福利是指为所有公民提供的福利津贴或服务,这种福利不需要通过家计调查来完成,它有利于公民之间实现社会平等,并消除社会差异。
政府扮演了全面的角色。
5.积极的(社会)福利和消极的(社会)福利(名解)根据福利的目标(或功能)、影响与后果,社会福利还可以分为积极的福利与消极的福利。
消极的社会福利关注更多的是社会层面而较少关注个人的福祉与发展。
此外,消极的福利还意味着福利的给予须附带侮辱化条件,通常接受者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积极的福利是指在满足经济利益的基础上促进个人的人格发展,比如心理辅导服务就是一种典型的积极福利,其目标并不是直接的经济利益,而是增进人力资本的一种投资。
从各国当代社会福利改革的经验来看,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将消极福利改变为积极福利,将福利与个人就业和价值等充分联系在一起,减少因接受福利带来的负面的心理影响,而努力促进福利接受者的社会融合。
社会工作概论 王思斌 考研笔记整理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缘起与发展第二节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一)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发端于西方社会,崇尚个人的价值,鼓吹人道主义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也引发了众多社会问题。
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一)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发的社会问题有两种解决思路:改良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二)社会工作的产生:英国1601年的济贫法、德国的救济制度、英美的慈善组织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社会工作的形成。
社会工作的发展:(一)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发展:芮奇蒙德的《社会诊断》是社会工作学科化的重要标志,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是相继成熟的三种基本的社会工作方法。
(二)社会工作目标模式的变化:早期的社会工作多采用救助和治疗模式,后来发展成治疗与预防相结合、救助与发展相结合的工作模式。
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传统中国的小农经济基础、家族集团式结构及文化未能产生专业社会工作。
1949年之后中国形成行政性、半专业化社会工作。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领域社会工作领域随着社会问题的出现而扩大:(一)社会工作的领域的涵义:社会工作领域分为理想和实际的两种,社会问题分为宏观社会问题和社会性问题。
(二)社会问题使社会工作领域扩大:人们认识的变化、社会变迁促使社会工作领域扩大。
社会工作领域随着社会进步而扩大:(一)社会进步是人类的永恒追求:社会进步的涵义;“大同”思想。
(二)生活质量的提高与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大“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战略社会工作的领域:(一)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特征分类生理:儿童、少年、青年、老年、妇女、残疾人社会工作;(二)按困难类型分类:日常生活问题、就业方面的问题、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三)以社会工作的特点分类救助性、帮助性、发展性社会工作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内涵与类型社会工作的定义:(一)社会工作的不同内涵专业性;过程论;艺术(技巧)论(二)社会工作的一般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重点)1、西方社会工作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历史背景:⑴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⑵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①整个社会日益被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②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者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④社会问题大量出现P3-2、社会工作领域的涵义:也称社会工作范围,是指社会工作在社会生活中实施并起作用的范围。
P83、社会工作领域随着社会进步而扩大:⑴社会进步是人类的永恒追求⑵人类对自己生活质量的关注扩大着社会工作领域P94、社会工作的领域:⑴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分类①按服务对象分为: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②按服务对象的生理特征分为: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⑵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分类①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②就业方面的问题③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⑶以社会工作的特点分类:分为救助、帮助和发展三种类型P105、社会工作内涵: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活动P11联合国1960年出版《国家社会服务方案的发展》P126、社会工作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P127、社会工作的要素:⑴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的构成部分⑵受助者:也称服务对象、工作对象,也有人称之为案主⑶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及受助者的看法⑷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
P148、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P8(1986年高校建立专业)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类型:⑴在社会上占主流地位的普通社会工作⑵社会福利部门所从事的社会工作⑶新出现的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P15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重点)1、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配套题库(1-6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答:社会工作是指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团体,解决其生活困境,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
这一定义指出,社会工作本质上是一种职业化的助人活动,其特征向有需要的人特别是困难群体提供科学有效的服务。
社会工作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
社会工作要做的是改变,包括改变受助者不适行为,改变他的不利境遇,改善当事人与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环境的良性适应,以及促进人的发展。
2.社会工作者(武大2010年研)答:社会工作者是指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
在有些国家,社会工作者的身份比较容易确定。
这些人一般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并获得社会工作的硕士或学士学位,他们在社会福利机构或设施中专门从事社会服务,并被社会工作专业组织所认可,被雇主认为是社会工作者。
3.案主(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案主又称受助者,是指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
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
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
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案主的利益高于社会工作者的利益,社会工作者应为实现案主的利益、满足案主的需要而开展工作。
绝不允许社会工作者因自身的利益或需要而损害案主的利益。
这和一般人际关系强调互惠明显不同。
4.助人自助(中山大学2012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助人自助是指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帮助他人的活动过程中贯穿的一种核心价值理念。
在这个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作为行动者,依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受助者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通过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目的。
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王思斌
▪ 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教育者、 行政管理者、资源获取者、调节者、政策 影响者、研究者。
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功能
▪ 功能的涵义 ▪ 社会工作对工作对象的功能 ▪ 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 ▪ 社会工作功能的一致性与冲突
▪ 二、服务对象
▪ (一)服务对象的概念
▪ “受助者”,指的是在社会工作过程 中接受服务的一方。
各方面的影响的价值方向是一致的。 ▪ 2、社会工作功能之间的冲突
各功能之间的冲突是指社会工作的实施有利于困 难群体,却对其他方面的利益有所伤害的情形。功 能冲突的价值基础是各方利益的不一致。
思考题
▪ 1. 怎样理解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 ▪ 2.怎样理解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 ▪ 3.试述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 4.简述社会工作的功能
及其家庭、心理孤独的老人等。
▪ 随着社会的变化、社会问题的复杂化和社 会的进步,社会工作的对象也在扩大,这 主要表现为社会工作的性质由补救性、治 疗性向治疗与预防、补救与发展结合的方 向发展。
对象:贫弱群体——全体国民
性质:补救性、治疗性——治疗与预防、 补救与发展相结合
▪ 二、社会工作的领域 ▪ (一)基本领域 ▪ 社会救助、儿童服务、老年人服务、 ▪ 残疾人服务、妇女社会服务、家庭服务 ▪ (二)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展 ▪ 学校社会工作、就业服务、矫治服务、精
难、从道义上讲最应该帮助的人。主要包括贫困 群体、脆弱群体和其他弱势群体。 ▪ “最需要帮助的人” 一方面是由社会所认同的基 本道德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社会福利 的支付能力所制约的。
▪ (二)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 ▪ 1.社区成为社会工作的重要对象 ▪ 社区建设、社会建设、社会治理 ▪ 2.面对有需要的人群 ▪ 失业、边缘青少年、心理困扰、单身母亲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圣才出品】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答:社会工作是指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团体,解决其生活困境,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
这一定义指出,社会工作本质上是一种职业化的助人活动,其特征向有需要的人特别是困难群体提供科学有效的服务。
社会工作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
社会工作要做的是改变,包括改变受助者不适行为,改变他的不利境遇,改善当事人与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环境的良性适应,以及促进人的发展。
2.社会工作者(武大2010年研)答:社会工作者是指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
在有些国家,社会工作者的身份比较容易确定。
这些人一般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并获得社会工作的硕士或学士学位,他们在社会福利机构或设施中专门从事社会服务,并被社会工作专业组织所认可,被雇主认为是社会工作者。
3.案主(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案主又称受助者,是指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
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
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
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案主的利益高于社会工作者的利益,社会工作者应为实现案主的利益、满足案主的需要而开展工作。
绝不允许社会工作者因自身的利益或需要而损害案主的利益。
这和一般人际关系强调互惠明显不同。
4.助人自助(中山大学2012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助人自助是指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帮助他人的活动过程中贯穿的一种核心价值理念。
在这个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作为行动者,依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受助者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通过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目的。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第三版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第三版《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是王思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1]该书主要介绍了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哲学基础和专业伦理以及社会工作理论,阐述了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介绍了各类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学专业和其他专业的教科书,可以作为社会工作和社会学专业的参考教材,对政府官员、人民团体成员、社会组织成员、社区工作者以及其他实际工作者了解社会工作是有帮助的。
[1]书名《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 [1]作者王思斌 [1]ISBN978-7-04-041201-7 [1]类别“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1]页数460页 [1]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1]出版时间2014年10月30日 [1]装帧平装 [1]字数480千字 [1]开本16开 [1]目录1 内容简介2 教材目录3 教材特色4 作者简介内容简介基于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成果,该书介绍了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哲学基础和专业伦理以及社会工作理论,阐述了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介绍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和社会行政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结合中国实际和中国社会工作的进展,对社会工作的基本领域——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以及家庭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工业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反贫困、社区矫正和民政领域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做了阐述;对社会工作教育及专业化、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和社会工作研究方法做了介绍。
[1]教材目录教材特色该书注重国内外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模式的介绍,同时对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实践做了介绍和分析。
[1]作者简介王思斌,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社会学组成员,《中国社会工作期刊》联合主编,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主编,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社会学学科规划组副组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课后习题详解(1-6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1.试述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
答: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如下:(1)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科学的方法助人的专业活动,它首先发端于西方社会。
作为尊重人、关心人并致力于人的发展的社会工作与西方的文化传统及社会思想有关。
西方文化有崇尚个人价值的传统。
以文艺复兴为先导的资产阶级思想革命主张恢复古代世俗的思想文化,主张以人为中心。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一步张扬了人道主义,把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写到自己的旗帜上。
资产阶级思想家强调天赋人权,认为所有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幸福和自我发展的权利。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与宗教伦理一起为后来兴起的现代慈善活动和社会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2)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①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
接着在19世纪内,西欧主要国家法国、德国也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
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促进了重大的社会转型,即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工业革命一方面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对这些国家的社会结构带来了巨大冲击。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资产阶级在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②资本主义也剧烈地改变着城乡结构、阶级结构,制造着严重的社会对立,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贫穷、饥饿、失业、堕落充斥着社会。
这种现象不符合人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社会人士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以使社会摆脱病态,使人们免于痛苦。
社会工作就是众多尝试中的一种。
2.试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工作的发展。
答: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工作的发展情况如下:(1)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解决历史上积累的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形成的各种问题,其中包括各种民生问题。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圣才出品】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社会工作的发展(见表1-1)★★表1-1 社会工作的发展考点二:我国社会工作的类型(见表1-2)★★★★表1-2 我国社会工作的类型类型具体内容1.2 课后习题详解1.试述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
答: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首先发端于西方社会。
西方文化有崇尚个人价值的传统,以文艺复兴为先导的资产阶级思想革命以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都进一步发扬了人道主义。
资产阶级思想家强调天赋人权,认为所有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幸福和自我发展的权利。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与宗教伦理为后来兴起的现代慈善活动和社会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2)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①资产阶级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
接着到19世纪30年代,西欧主要国家法国、德国也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
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促进了重大的社会转型,即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②引发的社会问题a.工业革命一方面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对这些国家的社会结构带来了巨大冲击。
b.资本主义剧烈地改变着城乡结构、阶级结构,制造着严重的社会对立,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贫穷、饥饿、失业、堕落充斥着社会。
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社会人士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以使社会摆脱病态,使人们免于痛苦,社会工作就是众多尝试中的一种。
2.试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工作的发展。
答: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工作的发展情况如下:(1)1979年,国家决定恢复社会学学科建设,社会工作课程作为应用社会学也在一些大学恢复起来。
(2)198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决定在高等学校设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
接着,北京大学等高等学校开始招收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我国开始恢复重建。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版考研笔记 - 副本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版考研笔记第一部分社会工作基础知识一社会工作概述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一)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发端于西方社会,崇尚个人的价值,鼓吹人道主义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也引发了众多社会问题。
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一)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发的社会问题有两种解决思路:改良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二)社会工作的产生英国1601年的济贫法、德国的救济制度、英美的慈善组织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社会工作的形成。
社会工作的发展(一)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发展芮奇蒙德的《社会诊断》是社会工作学科化的重要标志,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是相继成熟的三种基本的社会工作方法。
(二)社会工作目标模式的变化早期的社会工作多采用救助和治疗模式,后来发展成治疗与预防相结合、救助与发展相结合的工作模式。
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传统中国的小农经济基础、家族集团式结构及文化未能产生专业社会工作。
1949年之后中国形成行政性、半专业化社会工作。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领域社会工作领域随着社会问题的出现而扩大(一)社会工作的领域的涵义社会工作领域分为理想和实际的两种,社会问题分为宏观社会问题和社会性问题。
(二)社会问题使社会工作领域扩大人们认识的变化、社会变迁促使社会工作领域扩大。
社会工作领域随着社会进步而扩大(一)社会进步是人类的永恒追求社会进步的涵义;“大同”思想。
(二)生活质量的提高与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大“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战略社会工作的领域(一)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特征分类按生理特征分类;按社会特征分类(二)按困难类型分类(三)以社会工作的特点分类救助性、帮助性、发展性社会工作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内涵与类型社会工作的定义(一)社会工作的不同内涵专业性;过程论;艺术(技巧)论(二)社会工作的一般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领域和内涵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科学的方法助人的专业活动,它首先发端于西方社会,资产阶级思想家强调天赋人权,认为所有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幸福和自我发展的权利。
工作革命不但使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也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第一:整个社会日益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第二:资本主义经济的告诉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的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力第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的扩张第四:社会问题大量的出现(饥饿、贫穷、失业、堕落)综上述,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这些不期而遇的社会问题,引起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及社会人士的关注,并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以使社会摆脱病态,弱者免于痛苦,社会工作就是众多尝试中的一种。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对于由资本主义的经济繁荣带来的众多复杂的社会问题,在试图消灭资本主义带来的弊端的途径方面,基本上分为改良和革命两种思路。
改良主义者认为,可以采用补救和协调的方法,可以通过修改社会政策来调整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减少社会问题,其具体措施包括实施社会救济、提倡人道主义和博爱互助等等。
总之,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要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去解决自身的问题。
革命主义者(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社会运行规律出发,论证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对之进行革命的改造。
这不但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批判,而且是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打碎旧的人剥削人的制度,建立一种公平的、没有阶级压迫的、每个人都能自由发展的社会。
是在长期的助人活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宗教对处于困境者和弱者的帮助对于西方社会工作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其次论及对现代社会工作的贡献,普遍指出是17世纪以来的社会救助制度。
1601年英国女王颁布“救济法”规定:以社区为单位,对无亲属照顾的贫民实行有条件的救济,从而初步建立了社会救济制度,并形成一套救济工作方法,这对以后世界各国的社会救济法规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个要求有系统的服务体系,服务人员需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追求服务效果的现代社会工作逐步形成了。
现代社会工作是长期以来助人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
无论社会工作的价值观还是社会工作的方法,都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三、社会工作的发展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社会工作在西方发达国家已进入专业发展阶段,它表现为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和教育的发展及社会工作的科学化,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发展是社会工作知识和经验不断积累和发展的反映,也是其工作领域不断扩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发展的过程,这标志着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
有问题的解决,而且特别注重从预防和发展的角度开展工作。
四、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在较为封闭的圈子中,对他人我国的行政干这种实际上的社会工作可称为行政1978年年底中国共产党决定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通过改革开放解决了许多历史上积累下来和新产生的问题,1979年国家决定恢复社会学学科建设,人们开始用新的发展观来看待社会进步,即不但关注经济增长,更注重社会发展,注重经济和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
在这个价值体系中,所有伤害人,漠视人的尊严和平等,压抑人的发展的现象都将被社会工作者所反对,并成为社会工作的对象。
社会工作的领域社会工作可分为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还可分为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
服务对象的困难是社会工作面对的直接任务,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分类更能反映社会工作的范围及其功能。
(1)日常生活方面(为有困难者解决生活方面的问题是社会工作的首要任务)(2)就业方面的问题(3)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可分为救助、帮助和发展三种类型。
救助是救人于危难的活动,帮助是就一般困难而言,发展则是在受助人自认为面对未来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社会工作给予的帮助。
社会工作的内涵与类型一、社会工作的定义国际上公认的涵义:它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活动。
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的本事却是相同的,即以利他主义的价值观为主导帮助他人。
考虑受助人的现实需要及接受服务能力的配给式福利也不相同。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的社会制度,其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不因基本生活受损而招致危险,并进一步达到社会的稳定。
社会保障是通过政府立法而确定的,基本上属于政府行为。
它与社会工作的区别是,社会保障是一套制度性规定,而社会工作则是依据这些制度性规定而实施的具体服务。
2.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面对广大社会成员并改善其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一切措施。
协议的社会福利基本上指对社会弱者所提供的带有福利性的社会支持,包括物质和服务支持,我国传统上对社会福利作狭义理解。
狭义的社会福利服务与社会工作在涵义上基本吻合。
3.社会服务社会服务是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弱者提供的改善其处境的活动,它是将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传至有需要社会成员的过程,社会服务与盈利性商业服务有本质区别,它是社会福利服务。
社会工作的构成要件社会工作者作为行动者,依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受助者主动参与这一行动,通过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的目的。
受助者也是行动的主题,他将自己的意识、目的、对社会工作者行动的理解带入接受服务的过程,并直接影响这一过程,因此,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的互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双方互为行动主体和客体。
1、社会工作者:他是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的构成部分,没有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就无从谈起。
2、受助者:也成服务对象、工作对象。
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
3、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的权利和选择)4、助人活动:它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
社会工作的类型综观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它经历了一个从非专业化到专业化的发展过程。
这表现为服务提供者由慈善助人者向专业助人者的转变和从不太重视工作技巧到十分强调专业工作方法的变化。
因此,社会工作曾呈现出不同的历史形态。
其最初的形态是慈善性、分散化、非职业性和非专业化,而现代形态则是理性化、组织化、职业化和专业化、二者之间呈现出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当前,我国对于社会工作的理解有三种:1、普通社会工作普通社会工作是在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出现的,是在本职工作之外所从事的不计报酬的服务性和管理性工作,它是附属性的建制。
其工作人员凭借忠诚、热心和奉献精神开展工作,基本不需要助人专业培训。
它基本上不属于在我国政府部门和群众组织中,有一些以专门进行福利服务活动为己任的职业或岗位,他们承担着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职能。
如民政部门的社会救济妇联对妇女的合法权益的保护。
这些工作的特点是:工作人员基本属于国家行政干部,他们利用正式的组织架构,按照政策及本部门的工作方法开展工作,他们的工作以服务工作为主,同时也是管理工作。
其服务工作部分是实际社会工作,它是行政性和半专业性的。
这类工作当前是我国社会工作的主体。
3、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是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的人员,遵照社会工作的价值观,采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进行的服务。
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社会学是以社会整体为对象,研究社会关系与社会行为、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变迁及其原因,并揭示其规律的社会科学。
社会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群体)的关系,即人们怎样组成社会,社会又如何运行以满足其成员的需要,并由于二者之间的张力而导致社会变迁。
社会工作的开展是建立在社会学的研究和分析基础之上,当社会工作面对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个人的、心理的因素解释时,社会学就显示出其特殊的作用。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的发生条件及规律的科学。
当受助者的问题主要是个人性的,并与他的意识和认识密切相关时,社会工作者就会运用到社会心理学得知识去分析和帮助他解决问题。
所以社会心理学必然成为社会工作者的重要理论支柱。
政治学是研究权利关系的科学,它不但指国家政治体制,也研究行政和日常生活中的权利运作过程。
在一些社会工作者看来,社会工作是一种道德实践和政治实践,社会工作就是要维护社会弱者的权利,使其享受公平。
社会弱者所遇到的困难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制度造成的,要彻底解决他们的问题,根本途径是完善社会制度,社会工作者为解决这些问题所进行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社会弱者争取合法地位和权利的努力。
管理学知识对社会工作的贡献,集中反映于社会行政之中,社会行政运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这一整套管理方法对社会工作机构进行管理以有效地达到社会工作的目标,是管理学与社会工作关系的突出体现。
经济学与社会工作的关系集中体现于福利经济学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福利经济学主张社会物质财富的公平分配,即政府通过收入再分配而使社会弱者得到好处,并认为这不但有利于社会弱者的生活,也有利于社会稳定。
伦理学时研究人类行为之对错、善恶的科学。
社会工作者以利他主义为指导思想,强调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受助者服务,尊重受助者,保护受助者,帮助受助者。
这无不体现了社会工作者高度重视伦理道德的精神。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社会工作者的特征定义: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
特征:第一,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
在我国表现为有全心全意为受助者服务的思想,不以助人过程牟取私利。
第二,他们是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而不是行政官员。
第三,他们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以上这些内容有利于我们将社会工作者同慈善人士、行政官员、志愿者等区别开来)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作用助人过程特征分析第一,助人过程是帮助他人获利的过程。
社会工作是帮助困难人士和群体满足其基本需要的过程。
第二,助人过程是社会工作者同受助者的合作过程。
第三,助人过程是不对称的互动。
所谓不对称是指互动双方在输入、输出方面的不对等,是双方在质和量上的差距。
助人过程的不对称表现为:(1)双方在信息占有方面的差异。
(2)互动效果上的不对称。
(3)合作促成力量的不对称。
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地位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居于主动的甚至是支配的地位。
支配不是对受助者的控制,二是对助人过程的发展进程和方向的控制,是为了提高社会工作的效果而对该过程的管理。
社工作者的角色1、社会角色的涵义:社会角色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它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位置相适应的一整套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