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率)【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章节练习及详解(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率)【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章节练习及详解第5章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率一、概念题1.基准利率(中央财大2010研;东北师范大学2005研;人大2000研;首都经贸大学2002研;中国海洋大学2000研)答:基准利率是指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无风险利率,是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即这种利率发生变动,其他利率也会相应变动。
在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发行的债券利率,即国债利率可看作为无风险利率。
基准利率必须是市场化的利率:一方面,只有市场机制才能形成整个社会的无风险利率;另一方面,也只有市场机制中的市场化的无风险利率,其变化才可以使全社会其他利率按照同样的方向和幅度发生变化。
基准利率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另一种用法。
如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贷利率叫基准利率;美国则主要是联邦储备系统确定“联邦基金利率”,该系统也同时发布贴现率;欧洲中央银行则发布三个指导利率:有价证券回购利率、央行对商业银行的隔夜贷款利率和商业银行在央行的隔夜存款利率。
2.风险溢价(中央财大2005研)答:风险溢价是指由于承担风险而获得的高于无风险收益率的那部分收益,通常用收益率和无风险利率的差来表示,这部分收益与风险成正比。
一般来说,利息包含对机会成本的补偿和对风险的补偿,那么利率则包含机会成本补偿水平和风险溢价水平。
之所以叫风险“溢价”,是由于风险的存在而必须超出机会成本补偿支付更多的金额。
于是形成这样一个表达式:利率=机会成本补偿水平+风险溢价水平利率中用于补偿机会成本的部分往往是由无风险利率表示。
在这个基础上,由于风险的大小不同,风险溢价的程度也千差万别。
3.利率市场化(四川大学2006研)答:利率市场化指国家不直接制定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和市场融资利率,而是基于市场供求力量决定,并进行间接调控的变革过程。
在实现了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借贷双方将根据市场信息自主决定借贷利率,形成的市场利率能灵敏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国家只是根据货币政策目标和市场资金供求状况,通过调整中央银行控制的利率,并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市场资金供求状况来调节金融机构利率和市场利率,并且力求形成灵活有效的传导机制。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金融发展)【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第20章金融发展1.金融与经济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为什么说经济发展对金融有决定性作用?答:(1)金融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既是经济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又对所有社会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从整体上看,经济决定了金融的产生与发展,决定着金融的发达水平;同时,金融是经济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金融失衡将严重影响正常的经济活动,引起经济失衡。
(2)经济发展对金融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①金融产生于经济活动并随之发展金融是依附于商品经济的一种产业,是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
②经济发展水平决定金融规模、层次和结构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金融发展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金融的发展条件也不同,由此决定了金融发展的规模、层次和结构。
2.怎样理解现代经济发展中金融的地位与作用?答:金融在随着经济发展而日益发展的过程中,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大,重要性日益提高,地位越来越突出。
(1)金融是国民经济的核心现代经济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种发达的货币信用经济或金融经济;金融是现代经济活动的纽带,现代一切经济活动几乎都离不开货币资金运动;金融是现代经济的重要调节杠杆。
(2)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是通过以下四条途径实现的:①金融活动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条件;②金融促进社会储蓄,并促进储蓄转化为投资;③金融活动节约社会交易成本,促进社会交易的发展;④金融业的发展直接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经济发展是全社会各产业的均衡发展,金融作为第三产业,既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
现代经济的发展,既是经济总量的增加,又是经济结构的优化。
3.现代经济发展中金融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影响与副作用?应如何防范?答:(1)金融活动可能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不良影响现代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在有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其出现不良影响和副作用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李健金融学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经济主体的财务活动与金融1.如何理解金融源于社会经济生活?答:金融在人们的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消费、支付等活动都需要用货币来支付;一些经济主体有资金盈余,他们需要把资金存放银行或投资等,而另一些经济主体存在资金短缺,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融入资金。
与之相适应,有专门的机构发行货币,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有专门的市场融通资金和交易金融产品;有专设的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由此形成金融体系。
可见,金融源于生活,融入日常经济活动之中。
2.如何理解各经济主体的金融活动以及开放经济下国内外各部门的经济金融活动?答:(1)封闭经济由居民(亦称“住户”)、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与政府这四大经济部门组成,各经济部门内部及不同的经济部门之间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并引起错综复杂的资金活动。
如果不考虑同一个经济部门内部不同主体之间的经济活动,单是考察部门之间的经济活动与资金流动,可以发现所有的经济部门都无法独立、封闭地生存。
同时,居民、非金融企业、政府三个部门都不可避免地与金融机构发生关系。
居民需要把节余的资金存放银行、投资证券或购买保险等,也需要在资金不足时向银行申请贷款(如住房按揭贷款);非金融企业需要通过银行、进行资金结算,办理存款、贷款、信托、租赁等业务,或在证券市场通过股票、债券等工具融入资金等;政府也需要通过银行来实现资金调度、划拨,其银行账户会形成一定的存款,同时需要在证券市场上发行政府债券进行融资等。
(2)对于开放经济而言,本国各经济部门不可避免地与国外经济部门发生经济关系,产生国际金融活动。
开放部门的对外金融活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外贸易和劳务所产生的国际结算与融资;二是投资活动,包括实业投资和纯粹的金融投资。
3.居民的收支如何引起金融活动?居民的盈余或短缺如何通过金融来调节?答:(1)现代居民经济生活中的日常收入、支出活动和储蓄投资、借贷等理财活动构成了现代金融供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货币均衡)【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第17章货币均衡1.你是如何理解货币均衡和社会总供求均衡之间关系的?它们是单方向影响的吗?答:(1)货币均衡与总供求均衡之间的关系从形式上看,货币均衡是货币领域内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互平衡而导致的一种货币流通状态,但其实质则是社会总供求均衡的一种反映。
总供给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全部最终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总和。
货币不仅是社会再生产可持续进行的条件,也是总供给实现的媒介。
总需求是一国在一定的支付能力条件下全社会对生产出来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商品和劳务的需求总和。
任何需求都是以一定的货币量作为载体的,故总需求取决于货币的总供给。
(2)货币均衡与总供求均衡不是单方向影响的。
货币均衡与总供求均衡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以AS表示总供给,AD代表总需求,箭头表示主导性的作用,货币供求与总供求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用图17-3表示。
图17-3货币均衡与总供求均衡图17-3的四边联动关系表明,社会总供求均衡与货币供求均衡密切相关:①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总供给决定了需要多少货币来实现价值,从而引出货币需求;②货币需求是货币供给的决定依据;③货币供给形成了社会总需求,成为总需求的载体;④总需求对总供给有决定性的影响。
2.货币供给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影响投资、消费和净出口?答:货币供给量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影响投资、消费和净出口:(1)通过利率来影响。
货币供给量发生变化直接就影响了利率的变化。
利率与投资又呈反向的关系,所以影响了投资;(2)通过对价格水平的影响。
通过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的总结,可见M S是可以通过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来影响价格水平的,但是更加直接的方式就是流动性增加对价格水平的直接影响。
(3)由于各自的前提假设不同,影响传导过程就不同,因而得出的总供给曲线的形状不同,M S的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各自的影响程度不同。
实质上就是,在不同的市场的价格的变动和调节效率不同使得经济体调节的效率不同,不能反映真实的价格和货币的信号,使得货币中性并不完全。
金融学: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率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债券面值为1000元,票面利率为10%,期限为10年,每半年付息一次,投资者以1050的价格购入该债券。
如果投资者持有一年后以1100元卖出该债券,则该债券的持有期收益率为()A.16%B.10%C.14%D.7%正确答案:C2、可以解释短期利率低,收益率曲线更倾向于向上倾斜的理论是()A.利率期限结构理论B.可贷资金利率理论C.实际利率决定理论D.利率的风险结构理论正确答案:A3、以下关于利率平价理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两国之间的利率差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变动方向B.利率平价理论的假设前提是资本可以跨国自由流动C.一国利率上升会引起该国货币即期汇率升值,远期汇率贬值D.利率平价理论能够用于解释长期汇率的决定正确答案:D4、某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为6%,名义利率为10%,则以下各项与实际利率最接近的是()A.16%B.6%D.4%正确答案:D5、在市场化的利率体系中,对其它利率变动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A.实际利率B.基准利率C.官定利率D.市场利率正确答案:B6、在欧美债务危机爆发之前,如果某投资者在美国花费50000美元购入一宗房地产,收益期无限,现在欧美房地产价格下跌,该宗房地产未来每年的收益是4500美元,在该投资者预期回报率为5%的情况下,他愿意出售该房地产的最低价格是()A.90000美元B.57000美元C.54500美元D.52500美元正确答案:A7、某投资者购入A公司股票,买入价格为50元,持有一年后分得现金股利5元,该投资者在分得股利后以60元卖出该股票,则该投资者的持有期收益率为()A.25%B.20%C.30%D.40%正确答案:C8、当出现“流动性陷阱”时,货币供给增加会导致利率()B.下降C.不变D.不确定正确答案:C9、假设市场利率是5%,则用复利计算一笔现值为1万元的资金两年后的终值是()A.11000元B.11025元C.10102.5元D.10100元正确答案:B10、一年期利率为5.5%,第二年期限为一年的远期利率为7.63%,第三年期限为一年的远期利率为12.18%,那么三年期面值为1000元的零息债券的价格为()A.785元B.852元C.1000元D.948元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1、2010年12月25日,中国工商银行某储蓄所挂牌的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属于()A.名义利率B.实际利率C.基准利率D.市场利率正确答案:A、C2、根据费雪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名义利率低于预期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负B.名义利率高于预期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负C.名义利率等于预期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零D.名义利率高于预期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正正确答案:A、C、D3、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取决于()A.债券期限B.票面利率C.债券的市场价格D.债券面额正确答案:A、B、C、D4、利率期限结构理论需要解释的几个经验事实是()A.收益率曲线通常是向上倾斜的B.收益率曲线通常是平直的C.短期利率低,收益率曲线更倾向于向下倾斜,短期利率高,收益率曲线更倾向于向上倾斜D.短期利率低,收益率曲线更倾向于向上倾斜,短期利率高,收益率曲线更倾向于向下倾斜正确答案:A、D5、关于可贷资金理论的提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是从存量视角分析借贷资金供求对利率的影响B.批判并综合了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和流动性偏好理论C.批判并综合了实际利率理论和流动性偏好理论D.是从流量视角分析借贷资金供求对利率的影响正确答案:C、D6、利率作用与影响的领域主要有()A.借贷资金的供求B.资产价格C.社会总供求状况D.资源配置效率正确答案:A、B、C、D7、以下关于余额宝的说法,正确的是()。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中央银行)【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第14章中央银行1.为什么中央银行产生于19世纪中叶而不是更早?答:中央银行是在商业银行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发展逐步形成的。
从17世纪初至19世纪末,商业银行制度在欧洲逐步形成,加上产业革命的影响,金融活动变得日益繁荣,银行业在欧洲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而更早的时期,经济还没有发展到如此繁荣,所以中央银行在很早时期是发展不起来的。
2.请分析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与发展过程。
答:从17世纪中后期中央银行萌芽阶段开始,迄今为止的300多年历史中,中央银行制度经历了初步形成、普及与发展、完善与健全三个阶段。
(1)中央银行制度的初步形成从总体而言,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
早期的中央银行在开始时也是普通的商业银行,只是在银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有些银行经营有方,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逐步发展壮大而成为实力雄厚、信誉卓著的大银行。
(2)中央银行制度的普及与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许多国家为了应付军备竞赛的庞大开支,纷纷通过设立中央银行或强化对中央银行的控制来筹集资金。
(3)中央银行制度的完善与健全二战后,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家干预主义经济思潮的兴盛,西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日益加强,货币政策成为许多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的最重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其地位和作用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3.请比较不同中央银行体制的基本特点。
答:虽然目前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基本上都实行中央银行制度,但其类型与组织形式却存在差异。
归纳来看,大致有单一式、跨国式、复合式和准央行式四种。
(1)单一中央银行制单一中央银行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单一中央银行制又可分为一元式和二元式两种中央银行制度。
(2)跨国中央银行制跨国中央银行制是指由若干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并由该中央银行在其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货币与货币制度)【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货币与货币制度)【圣才出品】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第2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你是如何看待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与影响的?答:(1)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①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降低了商品交换的信息搜寻成本,提高了交换效率,促进了商品流通与市场的扩大;②克服了价值衡量与交换比率确定等交易困难,为顺利实现商品交换提供了便利;③可以通过支付冲抵部分交易金额,进而节约流通费用,还可以通过非现金结算加速资金周转;④提供了最具流动性的价值贮藏和资产保存形式,在财富日益增长的过程中丰富了人们的贮藏手段和投资形式;⑤通过在发挥支付手段时形成的活期存款和发挥资产职能所形成的定期存款等,可以促进社会资金的集中,使得金融体系能够有效利用社会资金,这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顺利进行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2)货币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存方式乃至思想意识的发展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①货币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特殊力量。
因为它的存在使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突破了狭小的天地。
②货币出现以后,人们的活动领域大为扩展.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再受某地传统习俗及偏见的束缚,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商品生产的扩大、社会的发展和思想文化的进步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③人们可以利用货币去进行财富的积累和承袭,这就激发了人们创造财富的欲望,随之而来的,也为资本积累和利用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创造了条件。
同样需要重视的是,货币在发挥各种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意识形态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①由于货币的出现将交换过程分离为买和卖两个环节,使得商品买卖脱节和供求失衡成为可能。
②货币在发挥支付手段职能时形成了经济主体之间复杂的债务链条,产生了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③货币的跨时支付使得财政超分配和信用膨胀成为可能,货币过多会造成通货膨胀,而货币过少又会影响商品价值的实现,导致价格下跌。
④把货币神化为主宰操纵人生与命运的偶像加以崇拜的货币拜物教,会扭曲人类的思想与行为,祸害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李健《金融学》章节题库-第一章至第五章【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1章经济主体的财务活动与金融一、概念题1.现金流量(cash flow)答:现金流量是指某一段时期内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
如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出售固定资产、向银行借款等取得现金,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入;购买原材料、接受劳务、购建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偿还债务等支付现金,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出。
现金流量信息能够表明企业经营状况是否良好、资金是否紧缺、企业偿付能力大小,从而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
现金流量一般可以分为三类: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通常包括现金等价物的增减变动。
2.绿地投资答:绿地投资,又称创建投资或新建投资,是指跨国公司等投资主体在东道国境内依照东道国的法律设置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所有权归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
创建投资会直接导致东道国生产能力、产出和就业的增长。
绿地投资作为国际直接投资中获得实物资产的重要方式是源远流长的。
早期跨国公司的海外拓展业务基本上都是采用这种方式。
绿地投资有两种形式:一是建立国际独资企业,其形式有国外分公司,国外子公司和国外避税地公司;二是建立国际合资企业,其形式有股权式合资企业和契约式合资企业。
二、简答题从资产负债表来看,企业是进行资产经营的,还是进行资本经营的?答:资本经营是资本所有者以在既定风险水平上实现投资期望收益最大化为目的,将手中的资金购买企业的股权和债权的活动。
资本经营主要以多元化投资、构造满足投资者目标风险水平的且期望收益最高的投资组合为特点。
这种投资特点在投资基金、保险公司以及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本经营活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由于其资本数量有限,通常无法直接构造出风险充分分散的投资组合,但他们可以通过投资于投资基金来实现分散投资风险、取得稳定期望收益的目的。
当然,资本经营者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仅投资于少数风险程度与期望收益的配合程度令自身满意的股票或资产来完成自己的投资活动。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货币需求)【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第15章货币需求1.如何理解货币需求的含义?答:理解货币需求的含义时,要注意把握以下两点:(1)货币需求是—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体把需求看作是一种有支付能力的客观意愿,而不单纯是一种心理上的主观愿望,这是经济学的通义。
货币需求不是一种无限的、纯主观的或心理上的占有欲望,不是人们无条件地“想要”多少货币的问题,人们对货币的欲望可以是无限的,但对货币的需求却是有限的。
(2)现实中的货币需求不仅仅是指对现金的需求,而且包括了对存款货币的需求现代经济中,货币的范畴已不再局限于现金,狭义货币概念已包括了存款货币。
既然货币需求是所有商品流通以及人们对财富的贮藏对货币产生的需求,那么,除了现金能满足这种需求外,存款货币同样能满足这种需求。
2.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分析货币需求有什么不同?答:理论界对货币需求的分析通常采用宏观和微观两种视角。
(1)宏观视角从一个国家的社会总体出发,在分析市场供求、收入及财富指标变化的基础上,探讨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与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
从宏观视角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关注点在于货币供求的均衡及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2)微观视角从社会经济个体出发,分析各部门(个人、企业等)的持币动机和持币行为,研究一个经济单位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其他经济条件下,所需要持有的货币量。
从微观视角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关注点在于研究货币需求的动机与决定影响因素,分析货币需求变化的微观机理。
3.宏观货币需求分析与微观货币需求分析有什么联系?答:在对货币需求进行研究时,需要将宏观的货币需求和微观的货币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是因为宏观与微观的货币需求分析之间存在着不可割裂的有机联系,宏观货币需求分析不能脱离微观货币需求,而微观货币需求分析中也包含了宏观因素的作用。
二是因为货币需求既属于宏观领域,又涉及微观范畴,单独从宏观或微观角度进行分析都有所缺憾。
4.查一查相关资料,描述一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需求结构的变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至第十一章(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及详解第1章生活中的金融:从经济主体的财务活动谈起1.如何理解金融源于社会经济生活?答:金融在人们的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消费、支付等活动都需要用货币来支付;一些经济主体有资金盈余,他们需要把资金存放银行或投资等,而另一些经济主体存在资金短缺,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融入资金。
与之相适应,有专门的机构发行货币,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有专门的市场融通资金和交易金融产品;有专设的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由此形成金融体系。
可见,金融源于生活,融入日常经济活动之中。
2.如何理解四部门之间的经济金融活动以及开放经济下国内外各部门的经济金融活动?答:(1)封闭经济由居民(亦称“住户”)、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与政府这四大经济部门组成,各经济部门内部及不同的经济部门之间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并引起错综复杂的资金活动。
如果不考虑同一个经济部门内部不同主体之间的经济活动,单是考察部门之间的经济活动与资金流动,可以发现所有的经济部门都无法独立、封闭地生存。
同时,居民、非金融企业、政府三个部门都不可避免地与金融机构发生关系。
居民需要把节余的资金存放银行、投资证券或购买保险等,也需要在资金不足时向银行申请贷款(如住房按揭贷款);非金融企业需要通过银行、进行资金结算,办理存款、贷款、信托、租赁等业务,或在证券市场通过股票、债券等工具融入资金等;政府也需要通过银行来实现资金调度、划拨,其银行账户会形成一定的存款,同时需要在证券市场上发行政府债券进行融资等。
(2)对于开放经济而言,本国各经济部门不可避免地与国外经济部门发生经济关系,产生国际金融活动。
开放部门的对外金融活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外贸易和劳务所产生的国际结算与融资;二是投资活动,包括实业投资或纯粹的金融投资。
3.你能看懂资金流量表吗?试描述表中各栏目的关系。
答:(1)资金流量表是以全社会资金运动为对象的核算表。
李健《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李健《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生活中的金融:从经济主体的财务活动谈起1.1复习笔记一、居民理财与金融1.货币收入与支出(1)货币收入城乡居民、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提供劳务和经营性资产等各种渠道获得收入。
从形式上看,收入可分为货币收入与非货币收入。
(2)货币支出支出是指家庭为了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付出行为。
支出可分货币支出与非货币支出。
(3)盈余与赤字居民的货币收入大于支出产生盈余;反之,则产生赤字。
居民的货币盈余是其进行货币储蓄与投资的前提,而居民的赤字则需要通过消费信贷或民间信用来弥补。
2.居民盈余的使用(1)储蓄我国居民除了现金储蓄外,大部分居民盈余通过储蓄存款形成金融部门的资金来源,又通过金融部门的贷款,满足非金融企业的资金需求,实现金融平衡。
(2)投资居民货币盈余另一重要使用方式是进行投资,以获取收益。
居民投资可分为金融投资与实物投资。
3.居民赤字的弥补居民赤字较正规的弥补方式是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指居民为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而向消费品出售方申请赊销或分期付款。
二、企业财务活动与金融1.企业经营与财务(1)企业经营与资金运动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具有经济法人资格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从实物形态看,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通过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完成了从投入到产出的再生产过程。
从资金形态看,则通过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利润和现金流等指标变化,完成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回收的循环周转过程。
(2)企业财务与财务管理①企业财务活动及其体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也是企业的资金活动过程,即企业财务活动过程。
企业财务报表是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反映自身财务和经营状况的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②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主要体现在负债管理、资产管理和盈余分配三个方面,其中每个方面都与金融体系息息相关。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货币政策)【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第18章货币政策1.结合我国实际说明货币政策主要有哪些作用。
答:货币政策调控的作用机理是多角度和全方位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通过调控货币供求追求货币均衡,保持币值稳定由于信用货币的价值体现在其购买力上,而货币购买力是通过价格反映出来的,故价格是货币购买力的倒数,价格指数与货币购买力成反比。
币值的变化对内将引起普遍的价格涨跌,出现通货膨胀或紧缩;(2)通过调控货币供给追求社会总供求的内外均衡,促进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当社会总需求膨胀导致市场供求失衡以致给经济运行带来困难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总量的办法使经济恢复均衡。
反之,当社会总需求过小、社会有效产品供给不能实现销售时,中央银行可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总量的办法使经济继续发展。
(3)通过利率和汇率调节消费、储蓄与投资,影响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货币政策通过对利率和汇率的调节能够产生重要的作用。
因为在市场经济中,利率和汇率是最重要的金融杠杆,能够影响各个经济主体的决策和行为。
2.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诸目标及其彼此间的关系?答:(1)当代各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大致可概括为五项:币值稳定(或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
这五项目标在宏观经济和金融运行中都是至关重要的。
①币值稳定币值稳定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使币值保持稳定,从而保持一般物价水平和汇率的基本稳定,在短期内不发生显著的或急剧的波动。
这里的物价是指物价的一般水平或总体水平,而不是某种或某类商品的价格。
②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指失业率降到社会可以接受的水平。
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消除失业,因为在多数国家,即使社会提供的工作机会与劳动力完全均衡,也可能存在摩擦性或结构性失业。
③经济增长保持经济的增长是各国政府追求的最终目标,因此,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组成部分的货币政策,自然要将它作为一项重要的调节目标。
④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保证对外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特别是对于开放经济部门占总体经济比重较大的国家更是如此。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货币与货币制度)【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第2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你是如何看待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与影响的?答:(1)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①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降低了商品交换的信息搜寻成本,提高了交换效率,促进了商品流通与市场的扩大;②克服了价值衡量与交换比率确定等交易困难,为顺利实现商品交换提供了便利;③可以通过支付冲抵部分交易金额,进而节约流通费用,还可以通过非现金结算加速资金周转;④提供了最具流动性的价值贮藏和资产保存形式,在财富日益增长的过程中丰富了人们的贮藏手段和投资形式;⑤通过在发挥支付手段时形成的活期存款和发挥资产职能所形成的定期存款等,可以促进社会资金的集中,使得金融体系能够有效利用社会资金,这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顺利进行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2)货币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存方式乃至思想意识的发展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①货币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特殊力量。
因为它的存在使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突破了狭小的天地。
②货币出现以后,人们的活动领域大为扩展.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再受某地传统习俗及偏见的束缚,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商品生产的扩大、社会的发展和思想文化的进步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③人们可以利用货币去进行财富的积累和承袭,这就激发了人们创造财富的欲望,随之而来的,也为资本积累和利用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创造了条件。
同样需要重视的是,货币在发挥各种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意识形态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①由于货币的出现将交换过程分离为买和卖两个环节,使得商品买卖脱节和供求失衡成为可能。
②货币在发挥支付手段职能时形成了经济主体之间复杂的债务链条,产生了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③货币的跨时支付使得财政超分配和信用膨胀成为可能,货币过多会造成通货膨胀,而货币过少又会影响商品价值的实现,导致价格下跌。
④把货币神化为主宰操纵人生与命运的偶像加以崇拜的货币拜物教,会扭曲人类的思想与行为,祸害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货币市场)【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第8章货币市场1.如果你是一位中央银行的决策者,你该如何考察货币市场的功能?又该如何考虑充分发挥货币市场的功能?答:(1)一般认为,货币市场作为短期资金市场,其特有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货币市场是政府和企业调剂资金余缺、满足短期融资需要的市场流动资金快速周转的特征决定了短期融资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最经常的融资需求,通过签发合格的商业票据,企业可以从货币市场及时、低成本地筹集大规模的短期资金满足这种需求。
②货币市场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流动性管理的市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是指其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取存款或满足必要的借款及对外支付要求的能力。
由此可见,流动性管理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流动性的缺乏意味着偿付能力的不足,有可能引发挤兑危机。
③货币市场是一国中央银行进行宏观金融调控的场所在市场经济国家,中央银行为调控宏观经济运行所进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主要是在货币市场中进行的。
④货币市场是市场基准利率生成的场所基准利率是一种市场化的无风险利率,被广泛用作各种利率型金融工具的定价标准,是名副其实的市场利率的风向标,货币市场交易的高安全性决定了其利率水平作为市场基准利率的地位,发挥基准利率特有的功能。
(2)加强对货币市场的监管,如政府,相关部门,法律等都要加大力度进行规范货币市场,以保证它的功能正常发挥。
2.企业为何参与货币市场的交易活动?答:货币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货币市场的这些特点将给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率:(1)交易期限短这是由金融工具的特点决定的。
货币市场中的金融工具一般期限较短,最短的期限只有2小时,最长的不超过1年,这就决定了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融通市场。
(2)流动性强此特点与货币市场的上一个特点紧密相连。
金融工具的流动性与其偿还期限成反比,偿还期越短,流动性越强。
(3)安全性高货币市场金融工具发行主体的信用等级较高,只有具有高资信等级的企业或机构才有资格进入货币市场来筹集短期资金,也只有这样的企业或机构发行的短期金融工具才会被主要追求安全性和流动性的投资者所接受。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货币供给)【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第16章货币供给1.如何理解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量的含义?答: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1)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或抽离货币的行为过程。
货币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满足。
货币供给必然会在实体经济中形成一定的货币量,这些货币量都是由银行系统供给的,都是银行的负债。
(2)货币供给量首先是一个存量的概念,即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实际存在的货币总量。
现实中的货币供给量是分层次进行统计的。
人们使用的货币供给概念一般都是名义货币供给量。
2.为什么说货币供给机制受制于经济和金融体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说明什么?答:(1)任何货币供给都是在既定的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中进行的,不同的体制安排通过宏观经济架构和微观经济运作决定了不同的货币供给机制。
①市场经济和二级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给机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经济主体及其行为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经济活动的理性化程度较高。
居民和企业的存贷款活动自主性很强,利率具有灵敏的调节作用。
②计划经济和复合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给机制以苏联为代表的计划经济体制,其特征是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安排,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一切经济活动都受计划控制,经济运行以实物为中心来组织,资金计划从属于物资计划,货币需求基本上都是交易性的。
(2)改革开放以来货币供给机制的变化这一改革措施既标志着“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级银行体制的正式建立,也标志着“基础货币—存款货币”的双层货币供给机制开始形成。
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再贷款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吞吐基础货币,存款货币机构通过存、贷、汇业务创造存款货币。
3.现代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是如何表达的?货币供给的过程有哪些特点?答:(1)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货币供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经过长期的研究,经济学家总结出了一个被广泛接受的货币供给基本模型:M s=Bm。
式中,M s为货币供应量,B为基础货币,m为货币乘数。
李健《金融学》章节题库(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率)【圣才出品】
第5章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率一、概念题1.违约风险[广西大学2016金融硕士]答:违约风险是指由于债券发行者的收入会随经营状况而改变,因此债券本息的偿付能力不同,这就给债券本息能否及时偿还带来了不确定性。
违约风险低的债券利率也低,违约风险高的债券的利率也高。
如政府债券的违约风险低,因而利率也低。
由于风险增加造成的利率的提高称为风险溢价。
2.流动性风险[云南大学2016金融硕士]答:流动性风险有两种含义:①由于市场的流动性不高,导致证券持有者无法及时变现而出现损失的风险,这种风险叫作市场或产品流动性风险。
②金融交易者本身现金流出现困难,不得不提前低价变现金融资产时,可能将账面损失变为实际损失的风险,这种风险叫作现金流风险。
3.利率期限结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金融硕士]答:利率期限结构是指在某一时点上,影响利率的其他因素相同时,不同期限资金的收益率与到期期限之间的关系。
通常用收益率曲线(又称“回报率曲线”)作为描述债券利率期限结构的工具。
利率的期限结构反映了不同期限的资金供求关系,揭示了市场利率的总体水平和变化方向,为投资者从事债券投资和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债券管理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关于利率期限结构的理论:预期理论、市场分割理论、流动性升水理论。
①预期理论是指投资者的预期决定未来利率走向的一种理论。
假设:不同债券完全可替代,投资者并不偏好于某种债券。
该理论认为,远期利率等于市场整体对未来短期利率的预期;②市场分割理论又称期限偏好理论。
其假设前提是:不同期限的债券不是替代品,不同投资者会对不同期限的债券具有特殊偏好。
而且一般来说,人们会偏好期限较短、利率风险较小的证券;③流动性升水理论是在综合上述两个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在假设前提上对上述两个理论进行了综合与折中:认为不同期限的债券是替代品,但并不完全可替代,要让投资者持有风险较大的长期债券,必须向其支付流动性升水以补偿其增加的风险。
4.名义利率[中国海洋大学2012金融硕士]答:名义利率是央行或其他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息(报酬)的货币额与本金的货币额的比率。
李健《金融学》章节练习及详解(货币供给)【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章节练习及详解(货币供给)【圣才出品】李健《金融学》章节练习及详解第16章货币供给一、概念题1.货币供应的内生性(中南财大2008研)答: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或外生性问题,是货币理论研究中具有较强政策含义的一个问题。
如果认定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那就等于说,货币供给总是要被动地决定于客观经济过程,而货币当局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其变动,自然,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特别是以货币供给变动为操作指标的调节作用,有很大的局限性。
货币供应的内生性是随货币供给新论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概念。
其主要内容是认为货币供给“旧论”所隐含的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的观点是错误的,货币供给受利率与货币需求的影响,强力货币(H)与货币供给(M)之间并不存在简单明确的倍数关系。
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及公众的货币需求量具有很大的利率弹性,利率的变动会影响银行调整其资产负债规模,也会引导社会公众改变其资产偏好行为,从而影响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的倍数扩张机制。
另外,银行的贷款要求等因素也影响内生性行为。
最后,二战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兴起,打破了其与商业银行间的区别,从而使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加入了商业银行货币信用创造的行列,这些都使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量成为一个内生性的变量。
凯恩斯的货币供给理论,新剑桥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货币供给新论等承认货币供应具有内生性。
2.原始存款(北京工商大学2005研)答:原始存款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
它包括商业银行吸收到的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
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以两种具体形式存在:一是商业银行持有的应付日常业务需要的库存现金;二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这两者都是归商业银行持有的中央银行的负债,也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公众总负债中的一部分。
商业银行所持有的这部分中央银行负债,对商业银行来说则是所拥有的一笔资产。
这笔以准备金形式所持有的资产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商业银行遵照法律规定不能用以放款盈利的数额;二是由于经营上的原因尚未用去的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第5章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率1.如何认识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息以及利率之间的关系?答:(1)货币的时间价值就是指同等金额的货币其现在的价值要大于其未来的价值。
利息是货币时间价值的体现。
(2)利息是借贷关系中资金借入方支付给资金贷出方的报酬。
正是因为货币具有时间价值,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后进行偿还时,需要在本金之外附加一定数额的利息,这样利息也就成了货币时间价值的具体体现。
(3)由于本金数量会对利息总额产生重要影响,这使得我们无法通过比较利息额来衡量货币时间价值的高低,在对不同信用活动中的货币时间价值进行比较时,我们需要剔除本金数量多少对其产生的影响。
由此,我们引入了另一个衡量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利率。
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它是指借贷期满的利息总额与贷出本金总额的比率。
由于利息率能够剔除本金数额多少对利息总额的影响,亦即给出了单位货币的时间价值,所以相对于利息而言,利率是一个衡量货币时间价值的更好的指标,它使得各项信用活动中货币时间价值的高低变得可以相互比较。
2.如何认识利息的来源和本质?什么是收益的资本化?答:(1)利息的来源和本质西方经济学家对利息实质问题的分析散见于各个不同的利率理论之中,概括起来可以区分为非货币性因素和货币性因素两个不同的分析视角。
①从非货币因素对利息实质的考察。
古典学派以利息产生于借贷资本为基础,从影响储蓄和投资的实际因素来考察利息的来源。
一切利息都来源于同种和同量物品价值上的差别,而这种差别又是由二者在时间上的差别造成。
资本生产的费时性决定了现在物品与未来物品的差额,利息在实质上即来源于这种差额。
②从货币因素对利息实质的考察。
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国家经济货币化程度的加深,经济学家们越来越关注货币性因素,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息论颇具代表性。
凯恩斯把利息定义为是对人们放弃货币流动性的报酬。
他认为人们得到货币收入后要作两种选择:一是对时间偏好的选择,即在既定收入下对现期消费和未来消费的分配;二是对灵活偏好的选择,指在既定收入下对持有货币与债券的选择。
(2)收益的资本化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其主要作用在于导致了收益的资本化,即各种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资金,甚至也不论它是否为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倒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便是收益的资本化。
收益资本化是商品经济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规律,只要利息成为收益的一般形态,这个规律就会起作用。
3.简述利息的实质,并说明现代经济学关于利息的基本观点与金融资产定价的关系。
答: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更加侧重于对利息补偿的构成以及对利率影响因素的分析。
其基本观点就是将利息看作投资者让渡资本使用权而索取的补偿或报酬,这种补偿一般包括两个部分,即对放弃投资于无风险资产机会成本的补偿和对风险的补偿。
对于投资者而言,他至少可以投资国债这一几乎没有风险的资产,如果投资于其他有风险的资产,首先意味着必须放弃持有国债带来的利息收入,即无风险收益,因此需要对这部分损失(即放弃投资于无风险资产的机会成本)进行补偿,该补偿即为用国债利率表示的无风险利率。
而且由于持有该风险资产相对于持有国债而言具有更高的风险,还需要根据该风险资产的风险高低对其进行风险补偿,这部分补偿称之为风险溢价。
因此,风险资产的收益率、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价之间的关系是:风险资产的收益率等于无风险利率加上风险溢价。
这一原理,已经成为现代金融资产定价的依据和基础。
4.根据银行目前公布的储蓄存款利率,试计算:将10000元存5年定期储蓄存款到期后的本利和,并计算与目前银行公布的5年期储蓄存款利率相当的复利利率。
答:(1)设目前银行公布的储蓄存款利率i=4.75%。
本利和=10000×(1+5i)=12375元(2)(1+5i)=(1+x)5,即(1+x)5=1.2375,解得,复利利率x=4.35%5.根据银行1年期定期储蓄存款利率以及上年的物价变动率,计算上年银行储蓄存款的实际利率。
答:实际利率=1年期定期储蓄存款利率(名义利率)-物价变动率(通货膨胀率)6.什么是现金流贴现分析?它为何能够成为投资分析和投资决策的基本方法?答:(1)通常将计算现值的过程称为贴现,也称其为现金流贴现分析。
计算现值时所使用的利率,通常称为贴现率。
从以上计算现值的公式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现值的大小与贴现率负相关,亦即贴现率越大,现值越小;贴现率越小,现值越大。
(2)现金流贴现分析是投资决策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分析方法。
净现值方法是运用最广泛、适用性最强的一种投资决策方法。
净现值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只能接受未来现金流的现值大于初始投资的项目。
该方法的关键问题是需要解决各个不同时点现金流的可比性问题,而现值法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已知未来某一时点的现金流、现金流发生的时间、贴现率的情况下,就可以得到该现金流的现值。
7.利率和收益率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答:在涉及利率问题的分析中,通常还会遇到收益率。
收益率或回报率概念常与利率并行使用,因为从本质上讲,收益率实质上就是利率,有的收益率直接表现为利率(如存款),在理论探讨和学术研究中,通常不对其加以区分。
但在实际投资的过程中,由于利率被定义为利息与本金的比率,而真正能够准确衡量一定时期内投资人获得收益多少的指标则是收益率。
收益率不仅受利息支付额和投资额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计息期间、利息支付周期以及投资标的市场价格变动等因素的影响,这也使得投资人的收益率与利率之间通常会存在差异。
8.试评述利率决定理论发展的脉络,并分析各个理论的内核以及它们之间逻辑联系。
答:利率究竟由什么因素决定?经济学史上有许多种解释,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种:(1)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马克思对利率决定的研究是以剩余价值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割作为起点的。
他认为利息是贷出资本的资本家从借入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出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而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利息的这种质的规定性决定了它的量的规定性,即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
(2)古典学派的“实际利率理论”由于古典经济学关注非货币的实际因素对利率决定的影响。
因此人们也将这一时期的利率理论称之为实际利率理论。
该理论认为:投资流量导致的资金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储蓄流量导致的资金供给则是利率的增函数,而利率的变化则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衡。
(3)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更加重视货币因素对利率决定的影响。
凯恩斯认为,利率取决于货币供求数量的对比,货币供给量由货币当局决定,而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
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增强,意愿持有的货币数量(即货币需求)随之上升,利率也会随之走高;反之,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减弱,会导致意愿持有的货币数量下降。
利率也会随之走低。
与实际利率理论关注投资和储蓄的角度不同,流动性偏好利率论是从货币供求对比的视角来分析利率的变化趋势。
由于货币供求受短期因素的扰动较大,该理论在分析短期利率走势的变化时更具说服力。
(4)新剑桥学派的“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是在批判并综合“实际利率理论”和“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该理论认同实际利率理论提出的储蓄和投资决定利率的观点,但认为完全忽视货币因素是不当的;同时认为凯恩斯指出货币因素对利率决定的影响是可取的,但完全否定实际因素却是错误的。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试图在实际利率理论的框架内,纳入货币供求变动的因素,在利率决定问题上同时考虑货币因素和实质因素的影响。
该理论认为,在投资和储蓄这对实际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求力量的对比将会导致利率的变动。
从这一意义上讲,利率变动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货币现象。
由于可贷资金总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也就成了利率决定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5)新古典综合派的“IS-LM模型”IS-LM模型将市场划分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认为国民经济均衡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出现均衡。
该模型在进行利率分析时,加入了国民收入这一重要因素,认为利率是在既定的国民收入下由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决定的。
将IS曲线和LM曲线放到同一图上,二者的交点即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水平,这对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IS曲线和LM 曲线发生移动时,均衡利率也必然会发生变动。
由于IS曲线的移动是由投资和储蓄变动引起的,LM曲线的移动是由货币供求的变化引起的,因此这些变量的变动都将改变均衡利率的位置,并引起均衡收入的变化。
9.什么是利率的风险结构?对比国债和企业债券说明利率风险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
答:(1)相同期限的金融资产可能因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税收风险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利率,亦称为利率的风险结构。
(2)利率风险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①违约风险。
违约风险又称信用风险,是指不能按期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的风险。
债务人的收入及盈利能力会随经营状况而发生变化,从而给债务本息能否及时偿还带来不确定性。
国债违约风险极低,这也是通常将国债利率视为无风险利率的主要原因。
企业债券的偿还能力与宏观经济环境及公司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而具有较高的违约风险。
②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因资产变现能力弱或者变现速度慢而可能遭受的损失。
一般来说,金融工具的利率会与流动性风险同方向变化,即流动性风险越大,利率也会越高。
一般将同一信用级别的低流动性金融工具与高流动性金融工具之间的利率差异,称之为流动性风险溢价,它也是债务风险溢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③税收风险。
根据各国的规定,债权人获得的利息收益通常必须纳税。
因此,债权人真正关心的是税后的实际收益率。
由于各国政府在税收上采取不同的政策,税率也会发生调整,这会给债权人造成税收风险。
一般来说,税率越高的债券,其税前利率也应该越高,而低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