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论萨特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思想 的代表人物萨特, 理所 当然地被社会 主义中国拒 和文 学 理论 界 关 注 的热 点 问题 , 形 成 了一个 “ 美学 和
之 门外 。另 外 , 萨特 文艺 思 想本 身 的晦 涩及 当 时译 者 人 学 的创 造性 结合 的思 想 时代 ” 。 译 而 不述 的特点 , 导致 当 时缺少 对 萨 特文 艺 思想 本 土
一
种 方式 , 意 味着 必 须要 介 入 , 作 家通 过 作 品介 入 社 义。例如, 剧本 《 死无葬身之地 》 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 间, 几 个 法 国游 击 队员 被 捕后 , 虽 然 经受 了较 多精 文学 “ 介 入说 ’ : 作 为 萨特 强调 “ 行动” 的哲 学思 想 神和 肉体 上的折磨 , 但最终也没有背叛祖 国, 他们经
2 ] 余虹 . 自由与 介 入— — 萨特 文 论 一 瞥 [ J ] . 新 疆 大 学学 报 , 关 于真 理标 准 问题 的全 国性 大讨 论为 开始 标 志 , 与 当 [
会和政 治事件表态 , 从 而保 卫 日常 生 活 中 的 自由精 说 时所 说 :“ 人 可 以 自由地介 入 , 但 只有 当人 为 了 自 神。 “ 不 管你 是 以什 么 方式 来 到 文学 界 的 , 不 管你 曾 经宣扬过什么观点 , 文学 把 你 投 人 到 战斗 ; 写作 , 这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 9 6 4 0 . 2 0 1 7 . 0 6 . 0 1 1
论萨 特 的 “ 存在 主 义 的马克 思主 义”
杨 玮
( 湖南 师范 大学 文学 院 , 湖 南 长沙 4 1 0 0 0 6 )
第3 7 卷 第6 期
萨特_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
❖ 历史背景 存在主义是 20世纪影响最为广泛的哲学思潮之一,为西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了二战以后对 许多阶层产生了深刻影响的哲学运动。
从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开始确立存在主义的哲学形式开 始到萨特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这枝人类哲学史上的无名之 花终于在人们的心目中生根发芽,并含苞待放的向人们展示 它最好的一面。
历史人学理论
❖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突出问题就是对个体存 在价值的忽视,从而导致当代马克思主义的 僵化。他承认马克思本人并不忽视人,马克 思在探讨人的时候都是通过社会实践加以总 结出来的,但是当马克思在强调历史进程的 必然性和社会运行的总体性的时候,就越来 越忽视人的存在,是辩证法成为脱离人类实 践活动和主客体统一的空谈。而这一客观化 的辩证法就导致了“人学空场”。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诞生的时代背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萨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很大 的变化,原因是:他在经济上独立了,并且对政治也产生了 浓厚的兴趣。由于在战俘营中所受到的遭遇以及对纳粹政府 和维希政府统治下的生活的强烈不满,促使他明白一个道理: 如果要改变现状和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就必须积极的参加反 抗压迫的斗争。 因此,他以《现代》杂志为阵地,开始大量的宣传存在主义, 他在二战后仅有一部著作问世即《辩证理性批判》。在这部 著作中他全面阐述了他的存在主义思想并有意识的向社会领 域延伸。
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
❖ 存在主义是对人的空虚、孤独、畏惧、烦恼、无 意义、异化等生存状态的强烈控诉,揭示了战争的 残酷和人们渴望和平自由的心愿。同时,在当时的 社会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论观点和文化精 神也在西方有了很深刻的影响。马克思在历史唯物 主义上面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和革命性的精神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因此马 克思主义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另外,在当时社 会的实践层面上来讲,萨特也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和 工人阶级的结合程度是如此的紧密,存在主义哲学 的自由理论面向的对象正是工人阶级,所以,萨特开 始向马克思主义过渡,开始有意识的把二者相结合。
浅谈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浅谈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姓名:李简学号:138627010051摘要:“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一个把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的流派。
它是一个致力于“综合”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用存在主义补充马克思主义的派别。
本文旨在讨论和说明萨特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不同和结合的原因,以及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必要性。
关键词:萨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它是存在主义的变种,由于萨特后期研读了马克思的大量著作,被马克思的思想所征服。
他一直称自己是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同存在主义结合起来,用存在主义去“补充”马克思主义,发展一种“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萨特将十七世界到二十世纪之间划分了三个时代,第一个是笛卡尔和洛克的时代,第二个是康德和黑格尔的时代,第三就是马克思的时代。
他说:“在十七世纪后和二十世纪之间,我看有三个时代可以称为著名的时代:笛卡尔和洛克的时代,康德和黑格尔的时代以及马克思的时代。
这三种哲学依次成为任何特定思想的土壤和任何文化的前景,只要它们表达的历史时代未被超越,他们就不会被超越。
我常常看到,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论据只是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种观念的表面更新。
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所谓的超越,在最坏的情况下是回到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时代,在最好的情况下则是重新发现一种已包含在人们自以为超越的哲学中的思想。
”①因此萨特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使自己的学说依附于马克思主义,因为他并没有放弃自己学说的基本立场和基本原则。
萨特存在主义的观点萨特认为,“存在先于本质”,存在主义将人的存在当做基础和出发点,人是自己本质的创造者,人是创造性的自我超越的存在。
强调人的自由的绝对性,强调人必须自己选择自己的本质规定性而不应该是上帝所赋予的。
人的存在和自身是不相符合的,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人所具有的特性是在过程中得以发展,而不是先天所赋予。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一、什么是存在主义二、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一、什么是存在主义存在主义简介存在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资产阶级文明终结的开端。
随着现代时期的到来,人进入了历史中的非宗教段。
此时,虽然人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利、科技、文明,但也同时发现自己的无家可归。
随着宗教这一包容一切的框架的丧失,人不但变得一无所有,而且变成一个支离破碎的存在物。
他没有了归宿感,认为自己是这个人类社会中的“外人”,自己将自己异化。
在他迫切的需要一种理论来化解自己的异化感觉时,存在主义就应运而生了。
存在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把孤立的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做最真实的存在,并作为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
存在主义自称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
存在主义超出了单纯的哲学范围,波及西方社会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影响尤为突出。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存在主义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于索伦·克尔凯郭尔的神秘主义、尼采的唯意志主义、胡塞尔的现象学等。
存在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海德格尔,将存在主义发扬光大的是萨特。
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1855),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诗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也是现代人本心理学的先驱。
克尔凯戈尔反对德国观念专门讲理想的东西,而以为人生最主要的是要很具体地把握住个人的存在,克尔凯郭尔个人对自己“孤独”与“例外”的感受,创造出对自己关心的哲学- 存在主义。
克尔凯戈尔在哲学著作《恐惧的概念》中奠定了基督教存在主义思想体系。
基督教存在主义否认物质世界的存在,也否认黑格尔的抽象的精神存在。
认为真实存在的东西只能是存在于个人内心中的东西,是人的个性,人是世界上唯一的实在,是万物的尺度,人即是个人的主观意识,但这不是感性、思维的意识,而是非理性的意识,是个人的心理体验。
分歧之辩: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
分歧之辩: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分歧之辩: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的关系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保持正确、全面理解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对马克思主义的存在主义理解并没能占据理论主流,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上世纪已经“破产”了,但世界范围内对马克思主义的存在主义理解却并没有随之而消失,特别是存在主义针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身所提出的一些问题,在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
这样一些问题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经历了三十年的风风雨雨后,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程度上仍然存在,因而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也仍具有现实的意义,对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理解今天马克思主义变革的实质同样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本文从对马克思主义的“存在主义”理解入手,进行分析和梳理,以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对于存在、人的本质以及实践范畴、异化理论等主要问题上的争论和分歧为线展开分析综合研究。
对于这些问题,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的观点是有着根本区别的。
从根本上来看,非理性的存在主义始终脱不了其唯心主义的本质,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
本文对于马克思主义与人本主义关系进行了分析,对于1845年前后马克思思想的变化的研究也穿插在全文之中。
实际上,即便是早期马克思关于异化的思想也是与存在主义有着根本不同的。
在具体分析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区别的基础上,在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对存在、人的本质以及实践范畴、异化理论等主要问题上的争论过程中理解存在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并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批判存在主义,批判现实中出现的把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化的理论倾向。
在对存在的理解上,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应是“存在”问题,存在只是人的存在,指的是孤独个人的非理性的情绪体验。
马克思主义则认为,存在并不总是对人的存在,有不依赖于人的存在;存在是物质存在,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存在。
因而存在主义者所理解的存在总是脱离社会、脱离历史的人的存在,是一种抽象的存在。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异化观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异化观一.异化是一般人本主义的哲学范畴自从卢梭提出异化概念以来,这一概念一直是人本主义者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非人性的有力武器。
马克思在1844年前后,曾一再地使用异化概念来痛责资本主义制度,而且,马克思在《1844年年经济一类另一类是源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异化观,把异化与私有制度联系起来考察。
萨特的的异化观却介乎于这两类思想之间,或者说他把这两种相互抵牾的异化观合为一体了。
因为,就他从物的匮乏去追寻异化的根源,和要求通过人的实践的总体化来克服异化而言,他是比较接近于后一类异化观的。
但由于他不是把匮乏看作私有制度的特有现象,而是看作普遍存在于人类始终的,并且他又极其重视个体的人的非理性因素,所以萨特的异化观又是隶属于海德格尔以来的存在主义传统的。
对于人本主义来说,异化概念是一个哲学发明,因为很少有人对异化的根源作认真的思考,几乎没有一个哲学家对“什么造成异化”作过系统的说明。
一般说来,传统哲学属于还原论的哲学,他们的哲学探讨总爱溯本求源,但在异化问题上却是一个例外。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二.(或产品)因为,在总是出现在匮乏之中的,也就是说,出现在一个还不能从它的自然的需要中摆脱出来,从而被它的技术和工具所决定的社会之中的。
一种需要被所压迫和被某种生产方式所支配的集体性的破裂,引起了构成这种集体的个人之间的对抗。
”[2]历史发展的状况表明,人为了使自己不致于死亡,一直是借助于各种方式来消灭社会中的其他成员中的一部分,不管这些成员是业已存在的,还是可能出现的。
可见,匮乏造成了人对人的否定,面对匮乏,人人都有可能被消灭,以便换取其他成员的生存。
匮乏使人与人的关系成为互为否定的关系,正象等待公共汽车的那一群人,汽车上有限的座位使他们成了抢夺座位的潜在敌人。
萨特说:“在匮乏的环境下,人被人所否定乃是人被物的否定”[3]物质资料的匮乏深深地渗透进人与人的关系之中,从而破坏了人与人之间要求实行平等互利这一唯一合乎人性的关系,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异化为敌对的关系。
最新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及其社会集团理论-精品
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及其社会集团理论导语:在萨特建立存在主义的之前,存在主义一直是就个体的人本身来考察人,小编来论析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及其社会集团理论,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一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在世界进入垄断时期,随着资本的高度集中,社会也以一种外在于人的力量压抑和窒息着个体的人,存在主义就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对个体的人的思考。
在这种思考中包含着对人的异化的关注、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谴责。
但是由于存在主义囿于个体的人,对人的情感、情绪等潜意识的因素作非理性的把握,看不到人的理性的力量,看不到人作为阶级的实践活动能够对社会进行的变革。
因而,存在主义陷入到对人的现实命运的悲叹之中,成为人们自哀自怜的悲观厌世哲学。
50 、 60 年代,萨特试图改变存在主义哲学的这一方向,转向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以求用马克思主义来改造存在主义,使存在主义成为一种积极的人生哲学。
因而,在《辩证理性批判》等著作中,萨特建立起了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它是存在主义的变种,但由于萨特在阐发他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时,大量地阅读了马克思的著作,一度被马克思思想的博大精深所征服,并时常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这就造成了学术界长期以来存在着的一种误解,似乎萨特是一个用存在主义来补充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
的确,萨特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存在着一个“人学的空场”,存在主义可以为马克思主义输进新鲜的血液。
事实上,萨特所作的工作恰恰相反,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存在主义思想家,他 50 、 60 年代以后所作的工作,正是在极力用马克思主义来为存在主义“输液”。
应当承认,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与从克尔凯郭尔到萨特本人的《存在与虚无》所代表的传统的存在主义有所不同,在《辩证理性批判》等著作中,萨特把个体的人放置到历史发展和社会环境之中进行考察,但由于他的基本立场是存在主义的,所以他不可能在这种考察中形成正确的结论,即不可能在历史的进步中找到人的全面解放的道路。
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萨特在1956年的文章《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中提出了一种思想,他认为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可以相互结合,共同探讨人类的存在问题。
这种思想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和讨论,有些人认为这种结合是不可能的,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萨特的思想非常有意义。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萨特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其提出的几个例子的相关性,以证明这种思想的真实性。
萨特在他的文章中提到,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两者都试图理解人类存在的本质。
然而,存在主义关注的是个体的存在,而马克思主义关注的是社会和经济的现实。
萨特认为,这两种思想可以相互结合,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存在。
他强调了以下几个例子,来证明这个观点:1. 个体和社会的关系。
萨特认为,个体的存在是建立在社会基础上的,而社会也由许多个体组成。
因此,用仅仅从社会的角度去看待存在不足够。
相反,只是从个人角度看待存在同样不够。
这正是结合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所强调的。
2. 个体的自由和社会的规则。
在社会中,存在各种规则和约束,这些规则可以保证社会稳定和公正。
然而,这样的规则也限制了个体的自由。
萨特认为,我们需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的思想,来探讨个体如何在社会约束下保持自由。
同时,我们也需要思考,社会规则的制定是基于什么理由?3. 人类存在的目的。
萨特认为,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都试图理解人类存在的本质。
而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人类存在的目的是什么?是追求个人的幸福,还是追求整个社会的进步。
这两种思想可以相互结合,共同探讨人类存在的目的和意义。
4. 劳动和个体的自由。
萨特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劳动,而存在主义则关注的是个体的自由。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劳动和个体的自由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复杂。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平衡这两种因素,以及如何保证个体的自由和劳动的权利。
5. 社会的进步和个体的幸福。
最后,萨特提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社会的进步和个体的幸福之间的关系。
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之一。
存在主义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最有影响的人本主义流派之一,把存在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主义演化的重要趋势之一,萨特正是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最有影响、最典型的代表人物。
一、萨特的生平萨特于1905年6月21日生于法国巴黎的富裕阶层家庭,从小就喜欢阅读文学作品,据说他读的第一本书的书名是《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苦难》,而中学时通过接触尼采、柏格森等著名哲学家的思想让他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24年,萨特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攻读哲学。
1929年,萨特萨特在一个气象台里服兵役,为期1年半。
1931年4月,萨特去了法国北部港口城市勒阿弗尔,在高中教哲学,同时写作小说和哲学论文,后来又到德国柏林的法兰西学院专门研究现象学,深入的研读了现象学大师胡塞尔的哲学思想以及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主义,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
在二战期间,萨特加入了法国共产党的地下抵抗组织,并被关进德国集中营,这段监狱生活对萨特产生了很大影响,并与1943年发表代表作《存在与虚无》。
萨特希望把自己多年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写进这本哲学专著中。
写作是在艰苦的环境下完成的,书问世后在知识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许多职业哲学家都关注着这本书。
但《存在与虚无》从一开始就难以被学术界正统权威所接受。
他们觉得这本书过于离经叛道,不能入哲学的殿堂。
这本书在1945年战争结束后吸引了大量的读者,使得存在主义成为五十年代最具影响的思潮。
而这本书也被视为法国存在主义运动的奠基之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萨特主编了评论杂志《现代》,编辑部成员有波伏娃、雷蒙·阿隆、米歇尔·莱里斯、梅洛·庞蒂、阿尔贝·奥利维埃和让·波朗等。
1946年,萨特发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指出存在先于本质。
1948年2月萨特接受邀请担任革命民主同盟执行委员,开始“介入”政治活动。
存在主义对马克思思想的解释_评_辩证理性批判_R_阿隆
主 义 者的反 对
见
《 ,
,
丧 失 了 应有 的 说 服 力
萨 特 尔 固然 信奉 了马 克 思 主 义
但 构成 这种马 克 思 主 义 的 抽 象 的 和 含 混 的命 题 却 使 读 者
,
因 为 萨 特 尔在 称 作 《 方 法 问 题 》 的 那 部 论 著 中
“
正 是 不 顾一 些 整 脚 马 克 思
。
他 能 把早 在 19 33 一
年旅 居 柏 林 前 业 已 形 成 的世 界 观 以 确 切 的 形 式 表 达 出 来
,
他在
年 前 的 哲 学 论 著 和 文 学 作 品 从 未 暗示 过
每 种意 识 都 以 另 一 种意 识 为 客体
。
意识与 意 识 之 间 有 任 何 调 和 的可 能 性 ; 在 他 看
,
同样
,
我
’ *
可 以 十 分 痛 快 地 接 受 萨 特尔 的 意见
人 们 自 己创 造 着 自 己 的 历 史
。
“
无 保 留 地 接受 恩 格 斯 在 给 马 克 思 的 一 封 信 中提 出 的 论
”
,
但 他 们 是 在制 约 着他 们 的 一 定 环 境 中… … 进 行 创 造 的
,
(6 0 页 ) 我 还 十分 赞 同 萨特 尔 的 看 法
以 生 命 力并 要革 新 马 克 思 主 义 主 义 去 寻 找 新 的 哲 学 基础
但他 不 打 算 对 我 们 的时代 作 出新 颖的 解 释
而 是 存在 主 义
。
却只 是 为马 克 思
这个基础 不 是 唯 物 主 义 正 如 他 自 己 所说 的
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
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辩证法思想不讲)一、存在主义的创立者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简介:存在主义本质上是一种人学。
怎样研究、分析人的存在状态,海德格尔认为从古希腊哲学降至近代康德、黑格尔哲学二千多年之间,人们的方向和方法都是错误的,前者表现为人们不是直接研究人,而是先去研究世界的本质、宇宙的本源;后者表现为只是运用理性的方法。
在古希腊以来的绝大多数哲学家看来,人的存在只是整个宇宙万物存在的一部分,人的生命活动必须遵循和服从宇宙运动的根本规律。
因此,只要我们研究并发现了支配宇宙万物的秩序和规律,那么我们也就找到了人类社会借以仿效的秩序及其生活的最高准则,亦即如董仲舒所谓的“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
海德格尔认为,这是一种试图把人从世界中领回来的思维。
但在海德格尔看来,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为在他看来,人的存在与万物的存在是不等同的!譬如说,一棵树、一块石头的存在是同等的吗?当然,在近代,有专门的科学研究人,如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但医学把人当作一具尸体来加以解剖,心理学把人当作一只会计算的大白鼠,而社会学把人当作统计学上的一个单元,即令它们说明了人的某些活动特征,对人虽有某种功效,然而它们还不足以说明人的存在。
海德格尔认为只有他的老师胡塞尔(1859-1938)创立的现象学能够有效解释说明人的存在。
所谓现象学就是通过直觉描述意识现象,从而揭示本质的方法。
胡塞尔认为,我们所谓的自然现象和心理现象实质上都是人的意识现象。
意识可以分解为意识活动和意识对象,意识活动好比一束光,而意识对象则是这束光所照射的东西。
随着光束的强弱和色调不同而对象也呈现不同的面貌。
这一事实说明所谓对象是随着意识活动而发生变化的,所以要揭示意识现象的本质,必须对人的意识活动,即所谓意向性进行分析。
在胡塞尔看来,意向活动有两大作用:一是把意义投射出来,二是与感性材料结合而把事物呈现出来。
如果说意向活动是光束,那么必然存在一个光源,这个光源就是胡塞尔所谓纯粹意识或纯粹自我,又叫先验自我。
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评述
300 NATIONAL CULTURAL GEOGRAPHY
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评述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是对象。既然人是作为一个自由的个体存在,那也只有在彼此 的斗争中去战胜他人、反对他人才可以捍卫自己的主体地位, 当然,其目的也就是为了实现所谓的绝对自由。记得萨特有一 句经典的名言“他人即地狱”。这话似乎叫听到的人非常不舒服、 甚至心生畏惧,可如果放在萨特的理论当中,却又是如此的协 调、顺理成章。他所谓的自由应该是不受任何约束限制的,假 若出现了限制,这就意味着原来的自由消失殆尽。可我们都知道, 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在社会关系网当中存在,那么人就不 可能脱离其他人而独立生存,也就是说,他人对我而言的限制 必然存在。由此观之,萨特的自由观宣称摆脱他人、集体、社 会的限制,带有鲜明的个人利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色彩②。
最后,通过以上诸问题的论述,我们可以得知,对于当代 西方那些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不能一律视之为资产阶级思想,而 是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该客观公正如实的评价它们。 对于当下我们国家有积极导向功能、正向启发的理论就应该给 予高度的重视跟研究,切实联系中国的国情需要来进一步认识 理解,从而帮助我们自身的发展。同时对于研究建设马克思主 义理论、构建中国的新哲学可以注入新的能量。而对于具有批 判性理论的思想,可以时刻提醒我们去重视在现代化进程中出 现的种种问题,趋利避害,更好的实现我们的目标。
英文刊名: 年,卷(期):
邵璐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116000
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引言:萨特是20世纪法国哲学家和作家,以其对存在主义的贡献而闻名于世。
而与此同时,他还尝试将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提出了独特的理论。
本文旨在探讨萨特关于“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并分析其对现代思想的影响。
一、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交汇1.1 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和责任。
根据萨特的观点,个体存在先于本质,人们通过行动来决定自己的本质。
萨特认为,人的存在是不断变化和演进的,每个个体必须通过意志行动来创造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1.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则侧重于经济和社会结构对个体的影响。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和行为受制于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的制约。
他强调阶级斗争,并追求实现一个没有阶级差异的公正社会。
1.3 萨特对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思考萨特尝试将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相融合,认为个体的自由和选择是人们通过反抗社会结构来实现的。
他主张,个体不应该受到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束缚,而应该通过行动和拒绝适应来实现自由。
二、萨特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2.1 萨特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质疑萨特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将个体束缚于物质欲望和经济竞争中。
他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是虚无的,将个体推向存在的无意义。
2.2 个体的自由和选择萨特强调了个体的责任和自由。
他主张个体应该拒绝适应和被动地接受社会结构,而应该通过行动和题材自由选择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三、萨特对无产阶级的观点3.1 阶级斗争的漠视与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的观点不同,萨特认为阶级斗争只是一种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现象,不应该成为主导个体行为的基础。
3.2 革命和个体行动萨特主张,个体应该通过行动来改变自身和社会。
他认为,个体应该通过抵抗和反抗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否定了一种盲目追求社会革命的观念,而主张个体行动的力量。
四、萨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影响4.1 对传统社会研究的挑战萨特的思想对传统社会学和哲学的观点带来了新的挑战。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4、萨特 •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最著名的旗帜性人物 • 早期为存在主义重要代表 • 50年代中期向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转向 • 1960年的《辩证理性批判》是存在主义马 克思主义的代表作 ,是萨特的存在主义马 克思主义的体系形成的标志义马克思主义的拓展者 • 1964年出版〈劳工战略〉,提出“新工人阶级” 论 ,将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化 • 70年代后对新工人失望,“告别无产阶级”,以 劳动分工、生态运动和后工业社会为主题 • 《生态学即政治》(1975年) • 《经济理性批判》(1988年)
2、实现双重超越 • (1)马克思主义的价值:重视实践,重视社 会历史,重视人,但从恩格斯开始则忽视 了人,人学空场 • (2)存在主义的价值(人)及其局限(抽象、 主观),需历史性和现实性 • (3)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则促成存 在主义的历史转向,使马克思主义获得新 生
三、代表人物
1、马尔库塞: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萌芽形 态。 • 20世纪20年代末,他试用海德格尔的存在 主义解释马克思主义。体现在《论历史唯 物主义现象学》(1928)、《论具体的哲 学》(1929) • 但他的研究更像一个马克思学家。 • 1932年后,放弃了前期的努力。
《辩证法的历险》(1955),
3、列斐伏尔 • (1901-1991) • 法共著名理论家, • 1958年开除党, • 着力于《日常生活批判》(1958-第一卷) (三卷本)为其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代 表作。历20多年完成。
• 《日常生活批判》(1958-第一卷)(三卷 本)为其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作。 历20多年完成。 • 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批斯大林的经济 决定论,主张马克思主义的多元化、开放 性,批判资本主义的全面异化。
2、法国的梅洛-庞蒂( Maurice MerleauPonty ,1908—1961),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 第二,把暴力看作是历史的客观因素的必 然产物。
• 马克思主义既然把暴力的性质理解为“个 人与他人、社会外界发生关系”,那就必 然得出结论:暴力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 免的。
• “所谓历史,正确地说,就是每个人的所作 所为,不仅以自己的名义在发挥作用,在 支配自己,而且在推动别人,支配别人, 因此,只要我们活着,就会丧失用善良意 愿为自己开脱的权利,我们对别人做出什 么事来,我们就是什么样的人。
• 列斐伏尔还提出了“日常生活批判”的诸 多口号:
• “改造生活!” • “技术为日常生活服务! • “让生活变成一件艺术品!
• “不要改变雇主,而要改变生活的被雇 佣!”
• “把注意力放在生活的喜悦上!”
梅劳—庞蒂
• 一、《人道主义与恐怖》(1947)
• (一)强调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种历史决定论
• 总体的人:列斐伏尔用以描述人的前景的 一个术语,在他看来,这个概念是从马克 思的人道主义理论引伸出来的,它的含义 是“人同他自身的统一,特别是个人与社 会的统一。总体的人不是一种现实的人的 状况,而是一种理想的图景。
二、列斐伏尔的哲学出发点
• 列斐伏尔的哲学观点之所以被称作“真正 的人道主义”、“合乎人性的社会主义”,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认为,人应 当成为哲学的基本课题,哲学和哲学家的 使命应当是“和任何异化现象(它限制个人 越来越多地参加到社会人的总实力中)作不 懈的斗争”。
• 列斐伏尔思想的第三期是从“后六八时代” 开始的,自此以后,列斐伏尔全面转向对 国家与城市问题研究;共代表性著作是四 卷本的《论国家》、《资本主义的幸存》、 《空间的生产》、《日常生活批判》第三 卷、《论节奏分析的要素》、《论城市的 权力》。后期列斐伏尔著作逐渐形成了 “空间问题的三位一体——城市化、国家 化与全球化。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编者按:从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潮,产生了形形色色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
他们都以“重新发现”、“重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为己任。
其实无论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来讲,他们与马克思主义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认清这些假马克思主义流派的本质,和它是怎样向马克思主义挑战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为此,从这一期起,我们将陆续选登一些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简介,供青年读者参考。
萨特的存在主义一直声称它致力于把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用存在主义去补充马克思主义。
究竟萨特的存在主义包含了哪些主要内容呢?萨特存在主义认为整个世界是没有原因,没有目的,没有任何能动性,它只是纯粹地、绝对地存在着。
这个世界既然不存在必然性、规律性,也就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之分,它永远是那个样子。
人们即使依靠感觉经验或者理性思维都无法认识它,这个世界对人是冷漠无情的,甚至是敌对性的,因此,这个世界只能使人感到苦闷、烦恼、孤寂、厌倦、恐惧,甚至绝望。
存在主义既然完全否认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那么究竟什么是“存在”呢?存在主义认为人的“自我意识”、“主观性”,是真正的存在。
而其他一切存在物只不过是人的存在的一种“生存状态”、“存在方式”,也可以称为人用以表现自己的“道具”。
萨特把自然物的存在叫做“自在存在”,人的主观意识的存在叫做“自为存在”。
“自为”可以将自己同“自在”综合联系在一起。
离开了“自为存在”,也就没有“自在存在”。
如果说“自在世界”使人苦闷、孤独、绝望,那是因为“自为存在”具有这些特征,也就是说,人本身具有这些情绪,观察“自在世界”必然得出这样的看法。
存在主义者一再声称,它们的理论既不属于唯物主义,又不属于唯心主义,而实质上很明显他们是站在主观唯心主义这一边。
存在主义宣扬以人的存在为本体的学说,是为了强调人具有绝对自由,这是人的尊严与价值之所在。
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之一。
存在主义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最有影响的人本主义流派之一,把存在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主义演化的重要趋势之一,萨特正是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最有影响、最典型的代表人物。
一、萨特的生平萨特于1905年6月21日生于法国巴黎的富裕阶层家庭,从小就喜欢阅读文学作品,据说他读的第一本书的书名是《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苦难》,而中学时通过接触尼采、柏格森等著名哲学家的思想让他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24年,萨特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攻读哲学。
1929年,萨特萨特在一个气象台里服兵役,为期1年半。
1931年4月,萨特去了法国北部港口城市勒阿弗尔,在高中教哲学,同时写作小说和哲学论文,后来又到德国柏林的法兰西学院专门研究现象学,深入的研读了现象学大师胡塞尔的哲学思想以及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主义,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
在二战期间,萨特加入了法国共产党的地下抵抗组织,并被关进德国集中营,这段监狱生活对萨特产生了很大影响,并与1943年发表代表作《存在与虚无》。
萨特希望把自己多年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写进这本哲学专著中。
写作是在艰苦的环境下完成的,书问世后在知识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许多职业哲学家都关注着这本书。
但《存在与虚无》从一开始就难以被学术界正统权威所接受。
他们觉得这本书过于离经叛道,不能入哲学的殿堂。
这本书在1945年战争结束后吸引了大量的读者,使得存在主义成为五十年代最具影响的思潮。
而这本书也被视为法国存在主义运动的奠基之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萨特主编了评论杂志《现代》,编辑部成员有波伏娃、雷蒙·阿隆、米歇尔·莱里斯、梅洛·庞蒂、阿尔贝·奥利维埃和让·波朗等。
1946年,萨特发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指出存在先于本质。
1948年2月萨特接受邀请担任革命民主同盟执行委员,开始“介入”政治活动。
浅析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发展逻辑
浅析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发展逻辑
费少聪;高斯扬;王雅琳
【期刊名称】《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35)5
【摘要】近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持续繁荣发展,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逐渐兴起。
二战后,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以人本主义干预为核心的人学理念的兴盛使得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达到鼎盛。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将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全部哲学的出发点,但其对个体的研究却脱离了社会性与阶级性,这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有着根本区别,也注定了逐渐式微的结局,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发展逻辑进行探析,理清该流派的兴衰史,并对其产生的影响意义进行评价,以能够更好地研究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总页数】8页(P101-108)
【作者】费少聪;高斯扬;王雅琳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马克思主义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089.1
【相关文献】
1.存在主义哲学的逻辑理路与价值定位--蒂利希对存在主义哲学的评价
2.浅析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3.存在主义哲学的转向 --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解
读4.思想过程和革命实践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内在逻辑\r——论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开创性研究5.“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存在主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简述梅劳—庞蒂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229作者简介:孙鸿瑜,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16级在校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简述梅劳—庞蒂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简述梅劳—庞蒂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孙鸿瑜(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0)摘要:梅劳—庞蒂是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通过改造存在主义和批判马克思主义,把这两种相互对立的哲学结合在一起。
这种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一些著作中,对于研究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梅劳—庞蒂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5-0229-02一、梅劳―庞蒂的存在主义自由观梅劳—庞蒂一方面肯定了萨特的存在主义观点,另一方面,他又认为萨特的观点缺乏一种社会哲学,并企图用新的存在主义范畴去弥补这个缺陷。
首先,梅劳—庞蒂强调了人的肉体的能动性。
他认为,人的生理机体并不是一个消极的客体,而是能动的主体。
在人们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人的生理机体是作为积极方面出现的,表示着能动的意义。
个人把意义注入社会,社会也把意义注入个人,个人直接是社会的。
个人是构成一个综合的统一,它包括世界以及自我,被他人和自己所定义的其次,梅劳—庞蒂把人的集合的存在认定为自由的中心。
他既反对萨特把它作为单纯心理学的附带现象,又反对“斯大林主义者”把革命的阶级意识看作客观条件。
他认为“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中心任务在于强调个体的能动作用,从这个角度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集团产生的方式,也就是人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集合在一起的方式。
无产阶级各个部分之间的客观联系,被无产阶级每个人在意识中共同认知为障碍时,这种情况就是革命的,也就是说为了达到共同的理想,无产阶级联合在了一起进行革命。
所以,在他的世界观中,历史不是像“斯大林主义者”的教条主义所认为的那样,是从一个革命到另一个革命不可阻挡地朝着共产主义最高阶段进行,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充满着偶然性,包含着个人主观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应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过程 中重视其外延和内涵。需要以理论研究 为基础,深度挖掘其本质内容,深刻领会 其实际意义,并且注重整合外延资料,真 实的还原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西方马克思 主义做整体的、全面地研究,引导人们正 确的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吸收他人的研 究成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提供 启示。
四、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
义的影响
1.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作
用
(1)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有重要 的启示。基于以上的探究和思考,我们在 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时应注意三个重要 的方面: ①应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紧密联 系起来。我们在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时, 应该始终围绕着我国实现中国梦这一伟 大目标的要求而进行,不应脱离实践,不 做纯理论性的研究和探讨。 ②应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与问题 的追寻和解决紧密联系起来。在西方马 克思主义的探讨过程中,有三方面的问题 最值得我们思考:一是真正社会主义的定 义、内涵和外延是什么?二是真正资本主 义的定义、内涵和外延是什么?三是真正 的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内涵和外延是什
进步,使人类的物质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善 和进步,但人们在精神生活中感觉到的却 不是幸福而是灾患。 一方面,“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科技的 发展、生产的社会化,使得人民完全听命 于技术和工具的奴役。”②人们的痛苦不是 来自于贫穷,而是因为完全沦为了以单纯 实现经济追求为目的的某种工具,完全失 去了人之为人的意义。这是人的异化。 机械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越发展,给人带 来的灾难越深重,人们的异化程度就越 高,异化已成为了社会的普遍现象。 另一方面,“国家用非人性的势力支 配着全部社会生活并把这种势力巩固和 确定下来。”④当社会的人二重化为个人的 方面和社会的方面,二重化为个人和“公 民”或“私人”和“公民”④,一旦当代资产阶 级国家出现危机就转变成为公民和国家 关系上的危机,而不是国家的危机,这种 危机的实质在于“公民不再把自己和国家 分开”,“在自己的思想仪式上不再区分私 人的东西和社会的东西。”⑤最终,民主走
一露零3鼍稚I—_ I— —_ -— ・_—_ ◇思政探讨
残改存在主义的马克恿主义
刘思敏
义”观是以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意识性 的为基础的历史变革理论。试图将黑格 理论相融合,来展现他的马克思主义观, 并在此基础上拒绝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 历史决定论,重新解释了马克思主义的人 道主义属性。 3.列斐伏尔的马克主义的人本化 列斐伏尔对马克思主义作出“新”解 释,试图以马克思的人道主义和异化理论 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人们对马 克思主义的理解会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客 观现实的改变而发生变化。20世纪早期 开始产生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批判性 的文化思潮。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 为基础,发展出一种适应于发达资本主义 社会条件的马克思主义,提出一整套关于 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一日常生活批判 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去说明发达资本主 义社会中的经济增长、阶级、国家、革命和 意识形态等问题;他也提出了“自治社会 主义”的理论。 尔、韦伯的观点和马克思主义早期的某些 向灭亡。 摘 要: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上个世纪
其中重要的代表流派,其中和资本主义息
息相关的一些问题,放到当今社会中也具 有深刻的意义。
洛一庞蒂等为主要代表的存在主义的理
论研究者奠定了基础。 3.存在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 上世纪40年代,在存在主义发展的 历程中,开始出现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一、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 义的主要内容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 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流派。主要是以萨特、 梅洛一庞蒂和列斐伏尔为典型代表,他们 试图在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综合的基 础上,按照存在主义的精神去解释和重建 马克思主义,每个代表人物都对存在主义 的马克思主义也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和 侧重。 1.萨特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 论 “萨特一方面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不可 超越的哲学,另一方面又认为马克思主义 已经停滞了,因此需要存在主义来补充马 克思主义。”①他认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僵 化是由马克思主义对个体存在价值的忽 视而导致的,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存在 的缺陷即存在“人学空场”。因此,萨特试 图利用存在主义中个体自由和价值的理 论来填补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空场”,其核 心是要恢复人的地位,强调人的重要性, 从而建立起一种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 的历史人学。 2.梅洛一庞蒂的马克思主义观 梅洛一庞蒂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
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 义产生的理论依据
1.从存在主义方面来说 存在主义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是
一45—
万方数据
恩政探讨◇IIII
一种独特的哲学反思,主要是针对现代两
次世界大战导致的生存危机和精神危机
以及西方社会的异化现状。作为现代的
一种人本主义思潮,存在主义有存在本体 和行动历史观等重要内容。具体说来有 存在先于本质、人学历史观、存在主义自 比较重要的观点。 由观、存在主义异化理论、自由伦理学等 2.从马克思主义方面来说
么?
①陈欣欣.浅析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J】.
②李百玲,韩秋纽.断裂还是传承[M】.北京:中央
③李百玲,韩秋红.断裂还是传承【M].北京:中央
④列斐伏尔.论国家【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⑤列斐伏尔.论国家【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⑥让一保罗・萨特.周煦良,汤永宽译.存在主义 是一种人道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机,存在主义哲学试图寻求新的发展道
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基本的阐述并对 其意义进行了一定的探究。
关键词: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产生原
因;理论依据;影响
在十月革命的鼓舞下,1918至1923 年期间,在世界范围内相继地发生了起 义,掀起了一股革命的浪潮。但是,这些 国家的无产阶级起义和革命并没有成功 的拯救全世界无产阶级人民。葛兰西、柯 尔施和卢卡奇等知识分子开始进行反思。 从各个方面探索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 因。他们的探索为以后产生了以萨特、梅
内蒙古大学学报,201l,17(1):54. 编译出版,2004:162. 编译出版,2004:163.
187. 191. 1988:21.
这最后也在现实社会中得到了印证。 (2)将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 思主义类同化。以萨特为典型代表的存 己是“马克思主义者”,在他们的学术生涯 中,大量的“引用”马克思主义中部分的、 片面的思想,从而混淆了视听,使许多人 “新”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 和发展。但是,从其实际内容上来说,这 二者有本质的区别。在存在主义中,人的 存在被强调,而在马克思主义中,被强调 的是物质的存在;在存在主义中,人是抽 象的,马克思主义中的人是现实的;存在 主义中,实践是精神的实践,马克思主义 中的实践是物质的实践;存在主义中,异 化的根源在于人的存在与类本质的分离, 马克思主义中的异化根源于分工与私有 制之间;存在主义是唯心的,马克思主义 式唯物的。存在主义虽然一定程度上揭 露、剖析和抨击了帝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罪恶。但是,存在主 义错误的定义了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的根 源,将之归咎于人的内心世界;没有通过 剖析资本主义制度寻求出路,而是将悲观 主义带人了人们的世界,这与马克思主义 有本质性的不同。因此,存在主义不仅不 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还与马克思主义大 相径庭,是一种企图替代马克思主义的思
论、情感认知论、人学辩证法、个体伦理学
IIIII一露葶3哥藤一
(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和繁荣。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对西方资本主 义社会改革道路的一次探索,这种探索不 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对加深资本主义出 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最后必将误入歧途, 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的认识有极大的帮 助,并且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和把握马克思 主义理论创新条件,让马克思理论研究者 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们,都曾经宣称自 在理论T作中不忘进行历史性的考量,进 行全方位的对照,进行实际性的比较,这 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有利于对马克 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新思想的吸收,有利 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有助于发现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 主张历史反省和自我批判,他们通过反思 和批判不断推动对马克思主义理解,对反 对僵化教条式理解马克思主义起到了的 积极作用,对于发展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 主义起到了推动作用。 其对马克思主义的新的解读,对苏联 发展模式的批评,对社会主义未来的展 望,都使得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能够更好的 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 并且正视其在理解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出 现的问题,极大有益于准确把握马克思主 义精神宗旨,更好的寻找社会主义发展的 合理模式。这不仅增强了民众对马克思 主义的情感归属和理性认同,同时也促使 民众更加积极主动的投身于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 2.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消极影 响 (1)将“人”过度放大。存在主义的马 克思主义把人的问题当作自己的哲学核 心,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体能动性,从而 无法解释它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 方面出现的矛盾和悖论。并且,存在主义 的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的主体性”和“政治 介入”的过度执着,无疑使得其浪漫主义 和唯意志论的气息过于浓厚,使得效果和 动机分裂严重,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最 后也使得民众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理论失去了兴趣。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还对个人自 由的过分提升和夸大,对人与人之间社会 关系的错误处理,对“把人视为抽象的自 然体系”进行抨击。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 义者错误的认为马克思主义会束缚羁绊 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对人的主观能动性 的发挥起到了必然阻碍的作用。这种理 解其本质是错误的将个人的存在和社会 关系绝对化、抽象化、简单化,背离了人的 实践活动和现实世界。因此,遵循存在主 引文注释 潮。
—-46-—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 义学院)
万方数据
浅谈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刘思敏 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改革与开放 Reform & Opening 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