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真菌感染及念珠菌感染的治疗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侵袭性真菌感染指南.ppt
![侵袭性真菌感染指南.ppt](https://img.taocdn.com/s3/m/89efb79ed15abe23482f4db0.png)
▪ Ⅱ.之前60 d内出现过中性粒细胞缺乏并超过10 d; ▪ Ⅲ.之前30 d内接受过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放疗
(口服免疫抑制剂>2周或静脉化疗>2个疗程);
▪ Ⅳ.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 ② 高危的实体器官移植受者: ▪ I.肝移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再次移植、术中大量输血、移植后早
期(3 d内)出现真菌定植、较长的手术时间、肾功能不全、移植后继 发细菌感染等。 ▪ Ⅱ.心脏移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再次手术、巨细胞病毒(CMV)感染、 移植后需要透析、病区在2个月内曾有其他患者发生侵袭性曲霉感染 等。 ▪ Ⅲ.肾移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年龄>40岁、糖尿病、CMV感染、移 植后伴细菌感染、术后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 ▪ Ⅳ.肺移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术前曲霉支气管定植、合并呼吸道细 菌感染、CMV感染、糖皮质激素治疗等。 ▪ ③满足上述无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中所述的任意一条危险因素。
▪ (2)存在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如血液系统恶性肿瘤、HIV 感染、骨髓移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存在移植物抗 宿主病等),当出现体温>38℃或<36℃ ,满足下述条件之 一的为高危人群。
▪ ①存在免疫功能抑制的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具备下述情况之一:
▪ I.中性粒细胞缺乏(<0.5 x10 /L)且持续10 d以上;
发热等感染征象,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为高危人群。 ▪ ①患者因素: ▪ I.老年(年龄>65岁)、营养不良、肝硬化、胰腺炎、糖尿
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肺部疾病、肾功能不全、严重烧 伤/创伤伴皮肤缺损、肠功能减退或肠麻痹等。 ▪ Ⅱ.存在念珠菌定植,尤其是多部位定植(指同时在2个或 2个以上部位分离出真菌,即使菌株不同)或某一部位持续 定植(指每周至少有2次非连续部位的培养呈阳性)。
(口服免疫抑制剂>2周或静脉化疗>2个疗程);
▪ Ⅳ.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 ② 高危的实体器官移植受者: ▪ I.肝移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再次移植、术中大量输血、移植后早
期(3 d内)出现真菌定植、较长的手术时间、肾功能不全、移植后继 发细菌感染等。 ▪ Ⅱ.心脏移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再次手术、巨细胞病毒(CMV)感染、 移植后需要透析、病区在2个月内曾有其他患者发生侵袭性曲霉感染 等。 ▪ Ⅲ.肾移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年龄>40岁、糖尿病、CMV感染、移 植后伴细菌感染、术后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 ▪ Ⅳ.肺移植伴有下列危险因素:术前曲霉支气管定植、合并呼吸道细 菌感染、CMV感染、糖皮质激素治疗等。 ▪ ③满足上述无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中所述的任意一条危险因素。
▪ (2)存在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如血液系统恶性肿瘤、HIV 感染、骨髓移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存在移植物抗 宿主病等),当出现体温>38℃或<36℃ ,满足下述条件之 一的为高危人群。
▪ ①存在免疫功能抑制的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具备下述情况之一:
▪ I.中性粒细胞缺乏(<0.5 x10 /L)且持续10 d以上;
发热等感染征象,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为高危人群。 ▪ ①患者因素: ▪ I.老年(年龄>65岁)、营养不良、肝硬化、胰腺炎、糖尿
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肺部疾病、肾功能不全、严重烧 伤/创伤伴皮肤缺损、肠功能减退或肠麻痹等。 ▪ Ⅱ.存在念珠菌定植,尤其是多部位定植(指同时在2个或 2个以上部位分离出真菌,即使菌株不同)或某一部位持续 定植(指每周至少有2次非连续部位的培养呈阳性)。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ifd)的诊治策略-PPT文档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ifd)的诊治策略-PP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78f61161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76.png)
Fungitec G , 中华鲎, 判定折点:> 20 pg/μL阳性 Fungitell, 美洲鲎, 判定折点:> 80 pg/μL 阳性
聚合酶链反应(PCR)
循环 n
循环 2
循环 1
合成 延长
n循环后的基因丝链数量 = 2n
由基因组开始= DNA
杂交引物 ( )
变性 DNA
检测 探针 可视的增亮剂
2007
高危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
高危患者
IFD临床证据
是
否
培 养 + 半乳甘露聚糖 +
IFD微生物证据
是
否
是
否
“拟诊” IFD
“疑似” IFD
抗真菌治疗
“不像” IFD
主要内容
EORTC/IFICG和NIAID/MSG对 IFI(IFD)的诊断 标准
我国侵袭性肺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真菌感染的变迁 真菌感染的治疗药物
1
2
3
4
半乳甘露聚糖
大鼠单克隆抗 体 EB-A2 + 过氧化酶
色原体
大鼠单克隆抗 体 EB-A2
血液标本中真菌细胞壁成分 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
GM检测可在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尚未出现前数天表 达阳性, 对高危患者连续动态监测具有早期诊断的价 值
GM检测需连续2次阳性 同样的试剂与方法测定曲霉抗原, 美国判定的阳性结
临床特 征
真菌学
组织. BAL or 痰培养霉菌 窦吸物培养霉菌 组织或无菌体液可检测真菌 血液、BAL、CSF 真菌抗原 BAL、CSF、血液,Beta-D-glucan
2007 EORTC/ MSG
侵袭性真菌病(IFD)诊断和治疗策略
聚合酶链反应(PCR)
循环 n
循环 2
循环 1
合成 延长
n循环后的基因丝链数量 = 2n
由基因组开始= DNA
杂交引物 ( )
变性 DNA
检测 探针 可视的增亮剂
2007
高危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
高危患者
IFD临床证据
是
否
培 养 + 半乳甘露聚糖 +
IFD微生物证据
是
否
是
否
“拟诊” IFD
“疑似” IFD
抗真菌治疗
“不像” IFD
主要内容
EORTC/IFICG和NIAID/MSG对 IFI(IFD)的诊断 标准
我国侵袭性肺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真菌感染的变迁 真菌感染的治疗药物
1
2
3
4
半乳甘露聚糖
大鼠单克隆抗 体 EB-A2 + 过氧化酶
色原体
大鼠单克隆抗 体 EB-A2
血液标本中真菌细胞壁成分 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
GM检测可在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尚未出现前数天表 达阳性, 对高危患者连续动态监测具有早期诊断的价 值
GM检测需连续2次阳性 同样的试剂与方法测定曲霉抗原, 美国判定的阳性结
临床特 征
真菌学
组织. BAL or 痰培养霉菌 窦吸物培养霉菌 组织或无菌体液可检测真菌 血液、BAL、CSF 真菌抗原 BAL、CSF、血液,Beta-D-glucan
2007 EORTC/ MSG
侵袭性真菌病(IFD)诊断和治疗策略
《侵袭性真菌感染》课件
![《侵袭性真菌感染》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ad3e5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6.png)
念珠菌属
01
02
Hale Waihona Puke 03白色念珠菌是最常见的念珠菌病原体 ,可引起皮肤、口腔、肠 道和阴道感染。
光滑念珠菌
通常对免疫系统健全的人 不致病,但对免疫受损者 可以引起严重的感染。
克柔念珠菌
对氟康唑等常用抗真菌药 物耐药,治疗困难。
曲霉菌属
烟曲霉菌
最常见,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植物和腐烂物质中。
黄曲霉菌
可引起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常见于免疫受损患者。
土曲霉菌和构巢曲霉菌
较少见,但也可引起严重的感染。
隐球菌属
01
新型隐球菌:最常见的病原体, 可引起肺和脑的感染。
02
格特隐球菌和罗伦隐球菌:较少 见,但也可引起感染。
毛霉菌属
• 毛霉菌病:主要由根霉菌和毛霉菌引起,可导致严重的侵 袭性感染,特别是当免疫系统受损时。
03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
抗真菌药物的分类与选择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洗脸、洗澡,保持皮肤 清洁干燥,避免真菌滋生。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01
健康教育
02
03
04
提高公众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 认识,了解其危害和预防方法
。
增强医护人员对侵袭性真菌感 染的防控意识,提高诊疗水平
。
定期开展健康讲座和宣传活动 ,普及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
给药方案
根据病情和药物特点,制 定个性化的给药方案,包 括剂量、用药间隔时间和 疗程等。
监测与调整
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疗 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根据 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给药方 案。
免疫治疗与支持治疗
免疫治疗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抗真菌能力。常用的免疫治疗包括免疫调节 剂、细胞因子疗法等。
侵袭性真菌病课件PPT课件
![侵袭性真菌病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40bcd383c4bb4cf6ecd1ca.png)
27/46
发病率*
尸检检出率*
1、Bassetti M et al. BMC infect dis. 2006;6:21-27. 2、 Pfaller MA et al. J Clin Microbiol. 2007;45:1735-1745.
3、 Meersseman W 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精e选d.pp2t0课0件4;最1新70:621-625.
精选ppt课件最新
3
比较有影响的国内指南
▪ 2006年《中华内科杂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
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
▪ 2007年《中华内科杂志》“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
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修订版)”
▪ 2007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学分会的“重症患者侵袭性
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 2007年《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肺真菌病诊断和
母(念珠菌和隐球菌)和双相型真菌(组织 胞浆菌、球孢子菌和副球孢子菌)三大类,
▪ 按感染部位分为:浅部致病菌和深部致病菌, ▪ 按其致病性分为:条件致病菌和致病菌两类。
精选ppt课件最新
8
▪ 浅部真菌病:是指皮肤角蛋白组织(包括角质层、
甲板、毛发等)感染,
▪ 深部真菌病:指累及皮肤、皮下组织,甚至全身组
COPD 多器官功能衰竭
严重粒细胞缺乏 器官移植
免疫功能低下者 入住ICU
精选ppt课件最新
16
美国器官移植真菌感染率(1998)
肾移植:
0-20%
肝移植:
4-
42%
胰腺移植:
6-
38%
心肺移植: 35%
精选ppt课件最新
侵袭性真菌感染指南-PPT课件
![侵袭性真菌感染指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876261c10661ed9ad51f386.png)
四、重症患者IFI的诊断 分3个级别:确诊、临床诊断、拟诊。IFI 的诊断一般由危险(宿主)因素、临床特征、 微生物学检查、组织病理学4部分组成。组 织病理学仍是诊断的金标准。
(一)IFI确诊
1.深部组织感染:正常本应无菌的深部组织经活检或尸 检证实有真菌侵入性感染的组织学证据;或除泌尿系、呼 吸道、副鼻窦外正常无菌的封闭体腔/器官中发现真菌感 染的微生物学证据(培养或特殊染色)。 2.真菌血症:血液真菌培养阳性,并排除污染,同时存 在符合相关致病菌感染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3.导管相关性真菌血症:对于深静脉留置的导管行体外 培养,当导管尖(长度5 cm)半定量培养菌落计数>15 CFU /ml,或定量培养菌落计数>10 CFU/ml,且与外周血 培养为同一致病菌,并除外其他部位的感染可确诊。
②治疗相关性因素: I.各种侵入性操作:机械通气>48 h、留置血管 内导管、留置尿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括 腹膜透析在内的血液净化治疗等。 Ⅱ.药物治疗:长时间使用3种或3种以上抗菌药 物(尤其是广谱抗生素)、多成分输血、全胃肠外 营养、任何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等。 Ⅲ.高危腹部外科手术:消化道穿孔>24 h、反 复穿孔、存在消化道瘘、腹壁切口裂开、有可能 导致肠壁完整性发生破坏的手术及急诊再次腹腔 手术等。
(2)存在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如血液系统恶性肿瘤、HIV 感染、骨髓移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存在移植物抗 宿主病等),当出现体温>38℃或<36℃ ,满足下述条件之 一的为高危人群。 ①存在免疫功能抑制的证据,具备下述情况之一: I.中性粒细胞缺乏(<0.5 x10 /L)且持续10 d以上; Ⅱ.之前60 d内出现过中性粒细胞缺乏并超过10 d; Ⅲ.之前30 d内接受过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放疗 (口服免疫抑制剂>2周或静脉化疗>2个疗程); Ⅳ.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ICU的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共65张PPT)
![ICU的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共6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53a2606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5f.png)
39.642.2
36.6 32.5
34.3 27.8
33.3
医院报告
28.6
20
14.念珠菌 白念+非白其念他混单合纯感感染染 非白念混合感染 未分类念珠菌
Chinascan
• SCOPE研究:一项前瞻性研究, 49家医院, 1890例念珠菌血流感染患者,分析各 类念珠菌血症的流行现状及粗计死亡率情况
Retrospective review, 1991-2003 (Pfaller et al., 2007)
Retrospective review, 2008-2010; 318 cases ( Bassetti et al, 2011)
Attributable mortality rate
42.3% 19-24%
Pfaller MA, JCM, ,48(4): 1366–1377
Haibo Qiu, on behalf of the China-SCAN Team, J Antimicrob Chemother,
Haibo Qiu, on behalf of the China-SCAN Team, J Antimicrob Chemother,
ICI的流行病学特征 重症患者ICI的危险因素 ICI的治疗时机和治疗药物选择
49家医院的24,179例院内血流感染的病原学分析显示: 念珠菌血流感染占血流感染的9%,排名第四;病死率39.2%,排名第一
a: P<0.05 for patients in ICUs vs. patients in non-ICU wards.
2004- 23 medical centers candidemia
albicans:45.6% ;non-aibicans:54.4%
侵袭性真菌感染及念珠菌感染的治疗 ppt课件
![侵袭性真菌感染及念珠菌感染的治疗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f8b3c3977232f60dccca14e.png)
14
危险(宿主)因素
• 患者因素:
• A、老年(大于65岁)、营养不良、肝硬化、胰腺炎、 糖尿病、COPD等肺部疾病、肾功能不全、严重烧伤/创 伤伴皮肤缺损、肠功能减退或肠麻痹等基础情况。
• B、存在念珠菌定植,尤其是多部位定植或某一部位持 续定植。
• 持续定植指每周至少有2次在非连续部位的培养为阳性
ppt课件
7
念珠菌属真菌是侵袭性真菌病(IFD)的重要病原 真菌
• 念珠菌属70 ~90%,曲霉菌属10 ~20%。 • 在实体器官和干细胞移植受者IFD中念珠菌
亦占首位。 • 念珠菌42%,曲霉29%,其他霉14% • 隐球菌4% ,地方性真菌3%,肺孢菌2%
ppt课件
8
各种念珠菌均具有很高的死亡率
ppt课件
35
目标治疗
• 针对的是确诊IFI的患者。
• 针对真菌种类进行特异性抗真菌治疗。以获得致病菌 的药敏结果为依据,采用有针对性的治疗,也可适当 根据经验治疗的疗效结合药敏结果来调整给药。
• 对于微生物学证实的侵袭性念珠菌感染,主要应结合 药敏结果进行用药。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 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同时也可选择其他唑类、棘白 菌素类。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因为对氟康唑有不 同程度的耐药,治疗时不应首选氟康唑,而应选择伊 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静等。2016
3
主要致病真菌
• 念珠菌属: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
• 曲霉属:烟曲霉、黄曲霉 • 隐球菌属:新型隐球菌 • 接合菌:根霉、毛霉 • 其他: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镰刀菌,青霉菌等
ppt课件
4
致病性真菌分类
• 原发性致病性真菌:致病真菌本身具有很强的致病性 ,可使免疫正常的宿主致病。包括组织胞浆菌、球孢 子菌、皮炎芽生菌、着色真菌、孢子丝菌等。
侵袭性真菌病诊断及治疗深入研究培训ppt
![侵袭性真菌病诊断及治疗深入研究培训ppt](https://img.taocdn.com/s3/m/4c1a4f48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7.png)
TransNet 项目2001-2006年间1181位移植患者IFI调查结果
造血干细胞移植
实体器官移植
(n=829)
(n=292)
曲霉菌感染44%
念珠菌感染53%
念珠菌感染29%
曲霉菌感染19%
其它霉菌感染11% 接合菌感染6%
隐球菌感染8% 其它霉菌感染6%
地方性真菌感染5%
接合菌感染2%
Pappas P., et al. ICAAC 2007 第十一页,共五十三页。
第十二页,共五十三页。
内 容 (Nei)
• 真菌分类
• 概述
• 诊断要点
• 治(Zhi)疗原则
第十三页,共五十三页。
现(Xian)代诊断观念倡导分级诊断
第十四页,共五十三页。
念珠菌血(Xue)症的高危因素
Tortorano AM, Biraghi E, Astolfi A, et al. European Confederation of Medical Mycology (ECMM) prospective survey of candidaemia: report from one Italian region. J Hosp Infect. 2002;51(4):297-304 第十五页,共五十三页。
第三十五页,共五十三页。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8; 46:327–60
2.
Chamilos G, Luna M, Lewis RE, et al.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in a tertiary care cancer cente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患者因素:
• A、老年(大于65岁)、营养不良、肝硬化、胰腺炎、 糖尿病、COPD等肺部疾病、肾功能不全、严重烧伤/创 伤伴皮肤缺损、肠功能减退或肠麻痹等基础情况。
• B、存在念珠菌定植,尤其是多部位定植或某一部位持 续定植。
• 持续定植指每周至少有2次在非连续部位的培养为阳性
• 多部位定植指同时在≥2个部位分离出真菌,即使菌株 不同。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2020/11/29
4
真菌
• 是一种真核生物,分为单细胞真菌(主要为 酵母、类酵母菌,如隐球菌、念珠菌)和多 细胞真菌(又称霉菌)。
2020/11/29
11
侵袭性真菌病(IFD)
• 指真菌侵入人体组织、血液,并在其中生长 繁殖导致组织损害、器官功能障碍和炎症反 应的病理改变及病理生理过程。
2020/11/29
12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 与其他科室的患者相比,ICU患者最突出的特点是其解 剖生理屏障完整性的破坏。ICU患者往往带有多种体腔 和血管内的插管,且消化道难以正常利用,较其他患 者具有更多的皮肤、粘膜等解剖生理屏障损害,因此 使得正常定值于体表皮肤和体腔粘膜表面的条件致病 真菌,以及环境中的真菌易于侵入原本无菌的深部组 织和血液。
2020/11/29
18基础疾病患者(如血液系统恶 性肿瘤、HIV感染、骨髓移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当出现体温>38℃或<36℃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属于高危人群:
• (1)存在免疫功能抑制的证据 • (2)高危的实体器官移植受者 • (3)满足上述在无免疫功能抑制的基础疾病患者中所
• 念珠菌是最常见的一类条件致病菌。常寄生于人的皮 肤、口腔、阴道和肠粘膜等处。
2020/11/29
8
念珠菌
• 近年来,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约占医院获得 性感染的8~15%,以念珠菌为主的酵母样真菌和以曲霉 为主的丝状真菌最常见,其中念珠菌感染占91.4%。
• 念珠菌属中引起人类感染的主要有白念珠菌、光滑念 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等10余 种。其中白念珠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约占40 ~60%, 但近年来非白念珠菌感染的比例在逐渐增加。
2020/11/29
13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 1、ICU患者病情危重且复杂 • 2、侵入性监测和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 • 3、应用光谱抗菌药物 • 4、常合并糖尿病、COPD、肿瘤等基础疾病 • 5、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 6、器官移植广泛开展 • 7、肿瘤化疗/放疗、HIV感染等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 8、ICU诊治手段不断提高,使重症患者生存时间和ICU住院时
2020/11/29
5
主要致病真菌
• 念珠菌属: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
• 曲霉属:烟曲霉、黄曲霉 • 隐球菌属:新型隐球菌 • 接合菌:根霉、毛霉 • 其他: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镰刀菌,青霉菌等
2020/11/29
6
致病性真菌分类
• 原发性致病性真菌:致病真菌本身具有很强的致病性 ,可使免疫正常的宿主致病。包括组织胞浆菌、球孢 子菌、皮炎芽生菌、着色真菌、孢子丝菌等。
2020/11/29
17
危险(宿主)因素
• 治疗相关因素:
• A、各种侵入性操作:气管插管、机械通气>48小时、 留置血管内导管、留置尿管等
• B、药物治疗:长时间应用3种或3种以上抗生素、多成 分输血、全胃肠外营养、任何剂量的激素治疗等。
• C、高危腹部外科手术:消化道穿孔>24小时、消化道 瘘、腹壁切口裂开、有可能导致肠壁完整性破坏的手 术及急诊再次腹腔手术灯
侵袭性真菌感染及 念珠菌感染的治疗
ICU:
2020/11/29
1
2020/11/29
真菌分类 念珠菌感染流行病学
侵袭性真菌感染高危因素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 念珠菌感染的治疗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间延长
2020/11/29
14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
2020/11/29
金标准
15
危险(宿主)因素
• 1、无免疫功能抑制的基础疾病的患者,经抗生素治疗 72-96小时仍有发热等感染征象,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的属于高危人群:
• (1)患者因素 • (2)治疗相关因素
2020/11/29
16
危险(宿主)因素
• 条件致病性真菌:在特定条件下,原来在正常情况下 不致病的真菌也能引起疾病,多侵犯免疫功能受损的 宿主。包括念珠菌属、曲霉属等。
2020/11/29
7
念珠菌
• 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大多无致病性。作为人 体的正常菌群,只有在机体防御机制受损时才会引起 疾病。
• 其毒力由多种因素决定,包括念珠菌与组织的黏附性 、念珠菌酵母相-菌丝相的双相性等,同时念珠菌感染 与机体防御功能密切相关。
列的任一条危险因素
2020/11/29
19
危险(宿主)因素
• (1)存在免疫功能抑制的证据,指有以下 情况之一:
• A、中性粒细胞缺乏(<0.5×109/L)且持续10天以上
• B、之前60天内出现过粒缺并超过10天 • C、之前30天内接受过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
• 当机体免疫机能低下或正常寄居部位的微生态环境失 调,念珠菌由酵母相转菌丝相,引起皮肤、粘膜乃至 全身感染,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感染。侵袭 性念珠菌感染病死率达30 ~60%,念珠菌血症病死率可 高达 ……..40 ~75%。其中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 感染的病死率明显高于白念珠菌等其他念珠菌。
2020/11/29
9
念珠菌属真菌是侵袭性真菌病(IFD)的重要病原 真菌
• 念珠菌属70 ~90%,曲霉菌属10 ~20%。 • 在实体器官和干细胞移植受者IFD中念珠菌
亦占首位。 • 念珠菌42%,曲霉29%,其他霉14% • 隐球菌4% ,地方性真菌3%,肺孢菌2%
2020/11/29
10
各种念珠菌均具有很高的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