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评价重要知识点.

合集下载

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知识要点..

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知识要点..

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知识要点前言现代工业和生产活动对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工作环境中的噪声、尘土、有害气体、非禁止性放射性物质等因素。

职业卫生评价和检测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因职业卫生问题所引起的疾病和不良影响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介绍一些职业卫生评价和检测的要点知识。

职业病的基础概念职业病指在特定工作环境中发生的因职业原因(即受工作环境或领导方面的限制或规定)导致的与某种特定职业活动有关的疾病。

职业病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与职业活动有关的,如暴露于铅、汞、锰等金属和有机溶剂、杀虫剂等化学物质的中毒;另一类是与职业活动间接有关的,如久坐、疲劳和心理压力等可以引起某些疾病的因素。

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的重要性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是实现职业卫生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

它是一种系统化的、科学的、综合的过程,旨在从工作环境角度出发对工人的身体健康进行评估和监测,以便识别某些职业危险因素,并制定合适的职业卫生保护措施。

看一下以下几个方面:评价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对工作中的劳动环境进行评价,包括对噪音、震动、辐射、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的调查和分析,以及对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污染的监测。

对这些因素的评价可以反映出职业病危害程度和工作环境所存在的潜在危险,从而为制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确定职业病危险因素职业卫生评价和检测还可以帮助确定某种工作环境或职业活动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险因素,比如有害物质的种类、存在程度、劳动者的暴露时间等等。

同时需要考虑室内环境、气候变更等外在因素。

制定职业保护措施针对评价结果,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保护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改善和改良劳动环境、调整工作内容、加强职业健康监测和评估等等,以确保工作环境良好、劳动者健康和生产效率的保持,避免可能造成的伤害和疾病。

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的方法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关系到许多重要方面,需要科学、专业、系统的方法来实现评估和监测。

2024年职业卫生培训知识

2024年职业卫生培训知识

2024年职业卫生培训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职业健康和安全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职业卫生培训是为了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意识,增强职业卫生知识和技能而进行的专门培训。

以下是2024年职业卫生培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职业病防护知识1. 职业病的概念和分类:职业病是由于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的损害。

根据病因、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职业病可以分为尘肺病、化学中毒和职业性听力损失等不同类型。

2. 职业病的识别和评估:通过对工作环境、劳动者的作业行为以及职业病的临床症状等进行调查和分析,识别和评估职业病的危险性。

3. 职业病防护的原则和方法:根据职业病的危害特点,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包括物理防护、化学防护和个人防护等。

4. 职业病诊断和治疗:通过采取不同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对职业病进行及早发现和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后果。

二、职业健康监测知识1. 职业健康监测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对劳动者工作环境和身体健康状况的监测,及时掌握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状况,帮助提高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2. 职业健康监测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对职业病危险因素的监测和评估、劳动者健康状况的监测和评估以及职业健康监测结果的分析和解读等。

3. 职业健康监测的常见指标和意义:包括生物学监测指标、生化指标、职业健康行为指标和职业健康效果指标等,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可以判断劳动者受有害因素影响的程度和健康状况。

4. 职业健康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因监测误差而导致的判断错误。

三、职业卫生管理知识1. 职业卫生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职业卫生的计划、组织、实施和监督,通过合理的管理手段和方式,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2. 职业卫生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国家对职业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以确保职业卫生管理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3. 职业卫生管理的评价和改善:通过对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评价和监督,不断改进和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水平。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知识点总结(笔记)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知识点总结(笔记)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绪论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Occupational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又称为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是研究生产劳动过程中,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危害及其预防、控制、诊断、治疗和康复的综合性医学学科,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职业卫生主要以人群和作业环境为对象;职业医学则以个体为主要对象。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后面章节中会详解讲解)▲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不良的劳动条件下存在的、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有害作用的各种因素。

(一)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毒物和生产性粉尘。

如毒物中的金属与类金属、有机溶剂、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农药等;粉尘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硅酸盐粉尘等;2.物理因素:如高温高湿、噪声、振动、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3.生物因素:细菌、生物毒素、有害动植物等。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不合理的制度与管理;2.不良的体位;3.劳动强度过大;4.职业性紧张;5.局部器官过度疲劳。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从新的医学模式视角来看,职业性有害因素也可分为:1.职业性有害环境因素:如重金属、有机溶剂、农药等化学毒物,高温、振动、辐射等物理因素,布氏杆菌、霉菌等生物因素。

2.职业性有害心理因素:如恐惧、紧张、孤独、亢奋、消沉等,导致劳动者身心健康危害和工作能力与效率的下降。

3.职业性有害社会因素:由于国家法律制度不完善(如劳动者权益保障不够)、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不力(如职业卫生标准的执行不力)、劳动组织和管理不当(如“三班倒”作业、末位淘汰管理制度)以及职业歧视、职业不良文化等等职业性社会因素的大量存在,它们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

4.职业性有害行为方式因素:如视频终端工作者长期的键盘操作工作方式、计算机软件程序员持续的脑力劳动方式、教师和歌唱演员不良的发声方式等等二、职业性健康危害职业性损害(occupational adverse effect):又称为职业性病损,在一定的作用条件下(如一定的接触途径、时间、方式和强度等),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就可致健康危害。

职业卫生检测方向应掌握的知识点(考试必备)

职业卫生检测方向应掌握的知识点(考试必备)

第一章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第一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常用术语熟悉并掌握术语与定义(p1-4):1.2.10.11.12.13.14.27.28.29.31.32.33第二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念1.熟悉职病危害因素及其分类(p4):10类115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定义 (p4)及分类(p4):三种物理因素、空气检测和生物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常用检测方法p7(三种)及仪器设备(p7-8) 2.掌握各检测类别的定义(p6):现场检验(3种):检气管法、便携式气体分析仪、各种物理因素检测仪实验室检验:(上述)3. 掌握便携式气体分析仪使用注意事项。

P7.第三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1.掌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工作程序(p8-11)九个步骤;现场调查内容:p8 ----6点检测前准备:p5---------6点方案的内容:p92.了解检测报告审核签发的基本流程。

检测—校核—审核—质控—签发---盖章(资质和单位)--发送第三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关法规与标准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了解法律法规p11:重点4部《防治法》等熟悉标准规范p12:重点5项《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第二章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样技术第一节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1.熟悉职业病危害的主要来源:P17( 三方面)2.熟悉有害物质空气中存在的状态;p18(三种)3.掌握气溶胶分类p18(按形成方式分4种、存在方式分3种)4.掌握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p19.26气态和蒸汽态:3种(p19)、气溶胶:3种(p26)5.掌握液体吸收法中各类型吸收管技术特点及适用范围。

P20表2-16. 掌握液体吸收法的优缺点及应用注意事项(8点)。

P21-227. 掌握固体吸附剂法的原理p23、常见吸附剂种类p23、各自应用特点p23、优缺点p24及注意事项p248.熟悉浸渍滤料法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p24-25;9.掌握无泵型采样法的基本原理p25、优缺点p25、及应用注意事项p26(6点);10.熟悉滤料采样法基本原理26、优缺点p27及应用注意事项p28;11.熟悉蒸气和气溶胶有害物质共存时的采样方法p28。

职业卫生计算题知识点及例题汇总解析

职业卫生计算题知识点及例题汇总解析
A.3.3 B.5 C.1.5 D.0.67
本题选 A
通风方 法分类
按通风的动力分 为
按通风系统作用范围分
自然通风
机械通风 局部通风 全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风 事故通风
二、新风量计算
L M (一)全面通风换气量可按下式计算: Ys Yo
式中:
L——换气量,m3/h; M——有害物产生量,mg/h; Ys——卫生标准中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mg/m3; Yo——新鲜空气中该种有害物浓度。
L=900000/(50-0)+1500000/(200-0)
=18000+7500
=25500m3/h
=25500/3600
=7.08 m3/s
因此,车间空气符合卫生标准的最小风量为 7.08 m3/s。
[例 3]某车间排除余热所需风量 5000m3/h;排除余湿所需风量 2000m3/h;排除粉 尘所需风量 6000m3/h;涉及一个排风系统,其排风量应为( ) A.6000m3/h B.7000m3/h C.11000m3/h D.13000m3/h
V —罩口平均风速,m/s。 3、排风罩罩口面积
对于悬挂高度 H≤1.5 F(H 为罩口至热源上沿的距离,F 为热源水
平投影面积)或 H≤1m 的接受罩,罩口尺寸应比热源尺寸每边扩大
150mm~200mm;对于悬挂高度>1.5 F 或 H>1m 的接受罩,应将
计算所得的罩口处热射流直径增加 0.8H(H 为悬挂高度)作为罩口 直径。
共采样 6 次,每次采样 15min。推算该工作场所劳动者接触甲苯的CTWA浓度。
浓度
接触时段
采样时间(min) 空气浓度(mg/m3)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知识点汇总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知识点汇总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章概述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在控制职业有害因素,保护促进职业人群健康,治疗疾病方面一有机结合的学科。

其主要任务是识别、评价、预防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对执业从事者的健康。

1、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s ):是指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下限度,人体不能代偿而导致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

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疾病的关系职业病工作相关疾病主要发生于职业人群多数发生在普通人群有特异的病因多病因疾病职业暴露是最基本因素职业暴露是多种病因之一有立法意义,享受职业病待遇无③工伤(occupational injuries):是指工人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包括职业有害因素,操作技术原因,设备原因,管理原因和不可预测的偶然因素等所造成的工人的身体伤害,残疾甚至死亡。

2、职业病的特点(1)病因有特异性:只有在接触职业有害因素之后才可能发病,若控制这些因素后可以降低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

(2)病因大多可以检测:需要达到一定强度才能致病,一般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3)在接触同一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例。

(4)早期诊断,合理处理,预后较好;但只治疗病人,无助于保护仍在接触人的健康。

(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应加强预防。

3、职业损害的三级预防职业性病损包括:工伤、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早期健康损害(1)一级预防:为病因预防,是从根本上消除或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的作用和损害,即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合理利用防护措施及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立法和有关标准、法规制定,以减少或消除工人接触的机会。

(2)二级预防:是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健康损害。

其主要手段是定期进行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监测和对接触者的定期体格检查。

(3)三级预防:对已经出现职业病或工伤的工人,给予积极治疗和促进康复的措施。

2024年职业卫生培训知识(2篇)

2024年职业卫生培训知识(2篇)

2024年职业卫生培训知识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范围我国卫生部规定的职业病共分为九大类:1.职业中毒:(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5)铍病;(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7)钒及其化合物中毒;(8)磷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9)砷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砷化氢);(10)砷化氢中毒;(11)氯气中毒;(12)硫化氢中毒;(13)光气中毒;(14)氨中毒;(15)氮氧化合物中毒;(16)一氧化碳中毒;(17)二硫化碳中毒;(18)硫化氢中毒(19)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铅中毒;(20)工业性氟病;(21)氰及腈类化合中毒;(22)四乙基铅中毒;(23)有机锡中毒;(24)羰基镍中毒;(25)苯中毒;(26)甲苯中毒;(27)二甲苯中毒;(28)正乙烷中毒;(29)汽油中毒;(30)有机氯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31)二氯乙烷中毒;(32)四氯化碳中毒;(33)氯乙烯中毒;(34)三氯乙烯中毒;(35)氯丙烯中毒;(36)氯丁二烯中毒;(37)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38)三硝基甲苯中毒;(39)甲醇中毒;(40)酚中毒;(41)五氯酚中毒;(42)甲醛中毒;(43)硫酸二甲酯中毒;(44)丙稀酰胺中毒;(45)有机磷农药中毒;(46)溴甲烷中毒;(49)拟除虫菊脂类农药中毒;(50)根据《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与处理原则》可以诊断的中毒性肝病;(51)根据《职业急性中毒诊断标准及自理原则总则》可以诊断的其它职业性急性中毒。

2.尘肺(1)矽肺;(2)煤工尘肺;(3)石墨尘肺;(4)炭黑尘肺;(5)石棉肺;(6)石棉肺;(6)滑石尘肺;(7)水泥尘肺;(8)云毒尘肺;(9)陶工尘肺;(10)铅尘肺;(11)电焊工尘肺;(12)铸工尘肺。

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知识要点

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知识要点

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知识要点1.危害因素评价与检测:-化学危害因素:包括有毒物质、有害废气、有害粉尘等,可通过空气中污染物的采样与分析进行检测。

-物理危害因素:如噪音、震动、辐射等,可以通过测量各种物理参数进行评价与检测。

-生物危害因素: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可以通过空气、水源、食品等的采样与分析来进行评价与检测。

-劳动强度与职业病因素:通过劳动强度测评和职业病发生情况的调查等方式来评价与检测。

2.职业病危害评价与检测:-评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种类、性质、程度和可能产生的暴露量。

-确定职业病防治的目标和要求,包括评价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采取合适的采样和监测方法,如空气中颗粒物、化学物质、噪音等的浓度测定、体内暴露指标的测定等。

-识别危害源与健康影响之间的关系,分析危害源与职业病的关联程度。

3.职业卫生检测方法:-空气质量检测:通过采集空气样品,测定其中的有害物质的浓度,如气体、颗粒物等。

-噪声检测:通过进行噪声监测,测定噪声源的声级和频谱特征,评估对人体的影响。

-辐射检测:通过进行辐射监测,测定辐射源的辐射强度及剂量等指标,评估对人体的辐射状况。

-生物检测:通过对生物样本的分析,如血液、尿液等,检测有毒物质的体内暴露水平和健康影响。

4.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的意义:-保护工人的健康与安全,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评估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

-为制定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有效控制危害源,减少劳动者的职业病风险。

-评估职业病危害的程度和范围,为职业病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依据。

总结起来,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是为了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与健康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通过评价和检测危害因素,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工人的健康与安全。

同时,它也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职业病的防治提供有力支持。

职业卫生知识

职业卫生知识

职业卫生知识职业卫生是指关于以提供安全、健康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为目的的科学和实践活动的领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忽视了职业卫生对我们健康的重要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基本的职业卫生知识,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在工作中保护自己的健康。

什么是职业卫生职业卫生是涉及保护工人健康和预防职业疾病的学科。

职业卫生学旨在识别和评估工作场所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和人为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通过调查、评估、监测和干预,职业卫生专家致力于改善工作环境,减少工作相关疾病的发生。

为什么职业卫生重要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因素可能会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影响。

例如,长期暴露于化学物质、尘埃和噪音等有害因素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听力损伤等健康问题。

职业卫生的重要性在于保护工人免受这些危害,并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员工的健康和生产力。

职业卫生知识1. 噪音控制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音环境可能会导致听力受损。

职业卫生专家应通过控制噪音来源、使用个人防护设备等方法来减少工作环境中的噪音水平,保护工人的听力健康。

2. 化学品管理工作场所中使用的化学品可能会对工人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职业卫生专家应对工作场所中的化学品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有害化学品的使用和排放,以减少工人暴露的风险。

3. 通风系统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工作场所中的空气污染物浓度,保持空气清新。

职业卫生专家应设计合适的通风系统,确保工作场所空气质量符合健康标准。

4. 作息规律长期加班、过度疲劳会影响工人的健康和工作效率。

职业卫生知识包括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持健康的作息规律,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保护身体健康。

结语职业卫生知识是一项重要的科学领域,它关乎每个人在工作中的健康和安全。

通过了解和应用职业卫生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关于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_(检测方向)_考试大纲

关于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_(检测方向)_考试大纲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检测方向)考试大纲(2014)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本考试是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从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考试合格取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认可的培训合格证书后,专业技术人员方可从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

二、考试方式闭卷笔试,满分100分,60分合格。

三、考试题型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和综合题。

四、考试内容1.法律法规(1)熟悉《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第47、48、49、50和51号令等部门规章的内容。

(2)掌握《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有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及其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要求、法律责任等。

(3)熟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三十七条施行说明。

(4)熟悉《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八、九、十、十一、十三、十六、十七、十八、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六、二十七、三十一条施行说明。

(5)熟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规范》,严格遵守“六个坚持”行为准则。

(6)了解其他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内容。

2.职业卫生基础知识(1)了解职业卫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及定义。

(2)了解职业病的发病条件,熟悉我国法定职业病的种类。

(3)掌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及分类。

(4)了解粉尘、有毒物质、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及对健康的影响。

(5)熟悉《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应符合的职业卫生要求。

(6)了解粉尘、毒物、噪声和高温等职业病危害的控制技术。

(7)了解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标准体系。

(8)了解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9)熟悉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和主要内容,熟悉用人单位应建立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种类。

(10)了解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概念、目的、意义、工作程序和内容。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超全面知识点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超全面知识点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Occupational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概论1.主要对象:职业环境与职业人群对不良的劳动条件——识别、评价、预测、控制其对职业从事者健康的影响第一个认识到铅是腹绞痛原因的人——希波拉底。

意大利的Ramazzini也因《论手工业者疾病》被2.职业流行病学意义:①可发现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②可阐明职业性损害在人群中的分布、发生和发展规律。

③为职业卫生标准和职业病诊断提供依据。

④评价防治工作质量和效果。

调查方法横断面调查(Cross-sectional study)/现况调查/劳动卫生学调查,在某一较短的特定时间内一次性调查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者的健康情况,并与不接触组进行比较,以研究接触与健康损害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回顾性调查,指根据现有的资料,选定一组已发生某种职队列研究(Cohort study)/前瞻性研究,是选择接触和非接触某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两组人群,追踪其各自的发病结局,比较其差异,从而判断接触与发病有无因果联系及联系强度的一种观察研究方法。

4.职业毒理学内容:☐职业性有害因素在环境中的基本特性毒物自身的毒性☐作业环境对职业危害的影响环境对毒性的影响☐个体易感性与职业危害程度的关系个体因素对毒物的不同反应研究方法:☐离体试验:三致试验;微核试验,彗星试验等☐动物试验:动物染毒试验等☐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自愿受试者试验:赫尔辛基宣言(自主有益公正无害的原则)5.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在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可能危害职业人群健康和影响劳动能力的不良因素的统称(2)生产工艺过程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有毒物质、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电磁辐射(X射线γ射线)、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生物因素:病原微生物(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致病寄生虫(煤矿井下钩虫)(3)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①劳动组织制度,作息时间不合理;②精神性职业紧张:如机动车驾驶;③劳动强度不合理或生产定额过高;④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⑤不良体位或工具不合理;⑥不良的生活方式。

卫生综合知识点总结

卫生综合知识点总结

卫生综合知识点总结一、环境卫生环境卫生是指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卫生状况。

一个良好的环境卫生可以保障人们的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

环境卫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空气质量:空气污染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

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要保障空气质量,需要加强监测和治理污染源,以及提升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2. 水质卫生:人们日常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农业灌溉用水等都需要保证水质卫生。

水质的污染会引起水源污染疾病,如霍乱、痢疾等。

因此,水质的卫生需要从水源的保护、水质的净化和消毒等方面着手,保障人们的饮水安全。

3. 垃圾处理:垃圾是人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产物,要保障环境卫生,需要妥善处理垃圾。

垃圾是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如果垃圾处理不当,就会引起疾病的传播。

因此,要做好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工作,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和规范化。

4. 家庭清洁:家庭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清洁和卫生也是环境卫生的一部分。

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保持家具、地板等的清洁,做好厨房、卫生间等的卫生清洁工作,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个人卫生个人卫生是指人们个体的卫生保健和生活习惯。

个人卫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状况。

个人卫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洗手: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人们每天接触各种物品、食物等,手部容易积累细菌和病毒,如果不及时清洗,就会引起疾病的传播。

因此,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特别是在做饭、吃饭、厕所后等需要洗手的时候要及时洗手,以保障个人卫生。

2. 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睡眠不足会影响人们的免疫系统,增加患传染病的风险,导致身体疲劳和精神压力。

因此,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3. 穿衣:穿衣要合理,不宜穿得过多或过少,要根据天气情况选择合适的衣物。

穿得过多容易导致中暑,穿得过少容易感冒。

此外,要保持衣物的清洁卫生,定期更换内衣,减少细菌的滋生。

职业卫生常见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职业卫生常见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职业卫生常见专业术语名词解释职业卫生(Occupational health) 是研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以劳动者的健康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免受有害因素侵害为目的的工作领域,研究改善劳动条件的一门学科,其首要的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以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以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s)是指职工因受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由国家以法律法规形式规定并经国家指定的医疗机构确诊的疾病。

职业禁忌证(Occupational contraindication)是指某些疾病(或某种生理缺陷),其患者如从事某种职业,便会因职业性危害因素而使病情加重或易于发生事故,则称此疾病(或生理缺陷)为该职业的职业禁忌证。

急性中毒(acute poisoning)是指职工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有毒物质,发病急,病情变化快,致使暂时或永久丧失工作能力或死亡的事件。

有害物质(harmful substances)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等能危害职工健康的所有物质的总称。

有毒物质(toxic substances)作用于生物体,能使机体发生暂时或永久性病变,导致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

危害因素(hazardous factors)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

有尘作业(dusty work)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作业。

有毒作业(toxic work)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含量超过国家标准中有毒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作业。

职业接触限值:(OELs)指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量标准、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

最高容许浓度(MAC):指任何有代表性的采样测定均不得超过的浓度。

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TLV—TWA):指正常8小时工作日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知识要点..

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知识要点..

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试题150题1.对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向安监部门申请职业卫生“三同时”的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

2.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的机构应遵循科学、客观、公正和可行的原则,为用人单位提供职业病危害评价服务。

3.职业病危害评价:对建设项目或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与效果,相关职业病防护措施与效果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等情况做出综合评价。

4.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其可行性论证阶段,对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有害性、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应急救援设施等情况进行预测性卫生学分析与评价。

5.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完工后、竣工验收前,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与措施及效果等做出的综合评价。

6.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对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其他职业病防护措施及效果、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等情况进行的综合评价。

7.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8.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在遵循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9.最高容许浓度(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10.职业病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方针。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2001年10月27日通过,2002年5月1日实施,2011年12月31日修订。

12.职业病危害评价应遵循的原则有①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②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③控制效果评价工作应在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④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13.未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认可擅自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①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②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③没有违法所得或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开除的处分。

职业卫生学知识点总结

职业卫生学知识点总结

职业卫生学:对产生或存在于工作场所,并可能对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的因素进行预测、识别、评价和控制的科学职业性有害因素:劳动条件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各种因素。

职业病: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影响劳动能力2002年法定的职业病分为10类115种共同特点是1、与职业因素有关,但两者之间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即职业因素不是唯一的病因。

2、职业因素可以促使潜在疾病暴露或病情加剧恶化3、调离该职业或改善环境可使疾病缓解或停止发生。

希波克拉底是第一个认识到铅是腹绞痛原因的人。

意大利的拉马兹尼(于1700年出版了《论手工业者疾病》,被誉为职业医学之父。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由第11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于2011年12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高危人群:某些人在接触某些职业性有害因素时,由于本身内在或外在因素的作用出现的反应比一般人群强,这些敏感性强的人成为高危人群三级预防原则,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⑴生产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⑵职业卫生服务与健康促进⑶职业卫生法规与监督管理职业生理学“研究劳动过程中机体的调节与适应规律,从而找出提高作业能力和预防疲劳过早出现的措施,达到保护和促进健康、提高生产率的目的”的一门学科。

劳动负荷评价1、劳动系统2、负荷3、应激劳动者在从事劳动过程中,完成特定工作的能力称作业能力作业能力是指在不降低作业质量指标的前提下,尽可能长时间内维持一定作业强度的能力。

疲劳样状态它是由工作任务或环境变动小所致个体的应激状态。

影响作业能力的主要因素1、社会心理因素2、个体因素3、环境因素4、生产设备与工具5、劳动组织6、锻炼和练习职业心理学是研究职业群体中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心理互动关系。

职业性紧张是个体特征与职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工作需求超过个体应对能力而产生的紧张反应。

卫生专业能力知识点总结

卫生专业能力知识点总结

卫生专业能力知识点总结1.公共卫生知识点公共卫生是指通过政府组织和社会参与来维护和促进社会健康的一门学科。

公共卫生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流行病学知识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的疾病发生、传播、控制的一门学科。

在流行病学中需要掌握人群疾病的发病规律、流行规律、传播途径、控制方法等知识。

(2)健康教育知识健康教育是通过传播健康知识、倡导健康行为,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自我保健能力的一种社会教育活动。

在健康教育中需要掌握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健康教育内容及实施策略等知识。

(3)公共卫生政策法规公共卫生政策法规是指国家或地方出台的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在公共卫生中需要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掌握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要求和操作程序。

(4)卫生管理知识卫生管理是指对卫生机构或卫生项目的组织、计划、监督和控制等管理活动。

在卫生管理中需要掌握管理理论知识、管理技能、卫生项目管理方法及实践经验等。

2.环境卫生知识点环境卫生是指对人类居住、工作和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卫生问题进行预防和控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环境卫生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污染与控制环境污染是指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物质和因素对人体及其生存环境所造成的危害。

在环境卫生中需要掌握环境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影响及控制方法。

(2)环境卫生监测与评价环境卫生监测是指对环境中各种有害物质及因子进行监测和评价。

在环境卫生中需要掌握环境监测方法和技术、监测仪器设备及质量控制知识。

(3)环境卫生管理环境卫生管理是指对环境卫生工作进行组织、规划、实施和监督的管理活动。

在环境卫生中需要掌握环境管理理论和方法、管理技能、卫生项目管理方法及实践经验等。

3.食品卫生知识点食品卫生是指对食品及其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卫生监督、检验、检测和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食品卫生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食品安全知识食品安全是指食品不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不含有病原微生物和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微生物等,不含有异物、不含有致病性生物毒素,不含有有害物质残留,其营养成分在合理且适当范围之内,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ISO45001中应该知晓的知识点

ISO45001中应该知晓的知识点

ISO45001中应该知晓的知识点1.技术领域常用职业健康安全术语(1)简述危害含义。

参考知识: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2)简述有害物质含义。

参考知识: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3)简述健康概念。

参考知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4)职业禁忌概念。

参考知识:职业禁忌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5)简述触电的种类。

参考知识:触电的种类包括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等。

(6)简述人员失误概念。

参考知识:人员失误泛指不安全行为中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即职工在劳动过程中,违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做法)。

(7)简述伤害的概念。

参考知识:伤害是指由于运动、热量、化学、电或放射线的能量交换超过机体组织的耐受水平而造成的组织损伤和由于窒而引起的缺氧,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损伤等。

2.本技术领域常用安全计量知识(1)简述高温天气、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专业、工作场所高温专业的界定。

参考知识: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

高温作业是指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对湿度≥80%RH)相结合的异常作业条件、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

包括高温天气作业和工作场所高温作业。

高温天气作业是指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在高温自然气象环境下进行的作业。

工作场所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的作业。

(2)列举5种需要强制检验的安全相关检测计量器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卫生考试要点题库整理完善摘要我们只注重个人的生命,关心每一位在一线生产职工的健康。

-----飞宇职业危害培训职业卫生评价重要知识点概要一、单项选择题1.采集空气中的铅烟采用( D )。

A 滤纸B 过氯乙烯滤膜C 玻璃纤维滤纸D 微孔滤膜2.空气中甲醇采用固体吸附剂为(A)。

A 活性碳B 硅胶C GDX-101D 401有机担体3.气相色谱法通常采样用如下哪些指标作为定性指标( A )。

A保留时间 B 调整保留时间 C 保留体积 D 调整保留体积4.用短时间采样方法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锑、铬金属气溶胶。

采集流量及时间应为( A)。

A 5L/min 流量采集15minB 10L/min 流量采集15minC 15 L/min 流量采集15minD 100 L/min 流量采集15min5.分析纯试剂瓶签的颜色为( A )。

A 金光红色B 深绿色C 中蓝色D 黄色6.在有害环境性质未知、是否缺氧未知及缺氧环境下,选择的辅助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应为携气式,不允许使用过滤式;在不缺氧,但空气污染物浓度超过IDLH浓度的环境下,选择的辅助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可以是携气式,也可以是过滤式,但应适合该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水平。

( B )A 过滤式,携气式,过滤式,携气式,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水平B 携气式,过滤式,携气式,过滤式,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水平C 全面罩,半面罩,全面罩,开放式面罩,污染物浓度水平D 全面罩,半面罩,半面罩,开放式面罩,性质7.生产经营单位需办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情况包括( B )。

A 作业场所存在粉尘危害,且浓度超标 B作业场所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C 作业场所使用有毒物品D 作业场所设备存在安全隐患8.毒物警报值根据有毒气体毒性和现场实际情况一般设置为( D )。

A 1/2MACB 1/2PC-STELC PC-TWAD MAC、PC-STEL或超限倍数相对应的值9.大宗原料、燃料仓库的布置应遵循什么原则( B )。

A 贮用分开 B贮用合一C 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上风侧D 夏季最小频率风向上风侧10.低温作业是指(D)。

A 作业场所平均气温≤0℃ B作业场所平均气温≤1℃C 作业场所平均气温≤3℃ D作业场所平均气温≤5℃11.具有明显刺激、窒息或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可导致严重急性损害的化学物质,其职业接触限值应采用( A )。

A MACB PC-TWAC PC-STELD 参考相应的毒理作用分析12.产生密度比空气小的可燃气体或蒸汽车间的事故排风吸风口应设在( A )。

A 吸风口上缘距顶棚不大于0.4m B吸风口上缘距顶棚<0.6mC 吸风口上缘距顶棚<0.7m D吸风口上缘紧贴顶棚13.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 C )。

A 轴流风机 B局部机械通风设施C 事故通风装置D 密闭设施。

14.《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规定:职业健康检查由批准的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简称体检机构)承担。

( B)A 设区市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B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C 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

15.为有效地开展职业健康监护,每个健康监护体检项目应明确规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规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是:和。

(A )A 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症;B 职业病、职业禁忌症;C 职业禁忌症,其他疾病或异常;D 职业病、疑似职业病。

16.根据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对劳动者个体的健康状况结论可分为几种? ( D )A 2种B 3种C 4种D 5种17.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告知并及时通知,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

( C )A 劳动者本人,当地卫生行政部门;B 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主管部门;C 用人单位、劳动者本人。

18.制鞋企业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是粘合剂中的挥发性物质。

(A)A苯、甲苯、二甲苯;B 正己烷、1、2-二氯乙烷;C 甲醛、正己烷19.接触高温作业工人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职业禁忌症是。

(C)A Ⅱ期及Ⅲ期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B Ⅱ期及Ⅲ期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糖尿病;C Ⅱ期及Ⅲ期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未控制的甲亢、糖尿病、大面积皮肤疤痕;20.三硝基甲苯(TNT)对机体的主要毒作用表现在哪几个系统。

( D )A.肝脏、血液、神经系统、消化系统B.肝脏、血液、神经系统、呼吸系统C.肝脏、神经系统、眼晶状体、肾脏D.肝脏、血液、神经系统、眼晶状体21.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统称为( A )。

A 职业病危害;B 职业危害;C 职业危害因素;D 职业卫生危害22.劳动中过度精神(心理)紧张属于那一类职业病危害因素。

( B )A 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B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C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23.导致肺组织纤维化的主要与粉尘的那种特性有关( A )A化学组成(游离SiO2含量) B分散度 C溶解度 D形状与硬度 E荷电性24.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进行的检测属于( A )A评价检测 B日常检测 C监督检测 D事故检测25.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毒物分级标准,以下分级正确的是( A )A 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毒危害轻度危害B 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毒危害C 高度危害中毒危害轻度危害D 高毒物质中毒物质轻度物质26.下列那种不是尘肺( C )A 煤工尘肺B 石棉肺C 棉尘病D 铝尘肺E 矽肺27.可导致白血病的有机溶剂是( E )A 正己烷B 甲苯C 三氯乙烯D 二氯乙烷E苯28.以下哪种毒物中毒可导致溶血( A )A 砷化氢B 氯气C 汞D 苯E 磷化氢29.长期接触下面哪种粉尘患有胸膜间皮瘤后可认定为工伤( D )A 水泥粉尘B 煤尘C 石墨粉尘D 石棉粉尘E 云母粉尘30.生产环境气象条件不包括( A )A 气压B 气湿C 热辐射D 气温31.对气态毒物进入呼吸道深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B )A 毒物的分子量B 毒物的水溶性C 毒物的血/气分配系数D 毒物的脂溶性32.我国总结出的防尘“八字”方针是( D )A 革、水、防、风、护、治、教、查B 革、水、密、风、护、管、封、查C 革、水、密、保、护、管、教、查D革、水、密、风、护、管、教、查33.二氧化硅的种类及类型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作用也不同,哪一种致纤维化作用最强( D )A 非结晶性二氧化硅B 结合型二氧化硅C 结晶型二氧化硅D 游离型二氧化硅34.长时间采样,是指采样时间一般在以上的采样。

( B )A 15minB 1hC 8hD 12h35.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学性窒息性气体的是( A )A 硫化氢B 氮氧化物C 苯D 氮气3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 B )A生产活动 B职业活动 C劳动活动 D工作活动37.2002年,我国职业病防治法正式颁布实施,卫生部与劳动保障部发布《职业病目录》,确定我国法定职业病为大类。

( C )A 3B 5C 10D 1138.职业病危害因素作用于人体时,所产生的危害与接触剂量(强度)有关,也就是说存在关系。

( D )A剂量 B效应 C 对应 D剂量-效应39.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职业病的诊断需要依据患者、患者所在作业现场的职业卫生学监测调查资料、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在鉴别诊断的基础上综合判定。

( B )A工作经历 B职业史 C生活史 D劳动史40.《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代替GB/T16180 —1996《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其标号为。

( C )A GB/T 16180-2002B GB/T 16180-2004C GB/T 16180-2006D GB/T 16180-200841.慢性汞中毒是系长期接触一定浓度的汞蒸气所引起,主要临床特征有易兴奋症、、口腔-牙龈炎。

( B )A 头晕、头痛B 震颤C 乏力D 贫血42.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在接到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之日起日内,可以向做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

( C )A 10B 20C 30D 6043.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是( B )A 监视职业病及职业健康损害的发生、发展规律B 早期发现职业病、职业相关疾病及职业禁忌症C 评价作业环境与职业危害的关系和危害程度D 评价预防和干预措施的效果44.铅及其化合物主要以下列哪种形式进入人体( D )A烟 B蒸汽 C雾 D粉尘、烟或蒸汽45.尘肺病诊断所必备的条件是( D )A确切的二氧化硅粉尘接触史 B确凿的X线胸片表现C动态观察资料和该单位的矽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D确切的二氧化硅粉尘接触史;确凿的X线胸片表现;动态观察资料和该单位的矽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46.应进行上岗前检查的是( D )A 即将从事需要开展强制性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人员B 变更工作岗位、工作内容人员C 因各种原因较长时期脱离工作又重新返回工作岗位的人员D 以上都是47.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接触浓度超过PC-TWA,达到PC-STEL水平时,一次接触时间不应超过,每个工作日接触次数不应超过,相继接触的间隔时间不应超过。

( A )A 15min、4次、60minB 20min 、2次、30minC 20min 、4次、30minD 15min 、4次、30min48.下列描述正确的是(C)。

A.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综合管理、分类治理的原则B.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全面管理、综合治理的原则C.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原则D.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分类监督、综合治理的原则49.有毒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的安全管理,依照执行。

( B )A.职业病防治法B.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C.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D.安全生产法50.用人单位的,劳动者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用人单位不得因此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 C )A.使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B.变动劳动者工作岗位或变更工作内容C.未在劳动合同中告知劳动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D.未在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51.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

( B )。

A.消防设施B.泄险区C.隔离墙 D.救护设施5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正式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