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律诗:崔颢《黄鹤楼》
古诗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翻译赏析
古诗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翻译赏析《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崔颢。
其诗文如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前言】《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这首诗在当时就很有名,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有人请李白题诗,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羽《沧浪诗话》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注释】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
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飘荡的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川,平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翻译】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的大江令人发愁。
【赏析】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
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
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与崔诗如出一辙。
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
为此,说诗者众口交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诗词】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翻译赏析
【诗词】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翻译赏析《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崔颢。
其诗文如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前言】《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这首诗在当时就很有名,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有人请李白题诗,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羽《沧浪诗话》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注释】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
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飘荡的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川,平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翻译】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的大江令人发愁。
【赏析】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
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
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与崔诗如出一辙。
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
为此,说诗者众口交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最好的十大七言律诗
最好的十大七言律诗以下是十首被广泛认为优秀的七言律诗,但请注意,对于“最好”的评价是非常主观的,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1.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 《秋兴八首·其五》杜甫蓬莱宫阙对南山,紫禁城池九陌宽。
霁景烟光初散柳,晴光楼阁后当坛。
自移白鹭翘霜毛,兼得黄鹂出洞蛮。
四十年来风景异,朝朝暮暮看湖山。
4. 《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5. 《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6.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7. 《临高台》谢朓高台暂俯临,飞翼耸轻音。
言随云色远,风与石门深。
驱传及远路,歌分归客心。
若遣乘鱼去,岂得回波临。
8. 《晚晴》李商隐深居府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9. 《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10.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崔颢黄鹤楼赏析
崔颢黄鹤楼赏析【原文】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简介】崔颢(hào)(约公元704—754年),汉族,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士,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
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
他才思敏捷,善于写诗,唐代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崔颢是盛唐著名诗人,现存作品四十多首,其中约三分之一描写妇女生活,反映了当时上层统治阶级生活的一个侧面。
他的边塞诗写得慷慨豪迈。
小诗如《长干行》接近民歌。
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
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
一窥塞垣,状极戎旅,奇造往往并驱江、鲍。
后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
关于此诗还有一段传闻不胫而走。
据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载:“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无作而去。
为哲匠敛手云。
”【注释】昔人:指传说的骑鹤仙人。
已:已经。
乘:乘坐。
去:离去。
指离黄鹤楼而去。
此地:这个地方。
即黄鹤楼所在的黄鹤矶。
空:副词,只,仅。
余:剩下。
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一:副词。
一旦,一经。
千载:千年。
悠悠:这里形容白云浮荡的样子。
晴川:阳光照耀下的平川。
这里指汉水平原。
历历:分明的样子。
汉阳:武汉三镇之一。
因在汉水北岸,故名。
树:树木。
全句意思是阳光照耀看汉水平原,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
芳草:香草。
萋萋:形容词,有四个义项:①形容草木茂盛。
本诗“芳草萋萋鹦鹉洲”即取此义。
②云行弥漫的样子。
如鲍溶《范真传侍御累有寄因奉酬》:“萋萋巫峡云,楚客莫留恩。
”③华丽的样子。
如潘岳《藉田赋》:“袭春服之萋萋兮,接游车之辚辚。
”④衰飒的样子。
《黄鹤楼》的全诗翻译赏析
《黄鹤楼》的全诗翻译赏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文解释】前人早已乘着黄鹤飞去,这里留下的只是那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飞去后就不再回还,千百年来只有白云悠悠飘拂。
晴朗的汉江平原上,是一片片葱郁的树木和茂密的芳草,它们覆盖着鹦鹉洲。
天色渐暗,放眼远望,何处是我的故乡?江上的烟波迷茫,使人生出无限的哀愁。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碧绿的芳草覆盖着鹦鹉洲。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词语解释】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
黄鹤楼:旧址在今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处。
历历:清楚分明。
汉阳:指今武汉市汉阳县一带。
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鹦鹉洲:在今武汉西南长江中。
②历历:清楚可数。
③萋萋:形容草木长得很茂盛。
④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⑤空余:只留下。
(空:只)⑥乡关:故乡。
赏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
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登上今天的黄鹤楼想起昔日的传说,岁月流逝,人去楼空;惟一还像昨天的,只有那悠悠的白云。
世事茫茫,真令人有无限的感慨!诗人触景抒怀,一发不可收,一气呵成,气贯长虹。
刚刚抒发了对古人的感慨,又看到了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于是又勾起了一怀乡愁。
这正是先放后收,完全合乎格律上「起、承、转、合」的要求,文势波澜起伏,而末句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又重回开的渺茫境界,全诗浑然一体,意境天成。
《登黄鹤楼》原文及译文
《登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广泛认为是吊古怀乡的佳作。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黄鹤楼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诗中巧妙地运用了仙人乘鹤的传说,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家乡的眷恋。
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传说中的仙人早已乘着黄鹤飞去,这里只留下了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见白云在天空中悠悠飘荡。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芳草萋萋,生机勃勃。
天色已晚,我站在江边,不知道家乡在哪里?
只见江面上烟雾缭绕,这景象让我感到深深的忧愁。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崔颢登临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的黄鹤楼,这座楼因传说中的仙人费祎在此乘鹤升天而得名。
诗中不仅描绘了黄鹤楼的美景,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家乡的深切思念。
崔颢的这首诗在当时就非常著名,据说连李白都为之赞叹,认为自己无法超越,因此有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传说。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七言律诗鉴赏
七言律诗鉴赏【七言律诗鉴赏】《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大桥武昌桥头黄鹤矶上,背靠蛇山,俯瞰长江。
昔人:传说中的仙人。
其说有二:一说三国时蜀人费文跨鹤登仙,曾在黄鹤楼上憩息;一说仙人子安曾乘鹤经过黄鹤楼。
这句一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汉江。
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位于长江、汉水夹角地带,与武昌黄鹤楼隔江相望。
鹦鹉洲:位于汉阳东南二里长江中,后渐被江水冲没。
东汉末年,黄祖杀祢衡而埋于洲上,祢衡曾作过《鹦鹉赋》,后人因称其洲为鹦鹉洲。
【简析】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又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谁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苍凉。
这首诗历来为人所推崇,被列为唐人七律之首。
《行经华阴》[崔颢]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注】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
三峰:指华山的芙蓉、玉女、明星三峰。
仙人掌:指华山仙人掌峰。
汉武帝曾登此峰,筑巨灵祠。
秦关:指函谷关,故址在今河南省灵宝县。
【简析】这首诗对仗工整,结构严谨,但似有雕凿的痕迹。
《望蓟门》[祖咏]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峰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投笔吏:指汉人班超。
【简析】在大雪中来到边防要塞,又值边疆峰火正浓,诗人不禁心潮澎湃。
其景色和气势都不俗。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崔曙]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怀。
【注】三晋:春秋末,韩、赵、魏三家分晋。
二陵:指肴山二陵,在今河南省洛宁县北。
令尹:老子西游至涵谷关,关令尹喜留他著《道德经》五千言,后随老子而去,不知所终。
七言律诗(精选100首)
七言律诗七言律诗(一):01.《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本诗从严格好处上说不能算律诗,但它却被后人尊为唐人七律之首。
《黄鹤楼》能成为千古绝唱,说明律诗气势、意境更为重要。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
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02.《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古代九月九有登高习俗,此诗即杜甫登高有感而作,抒写其长年飘泊的痛苦,孤独无依,老病孤愁之感,此诗被称为“古今第一律诗”。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
其诗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这首律诗很个性,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全诗“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03.《秋兴》·杜甫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二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三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崔颢《黄鹤楼》原文、注释及译文
崔颢《黄鹤楼》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黄鹤楼:在今湖北武汉长江边上。
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又传说三国时费袆(yī)登仙驾鹤于此,因此得名。
颢:读hào。
历历:一个一个很清楚的样子。
萋萋:形容草长得很茂盛。
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大意】
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早已乘坐黄鹤离去了,这儿徒然留下了这么一座黄鹤楼。
黄鹤载着仙人离去后再也没有回来过,千百年来,只有天上的白云寂寞地在楼前飘荡。
世界上的事情,难道都会像黄鹤这样茫茫无踪吗?真让人感到无限惆怅。
放眼望去,江水在晴朗的天空下泛着银光,汉阳城那边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江中的鹦鹉洲上也长满了芬芳茂盛的绿草。
不知不觉间,已是黄昏日落,我多想看到家乡啊,可它到底在哪儿呢? 面对烟波浩渺的长江,心中不由地感到一阵阵的悲愁。
黄鹤楼古诗崔颢的读音
黄鹤楼古诗崔颢的读⾳黄鹤楼古诗崔颢的读⾳ 《黄鹤楼》是唐代诗⼈崔颢创作的⼀⾸七⾔律诗,这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下⾯⼩编收集了黄鹤楼古诗崔颢的读⾳,供⼤家阅读。
huáng hè lóu 黄鹤楼 cuī hào 崔颢 xī rén yǐ chéng huáng hè qù cǐ dì kōng yú huáng hè lóu 昔⼈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huáng hè yí qù bù fù fǎn bái yún qiān zǎi kōng yōu yōu 黄鹤⼀去不复返,⽩云千载空悠悠。
qíng chuān lì lì hàn yáng shù fāng cǎo qī qī yīng wǔ zhōu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rì mù xiāng guān hé chù shì yān bō jiāng shàng shǐ rén chóu ⽇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愁。
词语注释 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年修建。
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江,⾯对⼤江彼岸的龟⼭。
2、悠悠:飘荡的样⼦。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
川,平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茂盛。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宴宾客,有⼈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
译⽂ 译⽂⼀ 昔⽇的仙⼈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七言律诗(精选100首)_诗词完整版
《七言律诗》七言律诗精选(一):1.《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本诗从严格好处上说不能算律诗,但它却被后人尊为唐人七律之首。
《黄鹤楼》能成为千古绝唱,说明律诗气势、意境更为重要。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
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 也称七律第一 ! 李白所赞叹的珍品 )2.《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古代九月九有登高习俗,此诗即杜甫登高有感而作,抒写其长年飘泊的痛苦,孤独无依,老病孤愁之感,此诗被称为古今第一律诗。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
其诗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这首律诗很个性,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全诗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3.《秋兴 ( 八首 ) 》杜甫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三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七言律诗(精选100首)_诗词完整版
《七言律诗》七言律诗精选(一):01.《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本诗从严格好处上说不能算律诗,但它却被后人尊为唐人七律之首。
《黄鹤楼》能成为千古绝唱,说明律诗气势、意境更为重要。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
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也称七律第一!李白所赞叹的珍品)02.《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古代九月九有登高习俗,此诗即杜甫登高有感而作,抒写其长年飘泊的痛苦,孤独无依,老病孤愁之感,此诗被称为古今第一律诗。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
其诗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这首律诗很个性,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全诗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03.《秋兴(八首)》杜甫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三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黄鹤楼白话翻译
黄鹤楼白话翻译白话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原诗: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扩展资料《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
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崔颢(704—754),唐代诗人。
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
开元十一年(723年)登进士第。
唐玄宗开元(713—741)后期,曾在代州都督杜希望(杜佑父)门下任职。
唐玄宗天宝(742—756年)初年,入朝为太仆寺丞,官终尚书司勋员外郎。
其前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振,忽变常体,风骨凛然,尤其是边塞诗慷慨豪迈,雄浑奔放,名著当时。
《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
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三国时期该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
黄鹤楼位于长江三峡的拦河坝上,是古代名胜古迹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七言律诗(精选100首)
七言律诗(精选100首)七言律诗七言律诗精选(一):01.《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本诗从严格好处上说不能算律诗,但它却被后人尊为唐人七律之首。
《黄鹤楼》能成为千古绝唱,说明律诗气势、意境更为重要。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
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也称七律第一!李白所赞叹的珍品)02.《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古代九月九有登高习俗,此诗即杜甫登高有感而作,抒写其长年飘泊的痛苦,孤独无依,老病孤愁之感,此诗被称为古今第一律诗。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
其诗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这首律诗很个性,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全诗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03.《秋兴(八首)》杜甫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二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三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黄鹤楼(崔颢)完美版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快下山了,在黄鹤楼上哪里能望到故
乡。只觉得眼前的汉水滚滚,烟波浩渺,使 人更生思乡之愁。本句点题。借景抒情,以 日暮途远抒发漂泊怀乡之情.
情感是诗歌流动的血液, 情感是诗歌鲜活的生命。
诗句意思:
传说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留下空空的 黄鹤楼。黄鹤飞去不会再回来了,而千百年 来白云却依旧悠然自得地飘来飘去。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 悠。”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朵 朵漂浮不定。作者多想像仙人一样能骑上黄 鹤,腾云驾雾,即刻回故乡。承上联进一步 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 茫茫.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 洲。” 写黄鹤楼前实景:描绘了站在黄鹤楼上 极目远眺看到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黄鹤 楼上放眼望去,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 对岸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再看江 中的鹦鹉洲绿油油的草儿长得极其茂盛。眼前 的风景如此迷人,但作者似觉得“人是家乡好, 月是故乡明。”自己家乡此时比这更美。另外 这句又是对仗工整的对偶名句。
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
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
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
起楼,取名“黄鹤楼”。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 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 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 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 造了一座黄鹤楼。
诗词中的黄鹤楼
➢ 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 “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黄鹤楼》 这首诗运用了优美的神话传说,写出黄 鹤楼的来历、登楼所见以及触景生情引 起的乡愁。宋代人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 律第一。
登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 鹉洲上的春草长得茂盛喜人。可是日近黄昏, 极目远眺,我的故乡在哪儿呢?凝视长江上面 浩渺的烟波,真使人发愁啊!
崔颢的《登黄鹤楼》原文及译文实用一篇
崔颢的《登黄鹤楼》原文及译文实用一篇崔颢的《登黄鹤楼》原文及译文 1原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__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悠悠:久远的意思。
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__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
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沧浪也说唐人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创作背景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记》);又传说费祎登仙__于此(见《太平寰宇记》),这首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
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名家点评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元·方回选评《瀛奎律髓》:此诗前四句不拘对偶,气势雄大。
李白读之,不敢再题此楼,乃去而赋《登金陵凤凰台》也。
元·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冯舒:何有声病,即是律诗,且不拘平仄,何况对偶?冯班:真奇。
上半有千里之势。
起四句宕开,有万钧之势,纪昀:偶尔得之,自成绝调。
崔颢古诗《黄鹤楼》赏析
崔颢古诗《黄鹤楼》赏析崔颢古诗《黄鹤楼》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崔颢古诗《黄鹤楼》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简介】本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这首本诗在当时就很有名,传说登黄鹤楼,有人请他题本诗,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本诗在上头。
”严羽《沧浪本诗话》评:“唐人七言律本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黄鹤楼》前四句写登临怀古。
昔日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开了,此地只空余一座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再回来,朗朗碧空千百年来只有白云悠悠。
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楼,一段美丽的神话传说,几分繁华与热闹逝去后的失落与惆怅。
本诗人围绕黄鹤楼的由来反复吟唱,似脱口道出,语言俗白,却一气呵成,文势贯通。
一座空空的黄鹤楼因而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次寻常的登临化为追古抚今的慨叹,白云千载,遐思悠悠。
《黄鹤楼》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
眼前美景如画,内心乡愁难抑。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形象而直观的描绘:晴朗的大地,远方汉阳的绿树历历在目;鹦鹉洲上,萋萋芳草如茵。
开阔的视野,生机勃勃的明媚风光,作为远景衬托出黄鹤楼远眺汉阳、俯瞰长江的挺拔气势。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即景生情,薄暮的柔美与思乡的幽怨交织在一起:黄昏的雾霭悄悄地在江心聚集,乡愁也在本诗人的心中涌起;江面水气氤氲,乡愁依附在飘渺的烟波中。
日暮烟波与悠悠白云相照应,形成一个悠远渺茫的意境。
更多唐本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本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作者: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
崔颢《黄鹤楼》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崔颢《黄鹤楼》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开元十一年(723)进士。
开元后期,曾以监察御史任职河东军幕。
天宝初,任太仆寺丞,迁司勋员外郎,世称“崔司勋”。
十三载(754)卒。
两《唐书》有传。
崔颢为盛唐著名诗人,殷璠曰:“颢少年为诗,属意浮艳,多陷轻薄。
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可与鲍照、江淹并驱也。
”(《河岳英灵集》)存诗四十余首,有《崔颢诗集》。
【原文】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 [1] ,此地空余黄鹤楼 [2]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3] ,芳草萋萋鹦鹉洲 [4] 。
日暮乡关何处是 [5] ?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1]昔人:指传说中乘黄鹤的仙人。
黄鹤:一作“白云”。
[2]此:一作“兹”。
余:一作“遗”。
[3]晴川:指长江。
历历:分明可数貌。
汉阳:黄鹤楼在武昌,与汉阳隔江相对。
树:一作“戍”。
[4]萋萋:草盛貌。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鹦鹉洲:原在武昌城外长江中,相传因东汉末年祢衡在此赋《鹦鹉赋》而得名,后渐湮没。
今汉阳拦江堤外的鹦鹉洲,系清乾隆年间新淤的一洲,原名补得洲,嘉庆间改今名,已非原址。
[5]乡关:故乡。
是:一作“在”。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在天上飘飘荡荡。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解读】黄鹤楼,详见前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注[6]。
楼屡修屡毁,今楼为1985年重建。
此诗为千古传诵名篇。
严羽曰:“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沧浪诗话•诗评》)吴昌祺更进而誉为:“不古不律,亦古亦律,千秋绝唱,何独李唐?”(《删订唐诗解》)诗以古体行律,气格超然,不为律缚,不拘对偶,纯以韵胜。
七言律诗八句诗
七言律诗八句诗
1、崔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崔曙《九月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3、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5、皇甫冉《春思》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言律诗:崔颢《黄鹤楼》
黄鹤楼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注释
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
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乘:驾。
去:离开。
空:只。
返:通返,返回。
空悠悠:深,大的意思
悠悠:飘荡的样子。
川:平原。
历历:清楚可数。
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
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乡关:故乡。
赏析
这首诗前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
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
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
诗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
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
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
“黄鹤”二字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
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
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像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
试看:首联的五、
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
样的三平调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
这是因
为七律在当时尚未定型吗?不是的,规范的七律早就有了,崔颢自己
也曾写过。
是诗人有意在写拗律吗?也未必。
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
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
看来还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中林
黛玉教人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在这里,崔颢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
实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
沈德潜
评此诗,以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卷十三),也就是这个意思。
此诗前半首用散调变格,后半首就整饬归正,实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这是
先放后收。
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
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
此诗前后似成两截,其实文势是从
头一直贯注到底的,中间只不过是换了一口气罢了。
这种似断实续的
连接,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也最有章法。
元杨载《诗法家数》论律诗第二联要紧承首联时说:“此联要接破题(首联),要如
骊龙之珠,抱而不脱。
”此诗前四句正是如此,叙仙人乘鹤传说,颔
联与破题相接相抱,浑然一体。
杨载又论颈联之“转”说:“与前联
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
”疾雷之喻,意在说明
章法上至五、六句应有突变,出人意外。
此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
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个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
也使文势所以而有起伏波澜。
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