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观经济学》课程期末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微观经济学的复习提纲(参考)

微观经济学的复习提纲(参考)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参考)整本书的主要内容简介:整个微观经济学可归纳为三部分——1、“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与“企业提供商品”,两者是通过“产品市场”这个中介实现的。

(计算题、简答题)(1)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第二章、第三章(主要通过需求曲线、需求弹性和效用等来反映消费者对商品消费数量的决定)(2)企业提供商品:第二章(供给曲线、供给弹性等)、第四章、第五章(主要是根据生产要素与生产成本来决定企业的商品生产数量。

(3)产品市场:第六章、第七章(主要是几种市场分类与其各自的特点)2、“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与“消费者提供劳动、出租土地等生产要素”,两者是通过“生产要素市场”这个中介实现的。

(可能有一道简答题,不会有计算题,除非老师特别强调某个计算公式。

)(1)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第八章(2)“消费者提供劳动、出租土地等生产要素”:第九章(3)“生产要素市场”:包含在第八章中3、如何使市场最具效率(即福利最大)、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怎样矫正市场:第十章、第十一章(以论述题为主,也可能出简答题)(其中第1部分与第3部分是本书重点,第2部分不是重点,不必理解那些公式或是图像,略略了解一下就可以,除非老师特别强调某个知识点)题型一、名词解释(重点推荐)1、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要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边际收益产品:指厂商多购买一单位的要素投入生产后所带来的收入的额外增加量。

效用、总效用的概念也看一下,课本70-72页)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体格之间的差额。

(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支付之间的差额。

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

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

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一、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理论需求、供给、最低限价最高限价二、弹性:经济意义、相关计算(尤其要分清点弹性和弧弹性)需求弹性,供给弹性三、消费者行为理论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消费者剩余:经济学含义、图、计算四、厂商理论:1.生产是投入--产出的过程2.区分短期生产和长期生产(要素是否可变动、生产规模是否可调整示)3.生产理论:(1)连续投入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边际产量、总产量、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生产阶段的选择(2)投入两种可替代要素的生产:等产量曲线(含义、形状);等成本曲线(含义、移动);生产者均衡;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的计算;4.成本理论:(1)经济学中关于成本的理解(机会成本),利润(区分会计利润和超额利润)(2)短期成本理论:各成本之间的关系;总成本、边际成本、平均成本的相关计算(3)长期成本理论:长期平均成本的基本形态及其原因;长期平均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之间的位置关系(4)规模经济五、市场理论1. 四种市场类型的特点、资源配置的效率、评价(图文结合)2. 四种市场下价格的决定,厂商和消费者的获利情况3. 完全竞争市场:(1)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P=AR=MR(2)短期均衡:总量分析法、边际分析法(图文结合);均衡产量条件下利润的情况(3)长期均衡:长期静态均衡的条件;长期没有超额利润;蛛网模型(弹性与蛛网形状的对应关系)4. 完全垄断市场(1)完全垄断厂商是价格的设立者;需求价格弹性与边际收益、总收益的关系(2)短期均衡:盈利情况下的短期均衡(图文结合)(3)长期均衡:必须获得超额利润(4)政府对垄断的管制手法(5)差别定价法:三种定价方法,适用条件,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影响4. 垄断竞争市场(1)垄断竞争市场中个别厂商的需求曲线(2)超额能力(3)长期:垄断利润趋于0(4)竞争手段: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5. 寡头垄断(1)短期均衡模型:古诺模型、斯威齐模型、卡特尔模型(模型基本思想、对模型的认识)(2)长期均衡:获得超额利润;阻止其他厂商进入(阻止的方法)六、分配理论(要素市场均衡理论)1.对要素价格的正确认识2.要素的需求和要素的供给决定了要素市场的均衡情况3.工资理论:(1)对工资的正确认识(2)完全竞争条件下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是如何决定的?(3)竞争性工资、买方垄断的工资、卖方垄断的工资水平的高低4.利息理论:(1)利息水平由资本的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2)资本的供给、需求情况5.地租理论:(1)地租是怎样产生的?(2)级差地租6.利润理论:利润是如何产生的?。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引论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1西方经济学的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萨缪尔森为经济学下的定义为:“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从载体上看,西方经济学指大量的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在这些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中,根据所含的技术分析和经济理论成分的大小,包含了三种类别内容:一是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二是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三是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三种类别的技术分析的含量依次减少,经济理论的成分依次增加我们所涉及的系指第三种类别的西方经济学2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人的需要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的资源与人们的需要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如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需要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这是亚当・斯密在著名的《国富论》中提出来的,他说:每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说明,当社会个体追求个人利益时,他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机制所引导去增进了社会利益微观经济学的主要部分(前十一章的内容都是对“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论证和注解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西方经济学产生的时期早,其发展经历了以下一个阶段: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期-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威廉・配弟、亚当・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的庸俗化(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为萨伊、马尔萨斯--边际效用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为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新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末期,代表人物为马歇尔--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库兹涅茨、汉森、萨缪尔森、托宾、哈罗德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由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学派、新左派和新自由主义学派组成第三节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西方经济学根据它所研究的具体对象、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的科学,它采用的个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个人或家庭作为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分配于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获得最大利润;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如何决定的,等等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问题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全社会福利为目标,从总供求的角度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国际收支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以及怎样通过宏观调控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它研究的是诸如社会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全局性的问题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是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如果形象化地把宏观经济学看作研究森林的特征,微观经济学则是考察构成森林的树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有效性和自由放任;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失效和国家干预第四节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1均衡分析均衡是来自于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分析的是经济力量达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均衡达到时会出现的情况,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所研究的经济问题中涉及各种变量,假定自变量为已知或不变,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时所需要的条件和会出现的情况均衡分析有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之分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与两种分析方法相对应的,经济学理论划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前者在解释今年国际运行时从客观事实本身出发,力求说明和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预测经济行为的后果,而不对事物作出好坏、善恶的评价后者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标准,作出应当与不应当的评价,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西方经济学所进行的分析,少数属于规范分析,基本上都属于实证分析3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它研究的是经济活动的一个横断面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后,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如果说静态分析考察的是一张静止的照片,而比较静态分析的是几张不同时点的幻灯片,那么动态分析所考察的是一系列连续移动的照片即电影西方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比较静态分析法4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增量的对比来分析经济行为的边际分析方法实际上微积分在经济学中应用的结果,用微积分的语言来说就是指在一个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微小变化如何引起因变量的相应变化,即微积分的求导问题西方经济学认为,边际量分析比总量分析和平均量分析,能更精确地描述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第二章需求与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1微观经济学体系概览概括来说,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第一个层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最优决策问题;第二个层次是研究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决定问题;第三个层次是研究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问题前两个层次的问题可以借助经济循环流动图来加以说明除了研究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的局部均衡以外,还要分析完全竞争条件下所有单个市场同时均衡(一般均衡的状态福利经济学又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出发点,论述了一般均衡状态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此外,微观经济学还包括微观经济政策的分析,以克服“市场失灵”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经济人”假设;完全信息假设第二节需求曲线1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它包括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两层含义只有购买欲望而没有购买能力,或者只有购买能力而没有购买欲望,都不能算做需求2需求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商品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影响需求数量的各个因素是自变量,需求数量是因变量,商品的需求数量是所有影响这种商品数量的因素的函数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分析商品的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即把商品的需求量仅仅看成是商品价格的函数,则需求函数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Qd=f(P(P:商品的价格;Qd:商品的需求量当需求函数为线性函数时,则线性需求函数的通常形式为:Qd=-P(、为常数,该函数所对应的需求曲线为一直线3需求定理:指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反方向的变化关系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用几何形式表示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这种关系即需求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第三节供给曲线1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它包括供给意愿和供给能力两层含义只有供给意愿而没有供给能力,或者只有供给能力而没有供给意愿,都不能算做供给2供给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影响供给数量的各个因素是自变量,供给数量是因变量,商品的供给数量是所有影响这种商品供给数量的因素的函数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分析商品的价格对供给量的影响,即把商品的供给量仅仅看成是商品价格的函数,则供给函数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Qs=f(P(P:商品的价格;Qs:商品的供给量当供给函数为线性函数时,则线性供给函数的通常形式为:Qs=-P(、为常数,该函数所对应的供给曲线为一直线3供给定理:指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同方向的变化关系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用几何形式表示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这种关系即供给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与价格为正向关系,除了价格以外,供给还受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水平、相关商品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时,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为供给量的变动;价格不变时,由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为需求的变动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得到反映价格与供给之间正向关系的供给曲线,即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是供给定理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1均衡价格:指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从几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被称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也被称为市场出清的状态2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变动点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运动,它并不会引起整个需求状态的变化需求的变动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它会引起整个需求状态的变化3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变动点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的运动,它并不会引起整个供给状态的变化供给的变动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它会引起整个供给状态的变化4供求定理: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即需求增加,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供给增加,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第五节弹性理论1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其公式为: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2需求的价格弧弹性: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即指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其公式为:ed=-(Q/P?(P/Q式中Q和P分别表示需求量和价格的变动量,ed表示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3需求的价格点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指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其公式为:ed=-(dQ/dP?(P/Q4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商品的供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5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需求的交叉价格弧弹性公式为:exy=(Qx/Py?(Py/Qx式中exy为当Y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X商品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Qx为商品X的需求量的变化量;Py为相关商品Y的价格的变化量需求的交叉价格点弹性公式为:exy=(dQx/dPy?(Py/Qx6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代替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7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8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它是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消费者的收入量的变动率的比值其公式为:em=(Q/M?(M/Q,或为:em=(dQ/dM?(M/Q式中em为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M为消费者的收入水平9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为: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第六节均衡价格和弹性理论的应用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章还讨论了均衡价格和弹性理论的应用,如需求的价格弹性对厂商销售收入有影响,一般的,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价会使厂商的收益增加,提价会使收益减少;对于单一弹性的商品,价格的升降不会使收益发生变化;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价会使收益减少,提价会使收益增加此外,还有易腐商品的售卖、最低限价和最高限价、谷贱伤农等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说明政府如何干预市场价格,以及生产者应如何利用供求理论和弹性理论为经济决策服务第七节蛛网模型蛛网模型引进时间变化的因素,通过对属于不同时期的需求量、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考察,用动态分析的方法论述诸如农产品、畜牧产品等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的产量和价格在偏离均衡状态后的实际波动过程及其结果蛛网模型分析了商品的价格和产量波动的三种情况:收敛型蛛网、发散型蛛网和封闭型蛛网第三章效用论第一节效用论概述1.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可以用基数衡量,并认为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和价格之比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才能实现效用最大化在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的前提下,商品的需求价格必然随商品的消费数量的增加而递减2.序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者用偏好来反映消费者对效用的评价,并用无差异曲线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消费者的均衡是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切点处得到据此得到价格--消费曲线,并进一步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4.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5.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数量和实际支付的总数量之间的差额第二节第二节无差异曲线1偏好:序数效用论者提出偏好的概念,用来表示消费者对效用水平的评价偏好具有完全性、可传递性、非饱和性三个基本假定6.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或者说,它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7.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8.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为得到这种商品所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是递减的9.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完全替代品和完全互补品的无差异曲线的形状是特殊的第三节预算线1.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的曲线2.预算线的变动:当消费者的收入和两商品的价格这几个变量中的一个或几个发生变化,预算线的位置就会受到影响第四节消费者的均衡消费者均衡条件:消费者的最优商品组合应位于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处第五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1.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情况下,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变化的轨迹2恩格尔曲线:是以19世纪德国著名统计学家恩格尔的名字命名的曲线凡是反映收入变化与某种商品消费量变化之间关系的曲线都被称为恩格尔曲线3价格--消费曲线:连接所有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形成价格--消费曲线第六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1.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替代效应它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2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收入效应它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3正常物品:指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呈同方向的变动的商品,即:正常物品的需求量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随着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的下降而减少4低档物品:指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呈反方向的变动的商品,即:低档物品的需求量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减少,随着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的下降而增加5吉芬物品:指需求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的特殊的低档物品第七节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的推导:将市场上所有个人的需求曲线水平加总即可得到市场的需求曲线市场需求曲线也向右下方倾斜,每个点都表示在相应价格水平下可以给全体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水平的市场需求量第八节不确定性和风险1.不确定性: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的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要经济行为者的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2.期望效用:指消费者在不确定条件下可能得到的各种结果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数3.降低风险的方法:常见的有多样化、购买保险和获取更多信息三种方法第四章生产论第一节厂商l厂商的组织形式:生产者亦称厂商或企业,它是指能够做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其组织形式有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2企业本质:一般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的本质3厂商的目标:一般假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第二节生产函数1生产函数: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2生产要素:在西方经济学中,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这四种类型劳动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土地不仅指土地本身,还包括地上和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资本可以表现为实物形态或货币形态资本的实物形态又称为资本品或投资品资本的货币形态通常称为货币资本企业家才能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3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也称为里昂惕夫生产函数,指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假定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则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的通常形式为:Q=(Minimum(L/u,K/v式中,Q为产量;L和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常数u 和V分别为固定的劳动和资本的生产技术系数它们分别表示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固定的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4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由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于本世纪30年代初一起提出来的其一般形式为:Q=ALK式中,Q为产量;L和K分。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汇总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汇总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是拼盘,而现代西方 经济学是理性的分析。如果说,马克思的 政治经济学是规范的经济学,那么西方经 济学是实证的经济学。 (从规范与实证 看)。

现代西方经济学是一门洗脑的科学(从出 发点和传统文化看,经济人假设和演绎的 科学)。经济学是理科,是物理学的经济 学翻版。(从学科看)
经济学三大支柱学科:微观、宏观与计量
8

三、经济理论与经济模型
数学的作用:马克思语 只有经济学才有诺贝尔奖 一个国家的发展: 从战线到工程到游戏
9
四、经济学的语言




经济学有三种语言: 1、规范的经济学语言; 2、经济学背后的数学语言; 3、经济学前面的生活语言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比如: M.Gessen第二定律与把钱用到刀 刃上与二元函数的全微分定理。
均 衡 价 格
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Micro-economics
第1章 导 论 Introduction
1
经济学分类
Classification
什么是经济学
知识结构
Definiucture
Meaning
导论
Introduction
经济学的方法
Method
经济学研究什么
经济学模型
Model
供求理论
Demand & supply
价格均衡
价格理论的应用
20
需求与需求量的定义
需求定理
需求函数:Qd=f(P) dQd/dP<0 需求方程:Qd=a-bP (a、b为常 数,b>0)
一、 需 求 与 需 求 量
需求函数的 表达形式

微观经济学复习大纲

微观经济学复习大纲

微观经济学复习大纲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效用和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基数效用论关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第二节序数效用理论1.主要内容序数效用理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消费者偏好;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商品的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消费者的预算约束和预算线;消费者均衡。

第三节收入和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1.主要内容收入和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收入变化对预算线的影响;收入—消费曲线;恩格尔曲线;价格变化对预算线的影响;价格—消费曲线;价格需求曲线。

第四节替代效应收入效应1.主要内容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低档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三)课后练习1、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它们各采取何种分析方法?2、举例说明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简述序数效用论关于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4、用序数效用理论说明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为什么斜率为负?5、试说明恩格尔曲线的经济含义。

6、比较正常物品与低档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第四章生产理论第一节生产函数1.主要内容生产函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产函数;技术约束和生产集;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其它生产函数。

第二节一种投入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1.主要内容一种投入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含义;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生产的三个阶段;生产的合理投入区。

第三节两种投入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1.主要内容两种投入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投入要素比例可变条件下的等产量线;要素完全替代和要素比例不变条件下的等产量线;要素替代与边际技术替代率;生产的经济区域。

第四节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1.主要内容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等成本线;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生产扩张线;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化与替代弹性。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微观经济学提纲一、绪论a)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微观经济个体如何决策,他们如何相互作用形成市场,市场又是配置资源的,研究的问题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及为谁生产)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个经济社会的总体运行,主要问题包括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b)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均衡分析和边际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不包含任何价值判断,分析影响。

规范分析:有价值判断,从如何去做、什么事最佳方案的角度来阐述问题。

c)市场:是通过相互作用决定一种或一系列商品价格的买卖双方的集合。

d)%e)市场包括行业。

f)实际价格和名义价格实际价格=( CPI基年÷ CPI现年)×名义价格现年二、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在市场经济下,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决定的。

2.需求是消费者在各个价格水平愿意并能购买的商品数量,可用需求函数来表示:Qd=f(P,其他因素)。

一般说来,Q D与P成反方向变化,这即需求法则,用图形表示即需求曲线。

当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发生变化(如消费者的收入,其它商品的价格等),需求曲线会移动。

3.供给是生产者在各个价格水平下愿意并能提供的商品数量,可用供给函数表示:Qs=f(P,其他因素)。

一般说来,Q S与P成正方向变化,此即供给法则,用图形表示即供给曲线。

当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发生变化(如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动等),供给曲线会移动。

4.【5.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

1)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决定均衡价格,供求相等的产量为均衡交易量。

2)当影响供给或需求的其他因素发生变化,会使D或S曲线移动,从而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会发生变化。

3)政府人为地实行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会产生过剩;反之,人为地限制低于均衡价格的限制价格会产生短缺。

6.弹性7.(点弹性)8.9.曲线的斜率越陡,需求的弹性就越小。

10.富有弹性的商品(Ed>1)降价可增加卖者的销售收入(或消费者的货币支出)。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名词解释1、供给是指某个厂商或全部厂商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数量2、隐性成本是指厂商自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3、帕累托最优状态:如果在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况下,已经不可能以不减少一个人的福利而使其他人的福利得到改善,即不存在帕累托改进,那么这种状况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4、卖方垄断市场所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收益,等于边际收益MR和要素边际产量MP的乘积即MRP=MR*MP5资本作为与劳动、土地相并列的生产要素,是由经济制度本事生产出来并被用做投入要素以便进一步生产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的物品6、欧拉定理是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则全部产品正好足够分配给各个生产要素7、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8、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的等量增加,当增加到一定值以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9、基数效应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可以加总求和的,表示效用大小的家里单位被称为效用单位。

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正如长度单位可以用“米”来表示一样。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并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10、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以组合,或者说,它用于能够给消费这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以组合。

因为同一挑无差异曲线上的每一个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所提供的总效用是相等的,所以无差异曲线也叫做等效用线简答题一、运用供求理论分析说明“谷贱伤民”的道理,或“丰收悖论”?“谷贱伤民”描述的是这样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不但不增加却反而减少了,因而又称为“丰收悖论”。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要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要

微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第一章导论一、一般了解经济学的演变二、重点掌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一般掌握欲望的含义2、重点掌握资源的含义.自由取用物品。

经济物品。

3、重点掌握资源的稀缺性的含义.4、重点掌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资源的选择。

资源的配置。

资源的利用.5、重点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6、一般掌握微观、宏观经济学的含义.三、一般掌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一般掌握规范经济学的含义、实证经济学的含义.2、一般掌握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的含义。

第二章价格理论一、重点掌握需求理论1、重点掌握需求的含义。

欲望与能力的统一.一般掌握需求表的含义。

重点掌握需求曲线.2、重点掌握影响需求的因素。

互补产品。

替代品.3、重点掌握需求定理(规律)。

4、重点掌握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图示.二、重点掌握供给理论1、重点掌握供给的含义.欲望与能力的统一。

一般掌握供给表的含义。

重点掌握供给曲线.2、重点掌握影响供给的因素。

3、重点掌握供给定理(规律)。

4、重点掌握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图示。

收入弹性三、重点掌握均衡价格理论1、重点掌握均衡价格的决定.2、重点掌握供求定理。

3、一般掌握价格管制四、重点掌握弹性理论1、重点掌握需求(价格)弹性.需求弹性的含义。

计算(包括点弹性)。

2、重点掌握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

3、重点掌握需求弹性与收益的关系。

需求富有弹性与缺乏弹性两种。

图示。

语言。

计算。

4、一般掌握收入、交叉、供给弹性。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一、重点掌握效用理论1、重点掌握效用、边际效用、总效用的含义及其关系.2、重点掌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产生的原因。

3、重点掌握序数效用论与基数效用论的含义。

二、重点掌握消费者均衡理论1、重点掌握消费者均衡的含义。

2、重点掌握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一般掌握消费者剩余.3、重点掌握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家庭预算线(消费预算线或消费可能线)、无差异曲线及特征。

4、一般掌握边际替代率理论。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微观经济学提纲⼀、绪论a)什么就是经济学?经济学得两个基本假设;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微观经济个体如何决策,她们如何相互作⽤形成市场,市场⼜就是配置资源得,研究得问题包括⽣产什么,如何⽣产及为谁⽣产)与宏观经济学(研究⼀个经济社会得总体运⾏,主要问题包括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国际收⽀平衡)。

b)经济学得研究⽅法:静态分析、⽐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不包含任何价值判断,分析影响。

规范分析:有价值判断,从如何去做、什么事最佳⽅案得⾓度来阐述问题。

c)市场:就是通过相互作⽤决定⼀种或⼀系列商品价格得买卖双⽅得集合。

d)市场包括⾏业。

e)实际价格与名义价格实际价格=(CPI基年÷CPI现年)×名义价格现年⼆、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1.在市场经济下,商品得价格就是由供求决定得。

2.需求就是消费者在各个价格⽔平愿意并能购买得商品数量,可⽤需求函数来表⽰:Qd=f(P,其她因素)。

⼀般说来,Q D与P成反⽅向变化,这即需求法则,⽤图形表⽰即需求曲线。

当影响需求得其她因素发⽣变化(如消费者得收⼊,其它商品得价格等),需求曲线会移动。

3.供给就是⽣产者在各个价格⽔平下愿意并能提供得商品数量,可⽤供给函数表⽰:Qs=f(P,其她因素)。

⼀般说来,QS与P成正⽅向变化,此即供给法则,⽤图形表⽰即供给曲线。

当影响供给得其她因素发⽣变化(如⽣产要素得价格变动等),供给曲线会移动。

4.均衡价格得决定与变动。

1)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决定均衡价格,供求相等得产量为均衡交易量。

2)当影响供给或需求得其她因素发⽣变化,会使D或S曲线移动,从⽽均衡价格与均衡交易量会发⽣变化。

3)政府⼈为地实⾏⾼于均衡价格得⽀持价格,会产⽣过剩;反之,⼈为地限制低于均衡价格得限制价格会产⽣短缺。

5.弹性1)需求价格弹性(点弹性)?(弧弹性)⽽其中=曲线斜率得倒数(1/k), 曲线得斜率越陡,需求得弹性就越⼩。

微观经济期末考试复习提纲22页文档

微观经济期末考试复习提纲22页文档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微观经济期末考试复习 提纲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微观经济学精华期末复习大纲

微观经济学精华期末复习大纲

一、名词解释1、稀缺性: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2、经济物品:人们不能自由取用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

3、机会成本:当一个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用于特定的用途是,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最大的收益。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消费量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6、基尼系数:是一种衡量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标准,由洛伦茨曲线导出,其值由0起最大到1。

7、供需规律:供给规律是指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的互为正方向变化的依存关系;需求规律是指商品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反方向变化的依存关系。

8、边际收益逆成规律:9、显明成本:指企业从事一项经济活动时所花费的货币支出,包括雇员工资,购买原材料、燃料及添置或租用设备的费用,利息,保险费,广告费以及税金等。

10、超额利润:指其他条件保持社会平均水平而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11、收入效应: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使消费者改变对这两种商品的购买量,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12、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即边际利润=边际成本1.当MR>MC,此时表明厂商每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得收益大于所费成本,厂商还有潜在利润可得,不是利润的最大化.2.当MR<MC,此时表明厂商每多生产一个单位所得收益小于所费成本,存在亏损,不是利润的最大化.3.MR=MC,此时表明厂商吧该得到利润都得到了,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13、价格歧视:由于垄断者具有某种垄断力量,因此垄断者可以对自己所出售的同类产品。

索取不同的价格,以使自己所获利润达到最大值。

14、需求收入弹性:指在特定时间内,某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百分之比。

15、生产要素最佳组合规律:所谓要素的最优组合就是能以既定的成本生产最大产量或者以最小的成本生产既定产量的生产要素投入的组合二、图文说明1、供需均衡及曲线的变动(实例解析)1)供给增加,需求增加: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同时右移动(如图)此时,均衡的产出增加,但是价格变化是不确定的~2)供给增加,需求减少:供给曲线右移,需求曲线向左移,此时均衡价格降低,但是产量不确定3)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供给曲线左移,需求曲线右移,此时均衡价格提高,但是产量变化不确定4)供给减少,需求减少:供给和需求曲线都左移,此时均衡产量下降,但是价格变化不确定2、闲暇的悖论(劳动力的供给曲线)3、土地的供给曲线4、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1)总产量指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重点内容复习提纲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重点内容复习提纲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重点内容复习提纲微观经济学重点内容复习提纲第一章实证分析:表示客观事物是怎样的命题称为实证分析。

规范分析:涉及到客观事物应该怎样行动的问题称为规范分析。

*第二章一、需求理论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数量的决定性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2.相关商品的价格;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4.消费者的嗜好或喜好;5.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斜率为负值。

表示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Q=a—bP。

需求法则: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随商品本身价格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下降而增加。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影响需求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时,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二、供给理论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出售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数量的决定性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2.相关商品的价格;3.生产技术和生产要素的价格;4.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5.政府的税收政策。

供给曲线:供给曲线是向右上倾斜的,斜率为正值。

表示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Q=-a+bP。

供给法则: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随商品本身价格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下降而下降。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时,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三、均衡价格理论供求定理:均衡价格的形成是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调节下形成的。

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机制会使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逐步消失,并自动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

2011年秋季学期经济类《微观经济学》课程期末复习提纲

2011年秋季学期经济类《微观经济学》课程期末复习提纲

2011年秋季学期经济类《微观经济学》课程期末复习提纲一、复习方法指导和总体要求:复习内容包括课本第二章到第七章中学习指导和复习提纲中所涉及的所有内容,掌握例题的解题方法,独立完成作业(重中之重),对照最后公布的答案检查作业的正确,认真学习和掌握做错的部分。

完成作业和进行考试时,注意画图和计算。

论述题均要求画图,只要图画对就可以得到大部分的分数,画图时要注意图上的每一个细节和关键点的部位,要理解图背后的具体理论。

对于计算题,解题方法和步骤一定要写明白,最后结果只占很小的分数。

因此,大家要在平时学习和做作业中,就养成画图和按步骤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多做练习,这样才能扎实的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二、参考资料:1、教材: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三版,第四版、第五版均可),本学期教材虽然更换,但是章节安排以及内容与前几版基本一致,只是页码出现了些许改动;2、课件;3、期末复习提纲;4、学习指导;5、布置的习题6、每周发在论坛上的学习导引。

(学习导引中的思考题不作为考试内容)三、试卷结构:本课程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

试卷由三道大题组成,每道大题里又包含若干小题。

第一大题:名词解释(概念),20分,共4道小题。

第二大题:计算题,40分,共2道小题。

第三大题:论述题(画图),40分,共2道小题。

四、各章节知识点(按课本章节给出,由于本课程为闭卷考试,为方便大家记忆,特将所需掌握概念的第五版课本页码标出):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基本内容以及弹性的运算和意义(课件第2章)1、需要掌握的概念:需求(P16)、供给(P18)、均衡(P21)、需求量的变动(P22)、需求的变动(P22)、供求定理(P23)、需求的价格弹性(P23)、完全弹性(P31)、完全无弹性(P31)2、需要掌握的计算方法:(1)均衡价格和数量的计算(参见例2-1)。

(2)弹性的计算(参见例2-2)。

例2-1、已知某一时期内商品的需求函数为P=100,供给函数为Q d-=,求该商品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和数量。

(完整word版)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完整word版)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微观经济学是什么1、什么是“经济学”2、经济学所关注的核心问题:“稀缺性”3、什么是“机会成本”,如何计算机会成本(如上大学的机会成本)4、什么是“边际变动”,边际分析的原则(比较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5、什么是“看不见的手”第二章供给、需求与市场均衡1、什么是需求定理、需求函数的形式(Q D=Q D(P)),需求曲线的形状(向右下方倾斜)。

2、需求与需求量概念的区别,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差异;引起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3、低档物品与正常物品的区别.4、替代品与互补品的概念。

5、什么是供给定理、供给函数的形式(Q S=Q S(P)),供给曲线的形状(向右上方倾斜)。

供给与供给量概念的区别,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的差异;引起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6、均衡的概念。

7、弹性的概念;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需求价格弹性大小与需求曲线形状的关系;需求收入弹性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正常物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值为正数,低档物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值为负数;必需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小,奢侈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的概念;替代品的交叉价格弹性值为正数,互补品的交叉价格弹性值为负数;供给价格弹性的概念、决定因素、计算;供给价格弹性大小与供给曲线形状的关系。

结合教材习题掌握如何运用供求曲线图分析均衡的变动。

第三章消费者选择理论1、预算约束线的概念及特征。

2、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及特征。

3、运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表示消费者最优选择。

4、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涵义.5、吉芬物品(Giffen Good)的概念及特征(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的低档物品)。

第五章生产者行为1、生产函数2、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定义与计算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4、生产的合理区域分析5、短期内生产企业的最有决策第六章生产者行为1、经济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2、经济利润、会计利润和正常利润3、短期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的概念与计算4、长期成本分析第七章完全竞争市场1、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2、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与收益曲线3、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分析4、完全竞争厂商的产期均衡第八章要素市场1、要素需求的概念2、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完整word版)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3、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的需求曲线第十章完全垄断1、完全垄断市场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2、完全垄断厂商的线性需求曲线及其收益曲线3、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4、价格歧视的概念第十一章垄断竞争1、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2、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第十二章寡头市场1、寡头市场的特征2、古诺模型第十六章市场失灵、外部性与公共物品1、市场失灵的概念2、市场失灵的原因3、解决市场失灵的微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Word文档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Word文档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引论123)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个体单位的经济行为。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2.单个生产者3.单个市场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Qd=f(P)纵轴P横轴Q12、消费者的偏好3、消费者的货币收入4、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互补品(正常品、低档品)5、人们对未来价格的预期10.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是指由于价格变化而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

沿着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如果假定其他因素均不发生变化,仅考虑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其供给量的影响,即把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只看成是这种商品价格的函数,则供给函数可表示为: Qs=f(P)1商品价格上升,生产者的供给数量增加;2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的供给数量减少。

3供给量与价格呈正方向变化、商品本身价格2、生产技术的管理水平3、生产要素价格4、其他商品价格5、对未来的预期2、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的下降和均衡数量的减少;3、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的下降和均衡数量的增加;4、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的上升和均衡数量的减少;17.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22.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五种类型e d=(△Q/△P)x(P/Q)>1(富有弹性),<1(缺乏弹性),=1(单位弹性)0、无穷23.需求曲线上每一点的弹性都是不相等的。

24.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1、需求富与弹性的商品:商品降价,总收益会增加。

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商品降价,总收益会减少。

25.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1、商品的可替代性。

2、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3、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4、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5、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26.供给的价格弹性: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微观期末复习提纲

微观期末复习提纲

微观期末复习提纲2012年秋季学期经济类《微观经济学》课程期末复习提纲一、复习方法指导和总体要求:复习内容包括课本第二章到第七章(还有第十章的部分内容)中学习指导和复习提纲中所涉及的所有内容,要掌握例题的解题方法,独立完成作业,作业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要对照最后公布的答案,认真学习和掌握做错的部分。

完成作业和进行考试时,注意画图和计算。

论述题均要求画图,只要图画对就可以得到大部分的分数,画图时要注意图上的每一个细节和关键点的部位,要理解图背后的具体理论。

对于计算题,解题方法和步骤一定要写明白,最后结果只占很小的分数。

因此,大家要在平时学习和做作业中,就养成画图和按步骤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多做练习,这样才能扎实的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二、参考资料:1、教材: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五版),教材虽然与视频教学课件所用的不一样,但是章节安排以及内容与前几版基本一致,只是页码出现了些许改动;(大家还是用第五版的好些,要以教材为主。

)2、网院点播系统里的视频教学课件;3、期末复习提纲;4、学习指导;5、面授课讲稿(很重要,到课程论坛下载)。

6、每周发在论坛上的学习导引及讨论内容。

三、试卷结构:本课程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

试卷由三道大题组成,每道大题里又包含若干小题。

第一大题:名词解释(概念),约20分。

第二大题:计算题,约40分。

第三大题:论述题(画图),约40分。

四、各章节知识点(按课本章节给出,由于本课程为闭卷考试,为方便大家记忆,特将所需掌握概念的第五版课本页码标出):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基本内容以及弹性的运算和意义(视频教学课件第2章)1、需要掌握的概念:需求(P16)、供给(P18)、均衡(P21)、供求定理(P23)、需求的价格弹性(P23)、供给的价格弹性(P39)、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P42)、需求的收入弹性(P43)、恩格尔定律(P44)2、需要掌握的计算方法:(1)均衡价格和数量的计算(参见例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秋季学期经济类《微观经济学》课程期末复习提纲(本提纲涵盖2015年12月份正考和2016年4月左右重考考试范围)一、复习方法指导和总体要求为了使同学们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复习,充分做好考前准备工作,特拟定本课程期末复习提纲,请同学们一定要认真阅读。

1、关于考试范围,所有的考试知识点都包含在本复习提纲和作业内。

答疑所讲内容超出复习提纲、作业范围的不做考试要求,同学们可根据自身需要把握学习范围和难度。

2、关于复习重点,大家应以本复习提纲为指引,对照课本和视频教学课件中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复习。

在上述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参考开学初的《学习指导》中列出的重点内容和复习提纲中列出的各章知识点进行重点复习。

二、参考资料本课程复习的参考资料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复习提纲(非常重要)。

期末考试的范围不会超出复习提纲。

期末复习串讲是根据复习提纲的内容进行的,具体讲解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2.作业(非常重要)。

作业题目涵盖了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大家要对照最后公布的答案,认真学习和掌握做错的部分。

完成作业和进行考试时,注意画图和计算。

3.教材和视频教学课件。

考试的难度要求和内容体系要求均以教材为准。

因此,大家应以教材为主要复习资料,视频教学课件为辅助复习资料。

注意:复习使用教材为: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教育部高教司组编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第6版,使用范围第一章到第七章。

视频教学课件也是刘文忻老师主讲,大家可以网上点播。

4.语音答疑(非常重要)。

请大家一定参加语音答疑。

语音答疑的时候,老师会把教材的重要知识点都串一遍,对于大家进行期末复习至关重要,因此希望同学们能抓住这两次的学习机会。

(特别提示:本学期两次语音答疑时间为:10月21日(周三)19:00-21:10,11月4日(周三)19:00-21:10,请大家务必记住时间,按时参加答疑)5.课程论坛中的“每周导学”。

总之,要以教材为主,充分利用复习提纲、作业和语音答疑资料,把重要知识点掌握透彻。

6.新版教材说明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教育部高教司组编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第6版。

第六版微观经济学变动章节,且与我们相关的章节主要有:(1)原教材第5版第三、四、五章的标题分别更改为“消费者选择”、“生产函数”和“成本”,合并和调整了一些节。

(2)对原教材第5版第四、五章的内容进行了调整。

第四章的长期生产函数部分保留等产量曲线和规模报酬分析,“成本最小化”、“产量最大化”以及“扩展线的分析”内容进入第五章。

在第五章,增加利用扩展线,从成本最小化的角度来推导和理解生产总成本的内容;此外,增加“干中学”的概念介绍。

(3)在六章增加第八节“完全竞争市场的福利”,包括完全竞争市场的福利最大化,以及对价格管制和销售税的福利效应分析;此外分别介绍了短期生产者剩余和长期生产者剩余的概念。

三、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闭卷考试2、考试时间:90分钟3、试卷满分:100分4、试卷题型:名词解释、计算题、论述题。

注意:第一,名词解释要求对该名词所指称事物的本质含义有明确的认识,答出要点即可,不必长篇大论。

第二,对于计算题,解题方法和步骤一定要写明白,最后结果只占很小的分数。

第三,论述题中涉及到画图的,只要图画对就可以得到大部分的分数,画图时要注意图上的每一个细节和关键点的部位,要理解图背后的具体理论。

因此,希望大家要在平时学习和做作业中,就养成画图和按步骤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多做练习,这样才能扎实的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四、各章节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各章节重要知识点,希望同学们循序渐近的推进期末复习。

关于以下知识点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在课程论坛上提问讨论。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基本内容以及弹性的运算和意义(视频教学课件第2章)1、 需要掌握的概念:理性人假设、需求 、供给、均衡、 供求定理、需求的价格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恩格尔定律 2、 需要掌握的计算方法:(1)均衡价格和数量的计算(参见教材第20页)。

(2)弹性的计算(参见教材第28)。

例2-1、已知某一时期内商品的需求函数为P Q d -=100,供给函数为P Q s 520+-=,求该商品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和数量。

解:均衡即需求等于供给,有s d Q Q =,802010020520100=-==+-=-Q P P P 例2-2、 已知需求函数和需求曲线,如下图所示,计算A 、B 两点之间的弹性以及在B 点的点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的计算: P5 A P Q d 216-=3 B6 10 Q由A 点到B 点(降价):%67.1%135653-56-10--e ,需求量约上升经济含义:价格下降,=∙=∙∆∆=∆∆=Q P P Q PP QQd 由B 点到A 点(涨价):%6.0%1531033-56-10--e ,需求量约上升经济含义:价格下降,=∙=∙∆∆=∆∆=Q P P Q PP QQd A 点与B 点之间(中点弹性):%1%1)3,553(1106353561022P Q -e 2121,需求量约上升经济含义:价格下降,,∈=++∙--=++∆∆=Q Q P P d当P=3时的点弹性:6.01032e =∙=∙-=Q P dP dQ d第三章:消费者选择(视频教学课件第3章)1、需要掌握的概念: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预算线2、需要掌握的计算方法:消费者均衡的计算(均衡条件方法、拉格朗日方法都可以,只要求掌握均衡条件方法),参见例教材第74页。

3、需要掌握的画图论述内容:(1)消费者均衡条件的推导。

(2)由价格-消费曲线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见后面的推导)2211221122112112215.021225.012115.020.5122112121221111221122112112221125.021215.012122115.025.0122115.025.01,215.025.0122M ,5.05.0X :222005.005.00L )( .. 21M ,,1321P MX P M X X P X P X P X P P PX X MU MU X X dX dU MU X X dX dU MU X U MX P X P P P MU MU P MX P M X M X P X P X P X P X P P P X X X P X P M d dLP X X dX dLP X X dX dL M L Mt s x x P P X X U Xp Xp XX Xp Xp XX Max ===+===⎪⎪⎭⎫⎝⎛==⎪⎪⎭⎫ ⎝⎛====+=====+==⎪⎪⎪⎪⎩⎪⎪⎪⎪⎨⎧=--==-⎪⎪⎭⎫ ⎝⎛==-⎪⎪⎭⎫⎝⎛=--+==+=-,,可得代入约束条件得到因此,,可得由均衡条件)解法二(均衡条件解法,同理,因此,可得:将上式代入第三个方程即可得:由第一个和第二个方程)对三个变量求导为根据一阶条件(也就是建立拉格朗日函数:)解法一(拉格朗日方法法二均衡条件法)答案:(只要求掌握方的需求函数。

和商品商品,分别求该消费者关于消费者的收入为和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函数为:假设某消费者的效用例λλλλ均衡条件的推导:需求曲线的推导:价格消费曲线: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及其它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1) 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由消费者的价格消费曲线(PCC )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2) 序数效用论所推导的需求曲线一般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它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化。

(3) 需求曲线上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商品需求量都是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均衡数量。

第四章:生产函数(视频教学课件第4章) 1、需要掌握的概念:生产函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等成本线、扩展线、规模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 2、需要掌握的计算方法:(1) 既定成本条件下产量最大化的计算(参见教材第127页)。

(2) 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化的计算(参见教材第124页)。

3、需要掌握的画图论述内容:(1) 短期生产中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互之间的关系。

(2) 实现最优要素组合的推导。

值。

C ,K ,L 时的时,企业实现最小成本500=Q 当产2)值。

Q ,K ,L 时的时,企业实现最大产量1000=C 当成本1)。

求:1=r 的价格, 3价格w , K L Q 产函数 已知某企业1-44143量资本劳动的为的生、例==(只要求掌握均衡条件法求解)解:250250.K L 1000K 3L L K 3LK3)(41)(43//MP MP CrK wL //MP MP41434341K L K L =======+======+==L K K L Q KL L K dK dQ dL dQ r dK dQ dL dQ 则,件,即将其代入第二个均衡条得到:由第一个均衡条件得:两个均衡条件解:用均衡条件求解ω2000K 3L C 500L K L K 3LK3)(41)(43//MP MP Q//MP MP 4341K L 4143K L =+===========得:,代入第二个均衡条件得到由第一个均衡条件得:两个均衡条件解:用均衡条件求解KL L K dK dQ dL dQ K L r dK dQ dL dQ ω第五章:成本论(视频教学课件第5章) 1、 需要掌握的概念:机会成本、显成本、隐成本、正常利润、总不变成本、总可变成本、总成本、平均不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边际成本、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外在经济2、需要掌握的画图论述内容:(1)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参见教材第133页)。

(2)长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参见教材第142页)。

例:用图说明短期成本曲线相互之间的关系解答:解释短期总成本、总可变成本、总不变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不变成本和短期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1)TC是TFC与TVC的和,TFC保持不变,TVC和TC以斜率先递减后递增的形式上升(2)MC为TC的斜率,同时也为TVC的斜率,MC先递减后递增,MC最小值对应着TC和TVC的拐点(3)AC为TC每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是A VC与AFC的和,A VC 为TVC每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AFC是TFC每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

AFC不断下降,A VC和AC均先下降后上升,由于AFC的影响,A VC的最低点出现的快于而且低于AC的最低点。

(4)MC与AC的交点是AC的最低点,MC与A VC的交点是A VC 的最低点Q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视频教学课件第6章)1、需要掌握的概念:市场、完全竞争市场的四个条件、生产者剩余2、需要掌握的计算方法:(1)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计算(参见教材第16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