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的经济学:一个文献综述
经济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经济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绪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学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深入了解经济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就相关研究方向进行文献综述。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梳理和分析相关文献,总结当前经济学研究的发展轨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一、宏观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1. 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进展本部分主要综述了宏观经济政策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针对不同经济体制和经济周期,各国在经济政策方面的实践和研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新理论和实证结果。
2.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文献综述本部分回顾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并对其主要研究成果进行分析。
从投资、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方面探讨了经济增长的基本原因和动力,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新方向。
二、微观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1.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文献综述本部分探讨了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后果,并综述了政府干预在制度设计、市场监管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进一步分析了政府干预的效果和限制,并对当前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2. 行为经济学的文献综述本部分回顾了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并综述了行为经济学在市场行为、决策行为、劳动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同时,分析了行为经济学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三、发展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1. 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本部分总结了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主要研究方法,并综述了发展经济学在贫困陷阱、收入分配、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同时,指出了该领域仍然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文献综述本部分就城市化进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文献综述。
从人口流动、产业结构、城市规划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环境影响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结论通过本次文献综述,我们对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是当前研究的重点领域,各自对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献综述 论文
文献综述论文文献综述是一篇论文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对过去相关研究的总结和分析。
下面是一个参考篇幅为500字的文献综述示例: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一种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它可以通过总结和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来揭示出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本次文献综述中,我们将围绕某一个特定的研究问题,对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
首先,我们选择了关于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的文献进行综述。
在我们的文献搜索中,我们发现了大量关于这个话题的研究文章。
这些研究文章中多数围绕着机器学习和医疗图片处理展开。
通过对这些研究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发现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例如,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医疗影像的分析,实现对肿瘤、癌症等疾病的准确诊断。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通过对患者的健康数据进行分析,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其次,我们选择了关于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文献进行综述。
在我们的文献搜索中,我们发现了大量关于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研究文章。
这些研究文章中多数围绕着气候模型和环境数据分析展开。
通过对这些研究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发现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许多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将严重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缓气候变化和保护环境。
最后,我们选择了关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文献进行综述。
在我们的文献搜索中,我们发现了大量关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研究文章。
这些研究文章中多数集中在金融科技和金融创新方面。
通过对这些研究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发现互联网金融正在改变传统金融行业的格局。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金融服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性,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和挑战。
在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和风险控制方法。
综上所述,通过对文献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发现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当前各自领域的研究热点。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化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借鉴和指导。
气候变化对金融业发展影响文献综述
免地遭到气候变 化带来 的挑 战 ( 陈银 娥 、 师文 明,0 1 , 2 1 ) 气 候变化通过 降 低农 业 生 产率 进 而对 微 型金 融 客户 产 生影
作者简 介: 刘砚平 (96 , , 16 一)女 山东威海人 , 副教授 , 研究方向 : 经营管理 ; 银行 贾路 路 (97一)女 , 18 , 山东济宁人 , 士研究生 , 究方 向: 硕 研 银行
经营管理 。
-- -— —
4 —— 9 - - —
XU A0 EB
21 0 1年 l 月 2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J URN F S NDO C EMY OF G ER NC O AL O HA NG A AD OV NA 期 ( 总第 15期) 1
刘砚 平 , 贾路路
( 山东财经 大 学金融 学 院 , 南 20 1 ) 济 50 4
摘 要: 气候 变化是 2 世 纪人 类面对的最严重挑 战之一 , 1 也是 当前 国际社会 关注的 焦点议题 , 金融 业也
面临着气候 变化 的挑 战。总结 了国内外 学者对这 一课题 的研 究成果 , 不 同角度 分析 了气候 变化给金 融业 从 发展 带来的利弊影响 , 并展 望了下一步的研 究方向。
关键词 : 气候 变化 ; 融服 务业 金
中图分类号 :8 12 文献标 志码 : F3 . A
文章编号 : 0 35 I0 1 0 04 0 1 8— 14 2 1 ) 6— 0 9— 4 0
D :0 3 6 / .S N. 0 8—3 5 2 1 . 6. 2 0I 1 . 9 9 J IS 1 o 1 4. 0 0 01 1
(P C,07 。 IC 2 0 )
20 ) 07 。前世界银行首席 经济 学 家尼 古拉 斯 ・ 特恩从 经 斯
气候变化经济学的文献综述_王军
① Cline和 Nordhaus被称为模型化气候变 化经 济效应 的两位 先驱 , Weitzman(2007a)对二 者分 析思 路与 研究方 法做 过比 较 。 Nordhaus极力主张放弃目前的污染排放许可制度, 转而支持征收碳排放税 。 Nordhaus还提出了一套系统的研究全 球变暖的经济学 方法 , 设计 出气候和经济的动态统一模型 (DynamicIntegratedModelofClimateandtheEconomy, 简称 “ DICE”模型 )等 , 为制 订应对气候变化 的有关政 策提供了基础 。
① 不确定性是环境政策设计中的核心问题 , 详见 Pindyck(2007)对此问题的权威阐述 。 ② 例如 , 2006 年 5月出版的 《美国经济评论 》开篇即围绕 《京都议定书 》和气候变 暖问题刊登了 4篇 文章 , 并将这 组文章置 于 “国家 安全的经济学 ”之前 , 表明了经济学界对于气候变化问题的关切 , 4 篇文章谈论的 均是如何 构建有效 的国际环 境协议 , 它 反映出国 际协议 是解决气候问题的关键所在 。 ③ 可参见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杂志 20012页的 《气候变化的经济学 》即 “斯特恩报告 ”一书共分 6大 部分 , 其中第 6部分 即为 “国际集 体行动 ” 。 可 见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国际集体行动 , 更离不开国际环境合作 。 详见 Stern(2007), 此书的初稿可在线 阅读 :/independentreviews/sternreview economicsclimatechange/sternreview report.cfm。 世界经济 * 2008年第 8期 · 86·
本文试图对当前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 , 尤其是通过对贴现率概念和国际 环境协议等领域重要文献的评述 , 反映出当前气候变化经济学争论的焦点问题及研究的主要方面 , 并大 致勾勒出目前气候谈判所面临的主要障碍 。④ 本文剩余部分的安排 :第二部分以斯特恩报告为例 , 引出 了气候变化问题的经济学涵义及当前围绕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所展开的争论 ;第二部分在强调气候问题 全球公共物品特征的基础上 , 详细描述了气候问题的难点 , 对解决气候问题的正式途径即通过签署国际 环境协议如 《京都议定书 》来体现 , 通过开展国际环境合作来进行 , 签署国际协议和开展有效的国际环境 合作进行了说明 , 对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了评述 , 并简要概述了当前气候谈判所遇到的障碍 ;第三部分讨 论了国际环境合作的经济学机制 , 我们以旁支付和议题关联为例 , 阐述了机制设计理论对于推动气候谈 判 、解决气候问题的意义和作用 ;在第四部分的结论中我们归纳了全文的主要论点 , 并对若干值得关注的
文献综述范文: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文献综述范文: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引言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它对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农业生产是其中之一。
本文将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综述分析。
影响因素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温度变化气候变暖导致了农作物的生长季节的变化。
高温会影响作物的生长过程,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温度变化还可能导致病虫害的增加,进一步损害农作物的生长。
2. 降水变化降水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干旱和洪涝灾害会对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产生直接影响。
干旱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而洪涝会破坏农作物和土地。
影响结果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产量下降由于温度变化和降水变化的影响,农作物的产量普遍下降。
这对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入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2. 品质下降高温等气候变化因素会降低农作物的品质。
比如,某些作物的糖分含量可能会减少,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造成影响。
3. 农民生计受损气候变化的影响导致了农民生计的不稳定。
农民面临着经济困境和生活压力,可能不得不寻找其他的收入来源。
应对措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科学种植管理农民可以采用科学的种植管理方法来适应气候变化。
比如,选择耐旱性更强的作物品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2. 农业技术创新农业技术创新可以提高农作物的适应能力和产量。
比如,利用遗传改良方法培育更耐旱、抗病虫害的品种,或者开发节水灌溉技术等。
结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包括降低了产量和品质,影响了农民的生计稳定性。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科学的种植管理和农业技术创新是关键。
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减轻气候变化对农业的负面影响,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
【字数:830字】。
气候变化的经济分析
[] 北方经贸,0 4 0 ) I 2 0 ( 4 5周正 祥 , 建 华 技 术 贸 易 壁 垒 影 l 周 向我 国出口的原因分析 [] 长沙理 工大学 学报 i ( 会 科 学版 )2 0 (3 社 ,0 5 0 )
6白 雪 华.B 对 我 国 出 口 贸 易的 影 响 及 T T
技术性 贸易壁垒可以促进社 会进 步 , 有助
于 环 境 、 康 等 社 会 目标 的 实现 . 具 有 利 于 健 并 促 进 国 际 贸 易 的 一 面 ,但 同 时 会 损 害 社 会 公 平 , 为 一 些 国 家 变相 实施 贸 易保 护 主 义 的 工 成 具 。 中 国作 为 一 个发 展 中 国 家 , 时作 为一 个 同
检 验 局 采 用拖 延 方 式 拒 绝 接 受我 国企 业 进 行
有关检验 、 审查 申请 , 使我 国对美 国的 肉类 出 口仍 是 空 白 ; 机 电 产 品 方 面 , 在 由于 欧 美 等 国 严 格 规 定机 电 产 品 的 性 能 、 污 量 限 制 、 容 排 兼 性、 回收率、 可 节能 性 等 , 发 展 中 国家 的 机 电 给 产品出 口带来了许 多障碍 ;在 纺织品方面, 欧 美调 整 了原 产地 规 则 , 而 易举 地 就 达 到 了 限 轻 制 的 目的 ; 化 工 产 品 、 在 药品 等 方 面 也 受 到 了 很大的影响 , 这就给 市场准入带来了相 当大的 难度 。造 成 这 种 状 况 原 因有 三 个 : 是 我 国 出 一 口产 品 不 符 合 进 口 国的 标 准 要 求 ,被 拒 之 门 外; 二是 贸易对 象国任意提 高标准 , 使 出口 致 企业无法达到 ;三是 标准提高增加 了出口成 本 。 些 出 口企 业 无 法 承 担 费 用 , 一 不得 不 退 出
绿色金融:一个文献综述
绿色金融:一个文献综述绿色金融是指在金融机构的运作中将环境和社会的因素纳入考虑,通过金融工具和金融机制来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金融成为了重要的发展方向。
本文主要通过综述已有的研究文献,对绿色金融的定义、理论、实践和前景进行了总结。
绿色金融的定义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解释。
从宏观角度来看,绿色金融是指金融行为和金融机构在环境和社会可持续性方面的表现。
从微观角度来看,绿色金融是指金融产品和服务在环境和社会效益方面的特点。
从这个角度来看,绿色金融可以包括可再生能源、清洁生产、环境修复等方面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绿色金融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和金融学。
环境经济学的主要观点是环境和经济是相互依存的,环境问题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来解决。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的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金融学的主要观点是金融市场可以通过定价和资源配置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提高。
这些理论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绿色金融的实践主要包括绿色债券、绿色贷款、绿色保险和绿色投资基金等方面。
绿色债券是指发行人承诺将所筹集的资金用于环境友好项目的债券。
绿色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向环境友好企业或项目提供贷款。
绿色保险是指保险公司为环境友好项目提供保险保障。
绿色投资基金是指专门投资于环境友好项目的基金。
绿色金融的发展前景是积极的。
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将继续引发社会的关注,从而推动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已经开始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以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认识到绿色金融的商业机会,纷纷加大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投资力度。
绿色金融在降低气候风险和增加长期稳定收益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将成为未来金融市场的主要发展方向。
绿色金融是将环境和社会的因素纳入金融机构的运作中,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金融形式。
绿色金融的发展离不开相关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探索。
未来绿色金融的发展前景是积极的,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如何界定绿色金融的范围和标准,以及如何应对金融风险和监管的问题。
经济学领域的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经济学领域的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在经济学领域的毕业论文中,文献综述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
文献综述不仅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当前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还可以为研究者提供宝贵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对经济学领域的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为即将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同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在撰写经济学领域的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时,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研究者应该清楚地阐明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目的,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个研究课题以及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只有明确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才能更好地展开后续的文献综述工作。
其次,在文献综述中,研究者需要系统地梳理和总结已有文献的研究成果。
这包括对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实证结果等方面的综合梳理和总结。
研究者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主题分类等方式对文献进行整理,全面地呈现当前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同时,研究者还可以对文献中存在的争议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和评价,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此外,在文献综述中,研究者还需要对已有文献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
这包括对文献中的假设、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实证结果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价,发现其中的逻辑漏洞和研究盲点。
通过批判性思考和分析,研究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当前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最后,在文献综述的结尾部分,研究者需要对已有文献进行总结和展望。
总结部分可以对前文所述的研究成果和不足进行概括和总结,指出当前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展望部分可以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进行展望,提出自己对研究领域未来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综上所述,经济学领域的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是一个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重要性的工作。
通过系统地梳理和总结已有文献的研究成果,批判性思考和分析文献中存在的问题,对已有文献进行总结和展望,研究者可以更好地把握当前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指导。
希望本文能够对即将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同学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祝愿大家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的国际前沿问题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的国际前沿问题环境科学与工程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知识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内容涵盖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态平衡等方面。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研究也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围绕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国际前沿问题展开讨论,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探讨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释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地球气候系统发生变化,全球变暖现象日益显著。
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挑战,如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失衡等。
因此,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减缓全球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二、环境污染与治理技术环境污染是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受到各种污染物的影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因此,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大气污染防治、水体净化技术、土壤修复方法等都是当前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三、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而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持续性问题日益凸显。
如何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成为当前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的重要方向。
在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农业生产等过程中,如何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四、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许多生态系统正面临威胁。
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是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可以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五、环境监测与数据分析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的基础工作,通过对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环境问题、评估环境质量、制定环境保护政策。
气候转变的经济学:一个文献综述
气候转变的经济学:一个文献综述一、气候转变的特征在过去的30年中,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全球范围内的大气平衡正在受到破坏,这会对人类生活产生全面和长期的重大影响。
很多研究者利用一些相互独立的数据观测到外力导致的气候变化,发现过量燃烧化石燃料①破坏了大气平衡,而且致使了全世界变暖。
这些研究证明了IPCC ②第三次评估报告(IPCC,2001)的结论,即“50年来的全世界变暖极可能应该归因于人类致使的温室气体的增加”。
然而,温室气体排放是否会造成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否会对各国经济产生影响以至于必须采取控制和减排措施,曾经在很长时间都有争议,这种争论甚至一直持续到上世纪末。
Schelling(1992)就认为,越是放眼长期,温室气体对气温的影响就越不确定。
他还就气候变暖是否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大的影响提出质疑,一方面是因为现代科技无法对长期影响做出准确预测,另一方面是因为随着依赖气候的产业越来越少,气候变化对经济产生的负面作用也将有限。
但是目前Schelling等提出的这类争议已经不复存在,气候变暖会对全球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破坏这一点被很多科学研究的成果证明,在学界也已达成广泛共识。
据研究,全球平均表面气温在过去的100年里上升了-℃。
Hansen 和Lebedeff(1987-1988)每5年取一个平均值,得出的结论是全世界平均表面气温从1880年的-℃上升到1980年的℃。
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IPCC,2001)估计从1990年到2100年,全世界平均表面气温将上升-℃。
就像Dickinson(1986)指出的那样,实际的均衡气温上升幅度将远远大于自上一个冰川期以来10000年间的气温上升幅度③。
全世界变暖的一个直接影响就是海平面的上升。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IPCC,2007)指出,全世界海平面在1961至2003年间每一年上升了毫米,上升速度在1993至2003年间加速,约每一年毫米,并估计到21世纪末全世界平均海平面会上升至米。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引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旨在通过经济学原理和方法,研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它涉及到资源的获取、转化与利用、环境的负荷与容量、经济发展与环境效益等多个方面。
本文结合文献探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以期全面了解当前该领域的研究动态,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资源经济学的发展与理论框架资源经济学作为一个学科领域,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从研究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影响的转变。
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资源的价值、供需关系和有效利用的理论,如价格理论、边际效用理论、自然资源稀缺性理论等。
此外,环境成本、自由放任理论、内外性等也是资源经济学理论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关键问题与研究方法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包括资源供需平衡、环境效益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碳排放与气候变化等。
针对这些问题,学者们运用了各种研究方法,如经济模型、博弈论、政策评估以及定量分析等。
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计量经济学、大数据分析和生态学等方法的应用也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三、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应用领域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不仅仅限于理论探讨,还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能源、水资源、气候变化、土地利用与规划等。
在能源领域,学者们研究了能源替代、战略储备和能源安全等问题;在水资源领域,研究集中于资源分配、水权交易以及水资源治理;在气候变化领域,学者们通过碳交易、减排机制等探讨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低碳目标的平衡。
四、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挑战与前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面临着许多挑战,如跨学科协同、新兴领域的探索、政策制定与实践之间的落差等。
然而,它也面临着广阔的前景。
在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日益增加的背景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将继续发展,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找到更好的平衡点。
结论:通过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的文献综述,可以看出该领域在近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飞地经济发展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飞地经济发展研究:一个文献综述【摘要】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探讨了飞地经济发展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在重点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首先解释了飞地经济的概念与特点,然后回顾了国内外飞地经济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了飞地经济对地方发展的影响、优势与挑战。
提出了飞地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结论部分展望了飞地经济发展的趋势,总结了研究结论与启示,同时指出了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文有助于深入了解飞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飞地经济发展、文献综述、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意义、飞地经济的概念与特点、国内外飞地经济的发展历程、飞地经济对地方发展的影响、飞地经济的优势与挑战、飞地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飞地经济发展趋势展望、研究结论与启示、研究不足与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飞地经济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某一地区与周边地区或国家形成明显的经济格格局不同,特定经济活动在该地区内具有独特性和优势性。
飞地经济的出现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地区间的资源配置和产业分工,还能够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提升地方经济的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化,飞地经济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模式。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纷纷通过引进飞地经济来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国内各地政府也积极开展飞地经济试点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
随着飞地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深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如何更好地规划和管理飞地经济,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有必要对飞地经济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特点和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飞地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分析飞地经济对地方发展的影响及其优势与挑战,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对国内外飞地经济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飞地经济的内涵和特点,从而为我国的飞地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绿色金融:一个文献综述
绿色金融:一个文献综述引言近年来,全球对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的关注不断增加。
人们意识到,全球经济的发展已经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而传统的金融体系也难以应对环境问题所带来的挑战。
绿色金融逐渐成为了全球金融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本文将对绿色金融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讨其发展的历程、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绿色金融的概念和发展历程绿色金融是指将环境保护与金融发展相结合,引导资金流向环境友好型产业和项目,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金融模式。
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发展绿色金融”,并将其作为了政府重点工作之一。
绿色金融的提出,为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的应对提供了新的金融工具和模式。
绿色金融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
1997年,世界银行首次提出了“绿色金融”的概念,并在其日内瓦会议上倡导了环境投资和发展的理念。
随后,在200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金融发展机构共同发起了“绿色金融倡议”。
该倡议旨在通过金融手段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环境友好型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自此,国际上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标准,推动了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
截至目前,国际上已经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出台了相关绿色金融政策和标准,推动了绿色金融的发展。
在中国,绿色金融也逐渐成为了国家金融政策的一部分。
2015年,中国提出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了要发展绿色金融,并推进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中国还于2016年设立了绿色金融委员会和绿色金融试验区,并在2017年发布了《金融机构绿色信贷指引》,全面推动了绿色金融的发展。
国际机构也在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
201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欧洲投资银行共同成立了绿色金融研究小组,致力于推动环境友好型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在2015年成立的《巴黎协定》中,也明确提出了要发展绿色金融,并设立了“绿色气候基金”,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的低碳和绿色发展。
绿色金融的发展也得到了金融机构的积极响应。
关于文献的案例
关于文献的案例一、《文献综述》这篇文献综述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关于气候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通过对大量的文献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作者发现气候变化对植物生长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包括影响植物的生理过程、生长周期和生物量积累等方面。
同时,作者还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不同植物种类的影响差异,以及未来可能的趋势和挑战。
二、《文献评价》这篇文献评价主要对一篇关于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应用的研究论文进行了评价。
作者从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方面对该论文进行了全面的评估,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和建议。
通过对该论文的评价,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研究结果,同时也对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些参考。
三、《文献调研》这篇文献调研主要针对某一特定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作者收集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对不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比较。
通过对文献的调研,作者揭示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四、《文献分析》这篇文献分析主要对一篇关于城市化对环境影响的研究进行了深入分析。
作者从研究目的、方法、数据采集和结果解释等方面对该研究进行了详细的剖析。
通过对文献的分析,作者发现该研究存在一些方法上的不足和数据解释上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的方向。
五、《文献回顾》这篇文献回顾主要对某一特定研究领域的历史发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作者回顾了该领域的经典文献,分析了不同研究方法的演变和应用,以及对该领域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文献的回顾,作者揭示了该领域的研究脉络和重要成果,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六、《文献整理》这篇文献整理主要对某一特定主题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类。
作者收集了大量与该主题相关的文献,然后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整理和归纳。
通过对文献的整理,作者总结了该主题的研究现状和热点问题,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七、《文献解读》这篇文献解读主要对一篇复杂的研究论文进行了解读和解析。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气候变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气候变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摘要:本文研究了气候变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能源、渔业等行业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发现气候变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但适当的应对策略可以减轻这种影响。
关键词:气候变化,经济增长,行业影响,应对策略正文:第一章研究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
气候变化导致自然灾害频发、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问题,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挑战。
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愈发显现。
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气候变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分析不同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通过选用合理的计量经济模型,以期发现气候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第三章研究方法为达到研究目的,本文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梳理相关文献,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然后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实证分析。
第四章研究过程通过选用适当的计量经济模型,本文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能源、渔业等行业的影响。
进一步地,本文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气候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模型估计过程中,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和检验。
第五章研究结果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
在农业方面,气候变化会导致农作物减产,从而影响农业总产值;在能源方面,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能源需求增加,进而加大能源行业的碳排放;在渔业方面,气候变化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从而减少渔业资源。
此外,气候变化还会影响经济增长,通过影响劳动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等途径,抑制经济增长。
然而,实施低碳经济、碳交易市场和绿色技术创新等应对策略可以有效减轻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第六章总结本文从气候变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出发,重点探讨了气候变化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变化的经济学:一个文献综述一、气候变化的特征在过去的30年中,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全球范围内的大气平衡正在受到破坏,这会对人类生活产生全面和长期的重大影响。
很多研究者利用一些相互独立的数据观测到外力导致的气候变化,发现过量燃烧化石燃料①破坏了大气平衡,并且导致了全球变暖。
这些研究证实了IPCC②第三次评估报告(IPCC,2001)的结论,即“50年来的全球变暖很可能应该归因于人类导致的温室气体的增加”。
然而,温室气体排放是否会造成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否会对各国经济产生影响以至于必须采取控制和减排措施,曾经在很长时间都有争议,这种争论甚至一直持续到上世纪末。
Schelling(1992)就认为,越是放眼长期,温室气体对气温的影响就越不确定。
他还就气候变暖是否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大的影响提出质疑,一方面是因为现代科技无法对长期影响做出准确预测,另一方面是因为随着依赖气候的产业越来越少,气候变化对经济产生的负面作用也将有限。
但是目前Schelling等提出的这类争议已经不复存在,气候变暖会对全球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破坏这一点被很多科学研究的成果证明,在学界也已达成广泛共识。
据研究,全球平均表面气温在过去的100年里上升了0.3-0.6℃。
Hansen 和Lebedeff(1987-1988)每5年取一个平均值,得出的结论是全球平均表面气温从1880年的-0.5℃上升到1980年的0.2℃。
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IPCC,2001)预计从1990年到2100年,全球平均表面气温将上升1.4-5.8℃。
就像Dickinson(1986)指出的那样,实际的均衡气温上升幅度将远远大于自上一个冰川期以来10000年间的气温上升幅度③。
全球变暖的一个直接影响就是海平面的上升。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IPCC,2007)指出,全球海平面在1961至2003年间每年上升了1.8毫米,上升速度在1993至2003年间加快,约每年3.1毫米,并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海平面会上升0.18至0.59米。
该报告认为,全球变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的变化以及海平面上升将对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大都产生不利影响。
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辐射强迫剂浓度的增加,辐射强迫剂的作用是将红外线从地球表面遮挡出去并将地球表面气温维持住。
辐射强迫剂通常被称为温室气体,是水蒸气、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氟氯烃(CFCs),以及一些其他气体组成(Lerner, Matthews和Fung 1988; WRI④1991等等)。
其中,二氧化碳起了重要的作用。
如果大气中没有二氧化碳,地球平均表面气温将会是-18℃,地球上将不会有生命存在。
相反,大气中二氧化碳过量则会导致地球温度明显上升。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很高的金星,表面温度的估计值达到了470℃(WRI 1996,等等)。
根据From和Keeling(1986)的估计,从工业革命之前到现在的这段时期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从280ppm(parts per million)上升到了360ppm。
Conway等人(1988)发现,从1958年到1988年二氧化碳浓度以每年1.3ppm的速度上升,如果目前的趋势一直保持下去,到2100年,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540-790ppm,与工业革命之前的280ppm相比上升了90-250个百分点。
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在多大程度上导致了全球气温的上升这一问题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Hansen等人(1981)估计从1880年到1980年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带来的温度上升幅度是0.2℃,根据Dickinson(1986)的计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会达到工业革命前的两倍,因此均衡温度的上升将会达到2.5-4.5℃。
这些发现都得到了最近一些研究的证实,陆续发布在IPCC的一系列报告中(IPCC 1991,1996,2000,2001)。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主要由两个方面引起:一是人类活动尤其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二是热带雨林的锐减,据估计后者起到的作用大约是前者的三分之一。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济学家逐渐开始关注气候变化的问题,他们使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控制全球变暖、温室气体减排的成本,以及由此而为人类带来的收益进行比较。
如果后者比前者更高,则温室气体减排不仅在生态意义上,在经济上也是可行的。
然而,气候变化具有三种截然不同的特征,导致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很难直接应用。
首先是外部性特征。
全球变暖是由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浓度的不稳定导致的,大气相当于一种社会先行资本,既不属于私人拥有,也不便在市场上进行交易。
传统的经济理论几乎只考虑到了私人拥有并且其所有权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那部分稀缺资源。
第二个特征与代际公平相联系。
当我们这一代燃烧化石燃料并从中获得很高的生活水平时,我们的后代人却要承受全球变暖和其他一些问题的后果(Uzawa,2003)。
第三是全球性特征。
气候变暖作为一种外部性物品,不管在起因还是在后果上面,都具有全球性特征。
空气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基本局限在制造污染的地区及附近,但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造成的边际损害与它来自哪个国家没有关系。
因为温室气体会在大气中扩散,而地方性的气候变化也依赖于全球的整个气候体系。
这就产生了一个国际公平的问题,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从燃烧化石燃料的过程中获益也最多,而那些由于全球变暖受害最大的国家从排放二氧化碳的活动中获益却最少(Stern,2007)。
近年来,经济学家将经济学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运用到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中,研究主要就是围绕气候变化的这三种特征展开:外部性及其解决方式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应用;如何引入贴现率指标从而达到代际之间的公平;以及使用博弈论等研究方法,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及其实现机制,以解决气候变暖全球性的难题。
本文在就气候变化的科学探讨进行梳理之后,依次对这几个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评述。
二、气候变化的外部性问题对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基础理论的研究几乎是所有研究气候变化经济学的开始。
大气是一个公共物品:那些没有为此付出价值的人也可以享受到它带来的福利,同时一个人对于大气的使用也并不能减少别人对它的使用。
事实上,大气是“地球上人人有份的最大公地⑤”(Demsetz,1967)。
市场并不会自动地提供正确类型和数量的公共物品,因为在没有政府政策影响的情况下,私人投资者很少或者根本不会去做。
于是它的相关物品和服务的市场情况并不能反映对大气的不同消费和投资的后果。
许多的经济行为会导致温室气体的排放,温度会因此提高,这会造成全球以及后代的成本。
温室气体排放者带来了气候变化,但是几乎没有任何经济利益去刺激他们减少气体的排放,他们无需为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
在这种情况下,人为导致的气候变化就是一个外部性物品,除了政策影响以外,不受任何机构或者市场影响。
因此,气候变化是一个有关外部性和公共物品市场失灵的例子。
此外,气候变化还具有持久性、不确定性以及巨大的破坏性等特点,这使得气候变化还完全不同于很多通常研究的外部性物品(Stern,2007)。
按照经典的经济学理论,外部性的解决方式有征收庇古税,建立外部效应市场等。
对于温室气体减排来说,对应的可行措施为对每一单位的碳排放征税和对某一许可证制度所发放的排放限额进行交易。
1.成本—收益分析:外部性条件下最优减排额的确定很多经济学家致力于研究减排措施的成本和收益,以及最优减排额的确定。
Nordhaus(1993年)提出的DICE(Dynamic Integrated Climate- Economy)模型就是这样一个最优化模型。
该模型以Ramsey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在初始禀赋既定的条件下,对减缓气候变化最有效率的路径作出估计。
Cline(1992年)构建了一个成本—收益模型,该模型由36个全球变暖政策函数组成。
在模型中,需要计算每个函数的成本—收益比率。
由于使用的贴现率不同,这两个模型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分别对温室气体减排的投资作出消极和积极的评价。
Richels和Edmonds(1995)采取了成本—效率框架而不是成本—收益框架。
以确定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目标为开始,研究测算了实现目标的总成本和最优途径,认为对政策选择来说,实现目标的时间路径和目标本身同样重要。
Stern(2007)将较长时间周期内的减排成本和减排收益作出估计并转换成现值,然后将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认为在未来的100年中,每年温室气体的减排成本应该占当年世界生产总值的1%。
Stern(2007)、Guest(2009)分别给出了一个存在外部性条件下最优减排额的理论模型。
假设所有损失都是由碳排放引起的。
图1左边的图表说明,碳排放的社会边际收益就是每增加一单位的碳排放所能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比如燃烧煤炭所发的电。
碳排放的社会边际成本是社会产生碳排放的过程中消耗殆尽的那部分资源的成本。
这样的社会成本包括两个部分:私人边际成本(PMC)——属私营企业所有并且消耗殆尽了的那部分资源的成本;由于损害了自然环境而给第三方带来的损失,这部分成本同样可以用消耗殆尽的资源来度量。
因此,每增加一个单位碳排放造成的损失就等于该排放水平上SMC和PMC的差额。
这样的损失就是碳排放所产生的外部性。
在没有市场干预的情况下,最终的碳排放量会出现在PMC =SMB的那一点。
但是社会最优排放量——即全部社会成本和全部社会收益相等的排放量——却发生在SMC=SMB的点上。
因此在缺乏干预的情况下,会有b数量的多余的碳被排放出来。
所以,最优减排量应该是b。
最优减排量可以用右边的图来阐释。
减排的社会边际收益()就是左边图表中SMC和PMC之间的垂直距离。
也就是说,就是从减少和碳排放有关的外部性这一行动中获得的收益。
减排的社会边际成本()就是SMB和PMC之间的垂直距离,也就是由于减少碳排放而减少生产产品和服务的损失。
最优减排量出现在=的点上。
左边图中的间距“a”、“b”、“c”与右边图中的间距相等。
至少在理论上,对每单位的排放征收与相关的外部性(左图中SMC和PMC曲线之间距离)数额相等的碳税,可以迫使企业将其外部成本内部化。
这就是说,外部成本会变成企业自己的成本,因此税后PMC将会和SMC重合,从而使私人最优排放水平和社会最优排放水平相等。
同样,许可证也会使年排放量与最优排放量相等。
2.气候变化外部性的解决方式之一:碳税碳税的经济学原理是著名的“庇古税”,由剑桥学派经济学家庇古在著作《福利经济学》中提出。
庇古税的原意是用于解决污染的外部性问题,主张对造成污染的企业征税,税率就是污染给社会造成的边际成本。
庇古税在理论上无懈可击,但在实践中却有绕不开的难题:为了征税,我们需要知道最合适的污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