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的经济学:一个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变化的经济学:一个文献综述

一、气候变化的特征

在过去的30年中,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全球范围内的大气平衡正在受到破坏,这会对人类生活产生全面和长期的重大影响。很多研究者利用一些相互独立的数据观测到外力导致的气候变化,发现过量燃烧化石燃料①破坏了大气平衡,并且导致了全球变暖。这些研究证实了IPCC②第三次评估报告(IPCC,2001)的结论,即“50年来的全球变暖很可能应该归因于人类导致的温室气体的增加”。

然而,温室气体排放是否会造成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否会对各国经济产生影响以至于必须采取控制和减排措施,曾经在很长时间都有争议,这种争论甚至一直持续到上世纪末。Schelling(1992)就认为,越是放眼长期,温室气体对气温的影响就越不确定。他还就气候变暖是否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大的影响提出质疑,一方面是因为现代科技无法对长期影响做出准确预测,另一方面是因为随着依赖气候的产业越来越少,气候变化对经济产生的负面作用也将有限。但是目前Schelling等提出的这类争议已经不复存在,气候变暖会对全球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破坏这一点被很多科学研究的成果证明,在学界也已达成广泛共识。

据研究,全球平均表面气温在过去的100年里上升了0.3-0.6℃。Hansen 和Lebedeff(1987-1988)每5年取一个平均值,得出的结论是全球平均表面气温从1880年的-0.5℃上升到1980年的0.2℃。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IPCC,2001)预计从1990年到2100年,全球平均表面气温将上升1.4-5.8℃。就像Dickinson(1986)指出的那样,实际的均衡气温上升幅

度将远远大于自上一个冰川期以来10000年间的气温上升幅度③。全球变暖的一个直接影响就是海平面的上升。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IPCC,2007)指出,全球海平面在1961至2003年间每年上升了1.8毫米,上升速度在1993至2003年间加快,约每年3.1毫米,并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海平面会上升0.18至0.59米。该报告认为,全球变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的变化以及海平面上升将对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大都产生不利影响。

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辐射强迫剂浓度的增加,辐射强迫剂的作用是将红外线从地球表面遮挡出去并将地球表面气温维持住。辐射强迫剂通常被称为温室气体,是水蒸气、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氟氯烃(CFCs),以及一些其他气体组成(Lerner, Matthews和Fung 1988; WRI④1991等等)。其中,二氧化碳起了重要的作用。如果大气中没有二氧化碳,地球平均表面气温将会是-18℃,地球上将不会有生命存在。相反,大气中二氧化碳过量则会导致地球温度明显上升。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很高的金星,表面温度的估计值达到了470℃(WRI 1996,等等)。根据From和Keeling(1986)的估计,从工业革命之前到现在的这段时期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从280ppm(parts per million)上升到了360ppm。Conway等人(1988)发现,从1958年到1988年二氧化碳浓度以每年1.3ppm的速度上升,如果目前的趋势一直保持下去,到2100年,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540-790ppm,与工业革命之前的280ppm相比上升了90-250个百分点。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在多大程度上导致了全球气温的上升这一问题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Hansen等人(1981)估计从1880

年到1980年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带来的温度上升幅度是0.2℃,根据Dickinson(1986)的计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会达到工业革命前的两倍,因此均衡温度的上升将会达到2.5-4.5℃。这些发现都得到了最近一些研究的证实,陆续发布在IPCC的一系列报告中(IPCC 1991,1996,2000,2001)。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主要由两个方面引起:一是人类活动尤其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二是热带雨林的锐减,据估计后者起到的作用大约是前者的三分之一。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济学家逐渐开始关注气候变化的问题,他们使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控制全球变暖、温室气体减排的成本,以及由此而为人类带来的收益进行比较。如果后者比前者更高,则温室气体减排不仅在生态意义上,在经济上也是可行的。然而,气候变化具有三种截然不同的特征,导致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很难直接应用。首先是外部性特征。全球变暖是由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浓度的不稳定导致的,大气相当于一种社会先行资本,既不属于私人拥有,也不便在市场上进行交易。传统的经济理论几乎只考虑到了私人拥有并且其所有权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那部分稀缺资源。第二个特征与代际公平相联系。当我们这一代燃烧化石燃料并从中获得很高的生活水平时,我们的后代人却要承受全球变暖和其他一些问题的后果(Uzawa,2003)。第三是全球性特征。气候变暖作为一种外部性物品,不管在起因还是在后果上面,都具有全球性特征。空气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基本局限在制造污染的地区及附近,但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造成的边际损害与它来自哪个国家没有关系。因为温室气体会在大气中扩散,而地方性的气候变化也依赖于全球的整个气候

体系。这就产生了一个国际公平的问题,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从燃烧化石燃料的过程中获益也最多,而那些由于全球变暖受害最大的国家从排放二氧化碳的活动中获益却最少(Stern,2007)。近年来,经济学家将经济学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运用到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中,研究主要就是围绕气候变化的这三种特征展开:外部性及其解决方式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应用;如何引入贴现率指标从而达到代际之间的公平;以及使用博弈论等研究方法,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及其实现机制,以解决气候变暖全球性的难题。本文在就气候变化的科学探讨进行梳理之后,依次对这几个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评述。

二、气候变化的外部性问题

对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基础理论的研究几乎是所有研究气候变化经济学的开始。大气是一个公共物品:那些没有为此付出价值的人也可以享受到它带来的福利,同时一个人对于大气的使用也并不能减少别人对它的使用。事实上,大气是“地球上人人有份的最大公地⑤”(Demsetz,1967)。市场并不会自动地提供正确类型和数量的公共物品,因为在没有政府政策影响的情况下,私人投资者很少或者根本不会去做。于是它的相关物品和服务的市场情况并不能反映对大气的不同消费和投资的后果。许多的经济行为会导致温室气体的排放,温度会因此提高,这会造成全球以及后代的成本。温室气体排放者带来了气候变化,但是几乎没有任何经济利益去刺激他们减少气体的排放,他们无需为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在这种情况下,人为导致的气候变化就是一个外部性物品,除了政策影响以外,不受任何机构或者市场影响。因此,气候变化是一个有关外部性和公共物品市场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