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拿来主义》教案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拿来主义》教案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拿来主义》教案一、教学分析学习提示:这篇文章将不同现象进行归类,直接予以批驳,确立自己的观点。

阅读时,梳理和把握论述的脉络层次,学习破立结合的写法,感受文章蕴含的批判力量。

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来证明观点,阐述自己的主张。

找出文中比喻论证的例子,分析作者是怎样有效地进行论证的,体会比喻论证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本文的重要词汇和概念,如“拿来主义”,“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挑选”,“运用脑髓”,“占有”,“挑选”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了解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以及对待外来文化的策略,提高分析和批判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鲁迅提出的“拿來主义”主张,能够独立思考和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梳理文章的结构和论证逻辑。

2.分析鲁迅如何用比喻和例证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3.讨论对“拿来主义”的理解及其现实意义。

难点: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拿来主义”,在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课时:4课时(讲解2课时,讨论和总结2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讲解)1.导入新课:介绍鲁迅的生平和文学贡献,引入《拿来主义》的写作背景。

2.速读课文: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获取文章主要信息和观点。

3.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逻辑,特别注意比喻的使用和论述的严密性。

4.讲解重点词汇和概念。

5.小结:强调拿来主义的内涵和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的应用价值。

第2课时(讲解)1.深读课文:再次阅读课文,关注作者如何通过举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2.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鲁迅提出“拿来主义”的必要性及其现实意义。

3.全班分享:每个小组推荐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点评。

4.小结:梳理拿来主义的应用原则和方法。

第3课时(案例分析)1.提供几个涉及文化借鉴与输出的实际案例。

《拿来主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拿来主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拿来主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鲁迅及作品背景。

(2)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3)能够运用拿来主义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核心观点。

(2)学会批判性思维,对文章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3)学会运用文本语言,进行有效表达和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拿来主义的重要性。

(2)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3)树立创新意识,勇于探索和实践。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鲁迅及作品背景。

2.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3. 运用拿来主义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一些专业术语和难懂句子的理解。

2. 对文章观点的批判性思考和评价。

3.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拿来主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4. 课堂讲解:针对文章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5. 实践运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拿来主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章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文章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运用拿来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5. 学生作业和课堂表现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准备1. 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拿来主义》一文。

2. 参考资料:关于鲁迅及其作品的背景资料、相关论文和评论。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观点。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案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案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2)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论证方法;(3)提高阅读和鉴赏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2)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章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3)培养阅读、思考、表达的综合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拿来主义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学会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3)尊重他人观点,学会理性交流和辩论。

二、教学重点1. 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2. 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论证方法;3. 深入分析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及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一些专业术语和难懂的句子;2. 对拿来主义的理解和应用;3. 批判性思维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文化传承与创新;(2)介绍本文作者及作品背景,为学生阅读文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大意;(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生字词和难懂句子;(3)教师检查学习效果,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4. 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中的重点知识点,如作者观点、论证方法等;(2)通过举例、引述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拿来主义;(3)强调拿来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5. 练习与拓展:(1)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了解其他相关作品;(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拿来主义的重要性;(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理解文章内容,掌握作者观点和论证方法;2.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拿来主义的具体运用。

【部编版】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部编版】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本文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比喻、类比、举例等多种论证方法。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准确把握中心论点,正确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

(2)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鉴赏本文幽默犀利、反讽的语言风格。

(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学会运用本文所阐述的道理,针对当前的某一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3.情感目标树立正确对待外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取舍方法。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准确把握中心论点,正确理解文章主旨。

2.学习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理解破与立的关系。

3.领会本文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拿来主义”的含义与意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祖国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运用本文所阐述的道理。

2.鉴赏鲁迅先生犀利、幽默、反讽的语言风格【教学方法】:朗读法、课堂讨论法、引导研读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旨及破与立的关系(一)导入多媒体展示欢庆西方节日和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对比西方节日的火热和中国传统节日淡化的现状,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正字音,标明段落数。

2.学生自读课文,多媒体展示重点字词及思考题。

问题:本文的论题是什么?中心论点是什么?学法指导:不急于回答问题,重在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及书下注释自读课文,解决字词问题。

并在熟悉课文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独立思考。

3.教师多媒体展示作家介绍及写作背景(略)。

4.学生再读课文,初步梳理文章思路。

问题:围绕什么论题,文中都提到了哪些主义?作者驳斥哪个?提倡哪个?论证方式有什么不同?中心论点是什么?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讨论、明确:针对如何对待外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问题,文章提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

12《拿来主义》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2《拿来主义》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素质层次:学生的文化素养、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尚未成熟,需要在课文学习过程中不断引导和塑造。
2.知识、能力、素质方面
(1)知识方面:学生对文学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有一定了解,但拿来主义知识较为匮乏。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2)能力方面: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存在差距。教师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9.拿来主义与全球化的关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拿来主义更显重要。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促进文化的交流和共享。
10.拿来主义在个人发展中的应用:个人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可以运用拿来主义的态度,吸收各种文化的有益成分,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素养。
课后拓展
七、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1)阅读材料:
a.《鲁迅全集》中的其他有关文化批评的文章,如《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
3.思维品质:通过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4.价值观念: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拿来主义的重要性,使其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学情分析
在进入《拿来主义》这篇文章的学习之前,我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拿来主义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拿来主义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案+统编版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案+统编版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案+统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掌握作者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通过合作学习,分析作者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3)通过探究学习,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培养开放的胸怀。

(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1. 重要概念的含义。

2. 作者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3. 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三、教学难点1. 文中某些深刻的思想和观点的理解。

2. 作者论证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激发学生兴趣,提问:“拿”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b. 引导学生思考“拿来主义”的意义和价值。

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查阅生字词。

b.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学习a.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者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b.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探究学习a. 学生分组探究,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

b. 各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b. 学生分享学习感悟,教师点评并鼓励。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运用“拿来主义”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 结合课文,谈谈你对作者论证方法的认识和体会。

3. 搜集有关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资料,思考如何正确对待和融合二者。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拿来主义”的含义和应用。

2.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见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案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案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拿来主义》教案设计教材版本: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拿来主义》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分析作者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态度和立场。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作者对拿来主义的理解和阐述。

2. 分析作者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拿来主义的概念和内涵。

2. 分析作者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教学准备:1. 课文《拿来主义》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参考文献。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话题:“什么是拿来主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拿来主义》,理解课文内容,标记出不理解的部分。

三、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互相交流和学习。

四、教师讲解(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和解析,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

二、深入分析(10分钟)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深入分析作者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态度和立场。

三、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和观点,互相交流和学习。

四、教师讲解(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和解析,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

二、批判思维训练(10分钟)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批判思维能力,分析作者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三、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和观点,互相交流和学习。

四、教师讲解(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和解析,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

二、实践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可以选择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拿来主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拿来主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拿来主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观点,领会“拿来主义”的含义。

2.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

3. 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和作者简介。

2. 文章主要论点及其论证过程。

3. 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拿来主义”的定义和内涵。

2. 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

3. 文章的关键信息和中心思想。

2.2 教学难点1. 对“拿来主义”的理解和运用。

2. 分析文章的深层含义和批判性思维。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章背景和作者简介。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主要论点。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

4. 总结讲解:教师讲解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2 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 讲解辅导: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表现。

2. 阅读理解: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和完成情况。

4.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拿来主义》原文。

2. 参考资料:相关背景资料和学术文章。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辅助软件。

5.2 拓展活动1. 辩论赛: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运用“拿来主义”的观点。

2. 写作练习:布置相关写作题目,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学术研究:鼓励学生进行相关学术研究,提高学术素养。

《拿来主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拿来主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拿来主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领会作者批判“送去主义”、倡导“拿来主义”的良苦用心。

(2)能够分析文章运用比喻、讽刺等手法的表达效果。

(3)能够品味文章的语言风格,体会作者幽默、辛辣的笔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2)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认识到借鉴和吸收他人优点的重要性。

(2)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重点1. 文章的基本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2. 分析文章运用比喻、讽刺等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批判“送去主义”、倡导“拿来主义”的良苦用心。

2. 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鲁迅作品,分享对鲁迅先生的认识和感受,为学习《拿来主义》奠定基础。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标记生字词及难以理解的部分。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支持“拿来主义”的论据,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4. 课堂讲解:讲解文章的背景、作者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分析文章运用比喻、讽刺等手法的表达效果。

5. 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7. 课后作业:五、教学反思课后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拿来主义》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维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六、教学准备1. 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拿来主义》一课。

2. 参考资料:鲁迅先生其他作品、相关学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拿来主义”案例。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破立结合的写法,感受文章中所蕴含的批判力量。

2.读写结合,学习运用“破立结合”的写作方法写作驳论文。

3.体会拿来主义现实意义,挖掘拿来主义新的时代内涵。

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学会先驳后立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2.结合所学,从比喻论证的角度深刻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和实质。

3.思维拓展,体会拿来主义深刻的思想以及当代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鲁迅“拿来主义”的当代价值与思考教学用具PPT、翻页笔、教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背景知识介绍导入毛泽东曾这样评价一位作家的杂文,“像投枪,像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同学们知道这位作家是谁吗?(鲁迅)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

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

一,题解在对“拿来主义”含义的理解方面,“拿来”是一个动作,“主义”则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思想,课文中“拿来主义”的含义是指在面对本国文化遗产和外来的东西时,既要有来有往,“送去”之外,还得“拿来”;又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再通过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①怎样践行“拿来主义”?践行“拿来主义”有什么意义?②文章在论述践行“拿来主义”的做法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请具体分析。

③鲁迅为何提出“拿来主义”?④请找出具有讽刺意味的句子进行分析。

二、初读课文,初步把握1 朗读课文,解决生字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 -----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1、2段是揭露批判国民党政府在文化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荣和欺世惑众的可耻行为。

《拿来主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

《拿来主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

《拿来主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思想1.2 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1.3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朗读和翻译2.2 分析文章的论点和论据2.3 讨论文章的现实意义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文朗读和翻译3.1.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3.1.2 教师讲解生僻词语和难点句子3.1.3 学生翻译课文,检查理解程度3.2 分析文章的论点和论据3.2.1 学生找出文章的主要论点和论据3.2.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3.2.3 学生讨论文章的论证方法和技巧3.3 讨论文章的现实意义3.3.1 学生提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3.3.2 教师引导学生从现实角度思考文章的意义3.3.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不同观点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文朗读和翻译的评价4.1.1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和翻译进行评价4.1.2 学生对自己的朗读和翻译进行自我评价4.2 分析文章的论点和论据的评价4.2.1 教师对学生的论点和论据分析进行评价4.2.2 学生对自己的论点和论据分析进行自我评价4.3 讨论文章的现实意义的评价4.3.1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参与和观点表达进行评价4.3.2 学生对自己的讨论参与和观点表达进行自我评价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和参考资料5.2 教学PPT和多媒体课件5.3 相关议题的讨论材料和案例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文章背景和作者鲁迅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感受文章氛围6.2 探究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拿来主义的概念和内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拿来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6.3 互动交流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拿来主义的理解和观点教师点评学生分享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第七章:作业设计7.1 作业内容7.2 作业要求文章要有明确的主题和论点合理运用论据和论证方法文章结构清晰,语言表达准确7.3 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文章的思想内容、论证方法和语言表达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互相学习和进步第八章:教学拓展8.1 相关文章阅读教师推荐与《拿来主义》相关的文章,供学生自主阅读和学习8.2 话题讨论教师提出与拿来主义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和思考8.3 文化探究学生了解鲁迅其他作品和思想,进一步了解中国现代文学背景第九章:教学反思9.1 教师反思教师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学生提出对课堂教学的建议和意见教师听取学生的反馈,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第十章:教学计划10.1 课时安排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用于课文朗读和翻译,第二课时用于分析论点和论据,讨论现实意义10.2 教学进度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第十一章:教学评估11.1 课堂参与度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互动。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案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案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教案设计: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材版本: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观点。

2. 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

3. 能够运用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进行思考和表达。

教学重点:1. 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观点。

2. 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1. 文章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2. 论证方法的运用和表达。

教学准备:1. 教材:《拿来主义》课文。

2. 参考资料:相关背景资料、注释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拿来主义》,提问学生对的理解和期待。

2. 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其背景,引发学生对作者的好奇心。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观点。

2. 学生可以借助注释和参考资料,帮助理解课文。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观点。

2. 分析课文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观点。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互动交流,促进深入理解。

五、总结与作业(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运用课文中的论证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和总结与作业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课文《拿来主义》。

通过讲解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观点,掌握课文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

通过作业的布置,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论证方法,进行自己的思考和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六、深入分析(15分钟)1. 针对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

2. 让学生探讨文章中的比喻、讽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七、对比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寻找文章中的对比论证,分析其作用。

《拿来主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拿来主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拿来主义》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能够分析并评价作者对“拿来主义”的看法,以及其现实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拿来主义》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 分析并评价作者对“拿来主义”的看法,以及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难点1. 掌握作者运用讽刺手法表达观点的技巧。

2.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拿来主义”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拿来主义。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出不理解的地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内容,分析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精髓。

5.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运用拿来主义的实例,让学生体会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7.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拿来主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拿来主义》,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对课文《拿来主义》的基本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批判性思维的运用情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对拿来主义的态度,以及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拿来主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拿来主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拿来主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观点。

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和作者观点的介绍。

2. 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的解析。

3. 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观点。

2. 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3. 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拿来主义”的看法。

2.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和讽刺手法。

3.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观点。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文章,理解主要内容。

3. 解析文章: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4.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思考。

5.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自己的思考。

3.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观点。

2. 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思考。

3. 分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合作和交流。

4. 反思法: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

2. 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评估。

3. 学生讨论和思考能力的评估。

4.2 教学反馈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2.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促进交流和合作。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给予反馈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1. 文章文本:《拿来主义》原文。

2. 参考资料:关于文章背景和作者观点的参考书籍和文章。

3. 多媒体教学设施:投影仪、电脑等。

5.2 教学材料1. 课文阅读材料:《拿来主义》原文。

2. 练习题:针对文章内容设计的练习题。

3. 讨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案+统编版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案+统编版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案+统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拿来主义》的基本内容,掌握作者鲁迅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2)提高学生分析、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2)学会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评价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社会现实的情感。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拿来主义》的基本内容,掌握作者鲁迅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2. 分析、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难点问题的理解。

2.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批判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评价和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作品《拿来主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理解文章大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情况,进行讲解和答疑。

5. 批判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评价和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其学习积极性。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作者观点的掌握程度。

3. 批判性思维:评价学生在批判性思维训练中的表现,包括分析、评价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协作: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课后作业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拿来主义”的理解和看法。

部编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部编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统编新版必修上册《拿来主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揣摩课文中运用比喻、讽刺、反语和特定语境中词语的含义,体会鲁迅先生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本文在批判中立论的方法;分析和梳理文本层层推进的论证推理过程。

审美鉴赏与创造联系历史背景,准确理解文中特定语境中词语的含义,揣摩语言感情色彩。

体会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的情感。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能感受作者在对待中外文化上的拿来主义态度;能体会拿来主义的意义和非拿来主义的危害。

教学重点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发扬“拿来主义”精神,阅读中外作品时注意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教学难点领会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来论证论点的写作特色。

一、导入解题1.展示图片《花木兰》宣传海报。

这是十年前美国迪士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片,当时在全球席卷了3亿美元的票房,《功夫熊猫》十年后,美国梦工厂如法炮制,制作了动画片《功夫熊猫》,当它在北美播映的第一个周末,就以6000万美元的票房夺得冠军,这两个图片有何不同?认真观察,两个动画片的相同之处,并回答。

明确:都是美国借鉴了中国的元素,鲁迅称这种借鉴叫“拿来主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鲁迅的《拿来主义》,看看鲁迅先生能否给我们适当的建议。

2.写作背景简介。

文为时而作,这篇文章写作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现实针对性,那么鲁迅先生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这篇文章的?明确;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以及后来的国民政府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

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文章,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二、整体感知1.播放课文朗读。

2.字词检测。

3.拿来主义”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的?然后又是从哪一段开始阐述的?明确:在第二段提出,直到第七段才开始正面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2 《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2 《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12 《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拿来主义》教学设计【教学说明】在语言的运用上,鲁迅的杂文堪称现代杂文的典范。

其精当的比喻、形象化的勾勒、精炼传神的用词、巧妙的反语以及出奇的警句等艺术地表现了他的思想,给人以启迪之外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拿来主义》一文典型地体现了鲁迅杂文语言的特色,犀利幽默、丰富凝练,正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文心雕龙》中有言:“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鲁迅的语言艺术是与其精神思想互为表里的。

因此,在《拿来主义》一文的教学中,语言艺术和思想内涵是不可分割的,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文本的价值。

高二的学生对于鲁迅的杂文并不陌生,但对其杂文内涵的理解还是有困难的。

虽然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理性思考能力,能够较为容易地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但因为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加之他们对语言的感知力欠缺,因而学生在学此文时容易对文章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拿来主义的历史意义和经典价值以及鲁迅的思想等问题流于肤浅的认识,所以我尝试在梳理好文章论证思路的基础上,以对文章语言的品味为重点,通过朗读感受鲁迅杂文语言幽默的讽刺艺术和传达出的热情,从而深入理解文章的文化内涵和经典价值。

【教学设计】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了什么是拿来主义,就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样人才能成为新人,文艺才能成为新文艺。

可以说鲁迅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历程就充分体现了拿来主义的特点,但是这节课,我们也且不论他的经历和思想,我们就单说他杂文创作的语言,他是否也践行了“拿来主义”这一思想精髓了呢?在鲁迅的时代,其语言的使用环境与今天这个时代极为相似,语言的形式是极为丰富多元的,文言与白话并存,方言与西语齐飞,请同学们找一找在这篇文章中,鲁迅都拿来、占有了哪些语言。

参考: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有西方语言如摩登、魂灵、天堂、地狱等;有成语如残羹冷炙;有俗语“碰了一串钉子"、“不管三七二十一”等;总之在鲁迅的杂文中,对于古今中外的语言是先“拿来"、“占有”。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拿来主义(教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拿来主义(教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拿来主义》教案教学目标:1.知人论世,知作者,明背景。

2.理解什么是拿来主义以及为什么要拿来。

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4.通过学习本文,正确认识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问题,端正对待事物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2.理解什么是拿来主义以及为什么要拿来。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归纳总结法教学工具:多媒体白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于丹,因在百家讲坛里解读《论语》、《庄子》而暴得大名,被称为2006年的“超级女声”,一面是好评如潮,一面被炮轰的声音也是十分强烈,有人在博客上撰文《孔子真要被于丹弄哭了》、《中国进入文化奶妈时代》来质疑于丹。

并称他们的行为不是“醋意大发”,而是出于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

因为他们的初衷都是想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孔子,一部真实的《论语》。

面对《论语》、面对文化遗产,谁是对的,我们应该相信谁?今天我们讲的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将给出答案。

二、知人论世1.知作者鲁迅(l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1918年参任《新青年》编辑,并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等。

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对民主革命和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终因积劳成疾于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病逝。

一生著译近千万字,现有《鲁迅译文集》10卷、《鲁迅全集》16卷。

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世界语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影响广泛。

2.明背景文为时而作。

本文写于上世纪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30年代,国民党反动政府在政治上推行卖国主义政策,在文化政策及其活动上,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传统文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福建省连江县第三中学黄财武
教学目标:1.了解杂文相关知识,理清文章思路,培养语文能力。

2.学习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培养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目标一、二。

教学时数与设想:根据由整体到局部、由略读到精读的普遍认识规律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把握文章整体,粗略了解作者观点、思路和文体知识;第二课时细致品味文章的段、句、词及修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现在是五月了,假想我们到山上看到一棵野生的杨梅树,满树结满了诱人的果实。

这时我们就会本能地占有它,然后摘下鲜红肥润的杨梅,美美地吃起来。

如果不慎摘到烂果子,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扔掉;如果看到青果,我们会把它留在树上。

这就是鲁迅说的拿来主义。

在对待简单的生活问题时,我们都能本能正确地运用拿来主义。

但如果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问题时,许多人就困惑、迷惘了。

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就有许多知识青年乃至大学者都困惑、迷惘过。

二、启发思考
1.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说说看鲁迅的拿来主义是针对什么社会问题而提出的。

明确:继承文化遗产,接受外来文化。

提示:别的且不说,单是学艺上的东西,送古董,捧几张古画和新画,送梅兰芳。

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2.现在我们撇开课文,就说在对待“继承文化遗产,接受外来文化”上,可能会产生哪几种态度?
明确:全盘否定、全盘接受、消极逃避、辨正吸收。

3.我们现在来看看历史上,都有哪些态度?(见练习册,简介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

1919年五四前后,是中国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最集中、最剧烈的时期,与以往历次的文化革新不同,这次新文化的倡导者对旧文化几乎彻底发生了怀疑,传统中国似乎“老旧”得只剩下了小脚、八股文和染缸似的大家庭,“全盘西化”一呼百应。

可是没过多久,新文学的过分年轻、稚拙就让不少人大失所望,胡适的两个蝴蝶儿(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
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几乎成了笑谈。

人们发现,一味地模仿西方文化是学不来的,离开人家几千年的根基,这种模仿只能是呀呀学语。

于是,三十年代“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一度抬头。

这时,国民党政府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主张“全盘西化”。

在左翼文艺队伍中,一些人反对继承旧文化,反对吸收外国文化,造成思想混乱。

1934年6月鲁迅先生就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了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

不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

三、感悟作者思路
1.同学们还记得议论文思路吗?
明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何谓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怎样实行拿来主义?
3.作者是不是按我们的思路来写?那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将分析问题部分调整到前面去?明确:符合先破后立的驳论文写法;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代感。

具有政论性。

4.本文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别?
明确:运用比喻论证。

议论说理形象化。

文艺性。

大宅子──文化遗产
孱头──愚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鉴赏的逃避主义者
昏蛋──头脑发热,不分好坏、盲目排斥、全盘否定的虚无主义者
废物──失去自立能力,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鱼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鸦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东西
烟具──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姨太太──纯粹的糟粕
4.完成课后联系三。

说说本文语言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幽默犀利
四、文体知识
1.同学们看注释1,本文出自哪部集子?
明确:《且介亭杂文》
2.本文属什么文体?
明确:本文的文体是杂文。

3.何谓杂文?有何特点?
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

它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但以议论为主。

杂文,是直接而迅速的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

以短小精悍、活泼锋利为主要特点。

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是形象化说理。

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杂文有如下特点。

五、拓展延伸
1.试举历史上运用拿来主义的成功事例。

提示:胡服骑射、日本遣唐使、黄道婆学纺织
2.小组讨论:说说拿来主义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提示:改革开发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追星族学奇特发型服装,却不学明星的拼搏精神。

六、布置作业
将讨论结果写出100字左右的文字交进来。

七、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