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中国近代文学史11344资料汇总

合集下载

华南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学(闵定庆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学(闵定庆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学(闵定庆教授)中国近代文学辅导材料第一章近代中国社会与中国近代文化1.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自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这是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恰切概括。

近代社会的80年,是中国二千余年的封建政治制度动摇山崩溃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解体的时期,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和新兴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反抗外来侵略、反对封建专制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高涨的时期。

2.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动荡与危机。

近代80年,中国社会一直处于前所未有的动荡与危机之中,这突出地表现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也表现为近代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

民族忧患意识与探索。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入,西方列强与封建中国的强弱之势表现得日益明显。

“天朝大国”夜郎自大的迷梦被残酷的现实所粉碎,有识之士纷纷起而探求中国的出路。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先进的中国人怀着深刻的忧患意识探寻民族出路的历史。

从封闭到开放,向西方学习。

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以看作是中国社会由长期的封建闭关到走向开放的历史,是向西方学习的历史。

这种开放,是由不自觉、被迫走向自觉、主动的,这种学习,也经历了一个逐渐明确、深化的认识过程。

3.中国近代文化精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求变,民族进取精神的复苏。

致用,知识阶层的求实之风。

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发扬。

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精神的恢宏。

4.近代文化精神对近代文学产生的影响。

文学进化思想的确立。

文学观念和文学格局的变化。

爱国主义的伟大主题。

语言与文字合一,文学的通俗化倾向。

5.近代文学的爱国主义精神与以前有何不同?中国文学本来就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近代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使近代文学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与前不同的时代内容。

由于封建制度已进入末也,加以外国列强侵略,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所谓内不强则贼入,木朽蠹生,社会危机与民族危机相互激荡,因而,爱国主义在近代,表现为两个互相联系的大方面:一是揭露和批判封建末世的黑暗和腐败,呼吁社会变革,从唱出封建社会的挽歌,到写出否定封建制度的檄文。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参考书目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参考书目

华师文学院考研参考书目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初试参考书:0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第一册、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第三版),199502.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03.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04.周国光、张林林编.《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与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5.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06.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全四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复试参考书:01.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050101文艺学初试参考书:0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第一册、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第三版),199502.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03.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04.周国光、张林林编.《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与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5.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06.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全四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复试参考书:01.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初试参考书:0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第一册、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第三版),199502.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03.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04.周国光、张林林编.《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与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5.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06.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全四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复试参考书:01.叶蜚声、徐通锵主编.《语言学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050103汉语言文字学初试参考书:0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第一册、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第三版),199502.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03.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04.周国光、张林林编.《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与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5.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06.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全四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复试参考书:01.叶蜚声、徐通锵主编.《语言学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初试参考书:0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第一册、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第三版),199502.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03.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04.周国光、张林林编.《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与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5.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06.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全四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复试参考书:01.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050105▲中国古代文学初试参考书:0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第一册、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第三版),199502.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03.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04.周国光、张林林编.《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与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5.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06.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全四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复试参考书:01.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初试参考书:0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第一册、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第三版),199502.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03.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04.周国光、张林林编.《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与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5.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06.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全四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复试参考书:01.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05010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初试参考书:0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第一册、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第三版),199502.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03.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04.周国光、张林林编.《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与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5.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06.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全四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复试参考书:01.马学良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202.彭继宽主编.《土家族文学史》.湖南:湖南文学出版社,198003.速效星主编.《苗族文学史》.四川民族出版社,2003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初试参考书:0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第一册、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第三版),199502.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03.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04.周国光、张林林编.《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与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5.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06.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全四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复试参考书:01.陈惇、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02.朱维之等主编.《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03.【英】拉曼•塞尔登著,刘象愚等译,《文学批评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04.张秉真等著.《西方文艺理论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05.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汉语言文学教育需要的数据集

汉语言文学教育需要的数据集

B050113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的课程列表。

提示:点击下列课程或教程名称进入购买。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版本类型
00541 语言学概论6 语言学概论胡明扬语文2000年必考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7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陈洪、张峰屹北京大学2011年必考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7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陈洪、张峰屹北京大学2011年必考
11344 中国近代文学史6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上、下)(复印件)管林等中国文联1994年必考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6 中国现代文学史丁帆、朱晓进北京大学2011年必考
11501 中国当代文学史6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印件)陈其光暨南大学1992年必考
11346 近代汉语6 近代汉语概论袁滨上海教育2005年必考00821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4 现代汉语语法学(增订本)傅雨贤广东高等教育1994年4月第1次修订必考
00037 美学6 美学朱立元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必考04579 中学语文教学法4 中学语文教学法(含光盘)王世堪高等教育2005年必考
00540 外国文学史6 外国文学史孟昭毅北京大学2009年必考
06999 毕业论文(不计学分)(实践)0 与主考院校联系必考。

自考11342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自考11342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说明:局部资料参考是参考其他版本的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教程复习整理笔记第一章结论〔〕第二章民间文学的根本特征〔〕第三章神话〔〕第四章民间传说〔〕第五章民间故事〔〕第六章史诗〔〕第七章民间长诗〔〕第八章民间歌谣〔〕第九章民间谚语与民间谜语〔〕第十章民间说唱与民间小戏〔〕第十一章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第十二章各族民间文学的交流整合〔〕第十三章民间文学的语境〔〕第十四章民间文学田野作业与科学写定〔〕第十五章民间文学的审美价值〔〕第十六章民间文学的鉴赏与研究〔〕第十七章中国民间文学史略〔〕第十八章世界民间文学泛述〔〕第一章绪论1、识记:民间文学的含义、民间文学是广阔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

它运用口语的形式传述故事,展示生活,塑造形象,抒发情感。

它是广阔民众日常生活的组成局部之一,是他们认识社会、寄托理想、表达情感意愿的重要方式和渠道。

2、领会:中国民间文学事业的新开展 (试述民间文学在当代社会的开展变化)在这个多元文化大比拼的时代,每个民族都在努力高扬自己的文化旗帜。

于是,民间文学作为民族传统文化中最鲜明的符号,受到了来自政府和民间的共同重视。

民间文学可以分成原生态、再生态、和新生态三种类型。

原生态民间文学指现在仍活在民众口头和实际生活中的传统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正在逐渐衰亡。

再生态民间文学指经过整理和改编,转化为书面或视听文学样式的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转变形态后,重新走向千家万户,比以前传播更加广泛。

新生态民间文学指从当代社会生活中自然产生,反映人民某些意愿与时代风尚的新的故事、笑话、歌谣、谚语等,它们将不断涌现,恐怕永无枯竭之意。

借助电脑网络、手机、电视宽带等新的传媒技术,服务于民众生活的各种民间文学创作,得到了更大的开展。

3.领会:民间文艺学的性质 (谈谈对民间文艺学性质的认识)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集体创作与传承的语言艺术,民间文艺学如此是专门研究民间文学的一门科学。

民间文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指人民大众的口头文学创作,如神话、传说、故事、史诗、叙事长诗、歌谣、谚语、谜语、歇后语、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但不包括民间工艺美术和民间舞蹈。

(完整word版)中国近代文学史本科自考子资料

(完整word版)中国近代文学史本科自考子资料

中国近代文学史一、填空、单选、多选题1.中国近代文学史可分为如下四个时期。

(发韧期: 1840—1870;发展期: 1870—1894;繁荣期: 1894—1911;低潮期及新文学萌芽期: 1911—1919)2.在近代文学史上, 最先强调文学与时代关系的是(龚自珍和魏源)。

3.1895年, (严复)在天津的《直报》上发表了著名论文(《原强》)。

文中引述了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学说), 着重阐述了(“自然选择”)的思想。

4.在近代的文学通俗化运动中, 影响最大的当推(裘迁梁)。

他在1897年发表于《苏报》的著名论文(《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中, 旗帜鲜明地提出(“崇白话而废文言”)的口号。

5.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人物专写(“经世致用”的散文), 即他们主张(“经世致用”)。

6.1910年上海成立了进化团, 这一时期虽然时间只有17年, 但是在中国近代文学中, 是文学观念更新(最迅速), 文学理论成就(最突出), 文学创作(最繁荣)的时期。

7、沐浴着“新世纪曙光”诞生的《新青年》宣传文学革命, 发表了李大钊的《青春》、《今》、鲁迅的《我之节烈观》,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向封建文化发起猛攻。

8、西方文化对我国近代思想影响最大的是(赫胥黎的《天演论》)和(卢梭的《民约论》)。

《天演论》宣传了(达尔文的进化论),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是其主体精神。

9、(周桂笙)译的(《毒蛇圈》), 是当时用白话直译的较好的小说之一。

10、近代维新变法思想的真正产生和出现是在19世纪70、80年代, 其代表人物有(王韬、马建忠、郑观应、陈炽)等。

11、(郑观应)出版的(《盛世危言》), 从(八股文、桐城派古文和骈文)中解放出来, 它是创造(新文体)的一种尝试。

12.“宋诗运动”是鸦片战争前后一个较有代表性的诗派。

这一诗派(发其端)的是(程恩泽), 代表诗人有(何绍基、郑珍、莫友芝)》。

中国近代文学史11344-名词解释

中国近代文学史11344-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同光体a)指同治、光绪年间出现的诗派b)代表人物有陈三立、夏敬观、陈衍、郑孝胥、沈曾植、袁昶[c hǎn g]c)最早提出“同光体”的是陈衍,这一诗派的诗学理论专著是陈衍的《石遗室诗话》。

2、南社南社是随着中国革命同盟会的成立,以及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层的到来而出现的革命文学团体。

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虎丘张东阳祠正式成立。

柳亚子、陈去病、高旭是其主要发起者和组织者,成立的宗旨在于反抗满清,“反对北庭”。

南社诗学思想的主要内容:a)在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上,更强调文学的现实性和战斗性b)在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上,更注重创作的时代精神,强调诗歌应因时而变c)在文学反映的对象上,突出诗歌的民众性。

提倡“布衣之诗”。

d)在文学的表现形式上,反对宗派,强调诗人的主体意识。

3、湘乡派a)曾国藩是湘乡派的领袖,主要作家有号称“曾门四弟子”的薛福成、吴汝纶、黎庶昌、张裕钊,他们以中兴桐城派为己任,以曾国藩为湘乡人而得名。

b)湘乡派的文学主张:1)强调文学与时代的关系,倡言文章要“随时而变”,明确提出了“文章与世变相因”的主张。

2)发展了理学家“穷理而致用”和桐城派“经济天下”的思想,将“经济之学”纳入文学的范畴。

3)在文学创作上,曾国藩等人更强调从理出情。

曾国藩的“文章学”主张:1)曾国藩是湘乡派的领袖。

2)在梅曾亮泛泛而言文章要“随时而变”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文章与世变相因”,强调文学与时代的关系。

3)又在姚莹所鼓吹的为学所谓“义理、经理、文章、多闻”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将“经济之学”纳入文学的范畴,必须在“桐城”所规范的“义理、考据、词章”之外增加“经济之学”。

4)在文学创作上,强调“情”,更强调从理出情。

4、信达雅信达雅是近代翻译文学的一种标准,最早由严复提出,出自《天演论·译例》“信”是指为读者准确传达原作的内容“达”是指尽量运用他们所习见的表达方式“雅”是指通过艺术再现来加强原作风格以吸引读者。

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

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

第二十三章新时期文艺政策对文艺自身发展规律的重视和重新认识,为1980年“二为”方针(“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提出作好了理论和舆论准备。

关于“样板戏”1、“样板戏”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

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交响音乐:《沙家浜》。

样板戏:“样板戏”一词源于《人民日报》1967年5月31日的评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被确定为样板戏的文艺作品只有八个,它们是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后来也包括七十年代初江青指令编演的京剧《龙江颂》、《红色娘子军》、《平原作战》、《杜鹃山》等。

(1)革命历史题材方面:A、表现解放战争,如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罗广斌、杨益言《红岩》、峻青《黎明的河边》、茹志鹃《百合花》等。

B、表现抗日战争,如冯德英《苦菜花》、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知侠《铁道游击队》、冯志《敌后武工队》、刘流《烈火金刚》等。

C、表现革命斗争,如杨沫《青春之歌》、梁斌《红旗谱》、欧阳山《三家巷》、高云览《小城春秋》、王愿坚《党费》、《七根火柴》等。

(2)现实农村题材方面:如赵树理《三里湾》、周立波《山乡巨变》、柳青《创业史》、李准《李双双小传》、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马蜂《我的第一个上级》、西戎《赖大嫂》等。

2、塑造出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朱老忠、林道静、江姐、杨子荣、周炳、梁生宝、李双双、严志和、梁三老汉、盛佑亭等。

3、积淀成一种厚重的“红色经典”文化其核心是英雄主义、理想主义、集体主义。

第二十四章50、60年代小说概述(填空选择多)代表作品:《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存在的问题:“话剧加唱”的弊病“样板化”第四种剧本三种剧本:公式化、概念化地表现公“工、农、兵”的剧本“第四种剧本”:由剧作家刘川(笔名黎宏)在《第四种剧本》一文首次提出,它是“不属于上面三个框子的非概念化的戏剧剧作”。

自学考试-自考笔记11344中国近代文学史笔记

自学考试-自考笔记11344中国近代文学史笔记

1、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

2、晚清时期,维新派思想家、文学家视“开明智”为改革社会、振兴国家的关键,在文学界掀起了以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白话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学改良运动。

3、“小说界革命”重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改变小说是“小道”,“闲书”的传统观念。

倡导者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中阐述了小说的社会作用。

4、1915年9月陈独秀任主编的《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5、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绉议》,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6、胡适在《文学改良绉议》提出“以历史进化的眼光观之,则白话文学之为中国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可断言也。

7、1917年2月。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发表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8、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的重要文章。

——“人的文学”,是以合乎人性的人的灵肉一致的生活为是的文学。

早期还写有《平民文学》。

9、《人的文学》定义为“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

”10、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作为发起人的署名有12人,即周作人、朱希祖、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

有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

文学研究会是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11、被称为“异军突起”的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

发起人主要有7人,郭沫若、成仿吾等。

出版《创造季刊》、《创造月刊》。

他们尊重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

他们属于富有反抗精神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12、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中国当代文学是指从20世纪初至今的中国文学发展历程。

这段时间内,中国经历了许多社会、政治和文化变革,这些变革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和主题来复习中国当代文学史,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和思潮。

一、文学与社会变革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与社会变革密不可分。

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这两次重大的社会运动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新的创作空间。

五四运动则推动了文学的现代化进程,提倡以白话文写作,注重表达个体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社会变革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现代主义文学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批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以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以讽刺和批判的手法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

而胡适则提倡文学的个体主义和自由精神,他的《一个人的圣经》和《无用的人》等作品成为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三、抗战文学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抗战文学以抗击日本侵略者为主题,表达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抗争精神。

在这一时期,冯雪峰的《枪声》、巴金的《家》等作品被广泛传播,成为抗战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揭示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痛苦和困境,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坚韧。

四、社会主义文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

社会主义文学成为了主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和价值观。

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主要以表扬建设社会主义的英雄和模范人物为主题,如巴金的《家》和老舍的《茶馆》等作品。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学受到了严重的批判和审查,许多作家被迫停止创作,文学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五、后现代主义文学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以多元和个体化的视角探索现代社会的复杂性。

华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样题.

华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样题.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一、诗歌鉴赏:1、何绍基的《春江》:“几处渔村欸乃歌,轻烟染万峰螺。

乌篷摇入潇湘路,才信春江是绿波。

”①这首诗是写在作者游历北方和江南之后刚刚回到家乡写下的,在作者的眼中,家乡的山水之美,是无比美的,远比北方和江南一带的山水更加令人陶醉。

②作者不仅仅看到了家乡的美景,也听到了家乡渔夫美妙而愉快人歌声,从中感受到了家乡百姓富足的生活和百姓由此流露出来的欢欣放松的生活心态。

③在作者看来,家乡的山水美景和风土人情就是自己生命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旦重新回到家乡的怀抱,漂泊的心立刻感受到了归宿感,享受到了宁静,幽雅的文化的氛围,使灵魂彻底安顿下来。

④这首诗系统地调动了听觉,视觉和体觉以及联想等审美方式进行综合的描绘,创造了一幅极其优美的山水画卷,也创造了一个极度优雅的艺术意境。

2、丘逢甲的《元夕无月》:“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①这首诗是写在作者抗日失败潜回大陆三年之后写下的,作者居住在大陆三年,渡过了三个元宵节,惊异地发现:三个元宵节都没有看到圆圆的月亮,以至于作者深刻地怀疑月亮是否仍然留在故土台湾,或者月亮不愿意追随作者回到内地。

②由月亮引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作者的祖籍焦岭,成长在台湾,在作者看来,这两个故乡是连成一体,不可分割的,但恰恰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割让了台湾,让台湾落入日本殖民主义者的魔掌,从此海天相隔,骨肉分离。

③作者从一个侧面愤怒地控诉了清政府的投降主义政策路线,指出清政府在东西方列强面前一味地割地赔款,出卖民族利益,是典型的腐败无能,也希望通过广大国民的抗争,触动朝廷,影响朝野,进而振兴中华。

④作者愤怒地控诉了日本殖民主义、军国主义的野蛮行径,对于日军侵占台湾表达了强烈的抗议。

希望全国同心协力打败日本军国主义,将日军赶出台湾,实现祖国的统一。

3、蒋智由的《有感》:“落落何人报大仇?沉沉往事泪长流。

凄凉读尽支那史,几个男儿非马牛!”①这首诗是写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噩耗传来之时,作者感受到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耻辱,为中国军队的失败,为割地赔款条约的签订悲痛不已。

华师中国近代文学史11344资料汇总

华师中国近代文学史11344资料汇总

一、选择、填空1、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文学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

2、中国近代文化精神主要表现在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发扬。

3、人心思变,要求“以变应变”是近代中国人的心理特征之一。

4、1895年,严复在天津的《直报》上发表论文《原强》,文中引述了英国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学说。

5、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于1898年以《天演论》为题正式出版。

6、西方近代文化的科学与民主精神的传播,影响了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部分地改变了近代中国人的心理素质、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性格特征。

7、进化的文学发展观表达得最为明确系统的是王国维。

8、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在近代文学的各个领域中,几乎都得到了表现。

9、黄遵宪是近代最先明确提出言文合一主张的人。

1864年他在《杂感》中提出我手写吾口,1887年他在《日本国志》中对这种思想作了明确的表述。

10、在近代的文学通俗化运动中,影响最大的是裘廷梁。

他于1897年发表于《苏报》的论文《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中提出“崇白话而废文言”的口号。

11、近代文学的分期原则是按照以文学发展为依据并参考历史发展的文学史分期原则。

12、近代文学出现了古代文学中所没有的许多新题材,如反帝题材、华侨题材、资产阶级维新运动题材、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题材、外国现代生活题材等。

13、中国近代文学题材的扩大,新人物、新意境、新思想、新名词的出现,新的艺术手法的吸取,都无不与西方文化的撞击有关。

14、近代文学中的审美意识在文学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上,向着文学为大众、为民族、为人生的审美观念的飞跃和转化。

15、由于中国近代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致使文学的读者群也日益扩大,逐渐形成以工、农、商、学、兵为主体的新的读者群。

16、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爱国主义诗人有龚自珍、魏源、张维屏、张际亮、朱琦、林昌彝。

17、早期的康有为写了不少感慨时事、关心国家安危的诗歌,如《过虎门》、《感事》、《出都留别诸公》等。

广东省2020年1月自考中国近代文学史(11344)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2020年1月自考中国近代文学史(11344)试题及答案

2020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近代文学史试题(课程代码1134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1897年在《苏报》上发表《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一文并正式提出“崇白话而废文言”口号的人是A.梁启超B.裘廷梁C.谭嗣同D.黄遵宪2.京剧是由徽调二黄和汉调西皮为主要唱腔形式发展起来的,因此京剧又称A.昆曲B.越剧C.皮黄D.秦腔3.谭献除词作之外,关于词学的言论颇多,这些言论在其去世之后由门人徐珂编辑为A.《复堂词话》B.《白雨斋词话》C.《箧中词话》D.《箧中词》4.在近代词坛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陈三立誉为“近世词宗”的是A.况周颐B.王国维C.朱孝臧D.文廷式5.“愿奋然自拔,一洗从前羞耻垢。

若安作同铸,恢复江山劳素手。

”这首诗的作者是A.梁启超B.柳亚子C.秋瑾D.蒋智由6.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不止一位诗人以《己亥杂诗》为题,创作了思想成就与艺术都相当出色的组诗。

下列诗人中,曾写过《己亥杂诗》的是A.张维屏和黄遵宪B.魏源和龚自珍C.龚自珍和黄遵宪D.康有为和龚自珍7.下列不属于...新诗派特色的是A.炽热的爱国情怀与深沉的忧时忧民之思B.清新的时代气息C.民主主义的启蒙思想D.现实主义的诗风8.南社诗人中发表《寄南社同人》明确提出“须从旧锦翻新样,勿以今魂托古胎”主张的是A.柳亚子B.高旭C.陈去病D.马君武9.于1899年写作《夏威夷游记》并正式提出“诗界革命”口号的人是A.康有为B.梁启超C.柳亚子D.曾国藩10.维新变法思想达到顶峰、文学革新运动也得到蓬勃发展的时期是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80年代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初11.于1871年翻译德国《祖国歌》的翻译者是A.林纾B.周桂笙C.马君武D.王韬12.1898年,梁启超在他主办的《清议报》上开辟了第一个专门发表新诗派诗作的专栏是A.“诗界潮音集”B.“新学诗”C.“诗文辞随录”D.“杂歌谣”13.写下“译才并世数严林”赞美林纾、严复二人译作的诗句的是A.康有为B.梁启超C.柳亚子D.苏曼殊14.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报刊政论散文集《弢园文录外编》的作者是A.王韬B.郑观应C.冯桂芬D.梅曾亮15.冯桂芬的散文以政论为主,其散文集名为A.《校邠庐抗议》B.《夏庄卫生书》C.《采西学议》D.《扶桑日记》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精品课程资料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精品课程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精品课程资料一、华中师范大学:1、课程该矿2、教师风采3、课程建设4、多媒体教材5、多媒体课件6、教学实录7、学术研究8、学生成果9、教学对话10、教学资讯二、延大1、课程首页2、教师简介3、课程简介4、课程体系5、教学视频6、阅读书目7、复习思考8、师生互动一、教师简介何满仓,男,汉族,1955年生,陕西省洛川人,中共党员,延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与研究,讲授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中国现代经典作家作品研究、中国现代小说研究、名作欣赏、鲁迅研究等硕士研究生以及本科课程的教学工作,延安大学文学院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之一。

曾获“教学质量优秀奖”、“教学改革成果奖”。

先后承担“鲁迅与延安文艺运动研究”、“党中央在延安13年文艺史料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精品课程建设”、“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改革”等科研与教改项目。

主编“学生版经典赏析”《丁玲小说》、参编教材《中国新文学六十年》等。

近年来,在《学术界》、《甘肃社会科学》、《电影文学》、《时代文学》、《重庆师范大学学报》、《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延安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现主要从事“延安文艺”和“现代著名作家”研究。

主要学术成果:1、延安文艺: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杂交融合《学术界》2006、62、《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演进与流变》《甘肃社会科学》2004、33、郁达夫小说创作非理性倾向成因及当代启示《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5、64、论现代散文演进中创型与繁荣《社会科学论坛》2005、115、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的女性书写《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6、56、冷静审视女性本体-----论张爱玲小说对女性自身的体认《电影文学》 2007、57、论中国新文学建构的正确路向《时代文学》 2006、18、郁达夫与游记散文《电影文学》2008、29、幽默与讽刺:中国现代喜剧发展的两条路径及特点《时代文学》2005、510、非理性倾向铸就的文本特征《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5、511、非正面的社会关心——论林语堂后期的小品散文《西华大学学报》 2006、4期12、论中国现代诗歌的艺术流变与形式体制建构《河西学院学报》2006、413、对中国新文学政治化的反思《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4、现代文化思潮投射下的文学母题《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5、615、主编:学生版•名家精品阅读之旅••丁玲小说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6版王俊虎(1974—)男,陕西大荔人,1997年毕业于延安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

华中师范大学2010-2013年中国近现代史考博真题

华中师范大学2010-2013年中国近现代史考博真题

华中师范大学2010-2013年中国近现代史考博试题
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中国近现代史考博试题论述题
1、晚清政权变更及其影响
2、试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战时体制
3、结合研究成果,论述最近十年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主要理论与方法
经济-社会史方向专业课
1、对国家社会理论的理解
2、结合海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简述商人的活动和影响
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中国近现代史考博试题
名词解释
总理衙门、丁未政潮、南洋劝业会、戴季陶、左翼文化运动
论述:
1、列举学术界关于中国近代历史开端的主要观点,并谈谈你个人的看法;
2、辛亥革命前后民族主义思想的变化及其原因;
3、民国时期中国政府的废约与改订新约运动;
4、比较分析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动
经济-社会史方向专业课
社会变迁理论的学术动态及其代表著作(大致意思是这样)经济-社会史的理解
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中国近现代史考博试题
名词解释:
冯桂芬<校芬庐抗议> 戴季陶……
论述:
史学界关于辛亥革命性质与成败的研究述评
抗战时期的宪政运动
*经济社会史方向
材料题选了严复《论史之亟变》中的一段,要求翻译、解读。

论述题有个对新社会史的看法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论述:
1、近代耕织结合模式的变动
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中国近代史考博试题
1. 李鸿章功过论评价
2. 评价抗战时期的国民党正面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参考书目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参考书目

华师文学院考研参考书目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初试参考书:0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第一册、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第三版),199502.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03.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04.周国光、张林林编.《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与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5.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06.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全四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复试参考书:01.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050101文艺学初试参考书:0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第一册、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第三版),199502.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03.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04.周国光、张林林编.《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与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5.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06.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全四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复试参考书:01.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初试参考书:0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第一册、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第三版),199502.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03.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04.周国光、张林林编.《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与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5.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06.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全四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复试参考书:01.叶蜚声、徐通锵主编.《语言学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050103汉语言文字学初试参考书:0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第一册、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第三版),199502.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03.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04.周国光、张林林编.《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与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5.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06.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全四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复试参考书:01.叶蜚声、徐通锵主编.《语言学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初试参考书:0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第一册、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第三版),199502.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03.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04.周国光、张林林编.《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与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5.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06.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全四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复试参考书:01.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050105▲中国古代文学初试参考书:0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第一册、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第三版),199502.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03.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04.周国光、张林林编.《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与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5.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06.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全四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复试参考书:01.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初试参考书:0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第一册、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第三版),199502.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03.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04.周国光、张林林编.《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与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5.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06.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全四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复试参考书:01.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05010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初试参考书:0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第一册、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第三版),199502.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03.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04.周国光、张林林编.《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与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5.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06.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全四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复试参考书:01.马学良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202.彭继宽主编.《土家族文学史》.湖南:湖南文学出版社,198003.速效星主编.《苗族文学史》.四川民族出版社,2003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初试参考书:0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第一册、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第三版),199502.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03.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04.周国光、张林林编.《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与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5.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06.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全四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复试参考书:01.陈惇、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02.朱维之等主编.《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03.【英】拉曼•塞尔登著,刘象愚等译,《文学批评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04.张秉真等著.《西方文艺理论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05.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填空1、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文学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

2、中国近代文化精神主要表现在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发扬。

3、人心思变,要求“以变应变”是近代中国人的心理特征之一。

4、1895年,严复在天津的《直报》上发表论文《原强》,文中引述了英国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学说。

5、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于1898年以《天演论》为题正式出版。

6、西方近代文化的科学与民主精神的传播,影响了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部分地改变了近代中国人的心理素质、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性格特征。

7、进化的文学发展观表达得最为明确系统的是王国维。

8、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在近代文学的各个领域中,几乎都得到了表现。

9、黄遵宪是近代最先明确提出言文合一主张的人。

1864年他在《杂感》中提出我手写吾口,1887年他在《日本国志》中对这种思想作了明确的表述。

10、在近代的文学通俗化运动中,影响最大的是裘廷梁。

他于1897年发表于《苏报》的论文《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中提出“崇白话而废文言”的口号。

11、近代文学的分期原则是按照以文学发展为依据并参考历史发展的文学史分期原则。

12、近代文学出现了古代文学中所没有的许多新题材,如反帝题材、华侨题材、资产阶级维新运动题材、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题材、外国现代生活题材等。

13、中国近代文学题材的扩大,新人物、新意境、新思想、新名词的出现,新的艺术手法的吸取,都无不与西方文化的撞击有关。

14、近代文学中的审美意识在文学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上,向着文学为大众、为民族、为人生的审美观念的飞跃和转化。

15、由于中国近代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致使文学的读者群也日益扩大,逐渐形成以工、农、商、学、兵为主体的新的读者群。

16、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爱国主义诗人有龚自珍、魏源、张维屏、张际亮、朱琦、林昌彝。

17、早期的康有为写了不少感慨时事、关心国家安危的诗歌,如《过虎门》、《感事》、《出都留别诸公》等。

18、19世纪70年代开始,一大批早期维新派作家进一步改革了散文创作,出现了突破桐城派藩篱的某些倾向。

如王韬的《弢园文录外编》、薛福成的《筹洋刍议》、郑观应的《盛世危言》、陈炽的《庸书》、马建忠的《适可斋纪言纪行》、黎庶昌的《西洋杂志》等。

19、1895—1897年间,谭嗣同、夏曾佑、梁启超提倡“新学之诗”,开始创作多“寻扯新名词以表自异”的新诗。

20、梁启超的散文《清代学术概论》,形成了“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的“新文体”。

21、传奇剧本有梁启超的《新罗马》、《劫灰梦》。

22、《新青年》宣传文学革命,发表了李大钊的《青春》、《今》,鲁迅的《我之节烈观》,胡适的《文学改良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向封建文化发起猛攻。

23、反帝反封建的时代主题是中国近代文学的基本特性,从鸦片战争时期的文学创作中就开始表现出来。

其标志是对渐趋崩溃的封建社会进行历史的批判和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文学潮流的形成。

24、西方文化对我国近代思想界影响最大的是赫胥黎的《天演论》和卢梭的《民约论》。

25、光绪末翻译的外国书籍已有533种。

26、在社会思潮方面,出现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思想,如社会进化论、民族民主革命、男女平权、妇女解放等思想。

27、林纾一人所译的小说,已刊未刊者加在一起,达183种之多。

28、周桂笙译的《毒蛇圈》是当时中国最早的用白话直译的小说。

29、梁启超在戊戌政变后逃往日本,先后在日本创办了《清译报》、《新民丛报》、《新小说》、《政论》、《国风》等报刊。

30、“宋诗运动”代表诗人有程恩泽、何绍基、郑珍、莫友芝、江堤、金和。

31、龚自珍较好地继承了袁枚“性灵”说的精髓。

32、梁启超在《清议报》开辟“诗文辞随录”专栏,在《新民丛报》开辟“诗界潮音集”专栏,在《新小说》开辟“杂歌谣”专栏,作为新派诗的主要阵地。

33、“小说界革命”的口号是梁启超于1902年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来的。

34、南社从1909年至1923年为止,共举行雅集24次,出版南社机关刊物南社丛刻22集。

35、宋诗派标榜宋诗,以苏轼、黄庭坚为宗。

36、宋诗派的诗学观点仍建立在儒学“温柔敦厚”诗教基础上。

37、“曾门四弟子”是薛福成、吴汝纶、黎庶昌、张裕钊。

38、曾国藩打着“中兴桐城”的旗号,选辑《经史百家杂钞》,用以扩充《古文辞类篡》的界域。

39、《艺概》分为《文概》、《诗概》、《词曲概》、《赋概》、《书概》、《经义概》六个部分。

40、“同光体”,是指同治、光绪年间“诗人不专宋盛唐者”的一个诗歌流派。

标举“开元”、“元和”、“元佑”的“三元”之说,“合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之”。

41、“同光体”诗派的代表人物有陈衍、陈立三、夏敬观、郑孝胥、沈曾植、袁昶。

42、陈衍的《石遗室诗话》是“同光体”诗派诗学理论的重要专著。

43、《射鹰楼诗话》的作者是林昌彝。

44、1899年,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中正式提出了“诗界革命”的口号,同时提出“文界革命”。

45、1909年11月13日,南社在苏州虎丘张东阳祠正式成立。

46、在近代社会激变的年代里,随着外来文化的大量涌进,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发生了全面的冲突与交汇,如西方进化自然观,卢梭的天赋人权论,康德、黑格尔的美学,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等,被介绍到我国,逐渐形成了以进化论为主线的中外哲学思想杂糅的哲学氛围。

47、魏源不但从正面提出了变法的要求,而且最早从正面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理论。

他在林则徐编篡的《四洲志》的基础上扩充增补而成的《海国图志》这一有关世界知识的书籍,使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逐渐地认识世界并认识自己。

48、黄遵宪的一些诗作,如《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等,别具风味地表述了自己幼稚的社会和自然的科学见解。

49、在《人境庐诗草序》中,康有为在清醒认识现实的基点上,盛赞黄遵宪的诗作“精深华妙,异境日辟”。

提出“采欧美人之长,荟萃熔铸”。

50、康德、叔本华这些西方哲贤对王国维一生所走过的学术道路,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51、在维新变法前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对日本进行过一系列的研究和介绍,先后出现了不少研究日本的著作。

如《谈瀛录》、《扶桑日记》、《游历日本图经》、《日本新政考》、《东槎见闻录》、《使东述略》、《使东杂咏》等。

52、黄遵宪既是中国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又是日本文化的介绍者。

他于1879年和1889年先后完成了《日本杂事诗》和《日本国志》。

53、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和《日本国志》,启发了国内维新派以日本明治维新为蓝图实行变法。

54、黄遵宪创作了许多反映日本历史、歌咏名胜古迹、描写风俗习惯的诗篇,它有助于我国人民对日本的认识和了解。

如《西乡星歌》、《不忍池晚游诗》、《樱花歌》、《都踊歌》等。

55、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发表在《新小说》第一号上。

56、梁启超创作出中国第一部标明为“政治小说”的《新中国未来记》,演述维新派的政治理想。

57、新派诗的主要代表有:梁启超、康有为、黄遵宪、谭嗣同、夏曾佑、蒋观云、丘逢甲。

58、“四种力”指的是小说“支配人道”的“熏、浸、刺、提”四种艺术感染力。

59、王维国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60、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后又办《国闻汇编》,所译述的《天演论》,便是在“汇编”旬刊第二期上开始连载。

61、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卷头凡例里提出信、达、雅“三点论”,是近代中国最早的翻译理论。

62、马君开是我国最早翻译英国拜伦《哀希腊歌》全篇诗作的作家。

63、曾朴与丁祖荫(初我)、徐念慈(觉我)一起被视为“清末介绍西洋思潮的常熟三巨子”。

64、曾朴特别喜欢法国浪漫派的作品,是介绍翻译法国文学的拓荒者和奠基人。

65、从曾朴的整个文学翻译活动来看,是以介绍法国戏剧文学为中心。

66、《域外小说集》标志着中国“直译”小说的开始。

67、《域外小说集》是中国第一部直译小说集。

68、《晚清两大家诗钞题辞》、《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情圣杜甫》、《屈原研究》是梁启超后期所撰写的。

69、王国维撰写了如《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红楼梦评论》、《屈子文学之精神》、《论哲学家与美术家之天职》等论文,首次把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美学原理以及科学分析方法引进中国的文学批评。

70、王国维自1907年至1921年期间所著的《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等著作。

71、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发表于1904年,是作者运用叔本华的美学观,通过哲学的思辨比较系统地研究《红楼梦》的专论。

72、郭沫若指出:《宋元戏曲考》最具总结性和学术性价值,被誉为“不仅是拓荒性的工作,前无古人,而且是权威的成就,一直领导着百万的后学”。

73、王国维通过对我国古典戏曲源流的考察、比较和分析,第一次揭示了“真戏曲”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74、鲁迅撰写的《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斯巴达之魂》、《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破恶性论》(未完稿)等宣传科学和文化思想的重要论文。

(即鲁迅早期作品)75、出现于鸦片战争前后的爱国诗人的反侵略的爱国诗章,如魏源的《江南吟》、《秦淮灯船引》、《寰海十章》,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张维屏的《三元里》,张际亮的《食肉叹》、《浴日亭》,金和的《围城纪事六咏》,贝青乔的《咄咄吟》,林昌彝的《杞忧》。

76、黄遵宪的《今别离》以电报、摄影、轮船、东西半球昼夜相背等近代科学知识和技术来表现离愁别绪的传统主题。

77、黄遵宪现存的一千多首诗中,大部分是政治诗、时事诗,是纪史议政的史诗。

如:《悲平壤》、《东沟行》、《哀旅顺》、《哭威海》、《降将军歌》、《度辽将军歌》、《马关纪事》、《台湾行》,读他的诗,犹如一部诗体中国近代史。

78、秋瑾写了一些文字极其通俗,在形式上有重大突破的政治鼓动诗,如《同胞苦》、《勉女权歌》。

79、秋瑾所写的白话诗的尝试,有《同胞苦》、《勉女权歌》。

80、柳亚子说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南社的天下。

”81、林则徐的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82、近代主要诗人创作的大型组诗有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魏源的《寰海十章》、姚燮的《南辕杂诗一百八章》、贝青乔的《咄咄吟》、金和的《围城纪事六咏》、赵函的《十哀诗》、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和《己亥杂诗》;丘逢甲的《离台诗》和《澳门杂诗》。

83、丘逢甲是新派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丘逢甲的作品集有《岭云海楼诗钞》。

84、广东胡晓岑的《火轮船歌》以新事物入诗,融合时事,笔力奇伟,比黄遵宪的《今别离》早了16年。

85、鸦片战争前后,以张惠言、周济为代表的常州词派,乘浙西词派衰颓之机,以比兴寄托相号召,响应者风从,遂有常州词派的崛起。

86、蒋春霖是鸦片战争后成就最高的一位词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