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小班数学教案
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精选10篇)
![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6bebcf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6b.png)
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精选10篇〕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精选10篇〕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涂一涂、想一想等活动,使学生能根据图形之间的排列认识物体的一些简单规律。
2. 理解一些事物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掌握寻找规律的方法,并能运用找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才能和逻辑推理才能。
3.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寻找规律的习惯,感受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利用所学知识能自己创造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会找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并能用语言简单描绘规律。
教学难点: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的方法,并学会创造规律。
教学过程:课前游戏:1.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先和老师做个游戏,仔细观察我是怎么做的,看懂了就和老师一起玩。
拍手、拍肩……拍手,猜一猜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动作呢?你是怎么想到的?评价:你们真会观察。
2.谁能像老师这样领着大家也做一个这样有趣的游戏?(2个)好玩吗?一会课上会有更有趣的游戏等着你们呢。
准备好了吗?上课。
一、比赛中感知规律(这样的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考虑、尝试的时机,在游戏中感知规律存在的同时,初步感知了规律的价值。
)激趣导入,感知规律:1.同学们,我们先来男女生比赛,比比谁的记忆力好,老师这里有两组图片,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按顺序都记下来,男生记第一组,女生记第二组,开场。
预设:女生记得快。
问:女生记得这么快?为什么男生记不下来?生1:女生记得是重复的或者有规律的。
生2:女生记得简单。
男生记得乱。
小结:奧,原来不是男生的记忆差,是女生总是记得兔蘑菇,兔蘑菇是有规律的。
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有规律排列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找规律。
(补充板书:找规律)二、情境中发现规律1、创设情境:再过几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看(出示主题图),这些孩子把教室布置得多漂亮呀,他们都是用什么布置的?在漂亮的彩旗、灯笼、小花中还藏着数学机密呢。
小班数学教案《找规律》
![小班数学教案《找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d7680d6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14.png)
小班数学教案《找规律》一、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学习按物品的规律进行排序,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2. 帮助幼儿理解规律的概念,并初步掌握寻找规律的方法。
3. 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掌握按物品的规律进行排序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理解规律的概念,并初步掌握寻找规律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小兔子和它的花园的故事,小兔子有一个花园,花园里的花朵按一定的规律排列,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花朵的排列规律,从而引出找规律的学习。
2. 基本环节:教师出示一些实物或图片,例如不同颜色的珠子、不同形状的积木等,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
然后教师示范按物品的规律进行排序,让幼儿理解规律的的概念和方法。
接下来,教师让幼儿通过实物或图片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按物品的规律进行排序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幼儿理解规律的的意义。
3. 拓展环节:教师通过游戏和活动来巩固幼儿对找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小指挥家”的游戏,或者让幼儿在画有不同规律排列的图片上标注相应的规律等。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理解日历的排列规律等。
4. 结束环节:教师通过总结和评价等方式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总结。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延伸活动等方式引导幼儿继续学习和探索比如可以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与找规律相关的物品并尝试进行排序等。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实物教学、游戏教学和互动教学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以直观演示、操作练习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和说一说等动作来感知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互动游戏等多种手段相结合以图片、动画等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从而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提高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找规律》幼儿园教案(通用15篇)
![《找规律》幼儿园教案(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f69f70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09.png)
《找规律》幼儿园教案(通用15篇)《找规律》幼儿园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学习按某一特征有规律地间隔排列规律排列。
2、在探索寻找活动中,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有规律排序。
3、培养幼儿有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幼儿创造力。
活动准备1、趣味练习-规律2、各种颜色的木块、几何图形、贴绒图案若干。
3、操作卡片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一、自由探索。
1、以游戏:“寻宝”引入活动。
让幼儿寻找藏在“草地”上的卡片,打开卡片看看上面有些什么?2、讨论卡片上不同的变化,说说它们的排列规律。
二、发现规律。
1、观察卡片上物体的排列,让幼儿感知物体排列的次序规律。
学习按颜色、几何图形、图案间隔排列的方法。
2、请幼儿补规律。
找出卡片上物体的规律,想想接着应该排什么?3、幼儿动手操作把缺的补上去,将规律补完整,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补。
三、尝试自由排列。
1、介绍各组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1)按颜色排列。
选择两种或三种颜色的木块进行间隔排列。
(2)按几何图形排列。
选择两种或三种几何图形进行间隔排列。
(3)按图案排列。
选择两种或三种图案进行间隔排列。
2、幼儿自选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地尝试进行有规律排列。
3、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找规律》幼儿园教案篇2【活动目标】1、学习在9格内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规律地进行排序。
2、对思维训练活动感兴趣,愿意用语言说出排序的规律。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教具:白板课件《找规律》、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移动白板、6组小动物图片、白板笔。
学具:幼儿人手一套9格及小动物学具。
【活动过程】一、复习游戏,唤醒已有经验。
1、导入。
师:“今天我带来了两位好朋友,它们在哪呢?”2、游戏“排队”,复习ABAB模式。
二、学习按规律进行4格间隔排序。
1、出示2个小动物图片和两层楼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师幼一起帮老虎和狮子分房间。
幼儿园小班优秀数学公开课教案《找规律》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优秀数学公开课教案《找规律》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626a68e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2.png)
幼儿园小班优秀数学公开课教案《找规律》含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发现生活中简单的规律。
2.能够用语言表达发现的规律。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1.物品准备: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卡片、小汽车、小动物玩具等。
2.环境准备:将教室布置成有趣的游戏场景,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活动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颜色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卡片颜色,引发幼儿对颜色规律的思考。
2.教师出示一张形状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卡片形状,引发幼儿对形状规律的思考。
二、基本环节1.游戏一:找颜色规律(1)教师出示一组颜色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颜色规律。
(2)教师与幼儿一起用语言表达发现的规律。
(3)教师将颜色卡片打乱,引导幼儿重新排列,巩固颜色规律。
2.游戏二:找形状规律(1)教师出示一组形状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形状规律。
(2)教师与幼儿一起用语言表达发现的规律。
(3)教师将形状卡片打乱,引导幼儿重新排列,巩固形状规律。
3.游戏三:找物品规律(1)教师出示一组小汽车和小动物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物品规律。
(2)教师与幼儿一起用语言表达发现的规律。
(3)教师将物品打乱,引导幼儿重新排列,巩固物品规律。
4.游戏四:生活中的规律(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规律,如衣服的条纹、桌布的花纹等。
(2)教师与幼儿一起用语言表达发现的规律。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发现的规律。
2.教师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反思】优点:1.活动设计新颖有趣,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发现规律,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不足:1.活动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部分环节时间过长,导致其他环节时间紧张。
2.教师在引导幼儿发现规律时,语言表达不够准确,有时会让幼儿产生困惑。
3.活动结束后,教师未能及时对幼儿进行评价,巩固幼儿的学习成果。
改进措施:1.优化活动时间安排,确保每个环节的时间充足。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8d27a897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8.png)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一、课堂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数列的概念;2.能够发现数列中的规律,并利用规律求出下一个数;3.能够理解数列中的通项公式;4.能够独立应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步骤1.导入出题人设置了一道数列题目,试图引导学生发现数列中的规律。
2.概念讲解出题人讲解了数列的概念,即由若干个数按照一定的规律排成的一组数。
3.发现规律出题人让学生一起寻找前两个数,前三个数,前四个数……的规律,进而发现通项公式。
4.讲解通项公式出题人讲解了通项公式的概念及求法,以及其在数列中的应用。
5.巩固练习出题人设计了一系列练习,让学生巩固数列的应用。
6.实际应用出题人提供了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运用数列的知识进行分析与解决。
三、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出题人发现学生对于数列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深入,有一定的困难。
当出题人向学生提出数列题目时,有的学生不知道从何入手,不明白该如何解决问题。
而当出题人讲解数列的概念和找规律的方法时,有的学生并没有完全听懂,并且一些抽象的概念难以打动学生的认知。
出题人需要找到更好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出题人认为,应该在教学前先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将数列问题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认识水平。
在概念讲解环节中,应该引入生动的例子,将抽象的概念进行具体的解释和说明,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运用。
并且可以通过使用游戏等互动方式,让学生更快地掌握数列的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数列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中,出题人可以适当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学生的思维会随着他人的发言而拓宽,也能够更有效地理解数列的应用。
综上所述,在数列的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采取多种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列的知识,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幼儿园小班教案:《找规律》教学设计
![幼儿园小班教案:《找规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9a36a2e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e0.png)
幼儿园小班教案:《找规律》教学设计(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实习报告、自我鉴定、幼儿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教学设计、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internship reports,self-evaluation, early childhood lesson plans, primary school lesson plans, junior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designs, other sample articles, and so on.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幼儿园小班教案:《找规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预设及准备】总体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
《找规律》小班数学教案
![《找规律》小班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4ab49d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1.png)
《找规律》小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物品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学习找规律的方法。
2.运用规律进行物品的排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发现物品排列的规律。
2.教学难点:运用规律进行物品的排列。
四、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颜色的小球、小卡片、小木棒等。
2.学具:每组学生一套相同的小球、小卡片、小木棒等。
3.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一串颜色各异的小球,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小球的颜色。
2.邀请学生上台摸一摸小球,感受小球的大小、形状。
(二)探索规律1.老师将小球按照红、黄、蓝的顺序排列,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找出小组内排列的规律。
(三)实践操作1.老师出示小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不同数量的点,要求学生按照点数找出规律。
2.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将卡片按照规律排列。
3.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拓展延伸1.老师出示小木棒,要求学生用小木棒摆出不同的形状,找出规律。
2.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用小木棒摆出各种形状。
2.学生分享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3.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并提出改进意见。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家长协助孩子收集家中物品,尝试找出物品的排列规律。
2.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一份关于“找规律”的绘画作品。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观察、讨论中发现了规律。
2.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沟通、交流,培养了团队意识。
3.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七、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
2.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
3.学生对规律的发现和运用能力。
2024年度《找规律》幼儿园教案(精选2024)
![2024年度《找规律》幼儿园教案(精选2024)](https://img.taocdn.com/s3/m/6dec2b78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f5.png)
组织相关主题的手工制作活动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材料的特点,思考如何按照规律 进行制作。
设计以“找规律”为主题的手工制作活动,如制作顺序 排列的珠串手链、按规律涂色的画纸等。
2024/3/23
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艺 术审美能力。
25
推荐相关读物,丰富幼儿知识视野
推荐一些与“找规律”相关的幼儿读物, 如《奇妙的数学》、《数学小天才》等。
9
练习环节:巩固所学知识
操作练习
提供多种操作材料,如积木、图 案卡片等,让幼儿在动手实践中
巩固找规律的方法。
游戏练习
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如“规律 接龙”、“规律拼图”等,让幼 儿在游戏中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和
应用。
生活应用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和应 用规律,如整理玩具、排队等, 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注幼儿在找规律活动中的思维方式 和策略,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2024/3/23
通过比较幼儿在教学前后的表现,评 估他们的进步情况。
20
收集家长意见和建议
在教学结束后,向家长发放问卷 调查,收集他们对本次教学的意
见和建议。
2024/3/23
鼓励家长在问卷中提供具体的案 例和建议,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幼
14
04 教学过程与实施
2024/3/23
15
引导幼儿观察规律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周 围环境中的规律现象,如物品的 排列、颜色的交替、形状的重复
等。
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激发幼 儿对规律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发现的规律现 象,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肯定。
2024/3/23
找规律小班数学教案
![找规律小班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9e055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9.png)
找规律小班数学教案题目:找规律教材:小学数学教材(适用于1-3年级)课时:1课时(40分钟)教材分析:找规律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思维方法之一,教学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学会观察问题,通过观察找出规律;2.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问题(10分钟)1.教师将一串数字写在黑板上,如:2,4,6,8,10,然后提问:“请大家观察这些数字之间有什么规律?”2.让学生思考一分钟,然后给出回答。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引导他们发现这些数字是按照2递增的规律排列的。
Step 2: 探索规律(15分钟)1.让学生自己试着写出其他按照2递增的数字,再让他们相互交流和比较,观察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2.引导学生将规律总结为一个公式,如:第n个数字为2n。
3.给出一些新的数字序列让学生观察,如:3,6,9,12,15,让学生找出规律,并总结出公式:第n个数字为3n。
Step 3: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10分钟)1.提出一个新的问题:韩梅梅家筹备派对,她不太确定要准备多少饼干,于是她做了一些观察和记录。
观察记录:2个朋友来参加时,她准备了2块饼干;3个朋友来参加时,她准备了3块饼干;4个朋友...请问,如果有5个朋友参加,她应该准备多少块饼干呢?2.学生通过观察和总结,应该发现这些数字是按照递增的规律排列的,即为1,2,3,...,所以当有5个朋友参加时,她应该准备5块饼干。
Step 4: 拓展运用(5分钟)1.继续提问:如果有n个朋友参加,她应该准备多少块饼干呢?2.学生可以根据之前总结出的规律,轻松回答这个问题:当有n个朋友参加时,她应该准备n块饼干。
教学总结:1.回顾整个找规律的学习过程,强调观察、思考和归纳的重要性;2.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意观察问题,找规律。
课后作业:1.根据规律写出下一个数字序列:10,20,30,40,...2.请你思考并总结一些你平时生活中遇到的有关数字或形状的规律。
小班优秀数学公开课教案《找规律》
![小班优秀数学公开课教案《找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1fb74ef7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7e.png)
小班优秀数学公开课教案《找规律》一、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规律推算出下一个数字。
2.能够找出数字中的规律。
3.发散思维,将规律运用到其他数字中。
二、教学内容1.知识点:找规律。
2.课程难点:发散思维。
三、教学过程1. 热身老师可以出几道简单的找规律的题目,考查学生对于找规律的理解。
2. 引入老师给出一个数字序列,例如:1,3,5,7,9,11。
问学生下一个数字是多少?(应该是13)。
老师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个数列有什么规律?一些学生说,这个数列是1+2=3,3+2=5…老师提问,第一个数是1,计算出第二个数是3,那么第三个数应该是多少?(应该是5)。
3. 讲解老师讲解找规律的方法,例如:通过对数字的计算、减少或增加数字、统计数字的出现次数等方法。
并给学生几个例子,让他们尝试找规律。
例如,老师可以给出数字序列:1,3,5,8,11,15,19,23,27。
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个数列有什么规律?最终,学生可能会得出这个数列的规律是:从第二个数字开始,每个数字比前一个数字多2、3、3、3、4、4、4、4。
4. 练习老师提供一些练习,在教员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寻找数字序列的规律,并写下规律。
5. 拓展老师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例如:找出1到100中所有能够被6整除的数字,让学生思考如何找规律。
6. 结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询问学生对这节课的感受,并要求他们回家做一些练习。
四、教学效果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的数字中,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小班数学教案《找规律》
![小班数学教案《找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f4227843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d8.png)
小班数学教案《找规律》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找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和抽象的能力。
3.训练学生进行逻辑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4.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中的隐藏规律,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内容1.找规律的定义和概念。
2.数字序列的规律。
3.图形序列的规律。
4.字母序列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纸、铅笔和黑板。
2.学生准备笔和练习纸。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举例子与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的规律,如时间的变化、重复出现的模式等,引出找规律的概念。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示意图和简单的例子,向学生解释找规律的定义和概念,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找规律在数学中很重要。
3. 数字序列的规律(20分钟)教师通过数字序列的例子,如2、4、6、8、…,引导学生观察数字之间的关系,并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教师可以使用黑板或投影仪展示数字序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一系列相关问题。
4. 图形序列的规律(20分钟)教师通过图形序列的例子,如□、□□、□□□、□□□□、…,引导学生观察图形之间的变化,并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教师可以使用黑板或投影仪展示图形序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一系列相关问题。
5. 字母序列的规律(20分钟)教师通过字母序列的例子,如A、B、C、D、…,引导学生观察字母之间的关系,并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教师可以使用黑板展示字母序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一系列相关问题。
6. 综合练习(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综合练习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规律找出答案。
教师可以口头提示学生需要观察的特点,然后由学生自主解答。
7.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找规律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发现规律。
五、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找规律的习题,要求学生在家完成并提交。
可以适当增加难度,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了找规律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c1002d8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6c.png)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规律”概念,并能正确归纳出一些简单规律;2.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已知规律,找出满足规律的其他数字;3.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解决有关规律的问题。
二、教学准备1.预先整理一些数字序列,其中一些满足特定规律,另一些没有明显规律;2.准备一些相关的教具,如数字卡片、图形卡片等;3.准备一些有趣的练习题,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老师可以找一些有规律的数字序列,让学生观察并尝试归纳规律。
如:1, 3,5, 7, 9,……, 19, 21,……2. 梳理规律概念老师带领学生认识“规律”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如四年一闰、偶数结尾能被2整除等。
3. 寻找规律老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已经学到的规律,通过观察数字序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且让学生通过对规律的归纳总结成一个规律表达式。
如下表:数字序列规律规律表达式1,3,5,7,9 奇数2n-12,4,6,8,10 偶数2n4. 进一步练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找规律的方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如:在一张10×10的棋盘上,从1开始,依次向右或向下填数字,直到填满。
编写程序,求出前100个填入的数字。
5. 总结与归纳结束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次课所学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四、教学评价1. 内容评价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规律概念,有助于学生灵活地运用已知规律,找出满足规律的其他数字。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 效果评价教师通过设计具有趣味性的练习,使学生在学习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同时提高了学习效果。
与此同时,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五、反思本场课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但是在引导学生们一步步的推导中,有的学生可能会出现跟不上的情况,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要更具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参与度。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找规律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找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f9882542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b3.png)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找规律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简单的数学规律,如数量的增减、大小、颜色等。
2. 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幼儿巩固所学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发现并描述简单的数学规律。
2.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操作,自主发现规律。
四、教学方法:1. 游戏法:通过趣味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和学习。
3. 操作实践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准备相关实物、图片等教具,如水果、玩具等。
2. 环境准备: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准备颜色鲜艳的学具。
教案一、引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热身活动,如唱歌、跳舞等。
2. 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主题:“找规律”。
二、教学活动一:观察水果规律(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组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等,让幼儿观察。
2.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发现这些水果有什么规律吗?”3. 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水果的形状、颜色等规律。
三、教学活动二:操作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分发学具,如颜色鲜艳的圆形、正方形等。
2. 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看看这些图形,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吗?”3. 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发现图形的数量、大小等规律。
四、教学活动三:游戏环节(10分钟)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规律”游戏,如幼儿需根据教师给出的规律,找出相应的物品。
2. 游戏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1.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规律。
小班数学教案:《找规律》
![小班数学教案:《找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d44d7308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f.png)
小班数学教案:《找规律》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
2. 能力目标:能够用语言表达和复制简单的规律模式。
3. 情感目标:培养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体验找规律的乐趣。
二、活动重难点:1. 重点: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
2. 难点:用语言表达和复制简单的规律模式。
三、活动准备:1.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2. 物质准备:各种颜色的珠子、积木、图形卡片等;规律排列的图片或实物。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活动:教师展示一些规律排列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看看这些图片和东西,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吗?幼儿观察并回答。
2. 探索发现: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物体的排列规律。
教师:我们来看看这些珠子,它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呢?幼儿观察并回答(如:红、蓝、红、蓝……)。
3. 操作练习:幼儿自己操作材料,尝试创造规律。
教师提供各种颜色的珠子、积木、图形卡片等,让幼儿自己排列出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规律模式。
4. 表达与复制: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创造的规律,并尝试复制他人的规律。
教师:请小朋友们告诉大家你排列的规律是什么?也可以试试复制其他小朋友的规律。
5. 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规律。
教师:我们在生活中还能发现哪些规律呢?(如:条纹衣服、地砖、花园中的花等)6. 总结活动: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找规律,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规律。
希望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也能多观察,发现更多的规律。
五、活动反思:本次活动以幼儿熟悉的材料为基础,通过观察、操作、表达等方式,让幼儿逐步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和复制简单的规律模式。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自己发现和创造规律,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延伸部分让幼儿在生活中寻找规律,进一步拓展了幼儿的思维。
整个活动过程轻松愉快,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找规律》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找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435a8945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2.png)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找规律》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并发现图形中的规律。
2.能够运用找规律的方法,推导出下一个图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观察并发现图形中的规律。
2.运用找规律的方法,推导出下一个图形。
教学准备:1.幼儿园找规律活动卡片。
2.幼儿园找规律练习册。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与找规律相关的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
例如:播放一个简单的连连看游戏视频,让幼儿观察游戏规则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2.提出问题:教师出示一个带有一些图形的卡片,并请幼儿观察。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你们注意观察这些图形,你们看出来了什么规律吗?”鼓励幼儿积极回答并尝试找出规律。
3.引导发现规律: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形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幼儿尝试总结规律。
4.操纵实物:教师出示一组以规律排列的图形,然后逐个移去一部分图形,并请幼儿找出移去的图形是什么并给出理由。
5.运用找规律方法:教师出示另一组图形,让幼儿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然后教师给出一个缺失的图形,请幼儿根据规律推导出缺失图形,并给出理由。
6.巩固练习:教师提供一本找规律的练习册,让幼儿根据图形找出规律并填充缺失图形。
7.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并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
8.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找到周围环境中其他的规律,并和幼儿一起进行探索。
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设计更复杂的找规律游戏,增加幼儿的挑战性和兴趣。
2.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创造自己的图形规律,并与同伴分享和交流。
评价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能够初步理解找规律的方法,并能够在给定的图形中找出规律并推导下一个图形。
同时,幼儿通过观察和总结,培养了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增加难度和巩固练习,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找规律能力。
《找规律》幼儿园教案(9篇)
![《找规律》幼儿园教案(9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750c1b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e.png)
《找规律》幼儿园教案(9篇)《找规律》幼儿园教案1活动目标1、初步掌握并运用事物排列规律2、能仔细观察物品排列规律,发展幼儿观察能力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教学重点、难点让幼儿有规律的意识,发现规律活动准备1、布置活动室,在室内挂有各种规律排列的物品(气球、小旗、各种图形)2、三个大小不一的魔术盒、幼儿每人一套图形3、印章、珠子、蜡笔、粘贴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一、寻找活动:如何挑1、孩子们听音乐以有规律的踏点步进入活动室2、师:“孩子们,你们看,今天我们的教师真美丽,你能发现有什么?”(幼儿找出①按颜色排列的规律:气球是按红黄顺序排列的,小旗是按红蓝得顺序排列的……②按图形排列的规律: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③找出其他按大小、高矮、长短等规律)二、采用变魔术的形式,学习掌握事物的规律1、师:“我这里有三个魔术盒,看看他们有什么规律。
”(一个比一个小或一个比一个大)师:“我们打开其中一个魔术盒,看看里面会变成什么?”从第一个魔术盒里找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送个孩子们一个动作:拍手拍腿各一下,拍手拍腿各两下,拍手拍腿各一下……教师和幼儿一起练习动作,幼儿说一说其中的规律。
2、打开第二个魔术盒。
里面“变”出来的是两张图片带领幼儿观察图片一:四个盘子,盘子里装着糖果分别是2个、3个、4个、5个。
请幼儿找出其中的规律:一个盘子里的糖果比另一个盘子里的糖果多一个。
带领幼儿观察图片二:四个鱼缸,鱼缸里游的金鱼分别是2条、4条、6条、8条。
请幼儿找出其中的规律:一个鱼缸里游得金鱼比另一个鱼缸里游得金鱼多两条。
3、打开第三个魔术盒送给每个幼儿一盒几何图形。
幼儿自由摆一摆,要求有一定的规律。
排列好以后可以告诉老师和好朋友说一说自己是按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
三、幼儿动手操作复习对规律的认识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印章、珠子、蜡笔、粘贴图片等,要求操作中体现一定的规律特点。
四、活动延伸:在街上、家里找一找那些东西是有一定规律教学反思1、本次活动我以规律的广泛性存在一切事物中的特点而设计的。
幼儿园小班数学《找规律》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找规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c01a5d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a.png)
幼儿园小班数学《找规律》教案
标题:幼儿园小班数学《找规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孩子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初步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概念。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 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规律性事物,如季节变化、时间顺序等。
2. 通过实物或者图片,引导孩子们发现并描述出其中的规律。
3. 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设计简单的规律性图案或序列。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先讲一个小故事,故事中包含一些规律性的元素,如“每天早上太阳都会升起”,“星期从周一到周日循环”等,引发孩子们对规律的兴趣和好奇。
2. 探索环节:教师展示一些有规律的实物或者图片,如颜色、形状、大小等,引导孩子们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例如,红蓝红蓝的颜色序列,圆形正方形圆形正方形的形状序列等。
3. 实践环节: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设计一个有规律的序列或者图案,可以是颜色、形状、大小等。
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解释其中的规律。
4. 总结环节: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规律”的重要性,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四、教学建议:
1.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孩子们的互动,让他们主动参与进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对于孩子们的设计作品,要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引导孩子们寻找和发现规律,将课堂上的学习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以上就是关于幼儿园小班数学《找规律》教案的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24年找规律小班教案7篇
![2024年找规律小班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82b2d4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a4.png)
2024年找规律小班教案7篇找规律小班教案篇1活动目标:1、观察发现排列规律,并能按规律接着排序2、通过活动培养观察、比较的能力,提高判断推理能力。
3、喜欢参与规律排序的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操作卡片若干份。
活动过程:一、排队游戏,引入活动。
师:小朋友看图上有什么呀?有哪些小动物呢?(按规律排列的小动物)师:今天啊,我们看看这些小动物是怎么排队的?好不好?二、发现规律,能按规律接着排序。
观察卡片上动物的排列,让幼儿感知物体排列的次序规律。
学习按前后,不同的动物,次序规律排序的方法。
问:蝴蝶和蜜蜂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先蝴蝶后蜜蜂abab,)后面和前面是不一样的。
那接下来该怎么排呢?谁来说一下?是不是?接下来是什么呢?猜猜看!2说规律师:来看看接下来小动物们还会怎么排队呢(aabaab)接着往下排问:你又发现什么规律了?(aabaab)两只蝴蝶一只蜜蜂。
接下来是什么呢?后面呢?你们同意吗?师:看看接下来会找到什么呢?(abaaba)仔细地看,你发现它排的是什么规律?1~2回答师:一蝴蝶一蜜蜂一蝴蝶,那你们看看后面和前面一样吗?那接下来应该是谁排队了呢?请一位小朋友来说。
为什么呢?(再次讲述规律)2人接下来还有,我们来看看,出现了一只蝴蝶、两只蜜蜂、三只蝴蝶,为什么呢?(填空)3人师:谁能告诉我,(再次讲述规律)这是按abaaa的规律来排的.,那下面又该谁来排队了呢?三、幼儿操作,补规律请幼儿找出书本上物体的规律,想想接着应该排什么?把缺的补上去,将规律补完整,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补。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前面的规律并接着排序。
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有规律的排列。
四、评价活动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他找到了什么?是按什么规律排的。
找规律小班教案篇2活动目标:1、学习排序,体验事物的规律性。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找规律》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找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9fbfaf52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81.png)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找规律》引言: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可以帮助孩子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找规律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不仅能够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在小班阶段,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而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来引导幼儿探索规律,从而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与自信心。
一、活动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让幼儿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数字卡片(0-9):用于游戏中的数字选择。
2. 图案卡片:准备一些简单的图案,用于让幼儿找出规律。
3. 形状卡片:准备一些具有不同形状的卡片,如圆、正方形、三角形等。
三、活动步骤:1. 热身游戏:数字连连看- 将数字卡片随机分成两堆,背面朝上放置在桌上。
- 幼儿轮流翻开两张数字卡片,如果两张数字卡片相同,则保留这两张卡片,并再次翻开两张卡片,直到找到不相同的卡片。
- 游戏结束后,统计幼儿翻开的卡片数量,比较谁找到的卡片最多。
2. 观察规律:图形填空- 准备一些图案卡片,其中一些图案是不完整的,例如,三个方块的图案只画了两个方块。
- 让幼儿观察并找到图案中的规律,然后在不完整的图案中填充正确的部分。
- 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他们观察到的规律,例如“这个图案是由两个相邻的方块组成的”。
3. 寻找规律:数字排序- 教师将一组由数字卡片排列而成的模式展示给幼儿。
- 要求幼儿观察数字排列的规律,并尝试预测下一个数是多少。
- 学生可利用前后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到规律,并在白板上写出他们的答案。
- 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数字排列,并填写对应的下一个数。
4. 形状识别:找出不同- 教师出示一组形状卡片,其中一张形状与其他形状不同。
- 要求幼儿观察形状的特点,并找出与其他形状不同的那张卡片。
- 学生可以根据形状的边数、角度等特征来辨认不同形状。
- 鼓励幼儿描述特点,并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
四、总结与延伸:通过这堂《找规律》的数学教案,幼儿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和活动,不仅巩固了对找规律的概念和技巧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小班数学教案:找规律
![小班数学教案:找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f39c0440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c2.png)
小班数学教案:找规律小班数学教案:找规律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行避开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找规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班数学教案:找规律1活动目标:1、观看发觉排列规律,并能按规律接着排序2、通过活动培育观看、比较的力气,提高推断推理力气。
3、宠爱参与规律排序的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预备:操作卡片若干份。
活动过程:一、排队玩耍,引入活动。
师:小伴侣看图上有什么呀?有哪些小动物呢?(按规律排列的小动物)师:今日啊,我们看看这些小动物是怎么排队的?好不好?二、发觉规律,能按规律接着排序。
观看卡片上动物的排列,让幼儿感知物体排列的次序规律。
学习按前后,不同的动物,次序规律排序的方法。
问:蝴蝶和蜜蜂是依据什么规律排列的?(先蝴蝶后蜜蜂ABAB,)后面和前面是不一样的。
那接下来该怎么排呢?谁来说一下?是不是?接下来是什么呢?猜猜看!2说规律师:来看看接下来小动物们还会怎么排队呢(AABAAB)接着往下排问:你又发觉什么规律了?(AABAAB)两只蝴蝶一只蜜蜂。
接下来是什么呢?后面呢?你们同意吗?师:看看接下来会找到什么呢?(ABAABA)仔细地看,你发觉它排的是什么规律?1~2回答师:一蝴蝶一蜜蜂一蝴蝶,那你们看看后面和前面一样吗?那接下来应当是谁排队了呢?请一位小伴侣来说。
为什么呢?(再次叙述规律)2人接下来还有,我们来看看,消逝了一只蝴蝶、两只蜜蜂、三只蝴蝶,为什么呢?(填空)3人师:谁能告知我,(再次叙述规律)这是按ABAAA的规律来排的,那下面又该谁来排队了呢?三、幼儿操作,补规律请幼儿找出书本上物体的规律,想想接着应当排什么?把缺的补上去,将规律补完整,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补。
师:请小伴侣仔细观看前面的规律并接着排序。
幼儿操作活动,老师巡回指导。
鼓舞幼儿大胆地进行有规律的排列。
四、评价活动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规律》小班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规律尝试按2种元素进行规律排序
2、通过游戏进一步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智慧盒、课件、鼓和小锣、录音带
教学过程:
1、请幼儿听着《挥动翅膀的女孩》音乐做小鸟的动作飞进教室并坐下
2、(1)【图案】感知、猜测、操作
——导入:“今天小动物也排着队伍来了请看它们是谁”(放课件:动物逐一出示5个小动物)(幼儿集体答:白熊、黑猫)师引导:“1只黑猫1只白熊又来了1只黑猫1只小熊
(幼儿表述:一只黑猫一只白熊……)
——猜测:师:“猜猜接下来会是谁呢”(幼儿回答)“我们看看对”
——操作:“我们也拿出黑猫和白熊棋子把它们摆在第1行顺序要和上面的一样”
(2)【图案】感知、猜测、操作】
——观看课件(2只蜜蜂2只小鸟)师:“看看谁又来了”(蜜蜂、小鸟)“
师:“他们又是样排队伍的呢”(幼儿表述:2只蜜蜂2只小鸟)
——幼儿操作:“他们的队伍真齐呀我们也来试试”“请小朋友把智慧盒打开拿出蜜蜂和小鸟棋子在第2行摆出和老师一样的队伍”(教师检查指导)
——自己检查:(幼儿表述——一只黑猫一只白熊……;两只蜜蜂两只小鸟……)然后收回图案棋子
(3)【声音】感知操作、表现:请幼儿拿出红黄两组棋子摆在第9行和第10行(准备)
——老师交代玩法:“老师敲一下鼓你就拿一个红色的棋子放在第1行第1个我敲一下锣你就拿一个黄色的棋子放在红色棋子的后面”(试拿一次再摆)
第1行:(1红、1绿、1红、1绿……)
第3行:(2红、2绿、2红、2绿)
第5行:(1红、2绿、1红、2绿1红、2绿)
请爸妈们一起检查并改正
——小结:“今天小朋友真能干学会了好几种排队的方法下面我们还要学一个更难的游戏”
3、【游戏】感知体验
——亲子互动游戏:《九宫格》
——请小朋友站到前面一排爸妈站在后面一排
——老师用棋子摆好九宫格讲玩法:指红色棋子每人自拍手指黄色棋子两人互相拍肩
——听音乐《桃花朵朵开》进行游戏:第1次1、1、1、1……
第2次1、2、1、2、……
——请幼儿拉着爸妈的手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