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诊断
不明原因发热的疾病类型和诊断要点
不明原因发热的疾病类型和诊断要点在急诊门诊中,急性发热患者占据多数。
它几乎可以出现在任何疾病中,或为疾病本身引起,或为疾病伴发症状。
而其中不明原因发热( 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
患者发热持续三个星期以上,体温在38.5℃以上,无相关病史,经一系列检查仍然不能确诊的患者可称之为不明原因发热者,其涉及到儿科、妇科、外科、内科、骨科、免疫、内分泌、循环以及呼吸等系统,临床工作中,其病因复杂,诊断困难,误诊率高,而在临床发热原因和发热时机不明的发热患者中,感染性疾病最多,本文针对感染性疾病引起不明原因发热进行简要阐述。
1.感染性疾病引起发热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有,普通细菌和病毒感染、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脊髓膜炎、布氏杆菌感染、结核性胸膜炎、肝结核、伤寒等。
其不明原因发热,主要有发病速度快、高烧不退、寒战、咳嗽咳痰、头痛、乏力、肌肉酸痛、食欲下降、恶心、胸痛、关节痛、恶心呕吐、腹泻及腹痛等临床症状,机体抵抗力下降,极易损害患者的脏器器官。
如肺部感染可引起呼吸衰竭的问题。
在临床诊断中,通过实验室的检查,患者病原体呈现阳性,血白细胞数量有增加,通过对局部组织的取样,经实验室培养,可发现细菌学的证据,从而发现该病症。
但是,基于感染性疾病的毒血症,如若进一步发展,则可能演变为败血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2.非感染性疾病引起发热在不明原因发热表现中,感染性疾病最多,其次是肿瘤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如何区分开来,就需要对这些非感染性发热有一定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恶性肿瘤疾病引起发热,肿瘤性疾病中,FUO多见于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骨髓瘤、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原发性肝癌等,淋巴瘤是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引起不明原因发热的疾病,而脏器肿瘤引发该病症也较多。
由于恶性肿瘤疾病而引起的不明原因发热,其特点是消耗性疾病,患者大多为老年人,毒血症的症状表现较轻,可能会有肝脾淋巴结肿大的反应,甚至出现功能障碍,而发热症状在某段时间可不治而愈。
不明原因发热的经典定义
不明原因发热的经典定义在医学界中,如果一个人连续三周内的体温超过38度,并且没有明显的发病原因,那么就可以被诊断为患有不明原因发热(FUO)。
FUO是一种普遍的症状,它涉及许多医学领域,例如全科医生、内科和感染病专家、肿瘤学家以及风湿病学家。
FUO并不是一种疾病,而只是一种症状。
它只是一种描述患者情况的术语,而不是一个确切的诊断。
通常,FUO的原因是由于某种疾病引起的,也可以是由于药物、自身免疫反应和其他的生理或心理原因引起的。
经典的FUO定义是指:1.发烧的体温超过38.3℃,在至少三个估计的体温测量中发现,每隔一周测量一次。
2.未能确定病因的超过三周的热性疾病,即在大约一周的入院和检查后,无法确定病因或不能解释FUO的临床特点。
3.患者没有使用抗生素或其他能够降低体温的药物。
对于FUO的起因,许多疾病可能是引起FUO的原因之一,如淋巴瘤、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TB和皮肤真菌病。
近年来,人们对FUO的定义和分析方法已经有了一些新的趋势,例如低程度感染、良性肿瘤和免疫疾病等。
如今,许多因素,例如旅行史、体重减轻、结缔组织病、更年期等也被广泛认为是FUO的可能原因之一。
针对不明原因发热,如何进行上述的检查呢?下面是FUO诊断过程的一般建议:1.全面的体格检查和详细的病史询问,包括旅行史、药物使用史、职业史和曾经的病史等。
2.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一般的生化检查、血清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和微生物学检查。
3.器械检查,如X线、CT、MRI等。
4.如果患者的情况允许,进行组织学检查以获取组织标本。
在FUO的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症状和测试结果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部分的FUO,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其他降温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但对于许多患者而言,需要更严密的检查和治疗方案。
总之,不明原因发热是一种临床上经典的症状之一。
对于医生来说,必须要了解FUO定义和诊断方法,有效地治疗这种症状,以期望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FUO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病因诊断方法
结核病4
肺结核及颈淋巴结核一般不难诊断,可经X 线胸相、痰查抗酸杆菌及淋巴结活检确诊 脊柱结核好发于下胸腰椎,患者常诉腰痛或 髋部疼痛,活动后加重,平卧位亦不减轻,下 胸腰椎正侧位相可发现椎体呈楔形变,若阴 性,高度疑及本病者应作下胸腰椎的CT 扫 描以助诊断。
结核病5
肝脾结核很难诊断,一般需要病理证实,试验性抗 痨治疗很难短期奏效。 临床上遇不明原因长期发热伴进行性肝脾肿大,持 续性肝区疼痛、压痛者应警惕肝结核的可能性,如 伴贫血,球蛋白增加,碱性磷酸酶增高及血沉增快 者,应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必要时在腹腔镜直视 下作活检。对经皮肝穿刺和(或) 腹腔镜检查阴性 不能确诊的肝占位,且患者一般状态较好、乙肝标 记阴性者,应及早剖腹探查确诊。
2.非感染性发热(noninfective fever) 主要有下列几类原因: (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①机械性、物理或化学性损害,如大手术后组织损 伤、内出血、大血肿、大面积烧伤等; ②因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而引起的心肌、肺、脾等 内脏梗 死或肢体坏死; ③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如癌、白血病、淋巴瘤、溶 血反应等 (2)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 组织病
良、恶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均可合并发热, 机制不清。多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反应好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骨髓坏死
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骨髓坏死,均可引起发 热,甚至高热。原因可能与引起骨髓坏死的 原发病有关,也与异常免疫及坏死组织吸收 热有关。该类发热很难控制。多预后不良。
血液病治疗相关性发热
恶性血液病化疗,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血 病防治,可引起化疗刺激性血管炎和脑脊膜 炎,进而发热;输血及血液制品、生物制品的 应用,可因热源而致免疫性发热。
原因不明发热的病因诊断与合理治疗
整理课件
22
部分淋巴瘤无浅表淋巴结肿大,而以长 期发热为主要表现,诊断极为困难。应行X 线胸片、腹部B超或胸腹部CT扫描检查有 无纵隔或腹膜后、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肿 大,尤其是融合成团块。淋巴瘤在B超下多 表现为低回声型团块。
整理课件
23
CT扫描显示大多数淋巴结为均匀强化 密度,部分为均匀与不均匀密度并存,与 淋巴结结核呈花瓣状或多环状强化不同, 有一定的特征性。确诊有赖于淋巴结穿刺 病理学检查证实。
整理课件
11
肿瘤性疾病:随着CT、MRI等影像
学技术的发展,其所占比例有所下降,约 占20%左右,其中以淋巴瘤所占比例最 高。
其 他:约占10%,包括肉芽肿性疾
病、栓塞性静脉炎、溶血发作、隐匿性血 肿、周期热、伪装热等。
整理课件
12
上述4类约囊括了80%~90%的FUO 病因,但是尽管在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医 院中,有较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诊治,并 且使用了现代医学仪器、分子生物学与生 物化学等诊断技术,仍有约10%的发热待 查患者始终不能查明原因,且这一比例仍 有不断升高的趋势。
整理课件
18
IE(感染性心内膜炎)作为FUO的常 见病因,近些年来临床表现有所变迁,多 不典型,有时造成诊断困难。主要表现在 基础心脏病中风湿性心脏病较过去明显减 少,先天性心脏病明显增多,特发性二尖 瓣脱垂及老年性瓣膜退行性变也占有一定 比例,部分则无器质性心脏病;
整理课件
19
经皮肤、口腔感染者减少,而心脏导 管或手术作为诱因者较以往增多;皮肤病 变如Olser结节和Janeway结明显减少, 杵状指、脾肿大也较少见;致病菌中金黄 色葡萄球菌较草绿色链球菌多见,其它可 见于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 以及真菌等;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与处理
“不明原因发热”的鉴别诊断与处理主讲人:单连旭时间:2018-01-26地点:内三医生办公室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诊断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有近10%的FUO病例始终不能明确病因。
发热本身可由多类疾病,如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和血液病等疾病引起,无法明确归类。
过去这类患者通常由内科医师诊治,在大多数分科较细的医院则主要由呼吸内科医师接诊。
目前很多医院开设了感染科,并把FUO归于感染科诊治,这种专科化管理是一种进步,可以提高诊治水平。
一、“不明原因发热”的准确定义1.发热持续2——3周以上;体温数次超过38.5℃;3.经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检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不能确诊(1周内)。
①发热史:包括发热起始时间、热程、热型和热度;②发热规律:是否伴有寒战,是否有节律性,是否总与其他特定症状(如皮疹、关节痛)相伴随,是否有季节性;③疾病史:如结核病和与免疫功能低下相关疾病的病史;④特殊地区(疫区、牧区)定居或旅游史;⑤其他病史:如手术史、用药史和冶游史等。
这些病史对确诊大部分FUO病因非常有益,但某些医师经常会忽略病史的重要性,常泛泛地询问病史,或对患者提供的某些病史充耳不闻。
如果能对某些病史线索追根溯源,往往能够很快发现病因。
(二)认真、过细、彻底的体格检查:1.不放过任何可疑体征;2.不放过任何部位;3.需要引起重视一些重要的体征:皮疹、出血点,淋巴结、肝、脾肿大,关节肿大、畸形、功能障碍,局部隆起、肿块,新出现的心脏杂音,肺部罗音,局部叩痛等等4.容易被忽视的体征:口、咽、甲状腺,等2. 认真、详细、彻底的体格检查体检时需注意:①不能放过身体的任何部位,包括一些易被忽视的部位,如口腔、咽喉、甲状腺和指(趾)端等;②不能放过任何可疑体征;③对一些特殊体征需要引起特别重视,如皮疹、出血点,淋巴结、肝、脾肿大,关节肿大、畸形、功能障碍,局部隆起、肿块,新出现的心脏杂音,肺部罗音,局部叩痛等,上述体征很可能为FUO的病因诊断提供线索。
“不明原因发热”病因诊断经验谈
03
谁来负责诊治FUO
必须明确“FUO”的病因诊断和病因明确 后的治疗需要分别对待 “FUO”的起源可能涉及全身各系统或各 器官 感染科医师负责病因诊断也许更为合适 理由
“FUO”在明确病因之前无法作系统归类;
近半数“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系病原体感 染;
感染病科医师接触的“热症”较多,经验相对 丰富;
2.试用抗菌药物:药物选择、治疗时间、观
恶性淋巴瘤(少数情况下);
3.诊断性治疗:适用范围:结核、风湿病,
六、FUO病因诊断的几个特定规律
1.FUO的病因绝大多数为三大类疾病
感染性疾病:半数左右 风湿性疾病:20% ~ 30%左右 恶性肿瘤:10% ~ 20% 仍有5~10%的病例最终不能明确诊断
(三)广范围的辅助检查,着重考虑与疑似疾 病相关的“特异性”检查项目
方法:
四、FUO病因诊断的一般方法
举例:
(四)掌握一定线索后进行一些针对性较强的 检查
1.肿大的淋巴结活检; 2.皮肤、肌肉、血管、浅表部位包块活检; 3.液性包块的穿刺; 4.心包、胸腔、腹腔、关节腔积液、脑脊液穿 刺; 5.进一步的影象学检查。
四、FUO病因诊断的一般方法
(二)认真、过细、彻底的体格检查:
不放过任何可疑体征; 不放过任何部位; 需要引起重视一些重要的体征: 皮疹、出血点,淋巴结、肝、脾肿大,关节 肿大、畸形、功能障碍,局部隆起、肿块, 新出现的心脏杂音,肺部罗音,局部叩痛, 等等; 容易被忽视的体征:口、咽、甲状腺,等
四、FUO病因诊断的一般方法
三、FUO病因诊断对临床医生的要求
四、FUO病因诊断的一般方法
2.发热规律:是否伴有寒战、是否有节律性、是
否总是与其他特定症状伴随(如皮疹、关节 痛),是否有季节性;
不明原因发热的经典定义
不明原因发热的经典定义不明原因发热(FeverofUnknownOrigin,FUO)是指体温超过38.3℃,持续超过3周,经过详细的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后,仍无法确定病因的发热疾病。
不明原因发热是一种非特异性症状,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不明原因发热的定义、病因、诊断和治疗。
一、不明原因发热的定义不明原因发热的定义最早出现在1961年的文献中,其标准为:体温超过38.3℃,持续超过3周,经过详细的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后,仍无法确定病因的发热疾病。
1987年,美国医师协会提出了新的不明原因发热的定义,将其分为三类:经典型、医源性和艾滋病相关性不明原因发热。
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是指体温超过38.3℃,持续超过3周,经过详细的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后,无法确定病因的发热疾病。
医源性不明原因发热是指病人在接受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明原因发热。
艾滋病相关性不明原因发热是指HIV感染者出现的不明原因发热。
以上三类不明原因发热的定义,都强调了病人的体温持续超过3周,且经过详细的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后,仍无法确定病因。
二、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不明原因发热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之一,包括感染、风湿性疾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
其中,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
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如结核病、腺鼠疫、淋巴肉芽肿病、巨细胞病毒感染等。
风湿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
恶性肿瘤包括淋巴瘤、肝癌、肺癌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肝炎、肾炎、甲状腺炎等。
代谢性疾病包括肝硬化、糖尿病等。
三、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需要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病史询问应重点询问发热的起始时间、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的症状和体征等。
体格检查应包括全身各系统的检查,特别是淋巴结、肝、脾、肺和心脏等。
实验室检查应包括血常规、生化检查、免疫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不明原因发热病因变迁图绘出
不明原因发热病因变迁图绘出
不明原因发热病因变迁图绘出
本报讯(记者丁佳通讯员段文利)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诊断是临床常见难题。
北京协和医院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结核病仍居中国FUO病因之首。
该院感染内科教授刘晓清、主治医师侍效春等对医院2019~2019年间997例FUO病因构成进行了分析,并比对1985年以来的3组数据,绘制出FUO病因26年的变迁图。
997例患者中,明确诊断的为797例,确诊率为79.9%。
病因构成中,感染性疾病最高,占48%。
感染性疾病26年来在该院收治的FUO患者中一直是最主要病因,其中结核病始终位列病因首位,占感染性疾病的30.3%~45.3%。
“该发现与我国2019年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一致。
中国肺结核总患病率并未明显下降,目前在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仅次于印度,居第2位。
”刘晓清说,“该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累及部位广泛、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快速、敏感与特异的辅助检查,结核病尤其是肺外结核病仍为FUO重要病因。
”
此外,研究者将2019~2019年的数据与该院1985~1989年的130例总结及2019~2019年的449例总结对比分析后发现,这3个不同时间段上,不能明确诊断的比例明显增高。
这与今年1月《新英格兰杂志》上刊载的一项关于国外FUO 的研究结论一致。
不明原因发热应考虑哪些因素
:不明原因发热应考虑哪些因素文/张伟山东省中医院肺病科主任医师三大主要原因感染如腹腔脓肿、骨髓炎、亚急性细菌性心膜炎、胆管系统感染、尿路感染、肺结核、钩端螺旋体病、立克次体感染等由细菌、病毒、真菌导致的感染。
肿瘤淋巴瘤、白血病、肾上腺样瘤(血沉加快)、肝癌(肺转移性肝癌)、心房黏液瘤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till病(成人发作不明原因发热或发热待查(FUO)需要满足以下三点: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超过38.39;住院3天未诊断的患者或3次门诊未诊断的患者。
持续3周以上的发热一般可以排除自限性病毒感染性疾病。
病毒感染虽不易诊断,但发热一般不超过3周。
如果体温超过38汇,还要注意排除那些体温调定点偏高、体温昼夜波动大的患者。
鉴于此,目前大多数FUO患者是作为门诊患者接受诊断1和治疗的。
因此,第三条标准已经修°改,包括'了门诊和住院患者。
在开出一系列复杂而昂贵的实验室检查前,医生必须找到患者符合FUO诊断标准的证据,其中最重要的是真正发热的证据。
首先,应该在每天早晨6点和下午6点为患者测体温,以排除体温昼夜波动的干扰。
其次,应该使用电子温度计,以排除伪热。
热型一般对确定病因没有帮助。
的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过敏性血管炎、风湿性多肌痛,结节性多动脉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亚急性甲状腺炎。
六个次要原因不明原因的肉芽肿性疾病该病常表现为发热、乏力和肝脏受累。
肝功能检查显示碱性磷酸酶轻度升高,肝活检显示肉芽肿。
局限性肠炎该病表现为持续发热,但患者一般没有胃肠道的主诉。
因此,一般建议消化道造影检查排除该病。
家族性地中海热顾名思义,这是一种经常性的腹腔浆膜炎为主要表现的遗传性疾病,此外它也能导致胸膜炎和心包炎。
家族史对诊断该病十分重要。
药物热是最常见的FUO的偶然因素,易引起药物热的药物有抗组胺药、巴比妥、苯丁酸氮芥、苯妥英钠、腓屈嗪、布洛芬、碘化物、甲基多巴、异烟脐、咲喃妥因、青霉素、普鲁卡因酰胺、奎尼丁、水杨酸等。
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诊断
◎ 哼 珊D MMD远教 EOSUF DD代AC ,ECT晨 CREO l .C f N tI 程 qTI EA O N
张 晓虹 黑 龙 江 省哈 尔滨 锅 炉 厂 医院 ( 5 0 6) 10 4
不 明 原 因 发 热 的 病 因 诊 断
临床症状和体征 的 F O患者应该做全面 的实验室检查 , U 旦发现异 常要进一步追踪 。对于经过系统检查仍然不 能 明确临床诊 断的患者 ,不宜 盲 目重复检查 ,而应该重 新采集病史 ,重 复体检 ,分析检 查结果 ,以期发现有诊 断意义的线索 。 3 FO的治疗要点 U 在 F O患者 经过检 查获得 明确临床诊断后 ,可 以针 U 对 病因治疗 ,但在病 因未 明前 ,合理 的处理 是必须的 。 几乎所 有 F O患者入 院前均接受过抗菌药物治疗 ,很多 U 患者最后被证实这些 治疗 无益病情甚至有害 。滥用 抗生 素造成 经济上 的浪 费,使细菌培养 的阳性率 下降造 成诊 断上 的困难 ,造成药物热 、二重感染等干扰对 原发病 的 诊 断。但 也应该 区别对待 ,对 那些疑为感染性疾病 或急 性 高热 患者 ,在进行 了必 要的检查和采取各种培养标本 后 ,可 以根据初步临床诊 断予 以经验性抗菌 治疗 。糖皮 质激素 由于其抗 炎、抗毒素 、 抗休 克及 免疫抑 制等作用 , 对于包括感染 、风湿 性疾病 、肿瘤等多种 F O有 良好 的 U 退热效果 ,因此在基层 医院中被广泛应用于发热患者 , 造成滥用 ,干 扰 了疾病 固有 的热型、加重原有感染 、诱 发二重感染 ,造成诊断和 治疗 的难度 ,因此笔者不主张 对于 F O患者在诊断未 明的情况下使用糖皮质激素 ,除 U 非在高度怀疑 变态反应性疾病 时方可在有经验 的医生指 导下使用 。诊断性 治疗 是 F O诊断 、 U 治疗 中常用 的方法 , 诊断性 治疗应 该在不影响进一步 查明病 因的前提下 ,按 照可能性较大 的病 因选择进 行, 并且应该选用特异性强 、 疗效确切 、安 全性大的药物 ,而且要足 量、全程 ,无特 殊原因不 能随便 更换药物 。对 结核病 的诊断性治疗是应 用最多 、效果最 好的;对高度怀疑 为风湿性 疾病患者糖 皮质激素治疗或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治疗 也有 诊断意义 ,
不明原因发热病因分析及诊治体会
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09,3(4):421鄄425. [4] 戚仁铎,王友赤.诊断学[M].4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8. [5] Mourad O,Palda V,Desky AS. A comprehensive evidence based
approach to fever of unknown origin[J]. Arch Intern Med,2003, 163:545鄄551. [6] Patel,RA,Gallagher JC. Drug fever[J]. Pharmacotherapy,2010, 30:57鄄69.
不明原因发热病因诊断的临床分析
不明原因发热病因诊断的临床分析
黄远明;冯婥;叶晓光
【期刊名称】《中国热带医学》
【年(卷),期】2007(7)5
【摘要】目的探讨83例以不明原因发热(FUO)为主要症状者的病因构成、临床特点及诊疗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6年以FUO入院的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83例患者中感染性疾病46例,占55.4%,其中细菌感染39例(结核菌感染9例),病毒感染7例;肿瘤性疾病15例,占18.1%,其中淋巴瘤6例;风湿性疾病13例,占15.7%,其中成人Still’s病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
结论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诊断主要是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风湿性疾病,应尽量寻找诊断线索,明确病因。
【总页数】2页(P745-746)
【关键词】发热;诊断;回顾性研究
【作者】黄远明;冯婥;叶晓光
【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1.3
【相关文献】
1.风湿免疫科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和诊断分析 [J], 王金凤;王玉梅
2.50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诊断与病因分析 [J], 薛慧良
3.基于18F-FDG PET/CT定性定量分析对于不明原因发热病因诊断价值研究 [J], 滕月;来瑞鹤;孙一文;李爱梅;蒋冲
4.不明原因发热病因变迁图绘出:结核病始终位列病因首位未获明确诊断比例明显上升 [J], 段文利
5.不明原因发热患者122例临床诊断及病因分析 [J], 李仙龙;刘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思路及策略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思路及策略一不明原因发热的定义和流行病学1. 不明原因发热的概念不明原因发热定义为反复发热超过38.3℃,持续3周以上,其中至少1周住院系统检查仍病因不明。
针对FUO深入细致的检查,至少包括以下方面:①病史:详细询问病史、反复体格检查;②常规化验:血尿常规(包含显微镜检)、肝肾功能、电解质、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③特殊化验: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RF)、铁蛋白、3次血培养(用抗生素前)和尿培养、病毒(CMV、HIV)、甲型/乙型/丙型肝炎、结核菌素试验;④影像学:胸片,腹部超声。
经过上述检查如果仍未明确诊断,才考虑FUO。
2. 不明原因发热的传统病因文献报道FUO的病因至少有200余种。
常见原因包括(:①感染:细菌感染,如布氏杆菌病、伤寒、结核等;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真菌感染,如曲霉、耶氏肺孢子菌。
②结缔组织病(非感染炎性):类风湿关节炎(RA)、脊柱关节病(Sp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大动脉炎、韦格纳肉芽肿病、显微镜下多动脉炎、颞动脉炎、风湿性多肌痛(PMR)、炎性肌病、成人Still 病;③肿瘤:淋巴瘤、血液病;④内分泌疾病:甲亢、亚急性甲状腺炎;⑤其他:功能性低热、药物热、伪装热等。
导致FUO的感染性疾病病因之所以难以确定,主要在于三方面:①感染部位比较隐匿,例如心内膜感染;②致病微生物为非典型病原体,如巴尔通氏体、利什曼原虫等;③结核: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
此外,在非感染性炎性疾病中结缔组织病导致的FUO占主导地位。
在肿瘤性疾病中,目前认为导致FUO最常见的病因是淋巴瘤,临床表现隐匿。
其他疾病,如急性甲状腺炎、药物热等,临床中也要进行充分鉴别。
文献显示,1964—2007年期间,在诊断的发热患者中,感染比例逐年下降,FUO的病例呈逐渐上升的趋势[2]。
在我国历年诊断的发热患者中,感染患者仍然占大部分,然而FUO 患者也在逐年增多。
FUO的名词解释
FUO的名词解释FUO,即发热原因未明(Fever of Unknown Origin),是指在体温持续超过38.3摄氏度(101华氏度)或持续性发热超过3周,经各种普遍的医学检查和临床体征评估后,仍无法确切找出其发热原因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FUO虽然不是一个特定疾病,但是却是临床医生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面对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对FUO 的定义、病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解释。
一、FUO的定义FUO在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医师Petersdorf提出,并被国际医学界所接受和采纳。
根据Petersdorf的定义,FUO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体温持续超过38.3摄氏度(101华氏度)或持续性发热超过3周;②未经诊断的原因;③在进行适当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等全面评估后,仍无法确切找出发热原因。
二、FUO的病因FUO的病因复杂多样,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1.感染性因素:某些病毒、细菌、真菌或寄生虫感染,如结核病、淋巴瘤、风湿热等。
2.风湿免疫性因素: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3.肿瘤性因素:恶性肿瘤引起的发热,如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4.代谢性因素:甲状腺功能亢进、库欣综合征等引起的发热。
5.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引起的药物热,如抗生素、抗癫痫药物等。
6.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硬化症等结缔组织疾病。
7.其他因素:如肝炎、肺结核、艾滋病等。
三、FUO的诊断FUO的诊断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需要进行全面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并排除一系列可能的疾病。
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1.详细病史采集:包括发热的起始时间、伴随症状、既往病史和服药史等。
2.体格检查:仔细检查患者的各系统,寻找可能的异常体征。
3.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免疫学检查等,帮助寻找可能的病因。
4.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帮助发现可能存在的病灶。
5.组织活检:对于可疑的病灶,进行病理学检查,确定是否存在恶性肿瘤或感染。
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95例经典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不明原因发热(FUO)是指患者体温持续≥38℃,持续时间达3周以上,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未能找到确切病因的情况。
FUO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难度,因其病因复杂、病情进展迅速、临床表现多样化,对临床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统计,不明原因发热约占所有发热患者的5%至10%。
在FUO的病因诊断中,感染性疾病是最常见的原因。
1. 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不明原因发热最常见的病因。
其中以结核病、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真菌感染等最为常见。
结核病是FUO的主要病因之一,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结核病依然是FUO的重要病因。
感染性疾病的具体病原体需要通过临床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来确定,通过血常规、血培养、病原体抗体及核酸检测等方法来确定感染性疾病的病因。
2. 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FUO的一个常见病因。
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热、干皮病、川崎病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常常有发热、关节痛、皮疹、贫血等症状,这类疾病的诊断需要依靠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包括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白细胞介素等指标的检测。
3. 肿瘤性疾病肿瘤性疾病也是FUO的一个重要病因。
多种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胃肠道肿瘤等都可表现为不明原因发热。
部分恶性肿瘤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不明原因发热可能是其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
对此类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及多种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如白血病标志物(CD5、CD19、CD20)等。
4. 药物性发热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特别是抗生素、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消炎药等,可能会引起不明原因发热。
对此类患者,需要详细询问用药史,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并及时更换或调整用药方案。
5.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也是FUO的一个重要病因。
例如:胆囊炎、胰腺炎、肠道感染等消化系统疾病都可能引起不明原因发热。
对这类患者,需要进行胃肠道内镜检查及相关消化系统功能的检查,以明确病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诊断上海华山医院翁心华中心躯体温度高于体温正常的日波动范围,通常认为口温高于37.3℃,肛温高于37.6℃,或一日体温变动超过1.2℃时即称为发热。
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热是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病理生理反应。
热程在2周以内的发热称为急性发热, 急性发热病人热程短,多伴有明显的伴随症状,病因诊断一般不困难。
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多次超过38.3℃,经过至少1周深入细致的检查仍不能确诊的一组疾病称为原因不明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
这是一组重要疾病,由于其病因庞杂、常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发现已成为医学实践中极富挑战性的问题。
体温(口温)37.5~38.4℃持续4周以上者称长期低热,临床上也具有其特殊性。
一、发热的病理生理(一)体温的调节正常健康人的体温比较恒定,一般保持在37℃上下的窄范围内(36.2~37.2℃)。
安静时产热的主要场所是肝脏和骨骼肌,在运动或疾病伴有发热时,骨骼肌更是产热的重要场所。
机体的散热主要以辐射、传导、对流、蒸发等方式进行,据估计约90%的热量通过上述方式散失,人体主要的散热部位为皮肤。
机体具有两种控制体温的系统,一是所谓行为调节,一是自身调节(即反馈调节系统)。
前者是有意识的活动;后者是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而实现,其调节机构包括温度感受器和体温调节中枢。
温度感受器分为温觉感受器(兴奋时散热增加)和冷觉感受器(兴奋时产热增加);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目前生理学上多采用调定点(set point)的学说来解释体温调节中枢对体温调节的功能活动。
该学说认为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存在着与恒温箱温度调节器相类似的调定点,此调定点的高低决定体温的水平。
体温中枢调定点上移,中心温度低于调定点时,调定点的冲动发放,调温指令抵达产热和散热器官,一方面通过运动神经引起骨骼肌的张力增加或寒战,使产热增多;另一方面经交感神经系统引起皮肤血管收缩,使散热减少,最终导致发热。
(二)致热原与发热的机制据现有的资料表明,除由甲状腺功能亢进(包括甲状腺危象)、剧烈运动、惊厥或癫痫持续状态等情况导致的产热过多,或因广泛皮肤病变、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所致的散热障碍造成的发热以及功能性低热外,其余原因所致的发热皆可能与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有关。
致热原(pyrogens)是一类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物质的总称,微量物质即可引起发热。
目前已知的致热原可概括为两类:1、外源性致热原如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细菌及其毒素、真菌、原虫、抗原抗体复合物、致热类固醇(如原胆脘醇酮,又名尿睾酮),炎症的某些内源性因子、尿酸结晶、博来霉素等,这一类致热原的分子结构复杂,不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故不能直接进入下丘脑作用于体温中枢,而是通过宿主的细胞产生所谓内源性致热原再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
然而,极少数外源性致热原例外,例如内毒素既能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又能促使各种宿主细胞合成内源性致热原。
2、内源性致热原(endogenous pyrogens,EP)是从宿主细胞内衍生的致热物质,体外细胞培养显示其主要来自大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
常见的内源性致热原有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interferons,IFN)等。
致热原引起发热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可能是通过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前列腺素E、cAMP、内啡肽等作为中枢介质(也称中枢发热介质),提高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而引起的。
发热的同时可增强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并减少微生物和肿瘤细胞增殖。
但发热过高或持续太久,可使体内分解代谢加剧,含氮物质和酮体增加,各系统功能障碍,单核吞噬细胞功能反而减退,酶活性受抑制,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和抵抗力下降。
高热还可使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并带来严重危害。
二、临床诊断步骤发热的病因虽极为复杂,但如能详细询问病史,进行详尽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则绝大多数的发热病因可以查明。
(一)病史在诊断中的重要性详细采集病史与全面的体格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步骤。
对发热病人尤应注意:1、观察体温与热型在对发热待查患者着手进行观察前,首先必须确定患者是否发热。
必要时口腔与直肠温度同时记录。
因为主诉发热的患者中有少数经观察证明无发热,而是生理性体温波动或伪装热。
许多发热性疾病具有特殊的热型,有时可起提示诊断的作用,因此连续测量体温是必要的,每天至少测体温4次,根据需要可每2~4小时1次,常见的热型有①稽留热:多为高热,常持续在40℃上下,1d 间温差仅在1℃以内,见于伤寒、斑疹伤寒、大叶性肺炎等;②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较大,1d间温差在2℃以上,但最低体温不到正常,较多见于风湿热,败血症、脓毒血症、肝脓肿、严重肺结核等;③间歇热:1d温差大,波动在正常与高热之间,或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如疟疾、肾盂肾炎、回归热、淋巴瘤、布鲁菌病及周期热等;④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的规律,热度高低不等,呈不规则波动,见于阿米巴肝脓肿、肺结核、癌性发热等;⑤波状热:热度逐渐上升,达高峰后又逐渐下降至低热或常温,如此反复有似波浪,可连续达数月之久,见于布鲁菌病等;⑥消耗热:热度波动幅度更大,在4~5℃之间,自高热降至常温以下,常提示毒血症严重,病情险恶,见于败血症等。
必须提到:在疾病过程中,也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热型交互存在,如大叶性肺炎并发脓胸及肺脓肿等,热型可由典型稽留热变为弛张热。
另一方面,由于抗菌药物、激素及退热药物的应用,可使热型变得不典型。
此外,热型还与个体反应有关,例如老年人患休克性肺炎可无发热。
因此对发热病人应按具体情况做出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观察热程与伴随症状热程长短对发热待查诊断具较大参考价值。
一般来说,热程短,有乏力、寒战等中毒症状者,在抗生素应用、病灶切除、脓肿引流后发热即终止,全身情况也随之改善,则有利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如热程中等,但呈渐进性消耗、衰竭者,则以肿瘤多见;热程长,无毒血症状,而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则有利于结缔组织病的诊断。
发热伴寒战,结膜充血,皮疹,呼吸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胃肠道症状,黄疸,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出血现象等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可按照症状与体征的特点做出相应的诊断。
3、仔细追溯病史:详细询问病史是进行正确诊断的重要环节,尤其对缺乏客观体征的长期发热患者更为重要。
常规询问病史往往因患者记忆不清而漏述。
反复追溯病史,常可从中获得线索。
特别注意的是既往发热病史、用药史、外科手术史、输血史、动物接触史、职业史、业余爱好史及旅游史等。
如布氏杆菌病多见于从事畜牧业(尤其是动物接生)的人群中;同性恋者及静注毒品成瘾者的发热待查常以艾滋病或合并机会性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表1 发热待查的病史线索药物或有毒物质接触史药物热、烟雾热蜱接触史间歇热、落基山斑点热、莱姆病动物接触史鹦鹉热、钩体病、布氏杆菌病、弓形虫比病、猫抓热、Q热、兔咬热肌痛旋毛虫病、亚急性心内膜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类风关、家族性地中海热、多发性肌炎头痛间歇热、兔咬热、慢性脑膜炎/脑炎、疟疾、布氏杆菌病、CNS肿瘤、落基山斑点热神志异常类肉瘤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肿瘤性脑膜炎、CNS肿瘤、布氏杆菌病、伤寒、HIV心血管异常亚急性心内膜炎、Takayasu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落基山斑点热干咳结核、Q热、鹦鹉热、伤寒、肺部肿瘤、落基山斑点热、急性风湿热眼痛或视力异常一过性动脉炎(栓塞)、亚急性心内膜炎、间歇热、脑脓肿、Takayasu动脉炎消耗肿瘤、淋巴瘤、巨细胞病毒、单核细胞增多症、伤寒、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关、弓形虫病腹痛结节性多动脉炎、脓肿、家族地中海热、卟林病、间歇热、胆囊炎背痛布氏杆菌病、亚急性心内膜炎颈痛亚急性甲状腺炎、一过性动脉炎、化脓性颈静脉炎(二)全面反复的体格检查包括每日观察一般情况,检查皮肤、甲床、淋巴结、五官、心、肺、肝、胆囊、脾、外阴及肛门、脊柱与四肢及神经系统等。
如Still病的皮疹出现与消失的时间短暂,且随体温的升降而有所改变。
淋巴结、肝、脾在恶性组织细胞病与淋巴瘤的病程中常呈进行性肿大。
多次仔细的眼底检查,发现脉络膜有结核结节有助于粟粒性结核的早期诊断。
每日听诊心脏如发现杂音改变,为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提供证据。
男性患者的睾丸与附睾检查、女性患者的盆腔检查,以及所有发热待查患者的肛指或乙状结肠镜检查均应列为常规。
脊柱有无压痛点以及指、趾甲有无瘀点等亦应反复查找。
要重视新出现的尤其是一过性的症状和体征,并据此作有关的检查,对确诊可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三)实验室检查在诊断中的意义实验室检查在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应根据具体病例有选择,有目的地进行,必要时应反复送检以提高阳性率,既不可过分信赖,也不可忽视检查结果,应结合临床表现分析判断。
血、尿常规、肝功能、红细胞沉降率;血、尿的细菌培养以及胸片、腹部B超等检查简易可行,可列为常规。
如噬异性凝集试验等特异性的血清学检查、肿瘤抗原、自身抗体等风湿病指标、CT及MRI、放射性核素、活组织检查等可视病情需要进行。
一般来说约有25%的FUO病人可依靠非创伤性检查获得诊断,而更多的病人(约50%)则往往需要一次或多次活组织检查方能明确。
当发热待查患者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及体征时,则应作全面的实验室检查,一旦有异常发现再予追踪。
(四)病因诊断的分析依据病史、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一般可得出发热病人的病因诊断。
急性发热病因诊断一般不困难。
原因不明发热和长期低热具有其特殊性。
现将两者的病因诊断叙述如下:1)原因不明发热已报道可引起FUO的病因超过200种,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其疾病谱有所不同。
特殊人群的FUO病因构成也有其特殊性。
总的来所可分为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结缔组织及其他疾病4类,约囊括了80~90%的FUO病因,但仍有10%的病例始终原因不明(表2)。
表2 引起发热待查的疾病常见疾病少见疾病罕见疾病肿淋巴瘤、肝和CNS转移瘤肝癌、胰腺癌、心房粘液瘤、CNS肿瘤前白血病、结肠癌瘤、myelodysplastic disease性感肺外结核(肾结核、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牙龈脓肿、小脑脓染结核性脑膜炎、伤寒、肾及肾周脓肿、肿、慢性鼻窦炎、性粟粒状结核)、HIV、隐球菌亚急性或慢性脊柱腹腔脓肿(膈下脓肿,骨髓炎、李斯特菌、阑尾旁脓肿、耶尔森菌、布鲁氏菌、周期热、结肠旁脓肿、兔咬热、慢性Q热、猫抓热肝脓肿)、EB病毒、疟疾、钩体病、盆腔脓肿、芽生菌病、组织胞浆菌病、亚急性心内膜炎、球孢子菌病、感染性动脉瘤、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等落基山斑点热、莱姆病、利什曼原虫、锥虫病、旋毛虫病、植入物感染、复发性乳突炎、化脓性颈静脉炎结Still病,颞动脉炎(老年人)结节性动脉炎、血管炎(如Takayasu 动脉炎,缔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高敏性血管炎),Felty综合症,组系统性红斑狼疮假性痛风、风湿热、织Sjogren综合症、白塞病、性家族性地中海热其药物热、硬化病、肉芽肿性肝病、地区性肠炎、Whipple病、酒精性肝病肺栓塞(多发性、复发性)Fabry病、嗜镉细胞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他addison病、亚急性甲状腺炎、颗粒细胞缺乏、多发性肌炎、Wegener肉芽肿、隐匿性血肿、Weber-Christian病、类肉瘤病、功能性发热、肝脏巨大血管瘤、下丘脑功能损害、习惯性过高热肠系膜纤维瘤病、假性淋巴瘤、原发性肉芽肿病、kikuchi病、软化病(malakoplakia)、高IgD综合症⑴感染性疾病引起发热待查的感染性疾病中主要由细菌感染所致,而任何一种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抑或L-型细菌性感染均可分为全身与局部感染两大类,一般认为在感染性发热中全身性感染是主要的病因,然而近年来国外文献报道认为局灶性细菌感染可能更为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