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六章 传媒管理论)【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传媒经济学研究)【圣才出品】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传媒经济学研究)【圣才出品】

第二章 传媒经济学研究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经济学1.一传媒经济学是一种边缘学科(1)边缘学科的定义边缘学科是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之间的交叉地带形成的一种新兴学科。

(2)传媒经济学是边缘学科传媒经济学是在与经济学、新闻学、传播学、信息科学等众多学科的交叉地带产生的一种应用性新学科。

传媒经济理论的产生,不仅拓宽了经济理论的研究范围,而且为经济学、新闻学、传播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研究开辟了新领域。

传媒经济学是一种边缘学科 传媒经济学传媒经济理论体系传媒经济学的对象传媒经济学的意义传媒经济学的对象 我国传播学的研究的两种倾向 传媒经济理论是不是我国传播学发挥作用的支点 从实践的角度分析,其意义主要表现在 “报业经济”、“广播电视经济”概念的提出 “广播电视也是生产力”的命题 传媒经济学的探索过程 广播电视媒介经济属性探讨 应用传播学体系传媒经济新理论的推广传媒经济效果 传播效果的定量分析传媒经济学效果 传播效果的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的方法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传媒经济学研究①传媒经济学是传播学与经济学之间相交叉的产物。

②传媒经济是经济学与新闻学相交叉的产物。

③传媒经济是经济学与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3)边缘学科的属性对传媒经济研究的要求传媒经济作为多学科交叉而形成的边缘学科,要求传媒经济的研究者和传媒经济活动的组织者必须具有交叉型的知识结构,否则,是难以准确地把握传媒经济运行规律的。

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对交叉型知识结构人才的培养。

2.传媒经济理论体系(1)传媒产业的形成及其作用的发挥,既是产业发展规律的要求,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

(2)传媒市场是传媒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传媒市场的形成及其重要作用的体现是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必然结果。

(3)传媒的功能由传媒性质决定。

传媒具有两种功能,即产业功能和宣传功能,决定了传媒效益也有两种,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受众——消费者选择【圣才出品】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受众——消费者选择【圣才出品】

第二章影响力经济——关于传媒产业本质的经济学解读2.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现代西方经济学分析框架在传媒经济研究中的作用1.现代经济学提供了相对规范的审视问题的视角、参照系、分析工具现代经济学作为理论分析框架,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视角、参照系或基准点、分析工具。

(1)现代经济学提供了从实际出发的看问题的角度或曰“视角”。

这些视角可以指导人们避开细枝末节,把注意力引向关键的、核心的问题。

(2)现代经济学提供了多个“参照系”或“基准点”。

这些参照系本身的重要性在于建立了一些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现实的标尺。

(3)现代经济学提供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它们多是各种图像模型和数学模型。

这种工具的力量在于用较为简明的图像和数学结构帮助人们深入分析纷繁错综的经济行为和现象。

2.在面对传媒产业进行经济学视角的分析时,不能忽略传媒行业的特殊性(1)传媒经济研究在给定假设上的特殊性“社会偏好结构”和“个人偏好”处在由媒介产品不断重塑的过程之中,由此带来媒介产品价值生产和价值实现上的特殊性。

①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归纳为:给定假设,简化关系;放松假设,逼近现实。

②媒介传播本身就蕴涵了社会偏好结构形成和改变的机制a.从物质技术层面而言,由于不同媒介载体有着不同的可获得性、参与条件和内容偏向,形成一种过滤机制,最终对一个时代的社会集体偏好产生影响。

b.不同媒体组织基于不同的媒体文化理念,通过其对于资讯的选择、处理、解读及整合分析等等在传播资讯时所打上的各自的社会能动性的烙印,并由此对人们的认知、社会判断和社会行为产生影响。

③社会偏好结构和个人偏好对媒介产品价值衍生和价值界定的影响社会偏好结构和个人偏好的不断嬗变,使媒介产品的价值衍生和价值界定呈现出属于自己的鲜明特征。

a.从个体层面而言,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轴线上,消费某类媒介产品越多,对它的偏好和依赖就越强,单位产品为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可能就越大。

b.从社会层面而言,一个媒介产品的价值并非内在于自身,其在空间维度上传播范围越广,引发的社会共鸣越强,其价值就越大;同时,其在时间维度上不断融入新的形式元素并循环出现,由于传播心理效应的累积性,其价值也会实现动态成长;另外,消费者经由媒介消费所形成或更新的社会心理偏好转换成为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消费行为时,媒介的价值进一步得到复合延伸。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生产与成本【圣才出品】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生产与成本【圣才出品】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4.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生产可能性边界1.生产可能性边界(1)在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企业能生产的产量可以有多种组合,所有这些组合用图形表示出来,则为生产可能性边界。

(2)随着生产技术的变化,生产可能性边界会移动。

每一次技术进步几乎都导致传媒产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促使传媒产业为社会提供越来越多传媒产品或服务。

2.短期与长期短期和长期时根据投入的变动情况相对区分的一对概念。

(1)短期是指厂房、设备等产能要求固定不变,只有劳动及原料等投入能够变动的一个时间区间。

(2)长期是指所有生产要素(包括厂房和设备)都发生变动,但生产的基本技术不变的一个时间区间。

二、短期生产与短期成本1.生产函数生产函数表示企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

生产函数受到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制约,即增加一单位某生产要素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随着该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减少。

2.成本媒介的总成本分为两大类: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不能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可变成本随产量变动而变动。

(1)总可变成本,是指生产某一数量产品或服务的可变成本之和。

在短期生产中,总成本是指总可变成本与总固定成本之和。

(2)短期边际成本,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量所对应的总可变成本的变动。

其表达公式如下:短期边际成本=可变成本的变动量/产量的变动量(3)平均总成本等于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短期来看,平均固定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分摊到更多产品中,因而逐渐下降,平均可变成本则随着产量增加先降后升。

三、长期生产与长期成本1.生产者均衡在总成本给定的情况下,企业决定投入组合的一个基本判断依据是生产者花在每一生产要素上的最后一元钱得到相等的总产出的增量。

其表达公式如下:该公式中,MP L是要素L(L可以代表劳动)的边际产量,MP K是要素K(K可以代表资本)的边际产量,P L是要素L的价格,P K是要素K的价格。

2.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1)相关概念①有效规模,是指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传媒业三十年【圣才出品】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中国传媒业三十年【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中国传媒业三十年:发展逻辑与现实走势15.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传媒业发展轨迹的素描(1)“新闻写作散文化”主张的提出:中国传媒从组织媒介向大众媒介的功能丰富与扩张。

l981年前后新闻界关于新闻语言多样化问题的提出,实质上标志着我国大众传播媒介开始从过去较为单一的“政治教科书”的功能和角色扮演中走了出来,开始迎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向着履行多种功能、扮演多种角色的方向转型。

(2)“周末版”大潮的兴起:中国传媒的传播模式由“传播者本位”向“受众本位”的转型。

l991年前后兴起于报刊界“周末版”大潮兴起,标志报纸和刊物一改过去在传播内容的取舍上强调“我想让你知道什么”和“你应该知道什么”的传播者本位的做法,开始突出和强调“读者喜欢什么”、“读者想知道什么”。

(3)“东方时空”的问世:开启了中国新闻媒介履行环境守望职能的“元功能”。

l993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的开播,从这时起,新闻的“社会守望”功能第一次被实际地上升为大众传播媒介的首要功能。

(4)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成立:中国传媒业开始进人到得到官方许可的、按照产业逻辑发展的快行线。

l997年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标志着官方对于媒介产业发展逻辑的某种认可,一大批传媒集团纷纷问世,中国传媒产业就此进入蓬勃发展的高速成长期。

(5)“非典”传播与新闻频道开播:中国传媒业面临着制度重建的重任。

200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开播,开始了超越“新闻、旧闻、不闻”的传播规制的艰难启程,新闻业更加重视新闻的时效性和信息的公开透明。

(6)“芙蓉姐姐”、“馒头血案”、“恶搞”的流行:微内容的崛起、多元力量与平权价值的建构正在引发一场传媒乃至社会的“语法革命”。

数字化技术所引发的传播领域的革命的本质就是传播主体泛众化时代的到来。

借助网络和数字技术,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和或小众或大众的社会成员分享自己的感受、见闻与表达。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二十一章 传播媒介制度)【圣才出品】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二十一章 传播媒介制度)【圣才出品】

第二十一章 传播媒介制度2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产业制度结构1.现行传媒产业制度的弊端现行的传媒产业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所以在管理体制上—直坚持“人治”,以主管人员的权威性实施对传媒产业的管理;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单一的国有传媒产业制度。

这种传媒产业制度的主要弊端是:(1)高度垄断现行传媒产业制度下所形成的垄断并不是凭借经济实力而形成的垄断,而是运用“人治” 现行传媒产业制度的弊端 传媒产业制度结构 未来传媒产业制度模式 建立传媒产业制度应坚持的原则计划经济时代报纸之间的关系“文革”期间报纸之间的关系报业传媒的“三分开”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报纸之间的关系 实现转制后报纸之间的关系报业产业倒螺旋式发展道路 报业传媒的“三分开”制度 “制播分营”制的含义 实施“直播分营”制的原因 电视媒介的“制播分营”制度 实施“制播分营”制的原则 实施“制播分营”制的要求 民营电视产业机构出现的条件民营电视产业制度 我国民营电视产业公司的类型 民营电视产业的基本走势 中国电视制片人制的现状 电视剧制作的制片人制 改变我国电视制片人的现状应解决的问题传播媒介制度的手段,传媒产业实体本身的实力软弱,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一旦国家政策有所调整或者人事有所变动,对传媒产业的发展都会造成难以预测的影响或后果。

(2)资源浪费现行的传媒产业制度要求传媒实体的“自给性”,即“小生产性”,分散经营人为地造成传媒产业生产水平低下、资源浪费的状况。

(3)人浮于事由于传媒产业缺乏科学的管理以及“人治”所造成的个人权力过大的原因,引发人力资源配置上的混乱,使某些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传媒产业部门人浮于事,某些经济效益欠佳的部门缺岗严重。

(4)无成本意识在传媒产业实体内部,特别是电视传媒产业部门,由于受现代传媒产业制度的影响和制约,经营者关心的是自己的“地位”和“乌纱”,很少关注成本。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 其他传媒)【圣才出品】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 其他传媒)【圣才出品】

第十章 其他传媒10.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语言传媒1.语言传媒的含义(1)语言传媒的含义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

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

(2)语言传媒的使用形式语言这种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在其使用过程中有三种形式:①单纯的口语交际方式a .一般情况下,这种口语交际方式多表现在两人之间的直接面谈,或者是少数人之间的座谈。

这种面对面的直接交际方式,既适用于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无其他交际工具 语言传媒的含义 语言传媒 语言传媒的作用 语言传媒的发展物体传媒及其特点物体传媒 物体传媒使用的条件 人物传媒及其特点 人物传媒 正确使用人物传媒 事件传媒及其特点 事件传媒加强对事件传媒的研究和利用组织传媒及其特点 组织传媒深化对组织传媒的研究其他传媒可借用的社会环境,又适用于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交际工具多而现代化的社会环境。

b.口语交际方式并非只适用于狭小的范围,有时需要更多受众和更大范围知晓的信息也可以采用这种口语交际方式。

但这种交际方式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面对面的直接交谈,而是借助电子传媒实现交际的目的。

②书面语言的交际方式这是一种借助于文字进行人际交往的工具,是语言交际工具和文字相结合的产物。

这种人际交往工具在印刷术没有产生以前,多采用书写的形式。

由于这种语言传媒用书写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人们把它称之为书写传媒。

当印刷术发明以后,这种语言传媒往往用印刷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人们又把它称之为印刷传媒。

③图画语言的交际方式这是一种借助图画来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人际交往工具,是语言交际工具和图画相结合的产物。

据考证,文字是从图画演变而来的,文字来自于图画。

从这个意义上讲,图画语言传媒同文字语言传媒是相通的,只是表现形式的差异。

(3)语言传媒之于人类的意义语言传媒是人类传播活动中继非语言传媒之后的一种最古老的传媒,在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语言传媒还在起作用,是人类传播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传媒。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传媒投融资【圣才出品】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传媒投融资【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传媒投融资12.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资本与资本运营1.资本资本一词通常被用来表示一般的资本品,是一种不同形式的生产要素,一种本身就是经济的产出的耐用投入品。

资本的含义包括以下三个层次:(1)资本可用价值形式表示,如果某项财产不能用价值衡量,那么就不可能成为资本。

(2)资本能带来未来收益。

(3)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

2.资本运营(1)资本运营的定义资本运营,是指企业遵循资本的运动规律,把可支配的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运筹、谋划和优化配置,以实现最大限度增值目标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

(2)资本运营理念的创新①与传统生产运营以产品导向为中心的运作机制不同,资本运营是以资本导向为重心的企业运作机制,主要目标是实现资本最大限度的增值。

②资本运营是一种开放式经营,要求最大限度地支配和使用资本,以较少的资本调动支配更多的社会资本。

企业不仅关注内部自有资源,还利用一切融资手段、信用手段扩大利用资本的份额,使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结合起来进行优化配置,以获得最大的价值增值。

③资本运营注重资本的流动性和资本形态的多样性,要求加速资本的流通过程,避免资金、产品、半成品的积压。

④资本运营是一种结构优化式经营,包括对企业内部资源结构如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结构、人才结构的优化,实业资本、金融资本和产权资本等资本形态结构的优化,存量资本和增量资本结构的优化,资本运营过程的优化等。

⑤资本运营是以人为本的运营,把人力资本的运营看作资本增值的主要手段。

3.资本运营的内容(1)从资本运动过程划分包括:资本的组织、投入、营运、产出和分配的各环节和方面。

(2)从资本运动状态划分包括:存量资本运营、增量资本运营。

(3)从形式和内容划分包括:实业资本运营、金融资本运营、产权资本运营、无形资本运营。

二、传媒资本与传媒资本运营1.传媒资本(1)传媒资本的业态特点①传媒产业链相对复杂,尤其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已经从过去的价值链运作慢慢演变成为各种软硬件彼此支撑的产业价值系统,运营环节多,彼此关联程度高。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传媒经济社会)【圣才出品】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传媒经济社会)【圣才出品】

第六章 传媒经济社会6.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社会1.传媒与信息(1)传媒的含义传媒是信息传播所经过的“桥”、“渠道”、“通道”,凡是能通过信息传输使双方发生关系的工具、语言、文字、事件、物体、组织等都可以称为传媒。

(2)信息的含义信息是信息源所“发生的各种信号和消息经过传递被人们所感知、接收、认识和理解的内容的统称,其根本特质是包含着的新内容和新知识,能消除人们对某种事物的不确定性,使人们对该事物获得一定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对人们的思想或行动产生一定影响。

(3)信息的分类信息是一种客观现象,它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过程。

①存在于自然界的信息称为自然信息;②存在于人类社会活动中的信息称为社会信息;传媒与信息传媒社会 传媒社会传媒社会的依据人际关系概述 传媒社会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特点 传媒社会中处理人际关系应注意的问题 经济和经济社会 传媒经济社会 信息经济 传媒经济社会传媒经济社会③人的思维活动也会产生信息。

(4)传媒与信息的关系①传媒是信息生命的“动脉”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信息量的多少,只是人们对它的认知程度的一种表现。

如果传媒比较先进,说明人们对信息获取的渠道比较宽,手段比较先进,因而信息的流转速度也加快。

反之,信息只能被限制在一个狭小范围内。

从这个意义上讲,传媒是信息生命的“动脉”,它有助于信息的再生。

②传媒是信息量增长的“助长器”根据信息的共事性的特点,同一传媒传输的同一信息对人们所带来的效果不同,这就意味着同一信息可以再生出不同信息,进而增加信息总量。

为更准确地把握传媒对信息量的作用,应该把传媒的作用同信息的特点(客观性、依附性、传递性、共享性、时效性、动态性、扩散性、可转换性、可压缩性等)结合起来研究。

2.传媒社会(1)社会的含义社会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

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同动物群体的根本区别;社会是一种历史的现象,是按客观规律向前发展的。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竞争与垄断【圣才出品】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竞争与垄断【圣才出品】

第八章竞争与垄断8.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SCP分析框架与市场结构1.SCP分析框架(1)产业的定义一个产业是向一群共同的购买者提供替代性产品与服务的一组厂商的集合。

(2)SCP框架的产生20世纪30-50年代,以贝恩和梅森为代表的哈佛学派提出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范式,即SCP框架,来作为考察各种产业门类的基础。

(3)SCP框架模型SCP框架在市场结构(structure)、行为(conduct)、以及绩效(performance)三个因素之间构造了因果关系模型。

它的基本含义是:市场结构决定厂商的行为,后者又决定产业绩效。

该模型的诸元素如图8-1所示。

图8-1产业组织SCP框架①市场结构决定了市场的集中度、产品的差异化程度和进入障碍。

②厂商行为是指企业的行为。

包括定价、生产、广告、投资、研发、法律事务以及协作战略。

③绩效的维度是配置效率、生产效率、技术进步、公平、文化目标和观点的多元化。

(4)如何对厂商进行分类交叉弹性(cross elasticity)概念可以用于测量替代性的程度。

较高的正的交叉弹性表示相近的替代性,应该被归为同一产业,较低的交叉弹性表明替代性差,最好看作是不同产业中的厂商。

2.市场结构(1)市场结构的特征在一个行业或一个市场上,不同的竞争与垄断的程度形成不同的市场结构。

按照竞争减弱的次序,可以划分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和垄断四种市场结构。

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见表8-1。

表8-1市场结构的特征①完全竞争。

完全竞争性厂商生产同质化产品(又称同种产品),存在一个由市场供求力量确定的行业价格,这一价格是个体所难以左右的。

②垄断竞争。

在垄断竞争条件下,每个厂商都因产品差异化而享有一定的品牌忠诚,因而能够设置各自的价格。

同时由于存在许多相近的替代品,这对垄断竞争者能够实施的价格策略也起到限制作用。

③寡头垄断指的是几个通常生产差异化产品的大厂商主导一个产业。

进入壁垒使长期和短期实现经济利润成为可能。

传媒经济学教程完整版

传媒经济学教程完整版

传媒经济学教程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传媒经济学教程》考点第一章P9微观经济学视角包括哪些方面的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还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要素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等。

P19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私人物品的内涵、特征是什么?满足了收益时的非排他性和消费时的非竞争性两个特点的物品和服务就是公共物品。

完全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作纯公共物品;部分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准公共物品;完全不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作私人物品。

纯公共物品需由政府提供,准公共物品应由政府和私人联合提供,私人物品则完全通过市场机制来提供。

P24传媒的“二元产品市场”谁提出的内涵是什么(问答题)“二元产品市场”由传媒经济学者罗伯特·皮卡德1989年提出。

内涵:“二元产品市场”指媒介只创造一种产品,却活跃于两个性质迥异的市场。

媒介的二元市场存在两个产品市场(内容产品市场及广告服务市场)、两类消费者(家庭和企业)和两个收入来源(发行收入与广告收入)。

“二元产品市场”是传媒产业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

第二章P45什么是“共鸣效果”“溢散效果”“共鸣效果”:扮演意见领袖的媒介通常是传统的建制媒介,跟进的媒介是另类媒介,这种议题流动方式,被称为“共鸣效果”。

“溢散效果”:“反对议题”有可能由另类媒介引入建制媒介的视野,这种由另类媒介流向建制媒介的方式,被称为溢散效果。

P48什么是媒介的“序参数效应”(问答题)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实物商品的需求是不连贯的,缺乏内在的必然联系。

然而,媒介的序参数作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自觉要求。

提供特定信息和情绪体验的媒介内容产品,本质是塑造人类社会的集体记忆和共同意志,这是社会个体的一致性需求,不仅有连贯性,而且始终存在着将所有内容商品的需求联合成统一体的内在趋势。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五章 传媒经营论)【圣才出品】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五章 传媒经营论)【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 传媒经营论1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经营概述1.经营(1)经营的含义经营即筹划、运筹。

根据运筹学原理,经营是指对各类经济实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市场(流通)经营活动进行科学地定量分析和选择适当的运营方案的方法。

(2)开展经营活动应注意的问题任何一种类型的经营实体开展经营活动时,必须注意弄清楚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弄清楚设备及其性能。

②弄清楚原材料、劳动力、资金等资源条件。

经营 传媒经营概述传媒经营生产社会化程度传媒经营条件 市场经济发达程度 传媒产业制度模式 传媒的两重属性和功能 传媒经营模式 产业与事业相结合的经营模式 效益原则制度原则 传媒经营的原则 创新原则因地制宜原则联合原则传媒经营论③弄清楚所生产产品的生命周期,特别是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

④弄清楚消费者的需求量及其现实的购买力和潜在的购买力。

⑤弄清楚产品生产的技术条件。

⑤弄清楚产品经营的环境条件。

在此基础上,确定产品产量、质量、成本、价格等经营目标,并采用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和方法,求出最优解和次优解,然后综合其他因素进行平衡,从中选择最佳实施方案。

(3)保证经营活动决策科学性的要求①进行科学的经营活动分析,必须认真研究在线性约束条件下如何实现线性目标函数最优化。

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包括两个部分,即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

②提高经营活动效益的重要问题是要科学地处理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中所有变量之间的关系,保证经营活动决策方案的科学性。

(4)经营活动的范围①生产领域的经营活动经营活动在生产领域一般表现为合理的组织和调配生产过程的诸要素,实现尽可能多的劳动产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必须十分重视产品的成本经营管理,努力从投资方案的选择、产品的设计、工艺流程、技术条件、材料价格、资金运用、生产力组织等方面研究成本,真正实现少投入、多产出,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②流通领域的经营活动经营活动在流通领域一般表现为对市场的调查和预测、资金的筹措、原材料(包括信息资源)和动力的供应、产品方向的选择、投资方向的确定以及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活动。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八章 传媒市场经营与管理)【圣才出品】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八章 传媒市场经营与管理)【圣才出品】

第十八章 传媒市场经营与管理18.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市场的兴起和发展1.传媒市场及其特点(1)市场和传媒市场①市场市场是一种物品的买主和卖主的互相作用,以决定其价格和数量的过程。

它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历史范畴。

a .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市场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b .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市场的概念在“买主和卖主的互相作用”下不断变化:由于物品或资源相对于买主欲望的稀缺,市场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市场结构中的各要素也相应发生变化。

②传媒市场 传媒市场及其特点传媒市场的兴起和发展 传媒市场兴起和发展的条件 传媒产品(或服务)市场 传媒市场结构 传媒生产者市场 传媒消费者市场 传媒市场调查 传媒市场预测与决策 传媒市场预测 传媒市场决策传媒市场经营与管理a.含义传媒市场是指传媒产品交换的场所和领域,它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传媒产品的商品性逐步被人们认知的产物。

b.改革第一,传媒市场结构中的各要素将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重新定位,作为市场主体的传媒将逐渐理顺各种关系,产权明晰,责权分明,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第二,政府也将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制定相关政策进一步开放传媒市场,建立更有效的市场机制,提供更宽松的经营环境,保障传媒市场的有序发展。

(2)传媒市场的特点①传媒市场具有独特的二元结构与其他市场相比较,传媒市场具有独特的二元结构,即传媒只创造一种商品,却可以存两个市场进行销售(见图l8-1)。

a.内容产品市场生产的产品经过包装后,成为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市场上流通的产品。

这些内容产品以有偿或者无偿的形式销售给消费者,引起他们的关注,并以此换取他们的时间资源、注意力资源。

b.传媒市场的另一个市场是广告市场。

广告商通过购买传媒的空间资源或者时间资源,得到消费者的注意力,如果广告对受众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就会形成影响力经济。

传媒经济学课堂笔记

传媒经济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传媒经济学概论第一节概念、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一、概念1、含义:传媒经济指的是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

2、研究对象:传媒经济学关注和研究的是形形色色的媒介运营者,如何在各种资源非常有限的前提下,满足受众、广告业者与社会在资讯和娱乐等方面的各种欲求与需要。

3、学科:传媒经济学是把经济学的研究与传媒产业的研究有机结合的一门学问,从理论意义上讲,传媒经济学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领域。

用应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来分析传媒产业中的包括资源配置问题在内的各种议题,即是传媒经济学。

二、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1)研究传媒的视野,如,传播学、新闻学的,社会学的,符号学的,经济学的(2)从经济的角度去切入,有四种研究视角1.微观经济学视角2.产业经济学3.管理经济学视角4.政治经济学视角(3)现代经济学作为理论分析框架,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视角(perspective)、参照系(reference)或基准点(benchmark)、分析工具(analytical tools)。

接受现代经济学理论的训练,是从这三方面入手的在面对传媒产业进行经济学视角的分析时,我们不能忽略传媒行业的特殊性:1.传媒经济研究在给定假设上的特殊性2.传媒经济领域“稀缺资源”的界定和分析侧重点。

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范式(4)综合皮卡德、洪浚浩和杭敏的研究,我们将媒介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分为三种:市场范式、企业范式、社会范式,分别对应着微观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三种研究视角,并有着不(5)我们认为,当前传媒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在:企业行为、企业间关系和产业间、各经济部门间的关系问题,所以从产业经济学视角入手最为恰切。

同的分析重点、核心概念和主要议题。

(6)按照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框架,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三个主要方面:市场结构(Structure)企业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7)传媒业(事业+产业)隶属从三次产业分类法角度,属第三产业;从提供产品角度,属信息产业、文化产业;按生产要素的集约程度,属知识集约型、技术集约型产业;从经济总量角度,属支柱产业(在产业系统总产出中占较大份额)从发展趋势看,是主导产业(很大程度上决定所属产业系统发展方向;三个特征:能引入创新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持续的高增长率;对其它产业增长具有直接和间接的诱发作用)。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需求与供给【圣才出品】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需求与供给【圣才出品】

第五章需求与供给5.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需求1.需求量及其影响因素(1)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媒介产品或服务的量,即该媒介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量。

“愿意”表达的是主观倾向,“能够”则表明客观购买力。

主观倾向与客观购买力同时具备,才表现为需求量。

(2)影响需求量的因素(见图5-1)图5-1影响需求量的因素①影响主观倾向的因素嗜好是影响主观倾向的最重要因素,它属于历史和心理学范畴,当一个人越喜欢某种媒介产品,就越倾向于购买。

②影响客观购买力的因素①收入。

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收入与购买力和需求量呈正相关关系:买方收入增加,购买力增强,对该物品或服务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反之,对该物品或服务的需求量就会减少。

②价格。

物品或服务价格高低会影响消费者的客观购买力。

一般来说,价格提高了的物品或服务价格削弱一定量货币的购买力,致使需求量减少;而降低了的物品或服务价格则会增强一定量货币的购买力,致使需求量增加。

③相关物品的价格。

a.替代品。

买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与该商品或服务替代品的价格呈正相关关系,即当替代品的价格上升时,对原产品的需求量增加。

反之,则需求量下降。

b.互补品。

买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与其互补品的价格呈负相关关系。

当互补品的价格上升时,对原产品的需求量会下降。

反之,则需求量增加。

④预期。

对未来的预期亦会影响到买方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

当消费者预期自己未来的收入会增加或未来商品的价格会上涨时,便会增加当前的需求量。

反之,则会减少当前的需求量。

2.需求弹性(1)需求弹性的计算需求弹性衡量的是需求量与影响需求量的某一因素变动程度之间的关系。

依据影响因素的不同,需求弹性包括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需求广告弹性等。

它们的计算公式可分别表示如下: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收入变动的百分比需求交叉弹性=A物品或服务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B物品或服务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需求广告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广告投入变动的百分比需求弹性中分子与分母的数学符号可能是相反的,但在具体计算时,分子与分母均取绝对值,所以需求弹性皆为正。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传媒无形资本运营【圣才出品】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传媒无形资本运营【圣才出品】

第十四章传媒无形资本运营14.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无形资本与无形资本运营的含义1.传媒无形资本(1)无形资产的定义无形资产,是指由特定主体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对生产经营长期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和影响力的资源。

其中主要包括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和商誉。

(2)大众传媒业拥有的无形资产大众传媒业拥有的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以下门类:①特许经营权。

在我国,政府对大众传媒业准入实行审批特许制度,未经许可,不得开展相关业务。

很多传媒机构以特许经营权吸收了巨额社会投资,壮大了传媒机构实力,进而在市场经营中提升了品牌、商誉等无形资产。

②名称、商标、品牌。

传媒机构的名称通常在主管部门登记并获得唯一性保护。

传媒名称、商标、域名具有占有权、排他权、转让权。

③著作权。

即版权,是由于作者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而依法产生的权利。

它是传媒业拥有的权利类(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也是传媒其他无形资产生成、积累、拓展的基础。

④网络。

传媒拥有点线面并行辐射、纵横交错的网络,拥有更加庞大的受众群,拥有更丰富的人际关系资源,形成了一张无形的人际网络、企业网络。

它有效地加快了信息资源的整合配置效率,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

⑤影响力。

传媒影响力的本质特征在于它为受众的社会认知、社会判断、社会决策和社会行为所打上的“渠道烙印”。

传媒影响力包括传媒在社会和受众中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公信力。

⑥人力资源。

传媒的名编辑、名记者、名主持人以及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是媒体重要的人力资源,也是媒体重要的无形资产。

2.传媒无形资本运营传媒无形资本运营,是指传媒对自身所拥有的各类无形资产的使用进行运筹和规划,通过融资、对外投资等活动使其合理流动,实现价值的最大增值的活动。

无形资本运营是传媒整个经营活动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何整合运用传媒拥有的无形资产,将决定传媒产业化的发达程度。

3.传媒无形资产运营的重要性(1)产业融合的客观要求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扩散,使一些基于工业经济时代大规模生产分工的产业边界逐渐模糊或消融,并在原有的产业边界处融合发展成新的产业业态,这正是学术界所说的“产业融合”。

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

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

因为要考研撒,我也懒,为了解决笔记专门开了百度文库的VIP。

BUT!找到的很多笔记还是不全……恼火!没办法,我就只能勤快点了撒~~看笔记也别忘了看书哈!第一章初识传媒经济学关键词:二元产品市场公共物品经济人机会成本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传媒经济学主要有三种视角:微观经济学视角、管理经济学视角和政治经济学视角。

集中基础性的视角是微观经济学的视角。

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体怎样在无限的竞争性的需要之间,将稀缺资源在各种替代性用途中进行分配。

微观经济学的三大基本问题:要生产什么商品与服务,每种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出来?要使用哪些稀缺资源,以何种组合方式?谁将得到生产出来的有限的商品与服务?●技术、规制(主要是版权保护)与商业模式之选择动态变化,合力将媒介内容的“公共物品”性质约束在一个能使媒介产品赢利的状态,从而使媒介产品的性质随三种力量的相对关系而变化。

商业模式是比策略更基本的东西。

●广告支撑性与内容支撑型是媒介产业两大基本商业模式。

在一个较长的时间维度上,某一媒体的商业模式会表现出动态性。

广告支撑型商业模式的两个关键点在于:第一,媒介带着一根看不见的倒钩刺;第二,受众和消费者两种身份的重合。

执照费支撑型模式是内容支撑型模式的一种变形。

●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提出受众的注意力——传媒所凝聚的受众的注意力资源——是传媒经济的真正价值所在。

喻国民称其为影响力经济。

传媒产业的经济本质是影响力经济。

传媒影响力源自媒介在生产环节、传布环节、消费环节附加到产品与服务中的价值。

在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可以采取措施构建产业的影响力。

传媒产业的影响力与其生命周期相关,一般而言,某一类别传媒的影响力在引入期、成长期表现出上升趋向,至成熟期达到顶点,随衰退期的到来而下降。

●“经济人”总是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会根据对于任何经济活动的成本与收益的估量,而选择相对于成本而言最大化的收益。

●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是指稍微多做一点或少做一点某种活动的成本和收益。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专业课复习指导7页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专业课复习指导7页

复习资料使用说明:参考书:《传播学总论》胡正荣这个书08年的时候改成清华出的新版,但是直到考完试这书也没出版,晕死。

其实改版的书都没有太大变化。

这个书对传播学是个系统的介绍,章节划分非常清晰,适合初学者。

我当初决定考研,读的第一本传播学书籍就是它,对于没有接触过传播学的同学来说,可能是有点枯燥,但是坚持看完,就能对传播学有个整体的认识。

97年版的最后一章可以不用看了,都是太陈旧的传媒实践对现在没有什么价值了。

《传播学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塞夫林等这个书非常非常重要,信息量非常大。

第一遍读可能会觉得拗口,并且外国人的思维会让人觉得很散。

第一遍读的时候除了偶尔有些顿悟,读完以后并没有对该书的清晰框架。

这时候不要着急,过一段时间再读一遍,你绝对会有新的发现。

我觉得,这本书是指定书目里最重要的一本。

我第一年就是因为没有好好读这本书吃了大亏,血的教训啊……《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段鹏》这个书虽然被很多人质疑成拼凑之作,但是不得不承认,他拼凑的确实不错,传播学的基础概念和框架都涵盖进去,适合作为后期的整合复习和记忆的书。

在读此书的时候请自动忽略它与其他书的大篇幅雷同,虽然傻子也能看出这绝对不是纯属巧合……《传播学史》罗杰斯一本人物传记,读起来很有意思。

但千万不要因为它易读而轻视。

实际上近几年几乎每年都出题,从前年的发展传播学,到去年的贝特森,到今年的芝加哥学派和帕克的研究。

此书适合对传播学有基本的了解后再读,读的时候应将相关人物和学派以及该学派的理论和发展整合起来。

《21世纪初大众传媒发展战略研究》胡正荣真应该为这本书的出现叫好。

传播学的指定书目里终于出现了一本研究我国传媒业实践的书。

07年出了广电体制改革那道题几乎让所有人都傻眼了。

因为当年的指定书目里根本没有实践性这么强的内容。

今年这本书的出现可见广院的考查重点正在从纯理论向传媒实践转移。

总之,这本书对于了解整个大众传媒行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定要认真对待。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贸易与文化保护【圣才出品】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贸易与文化保护【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国际贸易与文化保护1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国际贸易理论1.比较优势与贸易(1)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①绝对优势绝对优势是指如果一个国家能利用同样的资源,比其他国家生产出更多的产品,那么这个国家在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个别产业生产力决定绝对优势,每个国家依照绝对优势来进行国际分工,从贸易中获得好处。

②比较优势国际贸易与文化保护比较优势是指产业间的相对生产力决定国际的相对优势。

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一产品时相关的机会成本较低,则称这个国家拥有的是该产品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理论认为这才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2)比较优势理论①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是比较利益原则,即“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分工和贸易原则。

②比较优势理论的意义比较优势理论的意义在于说明,任何一个国家,不论它在经济上的强弱,不论它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都可以根据比较利益的原则,确定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安排生产,进行贸易,使贸易双方都从贸易中获利。

③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a.尽管专业化的好处多多,但是完全专业化并不存在。

因为一国的生产要素不是同质的;它们不是一模一样地适用于生产某一商品。

b.该理论假定增加某种产品的生产所放弃的另外一种产品生产的代价是不变的。

但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资源的部门间转移会引起机会成本的变化。

这种机会成本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它可能引起国际分工结构的变化、分工程度的变化。

c.该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核心,强调只有劳动创造价值。

但在现实中,生产要素的投入是多方面的,不仅仅包括劳动,其他要素也参与并形成生产成本的一部分。

(3)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劳动生产率是不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则可写成:产品A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一产品A的人均产量/其他产品的人均产量。

如果一个国家某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同样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传媒经济模式)【圣才出品】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传媒经济模式)【圣才出品】

第三章 传媒经济模式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经济模式1.经济模式论经济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人们的经济活动应该遵循的规范和准则,是进行社会价值判断的依据和理论概括。

2.传媒经济模式传媒经济模式属于微观经济模式或行业经济模式,受制于我国宏观经济模式。

(1)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对传媒经济模式的研究大概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的,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基本战略以后,我国的传媒经济模式已基本确定。

(2)从实践的角度分析。

在我国传媒系统内部,其实践活动基本上是缺乏理论指导的 经济模式论 传媒经济模式 传媒经济模式 传媒经济结构模式市场和传媒市场传媒经济市场模式 传媒市场的运行 传媒产品用户 传媒市场管理 传媒产业管理体制 传媒经济管理模式 传媒产业财务管理模式 传媒产业人事管理模式传媒产业投资分析传媒经济投资模式 传媒产业投资战略模式 实施传媒产业投资战略的对策传媒经济模式实践活动,造成了传媒活动的盲目性或失去持久性。

3.传媒经济结构模式(1)理解传媒经济结构①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经济结构,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解释经济结构是理论经济学的任务,就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说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

”②从社会经济部门内部构成的角度分析经济结构,包括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比如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生产要素结构(如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等。

(2)理解传媒产业结构①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传媒产业是信息产业的分支产业,其结构形式应按照信息产业结构的原则来确定传媒产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②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由于各种传媒的差异性,其结构也各有不同,比如电视媒介产业结构与报纸媒介产业结构是有差异的,但是在总体上,它们都是信息产业。

(3)行政区划限制了传媒经济的发展①从城乡结构的角度分析,广播电视媒介、网络媒介以及报纸、期刊等媒介都已实现了“城乡化”,但是就其内容来讲,比较侧重于城市,对乡村的重视度还有待提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协调城乡关系,对于传媒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初识传媒经济学【圣才出品】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初识传媒经济学【圣才出品】

第一章初识传媒经济学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经济与传媒经济学1.传媒经济的定义传媒经济,是指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

当代的传媒经济特指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媒介生产、分配和消费实践。

2.国外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1)传媒经济学关注和研究的是形形色色的媒介运营者,如何在各种资源非常有限的前提下,满足受众、广告业者与社会在资讯和娱乐等方面的各种欲求与需要。

(2)传媒经济学研究传媒产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一定的内容以满足社会公众各种不同的欲求与需要。

总之,上述两种表述在内涵上是十分接近的,都肯定了传媒经济学是运用关键的经济概念来分析传媒产业。

3.国内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1)传媒经济学是研究传媒的社会功能及其生产消费过程的规律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它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如何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来生产各种信息和娱乐内容,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满足他们的各种需要和需求。

(2)传媒经济学主要从事对信息传播活动所消耗的物质资源的分配和补偿方式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类传播媒介的经济运作规律,以及传媒经济活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

(3)传媒经济学“研究的是媒介经济的基本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其核心是要研究媒介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总之,应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来分析传媒产业中的包括资源配置问题在内的各种议题,即是传媒经济学。

二、传媒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西方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1)西方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四个阶段①第一阶段,20世纪20至30年代传媒活动与传媒产业初步进入经济学、管理学视野,传媒经济学科开始孕育。

这一时期涉足无线电广播、广告、电信等传媒领域的主要是美国的一些学者,如杰米、维尔等。

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新闻史上“喧嚣的20年代”。

当时的无线电广播业突飞猛进,NBC、CBS等主要的广播公司先后成立,频率频谱的管理相当混乱,广播业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 传媒管理论
16.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传媒管理
1.管理
(1)管理的含义
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使被管理者与管理
者一起去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实施管理的条件
①管理者,即管理活动的发起者;
②实施管理的目标,即管理者实施管理要达到的目的;
③被管理者,他们既是管理者实施管理的对象,又是实现管理目的的直接劳动者。

(3)实施管理需具备的素质
①人的素质,包括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业务素质及被管理者接受管理的素质。

管理
传媒管理
传媒管理
一般管理机构 传媒管理机构 传媒管理机构 设计传媒管理机构的角度
传媒管理机构设计 传媒管理机构的作用 传媒管理机构的三种模式 传媒性质和传媒功能的关系
传媒管理论
②技术素质,主要是指技术装备、产品、工艺技术和科学研究能力。

③管理过程素质,主要是指人的素质和技术素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相互结合而产生的一种艺术素质,它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方面的素质。

(4)管理职能
管理职能包含的内容很多,最基本的职能主要是计划、组织和控制。

①计划是指预先确定的比例,经常地、自觉地保持平衡。

②组织是指一种活动过程,是对组织实体的设计、安排、使用和协调的活动。

③控制是指按照一定的条件和预定的目标,对一个过程或一个序列事件施加某种影响的过程,它区分为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等。

2.传媒管理
传媒既是一种产业,又是一种事业。

作为传媒产业,是根据产业经营的原则进行管理,目的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实现以社会效益为中心的活动过程。

传媒的二重性不仅决定其经费来源的差异性,而且决定其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的差异性。

因此,研究传媒管理既要注意到宏观的层面,又要注意到微观的层面;既要注意到产业经营的一面,又要注意到事业经营的一面,同时还要注意二者的科学结合。

(1)传媒宏观管理
传媒的宏观管理是指对传媒产业管理和传媒事业管理的抽象概括,它既具有管理的共同特征,又具有传媒管理的本质特征,是传媒产业管理和传媒事业管理的基础。

①就管理的共性而言,传媒管理同其他任何人类管理活动一样,是管理者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置、领导、控制等职能的过程,它必须具备人、技术、管理过程这三种基本的管理要素。

②就传媒管理的个性来讲,其管理活动必须充分体现传媒的二重性特征,科学处理传媒
产业管理和传媒事业管理之间的关系。

(2)传媒微观管理
①含义
媒的微观管理是指某一具体传媒实体的管理,比如报纸媒介的管理、广播媒介的管理、电视媒介的管理、网络媒介的管理等。

②未来我国传媒产业制度模式
以改革国有传媒产业为重点,积极培育民营传媒产业体系,面向受众,面向市场进行机制创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以股份制为核心的现代产业制度。

这种传媒产业制度既是实施传媒宏观管理的制度保证,又是实施传媒微观管理的前提。

③管理者实现管理职能的方法
a.从传媒的经济属性去分析,传媒实体是一种信息产业,应根据信息产业的要求,建立信息产业型的管理体制;
b.从传媒的政治属性去分析,传媒实体是一种事业单位,执行着宣传任务,应该根据事业单位的要求,建立事业型管理体制。

c.根据传媒实体的现实状况,要加强传媒的微观管理还必须同宏观上建立产事分开的制度联系起来,这是保证传媒微观管理实现的一个关键性的制度问题,或者说管理体制问题。

(3)传媒产业管理
①实质
传媒产业管理的实质是通过管理程度实现传媒产业经营活动的目的。

传媒作为一种产业,无论是经营目的,还是经营策略都必须坚持赢利的原则。

②赢利原则
a.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b.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产品。

③三个结合
传媒产业管理应注意解决“三个结合”:
a.充分发挥管理的职能,实现管理要素的最佳结合。

b.充分发挥传媒产业管理链上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既保证传媒管理的有序性和层次性,又保证管理链上各层次、各环节作用的发挥。

c.把传媒产业决策过程中的民主和决策时的集中科学地结合起来,以保证决策方案的顺利实施。

(4)传媒事业管理
①事业的含义
事业一般指那些没有特殊收入、由国家财政计划开支、不进行经济核算、不开展赢利性经营活动的部门。

②传媒事业的定义
传媒事业是从事传媒宣传、不从事赢利性经营、享受国家扶植政策的传媒实体,应按照国家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③传媒事业的个性特征
传媒事业单位同一般事业单位不同,它除具有一般事业单位共有的基本特征外,它还具有其个性特征,即传播的信息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有偿信息,这就意味着传媒事业单位已不完全是那种没有赢利收入的事业单位。

④传媒事业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a.从整体传媒的角度应根据产业与事业分营的原则,坚决实施产事分开制度。

b.从个体传媒的角度应根据不同传媒实体的实际,采取不同的产事分开的办法。

c.做好传媒资产的剥离工作。

传媒资产可区分为两类,一类是可经营性资产;一类是非经营性资产,即事业性资产。

d.建立传媒事业经营法规,改变过去的“事业单位企业经营”的不规范的提法,同时用法律的形式把国家财政对传媒事业的开支和传媒事业单位的广告收入以及其他经营性收入上缴国家财政的原则指标确定下来,实现传媒事业管理的法制化。

e.传媒事业单位也要遵循规律办事,严格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从市场上购买各类传媒产品,特别是对电视节目的购买,一定要按质论价,取消任何不正当的垄断行为。

二、传媒管理机构
1.一般管理机构
(1)管理机构的任务
管理机构即管理的组织机构,是实现管理职能的工具。

其任务是:
①以组织机构的权威性协调组织内部各类人员之间的关系。

②合理调配管理对象所拥有的各类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③监督和促进管理要素的最佳结合,保证管理全过程任务的实现。

④加强对组织内部人员的培养,不断提高各类人员的素质,有效开发人力(人才)资源。

⑤支持和鼓励创新,用创新的理念实施管理。

⑥应用系统观点和系统方法实施管理。

系统管理不仅在管理理念上把管理对象视为一个系统,而且要把管理活动视为一种以目标为中心、以全局为中心、以责任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有效益的活动。

(2)理想的管理机构应具备的条件
管理机构的设置应根据一定的管理目标或行为目标来确定。

一个比较理想的管理机构,
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①被管理者的核心。

为实现总体管理目标,管理者能够凝聚所有的被管理者,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按照管理者指引的目标创造性劳动。

②总体管理目标明确,并有具体的实施办法,有能力去实现已确定的总体管理目标。

③敢于创新、敢于负责,能够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要求,果断地做出科学的决策。

④管理效益高,真正实现“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数量”、“向管理要效益”。

⑤管理机构内部的人员配置合理、任务明确,实现责权利科学挂钩。

总之,一个比较理想的管理机构,应该是一个具有完整的决策系统、指挥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反馈系统、参谋系统的健全的肌体,是一个具有极强凝聚力的组织,是一个能够充分发挥管理职能作用和本身具有很强生命力的组织。

(3)类型
①垂直形式的管理机构,即从最高管理层到最低管理层形成一种直线式的管理模式。

②区域制的管理机构,即以垂直形式为基础,在各级管理层面上设立职能部门从事专业管理。

③综合性的管理机构,即按照系统原理把个管理职能合并归类,成立若干个综合性职能管理部门,集中联合实施管理。

2.传媒管理机构
(1)我国传媒管理机构的发展方向
①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或从信息产业的角度分析,传媒实体联合、走集团化的道路是必然的,其管理机构应同传媒产业集团的性质和发展走势相适应。

②从纸传媒的角度分析,随着传媒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建立产业与事业分营的制度,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