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惯性器件测试技术发展概况

合集下载

2022年国外惯性技术发展与回顾

2022年国外惯性技术发展与回顾
lEqu
i
tI
ns
t
i
t
u
t
e,Be
i
i
ng100074,Ch
i
na;
j
pmen
j
3
.Schoo
lo
fI
n
f
o
rma
t
i
on & Con
t
r
o
lEng
i
ne
e
r
i
ng,Xi

anUn
i
ve
r
s
i
t
fAr
ch
i
t
e
c
t
u
r
eandTe
chno
l
ogy,Xi

an710055,Ch
i
na)
yo
Ab
s
t
r
分析相关 影 响 因 素 的 基 础 上 探 索 针 对 性 地 优 化 激
平台稳 定、导 弹 制 导 以 及 工 业 级 领 域 得 到 大 量 应
Y. Br
o
s
l
ave
t
s等人 报 告 了 其 在 非 平 面 腔 四 频 塞 曼
高精度和 更 小 型 化 两 个 方 向 发 展,并 在 空 间 导 航、
hem,op
t
i
c
a
lgy
r
o
s
cope
s
y,andr
a
r
emo
r
e ma
t
u
r
eand mo
r
eempha
s
i
son mi

北航学术报告总结

北航学术报告总结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术报告》考核表学院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学号:姓名:要求:硕士研究生选听学术报告总数不少于10次。

本考核表由导师给出考核成绩,学院科学究生教学秘书审核后,录入成绩,并作为原始记录文件长期保存。

《学术报告》总结学院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姓名学号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2015年9 月10 日北航第十一届研究生学术论坛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分论坛第二场报告会报告题目:从生活中发现有趣的研究——浅谈论文选题与写作报告人:陶飞报告时间:2014年5月28日19:00-21:00报告地点:新主楼E706主办单位:北航第十一届研究生学术论坛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分论坛报告内容:陶飞教授主要从事制造服务管理、云计算和物联网应用、智能优化、企业信息化等方向的研究工作。

他现任CIRP青年会员、国际杂志IJSCOM主编及3个国际期刊编委。

近年来也发表和出版了多部学术专著和论文,并入选了“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等奖项,在学术论文的写作方面有很丰富的经验和总结,这次他的分享令我收获颇丰。

报告会一开场,陶飞老师以怎样提出问题引出了他对科研选题阶段的思考,首先他指出选题最重要的是是否“interesting”,只有有趣的题目才可以吸引住编辑,强调了选题时明确的目的性与清晰的效果预测的必要性,补充了选题的层次的重要性,层次不够必然不会被录用;紧接着,陶飞老师分享了自己的两段科研经历,第一段,分别从鸟群,泄火球以及动物捕食方式受到启发,将相似的概念与自己研究领域中的要点相互类比,从而发现更加优化的算法,指出创新有时就要从身边的人或物中寻找,第二段,根据日本核泄漏可能对北京造成的核辐射,申请并完成了飞艇核辐射监测,指出科研就是要发现新需求和创新点;然后,陶飞老师讲解了规划的重要性,要针对选题制定系统的规划,并坚定地落实,指出博士生应该做系统的研究,而不是为发论文而发论文;最后,陶飞老师详细地讲解了论文的写作技巧,从摘要的重要性到参考文献的格式,从慎用的词语到致谢中应该感谢到的人,细致的讲解使同学们受益良多。

二、惯导系统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二、惯导系统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目录1.惯性导航系统的概念 (2)2.惯导系统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3)惯性导航系统的发展 (3)我国的惯性导航系统 (5)捷联惯导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6)3.惯性导航系统的组成 (10)4、惯性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 (14)5、惯性导航系统的功能 (18)6、惯性导航系统的服务模式与应用模式 (20)7、惯性导航系统当前的应用情况 (21)8、惯性导航系统的特点 (23)系统的主要优点 (23)系统的主要缺点 (24)9、惯性导航系统给我们的启示 (24)惯性导航系统一、 惯性导航系统的概念什么是惯性导航或惯性制导呢?惯性导航系统(INS)是一种不依赖于外部信息、也不向外部辐射能量的自主式导航系统。

在给定的运动初始条件(初始地理坐标和初始速度)下,利用惯性敏感元件测量飞机相对惯性空间的线运动和角运动参数,用计算机推算出飞机的速度、位置和姿态等参数,从而引导飞机航行。

推算的方法是在运载体上安装加速度计,经过计算(一次积分和二次积分),从而求得运动轨道(载体的运动速度和距离),进而进行导航。

在运载体上安装加速度计,用它来敏感、测量运载体运动的加速度,经过计算(一次积分和二次积分),从而求得运动轨道(运载体运动的速度和距离),并且产生对运载体运动所需要的控制信号,控制运载体按要求弹道运动,称为惯性制导。

这就是说,惯性制导是对运载体进行测量和控制,使其沿预定的轨道运动。

作为一种自主式的导航方法,惯性导航是完全依靠载体上的设备自主地确定出载体的航向、位置、姿态、和速度等导航参数。

并不需要外界任何的光、电、磁参数。

因此,惯性导航系统具有隐蔽性好、全天候工作能力等独特优点。

对飞行器、舰船和地面移动载体(特别是用于军事目的)等尤为重要。

所以在近三十年来,在航空、航天、航海、交通和大地测量中惯性导航系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今年来由于捷联技术在惯导系统中的应用为惯导系统在民用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

不依赖GPS的导航技术发展

不依赖GPS的导航技术发展

军 事 纵 横发展不依不依赖GPS的导航技术发展卫星应用于军事并不新奇,但卫星能在实战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乃至改变现代战争的作战样式,则是在它开发出了可靠、高效的导航定位功能之后。

GP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可提供全球性、全天候、高精度服务,在军事、交通、测绘、农业等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但GPS导航系统也有其自身较为明显的缺陷,过度对其依赖存在巨大的风险。

近年来许多国家愈来愈清晰地感受到,过度依赖GPS系统可能带来巨大的潜在隐患与风险,因此纷纷倾力开发可替代型高新技术,并取得了长足进展。

对卫星导航依赖日益增多GP S卫星导航目前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对美国而言,GPS 提供的定位、导与授时(PNT)服务是不可或缺的,即使在民用和商用领域同样如此。

据统计,美国交通运输、建筑测绘和农业领域高度或严重依赖 GPS 及其服务的比例高达 89%;军事领域对 GPS 及其服务的依赖程度更为严重,目前美军几乎所有装备系统均要依靠GPS 提供全球性、全天候、高精度导航服务,在其经济和军事基础建设中GPS不可或缺。

现代信息化战场上,GPS更是表现不俗,其制导导弹具备发射后“不管”或“少管”功能,即可预先将攻击参数输入导弹,或在导弹发射后通过数据链修改参数,实现自主攻击目标;还可实现“外科手术式”精确打击,如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屡次对敌高价值战略目标,如固定机场、发电站和水库等成功实施防区外远程“外科手术式”精确打击。

GPS已发展成为综合性超强的集成系统,包括天基系统以及陆基、空基、海基联合作战平台,在信息化战争舞台上独树一帜。

海湾战争中,美军把GPS接收机安装在装甲车和直升机上,还使用了一万多个只有香烟盒大小的GPS接收机,可以装在口袋中,不用向导部队也不会迷失方向。

据称,多国部队正是通过GPS系统提供的精确位置计算等情报后,才迂回绕过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直插敌前方薄弱之处,形成对敌前后夹击态势。

海湾战争后,在科威特的扫雷人员广泛使用了GPS设备来测定雷场,它能将地雷的位置精确到1平方米以内。

机载惯性导航技术综述

机载惯性导航技术综述

①优点:完全自主、无源性、实时|生强、输出参数全

作者简介:雷宏杰,研究员,主要从事惯性导航,组合导航技术研究,先后多次获得国防与集团科技进步奖。
・_7・
万方数据
机载惯性导航技术综述 惯导的精度主要取决于惯性传感器——陀螺和加
速度计的精度,因此提高惯导系统精度的主要技术途径 一是提高惯性器件的精度或研制新型的惯性器件,如 航空惯导所采用的陀螺已经历了机电陀螺(液浮陀螺、 挠性陀螺)、光学陀螺(激光陀螺、光纤陀螺)、振动陀螺 (MEMS陀螺),目前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基于物质波理论 和量子物理学理论的原子陀螺,理论精度可达5m/h。 二是采用组合导航手段,利用导航误差不随时间 积累的外部信息源对惯导进行校正,目前比较典型的 组合方式主要包括惯性/无线电组合、惯性/卫星组合、 惯性/天文组合、惯性/地形辅助导航等。 1.3使用需求 ①基本导航需求 机载惯导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导航,即提供飞机的 在航空领域,随着航空电子综合化水平的提高,惯 导与用于侦察、控制、火力打击等设备之间的信息耦合 程度进一步加深,惯性信息已成为现代侦察一控制一
~_

[关键词】惯性技术;惯性导航;组合导航 [中图分类号】V249.32+3
0007-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451(2016)01_
惯性原理基础上的惯性导航系统,除了地球引力场和
简介
自转角速度这两类先验导航环境外,不再需要其他任
何外来信息,也不会向外辐射任何信息,依靠自身就
1.1惯性导航系统概述 基于惯性元件(陀螺和加速度计)测量飞行器相对 惯性空间的线运动和角运动参数进行载体运动信息计 算的惯性导航技术,是各种复杂电磁对抗环境下自主 能在全天候条件下,在全球范围和任何介质环境里自 主、隐蔽地进行定位与导航,连续地提供角速度、加速 度、姿态、速度和位置等多种导航信息。这种同时具 备自主性、隐蔽性和能获取飞机完备运动信息的独特 优点是诸如无线电导航、卫星导航和天文导航等其他 导航系统无法比拟的,这些独特的优点使其成为机上 的中心信息源,具有其他任何导航系统无法代替的地 位。 ②缺点:误差随时间发散、成本高、初始对准时问 长 惯导本质上是一种航位推算系统,误差随时间积 累,长时间工作误差会超出允许范围,甚至失去导航能 力;惯性传感器的精度指标是决定产品价格的根本因 素,一般来讲机载惯导的价格比较昂贵;另外一点是初 始对准时间较长,也会对载机快速反应和机动作战能 力有一定影响。 由于惯性是所有质量体的基本属性,所以建立在 ③提高性能的途径

惯性仪表测试设备优缺点对比分析

惯性仪表测试设备优缺点对比分析

0 引言惯性技术是一门监测物体运行姿态与物体运行轨迹的一项重要技术,惯性技术主要包括惯性测量、惯性导航、惯性仪表和惯性制导等技术 [1]。

惯性仪表测试技术则是贯穿于惯性仪表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以及使用和回收的全生命过程。

惯性仪表测试技术大致分为研究性测试、鉴定性测试以及应用性测试。

主要为了研究惯性仪表误差的产生原因,精准、客观且全面地阐述惯性仪表的使用性能。

提供惯性仪表在研发、生产以及使用等方面的指导依据,是一项注重基础性和系统性的技术[2]。

惯性仪表性能测试主要在于建立惯性仪表性能描述模型,设置必要的性能参数,并在性能测试的时候通过测量和相应的计算得出相应的数值[3]。

所建立的性能描述模型可以精确地描述出仪表在测试环境下的性能特性,并且根据所计算出的性能趋势,能够预测出仪表之后的工作状态。

所以为了能够准确地描述惯性仪表的性能,惯性仪表测试设备的测量精度对测量惯性仪表的工作性能至关重要。

现阶段,我国的惯性仪表技术发展迅速,但是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多的不足。

在惯性仪表原材料的加工制造、工件的生产加工、对仪表误差形成原因、性能描述模型的建立以及相应的测量方法与测试设备精度等方面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

所以,探寻惯性仪表测试设备的性能可以促进惯性技术的完善和未来发展。

本文主要首先对惯性仪表测试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其中几种典型的惯性仪表测试设备进行优缺点对比分析比较,讨论分析现阶段惯性仪表测试技术和相关测试设备存在的问题。

最后,针对惯性仪表测试技术现状和惯性仪表测试设备优缺点分析得出了惯性仪表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1 发展现状与问题随着惯性仪表测试技术的发展,在惯性仪表性能测试实验过程中,惯性仪表测试设备本身所存在的误差也不能被忽视,所以探寻惯性仪表测试设备误差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惯性仪表性能测试的精度。

2001年,有学者利用精密离心机对惯性仪表进行测试分析,并研究离心机产生的误差对实验的影响,但只得出误差会产生不确定度,没有给出相应的改进方法[4];2008年,有研究学者利用精密离心机对陀螺加速度计的测试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离心机所产生的误差对整周期积分平均法的影响[5];2008年,乔永辉利用精密线振动台对陀螺加速度计进行整周期积分平均测试,同时分析了振动台所产生的的误差对实验的影响[6]。

捷联惯性技术的发展及与平台惯导系统的对比

捷联惯性技术的发展及与平台惯导系统的对比

捷联惯性技术的发展及与平台惯导系统的对比捷联惯性技术是指利用惯性敏感器(通常使用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来测量载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的角速度和加速度,从而计算得到载体的姿态、速度和位置等参数的技术。

捷联惯性技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在军事、航空、航海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捷联惯性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开始资助一些研究项目,以探索将惯性敏感器直接固定在载体上的可能性。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制造工艺的不断发展,捷联惯性技术的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成本也得到了降低。

在捷联惯性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技术路线。

其中,卡尔曼滤波器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捷联惯性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

卡尔曼滤波器是一种最优估计方法,它能够利用观测数据和预测模型来估计系统的状态,同时考虑到观测噪声和模型误差。

在捷联惯性系统中,卡尔曼滤波器可以用于融合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的测量数据,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精度。

平台惯导系统是一种基于平台稳定性的惯性导航系统。

它通过将惯性敏感器安装在稳定的平台上,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

平台惯导系统通常由平台、惯性敏感器、控制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等组成。

其中,平台是整个系统的支撑结构,惯性敏感器用于测量载体的角速度和加速度,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平台的运动轨迹,数据处理系统则用于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载体的姿态、速度和位置等参数。

与捷联惯性技术相比,平台惯导系统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这是因为在平台惯导系统中,惯性敏感器可以安装在稳定的平台上,从而消除了载体运动对测量数据的影响。

此外,平台惯导系统还可以通过控制系统来实现主动减震,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精度。

然而,平台惯导系统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它的体积和重量较大,不利于小型化和轻量化。

其次,它的成本较高,不利于大规模应用。

最后,它的维护和校准难度较大,需要专业人员和技术支持。

惯性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

惯性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

惯性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作者:叶松来源:《决策探索·收藏天下(中旬刊)》 2018年第7期摘要:惯性技术的应用行业主要为先进制造业,这些行业通常具有强综合性和交叉性,主要用于获取敏感运动体的位置、姿态与速度等信息。

当前惯性技术的应用在国防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广泛应用于民用领域。

文章简单阐述了惯性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分析了惯性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懦性技术:航空航天:应用惯性技术是指惯性导航、测控技术、惯性仪表技术及其相关设备与装置技术的总称,其应用主要体现于通过对大地物理参数的测量,以结算出载体的位置与姿态。

惯性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大地测量、地质勘探、海洋探测、地面车辆、高层建筑、桥梁隧道、航空航天等,是衡量一个国家尖端技术水平的一大重要标志。

一、惯性技术概述(一)惯性技术的基本概念惯性技术是一种利用牛顿力学与近代物理学原理实施运动物体姿态或轨迹测量与控制的重要应用技术。

惯性技术所涉及的学科较多,包括数学、力学、电子学、光学、计算机学、精密机械、自动控制等,所研究的内容范围也相对广泛,如惯性仪表、惯性系统、惯性导航、惯性测量等。

依惯性仪表精度的不同,惯性技术产品被分为4个级别,即战略级、导航级、战术级和商业级“]。

(二)惯性技术的发展历程惯性技术发展至今已有1 00多年的历史,广泛应用于军民领域。

陀螺仪是惯性技术系统的核心部件,依陀螺仪出现的先后顺序,惯性技术的发展主要历经了4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世纪30年代以前,惯性技术以牛顿经典力学为基础,陀螺为机械框架式,精度较低,系统结构相对简单,但其正式验证了相关基础理论,并有了初步应用,为后期惯性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为20世纪40年代,此时期,火箭得到初步发展,惯性技术的研究内容已不仅仅是原来的惯性仪表技术,而是扩展至惯性导航系统,此时陀螺为机械浮子式,同时联合使用摆式加速度计,其精度高、种类多,且系统结构相对复杂,其中最为典型的产品即为美国MX 洲际导弹所使用的三浮仪表平台系统。

惯性导航系统:导航不再非卫星不可

惯性导航系统:导航不再非卫星不可
现.pdf 设计并完成了基于FPGA的低成本MEMS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导航系统以
FPGA作为主控制器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和通信,以NIOSII软核处理器进行 惯性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描述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利用六位置法 争转台实验对惯性器件进行了补偿算法的研究。通过六位置法和转台实 验的测试,对应原理样机的实测数据与补偿后的结果,验征了惯
惯性导航技术的理论技术是什么? 惯性导航系统的工作机理是建立在牛顿经典力学的基础上的。牛顿定律告诉
人们: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而且 ,物体的加速度正比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如果能够测量得到加速度 ,那么通过加速度对时间的连续数学积分就可计算得到物体的速度和位 置的变化。
惯性导航技术的特点是什么? 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导航系统,惯性导航系统是完全自主的,它既不向外部发
射信号,也不从外部接收信号。惯性导航系统必须精确地知道在导航起 始时运载体的位置,惯性测量值用来估算在启动之后所发生的位置变化
除了改进惯导系统中的陀螺仪等设备,还有没有其它办法解决惯性导航长时 间工作的精度问题?
惯性导航统有什么缺点? 其缺点是:1、由于导航信息经过积分而产生,定位误差随时间而增大,长
期精度差;2、每次使用之前需要较长的初始对准时间;3、设备的价格 较昂贵;4、不能给出时间信息。
惯性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惯性导航系统属于推算导航方式,即从一已知点的位置根据连续测得的运动
体航向角和速度推算出其下一点的位置,因而可连续测出运动体的当前 位置。惯性导航系统中的陀螺仪用来形成一个导航坐标系,使加速度计 的测量轴稳定在该坐标系中,并给出航向和姿态角;加速度计用来测量 运动体的加速度,经过对时间的一次积分得到速度,速度再经过对时间 的一次积分即可得到距离

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惯性导航技术是一种利用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等惯性传感器来确定车辆、飞机或船只在空间中的位置、方向和速度的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惯性导航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的快速发展,惯性传感器的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其精度、稳定性和温度漂移都得到了显著改善。

这使得惯性导航技术在自动驾驶、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和可靠。

现代汽车的自动驾驶系统中就广泛采用了惯性导航技术,能够实现车辆的精准定位和导航。

惯性导航技术在无人机、航天器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惯性导航系统可以独立于卫星定位系统,能够实现对位置、速度和姿态的精确测量,因此在GPS信号受限或不可用的环境下,惯性导航技术能够保持导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新兴的应用领域中,惯性导航技术也有了更多的突破。

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设备中,惯性导航传感器可以实现用户头部的实时姿态跟踪,为用户提供更加流畅、自然的交互体验。

惯性导航技术还广泛应用于体感游戏、运动监测等领域,为用户带来更加真实和沉浸式的体验。

在惯性导航技术的发展趋势方面,有以下几个重要方向:惯性导航技术将继续向着小型化、集成化和高性能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MEMS技术的不断成熟,惯性传感器将变得更加微小、轻便,同时在精度和稳定性上也将有更大的提升。

这将为惯性导航技术的应用提供更大的便利和灵活性。

惯性导航技术将与其他传感技术相结合,形成多传感器融合导航系统。

利用惯性传感器与GPS、视觉、超声波等传感器相结合,可以弥补各自的不足,提高导航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

这种融合技术将成为未来导航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惯性导航技术还将实现更智能化、自适应化。

通过对大量的导航数据进行分析和学习,导航系统能够不断优化自身的参数和算法,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应用场景,提高导航系统的适用性和稳定性。

MEMS的惯性介绍

MEMS的惯性介绍

MEMS的惯性介绍惯性MEMS是一种新型惯性系统,它是用光刻和各向异性刻蚀等硅器件工艺在硅片上制造而成,主要包括MEMS加速度计和MEMS陀螺仪,KEMET,加速度计是用来测量载体的线加速度大小,通过积分可以得到速度和距离,陀螺仪是用来测量载体角速度大小,。

惯性MEMS器件体积和能耗小,成本低廉,适合大批量生产;动态范围大,可靠性好,可用于恶劣力学环境;启动时间短,适合快速响应武器。

惯性MEMS器件及其系统的出现更好地扩展了惯性技术的应用领域,大大提高了武器装备的“灵巧性、智能性”,在保证作战效能的条件下,使其具有“轻质化、微型化”的特点。

可广泛应用在智能炮弹的修正引信,航弹简易制导用微型惯性测量单元( Miniature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MIMU)、远程多管火箭炮弹道修止、小口径高炮弹道修正、灵巧弹药、智能炮弹、精确制导武器、新概念武器等多个领域。

惯性MFMS器件的选用TDK电感原则足根据系统的要求,在量程、稳定性和抗过载等方面选择不同型号的传感器,下面以MFMS加速度计来说明。

MEMS加速度计按照工作方式可分为:电容式、压阻式、热对流式、隧道电流式和光电检测式等,常见的是前三种。

电容式MEMS加速度计精度高,温度性能好,主要应用在战术导弹、智能弹药的制导,以及弹、箭的弹道过载测试等系统中。

压阻式MEMS加速度计具有尺寸小、灵敏度高等优点。

主要应用在过载测量、引信安保机构等。

热对流式MEMS加速度计抗过载能力强,最大可承受50000g的冲击过载,是智能弹药弹道修正、解保险系统的最佳方案。

国外已有多家公司可提供惯性MEMS传感器系列化产品,主要有Litton、Honeywell、BEI、AD、ENDEVCO等公司。

表2- 41,表2-42列举了BEI公司的QRS11系列MEMS陀螺仪和ENDEVCO公司7290A系列MEMS加速度计的主要技术指标,如:T491U476K004AT光MEMS光MFMS(optical MEMS),或称微光学电子机械系统MOEMS( Micro Optical Electr。

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惯性导航技术是一种利用惯性测量装置(IMU)和相关算法来确定机器或车辆的位置、方向和速度的导航技术。

它不依赖于外部信号源(如卫星信号或地面标志),因而在GPS信号不可用的环境下仍然能够提供可靠的导航信息。

惯性导航技术已经在军事、航空航天、海洋和陆地交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物联网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惯性导航技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随着MEMS(微电机系统)技术的发展,惯性导航传感器变得更加小型化、高性能化和低成本化,这为惯性导航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相关的数据处理算法和定位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优化,提高了惯性导航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

这些新进展为惯性导航技术在自动驾驶车辆、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更可靠的技术支持。

在自动驾驶领域,惯性导航技术可以作为辅助定位手段,提高自动驾驶车辆在GPS信号不良或无法使用的环境下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

利用惯性导航技术可以实现车辆的姿态控制和运动轨迹规划,从而提高车辆的驾驶稳定性和安全性。

惯性导航技术还可以结合其他传感器(如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等)进行多传感器融合,进一步提高自动驾驶系统的整体性能。

在智能机器人领域,惯性导航技术可以帮助机器人实现精准的定位和导航,从而提高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利用惯性导航技术,机器人可以实现自主避障、自主探索和路径规划等功能,从而更好地适应各种工作场景和任务需求。

惯性导航技术还可以为机器人的协作和集群行为提供定位和相对位置信息,进一步提高机器人团队的整体协同能力。

除了在以上领域的应用之外,惯性导航技术还可以为物联网设备、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提供定位和导航支持,推动物联网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惯性导航技术还可以为室内定位、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应用场景提供技术支持,满足不同领域的定位和导航需求。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惯性导航技术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及发展趋势

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及发展趋势

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及发展趋势惯性导航是一种基于惯性仪器测量物体运动状态的导航方法,其具有无需外部参考、适用于各种环境、高精度和实时性好等优点。

惯性导航技术的发展历经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很多的重要进展,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成为现代导航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新进展1.惯性测量单元(IMU)的发展惯性测量单元是惯性导航系统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主要由三个陀螺仪和三个加速度计组成。

目前,IMU的精度和鲁棒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可以在极端环境下进行长时间的稳定运行。

同时,IMU的重量和体积也得到了大幅度缩小,适用于小型无人机、移动设备和穿戴式设备等应用场景。

2.惯性导航算法的改进惯性导航系统的精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陀螺仪漂移和加速度计误差等。

传统的惯性导航算法通常基于卡尔曼滤波器或扩展卡尔曼滤波器,但它们仅仅是线性或非线性滤波器的变种,并不能在充分利用惯性测量单元的多传感器数据。

因此提出了一些新的算法,包括基于图优化的方法、集群Kalman滤波器、不确定模型蒙特卡洛方法、深度神经网络等,这些算法通过有效地处理传感器融合问题,改善了惯性导航系统的性能。

3.视觉惯性融合导航系统的发展视觉传感器可以提供具有高精度的跟踪信息和相对于地标的方位信息,而惯性测量单元可以提供连续的姿态和加速度信息,两者的融合可以显著提高导航精度。

近年来,基于视觉惯性融合导航系统的研究逐渐成熟,广泛应用于自主驾驶车辆、机器人和无人机等领域,将是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二、发展趋势1.小型化和低成本化相较于传统导航系统,惯性导航的优势在于其不依赖外部参考信号,可以在无GPS信号的环境下独立工作。

对于小型无人机、穿戴式设备等应用场景,惯性导航系统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将是关键和热点方向。

2.多传感器融合多传感器融合是惯性导航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将惯性测量单元与其他传感器,如GPS、LIDAR、摄像头等融合使用,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实时性和抗干扰能力。

惯性技术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惯性技术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三、未来惯性技术的发展趋势
1、市场需求驱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惯性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未来,惯性技术将 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如智能交通、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等。同时,随着
2、技术进步推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惯性技术也将持续进步。未来,惯性设备将更加小型 化、低成本化,同时将具备更高的精度和更长的续航能力。此外,随着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惯性技术的智能化发展。
3、竞争格局变化
未来,随着惯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市场竞争也将逐渐加剧。越来越多 的企业将加入惯性技术领域,推动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为了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企业需要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性能和降低成本。
四、惯性技术当前存在的问题和 挑战
虽然惯性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 由于惯性设备的误差随时间积累,需要经常进行校准和修正,这给使用带来了一 定的不便。其次,由于惯性设备的成本相对较高,限制了其在民用领域的广泛应 用。此外,由于技术瓶颈等问题,惯性设备的性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近年来惯性技术的快速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惯性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应用于民用领域。 20世纪末,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立,惯性技术开始与卫星导航相结合,形 成了更为精确的导航系统。此外,惯性技术还在航空、航天、兵器等领域得到广 泛应用,如导弹制导、无人驾驶等。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惯性设备的体积和成本 大幅降低,使得惯性技术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例如,在汽车工业中,惯性传感 器被广泛应用于车辆稳定性控制、自动驾驶等方面;在医疗领域,惯性传感器也 被用于人体姿态检测、运动分析等。
一、惯性技术的早期发展
惯性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的人们已经意识到物体具有保持 自身状态的性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对惯性原理进行深入研究。 17世纪,伽利略和牛顿等科学家对物体的惯性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后续的惯 性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一章(惯性仪器测试与数据分析)概述

第一章(惯性仪器测试与数据分析)概述
16
二、惯性器件(陀螺仪和加速度计)介绍 2、陀螺仪:
(6)激光陀螺仪
L
4S c
17
二、惯性器件(陀螺仪和加速度计)介绍
2、陀螺仪:
4 NS 光程差: L c
(7)光纤陀螺仪
高锟:2009年诺奖,“在纤维中传送光 以达成光学通讯的开拓成就”
18
二、惯性器件(陀螺仪和加速度计)介绍
·目标点
起始点 ·
4
一、惯性导航及其应用
1、惯性导航基本概念(其它导航方法比较):
卫星导航
无线电导航
天文导航
多普勒导航
地磁匹配导航 重力匹配导航
地形匹配导航
5 景象匹配导航
一、惯性导航及其应用 2、惯性导航优缺点:
1、自主性好:不需要其它外来信息
优点 2、隐蔽性强:不会向外辐射任何信息 3、信息全面:高频率甚至连续的运载体 实时角速度、加速度、姿态、速度和位置 缺点:导航误差随时间不断积累(措施:研制高精度器件; 测试建模提高实际使用精度)
25
三、惯性器件测试
2、惯性器件的误差模型
(1)静态误差模型:指在线运动条件下惯性仪器 的数学表达式,它确定了惯性器件误差与比力之间 的函数关系。 误差模型分类
(2)动态误差模型:指在角运动条件下惯性仪器的 数学表达式,它确定了惯性器件误差与角速度、角 加速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3)随机误差模型:引起惯性仪器误差的因素众多、 许多是随机的、有些机理尚不明确,应用数理统计和 模型辨识理论建立随机误差的数学表达式即为随机误 差模型。
二、惯性器件(陀螺仪和加速度计)介绍 2、陀螺仪:
(3)单自由度液浮陀螺仪 (4)挠性陀螺仪
14
二、惯性器件(陀螺仪和加速度计)介绍 2、陀螺仪:

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摘要】惯性导航技术是一种利用惯性传感器来测量和跟踪物体的位置、姿态和速度的技术。

本文首先介绍了惯性导航技术的定义和背景,以及其在军事、航空航天、车辆导航等领域的研究意义。

接着讨论了传统惯性导航技术存在的局限性,以及MEMS惯性导航技术在小型化、低成本化方面的发展。

探讨了深度学习在惯性导航技术中的应用,以及融合导航技术的发展趋势。

介绍了人工智能在惯性导航技术中的应用,分析了惯性导航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展望了未来惯性导航技术的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全面探讨惯性导航技术的新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惯性导航技术、新进展、发展趋势、传统技术、MEMS、深度学习、融合导航、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趋势、影响因素、展望未来。

1. 引言1.1 定义和背景惯性导航技术是指利用惯性测量单元(IMU)和相关算法来实现无需外部引导信息即可实现位置、姿态及速度测量的一种导航技术。

惯性导航技术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的飞行器导航系统,随着航天、航空、海洋等领域的发展,惯性导航技术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导航手段。

惯性导航技术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导航精度、保障导航安全、提高导航效率以及在无GPS信号的环境下实现可靠导航。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惯性导航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在新的技术和方法的推动下,未来惯性导航技术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1.2 研究意义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惯性导航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传统惯性导航技术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漂移累积、精度下降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突破。

MEMS惯性导航技术的发展为惯性导航技术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其小巧、轻便、低功耗的特点使其在无人机、移动设备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为惯性导航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提高导航的精度和稳定性。

再平衡战略下美国武器装备发展动向

再平衡战略下美国武器装备发展动向









. All Rights Reserved.








美国在日本部署X波段雷达
击命中率为100%,击落、击毁多架无人机与小型船只,单次发射成本约1美元。

该系统将于2014年初安装到第五舰队的“庞塞”号两栖运输舰上,进行实战部署。

人潜航器、水雷装备,
“激光武器系统”(LaWS)
Micro-PNT项目成果
和测试技术。

通过该项目,美军将使芯片级“惯性测量组件”取代传统的惯性导航设备,降低系统尺寸、功耗、重量和费用,同时提高定位精度,可独立运行或与GPS 处于试飞状态,预计2015年交付空军。

此外,美海军正在发展MQ-4C“海神”海上监视无人机和MQ-8C“火力侦察兵”垂直起降战术无人机,并在2013年完成首
MQ-4C海上监视无人机。

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综述

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综述

浙大-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综述内容:一、MEMS概念二、MEMS研究背景三、MEMS发展史四、最近国外MEMS发展的概况五、最近国内MEMS发展的概况六、MEMS研究内容七、MEMS技术分类八、MEMS技术的加工工艺九、LIGA和准LIGA技术十、MEMS最新研究方向十一、MEMS的最新应用十二、MEMS的未来十二、参考文献一、MEMS概念MEMS即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它是以微电子、微机械及材料科学为基础,研究、设计、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微型装置,包括微结构器件、微传感器、微执行器和微系统等。

日本国家MEMS中心给Microsystem/Micromachine下的定义:A micro machine is an extremely small machine comprising very small(several millimeters or less) yet highly sophisticated functional elements that allows it to perform minute and complicated tasks。

一般认为,微电子机械系统通常指的是特征尺度大于1μm小于1nm,结合了电子和机械部件并用IC集成工艺加工的装置。

微机电系统是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具有战略意义的前沿高技术,是未来的主导产业之一。

MEMS技术自八十年代末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主要技术途径有三种,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以集成电路加工技术为基础的硅基微加工技术;二是以德国为代表发展起来的利用X射线深度光刻、微电铸、微铸塑的LIGA( Lithograph galvanfomung und abformug)技术,;三是以日本为代表发展的精密加工技术,如微细电火花EDM、超声波加工。

MEMS技术特点是:小尺寸(miniaturization)、多样化(multiplicity)、微电子(microelectronics),还有其他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