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实验报告
酵母菌实验报告
酵母菌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通过观察酵母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探究酵母菌的生长规律,并验证酵母菌在不同温度下的最适生长范围。
实验结果显示,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生长最好,同时不同环境因素对酵母菌的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
引言: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与发酵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和生物制药等领域。
了解酵母菌的生长规律和适宜环境对于优化酿酒和面包等食品工艺以及生物制药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与方法:1. 酵母菌培养液:取适量酵母菌培养基溶解于适量蒸馏水中,调整pH值至6.0±0.2。
2. 多孔瓷片:用105度高温煅烧的多孔瓷片,用于沉淀酵母菌。
3. 酵母菌悬液:取适量酵母菌培养液,通过多孔瓷片的滤过作用制备酵母菌悬液。
4. 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培养杯:准备4个培养杯,分别标注为10℃、20℃、30℃、40℃。
实验步骤:1. 将酵母菌培养液倒入培养杯中,每个培养杯装满1/3。
2. 使用移液管向四个培养杯中加入相同体积的酵母菌悬液。
3. 将培养杯放入相应温度的恒温箱中培养。
4. 每天观察并记录培养杯中酵母菌的生长情况,包括酵母菌的数量和形态变化。
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酵母菌在10℃、20℃、30℃和40℃四个温度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了每天的观察结果。
在10℃温度下,最初的小菌落在第一天变大,但生长速度较慢。
第二天至第四天,小菌落开始扩张,数量逐渐增多。
然而,在第五天开始,酵母菌的生长停滞,数量没有显著变化。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0℃对于酵母菌的生长不够适宜,可能是因为温度过低导致酵母菌代谢缓慢。
在20℃温度下,酵母菌的生长情况较为良好。
在第一天,小菌落变大并开始扩张。
第二天至第四天,酵母菌数量显著增加并呈现活跃的状态。
第五天以后,酵母菌的数量趋于稳定,但生长速度减慢。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20℃是酵母菌生长的相对适宜温度,在这一温度下酵母菌能够较快地繁殖并维持稳定的生长状态。
观察酵母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生长特点以及繁殖方式,了解酵母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并探究酵母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属于真核微生物。
在适宜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够进行出芽生殖,即通过产生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使子细胞从母细胞上分离出来。
此外,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可以将糖类物质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在食品、酿酒和生物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酵母菌培养基- 培养皿- 显微镜- 显微镜玻片- 接种环- 酒精- 美蓝染液- 碘液2. 实验方法(1)酵母菌培养将酵母菌接种于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使其生长繁殖。
(2)酵母菌形态观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包括细胞大小、形状、细胞壁结构、细胞质结构等。
(3)酵母菌繁殖方式观察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过程,记录子细胞从母细胞上分离出来的时间、数量和速度。
(4)酵母菌生长情况观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观察酵母菌的生长情况,记录其生长曲线。
四、实验结果1. 酵母菌形态观察酵母菌呈椭圆形或卵圆形,细胞壁厚,细胞质均匀。
在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细胞质内含有一定数量的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
2. 酵母菌繁殖方式观察酵母菌主要通过出芽生殖进行繁殖。
在适宜的条件下,母细胞在细胞壁上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子细胞从母细胞上分离出来。
观察结果显示,子细胞从母细胞上分离出来的时间为10-15分钟,平均每10分钟产生一个子细胞。
3. 酵母菌生长情况观察(1)温度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酵母菌的生长速度存在差异。
实验结果显示,在28-30℃的温度范围内,酵母菌生长速度最快;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5℃时,酵母菌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2)pH值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酵母菌在pH值为4.5-5.5的环境中生长最佳。
实验结果显示,当pH值低于4.5或高于5.5时,酵母菌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酵母菌的实验报告
酵母菌的实验报告酵母菌的实验报告引言: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
它们对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不仅在食品工业中用于发酵制作面包、啤酒等,还在科学研究中作为模式生物被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酵母菌的生长特性、代谢活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实验一:酵母菌的生长特性通过观察酵母菌在不同培养基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酵母菌的生长特性。
我们选择了葡萄糖、麦芽糖和蔗糖三种不同的碳源,分别制备了含有这三种碳源的培养基,并在相同的温度下培养酵母菌。
结果显示,酵母菌在葡萄糖和麦芽糖培养基中生长迅速,而在蔗糖培养基中生长较慢。
这说明酵母菌对不同碳源的利用能力存在差异,而葡萄糖和麦芽糖对其生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实验二:酵母菌的代谢活性酵母菌通过发酵代谢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这是其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重要特性。
我们在实验中添加了甲酸和乙酸两种有机酸,观察酵母菌的代谢活性是否受到影响。
结果显示,甲酸的添加显著抑制了酵母菌的代谢活性,使其产生的乙醇和二氧化碳减少。
而乙酸的添加则对其代谢活性没有明显影响。
这表明不同有机酸对酵母菌的代谢产物有不同的调节作用,甲酸可能抑制了酵母菌的发酵能力。
实验三:酵母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酵母菌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以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存活和繁殖。
我们在实验中将酵母菌分别暴露在高温、低温和高盐浓度的环境中,观察其生存状况。
结果显示,酵母菌在高温环境下生长受到抑制,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而在低温环境下,酵母菌的生长速度虽然减慢,但仍然能够存活。
当暴露在高盐浓度的环境中,酵母菌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细胞数量急剧减少。
这说明酵母菌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其耐受高盐浓度的能力较差。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酵母菌的生长特性、代谢活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酵母菌对不同碳源的利用能力存在差异,葡萄糖和麦芽糖对其生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不同有机酸对酵母菌的代谢活性有不同的调节作用,甲酸可能抑制了酵母菌的发酵能力。
酵母菌实验报告
酵母菌实验报告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常见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域和植物表面。
它们在
生物学和食品工业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实验旨在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以及对其生长的影响因素。
实验一,酵母菌在不同营养液中的生长情况。
我们选取了葡萄糖、蔗糖和淀粉为不同的碳源,分别配置成培养基。
实验结果
显示,酵母菌在葡萄糖培养基中生长最为迅速,其次是蔗糖,淀粉培养基中的生长最为缓慢。
这表明酵母菌对不同碳源的利用能力存在差异,葡萄糖是其最佳的碳源。
实验二,酵母菌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情况。
我们将培养皿分别置于25摄氏度、30摄氏度和37摄氏度的恒温箱中进行培养。
结果显示,酵母菌在30摄氏度下的生长最为迅速,25摄氏度次之,37摄氏度下的
生长最为缓慢。
这说明酵母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在25摄氏度至30摄氏度之间。
实验三,酵母菌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我们调节培养基的pH值分别为4、7和9,观察酵母菌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
显示,在pH值为7的培养基中,酵母菌的生长最为旺盛,pH值为4和9时生长情况较差。
这表明酵母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为狭窄。
综上所述,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存在明显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我
们应该根据其生长特性,合理选择培养条件,以提高其生长速度和产酒、产酵素等方面的应用效果。
同时,本实验也为酵母菌的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分离观察酵母菌实验报告
1. 学习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酵母菌的分离纯化技术。
3. 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培养特征。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本实验通过平板划线法将混合菌液中的酵母菌分离纯化,并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观察其形态和特征。
三、实验材料1. 菌种:啤酒酵母菌2. 培养基:酵母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YGA)3. 工具:接种环、酒精灯、无菌试管、无菌棉签、培养皿、显微镜等四、实验方法1. 菌种活化:将啤酒酵母菌菌种接种于YGA培养基中,在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2. 分离纯化:取活化后的酵母菌菌液,用无菌棉签涂布于YGA平板上,用接种环进行平板划线,划线时注意不要划破菌落。
将平板倒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3. 观察与计数:观察平板上的菌落,记录菌落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用无菌棉签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新的YGA平板上,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获得纯化的酵母菌。
4. 酵母菌形态观察:将纯化的酵母菌接种于YGA培养基中,在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用无菌吸管吸取少量菌液,滴加于载玻片上,用无菌盖玻片覆盖,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的形态。
五、实验结果1. 菌落特征:酵母菌菌落呈圆形,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颜色为乳白色。
2. 酵母菌形态:酵母菌为单细胞,呈椭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核明显,细胞壁较厚。
1. 通过平板划线法,成功分离纯化了酵母菌,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2. 酵母菌在YG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特征明显,便于观察和识别。
3. 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的形态,有助于了解其生物学特性。
七、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分离纯化了酵母菌,掌握了酵母菌的分离纯化技术。
2. 通过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培养特征,了解了酵母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3. 平板划线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适用于实验室研究。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
酵母菌观察实验报告
酵母菌观察实验报告酵母菌观察实验报告引言: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对于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次实验旨在观察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探究酵母菌的生长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与方法:本次实验所需材料包括:酵母菌培养基、培养皿、显微镜、显微镜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盖玻片夹、恒温箱、显微镜台、计时器等。
1.准备工作:首先,将酵母菌培养基均匀地倒入培养皿中,待其凝固后将其放入恒温箱中,保持温度在25℃左右。
同时,将显微镜台调整到适合观察的高度,并将显微镜置于台上。
2.观察酵母菌的生长情况:将培养皿取出,用显微镜盖玻片夹取一小部分酵母菌涂抹在显微镜玻璃片上,再将盖玻片盖在上面。
将玻璃片放置在显微镜台上,调整显微镜的倍数,通过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数量。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首先,酵母菌的形态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为5-10微米。
其细胞壁坚韧,颜色呈现为淡黄色。
在培养基中,酵母菌呈现出快速生长的特点,数量迅速增加。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了酵母菌生长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改变了培养基的酸碱度。
将酵母菌培养基分为三组,分别调整为酸性、中性和碱性。
结果显示,酵母菌在中性培养基中生长最为迅速,而在酸性和碱性培养基中生长较为缓慢。
这说明酵母菌对于酸碱度有一定的敏感性,适宜的酸碱度有利于其生长。
其次,我们改变了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
将培养基分为两组,一组为富含营养的培养基,另一组为贫含营养的培养基。
结果显示,富含营养的培养基中酵母菌生长迅速,而贫含营养的培养基中生长缓慢。
这说明酵母菌对于营养成分的需求较高,充足的营养有利于其生长繁殖。
最后,我们探究了温度对酵母菌的影响。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箱中,分别设置不同的温度条件。
结果显示,酵母菌在25℃的温度下生长最为迅速,而在较高或较低的温度下生长较为缓慢。
这表明酵母菌对温度有一定的适应性,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生物酵母菌培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酵母菌培养的基本方法。
2. 观察酵母菌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
3. 了解酵母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单细胞真菌,具有较强的发酵能力。
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酵母菌能够迅速繁殖,形成菌落。
本实验通过培养酵母菌,观察其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探究不同培养条件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酵母菌菌种- 麦芽汁琼脂培养基- 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氨基酸琼脂培养基- 温度计- 烧杯- 研钵- 移液管- 镜头- 显微镜- 计数板2. 实验仪器:- 培养箱- 灭菌器- 高压蒸汽灭菌锅四、实验方法1. 培养基制备:- 称取麦芽汁琼脂、葡萄糖琼脂、氨基酸琼脂,分别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
- 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装至无菌试管中,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 待培养基冷却后,分别加入适量的酵母菌菌种,混匀。
2. 酵母菌培养:- 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设置不同的温度(如25℃、30℃、35℃)和pH值(如5.0、6.0、7.0)。
- 观察并记录酵母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3. 酵母菌形态观察:- 将培养好的酵母菌涂布于载玻片上,进行染色处理。
- 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大小、细胞壁、细胞核等特征。
4. 酵母菌计数:- 使用计数板对培养皿上的酵母菌进行计数。
- 根据计数结果,计算酵母菌的密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酵母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在25℃、pH 6.0的培养条件下,酵母菌生长速度最快,菌落形态良好。
- 在35℃、pH 5.0的培养条件下,酵母菌生长速度较慢,菌落形态较差。
- 在30℃、pH 7.0的培养条件下,酵母菌生长速度适中,菌落形态一般。
2. 酵母菌形态观察结果:- 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呈椭圆形或圆形,细胞壁较厚,细胞核明显。
- 酵母菌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等营养物质。
3. 酵母菌计数结果:- 在25℃、pH 6.0的培养条件下,酵母菌密度最高,约为 1.5×10^8 C FU/mL。
酵母呼吸方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呼吸方式,掌握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的检测方法,并验证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属于兼性厌氧菌。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式为: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反应式为:C6H12O6 →2C2H5OH + 2CO2 + 能量。
本实验采用液体培养基,分别设置有氧和无氧条件,观察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检测呼吸产物。
三、实验材料1. 酵母菌菌种2. 液体培养基(葡萄糖溶液)3. 澄清石灰水4.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5. 重铬酸钾溶液6. 酒精7. 试管、锥形瓶、培养皿等四、实验步骤1. 将酵母菌菌种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置于25-35℃环境下培养24小时,使其充分繁殖。
2. 将培养好的酵母菌液体培养基分为两组,分别装入两个锥形瓶中。
3. 第一组锥形瓶敞口,用于模拟有氧条件;第二组锥形瓶密封,用于模拟无氧条件。
4. 将两组锥形瓶放置于25-35℃环境下培养24小时。
5. 分别取两组锥形瓶中的酵母菌液体培养基,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a. 取澄清石灰水适量,加入第一组和第二组锥形瓶中的酵母菌液体培养基中,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b. 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适量,加入第一组和第二组锥形瓶中的酵母菌液体培养基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6. 分别取两组锥形瓶中的酵母菌液体培养基,检测酒精的产生:a. 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加入第一组和第二组锥形瓶中的酵母菌液体培养基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b. 将酒精滴入第一组和第二组锥形瓶中的酵母菌液体培养基中,观察酒精与溶液的反应。
五、实验结果1. 在有氧条件下,第一组锥形瓶中的酵母菌液体培养基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酵母生长周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酵母菌的生长周期及生长规律。
2. 掌握酵母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特点。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其生长周期分为繁殖阶段、平衡阶段和衰减阶段。
在适宜的条件下,酵母菌生长迅速,繁殖能力极强。
本实验通过观察酵母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了解其生长周期及生长规律。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啤酒酵母、麦芽汁、葡萄糖、酵母提取物、琼脂、无菌水、无菌棉签、酒精灯、试管、培养皿、温度计、显微镜等。
2. 实验试剂:1.0M NaOH、1.0M HCl、0.9% NaCl、0.1M Tris-HCl、0.1M CaCl2等。
四、实验步骤1. 酵母菌活化:将啤酒酵母接种于含有麦芽汁的试管中,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得到活化酵母菌。
2. 配制培养基:根据实验需求,分别配制含有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的培养基。
3. 接种:将活化酵母菌用无菌棉签接种于不同培养基中,每个培养基接种3个平行样。
4. 培养与观察: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每隔一定时间观察酵母菌的生长情况,记录酵母菌的形态、数量、颜色等特征。
5. 数据处理:对观察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绘制酵母菌生长曲线,计算生长速度、生长周期等指标。
6. 结果分析:分析酵母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特点,总结酵母菌的生长规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酵母菌在不同碳源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酵母菌在葡萄糖、麦芽汁等碳源条件下生长良好,菌落呈白色、圆形、湿润,边缘整齐。
在无碳源条件下,酵母菌基本不生长。
2. 酵母菌在不同氮源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酵母菌在酵母提取物、蛋白胨等氮源条件下生长良好,菌落呈白色、圆形、湿润,边缘整齐。
在无氮源条件下,酵母菌生长缓慢,菌落较小。
3. 酵母菌在不同无机盐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酵母菌在含有适量无机盐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菌落呈白色、圆形、湿润,边缘整齐。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
2. 学习掌握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染色方法。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其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酵母菌主要通过出芽生殖进行繁殖,即在母细胞的一端形成芽体,芽体逐渐长大并与母细胞分离,形成新的个体。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其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活细胞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活细胞无色,而死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
三、实验器材1. 酿酒酵母或卡尔酵母(Saccharomyces calsbergensis)2. 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3. 革兰氏染色用的碘液4. 显微镜5. 载玻片6. 盖玻片7. 接种针8. 烧杯9. 火柴四、实验步骤1. 准备酵母菌培养物:取少量酿酒酵母,接种于土豆平板培养基上,28-30℃培养3-5天。
2. 制备美蓝浸片:a.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
b. 用接种针挑取少量酵母菌,均匀涂布在染液上。
c. 盖上盖玻片,轻压使酵母菌与染液充分接触。
3. 制备水浸片:a.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无菌水。
b. 用接种针挑取少量酵母菌,均匀涂布在水中。
c. 盖上盖玻片,轻压使酵母菌与水充分接触。
4. 显微镜观察:a. 将美蓝浸片和水浸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b. 观察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大小、细胞核、芽体等特征。
c. 比较美蓝浸片和水浸片中酵母菌的形态差异。
5. 死活细胞鉴别:a. 观察美蓝浸片中酵母菌的染色情况。
b. 活细胞呈无色,死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呈蓝色或淡蓝色。
五、实验结果1. 酵母菌细胞形态:a. 酵母菌细胞呈椭圆形、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一。
b.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呈圆形或椭圆形,核膜清晰。
c. 细胞质均匀,无色或淡蓝色。
2. 出芽生殖方式:a. 观察到酵母菌细胞一端形成芽体,芽体逐渐长大。
b. 芽体与母细胞分离,形成新的个体。
酵母菌的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酵母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2. 掌握酵母菌的观察方法。
3. 探究酵母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二、实验材料1. 酵母菌培养基2. 培养皿3. 显微镜4. 显微镜玻片、盖玻片5. 接种针、接种环6. 美蓝染液、碘液7. 蒸馏水、生理盐水8. 温度计、计时器三、实验方法1. 酵母菌菌落培养(1)将酵母菌培养基加热融化后,待冷却至50℃左右,倒入培养皿中,制成平板。
(2)用无菌操作,将少量酵母菌接种于平板中央。
(3)将培养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2. 酵母菌菌落观察(1)取出培养好的平板,用接种环挑取少量菌落,涂布于载玻片上。
(2)用盖玻片轻轻压平,制成临时涂片。
(3)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边缘等特征。
3. 酵母菌细胞观察(1)用无菌操作,将少量酵母菌接种于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
(2)用盖玻片轻轻压平,制成临时涂片。
(3)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细胞的形态、大小、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等结构。
(4)使用美蓝染液和碘液分别染色,观察酵母菌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4. 酵母菌生长曲线测定(1)将酵母菌接种于不同浓度的酵母菌培养基中,制成一系列平板。
(2)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3)观察并记录酵母菌在不同浓度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绘制生长曲线。
四、实验结果1. 酵母菌菌落培养酵母菌在37℃、pH 4.5-6.0的条件下生长良好,菌落呈乳白色、光滑、湿润,边缘整齐。
2. 酵母菌菌落观察酵母菌菌落大小约为1-2mm,呈圆形、椭圆形或卵圆形,颜色多为乳白色或淡黄色。
3. 酵母菌细胞观察酵母菌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卵圆形,细胞壁较厚,细胞质均匀,细胞核明显,呈圆形或椭圆形。
4. 酵母菌生长曲线测定酵母菌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形,分为四个阶段: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五、实验讨论1. 酵母菌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良好,但在高温、高盐、低pH等不利条件下生长受到抑制。
观察酵母培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酵母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2. 观察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3. 掌握酵母菌的纯培养和显微镜观察技术。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在适宜的条件下,酵母菌可以迅速繁殖,形成菌落。
本实验通过观察酵母菌在不同培养基、温度、pH值等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探究酵母菌的生长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酵母菌、葡萄糖、酵母抽提物、琼脂、牛肉膏、葡萄糖酵母抽提物琼脂培养基、pH试纸、温度计、酒精灯、无菌操作台、接种环、培养皿、显微镜等。
2.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电子天平、移液器、烧杯、滴管、试管、剪刀、镊子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制备培养基(1)称取葡萄糖酵母抽提物琼脂培养基20g,加入100mL蒸馏水,溶解后分装于培养皿中。
(2)将培养皿放入高压蒸汽灭菌器中,121℃灭菌20分钟。
(3)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加入少量无菌水,溶解酵母抽提物。
(4)将酵母抽提物加入培养基中,混匀。
2. 接种(1)将酵母菌用无菌水稀释至适当浓度。
(2)用接种环取适量稀释后的酵母菌,涂布于培养基表面。
(3)将培养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 观察与记录(1)观察不同温度、pH值条件下酵母菌的生长情况。
(2)观察酵母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3)观察酵母菌的菌落特征,如颜色、形态、大小等。
(4)观察酵母菌的显微镜形态,包括细胞大小、细胞壁、细胞核、液泡等。
4. 结果与分析(1)不同温度、pH值条件下酵母菌的生长情况:在适宜的温度和pH值下,酵母菌生长迅速,菌落呈白色、圆形、表面光滑。
在高温、低温、酸性、碱性条件下,酵母菌生长缓慢,菌落颜色变浅,形态不规则。
(2)酵母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在葡萄糖酵母抽提物琼脂培养基上,酵母菌生长良好,菌落呈白色、圆形、表面光滑。
在牛肉膏培养基上,酵母菌生长较差,菌落颜色变浅,形态不规则。
酵母菌临时装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酵母菌的形态和结构;2. 掌握临时装片的基本操作步骤;3. 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细胞结构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组成。
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可以了解其形态和结构特点。
三、实验材料1. 酵母菌培养液;2. 载玻片、盖玻片;3. 吸管;4. 碘液;5. 显微镜。
四、实验步骤1. 制备临时装片(1)用吸管吸取少量酵母菌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中央;(2)用镊子夹取盖玻片,轻轻覆盖在培养液上,避免产生气泡;(3)用碘液滴在盖玻片边缘,使碘液慢慢渗入培养液中,染色。
2. 显微镜观察(1)将临时装片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观察;(2)调整显微镜,使视野清晰,然后逐步切换至高倍镜;(3)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1. 酵母菌的形态:酵母菌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大小不一,有的细胞表面有突起。
2. 酵母菌的结构:(1)细胞壁:位于细胞最外层,较厚,有弹性,可保护细胞;(2)细胞膜:位于细胞壁内侧,较薄,具有选择性透过性;(3)细胞质:位于细胞膜内侧,含有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4)细胞核:位于细胞质中,呈圆形或椭圆形,含有遗传物质DNA;(5)液泡:位于细胞质中,内含细胞液,可调节细胞内环境。
六、实验讨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酵母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为后续学习酵母菌的生命活动奠定了基础。
2. 临时装片实验操作简单,但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效果。
3. 显微镜观察是生物学实验的重要手段,要学会熟练使用显微镜,提高观察效果。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地观察了酵母菌的形态和结构,掌握了临时装片实验操作步骤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通过实验,我们加深了对酵母菌的认识,提高了生物学实验技能。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为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酵母菌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酵母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2. 掌握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方法;3. 熟悉酵母菌的繁殖方式。
二、实验材料1. 酵母菌菌种;2. 显微镜;3. 载玻片、盖玻片;4. 生理盐水;5. 美蓝染液;6. 碘液;7. 吸管;8. 记录本。
三、实验方法1. 将酵母菌菌种接种于生理盐水中,振荡混匀;2. 取一滴生理盐水滴于载玻片上,用无菌吸管吸取少量酵母菌悬液滴于生理盐水滴中;3. 盖上盖玻片,轻压使酵母菌均匀分布在载玻片上;4. 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结构;5. 分别用美蓝染液和碘液染色,观察酵母菌的死活细胞;6. 记录观察结果。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2. 将酵母菌菌种接种于生理盐水中;3. 取一滴生理盐水滴于载玻片上;4. 滴加少量酵母菌悬液于生理盐水滴中;5. 盖上盖玻片,轻压使酵母菌均匀分布在载玻片上;6. 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结构;7. 分别用美蓝染液和碘液染色,观察酵母菌的死活细胞;8. 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1. 酵母菌呈圆形、椭圆形或卵圆形,细胞壁较厚,细胞核较大,细胞质均匀;2. 酵母菌的死活细胞可通过染色区分,活细胞呈蓝色,死细胞呈紫色。
六、实验讨论1. 酵母菌的形态和结构对其繁殖和代谢具有重要意义;2.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直观地了解酵母菌的形态和结构;3. 美蓝染液和碘液染色可以帮助我们区分酵母菌的死活细胞;4. 本实验为观察酵母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方法,了解了酵母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以及酵母菌的死活细胞区分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酵母菌呈圆形、椭圆形或卵圆形,细胞壁较厚,细胞核较大,细胞质均匀,活细胞呈蓝色,死细胞呈紫色。
这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酵母菌的生物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八、实验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2. 观察酵母菌时,可适当调整显微镜的焦距,以便更清晰地观察;3. 可增加实验次数,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4. 进一步研究酵母菌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形态和结构变化。
酵母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2. 掌握酵母菌的培养和观察方法。
3. 了解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及生长条件。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具有明显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个体比细菌大。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包括出芽生殖和有性生殖。
出芽生殖是酵母菌常见的繁殖方式,即在菌体的一侧长出芽体,芽体逐渐长大并从母体分离,形成新的个体。
有性生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啤酒酵母、无菌水、无菌培养皿、无菌接种环、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美蓝染液、碘液。
2. 试剂:无菌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麦芽汁、CaCl2溶液。
四、实验步骤1. 酵母菌培养- 将啤酒酵母接种于无菌生理盐水中,置于28-30℃的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 取适量培养好的酵母菌,接种于麦芽汁中,继续培养24小时。
2. 制片与染色- 取少量培养好的酵母菌,滴于载玻片上,用无菌接种环轻轻涂匀。
-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美蓝染液,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染液。
- 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
3. 酵母菌繁殖方式观察- 取适量培养好的酵母菌,滴于载玻片上,用无菌接种环轻轻涂匀。
-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碘液,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染液。
- 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繁殖方式。
4. 酵母菌生长条件观察- 将培养好的酵母菌分别接种于葡萄糖溶液和麦芽汁中,置于不同温度的培养箱中培养。
- 观察并记录酵母菌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酵母菌形态特征- 酵母菌呈卵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明显,细胞质均匀。
- 通过美蓝染色,观察到酵母菌细胞核为蓝黑色,细胞质为无色。
2. 酵母菌繁殖方式-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主要为出芽生殖,即在菌体的一侧长出芽体,芽体逐渐长大并从母体分离,形成新的个体。
- 通过碘液染色,观察到酵母菌的芽体为深色。
3. 酵母菌生长条件- 酵母菌在葡萄糖溶液和麦芽汁中均能生长,但在麦芽汁中的生长速度更快。
- 酵母菌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情况不同,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
酵母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认识酵母菌的形态结构,了解其基本特征。
2. 掌握酵母菌的观察方法,包括制片、染色、显微镜观察等。
3. 学习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如出芽生殖和有性生殖。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具有典型的真菌特征。
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呈卵圆形、圆形或椭圆形,细胞壁厚,细胞核明显,细胞质内有液泡和细胞器。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包括出芽生殖和有性生殖,其中出芽生殖是最常见的繁殖方式。
三、实验器材1. 酵母菌培养物2. 显微镜3. 载玻片、盖玻片4. 接种针5. 美蓝染液、中性红染液、碘液6. 无菌水、生理盐水7. 酒精灯、镊子、滴管四、实验步骤1. 制片(1)用接种针挑取少量酵母菌培养物,置于载玻片上。
(2)用无菌水将酵母菌稀释至适宜浓度。
(3)将稀释后的酵母菌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2. 染色(1)将制片放在染色缸中,用滴管加入适量的美蓝染液。
(2)将染色缸放入酒精灯上加热,使染液沸腾,持续约5分钟。
(3)染色结束后,用滴管加入适量的无菌水,冲洗掉多余的染液。
3. 显微镜观察(1)将染色后的制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2)先低倍镜观察酵母菌的整体形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
(3)再换用高倍镜观察酵母菌的细胞核、液泡、细胞壁等结构。
4. 酵母菌繁殖方式观察(1)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过程,记录芽的产生、生长、分离等情况。
(2)观察酵母菌的有性生殖过程,如接合、子囊孢子的形成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结果显示,酵母菌呈卵圆形、圆形或椭圆形,细胞壁厚,细胞核明显,细胞质内有液泡和细胞器。
2.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1)出芽生殖:观察到酵母菌在细胞的一端产生芽,芽逐渐增大,最终与母细胞分离,形成独立的菌体。
(2)有性生殖:观察到酵母菌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形成新的酵母菌。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到了酵母菌的形态结构,了解了其基本特征。
2. 掌握了酵母菌的观察方法,包括制片、染色、显微镜观察等。
酵母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酵母菌的基本特性。
2. 探究酵母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3. 学习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在适宜的条件下,酵母菌可以迅速繁殖。
本实验通过观察酵母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了解酵母菌的生长规律和影响因素。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酵母粉、葡萄糖、蔗糖、淀粉、氯化钠、硫酸铜、琼脂、无菌水、培养皿、试管、酒精灯、镊子、显微镜等。
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盐酸、乙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酵母菌活化:将酵母粉加入无菌水中,搅拌均匀,置于37℃水浴中活化30分钟。
2. 不同碳源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a. 将葡萄糖、蔗糖、淀粉分别加入无菌水中,制成1%的溶液。
b. 将活化后的酵母菌均匀接种于各溶液中,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c. 观察并记录各溶液中酵母菌的生长情况。
3. 不同氮源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a. 将氯化钠、硫酸铜分别加入无菌水中,制成0.1%的溶液。
b. 将活化后的酵母菌均匀接种于各溶液中,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c. 观察并记录各溶液中酵母菌的生长情况。
4. 不同温度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a. 将活化后的酵母菌均匀接种于无菌水中,置于不同温度(25℃、37℃、45℃)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b. 观察并记录各温度下酵母菌的生长情况。
5. 酵母菌形态观察:a. 将活化后的酵母菌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
b. 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碳源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a. 葡萄糖溶液中酵母菌生长良好,菌落呈白色,边缘整齐。
b. 蔗糖溶液中酵母菌生长一般,菌落呈白色,边缘较模糊。
c. 淀粉溶液中酵母菌生长较差,菌落呈白色,边缘不整齐。
2. 不同氮源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a. 氯化钠溶液中酵母菌生长良好,菌落呈白色,边缘整齐。
b. 硫酸铜溶液中酵母菌生长较差,菌落呈白色,边缘不整齐。
酵母培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酵母菌的培养方法。
2. 了解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规律。
3. 培养无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
在适宜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够迅速繁殖,产生大量的子细胞。
本实验通过培养酵母菌,观察其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了解酵母菌的生长规律。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 酵母菌(啤酒酵母)- 酵母菌培养基(葡萄糖酵母膏琼脂培养基)- 100ml三角瓶、无菌滴管、酒精灯、镊子、培养箱等2. 实验试剂:- 葡萄糖- 酵母膏- 琼脂- 蒸馏水四、实验步骤1. 培养基制备:- 称取20g葡萄糖、5g酵母膏、15g琼脂,加入100ml蒸馏水。
- 将混合物加热溶解,调整pH值为6.0-6.5。
- 分装至100ml三角瓶中,每瓶15ml。
- 121℃高压灭菌15分钟。
2. 酵母菌接种:- 将灭菌后的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
- 用无菌滴管吸取酵母菌,接种于培养基中。
- 每瓶接种量约为1ml。
3. 培养与观察:- 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28℃培养箱中培养。
- 每天观察酵母菌的生长情况,记录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
4. 不同条件下的酵母菌生长实验:- 调整培养基的pH值,观察酵母菌在不同pH值下的生长情况。
- 调整培养基的葡萄糖浓度,观察酵母菌在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生长情况。
- 调整培养基的琼脂浓度,观察酵母菌在不同琼脂浓度下的生长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酵母菌在28℃培养箱中生长良好,菌落呈白色,圆形,表面光滑。
2. 酵母菌在不同pH值下的生长情况:- 在pH值为4.0时,酵母菌生长缓慢,菌落较小。
- 在pH值为6.0时,酵母菌生长旺盛,菌落较大。
- 在pH值为8.0时,酵母菌生长受到抑制,菌落几乎不生长。
3. 酵母菌在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生长情况:- 在葡萄糖浓度为2%时,酵母菌生长缓慢,菌落较小。
- 在葡萄糖浓度为5%时,酵母菌生长旺盛,菌落较大。
- 在葡萄糖浓度为10%时,酵母菌生长受到抑制,菌落几乎不生长。
酵母菌培养实验报告高中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酵母菌的基本特性。
2. 掌握酵母菌的培养方法。
3. 培养无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在适宜的条件下,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本实验通过培养酵母菌,观察其生长过程,了解酵母菌的生长规律。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无菌锥形瓶、无菌试管、无菌吸管、酒精灯、无菌培养皿、无菌镊子、无菌剪刀、无菌接种环、无菌纱布、无菌水、无菌棉塞。
2. 实验试剂:马铃薯琼脂培养基、酵母浸出粉、葡萄糖琼脂培养基(YPD培养基)、无菌水、无菌封口膜。
四、实验步骤1. 培养基制备(1)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将200g马铃薯去皮,切成1~2cm²的小块,加入1000mL 蒸馏水中,煮沸至马铃薯软烂;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后,用纱布过滤;在滤液中加入20g葡萄糖(或蔗糖)、15~20g琼脂,并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2)酵母浸出粉培养基:取酵母浸出粉、胰蛋白胨、葡萄糖、琼脂和蒸馏水按比例配制。
(3)葡萄糖琼脂培养基(YPD培养基):取酵母浸出粉、胰蛋白胨、葡萄糖、琼脂和蒸馏水按比例配制。
2. 酵母菌接种(1)将5g高活性干酵母放入无菌小烧杯中,加入20mL无菌水,用无菌玻璃棒搅拌5min。
(2)将充分混匀的菌液分装到总容积为1.5mL的无菌离心管(或试管)中,分发给学生。
3. 酵母菌培养(1)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入锥形瓶中,瓶口加上棉塞(可用封口膜代替),外侧包上牛皮纸(或报纸),用皮筋勒紧。
(2)将锥形瓶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121℃灭菌20min。
(3)将灭菌后的锥形瓶取出,待冷却后,将菌液接种到培养基中。
(4)将锥形瓶放入3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4. 观察与记录(1)每天观察酵母菌的生长情况,记录菌落数量、形状、大小等。
(2)连续观察7天,绘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酵母菌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果显示,酵母菌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良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09年11月日
姓名郑冲冲系年级08级生科一班组别同组者张健康于政达
学号200800140207题目酵母菌的培养、形态观察、死活鉴定和子囊孢子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酵母培养基的配置和酵母菌的接种方法
2、观察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
3、学习掌握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4、学习并掌握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观察方法。
二、基本原理
1、培养基:酵母菌的能源主要是糖,一般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培养。
但实验要求不是很严格时,可以用由酵母膏、蛋白胨、葡萄糖配置的培养基来培养;但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观察要用麦氏培养基,其有利于子囊孢子的形成。
2、酵母菌的形态:酵母菌是多形的、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菌体比细菌大。
繁殖方式也较复杂,无性繁殖主要是出芽生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
本实验通过用美蓝染色浸片和水-碘液来观察生活的酵母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
3、美蓝染色液:美蓝为无毒性染料,其氧化型为蓝色,而还原型为无色。
用它对酵母菌染色时,由于活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使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所以酵母的活细胞无色;对于死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则因它们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因此,用美蓝水浸片不仅可观察酵母的形态,还可以区分死、活细胞。
4、水-碘液染色液:该染液将革兰氏染液用碘液用水稀释4倍后得到的,亦可用于酵母形态和出芽生殖的观察。
4、子囊孢子的观察:酵母菌形成子囊孢子需要一定的条件,麦氏培养基有利于酿酒酵母子囊孢子的形成,能否形成子囊孢子及其形态是酵母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实验器材
1.菌种:酿酒酵母培养数天的酵母-麦氏培养基斜面
2.溶液与试剂:0.1% 吕氏碱性美蓝染液,5%孔雀绿,0.5%沙黄、95%乙醇,水-碘染液
3.培养基:酵母液体培养基,麦氏培养基。
4.仪器或其他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接种环等。
四、实验步骤
1、酵母培养基的配置:蛋白质2%,酵母膏1%葡萄糖2%,加冷水100Ml,自然PH,在115℃下高压蒸汽灭菌30min。
2、接种和培养:无菌操作下,在灭菌的培养基中倒入少许酵母菌液即可。
在28℃下培养48h 左右。
3、美蓝染色操作:
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用接种环挑取少量酵母菌液,混合均匀;
2>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避免产生气泡;
3>将制片放置约3min,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酵母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色区别死活细胞。
4>染色开始到过30min期间,观察死活细胞数量的变化;
4、水-碘液浸片法:滴加一滴水-碘液在载玻片的中央,无菌操作挑取少许酵母菌液至于染
液中涂匀,盖上盖玻片后镜检。
5、子囊孢子的观察:
1>. 制片:取经产孢培养的酵母斜面培养物,在洁净载玻片上按常规涂片、干燥固定。
2>. 染色:滴加孔雀绿染液染色1min,水洗。
3>. 脱色:用95% 的乙醇脱色30s,水洗。
4>. 复染:用番红复染1min,水洗,干燥。
5>. 镜检:干后用油镜观察子囊孢子的形态。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