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民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民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专业知识课程性质: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本课程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主要介绍民间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研究方法以及民间文学的类型和种类。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民间文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特征、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掌握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丰富学生的整体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学理论素养,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2.设计思路:本课程根据大一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情况,循序渐进,在有限课时中突出重点,以点带面,重点讲述民间文学主要文类的概念、特征。

课程内容理论与田野调查实践相结合,这两部分在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注重课堂教学互动,引发学生对民间文学学科的兴趣。

课程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民间文学的定义、基本特征、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史诗与叙事诗、民间歌谣、民间俗语、民间文学的田野调查理论学习等。

田野调查实践通过确定选题,拟定调查方案(问卷)等,明确采访对象、流程,通过小组成员分工,设计合理可行的调查方案。

成员分工合作,完成对某一民间文学- 1 -文类讲述人(传承人)的采访和记录,最后提交调查报告一份(包括调查方案、原始记录资料文本和音频/视频资料)。

通过课堂讲述与田野调查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民间文学的理解,切身体会民俗、民间文学在真实语境中的传承样态。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无先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民间文学课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知识核心限选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民间文学知识。

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能:(1)掌握民间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属性,了解其社会意义和功能,为以后的全面学习打下基础;(2)了解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正确把握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认识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的相互影响。

掌握神话产生时代所赋予它的全部特点,认识神话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中外古代著名神话。

掌握传说的概念与基本特征,能够将传说与历史、神话加以区分,熟悉传说的基本类型和代表作品,并能够鉴赏、分析在中国影响深远的四大传说。

《民族民间文学概论》各章的教学大纲

《民族民间文学概论》各章的教学大纲

《民族民间文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一)课程性质《民族民间文学概论》是民族地区高等院校中文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民间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中国各民族民间文学的代表性作品,学习和掌握民间文学采录、整理、研究的原则与方法,培养民间文学教学和研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中国民族文化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鉴赏和接受力。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第一章概论(理论讲授2学时)讲授内容:1.民间文学学科的由来:与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的渊源关系、对其具有多学科价值的“特殊的文学”之说的理解。

2.民族民间文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范围:定义、我国55个少数民族人民自古以来所创造和流传的“口头文学创作”。

3.民族民间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其源头活水的地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和形式上、文学与文化内涵上的独特性。

4.学习民族民间文学的目的与意义:继承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建设和谐社会。

5.学习民族民间文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站在劳动人民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田野调查、增强学科的学术含量、建设系统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重点:民间文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与范围。

难点:民族民间文学的多学科价值、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民族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理论讲授2课时)讲授内容:1.直接人民性和民族性的理解:与底层民众的社会生活水乳交融的关系、从内容到形式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特色与思想、语言风格。

2.集体性与口头性的理解:创作上与作家文学个人创作的区别、流传上与作家文学书面流传的区别、在七大基本特征中的主导地位。

3.传承性与变异性的理解:对民族口头文学与民俗文化传统的继承、在流传过程中内容与形式上发生变异的途径与原因。

4.立体性的理解:民族民间文学作为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而存在、因此具有的多学科研究价值、对七大基本特征的总结归纳和彼此间的联系。

民间文学教学大纲

民间文学教学大纲

民间文学教学大纲一、引言1.1 研究民间文学的重要性1.2 教学目标和内容1.3 教学方法和手段二、民间文学的概述2.1 定义和特点2.2 发展历程2.3 形式和体裁三、民间故事3.1 故事的分类和特点3.2 民间寓言3.3 民间神话3.4 民间传说4.1 诗歌的定义和特点4.2 民间歌谣4.3 民间节令歌4.4 民间工歌五、民间曲艺5.1 曲艺的定义和特点5.2 民间戏曲5.3 民间评书5.4 民间相声六、民间舞蹈6.1 舞蹈的定义和特点6.2 民间舞蹈的分类6.3 民间舞蹈的功能和意义7.1 美术的定义和特点7.2 民间绘画7.3 民间剪纸7.4 民间刺绣八、民间音乐8.1 音乐的定义和特点8.2 民间乐器及演奏技巧8.3 民间音乐的形式和表现方式九、民间文学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9.1 民间文学的传承和保护9.2 民间文学的艺术价值9.3 民间文学的教育价值十、教学案例分析10.1 民间文学的教学案例及实施步骤10.2 教学案例的评价和分析十一、教学评估11.1 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估11.2 实际应用能力的评估11.3 学生参与度的评估十二、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目12.1 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12.2 网络资源和期刊文章结语本大纲旨在系统介绍民间文学的相关知识和教学方法,希望能够为民间文学教学者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指导和参考,促进民间文学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学习和教授民间文学,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民间文化,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传播与交流。

民间文学教学大纲

民间文学教学大纲

民间文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学分:适应对象:先修课程:文学概论、外国文学、中国历代文论等。

使用教材:《民间文学教程》,刘守华、陈建宪主编,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2月第1版。

参考书目:《中国民间文学概要》,段宝林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民间文学概论》,钟敬文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俗文学概论》,吴同瑞、王文宝、段宝林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主要介绍民间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研究方法以及民间文学的类型和种类。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民间文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准和研究能力,有助于学生文学知识的丰富和发展。

二、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民间文学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各类内容的特征;理解神话、传说、故事、史诗、歌谣、曲艺、戏剧的产生、发展和分类方法;识记主要的、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学作品。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课程内容:民间文学的基本理论要求:本章的目的在于从基本理论上说明什么是民间文学,民间文学的范围包括哪些内容。

同时掌握民间文学的诸种特征,了解其社会功能.为以后的全面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章课程内容: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要求:本章是民间文学涉及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的相互影响。

第三章课程内容:民间文学的采录要求:了解民间文学采录的方法和基本原则,加强采录的自觉性,利用身边环境,主动进行采风。

第四章课程内容:神话要求:掌握神话产生时代所赋予它的全部特点,认识神话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掌握古代著名神话。

第五章课程内容:民间传说要求:掌握民间传说的基本特点,传说的主要门类及代表作品。

第六章课程内容:民间故事要求:掌握民间故事的基本特点和分类方式,对各种主题的代表作、艺术特征及社会功能有比较清晰的了解。

第七章课程内容:史诗与叙事诗要求:正确理解史诗的概念,掌握史诗的关键性特点;掌握创世史诗和英雄史诗的分类依据和各自特色。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民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国民间文学概论课程编码:095528课程类别:专业限选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本科开课学期:第四学期课程学时:32学时课程学分:2学分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并修课程:无教学方法:多功能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

课堂讲授、视听、观看教学录像、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相结合。

选用教材:黄涛编著《中国民间文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第2版参考书:1 .段宝林著《中国民间文学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第4版。

2 .田兆元敖其主编《民间文学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8 月第1版。

3 .万建中主编《新编民间文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年5月第1 版。

二、课程教学目标民间文学是与作家文学并驾齐驱的两大文学组成部分之一。

民间文学概论是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限选课程。

它的主要教育目标是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让学生认识民间文学的地位和价值;掌握民间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民间文学的重要作品;并初步掌握进行民间文学田野作业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民间文学作品,分析鉴赏民间文学作品的能力;从而丰富和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三、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民间文学概述(共4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民间文学的概念知识要点:什么是民间文学,是和作家文学并行的一种文学,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创作。

它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主要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自己的艺术特色。

民间文学的范围与性质,民间文学的文艺属性,民间文学的民俗学属性第二节民间文学的价值与功能知识要点:民间文学的功能,生产生活的独特伴侣:劳动生产中的知识传授;阶级斗争中的精神武器;社会交往中的礼俗功能;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娱乐。

民间文学的价值,科学研究的珍贵资料:民间文学与民俗学、人类文化学(语言、民族);民间文学与哲学;民间文学与历史学;民间文学与自然科学(农业、气象、水文、地理、医学、心理学)。

民间文学概论 教学大纲

民间文学概论  教学大纲

民间文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民间文学概论》是对民间口承文学的范围、特征、价值、体裁及各种具体形态作品进行综合性研究和专题性分析相结合的基础理论学科。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价值及其与人文学科和作家文学的关系,掌握民间文学的范围、基本特征、体裁分类方法等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学的兴趣和搜集整理、调查研究的基本技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民间文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打好基础。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由综合理论、专题分析和作品阅读三部分组成。

综合理论,主要讲授民间文学的源流论、创作论、类型论、特征论、关系论、功能论、价值论、传承论、鉴赏论及史学理论等。

专题分析,主要讲授民间文学类型中的散体类型(神话、传说、故事)、韵体类型(民间歌谣、史诗、谜语、谚语等)、散韵合体类型(评话类、相声类、快板类、鼓曲类及少数民族曲种)等各种体裁的具体研究。

作品阅读,主要结合田野调查和文化语境分析一些代表性民间文学作品的内涵特质、产生流播与价值意义等。

(四)教学时数总授课54学时。

其中:综合理论与作品阅读:26学时;专题分析:28学时。

(五)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导向,以课堂讨论、课外阅读、田野作业为辅助,将课堂教学与文化现实联系起来,注重培养学生对口头传承文学的认知研究能力和文化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通过田野作业或视频形式观摩分析民间文学传承状况,通过课程作1.你认为分析语境构成体系的七大元素对研究民间文学有何重大意义?2.鲍曼的表演理论主要有哪些观点?阅读参考书:1.户晓辉著:《现代性与民间文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2.吕微、安德明编:《民间叙事的多样性》,学苑出版社2006年版。

3.(美)鲍曼著,杨利慧,安德明译:《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第十四章民间文学田野作业与科学写定教学要点:讲授田野作业的原则要领,掌握田野作业的形式技巧与文本写定的科学方法,适当进行田野作业和文本写定训练。

《民间文学》教学大纲

《民间文学》教学大纲

2004年第67期关于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通知各教学部门:课程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简称“两纲”)是指导教学工作、规范教学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课程教学大纲具体地体现和落实专业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和目标要求,是教师选用和编写教材、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重点,以及学校检查教学、评估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

课程考试大纲是教学大纲的补充和延伸,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课程考试的范围、重点和评价标准等基本内容,既是学校检查评估课程教学质量、衡量课程教学效果的最基本的依据,也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础和指南。

为了规范我院课程教学,请各教学部门参照相应的格式认真做好“两纲”的编制工作。

此次编制“两纲”的课程范围为必修课程,要求在10月10日之前以专业为单位将课程教学大纲及考试大纲(含电子文件)送教务处教研科,由教务处统一编印成册。

特此通知。

附件一:教学大纲样稿附件二:考试大纲样稿教务处2004年9月3日附件一:教学大纲样稿《民间文学》教学大纲一、本大纲适用专业本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二、编写本教学大纲的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民间文学不仅是一种文学现象,而且是民间生活的重要构成。

作为一种生活文化,民间文学广泛涉及到历史、哲学、宗教学、伦理学、语言学、文学等多门人文学科的内容,甚至与自然学科的知识有着朴素的关系,如农谚就与天文、地理、气象、昆虫和农作物的知识有关。

学习民间文学对于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对于了解民众的生活状态和意识形态,以及其它许多方面,都十分有益。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它是作家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源泉。

“民间文学”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它的主要任务是系统讲授民间文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代表作品,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学的兴趣,让学生认识民间文学在民众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端正对民间文学的态度;初步掌握民间文学的性质与特征,掌握民间文学传承变异的基本规律,掌握民间文学的各种体裁,并尽可能,掌握搜集整理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民族民间文学教学大纲

民族民间文学教学大纲

《民族民间文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民族民间文学课程英文名称:Folk Literature Theories of China课程代码:BZ01184101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分学时:2学分,54学时(课堂教授48学时,课堂讨论6学时)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先修课程:文学概论、民俗学概论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一)课程性质《中国民族民间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之一。

(二)课程目的本课程意图在民俗文化的大框架下,立足文学特质,引导学生学习民族民间文学的基础理论,认识民族民间文学的基本性质、特征,了解中国各个民族民间文学各种体裁的基本知识,阅读国内各民族民间文学的重要作品,引导学生运用一些新的学术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对民族民间文学的几种重要体裁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充实和扩展学生的文学和语言知识,培养初步的学术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文学的学习兴趣和对民族民间文化的爱好;在充分讲授民间文学概论基本知识的同时,将学科新的研究信息与成果有选择地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等技术手段获取大量的相关信息与资料、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三)作业与调查除教材中的思考题外,适当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教材与学术著作和专业期刊,有针对性地布置一到两次课程论文为平时作业。

鼓励并指导学生利用假期在家乡或其他地点进行短期的民间文学调查采风活动。

(四)考核方式采用闭卷考试与平时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三、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与文学概论、民俗学、文化人类学、审美人类学、南方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等相关课程具有联系,但各有分工。

四、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建议教材周作秋主编《民族民间文学概论》(修订版),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二)教学参考书1.刘守华、陈建宪主编:《民间文学教程》,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民间文学教学大纲【说明】本门课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系统地

民间文学教学大纲【说明】本门课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系统地

民间文学教学大纲【说明】本门课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的民间文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具备分析研究各种体裁的民间文学作品的能力,学会搜集整理民间文学,民俗资料的方法技巧,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了解中国各民族民间文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中国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本文】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本章的目的在于从基本理论上说明什么是民间文学,民间文学的范围包括哪些内容(体裁)。

同时掌握民间文学的诸种特征,了解其社会功能.为以后的全面学习打下基础.内容要点:一、民间文学研究的国际性二、民间文学广阔的研究领域三、从影视人类学看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手段:讲授、讨论、思考授课时数:2作业与思考民间文学的国际性及其研究价值第二章民间文学的学科属性与基本特征教学目的:通过了解民间文学学科属性的独特性,掌握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这样对民间文学在文学艺术中的价值和意义都能够有深刻地认识。

内容要点:一、民间文学的概念二、民间文学的范围首先,应弄清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界限。

民间文学与民俗学是各自独立的人文学科,但两者又互相依存、交融,有密切的联系。

其次,应划清民间文学和非民间文学的界限。

不能将民间通俗文学和所有的群众创作都看成是民间文学,同时,对作家取材于民间文学的创作成果,应作具体分析。

民间文学作品体裁的范围,大致可分三大类:散文类作品,包括神话、传说、故事等;韵文类作品,包括史诗、叙事诗,民歌、谚语、谜语等;散韵相间类作品,主要是民间说唱和民间戏剧。

三、民间文学的特征1、集体性民间文学集体性是指民间文学作品是由集体创作、集体流传,为集体服务,并为集体所共有。

2、口头性口头性是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的本质特征,它在民间文学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3、变异性变异性也叫“变易性”,或“变动性”。

它是由口头性、集体性派生出来的,它的内涵是指口头文学在流传过程中,允许传播者对原作加以变动,继续参与创作加工.因此这种口头创作处在不断变化状态中。

《民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2004级本科)

《民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2004级本科)

《民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民间文学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2004级本科)总学时(学分):36学时(3学分)理论学时:30学时实践学时:6学时一、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任务《民间文学》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2004级本科培养计划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其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1、增进大学生对民间文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对中国各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了解,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和现代社会新的民间文化的认识。

2、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民间文学的调查、搜集、整理和研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养成研究性学习的良好风气。

3、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4、加强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建设高校精神文明和优秀的校园文化打好基础,为毕业生参与构建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提供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储备。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1、教学要求《民间文学》课在内容讲授上的要求是:通过课堂讲授和实践教学,使学生理解民间文学的概念内涵、研究对象与范围,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和多重价值,民间文学的古今源流与发展趋势,民间文学与文人文学的相互影响,民间文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等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民间文学的具体种类及各民族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学作品,掌握民间文学调查、搜集、整理与研究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法。

为了满足这一要求,《民间文学》课除了授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理论介绍、作品分析外,还要通过实物展示、音像材料播放、课堂讨论、课外辅导、课后作业、课外自学等形式加强直观教学和实践教学,更要结合课外民间文学的田野调查与研究等多种实践性教学环节,增进学生对民间文学的感性认识,从而引起同学们对民间文学学习、研究的兴趣和对传统文化、乡土文化的热爱。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加强学生对民间文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与范围、基本特征与多重价值、古今源流与发展趋势、与文人文学的相互影响、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等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明确民间文学调查、搜集、整理与研究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法。

民间文学教学大纲

民间文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中国汉语言文学开课学期 1 学分36总学时36理论学时34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民俗学、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人类学建议教材段宝林,民间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版主要参考书[1]李惠芳:中国民间文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2]刘守华陈建宪主编:民间文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汉语言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在民族院校尤显重要。

它的目的是通过对民间文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了解民间文学的本质及特点,认识民间文学的价值及功能,总结各类民间文学体裁的艺术经验,探讨民间创作的内部规律,学习民间文学田野作业及科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为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课程章节的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序号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理论实践合计1 民间文学绪论 22 民间文学基本特征123 民间文学的种类和体裁204 民间文学实习 2合计34 2 36三、教学章节教学目的、基本内容要求、重点和难点第一章民间文学绪论[学习目的] 民间文学的基本含义[教学重点及难点] 民间文学内涵及重要性[教学内容]一、民间文学内涵二、学习民间文学的重要性第二章民间文学基本特征[学习目的] 民间文学的范围界限、流传形式、“匿名性”及变异性[教学重点及难点]民间文学的艺术特点以及与俗文学、民俗学、作家文学的区别和联系[教学内容]一、民间文学的范围界限二、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及多重价值三、民间文学的传统特征: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四、新时期民间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特色:深刻现实主义和富于浪漫色彩的创作倾向、传统手法的巧妙运用、口头语言的出色表现五、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及两种文学在文学史上相互渗透六、各民族民间文学的交流和影响第三章民间文学的种类和体裁[学习目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歌谣的思想情感及艺术特点教学重点及难点] 民间文学创作的整体面貌和个性呈现,其分类原则与体裁区别是难点[教学内容]一、民间文学的三种分类原则二、神话1、主要流派的观点和代表作品2、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三、传说1、传说与神话的区别2、传说的艺术特色3、中国四大传说:《孟姜女》《梁祝》《白蛇传》《牛郎织女》四、民间故事1、民间故事的概念、分类法2、民间故事的重要母题类型:狗耕田故事、狼外婆故事、变形故事等3、童话、寓言及新故事五、歌谣1、歌谣的概念、体式及流行地区2、歌谣的重要作品介绍:《格萨尔王传》《玛纳斯》《江格尔》《五姑娘》六、谚语和谜语1、谚语(包括歇后语)和谜语的基本结构2、谚语的艺术特点及与成语、格言的区别3、谜语制作的要领第四章、民间文学实习[学习目的] 几种常见的整理方法、民俗调查的内容与项目[教学重点及难点] 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的原则与方法[教学内容]一、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二、民俗调查四、本课程实践、实习要求与能力要求(教学内容已安排)五、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与考核方法执笔人蔡登秋专业负责人教学系主任参编人员制修订日期所属专业教研室。

《民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民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田野调查的基本特点与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悠久的采风传统
第二节 研究机构的建立与采风方针的制定
第三节 民间文学采录的方式与步骤
第四节 民间文学的记录手段和资料保管
四、使用教材与参考书目
1、教材:自编讲义。
2、参考书目:见附录。
五、实验要求与实验内容/课程实践环节基本要求

六、教学方法的原则性建议
展的一般规律、民间文学主要体裁及代表作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
掌握民间文学的采集和研究的基本方法,为深入调查、研究民间文学打下坚实的
基础;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民间文学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各类内容的特征;理解神话、传说、故
事、史诗、歌谣、曲艺、戏剧的产生、发展和分类方法;识记主要的、有代表性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教学重点和难点:民间说唱与民间小戏的表现形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民间说唱
第二节 民间小戏
第八章 民间文学的采录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民间文学采录的方法和基本原则,加强采录的自觉性,利
用身边环境,主动进行采风。
第三节 民间文学的价值
第四节 民间文学与民俗学的关系
第五节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第二章 神 话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神话产生时代所赋予它的全部特点,认识神话在文化史上
的地位和作用。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古代著名神话。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神话概述 第二节 神话与宗教的关系 第三节 神话的特点与原始思维 第四节 自然神话 第五节 社会神话 第三章 民间传说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民间传说的基本特点,传说的主要门类及代表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 民间传说的基本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民间传说的概念及特点 第二节 人物传说的几种类型 第三节 四大民间传说赏析 第四章 民间故事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民间故事的基本特点和分类方式,对各种主题的代表作、 艺术特征及社会功能有比较清晰的了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民间故事与民间传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民间故事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 生活故事赏析 第三节 幻想故事赏析 第四节 民间寓言与民间笑话 第五章 民间史诗与叙事长诗 教学目的与要求:正确理解史诗的概念,掌握史诗的关键性特点。掌握创世史诗 和英雄史诗的分类依据和各自特色。了解中国长篇叙事诗的概念及其成就。 教学重点和难点: 史诗特点,三大民族史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史诗的特点及创世史诗 第二节 英雄史诗的概貌及特点 第三节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 第四节 《玛纳斯》、《江格尔》和其他长诗 第五节 民间叙事诗 第六章 民间歌谣、谚语和谜语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民间歌谣、谚语的分类、内容及艺术性,明确俗语、歇后 语的特点,熟悉谜语的内容及艺术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民歌与民谣的区别,歌谣、谚语的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民间歌谣 第二节 民间谚语 第三节 民间谜语 第七章 民间说唱与民间小戏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民间说唱与民间小戏的主要内容,了解弹词、评书、鼓曲、 相声、快板书等民间曲艺形式的概念、分类、内容及艺术性。

民间文学概论讲义

民间文学概论讲义

民间文学概论讲义民间文学概论授课大纲第一讲导论一.民间文学的定义二.民间文学的创作主体三.民间文学的范围四.民间文学的性质第二讲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一.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特征二.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特征三.民间文学的发扬性特征四.民间文学的变异性特征第三讲民间文学的价值及其与作家文学的关系一.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与多重价值1.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2.民间文学的多重价值二.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1.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哺养2.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第四讲民间文学田野作业与科学写定――搜集、记录与整理一.田野作业的形式与规则二.田野作业中的全面收集三.田野作业中的钟爱记录四.田野作业资料的整理与科学编定第五讲神话一.神话界说道与起源二.神话分类三.神话的基本特征四.神话的价值及其研究第六讲民间传说一.民间传说概说二.民间传说的分类三.民间传说的特征四.民间传说的价值及其研究第七讲民间故事一.民间故事的界定与分类二.民间故事的特征与价值三.故事家与民间故事的发扬四.民间故事的研究问题与故事学研究方法第八谈民间歌谣一.民间歌谣的概说二.民间歌谣的分类三.民间歌谣的艺术特征与功能四.歌俗、歌节与歌手第九讲民间叙事诗一.民间叙事诗的概念二.民间叙事诗的分类三.民间叙事诗的特征四.民间叙事诗的研究第十讲史诗一.史诗的定义与意义二.史诗的分类三.史诗艺人与史诗发扬第十一讲民间谚语、谜语、歇后语一.谚语二.谜语三.歇后语第十二讲民间说唱一.民间饶舌概说二.评书与昆曲三.慢书与快板四.相声第十三讲民间小戏一.民间小戏的概念、类型与源流二.民间小戏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三.民间道具戏第十四讲民间文学研究一.国际性的学术研究领域二.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学术流派及其方法三.民间文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一参考文献1.《民间文学概论》,钟敬文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

2.《民间文学作品选》(上、下),高等学校民间文学教材编写组,上海文艺出版发行,1980。

《民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民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民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06702课程名称:民间文学英文名称:Folklore课程类别:汉语言文学专业限选课学时:32学分: 2适用对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核方式:考查,分散开卷考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民间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限选课。

课程旨在全面系统的向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介绍民间文学的基本原理、民间文学的主要体裁、民间文学的田野作业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课堂讲授的主要内容为解析民间文学的概念、辨析民间文学的各种体裁、掌握田野作业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文学的性质,初步具备田野作业的能力。

Folk literature is a restricted course for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s. The course aims at systematically and systematically introduc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folk literature, the main genres of folk literature and the field work of folk literature to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s.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main content of folk literature concept, analysis of the folk literature, grasp the fieldwork methods and techniques, which can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literature on the basis of in-depth , which can own to the initial ability of field work.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限选课。

《山西民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山西民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山西民间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山西民间文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编辑出版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32学时 2 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专业课程,主要介绍民间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研究方法以及民间文学的类型和种类。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民间文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准和研究能力,有助于学生文学知识的丰富和发展。

要求学生掌握民间文学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各类内容的特征;理解神话、传说、故事、史诗、歌谣、曲艺、戏剧的产生、发展和分类方法;识记主要的、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学作品;学会民间文学田野作业的方法。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以民间文学学科性质、主要范围、研究方法、民间文学搜集整理、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体裁研究、作品分析为基本结构,内容有:民间文学学科概要、与作家文学的关系、搜集整理、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史诗、叙事诗、民间说唱、民间小戏。

执行本大纲应注意的问题:1.讲清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保持学科系统性的基础上,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动向、新成就。

注意民间文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关系。

2.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只直观具如图片、幻灯、及录像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3.在讲述民间文学过程中,充分注意民间文学理论讲述与田野考察的关系,让学生感受民间活态的民间文学。

三、先修课程本课程以文艺理论、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美学为先行课,同时它又是民俗学、文学欣赏、影视文学创作、文化产业基础等课程的基础。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重点要讲清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保持学科系统性的基础上,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动向、新成就。

2.梳理清晰民间文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讲述民间文学过程中,充分注意民间文学理论讲述与田野考察的关系,让学生感受民间活态的民间文学。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专题片欣赏和田野调查(视客观条件而定)为辅,通过阅读主要参考书目、网上查询、资料整埋和专题讨论,加深对民间文学基本原理的了解,并掌握该学科的发展动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文学教学大纲【说明】本门课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的民间文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具备分析研究各种体裁的民间文学作品的能力,学会搜集整理民间文学,民俗资料的方法技巧,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了解中国各民族民间文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中国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本文】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本章的目的在于从基本理论上说明什么是民间文学,民间文学的范围包括哪些内容(体裁)。

同时掌握民间文学的诸种特征,了解其社会功能.为以后的全面学习打下基础.内容要点:一、民间文学研究的国际性二、民间文学广阔的研究领域三、从影视人类学看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手段:讲授、讨论、思考授课时数:2作业与思考?民间文学的国际性及其研究价值第二章民间文学的学科属性与基本特征教学目的:通过了解民间文学学科属性的独特性,掌握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这样对民间文学在文学艺术中的价值和意义都能够有深刻地认识。

内容要点:一、民间文学的概念二、民间文学的范围首先,应弄清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界限。

民间文学与民俗学是各自独立的人文学科,但两者又互相依存、交融,有密切的联系。

其次,应划清民间文学和非民间文学的界限。

不能将民间通俗文学和所有的群众创作都看成是民间文学,同时,对作家取材于民间文学的创作成果,应作具体分析。

民间文学作品体裁的范围,大致可分三大类:散文类作品,包括神话、传说、故事等;韵文类作品,包括史诗、叙事诗,民歌、谚语、谜语等;散韵相间类作品,主要是民间说唱和民间戏剧。

三、民间文学的特征1、集体性民间文学集体性是指民间文学作品是由集体创作、集体流传,为集体服务,并为集体所共有。

2、口头性口头性是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的本质特征,它在民间文学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3、变异性变异性也叫“变易性”,或“变动性”。

它是由口头性、集体性派生出来的,它的内涵是指口头文学在流传过程中,允许传播者对原作加以变动,继续参与创作加工.因此这种口头创作处在不断变化状态中。

4、传承性传承性亦称“传统性”、“继承性”。

它是指民间文学在变异过程中还保持着一系列相对的稳定的因素。

民间文学的传承性主要表现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传承的途径有家庭继承、宗教继承和艺人继承等等。

5、立体性民间文学的立体性是指民间文学的存在形式是立体的,并且在立体的环境中活动着。

民间文学在实际生活中有多种社会功能和实用价值。

在表现方式上又带有综合性。

民间文学本身是多面的、立体的,它流传在立体环境中,并且往往随着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四、民间文学的学科属性1、民间文学是一种文艺现象2、民间文学又是一种广大民众传承的生活文化3、民间文学与相近学科的关系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手段:讲授、举例、思考授课时数:4作业与思考?谈谈自己家乡民间文学的分布第三章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教学目的:本章是民间文学涉及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

通过教学,使学员了解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的相互影响。

内容要点:一、确立历史唯物主义人民观二、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三、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1、民间文学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思想内容2、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提供了典型形象3、民间文学在艺术、语言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首先各种文学体裁都来自民间。

其次民歌的艺术手法和民间文学的风格对作家也有影响。

再次民间文学的语言常常被作家采用。

四、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1、作家对民间文学的保存、掘炼和再创作2、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损害和歪曲综观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诸关系方面的特点,我们大体可以概括以下三点规律性的看法:第一,每个民族文学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本民族社会发展情况和口头文学是否丰富多样,以及邻近民族、国家文化的影响。

第二,人民是作家的母亲.一切历史上的天才作家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饱吸了人民文艺丰美的乳汁,保持了他们和人民的血肉关系。

如果忽视或割断这种联系,他们的艺术生命就会枯竭。

第三,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互相影响、吸取、促进、提高,达到新的艺术高峰。

教学方法:讲授与分析教学手段:举例,对比分析授课时数:2课时作业与思考:以鲁迅作品为例分析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第四章中国民间文艺史略教学目的:这一章主要是阐述中国古代民间文学发展历程,以及二十世纪中国民间文艺学的发展概况。

追溯了从先秦到两汉,至魏晋南北朝,以及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民间文学的发展,介绍了“五四”前后的民谣学运动,三十年代的民俗学运动,四十年代解放区的民间文艺活动,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走向繁荣的民间文艺学。

内容要点:1、中国古代民间文艺学2、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3、中国当代民间文艺学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手段:预习、讲授、讨论、思考授课时数:2课时作业与思考:谈谈民间文学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中的发展状况第五章神话教学目的:掌握神话产生时代所赋予它的全部特点,认识神话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掌握古代著名神话。

人们从各个角度给神话下过很多定义,但最有权威性的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的解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神话即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

内容要点:1、神话的概念、本质2 、神话的分类和重点作品解(1)自然神话(2)社会神话(3)文化英雄神话3、神话与宗教的关系4、神话的特点与原始思维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手段:结合作品分析授课时数:6课时作业与思考:分析黄帝与蚩尤神话的文化内涵第六章民间传说教学目的:掌握民间传说的基本特点,传说的主要门类及代表作品。

内容要点:第一节民间传说的概念及特点民间传说指以著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方风情、山水物产为中心所形成的口头叙事文学。

它有五个主要特点:一、拟真实性。

二、历史性。

三、传奇性。

四、解释性。

五、地方性。

民间传说以传说核为中心分为四个较大类别:人物传说、事件传说、风俗传说、山水物产传说。

第二节民间传说的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品人物传说的几种类型人物传说以职业为基准分为七大类:1.能工巧匠传说。

代表作《鲁班传说》。

2.神医传说。

代表作《李时珍传说》。

3.文人传说。

代表作《谢缙传说》、《徐文长传说》。

4.清官传说。

代表作《包公传说》。

5.将领传说.代表作《杨家将传说》、《水浒英雄传说》。

6.帝王传说。

代表作《秦始皇传说》、《老罕王的传说》。

7.领袖传说。

代表作《毛泽东传说》、《周恩来外交传说》。

工匠传说的主题大致为三类,都是围绕鲁班这位著名工匠的。

A.解决建筑难题;B.工具发明;C.鲁班授徒。

神医传说的主人公不统一,主题分两种:A.医术高明;B.医德高尚。

文人传说的主人公不统一,主题分两种:A.赞誉气节志行;B.称誉其才华敏捷。

清官传说的主人公以包公为代表,但不完全统—,主题分为:A.执法如山,B.解决疑案;C.廉洁清正。

将领传说包括草莽英雄传说,主题分三方面:A 卫国抗敌将领,B.建国英雄,c.草莽英雄。

帝王传说,多集中于始末两代帝王。

以政绩和出身经历分三种类型:A.暴君型:B.贤君型,c.发迹型。

领袖传说,专指为中国革命建立不朽功业的现代革命家的传说。

主题有四个方面:A.军事上指挥若定,B.领袖与战士的友谊,c.建国后保持革命本色,D.周恩来外交传说。

地方风物传说的种类与意义山水物产是一方骄傲,山水物产传说充分体现了人们夸耀家乡的自豪心情。

其特点是通过生动故事来解释当地的自然和人工物。

介绍、故事情节,说明解释为一体。

山水物产传说依传说核不同分为四类:1.山川风景和古寺名刹传说。

2.著名建筑传说。

3.物产传说。

4.中草药传说。

民俗传说风俗习惯因地域民族而异,围绕风俗产生风俗传说。

风俗传说涉及各种风俗,题材广泛,大体可归为如下几类1、节日习俗传说A.生产性节日。

B.宗教性节日。

C.娱乐性节日。

2、饮食起居方面的习俗传说。

3、婚丧嫁娶方面的风俗传说。

4、交通游艺方面的习俗传说。

事件传说历史事件传说与人物传说有交叉现象,二者的区别在于侧重点不同。

历史事件传说特点是:围绕一件历史大事形成一组传说,主人公可以改换。

简言之是重事件情节,它是无名英烈的丰碑。

主题可分三个方面:一、农民起义传说A.反映起义过程。

B.集中某一战役。

C.反映起义军严明的军纪。

D.反映失败后领导者的归宿。

二、反抗外来侵略传说A.反抗军事侵略。

B.揭露经济掠夺。

C.传教士的文化侵略。

重点掌握义和团传说。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传说A.红军传说。

B.抗日传说。

C.解放战争传说。

第三节:中国关于四大传说与相关的节日风俗《牛郎织女》与乞巧节、《孟姜女》与寒衣节、《白蛇传》与端午节和《梁山伯与祝英台》与双蝶节第四节:传说学的崛起——研究现状与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手段:用影像资料配合教学授课时数:6课时作业与思考:从旅游心理的角度分析民间传说价值。

第七章民间故事教学目的:掌握民间故事的基本特点和分类方式,对各种主题的代表作、艺术特征及社会功能有比较清晰的了解。

内容要点:1、民间故事的概念2、民间故事的分类第一节民间故事的概念和分类民间故事是具有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要素的口头叙事文学在民间文学散文类作品中是与神话、传说相并列的三大体裁之一。

民间故事的分类目前有四种比较出名的分类法,但不完全适合中国民间故事。

一、AT分类法。

以情节类型为依据进行分类。

二、母题索引分类法、以构成情节的细小单位——母题为标准分类。

三、EB索引。

这是有关中国民间故事的第一部大型索引。

四、TN索引。

包括文革前印行的中国民间故事资料。

第二节幻想性占优势的民间故事一、民间童话二、民间寓言第三节现实性因素较强的民间故事一、生活故事的定义与二、生活故事的分类1、生产经验故事2、长工斗地主的故事3、巧媳妇和呆女婿的故事4、爱情婚姻故事5、机智人物的故事6、新民间故事三、民间笑话教学方法:讲授与举例教学手段:讨论、思考授课时数:6课时作业与思考:分析民间故事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第八章民间歌谣教学目的:了解民间歌谣、的分类、内容及艺术性。

内容要点:一、歌谣的概念及特点民间歌谣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短小韵文作品。

它在历史长河中产生最早,作品也最丰富。

民间歌谣包括民歌和歌谣两部分。

二、歌谣的分类及内容歌谣分为六类:1.劳动歌 2.仪式歌 3.时政歌 4.生活歌 5.情歌 6.儿歌。

三、歌谣的艺术特性歌谣善于把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

抒情性是歌谣的主要特征。

有时这种抒情也融在叙事之中。

歌谣的形象鲜明生动。

塑造人物形象常用白描的手法。

歌谣善于用夸张、想象、幻想等手法。

赋比兴手法的使用是歌谣艺术性的突出特色。

赋比兴是中国诗歌创作重要的表现手法,从《诗经》开始一直到当代的歌谣都广泛运用。

重叠、反复及双关语的运用也是歌谣又一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