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世界制造业的定位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评估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评估近年来,中国的制造业经济持续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之一。
然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速,制造业正在转变为全球价值链,如何评估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评估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分别是产业分布、产业链价值占比和科技含量。
产业分布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其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传统专业化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初级加工、纺织、化学工业、制药和医疗器械、机械制造、通讯设备、计算机等传统产业仍是中国制造业的主要支柱。
这些传统产业还将继续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和政府政策的支持,高端制造业也在快速发展。
例如,中国的芯片制造业逐渐崛起,成为未来的重要产业之一。
此外,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航空航天等领域也得到了政府的重点扶持,逐渐形成了一些有潜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产业链价值占比在全球价值链上,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定位和特色。
评估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仅需要了解其第一产业的情况,还需要了解其在产业链中占据的地位。
从生产的维度来看,中国制造业主要是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阶段。
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可以通过相关数据来衡量。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2018年),中国在高级加工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中的全球份额相对较低,占全球价值链10%以下。
而在中低端制造业中,中国制造业占据着全球超过20%的份额。
这就说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生产。
科技含量中国拥有庞大的制造业基地,同时也面临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竞争力提升的压力。
在全球价值链中,提高科技含量是中国制造业必须要走的一条道路。
随着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中国制造业在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同时推动产业升级上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例如在通讯设备和计算机制造等行业中,中国的各品牌手机表现出色,逐渐在高端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与影响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与影响近几十年来,中国制造业迅速崛起,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以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得益于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
首先,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为其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资源。
这使得中国成为了制造业生产成本较低的地区之一。
其次,政府积极推动外商投资,并提供一系列的政策扶持。
这吸引了许多跨国公司将制造业基地迁至中国。
最后,中国全面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
二、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使得其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着重要的地位。
首先,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基地之一,众多跨国公司将其生产加工环节外包给中国,以降低成本。
其次,中国拥有完善的产业链体系,从初级加工到高端制造,涵盖了多个行业。
这使得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
此外,中国的制造业还不断升级转型,注重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提高了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三、中国制造业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对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中国的制造业出口规模巨大,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参与者。
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外汇储备,也促进了全球货物贸易的增长。
其次,中国制造业的低成本生产模式使得全球消费品价格降低,惠及了全球消费者。
另外,中国制造业在技术升级方面的努力,也为全球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
然而,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劳动力成本的逐渐上升使得中国的制造业优势减弱。
其次,环境污染和资源紧缺等问题也制约了中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中国制造业需要不断升级转型,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以保持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综上所述,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担任重要的角色,其崛起不仅提升了中国经济的地位,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制造业的持续发展需要面对挑战并进行升级转型,以顺应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并为全球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与作用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作用也被越来越多地认识到。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探讨。
第一,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其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事实上,从机电产品和电子信息产品到纺织品和家具,中国制造业的产品已经占据了全球供应链中相当大的份额。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30%,其中电子信息产品、机械设备、纺织品等领域更是占据了更高的份额。
中国制造业之所以能够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主要源于其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强大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水平、稳定的政治和经济环境等优势。
同时,中国政府也一直致力于推动制造业的发展,不断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和投资。
第二,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作用除了在地位上占据重要的位置,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中国制造业的产品是全球各个行业的生产要素,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也为全球市场提供了大量的产品。
其次,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对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制造业已经成为了许多全球供应链中核心环节,如对于全球电子产品和制造业的供应链来说,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和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全球产品的生产和市场供应。
再者,中国制造业不仅可以参与到全球供应链中去,还可以通过自主品牌打造和技术升级等手段提升自身的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品牌和企业正在向全球供应链中拓展,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和作用注入新的活力。
第三,未来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挑战与发展尽管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处于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未来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随着全球制造业竞争的加剧、技术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国际贸易政策的调整,中国制造业不得不面对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分析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分析随着国家战略文件《中国制造2025》的制定,中国制造业改革引起极大关注。
中国制造业总出口额庞大,却整体处于全球价值链较低水平,在制造业不同行业间的差距也比较明显。
中国制造业应加快转变发展模式来应变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酝酿。
标签:制造业;价值链;改革20世纪60年代以来,工业产品各个生产环节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改变了原来的同一产品的生产地域不可分离性。
另外,伴随着全球质量认证和技术标准的统一,使得某一生产环节可以独立的在全球内不同地方实现,这样就形成了在全球范围内有效利用资源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体系。
发达国家把竞争力更小的劳动密集型的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而自己只专注于研发和品牌等核心环节。
这种由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主导的凭借其在规模和技术优势占据价值链的高利润、高附加值环节,通过外包等形式将高耗能、高投入、低附加值、低利润的生产环节和组装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分工模式,带来了利润的分配不均匀,形成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
一、我国制造业参与到全球价值链的开端因为在形成这种全球分工模式的初期,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生产能力还较低,主要通过发达国家的技术转移和直接投资来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因为很多发展中国家当时还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处于对技术、投资等十分渴求的状态。
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国际商品、人员、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交换更加频繁,WTO等国际多边组织对经济一体化的促进,我国制造业也逐渐融入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促进政策,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催生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中国制造业积极参与到了世界制造业网络。
“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鼓励政策、1987年底沿海开放战略、1988年实施的“大进大出”的外向型经济政策、192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后的额进一步市场开放政策、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
中国制造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分析
中国制造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各国之间的经贸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其中,制造业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中国制造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备受关注。
一、中国制造的崛起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通过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和劳动力成本等优势,中国企业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不仅在国内市场大放异彩,还逐步打开了国际市场门户。
在国际贸易中,中国制造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自2009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全球一半以上的塑料、五分之一的钢铁、四分之一的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等都源源不断地从中国输出到世界各地。
二、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中国制造成功崛起的原因在于其长期积累的制造经验,以及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和创新力。
首先,中国拥有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庞大的人口基数,为制造业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其次,中国制造业具备完整的产业链,能够为其企业提供从原材料到后续产品的全部生产能力。
此外,中国政府在政策上也对制造业进行了一系列扶持和鼓励,如优惠税收、土地资源配额等,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中国制造面临的挑战然而,随着全球市场的日益竞争激烈,中国制造业也遭遇到了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一些国家对于中国的产品进行了各种贸易壁垒和反倾销调查。
其次,中国制造业面临着能源、环保等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
在一些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中国生产能力还有待提高。
同时,中国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也较低,很多企业还处于OEM代工阶段,对品牌形象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缺乏足够的认知和重视。
四、中国制造的未来前景虽然中国制造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制造企业在先进制造、工业4.0、智能制造等领域积极探索,不断加强产品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在物联网、5G等新技术的驱动下,中国制造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中国制造业将更加注重智能化、绿色化、创新化等方面的发展,为全球经济注入更多的新活力。
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与贡献分析
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与贡献分析中国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制造业大国。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贡献也日益增加,成为全球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力量。
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历程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50年代。
1953年我国第一座重型机床厂投产,标志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起步。
之后,我国的装备制造业迅速崛起,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经历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如今,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具规模、最为重要的制造业之一。
二、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在全球范围内,我国的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和竞争力已得到广泛认可。
首先,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完整,包括从基础材料、零部件、设计研发到成品制造等所有环节。
其次,我国的装备制造业生产的产品品质稳定,制造工艺成熟,能够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
最后,我国的装备制造业生产的产品价格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在当前全球价值链的形势下,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已经从简单的加工制造向设计、研发和品牌创造不断升级。
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地位也不再只是作为全球生产总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是在创新、智能制造、数字化、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中具有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制造中心之一。
三、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贡献我国装备制造业不仅为国家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也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对于国家经济而言,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能够为国家创造一定的财富和税收。
对于全球经济而言,我国的装备制造业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最重要的是,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不仅仅是一个制造业,它也包含了很多创新、技术和科学研究。
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在很多方面已经成为领先者。
例如,在高速铁路、核电站、飞机等领域,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在世界制造业的定位
中国在世界制造业的定位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间取得了惊人的发展。
其制造业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全球供应链的中心。
中国的制造业定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巨大的生产能力。
中国具备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和先进的生产设备,能够满足全球市场对各种产品的需求。
众多世界知名企业将其生产基地设在中国,以利用中国的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
无论是电子产品、家电、纺织品,还是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产品,中国都有相应的制造能力。
第二,全球供应链的中心。
中国的制造业已经成为全球供应链的关键环节。
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逐渐形成全球跨境生产和分工合作的模式,中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供应商和制造商与全球的原材料供应商、组件供应商等形成紧密的关系,共同构建了高效的供应链网络。
第三,高度的产业集聚效应。
中国的制造业不仅仅是一系列孤立的企业,更是形成了产业集聚的现象。
例如,深圳、苏州、广州等地都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如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制造业等。
这种产业集聚效应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创新,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第四,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中国的制造业不再满足于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而是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加强研发能力,推动技术进步。
中国在一些高端制造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形成了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
然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中国的制造业逐渐失去了一部分低端产品的竞争力。
其次,制造业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亟待解决。
此外,知识产权保护和质量安全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总之,中国在世界制造业的定位不断提升,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中国的制造业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同时也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产品。
在未来,中国在制造业领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积极应对挑战,推动全球制造业的发展。
介绍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地位
介绍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地位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
以来,中国的制造业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制造业
国家之一。
以下是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地位介绍:
1.世界制造业排名前列。
中国制造业产品涵盖了电子、机械、服装、
鞋业、光电、汽车、航空航天、生命科学等领域,产品质量得到了国际市
场的认同,使中国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中心。
2.产业链完备。
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形成了横跨原材料采购、研发设计、加工制造、物流运输等多个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吸引了全球众多企业的投
资和合作。
3.劳动力成本低。
中国的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尤其是基层工
人的劳动力成本更是颇具优势,这为国外投资者提供了投资中国制造业的
优势。
4.政策和法规的不断完善。
中国政府对于制造业的优惠政策和税收政
策之类的支持力度逐渐提高,使得中国的制造企业更加有竞争力。
5.国际制造业合作的重要伙伴。
中国的制造业已经成为众多国际知名
品牌的合作伙伴,为合作双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总之,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发展对于全球
制造业的发展具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全球产业链中中国制造业的优势
在全球产业链中中国制造业的优势1. 简介中国制造业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在全球产业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包括成本优势、人力资源优势、技术创新优势和市场规模优势。
2. 成本优势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优势是成本优势。
相比其他发达国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这使得中国制造业在生产成本上具有竞争优势。
此外,中国政府在发展制造业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支持措施,例如降低企业税负、提供土地和基础设施等,进一步降低了制造业的运营成本。
3. 人力资源优势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
这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一个巨大的优势,使得中国能够从容地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此外,中国的劳动力素质在近年来也得到了大幅提高,逐渐向高技术领域转型。
中国制造业能够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不仅提供大规模的产能,还能够为企业提供丰富的技术人才支持。
4. 技术创新优势中国制造业在近年来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并在推动科技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中国的科研机构不断壮大,高校也在培养科技人才方面加大力度。
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使得中国企业能够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另外,中国制造业也在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这种技术合作的模式使得中国制造业能够快速吸收和消化先进技术,并迅速应用于实践中。
通过技术创新,中国制造业逐渐摆脱了依靠低成本劳动力的模式,向高附加值的领域迈进。
5. 市场规模优势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具有巨大的市场规模优势。
中国的国内市场需求巨大,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市场基础。
同时,中国的外贸也不断增长,中国制造业能够通过出口销售扩大市场份额。
有着庞大市场支撑的中国制造业,能够获得更多的订单,提高经济效益。
6. 结论总结来说,在全球产业链中,中国制造业有着显著的优势。
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与影响力分析
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与影响力分析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和影响力日益增强。
近年来,众多中国企业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市场拓展,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还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崭露头角。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析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和影响力,并探讨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首先,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主要体现在生产环节。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被誉为“世界工厂”。
中国企业通过成本优势和规模经济效应,大量生产各类商品,为全球市场提供了大量的廉价产品。
这一定位使得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往来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增强。
近年来,众多中国企业通过不断提升品质和技术创新,成功跻身全球知名品牌之列。
例如华为、阿里巴巴等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享有较高声誉。
这些企业不仅在产品和服务上具备竞争力,还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进一步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影响力。
然而,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和影响力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这使得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相对较低。
其次,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时常面临质量和信誉问题,这对其影响力的扩大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另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也给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和影响力,政府和企业应该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技术创新和研发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进行研发投入。
其次,企业应注重质量和信誉的提升,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积极改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同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合作交流,提高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展望未来,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和影响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企业有望在技术领域和高附加值产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介绍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地位
介绍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地位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的地位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制造业不仅在全球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对全球经济增长和全球价值链的重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可以追溯到开放政策的实施以来的近四十年。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充分利用其劳动力成本低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和政府对外贸易的大力支持,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培训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投入。
中国制造业的地位首先体现在产能规模上。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出口国,其在全球制造业总值和工业增加值中的占比一直较高。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2024年制造业总值约为35万亿元人民币,工业增加值更是达到了31.27万亿元人民币,远超其他国家。
不仅如此,中国制造业的产能稳步提升,技术水平逐渐提高,从中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转型升级。
其次,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也日益提升。
随着全球产业分工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将生产和制造环节转移到中国。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中心和工业基地,许多国际知名品牌都在中国建立起了生产基地,从而共享中国庞大的市场和较低的制造成本。
无论是汽车、电子产品、服装还是家电等领域,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
随着技术进步和创新意识的增强,中国企业开始逐步从低劳动力成本和价格竞争中跳出,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研发能力和提升品牌价值来获取竞争优势。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崭露头角,一些中国制造的品牌如华为、联想、哈啰出行等已经走向国际市场,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此外,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和技术创新引导下,推动了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加速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然而,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地位的确立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外部环境的变化。
中国在世界制造业的定位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在世界经济比重的增加,中国将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呼声无论在国内国外都日益强烈。
国内各个地区都纷纷提出要成为制造业基地,这个形势令人振奋,也令人担忧。
如何积极而又理智地应对国际制造业区域结构的变化,既不要一哄而起,又不要麻木不仁。
这需要我们认真回顾和研究世界制造业中心崛起、演变、替代、升级的历史;展望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未来走势;明确我国各个地区在国内外市场分工体系中的地位;科学地解决现代制造业基地在我国区域经济中的“四定”(定性、定位、定功能、定结构)问题。
一。
世界工厂及制造业中心形成的历史条件世界工厂、制造业中心和现代制造业基地,是世界制造业在三个发展层次不同的历史阶段上,空间布局形态不同的功能区,它们的结构和功能都不可同日而语。
绝不是目前炒家们所认为的只是空间上的国别替代。
他们把三者当作一个东西,从英国搬到美国,从美国搬到日本,再从日本搬到中国。
我爱祖国,但更爱真理。
历史是不能重复的,历史的机遇错过了就不可能再来,我们要在更高的层次上寻找新的机遇,追求我们的卓越。
在今天,世界工厂已经不是值得炫耀的桂冠,而是垂直分工末端最大的打工仔积聚地的代名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世界制造业中心正在分化,从美国的单一中心向多中心过渡,中国成为中心之一不久就会面临无中心的国际经济新局面。
江苏常州等市提出发展现代制造业基地是十分正确非常务实的战略方针。
这是应该倡导的中国精神。
千万不要给自己带上什么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帽子,给中国威胁论徒增口实,为国内已经有些浮躁的情绪推波助澜。
1.只有英国有条件成为世界工厂一个国家和地区被称为世界工厂是因为这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分工中扮演了“工厂”的角色,其制造业产品(product)主要是为世界各国生产的,其制造规模和制造能力足以影响全球的产量和价格(Price)。
回顾历史只有19世纪下半叶的英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后来的美国、日本,人们并不称之为“世界工厂”,而是称之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
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研究
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研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全球价值链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力量,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和地位出发,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1.中国制造业的地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制造能力。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产品涉及范围广泛,包括电子产品、纺织品、机械设备等各个领域。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2.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贸易出口国,其出口规模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环节。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承担着许多世界知名企业的生产加工任务,成为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
(2)提高自身附加值水平。
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
(3)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调整。
中国制造业积极响应全球产业链调整,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合作,提升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3.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难题尽管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较高,但仍存在一些难题和挑战。
例如,受到国际贸易摩擦和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同时,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也面临着来自其他竞争国家和地区的挑战。
二、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为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战略举措。
以下是一些建议:1.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
推动中国制造业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增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
2.加强产业创新能力。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与竞争优势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与竞争优势第一章: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制造业的地位和竞争优势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并且对世界经济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竞争优势,分析其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未来发展的策略。
第二章:中国制造业的地位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逐渐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中国以其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和低成本的优势,吸引了大量国际制造企业的投资。
现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占据了全球制造业产值的比重超过30%。
第三章: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具备多重竞争优势。
首先,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红利,工人数量多,劳动力成本低,这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优势。
其次,中国制造业的规模效应明显,可以实现大规模的生产和市场销售。
再者,中国制造业在供应链上的配套能力强大,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务,满足全球客户的需求。
最后,中国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政策,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政策红利和其他优惠政策,提升了其竞争实力。
第四章: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然而,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中国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
其次,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无法与国际先进制造业国家相媲美。
再者,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问题也成为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也给中国的出口市场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第五章:未来发展策略为了保持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竞争优势,中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发展策略。
首先,加强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其次,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高附加值的智能制造和高端制造转变。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定位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定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及生产全球化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条,即全球产业链。
全球产业链的发展——从不同产业的全球分工,到产业内全球分工,又发展到企业内的全球分工——推动了跨国公司的发展。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资金、人才、技术的全球流动正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
全球产业链是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因此,找准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定位尤显重要。
本文将从我国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和区域发展三个方面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定位。
标签:全球产业链定位制造业产业集群区域发展一、生产全球化与全球产业链的形成所谓生产全球化,是以全球分工为基础,以建立了全球生产经营体系的跨国公司为主体,面向全球展开的生产发展趋势。
生产全球化一方面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环节具有全球性、世界性,世界各国、各地区生产的互相依赖性、相互渗透性使生产在全球范围内融为一体。
另一方面指企业生产的全球性、世界性,任何一国、一地区企业的生产不再是封闭性的生产,不再是闭关锁国条件下“完全”自力更生的生产,而是在开放环境中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进行跨国界的生产。
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与发展是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这使许多以前在一个地方完成的最终产品的生产,被分解为若干个独立步骤或模块,而每一个步骤或模块都在那些能够以最低成本完成的地方生产,从而使得国际贸易和FDI从原来的最终消费品的交换和生产,转变为产品零配件的交换和生产。
这就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条,也就是全球产业链。
因此,全球产业链的形成是生产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而全球产业链的形成与完善又促进了国际分工与合作,更加推动了生产全球化更好更快地发展。
到20世纪80年代末,对外贸易是拉动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由于国家或地区间自然禀赋和其他资源的差异,各国或地区相互之间通过国际贸易分享由于分工专业化所取得的利益。
一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对自身资源分析和与其他国家相互比较,总能找到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2023年: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新定位
2023年: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新定位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不断涌动,世界经济格局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也在逐渐上升。
在2023年,中国将迎来全球经济中的新定位,这个新定位将是一个更具深度和影响力的角色。
首先,2023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
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不断壮大和消费能力的提升,中国市场的规模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玩家,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吸引着全球各大品牌的关注和竞争。
此时,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不仅国内品牌将进一步崛起,国外品牌也将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和经营。
其次,2023年中国将成为全球创新的引领者。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科技和创新的支持,不断推动着创新型企业的崛起。
在2023年,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科技巨头如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中国将不仅仅是一个制造大国,更是一个创新大国。
中国的研发投入将达到新的高度,科技创新将推动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新发展。
再次,2023年中国将加强与全球其他经济体的合作。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贸易伙伴,但是在2023年,中国将进一步加强与其他经济体的合作,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签订更多的双边或多边贸易协议,推动着全球经济的共同繁荣。
中国将加大与亚洲、非洲、欧洲等地区的合作力度,同时还将加强与拉美和澳大利亚等地区的贸易往来,构建更加紧密的经济合作网络。
最后,2023年中国将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可持续发展计划和政策,加大了对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领域的支持和投资。
在2023年,中国将进一步加大绿色发展的力度,推动全球经济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总之,2023年,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新定位将呈现出多个新的特点。
中国制造业在经济全球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制造业在经济全球中的地位和作用宋养琰2003一、世人惊呼: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随着我国经济特别是工业制造业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逐步引起世界广泛的关注,由此而引发的“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的说法不绝于耳。
日本政府于2002年5月8日在公布的2001年《贸易白皮书》中首次承认,日本充当亚洲经济发展领头羊的“雁型结构”已经崩溃,取而代之的是急速发展起来的中国经济。
文中还说:如今在世界市场的份额中,“中国制造”的电器产品已占第一位。
日本的生产大国地位已开始动摇,亚洲已进入大竞争年代。
近期,日本《产经新闻》曾连续发表文章,认为“中国已经加盟世贸组织,巨大的中国市场将进一步开放。
在制造业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在信息技术等最尖端的领域,中国也在摸索…世界标准‟,将在国内外与日美欧展开争夺战,其前哨战业已开始。
”2001年8月2日,新加坡出版的《海峡时报》发表了日本麦金西公司董事长大前研一题为《亚洲的下一个危机:中国制造》文章,。
文章指出,中国制造业将以越来越充沛的活力迅猛发展,而世界其他国家对此还没有做好准备。
文章还认为,除了中国大量闲置的低工资和极具可塑性的工人是这个国家一个非常大的竞争优势外,还有另外三个因素促使中国经济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发展。
首先是政治体制,由于通过解除对经济的控制,中国已形成了多个具有较大经济管理自主权的地区,如深圳、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大连、天津、苏州等,这些地区的发展速度已经大大超过马来西亚、泰国、韩国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的企业所受的制约更远远小于日本、法国和瑞典等国家的国有企业所受的制约;第二是中国的企业家渴望学习,没有沾染自满情绪。
中国正在迅速取代其他亚洲国家花费15年甚至更长时间建立的企业;第三是中国的货币稳定,不存在像困扰墨西哥、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巴西和阿根廷等国那样的币值贬值、经济波动等问题。
世界各国将更加信赖中国和中国产品。
《华盛顿邮报》报道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
中国在世界制造业的定位及对策试题
中国在世界制造业的定位及对策1.(本题分值:2)()取代英国成为19世纪末和20世纪工业技术革命的带头羊。
A.美国B.德国C.法国D.日本用户答案: A2.(本题分值:2)早在18世纪,()就在殖民地贸易和航海方面确立了世界霸权地位。
A.英国B.日本C.葡萄牙D.德国用户答案: A3.(本题分值:2)我国下列制造品全部用在国内的是()。
A.钢铁、有色金属产品B.轻工业产品C.机械产品D.机电工业产品用户答案: A4.(本题分值:2)跨国公司在我国研发项目投资主要分布在()。
A.北京B.上海C.深圳D.南京用户答案: B5.(本题分值:2)要做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最重要的是必须()。
A.加快自主研发B.提高集成能力C.重视引进外资D.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用户答案: A6.(本题分值:2)2001年,世界工业增加值排名顺序是()。
A.美国、日本、德国、中国B.美国、德国、中国、日本C.日本、美国、德国、中国D.美国、日本、中国、德国用户答案: A7.(本题分值:2)中国进口主要以()为主。
A.初期产品B.一般机电产品C.工业制造品D.高新技术产品用户答案: D8.(本题分值:2)2001年,我国在世界制造业中名列第()位。
A.二B.三C.四D.五用户答案: C9.(本题分值:2)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差距很大,主要体现在()。
A.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B.产品以低端为主,附加价值不高C.产业结构不合理,装备制造业发展严重滞后D.以上都对用户答案: D10.(本题分值:2)我国是一个()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国家。
A.单一B.二元C.多元D.分散型用户答案: B11.(本题分值:2)我国制造业的构成分为()。
A.三块、17个行业B.五块、17个行业C.三块、15个行业D.五块、15个行业用户答案: A12.(本题分值:2)我国西部地区优先发展的产业应该是()。
A.劳动密集型产业B.资本密集型产业C.资源密集型产业D.运输设备制造产业用户答案: C13.(本题分值:2)我国制造科技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阶段性差距,主要包括()。
中国纺织品在制造业中的地位
中国纺织品在制造业中的地位近年来,中国纺织品产业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家,中国纺织品在全球市场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中国纺织品在世界市场的份额、国内市场的发展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探讨中国纺织品在制造业中的地位。
中国纺织品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不断增加。
中国纺织品以其丰富的资源、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良好的生产能力,成为全球纺织品贸易的重要参与者。
根据国际贸易数据,中国纺织品出口额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无论是纺织原料、成衣还是纺织机械设备,中国都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
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市场遍及全球各大洲,产品种类丰富,品质也逐渐提高,受到了全球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国内市场的发展为中国纺织品的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支撑。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人口国家,内需市场庞大。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纺织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从传统的纺织品到高端纺织品,中国纺织品行业经历了产品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随着消费者对品质和时尚的追求,中国纺织品企业纷纷加大技术研发和设计创新力度,推出了一系列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满足了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中国纺织品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纺织品制造业也在不断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中国纺织品企业积极推动智能制造、自动化生产等技术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同时,中国纺织品企业也注重绿色环保,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纺织品生产过程中,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排放,成为中国纺织品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然而,中国纺织品制造业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中国纺织品在成本上不再具备明显优势,一些低附加值产品的制造正在逐渐转移到其他低成本国家。
其次,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中国纺织品面临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压力。
为了保持竞争力,中国纺织品制造业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和创新能力。
此外,环保要求的提高也对中国纺织品产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需要更加注重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在世界制造业的定位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在世界经济比重的增加,中国将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呼声无论在国内国外都日益强烈。
国内各个地区都纷纷提出要成为制造业基地,这个形势令人振奋,也令人担忧。
如何积极而又理智地应对国际制造业区域结构的变化,既不要一哄而起,又不要麻木不仁。
这需要我们认真回顾和研究世界制造业中心崛起、演变、替代、升级的历史;展望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未来走势;明确我国各个地区在国内外市场分工体系中的地位;科学地解决现代制造业基地在我国区域经济中的“四定”(定性、定位、定功能、定结构)问题。
一。
世界工厂及制造业中心形成的历史条件世界工厂、制造业中心和现代制造业基地,是世界制造业在三个发展层次不同的历史阶段上,空间布局形态不同的功能区,它们的结构和功能都不可同日而语。
绝不是目前炒家们所认为的只是空间上的国别替代。
他们把三者当作一个东西,从英国搬到美国,从美国搬到日本,再从日本搬到中国。
我爱祖国,但更爱真理。
历史是不能重复的,历史的机遇错过了就不可能再来,我们要在更高的层次上寻找新的机遇,追求我们的卓越。
在今天,世界工厂已经不是值得炫耀的桂冠,而是垂直分工末端最大的打工仔积聚地的代名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世界制造业中心正在分化,从美国的单一中心向多中心过渡,中国成为中心之一不久就会面临无中心的国际经济新局面。
江苏常州等市提出发展现代制造业基地是十分正确非常务实的战略方针。
这是应该倡导的中国精神。
千万不要给自己带上什么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帽子,给中国威胁论徒增口实,为国内已经有些浮躁的情绪推波助澜。
1.只有英国有条件成为世界工厂一个国家和地区被称为世界工厂是因为这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分工中扮演了“工厂”的角色,其制造业产品主要是为世界各国生产的,其制造规模和制造能力足以影响全球的产量和价格。
回顾历史只有19世纪下半叶的英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后来的美国、日本,人们并不称之为“世界工厂”,而是称之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
试问除了英国之外那一个国家和地区有这样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机遇?!一个也没有,也不会再有了。
作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的本质规定性是它主要是一个供应者即自己是加工厂,生产出来东西主要是供应给别人用。
这个国家必须具备如下几个条件:A 工业革命的发源地;B 经济上、军事上的世界霸权地位;C 制造业规模和出口比重足以影响全球的产量和价格;D 本国人口少,生产和消费都以对外为主。
只有英国完全具备这四个条件,其他任何国家也不可能四个条件都具备,后来的世界霸主美国也不具备全部条件。
美国从来都是自己的工厂,不是世界的工厂,时至今日美国的外向度也不到30%,怎么能称为世界工厂呢?英国的世界工厂历史地位不是被美国取代了,而是世界再也不需要世界性工厂了。
美国和欧洲大陆各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英国这个世界工厂的历史使命就终结了。
美国和德国、日本后来的崛起不管多么辉煌都不是世界工厂的历史地位,他们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或现代制造业中心之一。
现代制造业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工厂概念,它的内涵已经相当丰富,它的中心已经不在加工的积聚点上,甚至加工也不在一个积聚点上,而是全球化了,产业的灵魂在何处,何处就是中心。
2.只有美国有条件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美国的崛起取代了英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而不是取代它的世界工厂地位,因为世界需要一个“工厂”的历史已经结束了。
英国正是因为它的世界工厂地位使它的经济因垄断而缺少竞争力,的技术和设备也越来越显得陈旧。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英国在传统的基本工业方面的优势已经丧失,新兴工业方面则明显处于劣势,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终于丧失了。
为什么说只有美国才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呢?因为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正如世界工厂风光不再一样,世界制造业中心也将成为历史,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跨国公司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实际推动者,工业品的制造、研发、销售、消费的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世界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普遍提高、分工关系日益密切日益细腻,世界制造业的空间布局向相对均衡化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的高度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世界进入以降低成本为目标的时空互换运用比较自如的新时代。
地球上的每一个点都可能成为某类产品的制造中心。
但中心不可能只有一个了,综合性的百货商场式的制造业中心比较长期地固定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可能性不大了。
跨国公司在全球各地到处寻找低成本的投资区,它们不再仅仅考虑某个产品在哪里生产,而且要考虑某个零件在哪里生产成本最低。
一架波音747有450万个部件,来自近10个国家,1000多家大,15000多家小。
英国装配的汽车,发电机来自瑞典,控制设备来自德国,底盘、弹簧来自美国,车身来自意大利。
制造业的跨国公司已经逐渐加强了研究与开发的全球化合作。
在美国的硅谷地区,30%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是在日本与欧洲进行的,90%的组装工作是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的。
被人们称为第三个世界工厂的日本不过是世界制造业次中心之一。
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的增长令其他国家望尘莫及,成为后发国家学习的榜样。
但无论如何日本成名之后,其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从未达到英国的相对优势的地位,更没有达到美国制造业曾经是绝对控制的地位,日本制造业的绝对规模以及占全球制造业的比重甚至也从未超过美国。
也就是说,日本作为新的全球制造业中心之一的地位主要表现为重点行业、重点技术领域取得领先于美国的竞争优势而不是整体上取而代之。
德国、日本崛起之后,世界现代制造业多中心的时代就到来了。
世界不可能只有一个制造业中心了,美国的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就不存在了。
而美国就其国家利益也没有必要维持单一中心的地位。
当代世界霸主地位已经不是由制造业中心来决定的,而是靠世界消费中心来决定的。
现在美国的消费已经决定着全球经济的冷暖起落,世界各国不管对美国这个国家有什么看法,都盼望着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这样一种霸主地位岂能是靠为别人当世界工厂和制造业中心所能得到的吗?!二。
我国在世界制造业的定位我们说中国当不了世界工厂,中国也不可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听起来很没劲,好像是泼冷水。
其实不然。
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历史内容。
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历史地位高于世界工厂,还有更高级形态的历史任务等待某一个国家和地区去承担。
我们国家能否承担未来的历史大任,就看我们今后50年里能否对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实行脱胎换骨的根本改造。
我们祖上也曾经领导过世界新潮流,感受过万国朝拜的辉煌。
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几个战略机遇期,闭关锁国、被动挨打的一部百年愚昧屈辱史,人们至今记忆犹新。
如果再次狂妄、浮躁、忘乎所以,不能踏踏实实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那么再一次错过战略机遇期,也不是不可能的。
要抓住这一次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认真分析我们在世界分工体系中的实际地位,深刻了解我们的国情,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
1.我国经济发展的时空定位一个国家在世界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定位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决定的,是由自身的准备和外部的机遇耦合而成。
目前世界经济的主导方面已经是信息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第三次浪潮,制造业的技术已经向集成化、智能化、虚拟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制造业生产形态已经向络化、全球化发展。
美国制造、日本制造、中国制造的标签将不过是流通运作的代码,而“全球制造”、“络制造”将成为产品的真正产地标签。
跨国公司已经成为这个世界经济的真正主宰,跨国公司总部积聚地美国成为这种国际资本的政治代表,已经重新举起帝国主义的旗子。
这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这就是我国的外部环境。
面对这样一个时代,这样一种外部环境,我国的准备如何?我们是否具备参加这样一场竞赛的体能,能否在这场竞赛中获得名次成为领头羊?这是不以我们的愿望、意志为转移的,关键要看我们的本钱和我们如何运用我们的本钱。
我们的本钱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的时空定位决定的。
因此准确地把握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阶段和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时空定位是由国民经济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矛盾是工农两种生产方式、城乡两元社会结构的矛盾。
这个矛盾目前处于三、七开阶段。
9亿人口的小农生产方式和农村社会结构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我们经济、政治、文化等诸种矛盾的总根源。
第二、我们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几乎是无限供给,这是我们的优势。
但我们应该看到,这个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被我们的劳动力素质低、管理水平低、社会成本高抵消了大半。
在垂直分工低层次上还可以应付,要向水平分工发展目前的劳动力素质是远远不够的。
这对我们发展现代制造业基地,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是最大的障碍。
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这需要时间和金钱。
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也需要几十年,才能达到国际平均水平。
第三、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和转化国民经济主要矛盾的需要大相径庭。
经济的内生动力不足,以主要矛盾为首的几个结构性矛盾正在逆转,经济增长靠两个外力来拉动:一个是每年1500亿的国债,一个是至少要两位数的外贸增长。
两个外力双强,GDP 增长率就靠近8,一强一弱就靠近7,如果双弱就可能7以下。
可以说我国的经济已经患了比较严重的国债依赖症,出口依赖症,处于轻度但缓慢的经济危机状态。
这种GDP 和失业率、社会犯罪率比翼齐飞的反常、被动局面已经形成。
如果不在短期内改变这种局面,我们的一切雄心壮志都难实现。
总而言之,我国是一个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国家。
虽然先进的一元已经与世界接轨,也拥有了一定数量的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产品和制造技术,有些产品的生产规模已居世界首位,但落后的一元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这种落后还不是一般的发展程度的落后,而是落后了一个时代,是与当代完全不同性质的生产方式和完全不同的社会形态。
2.中国首先是世界制造业的销售市场鉴于我们上述的分析,我国首要的发展任务是解决就业问题、满足国内市场。
在这个历史阶段不是不需要扩大出口,但出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口,为了内需,为了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解决国内市场需求和就业问题。
我们还不到靠出口解决就业问题的时候。
什么时候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比国内市场贵,我们才到了以解决国内就业问题,以赚钱为目的发展阶段。
明智的做法只能是哪一种比国内赚得多,就出口哪一种产品,而不能像目前这样不管实际上赚不赚钱都出口,只要以为核算单位能赚一点出口退税的钱,就一个劲的扩大出口。
目前这种国内残酷竞争,在国际市场上造成物离乡贱的反常出口局面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自古以来空间流动的规律是物离乡贵。
而目前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几乎都比在国内市场上便宜,这种出口难道是为了送礼?有人会说:“内需不足,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只好忍痛出口了”。
其实我们的国内需求潜力是相当巨大的,居民在银行里的8万多亿的存款,代表着巨大的需求;9亿农民只相当于城市居民不到1/3的消费水平,代表着更巨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