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
《黔之驴》原文与翻译
![《黔之驴》原文与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4c7e0ac767f5acfa0c7cdb1.png)
《黔之驴》原文与翻译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1,选自《柳河东集》。
黔(qián),即唐代黔中道,辖境相当于今湖南沅水澧水流域、湖北清江流域、重庆黔江流域和贵州东北一部分。
后来称贵州省为黔。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运动的主导者,与韩愈并称“韩柳,世称柳河东。
2,好(hào)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3,船载以入:用船装运(驴)进黔。
船,这里指用船的意思。
4,则:却。
5,庞然,巨大的样子。
6,以为神:以为,以(之)为。
以,把。
为,作为。
神,神奇的东西。
把它当做神7,蔽林间窥之: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蔽,隐蔽,躲藏。
窥,偷看。
8,稍出近之:渐渐的接近它。
稍:渐渐。
9,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10,莫相知:不了解对方(是什么东西)。
莫,不。
相,这里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即一方(虎)对另一方(驴),不是双方互相的样子。
11,大骇:非常害怕。
12,远遁:逃到远处。
遁:逃走。
13,以为且噬己也。
且:将要。
噬:咬。
14,然往来视之。
然:然而,但是。
往来:来来往往。
视;观察。
15, 觉无异能:觉得(驴)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16,习:同“悉”熟悉。
益:渐渐。
益习其声:逐渐习惯了驴的叫声。
17,终不敢搏:始终不敢扑击它。
搏:击,扑18,近:(1)稍出近之。
近: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近。
(2)稍近,益狎。
稍:渐渐。
近:走进,靠近。
19,益:更加。
20,狎(xiá ):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黔之驴》原文及作品原文及译文
![《黔之驴》原文及作品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35b73c94fab069dc51220142.png)
《黔之驴》原文及作品赏析原文黔之驴(1)黔无驴,有好事者(2)船载以入(3)。
至则(4)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5)大物也,以为神(6)。
蔽林间窥之(7)。
稍出近之(8),慭慭然(9),莫相知(10)。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11),远遁(12),以为且噬己也(13),甚恐。
然往来视之(14),觉无异能者(15)。
益习(16)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17)。
稍近(18)益(19)狎(20),荡倚冲冒(21),驴不胜(22)怒,蹄(23)之。
虎因(24)喜,计之(25)曰:“技止此耳(26)!”因跳踉(27)大阚(28),断其喉,尽其肉,乃(29)去(30)。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来源选自《柳河东集》。
黔(qián),即唐代黔中道,辖境相当于今湖南沅水澧水流域、湖北清江流域、重庆黔江流域和贵州东北一部分。
后来称贵州省为黔。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运动的主导者,与韩愈并称“韩柳,世称柳河东。
鉴赏《黔之驴》是我国一篇著名的古典寓言。
开头是这样写的:“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作者首先从故事发生的地区环境写起。
“黔”,是唐代当时一个行政区的名称,又叫黔中道,包括今天湖南西部、四川东南部、湖北西南部和贵州北部一带。
这一带有什么特点呢?“无驴”,从来没有过驴子。
这一特点很重要,因为如果没有这一特点,就不会出现后面老虎被驴一时迷惑的情节,因此也就不会发生后面这样的故事。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有一个没事找事的人用船运去了一头驴。
这一句紧紧承接着“黔无驴”三个字而来,交代了寓言中的主要角色驴的来历——原来它是一个外来户。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运到以后,派不上什么用场,就把它放养到山脚下。
这两句不仅解释了为什么说运驴的人是一个“好事者”,而且也很巧妙地把这个“好事者”一笔撇开——因为他同后面的情节没有关系——从而为下文集中描写寓言中的主要角色准备了方便条件。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及译文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d8324a8a33d4b14e84246817.png)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及译文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黔之驴》朝代:唐代作者:柳宗元原文: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
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译文黔地(这里的黔不指贵州)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
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
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
(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
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此而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唉!外形庞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能耐,(老虎)当初(如果说)看不出驴的本领,老虎即使凶猛,(但)多疑、畏惧,终究不敢猎取驴子。
如今像这样的下场,可悲啊!注释1.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2.船载以入:用船载运(驴)进黔。
船,这里指用船的意思。
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3.至:到。
4.则:表转折,却。
5.之:代词,代驴。
6.庞然大物:(虎觉得驴是)巨大的动物。
庞然,巨大的样子。
然,......的样子。
黔之驴小古文
![黔之驴小古文](https://img.taocdn.com/s3/m/fee0e175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2.png)
《黔之驴》柳宗元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黔之驴》选自《柳河东集》卷一九,作者柳宗元。
与《临江之麋》和《永某氏之鼠》都是柳宗元《三戒》的文章,而《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则分别写了“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的三种表现:“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
因此,具体而言,本文旨在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
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详细参考:《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作品原文黔(qián)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
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词句注释1.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2.船载以入:用船载运(驴)进黔。
船,这里指用船的意思。
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3.至:到。
4.则:表转折,却。
5.之:代词,代驴。
6.庞然大物:(虎觉得驴是)巨大的动物。
庞然,巨大的样子。
然,......的样子。
7.以为:把……当作。
8.蔽:躲避,躲藏。
9.窥:偷看。
10.稍:逐渐地,渐渐地。
11.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12.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13.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相:一方对另一方,偏指另一方。
14.他日:之后的一天。
15.大骇:非常害怕。
大:很,非常。
骇,害怕。
16.远遁:跑得远远的。
遁:跑,逃跑。
黔之驴的原文赏析
![黔之驴的原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81eb43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c.png)
黔之驴的原文赏析第1篇:黔之驴的原文及赏析原文黔之驴(1)黔无驴,有好事者(2)船载以入(3)。
至则(4)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5)大物也,以为神(6)。
蔽林间窥之(7)。
稍出近之(8),?\?\然(9),莫相知(10)。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11),远遁(12),以为且噬己也(13),甚恐。
然往来视之(14),觉无异能者(15)。
益习(16)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17)。
稍近(18)益(19)狎(20),荡倚冲冒(21),驴不胜(22)怒,蹄(23)之。
虎因(24)喜,计之(25)曰:“技止此耳(26)!”因跳踉(27)大阚(28),断其喉,尽其肉,乃(29)去(30)。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来源选自《柳河东集》。
黔(qián),即唐代黔中道,辖境相当于今湖南沅水澧水流域、湖北清*流域、重庆黔*流域和贵州东北一部分。
后来称贵州省为黔。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运动的主导者,与韩愈并称“韩柳,世称柳河东。
鉴赏《黔之驴》是我国一篇著名的古典寓言。
开头是这样写的:“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作者首先从故事发生的地区环境写起。
“黔”,是唐代当时一个行政区的名称,又叫黔中道,包括今天湖南西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黔之驴的原文赏析黔无驴,有好事者(2)船载以入(3)。
至则(4)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5)大物也,以为神(6)。
蔽林间窥之(7)。
稍出近之(8),慭慭然(9),莫相知(10)。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11),远遁(12),以为且噬己也(13),甚恐。
然往来视之(14),觉无异能者(15)。
益习(16)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17)。
稍近(18)益(19)狎(20),荡倚冲冒(21),驴不胜(22)怒,蹄(23)之。
虎因(24)喜,计之(25)曰:“技止此耳(26)!”因跳踉(27)大阚(28),断其喉,尽其肉,乃(29)去(30)。
黔之驴翻译
![黔之驴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9a81713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c1.png)
黔之驴翻译1、译文:黔地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了一头去。
驴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
老虎看到驴是个庞然大物,以为它是什么神物,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惊恐疑惑,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
但是来来回回地观察驴,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
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越来越轻侮,碰倚靠撞冒犯它。
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于是很高兴,心里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唉!外形庞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能耐,当初要是不使出它的那点本事,老虎即使凶猛,但由于多疑、畏惧,终究不敢吃掉它。
如今落得如此下场,可悲啊!2、原文: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黔之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
这篇文章表明能力与形貌并不成正比,外强者往往中干;假如缺乏对付对手的本领,那就不要将自己的才技一览无余地展示出来,以免自取其辱。
扩展资料:一、词句注释1、黔(qián):即唐代黔中道,治所在今四川省彭水县,辖地相当于今彭水、酉阳、秀山一带和黔州北部部分地区。
现以“黔”为贵州的别称。
2、则:却。
3、庞然:巨大的样子。
4、蔽林间窥之: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5、稍出近之:渐渐地接近它。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87338803d8ce2f0066239d.png)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导读: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1】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现在山西省运城县解州镇)人,唐代文学家。
黔(qi án),地名,包括现在四川、贵州等省的部分地区。
【2】好(hào)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船载以入:用船装运(驴)进入(黔)。
船,这里是用船的意思。
以,而。
【3】则:却。
【4】庞然:巨大的样子。
【5】以为神: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
“以”后边省去“之”字。
【6】蔽:隐藏。
窥(kuī):偷看。
【7】稍:渐渐。
【9】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10】骇(hài):惊惧。
【11】遁(dùn):逃走。
【12】以为且噬(shì)己:认为将咬自己。
且,将。
噬,咬【13】觉无异能者:觉得(驴)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似的。
者,这里相当于“……似的”。
【14】搏:扑,击。
【15】狎(xiá):亲近而不庄重。
【16】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
荡,碰撞。
倚,倚靠。
冲,冲击。
冒,冒犯。
【17】不胜怒:非常恼怒。
不胜,不禁、不能承受。
【18】蹄:踢。
【19】计之:盘算这件事。
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
【20】技止此耳:本领不过这样罢了?止,只、不过。
耳,相当于“罢了”。
【21】跳踉(láng):跳跃。
【22】(hǎn):虎怒吼。
【23】去:离开。
【翻译】: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放置在山下。
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
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
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有多大本领。
黔之驴原文及翻译
![黔之驴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fb6e8c1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e.png)
黔之驴原文及翻译原文: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
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译文黔地(这里的黔不指贵州)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
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
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
(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
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此而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 "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唉!外形庞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能耐, (老虎)当初(如果说)看不出驴的本领,老虎即使凶猛,(但)多疑、畏惧,终究不敢猎取驴子。
如今像这样的下场,可悲啊!。
《黔之驴》原文翻译及主旨
![《黔之驴》原文翻译及主旨](https://img.taocdn.com/s3/m/10eae57b2e3f5727a4e96211.png)
《黔之驴》原文翻译及主旨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黔之驴》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黔之驴》原文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
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黔之驴》原文翻译 黔地(这里的黔不指贵州)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
运到后却没有什幺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
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幺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
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幺特殊的本领。
(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
(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
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于是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
黔之驴的文言文及翻译
![黔之驴的文言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a13f5890029bd64783e2ce9.png)
12、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13、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相:一方对另一方,偏指另一方。
14、他日:之后的一天。
15、大骇:非常害怕。大:很,非常。骇,害怕。
16、远遁:跑得远远的。遁:跑,逃跑。
17、以为:认为
18、且:将要。噬:咬。
42、尽:(吃)完。
43、乃:才。
译文
黔地(这里的黔不指贵州)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非常害怕,远远地就逃走了,它认为(驴)是要咬自己,非常害怕。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3、至:到。
4、则:表转折,却。
5、之:代词,代驴。
6、庞然大物:(虎觉得驴是)巨大的动物。庞然,巨大的样子。然,、、、、、、的样子。
7、以为:把……当作。
8、蔽:躲避,躲藏。
9、窥:偷看。
10、稍:逐渐地,渐渐地。
11、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19、甚:很,非常。
20、恐:害怕。
21、然:表转折,然而,但是。
22、视:观察。
23、觉无异能:(虎)觉得(驴)没有特别的本领。异:特别的,与众不同的。能:本领,能力。
中考语文文言文《黔之驴》原文及翻译
![中考语文文言文《黔之驴》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686572508a1284ac9504336.png)
中考语文文言文《黔之驴》原文及翻译
中考语文文言文《黔之驴》原文及翻译
【原文】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憫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文】
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放置在山下。
老虎见到它,
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
于是隐藏在
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
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
了解它究竟有多大本领。
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大为惊骇,顿时远远地逃跑;认为驴子将要吞噬自己,非常恐惧。
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
子好象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渐渐地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
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和驴子搏击。
慢慢地,老虎又
靠近了驴子,态度更为随便,碰擦闯荡、冲撞冒犯它。
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
心想到:“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
文言文《黔之驴》的翻译
![文言文《黔之驴》的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0e0c46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2e.png)
此驴不食五谷,唯以草木为食。
黔人怜其瘦弱,日以粮草喂之。
驴虽瘦,却日日欢跃,不知劳苦。
黔人以为驴有灵性,能通人性,遂与之对话,驴亦能应答,言语之间,似通人意。
一日,黔中有盗贼,闻驴能通人性,欲借驴以传信。
黔人闻之,惊恐不已,遂以驴献于盗贼。
盗贼得驴,大喜,以为得此宝物,必能横行黔中。
盗贼将驴带至黔中,果然无人敢挡。
然驴至黔中,却并无异状,仍是欢跃跳跃,不知忧愁。
盗贼以为驴无能为,遂弃之而去。
黔人见驴无恙,大喜过望,以为驴有神通,能避盗贼。
于是,黔人更加珍爱此驴,日日以美食喂之。
驴亦因黔人之宠爱,更加肥胖,身躯壮硕,毛发如漆。
然黔中之地,盗贼横行,民不聊生。
黔人苦于盗贼之害,欲除之而后快。
一日,黔人得盗贼之信,信中言:“我欲与黔人一决胜负,愿以一死相搏。
”黔人闻之,大喜,以为得此良机,可一劳永逸地除掉盗贼。
黔人遂召集壮士,欲与盗贼决一死战。
然黔人不知,盗贼早已设下陷阱,只待黔人自投罗网。
黔人将驴牵至战场,以为驴有神通,能助黔人一臂之力。
战事起,黔人挥舞兵器,勇猛异常。
然盗贼狡猾,黔人虽勇,却难以取胜。
此时,黔人见驴,心生一计,欲以驴为诱饵,引诱盗贼前来,然后一举将其擒获。
黔人令壮士将驴牵至战场中央,挥舞兵器,大声呼喊。
盗贼闻声,果真前来。
黔人趁机发起攻击,盗贼措手不及,被黔人擒获。
黔人得胜,欢欣鼓舞。
然而,黔人不知,驴已因惊吓而亡。
黔人悲痛欲绝,遂将驴葬于黔中,以示纪念。
此驴虽非神物,然其灵性、勇敢,令人敬佩。
黔之驴,乃黔中一奇物,流传千古,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黔之驴原文-黔之驴的课文翻译
![黔之驴原文-黔之驴的课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10b57a57fd5360cbb1adb7a.png)
黔之驴原文|黔之驴的课文翻译《黔之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黔之驴的课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
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译文黔地(这里的黔不指贵州)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
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
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
(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
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因此而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唉!外形庞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能耐,(老虎)当初(如果说)看不出驴的本领,老虎即使凶猛,(但)多疑、畏惧,终究不敢猎取驴子。
如今像这样的下场,可悲啊!注释1.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2.船载以入:用船载运(驴)进黔。
船,这里指用船的意思。
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3.至:到。
4.则:表转折,却。
5.之:代词,代驴。
6.庞然大物:(虎觉得驴是)巨大的动物。
庞然,巨大的样子。
然,......的样子。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和译文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和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26991193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d2.png)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和译文柳宗元《黔之驴》原文和译文柳宗元《黔之驴》原文: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文: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好【欢】多事的人用船装运【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
运到后却没有可以使用的地方(处所),(便)把它放置(在)山下。
老虎见到它,是个庞大的动物,以为是神奇的东西,隐蔽在树林中间偷看【窥探】它。
(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小心谨慎的样子,不知道【了解】它(是什么东西)。
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大为【非常】惊骇,(顿时)远远地逃跑【遁逃】;以为是(驴子)将要咬【吞噬】自己,非常恐惧【很惊恐】。
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看】它,觉得(驴子)(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的【不同的】本领【能耐】(似的);渐渐地熟悉【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出没(在它的)前前后后【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终归【始终】不敢(和驴子)搏击。
慢慢地靠近,(态度)更为【更加】态度亲近而不尊重【随便】,碰撞倚靠冲撞冒犯(它)。
驴不能承受愤怒【禁不住发怒】【非常愤怒】,用蹄子踢它【老虎】。
老虎就欣喜【喜悦、高兴】了,盘算这件事,(心想)道:“(驴子的.)技艺【本领】只不过【只是】如此【这样】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它的【驴的】喉咙,吃尽【光、完】了它的肉,才离去。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与翻译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与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f1ab57133687e21af45a98e.png)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与翻译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1,选自《柳河东集》。
黔(qián),即唐代黔中道,辖境相当于今湖南沅水澧水流域、湖北清江流域、重庆黔江流域和贵州东北一部分。
后来称贵州省为黔。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运动的主导者,与韩愈并称“韩柳,世称柳河东。
2,好(hào)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3,船载以入:用船装运(驴)进黔。
船,这里指用船的意思。
4,则:却。
5,庞然,巨大的样子。
6,以为神:以为,以(之)为。
以,把。
为,作为。
神,神奇的东西。
把它当做神7,蔽林间窥之: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蔽,隐蔽,躲藏。
窥,偷看。
8,稍出近之:渐渐的接近它。
稍:渐渐。
9,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10,莫相知:不了解对方(是什么东西)。
莫,不。
相,这里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即一方(虎)对另一方(驴),不是双方互相的样子。
11,大骇:非常害怕。
12,远遁:逃到远处。
遁:逃走。
13,以为且噬己也。
且:将要。
噬:咬。
14,然往来视之。
然:然而,但是。
往来:来来往往。
视;观察。
15,觉无异能:觉得(驴)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16,习:同“悉”熟悉。
益:渐渐。
益习其声:逐渐习惯了驴的叫声。
17,终不敢搏:始终不敢扑击它。
搏:击,扑18,近:(1)稍出近之。
近: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近。
(2)稍近,益狎。
稍:渐渐。
近:走进,靠近。
19,益:更加。
20,狎(xiá ):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黔之驴的意思
![黔之驴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b5f06036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12.png)
黔之驴的意思1. 引言黔之驴是一个独特的词组,它源自中国西南地区贵州省的方言,被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固执而又顽固不化。
黔之驴这个词组融合了贵州地方特色和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黔之驴的意思,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 黔之驴的起源2.1 贵州省概况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的省份。
这里山高水长,风光秀丽,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称。
2.2 黔之驴的形成黔之驴一词形成于贵州方言中。
在贵州方言中,“黔”是对贵州省简称“黔”字的简称,“之”表示属于,“驴”则是指普通话中“顽固”的意思。
因此,“黔之驴”可以理解为“属于贵州且顽固不化”。
3. 黔之驴的文化内涵3.1 老百姓坚韧不拔的品质贵州省是一个多山区域,这里的人民长期以来面临着艰苦的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
因此,贵州人民形成了坚韧不拔、顽强奋斗的品质。
黔之驴一词正是体现了这种坚韧不拔的品质,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他们都能顽强地坚持下去。
3.2 文化传承与保护黔之驴一词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传承和保护的重视。
中国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冲击,许多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或被遗忘。
黔之驴作为一个地方特色词汇,将贵州方言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体现了对于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4. 黔之驴在生活中的应用4.1 形容顽固不化的人黔之驴一词通常用来形容那些非常固执而又顽固不化的人。
无论是在工作中、生活中还是学习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人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愿意妥协或改变。
这时,我们可以用黔之驴来形容他们的性格特点。
4.2 强调坚持不懈的精神黔之驴也可以用来强调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需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并且坚持下去。
正如贵州人民那样,他们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依然能够坚守信仰、努力奋斗,展现出顽强不屈的精神。
5. 黔之驴与社会发展5.1 激励创新与进步黔之驴一词虽然有时带有一定的负面含义,但它也可以成为一种激励人们创新与进步的力量。
出自黔之驴的道理
![出自黔之驴的道理](https://img.taocdn.com/s3/m/fcb3a922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61.png)
出自黔之驴的道理
黔之驴的故事:黔地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到黔地。
老虎看见驴小心接近,听见驴叫声便十分害怕地逃走,但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后,发现驴并没有特殊的本领。
于是老虎跳起来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驴的肉才离开。
“黔之驴”即成语“黔驴技穷”。
黔驴技穷出自唐朝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驴》。
是一个用来比喻有限的一点技能也已经用完了的贬义词,现在多用于讽刺一些虚有其表,外强中干,无德无才的人。
黔之驴的寓意:讽刺了当时统治集团中身居高位却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物。
黔之驴的启示:启示人们要敢于同貌似强大的敌人作斗争。
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世界上有很多东西貌似很强大,样子很可怕,但其实没有什么可怕的。
从而说明,革命人民不要被貌似强大的敌人所吓倒,而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力量,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夺取胜利。
成语也比喻一个人不能只靠自己强大的外表取胜,而更应该注重真才实学。
黔之驴原文-翻译及赏析
![黔之驴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22ca545acfa1c7aa00cc9d.png)
黔之驴原文|翻译及赏析鉴赏《黔之驴》是我国一篇著名的古典寓言。
开头是这样写的: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下。
作者首先从故事发生的地区环境写起。
黔,是唐代当时一个行政区的名称,又叫黔中道,包括今天湖南西部、四川东南部、湖北西南部和贵州北部一带。
这一带有什么特点呢?无驴,从来没有过驴子。
这一特点很重要,因为如果没有这一特点,就不会出现后面老虎被驴一时迷惑的情节,因此也就不会发生后面这样的故事。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有一个没事找事的人用船运去了一头驴。
这一句紧紧承接着黔无驴三个字而来,交代了寓言中的主要角色驴的来历原来它是一个外来户。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运到以后,派不上什么用场,就把它放养到山脚下。
这两句不仅解释了为什么说运驴的人是一个好事者,而且也很巧妙地把这个好事者一笔撇开因为他同后面的情节没有关系从而为下文集中描写寓言中的主要角色准备了方便条件。
[2]随着驴被放山下,到了一个具体的地方,寓言中的另一角色虎的出场就很自然了: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这一段主要写虎见到驴以后的心理状态。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老虎看到这个又高又大的家伙,以为是什么神物。
这是虎对驴的最初印象和认识。
由于寓言一开头就交代了黔无驴,谁也没有见过,因此老虎少见多怪,产生这样的错觉是很自然的。
于是,蔽林间窥之,它就躲藏到树林里,偷偷地盯着驴子。
这里,一个蔽字,充分写出了老虎在以为神的认识基础上所产生的害怕心理;而一个窥字,又说明了作为兽中之王的老虎虽怕但并不甘心、亟想摸清对方底细的心理活动,从而孕育了后面情节的必然发展。
稍出近之,后来老虎又慢慢走出来向驴靠近些。
这是对老虎并不甘心、打算摸底的心理的进一步揭示。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两句,不仅写出了老虎行动的连续和发展由迅速离开驴子的蔽,到立定脚跟的窥,再到走出树林、走向驴子的近而且初步地揭示了老虎一心要认识这个庞然大物的决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则寓言故事寓意深刻,后来由此演化出一 些成语,你能想出几个?还能说出意思吗?
黔驴之技 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 黔驴技穷 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 庞然大物
已经用完了。 体型大而笨重的东西,也指貌似 强大而实则虚弱的东西.
一词多义
① 以为 虎见之, 庞然大物也, 以为神 (把……当作)
以为且噬己也 (认为)
Qian
kuī
yinyin
hai
dun
黔
Shi
窥
xia
慭慭然
tiao liang
骇
遁
噬
Hao
狎
跳 踉
sheng
好事者
不胜
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
喜欢多事的人 到了 却
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
它(到) 把(它)当作
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
躲避 偷看 靠近 一方对另一方
一词多义
慭慭然, 莫相知 ( ……的样子 ) ( 然而,但是 )
②然
然往来视之
二、一词多义
黔之驴 ③ 之 放之山下 (助词,的) (代词,它,指驴) (代词,这种情况 或这件事)
计之Biblioteka 词类活用 船载以入 用船(名词作状语)
稍出近之 蹄之 尽其肉
接近(形容词作动词) 用蹄子踢 (名词作动词) 吃光 (形容词做动词)
知。
黔之驴
害怕 但是 靠近 能承受 只 始终 踢
柳宗元
逃跑 将咬 渐渐 更加 盘算 咬断 吃光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 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
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
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 喜, 计 之 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 其肉,乃去。才 离开
有一天,驴大叫起来,老虎吓了一大跳,逃得远 远的;认为驴将要咬自己了,非常害怕。可是老虎 来来回回地观察它,感到它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似的; 渐渐听惯了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 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老虎又渐渐靠近驴,进 一步戏弄它,碰闯、依靠、冲撞、冒犯它。驴禁不 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了老虎。老虎因而很高兴,心 里盘算着说:“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 起来大声吼着,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 离开。
情节再现
情节再现
放 之 山 以为神
蔽林窥之
下
情节再现
一 鸣 大骇
远遁
以为且噬己
甚恐
情节再现
往来视之 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
益狎
荡倚冲冒
技止此耳
不胜怒
蹄之
跳踉大口 阚
情节再现
在没有弄清对方底细之
庞然大物,善于 怪叫,蹄踢,装 腔作势,借以骇 人,是一个虚有 其表、实际无能 的蠢物。
前,存有戒惧心理;反
1、 四人一小组,结合课下 注释把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 每组派出代表翻译全文。
翻译
贵州这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 用船运进一头驴来,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途, 就把它放在山脚下。一只老虎看到它是个形体 高大、强壮的家伙,就把它当成神奇的东西了, 隐藏在树林中偷偷观看。过了一会儿,老虎渐 渐靠近它,小心翼翼,不知道它究竟是个什么 东西。
本文是一篇寓言。寓言是一种文学体 裁,结构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 可以是人或非生物。多用借喻手法, 借用含有劝喻或讽刺意味的故事,对 现实加以讽刺或说明一定的道理。
寓言和童话
寓言和童话有不少相似之处,它们的故事都是 假托的、虚构的,都可采用各种生物或非生物来充 当故事的角色,也都有教育意义。 但二者毕竟是有区别的。寓言的篇幅一般短小, 结构单纯,情节简单,幻想程度较轻,语言朴实精 练,要言不烦,通篇构成一个比喻。 童话的篇幅较长,长篇可达数万字,结构比较 复杂,情节比较曲折,幻想比寓言更丰富、更奇特, 语言多加修饰,刻画人物形象比较细致,但不可能 通篇构成一个比喻。
写作背景:
柳宗元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在朝中任职期间,和刘禹
锡一同参加了太子侍奉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集团。由
于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导致革新失败,此后革新人士
遭保守势力的排挤,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多年的贬 谪生活,使他身心备受折磨,写出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作 品。其中,他的寓言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 现实。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 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 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 也,甚恐。然 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 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 近,益狎,荡 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 乃去。
你觉得老虎和驴子谁的优点多一些? 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从老虎的角度我们懂得:
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从驴子的角度: 我们不能做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 要有真才实学。
写作目的
讽刺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
势欺人而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 上层人物。
黔 之 驴
柳 宗 元
学习目标
1、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 用法。 2、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把握形象特点, 理解掌握“黔驴技穷”、“庞然大物”等成 语。 3、理解本文内容,从多角度挖掘本文寓意。
唐 朝 著 名 文 学 家
柳 宗 元
柳宗元:
字子厚,唐朝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唐代文学家。和韩愈合称为“韩柳”,被 誉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其作品多 为揭露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残暴凶残,同 情人民的不幸遭遇。他的散文以山水游记 最为后人所传诵,他的寓言也很有名。他 的作品,有的揭露统治者的压迫剥削,反 映人民的痛苦;有的倾吐自己的抑郁的情 怀,代表了 一部分有理想而又遭遇坎坷的 知识分子的感情。作品有《江雪》、《小 石潭记》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应迅速,行动灵活,谨 慎小心,善于观察,反 复试探,在摸清驴子的 底细后,大胆果断地攻
击对方要害,立即致敌
于死命,是一个机智、
勇敢的形象。
这则寓言叙写了老虎吃掉“庞然大 物”驴子的故事,表现了老虎的机智勇 敢和驴子的外强中干。告诉人们: 不要被貌似
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