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之《儒林外史》介绍
部编版九上《范进中举》课文详解
部编版九上《范进中举》课文详解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二、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一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全椒(今属安徽)人,清代小说家。
他出身于科举世家,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南。
他反对封建科举制度,鄙薄一味追求功名富贵不择手段、放弃自尊的八股学士。
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穷困以终。
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又有《文木山房集》。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作揖yī:两手抱拳高拱,身子略弯,向人敬礼。
见教jiào:指教。
盘缠chan:旅费。
心窍qiào:指认识和思维的能力。
星宿xiù:我国古代指星座,共分二十八宿。
桑梓zǐ:家乡。
侥jiǎo幸:偶然得到成功或意外地免于不幸。
不省xǐng人事:指人昏迷,失去知觉。
不由分说:不容人分辩解释。
二、主题概述本文通过对比手法,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着重刻画范进中举后癫狂的丑态以及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2):写范进中举前贫困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第二部分(3~11):写范进中举后高兴得发了疯以及他中举后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
四、鉴赏品读1.课文前两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现范进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如“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几句可见范进家境贫寒,面对屠户的训骂,他竟然“唯唯连声”,可见他社会地位低下。
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试,更表现出他对功名的热衷。
2.课文第②段用大量的篇幅来写胡屠户对范进的辱骂,有什么用意?作者这样安排情节,一方面表现了范进的地位低下,另一方面和后文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后的态度形成对比,从而更形象地刻画胡屠户前倨后恭的市侩形象,增强讽刺效果。
中考语文《儒林外史》典型人物分析
3)迂腐无能:家里穷得无饭吃,范进手足无措,要等母亲「吩咐」,才慌忙出去卖鸡,可是他在集上一踱一步,东张西望,老半天仍未能把鸡卖出,证明他平日只埋首读书,缺乏谋生技能;邻居告诉他考中了举人,他以为别人骗他,无奈地请人家不要和他开玩笑,以及他喜极发疯的狼狈相,都说明范进迂腐无能。
10.文人雅集
①湖州莺脰湖高士集会(娄三娄四公子,杨执中,牛布衣,权勿用,张铁臂,蘧公孙,陈和甫)
通过对范进的塑造,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
范进性格分析
1)热衷功名:范进穷尽一生的精力于科举考试,虽然屡遭挫败,仍寄望甚深,直到五十四岁才中秀才;后来他打算去应乡试,却被胡屠户奚落,叫他死心,但他宁可让家人挨饿也要再去应考;及至中举,他பைடு நூலகம்然欢喜得发了疯,这是范进热衷功名的最具体的表现。
中考语文《儒林外史》典型人物分析
《儒林外史》
典型人物分析
1.范进
《儒林外史》以生动的语言,通过对话、外貌和细节描写,运用夸张、对比等讽刺手法,刻画了一个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范进的形象。
他二十岁开始应考,考了三十五年,屡试不中,但依旧热衷于科举。他不顾戴孝在身,跑到高要县汤知县那儿去打秋风,丁忧期间,吃大虾元子,说明他迂腐、虚伪。身为主考而不知苏轼为何人,说明他没有真才实学,迂腐无能。范进中举前唯唯诺诺,对胡屠户等人的谩骂逆来顺受,怯懦麻木;中举后,与张静斋官场应对,显示了他圆滑世故的一面。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2课《范进中举》
拓展探究
1.请分别概括上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甲文: 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店喝酒。 乙文:范进看榜后喜极而疯(或:中举发疯)。
2.请结合甲乙两文,分析其主题、人物形象的异同。
主题相同——都是对封建文化、封建教育毒害人的批判。 人物形象相同——都是旧时代的痴心功名的读书人。 异:孔——读书未成的落魄者;范——读书有成的侥幸者。
精读细研
跳读全文,思考:范进中举前 后进行对比,可以看出范进是怎样 的一个人?
精读细研
范进
中举前
在中举前住的是茅草棚;每日饭小菜;
家
境
不知猪油味;乡试无盘缠;饿了两三 天;(母亲)饿得两眼看不见
唯唯连声;“岳父见教的
语
言
是”——逆来顺受、怯懦
向他(丈人)作揖;抱着鸡,手里
动
作
插个草标,一步一踱,东张西望,
精读细研 疯走上集
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 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动作描写,写尽范进的疯态。
精读细研
2.文中范进中举疯癫之后,其他人有什么反应?作者这样写有 什么作用?
侧 老太太的慌
烘托范进昏厥的突然和严重。
面 描
报录人和众邻居都吓了 烘托范进疯跑的飞快。 一跳
写
众人拉不住
烘托范进疯劲儿之大。
夸张,讽刺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及对人的灵 魂的扭曲。
) ( huì) ) ( shē )
)
) ( wǎn ) ) ( zǐ )
) ( jiǎo )
( zuàn )
词语解释
带 挈: 提携。
作 揖: 拱手行礼。
唯唯连声: 连连答应。 浑 家:妻子。 长 亲:长辈。 相 公: 对秀才的称呼。 拙 病:奇怪的病。
儒林外史文章概括
儒林外史文章概括《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
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
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
作者从揭露科举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丑恶的灵魂入手,进而通过描绘士人生活的精神道德状况,终结了士人精神的传统价值,并以此为基点给小说增添了深刻的文化意蕴。
《儒林外史》故事梗概1.周进中举周进的姐夫等人可怜周进,凑钱替他捐了个监生,得以直接考举人,考中,后来又考中进士,任广东学道。
遇范进考秀才,因可怜他而录取。
后又考中举人。
张乡绅来结交,赠与银子及房子。
本篇体现了文人们皓首穷经追求仕途及趋炎附势的变态心理。
2.范进中举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刻画了他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形象,用岳丈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极其鲜明的肢体动作和言语表情,以及中举后邻居对他的前呼后拥和乡绅赠屋的等事例重点刻画出了一个趋炎附势热衷仕途,好官名利禄且世态炎凉的可耻的社会风气。
3.严监生病故严监生因病去世后,赵氏同哥哥王德王仁商议如何发送,严监生的大哥严贡生科举回来,却不顾弟弟的死,不仅不安排丧事,反倒为了儿子的亲事去了省城。
赵氏的儿子后来又病亡,王德给严贡生写信让其回来,商议立嗣的事,而此时严贡生在省城接亲。
反映了科举制背景下是人情淡漠、世态炎凉。
4.委任人才万历四十三年,水旱偏灾,百姓聊穷。
河南道监察御史单扬言上奏朝廷说,是因为民间有很多有才学之士,朝廷不委以用,有才无处施展,积聚的怨气与天地合为一体,致使水旱成灾。
因此请求朝廷深入民间调查,对于确有才学的,不论生死,均赐予学位,以梳理气息。
朝廷采纳,对于文中出现的贤人名士,根据才情大小,分别给予了不同学位。
儒林外史范进人物形象概括
范进人物形象分析《儒林外史》范进的人物形象分析:他是一个出身卑微,软弱卑微,渴求功名利禄的可怜书生。
一个热衷科举,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
他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全耗在科举上,将中举取得功名利禄当作唯一的奋斗目标,几十年屡试不第。
1范进人物形象分析1)热衷功名:范进穷尽一生的精力于科举考试,宁可让家人挨饿也要再去应考;及至中举,他竟然欢喜得发了疯,这是范进热衷功名的最具体的表现。
2)怯懦麻木、逆来顺受:胡屠户在范进中秀才后,仍盛气凌人地辱骂他和他的母亲,他却毫不生气,充分表现出范进逆来顺受、怯懦麻木的性格。
3)为人虚伪:从范进中举前唯唯诺诺以及中举后游刃有余地对待张乡绅,两人互相客套的截然不同的表现也可以看出他为人虚伪。
2范进介绍范进中了举,虽然物质富有了社会地位提高了,但其灵魂完全被科举毒化了,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说明他中举后也成了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员,也会与其他统治者一样欺压百姓的。
课文通过对比手法写他中举前后的变化,形象揭露了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之深。
封建科举制度已经扭曲了这些知识分子的人格和灵魂。
3《范进中举》简介《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故事情节。
该作品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刻画了他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形象,用岳丈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极其鲜明的肢体动作和言语表情,以及中举后邻居对他的前呼后拥和乡绅赠屋的等事例重点刻画出了一个趋炎附势热衷仕途,好官名利禄且世态炎凉的可耻的社会风气,对当时社会及其阴暗的特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范进原先是一个穷书生,遭到了街坊四邻以及自己老丈人胡屠户的讥笑嘲讽。
为了考取功名不惜让自己的妻子母亲饿着肚子,终于,在范进的努力下考到了举人,让大家刮目相看,但是因为不相信这个令人兴奋得消息。
范进竟然神经错乱疯了起来,最终被胡屠户一巴掌打醒,恢复正常。
后来大家包括自己的老丈人对范进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讥笑嘲讽到奉承恭维。
范进中举出自哪里
范进中举出自哪里范进中举出自《儒林外史》。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是全书最为精彩的片断。
它通过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以及中举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遭遇,冷峻而清醒地剖示了科举罪恶的怵目惊心和士人精神的空虚堕落,真实而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炎凉世态与封建道德风尚的势利虚伪。
范进中举写作背景《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出身望族。
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科第仕宦多显者”(程晋芳《文木先生传》),共有六名进士,其中榜眼、探花各一名。
而其父吴霖起是康熙年间的拔贡。
吴敬梓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考取秀才,同年父亲病逝。
由于不善于治理生计,他过着挥霍浪子生活。
1729(雍正七年),他应科举时,被斥责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
后愤懑离开故土,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
1736年(乾隆元年),吴敬梓参加博学鸿词科预试。
安徽巡抚赵国麟正式荐举他入京廷试,但他“坚以疾笃辞”(顾云《吴敬梓传》),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
至晚年,常处于饥寒交迫。
这样的个人经历,令吴敬梓本人对考八股、开科举等利弊感受尤深。
而在时代背景上,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
他把这些观点都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范进中举故事出自哪里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讲的是范进为了考取功名受尽人们的讥笑嘲讽,不惜让自己亲人饿肚子,终于考上了举人。
但是由于他过于兴奋,神经错乱了起来,被胡屠夫一巴掌打醒,恢复正常,后来周围的人对范进态度发生巨大变化,对他前呼后拥的故事。
《范进中举》
明清科举考试
童生
秀才
举人
童试
乡试
儒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员
解元
状元
殿试 榜眼 进士及第
探花
贡士 会试
会元
➢童生:要取得正式考试的资格,先要参 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
➢生员:录取入学的童生称为生员。
➢秀才:生员肆业后称为秀才。通过本省 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的成绩优良的秀才 参加每三年一次的在省城举行的乡试。
面对这们的科举,古人感慨良多: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应是子规啼不到,故乡虽好不思归。 ➢莫道还家便容易,人间多少事堪愁。
行事( háng ) 腆着( tiǎn ) 嗑(喝)( hé ) 避讳( huì) 不省人事( xǐng ) 瘟( wēn) 桑梓( zǐ ) 踹(chuài )
2、解释下列词语。
作揖:拱手行礼。 倒运:事情不顺利,倒霉。 狗血喷头:形容骂得很凶。 不省人事:昏迷,失去了知觉。 商酌:商量斟酌。 局不过: 碍于情面,虽然自己不愿意,也只好屈从。
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小说三要素:
明确:
主要人物: 范进 胡屠夫 张乡绅 老太太等 情节: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人对他不同的态度 环境: 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世态人情
在预习的基础上,速读全文,请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
《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的长篇小说,主要描写了晚明时期的儒生阶层的生活和社会风气的堕落。
其中的《范进中举》就是讲述了一个普通人通过勤奋学习、考取功名的故事。
本文将简单介绍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范进是一个读书人家的儿子,虽然生活贫困,但父母非常看重他的学习。
范进自幼勤奋好学,不断阅读各种经典著作,上下求索,努力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
虽然家庭条件十分拮据,但他依然坚持用自己节省下来的零用钱购买书籍,并夜以继日地苦读不辍。
范进通过一次机缘,得知了科考的时间和规定,便开始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为了能够更好地备考,他卖掉家中的所有家产,购买各种书籍和文房四宝,以及雇用名师辅导自己。
范进的母亲虽然无可奈何,但是仍为他支持鼓励,希望儿子能够取得好成绩。
范进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准备,成功地通过了科举考试,并荣获中举的殊荣。
这一消息传回父母的耳中,让他们欣喜万分。
然而,在得知儿子为了功名卖掉了家产之后,父亲十分沮丧,感到自己的一生都是白辛苦了。
范进中举之后,在乡里引起了轰动。
社会上流传着范进通过勤奋学习和刻苦努力,取得了优异成绩的佳话。
他成为各地读书人们的榜样,家乡的父老们也将他奉为一顶宝贝。
而范进的母亲则表示,儿子能够中举,是因为努力学习而取得良好的成绩,而非因为天上掉下来的幸运。
总的来说,《范进中举》是一篇反映现实人生和社会风气的小说。
它通过范进勤奋好学、刻苦努力、舍弃家产和用心备考等一系列行动,表达了流传至今的“读书如何不费嘴,一本好书胜半个秀才”的人生哲理。
范进的经历也同时揭示了清代社会的弊端,表达了吴敬梓对清代封建制度的批判和反思。
儒林外史范进内容概括100字
儒林外史范进内容概括100字
范进中举前:范进是一位家境贫寒、长期应试不中的老童生。
他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对功名利禄有着近乎病态的执着追求。
尽管生活艰辛,屡遭岳父胡屠户的嘲讽和欺凌,但他仍坚持不懈地参加科举考试。
范进中举发疯:在《儒林外史》中,范进终于在五十多岁时考中了举人,得到消息后因极度欢喜与长期压抑的情绪突然释放,精神崩溃而发疯。
最后,在其岳父胡屠户的一记耳光下才清醒过来。
范进中举后:中举后的范进地位陡然提升,从备受冷落的社会底层人物一跃成为受人尊敬的士绅阶层。
然而,他并未彻底摆脱科举制度的影响,反而更加热衷于官场钻营,展现出人性在权力面前的扭曲与异化。
他的性格由原先的懦弱变得圆滑世故,甚至对曾经帮助过他的张乡绅等人亦步亦趋,体现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
范进中举故事情节
范进中举故事情节范进中举是中国古代著名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故事情节,讲述了一个平凡的农民范进通过勤奋学习,最终中举成为功名显赫的官员的故事。
这个故事情节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科举制度,更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上升的机会和价值观念。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
范进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境贫困,但他却心怀报国之志,一直渴望能够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
于是,他每天早早起床,努力读书,刻苦钻研,不辞辛苦。
他知道,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够脱离贫困,实现自己的理想。
范进的勤奋和执着感动了他的父母和村里的人们,大家都为他加油鼓劲。
经过多年的努力,范进终于考上了乡试,接着又考上了会试。
他的成绩为他赢得了一个难得的机会,那就是参加殿试。
范进知道,殿试是他实现理想的最后一关,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于是又一次加倍努力准备殿试。
在殿试的考场上,范进面对着来自各地的精英才子,他感到了一丝丝的压力,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沉着应对,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学识。
经过激烈的竞争,范进终于脱颖而出,中了举人。
这个消息传开后,范进的家乡沸腾了,大家都为他感到骄傲和高兴,他的父母更是激动地泪流满面。
范进中举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京城,朝廷对他赐予了很高的评价,还给予了他一个官职。
范进成为了一名官员,他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他兢兢业业,廉洁奉公,为国家做出了很多贡献,深受人民的爱戴。
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范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了,只要肯吃苦,肯努力,就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个故事情节也告诉我们,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虽然有很多弊端,但它也给了一些平民百姓通过勤奋学习改变命运的机会,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上升的机会和价值观念。
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不仅在古代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今天依然有着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向范进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脚踏实地,不断努力,相信只要我们肯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改变自己的命运。
儒林外史范进的主要事迹概括
岳丈态度转变
范进中举后,他的岳丈胡屠户由从前的对他不屑一顾变为阿谀奉承,范进也心安理得地享受这种变化。
范进中举后
丁母忧与会试
范进中举后因丁母忧过了三年才进京会试,又中了进士。
小说中后续情节
授职升官
范进中了进士后,授职部属,考选御史。后升任为通政使司通政使,成为了一个正三品官。
小说中后续情节
儒林外史范进的主要事迹概括
事迹名称
具体内容
时间/背景
屡试不第
范进自二十岁应考,一直考到五十四岁,考过二十余次,总是名落孙山。家中一贫如洗,只剩下一个老母亲和一个妻子,常让其岳父胡屠户辱骂数落,受尽折磨。
长期
中举发疯
在主试官周进的抬举下,范进应试及第,但喜不自胜进入了癫狂状态。被众人用各种方法救醒后,开始品尝“举人老爷”的滋味。
新官拔”出周进推荐的荀玫,连夜查卷。表现出他对师长的尊重和仕途的用心。
范进升任后
忍受屈辱
范进对来自周围人们的侮辱、轻蔑和嘲笑都默默接受下来,不敢有丝毫的反抗。例如,在他中了秀才之后,胡屠户依旧说他是“现世宝”,他居然“唯唯连声”,不作辩解。
长期
以礼待人
范进中举后,对乡邻和张乡绅等人仍然能够得心应手地以礼相待,无半点拘束感。表现出他懂礼貌、不卑不亢的性格特点。
范进中举后
部编版《范进中举》完整版
品两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 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 傲人者;有假托功名富贵而自以为高,被人 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第最 上一层为中流砥柱者。
——清 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
品两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范进的“下人”形象体现在哪?
品两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范进喜极而疯又是一场悲剧,理由是:
从人物命运的角度说这是一场悲剧,把一 生浪费在科举考场中,是范进的人生悲剧;把 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框架内,扼杀他的独 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是国家民族的悲剧。
人教部编版九级语文上册《范进中举 》课件
•
1. 选项与题干的关系选项与题干构成 完整语 句,避 免没有 思维含 量的选 项。题 干一般 是由不 完全的 陈述句 组成, 所以选 项应能 够直接 回答问 题或者 将不完 全陈述 句补充 完整, 构成完 整语句 。
《儒林外史》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 识分子以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记载他 们的种种丑行,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批 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
读一个啼笑皆非的故事
作者就范进中举前后分别选择哪些 事情来写?
中举前:屠户贺喜、范进借钱 中举后:范进发疯、屠户治疯、乡绅来拜
读一个啼笑皆非的故事
上联:三十三载 _不__进__学__,浑噩度日 下联:五十余岁__中__举__人__,_喜__极__而_疯__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 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 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 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 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 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 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 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儒林外史》经典故事300字
《儒林外史》经典故事1、范进中举故事讲述古代广东有一贫苦童生范进从20岁开始考秀才,理想是中举人。
直到34岁才中了秀才。
他的岳父胡屠户是个趋炎附势、嫌贫爱富的人,对女婿感到很不满意,在范进面前趾高气扬,粗野狂暴,范进也只是唯唯连声、低声下气。
好不容易在次年范进中了举人,他喜极而疯,后来又被岳父胡屠户一个耳光打醒了。
范进身边的人都是趋炎附势的小人,因此他因中举而升官发财了。
2、匡超人匡超人,原名匡迥,号超人,温州府乐清县人。
小说在匡超人的行为描写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表现质朴孝顺的匡超人,二是表现泯灭人性的匡超人。
他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对父亲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动、小说最初对匡超人的行为描写是表现他纯朴孝顺的一面。
在流落他乡时,他受社会影响逐步发生了变化。
在杭州,匡超人遇到了马二先生,并受马二先生的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养”,以名士自居,以此作为追名逐利的手段。
社会给他这样的道路,他巧妙周旋其间,一步步走向堕落。
他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变成一个衣冠禽兽。
3、少年王冕元朝末年,诸暨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贫寒,他从小替人放牛,聪明颖悟,勤奋好学,他画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并且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
他不愿意接交朋友,更不愿意求取功名利禄。
县令登门拜访,他躲避不见;朱元璋授他“咨议参军”的职务,他也不接受,心甘情愿的逃往会稽山中,去过隐姓埋名的生活。
4、周进中举: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
有一回,他和姐夫来到省城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触景生情,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木板上,晕了过去。
醒来以后,他嚎啕大哭,满地打滚。
这一幕被几个商人见到了,他们出于怜悯,帮这个可怜的老头儿捐了个监生。
周进欣喜不已,向他们叩头谢恩。
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举人。
儒林外史范进主要章节
儒林外史范进主要章节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讽刺儒生、官场和社会风俗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全書共56回。
其中,范进这个角色主要出现在第1回和第2回。
第1回《范进中举》,讲述了范进从贫穷的乡村塾师到中举成为进士的故事。
这一回中,范进在考试中表现出色,成功中举,但由于家境贫寒,他只能穿着草鞋、破旧的衣服赴京赶考。
在途中,他遇到了张乡绅,得到了张的资助,并与其结为忘年之交。
范进在京城考试中再次表现出色,成功考取进士,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
第2回《范进卖鸡》,讲述了范进在官场中的遭遇。
这一回中,范进被任命为广东学道,赴任途中遇到了故人荀玫。
荀玫此时已成为一个富商,他邀请范进到他家做客。
范进在荀玫家看到了许多富丽堂皇的景象,感到十分羡慕。
为了筹集资金,范进决定将家中的一只生蛋母鸡卖掉。
然而,由于他的名声在外,母鸡的价格被抬得非常高,最终以高价成交。
这一回通过范进卖鸡的故事,讽刺了官场中的腐败和儒生的虚伪。
除了这两回之外,《儒林外史》中还有其他与范进相关的情节,如第3回《周进撞墙》、第14回《王冕治学》等。
在这些章节中,范进作为故事中的一个角色,与其他人物共同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风气。
《范进中举》
读书◆人生
古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我们读书、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 条条大路通罗马
描写范进中举发疯和前后截然不同 的生活,以及周围人对他态度的转 变,
• 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 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 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 俗称探花,合称三鼎甲。
检查预习 读准下列词语
xiù zhāi xūn lài yán 星宿 斋公 醉醺 癞蛤蟆 阎王
zuàn qiè tiǎn cuìhé huìzhuō 紧攥 带挈 腆 啐 嗑 讳 拙病
Wù wǎn chǎng wēn zǐ dìng qìng 兀 绾 轩敞 瘟 桑梓 锭子 亲家
学习目标
★概述一个故事 ——默读文章,概述情节
★感知一个形象 ——品读文章,探究人物
★学习一种方法 ——研读文章,学习写法
概述一个故事
——默读文章,概述情节
概述提示: ◆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可将书面语换成口语。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范 吴敬吴敬梓梓进 中
举
预习展示
——我为名家建档案
吴敬梓 《儒林外史》
展示提示:
◆作家可以从姓字、名号、籍贯、人生 经历、创作成就等方面来着手建档。
◆作品可以从体例、内容、文学价值等 各个方面着手建档。
吴 敬 梓 ( 1701— 1754 ) , 字 敏 轩 , 后 来 又自称秦淮寓客,晚年 自号文木老人。安徽全 椒人,清代小说家。代 表作品是著名的讽刺小 说《儒林外史》。
(后)的市侩形象。
(2)张乡绅:
范进中举的当天就来拉拢。这就表明他急于结交新贵,攀附范进
《范进中举》
介绍与本课有关的小说内容
“范进中举“这个片断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 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报”。小说描写广东学道周进上 任后在广州主考两场生员,然后主考南海、番禺两县的童生考 试,其中就有范进。范进当时已是54岁了,从20岁到54岁,他 整整考了35年。当花白着胡子的范进坐在考场里,引起了周进 的怜悯,因为范进与自己的遭遇非常相似。周进最初考了许多 年连秀才也没有考上,最后他做生意的一个朋友替他捐钱买了 一个秀才资格,他才得以考上举人,最终考上进士。正因为如 此,他才对范进格外关照,结果范进在童试中考上第一名秀才, 紧接着在乡试中考了第七名。
作家作品简介
科举制度:
• 童生:要取得正式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 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 生员:录取入学的童生称为生员。 秀才:生员肆业后称为秀才。 举人: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的成 绩优良的秀才参加每三年一次的在省城举 行的乡试之后,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 解元,其他的称亚元。举人得授九品官职. 贡士:举人于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参加礼部 举行的会试,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 为会元。 进士:贡士参加殿试,取中后称进士。进 士分三甲---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 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状元、榜眼、探 花。
11、避 讳 (
12、赊 欠( 13、绾 发( 14、桑 梓( 15、侥 幸(
)
( huì)
) ( shē ) ) ( wǎn ) ) ( zǐ ) ) ( jiǎo )
8、轩 敞(
) ( xuān )
16、攥 紧(
n ) ( zuà )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范进中举》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可 分为 中举前 和 中举后 两大部分。
中奖!
儒林外史-范进中举
课外延伸
结合对文本内容和范进的理解,请你为 “范进中举”拟一副对联。
十年寒窗无人问, 穷居闹市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 富在深山有远亲。
忆往昔,无米无柴,谁肯雪中送炭 看今朝,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1. 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
作揖( zuòyī ) ng ) 亲家( qì 癞蛤蟆( há ) 腆着( tiǎn ) 轩敞( xuān ) 侥幸( jiăo )
带挈( qiè ) 醺醺( xūn ) 星宿( xiù ) 绾( wăn ) 簇拥( cù ) 攥( zuàn )
知识回顾
1、吴敬梓,字 敏轩 ,号粒民,晚年自号 文木老人 , 安徽全椒县人。 清 代小说家。著有长篇讽刺小 《儒林外史》 说 _________,《文木山房诗文集》等。 2、《儒林外史》是一部 章回体长篇讽刺 小说,共55回。 主要描写封建________ 知识分子 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揭露 科举制度 _________ 的腐朽和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 灵魂。是我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 的谴责小说以直接的影响。
2. 这部分对范进的描写既采用了正面描写又 采用了侧面烘托的写法,请加以分析:
范 范进 进 的 疯 态
众人
语言 动作 神态
多层次细 节描写
正面描写
老太 太的慌
烘托范进 —— 昏厥怕人
烘托范进飞 —— 报录人、邻居的 跑的疯狂 吓了一跳 烘托范进的 —— 众人拉不住 疯劲
侧面描写
夸张 讽刺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第二层写疯跑。又用了什么描写?
《儒林外史》内容简介,50字左右
《儒林外史》內容简介,50字左右篇一:儒林外史内容简介《儒林外史》通过精确的白描,写出“常见”、“公然”、“不以为奇”的人事的矛盾、不和谐,显示其蕴含的意义。
例如严贡生正在范进和张静斋面前吹嘘:“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
”言犹未了,一个小厮进来说:“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
”通过言行的不一,揭示严贡生欺诈无赖的行径。
又如汤知县请正在居丧的范进吃饭,范进先是“退前缩后”地坚决不肯用银镶杯箸。
汤知县赶忙叫人换了一个瓷杯,一双象箸,他还是不肯,直到换了一双白颜色竹箸来,“方才罢了”。
汤知县见他居丧如此尽礼,正着急“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忽然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心才安下来。
真是“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
《儒林外史》通过不和谐的人和事进行婉曲而又锋利的讽刺。
五河县盐商送老太太入节孝祠,张灯结彩,鼓乐喧天,满街是仕宦人家的牌仗,满堂有知县、学师等官员设祭,庄严肃穆。
但盐商方老六却和一个卖花牙婆伏在栏杆上看执事,“权牙婆一手扶着栏杆,一手拉开裤腰捉虱子,捉着,一个一个往嘴里送”。
把崇高、庄严与滑稽、轻佻组合在一起,化崇高、庄严为滑稽可笑。
[13] 《儒林外史》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
吴敬梓能够真实地展示出讽刺对象中戚谐组合、悲喜交织的二重结构,显示出滑稽的现实背后隐藏着的悲剧性内蕴,从而给读者以双重的审美感受。
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马二先生对御书楼顶礼膜拜,王玉辉劝女殉夫的大笑等。
这瞬间的行为是以他们的全部生命为潜台词的,所以这瞬间的可笑又蕴含着深沉的悲哀,这最惹人发笑的片刻恰恰是内在悲剧性最强烈的地方。
作者敏锐地捕捉人物瞬间行为,把对百年知识分子命运的反思和他们瞬间的行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讽刺具有文化容量和社会意义。
[13] 由于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讽刺当时的八股分子和官僚及封建社会,添加了一些正反面人物进行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之《儒林外史》
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是初中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之《儒林外史》。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本书的作者。
《儒林外史》的作者叫吴敬梓,字敏轩,晚年又号文林山人,安微全椒人。
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
所作《儒林外史》,根据切身体验,从多方面描绘士大夫的精神面貌,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的批判,成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杰出作品。
共55回,刻画了100多个人物。
二、接着我们来说一下小说的内容梗概。
《儒林外史》中的“儒林”是指读书人这一阶层。
《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全书用白话写成,语言准确、生动、幽默,细节描写传神,人物栩栩如生,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成功的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三、全书有一个中心。
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揭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
四、后人对它的评价。
鲁迅先生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感而能谐,婉而多讽”是我国第一部真正的讽刺文学作品。
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
五、下面,我们重点来了解小说的讽刺艺术。
《儒林外史》通过精确的白描,写出“常见”、“公然”、“不以为奇”的人事的矛盾、不和谐,显示其蕴含的意义。
例如严贡生正在范进和张静斋面前吹嘘:“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
”言犹未了,一个小厮进来说:“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
”通过言行的不一,揭示严贡生欺诈无赖的行径。
再比如:五河县盐商送老太太入节孝祠,张灯结彩,鼓乐喧天,满街是仕宦人家的牌仗,满堂有知县、学师等官员设祭,庄严肃穆。
但盐商方老六却和一个卖花牙婆伏在栏杆上看执事,“权牙婆一手扶着栏杆,一手拉开裤腰捉虱子,捉着,一个一个往嘴里送”。
把崇高、庄严与滑稽、轻佻组合在一起,化崇高、庄严为滑稽可笑。
六、这本书的国际影响也很大。
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
有人认为《儒林外史》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七、《儒林外史》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因为时代的局限,作者在书中批判黑暗现实的同时,却把理想寄托在一些“品学兼优”的士大夫的身上,宣扬古礼古乐,这是这本书的不足之处。
八、最后,布置本课的作业。
九年级上册中的《范进中举》就选自《儒林外史》,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范进中举》,思考以下问题:
1范进中举前、中举后在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范进中举前、中举后在行为、性格上有了怎样的改变?
3范进一生热衷科举、追求功名利禄,为什么他得知真的中举后却又发疯了?
4中举后,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希望同学们能喜欢《儒林外史》,喜欢这本优秀的文言小说。
有时间的话,可以好好的读一读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