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读后感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后感2000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后感引言《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由西方哲学家路德维希·费尔巴哈所著,本书是一部深入剖析唯物主义以及经验批判主义的重要哲学著作。
在阅读本书后,我对于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观点和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的读后感。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一切现象都可归结于物质的存在和运动。
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费尔巴哈详细阐述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它对我们的认识和思维具有独立的约束性和决定性。
同时,物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自身内部存在着运动和变化,从而引发了各种形式的发展和变革。
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可以通过实践和认识来改变和认识世界,从而实现个体和社会的进步。
经验批判主义的贡献经验批判主义是对传统唯物主义的一种批判和发展,它主张通过经验和思维的结合来认识世界。
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费尔巴哈提出了经验批判主义的核心原理。
经验批判主义认为,人们的认识是通过感觉和经验来获取的,但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思维的能动性对感性认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只有将感性认识与思维能动性相结合,才能形成科学的认识。
这种认识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断发展和完善,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改变世界。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联系与区别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联系,但也有一些本质的区别。
首先,唯物主义注重物质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而经验批判主义强调感性认识和思维能动性的结合。
唯物主义更注重物质的存在和运动,经验批判主义则更强调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相结合来获得真理。
其次,唯物主义相对较为激进,它主张通过实践和认识来改变和认识世界,促进社会的进步。
而经验批判主义则相对较为稳定,它强调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来获得科学的认识,推动人类的认知进程。
个人的思考与启示在阅读《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过程中,我深深被其中的思想和观点所吸引。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观后感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观后感刚开始看的时候,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迷雾森林。
那些哲学概念就像隐藏在树林里的小精灵,一会儿冒出来一个,什么经验批判主义啦,唯物主义啦,它们都在我脑袋里嗡嗡叫,争着抢着告诉我它们才是真理。
经验批判主义一开始听起来还挺酷的,就像那种要把所有经验都拿过来批判一番,然后得出全新结论的超级理论。
但是越看下去,越觉得它像是个花架子。
列宁就像一个智慧的老猎人,他拿着唯物主义这个锋利的武器,在这片迷雾森林里追踪经验批判主义的漏洞。
他指出经验批判主义在很多关键问题上就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
比如说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这个大问题上,经验批判主义把经验当作唯一的实在,这就好像说我们看到的、感觉到的就是全部,其他的都不存在一样。
这可太荒谬了,就像一个人闭上眼睛就说世界不存在了,那要是这样的话,我闭上眼睛的时候,难道我身边的零食也不存在了?这显然不符合常理嘛。
而唯物主义呢,就显得特别靠谱。
它稳稳地站在那里,告诉我们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就好比是先有了实实在在的蛋糕(物质),我们才能有对蛋糕美味的想法(意识)。
这多简单明了啊!列宁对唯物主义的捍卫就像是给这个靠谱的理论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铠甲,让它在哲学的战场上所向披靡。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还经常联想到生活中的事儿。
比如说那些迷信的东西,什么求神拜佛就能发财之类的。
这其实就是违背唯物主义的。
如果真的只要拜拜佛就能有钱,那大家都不用努力工作了,都去寺庙里蹲着好了。
这就是没搞清楚物质世界的规律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不是靠一些虚幻的想法就能改变的。
这本书还让我意识到,我们看待世界要有一种脚踏实地的态度。
不能像经验批判主义那样,在自己的小经验圈子里打转,还觉得自己掌握了宇宙的真理。
我们得像唯物主义者一样,尊重事实,从实际出发。
比如说科学家们,他们就是唯物主义的践行者。
他们通过实实在在的实验、观察,去发现世界的奥秘,而不是靠空想或者否定客观存在的东西。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书笔记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书笔记《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本书,说实话,一开始我看到这个名字,感觉有点“高大上”,差点就被吓退了。
你看“唯物主义”啊,“经验批判主义”啊,听起来像是要用上好几本厚厚的哲学书才能弄明白的事儿。
可是,当你一旦真正打开书,读到里面的内容,你会发现,哎,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
说白了,列宁这本书,讲的就是一些特别简单的哲学道理,只不过他用了一些晦涩的词汇把它包装了起来。
他讲的东西就是告诉我们,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感官是有局限的,不能单纯靠个人的感觉去判断一切。
列宁在这本书里,主要是批判了“经验批判主义”,说白了就是那些喜欢把一切都归结为个人经验的人。
他说,经验主义有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它太过于依赖个人的感官体验,忽略了客观世界的存在。
举个简单例子,我们都知道,眼睛看到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真实的。
比方说,有时候你在街上看到一个人,好像是你认识的,但一走近一看,才发现根本不是。
这就是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列宁提醒我们,这种东西不能作为唯一的判断标准。
列宁又强调了“唯物主义”的观点。
说白了,就是告诉我们,世界不是你想的那样随便变的,世界有它自己的规律。
你拿个放大镜,怎么看都看不到小虫子飞过,但是它的存在并不依赖于你的眼睛看到它。
这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怎么理解,它都在那儿,根本不等你去感知它。
列宁认为,唯物主义不仅仅是哲学上的一个抽象概念,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们理解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乃至我们自身的规律。
换句话说,你得承认,世界不是靠你一己之力去改变的,而是有一套非常明确的、客观的规则在背后运行。
看到这里,我突然有点儿明白列宁为什么这么看重这个问题。
你想啊,生活中,咱们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观点,甚至咱们自己也会对某些事物的看法产生偏见。
比如,我可能对某个人的某个行为不太喜欢,就容易下意识地给他扣上个“坏人”的帽子,结果越想越生气,越想越觉得他不对。
可是,列宁的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不能单凭主观感受就给事情定个论。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后感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后感《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我们学习哲学的一本书,它对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下面让我为你做简单介绍吧!他在《论两种策略》中说过:“只要社会生产力继续发展着,那么我们就不能够相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必然消灭无产阶级专政制度”。
马克思的理论使我明白了什么叫做与时俱进。
我们都知道无产阶级专政的优越性——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剥夺贵族土地归无产者占有等,正因如此,才得以将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置于领导地位,把革命的旗帜插遍整个欧洲。
这段话中还隐含了另外一层意思,即我们现代化建设应该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当前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十七大召开后又通过了反腐倡廉法规。
这些都表明了执政党注重自身的建设,尤其是解决腐败问题方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且加强党内监督机制的健全完善,保证党员干部树立高尚的情操。
古今中外历史上所谓的封建王朝兴衰更替,许多都可从制度、文化、精神等诸多方面找到原因。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前行,艰苦奋斗,从根本上说取得成功并非偶然,而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以往,有些朋友总想搞清楚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哪一个好,毛泽东思想是否比邓小平理论先进?孰优孰劣呢?这确实是一件令人费脑筋的事儿。
那么怎样评价它们呢?回答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二者缺一不可。
倘若不承认毛泽东思想比邓小平理论先进,或说,毛泽东思想已被完全淘汰而邓小平理论则不尽人意;否定毛泽东思想的现实意义,这又是盲目迷信教条,缺乏分析思考能力。
这些错误看法都不符合实际,实质上否定了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提出来研究。
第一,我国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并且至今仍是这样。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举。
第三,改革开放是当今中国的最大特色和亮点。
第四,毛泽东的思想包括在实践中形成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局限性。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观后感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观后感一开篇,我就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两个家伙在那儿争得不可开交。
经验批判主义那些观点啊,听起来就像是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你的思维里捣乱,他们把世界说得好像是完全依赖于我们的感觉经验,就好像这个世界是我们自己的感觉变出来的魔术一样。
这让我想起有时候自己会犯的那种小迷糊,比如我觉得某个东西是那样,就以为它真的就是那样,完全忽略了它本身的客观存在。
但是列宁就像是一个超级英雄,他带着唯物主义的宝剑杀了出来。
唯物主义强调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我们有没有感觉到它,它就在那儿,就像我家楼下那棵大树,不管我看不看它,它每天都在那儿生长,不会因为我今天心情不好没注意到它,它就消失不见。
列宁把那些经验批判主义的弯弯绕绕都给捋直了,他用各种例子和严密的逻辑让我明白了,我们的认识应该是基于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不是相反。
书里关于真理的讨论也特别有趣。
我以前觉得真理就像是天上的星星,遥远又神秘,好像是那些超级聪明的人才能发现的宝贝。
但是列宁告诉我,真理其实是跟我们的实践紧密相连的。
就好比我做菜的时候,发现多放点盐菜就会咸,这就是一个小小的真理,是我通过实践得出来的。
而且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我们对世界认识的加深而发展,就像手机一样,以前的手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现在都能当小型电脑用了,我们对手机功能的认识在不断发展,这也是一种真理的发展。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会时不时地笑出声来。
不是因为它是本搞笑的书,而是因为我发现自己以前那些傻里傻气的想法和经验批判主义有点像。
我会把自己的想象当成事实,比如我曾经想象自己能像小鸟一样飞,就觉得自己好像真的有飞的能力似的。
现在想想,这就跟经验批判主义只强调感觉经验而忽略客观实际一样可笑。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书笔记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书笔记引言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论。
这对于理解世界和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这两种哲学思想进行全面评估,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内涵和意义。
一、唯物主义1.1 什么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它认为世界的存在是物质的,意识、精神等只是物质的属性。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认为一切都是由物质决定的。
1.2 唯物主义的基本特点唯物主义强调对世界的客观存在的认识,拒绝任何形式的唯心主义。
它关注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主张以实践检验真理。
1.3 唯物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伊壁鸠鲁、丁尼生、费尔巴哈、马克思等是唯物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经验批判主义2.1 经验批判主义的基本概念经验批判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它认为知识的源泉在于经验,而不是先验的理性原则。
它批判了传统的形而上学思想,主张通过经验来建立认识。
2.2 经验批判主义的主要观点经验批判主义认为,人类的认识始于感性经验,通过理性活动才能得到深入的认识。
它主张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来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3 经验批判主义的影响经验批判主义对后来的哲学思想和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实证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结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作为两种重要的哲学思想,在对世界和知识的认识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经验批判主义则强调经验的重要性。
它们在探索人类认识世界的道路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哲学思想。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两种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指导我们进行实践,并且对待问题更加客观、科学。
结语《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和理论,通过对这两种哲学思想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这对我们深入理解世界和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唯物主义和经历批判主义的读后感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读后感首先,自然辩证法能不能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的全部,即能不能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自然观和唯物论的自然观?这个问题是值得研究的。
我认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哲学的一个分支,不能笼统地说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
我认为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自然观包括自然辩证法和唯物论自然观两部分。
其次,思维辩证法能不能概括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全部?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包括认识论的唯物论(唯物主义反映论)和认识论的辩证法(或称思维辩证法,也可称辩证逻辑)。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著作中,都是从唯物论和辩证法两个方向来全面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
列宁说过,辩证法、认识论、逻辑三者是同一个东西。
对此绝不能理解为三者完全等同。
我们知道,辩证法包括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认识辩证法),认识论包括认识的唯物论和认识的辩证法(辩证逻辑)。
列宁说的三者同一,是辩证法的同一,是有差别的同一,是指三者都服从同一个辩证法规律。
客观辩证法的规律与主观辩证法的规律,本质上是同一的,形式上是各异的,前者决定后者,后者是前者的反映。
再次,历史辩证法是否即是历史唯物主义?大家知道,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是有历史辩证法思想的,但能否说黑格尔哲学体系中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显然不一样说。
恩格斯指出:"黑格尔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所有其他哲学家的地方,就是他的思维方式有巨大的历史感作基础。
形式尽管是那么抽象和唯心,他的思想发展却总是与世界历史的发展紧紧地平行着,而后者按他的本意只是前者的验证。
"黑格尔认为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辩证过程,但他的历史观却是唯心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不但是辩证的,而且是唯物的。
所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应当包括两部分--历史的唯物论和历史的辩证法。
因此,不能说历史辩证法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读《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有感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在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之后,就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史命:它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以前,它的确是起到了“对抗促进发展”的巨大作用。
因为在两大意识形态的“对抗”中,是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观在推动和促使资本主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从而提前地使人类社会进入运用科学技术去创造“剩余价值”时代的到来。
实际上,那“三个组成部分”其实质是《***宣言》的起草者批判揭露的:制造“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因此,最终还是由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解体、以及中国脱离“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路线而兑现其实质。
事实上,也被中国创导改革开放的***同志改变了《三个组成部分》中两个即“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和形态理论。
然而,对于剩下的一个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而现在那些寻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的研究者们,也正在对它进行改革创新。
然而,为了加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土化进程的早日实现,因此我们将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发现: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唯物主义观点的前提、立场及根据,其实质是马克思早就批判过、揭露过的复生。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人民出版社,1960年、单行本,以下只注明页码。
)这本书的目的、那是为了维护:恩格斯的“唯物主义路线”、并说明是更加仔细地阅读马克思著作的观点、由此而对那些背离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主义路线而作出的纠正与批判------这就是列宁在这部书中所阐明的意图和目的。
然而,由于列宁要为那时的意识形态的需要,以及那时研究马克思学说的指导思想、在有关马克思本人著作的资料完全缺乏的时代里,解读马克思学说的指导思想的真实观点、其误解也是难免的;同时,列宁的唯物主义路线也是那段历史精神需要而产生的精华。
然而,列宁的哲学著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本书阐述的观点其目的,既然是维护马克思的思想而作出的“批判与纠正”,那么现在根据于实地解读马克思著作中:关于“重新唯物”在改变世界中的本真性,来确认列宁的那部著作所确立的唯物主义路线:从其立足地上、唯物的特性上、对物质的定义,以及确立“客观真理”来制定其“反映论”和对“颠倒与倒置的关系”的理解的这些等等方面,其实质早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批判过、揭露过的复生。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后感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后感在阅读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相关书籍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两种哲学思想的深刻内涵和影响力。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两种重要的哲学思想流派,它们对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和方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阅读,我对这两种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唯物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强调的是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和发展规律。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是世界的基础。
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类的认识活动是建立在物质世界的基础上的,而且人类的认识活动是受到物质世界的制约和影响的。
唯物主义者强调的是通过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来实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阅读唯物主义的相关书籍时,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唯物主义对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意义。
唯物主义者通过对物质世界的深入研究和认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其次,经验批判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强调的是通过对经验的分析和批判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经验批判主义认为,人类的认识活动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而且经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唯一来源。
经验批判主义者强调的是通过对经验的分析和批判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在阅读经验批判主义的相关书籍时,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经验批判主义对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意义。
经验批判主义者通过对经验的深入分析和批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通过阅读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相关书籍,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两种哲学思想的深刻内涵和影响力。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都是重要的哲学思想流派,它们对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和方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强调的是通过对物质世界和经验的深入分析和认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和学习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相关理论,努力将这两种哲学思想的理论指导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读后感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读后感摘要:一、引言二、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意义三、经验批判主义的核心理念及其价值四、对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的结合的思考五、读后感及启示六、结论正文:作为一名热衷于探索哲学思想的读者,我最近阅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著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
这本书让我对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启发了我许多关于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的思考。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
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主张物质世界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这一观点意味着一切事物的发展和变革都源于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在现实生活中,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社会现象的途径,使我们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阅读《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唯物主义在分析社会问题时的重要意义。
与唯物主义相辅相成的是经验批判主义。
这一思想流派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经验批判主义鼓励人们敢于质疑权威,敢于突破传统的束缚,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经验批判主义的核心理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它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在深入理解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基础上,我开始思考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更全面、更科学的世界观。
我认为,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分析社会现象的宏观框架,而经验批判主义则教导我们如何通过实践不断修正和完善认识。
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阅读《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不仅丰富了我的哲学素养,还为我指明了今后学习与实践的方向。
我深刻认识到,在学习与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相结合的方法。
同时,我们还应该以人民为中心,关注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总之,阅读《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是一次极具启发性的思想之旅。
读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有感..
读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有感..
近代哲学思潮以来,一直有着一种双重派系在哲学圈内争论不休,它们就是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由于其各自提出的不同理论,在哲学史上形成了双重对立的思想派别。
唯物主义的基础理念是归结一切的现象于物质,及万物均由物质分子、原子、分子组织而成。
唯物主义者认为,万事万物的本质只能揭示出物质层面的内容,也就是说,“唯物”的存在就是物质客观存在。
因此,不论是社会文化价值观、宗教信仰还是思维意识,唯物主义认为,它们本质上都是物质变异形态。
另一方面,经验批判主义者认为,“唯感性”得以证明,即所存在的一切均通过实践来体会和判断,理性及感性并重,两者结合便形成了经验批判主义。
比如说,传统的道德意识有着自己的主见及理论准则,而这种道德意识必须要经过实践的验证才能得到认可,而实践的结果则依赖于客观现象。
在此,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所提出的不同思想理念就可以看出,它们本质上分别指向的是出发点、理论基础、思维认知方式及结论达成等不同方面,一方以物质为准绳,一方以感性及实践为准绳,它们在学术思想研究上都有着其各自独特性及重要性。
因此,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思想两派系,不仅是和谐相处,而且也能相互作用及互补,由此也可以窥见一种新的哲学思想形态将会呈现,并为思想理论的发展带来新的灵感。
只要理解到它们无论对立还是融合,此双重派系都离不开哲学思想研究,而相信在未来会更加和谐、共融,从而为深入研究自然、人文及宗教等注入更多新的思想和智慧。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观后感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观后感首先呢,列宁在书里就像一个超级智慧的大侠,对着那些错误的哲学思想“挥剑”。
经验批判主义那些观点啊,听起来就像是在大雾里迷路的小羊羔,到处乱撞。
他们把感觉经验当作世界的本质,这就好比说,世界就是一场大幻觉,全靠我们的感觉在撑着。
这可太奇怪了,要是这样的话,那世界岂不是乱了套?我感觉今天我看到的桌子是桌子,明天我感觉它是棉花糖,那世界还怎么有个稳定的模样呢?列宁就很霸气地站出来说,不对!唯物主义才是正道。
唯物主义就像是大地一样踏实,它告诉我们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我们有没有感觉到它,它就在那儿。
就像山川河流,不会因为我闭上眼睛就消失不见。
这种观点一下子就让我心里踏实了很多。
我想到生活中的很多事,科学研究也好,日常工作也罢,都是建立在这个世界是实实在在的这个基础上的。
要是按照经验批判主义,科学家做实验都得乱套,因为实验结果可能全凭感觉,那还怎么探索真理呢?而且书里对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讨论也特别有趣。
唯物主义说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这就像是镜子一样,意识是物质的镜子,虽然镜子里的像可能会有一点变形,但它终究是反映了物质的东西。
这让我想到我们平时的思考,我们的想法很多时候都是源于我们所经历的事情,接触到的东西。
比如说,我看到一朵美丽的花,我才会在脑海里有关于这朵花的美的意识。
而不是我凭空想象出一种花的美,然后它才存在。
列宁在批判那些错误思想的时候,那逻辑严密得就像一个超级精密的机器。
他从哲学的各个方面,认识论、真理观等等,把经验批判主义批得无处遁形。
这也让我明白了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逻辑的严谨性是多么重要。
不能像经验批判主义那样,把概念搞得模模糊糊,自相矛盾。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戴上了一副新的眼镜,看世界都更加清晰了。
我看待哲学不再觉得是那种高高在上、晦涩难懂的东西,而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智慧。
它让我在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观点和现象的时候,能够坚定地站在唯物主义这边,用客观、理性的态度去分析和判断。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评论体会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评论体会《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探讨了哲学的认识论和形而上学问题。
在这部著作中,康德试图结合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观点,提出了他自己的哲学理论。
通过对这本书的研究和阅读,我对于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康德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中阐述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存在的、独立的实在,精神只是物质的产物。
康德承认物质的存在,但他同时强调了人类主体的活动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类的认识是通过感觉和经验来建构的,而物质世界只是我们感觉和经验的结果。
这种思想与传统的唯物主义观点有所不同,强调了人类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主动性。
另一方面,康德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中提出了经验批判主义的观点。
经验批判主义认为,人类的认识是有限的,我们只能通过经验来获取真理。
康德认为,我们所能认识到的世界只是现象,而事物的本质是超出我们认识能力的。
他认为,我们的认识是通过概念和直觉来构建的,而不是直接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这种观点对于认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使哲学界开始关注认识的局限性和客观性。
通过研究《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我深刻认识到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于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性。
唯物主义强调了物质的存在和人类主体的主动性,经验批判主义则提醒我们要谨慎对待认识的限制和客观性。
这两种思潮相互补充、相互影响,为我们提供了解释和认识世界的框架。
在当今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积累给了人类更多对世界的认知可能。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信息过载和知识碎片化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思辨和批判性思维,同时也要谨慎对待我们的认识能力的局限性。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和理解世界的框架,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这些挑战。
总而言之,康德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为我们提供了对于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深入理解。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后感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读后感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两种重要的哲学思想,它们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了相关的哲学著作之后,我对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这两种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内涵对于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唯物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强调物质的存在和物质的决定作用。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是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在唯物主义的观念中,人的认识活动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认识的真理性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的准确反映之上的。
唯物主义强调人的认识活动是受客观规律制约的,是在客观世界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种思想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它告诉我们要以客观的态度去认识世界,要善于观察和思考,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世界。
其次,经验批判主义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它强调经验在认识活动中的重要性。
经验批判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活动是从经验中产生的,经验是认识的基础,理性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经验批判主义强调人的认识活动是受经验制约的,是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种思想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它告诉我们要注重积累经验,要善于总结经验,要用理性的方法去认识世界。
在阅读了相关的哲学著作之后,我对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这两种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内涵对于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思想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它们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这两种思想,努力将它们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思想将继续指导我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成为我在实践中不断前进的动力和支撑。
读《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有感
读《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有感《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宝库中一部卓越的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列宁阶段的主要代表作。
”通过阅读后我们可以从列宁设置的唯物主义路线的“正确的”与“错误的”立场可以看出:列宁是将“物质”作为先于、或决定于“感觉和思想”的存在和作用去定位而设置的思想路线:同时,也是用“感觉和思想”不同于“物质”、或超出“物质”的先于和作用而定为是“错误的”。
然而,用马克思对思辨哲学家的批判所使用的术语,来概括列宁在这部书所论述的“物质”的含义的话,那么,列宁所设置的“物质”,它是一身兼两职的“怪物”。
这个“怪物”既是衡量“正确的”化身;同时,也是区别“错误的”化身。
通过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明确马克思思想的以下三个方面观点:第一,马克思阐明了“自在和自为之间、意识和自我意识之间、客体和主体之间的对立”形式,是属于“抽象思维”的性质。
也可以说,以这种形式即分离:自在与自为对立、意识与自我意识对立、以及客体与主体对立的形式,都是属于“抽象思维”的形式;第二,马克思明确地对这种“抽象思维”的形式在现实中的存在,实质上,是对“感性的现实或现实的感性”的反映。
换言之,自在、意识和客体等等的这类概念、范畴它们在现实中,是属于对人的“感性的现实”的反映;而自为、自我意识和主体等等这类概念、范畴它们在现实中,是属于对人的“现实的感性”的反映。
这就一针见血地捅破了这种“抽象思维”的形式在现实中存在的实质。
其实质上,这两类概念、范畴只能是对人的“感性的现实”和“现实的感性”的反映或抽象;第三,马克思明确地说明了:“客体和主体之间的对立”,以及像这类形式所反映的只能是在“思想本身范围内的对立。
”而“其他一切对立及其运动,不过是这种唯一有意义的对立的外观、外壳、公开形式,这些对立构成其他世俗对立的意义。
”实际上,马克思对“实体和自我意识”的这种形式,也就是属于列宁认为的是“理性认识”形式,都作过批判和揭露,那么,还会将“感性认识”的形式即“物质与感觉和思想”作为是马克思的“重新唯物”的路线吗?显然是不会的。
读《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有感
读《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有感一、写作背景这本书写于1905年俄国革命失败以后白色恐怖时期。
1908年2月列宁开始写这本书,到10月份写成,1909年5月在莫斯科出版。
俄国在1905年革命失败以后,沙皇政府实行了白色恐怖,这在俄国历史上叫做斯托雷平反动时期。
沙皇政府同所有的反动党派结成了反革命的联盟,向革命人民发动了猖狂的进攻。
彼得堡在1907年有八千党员,到1909年只有三四百人。
革命的失败,使腐化和颓废情绪笼罩着这些知识分子,他们从这个阵营跑到那个阵营,到处站队。
与此同时,波格丹诺夫、巴扎罗夫、卢那察尔斯基、别尔曼、尤什凯维奇、瓦连廷诺夫等人联合起来,疯狂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攻。
他们大造反革命舆论,不到半年就出了四本书。
他们用马赫主义来代替辩证唯物主义。
为了捍卫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同时为了“消化”革命经验和从哲学上总结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列宁写了这一著作。
二、对书名的解读经验批判主义,是马赫主义的同义词,也就是主观唯心主义。
经验批判主义有两个创始人,一个叫马赫,另一个叫阿芬那留斯。
马赫和阿芬那留斯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批判地了解经验,而他们所说的批判就是批判唯物主义对经验的理解。
经验批判主义反对唯物主义,而又不承认自己是唯心主义,反而吹嘘经验哲学是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上的,是超党派性的最新的哲学。
当时俄国的修正主义者,就把这种经验批判主义当做自己的理论基础,并拿经验批判主义冒充马克思主义哲学。
列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做对比,所以这本书的名字叫《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三、个人感受马赫在1872年写道:科学的任务只能是解释感觉之间的联系的规律(物理学)。
列宁抓住这一点,阐述道“物理学的对象是感觉之间的联系,而不是物或物体(我们的感觉就是它们的映象)之间的联系”,以及根据马赫在1883年在《力学》中说“感觉不是‘物的符号’,而‘物’倒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感觉符合的思想符号。
世界的真正要素不是物(物体),而是颜色、声音、压力、空间、时间(即我们通常称为感觉的那些东西)”来得出马赫并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读后感《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是一部具有伟大战斗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列宁在批判马赫主义,捍卫、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斗争中,为我们正确地进行理论斗争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认真学习列宁的科学态度,对于当前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研究和探讨现实问题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通过对马赫主义的批判阐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首先通过《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第一、二、三章的论述阐明马克思认识论的理论基础,然后,通过《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第四、五章的论述阐明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发展。
在全书的逻辑结构上,《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先考察历史上哲学两条路线的斗争,揭示马赫主义的理论来源;然后通过考察马赫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认识论上的不同观点,以揭示马赫主义唯心主义的本质及其在资产阶级哲学中的地位,进而揭穿其“最新自然科学的哲学”的伪装;最后通过考察马赫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认识论、唯物史观上的对立,提出考察、批判、评价马赫主义的若干原则作为全书的结论。
马赫在反驳唯物主义关于感觉是对物的反映的观点时说唯物主义把感觉看作是对物的反映,如果事情果真如此,那就要说明感觉究竟是怎样从物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可唯物主义至今说明不了。
由此他作出结论说,唯物主义把感觉看作是物的反映的观点,是不可信的、是荒谬的。
对此,列宁一方面批判马赫以唯物主义还不能具体说明感觉是怎样从物质发展而来的为借口,否定唯物主义这一观点的错误。
并明确指出“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的映象。
这个结论是由一切人在生动的人类实践中作出来的,唯物主义自觉地把这个结论作为自己认识论的基础”,另一方面列宁又公开承认这个间题有待于科学实践来解决。
指出,那种看来完全没有感觉的物质如何跟那种具有明显的感觉能力的物质发生联系的间题,这是唯物主义“尚未解决的问题”,因此唯物主义才明确地把这一间题提出来,“推动人们去作进一步的实验研究”一页,马赫的错误不在于提出这个间题,而在子离开了解决这个间题的正确途径,把物质归结为感觉。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读后感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读后感《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读后感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具有根本性的区别,唯物主义承认物质的存在,认为物质是感觉的源泉,而经验批判主义是唯心主义,否认物质的存在,认为感觉是物质的源泉,两者是完全对立的。
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中细致地分析了经验批判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立性,是为了粉碎俄国修正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攻,维护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19世纪初期的俄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革命失败,使得很多人开始怀疑马克思主义理论,出现了很多修正主义者。
列宁的这篇著作,不仅在当时的俄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前部分,列宁主要是对于马赫和阿芬那留斯的诸多观点进行了言辞激烈的批判。
揭露了马赫主义认识论的出发点以及基本前提实际上都是唯心主义的实质。
同时也相应的,对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前提也作出了深刻的阐述。
一上来列宁就提出了究竟是“物或物体是感觉的符合”,还是说“感觉是物的符号”,这样两种对立的观点。
其实说的简单一点,就是谁产生谁的问题。
甚至就直接关系到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问题。
“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我们现在对于“原则”这样的东西相对于自然来说是被抽象出来的,这种道理很好理解,这在当时似乎还是很有争议,恰恰是杜林等人,用唯心主义的观点,本末倒置。
后面讲述的“符号”与“映像”的区别很好。
也更是在这里,直接点出来究竟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呢,还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样的联众哲学的基本路线的区别。
更是对立的两种路线。
很显然,如果说物事人的感觉的符合,世界是由人的“思想”产生的,实在太过荒谬。
难道世界就只是“表象”?这最终将回到“唯我论”。
总之,这样的一些观点太过于机械,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奇怪的。
而后,列宁更是在接下来的论述中,毫不留情的对这样一些思想予以批判。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就是辩证唯物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读后感首先,自然辩证法能不能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的全部,即能不能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自然观和唯物论的自然观?这个问题是值得研究的。
我认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哲学的一个分支,不能笼统地说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
我认为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自然观包括自然辩证法和唯物论自然观两部分。
其次,思维辩证法能不能概括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全部?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包括认识论的唯物论(唯物主义反映论)和认识论的辩证法(或称思维辩证法,也可称辩证逻辑)。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著作中,都是从唯物论和辩证法两个方向来全面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
列宁说过,辩证法、认识论、逻辑三者是同一个东西。
对此绝不能理解为三者完全等同。
我们知道,辩证法包括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认识辩证法),认识论包括认识的唯物论和认识的辩证法(辩证逻辑)。
列宁说的三者同一,是辩证法的同一,是有差别的同一,是指三者都服从同一个辩证法规律。
客观辩证法的规律与主观辩证法的规律,本质上是同一的,形式上是各异的,前者决定后者,后者是前者的反映。
再次,历史辩证法是否即是历史唯物主义?大家知道,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是有历史辩证法思想的,但能否说黑格尔哲学体系中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显然不一样说。
恩格斯指出:"黑格尔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所有其他哲学家的地方,就是他的思维方式有巨大的历史感作基础。
形式尽管是那么抽象和唯心,他的思想发展却总是与世界历史的发展紧紧地平行着,而后者按他的本意只是前者的验证。
"黑格尔认为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辩证过程,但他的历史观却是唯心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不但是辩证的,而且是唯物的。
所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应当包括两部分--历史的唯物论和历史的辩证法。
因此,不能说历史辩证法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但是,反过来可以说,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历史辩证法。
恩格斯指出:"如果我在英文中也像在其他许多文字中一样,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达一种关于历史过程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以及这些阶级彼此之问的斗争,那末,即使英国的体面人物也不致于感到太震惊吧。
"由此可见,把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分为自然辩证法、思维辩证法、历史辩证法三个分支,是不恰当的。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就是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这个体系由两大块有机组成,第一大块是辩证的唯物论,第二大块是唯物的辩证法。
每个大部分又分为三个小部分。
辩证的唯物论部分分为唯物主义自然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的辩汪法分为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思维辩证法。
这六个小部分按对象也可合成三个分支,这就是把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自然辩证法给合起来,叫做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把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历史辩证法结合起来,叫做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把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认识的辩证法结合起来,叫做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所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按它的特点可以分为两大块,按它研究的对象也可以分成三个分支。
这样分法,是根据马兜思主义哲学的特点、研究对象来分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就是研究客观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哲学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它一产生就是一种比较完整的世界观,这就是说,它给人们提出了对周围世界的总的看法,归结起来要回答两大类问题:一大类问题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世界各种具体现象的本原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月一类大问题就是世界怎么样?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充满矛盾的还是没有矛盾的?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辩证法和形学的纷争。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各派哲学家对这两大类问题都作了不同回答。
有的比较正确,有的完全错误,有的在这个问题二回答比较正确,在另一个问题上回答又是错误的。
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才科学地、全面地回答了二面两大类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的唯物主义,科学地回答了第一大类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科学地回答了第二大类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唯物论既同唯心论是根本对立的,而且也不同于古代的朴素唯物论,又不同于近代的形而学唯物论,而是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是辩证的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既同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而且同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也是根本对立的,它是同唯物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是唯物的辩证法。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同辩证法是不可分的。
把辩证法运用于唯物主义,就能改造旧唯物主义,使它具有现代的科学的形式;同样,用唯物主义来改造辩证法,就能创造最高级的、唯一科学的辩证法形式--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根据上述理由,所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哲学体系可分为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的辩证法两大块。
当然,我们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理解为这两大块的机械结合或"焊接",这两大块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贯穿在他们的学说的各个组成部分中,由统一的严谨的世界观把它们联结在一起。
把马克思的辩证唯物论哲学用在研究自然、社会、人类思维三大领域,都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
根据这个理由,所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两大块又分为六个小部分、三个分支。
马克思的哲学之所以具有内在的严整性、完备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彻底性,是因为它的各个组成部分都采用统一的方法、统一的世界观。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叫做辩证唯物主义,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性、科学性、彻底性。
辩证唯物论哲学的第一大块是辩证的唯物论。
辩证的唯物论是完备的、彻底的唯物论,它是唯物论发展的最高形式。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论哲学,具有不彻底性、不完备性和片面性的缺点。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论哲学的不彻底性、不完备性,表现在不能把唯物主义哲学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只是半截子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以前唯物主义哲学的片面性缺点主要表现为机械的、形而上学性。
因此旧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也不可能是彻底的唯物论。
旧唯物主义虽然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但它把自然界看成是停滞不变的事物的总和,因此它也就不可能完满地科学地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无机界和有机界之问的合乎规律的联系和转化、意识的产生、以及其他许多对科学的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
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反映论,承认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但它是机械的直观反映论。
旧唯物论不懂得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懂得辩证法,因此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的唯物论是彻底的、完备的、科学的唯物论,它包括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这三者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把任何一部分抽掉,都会有损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体系的完整性。
试想,如果把唯物主义历史观抽出来,那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的唯物论,而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的完备性、彻底性根本之点,就在于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
列宁指出:"马克思认识到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不完备性和片面性,因此确信必须'使关于社会的科学同唯物主义的基础协调起来,并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造'。
既然唯物主义总是用存在解释意识而不是相反,那末要把唯物主义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就要用社会存在来解释社会意识。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序言中,把运用于人类社会和人类社会史的唯物主义的挂本原理,作了概括的科学的说明。
马克思和恩格斯"用唯物主义观点观察世界和人类,看出自然界中一切现象都有物质原因作基础,同样,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南物质力量即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创造了历史唯物主义,这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没有对于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准确理解,就不可能有完整的、科学的世界观。
作为哲学世界观的唯物主义,在没有被推广来认识人类社会之前它还是不完整的,还不能对整个世界作出统一的解释。
马克思与恩格斯解决了这个任务,从而创立了完整的唯物主义学说。
由些可见,随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第一次创立了一种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社会生活的完整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彻底性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在认识论中坚持实践第一。
在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物质第一和实践第一,两者也是有内在联系的。
疑有彻底坚持物质第一,才能坚持实践第一。
我们讲的实践,不是主观的观念活动,但是主观见之于客观、改造客观世界的感性的物质活动。
离开唯物主义物质第一这个观点来谈实践,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丽是实用主义的实践观。
同样,只有坚持实践第一,才能坚持彻底的唯物论。
旧唯物论者就是沦为不懂得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中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因此他们的唯物主义不可能彻底,他们的认识论也不可能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正是因为不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没能认识对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因此不能了解人的社会性,不能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大块就是唯物的辩证法,它也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思维辩证法。
这是一部论战性的著作,它仍然在许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著作明确规定,从物到感觉和思想,还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两条基本的认识路线;并且给哲学范畴“物质”下了一个经典性的定义,考察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揭示了在经验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著作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3个重要结论:①物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②在现象和自在之物之间没有任何原则的差别,差别只存在于已经认识的东西和尚未认识的东西之间;③在认识论上应该辩证地思考,即分析怎样从不知到知,从不完全的不确切的知识到比较完全的比较确切的知识。
著作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论,论证了真理的客观性,论证了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论证了生活、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
在所有这些问题上,著作都既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又贯彻了认识论的辩证法。
后来列宁在《哲学笔记》中进一步发挥了这些思想。
著作还明确而完整地提出了哲学的党性原则,指出哲学是有党性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个斗争着的哲学派别,这种斗争归根到底表现着现代社会中敌对阶级的倾向和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