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材疑难问题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教材疑难问题解析
一、科学探究
从2001年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科学探究。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问题1:在人教版化学教科书中,对于科学探究是如何体现的?
(1)重视全书中渗透科学探究因素。
●内容或栏目中渗透:活动与探究、实验、讨论等;
●探究活动类型多样化设计。
(2)设置“活动与探究”栏目。
目的:
●突出探究的重要性;
●强调重要的实验(操作);
●干预教学,体现教学因素,提供探究素材
问题2:对于探究活动,教材在设计时有什么考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教材和教学中探究活动设计应考虑和注意的问题
●能恰当和适当地体现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明确(突出)探究活动的重点(要求)
●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能力基础
(2)探究过程和环节的处理时要特别注意:
●教师呈现探究过程;
●教师学生共同参与;
●学生自主完成(需要教师指导)。
(3)在初中阶段探究活动的作用或目的:
●学习知识、体验过程、形成观念。
问题3:能否列举一二个案例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对“活动与探究”的有关内容是如何处理的?
(1)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3)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
二、酸碱盐
酸碱盐这部分内容与过去相比,无论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教科书的呈现方式来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问题1:为什么把酸和碱集中?且呈现顺序与以前完全不同?
(1)新课程的理念不同,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同。
(2)教材的处理方式和要求也不相同
问题2:酸和碱这一课题的内容,教材编写有什么特点?
(1)从生活引入:从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来简单分类。
(2)在本课题中采用对比的编写方法。
(3)中和反应作为一个课题,更好地认识酸和碱的不同性质,且不重复。
问题3:对于盐的内容,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和内容要求变化更大,是怎样考虑的?
(1)课标要求与过去不同。
(2)教材呈现的线索:用途----性质----规律----应用
这样处理,通过典型物质的性质,总结了简单规律,落实在应用。
问题4:对于酸碱盐的内容,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对于酸碱盐的内容,在归纳与总结中对学过的反应进行归纳,总结出规律,教学中要把握好要求,不必更多地拓展(2)关于酸碱盐的知识,高中已经作了衔接处理。
●电离;
●酸和碱的定义;
●相互转化关系(典型物质)。
问题5: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酸碱盐的内容应该如何处理?
(1)从用途出发,学习酸、碱的性质。
(2)采用对比的方式,学习酸、碱的性质。
(3)学习盐时,可将以前学过的内容,如实验基本操作、元素和化学式等进行归纳和复习。
三、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单元包括4个课题: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化学式与化合价。这些理论知识和概念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科书中又相对集中,处理不好可能会成为教学难点。
问题: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这些理论内容?
(1)元素:从基本成分(绪言)---应用元素(水的组成)----定义(原子构成角度),逐步渗透。
(2)化合价:强调工具性,淡化定义,重在应用。
四、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内容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是本次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人教版教科书从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直到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都非常强调化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化学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但是,将化学学科知识和联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是很多老师感到比较困难的地方。
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这些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内容?
(1)绪言的处理。
(2)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的处理。
(3)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的处理
五、栏目和图画的处理
人教版教科书在呈现方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精心设置栏目,大量增加图画,加大以图代文和利用栏目、图画、资料等创设学习情境的力度。
问题:对于栏目和图画,你在使用过程中有什么体会?
(1)充分发挥图画的直观教育功能,挖掘图画中包含的丰富信息。•
(2)对于栏目,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例如,尽可能多的去做学生实验;有些家庭小实验如自制简易净水器、自制汽水等,尽量布置学生去做。
六、两个具体问题
1.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
以前:不能先用水冲洗,而是先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冼(灼伤)。
现在:立即用大量水冲冼,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
原因:
(1)实验室的布不一定干净;
(2)先用干布擦拭,容易扩大皮肤擦伤面积,给后续医疗处理造成困难。
2.活动与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比较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所含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的多少,与后面介绍的二氧化碳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是否矛盾?
本探究趣味性较强,主要目的:
(1)让学生知道:对于日常生活中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进行探究,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获得有价值的结论。
(2)练习排水集气法,为收集氧气作准备。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影响本探究结论的得出。
二氧化碳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都不是很大,因此,只要不是精密实验,CO2既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CO2的损失很少)。实践证明,用排水法收集CO2,既可以观察集气的快慢,又可以提高纯度。在精密实验中,为了克服CO2在水中的溶解性,可以采取排稀酸或排温热水的方法收集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