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材疑难问题解析
初中化学教科书常见问题解析
初中化学教科书常见问题解析现行初中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以下简称“新教材”)是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要求,在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于2012年出版。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广大师生对教材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涉及的某些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性。
一、“化学”概念的表述及绪言教学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在绪言中,将化学表述为“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新教材中变为“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与2003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里的表述基本一致,在概念的描述中增加了“在分子、原子层次上”。
这个变化强调了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始终贯穿在其中的一根主线就是“分子、原子”,明确了化学研究物质的层次和主要对象,也体现了化学观察和研究问题的独特角度,反映了化学学科思想,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的概念。
绪言课的主要目的是向初次接触化学的学生展现化学丰富多彩的一面,以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
像是打开一扇窗,向学生展示窗外的世界有多么奇妙,带领学生走进化学的大门。
同时,让学生了解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作用,以及很粗浅的一点化学发展史,没有承担过多具体知识点的教学任务。
因此,教材正文中出现的原子、分子、元素、周期律,以及纳米材料、高分子、绿色化学等概念,学生可凭借已有常识去领会其大致含义,具体内容可留待后续课程解决。
二、玻璃仪器上一些标识的含义常见玻璃量器上都有一些字母、数字等标识,除了刻度划线和数字外,其他标识也具有特定含义。
下面以教材图1-26中的量筒为例进行说明。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器具许可证”的缩写标记,正规的合格量器都必须有该标记。
“Ex”或“In”为用法标记,Ex表明为量出式量器(如滴定管、移液管、量筒),用于测量自量器内排出的液体的体积,在标定时已经考虑了液体倒出后的挂壁现象,挂壁的液体体积包含在测量刻度内,量筒内实际液体体积比刻度显示的多;“In”表明是量入式量器(如容量瓶),用于测量注入内壁干燥的量器内液体的体积,标定时不考虑挂壁现象,量筒内液体体积与刻度显示一致。
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问题描述初中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能影响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以下是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 教材内容晦涩难懂。
部分初中化学教学内容过于抽象,难以让学生理解。
学生往往在理解概念和理论知识上遇到困难,导致他们对化学产生抵触情绪。
2. 实验操作不足。
由于实验设备和条件的限制,部分学校在教学中存在着实验操作不足的问题。
这使得学生无法通过实践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教学方法单一。
一些老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
这使得学生很难从不同的角度对化学知识进行理解和应用。
4. 学习环境差。
一些学校的化学实验室条件较差,缺乏必要的设备和实验材料。
这使得学生无法充分地进行实验实践,影响了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初中化学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改善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
二、对策分析为了解决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策分析:1. 教材内容改革。
针对教材内容晦涩难懂的问题,可以通过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和改革,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
可以借助多媒体和互联网等工具,通过形象生动的图文资料和动画视频来辅助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和效果。
2. 加强实验教学。
针对实验操作不足的问题,可以加强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学校可以增加实验室的设备和材料,提高实验教学的讲解质量,增加实验课程的数量和频率。
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3. 多样化教学方法。
针对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可以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老师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实验、网上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灵活运用,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途径来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初中化学教材教学难点问题解析
初中化学教材教学难点问题解析张掖市青西中学魏振华一、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2011版的《化学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
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这就要求我们在化学的教学活动中不能任意增加课程难度,拔高对学生的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让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化学,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帮助培养适应21世纪生活的公民基本素养。
初中化学旨在培养未来的合格公民,使他们具有基本的科学素养。
就初中化学而言,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化学?生活生产中有代表性的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家是如何研究化学的?用到了哪些实验手段和科学方法?尝试应用探究的方法自己学习化学。
初中化学并不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也不要求学生做太难的习题,但是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启蒙阶段的化学学习过难,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以知识的占有和积累以及分数为唯一评价指标,这些又成为我们化学老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二、初中化学学科的特点和难点(一)、需要记忆的内容的内容多2.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共计108个)(1)单质的化学式(28个)(3)酸(6个)(4)碱(8个)(5)盐(45个)其它盐(6个)(6)有机物(4个)(7)其他(1个):氨气NH3化学方程式(63个)一、三个置换反应规律1.酸+金属==盐+氢气(反应必须是在溶液中进行)位于氢前的Mg、Al、Zn、Fe和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8个)2.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反应必须是在溶液中进行)(5个)Fe+CuSO4==FeSO4+Cu 2Al+3CuSO4==Al2(SO4)3+3CuZn+CuSO4==ZnSO4+Cu Cu+2AgNO3==Cu(NO3)2+2AgCu+Hg(NO3)2==Cu(NO3)2+Hg3.还原性单质和氧化物的反应(非溶液置换反应)(6个)金属氧化物+H2 =金属+H2O 金属氧化物+C =金属+CO2氢气、单质碳还原氧化铜、氧化铁、四氧化三铁二、三个分解反应(3个)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三、四个化合反应规律1.金属+氧气 == 金属氧化物(4个)Mg、Fe、Cu、Hg和O2的反应2.非金属+氧气==非金属氧化物S、P、C、H2、CO在O2中燃烧(4个)3.金属氧化物+水 == 碱(1个)CaO+H2O=Ca(OH)2另外,碳和二氧化碳反应(1个)4.非金属氧化物+水==酸(3个)CO2+H2O==H2CO3 SO3+O2==H2SO4 SO2+O2== H2SO3(亚硫酸)四、五个复分解反应规律1.酸+碱==盐+水(三酸、二碱6个)2.酸+盐==新酸+新盐(6个)CaCO3+2HCl==CaCl2+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AgNO3+HCl==AgCl↓+HNO3Na2CO3+H2SO4==Na2SO4+H2O+CO2↑ H2SO4+BaCl2==2HCl+BaSO4↓H2SO4+Ba(NO3)2==2HNO3+BaSO4 ↓3.盐+碱==新盐+新碱(5个)CuSO4+2NaOH==Cu(OH)2↓+Na2SO4 FeCl3+3NaOH==Fe(OH)3↓+3NaClNa2CO3+Ca(OH)2==2NaOH+CaCO3↓ CuSO4+Ba(OH)2==Cu(OH)2↓+BaSO4↓2NH4Cl+ Ca(OH)2 =CaCl2+ 2NH3↑+2H2O4.盐+盐==新盐+新盐(3个)NaCl+AgNO3==NaNO3+AgCl↓ Na2SO4+BaCl2==2NaCl+BaSO4 ↓Na2SO4+Ba(NO3)2==2NaNO3+BaSO4 ↓5.酸+金属氧化物==盐+水(4个)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CuO+2HCl==CuCl2+H2O CuO+ H2SO4==CuSO4+H2O五、其它反应1.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不属于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3个)2NaOH+CO2==Na2CO3+H2O 2NaOH+SO2==Na2SO3+H2OCa(OH)2+CO2==CaCO3↓+H2O2.还原剂CO 跟氧化物CuO、 Fe2O3反应(2个)3.二种有机物燃烧(2个)CH4、C2H5OH(二)、概念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困难。
初中化学教学疑难问题解析
初中化学教学疑难问题解析这是我在教学中总结的疑难问题,不妥之处望同仁们批评指正1、电解水时,为什么要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但为什么不能加入氯化钠?因为纯水中只存在极少量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导电性很差,电解速度极慢,为增强导电性,加快电解速率,故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等,但不能加入氯化钠,原因是:2NaCl+2H2O==2NaOH+H2↑+ Cl2↑即生成的不是氧气而是氯气。
2、电解水时两极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理论上是2∶1,但实际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还多,为什么因为气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分子间的间隔,而与分子大小基本无关,所以在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若相同,则所含分子数相等,故氢气体积是氧气的二倍,但在实验中,所生成的氧气比氢气溶解性强,此外,氧气还可能会与电极材料发生反应,进一步导致氧气减少。
3、使用天平时物码颠倒的问题这种操作不应提倡,但也能称量出物质的质量,其质量为:砝码-游4、一种元素在一种化合物中不一定只显示一种化合价。
例,Fe3O4NH4NO3中的铁元素和氮元素均在一种化合物中显示出两种化合价。
5、为什么外焰的温度最高火焰是气体燃烧所形成的。
流出的气体外部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最大,燃烧最充分,所以温度最高。
6、验证氧气占空气总量的21%,为什么用磷而不用硫、碳、铁等物质做成此实验的两个关键因素是:一要求可燃物必须能在空气里燃烧,二要求在与氧气反应后不能生成气体。
7、物质溶于水到底发生了那些变化(1)物理变化为主:大多数物质溶于水后并没有和水发生反应,如蔗糖溶于水;(2)化学变化为主:少数物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如氧化钙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3)两种变化同时明显存在:如二氧化碳溶于水。
8、出现发光、放热、产生气体或沉淀、变色、燃烧、爆炸等现象,所发生的变化是什么光:物理变化,如灯泡发光;化学变化,如镁带燃烧。
热:物理变化,如摩擦生热、电暖气放热;化学变化,如燃烧放热。
初中化学常见问题解析(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化学常见问题解析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常见问题解析摘要:本文针对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旨在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文主要包括化学概念理解、实验操作、题目解答等方面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例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初中化学;常见问题;解析;教学实例一、化学概念理解问题解析1.分子、原子、离子概念混淆在初中化学中,分子、原子、离子是基本概念。
部分学生在理解时容易混淆。
例如,在解释物质的组成时,将分子、原子、离子三者等同起来。
解析:分子、原子、离子是描述物质构成的不同层次。
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具有稳定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在解释物质组成时,应根据不同层次进行描述。
2.溶液浓度的计算学生在解决有关溶液浓度的问题时,常常出现计算错误。
例如,将质量分数与体积分数混淆,或在计算过程中忽略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解析:溶液浓度有多种表示方法,如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
在计算时,首先要明确题目中所给出的浓度表示方法,然后根据相应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质量分数时,应注意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例。
二、实验操作问题解析1.实验基本操作不规范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例如,在称量物质时,未使用游码或使用不当;在量取液体时,未保持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水平。
解析:实验操作规范性对实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应强调实验基本操作的重要性,并加强实践训练。
例如,教授称量物质时,应强调使用游码的必要性;在量取液体时,应强调保持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水平的技巧。
2.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错误学生在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常常出现误差计算不准确、趋势判断错误等问题。
解析: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是实验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应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处理和分析数据,如绘制图表、进行误差分析等。
中学化学教学疑难问题解析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疑难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及其解析:
1.化学反应的平衡移动和反应速率:化学反应在达到平衡状态后,如果改变温度、压力、浓度等条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
而反应速率则描述了反应的快慢程度。
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对于理解化学反应过程和化学平衡至关重要。
2.化学键和分子结构: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电子共享形成的相互作用力,它决定了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理解化学键的类型和分子的空间构型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预测物质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3.酸碱理论:酸碱理论是化学中的基本理论之一,它解释了酸和碱的性质和反应机制。
理解酸碱理论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缓冲能力和离子交换等具有重要意义。
4.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的一种重要类型,它涉及到电子的转移过程。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和判断方法,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技巧,对于解决化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5.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和降解等。
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反应机理,对于理解药物、塑料、纤维等的合成和降解具有重要意义。
6.电化学:电化学是研究电和化学反应相互关系的科学。
掌握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如原电池、电解池、电极电位等,对于理解能源转化、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这些疑难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模型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原理。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化学教学困惑解答(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化学教学困惑解答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教学困惑解答一、教学困惑概述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教学困惑,这些困惑不仅影响了我们的教学效果,也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进步。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困惑,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二、教学困惑解答1.困惑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答: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2)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的趣味性;(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困惑二: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解答: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3)注重课堂互动,让学生敢于发言。
3.困惑三:如何突破学生的学习难点?解答:突破学习难点,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运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示化学概念;(2)采用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3)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困惑四: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解答: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教授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体系;(2)开展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3)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困惑五:如何评价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解答:评价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2)多元化评价,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3)定期进行学业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总之,初中化学教学困惑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通过深入了解和分析这些困惑,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学生的化学学习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第二篇范文:示范课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概述本课程设计以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为内容,以提高学生对原子、分子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为教学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初中化学常见问题解析(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常见问题解析第一篇范文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难以理解的问题。
本文旨在对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疑难问题进行深入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1. 化学反应的实质问题描述:学生常常困惑于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感觉化学反应的过程抽象且复杂。
解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元素周期表中的118种元素,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会改变,改变的是核外电子的排列方式。
因此,学生应理解化学反应实际上是原子间的电子重新组合。
2. 溶液的性质问题描述:溶液的概念容易混淆,学生不清楚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本质区别。
解析: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已经溶解了最大量的溶质,无法再溶解更多溶质的溶液。
而不饱和溶液则是指在相同条件下,溶剂还可以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
学生应明白,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状态是相对的,取决于溶质在特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3. 化学平衡问题描述:学生对化学平衡的概念难以理解,特别是对于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
解析:化学平衡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正反两个化学反应的速率相等,各种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平衡常数K表示在特定温度下,化学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
学生应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4. 酸碱反应问题描述:学生对酸碱反应的判断和中和反应的理解不够深入。
解析: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判断酸碱反应的关键是看反应物是否是酸和碱。
中和反应是酸碱反应的一种特殊情况,指的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学生应熟悉酸碱指示剂的变化,并能正确判断酸碱反应及中和反应。
5. 氧化还原反应问题描述: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电子转移过程不理解。
解析: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被还原;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
学生应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了解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并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初中化学教材疑难问题解析
初中化学教学疑难问题解析一、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对于探究活动,教材在设计时有什么考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教材和教学中探究活动设计应考虑和注意的问题●能恰当和适当地体现探究的思路和方法●明确(突出)探究活动的重点(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能力基础(2)探究过程和环节的处理时要特别注意:●教师呈现探究过程;●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学生自主完成(需要教师指导)。
(3)在初中阶段探究活动的作用或目的:●学习知识、体验过程、形成观念。
2.能否列举一二个案例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对“活动与探究”的有关内容是如何处理的?(1)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3)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
二、酸碱盐酸碱盐这部分内容与过去相比,无论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教科书的呈现方式来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为什么把酸和碱集中?且呈现顺序与以前完全不同?(1)新课程的理念不同,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同。
(2)教材的处理方式和要求也不相同2:酸和碱这一课题的内容,教材编写有什么特点?(1)从生活引入:从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来简单分类。
(2)在本课题中采用对比的编写方法。
(3)中和反应作为一个课题,更好地认识酸和碱的不同性质,且不重复。
3:对于盐的内容,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和内容要求变化更大,是怎样考虑的?(1)课标要求与过去不同。
(2)教材呈现的线索:用途----性质----规律----应用这样处理,通过典型物质的性质,总结了简单规律,落实在应用。
4:对于酸碱盐的内容,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对于酸碱盐的内容,在归纳与总结中对学过的反应进行归纳,总结出规律,教学中要把握好要求,不必更多地拓展(2)关于酸碱盐的知识,高中已经作了衔接处理。
●电离;●酸和碱的定义;●相互转化关系(典型物质)。
九年级化学疑难问题及教学策略
九年级化学疑难问题及教学策略九年级化学是初中阶段学习的重要科目,涉及到了许多基础概念和知识点。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需要老师们有针对性地去进行教学引导和解答。
本文将重点围绕九年级化学的疑难问题及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和分析,希望能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九年级化学疑难问题分析1. 元素周期表的运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基础,但是其中的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元素类别等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有些难以理解和记忆。
尤其是一些非金属元素的命名和元素符号的规律,容易引起学生的困惑。
2. 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的表达方式,其中包含了物质的种类、数量和反应条件等信息。
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常常会出现对于配平化学方程式、理解反应类型和物质的状态符号等方面的困难。
3. 化学反应类型的识别在学习反应类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单质氧化反应、双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和双置换反应等多种类型的反应。
对于不同类型的反应,学生需要具备识别和区分的能力,而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4. 化学键和分子式的学习化学键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而分子式则是化合物的简单表达形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面临着对于不同类型化学键的理解和分子式的推导等方面的困难。
5. 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计算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涉及到了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溶液浓度等方面的计算问题。
学生们可能会对于物质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存在一定的疑惑。
以上列举的仅仅是九年级化学学习中的一部分疑难问题,但对于教师而言,重点是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九年级化学教学策略探讨1. 元素周期表的教学策略针对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元素符号和元素的性质、应用等信息,增加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了解和记忆。
可以通过制作元素周期表的拼图游戏、组织学生进行元素分类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初中化学教科书常见问题解析
初中化学教科书常见问题解析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对某些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或者对某些实验操作不熟悉等。
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教科书上没有清晰地讲解这些概念和实验操作,使得很多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去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
因此,本文将结合初中教科书上常见的问题,分析出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便学生更容易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1、理解不深刻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发现,尽管他们阅读了相关的教材,但仍然无法深入理解所学习的知识。
这是由于教材编写者没有把关键的定义放在文章开头,而是将其放在教科书的末尾,导致学生在阅读教材的时候无法明确这些定义。
此外,教材编写者也没有把宏观定义和理论依据与具体实验定义相结合,这样不仅使得学生难以深入了解实验操作过程,也导致他们很难把自己的实验结果与理论依据联系起来。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可以根据具体的学习情况,结合教材的内容,派遣专业的指导老师上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习内容,使其在阅读教科书时能够加深对学习知识的理解。
另外,学校还可以采取练习检测的方式,对每一章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定期检测,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并定期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实验操作不熟悉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实验操作的问题,比如实验现场的搭建、实验设备的识别以及如何正确操作设备等问题。
由于教科书上大部分的图片都模糊不清,这使得学生在阅读实验方法的时候无法准确掌握实验设备的设置,从而导致他们无法正确运用设备操作。
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学校应该开设专业的实验技术课程,让学生们更加熟悉基本的实验操作技术,参加实验室实践活动,以增强实验室操作能力,更好地掌握具体实验操作过程。
其次,教科书应该尽量采用清晰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具体的实验操作,而不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描述文字,从而给学生更好的实验操作结果。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生还经常会遇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比如无法理解实验结果如何证明理论假设,或者如何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
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概述初中化学作为学科之一,是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难以避免一些问题的存在,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会对他们对化学的兴趣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存在的问题1. 教材内容过于抽象初中化学教学中,教材内容往往过于抽象,学生很难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和知识联系到日常生活中,导致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不高,甚至对学习内容感到枯燥乏味。
2. 实验难度较高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实验难度较高,学生往往很难正确完成实验操作,导致他们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不高。
3. 知识点之间缺乏联系在初中化学知识体系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往往较弱,孤立存在,难以形成整体理解,导致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整体认识较为薄弱。
4. 缺乏实践性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性教学,无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由于初中生对化学学科的认识较为薄弱,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较为差,很难主动去学习和探索化学知识。
三、对策建议1. 重视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能够将抽象的化学概念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 分层次开展实验教学对于实验难度较高的内容,可以分层次开展实验教学,先进行简单易操作的实验,逐步提高难度,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成功感和成就感。
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材内容、实验难度、知识点之间联系、实践性教学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
对策建议主要包括重视知识应用、分层次实验教学、加强知识之间联系、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
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对策的提出,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九年级化学疑难问题及教学策略
九年级化学疑难问题及教学策略九年级化学学习中,学生常常遇到一些疑难问题。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九年级化学疑难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1. 电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学生常常难以理解电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之间的联系。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图表和模型等途径,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电子结构对元素周期表的影响,帮助他们建立起二者之间的关系。
2. 酸碱中性化反应的判断:学生可能对于酸碱中性化反应的判断条件不太清楚。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反应现象、测量pH值等方式,让他们掌握判断酸碱中性化反应的方法。
3. 物质的变化和能量变化:学生可能对于物质的变化和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不太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和现象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变化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和变化,激发他们对于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兴趣。
4.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学生可能对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方法不太熟悉。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教导学生如何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和反应条件,正确地书写和平衡化学反应方程式。
5. 化学实验和安全:学生可能对于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和实验技巧不太了解。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和实验操作指导,教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
针对以上疑难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实验演示、图表和模型等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实践体验: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化学知识,加深对化学现象的理解。
3. 问题导入: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思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结合图像、动画等形式,将抽象的化学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
5.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互相讨论和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与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九年级化学疑难问题及教学策略
九年级化学疑难问题及教学策略化学是一门抽象概念较多的科学学科,九年级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可能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九年级化学疑难问题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问题1:离子化合物的命名和写式子方法复杂,学生容易混淆。
教学策略:可以通过总结记忆一些常见的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的名称和写式子方法,再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记忆。
可以使用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和图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问题2: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周期与族的关系难以理解。
教学策略: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帮助他们理解周期与族的概念。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探究元素周期表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对周期表的认识和理解。
问题3: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的平衡方程式的书写和理解难度较大。
教学策略:可以通过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原理和平衡方程式的概念,并通过例题的方式进行讲解。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践,通过进行实验或观察实验现象,找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进而写出化学方程式和平衡方程式。
问题4: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技术问题。
教学策略:可以通过实验演示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例如:使用实验仪器、操作实验步骤、控制变量等。
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和实践,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问题5: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弱,难以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训练,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讨论、进行项目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九年级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问题,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鼓励学生思考、探索和创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化学疑难问题分析
(2)排水法收集
盐效应
(3)CO2通入紫色石蕊,加热后不会从红变紫 盐酸具有挥发性,质量分数20.24%
3.紫色石蕊试液红色,或滴入碱不变蓝
pH< 5时,为红色,pH>8时为蓝色,当pH在 5~8时,显示紫色
(1)用稀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紫色.(PH值调 节到8效果最好.)
(2)太浓,原溶液的就会盖过蓝色 ,可以在 100~200mL的清水里加三五滴石蕊试液,再加 一点碱。
NaOH浓 度( mol/L)
2.0
1.0
0.5
0.25
0.1
0.01
褪为无色 的时间 1 (min)
2.5 6
18 不变色 不变色
结论:当NaOH溶液浓度小于0.1mol/L,即溶液pH小
于13时,生成的红色酚酞才是稳定的. (﹤24%)
◆ 使用酚酞试液应注意的问题:
(1)NaOH溶液的pH应小于13( 0.1mol/L)
(1)1升水只能溶解0.3克碘 (2) I2 + I- ⇌ I3-
4. “pH试纸只有14种颜色,是不是酸 性溶液的pH达不到0?”
广范pH试纸 (pH 1-14)
pH:
◆ pH值是用来表示稀溶液氢离子浓度[H+]的 一种简便方法。 ◆ pH=一lg[H+]
[H+] 100 10-2 10-5 10-7 10-9 10-12 10-14
[OH一] 10-14 10-12 10-9 10-7 10-5 10-2 100 pH 0 2 5 7 9 12 14
(2)在酸碱中和滴定时,不宜加入过多的酚 酞试液,以防止酚酞析出出现白色浑浊 。 (3)酚酞在浓酸中也会变色,如酚酞遇浓硫 酸变橙色。
九年级化学疑难问题及教学策略
九年级化学疑难问题及教学策略九年级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学生接触的知识点较多,难度也在逐渐增加。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各种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业成绩。
教师需要针对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一、九年级化学疑难问题的主要表现1.化学概念理解不清晰: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存在模糊、混淆,比如化学元素、化合物、离子、原子结构等。
2.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应用:学生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平衡和应用上存在困难,不能准确理解方程式所代表的化学反应过程。
3.离子反应和配位化学:学生对离子反应和配位化学的概念和规律理解不深入,无法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4.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常常出现操作不当、仪器玻璃器皿使用不当、实验结果分析不准确等问题。
5.化学知识的记忆和归纳总结:学生在化学知识的记忆和归纳总结上存在困难,缺乏系统化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1.概念理解不清晰对于概念理解不清晰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视频等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相关概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如采用实验演示、模型展示等形式。
(2)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生活、实验等情境来理解化学概念,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互相交流,帮助理解和掌握概念。
2.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应用(1)分步骤教学,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平衡原则和应用方法,通过具体例题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
(2)鼓励学生多进行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创造性地设计化学方程式,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
3.离子反应和配位化学(1)进行实验演示,通过直观的实验过程,让学生亲眼目睹离子反应和配位化学的现象和规律,加深理解。
九年级化学疑难问题及教学策略
九年级化学疑难问题及教学策略九年级化学是中学阶段学习化学的重要阶段,学生接触到了更加深入的化学知识,其中难度也相对较大。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和策略安排。
本文将围绕九年级化学疑难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一、九年级化学疑难问题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学生最常见的疑难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书写问题。
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不深刻,常常出现混淆元素符号和化合价、不考虑平衡化学方程式等问题,导致逻辑错误,影响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2. 化学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处理问题。
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常常出现操作不规范、数据处理混乱、无法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等问题,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3. 化学知识的整合和应用问题。
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往往只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缺乏对知识的整合和应用能力,无法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4. 化学概念的理解问题。
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时,常常出现混淆或不清晰的情况,难以准确把握概念和规律,导致后续学习困难。
5. 化学题目的解答问题。
学生在解答化学题目时,由于对题目要求不清晰或不熟悉解题方法,往往导致答案错误或计算出现偏差。
以上这些疑难问题都是学生在学习九年级化学过程中比较容易遇到的问题,对老师来说需要有针对性地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教学指导和策略安排,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二、九年级化学教学策略1. 强化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与练习。
针对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理解不深刻和书写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分析、实验观察、让学生自主摆放实验用具和测量实验数据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逻辑,同时通过大量练习,提高学生的书写和解题能力。
2. 促进化学实验的规范操作和数据处理。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讲解实验操作的规范流程和细节,引导学生合理测量、精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帮助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九年级化学疑难问题及教学策略
九年级化学疑难问题及教学策略一、化学疑难问题集锦1.什么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是指由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它们通常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非金属阴离子组成的。
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往往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电导性质。
2.什么是化学键?化学键是指两个原子之间的力,它们可以是以电子的形式共享,也可以是以电子的形式转移。
共价键和离子键是两种常见的化学键类型。
有机化合物是指由碳和氢以及其他元素如氮、氧、硫等组成的化合物。
它们的分子通常是具有碳骨架的,可以形成很多不同种类的化合物,如醇、酮、羧酸等。
4.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过程。
在反应中,某些物质失去电子(氧化),而另一些物质获取电子(还原)。
这种反应在化学工业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酸碱反应是指产生酸和碱之间进行的反应。
在这种反应中,酸和碱的特性互相抵消,生成中性的化合物或水。
这种反应在许多实际应用中都很常见,例如制作肥皂和清洁剂。
1.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大量的概念和知识点,如果这些知识点没有形成完整的结构,就很难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加强知识体系的梳理和总结。
2.培养透彻的思维能力化学学科涉及的概念和现象非常多,并且表现形式也比较复杂。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透彻性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化学现象背后的本质,从而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3.鼓励学生实践和探究化学学科注重实践和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实验教学,鼓励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去理解知识点。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4.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化学学科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能够融汇化学知识和现实生活,发挥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九年级化学疑难问题及教学策略
九年级化学疑难问题及教学策略
九年级化学作为初中阶段的必修课程,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化学疑难问题,需要教师给予帮助和解答。
下面将列举一些常见的九年级化学疑难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1. 什么是物质的分类方法?
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方式,理解和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等方面。
同时通过课堂讲解、多媒体教学和示范实验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物质分类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2. 什么是化合物的分子式和化学式?
教学策略:通过引入分子式和化学式的概念,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化合物的构成原理和化学反应规律。
同时,通过实验和演示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分子结构和反应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子式和化学式的概念和应用。
3. 什么是离子和离子反应?
4. 什么是化学反应的反应类型?
总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结合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生动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教材疑难问题解析
一、科学探究
从2001年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科学探究。
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问题1:在人教版化学教科书中,对于科学探究是如何体现的?
(1)重视全书中渗透科学探究因素。
●内容或栏目中渗透:活动与探究、实验、讨论等;
●探究活动类型多样化设计。
(2)设置“活动与探究”栏目。
目的:
●突出探究的重要性;
●强调重要的实验(操作);
●干预教学,体现教学因素,提供探究素材
问题2:对于探究活动,教材在设计时有什么考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教材和教学中探究活动设计应考虑和注意的问题
●能恰当和适当地体现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明确(突出)探究活动的重点(要求)
●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能力基础
(2)探究过程和环节的处理时要特别注意:
●教师呈现探究过程;
●教师学生共同参与;
●学生自主完成(需要教师指导)。
(3)在初中阶段探究活动的作用或目的:
●学习知识、体验过程、形成观念。
问题3:能否列举一二个案例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对“活动与探究”的有关内容是如何处理的?
(1)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3)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
二、酸碱盐
酸碱盐这部分内容与过去相比,无论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教科书的呈现方式来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问题1:为什么把酸和碱集中?且呈现顺序与以前完全不同?
(1)新课程的理念不同,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同。
(2)教材的处理方式和要求也不相同
问题2:酸和碱这一课题的内容,教材编写有什么特点?
(1)从生活引入:从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来简单分类。
(2)在本课题中采用对比的编写方法。
(3)中和反应作为一个课题,更好地认识酸和碱的不同性质,且不重复。
问题3:对于盐的内容,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和内容要求变化更大,是怎样考虑的?
(1)课标要求与过去不同。
(2)教材呈现的线索:用途----性质----规律----应用
这样处理,通过典型物质的性质,总结了简单规律,落实在应用。
问题4:对于酸碱盐的内容,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对于酸碱盐的内容,在归纳与总结中对学过的反应进行归纳,总结出规律,教学中要把握好要求,不必更多地拓展(2)关于酸碱盐的知识,高中已经作了衔接处理。
●电离;
●酸和碱的定义;
●相互转化关系(典型物质)。
问题5: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酸碱盐的内容应该如何处理?
(1)从用途出发,学习酸、碱的性质。
(2)采用对比的方式,学习酸、碱的性质。
(3)学习盐时,可将以前学过的内容,如实验基本操作、元素和化学式等进行归纳和复习。
三、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单元包括4个课题: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化学式与化合价。
这些理论知识和概念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科书中又相对集中,处理不好可能会成为教学难点。
问题: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这些理论内容?
(1)元素:从基本成分(绪言)---应用元素(水的组成)----定义(原子构成角度),逐步渗透。
(2)化合价:强调工具性,淡化定义,重在应用。
四、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内容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是本次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
人教版教科书从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直到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都非常强调化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化学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但是,将化学学科知识和联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是很多老师感到比较困难的地方。
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这些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内容?
(1)绪言的处理。
(2)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的处理。
(3)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的处理
五、栏目和图画的处理
人教版教科书在呈现方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精心设置栏目,大量增加图画,加大以图代文和利用栏目、图画、资料等创设学习情境的力度。
问题:对于栏目和图画,你在使用过程中有什么体会?
(1)充分发挥图画的直观教育功能,挖掘图画中包含的丰富信息。
•
(2)对于栏目,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例如,尽可能多的去做学生实验;有些家庭小实验如自制简易净水器、自制汽水等,尽量布置学生去做。
六、两个具体问题
1.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
以前:不能先用水冲洗,而是先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冼(灼伤)。
现在:立即用大量水冲冼,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
原因:
(1)实验室的布不一定干净;
(2)先用干布擦拭,容易扩大皮肤擦伤面积,给后续医疗处理造成困难。
2.活动与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比较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所含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的多少,与后面介绍的二氧化碳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是否矛盾?
本探究趣味性较强,主要目的:
(1)让学生知道:对于日常生活中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进行探究,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获得有价值的结论。
(2)练习排水集气法,为收集氧气作准备。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影响本探究结论的得出。
二氧化碳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都不是很大,因此,只要不是精密实验,CO2既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CO2的损失很少)。
实践证明,用排水法收集CO2,既可以观察集气的快慢,又可以提高纯度。
在精密实验中,为了克服CO2在水中的溶解性,可以采取排稀酸或排温热水的方法收集CO2。